3幼儿园全面发展教育(精选11篇)
3幼儿园全面发展教育 篇1
幼儿教育学考点命题:3.1全面发展教育与幼儿发
展
第三章幼儿园全面发展教育
第一节全面发展教育与幼儿的发展
一、幼儿园全面发展教育的含义?(59页简答)
幼儿园全面发展教育是指以幼儿身心发展的现实与可能为前提,以促进幼儿在体、智、德、美诸方面和谐发展为宗旨,并以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方式、方法、手段加以实施的、着眼于培养幼儿基本素质的教育。全面发展并不意味着个体在各方面齐 头并进地、平均地发展,可以允许幼儿个体在某方面突出一些。
3幼儿园全面发展教育 篇2
根据该《意见》, 广东将力争用3—4年全面实现全省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少年入学机会均等, 县域义务教育学校之间办学条件、办学水平相对均衡, 地区间义务教育发展差距不断缩小, 全省义务教育整体水平和均衡发展水平明显提高。
办学城镇新建居民区必须与配套学校同步建设
《意见》提出, 要在生源偏少的地区积极探索联村办学模式, 集中力量办好乡镇中心小学和规模较大的片完全小学。对生源不足的学校, 可根据实际予以撤并, 或将其高年级学生逐步引导到镇或片中心学校集中上学。
此外, 随着近年在部分城镇涌现出越来越多的“郊区买楼、市区上学”或“郊区楼盘缺公办学校”现象, 《意见》也提出了新要求, 明确“城镇新建居民区的配套学校必须与居民区同步建设”。消除大班额特别是超大班额现象。《意见》还要求, 到2 0 1 1年, 经济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中等以上城市义务教育学校1 0 0%达到规范化学校标准, 其余地区完全小学和初级中学基本达到规范化学校标准。
待遇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与公务员大体相当
根据《意见》, 全省将在2 0 1 0年底前通过录用、培训、转岗、辞退等具体措施解决中小学代课教师问题。《意见》提出力争到2 0 1 0年, 小学教师具有专科以上学历的比例达到8 0%以上, 初中教师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比例达到6 0%以上。同时, 推动教师在校际、区域间合理流动。城镇中小学教师评聘高级教师职务以及申报评选特级教师和省级以上优秀教师的, 原则上应有在农村中小学或薄弱学校任教一年以上的经历。在教师待遇问题上, 《意见》规定各地要进一步落实县域内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与当地公务员大体相当、县域内农村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与城镇教师大体相当。
择校优质普高招生名额可直接分配到初中
《意见》规定, 各地不得将学校分为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 不得利用公共资源集中建设或支持少数窗口学校、示范学校。同时, 全面实行小学就近免试入学、初中电脑派位或对口入学。禁止义务教育公办学校“择校”行为和进行小学升初中选拔性招生。条件具备的地区可将优质普通高中部分招生名额直接分配到各初中学校, 或由初中学校推荐优秀毕业生直接进入普通高中学校。义务教育学校不得设重点班, 不得擅设实验班。
此外, 对一直为人诟病的“评价体制”也从根本上作出了要求:对义务教育学校的评价, 要从侧重学生升学率、优秀率和文化考核向侧重学生合格率、进步率和综合素质转变, 努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和个性特长发展。
公平外来工子女义务教育纳入教育发展规划
《意见》指出, 各地要坚持“以流入地政府管理为主, 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就读为主”原则, 解决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问题, 并将其纳入整个教育发展规划当中。同时, 地级以上市和人口在3 0万以上、“三残”儿童少年较多的县 (市、区) 要按照国家规定, 建设1所标准化特殊教育学校。制定特殊教育学生公用经费标准, 足额配备特殊教育教职人员, 落实特殊教育教师津贴。到2 0 1 0年, 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9 7%以上。在农村义务教育生均公用经费标准上, 今年秋季广东将达到小学每生每年3 5 0元、初中每生每年5 5 0元, 珠三角地区则可根据当地实际适当提高标准。
3幼儿园全面发展教育 篇3
【关键词】幼儿 语言教育 观察 游戏 阅读
一、为什么要加强幼儿语言教育
幼儿期是大脑发育最迅速的时期,语言发育是智力发育的基础。语言是思维的工具,语言的发展是各方面发展的基础。幼儿语言的培养关系到孩子今后的可持续发展。
二、对幼儿语言教育的认识
幼儿语言教育的特点
(1)语言学习是幼儿语言主动建构的过程
(2)语言学习是幼儿语言个性化的过程
(3)语言学习是幼儿语言综合化的过程
(4)语言学习是幼儿语言循序渐进、逐步积累的过程
影响幼儿语言学习的因素
(1)社会生活环境因素
因社会生活环境不同而影响儿童语言发展。
(2)成人语言观念的影响
无论是教师或家长对幼儿语言的培养都注重于书面表达,而轻视于口语。
(3)对待幼儿的态度的影响
不同的教育观点,对待幼儿的不同态度,也会影响幼儿的语言发展。
幼儿语言学习水平的发展
(1)良好的语言环境是幼儿语言发展的关键
宽松和谐的语言环境是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基本前提,是调动幼儿有话敢说的内部动机和必要条件。
(2)故事表演游戏有助幼儿语言学习的发展
①表演游戏符合幼儿学习语言的特点
②故事表演游戏能帮助幼儿获得有关的语言经验
三、发展幼儿语言的方法
在观察中发展幼儿语言
1、掌握幼儿观察力的发展规律
3 岁左右的幼儿大脑兴奋和抑制的发展不平衡,他们容易激动,抑制力较差,注意力不集中。他们只能观察日常生活中所接触的事物的表面或明显的特征,其观察的印象也是模糊的、笼统的,不能区分事物的主要部分和次要部分,对事物的细微差别分辨不清。而5~7岁的幼儿大脑皮质的兴奋和抑制机能都有所增强,他们能够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比较准确地认识周围的事物。他们不仅能注意事物的表面特征,而且能比较事物的本质特征和非本质特征,发现事物的内在联系及分辨事物的细微差别。
2、培养幼儿的观察兴趣
一是要引导幼儿观察。
二是要鼓励和启发幼儿提问。
三是利用时令特征来培养幼儿的观察兴趣。
四是有條件的幼儿园可以让幼儿饲养小动物和种植植物,并让幼儿参观图片、实物展览,使幼儿在种养、参观过程中培养观察兴趣。
3、教会幼儿观察的方法
首先,要引导幼儿有目的地进行观察。
其次,要引导幼儿按顺序进行观察。
再次,要引导幼儿有比较地进行观察。
4、组织多种形式的观察活动
组织幼儿到大自然中去观察。
组织幼儿到社会中去观察。
引导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观察。
组织幼儿在游戏中观察。
5、创造鼓励幼儿观察的良好氛围
创造鼓励幼儿观察的良好氛围是培养幼儿观察能力的重要保障。教师对幼儿的观察行为,应多加鼓励,必要时开展观察竞赛,创造竞争的气氛,切忌一味压制和批评,以免压抑幼儿的观察兴趣和信心。
在游戏活动中发展幼儿语言
游戏活动是幼儿语言实践的最佳时机。
1、区域游戏对幼儿语言的发展
游戏是幼儿快乐而自主的一项实践活动,作为思维工具和交际工具的语言,自始至终地伴随着游戏的进行。
2、益智游戏对幼儿语言的发展 幼儿在游戏中既增强了想说的愿望、锻炼了说话的勇气,同时又培养了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
3、户外游戏对幼儿语言的发展
户外游戏使孩子社会交往大大提高,幼儿的语言发展水平也进一步完善。
重视游戏的评价为幼儿创建说的平台
游戏结束,进行评价,可以成人先说幼儿倾听,可以小朋友做评论员,自己来评价今天的活动情况,有了评价讨论后,语言方面的能力也会迅速得到发展。
在阅读中发展幼儿语言
3--8岁是人的阅读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为幼儿营造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至关重要。
人的主要阅读能力,是在3--8岁期间形成的。
1、为幼儿提供阅读的材料
笔者认为比较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早期阅读材料有:幼儿园画报、亲子故事等。这些书图文并茂、语音规范、语义浅显、知识面广,幼儿通过听声情并茂的录音磁带、看色彩鲜艳的画书、读朗朗上口的文字,通过游戏 和生活,逐步将口语符号与文字符号联系起来,自然地过渡到早期阅读。
2、提供阅读的机会和场所
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能进一步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使幼儿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接受书面语言。早期阅读活动重在为幼儿提供阅读经验。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渗透阅读内容,为幼儿提供阅读机会 和场所就显得十分重要。
3、建立互动的阅读关系
人,是引导幼儿学习“与书对话”的关键,整个阅读行为最为重要的一环就是人。良好的父子(母子)关系、师生关系、同伴关系是早期阅读教学活动的重要构成因素,幼儿阅读兴趣的产生,阅读能力的发展离不开与阅读交往的相互作用。在轻松、愉快的亲密气氛中,读些书给幼儿听听,引导他们选书、看书、读书;引导他们发问、讨论、思考;引导他们进行绘画、表演、歌唱、做游戏等阅读延伸活动。发展幼儿的阅读技能,使幼儿产生阅读的愉悦、快乐之感。
父母越早开始、越经常和孩子一起读书,孩子对文字的理解能力、写作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就越强,知识面就越广。家庭环境及父母阅读习惯对孩子阅读能力的培养有很大的影响。在有空闲的时候,家长常常会给自己的孩子朗读一两个小故事,能和孩子一起看看幼儿读物。有的家长还很善于引导自己的孩子,在讲完故事后一起交流感觉;提一些问题让孩子动动脑筋;或者一起扮演角色进行表演等。家长和幼儿之间的关系变的更加亲密、和谐。
结论
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正是幼儿与他人交往和主动运用的过程中完成的,因此,要让幼儿成为语言的主动学习者、建构者,我们就应重视语言教育,为幼儿创设敢说、愿说、会说的语言环境和交流与表达的机会。
发展幼儿的语言学习,是幼儿自身成长的需要,是全面提高幼儿素质的须要,是终生学习的需要,也是全社会的责任和义务。让我们一起努力,为幼儿创造一切机会,让幼儿无拘无束地表达、交流、争论,满足幼儿“说”的愿望,从而提高全民族的语言表达能力作出积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早期教育》
[2]《幼教资讯》
[3]《幼教论文网》
[4]《中国家庭教育与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发展》吴风岗,http://www.edudoor.cn
3幼儿园全面发展教育 篇4
依据:《指南》中科学这一领域目标3所讲:3~4岁的年龄阶段幼儿认识常见的动植物,能注意并发现周围的动植物是多种多样的。通常幼儿这时候开始,会对身边的一切的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特别对于色彩鲜艳外形鲜明的,或是可爱的事物。身边常见的动物比如小猫、小狗,幼儿多半会感兴趣,但是在一开始他们很可能把同样是“毛绒绒”、“可爱”的动物搞错。由此,我们主题的第一个目的是认识生活中常见的小动物以及外形特征。
目的2:喜欢模仿小动物的声音。
依据:幼儿具有初步的探究能力,对感兴趣的事物能仔细观察,发现其明显特征。通过日常幼儿自己的观察和成人的指导,对于身边动物的叫声幼儿会比较熟悉,例如小狗的叫声是“汪汪”小鸭子的叫声是“嘎嘎”,这些在幼儿平时的童话故事书里也会有出现,更加能加深幼儿对此的记忆力。他们学会了辨别小动物之后,根据动物的外形特征从而认出这是哪种动物并模仿这种动物的声音。
目标3:知道他们生活的地方,喜欢吃什么。
依据:幼儿的科学学习是在探究具体事物和解决实际问题中,尝试并发现事物间的异同和联系过程。幼儿被激起探究动物的兴趣后,更深入地去观察动物并了解它们的习性。在幼儿的世界里,他们充满了“为什么”。只要他们感兴趣,就会问父母长辈。所以首先让他们通过小动物的外形特征、叫声引发幼儿的兴趣之后,他们就会主动的想要继续深入的了解,这样的教学更能做到事半功倍,因为幼儿教学主要还是基于幼儿的兴趣。
目标4:引导幼儿喜欢小动物,爱护小动物。
3幼儿园全面发展教育 篇5
【摘要】新《纲要》中较多的使用了“体验”“感受”“喜欢”“乐意”等词语,这既突出了对幼儿情感、态度、兴趣等方面发展 的重视,也体现了发挥幼儿主体作用的理念。“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孩子的兴趣,首先是老师教育孩子的第一课。有了兴趣孩子才会积极关注,主动思考,并自觉采取行动。因此对于老师来说,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想方设法培养孩子学习的兴趣,培养向上的积极性,是一项重要的工作。《纲要》第五部分“评价”中又指出:“应尊重儿童,站在儿童的立场上理解儿童内在感受和表现,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儿童,即要了解儿童的现有发展水平,更应注重儿童的发展潜能,注重儿童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
【关键词】兴趣鼓励引导尊重
1鼓励孩子多动手
1.1在我们周围的生活中,经常会看到有些孩子喜欢拆这拆那,碰到这种情况,老师首先不应立即加以制止,这是一种积极的探索愿望,老师要加以引导,要向孩子说明哪些东西可以拆,哪些东西不能拆;同时要给孩子提供一些可拆装的东西,孩子在动手的过程中,引导他思考为什么,进一步激发他的学习兴趣。除了让孩子拆装一些东西外,还可以让孩子动手进行一些小制作,如运用橡皮泥制作面条等、纸张制作一些飞机等,这些活动对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是大有收益的。
1.2在孩子玩的过程中,老师可以有意识的给孩子更多的环境刺激,让孩子在游戏中借助玩具表现活动内容,反映孩子的情感和意愿。如:一根小棍子,可以启发孩子想出多种多样的玩法,如当金箍棒、当钓鱼竿、船桨等等。这样一物多用,既激发了孩子玩的兴趣,也开阔了孩子的思路,发展了创造性思维。另外,老师还可以用废旧材料和孩子一起自制玩具。如:用废布料做的小娃娃,用各种纸盒做的汽车、家用电器等等。孩子通过制作的整个过程发展了注意力、动手能力和克服困难的能力,同时获得了成功的喜悦和美的感受。
1.3兴趣是学习知识的最大动力,一个孩子如果对一种活动感兴趣,毫无疑问,他一定会学的主动、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如果像是一个孩子对某一门课程产生兴趣,老师应充分调动孩子的求知欲望,使孩子从“要我学”的状态转变为“我要学”。很多时候,幼儿的探索欲望受到了我们的限制。幼儿时期,是一个好奇、好问的时期,他们会问一些探索性的问题。如:“太阳是从哪儿升起来的?”“为什么会有白天黑夜?”等等,因为他们对这些事物感兴趣,所以问的也多。面对孩子千奇百怪的问题,有的老师则会显得不耐烦。然而,这些问题恰恰是求知的萌芽。孩子爱提问是受好奇心的驱使,是兴趣爱好的标志,也是其智力活跃的行为特征。老师应以十分认真的态度关注孩子的提问,并耐心启发、解答、保护孩子的这种求知和探索精神,帮助他们解决“为什么”,认识“是什么”,并从孩子的发问中,仔细揣摩孩子的兴趣方向,发现孩子的爱好。
2扩展视野,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孩子如果没有机会接触世界上各种奇妙的事物,他们很难对外界产生兴趣,父母也就可能很难找出孩子的兴趣。因此,父母应该创造机会扩展孩子的视野。
2.1当发现孩子遇上了一些令他双眼发光的`事物时,这种兴趣就值得培养,父母应该鼓励他们去探索,而不是因为某些原因去回避这些问题,或者转移话题,这样似乎剥夺了幼儿好奇的权利。当他们感兴趣、好奇的时候权利受到了限制,以至于失去了兴趣。其实在生活中,老师应该对孩子多进行鼓励,在他们对一件事物很认真时,在他们取得了一点点儿的小进步时,我们应该多给他们一些鼓励和认可。
2.2有很多小孩子,在刚刚进入幼儿园小班时,在吃午饭时,都不会自己进餐,可是突然有一天他跑到你面前告诉你“老师,今天是我自己吃完饭的。”这时老师的反映应该是很高兴,然后给予这个小孩肯定和鼓励的眼神和话语,那么我相信,在接下去的时间里,这个小孩将会越来越能干;因为他的努力,他的进步,得到了认可;恰恰相反,如果一个孩子在生活中,不管做什么事情,经常被老师所忽视,对他的进步视而不见,那么这一孩子将对这些事物失去兴趣,对自己失去信心。也许在日后的生活学习中,提不起那种兴致,慢慢的学习落后于其他的孩子。
3引导孩子,找到自信
兴趣是一个人经常趋向于认识、掌握事物力求于某种活动,并且有积极的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连心理的情绪色彩都失去了,那么还怎能看见美丽的事物呢?孩子的内心世界很童真,很单纯;其实只要一个眼神,一个小小的动作,一句简短的话语,就可以培养起他们做一些事情的态度与看法。他们就愿意试着去改变,他们便开始对某件事物产生兴趣,从而进行摸索。
新《纲要》中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地发展。”《纲要》中的这一精神以及关于社会教育的具体内容和要求,有助于我们反思当前的规则教育。规则教育从属于社会教育,是社会教育中关于培养幼儿良好习惯、合作意识、初步的责任感和帮助幼儿“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方面的教育。
4尊重孩子,聆听孩子的内心世界
很多家长常常把孩子在暑假期间报名参加很多的所谓兴趣班。可是他们根本就没有想过孩子是否喜欢这样的兴趣班。他们只是认为,孩子学的越多,那么就越能跟得上社会、不会落后于他人。他们往往忽视了“兴趣班,兴趣班,‘兴趣’的所在”他们在报名的同时忽视了孩子们的意见,往往没有去尊重孩子们的思想。
4.1其实孩子们也有自己的思想,自己想去接触的事物,在这个时候,老师和家长就应该去聆听他们的内心世界,站在他们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不少家长把“兴趣”和“爱好”两个概念等同起来,发现孩子爱好某一事物时,就认为他对其产生了兴趣。
4.2所谓的爱好并不一定就是兴趣。其实在这两个概念中,“爱好”的范围很广,所含感性因素偏多,而兴趣是人们对某一事物高层次的需求。就比如有些幼儿喜欢看电视,这只能说他爱好看电视,而非兴趣。所以,老师培养孩子的兴趣要多样化,但不能太滥,要让孩子专心致志地集中到一两门主要兴趣上,而把其他的兴趣作为一般爱好就行。老师和家长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把它们区分开来,才能有效地对孩子兴趣加以引导和培养。
4.3在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老师也许常常会依据新的儿童观告诉自己:幼儿是主动学习者。但是,当幼儿表现出“退缩”“萎靡”或者情绪和行为“失控”时,老师又不得不这样说服自己:“幼儿是不成熟的,不够懂事”的学习者;或干脆按照心理治疗来安慰自己;老师往往不能解释:为什么同样的幼儿在另外一些集体教学活动中又表现出“进取”“热情”或“专注”的状态呢?实际上,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和静止的,而是受环境和兴趣的影响变化发展的。在让他们听《两只老虎》中,他们还模仿着老虎的动作和叫声,虽然他们说不出个所以然来,但是在他们的动作、表情中完全能感受到他们对音乐性质的理解和表现。当然,音乐的选材是很重要的,要能吸引幼儿,老师的参与性也很重要。
有一次在游戏时间,我让幼儿听一首钢琴曲,幼儿在刚听到钢琴曲时表现出了好奇,但没过一会儿就表现出了不感兴趣,因此只顾做自己的事,对音乐置之不理。可见,音乐的选材必要贴近幼儿生活,能让幼儿有切身的体验,他们才能对音乐产生表现的欲望。所谓的适应性规则的教育应该充分体现《纲要》总则中指出的“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的特点”“关注个体差异”这两个原则,做到“可变”与“不变”的和谐统一。
4.4信任孩子,为孩子自豪。在一次实习当中,执教老师提了一个有点难度的问题,一时没人敢举手回答。活动现场很安静,老师有点紧张,她试问:哪个小朋友能回答这个问题?答错了也没关系。勇敢的举起手好吗?"在老师的鼓励下,一个小女孩胆怯的举起手来,但是这位老师并没有马上让她回答,而是又说了一遍:“哪个小朋友愿意回答这个问题?”小女孩着急了,把手举的更高,老师只好让她回答了。可是小女孩回答得结结巴巴,老师听的心不在焉,没等小女孩说完就迫不及待地请另一个并未举手的孩子回答。小女孩坐下后明显觉得很不开心,很是失落。后来,老师又提了几个简单的问题,孩子们都踊跃回答,气氛非常活跃,只有那个原先举手的小女孩像做错了事一样始终低着头,再也没举过手。我想:如果在小女孩回答问题后,这位老师能针对她的回答作适当点评,对她的勇敢精神给予表扬,那么小女孩后面的表现肯定会不一样。如果老师能更细心一点,体会到小女孩那一刻的感觉;帮助她获得成功感,那么她对学习必定会更加充满信心。遗憾的是,老师没有那么做。
在幼儿园阶段,培养孩子浓厚的学习兴趣,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比让孩子掌握知识更重要。老师不应以让孩子说出标准的答案和目标,而应重视孩子是否积极思考,勇于表达;当孩子勇敢地举起小手时,老师们一定要给予关注和鼓励,呵护和支持,因为这往往是培养孩子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好时机。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2给教师的建议
让幼儿在游戏中得到全面发展 篇6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规定:“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同时也明确地提出,“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通过游戏可以使幼儿各方面得到发展和提高,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说,幼儿的各方面的发展是在游戏中获得的。
一、通过游戏——特别是民间游戏可以促进幼儿的身体发展
首先,民间游戏大多是在自然环境中进行的,新鲜空气能促进新陈代谢,使幼儿的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的功能得以提高;空气的流动、压力、温度和湿度对幼儿产生刺激,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 其次,民间游戏种类繁多,对幼儿的身体发展起着多方面的作用。“跳皮筋”、“荷花荷花几时开”等游戏有跳跃、奔跑的活动,可增强幼儿各器官的生理机能。例如:奔跑可增加心肌收缩力,使脉搏输出量增加,促进幼儿心血管的正常发育。“抓包”、“弹球”、“跳格子”、“背月亮”等游戏,使幼儿的手、脚动作灵活协调。这些活动不仅促进了幼儿骨骼肌肉的发育,锻炼了他们的运动技能和技巧,也有利于内脏和神经系统的发育。“抽七打八”、“踩高跷”等游戏能训练幼儿的平衡能力,使幼儿身体匀称和谐地发育。“翻绳”、“夹弹子”等游戏发展了手的小肌肉群和手眼协调。民间游戏中的各种动作发展,促使幼儿机体健康和谐的发展,从而增强了他们的体质。再次,民间游戏的开展,消耗了幼儿的体能,增加了幼儿的食欲,促进了消化系统的发育。民间游戏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练习跑、跳等基本动作的游戏,幼儿从室内来到室外,活动范围宽阔了,运动量自然也增加了,从而更多地消耗了幼儿的体能,使幼儿的机体产生饥饿感,吃起饭来也就有滋有味,不用老师家长催促,吃得干干净净了。也正是由于幼儿玩民间游戏后产生的旺盛食欲,使食物被充分的消化吸收,促进了消化系统的发育。自此,孩子们吃得下,睡得着,身体得到良好发展。
二、通过游戏使幼儿的认知能力得到发展
孩子对周围的事物充满了兴趣与好奇,这种兴趣与好奇是理解环境、接纳环境、影响环境的表现,游戏可满足孩子们这种认知发展上的需要。在游戏中孩子可进行各种各样的探索、操作活动,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与想象来模仿和表现周围的人与事物,游戏中扩展和加深了孩子们对周围事物的认识,通过“玩滑梯”、“搭积木”等游戏,在嘻笑中体验着高低变换,在摆弄中感受着球体与圆的区别。再如,在角色扮演的游戏中,孩子们可以充分展示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医生的耐心、病人的痛苦、老人的苍老,在稚童口中表现的淋漓尽致,孩子们通过生动具体的游戏行为,感知和建构对现实世界的认知与理解,发展了智力。
幼儿在游戏中对生活的反映并非是简单模仿,而是在表达自己的愿望,将所了解的各种现象重新组合,并加进自己的构思。这种积极的认识活动对幼儿观察力、思维力、想像力和创造力的培养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通过游戏可以使幼儿的观察力得到发展
思维游戏课程为幼儿准备一些利于幼儿操作并观察的材料,如在《动物乐园》中,课程为幼儿提供了不同内容的图片,幼儿通过观察图片上的内容、人物的表情动作、根据理解推测故事情节、人物的对话与心理活动,完成填补故事空缺、讲述故事和角色扮演等游戏活动和材料,非常利于幼儿的操作和观察。提高幼儿对表情和行为的理解能力,帮助幼儿了解事件的因果关系。同时在游戏活动中能够边操作边观察,通过观察,提高了幼儿的思维能力。敏锐的观察力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实践活动中逐渐培养获得的。思维游戏课程在观察力培养方面,为幼儿提供了大量的操作实践材料,便于教师引导幼儿探索发现规律,幼儿在操作中无论成功或失败,都是一种有益的经验获得,从某种意义上说,活动的过程比结果更为重要。在过程中幼儿不仅获得知识经验,更重要的是学会观察、学会做事、学会解决问题。学龄前儿童正处于积累知识的时期,他们对生活中每一个事物,每一个现象都充满好奇。他们常用自己大大的眼睛观察着这个世界,探索这个世界,而角色游戏正是幼儿对成人社会生活观察结果的再现。幼儿通过家庭生活的观察,在娃娃家游戏中模仿妈妈烧饭,模仿爸爸修理家用电器;通过在看病时观察医生的一举一动,在医院游戏中模仿医生给病人看病;通过跟着大人到超市买东西的经历,观察收银员的工作,在超市游戏中进行模仿。可以说没有幼儿对生活的仔细观察,幼儿在角色游戏中对生活情节的再现是不可能的,所以教师在游戏中一定要注意培养幼儿的观察力。
四、通过玩具等媒介的角色游戏可以使幼儿的想象力得到发展
在游戏过程中,幼儿可以通过玩具等媒介扮演各种角色,发展游戏情节,展开自己的想象。玩具为幼儿的想象活动提供了物质基础,能引起大脑皮层旧的暂时联系的复活和接通,使想象处于积极状态。玩具容易再现过去的经验,使幼儿 1 触景生情,从而展开各种联想,启发幼儿去创造,促使幼儿去想象,有时幼儿可以长时间的沉湎于自己的玩具想象中。
比如,在开火车的游戏中,幼儿会骑在小凳子上,嘴里边叫着“笛笛„„嘟嘟„„”边唱着儿歌:“一列火车长又长,运粮运煤忙又忙,钻山洞,过大桥,呜到站了”,幼儿置身于自己的想象中,俨然就是一名列车员。再如幼儿抱着布娃娃做游戏时,会把自己想象成“爸爸或者妈妈”还会自言自语的说“娃娃不哭,妈妈抱抱,娃娃睡觉”等。这些有趣的游戏,活跃了幼儿的想象,促进了幼儿想象力的发展。幼儿园应当经常开展这样的游戏活动,把幼儿的思维和想象充分调动起来,在轻轻松松的游戏氛围中,让想象力得到充分的发展。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进步,并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因此,我们在指导幼儿进行游戏时,要注意培养孩子的想象力,把孩子培养成富有想象,富有创造的人。
五、通过游戏可以使幼儿的创造力得到发展
游戏本身的特点和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告诉我们:游戏是幼儿自主探索的活动,伴随着愉悦的情绪体验,是在假想的情境中发展的,无强制的外在目的,利于激发幼儿的创造潜能。因此,幼儿园应以游戏为基础活动,在游戏中为幼儿带来创造性的快乐和美好的体验。我国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儿童是新时代的创造者”,呼吁要“解放儿童的创造力”。自选游戏是培养幼儿创造力的最佳手段之一,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需要和情感爱好,自由选择活动材料和内容,当他们在游戏中产生一些稀奇古怪超越客观现实的想法时,老师千万不要用成人固定的思维模式去限制他们,或盲目否定,而应积极地捕捉创造思维的“闪 光点”,加以科学的引导,为幼儿创设一种宽松,自由民主的气氛,使他们能够大胆想象,自由思索,并以极大的热情去尝试自己的新思路,新模式,使这种创造力得以升华。
六、通过游戏可以使幼儿的社交能力得到发展
人是社会中的人,这就要求幼儿要有一定的社交能力。游戏是幼儿人际发展需要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这种需要寻求满足的途径。“母子游戏”是成人与幼儿最初交往的典型形式,在与成人共同的游戏中,幼儿可以体验到成人的爱,形成对成人进一步的信任与依恋。“过家家”则完全是发生在幼儿中间的角 色游戏,在当妈妈、当爸爸、当孩子的感觉中形成了一个小集体的共同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学会了相互配合,发展了同伴之间团结友好的关系。通过游戏使他们逐渐熟悉、认识周围的人和事,了解自己和同伴的想法、行为、愿望和要求。理解他人的思想、行为和情感,逐渐掌握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规则。促进了互相谦让、协调、合作等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
作为幼儿教师,你会发现班上尤其是小班,有些孩子性格比较内向,性情比较孤僻,见到陌生面孔的人就显得很腼腆,很难跟不熟悉的小朋友相处和玩耍。游戏是幼儿通向真实世界的桥梁,老师可以通过表演游戏和角色游戏来改变幼儿的这种状态。例如:让小班的幼儿表演《高高兴兴上幼儿园》,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使其积极主动的参加到表演中去。中大班的幼儿通过玩“医院”、“餐厅”、“小熊请客”等游戏,加强了幼儿与同伴之间的交往,克服了不良倾向,培养了合作精神。对个别幼儿、老师可以有针对性地给予引导,从而也有利于培养幼儿良好的个性品质。
七、通过游戏可以使幼儿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得到发展
游戏对于幼儿来说不仅仅是好玩,更重要的是在游戏中可以获得影响与控制环境的能力,可以建立起对自己的信心。当幼儿在游戏中通过自己的行动对物或人产生影响时,会感到自己是有能力的人,会获得成功的喜悦,体验到克服困难达到目的的快乐。如幼儿在利用游戏材料做出了成果时,会产生自豪感,享受成功的快乐。如果失败了,在游戏中也不会产生任何负担,不会造成任何损失,可以重玩。因此,在游戏中学习解决问题,可以使幼儿觉得自己有能力去解决问题,增强自信心。
3幼儿园全面发展教育 篇7
一、提升认识 走出误区
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培训下, 我们在健康领域的实践和对《纲要》中健康领域目标的仔细研读中发现, 幼儿教师在对幼儿健康领域方面的了解存在着很多误区:如何有效实施对幼儿的健康教育;忽视了生活之中渗透健康教育;幼儿健康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培养幼儿的健康行为, 即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健康教育涉及幼儿生活的全部范畴, 因此, 我们将幼儿健康教育与生活教育相融合, 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渗透健康教育理念, 实施健康教育策略。
二、采取多种教育策略 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1.环境渗透———创设适宜的环境, 让幼儿自然感受健康生活
幼儿总是生活在特定的环境中, 我们要努力创设适宜的环境, 使生活在其中的幼儿身心健康发展。首先, 应考虑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如鲜艳色彩的运用、生动形象的造型等都会引起幼儿愉悦的感受, 使之在真正属于自己的世界里自由自在地学习、游戏和生活。其次, 要为幼儿的生活创设一定的便利条件。
2.常规养成———借助生活环节, 让幼儿自觉领悟健康理念
现代保育观认为, 幼儿园的保育工作不仅是对幼儿生活的安排和护理、身体的保健和养育以及生长发育指标的达成, 更应该关注提高幼儿的生活质量, 创设宽松和谐的人际环境, 关注幼儿情绪和需要, 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一日生活环节中蕴涵重要的教育价值, 我们要深入研究一日生活中的保育、教育因素, 积极探寻日常生活中的实施健康教育的特点和规律, 在每一环节渗透健康理念, 主动实施健康教育。通过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对其进行安全教育, 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幼儿早晨入园时, 不将小刀、玻璃球等危险物品带进幼儿园;进餐时保持安静, 不打闹嬉戏、大声谈笑, 可以避免异物进入气管中;饭前饭后半小时内不做剧烈运动, 以免进餐后引起腹部不适;睡眠时不咬被角, 不蒙头睡觉, 可以避免窒息;起床后, 未穿好衣服、扎好腰带、系好鞋带之前, 不跑动、玩耍, 以免绊倒摔伤;自由活动时, 不把小物品放进口、鼻、耳等部位, 可以避免异物的吸入。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过程本身就是进行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
3.感知体验———精心安排活动, 让幼儿主动探索健康奥妙
幼儿健康教育的内容丰富多彩, 可以探索的健康奥妙无穷无尽。我们可以根据幼儿的认知规律, 注重教育方法的针对性、趣味性和可操作性, 选择幼儿喜闻乐见的游戏方式, 让幼儿自身去体验、感知危险及其处理方法, 这样通过学习、探索、实践进而逐步掌握基本的自我保护常识。
4.体育教学———注重激发兴趣, 促进身体的协调发展
《纲要》反复强调, 要“用幼儿感兴趣的方式发展幼儿的基本动作, 提高幼儿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 我们在开展体育教学活动中, 从激发和保持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学习兴趣入手, 我们既注重幼儿身体的全面锻炼和发展, 有目的、有计划地增强幼儿体质, 又使幼儿在活动中发挥主体性, 调动学习的主动性, 幼儿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探索。我们改变了教师决定游戏内容、玩法, 幼儿被动练习的模式, 让幼儿自己去探索、尝试, 不过分限制幼儿, 充分发挥每个幼儿的创造力, 提高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由灌输变为启发引导。教师注意不再将要求和内容直接告诉幼儿, 而是启发幼儿自己去思考。如在大班开展的练习基本动作的综合活动“我们一起来探宝”中, 教师将游戏材料摆放成四组, 幼儿自由分组、商定角色, 按照“探宝”地形图, 进行分析, 协商出发路线, 以最快速度取到宝物, 培养了相互合作、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由教师要求一致变为因材施教。教师改变过去“一刀切”的做法, 考虑幼儿的个体差异, 对发展水平、能力不同的幼儿提出不同的要求。如在练习跳跃的教学活动“小青蛙跳荷叶”中, 教师提供了宽窄不同的“河”, 让幼儿根据自己的能力做出选择, 或由教师帮助幼儿调节来练习不同跳法, 教师注意观察, 对幼儿及时给予肯定, 使幼儿在自身原有水平上得到提高。
5.心理健康———关注幼儿心理健康、培养自信儿童
为培养幼儿良好的心理素质, 可以通过创设各种活动, 有针对性地进行系统培养。如在小班, 为更好地解决幼儿分离焦虑、稳定幼儿情绪, 我们开设“快乐游戏场”、“大型娃娃家”, 满足幼儿心理需要, 缓解心理压力。在中班, 我们设置了“悄悄屋说悄悄话”, 让幼儿拥有独处或与好伙伴交流的私密空间;提供了“开心枕头”、“受气包”, 引导幼儿合理宣泄自己的情绪, 以减少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发生。在大班, 教师与幼儿共同开通心理小诊所———“健康咨询列车”, 幼儿通过操作了解、掌握相关知识, 建立健康行为;在“快乐宝盒”活动中, 幼儿扮演心理咨询师, 从快乐宝盒中抽取图片, 为心情不愉快的幼儿出主意, 介绍使自己快乐的有效方法等。此外, 我们还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 在教学活动中融入心理健康内容, 采取情景表演、故事、游戏、行为训练等不同的方法, 让幼儿认识情绪, 了解情绪对心理健康的作用, 学习用恰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 同时使自己保持愉快的心情。
6.行为巩固——家园合作共育, 让幼儿养成健康习惯
成功的幼儿健康教育包括“家庭、幼儿园、社会”三位一体的健康教育。在家园合作共育过程中, 幼儿园要树立大教育观念, 主动寻求家庭的支持与配合, 通过双向互动转变家长的健康教育观念, 提高家长的健康教育水平, 不断优化家庭和社区的健康生活环境, 全方位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
3幼儿园全面发展教育 篇8
一、运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开展音乐活动
我班幼儿年龄普遍在3-4岁之间,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我将音乐活动的重点放在对幼儿乐感的培养和对音乐的热爱上。传统的音乐活动存在着一些不足,教学形式单一,老师唱一句,幼儿学一句,忽视了对幼儿的兴趣培养和审美教育,容易让幼儿产生厌学和逆反心理,阻碍了幼儿整体素质的提高。
为改变这种状况,我在音乐活动课中,运用不同的教学形式吸引幼儿。如让幼儿朗读儿歌、按节奏拍手、根据儿歌内容做游戏、讲故事等培养幼儿的乐感、节奏感,让幼儿感受音乐带来的快乐。如朗诵唐诗《咏鹅》:鹅鹅鹅 XXX ,曲项向天歌X X X X X-,白毛浮绿水XXXXX-,红掌拨清波XXXXX-。这首诗歌在朗诵的过程中涉及四分音符和二分音符两种节奏,我和幼儿一起随着节奏做动作,随后让幼儿根据儿歌自主进行表演,达到了培养幼儿音乐学习兴趣的目的,实现了多元化教学。
二、借助主题活动开展音乐活动
今年5月,我借助迎接“母亲节”这一主题活动,教授幼儿儿歌《我的好妈妈》。在活动前,我首先引出活动的主题,让每个幼儿都先说说自己的妈妈,发展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教授儿歌的过程中,我渗透了如下问题:“妈妈在家里都为我们做些什么?” 让幼儿分别扮演妈妈、爸爸和孩子,通过创设情境培养幼儿的想像力;“妈妈不在家或是出差了,我们怎么办?” “妈妈回来了,我们能帮她做些什么?”结合儿歌让幼儿进行自由的表达和讨论,从而实现了在主题中进行音乐教育的目的。
三、在游戏中开展音乐活动
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幼儿游戏蕴藏着发展的、需要的教育契机。在一堂题为《三只小鱼》的音乐游戏活动课上,我将美术、手工、创作、表演等融入音乐教学中:先让幼儿自主观察鱼缸里的小鱼,我在一旁对小鱼的习性、生活特征进行讲解,加深幼儿的印象;随后让幼儿画小鱼;再让他们扮演小鱼,用不同的表情和动作表演出小鱼的特征。幼儿兴高采烈、手舞足蹈地表演着。活动中,我不断给幼儿以鼓励和赞许,让幼儿得到了真正的满足感和成就感,激发他们继续创造、表演的激情。在这堂音乐活动课中,我不仅教会了幼儿儿歌,还开发了他们的多元智能。
幼儿的良好发展是以身体的健康为基础的。为此,我在音乐活动中加入了许多有利于他们身体健康的活动内容,如《幼儿动物模仿操》、《幼儿韵律操》等。通过音乐与体育活动的结合,既培养了幼儿正确的身体姿势,提高了他们机体的适应能力,又加深了幼儿愉悦的情绪体验,放松了身心。
四、在幼儿一日生活中贯穿音乐活动
《纲要》指出:对幼儿的教育要贯穿于一日生活的每一个环节。我在教学中是这样贯彻的:早晨用欢快的舞曲迎接幼儿到来,让幼儿高高兴兴地走进幼儿园;站队时选用《小步舞曲》,让幼儿在轻快、跳跃的节奏中快速整齐地站队;上课前用《太阳光金亮亮》提高幼儿的注意力,让幼儿产生兴奋点;睡觉时则播放舒缓的钢琴曲,帮助幼儿很快进入睡眠状态……这样,音乐活动便贯穿在了幼儿的一日活动中。
总之,音乐是幼儿离不开的伙伴,幼儿的发展需要音乐。我们教师就是要通过各种形式的音乐活动,发挥音乐教育的特有功能,激发幼儿的良好音乐体验,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 。
3幼儿园全面发展教育 篇9
湖市新多艺术幼儿园
胡惠琴
内容摘要:
幼儿舞蹈是幼儿音乐艺术教育中比较重要的一部分。它直观形象,生动活泼,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幼儿在自由轻松的氛围中,做自己喜爱的动作,从中感受舞蹈的愉快。通过对舞蹈的充分表现,来抒发内心的喜悦,享受着音乐的美、动作的美,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一个好的舞蹈作品,能够使幼儿在受到美的熏陶的同时,还能受到潜移默化的启迪与教育,从而促进幼儿素质的全面发展。本文从激发兴趣、灵活教学、大胆创编三方面来论述通过舞蹈活动,促进幼儿素质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激发兴趣、灵活教学、大胆创编
正文:
幼儿舞蹈教学是学前教育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对幼儿身心的健康、情操的陶冶和智力的开发,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形象、生动、优美的音乐启迪伴奏下,通过科学系统的舞步教学训练,将有助于幼儿音乐、动作、节奏感等多方面的发展。它对幼儿走、跑、跳基本动作的协调、灵活和动作的美感起良好的促进作用。它可以增强幼儿学习、感受音乐和舞蹈的兴趣,提高对音乐和舞蹈的想象和表现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可以丰富幼儿的情绪体验、陶冶活泼、热情、开朗的性格。
一、精于选材,增强幼儿舞蹈的趣味性。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国的教育家孔子也说过,“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他们的这些话都说明兴趣的重要性。幼儿学习有了兴趣,学习活动对幼儿来说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是愉快的体验,幼儿就会越学越爱学,越学越想学,有兴趣的学习事半功倍。幼儿舞蹈也是这样,必须让孩子从兴趣开始。幼儿对舞蹈有兴趣,这是提高舞蹈教学质量的重要的心理因素。那么,如何激发幼儿对舞蹈的兴趣呢?
1、精心选材,以曲动人。
(1)选些具有鲜明特点、易于被孩子们接受的音乐,也是她们经常听到的儿歌、流行歌曲、动画影视歌曲。。。在播放音乐同时让她们去模仿或自由的发挥想要表现的人物或事物形象,培养她们听音乐做动作的习惯,初期达到敢于表现自己,敢于随着音乐起舞。选用幼儿熟悉的音乐,使幼儿产生喜爱和向往之情,激发起儿童学习舞蹈的欲望。
(2)、用心启迪,以情感人
教师要投入在孩子的世界里,要不断引导她们去想象、去表现。教师注意语言和表情的魅力,如:舞蹈《舞蝶》教动作之前先让孩子们去想象一下蝴蝶的美丽,给它穿上五彩的上衣,在花园里翩翩飞舞。有时侯教师就象个魔术师让孩子们发现舞蹈的魅力的多姿多彩的。
二、慎重选材,以趣引人
开设特色课堂不光是一味的练习基本功,我们可以以活动、竞赛、表演的方式去完成系列教学,如学习歌舞《姥姥门前看大戏》,我为幼儿假设了一个看大戏的场面,假设我们都在看一场电影,里面内容有喜悦的、伤心的、生气的、恐怖的。。自己先把表演做出来,然后用语言让孩子们循序渐进的进入到各自的角色里,紧张的紧张、高兴的高兴、伤心的伤心、生气的生气、把日常工作中的喜怒哀乐用上,让她们知道舞蹈来源于生活,它就是生活的再现。
为幼儿选择她们喜爱的、适合的她们年龄特点的音乐,使幼儿产生喜爱和向往之情,激发起儿童学习舞蹈的欲望。选择生活中的题材,激发她们跳舞的兴趣,增强了幼儿的对周围事物的观察、认识和理解,又可以陶冶幼儿的性格和品德。当他们进入缤纷的音乐天地,进行韵律活动、歌表演、舞蹈时,动作就会显得特别自然、协调、优美。在手舞足蹈中幼儿能感受音乐节奏,辨别音乐性质,从而获得愉快的情绪与美的熏陶。所以说舞蹈对幼儿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根据幼儿生理和心理的特点,组织幼儿经常参加生动、活泼的舞蹈教育教学活动,可以增长他们的体力,促进幼儿的骨骼、肌肉、呼吸、神经系统和循环的生理机能发育,加快新陈代谢,使他们的肌体不断地生长发育,同时陶冶幼儿的性情和品格。
当幼儿对舞蹈有了浓厚的兴趣,还要根据幼儿年龄特点,选择灵活、多样的教学法。
二、巧妙设计,激活幼儿舞蹈的创造性。
1、展现情境性。
要为幼儿创设必要的学习舞蹈的环境,如时间、场地、服装、学习材料等;鼓励孩子积极参加校内外各种舞蹈比赛、表演;让孩子积极地让孩子走向更广阔的舞蹈艺术的天地。幼儿舞蹈具有丰富多彩的主题体裁和表现形式,幼儿在学习、排练和表演的过程中,能够同时欣赏到优美的舞姿、悦耳动听的旋律、歌声、绚丽的景色和鲜艳的服装道具,这一切不仅符合幼儿好奇好动的生活情趣,而且在幼儿的听觉、视觉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让他们在得到艺术美陶冶的同时,不断提高身心协调活动的能力。
2、加强趣味性
教育过程中,要注意唤醒幼儿的心灵,在示范、讲解时,要尽量把最准确、最优美的表情、动作显示给孩子,让艺术的魅力使孩子陶醉在美的海洋之中。幼儿的注意力容易分散,又比较喜新厌旧,所以,在指导幼儿学习舞蹈时,在基础训练阶段,必须要加强趣味性,教师与孩子共同做舞蹈游戏,排舞蹈小品,活跃孩子的学习气氛,丰富其想象力。
3、力求形式多样性
在学习进程的按排上,可将民族舞蹈、芭蕾舞、体操等交叉安排,以便使孩子能为断的有新鲜感,有利于幼儿对舞蹈艺术的融会贯通。幼儿舞蹈的体裁、主题、表现形式是丰富多彩的,幼儿通过对舞蹈的观摩、学习、等活动,既能够锻炼幼儿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又能够培养幼儿对音乐舞蹈的感受力、创造力。
幼儿教育笔记3篇 篇10
(一):不喜欢排队的小男孩
阿哲小朋友是爷爷从小带大的,爸爸妈妈都不在身边,跟别的孩子不一样,他做事我行我素,很有自己的想法,但总是不听老师的口令,尤其是在排队的问题上。
阿哲排队的时候总喜欢占排头,喜欢插队。一次外出活动时,他又插队了,为了改变这种现象,我对他说:“请把你的小手伸出来。”他说:“不干。”死活不肯伸。我说:“不伸手怎么玩游戏啊?”他很不情愿地把手伸出来,我走过去,亲切友好地握了一下他的手并说:“你的小手真干净啊。”他一下子就笑了,跟我说:“老师,你的手就跟我妈妈的手那么大。”随后脸上就出现了得意和满足的表情,于是我说:“快站队吧。”话音刚落,他就乖乖站进队伍里了。
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对于刚入园的幼儿,作为老师的我们就像他们的妈妈一样,更何况阿哲小朋友的妈妈很少在身边,他更加渴望妈妈的爱。如果一日生活中我们能主动亲近和关心幼儿,经常和他们一起游戏,建立亲密的师生关系,让幼儿感受到与成人交往的快乐,那么我们的教育一定会事半功倍!我相信阿哲小朋友在老师爱的呵护下会表现得越来越棒的。
幼儿教育笔记
(二):正确对待孩子说:“我不会”
最近每次上美术课时,就听到个别孩子们说“我不会”,他们根本就没有听具体要做什么,就直接说不会。一个人说不会,一大帮人跟着说我不会。有时,听到小朋友说“不会”心里就生气,而且明知道他们是故意说的,但又不能说他们。气极了只好问他们,你们会干什么,想做什么。可是这种情况出现了好几次,而且有个别幼儿天天这样,针对这件事,我好好的自我反省了一下,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是孩子们不喜欢,还是我的教学活动令孩子们不感兴趣呢!
一天我正在上美术课,这是孩子们特别喜欢的活动,当我交待了内容后,孩子们都非常高兴地参与了,就在这时听到申董吉喆说,“老师,我不会”.怎么又听到我不会呀!我轻轻的走过去,走到申董吉喆身边,说“哪儿不会呀,老师教你”.申董吉喆忙说: “老师,我就是不会”.说完便紧紧地盯着我。我没有责备他,只是说: “那我们一起来画,看谁画的好,比一比”.他一听,来劲了。连忙拿着笔开始画起来了。我也拿着笔坐一旁画自己的,不一会儿我就完成了,看了申董吉喆一下,也在仔细的画着。我及时表扬他,并告诉了全班小朋友,只要自己动手,一定也可以做好的。
通过这件事,我深深的知道了,孩子说不会时我们要正确地对待,分析原因,对症解决,就一定能够找到好方法。
幼儿教育笔记
(三):老师,不要帮忙
浩浩小朋友是一个憨厚可爱的小男孩,很讨人喜欢。每天中午吃完饭,他都会主动帮忙搬椅子,而且会将小椅子摆得整整齐齐。浩浩特别喜欢帮助别人,自理能力也特别强。
一天中午午睡前,孩子们都在老师的帮忙下有序脱衣服,安静地入睡。但我发现浩浩还坐在自己的床上脱裤子,我走上去问:“浩浩,要不要帮忙”?浩浩很干脆地说道:“老师,我不要”.我观察了一会他还没将裤子脱下来,我蹲下来告诉他:“你应该把裤脚往外拉,我帮你吧”.浩浩立马推开我的手说:“我不要帮忙,自己穿”, 这时浩浩用力一拉,终于将裤子脱下来,只见他开心地笑起来了,并笑着对我说:“老师,我把裤子脱下来了”.我也对他笑了笑说:“你真棒”!
在平时生活中,当浩浩的拉链没拉上,我上去帮他拉时,他会推开我的手说:“老师,我自己会”.在吃饭时,浩浩会跟我说:“老师,我不要喂,我自己吃”.我感觉经常听浩浩说的一句话便是:“老师,不要帮忙,我会”!在浩浩每次说完这句话后,他总能很快地将自己的事情做好。浩浩的妈妈告诉我,浩浩在家时也喜欢帮忙做事情,独立性较强。
3幼儿园全面发展教育 篇11
幼儿阶段是语言发展的黄金阶段。在幼儿语言教学中发现,因忽视幼儿语言发展特点,教学中采用的教学策略不当而影响幼儿语言发展,也是影响幼儿终身发展的重要因素。在3-6岁的幼儿语言教学实践中,教师要从幼儿语言发展特点出发,结合影响幼儿语言发展的因素,有针对性地思考对策,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
一、3-6岁幼儿语言发展特点分析
幼儿对语言符号的学习是被动而不完整的过程。在语言交际环境中,当幼儿有交往需要时,他们会去探索记忆中需要使用到的词汇或句子,常识性地进行表述,而这也是生活中常常听到幼儿说错话的原因。也由此可见,当幼儿需要表达而又缺乏必要的词汇或语法时,交往就可能被中断。因此,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对促进幼儿的正常交流就得尤为重要。
从3-6岁幼儿语言发展来看,首先3-6岁幼儿的语言更具有个性特点。这在幼儿日常交往活动模仿语言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选择性和变通性就可见。应该说,幼儿的模仿能力是超乎想象的,他们甚至能说出看过一两次的动画片中的语言,甚至会跟着学习,但这个过程中3-6岁幼儿又会创造性地使用所学到的语言。如,幼儿接受了“如果”这一词汇后,在生活中就会常常说“如果我怎么样?老师要怎么样?”等句子。其次,3-6岁幼儿在语言学习过程中还表现出了一定的综合能力。众所周知,语言可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当他们理解了某些语言所代表的含义后,就会试着“以此类推”。如,告诉他们香蕉、苹果是水果后,他们就会问,“梨是水果吗?”其实,这个过程就是幼儿在综合语言的过程。最后,3-6岁幼儿的语言发展还表现出了循序渐进的过程,幼儿逐渐学会积累词汇。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认知能力的发展,3-6岁幼儿开始更加独立地探索语言的成用并学着积累语言。这时幼儿在语言学习方面表现出较强的欲望,表达能力逐渐发展,如教师向幼儿讲述一个故事后,幼儿就开始学着去重复,甚至补充一些新的情节,增加一些新的词汇。
二、提高3-6岁幼儿语言能力的策略分析
1、开设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提供幼儿语言实践的机会
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3-6岁的儿童,认识活动表现为具体性和形象性,他们不能够离开实物来理解事物。这时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是为幼儿提供语言实践的最佳时机。因为游戏始终是幼儿最喜欢的,游戏中幼儿愉快地和同伴交往合作,作为交际工具的语言始终伴随着游戏的进行。因此,游戏为幼儿提供了语言实践的良好机会,是完善语言的最佳手段。3-6岁的幼儿尤其钟爱游戏。游戏中的自言自语正是他们社会语言的基础。针对这一特点,我精心为幼儿设计各种游戏活动。以语言为主的综合活动是训练幼儿语言发展的又一有效途径。在活动中巧妙地把语言要求融人于有趣的情节之中,幼儿在游戏中不知不觉地强化语言训练。这里强调的并不是幼儿语言的规范完整,而是一种积极的参与过程,一种兴趣的培养。
2、发挥课程资源优势。拓宽阅读视野。
在现代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我们在进行幼儿语言教学活动中,应尽量少布置那些死板的学习任务,尽可能给幼儿提供阅读绘本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发挥现代教育技术装备的优势作用。通过视频动画的播放,开阔视野,广泛获取信息,在不断的阅读中积淀文学常识,并能运用所学知识提高自己的实际应用能力。例如,新型多媒体设备电子白板的应用,大大拓展了幼儿的阅读资源,丰富了幼儿的情感,使幼儿爱上阅读,逐渐使阅读成为幼儿生活的一种习惯。幼儿语言教师应及时为学生推荐优秀的课外阅读书目供幼儿阅读。幼儿语言教师为幼儿创设和营造温馨舒适的阅读环境,引导学生利用图书馆资源,进行广泛深度的阅读,养成阅读习惯,提高阅读素养。
3、教师善于创设环境和机会,对幼儿进行语言培养
幼儿园教育有别于小学教育,它不仅仅是依赖于课堂教育,相反大多数教育的契机来源于随机教育。一件突发事件、一个有趣的发现,都可能是教育幼儿获得相关知识的机会。记得有一次我正在组织活动,这时候天突然下起了大雨,那雨来得很突然,以致于孩子们的注意力都转移到了窗外。这时候我突然想起“倾盆大雨”这个词在前几天语言课中出现,但幼儿没有很好理解,我很有心地问了一句:这雨下得怎么样?有的小朋友说很大,有的说是暴雨。从幼儿的回答证明了我的猜想,幼儿对于“倾盆大雨”没有概念,我又进一步提示:前天我们学过一个故事,里面也有一个词是形容下很大的雨的,有谁知道吗?沉默了一会,有一个稚嫩的声音从我耳边划过:倾盆大雨!接下来就是一片附和声:对,“倾盆大雨”。哦,原来这就是倾盆大雨啊,小朋友说。一次突发的天气变化,帮助幼儿理解了词义,也帮助我达到了教育目的。总之,在日常生活中,教师要利用与幼儿接触的一切时机,进行交谈,让幼儿多说。
【3幼儿园全面发展教育】推荐阅读:
幼儿全面发展09-24
通过舞蹈活动,促进幼儿素质的全面发展10-13
发展规律幼儿园教育05-23
3~6岁幼儿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个案分析10-11
幼儿发展艺术教育09-25
挫折教育与幼儿发展12-14
科学构建幼儿教育发展06-09
音乐教育对幼儿发展10-11
幼儿园早期教育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06-08
对1-3岁婴幼儿实施早期教育的重要性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