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课程设计及其模式

2024-07-30

第三节课程设计及其模式(共9篇)

第三节课程设计及其模式 篇1

第三节 教学设计及其模式 1.涵义

教学设计是运用现代学习与教学心理学、传播学等理论与技术,来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要、设计解决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并在评价基础上改进设计,实现教学过程最优化的一个系统策划过程。-----------抛锚式教学模式 2.特征

指导性、整合性、操作性、预演性、创造性等。

3.进行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1)以人为本原则----人,学生(2)最优化原则-----最优化的过程(3)情境性原则-----创设情景(4)整体性原则------不是分离的(5)生成性原则------?

(6)没有最好原则(不断完善原则)-----不断改善的过程

(二)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

1.一般系统理论---------?分别?

2.传播理论-------传播学 3.学习理论

4、教学理论的概念模式

里奇把教学理论的概念模式分成三类:时间中心模式、学习者中心模式和任务中心模式。卡罗尔在时间中心模式中提出了一个经典的公式:

学习程度=f(实用时间/所需时间)------------效率没有达到最优化

二、教学设计的步骤

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学习需要、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策略与教学媒体、教学评价等五个因素。----目标,内容,评价

需要,教学媒体与策略方法

(一)分析学习需要

从学习的需求分析开始,了解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学生的实际情况与期望水平之间的差距。这样以解决“为什么”及“学什么”和“教什么”的问题。包括教学内容分析与学生特征分析。-------------------为什么,学什么,教什么

(二)确定教学目标

在分析学习需要与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设计具体某个单元、某节课学生所应掌握什么知识和技能、达到的学习结果与行为变化。-------------设计具体某个单元的目标

(三)优化教学策略

考虑如何实现学习目标或教学目标的途径、方式、方法,解决“怎么学”和“怎么教”的问题。-----------------------实现教学目标的方法

(四)设计教学流程

教学流程是教学活动的组织顺序。设计教学流程就是根据教与学的规律,按照一定的组织顺序,系统地安排各种教学活动的工作。它包括设计教学流程图和对流程图的详细说明两部分。-----------设计教学流程,先做什么然后做什么

(五)设计教学评价方案 收集教学系统各方面的信息,并依据一定的标准对学和教的行为做出客观衡量和科学判定的过程。------------评价

(六)编写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设计方案也就是教案,是实施教学的计划书或文本形式,它全面反映了教学设计过程中每个环节的工作结果。主要内容有:课题、教材版本、年级、课时、执教者(或设计者)、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包含设计意图)

(七)实施教学设计方案并修订方案

实施预先设计好的教学设计方案,根据教学评价方案,评价实施中教与学的效果,为修订与完善教学设计提供依据。----------实施方案

一。教学设计的特点

教学设计就是指教育实践工作者以各种学习和教学理论为基础,依据教学对象的特点和自己的教学理念,风格,运用系统的观点与方法,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对教学活动进行的规划,安排与决策。------------就是老师应该怎样备课,应该根据自己的风格,教学理念,各种原理,规律来备课

教学设计是教学活动前教师的教学策划与运筹,是教师基本素养的集中展示。以生为本,整合资源,创设自主学习情境,优化过程,实现目标是教学设计的基本诉求。

二。教学设计的基本过程和方法

教学设计是一项系统设计,它必须依照一定的程序和步骤进行。

完整的教学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起点设计,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和媒体设计,教学评价设计,教学结构设计。------------备课的步骤

(一)教学目标设计

教学设计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之一是对教学目标理解片面化,设计者观者的主要目标就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过高地突出认知目标,其他目标则被忽视。-------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只关注知识的目标而忽视其他的目标

教学设计在目标的选定上应确立综合发展的要求,自觉坚持教学目标的多元化,既要有学习者在认知领域应该达成的目标,还要有在心理,道德素质等方面达成的目标。-----要确立多元目标

(二)教学起点设计

任何一种教学设计的基本前提都是为学习者的学习而设计教学。学习者分析通常包含两方面内容

学习者当前的状态(知识,技能,态度等)和学习者的特征-----------就是要按照学习者的能力的高低来设计它的教学起点设计

(三)教学内容设计

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集中体现在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教科书中,教学内容的设计过程也就是教学设计者认真专研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教科书,选择,组织教学内容的过程-----------------就是老师备课的时候,按照的教科书,教学大纲,选择所要教的内容(四)教学方法和媒体设计

教学方法的设计应有利于知识的传播,能力,情感,态度等的培养。在教法上,既要考虑如何教给学习者已经概括了的社会基本经验,又要考虑教给学习者怎样有效地去获得这些经验的方法。在学法上,既要考虑怎样指导学习者去获得已有知识和经验,又要考虑怎样指导学生建构知识,怎样主动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不断调控自己的学习状况。----要考虑如何教他们掌握,和教会他们怎样获得经验。

选择媒体时,设计者需要综合考虑几个方面的因素:第一,学习情境的特征 第二,媒体的物质属性,另外,学习者学习风格的不同,适用于他们学习的媒体也要有所不同。

(五)教学评价设计

在教学中,教学评价应该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其中,评价的一个主要功能是验证是否达到目标。另一个同样重要的功能是教学功能------------教学评价不一定是在教学过程结束后才要发生的,它是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教学功能:学习者通过教学评价来审视自己,对后续的学习活动做出相应的调整。

(六)教学结构设计

教学结构设计是为了完成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时间和空间上,各种因素的“排列”和“组合”。------也就是怎样安排每一个要素的时间,还有应该安排在哪里

一是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教学对象,教学内容选择教学环节,把握好每个环节的任务和要求,相辅相成,互相协调,同时合理地分配各个环节的教学时间---分配时间

二是选取教学环节后,要具体设计教学各环节的组织-----设计每一个环节 三是教学程序的“总装”使之从整体上形成最佳的组合,以保证整体的功能大于各部分之和。------------有机地把各个环节组合起来

教学设计的基本内容和方法(从不同方面来说明)

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起点设计,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时间设计,教学措施设计,教学评价设计。

(一)教学目标设计

教学目标设计的步骤,可以分为:

钻研课程标准,分析课程内容;

分析学生已有的学习状态;

确定教学目标分类;

列出综合性目标;

陈述具体的行为目标。-----------列出目标的过程 格式

教学目标确定后,必须用明确的语言表述,应当包含以下四个要素:

(1)行为主体,行为主体指的是学习者,因为行为目标描述的是学生的行为,而不是教师的行为。

(2)行为动词。行为动词用以描述学生所形成的可观察、可测量的具体行为。

(3)情境或条件。指影响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围,主要说明学生在何种情境下完成指定的操作,对条件的表述有四种类型:①使用手册和辅助手段或者不允许使用。②提供信息和提示。③使用工具和特殊设备或者不用。④完成行为的情境。(4)表现水平或标准。指学生对目标所达到的最低表现水准,用以评量学习表现或学习结果所达到的程度。

(二)教学起点设计

任何一种教学设计的基本前提都是为学习者的学习而设计教学,因此,学习者分析在教学设计中非常重要。学习者分析通常包含两方面内容:学习者当前的状态(知识、技能、态度、心理状态等)和学习者的特征。

学习者的当前状态与目标状态的差异构成了学习需要,从学习需要出发设计教学过程,“意味着对进入某一教学活动时的起点行为进行细致分析,当学习是一个连续环节时,学生的起点行为实际上就体现为对新任务完成起重要影响的先决智能和情感条件。”-------------也就是看学习者当前的智力和情感条件是否与该任务符合,能否达到目标期望水平

从学习的需求分析开始,了解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学生的实际情况与期望水平之间的差距。这样以解决“为什么”及“学什么”和“教什么”的问题。包括教学内容分析与学生特征分析。-------------------为什么,学什么,教什么

(三)教学内容设计

教学内容设计是教师认真分析教材、合理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以及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的表达或呈现的过程。---------分析材料,怎样设计安排教学的内容 它是教学设计主要环节与主体部分。

识别不同类型的知识,并针对不同类型的知识特点进行教学设计,是教学内容设计的重要方面。一般将知识分为三类:陈述性知识(直接讲出原理,道理)、程序性知识(列出解题过程与规则的应用)、策略性知识(如何使自己更好地学习,如注意,记忆策略,怎样理解问题)。?

①陈述性知识及其教学设计

陈述性知识,主要是有关“是什么”的知识。这类知识可分为:(1)有关事物的名称或符号的知识;(2)简单命题知识或事实知识;(3)有意义命题的组合知识,即经过组织的言语信息。?举例

中小学各个学科中的部分知识,如数学、物理中的基本事实、概念、命题、原理等,化学中的元素符号、分子式、化学反应方程式,体育中的动作要领等,历史、地理中的人物、事件、地点、时间等,都属于陈述性知识。

陈述性知识的教学设计中,要将设计的重点放在如何帮助学生有效地理解、掌握这类知识上,注重学生对其符号或词语意义的获取。-----------就是怎样让学生记住这些“是什么”的知识,在具体设计中应注意:(在教到这些“是什么”的知识时,要怎样教)

(1)找出新知识与原有相关知识的结合点,讲清二者间的相互联系,以帮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效吸收、同化新知识。-----------新旧知识的对比

(2)对学生的学习准备状况作认真分析,除了解学生的一般学习状况外,还应对学生已有的知识准备、知识结构、学习动机和学习习惯作深入分析。----了解学生原来的知识建构,和具体情况

(3)恰当引入教学媒体,如教具、学具的使用,教材呈现手段的变化等。-----引入ppt直观一点的东西,帮助学生记忆

②.程序性知识及其教学设计

程序性知识是有关“怎么办”的知识,是关于方法和应用的知识。语文中的句子规则,数学、物理、化学中的大部分知识,体育中的动作技能等都属程序性知识。(怎样运用规则来解决问题)

程序性知识的教学设计应确定的教学目标,主要就是帮助学生形成运用概念、规则和原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具体实施中要注意

程序性知识教学要有充分的练习设计。在设计概念练习时,应注意充分应用正反例。呈现正例有助于概括和迁移但也可能导致泛化,呈现反倒有助于辨别,使概念精确。

规则的学习掌握也应配一些练习,及时引导学生将新学习的规则应用于问题解决的情境中,做到一遇到适当的条件,便能立即做出反应。

对于这类知识的教学设计,教师对讲授与练习的时间要合理规划,使规则、概念的掌握与解决问题技能的形成在课堂教学中都能得到有效保障。-----讲授和练习的时间分配好

③.策略性知识及其教学设计

策略性知识也是回答“怎么办”问题的知识,它与程序性知识的主要区别在于它所处理的对象是个人自身的认知活动和个体调控自己认知活动的知识。这类知识是渗透在各科学习之中的,没有专门和具体的学科内容。

策略性知识分为两级水平:较低级的为一般学习活动的策略知识,如控制与调节注意的策略、记忆策略和提取策略等;较高级的为创造思维策略知识,这类策略往往是因时、因人、因内容而异的一个推理过程,难以程式化,目前尚未明确分类。(就是怎样集中注意力,怎样更加有效地记忆,自己如何理解问题)

根据策略性知识的特点进行教学设计,需要解决三个难题:(1)课程问题。传统的课程没有把认知策略的训练作为一个重要目标,教材中缺乏相应的内容。(2)教师问题。策略活动是一种内在的思维活动,怎样使这种内隐的活动让学生仿效,关键是教师要善于描述其内在思维,使学生可以想象。---内在思维就是通过自己设计课程让同学们理解,懂得怎样的记忆,怎样的理解才是最好的(3)学生问题。学生的认知策略制约着策略性知识的教学,因而注重对学生进行认知策略训练,是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部分

在上述三种类型知识的设计过程中,要遵循以下要求:

(1)内容选择要适宜贴切。其一,与目标无关或关系不大的内容必须删除;其二,所选内容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既以学生的心理水平为基础,又有发展性;其三,所选内容具有启发性,能锻炼学生的思维启迪其心灵。

(2)内容组织要把逻辑顺序和心理顺序相结合。逻辑顺序即知识系统的内在逻辑体,心理顺序即学生学习活动内在的认知规律。因为两者在很多情况下不一致,例如“细

胞”是逻辑上单纯的知识,但是学生理解起来远比理解复杂的高等植物和动物要困难,所以

教学内容时必须考虑两者的顺序。

(四)教学时间设计(分配时间方面)

控制和改变教学时间在一定程度上也就意味着控制和改变教学活动。设计教学时间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把握好整体时间分配。-----整体时间分配

2.保证学生的实际学习时间。----实际学习时间,3.科学规划单元课时。------单元课时

4.注意学生的专注学习时间。-------学生注意时间

5.防止教学时间流失。

---------防止浪费时间

(五)教学措施设计

1.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设计

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时要遵循以下一些步骤和要求: 一是明确选择教学方法的标准。一般的选择标准主要有:

(1)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教学进度和教学时间选择教学方法。(根据教学目标等其他方面来选择教学方法)

(2)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选择教学方法。(3)根据教师的特点选择教学方法。(4)根据现有的教学条件选择教学方法。

二是尽可能广泛地了解有关新的教学方法,以便自己选择。

三是对各种可供选择的教学方法进行比较,主要比较他们之间的特点、适用范围、优越性和局限性等。

2.教学媒体的选择与设计

教学媒体内涵广泛,既包括传统意义上的语言、文字、粉笔、黑板等传播媒体,也包括幻灯、录音、录像、电影、电视、电脑和互联网等各种现代教学媒体。要想使教学媒体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在媒体的选择与设计时:(依据是教学目标,学生,技术特性,经济条件)

•(1)依据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媒体。

•(2)依据教学对象的特点选用教学媒体。•(3)依据媒体的技术特性选择教学媒体。(4)依据经济条件选择教学媒体。

3.课堂教学情景的创设-----------?情境教学法?---------野外情境,就是指在某一个地方进行教学,如在实验室,大自然,社会实践

围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行设计:

•(1)确定教学主题。教学中要解决的问题,或教学目标。-------确立目标

•(2)分析课堂可支配的资源。学习材料、环境资源、人员资源等。----分析有什么资源

•(3)整合资源,优化组合。-----整合资源

• 如李吉林在情境教育中就设置有“野外情境课程”

4.课堂教学结构的确定

设计教学结构应遵循三个步骤:

•(1)选取教学环节。一般的教学环节包括明确教学目标、阅读感知教材、教师讲授和解疑、学生讨论、演练、复习,系统小结等。---------------选取教学环节

•(2)设计课堂教学各环节的组织。即将各教学环节进行有机地组合,安排各环节的先后顺序,使之前后环连,成为一个适于教学的整体结构。-----安排各个环节

•(3)对各教学环节的设计进行“统调”。使各部分教学内容的组织有机协调,做到重点突出,兼顾全面,以保证整体功能大于各部分之和,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协调组合各个环节

教学结构设计是为了完成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时间和空间上,各种因素的“排列”和“组合”。------也就是怎样安排每一个要素的时间,还有应该安排在哪里

一是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教学对象,教学内容选择教学环节,把握好每个环节的任务和要求,相辅相成,互相协调,同时合理地分配各个环节的教学时间---分配时间

二是选取教学环节后,要具体设计教学各环节的组织-----设计每一个环节 三是教学程序的“总装”使之从整体上形成最佳的组合,以保证整体的功能大于各部分之和。------------有机地把各个环节组合起来

(六)教学评价设计

常见的教学评价手段是常模参照评价和标准参照评价。

标准参照评价虽然比常模参照评价更具有人本精神,但仍不能准确表述教学的理想。教育所追求的真正价值并不是能力本身而是能力的变化,教学评价的更理想手段是基于进步的评价,只有进步参照评价才能真实地反映教育的理想。--------学生进步了有多少,而不是教完后达到什么样的结果,这样才能兼顾每一个学生它本身的发展,例如差生你可以赞他进步了不少,而不是批评他没有做对题目 教学评价还要注意适时性,全面性,多样性

第三节《印度》教学设计 篇2

张家坳中学 段涛涛

学习目标:

1.知道印度的地理位置及地形特点。

2.了解印度的人口增长状况以及人口增长过快给经济、社会带来的问题。3.知道印度的气候特点及其成因。

学习重点:

1.印度的地理位置及地形特点。2.印度人口增长特点。3.印度的气候特点。

学习难点:

气候特点成因。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喜欢看《西游记》吗?它记叙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唐代高僧师徒四人不畏艰险,过流沙、翻雪山,最后到达了佛教发源地——天竺)同学们知道天竺是现在的哪里吗?(现在的南亚)打开课本第三页在图上找出南亚,南亚面积最大的国家是哪一国呢?(印度)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继日本之后与中国陆上相邻的另一个国家——印度。

二、通过读图,学习印度的地理位置及地形知识: 1.读世界政区图,明确印度在世界中的位置:

纬度位置:大部分在热带

海陆位置:濒临印度洋 2.读南亚政区图回答:

哪些是岛国?哪些是临海国?哪些是内陆国? 3.读印度地形图分组讨论,完成三个问题:

①课本P35页第一题。

②找出下列地理事物和城市:恒河、恒河平原、印度河、德干高原、喜马拉雅山地、阿拉伯海、孟加拉湾、新德里、孟买、加尔各答、班加罗尔。

③印度的地形分布有何特点? 4.归纳总结印度的地形特征:

北部:喜马拉雅山地 中部:恒河平原 南部:德干高原

5.让学生对照地图强化记忆三分钟,教师接着检验学习效果。

三、通过以下两个环节学习印度的人口: 1.出示有关人口图片并配下列文字材料:

目前,印度人口已经超过10亿,仅次于中国,居世界第二位。人口研究专家指出,到2050年,印度将取代中国成为世界人口第一大国,与此同时部分国家的人口将减少近40%。2.出示图片(P36图7.35),让学生讨论:

①人口高速增长给印度社会带来哪些问题?

②假如你是印度总理,将推行哪些措施来控制人口增长?

教师要在学生讨论交流的基础上进行总结。

四、印度不仅因为人口过多带来许多问题,而且,印度的自然灾害也非常严重。(引入气候)

1.出示图片(旱灾和水灾),引发学生思考。2.出示亚洲气候图(提问:印度属于什么气候),并结合印度的海陆位置、纬度位置引导学生分析印度气候的成因。

3.观察孟买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讨论分析印度的气候特征。(提示学生从气温和降水两个方面考虑)4.归纳总结:

印度为热带季风气候;气温:全年高温;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匀,全年分为旱季(10月——次年5月)和雨季(6月——9月)。5.出示图片(P37图7.39和图7.40),讨论完成P37第二题。

五、小结:让学生口头表述本节课的收获。

六、反馈练习:

1.下列名胜古迹中,位于印度的是()A.吴哥窟 B.婆罗浮屠 C.大金塔 D.泰姬陵 2.占据印度半岛大部分面积的地形区是()

A.喜马拉雅山地 B.恒河平原 C.德干高原 D.印度河平原 3.印度的首都是(),印度人口居世界第()位,它是南亚面积()的国家。4.印度地形特点是北部()中部()南部();流经印度重要的河流是(),它流经印度最大的()平原,下游流经()(国家),注入()。5.印度有“世界雨极”之称的地区是()。

6.读教材P37图7.39和图7.40南亚季风图,回答:

左图中,印度盛行()风,此时是印度的(),时间范围大致是在();右图中,印度盛行()风,此时是印度的(),时间范围大致是在()。当西南风来得早退得晚,印度易发生()灾,反之易发生()灾。

七、板书设计:

印度

一、印度的地理位置及地形 1.纬度位置:热带、亚热带 2.海陆位置:濒临印度洋

3.地形:北部喜马拉雅山地;中部恒河平原;南部德干高原。

二、第二人口大国 1.人口数量

2.人口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三、热带季风气候

1.特点:全年高温,分为旱、雨两季,降水量不稳定。2.成因:东北季风、西南季风 3.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第三节《水资源》教学设计 篇3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有限的水资源,知道我国水资源的现状,了解我国解决水资源问题的对策;继续培养学生使用地图和相关图表、材料及利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过程和方法:通过本节课对地图和图表的综合分析,引导学生用过去所学和教师提供的资料,自主探究和分组讨论等方式学习新知识,并使学生认知知识的连续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珍惜水资源的重要性,初步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并从自己的实际生活出发,节约用水,有意识的保护我们生存的环境,保护有限的水资源。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我国水资源的现状及解决措施;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教学难点:联系我国降水分布等自然环境方面的相关材料,分析我国水资源存在的问题、造成影响及解决方法;帮助学生树立对淡水资源危机的意识,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做节水、护水的模范。

三、教学方法

本节课的内容和我们日常生活较为密切,许多内容是我们身边发生的事。为了保证课堂教学效果,主要采用“角色扮演”和“讨论法”。通过“角色扮演”和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理论联系实际,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和体验出发,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并通过活动设计,有意识地让学生亲自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

四、教学课时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背景音乐——高山流水。教师:听着这美妙的音乐,请闭上眼睛想象:青山削翠,流水潺漫,飞泉瀑布,水天一色,相映成趣,好不惬意,我们好像听到高山对流水说:高山仰止,流水不断;流水对高山讲:万流归宗,生命永恒!板书课题:第二节水资源 新授:

1、水是宝贵的资源:(1)提出问题:“地球上的水在哪里”、“我们人类常用的淡水储存在哪里”,(2)出示世界水体比例图,让学生通过实验帮助学生分析世界淡水资源的状况;

2、我国水资源现状

(1)多媒体出示我国水资源总量和人均占有量在世界排名的材料(2)出示漫画“洗车”“就地取材”

(3)多媒体出示洞庭湖材料,广州、武汉、北京、哈尔滨年降水变化柱状图,并用提示性语言引导学生分析材料所体现的内容材料: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均,并提问解决办法(4)多媒体出示南方北方水量的对比材料,并提问解决办法。

3、解决我国水资源问题的方法:提示学生根据我国水资源问题寻找解决途径和方法

(1)列举生活中的事例,并提示学生我们周围的水库的意义,引导学生通过类比理解水库的作用

(2)多媒体出示南水北调示意图,并简单解说引滦入津、引滦入唐、引黄济青工程的作用及意义,从而提示学生分析理解南水北调工程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4、知识延伸:解决水资源总量少的方法,教师简单介绍目前世界上拓宽淡水资源的两种方法

(1)海水淡化(2)利用大汽水

4、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角色扮演:从以下角色中任选一个,从角色出发,谈谈如何节约用水,你现在的身份是:农民、水利工程师、政府官员、造纸厂厂长、家长、学生。

(1)农业节水:帮助学生了解我们周围的农业用水情况,并把几种主要的灌溉方式提供给学生

(2)工业节水:提示学生根据教材了解(3)城市节水:简单了解

(4)家庭节水:调查学生的家庭用水情况,并评出家庭用水小模范,使学生找到身边的榜样

(5)出示节水标志,并通过让学生介绍这一标志,强化学生日常生活中的节水意识

出示松花江受污状况图片

出示千岛湖图片

算一算,计算农业节水的数据

出示一张浪费水资源的图片 动画“没有水我们还有什么” 结束语:不要让我们的眼泪 成为最后一滴水!祝愿我们美丽的地球 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 播放音乐:竹林晨曲

学生听音乐跟随老师一起体会。让学生认识水资源的重要意义

结合生活经验,说出地球上的水、淡水、人类常利用的淡水储存在哪里。观察世界各种水体比例的饼状图,动手做实验了解人类目前直接可以利用的淡水资源只占世界总水体的0.3%,并通过讨论认识水是种宝贵的资源

通过对材料的观察和分析,得出我国水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不足的事实

通过漫画反映水污染、水浪费现象。

根据教师提供的材料分析原因,并根据教师的语言提示得出我国降水时间分布不均的结论:夏秋多冬春少

观察教师提供的材料及过去学习知识的基础上分析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特点:南方多,北方少

认知到水污染是南北方乃至全国存在的重要现象,并再一次认知水对于人类的重要意义

中国水资源问题小结:在分析材料的基础上认知我国水资源存在的问题,并了解缺水是我国各个城市和地区普遍存在的现象

在教师的提示的前提下,想到解决水资源有的地方多有的地方少的分布特点的解决办法,并结合上图探究南水北调的意义,同时简单理解三条线路中东线调水的优势 了解目前世界开发水资源的现状,并立志将来去开发更多的水资源,寻找新的拓宽水资源的途径和方法

通过角色扮演使学生寻找节水的方法,使学生认识到节水是社会各部门各方面需要进行的共同的工作。节水是社会问题。

了解堤灌、喷灌、滴灌的实际情况,并结合教师提供的节水农业的情况了解我们当地农业用水与之的巨大差距,从而感知农业节水的巨大潜力

结合调查内容,反省自己在现实生活中有哪些浪费水的现象,并在以后的生活中注意如何节约用水

观察节水标志图,通过观察你有哪些想法,这些会不会对你今后的生活产生影响? 记住节水标志,时时不忘节约水资源

我们要治理水污染 人们需要洁净的水 计算、对比。

请你设计一句节水宣传语,把这句话贴在家或学校的水池边,提醒大家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警示我们要珍惜水资源

用音乐、诗意的语言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使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又使学生受到美的感受。

通过教材中相关的图片以及教师提供的模拟实验,认识淡水资源状况,使学生了解世界水资源的大致状况,认清目前人类面临的水资源危机。

使学生能通过教师提供的材料,并结合过去所学过的知识的回忆,再通过相关的图片分析,了解我国目前面临的水资源问题(1)总量丰富,但人均不足 使学生在轻松幽默的环境下认识到我国水资源问题和现状。水污染现象严重,水浪费现象明显。

(2)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均,夏秋多冬春少(3)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南多北少

在了解我国水资源问题基础上,通过现实生活中的实例类比让学生自行分析出解决水资源不足的途径,时间不均——修建水库,空间不均——跨流域调水;整治污染,节约用水。注意拓展学生思维,给学生构筑想象的空间

用开放性的习题,培养学生思维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和体验出发,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并通过活动设计,有意识地让学生亲自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

通过资料的出示使学生了解农业节水、工业节水和生活节水的意义和方法,并意识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节水标志,把节约用水的意识深入每个孩子的心里,让他们在生活中养成节水好习惯,并做宣传节水、保护环境的小卫士。整治污染,是在必行

使学生认识到节约是解决水资源问题的核心,节流比开源要重要。开放性的作业,培养学生思维,学以致用。

进一步强调水孕育和维持着地球上的全部生命,我们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珠一样爱护每一滴水,而不要让人类的眼泪成为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

课堂小结

地球上水资源的分布特点,解决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方法是本节课的重点。巩固练习

1、水资源指的是资源,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 和。受气候的影响,2、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从时间上看,降水集中,降水少;从空间分布看,作业 必作题

解决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办法有哪些? 选作题

调查家乡水资源状况。

五、板书设计: 第三节水资源

六、教学反思:

1、通过本次活动,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学生对于水资源的现状问题以及如何保护水资源有更深入的理解。初步形成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世界观。

第三节 民族_教学设计_教案 篇4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使学生了解我国的民族构成,民族的地域分布特点,理解我国的民族政策; 2.了解一些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和文化特点。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阅读民族、人种分布图的方法,步骤和技巧等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

提高学生对我国民族政策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民族观。

2.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我国的民族构成特点; 2.我国的民族分布特点。

●教学难点 对我国民族政策的认识和理解。

3.教学用具

课件

4.标签

第三节 民族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前边我们学习了我国的人口特点与分布等内容。在我们社会主义大家庭中,除了汉族以外,还有不少兄弟民族。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中国的民族。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本彩图“我国的民族大家庭”,了解我国是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板书】 第三节 民族

一、中华民族大家庭 1.我国有56个民族

教师给出数据(汉族占总人口的92%,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8%)。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 壮族

人口超过500万的还有:满族、回族、苗族、维吾尔族、彝族、土家族、蒙古族、藏族。【学生活动】让学生画出“汉族和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扇形图,使学生确认在我国各民族中,汉族人口最多,其他55个民族人口较少,但各民族不论人数多少,在祖国大家庭中是一律平等的。引导学生回忆历史课上讲过的:19世纪我国云南的少数民族抗击法军的英勇事迹和广西的少数民族在抗日战争时期,英勇抗击日寇的侵略,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贡献。这些典型事例都说明了各民族人民共同反抗阶级压迫和外来侵略,共同缔造新中国。为祖国的长期稳定和繁荣昌盛,做出了贡献。

2.各民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和风俗习惯

【师生互动】老师可以让学生拿出随身携带的纸币,让学生发现人民币上的有几种文字,分别是哪几种?并让学生了解“我是中国人”几种民族文字的写法。

明确:四种文字,分别是:蒙古文、藏文、维吾尔文、壮文。在我国,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我国55个少数民族中有30多个民族有自己的文字,他们可

以在日常生活、生产劳动、通信联系、学习、出版以及社会交往中,可以自由使用本民族的语言文字。我国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关系。

【媒体展示】老师可以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各民族的特色文化、民族习俗、节日等,并由学生讨论,最后师生得出结论。

明确: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明,是我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各民族文化既相互交融,又多元发展。我国各民族在建筑、饮食、服饰、风俗、节庆、艺术、体育、宗教等方面各有特点,并且各民族有保持自己风俗习惯的自由。

二、民族分布特点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中华民族分布”图,并设问:(1)指出我国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地区(按地理方位)。

(2)找出居住在五个自治区的主要少数民族和居住在云南、黑龙江、吉林省的主要少数民族。

由学生根据地图提供的信息,归纳出:各民族的分布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其中汉族主要分布在东部和中部,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我国在少数民族的聚居地区实行区域自治,先后成立了内蒙古、新疆维吾尔、广西壮族、宁夏回族、西藏等五个自治区。还在部分地区成立了自治州、自治县、民族乡等自治机构,行使自治权。我国各族人民在党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平等互助,亲密团结,为国家的统一和中华民族的昌盛做出自己的贡献。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我国民族概况和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大杂居(汉族与少数民族杂居在一起,全国没有一个县市是单一民族的)、小聚居(汉族主要分布在东部和中部,少数民族则集中分布于我国的西南、西北和东北)。了解了我国的民族政策。总之,我国这个有着众多人口,56个民族的大家庭,在党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平等互助,亲密团结,为祖国的强盛,为中华民族的统一不断努力,奋发进取。

课后习题 1.泼水节是()

A.傣族的传统节日

B.彝族的传统节日

C.哈尼族的传统节日

D.高山族的传统节日

2.关于我国民族的论述,正确的是() A.汉族人口占92%,因此汉族领导少数民族 B.各民族风俗习惯要向汉族习俗统一

C.我国依据各民族的贡献大小确定其地位高低 D.各民族无论大小,一律平等

板书 民族

一、中华民族大家庭 1.我国有56个民族

2.各民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和风俗习惯

二、民族分布特点

第三节课程设计及其模式 篇5

课题名称

开花与结果

生物学

七年级

学科版本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新人教版)

节 第三单元第二章第三节

新课

教学时间

1课时(45分钟)

教材分析

《开花和结果》是人教版初中生物教材七年级第二单元第二章第三节的教学内容,对本章来说是个重点也是难点。安排合理,具承上启下的作用:学生在已经掌握了植物具有六大器官——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知道花、果实和种子是植物的生殖器官的基础上来学习,让学生知道“开花”是绿色开花植物一生中非常重要的时期,是形成果实和种子的前提,对于学生全面认识绿色开花植物起着关键作用,同时也为后面的第六单元《生命在生物圈中的延续和发展》作了铺垫。

学习者分 析

七年级的学生一方面朝气蓬勃,热爱大自然,对新奇的事物充满好奇,积于去探索,容易与他人合作。另一方面,常识的知识零碎,感性认识强,而理性认识较弱。针对于《开花和结果》一节:学生对“开花之后会结出果实”的现象是司空见惯的,并不稀奇,在此感性认识上教师通过情景、对白以及问题吸引学生,激发学习兴趣。如:“花的结构怎样的?为什么开花之后会结果?开花和结果到底有什么关系?”以此为基础,教师可把握学生这一心理,逐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并利用实物观察,教具演示,多媒体的交互功能加强学生的认识和理解,让学生自主地解决问题,把感性认识建树成理性认识,掌握较为系统的知识。同时引导学生观赏花,可以进行审美教育和爱护植物的情感教育。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同花、果实、种子对于被子植物传种接代的重要意义。养成爱护花的习惯,珍爱身边的一草一木。

2、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意识。

3、通过实物观察、记录和分析,培养他们认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二、过程与方法

1、认识花的结构;

措施:课前安排课外活动,观察花的结构,拼制花的结构拼图。

(1)4人或8人为一小组.(2)花的结构拼图方法:①取纸板一块,大小因花而异②确定纸板上下,左面作结构名称,由下而上的顺序:花托、花萼、花瓣、雄蕊、雌蕊等③观察花的结构④由外而内取下花的各结构,对照②安排的顺序贴上。(第②也可以画为圆形)

课堂进行评比,在通过教具演示总结花的结构。(也可课堂组织学生现做)2.受精过程及受精后子房的发育。

措施:①受精的过程让学生先通过阅读课本文字和图片理解,然后让学生用一句话概括“什么叫受精?”②使用教具演示传粉和受精过程③受精后子房的发育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进行猜测并到前面将相应的结构拖走,然后通过直观的桃子发育过程图片验证自己的猜测,最后认同子房发育成果实。④动画演示作总结。

三、知识与技能

1、描述花的主要结构。

2、描述传粉和受精的过程,说出花与果实和种子的关系。

3、认同花、果实、种子对于被子植物传种接代的重要意义。4通过对花的解剖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讨论交流、自学能力和创新等技能。

教学重点

1.概述花的基本结构及其最重要部分,描述传粉和受精的过程。

2.训练学生观察、分析、讨论、交流、创新等技能。

教学难点

1.雌、雄蕊的主要功能,子房的内部纵剖结构,子房的结构与受精的过程。

2.有效地组织引导学生质疑、观察与讨论、交流等活动。

教学资源

1、自制能活动的“桃花模型“教具;2自制的“植物双受精演示模型”教具;

3、多媒体计算机与自制课件;

4、学生自制的“花的结构简图”。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教学活动1(6min)创设情景 导入新课

1、组织学生进行话剧表演:

一棵绿色开花植物的一生要经过生长、发育、繁殖、衰老和死亡的过程。每个器官结构都有其重要作用,看:他们来了,还争论不休呢:

2、谢谢几位同学的表演。同学们,在话剧中,你受到什么启发呢?

3、在生活中,我们常看见,植物,在很长的时间都没有花,那是不是正如话剧中的根茎叶所说的“花是有可有无的”?

哪花是怎么产生的?它具有什么样的结构?为什么开花之后会结果?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开花与结果。

1、学生话剧表演:

《我是最重要最伟大的》 见备课资料

2、谈自己的启发。

3、回答:不是,植物幼小时,没有花果,但它们生长成熟后要传宗接代,哪就必须进行开花结果。

思考老师的问题,进一步达成学习目标。

1、渲染学习气氛,激发学生的兴趣。

2、一方面锻炼学生的表演、合作能力,另一方面向学生输导集体主义观念。

3、引出教学目标,目标引动,情境带动。

教学活动2(8min)认识花的基本结构

1、播放“开花”的多媒体片段 , 师生一起欣赏。

2、检查学生自制的“花的结构拼图”。提问:

(1)、你能说出花的不同结构的名称吗?(2)、同学们的认识是否准确,还有哪些不完善的地方呢?(引导学生讨论与思考)

3、总结花的结构,并提出:雄花、雌花和两性花。

1、欣赏短片。

2、展示自己小组的“花的结构拼图” 回答问题(略)

进一步讨论思考:

1.每一朵花都具备这些结构吗?

2.对植物的繁殖后代来说,花的哪些结构是最重要的?

1、把学生零碎的感性认识建成系统的理性认识。加强学生的观察、动手和总结能力。

2、创造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思维。

教学活动3(10min)传粉和受精

1、大家的讨论是否准确呢,我们继续探究。想一想:花有了完整的结构就一定能结出果实吗?从开花到结果还要经历什么重要的过程?;

2、花有大有小,有的夺目而艳丽,有的暗淡而无光,不管怎样,为了完成使命,都要进行传粉,它们各有自己的方法: 播放传粉的短片:引导学生归纳什么叫传粉?传粉有哪些方式?

3、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受精的过程段落,初步了解什么是受精与受精工程的情况;

4、使用教具演示、分析讲解双受精的过程。

1、产生质疑:有的花就没有发育成果实,这是为什么呢?

2、观看传粉的短片解决问题,明确知道:传粉传的是什么?从哪传到哪?传粉的方式怎样?

3、学生阅读课文,自学受精的过程,了解受精过程与结果;

1、激发兴趣。结合已有知识,发现知识的欠缺点,查漏补缺。目标引领,主动探究。

2、采用直观教具演示,降低学生对抽象现象的理解。

教学活动4(8min)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1、花开花谢是自然的规律,而植物将为我们呈现另一番惊喜——奉上丰收的果实。受精完成后,子房到底是怎样发育成果实的呢?

使用自制教具演示:①花落是哪些结构的凋落?②花落后变化最大的结构是什么?

2、在所有的花发育成果实的过程中,萼片有没有什么变化呢?

3、讲解:从开花、传粉,受精,到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被子植物要产生后代还着不容易。

朗诵古诗——《春晓》,分析果树开花的季节,如果遇到阴雨连绵的天气,常会造成果树减产。这是什么原因?我们该怎么做呢?

1、了解受精后花的变化;

柱头、花柱、花瓣会凋落,子房发育成果实、胚珠发育成种子、受精卵发育成胚、子房壁发育成雄蕊果皮;

2、讨论作答萼片的变化,举出实例说明;

3、了解传粉的关键,积极回答问题。

传粉受到影响,措施:为了弥补自然状态下传粉的不足,人们常常给植物进行人工辅助授粉。

1、主动参与教学,实践中感受学习的乐趣,主动观察,总结并进行发言。

2、发散学生的思维。

3、引用诗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能主动去了解原因,思考问题。

教学活动5(8min)总结全课(结束课)

同学们:花既美丽,又有怡人的香气,但针对于植物来讲,花真正的意义不是美丽好看,芳香怡人,而是进行传宗接代,并且承受着各种艰难的考验,才能完成使命,结出丰硕的果实。那么对我们的人生呢,有没有开花和结果的过程? 课结束之前老师送你们一句话: 牡丹花好空入目,枣花虽小结实成1、从花谈谈自己的人生(意气风发,树立目标、开始努力。

2踏实做人,做学问,不要做华而不实的人。

1、激发学生的情感:启发学生热爱生命,勇于拼搏的情怀。2启发学生诚实做人。

课堂练习(5min)

1、连线 柱

果实 胚

种子 雄

果皮 受精卵

凋落 花

胚 子房壁

第三节课程设计及其模式 篇6

第二单元 流程与设计 第三节 流程的优化

一、教学内容分析:

流程优化是流程分析的深入和延伸,流程分析和流程优化是流程设计的基础,更是流程设计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本节课的内容主要是日常生活与生产中一些流程优化的案例分析,以次来说明每件事情

成功在于细节的把握和设计。能够概括简单生产流程优化过程应考虑的主要因素。通过对生产生活流程优化内容的分析来判断出每一件事情流程优化所具备的最基本的条件。

二、教学对象分析:

本节课内容同学们较易理解,因此无须更多的实验和案例进行详细的讲解,秩序对书上一些案例进行细致的分析,从而让同学们对流程优化有一个深入的了解。

三、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流程优化的意义及主要内容。

2)理解流程优化与设备、材料等之间的关系。

3)能概括某种简单生产流程优化过程所应考虑的主要问题。4)能对生活中的简单事项进行流程的改进设计,并用文字或图表说明流程设计方案的特点或流程改进方案的优越之处。2.过程与方法:

通过讨论、案例分析,使学生学会分析流程的不足,并提出优化方案。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增强学生解决和处理问题的优化思想和优化意识。2)增强与技术相联系的质量意识、环保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流程优化的内容及目的和一般性步骤 2.教学难点:

如何使学生明确流程优化的目的,把握流程优化的条件,创设条件对简单流程进行优化。

五、教学概述:

从实例分析入手,降低教学难度,运用系统的思想定性分析的方法,进行研究、优化,在分析过程中体验流程优化的意义。根据案例分析总结阐述流程优化方法和一般性步骤,分析影响流程优化的因素。要求学生运用流程的思想和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法,确定研究课题、进行分析研究、评价比较、优化方案。总结归纳出流程最优化方法的含义。通过试一试和技术试验的活动,让学生亲自完成一个流程优化的过程,体验流程是如何优化的。1课时。

六、教学器材:

七、教学过程:

第三节课程设计及其模式 篇7

第三节

维护权利 履行义务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此课是湘教版社七年级《思想品德》上册第五单元 “走进法律”中的第三节的内容,本课包括两个子目:维护权利;履行义务。【教学目标】了解法律上指的权利和义务分别有什么内涵,怎样维护自己的权利,履行义务;理解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把追求法律的公正作为人生活在社会中的基本态度。能够初步掌握搜集、处理、运用社会信息的方法和技能,对基本的法律问题能够独立思考、提出疑问和进行反思。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青少年应当如何享受权利,履行义务 难点: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学情分析】经过前几课时的学习,初一学生已经了解一些法律知识,已经知道我们的生活需要法律,法律具有的特征,懂得用法律保护自己,但他们对于法律在生活中通过什么来发挥作用还不是很清楚,对自己如何维护权利和履行义务也不够清楚。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好导学案,收集可为课堂教学服务的相关案例,制作多媒体课件;学生课前完成导学案,回答教师课前提出的问题,导演好小品。【教学策略】

1、体现教师与学生的双主体地位,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作学生学习中的指导者、促进者、学生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者;

2、体现体验教育的要求,让学生在角色体验中领会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探讨如何享受权利,履行义务。

3、教学方法采用 “大家来闯关”、“ 法律践行”的方式,积极地创设能够引起讨论的问题情境,组织学生在活动中积极主动参与,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权利和义务的法律内容。最后,通过向学生展示教师自编顺口溜的形式,对本课内进行小结,提高升华。【教学过程】

一、联系实际资料导入

多媒体播放视频:“CCTV十大经济人物“乙肝卫士-雷闯”事例 思考:为什么雷闯被提名为十大经济人物候选人呢?

(因为这是一条刚刚发布的新闻,刚好与权利和义务相关,针对政治教学的时政性,而且生活中很多人也确实面临乙肝的困恼,所以选了这一素材。)

师:雷闯的做法不仅维护了自己的权利,而且履行了一个公民应尽的义务。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探究的内容。

(多媒体显示:第三节

维护权利

履行义务)

二、小组展示导学案的答案

(在课前预习,自学答疑中,学生可以把老师即将要教授的内容提前思考,自己动脑,解决自己基本的一些问题,也可以收集一些相关信息,提高他们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同时课堂的展示也让学生锻炼了各种能力,展示了小组合作的成果。)

三、课堂学习

1、说一说:什么是法律上的权利?什么是法律上的义务?

2、辨一辨:下列行为哪些是权利?哪些是义务? 参加劳动

保护环境

接受义务教育

赡养父母

向消费者协会投诉

选举投票

(理解权利和义务的内涵及学会辨析权利和义务)

3、演一演:《遗产**》

思考:为什么法院不会支持两个女儿的诉讼要求呢?(这个角色扮演,让学生兴奋不已,积极参与,在角色体验中学生领会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教师适当点拨使学生明确要享有权利必行履行相应的义务,履行义务是享有权利的前提。既没有无权利的义务,也没有无义务的权利。)

4、合作共享:我行我秀

思考:我们应该如何维护权利?如何履行义务?(要求:学生分组谈论,确定中心发言人,到讲台前展示)

5、大家来闯关

第一关:情景一:旅游车上,大多数旅客们正在闭目养神,但张亮等四人在高声谈笑。旅客们皱起了眉头。旅客甲拍拍张亮的肩膀说道:“小兄弟,请声音轻点,别影响大家休息”。张亮的话对不对?为什么?

(学生通过抢答发言明确张亮做法的不可取之处,教师借学生的发言总结。)

师:我们生活在法治社会,应时时处处遵守法律,决不能在自己享有权利的时候去损害他人的合法权益,这样才能保护自己的权益,营造和谐的社会。

(多媒体显示:维护权利应尊重他人的权利,不得损害他人的合法权利)

第二关:情境二:汽车在继续行驶,张亮拿出记号笔把打油诗写在车座背上和车厢上。导游小姐看见了走过来阻止。

张亮蛮横地说:“我是掏了钱给旅游公司的,我爱怎么着就怎么着,汽车又不是你的,你管得着吗?”你认为张亮的行为对吗?为什么?(学生通过抢答发言明确张亮做法的不可取之处,教师借学生的发言总结引导学生明白我们在维护自己的权利同时,也应积极履行保护社会公共财产的责任。)

(多媒体显示:公民在行使权利时,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法律鼓励的积极去做。)

第三关

情境三:汽车继续行驶,突然张亮大叫起来:“我的钱包不见了,谁偷了?”稍许,张亮盯着旅客甲说到:“肯定是你偷了我的钱包,你的样子一看就是个小偷,我要搜你的身。”旅客甲急了答道:“你别侮辱人,我没偷,你凭啥要搜我的身。”其它旅客附和道:“既然你没偷就让他搜一搜,以证明你的清白。” 思考:

1、如果你是旅客甲你该怎么做?

2、张亮的说法和做法对吗?为什么?

(学生通过发言明确应该采取的正确的做法,教师适当点拨使学生明确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必须依法维权。)

(多媒体显示:公民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权利;法律禁止的事情坚决不做)

(学生经过几关的讨论、集体评议这些合作学习的环节,明白了维护权利的内容,履行义务时应注意的问题。)

6、法律践行

某校七年级同学刘英在日记中写道:今天我可高兴了,上语文课时唐老师一连三次让我回答问题,还表扬我听课认真,思维活跃。在校庆大会上,我又被授予“三好学生”称号,放学后,我拿自己平时攒的零花钱,买了水果到医院看望生病的妈妈,帮妈妈洗衣服,妈妈看着大大的“三好学生”证书,吃着又香又甜的苹果,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

你知道刘英同学日记里的活动与哪些法律有关吗?她享有哪些权利?履行了哪些义务?(学生分组合作讨论、交流)

7、快板结尾总结概括

教师以自编快板将本节课内容总结,师生共同朗读,总结升华。

(多媒体显示:略)附1:、导学案:课前预习教材,自学答疑

(一)填空

1、法律是通过()和()关系来发挥作用和功能的

2、法律上的权利是指();法律上的义务是指()。

4、权利和义务的()既体现要求公民增强()观念,依法维护权利;又要求公民增强()观念,依法履行义务。

5、公民履行义务要做到:①法律所鼓励的()去做;②法律所要求的()去做 ;③法律所禁止的()。

(二)、判断正误

1、法律上的权利和义务是相对的,没有无权利的义务,也没有无义务的权利。

2、我们都应讲普通话,因为这是法律要求我们必须做的。

3、依法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是公民法律意识的集中体现。

4、只有真正尊重他人的权利,才能真正享有自己的权利。

(三)简答:在法律上,维护权利有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附

第三节课程设计及其模式 篇8

第三节动画稿本编写与台本画面设计

制作一部精彩的动画片,需要有一批技艺精湛的画师,有一个新奇的故事原形,有一个准确的市场定位,更需要有一个好的文字稿本,它是动画制作开展的源头。

一、文字稿本编写

动画的文字稿本是以一种文学格式的语法,即用抽象的文字来描述故事的。文字稿本的选题,决定着“写什么”和所写作品的思想水平与社会意义的深度。选题应符合创新性和可行性的原则。

创新性,即要有新意,是前人未涉及或从新角度诠释的。

可行性,即根据自身所具有的条件,有可能完美实现的。

在编写动画文字稿本之前,首先应有清晰的创作思路,对选题定位、创意特点要充分思考、规划和准备。其次,编写时,应在渡海中建立镜头画面,使文字语言的表 述,既要把对白、动作和场景以形象的文字写出来,有得动画台本人员理解和准确表达剧情,又要能使他们有发挥之处。此外,编写的文字应尽量简洁明了,对于必 须指明的环境、人物、情绪等方面,要注释详细、清楚。

动画片中的故事生动而夸张,对事物的表现比真人剧更为戏剧化,动画角色的表现,往往是通过夸张了的外形和内心,与不合常理的情景组合在一起的。因此,动画 文字稿本的写作要具有夸张、幽默的卡通特色。若编写者对故事俯不深,或对创作思路不清,就难以运用动画语言将其表述充分。创作者在创作前还必须吃透故事,发挥想像,使自己溶入怪诞离奇的动画世界中,并充分收信可用的素材,才能有的放矢地强化故事效果,在此基础上进入稿本编写阶段。

编写动画故事,一般遵循的常用各式是激发情节、纺织复杂因素、矛盾冲突、高潮、转折和结局。

激发情节,是在故事一开始时,确定角色进入剧情的切入点。它是故事发慌的诱因,吸引观众想在下面的内容中寻求答案。

编织复杂因素,是指将情节中相互牵涉的关系链逐渐显露出来,角色因各种客观因素在相互之间形成矛盾和障碍,使故事内容进入复杂迷乱状况,并在剧情中暂时出 现假定答案,但这类答案往往与观众期望相反,令观众欲罢不能,禁不住开始“仔细研究”,进入角色世界中。

矛盾冲突,是故事进入需要设置强大的驱动力,实现某种目标的阶段。创作者将角色庙宇在特殊环境背景中,并往往以角色必须实现某种目标作为故事发展的动力。而频频的危机、困难和陷阱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不断穿插出现,冲突迂回隐蔽,使观众为角色命运担忧,情绪随之起伏跌宕,此时欣赏效果也迈向高潮,观众会忘记 影片故事外的现实生活,进入与角色共命运状态。

高潮:当连环的危机和冲突频繁遭遇时,故事就进入发慌的顶峰,矛盾冲突不再隐蔽,甚至会出现正面交锋等激烈场面。

转折:矛盾冲突在最激化的时候,故事结局似乎已成定局,但却因某个细节或意外使故事剧情发生戏剧性转变。转折在故事编排中可以是一次,也可安排多次,但操 作难度较大,因此在编排时应格外谨慎。多次转折的生动曲折感受,有时能引发观众内心几个高潮,使观众产生强烈的剧情叛逆感,希望故事结局早些确定,而这种 希望在转折中一次次被扑

灭又点燃,这时的欣赏状态进入最高阶段,也为结局出现铺垫好道路。但应该注意的是对转折次数的把握,以及控制好转折事件间的程度。

结局:即故事结果一锤定音的时刻。故事中的矛盾和危机出乎意料地得到化解,使观众心中有了一个答案,这个答案不论是遗憾的还是个悬念,或是圆满的结局,在 答案背后,隐含的常是创作者想表达的思想或留给观众的思考。设置结局有一定的难度,在什么时候恰当收场十分重要,编剧在这时,常常会将一些惆怅或悬念留给 观众,使观众产生对故事剧情念念不忘之心。

以上程式通常是许多影片取得成功的惯用手法,可以作为初学者进行创作的基本思路。但对于专业从事电影制作探索和高层次创作的人才来说,可以也应该做更多的创新和尝试。初学者在刚开始编写故事时,应尽可能将故事建立在一个来源于自己生活经历的原形中,即使选取的是现成著作或采用了其他形式艺术题材(音乐、美术作品等),也应从多方了解、分析原创的意图,从现实生活中寻找出与之雷同的人和事,这样,在编写时就有可能把角色塑造成有血有肉的真实形象,从而唤起和调动观众的情 绪。

初学者在编写动画文字稿时,还需分清故事脚本、故事提纲和分镜头剧本几种稿本编写的类型。

1.故事脚本

故事脚本一般也可称为文学剧本,是按照电影文学写作模式创作的文字剧本。它虽然是以抽象的文字呈现,但使用的是视觉语法的文字,运用“视觉语言”对剧本文 字进行改造和规范,把文学语言转化为视觉语言,即文字视觉化。脚本的样式较随意,不需要太多的描写与修饰,但要为人物、情节、场景定性,减少不确定性,以 构成初步的视觉空间,并用简短的文字概括故事,分出剧情结构中的若干关键情节点,交待出关键时间、故事发生地点、背景、情节转折以及出人意料的故事结局。其中故事情节点的提炼,是写故事脚本的关键,如同将一部文字故事剧划分成若干场次,每场有一个关键主题。编写故事脚本,是为制作画面台本和分镜头剧本创造 条件,使之适于台本和分镜头本的绘制工作。因此,脚本中的文字是表述画面的,每句话都要能够明确地通过画面绘制出来。

脚本可以是原创故事,也可由其他故事改编,或完全依照原著移植写成。

2.故事提纲

是以提纲形式简明扼要地概括故事内容,讲明故事主干与主要枝节,如同一张故事发生、发展的清单。故事中的关键情节以“点”的形式罗列出来。这种以戏剧节拍 样式简述故事中各个重要环节的提纲,篇幅一般不超过几页。故事脚本和故事提纲有许多共同之处,一般是根据需要只选其中一种,作为把文字转化为视觉语言的影 片故事方式的依据。

3.分镜头剧本

分镜头剧本的写作,可以在故事脚本或故事提纲的基础上进行,也可以直接进行写作。分镜头剧本包括场景设置、人物安排、剧情节奏、摄影要求、角色对白、时间 和故事背景等。其写作形式,可以按时间发展顺序或倒序分段,可按场景变化为依据分段,也可按剧情分段,或按角色出场情况来分段。无论采取何种分段方式,均 需根据故事特点来定,并注意将相互关系交代清楚,不能因分段影响剧情表述,因为分段是为了有条理地讲述故事,便于动画制作。在文字描述时,应将故事完整清 晰地表述出来,以整体构思为依据,不要顾此失彼。如只顾及了环境场景变化的描述,而忽略了时间、事件状况的说明等。另一方面,文字要力求简练、表述清楚。因为啰唆的或过短的文稿都不便于动画影片的制作和整体设计,直接影响着下一步的创作工作。

二、台本画面设计

台本画面设计,是导演或台本绘制作者,根据分镜头剧本,集中地表现出故事内容的起、承、转、合的发展过程和将故事中的人物、事件设计成按剧情发展的画面形 式。台本虽然是根据脚本文字,把内容分解、转化成一幅幅画面,但不是对脚本简单的图解,而是在动画视觉语言上对脚本的再创造。它使一切形念、事件具有明确 的形象特征、可视性和时空性。台本画面设计如同是未来影片的预览,是导演用来与全体创作人员进行沟通、达到共识和进行动画片绘制的蓝图。

编绘分镜头台本,是以文字+构图的方式表述,它的要求与作用,是在脚本文字和一幅幅画面的基础上,进一步设定镜头的景别、技巧、时间、解说与声音以及拍摄要求等,为动画绘制和后期制作提供详尽的依据

一个故事片段往往需要画许多不同角度的画面,每当故事在绘制者脑海中表演时,绘制人员即会借用画幅形式将故事细节一一记录下来。这里所讲的记录,是针对人 物有较大动作,或在故事情节、场景、透视等方向发生变化的画面记录,但这种连续的画面记录不同于连环画。台本画面相互之间不仅剧情连贯,动作和场景角度、人物站立位置的变化等都要有相应的延续性,这些因素不能因画面改变而任意变更。只有当一个场景段落画完后,正切换场景时,方可告一段落,但新段落描绘的场 景、透视、摄影位置和角色表演等,还需与其他场景相统一。

在台本画面设计时,道具摆放和角色站立的位置,以及人物运动的方向,都要按故事内容需要发生合理的变化,而画面之间的透视角度,亦应根据创作需要不断发生 相应的变化,让双眼跟踪画幅,看上去像摄影机跟拍动作一样,这样才能使银幕效果合理而丰富。台本画面的设计,不仅要以画幅形式将故事完整记录下来,绘画成 册,还要记录与每幅画相关的动作要求,并应标明动作方向、时间长度、摄影要求、音效对白内容和镜号等内容(图7—9)。台本绘制既要有创造性,又要使画面 有强烈的镜头感,它是整个动画制作前的总体布局和规划。由于动画片的制作精确到每帧或每格,要求绘制的画

第三节课程设计及其模式 篇9

《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

单位:汉沽区第八中学 姓名:李 辉

资料有大小学习网收集 资料有大小学习网收集 《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了解平面镜成虚像,了解虚像是怎样形成的。

3、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学习对实验过程中信息的记录。

2、观察实验现象,感知虚像的含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中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与和谐,获得“发现”成功的喜悦。

2、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四)教学重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探究的方法与合作学习。

(五)教学难点:平面镜成像的原理;虚像是怎样形成的。

二、教法:实验探究法;提问法;谈话引导法

学法:观察法;小组讨论法;交流法;实验法;实验分析法

三、教学准备:

学生分组器材:一块平面镜,一块玻璃板,两个带有缺口的磁带盒作为支架,一张8K白纸,一盒火柴,若干支高度不同的蜡烛(有两根等高),刻度尺,笔,两个空心塑料纸筒。

教师演示器材:火柴,蜡烛,平面镜,教学课件。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播放影片《红楼梦》中关于刘姥姥在宝玉房间照镜子的趣事片断。教师:刘姥姥把谁看成了她的亲家母? 学生:她自己。教师:哪的自己?学生:镜中的。

教师:物理学中把刘姥姥照的那面表面是平的镜子称为平面镜;镜子外面的她称为“物”;镜子里面的她称为“像”。今天我们共同学习“平面镜成像”。教师板书课题。(本环节学生怀着好奇心观看影像,感受“刘姥姥”第一次照镜子时颇有趣味性的表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避免了解释“像”是什么的困难,又对什么资料有大小学习网收集 资料有大小学习网收集 是“像”有了形象、直观的认识)。

进行新课: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一)观察:

学生活动:学生照镜子,观察自己在靠近或远离平面镜时,像的大小、位置有没有发生变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学生猜想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提供形象、直观的感性认识。)

(二)提出问题:

由教师提出本节课的探究课题:平面镜成像时,像的大小、位置跟物体的大小、位置有什么关系呢?平面镜成像有什么特点呢?(出示课件)

(三)猜想与假设:

教师:通过刚才的观察,同学们猜想一下平面镜成像可能有什么特点?(教师不做任何暗示,让学生充分想象)本环节学生可能提出很多猜想(允许有不正确猜想),但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本节重点用实验验证学生提出的以下猜想:

1、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2、像是“近大远小”的;像与物体大小相同。(出示课件)并告诉学生,随着学习的深入将会逐步验证、学习同学们提出的其他猜想。然后介绍实验器材及使用方法。

(四)设计实验;进行实验(验证猜想1: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是否相等)

1、设计实验:(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设计验证猜想1的实验方案,并进行小组间的方案交流,小组之间互相补充,教师针对交流中暴露出的问题加以修正,并梳理学生的设计,筛选出最合理的探究方案。这样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实验方法,并从中初步学会如何设计实验方案。在学生小组交流的过程中主要解决以下问题:

(1)如何确定像的位置?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再拿另一支未点燃的蜡烛放在成像的位置,直到看上去与像完全重合,这个位置就是像的位置。

(2)怎样判断后面的蜡烛与像已经完全重合?在玻璃板的前面左右移动头部,直到从不同位置看起来后面的蜡烛和像完全重合为止。(如果学生课前做好预习,这些问题学生能自己找到答案,并能设计出验证猜想1的实验方案)

(3)实验时,为什么要用玻璃板而不用平面镜?(这个问题提出后,多数学生茫然,他们急切地想知道答案)解决方法:教师指导学生亲自动手实验,分别去确定平面镜和玻璃板中像的位置。实验过程中学生会发现,看不到平面镜后面的蜡烛,无法知道它是否与像完全重合,所以不用平面镜。而使用玻璃板成像时,可以资料有大小学习网收集 资料有大小学习网收集 看到后面的蜡烛是否与像完全重合,所以使用玻璃板。通过此实验可潜移默化地向学生渗透“替代法”。

(4)引导学生知道:一次实验有偶然性,不足以说明问题,至少要将蜡烛的位置改变一次,再重做一遍实验。这样要求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以免由于为了节省时间而忽略必要的实验环节,使学生形成以偏盖全的片面的思维方法。(出示课件:展示疏理后的设计方案)

2、进行实验,收集证据:

(1)实验前教师强调实验要领:玻璃板一定要竖直;后面的蜡烛与像完全重合;别忘记录物、像和玻璃板的位置及实验数据;实验时要注意玻璃板轻拿轻放,不要让蜡油烫到手,实验完毕要及时熄灭蜡烛。

(2)学生实验时,教师巡视观察,提供帮助,找到学生实验小组中有代表性的操作,收集实验过程中的问题,为交流和评估环节做准备。

(3)利用实物投影展示各学生小组的实验记录和数据,各小组派代表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即: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4)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物像连线与玻璃板所在直线,这两条相交的直线有什么位置关系?学生很容易发现平面镜成像的又一特点:物、像的连线跟镜面垂直。

(五)设计实验;进行实验(验证猜想2:像是“近大远小”的;还是像与物体大小相同)。

1、设计实验:学生利用高度不同的蜡烛分组讨论、设计验证猜想2的实验方案,并进行小组间的方案交流。

学生方案1:把点燃的蜡烛放在离玻璃板远近不同的位置,观察像的大小(此方案教师要给予否定,利用人眼对同一架飞机在高空和跟前的不同视觉感受,说明仅凭眼睛观察来判断像与物的大小关系并不可靠)。

学生方案2:把一根中等高度的蜡烛放在离玻璃板较近的位置,拿另一根较高的蜡烛移到成像的位置处,观察它们能否完全重合,从而验证“近大”是否正确;同理去验证“远小”是否正确。

学生方案3:取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点燃其中一支放在离玻璃板远近不同的位置,拿另一支移到成像的位置,比较像与后面蜡烛的大小关系。„„(出示课件:展示疏理后的设计方案)

2、进行实验,收集证据:

各小组采用不同的方案进行实验,并派学生代表表述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从而得出“像和物的大小相同,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无关”的结论。

资料有大小学习网收集 资料有大小学习网收集 【平面镜成像原理】

学生知道:看到燃烧的烛焰是烛焰发出的光进入人眼,引起的视觉;也会有学生误认为:看到烛焰在镜中的像,也一定是像发出的光进入人眼引起的视觉。为纠正学生的这种错误认识,帮助学生建立“虚像”的概念,设计以下学生活动:

1、学生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再拿另一支相同的蜡烛与像完全重合,确定像的位置。

2、用一个空心塑料纸筒,把像罩在“里面”,学生会发现在玻璃板前面还能看到烛焰的像,说明人眼看到像时,进入人眼的光不是由像发出的。

3、再用另一个空心塑料纸筒,把点燃的蜡烛罩在里面,此时看不到烛焰的像,说明人眼看到像时,引起视觉的光与烛焰发出的光有关。

教师:烛焰发出的光,经过怎样的路径进入人眼,让我们看到像的呢?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解释平面镜成像原理:

烛焰上S点发出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反射光线进入人的眼睛。人眼感觉这些反射光线好像是从镜后的S’点发出的,人眼逆着反射光线看过去就看到了点S’,S’就是S在平面镜中的像。实际上镜后并不存在光源S’,进入人眼的光也不是由像点S’发出。像点S’是由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的,它不是实际光线会聚成的,我们把这样的像称为虚像。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

课堂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说说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在知识和学习方法上都有哪些收获?在实验探究过程中有哪些经验教训需要总结?

布置作业:

1、预习科学世界“凸面镜和凹面镜”。

2、比较小孔成像与平面镜所成的像有什么不同。

3、搜集平面镜在生活和其他方面的实际应用,为下节课的交流做准备。板书设计: 第三节:平面镜成像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平面镜成像原理:

1、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光的反射

2、像、物的连线跟镜面垂直。

3、像和物的大小相同。

4、虚像。

资料有大小学习网收集 资料有大小学习网收集

五、课后反思:上完课后,静心回顾本节课的设计思路和得与失。这节课我设计的基本思路是:引导学生经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领略物理学习的特点和魅力。本课的重点是:在“探究”和“设计”的过程上:“如何探究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是否相等”(实验目的1)→如何确定像的位置→怎样才能同时观察到像与替身蜡烛→把平面镜改为玻璃板;“如何探究像与物是否等大”(实验目的2)→怎样比较虚像与物的大小→找一个跟物体完全相同的替代物与像比较大小(以上是实验的基本思想方法)。本课的难点是:感知虚像的含义,其解决方法:利用空心塑料纸筒把像罩在“里面”,发现还能看到像,像不能被罩住,该实验使学生对“虚像” 有了形象、直观的认识,降低了教学难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在玩中学”,通过探究学习,有意识、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训练和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技巧性,开拓学生思路,对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和方向性进行训练,培养其发散思维能力。

本节课也存在不足之处:

1、在学生猜想平面镜成像特点的过程中教师应简要的进行板书。

2、增加“虚像不能承接在硬纸板上”的实验,加深学生对虚像的认识,为学好凸透镜成像打好基础,为理解“实像”和“虚像”的区别提供帮助。

3、小结环节不必总结出探究学习的步骤,不要用条条框框来禁锢学生的思维,应在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使学生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即可。

4、这节课用时过长,也没有进行针对性的练习。

资料有大小学习网收集 资料有大小学习网收集

上一篇: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期检测管理规范201下一篇:幼儿园小班数学优秀教案《小熊搬新家》及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