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位置的描述教学设计(精选12篇)
第三节 位置的描述教学设计 篇1
1.3 记录物体的运动信息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打点计时器的计时原理,理解纸带中包含的物体运动的信息(时间和位移)2.会安装并使用打点计时器,理解利用纸带测量速度的原理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自己看打点计时器的说明书,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 2.通过实验得出物体的运动信息,用数学的方法表述出来.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体会处理问题的方法,领悟如何间接测量一些不能直接测量的物理量的方法
3.体验实验中理性思维的重要,即要动手,又要动脑
4.经历科学探究过程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尝试应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体的运动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感受打点计时器的巧妙设计思路,体会物理原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指导作用,增强将物理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的意识
2.经历实验过程,体验科学实验过程的艰辛与喜悦,并乐于探索自然界的奥秘
3.培养学生的交流与合作精神,有将自己的见解与他人交流的愿望,并养成尊重他人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打点计时器的使用。
难点:对纸带数据的处理,会通过纸带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能通过纸带知道物体何时做匀速直线运动,何时做变速直线运动。
三、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式教学方法
四、教学设计
(一)新课内容 1.打点计时器的认识
先让学生阅读教材,然后老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回答:
(1)电磁打点计时器使用的是直流电还是交流电?其工作电压为多少?(2)我国交流电的频率为50Hz,使用这种电源时,每隔多长时间打一个点,即相邻两个点之间的时间间隔是多少?(3)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可以记录某段时间内的位移,能不能记录时间?(4)说出电磁打点计时器的构造?工作原理?如图1—4—1所示。
(5)解释电火花计时器的工作原理?如图1—4—2所示,它与电磁打点计时器相比,哪一种误差小?原因是什么? 2.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
问题1.电磁打点计时器中怎样安放复写纸和纸带? 师总结:将复写纸套在复写纸定位销上,推动调节片可以调节复写纸位置.将纸带从复写纸圆片下穿过即可.问题2.振针打的点不清晰或打不出点可能有哪些情况? 师总结:(1)调整复写纸位置或更换复写纸。
(2)调整打点计时器。(可能是振动片的振动幅度太小了,可以调节振动片的位置;可检查压纸框的位置是否升高而阻碍了振动片使振针打不到纸带上,可将压纸框向下调节到原来的位置;可能是振针的位置太高,调节振针直到能打出点为止)
(3)可能是选择的4—6V的电压太低,可适当调高电压,但不得超过10V 问题3.为什么要先打开电源让打点计时器先工作1—2s再松手打纸带?可不可以先松手再打开打点计时器的电源? 师总结: 打点计时器打开电源后要经过一个短暂的时间才能稳定工作,所以应先打开电源让打点计时器工作1—2s后才能松手打纸带.这样做可以减小误差
问题4.打点计时器打完点后要及时关闭电源,这样做有什么好处? 师总结:因为打点计时器是按照间歇性工作设计的,长期工作会导致线圈发热而损坏
指导学生动手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要让学生按步骤有序操作,并打出几根纸带。
选择一条点迹清晰的纸带,如图1—4—3所示,引导学生回答下列问题:
(1)怎样从打出的纸带中获取数据?指导学生用列表格的形式把数据列出。(2)怎样根据纸带上的点迹计算纸带的平均速度?
(用纸带上两个点之间的距离除以两个点之间的时间间隔,即根据vs,t图1—4—3 求出在任意两点间的平均速度,这里S可以用直尺测量出两点间的距离,t为两点间的时间间隔数与0.02s的乘积。)(3)在打出的B、C两个点的时间间隔中,纸带运动的平均速度是多少?(4)如果纸带上的点迹分布不均,那么,点迹密集的地方表示运动的速度较大还是较小?
(在纸带上相邻两点间的时间间隔均为0.02s,所以点迹密集的地方表示纸带运动的速度很小)课后研究课题
以“人类历史上的计时工具”为主题,做一个小研究课题
第三节 位置的描述教学设计 篇2
课程标准、教材以及学生分析:
课程标准(2011版)对“水的净化”的要求:(1)知道硬水与软水的区别;(2)了解吸附、沉降、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常用方法;(3)初步学习使用过滤的方法对混合物进行分离。
教材设计了三个实验:蒸发水、鉴别硬水和软水、过滤,介绍了硬水的危害、过滤的操作流程和要领、活性炭的吸附功能、蒸馏水的制作原理。
学生对水很熟悉,对饮用水的来源也有耳闻,但对于“水的净化”具体方法、硬水和软水的区别等专业知识却并不了解。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纯净水与自然水、硬水与软水的区别,学会硬水与软水的简单鉴别方法,了解硬水对生活的影响以及硬水软化的方法。
(2)了解吸附、沉降、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常用方法,初步了解过滤的原理,学会过滤。
(3)学会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描述能力、交流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水的净化过程,树立关心、爱护、珍惜水资源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了解常见的水净化方法及原理,掌握过滤的操作方法。
教学流程图:
教学过程:
【导入】
展示一杯从大运河中取来的水。
自来水厂从大运河中取水经过处理后变成了我们能喝的自来水。其中处理的过程有哪些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水的净化”。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生活常识入手,激发学生思考,引出本节课的课题。)
【亮标】
刚才“学习目标”中提到了一些净化水的名词,它们是什么意思呢?请大家阅读教材P49-51,了解几种常见净化水的操作和要求。
(设计意图:通过初读教材,学生初步认识几种常见净化水的操作。学生能看懂的教师就不讲或少讲。)
【活动一】
小组合作:利用老师提供的仪器和材料,模仿教材中的操作把大运河水中的难溶性杂质过滤掉。
对比每组得到的滤液,引导学生交流过滤时的操作心得,小结过滤要领“一贴、二低、三靠”(详见教材P50“方法与提示”)。
(设计意图:通过自学教材,自主完成实验,让学生体会过滤操作中一些注意事项的实际意义。学生先动手实践,再提醒规范,能加深对相关操作要领的理解。)
【活动二】
播放视频,了解明矾在净水中的作用。
(设计意图:使用明矾进行化学沉降,所需时间较长,不利于课堂探究。用播放视频的方式,放大相关影像,现象明显,印象深刻。)
【活动三】
过滤得到的水中还有有色、有臭味的物质,该怎么办?
向装有活性炭的烧杯中倒入红墨水,振荡,倒出液体,与红墨水颜色比较。
介绍活性炭疏松多孔的结构:一汤勺活性炭的内表面积有一个足球场那么大。
(设计意图:活性炭的吸附实验没有实验操作要领,所以采用教师演示实验的形式。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了解活性炭的吸附功能。)
思考:
自来水厂在生产自来水时还要通入氯气或其他消毒剂,目的是什么?
家中常常把自来水煮沸后再喝,目的是什么?
(设计意图:氯气消毒,水煮沸软化、杀菌包含的知识比较深,不是本节课的重点。通过两个问题,让学生知道这两个过程也是净化水的方法即可。通过煮沸水时产生的现象,引出硬水的概念。)
阅读教材:思考什么是硬水?怎样检验硬水?硬水有哪些危害?
介绍软水。提醒:软水是不含或少含含钙、镁的物质的水。
【活动四】
小组合作:利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
提前给每组准备两瓶没有标签的液体(一瓶是氯化钙溶液,一瓶是氯化钠溶液),装有肥皂水的滴瓶,试管。
汇总每一组的实验结果,提醒实验时应注意控制变量。
(设计意图:关于硬水的概念、检验方法、危害,教材中已讲的很清楚。关键是学会操作,感知实验现象。)
【活动五】
小组合作:用玻璃棒蘸取活动四中检验出来的软水,在酒精灯上加热,观察玻璃棒上的现象。
提醒学生:软水不等于纯水。自然界中没有完全纯净的水。可以采用蒸发的方法将溶于水的物质析出来。
如果把蒸发生成的水蒸气液化,就得到了蒸馏水。蒸馏装置如下:
蒸馏水是软水吗?
(设计意图:在探究软水中可能含有其他可溶性物质的同时,了解蒸发操作。认识蒸发装置、蒸馏装置。)
【小结】
你学到了哪些净化水的方法?净化的原理分别是什么?
(设计意图:让学生归纳、总结,形成知识网络。)
【学以致用】
展示课堂开始出示的运河水,用“生命吸管”直接饮用。出示生命吸管的构造,思考能直接饮用的原因。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生命吸管”激发学生对知识的运用热情,引导学生养成学以致用的思维习惯。)
第三节《印度》教学设计 篇3
张家坳中学 段涛涛
学习目标:
1.知道印度的地理位置及地形特点。
2.了解印度的人口增长状况以及人口增长过快给经济、社会带来的问题。3.知道印度的气候特点及其成因。
学习重点:
1.印度的地理位置及地形特点。2.印度人口增长特点。3.印度的气候特点。
学习难点:
气候特点成因。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喜欢看《西游记》吗?它记叙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唐代高僧师徒四人不畏艰险,过流沙、翻雪山,最后到达了佛教发源地——天竺)同学们知道天竺是现在的哪里吗?(现在的南亚)打开课本第三页在图上找出南亚,南亚面积最大的国家是哪一国呢?(印度)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继日本之后与中国陆上相邻的另一个国家——印度。
二、通过读图,学习印度的地理位置及地形知识: 1.读世界政区图,明确印度在世界中的位置:
纬度位置:大部分在热带
海陆位置:濒临印度洋 2.读南亚政区图回答:
哪些是岛国?哪些是临海国?哪些是内陆国? 3.读印度地形图分组讨论,完成三个问题:
①课本P35页第一题。
②找出下列地理事物和城市:恒河、恒河平原、印度河、德干高原、喜马拉雅山地、阿拉伯海、孟加拉湾、新德里、孟买、加尔各答、班加罗尔。
③印度的地形分布有何特点? 4.归纳总结印度的地形特征:
北部:喜马拉雅山地 中部:恒河平原 南部:德干高原
5.让学生对照地图强化记忆三分钟,教师接着检验学习效果。
三、通过以下两个环节学习印度的人口: 1.出示有关人口图片并配下列文字材料:
目前,印度人口已经超过10亿,仅次于中国,居世界第二位。人口研究专家指出,到2050年,印度将取代中国成为世界人口第一大国,与此同时部分国家的人口将减少近40%。2.出示图片(P36图7.35),让学生讨论:
①人口高速增长给印度社会带来哪些问题?
②假如你是印度总理,将推行哪些措施来控制人口增长?
教师要在学生讨论交流的基础上进行总结。
四、印度不仅因为人口过多带来许多问题,而且,印度的自然灾害也非常严重。(引入气候)
1.出示图片(旱灾和水灾),引发学生思考。2.出示亚洲气候图(提问:印度属于什么气候),并结合印度的海陆位置、纬度位置引导学生分析印度气候的成因。
3.观察孟买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讨论分析印度的气候特征。(提示学生从气温和降水两个方面考虑)4.归纳总结:
印度为热带季风气候;气温:全年高温;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匀,全年分为旱季(10月——次年5月)和雨季(6月——9月)。5.出示图片(P37图7.39和图7.40),讨论完成P37第二题。
五、小结:让学生口头表述本节课的收获。
六、反馈练习:
1.下列名胜古迹中,位于印度的是()A.吴哥窟 B.婆罗浮屠 C.大金塔 D.泰姬陵 2.占据印度半岛大部分面积的地形区是()
A.喜马拉雅山地 B.恒河平原 C.德干高原 D.印度河平原 3.印度的首都是(),印度人口居世界第()位,它是南亚面积()的国家。4.印度地形特点是北部()中部()南部();流经印度重要的河流是(),它流经印度最大的()平原,下游流经()(国家),注入()。5.印度有“世界雨极”之称的地区是()。
6.读教材P37图7.39和图7.40南亚季风图,回答:
左图中,印度盛行()风,此时是印度的(),时间范围大致是在();右图中,印度盛行()风,此时是印度的(),时间范围大致是在()。当西南风来得早退得晚,印度易发生()灾,反之易发生()灾。
七、板书设计:
印度
一、印度的地理位置及地形 1.纬度位置:热带、亚热带 2.海陆位置:濒临印度洋
3.地形:北部喜马拉雅山地;中部恒河平原;南部德干高原。
二、第二人口大国 1.人口数量
2.人口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三、热带季风气候
1.特点:全年高温,分为旱、雨两季,降水量不稳定。2.成因:东北季风、西南季风 3.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第三节河流教学设计 篇4
一、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从地图上找出我国流入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的主要外流河,以及最终未注入海洋的主要河流。归纳我国外流河、内流河的分布特征。
2、从河流流量、水位、汛期、冰期、含沙量等方面描述我国外流河、内流河的水文特征,理解河流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3、能在地图上查出京杭运河经过的省市和沟通的水系
(二)过程与方法
进一步训练阅读地图、文字资料的能力以及分析地理图表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民族自信心,增强其建设祖国的责任感与积极性。
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树立人地和谐观念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我国河流主要分布在外流区。
2、季风气候对外流河的水文特征的影响。
教学难点:读图归纳我国内、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教学过程:
一、以外流河为主 课程引入:
【教师】展示:河流航运、灌溉、旅游等图片,洪水泛滥图片,思考讨论:河流和湖泊能给我们生活提供哪些便利?也给我们造成了哪些灾害?
【学生】讨论回答:利─灌溉、航运、渔业、盐、旅游、水能;害--水灾 【教师】导语:我国疆域辽阔,有许多大江巨川源远流长,奔腾不息,它们与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既可兴利,又可作害。我们研究河流,就是为了今后的生产活动中,兴利除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国河流的概况。
【教师】展示《中国水系图》,引导学生结合《中国主要河流分布》图找出我国主要的河流。
【学生】结合课本图,找出主要河流:长江、黄河、松花江、黑龙江、额尔齐斯河、塔里木河、怒江。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中国主要河流分布》图,提问: 1.我国所有河流都东流吗?
2.有没有流入其他大洋的河流?(提示:流入北冰洋和 印度洋的河流),请说出该河流的名称及所注入的海洋。
3.塔里木河最终流向哪里?
(教师点拨)纠正学生指图缺点。着重指出:在图上指河流或观察河流,要顺着源头→下游方向指或观察。
【学生】读图回答:
1.不是,是大部分向东流入太平洋。
2.有,我国西南部的雅鲁藏布江注入印度洋,新疆北部的额尔齐斯河注入北冰洋。
3.塔里木河最终流入内陆湖泊或中途消失在沙漠中,我国西北地区的大多数河流也都如此。
【教师】我们来画一幅示意图,你能试着用自己的语言,解释一下什么叫内流河,什么叫外流河吗?
【学生】我们把这些最终流入海洋的河流,叫作外流河。最终未流入海洋的河流,叫作内流河。
【教师】对,描述的非常准确。
【教师】出示河流景观图,小结:我国河流以外流河为主,大多数外流河曲折东流,注入太平洋,少部分河流注入印度洋,注入北冰洋只有唯一的额尔齐斯河,塔里木河是我国最大的内流河。
【教师】地势对我国的河流流向有何影响?
【学生】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大部分河流向东流。
【教师】分析得很好。我国的河流不只向东流,而是流向多个方向,亚洲中部这一块高起来的“世界屋脊”,是亚洲众多大河的发源地。因为这个原因,把青藏高原称为是“亚洲的水塔”。
【教师】明白了内、外流河的基本概念,那我们再来看看内、外流河分布情况怎样?外流河的流域称为外流区,内流河的流域称为内流区。
【学生】内流区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部,外流区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南部。【教师】内流区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部,外流区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南部。再进一步对比内、外流区的面积和水量。为什么内、外流区的水量有这么大的差异,主要是什么因素带来了影响?
【教师】对,是降水。仔细读图,你会发现内、外流区的分界线与某条年等降水量线大体一致?
【学生】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分界线与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大体一致。【教师】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分界线与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大体一致,内流河分布在它的西北地区,外流河分布在它的东南地区。
拓展思考: 【教师】你能不能进一步深入分析,我国东部外流河河流的水量受什么气候的影响很大?为什么?它的主要补给水源是什么?我国西北内流河主要的补给水源是什么?来我们边画示意图边分析。
【学生】外流河受季风气候影响很大;夏季风盛行时,降水多,河流流量大,反之,河流流量就小;东部外流河的主要补给水源是天然降水。内流河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
【教师】能分析这么深入的问题,真的用心啊。到此,我们对于河流有了一定的认识,分析河流可以从河流长短、河流位置、河流源头、流向、沿途流经哪些地区、注入什么海洋等方面来分析。河流具有较长较复杂的流程,一般划分上、中、下游三个河段,我们也可以对每段河流分别进行分析。除此之外,我们还常常分析河流的水文特征,河流的水文特征与人类生活和经济发展有着
密切的关系,直接决定着河流的开发利用。如通过读两则新闻,发现这反映的是哪个水文特征?它与人们的生活和经济发展有什么关系?
【学生】结冰情况。
【教师】补充,有的河流结冰,结冰期有长有短,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有的河流终年不冻,从发展航运来说,四季皆可通航。
【教师】河流的水文特征与人类的生活和经济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那我们就进一步研究河流的水位特征,还有什么?还有汛期,读图观察了解汛期,河流在汛期和枯水期时会给人们带来什么影响?
【学生】影响河流在汛期容易泛滥成灾,在枯水期,水量减少,人们生活用水能以满足,轮船不能正常航行。
【教师】喜欢河流的同学们,经常在河边玩耍小住的同学们,你还知道哪些水文特征?
【学生】河流有时清澈,有时浑浊。有的河流水量大,有的河流水量小,同一条河流有时水量大,有时水量小。
【教师】说得好!一般我们研究河流的水文特征主要包括流量、含沙量、水位、结冰期等。流量指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断面的水流体积,它反映河流水资源多少,通常以米3/秒为单位。水位指河流在某地某时段的水面高程,它是反映水体水量大小的最直观的重要标志。含沙量指单位体积水中所含泥沙的重量。结冰期指河流封冻的时间长短。接下来我们重点学习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教师】我们先来看看以前提到过的,结冰期。河流有无结冰期是以哪条线为界?主要影响结冰期的因素是什么?
【学生】以秦岭—淮河为界。秦岭—淮河一线以北的河流有冰期,秦岭—淮河一线以南的河流无冰期。
【教师】分析河流的水文特征,不能只从感性入手,辅以更科学的方法,我们能分析得更具体,更深入。
接下来,我们更专业地分析我国外流河的水文特征,以下面四条河为例,注意这四条河的分布情况。我们把它们按自北向南的顺序编号。松花江、黄河位于秦岭—淮河一线以北,长江、珠江位于秦岭—淮河一线以南。
这幅图是什么图?横纵坐标各表示什么?单位是什么?能用来分析哪些水文特征?怎样分析?
【学生】水量、水位、汛期、结冰期。【教师】引导学生读图思考
1.四条河流什么季节流量最大?什么季节流量最小?(夏季流量大,冬季流量小;夏季盛行夏季风,降水多;冬季盛行冬季风,降水少。我国外流河大都流经季风气候区,夏季降水多,形成汛期,汛期径流量一般占全年径流量的60%—80%;而冬季降水少,形成枯水期。)
2.黄河、松花江为什么在冬季出现枯水期,甚至断流?(黄河、松花江位于秦岭—淮河一线以北,流量小,冬季出现枯水期,有结冰现象,甚至断流。)
3.从北到南,河流汛期开始和结束时间有何不同?汛期长短有何变化?(一般北方河流汛期开始较晚,结束时间较早汛期较短;南方的河流汛期开始较早,结束时间较晚,汛期较长。)
归纳总结:外流河的主要水文特征
【教师】承转:在祖国辽阔的大地上,除了众多的天然河流外,还有许多人工开凿的河流──运河,从古至今,它们为我国的航运、灌溉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举世闻名的京杭运河就是一个典型实例。
第三节《水资源》教学设计 篇5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有限的水资源,知道我国水资源的现状,了解我国解决水资源问题的对策;继续培养学生使用地图和相关图表、材料及利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过程和方法:通过本节课对地图和图表的综合分析,引导学生用过去所学和教师提供的资料,自主探究和分组讨论等方式学习新知识,并使学生认知知识的连续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珍惜水资源的重要性,初步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并从自己的实际生活出发,节约用水,有意识的保护我们生存的环境,保护有限的水资源。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我国水资源的现状及解决措施;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教学难点:联系我国降水分布等自然环境方面的相关材料,分析我国水资源存在的问题、造成影响及解决方法;帮助学生树立对淡水资源危机的意识,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做节水、护水的模范。
三、教学方法
本节课的内容和我们日常生活较为密切,许多内容是我们身边发生的事。为了保证课堂教学效果,主要采用“角色扮演”和“讨论法”。通过“角色扮演”和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理论联系实际,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和体验出发,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并通过活动设计,有意识地让学生亲自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
四、教学课时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背景音乐——高山流水。教师:听着这美妙的音乐,请闭上眼睛想象:青山削翠,流水潺漫,飞泉瀑布,水天一色,相映成趣,好不惬意,我们好像听到高山对流水说:高山仰止,流水不断;流水对高山讲:万流归宗,生命永恒!板书课题:第二节水资源 新授:
1、水是宝贵的资源:(1)提出问题:“地球上的水在哪里”、“我们人类常用的淡水储存在哪里”,(2)出示世界水体比例图,让学生通过实验帮助学生分析世界淡水资源的状况;
2、我国水资源现状
(1)多媒体出示我国水资源总量和人均占有量在世界排名的材料(2)出示漫画“洗车”“就地取材”
(3)多媒体出示洞庭湖材料,广州、武汉、北京、哈尔滨年降水变化柱状图,并用提示性语言引导学生分析材料所体现的内容材料: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均,并提问解决办法(4)多媒体出示南方北方水量的对比材料,并提问解决办法。
3、解决我国水资源问题的方法:提示学生根据我国水资源问题寻找解决途径和方法
(1)列举生活中的事例,并提示学生我们周围的水库的意义,引导学生通过类比理解水库的作用
(2)多媒体出示南水北调示意图,并简单解说引滦入津、引滦入唐、引黄济青工程的作用及意义,从而提示学生分析理解南水北调工程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4、知识延伸:解决水资源总量少的方法,教师简单介绍目前世界上拓宽淡水资源的两种方法
(1)海水淡化(2)利用大汽水
4、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角色扮演:从以下角色中任选一个,从角色出发,谈谈如何节约用水,你现在的身份是:农民、水利工程师、政府官员、造纸厂厂长、家长、学生。
(1)农业节水:帮助学生了解我们周围的农业用水情况,并把几种主要的灌溉方式提供给学生
(2)工业节水:提示学生根据教材了解(3)城市节水:简单了解
(4)家庭节水:调查学生的家庭用水情况,并评出家庭用水小模范,使学生找到身边的榜样
(5)出示节水标志,并通过让学生介绍这一标志,强化学生日常生活中的节水意识
出示松花江受污状况图片
出示千岛湖图片
算一算,计算农业节水的数据
出示一张浪费水资源的图片 动画“没有水我们还有什么” 结束语:不要让我们的眼泪 成为最后一滴水!祝愿我们美丽的地球 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 播放音乐:竹林晨曲
学生听音乐跟随老师一起体会。让学生认识水资源的重要意义
结合生活经验,说出地球上的水、淡水、人类常利用的淡水储存在哪里。观察世界各种水体比例的饼状图,动手做实验了解人类目前直接可以利用的淡水资源只占世界总水体的0.3%,并通过讨论认识水是种宝贵的资源
通过对材料的观察和分析,得出我国水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不足的事实
通过漫画反映水污染、水浪费现象。
根据教师提供的材料分析原因,并根据教师的语言提示得出我国降水时间分布不均的结论:夏秋多冬春少
观察教师提供的材料及过去学习知识的基础上分析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特点:南方多,北方少
认知到水污染是南北方乃至全国存在的重要现象,并再一次认知水对于人类的重要意义
中国水资源问题小结:在分析材料的基础上认知我国水资源存在的问题,并了解缺水是我国各个城市和地区普遍存在的现象
在教师的提示的前提下,想到解决水资源有的地方多有的地方少的分布特点的解决办法,并结合上图探究南水北调的意义,同时简单理解三条线路中东线调水的优势 了解目前世界开发水资源的现状,并立志将来去开发更多的水资源,寻找新的拓宽水资源的途径和方法
通过角色扮演使学生寻找节水的方法,使学生认识到节水是社会各部门各方面需要进行的共同的工作。节水是社会问题。
了解堤灌、喷灌、滴灌的实际情况,并结合教师提供的节水农业的情况了解我们当地农业用水与之的巨大差距,从而感知农业节水的巨大潜力
结合调查内容,反省自己在现实生活中有哪些浪费水的现象,并在以后的生活中注意如何节约用水
观察节水标志图,通过观察你有哪些想法,这些会不会对你今后的生活产生影响? 记住节水标志,时时不忘节约水资源
我们要治理水污染 人们需要洁净的水 计算、对比。
请你设计一句节水宣传语,把这句话贴在家或学校的水池边,提醒大家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警示我们要珍惜水资源
用音乐、诗意的语言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使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又使学生受到美的感受。
通过教材中相关的图片以及教师提供的模拟实验,认识淡水资源状况,使学生了解世界水资源的大致状况,认清目前人类面临的水资源危机。
使学生能通过教师提供的材料,并结合过去所学过的知识的回忆,再通过相关的图片分析,了解我国目前面临的水资源问题(1)总量丰富,但人均不足 使学生在轻松幽默的环境下认识到我国水资源问题和现状。水污染现象严重,水浪费现象明显。
(2)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均,夏秋多冬春少(3)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南多北少
在了解我国水资源问题基础上,通过现实生活中的实例类比让学生自行分析出解决水资源不足的途径,时间不均——修建水库,空间不均——跨流域调水;整治污染,节约用水。注意拓展学生思维,给学生构筑想象的空间
用开放性的习题,培养学生思维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和体验出发,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并通过活动设计,有意识地让学生亲自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
通过资料的出示使学生了解农业节水、工业节水和生活节水的意义和方法,并意识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节水标志,把节约用水的意识深入每个孩子的心里,让他们在生活中养成节水好习惯,并做宣传节水、保护环境的小卫士。整治污染,是在必行
使学生认识到节约是解决水资源问题的核心,节流比开源要重要。开放性的作业,培养学生思维,学以致用。
进一步强调水孕育和维持着地球上的全部生命,我们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珠一样爱护每一滴水,而不要让人类的眼泪成为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
课堂小结
地球上水资源的分布特点,解决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方法是本节课的重点。巩固练习
1、水资源指的是资源,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 和。受气候的影响,2、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从时间上看,降水集中,降水少;从空间分布看,作业 必作题
解决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办法有哪些? 选作题
调查家乡水资源状况。
五、板书设计: 第三节水资源
六、教学反思:
1、通过本次活动,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学生对于水资源的现状问题以及如何保护水资源有更深入的理解。初步形成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世界观。
第三节:车炮兵杀法 篇6
3、炮二退一士6进5如改走将4退1,车五平八,士4退5,兵四平五,红胜。4、兵四平五将4退1
5、车五平八车5退76、车八进四(红胜)小结:此局红方利用黑方双士的缺点,大车镇中,炮兵从侧翼攻击,形成了立体的攻势,最后兵坐花心,妙演杀局。此杀法简洁鲜明,充分发挥车炮兵的攻杀特点,是一则很有实用价值的杀局。如图2形势,是车炮兵联杀的另一种入局方式。与上局不同的是,此局红方发挥六路低兵的作用,车炮从正面突破,破城而擒王。1、车五平四士5进6
2、炮七平四车3退13、炮四进五将6退1如改走车3平4,帅六平五,车4平5,帅五平六,将6退1,炮四平七,将6平5,炮七进二,士4进5,兵六进一,红胜。4、炮四平八将6平5
5、炮八进二车3退7
6、车四平五将5平6
7、兵六平五(红胜)小结:红方首先从6路纵线入手,挥炮打士伏杀发难,继而祭出借车使炮的手法,将进攻的重心从正面瞬间转至侧翼,攻法可取。如图3,是一局车炮兵与车三卒对杀的棋例。此时黑方将要卒4平5坐中形成连杀。红方好像只有步步将杀才行。棋局瞬息万变,且看红方如何施展金蝉脱壳妙计。1、兵三平四…………献兵摧杀,是正确的选择。如误走其它着法,都将造成败局。1、…………将5进1如改走将5退1(黑将如平4、平6,也将输棋),炮一进五,车7退8,车二平五,将5平4,相五退七,红胜。2、炮一进三士6退5如车7退6,车二平五,将5平4,相五退七,绝杀。3、车二进三士5进6
4、帅五平四…………出帅助攻,解杀还杀!是胜负的关键。如误走车二退六?车7退6,炮一平二,卒2平3,红方难以取胜。4、…………将5平4
5、车二平四将4退16、炮一进一士6进5如改走将4退1,车四平七,绝杀无解。7、车四平五红方胜定。小结:红方精妙的解杀还杀手法是本局的精华所在。其含蓄轻灵的解杀、入局着法,值得欣赏和效仿。
如图4形势,形成了车炮兵斗车炮卒的局面。双方现在都已对将(帅)形成了威胁,如黑先行可走车1进1,伏有炮2退1,帅五进一,卒3进1,帅五进一,车1退2杀。红方能否把握先行之利抢杀在前呢?请看具体着法。1、炮五进三…………献炮叫杀,封压黑将的活动空间,是入局的好着。1、…………将5平6
2、兵三进一车1平7只得跟兵,因红有“车兵挫”的杀棋手段。3、车二进五将6进1
第三节 民族_教学设计_教案 篇7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使学生了解我国的民族构成,民族的地域分布特点,理解我国的民族政策; 2.了解一些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和文化特点。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阅读民族、人种分布图的方法,步骤和技巧等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
提高学生对我国民族政策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民族观。
2.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我国的民族构成特点; 2.我国的民族分布特点。
●教学难点 对我国民族政策的认识和理解。
3.教学用具
课件
4.标签
第三节 民族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前边我们学习了我国的人口特点与分布等内容。在我们社会主义大家庭中,除了汉族以外,还有不少兄弟民族。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中国的民族。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本彩图“我国的民族大家庭”,了解我国是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板书】 第三节 民族
一、中华民族大家庭 1.我国有56个民族
教师给出数据(汉族占总人口的92%,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8%)。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 壮族
人口超过500万的还有:满族、回族、苗族、维吾尔族、彝族、土家族、蒙古族、藏族。【学生活动】让学生画出“汉族和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扇形图,使学生确认在我国各民族中,汉族人口最多,其他55个民族人口较少,但各民族不论人数多少,在祖国大家庭中是一律平等的。引导学生回忆历史课上讲过的:19世纪我国云南的少数民族抗击法军的英勇事迹和广西的少数民族在抗日战争时期,英勇抗击日寇的侵略,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贡献。这些典型事例都说明了各民族人民共同反抗阶级压迫和外来侵略,共同缔造新中国。为祖国的长期稳定和繁荣昌盛,做出了贡献。
2.各民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和风俗习惯
【师生互动】老师可以让学生拿出随身携带的纸币,让学生发现人民币上的有几种文字,分别是哪几种?并让学生了解“我是中国人”几种民族文字的写法。
明确:四种文字,分别是:蒙古文、藏文、维吾尔文、壮文。在我国,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我国55个少数民族中有30多个民族有自己的文字,他们可
以在日常生活、生产劳动、通信联系、学习、出版以及社会交往中,可以自由使用本民族的语言文字。我国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关系。
【媒体展示】老师可以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各民族的特色文化、民族习俗、节日等,并由学生讨论,最后师生得出结论。
明确: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明,是我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各民族文化既相互交融,又多元发展。我国各民族在建筑、饮食、服饰、风俗、节庆、艺术、体育、宗教等方面各有特点,并且各民族有保持自己风俗习惯的自由。
二、民族分布特点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中华民族分布”图,并设问:(1)指出我国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地区(按地理方位)。
(2)找出居住在五个自治区的主要少数民族和居住在云南、黑龙江、吉林省的主要少数民族。
由学生根据地图提供的信息,归纳出:各民族的分布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其中汉族主要分布在东部和中部,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我国在少数民族的聚居地区实行区域自治,先后成立了内蒙古、新疆维吾尔、广西壮族、宁夏回族、西藏等五个自治区。还在部分地区成立了自治州、自治县、民族乡等自治机构,行使自治权。我国各族人民在党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平等互助,亲密团结,为国家的统一和中华民族的昌盛做出自己的贡献。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我国民族概况和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大杂居(汉族与少数民族杂居在一起,全国没有一个县市是单一民族的)、小聚居(汉族主要分布在东部和中部,少数民族则集中分布于我国的西南、西北和东北)。了解了我国的民族政策。总之,我国这个有着众多人口,56个民族的大家庭,在党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平等互助,亲密团结,为祖国的强盛,为中华民族的统一不断努力,奋发进取。
课后习题 1.泼水节是()
A.傣族的传统节日
B.彝族的传统节日
C.哈尼族的传统节日
D.高山族的传统节日
2.关于我国民族的论述,正确的是() A.汉族人口占92%,因此汉族领导少数民族 B.各民族风俗习惯要向汉族习俗统一
C.我国依据各民族的贡献大小确定其地位高低 D.各民族无论大小,一律平等
板书 民族
一、中华民族大家庭 1.我国有56个民族
2.各民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和风俗习惯
二、民族分布特点
第三节 位置的描述教学设计 篇8
1.教学目标
知识 与
技能: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强碱弱酸盐和强酸弱碱盐的水解。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实验的动手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过程 与
方法: 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分析推理出新的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会透过现象看本质。情感 态度
价值观: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教育。
2.教学重点/难点
重 点 盐类水解的本质。难 点 盐类水解的本质、规律。
3.教学用具
课件,多媒体
4.标签
盐类的水解
教学过程
课堂小结 整理,归纳:
第三节 位置的描述教学设计 篇9
1解释施工组织设计的意义
答施工组织设计是对施工活动实行科学管理的重要手段。它具体战略部署和战术安排的双重作用。它体现了实现基本建设计划和设计的要求。提供了各施工阶段的施工准备的工作内容,协调施工过程中各施工单位,各施工工种,各项资源之间的关系。通过施工组织设计,可以根据具体工程的特定条件,拟定施工方案,确定施工顺序,施工方法,技术组织措施,可以保证拟建工程按照预定的工期完成,可以在开工前了解到所需资源的数量及使用的先后顺序,可以合理安排施工现场的布局。因此施工组织设计应从施工全局出发,充分反映客观实际,符合国家或合同要求,统筹安排施工活动有关的各个方面。合理布置施工现场,确保文明施工,安全施工。
2施工组织设计包括哪些基本内容
答施工组织内容要结合工程对象的实际特点,施工条件和技术水平进行综合考虑,一般情况包括以下内容①工程概况②施工部署及施工方案③施工进度计划④施工平面图⑤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3施工组织设计的分类
答根据施工组织设计编制的广度,深度和作用不同可分为①施工组织总设计②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③分步(分项)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4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应考虑哪些原则
答①重视工程的组织对施工的作用②提高施工的工业化程度③重视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④重视工程施工的目标控制⑤积极采用国内外先进的施工技术⑥充分利用时间和空间,合理安排施工顺序,提高施工的连续性和均衡性。⑦合理部署施工现场,实现文明施工。5施工组织总设计的编制程序
第三节 位置的描述教学设计 篇10
下载:第三节制作模型教学 第七章
模型或原型的制作 第三节
制作模型 【教材版本】
通用技术必修1《技术与设计1》(江苏教育出版社)【设计理念】
以“做中学、学中做”为落脚点,让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体验产品设计的一般过程,经历挫折和失败,品味成功的喜悦,感受“想”与“做”的差异,激发技术设计的灵感。【教材分析】
立足实践是通用技术课程的一个特色。学生亲历技能学习的实践过程,从中可以体验和领悟技术操作的要领和方法。《制作模型》是苏教版第七章《模型或原型的制作》动手操作的章节,其内容也包含着思想和方法,模型或原型的制作是技术设计的重要环节,它对学生掌握技术设计的过程,实现方案到产品的转化具有重要作用。这一节课要上得好,有利于激发学生对以后学习有很大的影响。本节内容是本教材中学生亲历动手操作实践最多的章节,是学生经过发现和明确问题、方案构思、方案呈现等设计环节后,把抽象的纸介设计实体化的过程,是极大激发学生兴趣、和创造力的过程,其过程不仅包含着技术及其设计的重要思想和方法,还蕴藏着能迁移到学生日常生活、学习等广泛领域的思想和方法,况且模型或原型的制作还是技术设计的重要环节,它对技术设计中的测试、试验、评估交流起着实体化的支撑。故本节课应属于本章的重点章节;教材在介绍了制作模型的一般步骤后,以三组台灯的制作加工过程为例展开,由于其既不能吸引学生,也很难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为了加强书中内容前后章节的连贯与交融,本章的制作项目选择了多功能学习用品盒(架)作为示例。它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向学生展示了模型的制作过程。多功能学习用品盒(架)案例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在亲切自然的氛围中获得知识。【学情分析】
学生对模型概念有一定的认识如:生物中所用的人体模型、人体器官的模型,物理中用到的弹簧振子等模型。本节应指导学生运用前面所学的知识,选择合理的加工工艺,完成一个简单产品模型或原型的制作,并对产品的外观,加以润色。由于学生的动手能力不同,应加强巡视和指导,并强调操作的安全性。
学生在经历了前期的发现和明确问题、方案构思、方案呈现等设计环节,又经历了本章第一节对模型的认识和学习体验了工艺的常见加工方法,有了初步的加工制作模型的可能性,受工艺中操作的形象,学生有强烈的把自己原来构思的图纸变为实体模型的愿望,这些都成为本节课教学的有利环节;但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学生脱离实际的以自我为中心的不受任何约束的空想,在保证了创新灵感的的同时,又经常使学生的设计制作落空,挫伤其对技术的热情,因此允许学生失败和变更设计方案,合理、恰当的引导,便成了本节课成功与否的关键,故本部分内容拟用2节自然课时完成。【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根据设计方案和已有条件选择加工工艺,并能正确、安全地操作。
(2)能根据设计方案制作一个简单产品的模型或原型。(3)制作成功后,能对产品的外观加以润色。2.过程与方法
(1)学生亲历技能学习的实践过程,从中体验和领悟技能操作的要领和方法。
(2)通过实践和交流,切身感受“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模型与原型的制作,形成认真严谨的做事态度,提高探究和创造能力。(2)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与团队精神。【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根据设计方案制作一个简单产品的模型或原型。制作成功后,对产品的外观加以润色并对其进行综合评价,完成设计报告。2.教学难点:
对模型制作把握的准确性,会能根据实际的限制进行设计方案的变更;根据自己的设计方案合理地编排制作步骤。【教学方法】
讲授法、引导探究法教学法等。【教学资源】 教学器材收集:
教学器材以60人为一个班级,分为6组,每组一套以下配置:
划线工具:铅笔、直尺、角尺、橡皮
粘贴工具:双面胶、透明胶、厚纸、五合板。裁剪工具:剪刀、木工刀
木制多功能学习用品盒(架)一个。(都可以折分的)教学资源准备:
1.做好共用工具,如台钻、切割机等准备工作。2.学生会因缺少某些材料和零件而使制作停顿下来,教师要有预见的眼光,为学生准备一些诸如螺丝钉之类的材料和零件,以便学生急时之需。
3.检修好供电线路,保证制作时的正常供电。
4.因为学生多,执教老师照看不过来,可能出现学生割伤手指等情况。有条件的话最好事先多安排几个安全员,以杜绝事故的发生。【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提问模型的概念?
模型(model)是根据实物、设计图样或构思,按比例、生态或其他特征制成的与实物相似的一种物体。
再引导学生想不想自己亲自动手制作模型? 【新课学习】
模型制作是运用木材、石膏、塑料等材料,采用合适的结构、相应的加工工艺和三维实体表现的方法,来表现产品的设计构思和模拟产品的形态结构。模型制作既是一种设计表达方式,又是设计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分析、评价、评论手段,甚至某些工艺环节只有通过模型制作,才能确定其设计变为产品的可能性。产品设计方案通过平面表达将意图表达出来,同时用透视、光影与色彩形象化地表现图形,预示未来的发展,为方案的讨论交流以及进一步发展设计提供了一定的信息和技术依据。模型制作则是在此基础上,运用三维形态,真实地反映三维空间中物体的尺度、比例、细节、材料、技术、表面处理等合理性,提供了产品设计评估所需要的、更全面的信息和技术数据。模型制作不但能够将美好的创意变为具体的、生动的形体,而且在模型制作中,通过不断研究、分析整体形态的各个角度,各个方面,各种线条,各种连接构造原理,各种材料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等,能直观地检验自己的设计意图,并在对模型的修改中,使其设计方便、快速地得到信息。
展示多功能学习用品盒(架)模型:
(一)制作模型的基本知识: 1.制作模型的一般步骤: 1)选择合适的材料。
2)根据本地的条件,准备适当的工具和加工设备。3)按设计图样划线。
4)对材料进行锯割、切削等加工。5)装配。
6)对模型进行表面处理。
7)对产品的外观造型和色彩进行评议;对产品的结构、功能进行检测和试验,检验是否符合设计要求。8)对设计方案进行修改,做成模型。
2.多功能学习用品盒(架)模型过程中的应注意的事项: 1)选择废、旧材料来做,这样可节省制作成本。如各种饮料瓶等。
2)选择易加工的材料来做,这样可节省制作时间,提高制作的成功率。如各种沐浴露的塑料瓶等。
3)选择特型材料来做,这样不但可以节省成本,还可使作品有个漂亮的外观。如各种玩具的塑料外壳等。
4)强调在制作多功能学习用品盒(架)的过程中应遵守的安全操作规程。
(1)刀、锯、锤、钳、钻等利器的安全操作要领。(2)安全用电的基本常识。
3.制作多功能学习用品盒(架)模型: 学生分组分工,合作模型的制作。
学生从理论到实践,既能提高兴趣,又增强操作的能力。老师边走边观察能够及时解决学生的疑惑。
让学生讲解多功能学习用品盒(架)模型的制作过程。各小组由一名代表展示自己的模型以及讲解制作过程。在制作模型之前,首先欣赏一组同学的多功能学习用品盒(架)的制作过程,或许对你们的制作有所帮助和启迪。
(一)看图备料:
根据图样作形体分析,多功能学习用品盒由一块底板,前、后、左、右四块围板和中间一块隔板组成,外加一个现成的笔筒。笔筒用一个合适的广口玻璃瓶代替。板材选用中密度纤维板(也可选用松木、梓木等软质或软硬适中的木料),联接方式采用钉联接,笔筒用胶粘在底板上。各构件的形状、尺寸如下:
根据上述分析和选择,列出配料单以方便操作。编号 名称 成料尺寸 毛料尺寸 数量 备注 1 底板 340×220 350×220 1 中密度纤维板,厚2 前围板 340×100 350×110 1 中密度纤维板,厚3 10 后围板 340×100 350×110 1 中密度纤维板,厚10 4 左围板 210×50 220×60 1 中密度纤维板,厚5 隔板 190×100 200×110 1 中密度纤维板,厚6 右围板 210×100 220×110 1 10 中密度纤维板,厚10 7 笔筒 约Φ70×100 用广口玻璃瓶代用 8 元钉
适量 规格15~20 9 白乳胶
适量
(二)下料: ⒈画线
按照毛料尺寸,在板材上画线。画线时要利用角尺以一条平直的边为基准,将垂直线、平行线画准确。(图4-49)⒉锯割
根据画线,将各构件依次锯下来。(可用中、小齿的木工据,也可用粗齿钢锯代替。)
要练习对锯割技术,才能保证锯割质量。锯割时应注意的要领是:
⑴注意姿势正确(模仿老师的正确姿势,包括握锯、身姿、脚姿)。
⑵工件必须把持牢靠,可利用左手和左脚压踩,如用夹压工具更好。
⑶起锯时,左手大拇指靠着锯片以定位,右手持锯轻轻拉推几下(先拉后推),开出锯路,再进行正常推锯。⑷锯割时用力要均匀,动作要流畅,眼睛要注意看划线,时刻保持锯片沿着画线走。将要锯完时,左手要抓住锯下的部分,右手力度减小,轻轻将料锯下。
(三)构件制作: ⒈确定联接方式
在构件制作前,先要想好构件的联接方式,以便确定构件的具体形状尺寸。现确定联接方式为:
四围板的四个角联接处,采用边搭榫加钉和胶的方法联接。先把四块围板联接成框,然后将底板钉在框上,再将隔板插入框中、加钉即可,最后将笔筒胶合在底板上。
边搭榫联接的制作方法是将对接的两块围板端部,一炔上半边留榫下半边去掉,另一块下半边留榫上半边去掉,然后合起来加胶钉牢(图4-50)。⒉刨削
如果是用自然板材制作,先要将板材的两个平面刨至规定厚度并刨光。现用人造板来做,就不需要刨削平面,只需要将侧边刨光刨直即可。
因为制作程序是先将围板联接成框,所以先将四块隔板的两个侧边刨光,并刨至成品尺寸宽。底板可以在钉上去以后再处理。
前后围板有一条侧边是阶梯形,部分地方用刨子难以刨到,可用凿削、砂磨的办法处理。前围板的弧线用刮刨刨出。刨削时,刨刀要磨利。纤维板的边角处容易崩坏,刨削时应特别小心。如果工件较小,可以将其夹持在扳钳中固定,也可以左手把持工件立放在工作凳端,右手持刨进行刨削(图4-51)。⒊榫头画线
画线要按成的尺寸画,毛料长出的部分待做好之后再去掉。示意如下(图4-52)。
将四块围板都画好,注意每块围板哪半边去掉,哪半边做榫留下,要分清楚,不能弄错。⒋做榫头
按照画好的榫头线,用细齿据将榫头锯出。然后再用凿修平整。注意在锯的时候,下要锯掉多了,宜稍微留一点凿削余量。
将四块围板的榫头做好,再将隔板刨成成品尺寸,构件就做好了。
(四)组装
⑴将四块围板钉成框(图4-53)。钉前先要把元钉的钉帽锤扁,然后在钉钉处用钻子钻个小孔(不必钻穿),在接合处涂上乳白胶。钉子钉人后,用钉冲将钉了冲人木料内。⑵将底板钉在框上。同样要将钉帽锤扁,并用钻子先引小孔。⑶将隔板插人框中,加钉固定。
⑷将四角和底板多出来的余料锯掉并刨平,然后用砂纸打磨光洁。
⑸应在油漆之后再安放笔筒,这里省略掉油漆工序。将玻璃瓶底部涂以乳白胶,安放在柜角。瓶口上用卵石等重物压住,不要动,次日便可粘牢(如用快干胶,也可当即粘牢)。至此,原型制作完毕。省略掉的表面涂饰工序,建议以后将作品集中请专业人员做喷漆处理,也可自学油漆工艺自己处理(图4-54)。
制作模型的一般步骤仅供参考。因各人的设计不同,制作步骤会有所不同。学生在制作的过程中会有自己的制作步骤,不一定要形成书面的制作步骤。模型制作的拓展:
第三节 位置的描述教学设计 篇11
课 题:第二章 第三节河流
教材来源:八年级《地理》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版 内容来源:八年级地理(上)第二章第二节 主 题:河流 课 时:3课时
课 型:新授
授课对象:八年级学生 设计者:
目标设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1)在地图上找出我国主要的河流,归纳我国外流河、内流河的分布特征。2.教材分析
本节接中国地形、气候之后更直观动态地综合反映中国的自然环境,同时与下章水资源和区域地理中的北方地区及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密切相关。对学习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及西部大开发知识内容具有重要意义。3.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河流的知识仅限于名称和水量的大小,比较感性,对于水文特征比较专业的方面了解较少,难点在于学生从地图中学习河流的水文特征。在老师的带领下系统地学习河流的概况的方法和步骤之后,在学习长江时加以实践。然后应用到黄河概况时会轻车熟路。学习目标:
(1)通过地图能够查找并记住我国主要的河流名称、位置以及基本概况。
(2)从河流流量、水位、汛期、冰期、含沙量等方面描述我国外流河、内流河的水文特征。(3)通过读图归纳说出内流河和外流河的分布特征。评价任务:
学习重点:读图归纳内流河和外流河的分布特征。
学习难点:通过地图能够查找并记住我国主要的河流名称、位置,以及基本概况。
教学方法:指导读图法、引导法
学法指导:读:读图、归纳;思:思考、探究,举一反三;议;小组合作、议论、讨论; 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展示:河流航运、灌溉、旅游等图片,洪水泛滥图片,思考讨论:河流和湖泊能给我们生活提供哪些便利?也给我们造成了哪些灾害?
学生讨论回答:利──灌溉、航运、渔业、盐、旅游、水能;害„„水灾
导语:我国疆域辽阔,有许多大江巨川源远流长,奔腾不息,它们与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既可兴利,又可作害。我们研究河流,就是为了今后的生产活动中,兴利除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国河流的概况。
[出示学习目标]
全班齐读学习目标,熟知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一、自学指导
时间为8分钟,自学教材的范围为42-43页,明确自学要求。
自学要求:1.独立完成,不准讨论;2.认真阅读自学范围3.有问题举手示意。
1.我国大部分河流都注入了___洋,其中注入印度洋的主要河流有______ 和怒江。唯一注入北冰洋的河流: ______。
(我国的河流不只向东流,而是流向多个方向,亚洲中部这一块高起来的“世界屋脊”,是亚洲众多大河的发源地。因为这个原因,把青藏高原称为是“亚洲的水塔”。)2.最终没有流入海洋的河流叫做___。所在区域称为___。流入海洋的河流为___,所在区域称为___。
(教师点拨)纠正学生指图缺点。着重指出:在图上指河流或观察河流,要顺着源头→下游方向指或观察。
3.我国东部的河流数量___而且长,夏季容易形成___。_____一线以北的地区,冬季河流有结冰现象,形成枯水期。西北部河流数量少,流程短,很多河流形成内流河。
(河流在汛期容易泛滥成灾,在枯水期,水量减少,人们生活用水能以满足,轮船不能正常航行。)
4.河流在___、水位、流量、流速、___与枯水期、___、结冰期等方面的特征,统称为河流的水文特征。
5.读课本42页图2.30中国重要河流的分布图,请你连一连。我国流域面积最大、最长、流量最大的河流 黑龙江 我国含沙量最大的河流 珠江 我国结冰期最长的河流是 长江 我国汛期最长的河流是 黄河
我国最大的内流河是 鄱阳湖 我国最大的咸水湖 青海湖 我国最大的淡水湖 塔里木河
世界上最长开凿最早的人工河 京杭大运河
二、交流展示
小组交流自学指导中你遇到的问题,说出来大家帮你一起来解决。(2分钟)
班级交流(3分钟)
三、小组合作:我来探一探(7分钟)注意:
1、前后同桌4人为一组。
2、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互助探讨,也可邀请老师参与研讨,合作完成。完成课本44页活动题,认识我国主要的河流。1.看图找河流
2.外流河:黑龙江、辽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珠江(太平洋)怒江、雅鲁藏布江(印度洋)额尔齐斯河(北冰洋)内流河:塔里木河。
水源来自高山冰雪融水,夏季有水,冬季断流。上游水量大,下游地区河水渗漏、蒸发、灌溉减少
3.内流区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部干旱半干旱区,外流区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南部湿润半湿润区。降水导致内、外流区的水量有这么大的差异,内、外流区的分界线与某条年等降水量线大体一致? 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分界线与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大体一致。
4.河流分布不均匀,地势西高东低,河流大多自西向东流。
东南部地区气候湿润,河流多,西北部地区气候干旱,河流相对稀少。
四、能力提升,我来练一练
1.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春水东流”说明()A我国地势西高东低
B我国气候类型多样 C我国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D我国国土辽阔 2.我国河流有无结冰期的分界线是()
A长江
B秦岭-淮河
C黄河
D珠江
(有的河流结冰,结冰期有长有短,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有的河流终年不冻,从发展航运来说,四季皆可通航。)3.下列位于西北内陆但属于外流河的是()
A塔里木河
B额尔齐斯河
C黑龙江
D黄河 4.关于我国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A西北地区的河流都是内流河
B内流河丰水期在夏季
C南方河流汛期长、含沙量也很大
D东北地区河流汛期最短,流量最小 5.下列关于我国河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雅鲁藏布江注入太平洋
B内流河主要分布在我国内陆地区 C我国河流夏季进入汛期,冬季进入枯水期
D我国外流区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3,水量超过河流总水量的95% 6.下列地界线中我国外流河和内流河的分布界线接近的是()A400mm年等降水量线
B秦岭淮河一线
C第一、二级阶梯的分界线
D1月0℃等温线
7.天气越干旱,塔里木河流域的人们越盼望出太阳,其原因是()
A气温越高,瓜果越甜
B气温越高,冰雪融水越多
C越干旱,太阳能越丰富
D天气干旱晴朗,越吸引游客
(外流河受季风气候影响很大;夏季风盛行时,降水多,河流流量大,反之,河流流量就小;东部外流河的主要补给水源是天然降水。内流河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班级交流(分层次,由中等的学生完成为主。)
重点精讲: 【教师】分析河流的水文特征,不能只从感性入手,辅以更科学的方法,我们能分析得更具体,更深入。接下来,我们更专业地分析我国外流河的水文特征,以下面四条河为例,注意这四条河的分布情况。我们把它们按自北向南的顺序编号。松花江、黄河位于秦岭—淮河一线以北,长江、珠江位于秦岭—淮河一线以南。这幅图是什么图?横纵坐标各表示什么?单位是什么?能用来分析哪些水文特征?怎样分析?
【学生】水量、水位、汛期、结冰期。
【教师】引导学生读图思考
1.四条河流什么季节流量最大?什么季节流量最小?(夏季流量大,冬季流量小;夏季盛行夏季风,降水多;冬季盛行冬季风,降水少。我国外流河大都流经季风气候区,夏季降水多,形成汛期,汛期径流量一般占全年径流量的60%—80%;而冬季降水少,形成枯水期。)
2.黄河、松花江为什么在冬季出现枯水期,甚至断流?(黄河、松花江位于秦岭—淮河一线以北,流量小,冬季出现枯水期,有结冰现象,甚至断流。)
3.从北到南,河流汛期开始和结束时间有何不同?汛期长短有何变化?(一般北方河流汛期开始较晚,结束时间较早汛期较短;南方的河流汛期开始较早,结束时间较晚,汛期较长。)
归纳总结:外流河的主要水文特征
课堂小结:我来说一说
第三节 位置的描述教学设计 篇12
性质的一般方法和规律,对学生后续系统掌握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学习目标分析
(一)学习目标确定的依据 必修模块要求 补充说明 《模块学习要求》 《课程标准》要求在知识的深广度把通过实验认识硫硫元素的单质及其氧化物;能列举氮、硫通过实验了解氮、握上,教师一定要认识硫及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和主要化学性质,单质、等非金属极其重要氧化注意与旧教材的区认识氮气的主要物理性质和其氧化物之间的转化关系;认识其在物的主要性质,别,正确把握学习状态及其了解一氧化氮与二氧化氮的颜色、化学性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
环境的影响。目标,严格按照必能运用相关知能书写相应的化学方程式;与水的反应;模块的标准进1修危害及其防了解酸雨的形成、识分析简单的环境问题。行教学。治的方法。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指出:必修化学是学生化学学习链条中的关键性和枢纽性的环节,是中学化学基础性的保证,不是基础性的全部,在强调基础性的同时,更加关注方法的获取和能力的养成,目标的制定旨在为全体学生打下共同的后续学习基础。因此在本节教学中切忌制定过高知识的学习目标,教师应将主要精力放在学习物质及其化学性质的一般方法掌握和能力的养成上。基于这样的要求,本节的教学目标确定 为:
(二)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列举硫元素的单质及其氧化物;通过阅读、实验认识硫单质、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和主要化学1性质,能书写相关的化学方程式;认识硫及其氧化物之间的转化关系;了解酸雨的形成、危害及其防治的 方法。.能列举氮元素的单质及其氧化物;了解一氧化氮与二氧化氮的颜色、状态及其与水的反应;了解2
氮气和氧气的反应。
(三)过程与方法目标
.能运用相关氮、硫氧化物的知识分析简单的环境问题。1.通过实验、讨论等多种活动,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学习物质及其化学性质的一般方法,提高自主2
学习能力。
(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了解氮循环对生态平衡的重要作用。1等污染物的来源、性质NO、NO、SO的氧化物对生产生活重要作用的同时,了解N、S.在认识222 和危害,体会化学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的意识和责任感。
二、重难点分析作为非金属氧化物的代表,二氧化硫及二氧化氮的性质是本节的重点内容,其中包括二氧化硫与氧气的反应、二氧化硫与水的反应,和二氧化氮与水的反应。这不仅因为从实际应用价值上,二氧化硫与氧气反应和二氧化氮与水反应分别是工业制硫酸和工业制硝酸的原理反应之一,而且二氧化硫与水的反应作为
知识载体,使学生第一次接触可逆反应这一难点概念,为后续学习选修模块中的化学平衡打下基础。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对大气的污染,是本节的另一个重要内容。重要性在于通过对这两种氧化物的重
要性和负面作用的认识,使学生体会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是培养学生的运用能力的载体。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中,硫元素、氮元素都处于中间价态,其价态的特殊性决定了其性质的重要性,尤其从氧化还原角度分析,二氧化氮与水的反应,是在同种元素之间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因此此反应也是教学的一个难点。考虑到普通校学生能力水平,在进行二氧化硫的氧化性、还原性的教学时,可依据氧
化还原反应的规律,通过讲述的方式完成二氧化硫与氧气反应,使学生理解二氧化硫的还原性。从三维目标的过程与方法的层面看,利用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学习二氧化硫的知识,是学生获取元素 化合物学习方法的重要途径。
基于上述分析,本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确定如下:.二氧化氮与水的反2及对大气的污染;)与氧气、水的反应、漂白性(.二氧化硫的性质1教学重点:应及对大气的污染。.二氧化氮与水反应。3.二氧化硫的氧化性和还原性;2.可逆反应的概念;1教学难点:
三、教学内容安排课时完成。第一课时完成硫单质及其氧化物的教学;第二课时完成氮氧化物和2本节教学内容,建议 大气污染的教学。
四、教学资源建议本节教学内容所用的教学资源相对丰富,教材中的实验基本上是以往教学中较为成熟的实验;有关环 境保护及酸雨的内容各种渠道都可以获得。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可通过教材中的资源完成下列内容:7—4.利用实验1 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教学。SO能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SO易溶于水、SO完成222 三幅图进行酸雨的形成及其危害和仿制的教学。4-
25、4-
【第三节 位置的描述教学设计】推荐阅读:
确定位置的教学反思12-18
一年级下册《位置》的教学反思10-24
《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教学反思09-29
运动的描述教学分析09-04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教学设计10-17
教学位置06-20
“确定位置”教学设计10-20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教学反思09-30
位置单元教学分析05-25
认位置教学反思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