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头文字D》

2024-08-11

看《头文字D》(共8篇)

看《头文字D》 篇1

看《头文字D》

福建省泉州市 码头中心小学四年二班 刘伟傅

动画版《头文字D》真的好好看,主人公藤原括海、高桥凉介、高桥启介、中里毅的飙车我最喜欢看。只见他他在弯道时“哼”地一声就从内道或外道飙过去,车开得极好。最好看的我认为就是括海他在最后关头的弯道用高超老练的技巧追过对方,那感觉真让人兴奋。好像自己也坐在车上,也跟着紧张。过去的时候倒也替他松了口气“好险”。只不过我认为这部作品的缺点就是故事情绪不是很精彩,讲的大部分是括海跟他的好朋友树木的对话而已,关键是括海这个人很少说话,也就是说他的台词很少,大多数都是“嗯”“哼”要不就是“哦”,所以对话时总时阿树在一旁叽叽喳喳说个不停,而括海不知有认真听还是没有,总是发呆,

小学生作文大全

用阿树的话说:“他除了在开车的时候遇到强劲的对手才会有赛车手的样子,不然平时总是呆呆的。”

这部动画还有另一点吸引着我,就是里面的赛车挺酷的。只不过括海的AE86真的有点不好看,车上还印着“藤原豆腐房”这些字样,看起来有些怪怪的。再看看别人的车,中里毅的R32,凉介和启介的FC、FD,相比之下关,括海的车简直就是珠宝店里的小沙子,毫不起眼。但是我佩服的就是他这一点:车比别人差,却能战胜对方,实力不是吗?真是帅呆了,听说最近有部电影也叫《头文字D》,括海让当红的歌星周杰伦演,“有好戏看了”。嘻嘻!

看《头文字D》 篇2

一、前言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和“记录语言是文字唯一存在的理由”, 这两句话是索绪尔针对拼音文字说的, 本来明确除外了表意的汉字。但长期以来, 却被我国部分语言学家当作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真理, 当作公理, 当作圣旨, 当作论说汉字落后的根据, 当作是把持反对意见者打成伪科学的法宝。“拼音化———是世界文字发展的共同方向”这一论断也和索绪尔的上述言论密切相关。改革开放以来, 特别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之后, 不少语言学家醒悟到西方语言文字理论未必适用于中国的汉语、汉字;不少语文学家开始基于汉语、汉字的丰富、独特事实进行新的探索。可惜的是, 至今中国语文学界真正的“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并没有正常展开, 某一些执掌话语权的人实际上还在坚持汉字拉丁化, 压制、限制不同意见。江先生以自己实事求是、严谨、认真的学者作风和大无畏的勇士气概写出这篇大作。首先, 他追根溯源地点破索绪尔的话原本仅仅是针对拼音文字的。这一点, 虽然有人早些时候已经指出过, 但作为翻译大家的江先生, 把索绪尔相关言论上下文完整、准确地译介出来 (见“江文”一) , 对于中国广大关心汉字、汉语而又无法阅读索绪尔原著的人, 还是莫大的好处。“江文”三指出的事实重要而又十分耐人寻味:几种中国当代权威辞书都说“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 而两个英文版本的大英百科全书, 倒都没有采信索绪尔这种说法。自然, “江文”最具新意、最重要的还是四、五和结语。他论证了文题所概括的“拼形表意———世界文字发展的共同方向”, 指出“汉字是形源表意文字;西方拼音文字是音源表意文字”。这部分材料是翔实的, 论说是充分的。

二、关于中国少数民族文字的一些情况

1. 传统文字的拉丁化风雨。

上世纪50年代, 随着汉语拼音化浪潮, 中国少数民族文字同样也经历了一次改革风雨。有传统文字的民族, 如蒙、藏、维、哈、朝, 都使用拼音文字, 也曾经考虑过拉丁化问题。文字改革专家通常认为:拼音文字改换字母并不是文字性质的根本改变, 是比较容易进行的。但中国的实际情况似乎并不如此。先看藏文, 藏文虽然是拼音文字, 字母只有34个 (辅音30, 元音4) , 但拼写形式却不像英文那样的线性, 而是双向的。一个音节的书面表达, 其高度和宽度都不等长[2]p80。这使得藏文拉丁化不那么简单。朝鲜文 (谚文) 虽然也是拼音的, 但历史上其音节一直也是拼组成方块形。这也和英文的线性拼写相距甚远。似乎只有蒙文、维吾尔文、哈萨克文、柯尔克孜文与拉丁拼音的英文相似处多些。维吾尔文、哈萨克文、柯尔克孜文确实实现了短暂的拉丁化, 都有大约20年的拉丁化新文字试行、推行的时期;80年代中期又恢复为阿拉伯字母的老文字。这被一位著名语文学家称为是新中国文字改革中两次重大失败中的一个 (另一个失败是“二简”的被否定) 。此期间内蒙自治区领导和语文学家抵制了拉丁化, 保持了传统蒙古文的连续使用。我曾经认真请教过几位蒙古语文专家。他们告知:蒙古语言有四大方言区, 内蒙有个四区协作的语文机构。传统蒙古文也具有各方言区通用的特点。由于长期使用, 蒙古文中许多词、词根, 对于使用者已经具有见形知意的特点, 阅读起来比较轻松。蒙古文的书写一般以词根为单位, 相当于词根词。这种词根词一般有独立的意义, 在词典中往往被列为主词条, 书写时用空格与前后分开。这种连写的词根称作“字”[2]p70。新拉丁化蒙文, 将会与外蒙古的斯拉夫蒙古文一样, 仿效英文的分词连写。蒙古学者和民众不愿意把老蒙文改换为这样的新蒙文。说到这里, 我想引“江文”五中的两段话。一段又是江先生从索绪尔的原著里“发掘”出来的:对于常用的和熟悉的词, 其书写形象就获得了表意价值。另外一段是江先生自己的概括:“前缀、后缀、词干, 或者是词首、词尾、词根就是拼音文字经过长时间使用形成的文化积淀, 结晶出来的表意词形, 也是拼音文字演变成形意字符的明显表征”。我想, 蒙文的这个事实当可作为江枫先生的拼形表意的佐证吧。这里的情况在拼音文字里是极为个别的特例吗?其实英文这种最著名的拼音文字, 许多人在阅读时, 也并非都默读后才知道意义。江先生已经发现索绪尔本人是肯定这一事实的。

2. 创制拉丁化新文字。

没有流通较广传统文字的民族则提出创制拉丁化新文字问题。上世纪50年代起, 新中国曾积极为这些民族设计、推行拉丁化新文字。据统计, 被正式颁布推行的就有17种之多。这些文字制定, 有着很程序化的方法:语言调查, 确定其音系, 找出全部声母、韵母, 用拉丁字母或字母组合表示每个声母、韵母, 规定分词连写和标点符号。这是在苏联专家帮助下建立起来的、“成熟的”新文字设计法。许多这样的新文字, 已经有了大约40—50年的历史。按照早期汉字拼音化改革家王照所说:用拼音文字的儿童, “解语之年, 既是能文之年”, 又按照鲁迅先生所说“只要认识28个字母, 学一点拼法和写法, 除懒虫与低能者外, 就都能写得出, 看得懂了”。实际情况如何呢?少数民族地区, 似乎完全没有因为拉丁化新文字的使用而促成文化迅速、广泛发展的局面, 远没有获得拼音改革先哲们所期待那样巨大好处。在许多民族地区学汉文的小学更受欢迎。许多少数民族干部, 包括推行拉丁新文字的干部, 也更愿意把孩子送到汉语小学读书。在1991年, 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给国务院的请示里, 明确提出:新文字“效果不好, 多数群众不欢迎的, 应该尊重群众意愿, 不要勉强试行”, “提倡没有文字或没有通用文字的民族选择一种现有适用的文字”, 不再普遍去设计、推行拉丁化新文字。[3]p36

3. 汉字式少数民族文字。

中国的少数民族, 特别是那些后来设计推行拉丁化新文字的民族, 许多都曾经流行过汉字式的民族文字。文献[5,6]有详细的综述。周有光先生给出18种汉字式文字或由汉字演变出的文字。其中除日文、朝鲜谚文和喃字外, 都是中国少数民族使用的[5]。陈其光先生的汉字系文字[6], 含表意字17种 (含日、韩、越3种) , 表音字9种[4]p37。许多产生于唐代, 已经有千年的历史。唐宋两朝是中国科学文化发展的鼎盛时期, 对其他民族和周边国家影响巨大。他们首先借用汉语书面语, 然后借用汉字书写自己的语言, 产生了一批用汉字书写的非汉语文献。为了弥补借用汉字的不足, 在汉字的影响下创造了书写母语的本民族文字。这就出现了汉字文字的支系, 形成了汉字文化圈。中国少数民族的这种汉字系文字基本都没有获得通用的、主导地位。但在新中国成立时, 民间仍有应用。

4. 被忽略了的可能途径。

在上世纪50年代起的拉丁化浪潮期间, 为少数民族创制拉丁化新文字也是浪潮的一部分。因为当时汉字自身已经前途难料、命运难保, 拉丁化就成了当时的唯一选择。当创建和使用中大量未能预见的问题不断困扰的时候, 就促使人们进行新的思考。蒙古族语言学家清格尔泰先生 (曾任中国语言学会副会长、人大常委会委员) , 就曾以多种方式提倡“汉字+字母”式的民族文字。它很类似日文。由于中国少数民族语言多数与汉语属于同一语系、语族, 语言都缺少形态变化, 语素都大多是单音节的, 这使得“汉字+字母”式的民族文字极可能比日文更好、更有效、更便捷。中国许多少数民族是与汉族、其他民族大杂居, 自己小聚居的;许多少数民族方言差异大。这种“汉字+字母”式的民族文字有利于解决方言差异, 有利于紧密作为国家通用语的汉语与民族语的关系, 学习民族语的同时就学会了最常用的一两千汉字, 更能有效减轻学生的语言负担。许多学者指出, 这种类型文字不仅历史上长期存在过, 现今仍能看到它的某种雏形。根据[7,8]报道, 广西有一种用壮语直接朗读汉字书报的方法, 用在向群众读汉字文件, 甚至中小学教学课堂上。广西有的私塾先生, 教授汉文版四书五经, 但自己并不大会说汉语[9]。这表明:像在日本那里用日语教授、学习汉字版中国古典文献的事, 在中国民族地区也并不罕见。汉字的超语言应用, 在古今中外都有丰富的事实依据, 但这却没有被承认。长期以来, 汉字的超语言使用这种现象, 这种方法没有受到承认, 没有受到重视, 没有得到支持。“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和“记录语言是文字唯一存在的理由”, 就是两片遮挡了某些语言学家双眼的、小小的但“颇有魔力”的树叶。

三、关于专业文字的一般概述

1. 关于专业文字。

计算机语言文字信息处理技术的进展, 提示我们从更广的范围考虑文字的分类。通常语言学家所特别关注的是与各个民族语言关联的那种文字, 如英文、汉文、日文等。在信息技术界称此类为自然语言文字。我把下列的称为专业文字:国际音标系统, 乐谱 (简谱、五线谱) , 棋牌谱, 化学公式, 数学公式, 程序框图, 程序语法图, 电子线路图, 等等。

2. 关于文字的形成和习得。

自然语言、文字的形成, 就社会整体而言, 是人类漫长社会中“自然形成”、“约定俗成”的。就个体来说, 自然语言最初是从母亲那里“不知不觉地”学到的, 而后通过普通教育提高;自然语言的文字也主要通过普通教育提高。

而专业文字, 就整个社会来说, 是在专业技术发展中形成的。其语言符号元素、结构规则, 比自然语言留有更多的个别人物、专家发明创造的痕迹。在许多方面, 专业语言都带有人工语言的特点。就个体来说, 专业语言是通过专业教育习得的。

3. 语言文字的民族性、地域性或国际性、专业性。

自然语言文字有很强的民族性, 不同的民族一般都有自己的民族语言, 民族文字通常总与某民族语言关联。自然语言还有很强的地域性, 方言差异就是一种地域差异。专业文字很少民族性、地域性, 而具有极强的专业性和国际性。一种专业文字, 在专业内是国际通用的, 不分地域和民族。在历史发展中, 一种专业文字的初期阶段, 可能在不同民族有不同形式 (如记数法、乐谱) , 但随着技术的发展和交流, 合理的、科学的、方便高效的总是很快扩大自己的领地, 实现国际的统一。

4. 文字的声音属性。

自然语言, 就现今世界上主要语种来说, 都有口语形式和书面形式。专业文字的形、义属性是普遍具有的, 声音属性则有不同情况。一般说来:专业文字与语音无关, 或顶多是弱相关。数学公式可划入和语音弱相关的一类。棋牌谱、化学公式、程序框图、程序语法图、线路图则可以划入与语声无关的一类。它很难用口头语言描述。对这类专业文字, 说有声语言是第一性, 书面表示是第二性, 绝对荒谬。而乐谱的声音属性是重要的、本质的, 但这种声音可以是和自然语言语音无关的 (无歌词的声乐、器乐) , 也可以是和自然语言语声迭加的 (配了歌词的声乐、器乐) 。

5. 文字的字形属性。

自然语言文字的字形, 尽管有种种差别, 但都可区分出相对独立的个别字符字形。而平面版式, 都可由线性字符串经过简单的分行、分段、分页、分栏等操作获得。版面表现上主要是单向成行性和整版的大体均一性。专业文字的平面表示, 也有种种不同形态, 但基本上都不是线性的, 基本上都不只是单向成行性, 整版表现有明显不均一性。不同局部间差异性较大。这是专业文字难于与线性的语音完全协调、一致的根本原因。

参考文献

[1]见《江枫论文学翻译及汉语汉字》235—259页, 华文出版社, 2009

[2]戴庆厦、许寿椿主编《中国各民族文字与电脑信息处理》, 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 1991

[3]国家语言文字政策法规汇编 (1949—1995)

[4]许寿椿主编《文字比较研究散论—电脑时代的新观察》, 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 1993

[5]周有光《汉字文化圈的文字演变》, 《见民族语文》1989年第1期, 或[2]8—27页

[6]陈其光《汉字系文字》, 《文字比较研究散论—电脑时代的新观察》26—38页

[7]班绍《汉字在壮语中的一种特殊读法》, 《民族语文》1981年第2期

[8]张公瑾《文化环境与民族语文建设》, 《民族语文》1991年第6期

[9]谢建猷《广西陆西村壮族私塾所读汉字音》, 《民族语文》1991年第1期

漂移,“头文字D”的后时代 篇3

喜欢看赛车的人一定都很喜欢赛车漂移(中国车手通称之为侧滑)时的优美动作,车过弯转道时的侧滑,车的两侧向后腾起泥沙,怎是一个潇洒了得。很多年轻人看过日本动画《头文字D》之后,更是为拓海神奇的漂移技术所痴迷,都希望自己学到像他一样的技术。

一部内容并不算新鲜,制作并不算多高明的电影,一时间火爆东南亚,你可以说这是“周天王”的个人魅力,也可以理解为:是男人就向往阳刚。一时间也引得众说纷纭,愤恨者有之,仰慕者有之,当然无所谓者是最大多数。但是不管是不是真喜欢、真厌恶,这部电影确实对无数驾车者产生了影响,纷纷上路想漂移,这是一个新时代,尽管现在就基本上可以断言:这个时代一定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问题的关键是,看完了电影就真明白了什么是漂移了吗?这个“D”文字是什么?

朱裁判解说漂移

撰文/朱琨

朱裁判自解:我在80年代中期开始接触汽车漂移技术。当时,为了加强重要目标的车辆安全工作,国家外派了一些专职司机到欧洲学习汽车特技驾驶。相对级别低一个层次的专职司机则利用他们使用的教材在国内进行了二次培训。我有幸接触了这一过程。在追踪与摆脱追踪的课程中,第一次听说和接触了汽车漂移技术。

从90年代末期开始,我一直从事国家级汽车比赛的裁判工作,有机会直接观察专业赛手在弯道中的技术动作,并利用勘路机会时一展身手。在我担任某品牌汽车的试驾工程师以后,则利用更多的机会进行反复练习和系统研究。

所谓漂移就是……

在汽车比赛中,驾驶汽车按照设计的行驶轨迹,控制车辆横向高速过弯叫漂移。简单地说,车辆在失控时的漂移现象,称为侧滑。所谓漂移就是有效地利用汽车侧滑,保证汽车快速通过弯道的技术手段。

漂移是一门深奥的汽车操控技术,它充满了挑战性与危险性。在汽车比赛中,伴随着高分贝啸叫的机械噪音,赛车通过摆尾,横向高速过弯。从视觉和感官上强烈刺激着观众。但作为赛手,做这个技术动作目的绝对不是为了好看,漂移的真正目的是尽量减小车辆的速度损失。制造侧滑是在减速,同时保持发动机动力。漂移对驾驶员控制汽车的能力要求十分严格。

赛车≠飙车

漂移是一种汽车特技动作。由于同一级别的赛车在直道上的加速性能彼此相差无几。所以,在弯道上节省时间便成了赛车取胜的关键。换句话说:赛车手的技术好坏重点要看弯道技术。无论是场地赛或拉力赛,漂移都要经常使用。赛手的驾驶水平是漂移技术的精髓,它需要车手机智的反应,而最关键的则是如何制造轮胎打滑,以及方向盘的控制技巧。使用不当时,整个车体就会偏离设计轨迹滑出去,而且会严重影响车速。衡量漂移技术的好坏只在于一个标准:控制。

在个别人的印象中,赛车等同于飙车。在一些场合,他们把油门轰得嗷嗷怪叫,把车速提得很高,突然拉紧手制动,猛然转向,把轮胎磨得青烟直冒。只要车辆开始侧滑,而最后滑到哪,车头指向哪里就不管了。这不能叫漂移。只有随心所欲地控制了这个技术动作,才可以称为漂移。

学习漂移绝非一日之功

当前,许多年轻人热衷于学习和练习漂移技术。其热情和钻研精神可嘉。在复杂道路和气候条件下正确操控车辆,及时修正并正确利用汽车出现的侧滑现象,有利于安全行车。许多赛车驾驶的技术动作适用于平时驾车。但是,在一般道路下使用漂移技术是违反交通法规的。

从掌握动作技巧到熟练运用,赛车手要经过严格的训练,并要通过长时间的练习。除了驾驶技术过关外,同时要具备较好的心里素质。培养基本的判断能力,能够判断车子在不同湿滑路面的侧滑程度,训练身体成为敏感的侧滑感应器。对于侧滑的停止程度、时间、方位的预测性是必须的。重视安全驾驶是学习漂移技术的关键。

建议大家在不影响他人的情况下,选择平坦、足够大的封闭的场地进行练习。最好是在较硬的土路或颗粒度小的砂石路上练习。其次是湿滑平整的柏油路或水泥路。干燥的柏油路必须依靠较高的速度才可能制造侧滑,需要操作者的技术和胆量。

学习漂移是以毁车为代价的

不是所有的车都可以做漂移。重心高的车不行,吉普车、面包车、卡车等车辆底盘太高,在练习时非常容易翻车。减震调校的特别软的车和转弯时侧倾现象严重的车不行。这类车不好控制,在失控的情况下可能酿成事故。建议不使用高档车辆,毕竟学习漂移这个动作是以毁车为代价的。

首选是后驱车。因为后驱车在车辆稳定性上的弱点是转向过度。所以后驱车是最好的选择。而前驱车因为转向不足,要做漂移没有足够的速度是不行的,所以比较费劲。

制造侧滑的技术核心是改变前后轮的速度差,使车体在转角时产生重量转移。产生重量转移的方法很多,可以利用加速、减速、刹车等等多种手段产生应有的效果。一个成功的重量转移效果要经过减速、转向和加速三个步骤。

切记高速过弯是关键,而漂移是辅助手段。关于依靠四个轮胎紧咬地面,走线位是最快的过弯方法,还是漂移过弯比走线位更快的争论由来已久。漂移过弯和普通过弯一样,都有速度极限,而且漂移过弯的速度极限比普通过弯只高一点,在硬地上漂移过弯的速度极限比普通过弯可能还会低!只有“低速入弯、高速出弯”才是弯道驾驶的基本原则。

入弯前,车手要驾驶赛车尽量靠弯道的外沿行驶并减速,入弯看清楚弯道后,贴近弯道内沿,立即加速“切直线”以较快的速度出弯。所谓的”外、内、外“ 切线就是指这个过程。

完美的切线,是要将每个弯的行车线顺滑地连接起来,以得到更大的速度和稳定性。由于出弯时赛车要一边加速一边转向,很容易造成甩尾现象,利用“慢进快出”的原则不但不会慢很多,而且安全性会大大提高。好的赛车手既要保证赛车高速入弯,又能很好地驾驭车辆而不产生甩尾现象。

漂移分步走

关于漂移技巧,开不同的车做漂移有不同的方法,基本动作有:

①“跟趾”动作。实际上是用两只脚同时踩下制动、离合、油门三个踏板,使赛车由高速挡迅速换入低速挡。做这个动作有两个目的:一是使变速箱与发动机的转速同步,由高速挡转入低速挡时不会损伤变速箱;二是使赛车提速更快。必要时,使用左脚制动,同时右脚加油。

②在直路行驶中拉起手刹之后打方向或转弯中拉手刹,适用于前驱车和拉力比赛中用的四驱车。

③直路行驶中猛踩刹车后打方向或转弯中猛踩刹车。这是利用重量转移的方法,将后轮重量转移到前轮上。这种方法对车辆的损害最小。

④对于功率足够大的后驱车或四轮驱动力分配比例趋向于后驱车的四驱车,利用轰油门配合大方向使车子进行侧滑,几乎所有在漂移过程中的入弯和出弯都要用到这种技术。在所有的赛车运动中,从方程式到拉力赛,对这项技术的重视度都很高。

⑤打反方向。掌握时机最重要,太迟会造成车辆无序旋转,太早的话则可能会出现侧滑被突然强行终止的现象。

制造侧滑的手段很多,但是,最终能不能甩尾还要看个人的练习和体会。车辆出现侧滑与路面摩擦系数、车的速度、刹车力度、油门大小、车重分配、轮距轴距、悬挂软硬等诸多因素有关。例如,雨雪天行车想甩尾很容易,想不甩尾反而难些;车辆速度越高越容易出现甩尾现象。

做任何事情都要有一段适应过程,了解自己所使用的车辆特性,永远让方向盘顺滑地旋转,眼睛始终盯住前进的方向,及时修正则是最最重要的。

练习漂移是一项充满刺激和乐趣的过程,不要因为失败的尝试和频繁出错的练习而感到沮丧。因为在这些失败和失误里面,你会慢慢找到需要的感觉,积累技巧,体会冲击极限的感觉。但是切忌卤莽行事。

建议训练过程:首先从倒车动作的180度掉头开始练习,然后练习用手刹做90度转弯。

各门派漂移大论战

对于车手而言,讲漂移是个笑话,因为在车手那儿,漂移根本是个提不上台面的话题。在如此火爆的一个场面下,三言二语、说短论长,不是凑热闹,是发表一下个人言论。

谨慎支持者:门光远

三菱拉力艺车队车手

漂移只是开车的一种方式,其实就是车手通常说的侧滑。在拉力赛上,掌握很好的侧滑技术在转弯时不需减速,从而提高行进速度。当然,漂移动作也是赛事的一个亮点,看起来比较好看,可以吸引观众的眼球。漂移是比较初级的技术,我不会刻意去练,这种技术只有在极限的状态下,让车的重心更稳定。练习漂移与越野赛和拉力赛上对车的调校是不一样的,越野赛与拉力赛上强调的是速度,而漂移的速度则不能太快。开始的时候,看到其他的赛车手玩侧滑很潇洒,于是刚开始练车时也侧滑起来,感觉特帅。可是后来发现,作为一个赛车手,练漂移是一个误区,因为速度是越滑越慢。如果达到技术加侧滑,那需要更高、更快、更精准。赛场上,在相当快的速度下,变道前侧滑过弯,这是职业车手的基本技术要求,但不能养成习惯,因为会影响速度。

据说,现在日本比较流行玩漂移,有专门的漂移赛车道,跑整圈和蛇形,要求压线精准,只比这一项技术,表演的性质更浓一些。玩漂移动力车后驱很大,而一般的越野车多是前驱车,如果要专门练就此技术要对车进行改装,不然太危险。现在,在娱乐环境的影响下,很多年轻人对漂移产生了很大的兴趣,也有很多人开始练,但是我个人认为这只是一时的风行,不可能超过赛车的影响力。

唾弃者:李向前

公司职员 普通驾驶员

一个话都说不清的歌手,演了一个传说中的飙车手的儿子,因为天天送豆腐就练就了漂移技术,一举成名天下知了。这是纯粹的误导,是对青少年的极大误导。

持个人观点者:秦法伟

北京庆阳车队赛车手

漂移是拉力赛上通过弯道时的一种技术。这种技术学会容易,几天就可以基本滑动起来,但是真正掌握比较难,而要达到合理运用则更需要长期的磨练才行。车感好一点的人可能练起来快一点,如果车感本来就很差,这种技术的掌握时间就长了,而且也比较危险。这种技术在拉力赛上通过弯道时应用较多,掌握得好,可以不用降速直接过弯,掌握得不好,就得降速从而影响成绩而且也很危险。在越野赛上也有应用,尤其是在砂石路面上。不是专业车手,练这种技术没什么用,除非只为了玩,也许很多人练起来感觉挺容易,并以能侧滑为乐趣,但这其 实是很危险的。漂移对赛车手而言是一种技术上的必须,对于普通的驾驶人员而言,安全重于一切。所以还是安全为重,慎重“玩”车。

坚持反对者:李智

北京越野者汽车俱乐部执行董事 业余赛车手

练漂移?这纯粹是对年轻人的一种误导。上半年央视的《欢乐英雄》栏目中有一个项目就是漂移,我当时做现场教练,从那以后,天天有人给我打电话问如何练漂移。现在一部《头文字D》火了之后,更是不得了,每天得有十多个电话来问“漂移”。我对每一个人都说,练这个干什么呀,玩命啊。没有意义啊,就是造钱,拿生命开玩笑。这种技术是具有越野能力的赛车手,在特定的赛车环境中,在极限速度的前提下转弯变道时应用的一种较初级的技术。

这种技术的应用前提是速度。除此之外,能用到的时候也就是在山道上转弯或即将追尾时闪车能躲出去。这种机会能有多少啊,很少。

如果只为了玩而玩,将前驱车改成后驱车,速度也提不起来,将车玩烂了算,这是斗富、斗气的没文化表现,我坚决反对年轻人玩这个。因为毫无意义。

追捧者:李一新

保险公司经理 业余车迷

头文字d中小学观后感 篇4

首先,关于电影里的车

1、中里毅的日产GTR,绰号“战神”,做为日产旗下的顶级跑车,几十年来,无论是在专业赛道还是在民间,GTR都有着非常好的口碑,动力、操控...各方面都非常出色,因此阿木才会在第一次看到中里毅的GTR时发出惊呼,然后吵着要买GTR,对了,兰博基尼LP640也曾是它的手下败将。

2、藤原拓海的丰田AE86,现款已更名为丰田86,日本家喻户晓的平民级跑车,排量不大,配置不高,但操控一流,且构造相对动辄一百多万几百万的跑车来说比较简单,便于改装,可靠耐用,之前很长一段时间曾是各种小型赛事和民间赛事的常客。

3、须藤京一的三菱LancerEvo,或许是因为日本山路众多而高速公路较少,日系品牌有很多排量不大、价格亲民但操控一流的运动轿车,LancerEvo也是其中之一,但比起丰田AE86来说,发动机更先进,动力更强,不过车身较重,片中京一是职业车手,他的Evo显然是改装过的,动力和操控应该比原厂的更出色。

4、高桥凉介的马自达Savanna RX-7 ( FC-3S ),漫画和电影里都叫FC,但其官方型号叫RX-7,也是马自达早些年的主力运动轿车,各方面表现均十分出色,改装过后和三菱LancerEvo一较高下完全没问题。

电影里一些镜头解读

1、可以看到不管是谁,加速的时候都要降档,包括进弯道前的加速(从电影里看几乎都是向后拉,应该是从4档降到3档),出弯道后猛踩一脚油门又升到4档,导演估计是想给那些升档超车的朋友普及一下常识。

2、日本的车是靠右行驶的,所以驾驶位在右边。

3、一般用来比赛的车轮胎都很宽很大,轮胎的扁平比也很小,但AE86的轮胎却很普通(至少看起来是这样),看起来好像真的只是一辆家用车,这是为了突出它其貌不扬但实力超群的特点,漫画里有很好的描述。

4、片中拓海在秋名山遭遇京一的时候为什么会爆缸?因为手动挡的车是需要手动换挡的,不换挡一直踩油门发动机转速一直在红线区(高负荷)区,就会爆缸,引擎报废,但档位越低,高转速扭矩越大,片中拓海一直想超车,但超车又只能在3、4挡猛踩油门,发动机转速一直再在红线区,所以爆缸了,这就是车的性能极限给拓海造成的困扰。

5、文太装到AE86的赛车引擎,红线区转速貌似在一万三千转,一般家用车的发动机红线转速基本在六七千转,所以那台发动机在当时应该是专业赛车用的发动机。

看《头文字D》 篇5

现在的宽带基本上是ADSL,如果是Windows98,你就应该再安装一个软件让它来调整一下Windows98的一些端口参数。因为Windows98默认的参数对宽带的支持并不好,需要对其进行调整,也就是所谓的对宽带进行超频,这样才能使宽带的带宽得以充分利用。

一、宽带也超频

对宽带进行超频的软件不少,其中比较有名也是比较早的是“ADSL超频奇兵”和“终极加速”,后来又有一些诸如“ADSL优化大师”等等这样的软件,你可任选一种下载回来安装以后进行超频。

“ADSL超频奇兵”安装以后,在桌面上会生成一个图标,双击它会出现如图所示的界面。

先单击左边的第二个图标“ADSL超频”,再点一下右边的“立刻超频”,重启电脑以后,对操作系统的超频就已完成,你的系统就能使宽带充分发挥效能了。如果是WindowsXP,由于它对宽带的支持很好,不用调整其参数,则此步骤可以省略。

二、优化RealPlayer

光做这一步还很不够,现在看网上电影基本上都是使用RealPlayer,就算你是通过IE在线观看,其内核也还是使用的RealPlayer。下面就教你对RealPlayer的参数进行调整,否则你仍然不能流畅地看网上电影。

打开RealPlayer的“视图”菜单,指向“首选项”单击,切换到“连接”标签下。在“带宽”项内有对正常带宽的选择DD默认的是“56k调制解调器”,我们应该将其改选为“5kDSL/电缆”,这样RealPlayer才能正常支持你的ADSL宽带。如果你是通过单位的局域网看电影,则应将正常带宽改选为和最高带宽一样,即都是“0MLAN”。

顺便说一下,请你再切换到“常规”标签下,

将“当RealPlayer启动时播放剪辑(P)”前面的“√”去掉。再单击下面“StartCenter”项内的“设置”按钮,把“启用StartCenter”前面的“√”也去掉,这样今后每次开机以后在任务栏的右边就不会再出现Realplayer的图标了,从而优化了你的电脑性能。你可知道,很多人想去掉每次开机时自动出现在任务栏右边的RealPlayer却根本去不掉,因为在“启动”组里找不到它的踪影,原来它的奥妙却在这里。

三、清理启动项

要想使电脑得到更好的优化,还要进行下面的处理:点“开始”,指向“运行”单击,在出现的“打开”框中输入“MSCONFIG”后点“确定”,在新出现的“系统配置实用程序”中切换到“启动”标签下(如图)。

一般情况下,只需将“Internat.exe”和“SystemTray”这两项前面的“√”留下即可,其他程序名称前面的“√”你尽可统统去掉,因为凡是被勾上了的程序都会随开机而自行启动,大大消耗了电脑的性能,使电脑经常出现死机或“非法操作”之类的问题。当然,杀毒程序前面的“√”你可以留下。

清理“启动”组,在所有对电脑优化的手段中是最最重要的一环,它的效果非常明显。它不仅能大大提高系统的性能,而且还能大大减少系统出现诸如“非法操作”之类的问题。

好了,通过以上几个步骤,你的电脑优化得差不多了,此时再看电影你会觉得比原来要流畅得多。我曾有几个朋友,在家里看网上电影的时候动画感太明显,想换新电脑,经过我以上几个步骤的优化以后效果好多了,不用买新电脑就能看得比较好了,节约了几千元钱。

四、格式要选好

最后再告诉你一点,网上电影的格式有三大类,当然最常见的是RM类,我们用的RealPlayer在正常情况下并不支持所有的这些电影格式,因此,可能有某些电影你还是观看不了,你可不要傻傻的不知道原因。要想让RealPlayer支持所有的电影格式,你还必须给它安装一些插件,如“DivXpro”和“Nimo”你是必须要装的,或是到网上去下载“RealPlayer插件大全”来使用。怎么用?下载回来后看看说明你自然就明白了,我就不再给你絮絮叨叨了。

七岁孩子看的睡前故事文字 篇6

火帽子,小松鼠,进门啦,抬腿就把门砍跨。

跳跳蛙,拿拖鞋:“请换鞋,请换鞋,换好鞋后去喝茶。”

小松鼠,换拖鞋,端起茶杯坐沙发。

火帽子,不想换:“换鞋我有点不习惯。”小松鼠连忙喊:“火帽子,快点换,弄脏地板多不好!”

火帽子,把鞋脱,一边拖鞋一边说:“听你的,听你的,出了问题别怪我!”

火帽子,拖鞋子,跳跳蛙,捂鼻子:“简直像枚毒气弹,浓浓的臭味熏鼻子!”

跳跳蛙,进厨房,端盆热水放地上,抓来茶叶一大把,放进盆里晃了晃。

火帽子,有点火:“虽然我脚有点味儿,也不能用盆给我沏茶喝!”

跳跳蛙,笑一笑,指指火帽子的两只脚:“茶水不是给你喝,洗洗脚丫好做客!”

火帽子,乐哈哈:“我用茶水洗脚丫!”

从日语文字构成看日本人之民族性 篇7

日本作为中国的近邻自古以来互相影响, 不但都属亚洲人长相一样, 连文字也有相同之处。很多根本没学过没看过日语的人, 当第一次看见日语文字时都会吃惊地说:“这是日语还是汉语?怎么一半我都认识, 日语挺简单吧。” (田中さんは日本人です。/田中是日本人) (王さんは晩ご飯を食べる/小王吃晚饭。) 每每听到这样的话, 都有讲一讲的冲动, 所以, 本文简述一下日语文字的构成和由来, 以及文字背后所体现日本人的民族性。

1 日语文字的构成

日语文字主要由汉字、假名 (平假名和片假名) 和罗马字母三部分构成。

1.1 日语汉字

日语中的常用汉字范围以1981年10月1日日本内阁公布的《常用汉字表》中的汉字为标准, 共1945字, 构成了现代日本所使用的汉字的基础。

汉字组成的单词如:学校図書館手紙靴貿易経済娘

1.2 日语假名

日语共46个平假名, 片假名与平假名发音相同写法不同。

平假名如:あいうえおかきくけこさしすせそたちつてとなにぬねのはひふへほ

片假名如:アイウエオカキクケコサシスソタチツテトナニヌネノハヒフヘホ

1.3 罗马字母

罗马字母就像汉语里的拼音, 日语104个发音都能用罗马字母拼

读出来。a i u e o (为五个元音) ka ki ku ke ko sa si su se so ta ti tu te to na ni nu ne no ha hi hu he ho ma mi mu me mo ya yu yo ra ri ru re ro wa wo (其他是辅音分别与五个元音相拼) 。

大部分国家的语言都是由一种符号组成, 日语却是三种, 令人不得不心生疑惑, 日语文字为何如此复杂, 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下日语三种文字的由来。

2 日语文字的由来

2.1 日语中的汉字

日本史前没有自己的固有文字, 根据考古学的发现, 日本最先出现的文字是汉字, 大约在弥生时代中期, 约公元一世纪初期 (中国汉朝) 。另根据《古事记》《日本书记》正式文字记载, 汉字最初传入日本是始于应神朝 (中国汉朝) 。也有史学家认为是三世纪后半叶起 (中国魏晋时期) 。一直到假名的产生, 日本人的日常生活内容都是用汉字记载的, 可以说是汉字的专用期。不仅成为公家用以记录史实, 且为一般学者用以著书立说, 而成为当时日本唯一的文字。虽然汉字在日语中历经使用, 取消, 再使用的艰辛历程, 最终还是稳坐江湖老大的地位。不但如此, 日本人还创造了很多汉语词汇, 并回到汉字的发祥地中国, 数量惊人, 反过来对中国的影响不亚于当年汉字对日本的影响。

大多数中国人并不知道这一点。我们今天使用的社会和人文科学方面的名词、术语有70%是从日本输入的。如果从我们每天所听、所看、所写中剔除这些词汇的话, 那几乎就不能写文章或说话了。例如:政治、经济、文化、组织、法律、科学、美学、哲学、艺术、政府、方针、人气、料理、物语、干部、共产党、进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解刨学、病理学、美学、新闻、思想、悲观、乐观、世界观、人生观、人道主义、投降、抗议、自认淘汰等等数不胜数, 全来自日语。从这一点上就充分体现了日本人的吸收先进知识, 并使其发扬光大的精神。

2.2 日语假名的由来

当汉语成为日本人主要文字后, 日本人不满足于此, 于公元8世纪末至10世纪的平安时代初中期 (中国宋朝) , 先根据汉字楷书的偏旁部首创立了片假名 (イエオカシウサツトラリルレロ等等) , 后又简化汉字草书创造了平假名 (あいうえおかきくけこさしすせそたちつてと等等) , 日本历尽坎坷, 终于在汉字的基础上创造了自己的文字, 如简单列出日本文字演进程式的话, 那就是从汉字→万叶假名→片假名→平假名的演进过程。大家会注意到从汉字传入到最后形成自己的文字的主要时间段正是中国汉、隋、唐时期, 而这三个时期正是中国封建社会最鼎盛时期, 政治、经济、文化在世界范围内处于领先地位, 日本此时向中国派遣大批遣隋使和遣唐使, 学习中国先进的政治、经济、文化, 他们学习的同时, 不断消化当时世界上最为先进的东西, 又同时把他们变为自己的东西直到现在。

2.3 罗马字母在日语中的使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日本人又把视线转向世界的西方, 因为此时的西方各国正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变化, 工业革命使美英法等西方国家发展起来, 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此时在日本也酝酿着一场革命, 日本开始改革开放, 打开国门, 引进大量西方先进的政治, 经济, 文化, 这就是明治维新运动 (1868年, 此时中国清朝) 。那么体现在文字上的变化就是外来词语大量涌入, 这些外来词语主要用片假名来表现, 发音和原有发音极其相似, 特别是在科技领域几乎都是外来语。如:

コンピューター (kon pyu ta) computer计算机

アドレス (a do re su) address地址

プログラム (pu ro gu ra mu) program程序

インフルエンザ (in hu ru en za) influenza流行性感冒

インフレーション (in hu ree syon) inflation通货膨胀

アジア (a ji a) Asia亚洲

カレント-ニュース (ka ren to nyuu su) 时事新闻、新闻报道

在现代日语中外来语的比例越来越大, 甚至有一些日本人设想把日语全部直接译成英语。虽然此种设想很难实现, 但也反映了日本人对世界上先进东西的渴望。同时在日语中还出现了罗马字母。罗马字母主要使用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象拼音一样拼读日语假名, 能够迅速拼出假名的读音, 让世界其他国家的人们在学习日语之初能迅速掌握日语假名的发音。另外日本人的护照, 给外国人写信时地址, 用电脑打日文之类的也用罗马字母。例如日本人的姓氏田中, 汉字是田中, 假名是たなか、罗马字母是tanaka。没学习过日语的中国人看了既认识汉字又能发音。欧美人则根据罗马字母发音也能读日语。还有大家熟悉的日本各种产品的品牌名称, 比如汽车品牌:丰田TOYOTA本田HONDA马自达MAZDA尼桑NISSAN铃木SUZUKI。又比如日本电子品牌:索尼SONY尼康NIKON夏普Sharp卡西欧CASIO佳能CANON。

日本是一个输出大国, 它的产品销往世界各地, 而大部分国家说的是英语, 如果这些品牌写成日语或汉字的话是难以想象的。就说丰田吧, 日语汉字是豊田, 假名是とよた, 罗马字母是TOYOTA。很明显罗马字母的表达更能与世界接轨, 更能被人们接受。从这一点上也能看出日本人勇于吸收新事物, 并开拓创新的民族特征。

3 小节

世界各国文化的融合促近人类文明的发展, 日语文字在漫长的历史长河里不断地更新, 融合了东西方文化。把外来的先进的东西拿过来使用, 并加以改造, 发展成为自己的东西。日本人这种勇于吸收, 善于利用, 开拓创新的精神是值得人们去思考和学习的。

摘要:每个国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 它的产生和发展能够体现出使用它的人们的最深层的东西, 就是民族性。从日语文字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我们能够发现日本民族勇于学习吸收, 勇于开拓创新, 兼收并蓄的精神。所以, 本文通过对日语文字构成的研究, 着重阐述日本民族的这种精神, 希望对日语爱好者有益。

关键词:汉字,假名,罗马字母,民族特征

参考文献

[1]洪仁善.战后日本的汉字政策研究[M].商务印书馆.

[2]孙满绪, 编.日语和日本文化[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3]校庆丛书编委会.日语教学论文集[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从古文字看《说文》省形误判现象 篇8

在许慎《说文解字》中,以省形来分析字形多半是有问题的。从古文字材料出发,可以看到有47个字是因为形体上的变化而导致的误判。通过归纳分析被释字与所省字古文字形、小篆字形的关系,发现这种误判可以分为古文字形、小篆字形上均有联系不必为省形,古文字形无关、小篆讹为相近,古文字形、小篆字形都无关三个方面。另外还有一些字小篆字形讹为他字,字形说解则更是牵强附会了。从古文字形材料入手,可以对这些误判的字形作更为清晰的分析。

关键词:《说文解字》;古文字;省形;误判

中图分类号: H121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6720539(2015)01010504

许慎的《说文解字》是依据小篆字形来分析汉字形体,小篆作为秦代“书同文”的对象对汉字起了定型作用。但是汉字发展到小篆阶段,大多已经发展和变化了。张桂光在《古文字中的形体讹变》中说到“(小篆)在统一规范的过程中,因符号整齐化而进一步割裂残存图画式结构形体和因‘匡正文字而以字形附会通行字义所造成的讹变现象非常突出。”[1] 2《说文》省形字历来是学者讨论的焦点,尤其是对其合理性的探讨。然而,据甲金等古文字形来看,其中许多被释为省形的字存在字形的讹变,许慎以讹变后的小篆为依托,来分析字形、解释字义必然会导致误判,使字形分析牵强且无由索解,如若依托古文字材料将这些字的造字意图、形体变化解释清楚,看到小篆字形的讹变由来,就自然能对这些误判的省形字进行正确的理解。

《说文》中共有130处以“从某省”来分析正文中的小篆字形,其中95处是误判为省形字的。在这些字中有些字没有太大的字形变化,简单按部件组合进行六书分析即可,如“季”字,许慎认为是“从子,从稚省”,其实无论从甲金文还是小篆字形来看均是“从子从禾”;再有如“硻”字,被释为“从石,堅省”,其实应为“从石,臤声”。剩下的47个字从甲金文到小篆形体发生了巨大变化而导致了错误的字形分析,这部分字是本文探讨的重点,具体可从三个方面来分析。

一、被释字与所省字在古文字形、小篆字形上分别相近,且有联系,不必为省形(共17处)

一是,象形,从豸省。“”字甲骨文作,象兽形。马叙伦认为,该字既然说是象形,可见“从豸省”是校对者妄加的。“豸”字甲骨文,象猛兽张口之形。到小篆虽分别讹为和,从古文字形和小篆字形来看,二者形体相同部分均表兽的躯体。

二是慶,从心从夂,从鹿省。“慶”字金文作,从鹿、心。篆文“从夂”是鹿尾的讹变。“鹿”字甲骨文作,为全体象形字,到小篆分别讹为和。林义光认为,小篆“鹿”字中“”象足形,可见二者相同部分均为鹿头角的讹变。

三是京,从高省,丨象高形;亭,从高省,丁声;亯,从高省,曰象进孰物形;喬,从夭,从高省;亳,从高省,乇声。

此五字及“高”字上部分古皆作“”形,表示屋顶(覆盖物)和土阶(穴旁台阶以便出入)。“京”字甲金文作, 为高高的柱子。“亭”字即“京”字。“亯”字作,□为所居之穴。“喬”字,高田忠周认为应释为“从高”、为指事符号,表高曲之意,后讹为夭。“亳”作,不应是亭名,应是殷代居住的邑名,形体是“宅()”与“高”互体而省。而“高”字作,徐中舒认为“”象高地穴居之形,为高地,为穴居之室。” [2]590到了《说文》时,分别作、、、、、上部分字形仍相近,只是看不出穴居的造字意图。

除此之外,还有如以下字。

再,从冓省;爯,从爪,冓省:“再”字,古作,为某物向上动之象;“爯”字古文字作,李孝定认为象以手契物,徐中舒更为具体地认为是以手提鱼。所省字“冓”字甲骨文作。高鸿缙认为:“字之,为物向下之动象,今两动向相遇作形,故有遘遇之意。”[3]71徐中舒认为象两鱼相遇形。小篆分别作、、,相同部件均由形变来。

倉,从食省,口象倉形:“倉”古字形作,中象器形,上下象器盖相合。“食”字古字形作,据戴家祥所说:“象器盖,下为古人盛饭器日用飧之具也。”[4]5257小篆分别为与上部分形近。

保,从人,从省:“保”古作从人从子八,八象抱子之形。二者由“孚”字发展而来。小篆分别作、。可见不必释为省形。

具,从廾,从贝省:“具”金文作从廾从贝,小篆字形分别作、从古文字形看不必为省形。

有些被释字与所省字在古文字形上看不仅有联系,甚至本为一字,如:

麀,从鹿,从牝省:牝”字甲骨文有形,可见为从鹿得。罗振玉说:“古文‘牝字,或从牛作‘牝或从羊作‘,牝为畜母,本不限以何畜,此‘麀字从‘鹿,盖与从牛、从羊等同例。”[5]850可见,麀为牝的异体,与同。

舂,从廾持杵临臼上午,杵省也:“舂”甲骨文作,中为“午”字。杨树达认为,“杵”是“午”的后起字:“午古文作,字象杵形,是杵之初文,舂字从午,此午为古杵字之确证也。”[6]201可见午、杵一字。

,从艸,胃省:即古“胃”字,象谷在胃中,后增肉符即作小篆形。

歸,从止,从婦省,声:甲骨文“婦”作,从婦不省。

□,从彑,从豕省:“□”为象形字,为“豕”的异文。

二、被释字与所省字的古文字形不相近,且无联系,几经讹变而在小篆字形中相涉(共19处)

一是畗,从高省,象高厚之形;臺,从至,从之,从高省。“畗”甲骨文作,象长颈鼓腹圆底之器。“臺”马叙伦认为非“从高省”:“筑土四方而高无屋者也。今篆从高省,高为重屋,与臺义不合,初文盖本作,及为篆文,省变为,后增至声为臺。”[7]7小篆分别为、与 “高”字形上发生讹变而有形近之处。

二是,从用,苟省。“”字甲骨文作,象箙形,中或盛一矢、二矢、三矢。后来发生讹变,变为,箙形讹为“用”。“茍”字甲骨文作,象狗两耳上耸,蹲踞警惕之形。小篆加“口”作,与“”字形偶合。endprint

三是畏,从甶,虎省。“畏”字,古文作从鬼从攴。孙诒让认为《说文》说解无据:“依许说则下从为虎足,其左从,与爪不类,中箸一,又无义可说。”[8]81可见该字小篆变为,又误增一。“虎”字甲骨文作,孙海波认为《说文》字形由、形变出,下所从由形变出。由此可见,二者小篆字形、都为形体讹变而偶合。

其他还有如:

,从寸,覆之,从巢省:“”字,马叙伦认为是“叟”字,字从,即金文之(即“父”字), 为两手形。“巢”字,初文作,篆体变作,疑与“囱”形相混,又变作,疑与“臼”形相混,又加“木”旁。小篆字形分别为与讹变而形近。

黹,从□,丵省:“黹”古字形作,象布帛及鍼紩之形。“丵”字,据朱芳圃所说:“丵象辛燃烧时光芒上射之形,甲文凤字头上所从之,作,是其证也。”[9]23小篆分别作与上部形体误合。

亢,从大省,象颈脉形:“亢”甲骨文作象颈处喉结。“大”甲骨文作象正面人形,马叙伦认为《说文》中没有以象人首作解的;“大”字臂下作或来象颈形也讲不通。可见,本无形体联系的两个字形到小篆分别作、误为形近。

茍,从羊省,从包省,从口:“茍”字,古字形作,不从口形。“羊”甲骨文作,象羊头形,金文作象角尾四足之形。“包”字内为子未成,外为裹形。三字小篆字形分别为、、。由于字体发生讹变,“茍”字误释为“羊”、“包”的省体。

牢,从牛,冬省:“牢”甲骨文作,到小篆时字形作, 象圈。“冬”字古文字形作,象束丝终端有结。而到小篆字形作,董作宾认为“系的譌变,而又是的譌变。”[10]516后人又加“仌”形,以表示冬天寒冷、冰天雪地。二字在小篆时期字形讹变而近,被许慎误判。

□,从省,象形:“□”甲骨文作,象席形。“”字古作。据“□”字古文字形和“”字小篆字形与都有“仌”形而相附。

晝,从畫省,从日:“晝”甲骨文作象日光四射,篆文将讹作,后又在字形上增“聿”字。“畫”甲骨文作,上为“聿”,下为所画之形。金文作或,字形象手执笔画于四周文相交错。小篆讹作误与“晝”形近。

會,从亼,从曾省:“會”甲骨文作,金文作均象器盖吻合,中间象所储物。“曾”金文作,杨树达认为该字形象口气上出穿而散出。小篆字形作,讹变造成与“會”形近。

肎,从肉,从冎省:“肎”金文作,从肉附。“冎”甲骨文作。于省吾认为,该字形象骨架相支撑之形,左右的小竖划象骨节转折处。到小篆字形时“肎”作,“冎”讹作而形近。

坐,从土,从畱省:“坐”《说文》中古文形甲骨文已有,必来源甚早。“畱”金文作。“坐”字的二人形发生讹变,与“”的古字形形近,所以到小篆字形分别讹作、,导致许慎的误判。

兜,从,从皃省:马叙伦认为“”与“兜”为一字,兜本作象冬季所戴风兜,后增,为与其他同形之文相区别。三字小篆字形分别为、、似有形体联系,其实无关。

席,从巾,庶省:“席”甲骨文作。“庶”甲骨文作,从石从火。“庶”从石,所以“席”从庶省与从石省一样。到小篆分别作、看不出从石省。

叀,从幺省,屮、财见也,屮亦声:“叀”甲骨文作,象手转纺塼之形。“幺”金文作,象绳索形,后来变为。小篆形作、本各有所象,讹变而形近。

眔,从目,从隶省:“眔”甲骨文作,金文作象目与尘会意,表尘埃及目。“隶”金文作,象以手持尾之形。小篆分别作、讹变而偶合。

甸,从田,包省:“甸”金文作,从人田,由此可见古作“佃”字,到小篆“从人”变为“从勹”,字形为。“包”字小篆字形为,二者变为形近。

三、被释字与所省字无论是古文字形还是小篆字形都不相涉,以省形解释必然有误(共6处)

一是鹵,从西省,象盐形。“鹵”内象盐,外象盛鹵器,即盛中,嫌盐与他物相混,所以以器盛之。“西”甲骨文作或,金文作,高鸿缙认为、均象鸟巢形,区别在于前者为架于枝柯,后者为悬于枝下。商代时均借用为东西之“西”。小篆字形分别为与仍不见形体联系。

二是,从乃省,西声。“”古作,上为金文字,象盐卤结晶之形,下为字省体,所以该字表示盐卤盛在皿中。“乃”甲骨文象乳形。二字小篆分别作、,高田忠周认为,“”字是误入乃部,“乃”古文作,与形不相涉。

三是良,从畗省,亡声。“良”甲骨文作,象穴两侧有孔之形,徐中舒:“良为穴居四周的巖廊,也是穴居最高处,故从良之字,有明朗高朗之义。”[11]793“畗”甲骨文作,为容器形。小篆字形分别为、也看不出形体联系。

其他还有如:

禾,从木,从省:“禾”甲骨文作,象禾的穗叶茎根之形。“”甲骨文作,象华木生土上而华叶下垂形,小篆字形去土存。“禾”小篆作,二者形体并不相涉。

繭,从糸从虫,黹省:据马叙伦所说本为象形字,后来嫌与他字相混造形声字从糸,声。又以“”形近“”,增“虫”字,后将形体改为便于书写的“繭”形。二者小篆分别作、,仍看不出字形联系。

弗,从丿从乀,从韦省:“弗”甲骨文作为矢韦会意。“韦”甲骨文作,从二止(为足)相违背之形。小篆作、无形体联系。

另外,从古文字看,还有一些被释字小篆字形误为他字,针对错误字形的说解必然也是错误的,这样的字有5处。

一是昏,从日,氐省。“昏”甲骨文作,本应为“昬”字,从日民声。唐代为了避讳减掉一笔,故误以为是从氐省,所以“昏”为避讳省笔字。“氐”甲骨文作,李孝定认为象人侧立,手有所提挈之形。可见小篆“昏”字作有误,更无法与“氐”字形联系。

二是勞,从力,熒省。“勞”金文作,从火从衣,即“”字。马叙伦认为,象两手持衣向火中,后借为勤劳之“劳”。“熒”字象屋形,屋上二火象其光。可见小篆“勞”字作有误,更无法与 “熒”字形联系。

三是省,从眉省,从屮。“省”古文字作,从目从屮,即“眚”字。商承祚认为,先有“眚”,后有“省”。“省”字小篆字形作,由古文字形引长笔画而成。“眉”字甲骨文作,象眉目之形,小篆字形作,两个字篆形虽近但“省”字形有误。endprint

其他还有如:

,从舟,从刖省:林义光认为:“兀或作,与刀形近,盖从舟兀声。字讹从刀。”[12]4“”字讹变而使篆文中仅存“”形,附“”字释义于“”下。可见,小篆字形有误。

,从筋省,勺声。马叙伦认为,该字本义应为腹下肉,篆文当作,篆形与“腱”形互譌,腱当作。可见字形有误。

四、结语

文字发展到小篆阶段,几经讹夺,很多已经看不出原始造字意图。许慎用省形来分析这些看似相近而实已变化了的小篆形体必然存在隐患,这就是李孝定在释“冓”时所说的:“许君交积材之训,乃就篆体为言,非朔谊也。”[13]1402从甲骨文、金文等这些古文字材料出发,就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到这些字在《说文》中字形分析上的错误,从而不再拘束在小篆字形里强加解释。然而,我们不能一味地将责任归咎于许慎,应看到他受到了所处时代的限制、材料缺乏和编纂字典体例等制约因素。

参考文献:

[1]张桂光.古文字论集[M].北京:中华书局,2004.

[2]徐中舒.甲骨文字典(卷五)[M].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2006.

[3]高鸿缙.中国字例(三篇)[M].台北:三民书局,1960.

[4]戴家祥.金文大字典(下)[M].上海:学林出版社,1995.

[5]罗振玉.罗雪堂先生全集三编(石鼓文考释)[M].台北:大通书局,1989.

[6]杨树达.积微居小学述林(文字初义不属初形属后起字考)[M].北京:中华书局,1983.

[7]马叙伦.说文解字六书疏证(卷二十三)[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85.

[8][清]孙诒让.名原[M].济南:齐鲁书社,1986.

[9]朱芳圃.殷周文字释丛(卷上)[M].北京:中华书局,1962.

[10]董作宾.卜辞中所见殷暦[J].北京:安阳发掘报告,1931(第3期).

[11]徐中舒.徐中舒历史论文选辑(黄河流域穴居遗俗考)[M].北京:中华书局,1998.

[12]林义光.文源(卷十一)[M].上海:中西书局,2012.

上一篇:感恩之声演讲稿——我从不曾忘记下一篇:“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教学设计(片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