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市信息化建设论文(精选8篇)
津市信息化建设论文 篇1
加快信息化建设以适应现代化的征收管理的需要
津市地方税务局征管科田 强
信息化是实施税收管理科学化、精细化的重要前提,是强化税收征管,促进税收工作进一步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2003年,市局借助广域网在全市运行了征管软件、电子公文处理系统、邮件系统、干部人事管理系统,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行政成本。2004年,又根据省地税局要求全面运行了税收综合软件,征管业务全面实施信息化管理。2005年在全省率先推出网上电子报税系统,目前进入信息化系统管理的纳税户达到6万户,初步实现了全市“数据集中、信息共享”。这些年市局的信息化建设在迅速的发展。
我局税收信息化建设虽然也有了令人瞩目的发展,但税收信息的采集和利用状况并没有取得实质性的突破,还难以完全适应现代化征收管理的需要,究其原因笔者认为有如下几方面:
一、计算机专业技术人才不足
信息化体系中,最关键的因素是人,信息化需要专业人员设计、开发和维护应用软件系统。从我局的情况来看,一方面这类人才严重缺乏;我局只有一个计算机维护人员,还是半路出家,还起不到以点带面的效果。计算机人员的缺乏成为信息化工作向纵深推进的颈瓶。
二、税务人员应用计算机水平还达不到信息化要求的水平
税务人员的信息化管理观念虽有所加强,上机操作水平有了提高。但仍有不少税务人员没有及时转变观念,对信息化建设的参与程度始终不足,有些税务人员明明是对综合管理软件的具体内容缺乏深入了解,却片面夸大其缺陷;有的税务机关虽然对所有人员进行了计算机基础知识轮训,但仍有相当部分人员不能熟练掌握计算机的操作技能,其结果即浪费了资源,又使软件发挥不出应有的效果。
三、获得信息技术手段单一
从目前的技术上讲,税务部门信息采集的渠道局限于网络与系统,而获得信息手段却不仅是网络,而是与税收管理相关的方方面面。税务部门处理的涉税信息不完整,目前掌握的信息量与税源监控、税收评估要达到的目标须掌握的信息量不匹配,税收情报资源的定位与获取困难。税收情报资源数量巨大而且更新变化快。即使是采用最权威的情报工具、最优的情报策略,也很难一下子准确定位到想要的资源,资源定位是一项非常耗时的工作。尤其对于企业涉税信息来说,信息分布广,来源多,有些内部信息又带有隐蔽性的特点,难度更是可想而知。虽然,有会计帐簿集中地提供了对企业信息的查询,但是,绝大多数的涉税信息还游离在我们可掌握的情报范围之外。
四、信息利用出现了失真的现象
目前,税务部门在利用信息的过程中,存在着一种不正确的倾向,即过多追求服务方式的所谓“新”。由于人类认识程度的不断深化,信息与知识所表述的内涵越来越带有明显的时代特点和专业化特征,而信息服务人员不可能横跨所有的学科专业对专、深的信息、知识内容进行全面、到位的深入理解和掌握,因此,税务部门在加工、处理信息的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随意发挥”现象,不能严格地按照信息的原义,有的甚至脱离信息的原创层面即创制、传送信息的本义,个别税务人员的个人理解甚至是不正确的主观猜测加工、处理和整合信息,这种
1信息容易使税务部门在利用信息时产生歧异,导致使用的信息内容不是原汁原味的,并且可能是不正确的,这种信息不仅起不到好的效果,反而会误导税务部门的信息行为。
五、计算机设备及网络资源利用率低
一方面,由于受软件开发影响,纳入计算机管理只有税务登记、纳税申报、计会统计、发票销售,而税源监控、人事教育、纪检检察、行政管理等方面的计算机处于起步甚至空白,虽然有的县市局现在每个都配备了微机,但利用率还不够,有的甚至闲置。另一方面,广域网专线除了每月1—10号电话申报外,其他时间使用频率很低,网络资源优势尚未充分发挥。
六、对广域网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重视不够
网络是税收管理信息化的依托,网络安全与稳定也就成为信息化管理的重中之重。目前,县(市、区)局要加强网络安全意识还不够,有些和网络安全的配套设施配备,如UPS、防雷、防电、防火、防病毒等安全设施的配备不很齐全。
七、对信息化工作的重视程度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不可否认,各级领导班子对信息工作的重视已达到一定的高度,虽然在信息化建设的硬件加大了投入,在人员配备作了一定调整,但仍然与信息化建设的飞速进程还有一定距离。
八、信息化的建设涵盖面还不广泛
信息化的建设还没涵盖人事、教育、法规、后勤保障,绩效考核等方面,与相关部门的外部信息交换也还处于摸索和起步阶段。
针对信息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笔者认为,应从如下方面做出努力和改进,以适应现代征收管理的需要:
(一)重视人机关系
在重视应用信息化手段的同时,要防止片面强调计算机而忽视人的管理作用。必须认识到,信息技术是管理的手段,要真正发挥作用,关键在人。各级地税机关要充分发挥税务干部运用信息化手段加强管理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做到人机结合。既要按统一规划配置信息化手段,也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对业务流程中人工操作中较为便捷有效的环节,不一定都使用计算机管理。管理要求明确以后,即使信息技术手段暂时跟不上,也必须及时运用人工方式开展工作,把管理措施落到实处。总而言之,在一段时期内,必须坚持“两条腿走路”的原则。
(二)设置专门管理机构,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随着全省地税信息化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县级局税收信息化建设的任务也越来越繁重,为保障上下沟通顺畅,关系理顺,职责明确,同时也为税收信息一体化建设的需要,建议在县级局设置信息中心,作为县级局专设的内部管理机构。同时,进一步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一是进一步充实专业人才队伍。市局曾经组织过计算机人员的公开录用考试,但县市级计算机人才仍然缺乏,在有些县市局这个问题还很突出。二是要采取相应措施稳定现有专业人才队伍,建立专业人才培养机制,工作上创造宽松的环境,经济上给予专项补贴,政治上给予一定的倾斜,充分体现对专业人才的关怀和爱护。三是进一步抓好专业人员的培训工作,造就复合型信息化人才队伍,扩大到区县局的参训人员。
(三)加大市局地税网站的投入
地税网站的内容和模块应涵盖政务公开、税收政策、纳税咨询、投诉服务
等内容,为纳税人提供全面、规范的涉税综合信息网上查询,让纳税人及时得到税务人员的在线服务和帮助。加强地税网站建设和技术交流。在开通网上论坛的同时,应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强论坛建设,丰富论坛内容,像阿毛税官论坛、12366论坛就很有人气,这样一些好的经验就可以得以及时推广。
(四)推进信息化建设,党组领导是根本
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全局性工作,涉及方方面面,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各级地税机关党组要把信息化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统一领导和统筹协调,凝聚各方面力量,形成工作合力。要进一步理顺职能,明确各级、各部门、各环节、各岗位在信息化建设中的职责,通过建立职责明确、分工精细、科学严密、高效运转的工作机制,为信息化建设提供组织保障。要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强化财务预算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进一步加大向信息化建设的集中和倾斜力度,确保信息化建设有充足的资金保障。要坚持分级管理,采取多种形式,加强信息化知识培训,切实提高广大地税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信息运用能力。
(五)增强广域网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网络是税收管理信息化的依托,况且有些信息还涉及到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网络安全与稳定也就成为信息化管理的重中之重。因此,县(市、区)局要加强网络安全意识,增加投入,加大网络安全的配套设施配备,如UPS、防雷、防电、防火、防病毒等安全设施的配备一定要齐全。加大培训力度,提高网络管理员的网络管理水平和维护能力。
(六)继续加大对操作人员的培训工作,细化软件操作手册
湖南地税综合软件是省局在吸取各市州局对征管信息化探索与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整合开发的综合性业务软件,是我省地税征管业务的系统支持平台,其他相关功能软件应通过数据接口与综合软件平台相连,解决信息孤岛问题,实现信息共享。综合软件的操作手册不仅包含一般性的操作流程,还应涵盖地税征管特殊流程、特殊问题的解决办法。继续加强软件的技术维护工作,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协助解决前台操作中的疑难问题。我们要进一步完善软件的业务支持功能。如发票管理功能、以票控税功能、计算机定税功能等。
(七)建设内部行政管理支持系统
以行政事务管理为主要对象的税收行政管理系统是地税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省地税系统普遍使用的只是公文处理软件,使用范围较窄。在网络技术大幅提高的基础上,其发展空间是巨大的,包括人事、教育、法规、后勤保障,绩效考核等,要逐步实现行政事务处理电子化、办公无纸化。
(八)建设纳税服务支持系统,推进与相关部门的外部信息交换
优化为纳税人服务是地税信息化的一个重要目标,纳税人不仅仅是被管理对象,而且是顾客,税务信息化建设要实现为纳税人提供优质、快捷、高效的服务。在利用信息网站平台开通税收电子申报系统的基础上要进一步建设税收征管服务平台,并加强和相关部门的外部信息交换,充实平台内容。为纳税人提供从管理服务、税收监控到稽查管理的一系列网上业务处理功能,建成“网上地税局”。
虽然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还存在或多或少问题,但发展的趋势还是令人鼓舞的,只要我们正视现在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进,我深信地税信息化建设的成果还是令人期待和满意的。
津市信息化建设论文 篇2
2004年以来, 国家工商总局开始大力推动我国工商系统信息化标准建设工作, 先后制定了30多部工商信息化标准, 初步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工商系统信息化标准体系。2010、2011年总局先后印发《关于在全国工商行政管理系统开展“数据质量建设年”活动的通知》 (工商办字[2010]80号) 、《统一信息化标准工作实施方案》 (工商办字[2011]76号) 等多个文件, 要求地方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加强数据标准建设, 提升系统数据质量, 促进业务规范和联网应用。统一信息化数据标准是一项全局性的基础工作, 涉及工商行政管理各项业务, 是实现信息共享、推进信息化一体化的基本前提, 是发挥信息化整体效能、提高工商监管执法水平的基础保障。几年来, 全市工商系统为提高数据质量, 采取升级业务软件、建立问题追溯系统等措施, 做了大量的工作, 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整改过程中也发现, 与总局要求相比, 天津市工商局数据标准化建设仍然存在着信息分类编码不一致、数据分类缺失等漏洞, 给数据管理带来诸多混乱, 严重影响数据质量。因此, 加强天津工商系统信息化符合性数据标准体系研究, 是贯彻落实总局统一信息标准、提高工商系统数据质量、实现总局与市局、分局和所信息系统互联互通、信息化数据有效对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立规范的、统一的、完备的《天津市工商行政数据标准体系》, 进一步推动天津市工商行政管理系统信息标准建设的重要举措。是提升天津市工商行政管理系统业务水平、促进全市工商系统信息资源整合力度, 推进信息化与工商业务融合的重要支撑。
二、全市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数据体系现状分析
经过多年信息化建设, 全市逐步建立了20余套基于工商业务的管理信息系统, 全市工商系统的主要业务均在网上进行, 基本实现了工商业务网络化, 建成了天津市工商行政管理数据中心, 实现了工商应用平台全市大统一、数据存储全市大集中, 数据之间初步达到关联共享, 数据结构的基本情况是:
(一) 信息分类编码
全市工商的各个业务系统都涉及到信息分类编码。由于这些系统建成年代较早, 很多系统在建立之初没有可参考的数据标准, 导致信息分类编码没有统一规划, 编码缺乏规范。经过近几年的系统规划与整合, 对应国家工商总局相应的信息分类编码标准进行了多次升级改造, 如根据《GS 15-2006-工商行政管理注册号编制规则》, 完成了市场主体注册号的升级改造工作, 使之完全符合总局的规定, 保证了各类市场主体所拥有的工商注册号是一个全国唯一、终身不变的号码, 促进了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对市场主体的有效监管和信息化建设。经过多年的努力, 信息分类编码逐步向总局标准靠拢, 天津市工商局现共有566个标准统一的业务数据编码集, 已经基本形成了一套有天津特色, 适应天津工商行政管理业务的信息分类编码体系。
(二) 基础数据
由于天津市工商局信息化工作开展较早, 部分系统建设甚至早于国家工商总局, 很多系统在建立之初没有可参照的依据, 因此没有建立相应的文档和规范, 所以目前全市还没有形成统一规范的基础数据集。
(三) 应用数据
在应用数据层面, 市局现行的数据结构主要涉及名称核准、内外资登记、行政执法、年检验照、12315、网格化监管等九大系统, 涉及330余张数据库主表、2000余张附属表和过程表等。现行数据指标体系是多年以来结合天津市工商系统业务实际逐渐形成的。
下面仅以内资登记系统中涉及的数据结构为例进行分析
内资登记管理系统是工商行政管理局对其所管辖的区域内进行内资市场主体准入与退出登记管理的业务操作系统。其中内资市场主体准入模块主要实现内资市场主体的注册登记、变更登记、迁出登记、迁入登记、转制登记、证照管理及相应的查询和统计等功能;内资市场主体退出模块主要实现内资市场主体的注销登记、吊销登记及相应的查询和统计等功能。内资登记管理系统数据结构示意图如下:
内资登记管理系统包括内资营业, 内资公司, 内资企业法人, 内资分公司, 内资集团, 个体工商户, 私营公司, 私营分公司、合伙企业分支、个人独资分支、私营企业分支、农民专业合作社分支, 私营企业, 农民专业合作社, 私营集团, 个人独资企业, 合伙企业共13种企业主体, 涉及企业基本信息、住所及经营场所信息、负责人信息、法定代表人信息、投资情况、投资人信息、许可信息、变更信息、清算情况、注销登记与恢复信息、吊销登记与恢复信息等。其中内资公司下含有内资公司分支机构信息, 内资企业法人下含有法人投资方信息、自然人投资方信息, 私营企业下含有投资者信息、企业货币出资信息、企业非货币出资信息、私营企业分支机构, 合伙企业下含有合伙人信息、执行事务合伙人信息, 农民专业合作社下含有成员信息、理事信息, 个体工商户下含有个体工商户经营者信息。内资登记管理系统共计45张数据库表。
三、天津市工商系统业务数据体系与总局信息化数据标准体系对比分析
(一) 信息分类编码的差别
近几年天津市工商系统做了大量数据标准化工作, 编码表已经较为规范, 但同总局标准比较, 部分编码表的编码仍有一些出入, 这是目前天津工商现有业务数据体系信息分类编码中最为突出的问题。
在2011年数据质量自检中, 通过与总局基础编码集103个编码表的对比, 其中与总局标准完全一致的有36个表, 在67个编码表中共发现与总局标准不一致的编码或名称4391项次, 结果如下表:
对比差异集中在几个编码表,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部分编码方式与总局标准不一致
如企业性质编码表, 该表中的编码与总局现行标准编码有一定的出入, 但经过转换可以满足总局数据上报的要求。
2. 部分编码表更新不及时
如国民经济编码表, 国家标准在2008年进行过修订, 但市局部分业务系统中未进行及时地更新, 造成部分编码项缺失。
3. 业务差异化造成编码的不一致
如年检状态编码表, 总局标准中没有“参检不符合规定”这个编码, 但这个编码是我市实际业务工作中存在而且不可缺少的, 所以此部分与总局不一致编码的存在还是有其存在价值和合理性的。
4. 名称表述的不规范
有部分编码项在我市编码表和总局编码表中具有相同含义, 编码一致, 但名称不一致;或名称一致, 编码不一致。如荣誉等级编码表、组成形式编码表都属于这种情况。
5. 编码定义不完整
在天津市的部分编码表中, 由于一些客观原因, 只列出了天津市业务经常使用的编码, 而没有设置业务涉及较少的编码。如果以后业务操作过程中使用到这些编码, 还需在系统中添加。如许可文件类型编码表, 与总局标准相比, 天津市的编码设置不完整, 不能覆盖全部种类的文件类型。
6. 字符不规范
在天津市编码表中, 有部分编码的名称包含半角括号、空格等字符, 对应于总局编码表, 所有的括号均为全角字符, 而且没有编码存在空格符。由于与总局标准有出入, 这些半角字符和空格在数据上报转换过程会一定的隐患。
另外, 总局今年新增编码表16个, 主要涉及食品流通许可监管、网络交易市场监管等方面, 这些内容也要添加进对应的业务管理系统。
(二) 基础数据的差别
对比总局的《工商行政管理基础数据元》, 绝大部分内容在全市工商的各个业务系统共享和互动中可以体现, 但由于历史原因, 没有像总局一样统一归纳总结, 提出一份完整的基础数据元, 没有形成标准化文档。
(三) 应用数据的差别
通过与总局各业务系统数据规范的对比, 市局九大业务系统现行的数据指标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问题一:部分信息的数据标准缺失。
通过与总局各业务体系数据规范对比, 我们发现由于各种原因, 有部分信息的数据标准天津市未设置。其中名称预核准、内外资登记系统的数据标准缺失较少, 行政执法、12315等部分缺失内容较多。
问题二:部分总局标准中设置的非空字段, 天津市未设置非空属性。
在总局制订发布的各业务体系数据规范中, 有部分表的部分字段属于基础信息或比较重要的信息, 总局标准设置为非空字段, 即在前台业务系统中该项必须输入, 不能为空。同时在总局数据质量检查中也要求这部分字段不能为空, 以满足数据完整性的要求。
由于这些非空字段都是基础数据或较为重要的数据, 并且数据完整性是总局数据质量检查的重要内容, 所占比重最大, 所以对这类问题必须加以重视和解决。这其中包括数据库的修改和业务系统的修改。数据库的修改是指把表中字段的属性设置为非空, 同时在通过业务系统中要添加这些字段必须录入不可为空的判断条件, 从源头上保证数据的完整性。
问题三:部分数据标准符合性修订有延迟。
为了适应不断发展的业务需要, 总局会不定时修订已发布的种业务体系数据规范。由于数据标准的修订, 必然涉及业务系统软件的修改, 而数据库的变化对业务系统软件的影响往往是比较大的, 修改过的业务系统会面临一定的运行风险, 因此必须要经过严格的系统测试才能上线运行, 这都需要一定的时间。由于这些原因, 对于总局各业务规范小规模小范围的变化, 天津市相应的数据标准符合性往往不能及时修订。
目前天津市现行各业务系统的数据结构及其划分方式与总局数据规范的范围和划分方式有一定的差别, 造成这些差别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从部门职能和工作范围上, 总局与市局有差别。在业务上, 总局各司局与市局各处室在业务上不能完全对应, 有的业务在总局和市局管理部门不同。业务职责的不同造成了在数据体系上的差别。
二是天津市工商系统信息化起步早。由于市局很多系统的建设时间早, 在系统建设之初缺乏可供参考的数据规范, 所以市局一直沿用多年以来已形成的一套数据体系。
三是总局与市局制订数据标准体系所处的角度不同。总局制订全国工商系统的数据标准体系, 是站在统筹全局的角度来考虑, 要充分考虑各地方的实际业务需要和不同的需求, 要考虑标准的通用性, 而市局在制订数据标准时也考虑天津市的实际情况。市局现行的数据结构及系统划分充分结合了天津市工商系统的各项具体业务实际。现行各系统的划分及其数据结都是在调研市局各业务处室、各分局、工商所的基础上, 统筹规划, 逐步形成的。经过多年的实践运行检验, 可以满足天津市工商系统实际业务工作需要。
四、对天津市工商系统信息化数据体系整改的建议
为从根本上解决数据质量问题, 必须以总局标准为依托, 尽快建立健全具有天津工商特色的信息化体系。
1.用总局标准统一信息分类编码
在确保编码完全一致、名称含义相同的前提下, 尽量满足天津市工商系统的特色需要。在信息分类编码统一的过程中, 应着重注意在编码表变更后, 同时根据新编码变更已有数据中的相应编码值。
2.建立天津市工商行政管理基础数据集
对比总局的《工商行政管理基础数据元》, 从市局现有各个业务系统的共享方式和互动模块中提取出可复用的共性数据, 加以归纳总结, 提出一份完整的天津市工商系统基础数据集, 并制成标准化文档, 作为我市工商业务各系统数据库设计的参照依据, 为实现天津工商信息数据标准化奠定坚实基础。
3.应用数据向总局标准靠拢
津市信息化建设论文 篇3
【关键词】建设用地审批 信息系统
【中图分类号】TN948.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7-0138-02
引言
目前,建设用地审批大多还是使用传统的纸质方式,信息统计、分析手段都是人工操作,信息化水平较低,难以满足新形势下审批要求。随着国土资源部“金土工程”的启动,土地资源信息化建设不断推进,需要建立相应的信息管理系统,将纷繁复杂的审批信息进行系统化、科学化的处理,通过完善统计分析,提高管理水平和决策能力[1]。本文结合天津市农用地转用土地征收审批管理的需求,设计开发了适合天津市的建设用地审批信息管理系统。
1 建设用地审批系统建设流程分析
系统建设具有信息系统理论与技术的一般规律,更具有天津土地资源管理的地域特色。建设用地管理以审批业务流程为中心,严格按照天津市建设用地审批流程,通过工作流引擎进行驱动[2]。在遵守国家相关规范的基础上,根据天津市实际情况进行系统设计。
建设用地审批业务流程基本上分为数据采集、报件制作和用地审批3个阶段,涉及到市、区县两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
按照建设用地审批工作现状,建设用地项目呈报说明书、农用地转用方案、补充耕地方案、征收土地方案和供地方案(以下简称“一书四方案”)是农用地转用土地征收业务办理的核心。系统设计市级、区县两级模式审批信息管理,市、区县均赋予一书四方案录入功能。区县生成一书四方案相关数据后,通过检查导入市级工作库。系统根据一书四方案自动生成业务承办,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对各类报件进行审核。依法批准后,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将批复信息下发区县。
2 系统目标
系统建设以实现智能化办公、信息化共享、方便查询统计,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为目标。
1)系统通过市局和区县两级模式进行审批信息管理,以强化土地资源管理,完善统计备案查询机制,改变信息重复录入、规范办公管理;
2)系统围绕天津市农用地转用土地征收审批管理的业务特点,建立耕地占补平衡分析的应用模型,能够完成项目审批过程中的耕地占补平衡自动化检查。在承办过程中实行严格的农用地转用指标控制和未利用地指标控制,防止超标,有效的执行计划指标控制;
3)系统应用成熟的数据库分析技术,对各类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根据土地资源管理业务的不同需求,建立统计分析的应用模型,能够实现按区县、时间条件、申报类型等综合条件下的查询分析和统计分析。
3 系统总体设计
3.1 系统逻辑结构设计
根据国家规范及天津市建设用地审批流程,总结已有建设经验[3-5],进行管理系统逻辑结构设计。系统用户划分为市局办理用户和区县申报用户两类,市局办理用户通过提供的程序实现业务办理,查询统计等,区县申报用户可以通过客户端实现对业务的申报录入。
3.2 系统总体框架
系统分为以下几个层次:信息表示层、系统功能层、辅助数据库层、专业数据库层、基础数据库层、支撑技术、标准规范及数据定义、软硬件网络配置。其中,支撑技术是作为整个系统的理论基石;数据库作为系统的数据核心,包括基础、辅助和专题数据库。系统功能层是整个系统的功能核心,开发的土地资源审批信息系统的功能实现就是在该层进行数据处理的,信息表示层是将系统功能层数据处理的结果返回给用户的图、表、文字等。在整个框架中标准规范及数据定义、软硬件网络配置这两大部分贯穿于系统架构的始终,起着支持和指导的作用。
4 系统功能设计
在业务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将系统划分为8个模块,分别是建设用地项目管理、一书四方案、耕地占补平衡检查、计划指标控制、批次业务承办、建设用地批准书、查询统计、系统设置等模块。在依据一定的通讯规则和集成模式完成各自独立的功能的同时,能够有机的集成在一起,服务于整个系统的信息处理目标,同时各模块通过对数据库的合理调度、组织,形成数据的合理流向。给系统的逻辑性和物理设计打下基础,为整个系统的运行提供保证。
4.1 建设用地项目管理
建设用地项目管理是对报批前的项目信息进行管理,结合勘测定界成果数据和征地权属单位信息,通过分析汇总自动生成所需权属汇总、费用测算、调查确认、告知听证等材料。
4.2 呈报一书四方案
一书四方案模块会生成业务申报表,记录批次项目用地现状、农用地及未利用地转用情况、补充耕地情况、征地情况等信息。提供信息录入、修改、删除和导出功能。
4.3 耕地占补平衡检查
实现对项目的新增耕地面积、开发面积、复垦面积、整理面积、补充耕地情况、开垦费收缴情况、地类等信息进行检查,判断补充耕地是否符合要求。
4.4 计划指标控制
各区县计划指标下达后,实现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农用地指标、耕地指标查询、核减,控制市级、区县计划指标的使用。实现计划指标的调整,记录调整指标的过程。
4.5 批次业务承办模块
将区县提交的数据导入市级工作库中,实现自动生成农用地转用土地征收承办各类信息,自动汇总形成承办意见。提供办结、批准和返回修改等审批流转功能。
4.6 建设用地批准书
建设用地批准书模块能够管理建设用地批准书申报和承办信息,导出建设用地批准书承办表(包括出让和划拨)。
4.7 查询统计模块
对于建设用地审批过程中的各类相关数据实现查询、统计,生成各类专项统计报表,满足建设用地审批信息数据的备案。
4.8 系统设置模块
提供系统运行的各项配置功能,包括用户权限管理、系统用户管理、用户自定义字段、数据恢复、节假日设置等。
5 系统主要创新点
1)一体化审批信息动态管理
系统通过勘测单位提交勘界成果、区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进行业务申报、市征地事务机构进行业务审核、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进行业务审批的一体化土地资源审批信息管理,以强化土地资源管理,完善统计备案查询机制,改变信息重复录入、规范办公管理。
2)耕地占补平衡自动检查
系统通过建立补充耕地信息库,记录补充耕地信息,利用补充耕地方案补充耕地地块情况,自动生成项目的耕地占补平衡统计台帐和市局验收耕地使用情况统计表,系统还对所补地块在补充耕地信息库中进行一一确认,找出不存在的地块、发现项目中补充面积与实际地块面积不符的地块,统计核实重复使用的地块等不符合耕地占补要求的信息,辅助做好农用地转用土地征收过程中耕地占补平衡工作。
3)转用计划指标自动控制
系统提供对各区县年度农用地转用指标、未利用地指标进行设定和调整,承办人员在承办农用地转用土地征收项目的时候,需要核实项目所在区县农用地指标已使用量、未利用地指标已使用量,系统自动判定使用该项目占用指标后该区县是否超标使用年度指标,通过系统对指标执行情况的实时掌握,能够有效提高指标利用控制能力。同时通过统计指标使用情况,分析指标使用分布,为指导年度计划、分析各区域发展条件提供参考。
6 总结
天津市建设用地审批信息管理系统界面 系统建设后已组织申报试点,在试点成功基础上,将逐步应用推广。
但从总体上讲,系统建设是一项复杂的工程,下一步重点是建立基础地形图、城市总体规划、地籍数据、乡镇区划数据、征地区片价、批地数据等多种数据库,开发基于GIS的土地资源管理于一体的业务管理平台,建成各种审批数据管理一体化、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的综合管理平台,为建设审批管理提供科学的决策支撑。
参考文献
[1] 谈媛媛,高飞, 胡小华.建设用地审批管理系统的分析与设计[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11):1821-1824
天津市建设信用系统评价办法 篇4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7﹞19号),加快推进我市建筑市场诚信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守信激励、失信惩戒的奖惩机制,促进建筑市场主体诚信自律,强化建筑市场主体信用约束,提高建筑市场事中事后监管效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和住房城乡建设部《建筑市场信用管理暂行办法》等有关规定,结合工作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信用奖惩,是指在本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建设活动中,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给予信用良好的建筑市场主体的奖励激励措施,以及对存在失信情形的建筑市场主体采取的惩戒措施。
本办法所称建筑市场主体,是指在本市从事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建设活动的施工、监理、招标代理、造价咨询等单位,以及注册建造师、注册监理工程师、注册造价工程师等注册执业人员。
第三条
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市建筑市场主体信用奖惩管理工作。
市工程建设交易服务中心负责全市建筑市场主体信用奖惩信息管理的日常工作。
第四条
建筑市场主体信用奖惩工作应当遵循依法、客观、公正、公开的原则,统一管理、分类实施。
第五条
市建委发布的建筑市场主体信用等级,纳入工程招投标活动资信评审内容。
第六条
对信用等级评定为A级的建筑市场主体,市、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可给予以下奖励性政策支持:
(一)免予当年资质动态核查;
(二)减免农民工工资保证金;
(三)向其他行政管理部门进行诚信推介;
(四)其他奖励性政策支持。
第七条
对建筑市场主体违法违规行为的失信惩戒,应当在依法进行行政处罚后实施,不得以失信惩戒代替行政处罚。
第八条
对于存在以下失信情形的建筑市场主体,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将其列入“重点监管名单”:
(一)在企业、人员、业绩等信息入库时,存在弄虚作假行为的;
(二)被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取消在本市参加招投标活动资格的;
(三)造成一般或者较大工程质量安全事故,受到行政处罚的;
(四)因工程质量、拖欠劳务费等问题引发投诉、举报,不配合调查处理的;
(五)存在其他违法违规行为,应列入重点监管名单的。第九条
对列入“重点监管名单”的建筑市场主体,市建委可以采取以下重点监管措施:
(一)公开违法违规事实;
(二)约谈相关责任人,告知其被列入“重点监管名单”;
(三)撤销或建议相关部门撤销失信建筑市场主体及直接责任人获得的诚信类荣誉称号;
(四)市、区质量安全监管部门和建筑市场监察部门,增加对其所有在施项目的日常检查频次;
(五)注册在本市的,列入本资质动态核查范围;注册在外省(市)的,对其进津登记信息开展核查;
(六)参加信用等级评定时,最高评价等级为B级。第十条
“重点监管名单”的管理期限为自列入名单之日起一年。建筑市场主体修复失信行为,且在管理期限内未再次发生符合列入“重点监管名单”情形行为的,管理期满,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将其移出“重点监管名单”。
第十一条
对于存在以下严重失信情形的建筑市场主体,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将其列入“黑名单”:
(一)利用虚假材料、以欺骗手段取得企业资质的;
(二)因转包、出借资质受到行政处罚的,或者因其他违法违规行为被处以停业整顿、降低资质等级、吊销资质证书行政处罚的;
(三)造成重大及以上工程质量安全事故,或者一年内累计发生两次以上较大工程质量安全事故,或者造成性质恶劣、危害性严重、社会影响大的较大工程质量安全事故,受到行政处罚的;
(四)通过人民法院司法程序被认定为失信被执行人的;
(五)信用等级评定为D级的;
(六)因拖欠劳务费等问题造成严重后果或者恶劣影响的;
(七)存在其他违法违规行为,应列入“黑名单”的。第十二条
对列入“黑名单”的建筑市场主体,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可以采取以下监管措施:
(一)本办法第九条的第(一)、(二)、(三)、(四)项;
(二)注册在本市的,暂停受理资质升级、增项申请;
(三)注册在外省(市)的,不为其办理进津登记;已办理进津登记的,收回《进津建筑企业信息登记卡》,将其违法违规事实抄告注册地省级建设行政管理部门;
(四)参加信用等级评定时,最高评价等级为C级;
(五)依法向全国建筑市场监管服务公共服务平台推送;
(六)其他应依法采取的约束和失信惩戒措施。第十三条
“黑名单”的管理期限为自列入名单之日起一年。建筑市场主体修复失信行为,且在管理期内未再次发生符合列入“黑名单”情形行为的,管理期满,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将其移出“黑名单”。
第十四条
具有以下情形的建筑市场主体,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可下调其信用等级:
(一)被列入“重点监管名单”的;
(二)被列入“黑名单”的;
(三)存在其他应予下调信用等级失信情形的。第十五条
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在天津市建筑市场监管与信用信息平台建立曝光台,统一发布市、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市场主体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结果和采取的失信惩戒措施。
第十六条
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支持和鼓励有失信行为的建筑市场主体通过积极整改、提升质量、服务社会等方式修复信用。
第十七条
信用奖惩工作接受社会各界监督,任何单位和个人对信用奖惩结果有异议的,可向市建委申诉。申诉应属实名,并提供真实有效的证据。
第十八条
相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应当认真履行职责,对徇私舞弊、玩忽职守、滥用职权的,追究相应的责任。第十九条
天津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信息 篇5
地址:天津市和平区大沽北路115号
电话:022-96266
网址:www.zfgjj.cn/
和平管理部 电话:022-23148252 地址:和平区大沽北路115号,邮编300040
公交车通行路线
“大沽北路站”的通达车辆:868路、660路、858路、860路、28路、91路、651路、观光1路。
每周一至周六(法定节假日除外)上午9:00-11:30 下午1:30-4:30
河东管理部 电话:022-60891500 地址:河东区新开路239号(新开路与南横街交口,华馨公寓底商)。
管理部公交车通行路线
“南横街站”的通达车辆:35路、666路、827路、836路、905路、42路。
空港经办网点 电话:24896295 地址:空港物流加工区西三道158号。
河西管理部 电话:022-23262055 地址:广东路与永安道交口泰达园底商
南开管理部 电话:022-27413007 地址:鞍山西道351号
公交车通行路线
南开管理部公交车线路主要有两条可达:
一是,世通大厦站(白堤路家乐福超市对过):公交609、公交687、公交829、公交847、公交842、公交849、公交859、公交640、公交633、公交705。
二是,龙井里站 (鞍山西道,管理部对过):公交662、公交50、公交45、公交851、公交879、公交867、公交609、公交681、公交650、公交678、公交829。
河北管理部 电话:022-24457395 地址:平安街68号
公交车通行路线
河北管理部(平安街站)通达的车辆:905、870、641、14、609、638、849、635、904、908。
红桥管理部 电话:022-87729935 地址:芥园道康华里15号楼底商
塘沽管理部 电话:022-25798581 地址:新港二号路2-1259,远洋宾馆旁
汉沽管理部 电话:022-25666887 地址:新开中路88号
大港管理部 电话:022-63310076 地址:万欣街与石化路交口
东丽管理部 电话:022-24966285 地址:先锋路27号
西青管理部 电话:022-27917755 地址:西青道280号
津南管理部 电话:022-28397065 地址:津沽路178号
北辰管理部 电话:022-26912491 地址:北辰区果园北道与果园东路交口
宁河管理部 电话:022-69590013 地址:芦台镇光明路45号
武清管理部 电话:022-29321725 地址:杨村镇新华路建行大厦
静海管理部 电话:022-28911711 地址:静文路中部建行大厦
宝坻管理部 电话:022-29223131 地址:建设路110号
蓟县管理部 电话:022-29120906 地址:蓟县中昌北路中段路东
开发管理部 电话:022-66224162 地址:第一大街86号泰达市民广场LISW1-2
铁路分中心 电话:022-26191711 地址:河北区平安街68号(建设银行14楼)
相关文章推荐:
1.广州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查询
2.海南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
3.山东青岛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
4.潍坊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
5.广州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信息查询
6.株洲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信息
7.上海市公积金管理中心各区县管理部联系方式
8.石家庄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查询
津市信息化建设论文 篇6
第一条 为进一步促进社区商业发展,拓展社区商业服务业态,完善和提升服务功能,为广大社区居民提供更加快捷、便利、优质、安全的社区商业服务,按照《商务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全国社区商业示范社区评审工作的通知》要求,并参照市商务委印发的《天津市商业进社区试行标准》和《天津市社区商业中心建设试行标准》,特制定本试行标准。
第二条 社区商业示范社区是指在推进商业进社区工作和社区商业中心建设的基础上,经推荐、评选和审批等相关程序确定的,在全市带有示范作用的社区商业集聚区。社区商业示范社区要求做到规划科学合理,建设标准可操作性强,网点齐备,业态结构合理,并具有网络化、便利化的社区商业服务体系和服务平台以及健全的社区商业管理与促进机制。
第三条 社区商业示范社区的服务半径为1公里左右,服务人口为2万人以上,各类服务业态总体面积2000平方米以上,沿街店铺相连的长度200米以上。其具有商业服务功能的业态业种必须在12种以上,其中包括早点快餐店、便利店、中小型超市、菜市场、洗染店、美容美发店、维修店(点)、药店、书籍音像店、照相冲扩店、家庭服务和物资回收站(车)等。
第四条
1、早点快餐店:示范社区应有单店面积在80平方米以上的早点快餐店,应有相应的环境卫生措施和安全保障设施,店内卫生清洁,加工制作符合相关法规和标准并具备安全保障及消防设施,服务人员定期体检,持健康证上岗。
2、便利店:单店最小面积50平方米左右,经营日化用品、食品饮料、小百货等居民日常消费品100种以上,店堂清洁卫生,有健全的管理规章制度,有良好的进货渠道,无经营假冒伪劣产品等不良记录。
3、中小型超市:面积在200平方米以上,经营品种1000种以上,营业时间18-24小时,有健全的管理体制,店容店貌整洁美观,服务规范优质,经营商品有完备的质量保障体系;
4、菜市场:最小营业面积80平方米以上,营业时间10小时以上,经营品种100种以上。宜有净菜、无公害蔬菜等农副产品的供应;
5、洗染店:最小面积50平方米以上,营业时间12小时以上,具备洗衣、熨烫和皮革衣物的清洗上光等5种以上服务功能,应有相应的洗染设施以及规范的管理制度可提供立等可取的服务业务;
6、美容美发店:最小营业面积30平方米以上,营业时间10小时以上,具有必备的设施、设备,可提供理发、美发、一般性护理等服务,从业人员需经专业培训具有相应资质,并定期进行健康检查,持健康证上岗;
7、维修店(点):单店面积20平方米以上,营业时间在12小时左右,也可在商场、超市或菜市场等商业设施内设置维修点,从事修表、修包、修锁等服务业务,服务人员须经专业培训并具有相应资质,做到维修服务及时并可提供上门维修服务等优质服务项目;
8、药店:单店面积在100平米以上,并设有24小时售药的服务窗口,备有70%以上的国家基本药物品种,应配有职业药剂师,质量负责人应有一年以上药品经营质量管理工作经验,做到合法经营,规范管理;
9、书籍音像店:单店面积50平方米以上,经营生活、科技、美术、文艺等书籍和音像制品5大类以上;
10、照相冲扩店:最小单店面积20平方米以上,营业时间12小时以上,服务人员经专业培训并具有相应资质,可提供照相、胶卷及数码照片的冲印扩印以及一般的照相器材销售服务;
11、家庭服务:服务人员经专业培训并具有相应资质,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并持证上岗,可提供家庭钟点工、家庭护理、家政服务等服务项目;
12、废旧物资回收站(车):社区内可设置10平米以上物资回收网点或提供流动物资回收车辆,营业时间8小时以上并提供上门服务,做到场地及时清理,不占用道路,不污染环境,从业人员熟悉相关的法律、法规,做到合法经营。
第五条 市级社区商业示范社区须由各区商务主管部门推荐并进行严格初审,然后将相关材料及社区居民满意度调查表等一并报市商务委(申报材料包括:社区商业规划、市级社区商业示范社区申请表、示范社区商业网点情况汇总表、社区居民满意度调查表以及辖区商务主管部门的推荐初审意见)。市商务委主管部门将组织有关人员进行审查评议,并经过相关的公示程序后审批命名。
第六条 市级社区商业示范社区一经批准认定,各辖区商务主管部门必须指定相关部门负责管理,并逐步提升业态功能,完善服务设施。
第七条 本试行标准的解释权归市商务委。
第八条 本标准自公布之日起试行。
天津市滨海新区建设产业共生网络 篇7
产业共生即某个领域内相互关联的企业在一定区域内聚集, 上游企业的生产副产品可以作为下游企业的生产原材料, 从而形成投入产出的关联体。
在国际社会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发展低碳经济的大背景下, 天津开发区率先围绕滨海新区、天津市及周边区域低碳技术需求, 积极开展国际合作, 引进世界先进的环保、生态、低碳等领域的理念、技术、产品、管理与服务。2009年5月, 开发区管委会联合市经信委、保税区管委会、临港工业区管委会及英国国家工业共生项目实施机构、联合国工业发展署中国投资处, 共同申请了欧盟“转型亚洲”项目。这是欧盟推动亚洲地区可持续消费和生产的一个援助资金项目, 主题为“滨海新区产业共生网络建设及环境管理体系推广”。该项目为期4年, 总预算185万欧元, 其中, 欧盟援助资金148万欧元。该项目将在滨海新区围绕重点大企业, 开展绿色供应链管理能力建设, 对供应链上的中小企业进行环境管理体系的培训和推广, 并进行简易清洁生产审核, 发展上千家企业会员, 促进上百个工业共生项目的达成, 建立滨海新区的产业共生网络。同时,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找到滨海新区在环境政策特别是在发展循环经济方面的需求。
“天津泰达低碳经济促进中心”同日挂牌成立。该中心将通过建设国内外低碳经济技术和管理的对接合作平台, 服务区域低碳经济发展, 并辐射带动滨海新区、天津市及周边区域的低碳产业发展, 力争打造低碳科技的“硅谷”及中国参与国际低碳经济发展的交流展示窗口。明年该中心将迁入开发区现代服务产业区内正在建设中的建设面积约1.2万平方米的低碳经济标志性建筑, 重点开展信息系统建设、泰达循环经济展示、培训与教育及泰达低碳经济标志性建筑的筹建工作。
津市信息化建设论文 篇8
针对行业主管部门对供水企业等单位的监管手段不足,通过建设城市供水管理业务应用信息系统,提供行业统计、水质监测、二次供水、服务热线等数据的网上录入传输,实现数据汇总、查询、统计分析、评价、超阈值报警等功能,从而提高城市供水管理效率和水平,及时掌握行业动态和供水信息,实现城市供水行业管理业务的信息化、规范化。
一、信息系统的总体结构
(一)总体框架
城市供水管理业务应用信息系统(以下简称信息系统)集信息采集、传输、管理、分析、展示为一体,主要组成部分包括布设在天津市供水管理处的信息系统和门户网站,使用人员包括供水处、区县供水管理部门、供水单位、水质监测站和二次供水设施清洗单位。
信息系统为16个区县供水管理部门、32家供水单位、5个水质监测站和39家二次供水设施清洗消毒单位提供网上信息填报途径,并为供水处业务管理人员提供行业信息的统计、汇总、分析等功能,部分水质信息通过门户网站实时发布。
同时,门户网站对外发布相关的行业信息,实现政务公开、信息服务、新闻发布等功能。
(二)系统划分
信息系统采用B/S架构,建设内容包括:信息采集、网络传输、支撑平台、业务应用和门户网站等五个方面,其系统划分如图1所示。
1.信息采集
信息采集是信息系统的数据源基础。信息采集方式包括自动采集和人工填报两种方式。本次项目建设中主要采用人工填报方式实现信息采集,信息采集内容包括供水单位的基础信息、水质检测信息和行业文件信息。
2.网络传输
网络为天津市供水处与区县供水管理部门、供水单位、水质监测站和为二次供水清洗消毒单位之间信息的传输提供高速可靠的通道。
3.支撑平台
支撑平台包含系统运行环境、数据库和应用支撑三部分内容。
系统运行环境为信息系统提供整体运行环境,包括为系统运行配置服务器、操作系统及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
数据库是数据的存储与管理中心,用于存储基础信息、水质检测信息和行业文件信息,为业务应用提供有效可靠的信息支持服务。
应用支撑在信息系统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向上负责支撑业务应用,向下管理数据资源。
4.业务应用
业务应用包括行业统计管理信息系统、供水水质监测数据分析系统、二次供水管理系统、服务热线管理系统和行业文件管理系统五部分,为实现水质监管科技化、行业统计信息化、供水处内部办公无纸化提供管理平台。
5.门户网站
门户网站依托天津市水务局网站软硬件平台进行升级改造,提供新闻发布、政务公开、信息服务、信息发布、信息维护功能。
(三)安全体系
信息系统通过权限控制实现分级别访问,可以设定不同用户对特定模块及操作的访问权限,以保障机密信息的安全性,实现业务系统级别的信息安全。
针对本系统的数据安全需求,对系统数据信息采用磁带机定时备份方式,并将备份介质存储于不同地点。
二、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和流程
信息系统是采用行业统计、水质监测数据分析、二次供水、行业文件、服务热线等五个业务管理平台,以系统数据库为核心的业务支撑平台,以信息采集和网络传输为供水业务的动态数据获取手段,通过数据汇总、查询、统计分析、评价、超阈值报警等功能,对城市供水行業进行实时管理的系统。
(一)主要功能
该系统在结构上主要由信息采集、行业信息统计、供水水质分析、二次供水、服务热线、行业文件等主要业务应用模块构成。
1.信息采集
为供水处、区县供水管理部门、供水单位、水质监测站、二次供水设施清洗消毒单位提供数据录入界面,实现数据的自动存储和集中管理,具有接入扩充能力,并为在线监测信息预留标准的自动接口。
2.行业信息统计
对采集的行业信息进行统计管理,实现对行业信息变化趋势的汇总、分析和评价。
3.供水水质分析
根据预先选定的方法对采集的水质数据进行汇总、统计、分析,并根据预先设定的阈值实现自动报警功能。
4.二次供水管理
对采集的二次供水信息进行统计管理,实现信息的汇总、分析和评价。
5.服务热线管理
对采集的服务热线信息进行统计管理,实现对服务热线信息的汇总、分析和评价。
6.行业文件管理
管理行业文件信息,在供水处、区县供水管理部门、供水单位范围内,实现公文流转、业务督办和信息发布等功能。
(二) 业务流程
城市供水行业管理业务流程主要包括信息采集、信息管理和应用、信息发布三部分,即在采集供水处、区县供水管理部门、供水单位、水质监测站和二次供水设施清洗消毒单位的供水相关信息的基础上,进行行业统计、水质分析和行业文件管理,并通过网络传输将部分供水水质信息上报至门户网站,为社会公众了解城市供水状况和参与供水行业管理提供平台。
(三)数据流程
【津市信息化建设论文】推荐阅读:
天津市信息化专项资金管理办法10-12
天津市小城镇建设研究10-29
天津市建设工程安全事故应急预案05-30
天津市河头学校爱国主义特色教育建设亮点06-07
天津市人民政府批转市水利局拟定的天津市节水型社会试点建设实施07-05
天津市电力公司07-08
天津市城市管理问题08-14
天津市幼儿园08-16
《天津市供电用电条例》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