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院高考总结

2024-10-18

考试院高考总结(精选8篇)

考试院高考总结 篇1

春季高考技能考试总结及整改措施

2015年汽修专业春季技能考试已经落下帷幕,可以说是首战告捷,但其中也有遗憾和不足,现总结如下:

一、取得的成绩

今年汽修专业共287人次参加技能考试,最高成绩为226分,与满分仅有4分之差,114名学生成绩高于184分,占总人数的40%。

本届学生情况比较特殊,可以说是困难重重:教师力量不足、技能考试项目临时调整、时间紧迫……面对这一系列困难,大家迎头而上,积极面对:召开学生座谈会,让学生了解当前形势,聘请专业老师亲自来指导训练;在考试项目公布后,认真分析考纲,根据要求迅速申报购买考试操作所需器材;加班加点练技能。同时督促学生分秒必争,抓紧训练;定期组织模拟考试,及时发现问题加以解决。

二、存在的不足

本次考试,取得一定的成绩,但也有一些学生成绩不是很理想,临场发挥失常,主要问题是学生操作技术不熟练,操作过程不规范,操作时间把握不准。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是我们在平日教学中缺乏按照考试现场进行的模拟训练,模拟考试的强度、密度不够,没有提前对学生进行适应环境、适应考场、适应监考老师的训练。

三、技能整改措施

针对学生考试过程中出现的种种状况,我们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提出以下几点,以利于今后教学工作地顺利进行:

1、保证用物齐全。以本次考试为契机,我会尽早将所有该备好的操作用物准备齐全,并确保数量充足。

2、尽早着手训练。确保学生能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训练,以便熟练掌握各项操作。

3、加强流程训练。利用空闲时间将所有操作项目的完整流程进行整理,把所有操作的扣分点一一归纳总结,并付诸于训练中,严格按照流程和扣分标准来打分。

4、强化操作时间。本次考试,有不少学生成绩不理想不是不会,而是时间不够,为了保证学生能在有限的时间内顺利地完成操作,今后会以完成整个流程所需的最短时间来要求学生。

5、提高心理素质。在平时不管练习得多么优秀,一旦你的心理素质不够强,那么到真正考试的时候就会出现问题。所以今后,在加强学生技能训练的同时,注重心里素质的培养,让学生能够自信镇定的面对考试,取得理想的成绩。

四、理论成绩提高措施

春季高考文化课考试分为语文、数学、英语、文化课理论四门学科。

1、首先是关于语文学科的备考,语文是一门基础性的学科,建议学生需要平时的积累和对基础性知识的牢记,复习备考的时候注意在基础知识上下功夫,不建议学生将重点放在学习偏、难、怪知识学习上。注意平时的积累,以课本上或者老师教导的读音、字形、句式、文言文常用字的背诵记忆为主,重点知识要反复回顾背诵。

2、其次是数学课程,提高数学成绩最好的方法就是要多做题,在大量做题的基础上要注意总结与归纳,相同题型放在一起进行整理归纳,易错的题目放在一起经常回顾练习。同时也要加强对基本公式、基本解题方法的理解记忆。

3、再次是英语的学习。英语和语文一样,都属于语言类学科,对这类学科的学习一定要以加强记忆为主,而且平时要加强阅读,提高自己的词汇量,同时培养自己的语感。对于语法句式,常见的句式语法要记牢,在练习中要吃透。对于阅读理解,在平时练习考试中遇到不懂的单词养成查阅记忆的习惯,这样对于提高自己的词汇量有很大的帮助。

4、对于专业课理论知识部分,通过归纳考纲内容,给学生总结知识点,让学生反复的记忆,因为大部分专业课的内容仍旧以记忆为主,所以通过短时间强化复习,效果会更好一些。

汽车技术学院

2015.4.17

考试院高考总结 篇2

一、20 世纪 50~60 年代从“分类”到“联考”

台湾高考制度的改革主要与台湾高等教育的发展密切相关。1950年台湾大专院校只有9所, 基本上沿用民国高校分别招收新生的规定, 实行自主考试, 各院校根据自身情况实施自主招生。

(一) 台湾早期自主招生中的“分类考试”

1951年台湾教育部颁布“专科以上学校招生办法”12条, 其中明确规定各高校采取自主招生, 自行决定招生方式。笔试采取分类考试的方式, 分甲、乙、丙三组进行测试, 其中甲组招收理工院校和师范院校理科, 乙组招收文法商院校和师范院校文科, 丙组招收医农院校和师范院校考古系、理工院校动、植物系。师范类院校规定进行面试 (主要是口试) , 其他院校不同院系根据自身情况自行规定是否进行面试。各院校根据自身状况决定招生人数, 招生前同招生简章一同报教育部备案。[1]

1952及1953年的招生考试基本上与1951年相同, 只是对于报考医学院的考生略有改变, 笔试由原来的乙组改为甲组, 从原来的文科组变为理科组。

资料来源:杨李娜.台湾地区大学入学考试制度研究[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30.

(二) 实施“联招”及其反响

上述这种“分类考试”为主的自主招生在台湾一直延续到1954年春季。1954年秋季台湾高考首次举办联合招生考试, 由国立台湾大学、台湾省立师范学校、台湾省立农学院、台湾省立工学院4所公立高校联合招生, 其他院校仍分别为独立自主招生。联合招生4校组成了委员会, 台湾大学校长钱思亮任主任委员。当年台湾教育部决定接受陆军军官学校的委托, 为其代办招生事项。1955年台湾教育部决定在上年4校基础上再加国立政治大学5校组织联合招生考试。1956年台湾教育部进一步规定, 所有高中毕业生都要参加统一的毕业会考和高等学校入学考试合一的统一联合招生考试。至此台湾所有公、私立专科以上高等学校 (包括军事院校等) 均开始实施统一的联合招生。

实施这种统一会考、升学考试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通过完全一致的试卷考察不同各中学的办学水平和各校不同学科教师的教学水平, 并适当简化学生升入大学的程序。事实上, 通过1956年台湾省教育厅举办的由82所中学, 7014名高中毕业生参加的这一台湾教育史上盛况空前的联合招生考试, 确实也达到了当时上述种种预想的目的, 使不同中学办学、学科教学情况一目了然, 并在节省考生费用和考生应考精力等方面有一定的优势。但弊端也随着显现出来, 主要有:

1.考生的录取机会大大减少了, 参加统一联招的考生只有一次录取机会。

2.高校反映:考试科目不如原来的分类考试合理, 比如理工学院建筑系应规定考徒手画其他学院则不一定对此考评等等。

3.考生和家长及社会各界普遍反映, 由于中学各校所处环境、文化传统、生源状况等等具体情况存在很大差异, 实际上不应该也很难用同一考试结果作为标准来评定所有的中学。

4.参加联考的高校都要在不同地区组织联考不仅费用可观而且还要耗费很多精力。

鉴于上述原因, 后来一些高校对联招提出异议。1958年台湾教育部部长梅贻琦召集当时台湾19所高校校长讨论联考的存废及分类考试问题。综合讨论的结果梅贻琦提出应采取“自由联合招生”, 愿意联合考试的高校进行联招, 其他高校则依旧采取自主招生、分类考试的办法。

但事实上, 对于台湾教育部来说, 联招却有很多好处, 除了节省考生费用和应考精力外, 更加便于管理。统一考试统一录取使考试的内容更加容易为上层权利机构所控制, 有利于国家意识形态的塑造和民族精神的强化。便于通过考试内容的设计来左右高校的办学方向, 并由此影响社会舆论, 在社会各界思想的统一。

由于当时台湾政府的导向作用和台湾教育部的压力下, 有些高校考虑到学校声誉、管理等方面会遇到的困难, 为图省事、省时, 不愿费心组织自主招生, 提出由台湾教育部统一实施联招困难最少、便利易行, 要求联招, 致使最终未能实施“自由联合招生”, 那些提议自主招生的高校也不得不放弃。

从考生来讲, 尽管有很多从内心讲并不情愿, 但也不得不认同联招的方式, 比如:1954年台湾高校联考国文作文题为“论各院校联合招生”, 本来很多考生对于联考心存异议, 但为了能够取得较高的分数, 在现实的压力下, 不得不违心地赞同联考制度, 并被迫“论证”联考的优越。就这样, 在台湾教育部的强力推行下, 高校联考制度逐渐确定下来。

二、20 世纪 70~80 年代“新分类考试”

20世纪70年代, 随着台湾经济的快速发展, 以人力资本所建立的新中产阶级社会阶层取代了旧时主要由自由经营者为主的旧中产阶级迅速崛起, 逐渐成为重要的社会力量。由于社会多以学历、文凭任用人才, 高等知识分子和专业人才受到空前重视, 社会经济地位大幅度提升, 由此也强化了新中产阶级对于子女教育问题的高度重视, 通过高考接受高等教育成为教师、学生和家长的共同奋斗目标。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 考生的不断增加、录取率的降低使高考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 联考的弊端日益显著, 由此使得高考改革迫在眉睫。

(一) “新分类考试”改革

1972年台湾对高校联考制度进行重大改革:大学与专科院校联合考试彻底分离。事实上早在1960年时任台湾中央研究院院长的胡适就提出:标准性质不同的高校不应该实行联合统一考试, 大学与专科不应该同时考, 尤其是职业性的专科学校更应该实施特别的单独招生考试。[2]尽管遭到一些专科学校校长的反对, 台湾教育部还是在1972年宣布当年大学与专科 (职业) 院校采取分类考试, 原因是“大学与专科学校教育宗旨不同, 分类招生, 可使考生更容易选择适合自己志愿的科系, 同时亦可增加一次报考的机会”[3]。当年“联招会”的招生统计结果显示, 专科 (职业) 院校录取的学生, 绝大多数并非是大学联招落榜者, 这似乎也充分证实了分类考试的合理性。

尽管此后大学与专科学校分类考试已成定局, 但当时社会各界对于大学自主招生的概念仍不明确, 很多人认为:分类考试只不过是为了使高校招生政策与国家人才培养政策密切联系, 以满足国家建设的需求, 还谈不上切实反映高等院校各院系、高中师生、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人士的真正愿望[4]。

进入20世纪80年代, 鉴于台湾社会民主化进程推进, 高考制度不断受到来自各方的批评建议, 台湾决心对高考制度进行彻底改革。1981年经台湾行政院建设委员会教育组专家研究建议:高等院校各院系应根据各自不同需求采取较复杂的加重计分制度, 以期更好地发挥其特色;采取全开放选科考试, 学生可以自由越组报考、高校院校可以跨组录取, 以便更好地满足考生意愿;所有高中课程均列入高考范围。

专家研究小组在总结以往高考制度利弊得失的基础上, 提出高考改革的几项基本原则:进一步充分发挥大学教育的功能;尽可能使考生依据自己的能力和兴趣入学;兼顾考生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考评;不止于满足高考形式上的公平, 更要实现教育机会均等理念上的公平;促进高中教学正常化;采取必要的行政措施保证改革顺利进行。[5]以此为指导, 台湾开始实施“招考分离”的新分类考试制度彻底改变了原来的“招考合一”。

(二) “新分类考试”具体实施

新分类考试实行跨组报名的统一考试, 先将高校各院系根据其性质分为十类, 再根据相同考试科目分为四组:一类组 (文、法、商) 、二类组 (理甲、工甲) 、三类组 (理乙、工乙、农乙、医学) 、四类组 (农甲) 。这样分组的目的是将高校不同的院系分开编组, 使学生不至于冲着高校的排名过分在排名靠前的院校激烈竞争, 同时也照顾到了考生根据自己特长和兴趣选择院系的机会。鉴于旧时分类考试中甲、乙、丙、丁四组考生录取相差悬殊, 新分类考试采取“跨组”报名方式, 以使考生有更多的选择, 便于考生进入适合自己的院系。新分科考试与旧时分类考试最主要的不同在于:旧分类考试是分组进行的, 而新分类考试实施自选学科考试, 除了共同的国文、英文、三民主义三科之外, 考生可以从中外历史、中外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社会数学、自然数学等七科中自由选择科目参考。每个类组包括六、七门考试科目, 跨组报考考生最多可选九到十门科目。

新分类考试实行统一录取, 但通过加重计分的方式给予高等院校充分自主权招收适合自身发展的新生。旧分类考试中曾有主科加重计分的方式, 比如, 甲组数学、乙组国文各加重25%, 这在高校看来并没有利于各院系选拔出最适合的学生, 比如, 乙组英文系加重国文成绩, 还不如加重英文成绩更适切。因此, 新分类考试采用高校各院系“自定加重计分科目”办法, 规定最多可加重三科, 并以满分125或150分为限, 以便于考生总分相近时, 主科成绩突出的考生获得优先录取的机会。新分类考试继续采用高低标准的办法, 高校各院系最多可以制订三门主科的高低标准。旧分类考试是考前填志愿, 新分类考试改为考后填志愿, 考生收到成绩后, 参照前一年高校各院系最低录取分数及本年度各院系公布的不同科目的高低标准、加重计分和自己成绩在全体考生中的百分比统计排位, 适当衡量自己的能力, 做出更符合自己兴趣的选择。

(三) “新分类考试”评价

新分类考试制度得到了台湾社会各界的好评。

首先从考生来说, 新分类考试给予考生更多的选择机会。考生不仅可以选科还可以跨组, 考试之前考生可以自愿选择考试科目, 还可以跨组选择科目; 考试之后考生可以根据自己不同科目的成绩, 参照各高校不同院系对于不同科目具体的加重计分方法, 根据自己的志趣选报不同高校的不同院系。

其次冲淡了以往对于大学排名的过分重视。院系与考生通过分学科考试进行双向选择, 有助于双方的多元化选择, 学生更重视依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不同学科的学习水平选择高校的院系, 有助于避免联招中过分重视高校排名, 出现数万人同报同一志愿的现象。

再次也更加有助于各高校不同院系的“特色化”发展。大学不同院系给出的加重计分和不同科目高低标准的要求, 更容易使其找到促进院系自身发展的“适合的”学生。而且通过不同科目高低标准, 能够达到录取资格的考生范围缩小, 也减轻了录取工作的负荷。

新分类考试得到了广大考生的赞同, 据1986年调查统计, 约70%的高中生对新分类考试表示满意[6]。

当然在新分类考试实施的过程中也暴露出来一些问题, 比如跨组选科实际上, 考生在选择一组考试的6~7门科目参考学习压力已经很大, 很少再有考生能够再考组选考。再有由于一般高校加重计分并不足以拉大成绩差异, 在突出学科特长等方面似乎并未尽如人意等等。这些都成为下一轮高考改革的直接动力。

三、20 世纪 90 年代至今“新分类考试”推进

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台湾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 各高校招生自主意识的不断增强, 使进入21世纪的“分类考试”面临新的改革。

1992年5月台湾大考中心提出高考制度改革建议书“大学多元入学方案”, 方案包括十四项多元入学制度的标准和三大基本原则。其中十四项标准为:1.高校各院系拥有招生方式的自主权。2.招生方式简明合理。3.能引导高中正常教学。4.采用多元评价方式 (比如参照高中成绩和口试成绩等) 。5.力求教育公平, 避免性别、城乡和文化背景的歧视。6.保证高中教师的充分参与权。7.省时、省力、省钱。8.公平、公正、公开。9.不因离校时间的长短而影响其入学的均等机会。10.让学生能通过多种途径入学。11. 能正确反映学生的学业成就。12.要能顾及学生的特殊才能和兴趣。13.鼓励学生学习的动机。14.要具有可行性。三大基本原则是:渐进、包容、兼顾。[7]为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应对高考改革做出长期规划, 逐步推进, 从现实出发, 每一阶段都预留出下一步改革的空间, 不断完善。同时改革要多管齐下, 相互配合, 广泛听取学生、家长、老师、高中、大学、社会各界人士等各方意见, 兼顾各种环境条件的配合, 多项沟通, 兼顾现实与理想、理论与实践, 逐步使新的高考制度更符合时代的要求。

基于上述建议, 首先对考试科目、计分方式和招生都做出了更加弹性的设计, 主要有:将考试科目分为“基础科目”和“指定科目”两部分, 其中“基础科目”的设定主要是为了引导高中教学正常化, “指定科目”则用来反映学生学业所达到的高度。高校的各院系对于考试科目的指定和成绩评价可拥有更大的自主权。考试成绩改为采用分级的方式以避免分分 必较, 以及采用固定的标准化答案, 目的在于使高中教学能正常发展。高校招生分两批次进行, 第一批让高校各院系有机会从第一志愿报考该院系的考生中选取最适合的学生, 第二批次则以统一招生的方式处理其余报考考生。这样无疑加大了高校各院系的招生自主权, 避免了完全采用各院系单独招生所产生的负面影响。

为了顾及学生的特殊学科才能和兴趣, 鼓励特殊学生的学习兴趣, 采取“推荐甄选”的方式招收学生。高校各院系拥有更大的自主权, 招收在某一学科具有特殊才能或潜质的学生。随着“推荐甄选”招生方式的不断推进, 台湾高考终于通过对分类考试的不断改革实现了对过去一元化选材招生方式的突破性改革。对于高校而言扩大了高中与大学的联系, 使高校招生拥有了更大的自主性, 发展出了多元化的选材标准, 有利于突出高校各院系的特色, 同时淡化了大学排行榜。对于高中, 促进了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 使教育机会更加均等, 促进了教育公平, 也有利于高中教育的正常化。

总之, 台湾通过对高考中“分类考试”的不断改革, 使高校招生的自主性不断强化, 不再受“联合考试”结果的制约, 高考也不再是高校招生的唯一标准, 而只作为招生的工具之一, 突出了高校各院系的特色, 促进了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

参考文献

[1]台湾教育部教育年鉴编撰委员会编著.第三次中国教育年鉴[M].台北:正中书局, 1957:499~500.

[2]齐觉生.现行联考制度之比较研究[J].台湾学报, 1962, (1) :17.

[3]方炎明.我国大学入学考试制之改革[A].“中华民国比较教育学会”编.世界高等教育改革动向[C].台北:幼师文化事业公司, 1977:85.

[4]丘爱玲.大学联招政策变迁之研究 (1954~1997) [D].台北:台湾师范大学教育研究所, 1998:124.

[5]宗亮东.大学入学考试之改进——教育部大学入学考试委员会研究委员会专案研究小组报告[A].辅导与教育论文集[C].台北:正中书局, 1986:727~732.

[6]杨明宗.大学联招新制之实施[J].教育资料文摘, 1986, (12) :33.

如何克服高考考试焦虑 篇3

这里,从心理学视角,我提出如下三条策略供各位考生参考:

首先,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和考试观。

学生通过学习,大量的学科概念、知识网络和问题解决的基本模型得以储备,观察力、思维力和创造力显著提高,对某些关键问题独特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认知方式和问题解决风格也基本形成,所有的这些内容均作为一种素质被静态地备份在学生大脑之中,一旦习得不会轻易丢失,非常稳定。而考试是对习得知识和认知功能的检验和考核。

通常情况,如果考生能够很好地应对考试焦虑症状,知识习得的多少应该与考试成绩的多少成正比。但是,面对学习与考试的关系,一些学生对自己学到的知识和能力持有怀疑,担心这些知识和能力在考场上全部被忘掉,产生对考试的恐惧,结果形成考试焦虑症。考生应建立两种信念:第一,坚信通过学习,大脑发生了质的变化;第二,只要考试题目相关信息通过正常的信息加工程序,接受过大脑的加工,大脑计算得出的最终结果就是我的真实水平。

其次,创设良好的环境,提供必要的社会支持。

进入考场前,如何应对考试氛围导致的考试焦虑呢?考试焦虑的本质是对考试本身及相关事件结果的不确信恐惧和趋避倾向的表现。除树立正确的考试观外,亲人的陪伴和适时的关爱是非常必要的社会支持。这种支持不仅能够克服考生的恐惧心理,而且能够帮助考生坚定自我对考试事件本身的信心。从这个意义上讲,家人的陪伴就起到了创设一种放松而富有生机环境的目的。

根据已有调查研究显示,考试期间最有效的两种家长陪伴方式是:第一,帮助考生制定到达指定考点的日程表和路线图,确保顺利将考生在指定时间送到指定地点;第二,考试前后陪伴左右,可以陪考生聊聊天,说说开心的事情,转移考生注意力,达到舒缓身心的目的,确保考生能够从容面对每一场考试。

再次,掌握自我应对的技巧。

考试过程中,如何应对考试过程的相关刺激和小事故造成的考试焦虑呢?首先,必须明确,在这个阶段应对考试焦虑的四个心理过程:知觉焦虑反应、唤醒应对意识、选择应对策略、评估应对效果。

经过实践检验,效果比较明显,而且容易操作的三种应对方法是:

第一,自我心理暗示法。当知觉自己处于轻度紧张和焦虑状态时,考生应该通过自我暗示的方法,轻声说出自己当时的心理状态,比如“我很紧张”、“我很害怕”、“我该怎么办”等等,从而达到缓解考试焦虑的目的。

第二,生理放松法。当考试焦虑导致考生具有明显生理行为反应,比如肌肉紧张,手脚打颤时,使用生理放松法最为合适。下面介绍两种常用的生理放松方法:肌肉松弛法和呼吸松弛法。

(1)肌肉松弛法。首先闭上眼睛,让全身放松,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身体上,比如由手部开始。首先把右拳握紧,约三秒,然后放松十秒。考生应能够感觉到右拳肌肉拉紧的同时右臂的肌肉也是同样拉紧。肌肉拉紧放松的同时心里也念着一、二、三放松。重复两至三次,考生便可感到右手松弛的感觉。采用类似方法,考生可以选择性地来放松左手、手臂、面部、背部、腿部和脚部等部位的肌肉,使其得到松弛。

(2)呼吸松弛法 。

放鬆全身,闭合双眼,把心中的杂念拋开,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呼吸上。心里念着一、二、三、停、呼气,呼吸的节奏亦跟随着心里的拍子,吸气、一、二、三、停、呼气。记着拍子不要太慢或太快;顺其自然则可。继续专心呼吸,呼吸会自然慢慢减速,而身心也会因宁静和规律而感到平和。呼吸松弛法做2分钟就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

这两种松弛法能令新陈代谢减慢及神经系统放松,让我们身心也得到休息,因此能舒缓因考试相关刺激带来的焦虑和不适。

第三,面部表情调节法。

首先,必须明确不同面部表情情绪的特点。正性面部表情情绪状态下,考生处于适度兴奋,优化发散思维,有利于想象、建构问题解决方案和进行创造性问题解决;而负性面部表情情绪状态下,考生处于适度的安静,优化聚合思维,利于回忆、逻辑推理、规则运用和批判性论证。正性面部表情情绪状态下,考生心理状态平和,利于正常发挥。在考场上,如果过度兴奋,考生则需要用负性面部表情情绪调节法使其趋于平静;如果过度低沉,考生则需要用正性面部表情情绪调节法使其趋于适度兴奋。

除了以上这些方法之外,如果考生出现严重症状则需要去向专业的心理医生进行咨询,也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适度的药物治疗。

广东考试院专家解读高考考试大纲 篇4

□本版撰文 信息时报记者 薛冰 实习生 冯青青

20广东高考考试大纲说明近日出炉,比往年公布的时间提前了3个月。其中最大的变化是将原有的“3+文基/理基+X科”变为“3+文科综合/理科综合。其中文科综合涵盖了历史、政治、地理三科;理科综合涵盖“物理、化学、生物”三科。从大纲说明可以看出,文科综合和理科综合虽然题量有些缩水,与此同时每题分值却大幅提高,这使得综合科较容易失分。

此外,语数英科目的备考内容与往年差别不大,考生可以松一口气。

语文

新增四篇文言文

语文科变化“最大”的是《古诗文背诵篇目》,新增了四篇文言文(王羲之的《兰亭集序》、陶潜的《归去来兮辞》、王勃的《滕王阁序》、苏洵《六国论》)、6首诗词曲(陶潜的《归园田居》、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王维的《山居秋暝》、高适的《燕歌行》、柳永的《雨霖铃》、李清照的《声声慢》)。

广东省教育考试院方面表示,这些新增篇目年暂不作考查要求,只面向及以后的考生增考。

英语

听力分值不增加

此前,有关部门公布高考方案时曾提出“英语科口语考试并入听力测试、合计15分列入英语考试150分总分内”,但记者留心发现,此次公布的`大纲说明中对此并没有明确要求,这意味着2010年的英语高考考试内容与分值计算仍与一样,听力部分分值维持35分。2010年英语题量、题目及分值等都与20高考相同,考生可放心备考。

数学

填空题“二选一”

2010年文科数学、理科数学的变化都不大,题量及分值与年高考相同。

题型方面略有变化,填空题的考查方式有变,理科数学的填空题变成了“二选一”,也就是7题选修内容加4题必修内容,改为7题选修内容5题必修内容,后者为选做题“二选一”。

综合科

内容缩水 分值增多

考查综合科目是2010年广东高考最突出的变化。与老方案相比,在考试时间上,综合科由三科“合成”,考试时间150分钟;而原来的X科是单科单场考试,考试时间120分钟;即是说,综合各科考试时间比X科单科减少了近60%。在分数权重上,综合科满分300分,其中每单科100分,而X科单科150分,虽然综合单科权重降低了,但三科合计权重提高了。

从各科的考试内容看,记者发现,部分科目在大纲说明中的“范围”有减少。如历史,高三学生的备考课本一共5本(包括三个“必修”、两个“选修”),其中,“选修一”共有9个单元,但只考4个,“选修二”7个单元,只考5个。

考试院高考总结 篇5

通讯员 鲍夏超 本报记者 张丽红

不容置疑,对考生而言,平行志愿的设置减缓了考生填报志愿时的心理压力和风险,特别是降低了高分考生落榜风险,操作方式比较人性化。然而,如果处理不当,也是有风险的。例如,考生高考分数偏低,就有无法调档的风险,调档后超比例或专业志愿未填合适、不服从调剂等原因,其退档风险也会仍然存在。

去年案例:646分被退档

比较典型的,以下为发生在我省的志愿填报失误的真实案例。

7月中旬,舟山一考生646分,超出浙江一本录取分数线95分被退档。该考生院校志愿:A同济大学,B浙江大学,C南京大学,D南开大学,E西安交大;专业志愿: A志愿只填了土木工程,不服从专业调剂;BCDE的专业志愿,也填得相当“高调”,没有服从调剂。结果是该生被同济大学投进后直接退档。据查,投档退档全过程都符合规则。

剖析其退档原因:是该考生分数很高,认为可以冲一冲,信心爆棚,没有搞清规则,过分追求理想专业,忽视了退档风险。虽然上了A志愿(同济大学)投档分数线(630分),但因专业所填唯一专业“土木工程”(录取平均分664.8分)分数很高,又不服从其他专业调剂,被退档。由于之前被同济大学调档,其他学校就不可能再调档,其实就是相当于其他志愿全部作废。后来该生只好通过征求志愿,最后被录取到南京某高校。

用理性与技巧来规避风险

高考需要理性,平行志愿的填报也不例外。看清相关政策规定,综合了解情况、客观评价自己,其中包括高考成绩、高中会考成绩、单科成绩、综合素质考核情况、身体健康状况等。作为考生,选择了适合自己并喜欢的院校和专业,同时又巧妙地规避了相关风险,就等于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好去向。

技巧一:准确解读信息

高考前后,各种信息会随着高考节奏到处传递,考生要善于区分,从正规渠道正确解读。比如有人认为网上填报志愿提交确认后还可修改。其实,这是不可能的,高考信息都实行同步异地备份,纪委同步监督;也有人认为未经高考录取系统也可投档录取,实际上,普通高校考生参加全国统一高考、统一公布招生计划、统一网录,统一注册,不允许违规招生。再如,不同年份高考,各院校投档分数线(名次号)是动态变化的,要注意可比性。

技巧二:搞清录取规则

比如有人认为既然是平行志愿,A高校志愿被退档后,还会投B、C、D、E高校志愿。也有人希望从已投高校退档转投其他高校。还有人以为所有专业志愿都是平行志愿。其实,“高校平行志愿”每轮只有一次机会,投档后,其他自动作废;高校在接受省投档后,要进行专业志愿的“二次投档”,特别提醒,各高校中的“专业志愿”多数按传统志愿录取,实行“志愿优先”规则;“服从专业调剂”意味着所填专业均无法录取后,可能调剂到其他任何专业。考生须准确解读投档规则,做到心中有数。

技巧三:研判分数级差

20第一批文科录取中复旦和交大投档线并列676分,理科录取中复旦和交大投档线并列672分,假如部分考生A志愿填报了复旦,B志愿填交大,就属于没有“梯度”(当然,这是个案),部分志愿资源基本上就浪费了。“梯度”,是因综合情况不同,院校或专业志愿之间的录取标准存在差异,自然形成的院校志愿间的分数“级差”或事先规定了不同顺序专业间的分数“级差”。考生填报志愿,要在准确了解信息基础上,优化方案,注意先后顺序,进行合理布局;专业志愿填报依此类推,并最好填写服从调剂。就保险程度而言,分数“级差”越大越保险;但“级差”太大,会造成分数浪费。

技巧四:“冲一冲”需适度

假如你觉得分数优势不大,又想“碰碰运气”,在A志愿冲一冲,你得先考虑三个问题:冲得出去吗?冲出去后专业志愿能满足吗?落在多于招生数的比例之外退档怎么办?建议要适度,专业尽量放低些,并最好填服从专业调剂。

技巧五:找适合自己的志愿

新课改高考强调树立“适合的是最好的”的理念,平行志愿的填报也是如此。考生需全面了解高校或专业性质,从自身实际出发,做到知己知彼,理性选择。例如,估计自己考分够不够院校投档线?所选专业是否与自己职业取向相吻合?要规避盲目追求热门院校或专业,或者不论院校、专业是否适合自己填了再说。现在招生录取时的热门专业,四年以后也可能是毕业后就业冷门,反之也然。

热点问答

问:报考志愿时有什么技巧吗?

答:“冲一冲、稳一稳、保一保”,是许多招生工作人员的经验之谈。“冲”指的`是前面志愿应该是自己心仪的院校,而自己分数又比较勉强,“冲一冲“也许会幸运地进入该校,如前所述,但需适度;“稳一稳”,指平稳妥当,按照高校的分数级差,保持越来越低的“梯度”;“保一保”后续志愿院校要有“垫底”,可以参考几年的投档线、名次号进行对比填报。

问:“专业服从”该不该填?

答:这个一定要慎重选择,勿轻易“不服从调剂”。填报专业志愿前,考生最好通过咨询选报的高校来确定。当然,对于提前录取院校,是否服从调剂专业,要根据院校专业特点特别慎重考虑。

假设一考生符合条件投档到某高校,但其填报的专业志愿分数线都很高,无法录取,而该校另一些专业因填报情况不理想还缺生源,就需要在“服从专业调剂”但尚未被录取到任何专业的投档考生中作再次筛选。而如果考生不愿意“服从专业调配”,则很可能被高校退档。

问:如果考生甲的A志愿和考生乙的E志愿是同一所高校,但是考生乙的成绩比考生甲高。那么该校会先投(档)哪位学生?

答:考生乙。平行志愿遵循的是“按照分数高低,遵从志愿”的原则。对高校而言,录取系统里显示的学生志愿都是A志愿。考生乙的分数比考生甲的分数高,省里向高校投档时,自然先投考生乙。

问:是不是录取分数高的学校肯定比录取分数低的学校好?

答:录取分数并非是衡量一所高校好差的绝对因素。很多考生在填报志愿时本着“不浪费分数”的原则,一味选择一些往年录取分数相对较高的学校和专业,从而导致这些学校和专业录取分数越抬越高;填了这些院校风险当然也就大些。最后回头看看,其实这些学校和专业的办学水平、师资力量、就业情况等可能也并不尽如人意。另外,填报高考志愿不能完全考虑是不是“浪费分数”,还有一个是否适合的问题。适合你的,往往就是最好。

高考考试技巧 篇6

金属探测仪其实好过,藏在皮带就是了。响了就说是金属皮带。

考试技巧一:要平静,心态放好,时刻面带微笑。

考试技巧二:要淡定,以不变应万变。

考试技巧三:敢抄,不要经常抬头看老师,就算老师看到你了,你也不要紧张。记住不要一直低头看手机,要一手在草稿纸上乱写,微微低头,一手看设备或者手机。

作弊技巧五:老师就算从身边过,自己都不要动,手轻轻把设备,手机藏好就行。假如老师来了,手机设备在手中时不要慌张,保持顺其自然的状态,老师自然不能怀疑你。作弊技巧六:很多同学的小抄其实很不专业,小抄为什么叫小抄,因为它小,它多小呢,你的小抄永远只需要一只手来控制,右手永远拿着笔,其次你在被发现时可以迅速用一只手销毁证据藏在内裤里或者丢掉,俗话说抓贼抓藏,老师没有证据,顶多警告你。

考试技巧七:所以很多老师坐在一前一后搞得好像很严厉,其实经我观察他们的眼神中透出的是一种思考带来的呆滞,这个时候他们就是霸王龙,视角只有30度,这就是我等下会讲的座位问题。

所以老师走来走去只有两个目的,一是看下大家做的怎么样了,二是脚部发麻,起来运动下。在考场上要做一名英勇的士兵,耐心冷静地对待所有意外,这是制胜的王道

一、老师都是纸老虎

这其实是在讲一种心态,很多被抓到的作弊的人都犯了这样一个错误,就是走极端的错误,有些人极端狂妄,他觉得你就是看不到我,老子就是抄怎么样,这样的人还是不用看下去了,因为老师就是挂你你也没有办法。另一种就是太把老师当回事了,老师转过来就如临大敌,老师的影子移过来就是黑云压城城欲摧。其实大可不必,如果你换位思考下,让你很无聊的待上2个小时,你最想做的是什么,那就是时间过的快些,很多人都有在约会中等人的情况,那个时候你踱来踱去其实会发现时间过的最慢,相反的你思考一些事情或者看一会手机短信时间就不知不觉地溜走了。所以老师也是这样的,他们事情更多些,他们会想着自己带的班的卷子什么时候改,假期怎么安排,小孩的奶粉用到哪里了等等,所以很多老师坐在一前一后搞得好像很严厉,其实经我观察他们的眼神中透出的是一种思考带来的呆滞,这个时候他们就是霸王龙,视角只有30度,这就是我等下会讲

二、座位是王牌

座位是大家比较关心的问题,究竟怎么坐最有利,坐哪里最不容易被发现。其实这个问题通过分析可以得到。以下是我的策略:

1.首先要坐靠窗的座位。在建筑设计中,一般的室内安排,尤其是学校教室总会给一边窗户一边墙。为什么要挑靠窗的位置呢,好处有三,一是它的位置一般在左手边(因为建筑分布是东西走向,方便采光),这样坐,你可以用左手去翻小抄。

作弊定理一:永远别让你的右手空着(你在考试,右手不拿笔,除非你是左撇子,不然傻瓜也知道你将要做什么)。

二是你的折光率最低,这是什么意思呢,试想你坐在一堵白墙旁边,那么谁是最显眼的呢?当然是你,因为白墙成了最单调的背景,老师的注意力,确切的说,他即使不想看你,他余光的一半也会去感知一个画面的最突出部分。所以靠窗坐可以让你隐身于窗外的大背景下,你和背景在一起,老师对你就不敏感了。的座位问题。

所以老师走来走去只有两个目的,一是看下大家做的怎么样了,二是脚部发麻,起来运动下。

三、努力用心不能少

作弊的人也有作弊人的品德,既然你选择了这条路,就意味着你要承担更多的风险,也意味着你要更加用心,作弊定理三:永远不要把事情留到考试前3个小时。如果第二天早上考试,你一定要把工作

在头一天晚上完成。这是一种品德,其次也是一种保险的措施,因为谁也不知道下一块巧克力什么样子,如果你睡过头了或者中间有什么意外,你把事情拖到第二天就会给你带来失败,正所谓有备无患者也。

四、考场就是战场,做一个英勇的士兵

考前的准备无论怎样充分,人算不如天算。即使是我这样的高手也遇到过临时调座位,换人等恶劣的手段。面对这样的情况,首先要保证自己的心态平衡,相信无论坐到哪里,都有机会,只要不被抓,考试结束前都有机会。

考试的时候不要把老师当作敌人,而要当作一个合作者,积极地配合老师,拿卷子的时候一个微笑,一声谢谢都是考前的一种临时性公关,在危急关头可能会有很大作用,毕竟人都是先入为主,老师在感觉到你的友善后他甚至都会怀疑自己的眼睛。而且在事发后你的请求也会比较容易被接受。

五,带设备进考场的问题。大家也许会说,这个作弊设备怎样带进考场呢?如橡皮,耳机,手机等等。其实这个很简单,只需要大家穿一条牛仔裤,纽扣那是一条带铁的皮带就可以了,把你要带进去 作弊工具放在内裤里面就可以了,女生还可以放在乳罩里,乳罩的边际是带铁的那种。其实 还有很多切实可行的办法,就不在一一细说了。

考试院高考总结 篇7

关键词:高三复习,三轮一冲刺,考试说明,高考题,复习方向,建议

0 引言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考试说明》是化学教学的依据,更是高考命题的依据。纵观近几年的高考题,一个明显的特征是考题不偏、不怪、不超纲。所以认真研究考试说明是非常重要的,可以使复习更有针对性、有效性,可以使复习少走很多的弯路。

1 高三化学复习过程

高三化学总复习是中学化学学习非常重要的时期,也是巩固基础、优化思维、提高能力的重要阶段,高三化学总复习的效果将直接影响高考成绩。高三复习的过程是“三轮一冲刺”即:第一轮———分章复习;第二轮——分块复习;第三轮及冲刺阶段———综合训练、模拟高考、回扣课本。无论那一个过程,都要紧紧围绕山东省考试说明,在此基础上来制定复习计划和复习方针策略。下面就分段简述一下复习过程中对考试说明的应用。

1.1 第一轮———分章复习

可以按元素化合物---化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化学实验(其实在整个过程中始终穿插实验教学)--选修来复习。先研究2010年山东省考试说明以及做山东省07、08、09、10四年的高考题。结合这些将每章的考点一一列出来,然后给学生指明应重点掌握的知识点、考点及高考的热点。学生只需花少量的时间就可以掌握本章的重要内容。例如第一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考试说明上的要求是:

常见非金属元素(H、C、N、O、Si、S、Cl等)

(1)了解常见非金属元素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应用。(2)了解常见非金属元素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对环境质量的影响。

因为其说法太笼统,可以将其分解成具体的考点。如碳元素可分成:考点一、多种多样的碳单质;考点二、碳的氧化物---氧化钠、过氧化钠;考点三、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考点四、碳及其化合物的转化然后将每一知识点逐一展开讲解,再将山东07、08、09、10年有关碳元素的高考题找出来,分析对应的考点及对策。如:

2007年第9题D选项:在空气质量日报中CO2含量属于空气污染指数;

2008年第10题C选项:C60是英国和美国化学家共同发现的,体现了国际科技合作的重要性;

2009年第13题B选项:金刚石是自然界中硬度最大的物质,不可能与氧气发生反应;

2010年第13题B选项:Na2O、Na2O2组成元素相同,与CO2反应产物也相同;

对应考点:(1)多种多样的碳单质、碳的氧化物———氧化钠、过氧化钠(2)常见非金属元素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对环境质量的影响。

2011高考对策及预测:在复习中对环境问题引起重视如酸雨、光化学烟雾、温室效应、赤潮等等;对碳的同素异形体的性质及、三、四中的考点多加复习。

通过这样,让学生充分重视考试说明,重视老师所列考点,增加了复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复习效果。其余考试说明中所列考点可以一一给学生这样复习。

1.2 第二轮———分块复习

在对课本知识吃透以后,就要着力构建知识网络和体系。这时就不能限于某章某节内容,而应将中学阶段的化学知识进行分类,分成不同的版块进行“块块复习”,使块与块能融会贯通从而建立知识网络。形成网后每一块再进行重点讲解和分析。如对化学平衡复习时,可以将化学平衡常数作为一个重点专题来复习。因为在考试说明中关于平衡常数的要求是: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能够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简单的计算。由此可见,高考对化学平衡常数的要求还是很高的。可以将化学平衡常数、电离平衡常数、沉淀溶解平衡常数放在一起复习。

先分析近三年高考中其出现的题型及分值

2011高考对策及预测:将题目分别详解及分析、变式训练;总结预测2011年平衡常数考察的具体知识点如:平衡常数表达式的书写、影响因素、与平衡移动的关系以及计算等。

1.3 第三轮及冲刺阶段———综合训练、模拟高考、回扣课本

这时的训练题不可随便做,一定做好选题工作。如何选题?可以先将考试说明中的考点分为几大块,然后计划好做几套题,命题时每一套题都有不同的侧重点,几乎将考试说明上所有的知识点都要涉及到。如:考试说明上对催化剂的要求是:了解催化剂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大作用。

在某套综合题时针对催化剂可以出以下题目:

催化剂能够()A、改变反应的速率;B、使正反应速率高于逆反应速率;C、增大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D、反应过程中不发生化学反应。

还有每次训练都模拟高考,限时完成,讲评时抓重点,讲学生出错多的、问得多的题目以及问题存在较多的知识点。再有教材一直都是高考命题的蓝本,考试前几天大家一定要对课本的知识体系做一个系统的回顾和归纳,理解每个知识点的内涵、外延和联系。

2 展望2011高考

现在2010年高考已经过去了,展望2011年高考还需注意以下几点:第一、研究考纲、考题,注重主干知识的复习。山东省2010年的考试说明化学部分与2009年没有任何变化。自2007年以来,连续四年的高考都非常重视对化学基本理论的考察。如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电化学及电解质溶液,还有像氧化还原反应、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等仍将是2011年高考命题的重点。第二、重视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强化课本实验。实验考查既是高考命题的重点,又是高考试题的难点。实验问题的设计是以课本基本实验为基础,通过挖掘和创新,强调实验过程、注重实验细节,要求考生能独立完成化学学科的相关实验,理解实验的原理与方法,掌握实验的操作技能实验条件的控制,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分析综合得出结论,并对相关结论进行解释与评价。第三、加强集体备课。深化集体备课,整合群体优势,努力提高学科整体教学水平。集体备课的主要依据是:考纲、考题、学情和每一轮复习所存在的问题等。集体备课主要内容是:解决复习策略和计划安排问题,即解决“从学生角度看目前还存在什么问题,什么原因导致仍然存在这些问题,应该怎样解决这些问题;从学科能力考查看需要练什么、怎么练、练到什么程度;从教师功能发挥看需要讲什么、怎么讲、讲到什么程度;分几个专题,各专题的能力指向是什么,每个专题用多少时间”等四大问题。集体备课人人都必须提出不同的见解或提供不同的资料,切实做到智慧的整合。

3 结语

综上所述,高三化学总复习时间紧,任务重,要认真分析、研究考试说明以及近年相关的高考试题,增强复习的针对性,摸清高考试题涉及的考点、知识点、特点以及变化趋势,突出高考题的示范作用,从而提高复习效率。

参考文献

[1]山东省招生委员会.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考试说明.山东人民出版社,2010,(2):186-188.

[2]王祖浩,王磊.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4.

高考英语听说考试带来的思考 篇8

【关键词】 高考 英语听说考试 思维定式 教学理念 教学方式

【中图分类号】 G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729(2012)08-058-02

2012年广东省高考英语听说考试于3月12日结束。作为高考英语学科试题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听说考试的意义不仅仅停留在15分上,应该说这是学生未来谋求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素质之一,因而听说考试对我省高中英语教学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带来更大的挑战。

一、《课程标准》规划了听说考试的发展趋势

《课程标准》指出,根据高中学生认知能力发展的特点和学业发展的需求,高中英语课程应强调在进一步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上,着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注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形成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基本跨文化交际能力;进一步拓宽国际视野,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使命感,形成健全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为未来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教育部,2003)。2011年和2012年的高考英语听说考试就是依据《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以及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而确定的。

听说考试在语言知识方面要求考生掌握并能运用英语语音、词汇、语法基础知识以及所学功能意念和话题(以每年颁布的考试大纲为依据),要求词汇量为3500个词左右。

在语言运用方面,听力和口语对考试提出的要求是:

听力要求考生听懂所熟悉话题的简短独白和对话。考生应能理解主旨和要义,获取具体的、事实性信息,对所听内容作出推断,理解说话者的意图、观点和态度。口语方面要求考生根据题示进行口头表达,考生应能询问或传递事实性信息,表达意思和想法,做到语音、语调自然,做到语言运用得体,使用有效的交际策略。

二、题型还原了高中英语教学的本来面目

题型是考试操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广东省高考英语听说考试题型包括:英语听说考试内容、题量、计分和时间安排如下:

计算机辅助“英语听说”考试最终计入英语科总成绩的分值=卷面成绩(满分60分)×0.25,四舍五入取整数计分。

A节模仿朗读,要求考生观看一段大约一分钟的片断,然后考生开始模仿训练:先阅读文字稿(在100-120词之间),再对照文字稿听录音。完成训练之后考生开始模仿朗读:考生对照片断的字幕朗读,要求考生的语音、语调和语速尽可能与片断保持一致。

B节角色扮演,要求考生观看一段大约两分钟的片段,明确自己拟要扮演的角色以及要完成的任务。看完片段之后首先根据中文提示,准备20秒钟后用英语提出三个问题,计算机将回答考生的提问;然后计算机向考生提出五个问题,考生必须根据自己所听的内容(包括片段和计算机的回答两部分)回答问题,回答问题之前考生有10秒钟的准备时间。

C节故事复述,要求考生先听一段大约两分钟的独白,录音播放两遍。考生准备一分钟之后开始复述所听的内容。要求考生尽可能使用自己的语言复述,而且复述内容应涵盖尽可能多的原文信息点。选取的独白其体裁主要以记述文和议论文为主。

通过两年的实践,考生在A节容易得分,原因是只要能在read after the speaker环节认真模仿,录音时read as the speaker就能达到考查的要求,这是口语能力要求的基础部分。该部分着重考查考生的语音、语调和朗读的流畅和节奏感。该部分的特点体现在:话题多样,所涉话题都在中学生认知范围之内;语言材料简洁,所涉及的词汇以国家《高中英语课程标准》附录的词汇表为依据,句子以简单句和并列句为主,符合高中毕业生的语言能力水平。

而在B节中,“三问五答”的“三问”环节考生容易得分,因为题示的问题是汉语,学生很容易翻译出来。而“五答”环节对听力和速记有较高的要求,是英语听取信息的扩展。需要学生在平时的训练中培养和提高自己的边听边写的能力。该部分话题多样性,考生对话题的熟悉程度较高;问题的难易度充分考虑“三问”和“五答”在难易方面的搭配,“三问”希望一半以上的考生能够正确作答;“五答”考点以具体信息为主。

C节是前两部分的综合能力的发挥,旨在考查考生的听力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该部分素材以脉络清楚、情节易懂、信息点明确的故事为主,文中不出现超纲词,句子结构简单,语速基本保持在每分钟130-140词左右;故事梗概清楚地描述故事主要情节;关键词从主要信息中提炼。为了保证适当的难度,在语言上除了覆盖各种主要语法结构以外,还涉及一部分短语、习语和常用搭配与说法。

考生既要听懂又要在短时间内整理好思路进行短文的复述,平时训练必须要多听多读多写。

三、对试题的认识

1. 访谈与调查

笔者参加了2011年和2012年高考英语听说考试的监考,为了能更好地了解试题的考试情况和考查效果,于2012年3月中旬,在高考听说考试结束后,与本地区B类某高中学校参加了A、B、C题考试的部分学生进行了访谈。这些学生基本持这样的看法:试题总体比去年容易,Part A(模仿朗读)中生词基本没有,所以拼读难度不大;Part B(角色扮演)中的情景设计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再说所给的背景视频不变(试题B);Part C(故事复述)的故事梗概容易上口,只要将所听到的信息结合自己听到的故事内容进行适当的整合,就可以复述出来。

nlc202309040114

2. 试题比较

通过对两年的高考英语听说试题进行比较,不难看出,听说考试试题在选材方面秉承素材情景真实,语言地道与笔试部分保持高度一致的原则,各部分的材料在经过精心处理后,都是一个结构独立、内容完整的语篇。再就是所选材料源于不同的出版物,涉及考生生活的诸多方面,内容健康向上,重视情感和积极价值观培养和跨文化教育。

但是,鉴于听说考试的特点及广东各地的考场差异,超过60万的考生参加考试必须面对多套试题、在不同的时间段进行。那么,听说考试试题要力求做到各套试题之间在难度上保持一致却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

四、应对听说考试的思考

可以这样说,2011年和2012年的听说考试就集中体现了“听,是攻克英语城堡的突破口;说,是拓展英语能力的永动机(刘兆义,2010年)。”英语听说考试出现在高考中,说明培养学生英语听说交际能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希望通过这一题型,促使中学英语教学能足够重视培养学生的英语口头表达能力,特别是在具体语境中的语言交际能力。

1. 努力挖掘和激活学生的经验,采取不断增强他们自信心和成就感的整体教学观点和策略,循序渐进地培养和提高他们对英语声音信息和文字等信息的理解能力。

Guillermo和Alan指出,向学生提供含有语言材料中部分信息的直观手段,以帮助学生获取语言材料中的完整信息(Guillermo & Alan,1982)。语言材料通常包括口语和书面语两种。而直观手段则常包括:表格、图表、图画、卡通画、地图等。还可借助现代技术制作各种动画、电影等。

2. 以英语核心教育资源——教材为载体,切实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围绕教材所提供的信息和知识内容,沿着话题信息内容的理解这条主线,培养学生获取信息能力与使用信息能力(听和说)并重的能力。

Rivers曾指出,在生活中,“听”在任何语言技能中的量最重;“说”的量约是“听”的二分之一;“读”的量约为其四分之一;“写”的量约为五分之一(Rivers,1981)。语言中听说能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随着高考试题中听说考试的出现,我国英语听说教学的重要性逐步得到充分的认识,其教学模式,也应该从培养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能力(听)为主过渡到培养获取信息能力与使用信息能力(听和说)并重的教学模式。鉴于此,在教学活动中,笔者认为:

在所听、所读信息内容理解的基础上围绕所接受的信息组织学生展开说、写表达,从而进一步拓展他们主观思维联想,发展他们具有想象力的表达活动。如:学习Unit 3 Computers Book II(人教版)后,就话题内容进行听说训练加工:

针对话题Computers,利用角色扮演(Part B)环节,

根据本单元话题(课文)内容,进行双人口语对话活动,虚拟场景如下:

角色:学生A——中国学生

学生B——外国学生

地点:中国学生留学学校的电子阅览室

活动内容:学生A就外国学生对于电脑和网络的看法,按照以下顺序用英语向学生B提问,问题包括以下内容:

⑴通常学生使用电脑做些什么?

⑵你认为哪一种用途最重要?

⑶很多学生沉溺于网络,你们应该如何阻止他们呢?

⑷你如何看待网络游戏?

⑸你们该如何引导同学们正确对待电脑和网络?

利用Using language中的Listening and speaking进行复述(Part C)的训练,将复述的题目锁定在:Advantages of IT或Disadvantages of IT,并借助所提供的功能项目语言项目(Exercise 4)进行复述。

这样做的目的不是一味搞什么“实战训练”,而是坚持一贯的“体能训练” (刘兆义,2010年),就是要强调学生自信心的建立、重听说读写基础能力的培养和实践、重学生听读说写习惯的形成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等。

五、结束语

高考改革无论从高考内容、考题设置,还是高考形式上都在不断把握正确方向,但是高考的激烈竞争在市场经济时不可避免的。让学生通过高考,提前适应并获得在竞争中生存的能力,这是件好事。所以每一个有思想的英语教师,都必须冲破自我的思维定式,不间断地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教育教学行为,不断地研究与创新自己的教育教学方式,明明白白地导航自己的教育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方向,才能在高考英语听说考试中有立足之地,不断抱怨学生基础差、学校条件差等都不是明智之举。

[参 考 文 献]

[1] 《21世纪英语教育周刊》第209期A3版. 《21世纪英语报》(教师版),2010年6月.

[2]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 Guillermo, L. Alan, G. Information transfer technique in ESL/FL reading and listening comprehension[J]. Paper presented at the Central States Conference on the Teaching of Foreign Languages,1982.

[4] Rivers,W. M. Teaching foreign-language skills[M].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1.

[5] http://wy.yuloo.com,外语招生网.

[6] 裴海燕.陈霖.《2013年最新高考英语听说全面突破(广东版)》主编;中山大学出版社.

上一篇:雨之恋的阅读答案下一篇:班主任教师毕业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