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检工作从大学生抓起

2024-08-06

纪检工作从大学生抓起(通用12篇)

纪检工作从大学生抓起 篇1

我校自2003年成为南京市首批体育课改基地以来,为了尽快达到促进每一位学生健康成长的体育教育目标,尝试对以体育课为主,以早操、眼保健操、体育大课间活动、校内体育竞赛为辅的校内体育教育活动,进行统筹安排,整合学练内容,开展了“重构体育课程体系”的研究。学校认为: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必须从有效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简称:“达标”)工作抓起。我们的做法是:

一、制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发展规划

为了更好地推进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工作,依据《江苏省学生体质健康推进计划》,2010年8月,我校在全省率先制订了“秦淮区第一中心小学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发展规划”,主要内容有:

(一)主要目标

通过科学地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工作,争取连续6年(2008~2013年)将达标率稳定在95%左右、优秀率稳定在20%以上,有效促进在校学生的身体健康、客观评价学校体育工作的效果。

(二)目标分解

1. 以2009年全校均分81.83分为基数,争取每年提升0.05分,至2013年,实现人均82.98分的目标。

2. 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耐力素质,将高年级50米×8往返跑的达标率稳定在95%以上,将2009年的人均116秒的成绩保持至2013年。将肺活量指标由现在的人均2500毫升,至2013年,力争达到人均2560毫升,稳居全省同年段学生耐力指标前列。

3. 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柔韧素质,将坐位体前屈成绩由2009年的全校人均10.74厘米,保持(或略有提升)至2013年。

4. 降低学生的超重率和肥胖率,将2009年全校学生超重率12.5%、肥胖率22.64%,至2013年,争取降低到11%和20%以下。

(三)具体措施:

1. 提高《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测试规格,保障测试数据真实、客观、准确。

(1) 2010或2011年,对50米跑进行全校统一测试,做到时间、场地、器材、裁判和记录的五个统一,减少测试数据的误差,将50米跑的“标准差”缩小到0.9以下,保障测试的公平、公正和准确。

(2) 2011年,将身高与体重项目的测试纳入专人统一测试的内容。

(3) 2012年,将坐位体前屈的测试纳入专人统一测试的内容。

(4) 2013年,对其他没有进行全校统一测试的项目,采取互换体育教师、交叉测试的方式进行测试,杜绝教师包庇本班学生现象的发生。

2. 继续进行“主题式大课间活动”的改革。(略)

3. 根据南京青奥会的进程,分步实施奥林匹克教育计划,继续办好“主题式学校运动会”。(略)

4. 引入、开发具有本校特色的教学资源,并制订其教学评价指标。(略)

5. 从2011年开始,建立随机测试常态体育课运动负荷的工作机制,将其与教师当年的绩效工资挂钩。(略)

二、追求最真实的数据,开展提高测试规格的研究

学校自2008年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以来,连续两年达标率达95%、优秀率达25%,特别是优秀率指标大大超过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研制组设定的优秀率比例。但在对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研究报告进行分析的过程中,我们发现,由于国家设定的测试方法比较宽松,有的项目由体育教师一人测试,易出现操作流程不规范、尺度把握时紧时松的情况,不能准确、客观地反映出学生该项目的实际水平。为了发挥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评价功能,追求最真实的数据,根据我校制订的“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发展规划”,我们将成绩最容易产生误差的50米跑作为研究项目,提高测试规格,为降低误差提供客观有效的数据支撑。具体操作方法是:

1.在2010年10月,将50米跑列入“小小青奥会”比赛项目,速度快的学生竞夺“跑步小健将”,体重较大的“小胖墩”争夺“跑步小勇士”。采用高于国家的测试规格,同时、同场、同跑表计时、同裁判员发令和统一记录(即,五个统一),最大限度地排除人为因素及无关变量的干扰,保证数据的真实性与客观性。

2.将50米跑列入9月“主题式大课间活动”的内容,全校统一、集体练习快速跑。形成体育课学技术、大课间活动练速度的学练格局。

3.将“五个统一”测试的数据上报“全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数据管理中心”,并根据其反馈的统计数据资料,利用统计学原理进行数理分析对比,检验效果(见表1)。

通过对比,发现虽然我校提高了测试规格,但在12项评价指标中,竟有6项指标超过了2009年的水平。更重要的是,有效控制了因时间、地点、分别测试所带来的误差,排除了人为因素及无关变量的干扰,保障了数据的真实性、可靠性与准确性。

三、分析研究“全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数据管理中心”反馈的数据统计

2008年,我校根据“全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数据管理中心”反馈的统计数据资料,对学生达标情况进行数理分析,并撰写了四个专题分析研究报告,不仅论文获省一等奖,还发现了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薄弱环节,为第二年更有效地开展达标工作提供了依据。而当我们向全校教师作了汇报后,得到大家前所未有的关注与支持,帮助我们联系家长、督促学生锻炼的教师越来越多。我们也尝到了“甜头”,工作被认可,辛苦就没有白费。此后,我们一直采用这一做法,均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见表2、表3、表4)。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提高测试规格及测试结果的精确度后,2010年全校达标率只比2009年降低了0.93%;但良好率与优秀率分别为56.89%、23.67%,两项相加达80.56%,比2009年反而提高了0.25%。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2010年全校六个年级中,有四个年级的均分比2009年有所提高;全校均分比2009年提高0.12分,超过了我校“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发展规划”中设定的每年人均提高0.05分的预期目标的两倍。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与2009年相比,2010年全校六个年级学生的超重与肥胖合计率,不仅没有如近几年般不断上升,而且出现拐点,呈全面下降趋势。全校超重与肥胖合计率由2009年的35.14%降至28.44%,足足下降了6.7个百分点。

四、编制《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报告条》

我校为每一位学生编制了《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报告条》,内容包括:“全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数据管理中心”反馈给学生的评价情况,与体育教师为该学生量身定制的运动处方建议。并将其贴在学生的素质报告册《成长的脚印》上,直观地呈现给学生及其家长(见表5)。

五、建立“达标不及格学生”数据库,采取有针对性地帮扶措施

为了更好地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我校还建立了“达标不及格学生”数据库,采取“小勇士”比赛、针对性辅导、个别谈话、布置课外体育作业及班主任家访等系列措施,尽力帮助这批“体育学困生”建立信心,提高身体素质与体质健康水平。

摘要:秦淮区第一中心小学是一所百年老校、南京市首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基地学校、奥林匹克教育示范学校、江苏省群众体育先进单位。2011年3月15日, 南京市小学体育课改基地校展示活动在该校举行, 全市400多名体育教师参加了活动;江苏省、南京市体卫艺处的处长及教研室的多位领导也亲临现场, 听取了学校近年来, 以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为前提, 所进行的体育课程改革经验;多位学校体育专家对学校《重构体育课程体系, 促进每一位学生健康成长》的系列研究给予了充分肯定, 认为学校提出“在有限的时间内办有效的事”的操作理念, 及常态下创设的多项操作行为具有很高的借鉴价值。为此, 我们选编了一组文章, 对学校的部分研究成果与操作方法作简单介绍, 以期给广大一线教师以启示。

纪检工作从大学生抓起 篇2

班组,是组成企业的最小个体单位;是企业中的最小部门,向下无法再进行细分。所以,班组又是企业安全生产的执行者。

现代化企业,班组安全建设工作要从基础抓起,要让职工掌握安全的相关知识,知道什么是安全,真正做到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转变。这同时也要求我们安全管理人员要深入基层,了解一线职工的需求,同时也要求我们要充分调动一线管理人员,“兵头将尾”的班组长的工作积极性,利用良好的人力资源更好的开展班组的安全建设工作。那我们到底要如何入手去做呢?当然,每个人的理解是不同的。

首先,要结合自身企业的特点,有的放矢的做好每一步工作。以我们公司为例,三鱼泵业车间班组

多,人员零散,要想做好班组安全

建设工作,就要抓住班组长的安全

教育工作,让班组长掌握了相应的安全生产知识,再对个自的组员进

行安全教育工作,从而来使基层的安全工作顺利进行。同时,通过对

班组长的安全培训及相应考核,提

高班组长的安全生产素质,让他们

知道,安全生产与生产计划同等重

要,也让他们明白,企业和人一样

也要两条腿走路,把生产计划比做

是一边左腿,那么安全生产就是一

边右腿,只有两条腿同时迈进企业

才会长足发展,职工才会得到更多的福利,安全生产才不会只是一句空谈。

其次,企业的班组长需要,“德、才”兼备,“德”就要求班组长能够以身作则,身先士卒,能够做到“律人先律自”,这样才能服众。“才”就是要求班组有才能才干,善于发现班组成员的优、缺点,并加以利用,来改变班组的安全建设工作。

并将安全工作任务落实到实

处,做到“人人懂安全、人人管安全”,使安全工作成为一种习惯。再则,班组安全工作,要真正做到以点带面,不能一带而过,要真正做到有奖有罚,不能只

做表面工作,也不能只罚不

将或只奖不罚,这样都会使

职工产生逆反心理,从而不

利于安全工作的开展。同时,培训工作也要到位,不能纸

上谈兵,要有理有据,用事

实说话,让职工从事故案例

中吸取教训,并能够做到“警

钟长鸣”而不是“谈安全色

变”。同时,也要经常与班组

长进行沟通,适时更改管理

方法与模式,务求做到人性

化。这是安全生产工作长远发展的首要工作,要让职工自愿接受安全工作,安全工作才能长足发展。

总之,班组的安全工作必须从基础工作做起,只有打好坚实的基础,才能稳步发展,企业才会长足的发展下去,做为企业的员工,要以企业的利益为出发点,班组的安全建设工作更是如此,只有班组的安全建设工作做好了,做到位了,公司整体的安全生产工作才会真正的再上一个台阶,职工的安全素质才会真正得到提高,公司与职工的利益才会真正的得到保障,而安全生产工作才不会成为一句空谈!

刘瑞江

打牢安全基础从学生娃抓起 篇3

25日早上,飞行学员和他们的家长就在国航总部大厦受到热情迎接,迎面而来的是总部大厅墙壁上镌刻的周总理题词“保证安全第一,改善服务工作,争取飞行正常”,这是一代代国航人铭记的教诲和使命;国航展馆里一件件展品述说着国航的发展历程,展示这国航的责任与担当。

“天空第一课”开场,屏幕上播放的《国航小飞长成记》记录了飞行学员师哥师姐们从仰望蓝天到翱翔云端历练过程中的点点滴滴,激起了新学员们对新生活的向往和憧憬。曾经在电视屏幕上见到过的帅气机长,以及招飞海报上看到的飒爽女飞,此刻就在学员们身边,他们讲述着成长的过往,分享着飞行的快乐,从亲身经历的一次次保障任务中诠释着国航的精神,新学员听得入神,不时提出关心的问题,更期待着那傲人的肩章早日佩戴在自己肩上。

国航副总裁刘铁祥以一个具有三十多年“飞龄”的老飞行员身份,对学员们寄予了殷切希望,他还鼓励学员们:“你有多优秀,国航就能够为你提供多大的舞台。”当国航总裁宋志勇将具有象征意义的飞行员肩章模型送给飞行学员的时候,将现场的气氛推向了高潮。他表示,机长肩章上的“四道杠”代表着专业、知识、技术和责任,之所以送给学员们这样的礼物,是国航对他们的未来寄予厚望,希望他们时刻牢记飞行员的责任与担当,牢牢打下“安全第一”的基础。

据国航人力资源部总经理王飞介绍,今年国航共招收飞行学员752人,其中包括21名女学员。同时,国航在北京地区招收学员75人,其中8名为女学员,占所有单位在京招飞总数的65%。自国航2015年度招飞工作启动以来,来自北京市、上海市、天津市、重庆市、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河北省、山东省、山西省、浙江省、湖北省、四川省、内蒙古自治区等14省市的15048名应届高中毕业生踊跃报名,最终录取率为5%。相较往年,今年国航新招飞行学员整体素质有进一步提升。

据介绍,近年来,随着国航“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的战略持续推进,国航的航线网络布局快速发展。未来,国航将陆续引进效率更高、性能更好的新机型,机队结构将进一步优化,机队实现整体更新和跨越式发展。同时,航线网络发展与市场发展,对国航的专业队伍建设、安全运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飞行员队伍的建设是一个关键要素,飞行员成长的周期长,飞行行业对安全的严格标准,也要求飞行员必须扎实、准确地按照规章掌握各项技能。因此,近几年,国航放眼长远,未雨绸缪,积极储备和培养更多优秀的飞行人员,特别将安全关口前移,从学生阶段即强化“安全第一”意识和职业精神。

纪检工作从大学生抓起 篇4

一、培养学生树立长远的目标和近期具体目标

长远目标就是将来要实现的东西, 属于理想范畴, 近期目标是眼前要马上实现的东西, 属于现实范畴, 所以二者是统一的, 缘何?因为理想源于现实, 理想高于现实, 但是理想可以转化为现实。具体来讲, 对于长远目标方面, 主要是要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高度的民族精神。爱国主义情怀和高度的民族精神是一种高尚而伟大的内在精神状态, 可以促进人生的发展, 是学生奋进的助推器。试想, 一个不爱国的学生和缺乏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尊心的人他怎么可能为国家做出有贡献的事情呢?这个方面的正反面例子都很多, 不胜枚举, 比如, 邓稼先和钱学森在学生时代他们就是在爱国心和民族心的激励下才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和为国家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而相反有的中国留学生一旦在国外取得一点成就就洋洋洒洒起来, 留恋国外生活待遇而忘返。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高度的民族精神, 要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之中, 任何一方都有责任都不能推脱和懈怠。学校教育是核心阵地, 要将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渗透于课内和课外教育之中;社会教育是实践基地, 社会要为学生的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培养提供良好的环境和典型示范;家庭教育是中流砥柱, 家庭的和谐温暖气氛中最适宜穿插爱国教育和民族意识培养。

二、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善恶观

凡是有善良属性的事物它对于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而有恶毒属性的事物它对于人类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起到消极的阻碍作用, 正是如此, 要褒扬善行, 惩治和杜绝恶习, 让学生形成正确的善恶观。

怎么样才能形成正确的善恶观呢?我想第一个方面要让学生“从善如流, 疾恶如仇”。多向学生灌输善良的思想和善良的行为, 可以融化在教材、课外读物、课堂教学、校内外活动中;对于恶习恶行, 要抓住典型例子, 反复训导学生, 让学生来回反思, 找出危害和教训, 使之在内心深恶痛绝之。比如, 可以利用青少年犯罪中危害亲生父母亲生命的典型案例, 使学生明白这一恶行对自身、家庭和社会产生的严重危害和不良影响。第二个方面要加强“百善孝为先, 万恶淫为源”教育。善是一种良好的美德, 淫是一种过度的恶行恶想。努力使孝道文化满天下, 致力让恶行恶想寸步难行于人间。只有这样才能使真情暖遍千家万户, 激发出人们建设国家的美好心情。形成正确善恶观的第三个方面要让学生“勿以善小而不为, 勿以恶小而为之”。善事虽小, 但积善可以成德;恶事虽微, 而累恶就能酿祸。要对学生时时刻刻进行这方面的教育, 丝毫不能马虎, 同样, 家庭、社会和学校要三管齐下, 方能共奏使学生形成正确善恶观的和谐旋律。

三、使学生形成合理的历史观

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 但总还是在曲折中前进的, 正是如此, 才有了我们今天高度的文明。要让学生知道国际社会的发展简史尤其是我国社会的发展简史, 要让学生知道我国原本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 在古代世界历史发展长河中曾星光闪烁, 璀璨夺目, 近代以来则由于闭关锁国而逐渐落伍, 国人被国际社会讥为“东亚病夫”。但我们的国家是优秀的国家, 民族是优秀的民族, 依然顶住列强的侵蚀, 最终赢得了国家和民族的解放独立, 依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民族的兴旺发达离不开一代代中华儿女的坚强拼搏, 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更要依赖于此。坚强而优秀的中华儿女从何而来, 教育特别是学生的德育将起到很大的作用, 只有培养出一个个作为民族伟大复兴中流砥柱的合格国人, 圆梦万丈高楼般的理想才有了坚实的根基。承载学生理想和信念教育的德育将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后掀起的新一轮改革浪潮中有力地推动和加快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

摘要:作为中华民族的每一位儿女都应该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努力奋斗。而作为承载培养国家栋梁的教育, 尤其是学生的德育工作, 将为这个伟大目标的实现起到基础性和全局性的作用。身为一名教育工作者, 主要从培养学生的长远目标和近期目标、培养学生正确的善恶观、培养学生合理的历史观三个方面出发, 简单谈一下如何从学生德育做起, 加快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关键词:德育,善恶观,历史观

参考文献

[1]梁启超.少年中国说[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04.

[2]王阳明.传习录[M].北京:中国画报出版社, 2013-07.

社会管理创新要从群众工作抓起 篇5

饱含深厚感情做好群众工作

一是要心中装着群众。作为党的基层干部,要做好群众工作,推进各项工作,关键在于首先要把群众当作“心上人”,时刻装着群众的冷暖疾苦。二是要真心贴近群众。农村基层干部的确要熟知驻点村户主姓名,家中有几个人,经济状况等,真正做到人熟地熟,这样开展工作时,才会得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三是要公心对待群众。基层干部要出于公心,不偏不倚地对待和处理各种矛盾,才能赢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得到群众的拥戴和爱护。群众工作难做,也好做

工作难做,是因为群众工作很复杂,如果干部素质不到位,不深入了解群众,工作就很难开展。工作好做,只要我们按照文雄书记讲的做到“三实”、“三熟”、“三勤”,群众就会拥护,工作就会好做。“三实”,讲实在话、干实在事、做实在人,让群众好接受,能认同;“三熟”,熟悉人员、熟悉地方、熟悉情况,工作才能够有的放矢;“三勤”,脚要勤快、手要勤快、口要勤快,才能够随时掌握情况,解决问题。

悉心引导教育群众是做好群众工作的根本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民意如水,宜疏不宜堵。只有做好疏导化解工作,正确引导群众,才能消除矛盾。对待苗头性问题,要提前做工作,尽早化解;对长期性问题,要经常做工作,逐步化解;对突发性事件,要集中做工作,及时化解;对周期性矛盾,要不断做工作,反复化解。在做思想政治工作时,要把说服教育、释疑解惑和排忧解难结合起来,一方面要因时因地把握群众情绪,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地进行说服教育,另一方还要回答好群众关心的问题,帮助群众消除误解。同时,还要设身处地地为群众着想,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得到群众的理解。

群众冷暖挂心头

群众痛就像自己痛,群众苦就像自己苦,群众乐就像自己乐,这就是我所理解的群众感情。面对群众诉求,我觉得特别需要一种换位思考。“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要善于站在群众的角度,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一张笑脸,一个座位,一声问候,一杯热茶,再加上热情、耐心地说服,往往能让上访群众怒气冲冲地走来,心平气和地离去。我是农家子弟出身,对农村群众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深厚感情。深夜扪心,时时感觉到,自己不也是群众中的一员?总结实践经验,做好群众工作

一要严格落实考评制度。严格落实乡镇干部下村组的考勤制度,通过半年一次的群众评议督促和引导脱产干部进百家门、察百家情、解百家忧。二要切实改变工作作风。乡镇基层干部的工作阵地在农村,服务对象就是农民,必须把群众工作做到农民家里去,做到老百姓的心坎上。三要严格执行劳动制度。正确的决策来自于劳动实践。干部们脚上有泥,心中就会有数,不仅拉近了群众的关系,更有力地促进了各项工作的开展。夯实群众工作基础提高社会管理水平

一是要与群众交朋友。要争做秤砣式的干部,深入群众,真诚地与他们交朋友,真正为他们解难题。只要工作到位,一定能金石为开。二是要为群众谋利益。只有准确掌握群众的所求、所思和所忧,全力办好民生实事,切实解决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群众工作才能有坚实的根基和底气。三是要充分依靠群众。要不断扩大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充分调动群众的参与热情和创造力,依靠群众的力量做好各项中心工作。四是要讲究工作方法。要善于与群众沟通交流,多说群众能懂的话,多办群众认可的事,努力提高服务水平,提高群众工作能力。

做好群众工作必须做到“三要”

要端正做好群众工作的态度。群众工作无小事。做群众工作、为人民服务,不只是喊在口上,写在纸上,一定要记在心上,落实在行动上。要坚定做好群众工作的信心。干部一心为民,群众就会一心向党。人心都是肉长的,用真情的汗水浇灌花朵,必将开得更加美丽。要强化做好群众工作的责任。必须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基础,加快科学发展,藏富于民,健全体制机制,造福于民。

必须把政策和道理交给群众

在宣传政策的过程中,基层干部必须具有相应的素质和能力。要对政策理解、把握得要透、深、细,要对当地的实际情况掌握得实、准、多,要善于站在群众所处的环境和认识水平上研究问题,要有一张能说会道的“黄鹂嘴”,要有两条不辞辛苦的“蚂蚁腿”,要有一副能装酸甜苦辣的“泔水肚”。在工作艺术上,要善于把政策与实际相结合加以细化并通过民主、合法的手段变成群众的自觉行动,要善于从利益动因上把握群众思想动态,带着群众干,干给群众看。

坚持“三个始终” 融洽干群“鱼水情”

一是要始终注重群众工作。乡镇面临的工作千头万绪,面对的各种问题也错综复杂,但只要我们把群众当作自己的家人,把群众的事当作自己的家事,把群众的来信当作自己的家信,各种问题就能迎刃而解。二是始终注重提升干部能力。我镇开展了“学一门技术,兴一项产业,富一方群众”活动,努力提高服务群众能力。同时,从信访、农口等部门聘请专家来乡进行工作讲座,切实增强乡镇干部做群众工作,解决复杂矛盾问题的能力的本领。三是要始终注重改善民生。只有党委和政府切切实实为群众做了好事实事,他们才会认同党委政府的工作,才会对干部有亲切感,信任感。做好群众工作重在“三有”

一是要有忧民意识。基层党组织书记必须常怀忧民之心,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把群众的困难当作自己的困难,把帮群众排忧解难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二是要有亲民行动。要深入基层,走进生产一线、田间地头,与群众面对面接触,心贴心交流,与群众打成一片。三要有为民举措。要努力助民富、解民难、保民安,为群众办一批看得见、摸得着的好事实事,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做群众工作要有责任、感情和方法

密切联系群众是党的工作一大法宝。一要牢记宗旨做群众工作。只有带着强烈的责任感去处事、去为政、去做官,才能得到群众的拥护和爱戴,我们党的执政基础才能得以夯实,我们的执政地位才能得以巩固。二要带着感情做群众工作。“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做好群众工作,关键要解决感情问题。只有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把我们当亲人。三要讲究方法做群众工作。讲究方法就是要尊重群众,贴近群众,依靠群众,就是要公开、公平、公正,就是要讲法、讲理、讲策略,让群众口服心服。

改善民生,服务群众

一是在劳动就业方面服务群众。充分发挥乡劳动保障站的职能作用,为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青壮劳力提供劳动技能培训,搭建就业平台。二是在扶贫济困方面服务群众。全面落实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积极做好救灾救济、五保供养工作,着力改善困难群众生活水平。三是在支农惠农方面服务群众。切实做好各项惠农资金的发放,认真落实党的惠民政策,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四是在教育卫生方面服务群众。加大教育卫生事业的投入力度,为贫困学生和病患家庭提供帮助,努力解决就学难、就医难的问题。

强化三项措施 做好群众工作

一是以是否适应群众工作要求建章建制。把对镇村干部的考勤、管理打上群众工作的烙印,对镇村干部在岗、下乡、入户、走访、帮困、劳动、民情日记、纠纷排查、矛盾调处明确一个量的标准,用制度倒逼镇村干部做好群众工作。二是以群众是否需要谋划工作全局。特别是在项目落户、土地征用、党务村务公开、利益分配、各种补贴发放、低保扶助资金到户等重大涉民事项上要广泛听取群众意见,以群众大多数意愿决策。三是以群众是否满意衡量干部业绩。让党员群众评议镇村干部,促使镇村干部由“向上看”转变为“向下看”,做到对组织和群众都高度负责。

以“民”为本,从“心”开始

一是要有亲民之情,热心听民意。乡镇干部必须成为扎根农村的“秤砣式”干部,进百家门,知百家情,抓好大排查,做到情况在一线掌握,感情在一线融洽。二是要有扶民之勇,耐心解难题。乡镇基层干部,在困难和问题面前要有勇气,不逃避责任,不回避矛盾,将群众的困难竭尽全力解决到群众最满意的水平,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信任。三要有帮民之谋,用心办实事。乡镇干部要在关注民生、改善民生、保障民生上下功夫,让群众感受真切的变化,不断获取实在的利益,共享发展成果。

情意至浓暖人心 处事公道化纠纷

农村基层各项工作都与群众息息相关。如果没有对群众的真挚感情,工作开展将步履维艰。要做好群众工作,必须带着真挚的感情走进群众,用心与群众交流,用心去倾听广大群众的心声。只有“认公不认私、帮理不帮亲”,村民的牢骚、疑惑、担忧才会减少,干群之间的沟通、理解、信任才会增加,乡镇党委在群众心目中的威信才会提高。

创新从习惯抓起 篇6

一、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习惯

创新的实质,是对现实的超越。要超越现实,就要对现实独具“挑剔”和“批判”的眼光,对周围事物习惯于发现和捕捉不正确、不完善、不简便的地方。能从平常的事物中提出一个个问号,就会驱使你想方设法使之变成一个个叹号,此时就会有一项项创新!所以,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向权威挑战。

例如:教学“圆锥的体积”时,通过学具操作得出:“等底等高圆柱体积与圆锥体积之间存在一定的倍数关系”之后,学生就提出了不同的问题:“不等底等高圆柱体积有没有可能是圆锥体积的3倍呢?”“什么情况下圆柱体积与圆锥体积相等”等等。课堂中让学生质疑问难,既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有使学生在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养成了质疑、敢问的习惯,学生创新意识的苞芽得到保护,将逐步形成会问、善问的思维品质。

二、培养学生手脑结合,注重实践的习惯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手和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手使脑得到发展,使它更加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使它变成创造的、灵活的工具。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手脑结合,注重实践的习惯,不仅可以让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还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例如:在教学“圆的面积”一课时,让学生应用分割法和拼接法,把圆平均分成8份和16份,拼成长方形后,教师提问:“还可以拼成我们以前学过的什么图形?”学生通过观察、动脑、操作,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性地拼成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还有个学生跳出8份和16份的圈子,把圆平均分成32份,创造性的拼出了菱形。通过这些图形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培养了学生在直观中发现问题,找到事物之间的联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

多角度思考问题,有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发散思维、逆向思维等进行创新活动所必须的思维形式。数学题目的答案可以是唯一的,而解题的途径却不是唯一的。课堂上有了一种解法以后,还可以要求两个、三个,直至更多。甚至能从不同的侧面来探讨和否定既成的答案,使学生善于打破思维定势,提高思维的灵活性。在教学时应不片面追求题量,不找“各种各样”的习题让学生操练,不增加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充分运用教材,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例如:教材中有这样一道应用题:“一艘轮船所带的柴油最多可以用6小时。驶出时顺风,每小时30千米。驶回时逆风,每小时行驶的路程是顺风时的4/5。这艘轮船最多驶出多远就往回驶?”学生在解答这道题时,解出了两种方法后, 教师问:“还能有其它的解法吗?”学生讨论之后,一位学生利用类比思维的方式说出了另一种解题方法:“先求出逆风行驶时的速度:30×4/5=24(千米),然后把这艘轮船最多驶出的路程看作单位“1”,根据往返所用的时间关系,可列出算式:6÷(1/24+1/30),得到这艘轮船最多驶出80千米就应往回驶了。”通过课堂实例可以证明: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的习惯,能提高思维的灵活性,为思维的创新活动提供良好条件。

四、培养学生整理知识,构建知识结构的习惯

“创新”需要扎实、牢固、结构合理的知识体系作基础。学习数学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整理、内化知识,进而形成具有自身思维特点的个性化认知结构的过程。在教学中引导整理知识,构建合理的、有利于后续发展的认知结构,能使学生学会一些学习数学的思想方法,为创新提供一定基础。

例如:在每堂课的最后留几分钟,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用自己语言归纳小结,整理所学内容,梳理所学知识。在学完例题或一单元知识之后,让学生自编提纲或练习题进行复习。

在学完小数除法之后,通过自编题等活动,并结合观察、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领悟出小数除法中除数是整数的除法和除数是小数的除法之间的关系以及整数运算定律和运算顺序同样适用于小数除法,从而构建了小数除法这一认知结构。这样的教学从近期效应看,学生解题思路清晰,且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强,解决了以往通过两个例题的教学,有些学生虽然会解答两类题目,但不能把各个知识点联系起来,有些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甚至只会依葫芦画瓢。从长期效应来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构建较为合理的知识结构,理解了知识,再对所学知识内容进行归纳、删除、提取,把知识系统化、条理化,这实际已是一种创新劳动。

创造性学习的习惯这四项内容(质疑问难的习惯;手脑结合、注重实践的习惯;多角度思考的习惯;整理知识、构建知识结构的习惯),它们都是以思维为核心,在教学过程中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并且呈螺旋上升的态势。学生在学习中凭借原有知识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激发了探究知识奥秘的欲望;在实践中,手脑结合,大胆实验或验证;从多角度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找到各知识点的连接点,把它们有机的联系起来,形成较为合理的知识序列;建立信息库,便于日后提取、删除、合并,进入新的实践、探究过程。如此循环往复,学生的知识结构不断完善,有利于学生在思维过程中快速、准确地找到知识点的分叉点与连接点,从而提高学习能力;更有利于学生形成新颖独特、突破常规和灵活变通的创新意识。

当然,创造性学习的习惯和任何习惯的培养一样,在培养过程中它都会自始至终地受到一些习惯势力的干扰。如:课堂教学中教师因教育观念、教学经验,甚至功利思想等因素的限制,都会影响创造性学习的习惯培养;而学生虽然有创造的天性,但由于年龄的限制,在养成习惯的过程中具有不稳定性,会不断的出现反复。为了较好的消除培养过程的消极因素,教师应扎实的练好“内功”,及时吸收多方面的信息。从外部和内部给学生力量,去扼止抗衡创造性学习习惯养成的消极力量,就能充分展示数学知识的魅力,使学生逐步养成创造性学习的习惯。

纪检工作从大学生抓起 篇7

按照北京市教委部署, 目前部分中小学已开始尝试减少或取消布置家庭作业, 改革评价方式, 科学减负。例如, 北京市育英学校本学期全校都取消了家庭作业, 鼓励学生参加课外阅读和实践活动;海淀区红英小学严禁教师布置机械重复的无效作业和惩罚性作业, 鼓励教师增加实践性和个性化作业, 并把每周二定为无作业日。

在减少作业时间的基础上, 人大附小等学校开展了“让作业可爱起来”的研究, 教师以“自助餐”方式, 将作业分成不同层次,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和需求选择做作业;北京二中则要求教师提高课堂效率, 每节课只讲25分钟新课, 剩下的15分钟留给学生, 用于思考、消化和答疑。

(摘自:中国教育报)

纪检工作从大学生抓起 篇8

当前, 未成年人犯罪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一个热点。

近年来, 青少年犯罪在逐年上升, 而且很多未成年人在犯罪被抓之后, 面对法律的制裁, 表现出的是无知, 在判刑后才追悔莫及。面对未成年人的法律教育, 这是全社会的责任, 而学校的责任更是重中之重。我校更是需要在这方面有所警醒, 因为我校大部分的学生是留守儿童, 缺少了父母的监督, 无人监督下, 而未成年人分辨是非的能力很差, 还没有完全形成三观, 更容易结交社会上的不良分子, 在无知下走上犯罪的道路。所以, 学校作为培养和教育未成年人的重要阵地, 有责任有义务通过创新形式的教育方法, 让在校学生懂法、守法。这个创新的模式就是模拟法庭, 通过让孩子们模拟组成法庭上的角色, 真实地再现出法庭上的审判过程, 让学生们融入角色中, 从而接受案例给予人们的启示, 更让观看的学生了解法, 懂得法。

二、活动主题

法律进校园, 增强学生法律意识, 减少犯罪, 建设和谐平安校园。

三、活动目的

1. 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职能, 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发挥积极作用, 使之在学校的关怀、在法律知识的普及中积极向上,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树立法律意识。

2. 让学生亲身体验, 参与到模拟法庭活动中来, 使学生懂得司法和审判的实际程序、过程, 并通过学生熟悉的案例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 增强学生法律意识, 使模拟法庭真正走进校园, 让更多的学生去关注法律, 学法, 守法, 做一个守法懂法的公民。

3. 通过模拟法庭活动, 让法律走进校园, 传播法律知识, 让学生懂法, 进而建设平安校园, 减少留守学生不知法后走上犯罪道路的可能性。

四、活动意义

当枯燥无味的讲解变成催眠曲的时候, 学生已经听不进任何的说教, 而当学生踏错一步走上犯罪的道路的时候, 教师再多的说教都毫无意义了。那么, 如何让学生认识法律是公正严明的, 这就需要学生真正认识法律。

在活动的过程中, 学生必须像律师那样接手模拟案件。要熟悉案件上的每一个细节, 理解如何审理这个案件。并且, 当模拟案件搬上舞台的时候, 全校学生会在旁听过程中了解法律不是玩笑, 并不是说未成年人就可以无视法律。通过这么一场模拟法庭让学生正确认识法律, 做一个懂法、守法的学生。

五、模拟法庭简介

模拟法庭是指由当地法院的工作人员把法院审判的流程告知学校, 而后在学校教师的指导下, 由学生扮演法官、检察官、律师、法警等诉讼参与人员, 以审判中的法庭审判为参照, 模拟审判某一案件的活动。

六、举办单位

主办单位:儋州市人民法院

承办单位:儋州市第五中学政教处

七、活动内容

1. 案例的选取 (符合学生生活, 比如:抢劫, 故意伤害) 。

2. 挑选学生参与模拟法庭 (注意扮演犯罪嫌疑人的学生心理疏导) 。

3. 模拟法庭学生参观法院, 感受法院的庄严, 并旁听法院的司法审理过程。

4. 全校师生作为群众旁听, 由学生完成的模拟法庭。

5. 最后由儋州市人民法院庭长为学生普及法律知识。

八、模拟法庭的述评

2014年5月21日, 我校在儋州市人民法院的帮助下, 由初二 (1) 班的16位学生扮演的模拟法庭, 在新教学楼后的空地上举行了, 活动取得了圆满的成功, 有关情况如下:

我校在儋州市人民法院的指导下, 确定了一个适合学生模拟的案件。这是一起抢劫案件。案件内容是王乙和李天两人上网回来后想吃夜宵, 但两人都没有钱, 于是王乙提议到育才中学学生宿舍抢学生的钱吃夜宵, 李天同意。两人一起来到育才中学, 发现学校大门已关, 王乙叫李天在学校后墙外看守, 自己翻墙进入一男生寝室, 利用恐吓、殴打等手段强行将周末留守未回家的两名学生的130元人民币抢走。得逞后, 2人一起到某夜宵店吃夜宵, 将抢的钱共同花光。审判结果是判处王乙判处有期徒刑2年, 并处罚金人民币800元;李天判处有期徒刑1年, 缓刑一年, 并处罚金人民币500元。这个案件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 教育的意义是非常深刻的。

当模拟法庭的案件确定后就是选人了, 为了方便统一管理, 我选择了初二 (1) 班的学生表演。在学生扮演者的选取中, 最难的莫过于选择犯罪嫌疑人了, 因为, 学生都希望自己是正面人物。为了这, 我首先用选举的方式, 从16个学生中选举出犯罪嫌疑人, 最后, 我再与他们谈话, 让他们知道他们的角色很重要, 没有了犯罪嫌疑人, 这个模拟法庭是开展不了的。不仅如此, 在模拟法庭开庭前, 我还在大会上强调犯罪嫌疑人是最优秀的学生扮演的。模拟法庭结束后, 让大家把掌声送给这两个奉献最大的学生。以此来消除学生内心因这一次扮演“罪犯”而留下的阴影。

这批学生无疑是优秀的, 在这短短的10多天里, 他们在小组长吴丽香的带领下, 很快地熟悉了模拟案例, 并且不断地彩排, 互相纠错, 互相帮助。当法院的林庭长过来看他们彩排的时候, 都对他们称赞有加。学生们对这次的活动非常的上心, 不仅利用晚修课下的时间演练, 有时候连自由活动的时候都会被利用起来。特别是在最后的两三天里, 他们下午放学后都会先排练再吃晚饭, 认真态度难能可贵。

在这次活动中, 学生印象最深的是去法院旁听。当学生踏入法院的大门时, 就被法院庄严的气氛所震撼, 一路走走看看, 还到处的照相留念。当时, 带领我们参观的林庭长安排了学生旁听了一场真实的司法审判。接受审判的是一个成年人, 所犯的罪是贩毒。案件审理过程, 该名罪犯的妻子、父母、兄弟姐妹、亲戚都在现场。当法官判处该名罪犯徒刑的时候, 罪犯的亲属哭了, 当身后的啜泣声渐渐大起来的时候, 学生很懂事地给后面的阿姨递上了纸巾。看到这一幕, 我百感交集。学生能理解那种痛, 能明白那种不舍。当审理结束后, 有一个女生立刻跑到我的身边说:老师, 我以后也要当法官, 法官好可以整治坏人……

对于参与的学生来说, 在模拟法庭的训练过程中, 他们必须像律师那样接手模拟案件, 这时他们的角色已经不是学生了, 而是法官、律师、检察官, 他们投身到角色中, 这对学生产生的潜在而深远的影响远远超出了传统的、简单的说教。特别是当法槌砸响的那一刻, 所有旁听的学生都不由自主地安静起来, 身临其境, 备受当时的现场气氛所感染。

此次模拟法庭实践活动, 虽然没有法院的布置庄严肃穆, 但是, 法袍在身的学生也让观看的学生感受到了法律的威严。不仅教育学生增强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 也促进学生学法、知法、守法。

九、儋州市人民法院副调研员刑二庭副庭长林万强对模拟法庭活动的评价

2014年5月22日, 我院在市第五中学开展了模拟法庭活动。本次活动得到了学校领导及老师的大力支持。

在活动准备阶段, 该校负责本次活动的指导老师谢慧丽多次与本庭法官进行沟通、协商, 最后确定:两名未成年人抢劫、故意伤害, 被判刑的案例。该案例主要是针对当前很多未成年人因不懂法, 认为自己是未成年人不用负刑事责任的这种藐视法律的心态而选取的。为提高学生们学法、知法、守法能力, 全部由初二学生扮演审判人员、公诉人员、辩护人、法定代理人、被告人等。参与本次模拟法庭的16名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发地进行演练, 并认真向本庭的法官们取经, 询问问话时该怎样的声调、出场时该怎么出来, 这展现了学生们好学、肯钻研的一面。在庭审活动当天, 参与模拟法庭活动的同学们都表现得非常优秀。尤其是担任审判长的女学生吴丽香声音铿锵有力, 让人感受到法律的神圣不可侵犯;表情严厉, 让犯罪嫌疑人感受到法律的威严;一丝不苟地主持庭审, 让现场的学生感受到法律的公正、严明、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这符合法官的角色扮演。担任公诉人的男学生, 表情凝重, 逻辑清晰, 与辩护人展开了唇枪舌剑的辩论, 呈现了公诉人应有的风采。庭审过程中, 诉辩双方深刻剖析了本案被告人犯罪的原因及危害性, 严格按照庭审程序和操作规范进行。而在座的上千名学生在听取审判时肃穆, 安静。虽然这些旁听的学生没能上场去尝试, 但法律的公平公正他们都会了然于心的。

庭审活动结束后, 扮演角色的学生们依依不舍地脱下了法官袍, 大家都表示一定要努力学习, 争取将来做真法官, 为老百姓主持正义。这次活动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老师们与学生们都付出了很大的努力, 观看的上千名学生都受到了普法教育。

十、活动启示

1. 指导教师———谢慧丽。

在整个的模拟法庭过程中, 学生们就案件角色分配和对案件内容的讨论, 进行了细致的探讨, 在分配到自己的角色时, 经过细细地咀嚼消化, 认真想自己在审理过程中该如何去做。而案件审理过程中, 学生不是感觉自己在扮演, 而是真实地在审判, 把自己投入到情景中, 他们真正领悟到了法律的公平、公正、权威, 为形成法律意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当时, 观看的其他学生都聚精会神在观看, 远处的学生不由自主地站起来看, 可见这样的活动是非常吸引学生的, 比教师在课堂上的解说生动了许多。

2. 模拟法官———吴丽香。

当法袍上身的那一刻, 我感觉我就是一个正直的, 为社会、国家审判罪恶的法官。当时同学们和老师让我扮演这个角色的时候, 我很高兴, 也很兴奋, 在心理默默地想, 我一定要做好这个角色的扮演。那天, 在林庭长的带领下, 我们去到法院, 旁听了真实的案件审理。当时, 我仔细地观察了正在审理案件的法官大人的一言一行。在没有开庭的时候, 我觉得这个法官应该是很凶的;可是, 真正开庭的时候, 我才发现, 他是一位慈祥的老人, 虽说犯罪嫌疑人将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但是他还是用一颗宽容的心去对待罪犯。这让我明白了, 法官虽然是正义使者的化身, 但是面对罪犯的时候, 也应该有一颗宽容的心, 让罪犯迷途知返。

3. 法警———羊家杨。

在模拟法庭中, 我扮演一名法警, 虽然一句话不说, 但我身着警服, 代表正义, 这是多么自豪和兴奋的事情啊!希望将来我也可以穿上这身警服。

4. 辩护律师———蒋淋凯。

创业精神从娃娃抓起 篇9

创业为何要从娃娃抓起?西方近代教育理论的奠基者夸美纽斯说:“一株树在最初几年中, 就从树干里发出了它以后应有的主要枝芽, 以后它仅仅是繁茂起来而已。同样, 我们想赋予一个人一生所有的那些东西, 也应当在这个最初的学校中赋予他们。”

对西班牙来说, 从娃娃开始培育创业文化, 不仅因为面对着超过500万失业大军的严峻挑战, 也是中长期内优化就业市场的必要选择。西班牙创业学校2012年的一项统计显示, 只有12.4%的西班牙大学生希望自己创业, 高一学生中有92%的人不知道创业的含义。埃斯特雷马杜拉大学企业管理系的一位教授感叹, 经济危机前他的教室里如果有50个学生, 其中40个都想当公务员。创业精神的缺乏, 被许多学者认为是西班牙社会面临的挑战之一, 影响了国家竞争力的提高和就业市场的可持续发展。

为此, 埃斯特雷马杜拉大区政府把创业教育课引入校园。在小学, 它是一门课程, 主要向学生讲述创业基本知识。在中学, 它还是一个竞赛, 政府和学校会支持优秀项目发展为真实项目, 由本地优秀创业者担任课外辅导员, 用亲身经历讲述创业故事。为强化学生对创业的直观印象, 学校还组织参观优秀企业, 与企业管理者和员工面对面交流。此项创业教育计划还包括对教师进行培训, 让教育者们首先改变认识, 更好了解创业文化和创业知识。

可是, 若想提高全社会的创业能力, 仅靠学校是不够的。近年来, 西班牙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创业的措施, 其中最重要的是《2013—2016青年创业和就业战略计划》和《创业者法》。这些举措在社会保险、资金支持等方面为创业者铺平了道路, 但创业精神和能力的攀升显然需要更长时间的锤炼。

公民意识 从幼儿抓起 篇10

公民意识是一种现代文明意识。公民意识教育应作为一个完整的体系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即从幼儿期到成年后的教育。

我国在最近十来年才开始重视公民意识教育。在这之前,由于公民意识教育和提升的基础工作薄弱,导致了我国公民意识的缺乏和滞后,主要表现在公民的集体主义思想和权利义务观较差,权利义务的协调性较差;具体表现在缺乏集体主义观念,缺乏社会公德意识,缺乏遵纪守法意识、破坏环境的现象日益增多,给社会发展带来诸多隐患和不良影响。对幼儿的教育,也过多重视智力开发、艺术教育、创造能力的培养等,却疏忽了对幼儿进行公民意识教育。

幼儿公民意识的培养内容

我国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对幼儿进行公民意识培养就显得极其重要。江泽民同志提出“加强小公民道德建设,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整个社会都应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以丰富多彩的“五小”实践行动为重点,促进幼儿园、家庭、社会的紧密结合,努力使我国公民的道德素质明显提高。

小公民道德建设的基本内容是:紧密围绕“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在全国儿童中以“我做合格小公民”为主题,以在家庭做孝顺父母、关心亲人、勤俭节约、热爱劳动的“小帮手”;在社会做热爱祖国、文明礼貌、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的“小标兵”;在幼儿园做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尊重他人、善于合作的“小伙伴”;在社区和公共场所做爱护公物、讲究卫生、保护环境、遵守秩序的“小卫士”,在独立面对生活时做胸怀宽阔、心理健康、勤奋自立、勇于创新的“小主人”为主要内容,开展生动丰富的道德实践活动。

其中,需要特别强调的是以下两方面的内容,即公德意识和环境生态意识。

第一,公德是全体社会成员处理个人与社会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的道德底线。社会公德虽然是一些最基本的社会公共生活的道德规范,但它却是社会道德体系的基础,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表现。一个国家公民的公德水平可以影响一个国家的形象;一个人的公德水平能够体现一个人的精神境界。作为现代国家的公民,应该具备良好的公德意识。

第二,环境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随着经济的发展、科学的进步、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给环境带来的污染和生态危机日趋严重,环境问题成为举世瞩目的全球性问题。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已透支了后代的自然财富。环境对人类贡献是有限的,不能把它当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聚宝盆。因此,我们决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换取经济的发展,要把人们的切身利益与保护环境联系起来,自觉地参与到保护环境的具体行动中来。真正认识到,善待自然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身。公民有责任和义务保护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的自然界。维护生态平衡,保护自然环境。

幼儿公民意识的培养途径

幼儿公民意识教育的培养途径,可以从三方面入手,通过幼儿园、家庭、社会各方面的因素综合影响而形成。所以公民意识教育必须从建设现代家庭文明做起,把好学校教育关,并在社会实践的“大课堂”中得到检查和提升,从而形成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立体教育网络。

(一)幼儿公民意识培养应以家庭教育为开端

家庭是公民意识教育的第一场所。家庭教育是公民意识形态的基础,其后的教育内容和效果都是在家庭教育基础上开展的。家庭作为幼儿最早接触的群体、父母作为幼儿的第一任教师,其教育影响的深刻性,是其他各种因素无法比拟的。家庭教育中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言传身教。所以,首先父母就应该是合格的公民,有着良好的公民意识。父母的人生观、价值观、良好的公民素质,会对幼儿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而且,好模仿是幼儿的一个重要心理特点,父母在家庭中将自己的各种观念和行为习惯传导给幼儿,会使其形成好与坏、善与美等观念,在此基础上形成判断与评价能力,并付诸实践。幼儿处于人生的基础阶段,在各方面的影响下,他们的公民意识逐步形成,但尚未达到成熟期,仍有着很强的可塑性,可以通过教育使之改变。其次,家庭教育是建立在亲情基础上的教育,幼儿自然而然地依附由亲情而产生的和谐的人际关系,从父母、从亲人那里体验爱抚之情,也在体验亲情过程中逐渐学习爱他人,推及爱家乡、爱祖国、爱世界。再次,家庭教育是结合家庭日常生活进行的教育。例如,父母教育幼儿懂得爱父母、关心亲人,父母下班回到家表示问候;亲人生病主动问候并照顾;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不浪费东西、不乱花钱、不盲目攀比。父母也可以挖掘家庭生活中的教育因素,采取“遇事而诲”的形式,培养幼儿的公民意识。

(二)幼儿公民意识培养应以幼儿园教育为核心

国内外较发达地区的幼儿园十分重视对幼儿进行公民意识教育。如在德、法等国强调对幼儿从小进行“民族精神”教育;要从小培养幼儿作为公民对《宪法》的理解;要履行公民义务,具有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要学会对人的尊重和理解。在香港也十分重视公民教育,他们已形成了一个从婴幼儿至成年一体化的、较为完善的公民教育体系,从幼儿阶段就着重对幼儿进行公民教育,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①开设专门的公民教育课程。如从小班开始就学习请别人做事时用“请”、“谢谢”等用语,礼貌地提问,尊重别人的独特之处,养成聆听别人的习惯等。中班学习欣赏别人的作品,学习排队及轮候的礼仪等。大班学习进行群体活动时应注意的秩序和礼貌,学习珍惜公物等。②注重把公民教育渗透到其他教育内容中。外出郊游主题活动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保持郊外清洁和对郊外标志的学习。《观看表演》的主题活动中的重要内容就是教育幼儿观看表演时应注意的事情,使幼儿从小就知道要做一个文明的观众和做文明观众的要素。

在幼儿园中,对幼儿进行公民意识的培养要依据《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让幼儿了解祖国简况,认识国旗、国徽,会唱国歌,知道国庆纪念日;讲文明、懂礼貌,衣着整洁,举止文明,注意仪表;学会使用文明礼貌用语,见人打招呼,离别说再见,用语亲切,不说脏话;学会待人接物的日常生活礼节,用餐礼让长辈,上车给老人让座,等等:诚实,不说谎话,做错了事情要承认,以真诚得到别人谅解;了解和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范,不做妨碍他人工作和休息的事,公共场合不大声喧哗,养成轻声讲话的习惯;做小朋友的“好伙伴”,逐步学会与人交往,善于广交朋友,喜欢和伙伴一起活动;心中有他人,有同情心,同伴有困难要主动帮忙,愿意与同伴分享快乐、分担忧愁;倾听、尊重、接纳别人意见,学会宽容理解;善于与他人合作等。

(三)幼儿公民意识培养应以社区教育为辅助

社区是幼儿每天生活的地方,它对幼儿也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正如古人云:“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社区应配合好家庭、幼儿园,采取具体措施培养幼儿的公民意识。例如,广泛发动儿童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实践活动。以“我做合格小公民”为主题的各种活动。为幼儿建立“环保小队”、“绿色文明监督岗”、“助人小组”等,让其参与护绿护花、清扫卫生、尊老爱幼、扶贫助困等公益活动。提供机会,让其在幼儿园、电影院、公园、图书馆等公共场所参与管理,协助维持公共秩序等。还可以开展小公民成果交流活动,通过技能展示、手工制作、对话咨询、演讲朗诵、故事会、情景剧演出等多种形式,促使幼儿之间相互学习交流。

感恩从孩子抓起 篇11

我这一学年教的是学前班。一天,班上的一位家长跟我聊天,她说:“老师,你知道我女儿有多自私吗,昨天中午我妈在我家吃午饭,我烤了一只鸡,放在我妈面前,她老人家难得来一次,我想要她多吃一点,我女儿见了马上就不高兴还用眼睛瞪我,这小孩子真没良心,好玩的、好吃的就是她一个人的。”

我听后心里一愣,古人云:“人之初,性本善。”孩子生下来天真无瑕,就像一张白纸,是后天的生活环境、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及自身修养才造就成了形形色色的人。当时我是这样对那位家长说的:“这不能全怪孩子,这与你平时的教育也有很大的关系,日常生活中你一定是以她为中心,围着她转,把她捧在手心里,外婆来了,平时给她的待遇一下子给了外婆,她心里自然不平衡了。”家长听后连忙说:“是的,平时我们有好吃的都是给她的。”

事后我开始反省,中国从远古时代开始就有崇尚礼仪;有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有百善孝為先学会感恩也要从娃娃抓起,就拿我班上这女孩来说:假如她早接受了感恩教育,知道父母的教育之恩,外婆对母亲的养育之恩,我们都要无私的回报。她一定会帮着妈妈主动热情地招待外婆,主动把自己的好吃的给外婆吃,会主动把妈妈烤好的鸡夹给外婆吃。

今后我在教学中也要吸取这件事的教训。提早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不光是感恩父母,还要把感恩教育扩展到对帮助过自己的人,扩展到对社会需要帮助的人。扩展到对国家,感谢国家对自己的培养教育。让我们的小太阳成长为一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国家栋梁。

参考文献:

张锐.感恩教育途径初探[J].天津教育,2006(12).

责任教育, 从细节抓起 篇12

关键词:初中教育,班主任工作,教育策略

现在的中学生现代、开放、敏感、自我, 有一点点孩子气的自以为是和自命不凡。网络里的自由天空, 电视里的七情六欲, 书包里的沉重与绚丽, 青春期的和平、富足、躁动和三人制家庭的孤独, 让这一代人身上少了一种品质——责任。那么班主任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呢?

一、率先垂范, 无声胜有声

台湾忠信高级工商学校校长高震东说:“天下兴亡, 我的责任。”如果人人都有主动负责的精神, 天下哪有不兴盛的国家?哪有不团结的集体?所以说, 如果每个学生都能把责任拉到自己身上来, 而不是推出去, 学生的责任心就逐步养成了, 而这种责任心的养成, 不能只靠讲大道理, 要靠日常生活中的琐碎细节抓住学生的心。有一次班级值日做得不好, 我不动声色地拣起地上的纸屑, 清理好花盆里的枯枝, 然后给同学们讲了一个关于废纸的故事:亚运会在日本广岛结束的时候, 六万人的会场上竟没有一张废纸, 全世界都为之惊叹, 日本民族因此而赢得了尊重。拣干净你脚下的纸屑, 这就是培养责任心的开始。班主任是班集体的一份子, 积极参与班集体活动, 要以身作则, 身先士范, 能春风化雨, 无声胜有声。

二、提供学生负责的机会

刚入学时, 我就让学生做力所能及的事, 为他们提供负责的机会。比如扫地、拖地、整理自行车。我给学生作了明确的分工, 让他们知道哪些是他们必须做的, 不可能让其他人代替。开始时我每天都看着他们完成这些工作, 久而久之, 他们就会把独立的完成这些事当作自己的责任。记得刚开学后的第三天轮到束方召打扫教室, 我叫他打扫时他竟然说出要告我非法使用童工。我就教导他:你是我班的一分子, 打扫卫生是我们每个学生应做的力所能及的事, 也是学生应尽的责任, 打扫卫生是为了我们自己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老师并没有从中牟取利益, 因此并不是使用童工。在我的教育下, 他很心服口服打扫了卫生, 并从此把它当作自己的一项责任。

三、奖惩并用, 保障责任习惯

学生是在体验中长大的, 不是在说教中长大的。我认为:凡是学生自己能做的, 大人就不要替他去做。而老师和家长往往会为学生想得特别周到, 甚至有一些家长会为自己孩子承担过失的后果, 这便纵容了学生不负责任的习气。现在的初中班级管理中, 有许多老师都有同样的感受, 就是在学生这个叛逆、反抗的年龄阶段中, 给他们一些适当的惩戒应该是教育的必须手段, 但现在家长的不配合给教师的工作造成了极大的干扰, 这一点甚至有些媒体及法律都不站在教师这一边, 只强调说服教育, 然而仔细想想, 仅仅说服就能起到一定的作用吗?笔者以为, 在初中学生的管理过程中, 进行一定的奖惩是非常必要的, 相关方面应当尽快出台相关规则, 既不能纵容教师随意体罚与变相体罚, 也不可缺乏一定的惩戒措施, 用一条腿走路, 我们的成长教育是不可能健康进行的。总之, 对学生责任心的培养应该大处着眼, 小处着手, 要让学生在家庭岗位上感受责任的分量, 倒一次垃圾、洗一块手帕都应给予表扬鼓励, 失责时应给予批评和惩罚。

四、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 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责任, 体验责任

在多年的班主任生涯中, 笔者强烈感受到了要通过具体的集体活动来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是必经的一个途径。也就是说, 初中生的责任意识需要在形式多样的活动过程中进行培养, 使学生在活动中一步步认识责任, 体验责任。譬如每个星期的黑板报办理, 每次我都十分不放心学生的能力, 总是给学生找好资料, 提供版面建议, 然后让学生画画儿、书写, 有时候大字还是我亲自书写。但每次学校检查都说我们班的板报没有创新, 都老一套, 不能展现当代初中生的精神风貌, 缺乏现代意识, 等等。有一次我生病请假了, 正好耽搁了指导学生办板报的时间, 但到了学校以后, 发现班里的学生办出来的板报大大出乎了我的意料, 也得到了学校领导的表扬。从这件事上, 我反思了很长时间, 是不是以往的管理过程中, 我总是放不开手脚, 影响了学生一次次的锻炼机会, 自己插手过多反而影响了学生责任意识的提升, 影响了他们能力的展现与提高。后来的日子里, 我经常让学生自己组织一些班里的活动, 只在学生需要的时候提出自己的看法, 让他们亲自做决定。比如, 班里参加学校的歌咏比赛我就让文艺委员亲自组织, 班里的运动会就让体育委员亲自运作, 学校卫生大检查, 我就让卫生委员亲自指挥……一段时间下来, 不但班里的各项活动风生水起, 而且学生的责任意识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五、针对实际存在的问题开展主题教育

初一刚入学, 我便组织学生进行主题教育, 通过学生分小组进行主题短剧的表演, 来影响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影响他们尽快适应当前的初中生活。初二, 看到不少来自农村的学生被城里的生活环境所吸引, 逐渐淡化了原有的淳朴, 对学习产生了松懈情绪。我便在班里组织了一次“失去亲人的假想”主题活动, 告诫学生随着时间的推移, 一些亲人会受到疾病、意外等因素的影响, 一步步走向另一个世界, “那么在他们离开这个世界之前, 我们应该怎样做呢?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 我们该拿什么回报他们?只能是我们的健康成长与努力学习, 只能是我们的执着进取与青春风发。”

上一篇:块匹配准则下一篇:财务会计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