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搜救(共6篇)
应急搜救 篇1
1 概述
我国近几年的自然灾害、各类事故灾害、公共卫生、社会安全等突发事件时有发生, 成为了影响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在低空航空搜救方面存在巨大不足, 尤其是超低空地面搜救器材匮乏, 搜救保障装备严重不足, 全天候搜索救援能力低。利用“软翼轮式飞行器”装载搜救装备形成的“低空搜救飞行平台”, 可以实施超低空地面搜救, 在篮球场大小的平整场地上起飞, 对搜救区域进行超低空搜索, 收集搜索信息, 及时告知后方救援人员, 赶至受灾人员地点实施救援, 提高救援成功率。
1.1 研制状态。目前, 襄阳宏伟航空器有限责任公司成功研制的“软翼轮式飞行器”, 具备操作简单、起飞降落不需要专用场地、搭载重量大、飞行时间长和低空 (超低空) 飞行等特性, 可以实现灾区低空搜救飞行作业。2012年6月, 襄阳科学技术局组织了“软翼轮式飞行器”科技成果鉴定会, 鉴定专家包括中国工程院张勇传院士、无人机专家张玉琢教授在内的7位教授以上的专家。科学技术成果鉴定结论为该项目总体技术具有国内领先水平。同时建议:进一步减轻产品重量, 提高有效载重。
2“低空搜救飞行平台”的技术方案
2.1 工作原理。利用“软翼轮式飞行器”的超低空飞行能力, 在飞行器上载人和搜救装置, 起飞时在地面滑行一段距离后升空, 靠发动机叶片产生的推力, 向前飞行, 利用对伞绳的操纵改变方向, 在空中转向用左右脚蹬棒控制, 控制马达油门起飞、升空、下降或降落, 驾驶员的座位周围有框架保护, 具有操作简单, 安全性高等特点。执行搜救任务时, 飞行高度根据搜救场所需求高度, 在5m~20m空中以40km/h~50km/h的飞行速度进行飞行搜救作业。
2.2 设备组成。“低空搜救飞行平台”主要由“软翼轮式飞行器”、通讯装置、应急救生系统及搜救装置组成, 如图1所示。软翼轮式飞行器由冲压翼伞、座舱系统、起落架系统、框架系统和动力系统组成。冲压翼伞用于为整个飞行器提供升力;座舱系统用于飞行员乘坐及安装各种设备, 并与冲压翼伞连接;起落架系统用于飞行器起飞和降落时提供支持;框架系统用于保护飞行员和机载设备的安全防护;动力系统用于提供飞行所需的动力。应急救生系统用于在在飞行器执行任务时, 受气象条件、电磁环境、设备自身状况等不确定因素的影响, 动力失效、断电和控制失效时。确保飞行员安全着陆, 保证飞行员能安全回归地面。通讯装置用于和指挥部门进行通讯联络。搜救装置用于低空飞行时进行生命探测。
2.3 主要技术指标。最大有效载荷260kg;最大续航时间3h;最大飞行航程100km;最大飞行速度50km/h;最大飞行高度海拔4000m;起飞距离:7.6m~104m;着陆距离:3m~30m;
3 可行性分析
3.1“低空搜救飞行平台”的飞行特点。“低空搜救飞行平台”采用的软翼轮式飞行器, 其飞行高度可以控制在离地很近的距离飞行, 甚至贴地飞行, 地面起飞可在一段稍微平整的草地、沙地、土地上, 并只需十几到几十米距离即可起飞, 降落也只需稍微平整的场地, 就可实现雀降、定点降落, 降落的准确性极高。
3.2“低空搜救飞行平台”的安全性
3.2.1 系统本身安全可靠:翼伞系统本身具有滑翔缓降功能, 即使在动力发生故障, 发动机停机无动力的情况下, 也可缓缓滑翔降落, 对设备和人员均不会造成损伤。
3.2.3 系统具有应急备份伞:软翼轮式飞行器搜救系统配备有应急备份伞, 在异常情况下可强制降落, 如果失控, 则自动打开应急备份伞, 就地降落。
3.2.3“低空搜救飞行平台”的起落架系统具有较强的缓冲性能, 对系统产生的冲击能够完全吸收, 所以可以实现安全降落完全。
3.3“低空搜救飞行平台”的需求分析。科技部以国科发计〔2012〕693号印发《国家防灾减灾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的战略目标中有:[1]攻克防灾减灾若干关键技术, 提升应急救援装备支撑能力。研发并集成一批高效实用的应急救援装备。 (2) 进一步提升重大自然灾害应急决策的科技支撑能力。研发防灾减灾相关数据快速获取、远程传输等技术, 建立和充实重大自然灾害综合数据库和综合灾害风险数据库, 进一步推进国家应急平台建设, 为国家防灾减灾决策指挥提供科技支撑。近几年灾害频发, 国家减灾救灾科技政策扶持力度大, 市场需求迫切, 所以襄阳宏伟航空器有限责任公司会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技术优势、管理水平优势和系统集成化优势, 以新思路、新方法研制软翼轮式飞行器搜救系统, 积极投身于减灾救灾工作中。
4 应用前景
随着“低空搜救飞行平台”的产业化推进, 将会推进中国通用航空综合保障服务、航空救生救援产业、通航飞机及零部件研发制造等航空产业的发展。同时, 将该项技术的“搜救装置”转化成“植保设备”就可大力推进“临空型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将该项技术的“搜救装置”转化成“电力线路架设装备”就可实现“快捷架线作业”, 将该项技术的“搜救装置”转化成“地质勘探设备”就可大力推进“矿业勘探”产业发展;将该项技术的“搜救装置”转化成“移动通信基站”就可实现“高空基站中继”, 从而大力推进“多元化航空现代服务业”产业发展。
参考文献
[1]苏国锋.复杂环境下应急低空飞行器监测技术研究[J].中国科技成果, 2014 (22) :24-25.
应急搜救 篇2
《中国海上搜救中心水上险情应急反应程序》的通知
(搜救字[2002]9号)
各海(水)上搜救中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交通安全法》、《1979年国际海上搜寻救助公约》等国内、国际法律公约的要求,为规范中国海上搜救中心在水上发生重特大险情时的工作程序,进一步提高搜救反应速度和救助成功率,中国海上搜求中心组织制定了《中国海上搜救中心水上险情应急反应程序》。
现将《中国海上搜救中心水上险情应急反应程序》印发给你们,请各搜救中心参照本程序并结合其搜救责任区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应急反应程序,报本搜救中心备案。
二00二年八月二十七日 中国海上搜救中心水上险情应急反应程序
第一条 为保证对水上人命安全和水域环境受到威胁的险情做出迅速反应并组织有效地救助,以避免或减少人命伤亡,制定本程序。
第二条 本程序适用于中国海上搜救中心对危害水上人命安全和水域环境的险情统一组织、协调和指导的搜救活动。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搜救责任区域以外发生的险情,由中国海上搜救中心组织、协调救助或参加救助的,适用本程序。
第三条 本程序下列用语的含义是:
(一)险情,是指对水上人命安全、水域环境构成威胁,需立即采取措施控制、减轻和消除的各种事件。
(二)客船,是指普通客船、滚装客船、客渡船和高速客船。
(三)一般险情是指:
1.水上遇险人员在30人以下的险情;
2.3000总吨以下非客船的船舶发生碰撞、触礁、火灾等对船舶及人员生命安全造成威胁的险情;
3.船舶溢油10吨以下;
4.造成或可能造成一般危害后果的水上险情。
(四)重大险情是指:
1.水上遇险人员在30人及以上,50人以下的险情;
2.任何客船发生严重危及船舶及人员生命安全的险情;
3.3000总吨及以上,10000总吨以下船舶发生碰撞、触礁、火灾等对船舶及人员生命安全造成威胁的险情;
4.船舶溢油10吨及以上,50吨以下;
5.中国籍海船或有中国籍船员的外轮失踪;
6.其他造成或可能造成较大社会影响的险情。
(五)特大险情是指:
1.水上遇险人员超过50人及以上的险情;
2.任何客船遇险,尚不能确定人数是否超过50人及以上的险情;
3.10000总吨及以上船舶发生碰撞、触礁、火灾等对船舶及人员生命安全造成威胁的险情;
4.船舶溢油50吨及以上;
5.其他造成或可能造成重大社会影响的险情。
(六)省级搜救中心,是指受当地人民政府和军区领导,业务上受中国海上搜救中心指导的设立在沿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海(水)上搜救中心。
(七)搜救分中心,是指沿海各省级搜救中心下设的分支机构。
(八)应急协调小组,是指中国海上搜救中心为了及时有效地组织、协调重特大险情的救助工作而组成的临时组织。
应急协调小组的组成由中国海上搜救中心领导(交通部或交通部海事局领导)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第四条 中国海上搜救中心负责全国海上搜救工作的统一组织、协调和搜救情况的掌握与上报。各省级搜救中心在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和军区的领导下开展工作,业务上受中国海上搜救中心的指导。
第五条 发生在各省级搜救中心搜救责任区内的险情,由各省级搜救中心负责组织、协调搜救行动,包括请求其他搜救责任区(包括港澳地区)的救助力量的支援。
中国海上搜救中心应各省级搜救中心的请求,可以负责协调某一省级搜救中心搜救责任区以外的救助力量,以及国外和港澳台地区的救助力量参与救助。
第六条 任何参与搜救的救助力量,由负责该搜救责任区的省级搜救中心统一组织、协调。
参与搜救的军用船只、飞机由军队派出机关实施指挥,同时接受省级海上搜救中心的现场统一协调。
第七条 中国海上搜救中心值班员(简称:值班员)接收到任何遇险报警或报告后,应严格按照《关于切实加强水上交通险情报告工作的通知》的要求执行。
值班员接收到任何遇险报警或报告时,应按《水上险情报告表》(见附表)中的内容要求进行登记。
第八条 值班员可通过船舶所有人、经营人、代理人,始发港、目的港的海上搜救中心、海事部门和船旗国搜救中心以及网站等了解报警船舶的有关资料并做好记录。
报警信息的核实和任务分配:
(一)值班员应选择合适的海图根据报警船舶的位置进行标绘,并通过报警船舶识别码确定报警船舶所属国家或地区;
(二)报警位置在中国海上搜救责任区内时,应立即(接到报警0.5小时内)通知该辖区的省级搜救中心和海事局;
(三)当船舶通过海事通讯卫星A、B、C、M站或电话报警时,值班员直接通过上述通讯设备与报警船舶核实遇险情况;
(四)当报警船舶为中国籍船舶时,值班员应在查出报警船舶船名后,与该船舶所有人、经营人、代理人或通过船籍港的省级海上搜救中心或海事部门核实遇险情况;
(五)当报警船舶为外国籍船舶时,值班员应与报警船舶所属国搜救部门联系
核实遇险情况;
(六)报警位置不在中国海上搜救责任区内时,应立即通知该搜救责任区所属国家或地区的搜救部门,并核实遇险情况,及时掌握搜救进展情况;
(七)当中国籍船舶、飞机在中国海上搜救责任区之外发出遇险报警时,值班人员应及时与船舶所有人进行联系以便确定船舶遇险情况,并负责帮助船舶所有人与负责该搜救责任区的搜救中心建立联系,掌握救助进展情况;
(八)当搜救行动涉及到多个省级搜救中心的,报经中国海上搜救中心负责人即海事局分管局领导(以下简称:分管局领导)确定一个负责的省级搜救中心,其他搜救中心协助。负责的搜救中心应是最有效、快速组织起救助的省级搜救中心。根据事态的发展,需要做出调整的亦由分管局领导决定,由值班员通知有关各方。
第九条 海上发生需要救助的险情,值班员应立即通知交通部救捞局值班室,并保持联系,掌握情况。
第十条 值班员接收到险情报告后,除按本程序第八条执行外,还应了解船舶遇险的性质、核实遇险人数、遇险水域的海况、水温及救助要求等情况,作好记录,并作好以下工作:
(一)值班员应保持同了解船舶遇险的机构、单位及个人的联系,跟踪了解遇险船舶自救、互救以及该辖区搜救中心采取搜救措施的情况,并作好记录;
(二)遇险信息来源于非搜救责任部门,值班员,应立即(接报后0.5小时内)通知遇险责任区的省级搜救中心或搜救分中心进行救助行动;
(三)遇险信息来源于搜救责任部门,值班员应向搜救中心了解已采取或将采取的救助措施的详细情况;
(四)当值班员接收到由于火灾、爆炸导致的水上险情时,应向交通部公安局值班室通报;
(五)当值班员接收到渔船、农用船或航空器在水上遇险时,值班员还应负责将险情通报给中国渔政指挥中心或民航部门。
第十一条 值班员根据《关于切实加强水上交通险情报告工作的通知》规定将险情评定为:一般险情,重大险情,特大险情,按照不同的险情进行处理。
第十二条 值班员接到一般险情报告后,应及时(0.5小时内)向中国海上搜救中心办公室负责人即海事局通航处处长或副处长(以下简称:通航处领导)报告;遇险人员在3人以下且为非工作时间时,由值班员负责处理,不必报告。3人及以上的,值班员应立即向通航处领导报告。涉及污染水域环境或其他事故,应按照本程序第十五条、第十六条的要求处理。
通航处领导接到报告后,应根据实际需要,及时(1.5小时内)赶到值班室,了解掌握省级搜救中心组织、协调救助行动的进展情况,并适时向分管局领导报告。
值班员应对省级搜救中心或搜救分中心的救助行动进行跟踪,了解掌握险情的变化和救助行动的情况,并作好记录。
当险情发展为重特大险情时,应按重特大险情进行处理。
第十三条 接到重大险情报告后,值班员、通航处领导除应按照第十二条执行外,值班员还应提醒省级搜救中心向地方人民政府报告。同时起草《海上搜救中心值班信息》,经分管局领导批准后,传真给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同时抄送交通部办公厅值班室。
本程序第十条(二)、(三)款的规定,不排除各省级搜救中心对其搜救责任区的险情全面负责的责任,亦不影响各省级搜救中心先期或将要采取的救助行动。
通航处领导到达值班室后,及时(0.5小时内)向分管局领导汇报,并提出应急处理建议。根据需要由分管局领导或按照分管局领导的指示由通航处领导向中国海上搜救中心领导即海事局常务副局长(以下简称:常务副局长)报告。
根据需要由常务副局长向交通部领导报告,或由在京主持工作的副局长向交通部领导报告。
分管局领导决定成立应急协调小组时,由通航处领导或值班员通知协调小组有关人员到搜救值班室。
应急协调小组有关人员接到通知后应及时(1.5小时内)到达搜救中心值班室。
值班员应及时将中国海上搜救中心对救助行动的指导性建议和协调情况传达给负责搜救行动的省级搜救中心或搜救分中心。
值班员应根据险情或救助情况的发展或通航处领导的指令,起草《海上搜救中心值班信息》续报,经分管局领导批准后,传送给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同时抄送办公厅值班室。
当险情发展为特大险情时,应按特大险情进行处理。
第十四条 接到特大险情报告后,值班员、通航处领导除应按照第十条、第十三条执行外,经分管局领导或常务副局长批准后,将《海上搜救中心值班信息》发送给国务院值班室并抄送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同时抄送办公厅值班室。
值班员应根据险情或救助情况的发展或通航处领导的指令,起草《海上搜救中心值班信息》续报。经分管局领导批准后,发送给国务院值班室并抄送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同时抄送办公厅值班室。
第十五条 接到溢油事故报告后,值班员应按以下程序处理:
(一)水上交通事故造成10吨及以下的溢油污染事故,当不涉及人命救助时,值班员作好电话记录,在工作时间内,立即报通航处领导;在非工作时间内,值班员应在下一个工作日的0900时前报通航处领导。
(二)操作性溢油事故,造成溢油10吨及以下的,值班员作好电话记录,在工作时间内,立即报船舶处领导;在非工作时间内,值班员应在下一个工作日的0900时前报船舶处领导。
(三)水上交通事故造成10吨以上的溢油污染事故,值班员应作好电话记录,并应立即(0.5小时内)向通航处领导汇报,并启动油污应急计划。
(四)操作性溢油事故(船舶在装、卸货油、加装燃油,以及排压载水
时引起的溢油),造成溢油10吨以上的,值班员作好电话记录,并应立即(0.5小时内)向海事局船舶处领导报告,启动油污应急计划,并按船舶处领导的指令处理。
(五)水上交通事故造成的重特大溢油污染事故,由通航处领导请示海事局领导同意后,通知船舶处领导协助处理。
水上溢油事故10吨及以下时,各直属海事局负责按有关规定处理,不需报中国海上搜救中心(交通部海事局)值班室。
第十六条 水上交通事故应按照交通部海事局制定的《水上交通事故调查处理指南》等规定执行,并作好以下工作:
(一)值班员在工作日期间,接到搜救工作已结束的事故报告后,将事故情况报告转给交通部海事局安全处处理。
(二)值班员在非工作日期间,接到搜救工作已结束的事故报告后,除应按照上款的要求执行外,还应负责信息的接收和传达工作。
第十七条 值班员应将《海上搜救值班信息》及其续报抄送给交通部海事局办公室和党工部,以便编制政务信息和对外宣传,并作好以下具体工作:
(一)当船舶处、安全处了解险情发展情况和搜救行动的情况时,值班员应全面准确的提供资料。
(二)值班员在搜救过程中,应及时将搜救情况整理成书面材料。
(三)通航处应在搜救行动结束后,按照通航处领导的安排,向省级搜救中心或搜救分中心了解搜救行动的详细情况,编写《海上搜救情况简报》。
(四)通航处应在重特大险情并造成10人以上失踪或死亡或造成重大污染的搜救行动结束后,3小时内起草完成搜救情况总体报告,以《搜救信息快报》的形式报交通部领导,抄送海事局领导。
(五)通航处只对搜救情况的准确性负责。整个搜救期间的政务信息和上网发布的管理由交通部海事局办公室负责,对外的宣传工作由交通部海事局党工部负责。值班员未经搜救中心负责人批准不得向任何单位及人员提供任何有关险情和搜救行动的情况。
第十八条 值班员应对交通部、海事局领导及相关人员到达值班室的时间和组织、协调搜救行动的情况及领导的指示、建议作好记录。
值班员应对有关搜救期间的电话联系内容作好记录。
值班员应对发出的《海上搜救中心值班信息》及其续报的时间及接收人
员情况作好记录。
第十九条 支持性文件: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交通安全法》。
(二)《1979年国际海上搜寻救助公约》。
(三)《关于成立海上安全指挥部的通知》(国发〔1973〕187号)。
(四)《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在交通部建立中国海上搜救中心的批复》(国函〔1989〕50号)。
(五)《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交通部海事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的通知》(交人劳发〔1998〕691号)。
(六)《关于印发交通部直属海事机构设置方案的通知》(国办发〔1999〕90号)。
(七)《关于切实加强水上交通险情报告工作的通知》(交海发〔2000〕298号)。
(八)《关于报送有关安全生产信息的函》(安监管函字〔2001〕20号)。
(九)《值班日志》
(十)《水上险情报告表》
(十一)《电话记录》
(十二)《海上搜救中心值班信息》
(十三)《搜救信息快报》
第二十条 本程序由中国海上搜救中心负责解释。
应急搜救 篇3
4月21日, “黄金救援72小时”进入到关键时刻, 每一分钟都生命攸关。随着一支支救援队伍的抵达, 紧张的救援在震中受灾地区全面开展。昨天下午直升机已飞抵地震“孤岛”宝兴县。
消防员轮流背受伤老人
昨天中午11时30分, 芦山县城内只能看到零星救灾部队, 大部队已经上山下乡、进村入户。官兵们撒向灾区的每个角落, 挨家挨户搜救群众、展开救援。倒塌的楼房间, 专业挖掘机在破拆施救, 救援队通过生命探测仪、搜救犬等在废墟中寻找着生命迹象。
芦山县双河村是位于高山上的一个村庄, 受地震影响, 山上民房垮塌得非常严重, 一些群众因为地震受伤, 受困于山上。
消防官兵赶到后, 迅速将搜救到的乡亲们向山下转移, 但转移的路途非常艰难, 一路上不断有碎石出现, 很多树木倒伏, 救援人员带着乡亲们不得不从一处处倒伏的树丛中艰难地钻出去, 向山下转移。一位老大爷因为腿部受伤没有办法行走, 几名消防官兵就轮换着背着老人下山。
直升机飞抵重灾区宝兴
宝兴县是这次地震的重灾区之一, 道路和通信一度中断, 救援物资无法运抵。昨天下午, 成都军区13集团军某陆航旅的直升机飞抵到地震“孤岛”宝兴县, 宝兴县终于第一次迎来了救援直升机。
据介绍, 宝兴县的很多房屋背靠着山坡, 面向着河流, 这种地势的房屋在地震来临时很容易造成损毁。而宝兴通往外界的唯一的一条通道——四川省道210线, 有多处山体滑坡, 大面积的巨石涌到山坡脚下, 阻碍了宝兴通往外界的“生命线”。昨天下午, 有近千名武警战士徒步抵达宝兴的9个乡镇。
昨天下午, 这架直升机顺利抵达宝兴, 和飞机一起到达的还有成都军区总医院20人先遣队, 以及部分医疗器具等。成都军区总医院的医生表示, 会第一时间与当地卫生医疗系统联系, 迅速开展救援。
昨天下午4点, 本报特派记者郝笑天也乘直升机进入灾区宝兴。
据介绍, 昨天约有20架次的飞行任务被执行, 抵达的区域包括太平镇、宝兴县、龙门乡等地。
搜救机器人正赶赴灾区
昨天, 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和中国地震应急搜救中心共同研制的三款机器人正赶赴灾区开展搜救工作。三款搜救机器人分别为:废墟可变形搜救机器人、机器人化生命探测仪、旋翼无人机。它们将协助搜救人员, 在震后黄金72小时救援期发挥巨大作用。
中国地震应急指挥系统首席专家聂高众表示, 目前灾区气温约为15ºC至25ºC, 被埋人员很可能存活超过72小时。目前灾区的气候条件较好, 有利于提高被埋压人员的存活几率。
挖掘机坠入300米悬崖
昨天10时30分, 四川阿坝州消防支队接到警情称, 甘孜州丹巴县一台出征“4·20”芦山地震救援的挖掘机, 在行进至夹金山宝兴县境内时发生车祸, 车辆坠入300米深的悬崖, 有人员伤亡。接警后, 阿坝消防支队立即调派就近的小金县消防大队5名官兵和一辆消防救援车火速赶赴现场。
另据四川新闻网消息, 昨天15点15分, 华西医院接收到一名受伤武警战士。武警战士宋永科在地震救援过程中, 被一枚突然滚落的飞石砸中脑部, 造成颅脑外伤, 处于昏迷之中, 医务人员正在抓紧抢救。宋永科今年37岁, 是一名武警少校工程师。
在4月20日, 有一辆运载救援战士的军车因避让社会车辆掉下山涧, 当时造成两名战士牺牲。昨天微博有图片称, 芦山县与荥经县交接处又有一辆救灾军车坠崖。随后该消息被成都军区辟谣:真相是13集团军某团租用吊车打捞起前日翻入河中的运输车, 随后吊到平板车上并组织加固返回营区。
远程会诊12岁女孩奇迹生还
昨天下午, 看到女儿睁开双眼, 一旁陪伴的高妈妈终于由哭转笑。地震中, 这位芦山县12岁的女孩高诗琴身负重伤, 肝脏破裂。在与北京解放军总医院进行“远程会诊”后, 解放军成都军区42医院的医生在震中实施了首例重大手术。
女孩家住雅安宝兴县钟灵村, 地震发生后不幸被埋, 伟大的妈妈徒手把女孩从废墟中挖了出来, 并和家人一起抬着女孩寻求医疗救助。女孩随后被转送到芦山县医院。
解放军成都军区42医院的多位专家进行会诊, 初步怀疑为肝脏破裂, 必须马上进行手术。为了手术顺利, 成都军区42医院的医生, 首次通过卫星车现场与远在北京的解放军总医院连线。“远程连线, 能够获得专家支持, 实时对我们的治疗方法进行判断和评估。”成都军区42医院门诊部主任李灿说。
经过两小时20分钟的手术, 高诗琴得救了。
顺利降生帐篷医院迎9婴儿
“这是天全, 昨天, 当一辆辆救援车经过天全到芦山, 我们只能眼睁睁看着。没有救援, 我们就自救;没有帐篷, 我们就自己搭。伤员不停地被送到医院, 我们在微博上呼吁媒体给予天全帮助”。昨天上午, 一名自称天全县受灾群众的人通过微博发布求救信息。微博中透露:当地房屋垮塌严重, 医疗设施短缺, 受灾群众需要救援的食物。
中午12时, 天全县人民医院的临时帐篷病房里, 9名“地震宝宝”顺利诞生。其中, 5名男婴、4名女婴, 全部母子平安。一位母亲回忆震后3小时的生产经历, 表示当时受到很大惊吓, “我以为我不行了, 能把宝宝产下就不错了。”
在灾区, 新生婴儿们牵动着所有人的心。在芦山一个伤员救治点, 一个刚出生两天的小生命躺在护士怀里哭闹个不停, 他的父母都刚满20岁, 被突如其来的地震吓得不轻, 照顾婴儿的任务就落在了护士粟娟的身上。“这里还将期待更多新生命的到来。”粟娟说。
我国水上搜救工作现状与对策 篇4
为了完善搜救体制建设,提高应急反应水平和能力,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国务院对《国家海上搜救应急预案》进行了修订完善,各地方政府也编制完善了所属辖区海(水)上搜救应急预案、并进行了细化。国家部(委)际间协作关系不断紧密,预警预防机制不断健全,搜救能力显著提高。
1 我国水上搜救力量的组织结构
为切实加强对全国海上搜救和船舶污染事故应急反应工作的组织领导,协调、整合各方力量,形成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各司其职、快速反应、团结协作、防救结合的工作格局,提高海上突发事件应急反应能力,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环境污染,2005年国务院批准建立了由交通部牵头的国家海上搜救部际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由交通部、公安部、农业部、卫生部、海关总署、民航总局、安全监管总局、气象局、海洋局、总参谋部、海军、空军、武警部队共13个部门和单位组成。
作为国家海上搜救部际联席会议的召集单位,交通部统一领导海上突发事件的应急反应工作,负责召集国家海上搜救部际联席会议相关成员单位,组织协调重大海上搜救和船舶污染事故应急反应行动。
中国海上搜救中心是联席会议的办事机构,负责联席会议的日常工作,负责具体组织实施海上突发事件的应急反应工作。中国海上搜救中心作为交通运输部的内设机构,日常行政工作由交通运输部管理,业务委托交通运输部海事局管理。中国海上搜救中心设在部海事局通航管理处,沿海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建立省级救助协调中心,该中心下设有多个救助协调分中心,这些分中心一般设在海事局(处)总值班室,负责其所辖水域的海上遇险事件协调、指挥和救助工作。
2 海事管理机构在水上搜救工作中的法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交通运输部海事局)作为水上搜救主导部门,无论是国际公约还是国内立法,都赋予了海事管理机构在水上搜救中的组织、协调和指挥权力。
2.1 国际公约对缔约国政府的要求
2.1.1 搜寻救助公约的要求
《1979年国际海上搜寻和救助公约》要求加入该公约的当事国须参与开展搜救服务的工作,确保对海上遇险的任何人员提供援助。公约要求各缔约国建立救助协调中心及救助分中心,协调救助服务。缔约国在其运用的国家法律规章制度约束的前提下,其所批准的其他缔约国的救助单位,为搜寻发生海难地点和救助遇难人员的目的立即进入或越过其领海或领土,只要有可能,搜救工作必须由批准国搜救中心协调其工作。
2.1.2 SOLAS公约在搜寻与救助方面的要求
SOLAS公约第五章航行安全第7条(搜寻与救助服务)规定了缔约国政府应承担的搜寻与救助方面的义务。另外,公约第五章第4条(航行警报)、第5条(气象服务和警报)、第6条(冰区巡逻服务)、第8条(救生信号)、第9条(水文服务)、第11条(船舶报告系统)和第四章有关遇险、安全、紧急的条款的规定,对缔约国和船舶更好地开展搜寻与救助工作作出要求。
2.2 国内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我国政府组织开展水上遇险人命搜寻救助不仅是履行《1979年国际海上搜寻救助公约》和《SOLAS》公约的需要,同时也是维护社会公共安全和公共利益的需要。我国通过国内立法,确定了海(水)上组织救助力量的责任主体是海事管理机构。海事管理机构负责组织、协调辖区内相关船舶、设施参加水上搜寻救助行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交通安全法》第七章海难救助第三十八条规定主管机关接到求救报告后,应当立即组织救助。
《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交通安全管理条例》第七章救助第四十八条规定“海事管理机构收到船舶、浮动设施遇险求救信号或者报告后,必须立即组织力量救助遇险人员,同时向遇险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和上级海事管理机构报告”。
3 我国水上搜救工作现状
我国关于水上搜救的法律法规分散于有关国际公约、法律、行政法规中,尚无一部专门的法律、行政法规全面系统地规范水上搜救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水上搜救工作的具体实践和长远发展。
我国沿海水域在国家搜寻救助力量的覆盖范围之内,海上搜救力量已形成了以“点、线、面”为特点的整体布局,建立了较完善的海上搜救网络。但内河水域仍是专业救助力量的空白地段,国家搜寻救助力量尚难顾及,必须依靠当地政府来建立和确定自己的水上救助力量。
专业救助力量薄弱,社会救助力量未能得到有效整合和充分利用,水上搜救力量的建设和发展与港口和航运经济快速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目前内河水域,除海事、渔政、水利等部门水上搜救中心成员单位可以提供救助装备、人员作为救助力量外,没有专业救助力量。应急拖轮、航空器、清污船、防污围控设备等水上搜救设施、设备零散分布,水上应急通信资源没有有效整合贯通。
水上搜救工作缺乏必要的经费保障,水上搜救设施、设备不足。水上搜救的演练无法正常进行,对参与水上人命救助的船舶、设施、单位和人员的经济补偿也不到位。
水上搜救中心组成的部门有关部门和单位在水上搜救工作中的职责不明确,在搜救行动中存在着消极应对现象,直接影响到对水上险情实施快速有效的救助等等。
4 提升水上搜救能力的对策
水上搜救工作担负着水上人命救助、环境救助和财产救助等重任,是国家应急管理工作的主要组成部分。水上搜救能力体现在法律保障、健全的搜救体制、完善可行的应急预案、全员参与意识、专业化的搜救队伍、必须的财政资源保证,以及事故险情信息的收集能力、搜救应急反应所需的各类救助设备资源的配备和后勤保障等方面。为提升水上搜救能力,应重点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尽快完善规范水上搜救行为的立法。2010年1月1日生效的《江苏省水上搜寻救助条例》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江苏省水上搜救方面的立法空白。《江苏省水上搜寻救助条例》明确了水上搜寻救助以人为本、优先救助人命,遇险人员有获得无偿救助的权利这一基本立法原则和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级负责、属地为主的搜救工作体制,为水上搜救工作法制化奠定了法律基础。
明确水上搜救中心各有关部门和相关单位在水上搜救工作中的相应职责,理顺各相关部门和相关单位之间的信息服务、资源共享、互相协作的关系。水上搜救中心作为应对水上突发事件,组织水上搜寻救助的应急指挥机构,应及时收集大风、大雾等灾害性天气和风暴潮等预警信息,根据预警级别做好水上搜救应急准备。
建立或确定水上搜寻救助力量,整合水上搜寻救助资源。坚持资源整合,进一步完善水上搜寻救助力量和设施设备的配置,实现应急反应能力新提升。水上搜救中心组织开展应对不同险情的水上搜寻救助训练和演习。
设立水上救助基金。经费保障是水上突发事件应急准备的重要内容,是水上搜寻救助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可通过国家财政拨款、港航企业、船东、货主等水上搜救的受益群体的摊款、保险公司支持以及救助活动本身的救助报酬和特别补偿等多方面筹集。从经费上保证水上搜救的演练的正常进行。
促进专业救助人员的培训。为提高搜寻救助行动中的快速反应和组织、指挥、协调等能力,水上搜寻救助人员、水上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人员需定期进行搜救知识和技能培训。
加强水上搜寻救助的宣传教育工作,增强公众的水上风险防范意识和救助意识。为鼓励社会救助力量在搜寻救助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提高其参加水上搜救工作的积极性,对参与水上人命救助的船舶、设施、单位和人员提供适当的经济补偿。
建立并完善船舶报告系统,进一步完善签证制度,强制要求所有安装了AIS的船舶开启AIS,正确输入船舶静态、动态数据。水上搜救中心将实时获取这些信息和数据,随时掌握船舶的实时动态,为水上搜救行动的快速反应提供足够的支撑。
参考文献
[1]丁巧仁,朱尧平,张同斌主编.<江苏省水上搜寻救助条例>释义[M].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10,1.
[2]许艳,于海源.构筑海上人命最后一道防线[J].中国海事,2009,10.
[3]孔凡邨,阮巍.我国海上搜救管理体系探析[J].水运管理,2004,1.
比赛用搜救机器人的设计 篇5
随着现代科技的迅速发展,机器人技术越来越成熟。拆弹机器人可以高效率高精准的拆除炸弹,灭火机器人能够独立寻找火源并扑灭火源,搜救机器人能在复杂的环境下找到需要帮助的对象并施以援助,这些机器人为我们的工作提供了极大地方便。由于机器人技术涉及到多学科的知识[1],技术含量高,对未来高科技社会会有很大影响,因此被很多国家所重视。
本文针对一种比赛规则,设计了基于ARM11Contex内核的STM32F103VE作为主控芯片,配合复眼、PSD距离传感器、灰度传感器,采用4个主动轮的一种搜救机器人,该机器人能够在比赛中合理规划路径并高效找到搜救对象。
1 比赛规则介绍
比赛场地[2]如图一所示,是一个244cm×244cm白底正方区域,边界由5cm的黑色胶带标出。场地内随机摆放浅色的橡胶锥(少于12个),锥的高度为22cm,橡胶锥是用来模拟现实中的障碍物,例如柱子、墙等;场地内还有不少于4块的禁区,禁区采用20cm×38cm黑色贴贴在场地上,禁区用来模拟现实中的不可通过的区域,例如地板上的洞、不安全的地方等;被搜救的对象用一个闪烁的白炽灯代替,白炽灯每分钟约25闪,白炽灯用来模拟一个待救援的人间隔的发出求救信号。比赛中,机器人不能离开正方区域,不得碰撞橡胶锥,不得整体通过禁区,机器人高度在22cm以内,最终机器人需要在最短时间内找到白炽灯并且发出蜂鸣声,停下的位置离白炽灯的距离不得超过2.5cm。
2 搜救机器人硬件设计
(B代表光源,R代表机器人)
2.1 中心控制器
中心控制器采用未来伙伴机器人公司的AS-MF10控制器,该控制器的CPU是基于ARM 32位Cortex-M3内核的STM32F103VE单片机,拥有512K的ROM、高达20K字节的SRAM和64K的SRAM,12位A/D转换器,1微秒的转换速度。该控制器有26路模拟信号采样接口,4路电机接口,7路数字输出接口,USB接口,标准I2C接口,EEPROM等。调试程序和下载程序只要使用一根USB线即可,各接口均满足本机器人的硬件设计需求。
2.2 复眼传感器的设计
本搜救机器人采用未来伙伴机器人公司的MF10复眼,一个复眼传感器是由14个红外接收管所构成,每2个并联并且指向同一个方向,一共有7个方向。本搜救机器人在前后两个方向各安装了一个复眼传感器,使其覆盖整个360度范围。该传感器的作用是使机器人能够趋光前进。这两个复眼传感器用铜柱架在车身的最上方,并在每个复眼传感器的上方放上一个与其形状一致的纸片,纸片上方为黑色、下方为白色,从而可以避免周围环境光值对其的影响。
2.3 PSD距离传感器的设计
PSD距离传感器采用夏普公司的GP2Y0A21YK0F,其测量距离为10cm到80cm。本设计在搜救机器人的前方放置5个PSD传感器,摆放位置如图二所示,分别为正前方(1号)、前偏左(2号)、前偏右(3号)、前正左(4号)和前正右(5号),该放置方法能在前方视野中提供无死区的视角,避免在机器人前行中碰撞橡胶锥;在搜救机器人的后面放置2个PSD传感器,分别为后正左(6号)和后正右(7号),保证了在机器人倒行中避免碰撞橡胶锥[3]。
2.4 灰度传感器的设计
灰度传感器采用的是DFR0022,该模块上安装有一个发光二极管,发光二极管发出白光照射在地面上,光敏电阻根据反射的光线强度将其转换为机器信号,即可判断出该区域是否为禁区。本搜救机器人安装有三个灰度传感器,摆放位置如图三所示,分别在前方最左边(1号)、前方最右边(2号)和后方中间(3号)。该传感器的位置设计能使在遇到单独禁区和有障禁区任意摆放情况下保证本搜救机器人不会穿越禁区。
2.5 电源及电机驱动模块
本搜救机器人需要两块Li Po电池分别对MF10控制器和电机驱动模块供电,对MF10控制器采用7.4V/2S电池,对电机驱动模块采用14.8V/4S电池。因4S的Li Po电池较大则将其安装在机器人的底座的上方,2SLi Po电池则放在最上方固定。
电机驱动模块含有两路电机驱动单元,输入电压在11V到25V之间即可。
3 搜救机器人软件设计
搜救机器人的软件设计是重点与难点,笔者概要介绍各个模块的算法及整体流程。
3.1 速比校正
电机驱动模块输出两路信号到4个主动轮(一侧2个主动轮采用同一路信号),由于电机的机械特性及其他因素会导致当直行时左右主动轮之间的速度产生差值从而直行时线路会有所偏差,为了调整速比消除偏差,必须将左右侧电机进行速度修正,使其在直行时行走直线。
3.2 禁区算法
我们将赛场上的禁区分为无障碍物的禁区和有障碍物的禁区讨论,并且根据搜救机器人退出禁区时白炽灯是否点亮(以下简称有光、无光)的两种情况分析下一步的算法[4]。
3.2.1 无障碍物禁区
搜救机器人前行时遇到了周围没有障碍物的禁区时,若机器人正对禁区(1号和2号灰度传感器同时检测到禁区),该机器人将会后退出禁区随后向右转向;若机器人斜左侧进入禁区(1号灰度传感器未检测到禁区,2号检测到),该机器人将会后退出禁区随后向左转向;若机器人斜右侧进入禁区时(1号灰度传感器检测到禁区,2号没有检测到),该机器人将会后退出禁区随后向右转向。
3.2.2 有障碍物禁区
搜救机器人前行时遇到了周围有障碍物的禁区时,分障碍物在禁区左边和右边讨论。禁区的左边有障碍物时,无论机器人正对、斜左侧还是斜右侧进入禁区,该机器人将会一直后退到可以左转的位置(三种情况后退的位置不同,需要在调试中确定),若此时有光,则向有光的方向转向并前行,若无光,则向右转向并前行,等待下一次有光的时刻再判断;若禁区的右边有障碍物时,则机器人后退到可以右转的位置,其他算法同上;若禁区的左边和右边均有障碍物,机器人将会后退到可以左右转的位置,其他算法同上。
3.3 避障算法
搜救机器人前行时可能会遇到单独的障碍物,在避障的时候笔者将各种障碍物可能的摆放位置和遇到障碍物时是否有光的情况分别作以下几点讨论[4]:
(1)机器人的右前方有障碍物时,无论是否有光,该机器人都会左转绕开障碍物;若左前方有障碍时,无论是否有光,该机器人都会右转绕开障碍物。
(2)机器人的左前方和右前方均有障碍物时,无论是否有光,该机器人都会右转避开两个障碍物。
(3)机器人的左前方和正前方均有障碍物时,若无光,该机器人会右转绕开障碍物,若有光,则向有光的方向转向;右前方和正前方均有障碍物时,若无光,该机器人会左转绕过障碍物,若有光,则向有光的方向转向。
(4)机器人的正前方有障碍物时。若无光,该机器人将会右转,有光时,则向有光的地方转向。
(5)机器人的正前方、左前方和右前方均有障碍物时,若无光,该机器人将会后退一段距离再右转,若有光,该机器人将会后退一段距离再向有光的方向转向。
3.4 趋光摆正与找灯
本搜救机器人在没有遇到任何障碍物和禁区的情况下,将执行趋光摆正算法。调用趋光函数,首先识别复眼传感器红外接收管中接收光值最大的那一对,再进行摆正,使复眼传感器最中间的一对红外接收管的接收光值最大,即可使该机器人的行进路线总趋向于光源。
在机器人接近光源时,调用停车函数使离灯约2cm处让机器人停止前行并发出蜂鸣声。
4 搜救机器人赛场调试
为了加大难度,笔者将调试场地设计成图四所示,根据调试的过程,调试的内容主要有速比校正、传感器参数、直行速度、转向参数、后退参数、整体机械设计等。
4.1 传感器参数
对于复眼传感器,主要设置三个值,分别为当前无灯的环境光值、有灯且离灯较近的光值和有灯且接近灯的光值;对于灰度传感器,主要设置检测阈值;对于7个PSD距离传感器,将根据实际情况分别设定检测阈值。
4.2 转向及后退参数
针对3.2和3.3节所述的各种可能摆放的障碍物和禁区,转向的速度、时间和角度以及当需要倒行时后退的距离、速度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4.3 系统整体流程
设任意时刻复眼上接收到光值最大的一对红外接收管接收光值为EM,无灯时的环境光值为f1,有灯且离灯较近的光值为f2,有灯且接近灯的光值为f3;并根据3.2和3.3节所述,当无光时搜救机器人所作出的所有动作函数构造为无光行走函数,有光时构造为有光行走函数;根据3.4节所述,该机器人接近光源时执行的函数构造为趋光函数[5]。该系统的流程如图五所示。
4.4 模拟比赛
笔者对设计的场地进行模拟比赛,比赛所用时间最快达到了6s,10次实验的平均时间在8到10s左右,且过程中几乎不会犯规。
5 结束语
根据通用的搜救机器人的比赛规则,本设计合理使用各类传感器,应用少数的传感器完成全方位的避障,各传感器的安装位置优化到位;软件设计合理,大大提升了复眼、PSD和灰度传感器三者同时工作的效率。同时通过上百次调试,对系统函数进行了优化,使其在不犯规的情况下大大加快搜救速度、提升效率。根据模拟比赛的结果,本设计所用时间较短,达到领先水平。
参考文献
[1]王忠民.灾难搜救机器人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J].现代电子技术,2007,(17):152-155.
[2]张亚萍,马明星.搜救机器人系统的设计与开发[J].中国制造业信息化(学术版),2010,39(05):52-55.
[3]李小燕,陈帝伊,马孝义.智能灭火机器人的设计与实现[J].电子设计工程,2010,18(03):51-54.
[4]王永虹,徐炜,郝立平.STM32系列ARM Cortex-M3微控制器原理与实践[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8.
动态蚁群算法用于洪灾搜救问题 篇6
洪灾是威胁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重大自然灾害之一,因此,如何快速有效地搜救洪水中被困群众成为一个重要课题[1]。
在洪灾搜救问题中,需要根据被困人员的地理位置、救援站点位置等信息,制定救援路线,即最短搜索路径[2]。
1 洪灾搜救问题
在洪水暴发之前,当地群众接到有关部门的预警信息,并撤离到某地势较高的安全地带,但仍有少量群众被困。考虑到救援船只数量和油料有限并且救援时间紧迫,因此,救援人员采用最短搜索回路。蚁群算法就是一种求解最短路径的常用算法,但基本蚁群算法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搜索时间过长,搜索停滞现象,本文提出使用一种动态信息素浓度的蚁群算法,并讨论了其在求解最短路径问题中的优越性。
2 蚁群算法(AS)
2.1 算法思想
以n城市TSP问题为例来说明蚁群系统模型。设m为蚁群中蚂蚁的数量;ηij(i,j=1,2,…,n)表示城市节点i与城市节点j之间的距离的倒数,τij(t)表示t时刻在ij连线上残留的信息量。初始时刻,设τij(0)=C(C为常数)。蚂蚁k(k=1,2,…,m)在运动过程中,根据pkij(t)决定转移到下一城市节点[3]。
式中:allowed={0,1,…,n-1}表示蚂蚁k下一步允许选择的城市。经过n个时刻完成一次循环,各路径上信息量要根据下式进行调整:
式中:Q是常数;Lk表示第k只蚂蚁在一次循环中走过的路径长度。参数Q,α,β,ρ可以用实验方法确定最优组合[4]。
人工蚁群系统使用tabu(k)记录蚂蚁k走过的节点,停止条件使用固定循环次数或当进化趋势不再明显时停止运算。
2.2 算法流程
蚁群算法分为ant-cycle system,ant-quantity system以及ant-density system三种算法,以ant-cycle system算法效果最好。图1给出了ant-cycle system算法框图[5]。
3 动态蚁群算法
3.1 信息及启发因子
现实世界中蚁群的活动会随着时间推移而对环境不再敏感,这样信息素的影响就会减小,同时,启发函数的影响相对加大[6,7]。在算法中就体现为参数α,β成为与时间相关的函数。本文根据参数的最优组合[4],在这里令α=1,β随着迭代过程而变化:在迭代的前N /3次内β=5;N /3~N2次内β=4;N /2~2N /3次内β=3;2N /3~N次内β=2。其中,N=m*n表示总迭代次数。
3.2 挥发因子
动态蚁群算法中,信息素浓度高的节点,挥发速度快,反之,挥发速度慢,这样就可以有效防止信息素的无限积累或减少为零。挥发因子ρ就成了信息素浓度τ的函数[8]。本文所用挥发函数如图2所示。
3.3 多路径信息素更新
AS仅对最短路径上的信息素进行更新,只有一只蚂蚁对全局信息素的更新有影响。如果同时有多只蚂蚁对不同路径的全局信息素的更新产生影响,就可以加快搜索进程[9,10]。
本文对两只蚂蚁所爬过的路径上的信息素进行更新,对最优和最差路径上的信息素进行全局更新,更新规则如下:
3.4 实验结果
实验使用一组30个村庄的模拟坐标数据,搜救队员从救援点出发,遍历30个村庄,搜索并营救被困群众,最后回到救援点,坐标为(1 336,695)。
实验中选择的参数初始值如下:m=30,α=1,β=0.5,ρ=0.1,最大迭代次数为1 000次。计算结果与AS算法进行比较,搜索路径如图3所示,采用AS算法的最短路径长度为16.853 km,而动态蚁群算法的最短路径长度为16.106 km。
4 结语
本文根据洪灾搜救中的时间紧、设备有限等因素,提出使用改进的动态蚁群算法计算最短搜救回路,确保使用最短路程和在最短时间内将被困人员救往安全地带。针对基本蚁群算法中存在的过早收敛和局部最优问题,动态蚁群算法采用动态确定的目标城市标准和挥发函数。实验数据表明,动态修改启发因子和挥发系数对提高算法性能十分关键,下一步的研究工作就是动态因子的组合优化,提高算法效率。
摘要:蚁群算法是一种求解最优路径的常用算法,其利用自然界中蚁群的活动规律和正反馈原理。动态的蚁群算法针对基本蚁群算法存在的问题和缺点进行改进,采用动态参数因子,可以有效避免搜索的局部最优和进化停滞现象,并且能够提高搜索效率。通过实验结果对比,该算法在求解最短路径方面具有更高的精确度,为今后的搜救问题提供了一种高效实用的参考方法。
关键词:洪灾搜救,蚁群算法,动态参数因子,信息素
参考文献
[1]毛德华,何梓霖,贺新光,等.洪灾风险分析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展望[J].自然灾害学报,2009,18(1):139-149.
[2]李守英,马祖军,郑斌,等.洪灾被困人员搜救问题的集成优化研究[J].系统工程学报,2012,27(3):287-294.
[3]郝晋,石立宝,周家启.求解复杂TSP问题的随机扰动蚁群算法[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2(9):88-91.
[4]叶志伟,郑肇葆.蚁群算法中参数α、β、ρ设置的研究[J].武汉大学学报,2004,29(7):597-601.
[5]蔡自兴,徐光祐.人工智能及其应用[M].4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6]杨剑锋.蚁群算法及其应用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07.
[7]倪应剑,邢汉承,张志政.蚁群算法及其应用研究进展[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08,25(8):12-16.
[8]刘好斌,胡小兵,赵吉东.动态调整路径选择的蚁群优化算法[J].计算机工程,2010,36(17):201-203.
[9]DORIGO M,STITZLE T.Ant colony optimization[M].MA:MIT Press,2004.
【应急搜救】推荐阅读:
搜救系统06-23
应急处突应急预案09-30
应急演练方案应急预案10-21
消防安全应急疏散演练应急预案07-02
应急用血预案及输血设备故障应急预案09-29
合生井控应急预案固井施工应急预案09-13
应急趋势07-15
卫星应急07-16
煤矿应急10-18
应急工作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