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校计算机教育

2024-08-04

党校计算机教育(共3篇)

党校计算机教育 篇1

党校计算机课程的引入, 是党校教学在新世纪的一个发展突破口, 是面向未来的一项重要举措, 针对党校学员的身份特殊性以及计算机日新月异的全新学科, 如何有效提高党校学员的计算机使用能力以及实践思维水平, 在最短的时间内, 让学员全面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实践操作, 成为党校计算机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此为出发点, 对如何提高党校计算机教学效果进行了简要探讨。

一、构建合理知识结构体系

科学合理的知识结构体系能够提高学员的学习效果, 不仅是知识迁移的前提, 而且也是培养学员各项能力的基础。所以, 在党校计算机教学中, 教师必须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在教学顺序方面, 要把操作系统、word文本操作等基础应用软件教学内容放在整个课程教学的前期, 而把相对复杂的应用软件, 包括Excel、Flash以及网络设计等放在课程教学的后期。之所以要如此安排, 是要让学员循序渐进地认识计算机, 全面了解计算机的信息处理程序, 进而产生亲自实践操作的兴趣。在教学内容的设置方面, 教师要结合具体的实际情况, 合理安排一些学员兴趣浓厚的内容。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只有充分激发学员学习计算机的兴趣, 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有人称学习计算机要从游戏开始, 听起来似乎有些不妥, 但是仔细想一想, 却非常有道理, 因为确实有大量的知识是从游戏中得到启示, 进而开始进行探索。就像有些学员由于年龄关系, 有时候连鼠标都不能熟练使用, 这种情形下, 教师就可以安排一些简单的游戏让学员来玩, 这样既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还可以在无形中提高他们的鼠标操作能力。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以利用辅导教师操演、实际操作游戏以及辅助软件等, 让学员在玩的过程中联系打字、学习计算机的简单操作。让学员自主地去探索他们的计算机未知领域, 亲身体会获得新知所需的整个过程。在实际的党校计算机教学过程中, 教师必须结合学员的具体情况, 合理安排教学顺序, 灵活组织教学活动,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操作能力, 循序渐进地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体系[1]。

二、激发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实践在计算机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只有让学员亲自动手实践, 才能揭开计算机的神秘面纱, 充分激发学员对计算机学习的兴趣。因此,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后, 教师要对实践环节进行加强, 充分调动学员的实践能动性, 在人机互动中掌握计算机知识。之所以要加强学员的上机实践, 主要是由于实践操作完全有别于教师的单纯讲授。教师讲授属于一种单向的知识灌输, 忽视了学员的主体性。而在实践操作时, 学员处于主动地位, 教师则主要扮演解惑者和引导者, 这就使学员的主体性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挥, 将书本知识通过学员的自身实践纳入自己的知识结构体系之中。如此才能充分调动学员积极性去努力完成教学任务。所以,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还要采取“分立式”教学方法, 就是将讲授和实践操作分开。最好将讲授和实践操作的课时按照1:3的比例进行分配, 在进行实践操作时, 学员在与计算机对话的同时, 还可以就遇到的问题及时向教师请教。这种教学方式实现了师生处于及时的交流关系中, 不仅可以调动学员的积极性, 而且还提高了教师教学积极性, 真正实现了教学相长, 有效培养学员的实践操作能力, 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三、注重学员的技能训练

在实际的党校计算机教学过程中, 大多数情况是要在较短时间内让学员掌握一定的计算机技能和技巧。教师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 要结合学员的具体学习水平进行有针对性的技能训练。教师要做一些难度适宜的演示操作, 并在操作过程中进行提问, 勾勒出知识重点, 然后让学员通过实践操作来完成具体的技能训练, 最后再提出具有创新性问题, 让学员创造性地发挥所学技能进行不断完善, 并完成相关教学任务[2]。

比如, 在进行操作系统的讲授时, 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在学习了这么多的操作系统知识以后, 你们是否发现, 在不同情况下, 鼠标的形状也有所不同呢?用你们所学的知识去找出鼠标都有哪些不同的图案, 这些图案背后有什么含义?”此时, 学员会带着极大的积极性去寻找答案。不仅调动了学员的积极性, 还活跃了课堂气氛。然后, 让学生们自主总结和归纳, 并对鼠标各种图案背后的含义进行讨论。最后, 老师给出正确答案, 并进行点评。由此, 在激发了学员求知欲的同时, 对学员进行了有效的技能训练。

四、构建完善教学反馈机制

教学过程属于一个双向的复杂的动态过程, 由于党校学员特殊性, 他们的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针对这一问题, 要想通过调节达到最优化, 让学员都学有所成, 就要通过构建师生之间的信息反馈机制来实现。

教师通过构建完善的教学活动反馈机制, 能够顺利实现教学目标, 及时纠正、弥补教学活动中出现的疏漏和缺陷, 实现预期的教学效果。计算机教学活动属于一种知识技能性非常强的活动,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该实时了解学员的实践操作情况, 从学员实践操作到完成具体的教学任务, 都要做好教学信息的反馈工作, 实现“行程性”反馈。通过反馈信息, 教师可以随时了解每个学员的学习情况, 针对个别学习效果不佳的学员, 教师可以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启发和指导, 提高学员的学习效果。而对反馈出来的一些共性问题, 教师一方面要完善自身的教学方法, 另一方面要及时修正学员的学习方法。进行统一的分析讲解, 并同学员一起探讨、研究, 教学相长, 完成教学任务, 实现教学目标。如果不构建完善的反馈机制, 学员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将不可避免地出现一定的阻碍, 由此导致知识的负迁移, 这种情况必须要尽量避免和及时消除。可以说,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通过构建完善的互动反馈机制, 能够增强师生之间的知识和情感的沟通与交流, 是提高党校计算机教学效果的关键点。

综上, 党校计算机教学中, 教师如何将知识最大化的交给学员, 学员又可以进行熟练的实践操作, 合理安排教学环节就显得尤为重要和关键。

五、结语

计算机教学活动中辅导教师怎样把知识教给学员, 而学员又能使其运用自如, 教学环节的安排是非常关键。只有构建合理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动能力、注重学员的技能训练以及构建完善的信息反馈机制, 才能有效提高党校计算机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冷淑宏.党校计算机课堂教学设计探究[J].才智.2011, 12 (16) :146.

[2]李安宁.党校计算机课程几种教学方法的探讨[J].中国科技信息.2011, 23 (9) :244-245.

党校计算机教育 篇2

摘 要:随着计算机和网络的普及,各级领导干部的工作方式也由传统转向现代,即电子政务。可是,通过电子政务开展工作所遇到的问题也随即产生,尤其是安全性、保密性这方面,而针对领导干部的计算机和网络安全知识培训没有及时跟上,近几年才开始重视,有的领导干部为了工作需要,开始主动的通过各种教学方式和培训机构进行学习。党校也发现了这一问题,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充分利用自身的教学资源和平台,进一步加强领导干部的计算机和网络安全知识培训。

关键词:党校;计算机和网络安全知识;培训

党校教育的总体要求中提到,要尊重和研究干部成长规律和党校教育规律,针对干部成长的特点和需求,以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主课,培养忠诚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德才兼备的党员领导干部和理论干部。随着计算机和网络的普及,各级领导干部及党员的工作方式也由传统转向现代,即电子政务。但针对领导干部的计算机和网络安全知识培训没有及时跟上,有的领导干部因为工作的需要,已经开始主动的通过各种教学方式和培训机构进行学习。党校也发现了这一问题,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充分利用自身的教学资源和平台,进一步加强领导干部的计算机和网络安全知识培训。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委党校对于领导干部的信息化培训比较重视,从2000年开始,就设置了计算机和网络课程。2003年,结合国家提出的要加快发展电子政务的要求,面对全市的领导干部和公务员进行了大规模的信息化知识培训。近几年,结合计算机和网络安全、网络涉密、网络舆情等内容,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调研,组织了专门的授课教师,开设了相关的专题和课程,结合领导干部的工作实际开展培训,使领导干部能在工作中具有应对这方面问题的能力。

一、领导干部开展计算机和网络安全知识培训是应对当今国内外网络安全严峻形势的要求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显示,截止2014年12月,我国网民达6.49亿,其中有46.3%的网民遭遇过网络安全问题。而针对政府的计算机和网络安全事件更是频频发生,其中在2013年发生的斯诺登事件,使美国的“棱镜计划”公布于众,其中一个项目就是监视民众的网络活动,监视范围很广,从欧洲到拉美,从传统盟友到合作伙伴,从国家元首通话到日常会议记录。有媒体报道,包括我国前国家主席胡锦涛以及商务部、外交部和一些银行、电信公司,都遭到了美国情报机构的监听。处于这样的网络环境下,在 2014年2月27日,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成立,总书记习近平亲自担任组长,李克强、刘云山任副组长。随后,各级政府也相应的成立了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

另外,网络泄密情况也不容乐观,政府工作人员,尤其是党政领导干部,由于工作的性质,掌握着国家的涉密信息,很多涉密信息都是由于工作人员相关的计算机和网络知识不足,自认为安全可靠,违规操作涉密信息,无意间造成网络泄密。某国的谍报机构声称,在他们获得的情报中,近80%来自“公开的信息”,而其中近一半是来自互联网。全国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的一项调研报告发现,目前保密工作正处于泄密高发期,其中计算机网络泄密案发数已占泄密案发总数的70%以上,并呈逐年增长趋势,国家安全与利益受到严重威胁。

二、充分利用党校培训资源和平台进行计算机和网络安全知识的培训

党校是培训轮训党员领导干部,培养党的理论队伍,学习、研究和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的重要阵地,使之成为干部加强党性锻炼的熔炉。巴彦淖尔市要求党校每二至三年轮训一遍各级领导干部,所以,党校有很好的培训资源和平台。巴彦淖尔市委党校一方面加强自身信息化建设,除加强硬件设施的建设外,还注重培训教职工相关知识,通过信息网络这个科室的工作人员所学专业都是计算机、网络和电子政务及相关专业,有意识的培养科室教员向这个方向研究和学习,并上讲台授课,每学期针对教职工开设一个信息化培训班,更新知识;另一方面,在各主体班和学历班上讲授了多个相关专题,其中有《办公自动化与电子政务》、《计算机病毒的危害与预防》、《领导干部应具备的计算机和网络知识》、《增强保密意识,保护信息安全》等,受到了学员的一致好评,认为党校开设的这些课程,对他们在工作中遇到相关问题的解决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另外,党校也积极争取,和保密局、市信息中心、宣传部的网信办、公安局的网监支队等部门合作,将其要求开设的计算机和网络安全知识的培训任务尽可能的安排到党校各班次来讲,这样,相关部门完成了培训任务,党校在提供教学资源中也有一定的创收,学员学习了相关知识,一举三得。

三、培训内容应紧紧围绕领导干部在工作中所需的相关知识进行。

党校培训,主要内容还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计算机和网络安全知识的培训,时间不宜过长。如果想系统的学习,在党校是不合适的,有专门的培训机构进行培训。巴彦淖尔市委党校通过“学以致用”的原则,进行计算机和网络安全知识的培训。首先,面对各级领导干部做了一个问卷调查,内容分以下这些方面:

1、您来党校是否需要接受计算机和网络安全知识的培训;

2、您在工作中遇到过哪些相关问题;

3、您想接受哪些相关知识的培训;

4、培训时间多长为宜;

5、您希望用怎样的学习形式进行培训等等。第二、按照学员的问卷统计出结果,由分管领导、副教育长组织信息网络中心全体教员备课,确定相应的专题课,进行试讲,通过后正式上台讲课。第三、讲授时,尽量采用教员所喜欢的授课方式进行,内容也是大家关心和实际工作中用到的内容。第四、授课后再由学员进行考评打分,提出意见,由教务处统计后公布给备课教师,发现问题进行分析改正。

由于这门学科是操作性很强的一门学科,有时还要在微机室进行实际操作,在课堂上模拟学员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当场给出解决方法。有些学员的问题,如果课堂上无法解决,教师还亲自到学员工作单位进行辅导,或者通过网络视频交流来进行。授课效果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从中可以看出,只有紧紧围绕领导干部在工作中所需的相关知识进行培训,才能使其在工作中起到一定的作用。

党校开展领导干部计算机和网络安全知识培训,还需不断的充实和发展,要紧紧围绕党校教育的目标要求,提高学员各个方面的素质和能力,培养出忠诚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德才兼备的各级领导干部。

参考文献

党校教育理性思考 篇3

在我国历史上就产生了许许多多的社会和谐思想。孔子就提出“和为贵”;墨子说过:“兼相爱”、“爱无差”等理想社会方案;孟子描绘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社会状态;而太平天国运动的领袖洪秀全提出的建立“务使天下共享”、“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共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美好社会,与康有为(《大同书》)提出的“人人相亲、人人平等、天下为公”的理想社会有异曲同工之效。

关于和谐社会的建设,亦是马克思主义一直追求的目标。1803年法国的傅立叶发表的《全世界和谐》一文,指出现存资本主义制度必将被“和谐社会”所代替;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对傅立叶、英国的欧文等的空想社会主义者的著作和有关主张给予了肯定,深刻剖析了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局限性和理论缺陷,它没有找到实现社会和谐的条件和途径,结果只能是空想,并提出要建立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

列宁在领导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对和谐社会的建设进行许多有益的设想和探索,但由于种种原因没有不得及实践。

在我们党的历史上,延安时期、建国初期、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这三个历史时期,在建设和谐社会方面是有很多宝贵经验的,对于我们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是要建设一个和谐社会,首先要实现党内和谐特别是党的理论、路线的正确和领导层的团结统一,这是关键所在。

二是要善于从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时期的实际出发,制定正确的政策,调节和兼顾各个阶级或阶层的利益关系,这是保持社会和谐的核心问题。

三是要通过民主法制、思想道德和教育文化等多种形式,加上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等基础性工作,把社会发展和社会治理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更有针对性的解决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不和谐因素。

四是要充分调动和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就要从政策上支持、制度上保证社会的开放性和竞争活力。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这样才能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

五是要做到统筹兼顾、利益协调,使各项方针政策和全部工作正确反映和兼顾各方面的利益,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使改革发展的成果真正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六是要妥善解决各种社会矛盾。要健全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工作机制,综合运用政策、法律、行政等手段和教育、协商、调解等方法,把矛盾解决在内部,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

这一切,对于我们今天从新世纪新阶段的实际出发,解决当前社会生活中突出的不和谐因素,建设“社会更加和谐”的小康社会,构建更高水平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显然是十分有意义的事。特别是当我们把上述初步总结的历史经验同胡锦涛提出的构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联系起来,不难发现胡锦涛提出和论述的六个方面要求,已经凝结了我们党在各个时期创建和谐社会的实践中积累的基本经验。

构建和谐社会也是对立统一规律发生作用的体现。社会主义社会不是无差别的社会,其内部也存在着各种矛盾,正是他们推动着社会主义向前发展。与其他社会矛盾根本不同的是社会主义矛盾不是对抗性的矛盾,而是可以经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不断得到解决的非对抗性矛盾。

上一篇:初中政治教学中的德育下一篇:应急撤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