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撤离

2024-08-04

应急撤离(精选3篇)

应急撤离 篇1

0引言

2007年8月20日,台湾中华航空公司一架波音737-800在日本冲绳县那霸机场降落后,突然发生爆炸并冒出浓烟,飞机断成三截,但机上155名乘客全部安全撤离,亿万观众通过电视看到了这一情景。成功撤离,除了机组人员的训练有素外,严格的适航要求和严谨的适航验证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1]。

空客为了取得A380的适航认证,征集了1100名志愿者进行应急撤离试验,验证当飞机出现紧急情况而不得不应急着陆时,飞机上的乘客能否安全、迅速地从飞机上撤离。这也是该型号飞机能否获得欧洲航空安全局(EASA)和美国联邦航空局(FAA)办法的型号合格证的关键性试验之一[2]。

应急撤离地面演示验证的要求最初是对营运人提出的,1965年3月生效的FAR 121部第121-2修正案(§121.291)规定,营运人必须通过实际演示证明机组执行既定应急撤离程序的能力,并以此保证机组内部的分工切合实际。对于客座量在44座以上的民用飞机,这一要求则是在1967年10月24日生效的FAR 25部第25-15修正案(§25.803)中规定的,其目的是验证新型和(或)改型飞机的应急撤离能力[3]。

CCAR25部第25.803条应急撒离

(c)对客座量大于44座的飞机,必须表明其最大乘座量的乘员能在90秒钟内在模拟的应急情况下从飞机撤离至地面,该乘座量包括申请合格审定的中国民用航空局有关营运规定所要求的机组成员人数在内。对于这一点的符合性,必须通过按本部附录J规定的试验准则所进行的实际演示来表明,除非中国民用航空局适航部门认为分析与试验的结合足以提供与实际演示所能获得的数据等同的数据资料。

根据CCAR25部第25.803条及附录J规定,同时结合AC25.803-1A,当出现下列情况时,必须进行全尺寸演示验证:

(1)无足够试验数据可用于分析验证;

(2)出口类型与数量不同于经批准的布局,且所要求的客座量接近§25.807(c)许可的限制值;

(3)经分析表明某些出口的撤离人数超出了原演示验证的这类出口撤离人数;

(4)机组工作比原演示验证过的更复杂或体力要求更强,已使原来演示结果无效;

(5)在出口布局不变情况下,旅客座椅配置方案较原演示过的飞机增加了百分之五以上[4,5]。

全尺寸演示验证通常在真实飞机上进行,确定演示验证的构型是试验的基础,对演示机内外布置又是构型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1客舱布置方案确定

通常一款民用飞机,针对航空公司的不同需求,会有多种客舱布置方案。以某型单通道客机为例,该型飞机客舱有三种布置方案,分别是高密度舱176座,排距为30英寸/29英寸;全经济舱164座,排距为32英寸;混合舱150座,其中商务舱12座,排距36英寸,经济舱138座,排距32英寸。布置图如图1所示。

针对不同客舱布置方案,应选取最不利的布置方案作为试验对象,如果最不利的布置方案在应急撤离演示中符合适航条款要求,则其它布置方案按照相似类比的原则即符合适航条款要求。

判断是否为最不利的布置方案,需要综合考虑座椅间过道最低要求宽度、前、后登机门通道最低要求、前、后服务门通道最低要求、翼上应急门通道最低要求、座椅排距、乘客人数、乘务员人数、应急设备布置等。该型单通道客机客舱三种布置方案的对比如表1所示。

从上述表1中各项因素的分析结果可知,176座高密度级客舱布置方案对于地面应急撤离最为不利,试验应选取该构型的客舱布置方案。

2其他布置要求

a)起落架状态

飞机必须处于起落架放下的正常姿态。

b)模拟障碍物的摆放

开始演示前,将总平均量一半左右的随身携带行李、毯子、枕头和其它类似物品分放在过道和应急出口通道上的若干地点,以模拟轻微的障碍。为了模拟更典型的飞行场景,应当在客舱安全简介之后摆放这些障碍物。

根据AC25.803-1A的要求,模拟随身行李可以是小型手提箱、运动包、航空旅行箱、公文包等,里面填充上衣物或报纸,以可以放置到旅客座椅下方为合适的尺寸。随身行李应当放置在主过道上,大约每排一个包,还有些包应放在通道上,大约和主过道上一样的间距。另外,枕头和毯子应当散落在主过道上,大约每两排一个枕头或一个毯子。

c)舱门和窗户的布置

演示开始时,所有外部舱门和驾驶舱门应关闭。为了防止客舱内能看见机外情况,应在驾驶舱窗户、客舱窗户、应急出口的观察窗从机外一侧完全贴上不可以透光的布,并将遮阳板关闭。

每个外部舱门和出口以及每个内部舱门或帘布必须处于起飞时的状态,所以厨房门帘必须处于收起状态。

d)不可使用的出口布置

演示中可以使用的出口由每对出口中的一个组成,演示开始前,申请人指定哪些应急出口可以使用,并提交审查方批准。审查方有权利同意或者不同意申请方的提议。

对于演示中不可使用的应急出口,应使用机械方法使其不可打开并在乘务员和旅客尝试开门前不被察觉。将在参试人员登机后,由工作人员从机外使用封箱胶带将不可使用的应急出口的外手柄固定在门完全关闭的位置,使其从手柄槽中无法脱出,胶带贴在外手柄远离手柄转轴的一端。

由于工作人员在机外使用封箱胶带将不可使用的应急出口的外手柄固定时,机组人员或旅客有可能会察觉到工作人员的操作并提前得知演示中那些出口可以使用,所以工作人员同时对于可以使用的应急出口进行下列操作:从机外使用封箱胶带,贴在舱门外蒙皮上,不能影响应急出口舱门开启

e)观察员座椅的安装

驾驶舱内应安装观察员座椅,但是试验中不允许人员乘坐。

f)应急设备的安装

必须装齐飞机计划运行所要求的一切应急设备。

机组人员在应急撤离演示中不可以使用手电筒。

h)旅客安全须知卡的放置

旅客安全须知卡放置在对应杂物袋中。

i)审查方观察人员的站立区域

在演示过程中允许两个审查方观察人员分别在客舱内的前部和后部对试验现场进行监视

3结束语

本文通过对比不同客舱布置方案,以及其他内外部布置要求,确定了最不利的客舱构型,同时对起落架状态、模拟障碍物的摆放、舱门和窗户的布置等方面进行研究,明确了民用飞机应急撤离地面演示试验的构型要求,为后续机型的试验构型的确定提供指导。

摘要:民用飞机应急撤离地面演示试验是民用飞机适航取证工作中最重大的一项全机性适航验证试验。试验构型的确定是该试验最关键的要素之一,直接影响到试验程序的合理性。本文通过对全尺寸演示机的内外布置进行逐项研究,明确演示构型要求,对确定后续机型的应急撤离试验构型提供了一些参考。

关键词:民用飞机,应急撤离,演示试验

参考文献

[1]马健.90秒内撤离浅谈运输类飞机应急撤离的适航验证要求[J].国际航空,2009(08):59-60.

[2]汪萍.空客A380应急撤离试验[J].民用飞机设计与研究,2006(03):10-13.

[3]中国民用航空总局,大型飞机公共航空运输承运人运行合格审定规则[Z].2010-1-4:34-36.

[4]中国民用航空总局,中国民用航空规章第25部运输类飞机适航标准[S].2011-11-7:80.

[5]AC25.803-1A Emergency Evacuation Demonstrations[Z].

应急撤离 篇2

民用飞机应急设备是协助乘客在飞机遇到紧急情况时进行应急救生和快速撤离的一系列设备。随着飞机技术的发展, 飞机设计师希望提供这样一个安全保证:只要飞机不发生空中解体等致命性事故, 乘客都可以利用规定的应急程序和配备好的应急设备快速撤离到安全的地方, 简而言之, 就是保证飞机拥有极高的失事后生还率。提供这个安全保证最关键的部件就是飞机上配备的一系列应急设备。

笔者根据当前飞机设计的技术现状, 通过归纳总结, 明确了应急设备的主要组成及其配置, 规范了系统的技术要求、环境要求、接口界面要求、安装布置要求、安全性、可靠性和维修性要求、质量要求及适航验证要求。

1 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采用下列术语和定义。

应急设备 本规范描述的应急撤离和救生设备简称

LRU 航线可更换单元

LRM 外场可更换模块

2 设备配置要求

按适航规章的有关规定, 民用飞机需要配备在紧急情况下为所有乘员提供急救和安全撤离所必需的辅助和治疗设施。民用飞机对应急设备的要求是:配置滑梯、救生绳、应急斧、便携式扩音器、手电筒等应急撤离设备。

若飞机要提供水上迫降功能, 需配备救生衣、救生筏、翼上救生绳等水上迫降设备。

配备急救箱和应急医疗箱等机上急救设备, 以便在紧急情况下使机上人员可获得有效的救助。

3 应急撤离及救生设备设计要求

3.1 布置要求

3.1.1 基本安装要求

1) 应急撤离及救生设备部件的安装应尽可能不使用或少使用专用工具。

2) 应急撤离及救生设备的设计应避免安装人员误装的可能性。

3) 应急撤离及救生设备的安装位置应容易接近和方便操作。

4) 所有设备的安装、固定必须牢固可靠, 不会因飞机的振动而对机上人员造成伤害。

3.1.2 主要设备安装要求

各应急撤离及救生设备的布置遵循以下要求。

1) 应急撤离滑梯。应急撤离滑梯安装在前后登机门、前后服务门和左、右翼上应急门处, 符合以下要求。

(1) 应急撤离滑梯必须在完全展开以后具有足够的长度, 确保滑梯末端与地面接触并支撑。

(2) 应急撤离滑梯的打包外形和尺寸必须满足安装尺寸要求。

(3) 在机上安装应急撤离设备位置处, 应能容易地看到该设备的名称、生产日期、有效期和维修周期的标记。

(4) 应急撤离设备的存放位置, 应使其在应急情况下能迅速使用, 且不妨碍人员的撤离。

(5) 配有自动充气装置的应急撤离设备应配备卸压阀, 以确保安全。

(6) 滑梯的滑道必须设计有护栏等可以避免撤离者摔出滑梯而引发事故的装置。提供保护撤离者从飞机应急出口以近似1.82 m/s的速率 (根据滑梯与地面的角度) 滑向地面。

7) 应设置滑梯照明装置, 在滑梯充气或者展开时自动开启, 照度满足FAR 25.812的要求, 照明系统不能影响滑梯正常撤离的功能。

2) 救生衣。机组救生衣安装在机组座椅附近, 其安装位置便于取用;旅客救生衣分布在旅客座椅附近, 方便紧急情况下使用;婴儿救生衣一般可放在行李箱内。

3) 救生筏。如果选用单独的应急撤离滑梯, 必须为飞机的最大乘坐人数配置救生筏, 且要考虑一只救生筏失效, 其余救生筏能够容纳所有人员。救生筏安装在客舱应急出口附近, 与飞机结构采用快卸式连接。

4) 救生绳。在驾驶舱应急出口附近应安装一根便于机组人员撤离的救生绳。在左、右翼上应急出口处到机翼上各安装一根救生绳, 使乘员在水上迫降后, 能依靠这些救生绳暂留在机翼上。

5) 便携式应急定位发射仪。根据CCAR 91.405、CCAR121.339的要求, 在其中一只救生筏上安装一只便携式应急定位发射仪。

6) 应急斧。应急斧安装在驾驶舱的左、右操纵台侧壁或盥洗室的前壁板上, 方便取用。

7) 急救箱及应急医疗箱。根据121.597的要求, 为了处理飞行期间或小事故中可能发生的受伤或疾病, 大型客机应当配备应急医疗箱和急救箱。根据91.1013、CCAR121.309条的要求, 民用飞机应配置3只急救箱及1只应急医疗箱。根据CCAR 121.743条需满足下列要求。

(1) 符合CCAR 121规则附件B中规定和要求。

(2) 应便于机组人员取用, 而且应放置在客舱内。

(3) 应有明确的标示并有明确的使用方法提示。

(4) 使用箱盒或者容器携带时, 内容物或者包装器具本身应有明确的标示, 并标有最后一次检查的日期。

(5) 急救箱和应急医疗箱应是经过批准的。

8) 手电筒。驾驶舱手电筒安装在左、右操纵台侧壁或盥洗室的前壁板上, 客舱手电筒安装在客舱服务员座位处易于接近的位置。

9) 扩音器。便携式扩音器放在负责指挥应急撤离的机组成员方便取用的地方, 一个安放在客舱前部, 另一个安放在客舱后部。

3.2 适航要求

应急撤离及救生设备的设计在CCAR25、CCAR91、CCAR121适航条例都有具体要求可依, 主要条款如表1所示。

3.3 主要性能要求

应急撤离及救生设备需满足以下性能要求。

1) 应急撤离滑梯必须满足TSO-C69c (美) —联邦航空管理局技术标准规定中最低的性能要求和SAE ARP 495—民用飞机应急撤离设施设计要求, 装机的滑梯必须取得TSOA认证。

2) 根据CCAR25.803要求, 每个有机组成员和旅客的区域, 必须具有在起落架放下和收上的撞损着陆、并考虑飞机可能着火时能迅速撤离的应急措施。对客座量大于44座的飞机, 必须表明其最大乘座量的乘员能在90 s内在模拟的应急情况下从飞机撤离至地面。飞机所设置的应急撤离滑梯要满足CCAR25附录J 90 s应急撤离演示试验验证。

3) 配有自动充气装置的应急撤离设备应配备卸压阀, 以确保安全。

4) 滑梯的滑道必须设计有护栏等可以避免撤离者摔出滑梯而引发事故的装置。提供保护撤离者从飞机应急出口以近似1.82 m/s的速率 (根据滑梯与地面的角度) 滑向地面。

5) 应设置滑梯照明装置, 在滑梯充气或者展开时自动开启, 照度满足FAR 25.812的要求, 照明系统不能影响滑梯正常撤离的功能。

6) 应急撤离设备在飞机上的存放和安装应能承受CCAR25.561惯性载荷要求。

7) 除C型应急出口的辅助设施之外, 必须能在展开后6 s内自动竖立。C型应急出口的辅助设施必须要在应急出口的开启设施被启动后10 s内自动竖立。

8) 应急撤离设备在飞机上的存放和安装应能承受向上3.0 g、向前9.0 g、侧向3.0 g、向下6.0 g、向后1.5 g的应急着陆载荷。

9) 救生筏必须满足TSO-C70a最低的使用性能标准要求, 且通过TSO认证。附在救生筏上的应急定位发射仪, 必须满足TSO-C126—应急定位发射仪的最低使用性能要求。

10) 救生筏必须有一具或多具幸存者定位灯。当救生筏在水中充气时, 这些灯必须自动点亮, 且水中人员从任何方向均可看到。

11) 在为飞机配置的救生筏中必须有一台应急定位发射仪。

12) 机上所有成员应配备救生衣。救生衣的浮力:在21℃±3℃的淡水中, “成人”型和“成人-儿童”型救生衣所提供的浮力不小于155 N;“儿童”型救生衣所提供的浮力不得小于111 N;“婴儿”型救生衣所提供的浮力不得小于89 N。

13) 民用飞机所使用的机组救生衣、旅客救生衣和婴儿救生衣必须依照TSO-C13 f—联邦航空局救生衣标准, 满足最低的使用性能标准。所有救生衣必须通过TSO认证。

14) 救生衣穿着者的漂浮姿态:救生衣必须在5 s内纠正水中穿着者的脸朝下姿态。救生衣必须为穿着者头部提供侧向和后方依托, 以使完全放松的穿着者的躯干与铅垂方向保持最小为30°的角向后倾斜, 让其嘴和鼻确保离开水线。

15) 根据CCAR121.597在载运旅客的飞机上应当配备经批准的急救箱和应急医疗箱, 用于处理飞行期间或小事故中可能发生的人员伤害或急病。急救箱和应急医疗箱所包含的药品和医疗器械都必须通过生产国权威机构例如:中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或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等的认证, 并取得该生产国所颁发的相应的生产许可证。

16) 根据CCAR121.310 (l) 条的要求, 给每位飞行机组配置1只手电筒。应急手电筒用于应急撤离时为机上乘员提供照明, 光强度为2 700 cd左右, 照明持续时间不少于240 min, 应急手电筒应由手电筒、电池组和支座组成。手电筒应当易于抓握, 使用防火材料, 具有防水及漂浮功能;自动控制开关, 从支座上取用即开, 放回支座即关;具备目视检查标识和电池电量指示功能, 能够确定手电筒处于可使用状态。

17) 根据CCAR 91.1013 (e) 、CCAR121.309 (e) 的要求配置1把应急斧。应急斧手柄长度合适, 保证使用者能够抓握, 材料应当绝缘隔热, 斧刃要便于切割。

18) 手提式扩音器必须满足联邦航空局技术规范TSO-C137中规定的最低性能要求和SAE ARP 4101-6V001“运输类飞机手提式扩音器设计和性能标准”中规定的最低性能标准和质量要求。手提式扩音器的把手必须方便使用和保证使用的安全, 且左右手都可以操作。

3.4 重量要求

应急撤离及救生设备的重量应满足总体分配给系统的指标要求, 重量控制主要包括下列部分。

1) 应急逃离绳:驾驶舱应急逃离绳和翼上救生绳。

2) 前、后登机门处应急撤离滑梯。

3) 前后服务门处应急撤离滑梯。

4) 左、右翼上应急撤离滑梯。

5) 多人救生筏。

6) 机组救生衣、旅客救生衣及婴儿救生衣。

7) 应急定位发射仪。

8) 杂项设备:应急手电筒、应急斧、扩音器。

9) 应急医疗箱及急救箱。

3.5 环境要求

1) 应急撤离及救生设备必须按ATCA/DO-160F中规定相应类别进行高低温试验并满足要求。

2) 应急撤离及救生设备的部件和设备必须按ATCA/DO-160F中规定相应类别进行标准湿热环境和外部环境试验并满足要求。

3) 应急撤离及救生设备的部件和设备必须按ATCA/DO-160F中规定相应类别进行盐雾和防霉试验并满足要求。

4) 应急撤离及救生设备的部件和设备必须按ATCA/DO-160F中规定相应类别进行振动试验并满足要求。

3.6 接口界面要求

应急撤离及救生设备与下列系统有交联关系。

1) 与飞机总体布置、布局密切相关, 总体布置时需提出相应的配置和布置要求。

2) 救生设备的安装与座舱内装饰有机械接口, 内装饰需为杂项救生设备和水上迫降用的应急设备提供储藏设施。

3) 民用飞机门上滑梯一般安装在舱门上, 舱门设计需为滑梯提供安装接口, 并满足滑梯需要的开门速度要求。

4) 民用飞机若有翼上滑梯, 一般安装在翼身整流罩中, 滑梯罩与中机身、整流罩、机翼结构有机械接口。

5) 滑梯储气瓶提供压力显示, 压力信号的传输与显示需舱门信号系统实现。

3.7 安全性、可靠性和维修性要求

3.7.1 安全性要求

应急撤离滑梯及救生设备的设计应该符合民用飞机对安全性的要求, 应按相关设计要求所定义的故障、功能失效、危险等级进行安全性分析设计。

3.7.2 可靠性要求

应急撤离滑梯及救生设备的设计应满足民用飞机对可靠性的要求。

对于应急撤离滑梯: (1) 使用寿命不低于10年。 (2) 循环使用失效间隔不低于500 h。 (3) 可靠性不低于99.995%。

3.7.3 维修性要求

除安全性和经济性原因要求的必须完成的维修外, 尽可能取消或减少其他维修性要求。

1) 系统附件应设计成LRU (航线可更换设备) 或LRM (外场可更换模块) 的机械集成元件。

2) 拆装系统附件不能要求先拆装另外元件。

3) 系统应保证维护系统信息可通过EICAS (发动机指示和机组告警系统) 和 (CMS) 中央维护系统来报告获取。

4) 系统设计应保证系统的安装仅需要最少的特殊工具、试验设备。

4 质量要求

1) 应急撤离及救生设备的设计应确保本系统设备和部件应有的性能。

2) 应急撤离及救生设备的零部件在确保系统特殊要求外, 应尽可能采用在航线上使用过的成熟产品和零件。

5 应急撤离及救生系统验证

除了装机设备必须的高低温、过载、振动、盐雾、霉菌、湿度等试验外, 应急撤离及救生系统还包括以下主要试验。

1) 应急撤离设备材料燃烧试验:验证应急撤离设备的阻燃特性。

2) 应急撤离滑梯载荷试验:验证应急撤离滑梯符合CCAR25.561条款要求。

3) 应急撤离绳强度试验:为适航审定当局按CCAR25.810 (a) (2) 条款对应急撤离绳强度进行适航审定提供强度试验依据, 考核应急撤离绳静强度设计。

4) 应急撤离绳燃烧试验:为适航审定当局按CCAR25部对应急绳带材料进行适航审定提供燃烧试验依据。

5) 应急逃离滑梯释放机构功能试验:根据CCAR25.810条款要求, 验证飞机各位置处应急撤离滑梯的各项功能, 通过在试验室模拟适航规定的环境条件, 进行滑梯的充气、展开和抛出定位试验。

6) 应急撤离滑梯演示试验:根据CCAR25.803 (c) 和CCAR121.161条款要求, 按照CCAR121附件C (a) 规定的演示方法, 考核飞机应急撤离设备能够保证最大乘坐量的乘员在90 s内在模拟的应急情况下从飞机各出口撤离至地面。

7) 水上应急撤离演示试验 (配合总体试验) :根据CCAR25.801和CCAR121.161 (d) 条款要求, 按照CCAR121附件C (b) 要求的水上迫降演示方法, 验证飞机水上应急出口位置是否合适, 并验证水上救生设备是否能帮助人员有效地完成水上迫降程序。

摘要:民用飞机应急撤离及救生设备是协助乘客在飞机遇到紧急情况时进行应急救生和快速撤离的一系列设备, 大大提高了当代民用飞机失事后的生还率。通过归纳当代民用飞机应急设备相关的各种设计要求, 从飞机设计人员的角度给予了总结。

关键词:应急撤离设备,救生设备,应急设备,应急设备设计要求

参考文献

[1]CCAR-25-R4中国民用航空规章第25部运输类飞机适航标准[S].2011.

[2]CCAR-121R4中国民用航空规章第121部[S].2010.

[3]CCAR91R2中国民用航空规章第91部一般运行与飞行规则[S].2007.

[4]CCAR 21R4中国民用航空规章第21部产品和零件的适航程序[S].2012.

[5]RTCA/DO-160G机载设备环境条件和试验程序[S].2010.

[6]SAE ARP 495民机应急撤离设施设计要求[S].1989.

应急撤离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9月-2015年12月在菏泽市牡丹区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监护室 (NICU) 符合条件的NRDS患儿102例,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纳入的患儿分为A、B组, 每组各51例。A组中男27例, 女24例;分娩时孕周 (32.7±2.1) 周, 转入NICU时间 (27.5±5.6) h, 体质量 (2.3±0.4) kg, 1 min Apgar评分 (8.2±0.7) 分, 5 min Apgar评分 (9.2±0.2) 分。B组中男25例, 女26例;分娩时孕周 (32.5±2.2) 周, 转入NICU时龄 (26.9±5.4) h, 体质量 (2.4±0.3) kg, 1 min Apgar评分 (8.3±0.6) 分, 5 min Apgar评分 (9.2±0.1) 分。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所有患儿监护人均自愿同意参加本研究, 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患儿的性别构成、分娩时孕周、体质量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相关标准

(1) 纳入标准: (1) 符合邵肖梅等[4]主编的《实用新生儿学》第4版关于NRDS的诊断标准, Ⅲ~Ⅳ度, 经过治疗目前已经符合应用无创通气的指征; (2) 出生≤28 d; (3) 患儿家属同意参加本研究。 (2) 排除标准: (1) 由感染、胎粪吸入、湿肺或产时窒息、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呼吸肌麻痹、其他先天畸形等明确原因导致的呼吸窘迫; (2) 严重宫内感染、出血性疾病或出血倾向、遗传代谢病, 或其他严重的疾病或并发症; (3) 同期参与其他临床试验者。 (3) 脱落标准: (1) 入院后24 h内死亡患儿; (2) 中途转院或退出研究者; (3) 资料不全影响疗效判断者。

1.3 方法

早期行常规治疗措施使新生儿度过极期[5], 包括进入NICU后均接受经口气管插管, 连接瑞士哈美顿新生儿/小儿呼吸机给予正压通气支持, 并早期给予猪肺磷脂混悬液 (商品名:固尔苏, 意大利凯西制药公司) 治疗, 剂量200 mg/kg, 经气管导管一次性快速注入。应用美国GE多功能监测仪持续监测生命体征, 监测动脉血气指标, 及时调整机械通气模式及参数, 维持血气指标基本正常和经皮血氧饱和度 (Sp O2) 88%~95%。待临床症状及胸部X线片改善, 呼吸机参数达到:吸气峰压 (PIP) 14~15 cm H2O, 呼气末正压 (PEEP) 4~5 cm H2O, 呼吸频率 (RR) 20次/min, 吸入氧浓度 (Fi O2) 0.21~0.30, 此时中止机械通气, 改行n CPAP辅助通气 (英国EME公司Infant Flow System CPAP呼吸机) , 参数设置:PEEP 5~6 cm H2O, 依据上述Sp O2目标范围或动脉血氧分压 (Pa O2) 目标范围 (50~80 mm Hg) 调节Fi O2。当患儿病情稳定, n CPAP参数降至:Fi O20.21, PEEP 5 cm H2O, 患儿自主呼吸平稳, 无呼吸暂停, 血气分析基本正常, Sp O288%~95%, 维持48 h, 即可考虑撤离n CPAP[6]。 (1) A组予以间断并延缓撤离n CPAP[7]: (1) 撤离第1天:试停n CPAP 1 h/次, 3次/d, 期间鼻导管吸氧, 参数设置:Fi O20.23, 流量0.5 L/min; (2) 撤离第2天:若撤离第1天后患儿病情稳定, 第2d改为每次试停n CPAP 2 h/次, 3次/d, 鼻导管吸氧, 参数设置同第1d; (3) 撤离第3天:若撤离第2天后患儿病情稳定, 第3天改为试停n CPAP 3 h/次, 3次/d, 鼻导管吸氧, 参数设置同第1天; (4) 撤离第4天:若撤离第3天后患儿病情稳定, 第4天直接撤离n CPAP。试停期间, 若患儿病情不稳定, 则改为前1天方案, 逐步延缓直至完全撤离n CPAP, 上述延缓撤离允许在1周内完成, 继而完全改为鼻导管吸氧。 (2) B组予以直接撤离n CPAP, 改为鼻导管吸氧, 参数设置同A组。

1.4 观察指标

(1) 撤离n CPAP成功的标准:撤离n CPAP后, 患儿鼻导管吸氧 (Fi O20.23, 流量0.5 L/min) , 自主呼吸平稳, 无呼吸暂停, Sp O288%~95%, 血气分析正常, 至少维持7 d[7]。 (2) 撤离n CPAP失败的标准:撤离n CPAP后7 d内, 出现以下任一情况均考虑为撤离失败, 需要再行n CPAP治疗, 甚至接受再次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 (1) 患儿出现呼吸困难, 如呼吸急促 (持续>60次/min) 、三凹征阳性; (2) 有频繁呼吸暂停发生 (>2次/h) ; (3) 对需氧要求增加 (Fi O2>0.40) 才能维持Sp O288%~95%, 或血气分析显示Pa CO2>55 mm Hg, 且p H<7.25。 (3) 记录两组再插管患儿例数、氧疗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治疗过程中的并发症, 如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 VAP) 、败血症、肺出血、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 BPD) 、腹胀、死亡等。

1.5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 (±s) 表示, 正态分布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非配对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的观察指标比较

A、B组撤离n CPAP失败率分别为5.88%、19.61%, 再插管率分别为3.92%、15.69%, 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X2=4.32、3.99, P<0.05) 。A组氧疗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少于B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3.43~4.90, P<0.05) , 见表1。

2.2 两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治疗过程中, 两组均无患儿死亡, 并发症主要包括VAP、败血症、肺出血、BPD等, 未见颅内出血、早产儿视网膜病 (ROP) 等其他严重并发症, A、B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52.94%、56.86%, 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X2=0.00~0.18, P>0.05) , 见表2。

*与B组比较, P<0.05

例 (%)

3 讨论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drome, NRDS) 又称新生儿肺透明膜病, 多见于孕周不足37周的新生儿, 因患儿肺发育不成熟、肺表面活性物质 (pulmonary surfactant, PS) 合成与分泌不足[8], 由此导致肺顺应性下降, 肺泡萎陷, 肺泡内通换气功能不足, 引发氧合功能不足及CO2潴留而致进行性呼吸窘迫, 是早产儿最常见的呼吸危重症, 也是导致早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9]。

良好的呼吸管理是NRDS治疗成功的关键, 也是决定早产儿近远期预后的重要因素[10]。目前, 临床共识普遍推荐使用无创通气联合PS治疗轻中度NRDS[11], 循证医学 (Evidence based medicine, EBM) 证据表明该方案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和较低的死亡率[12]。截至目前, 关于n CPAP的撤离方式尚缺乏共识理念, 国外报道有逐渐降低气道压力、逐渐增加脱离n CPAP时间 (graded-time-off) , 或两者的结合等[13,14,15]。国内临床医师多依据经验或试探性撤离, 如随着患儿病情的好转, 逐渐降低相关参数直至撤离, 进而改为高流量鼻导管吸氧, 再切换到低流量鼻导管吸氧;也有直接改为低流量鼻导管吸氧, 或直接不再予以吸氧。基于早产儿及NRDS的病理生理特点, 并结合临床实践, 本文认为由于NRDS患儿呼吸器官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尚不成熟, 呼吸肌力量薄弱, 且出生后长时间内依赖呼吸机辅助呼吸, 以及能量摄入不足[16], 一旦直接脱离n CPAP的支持, 患儿呼吸系统可能难以满足机体需要, 而因此诱发呼吸暂停。间断并延缓撤离n CPAP, 在此过程中为患儿提供了一个渐进性的锻炼呼吸肌做功的机会, 逐步加大呼吸肌做功的强度, 由此提高了患儿呼吸器官脱机后的适应性, 有助于减少呼吸暂停的发生。间断并延缓撤离n CPAP的目的在于降低撤离失败率, 缩短有创机械通气和氧疗时间。文献[17]报道显示, 一旦n CPAP撤离失败, 患儿需要接受再插管行机械通气和更长时间的氧疗。

本文结果显示, A组撤离n CPAP失败率、再插管率, 以及氧疗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少于B组, 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这表明间断并延缓撤离n CPAP可以有效降低撤离n CPAP的失败, 避免再次插管机械通气, 也缩短了氧疗时间和住院时间, 节省了住院费用。在并发症方面, 间断并延缓撤离n CPAP并未增加VAP、败血症、肺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这与类似文献[18-20]研究结果是一致的。

综上所述, 可见间断并延缓撤离n CPAP对NRDS患儿具有较好的呼吸支持效果, 适当延长了n CPAP的支持, 降低了撤离n CPAP的失败率和再插管率, 并未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率, 减少对氧疗的需求, 缩短了住院时间, 节省了住院费用, 对NRDS的临床治疗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摘要:目的:比较间断并延缓撤离、直接撤离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nCPAP) 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NRDS) 的呼吸支持效果, 旨在为NRDS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NRDS患儿102例, 随机分入A、B组, 每组各51例。经机械通气并肺表面活性物质 (PS) 治疗, 患儿病情稳定, 且nCPAP参数达标并维持48 h, 可考虑撤离nCPAP。A组予以间断并延缓撤离nCPAP, B组予以直接撤离nCPAP。比较两组撤离nCPAP失败率、再插管率、氧疗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治疗过程中的并发症。结果:A、B组撤离nCPAP失败率分别为5.88%、19.61%, 再插管率分别为3.92%、15.69%, 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字2=4.32、3.99, P<0.05) 。A组氧疗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少于B组, 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3.434.90, P<0.05) 。A、B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52.94%、56.86%, 两组的VAP、败血症、肺出血、BPD发生率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字2=0.000.18, P>0.05) 。结论:间断并延缓撤离nCPAP对NRDS患儿具有较好的呼吸支持效果, 适当延长了nCPAP的支持, 降低了撤离nCPAP的失败率和再插管率, 并未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率, 减少了对氧疗的需求, 缩短了住院时间, 节省了住院费用, 对NRDS的临床治疗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上一篇:党校计算机教育下一篇:生活幽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