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奖助学金工作

2024-10-04

高校奖助学金工作(通用12篇)

高校奖助学金工作 篇1

国家助学金是国家用于资助高校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中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各高校根据国家的资助政策和学校的工作实际,建立了较完善的资助政策体系、制度体系和实施保障机制,但在具体助学工作中遇到的现象和出现的问题仍需我们进一步思考。

1 助学工作之困惑

(1)助学的初衷与现实助学工作中出现的现象相背。

何谓助学?助学即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因学费问题无法进入大学学习,而无偿资助他们以帮助他们完成学业。

为何助学?国家助学金减轻了很多家庭贫困大学生的经济压力,帮助他们顺利完成了学业,从这个意义上说国家助学金为经济困难学生提供了公平的学习机会,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教育公平。但助学是更看重人格品质、学习成绩,还是更看重学生的家庭贫困情况?这就是困惑之处。助学金申请只要家庭贫困即可申请,自2007年国家加大对助学金的资助力度和覆盖范围,申请的人数增多,申请的学生中表现出依赖心理增强、诚信度降低、感恩意识缺失、同学友谊受到破坏,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国家助学金对贫困生的助学、激励作用。

(2)资助名额增多、额度加大,对于真正贫困的学生影响不大,关键在于“边缘贫困生”,家住农村的学生都在争取这部分名额,加之因利益驱使出现“伪贫困生”,辨别贫困生真伪难上加难。

怎样才可称为贫困?目前确实没有具体界定文件可依靠。贫困群体形成的原因有“地域原因”和“扩招原因”。高校里出现的特困学生群体主要集中在西北、南、东北等地区,而华东地区的贫困生主要集中在长江以北。而自1998年并轨、扩招以来,大学生贫困生人数也在不断增加。实施助学金政策之初,因名额稀少,贫困生提出申请慎之又慎,贫困生中除了要维护自尊心,更有要靠自己双手来脱贫的傲骨精神。2007年以来由于助学金政策加大资助力度和覆盖范围,学生对贫困生的概念理解已大不同前,申请助学金的理由也越来越多。甚至有学生因看到和自己情况相近的学生申请便也想申请。

2 助学工作之困难

现今国家助学金系统仍处于探索阶段,贫困生的认定和国家助学金发放以及监督反馈机制都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在我们高校工作者的具体工作中,也确实难以做到真正“公平”。

2.1 界定贫困之难

家庭情况调查表上有当地民政部门盖章、办理助学贷款的能否就算贫困?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家庭经济情况调查表原是让贫困生所属的村或民政部门来认定学生的贫困情况的。可实际上只要家在农村的学生提出申请,到家庭所在地的乡、镇、村、街道民政部门盖章均可办理。

2007年以前,申请助学金的人少,助学工作难做。特困的学生好界定,但因申请人少,若不进行排查导致申请成功率很高的话,会造成不申请的人比申请的人更贫困的情况。2007年以后,申请助学金的人多,工作仍然难作。特困的学生仍然很好界定,但因大家对贫困的理解和认识不同,造成普遍认为家在农村就可算贫困即可申请,界定贫困的难度越来越大。

2.2 评议工作之难

若按国家助学金的基本申请条件:爱国爱党,遵纪守法、家庭贫困这个大框架来评议难以评议,而仅看学生的材料和贫困证明,评议结果也很难体现公平性,因学生的申请材料、贫困证明的真实有效性难以保证。且评议小组的建立,对评议结果也有不容忽视的影响。经实践证明,由于现阶段我国社会各阶层分化较大,每个人对贫困的认识和评定标准不一。经不同方式产生的评议小组,对特困生评议结果基本一致,对一般困难即“边缘贫困生”评议结果相差较大。

2.3 思想引导工作之难

引导之难一:家庭困难却羞于申请助学金的同学,要做工作鼓励他们申请,但又不能强迫,而助学金名额又不能空置,于是只能给那些不太困难却递交申请的学生。

引导之难二:现今因社会各阶层分化较大,大家对贫困的认识和标准不一样,导致有些学生仅是认为自己贫困而提出申请的,而申请的学生当中也有因为心理失衡和诱发情境才写出申请的。正确的引导这部分学生建立正确的思想观念,也给高校工作者提出更高的要求。

引导之难三:因利益驱使催生“伪贫困生”。需要引导学生从思想上认识诚信的意义,使他们迫于道德的压力,端正态度,改正不良行为。

3 对策及方法

(1)应建立贫困生动态档案管理制度,对贫困生的家庭情况、每学年的学习、勤工助学、兼职、参加活动、获奖等情况建档管理。对贫困生的品格、学习成绩或生活积极态度进行全面的了解和考察。每学期都应进行复核,更新信息,督促贫困生形成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

对贫困生的品格可考量其对班级事务的参与与关心程度,广泛接受同班同学的意见,进行班级评议。学年的学习成绩应在班级中等及以上位置,生活态度应积极参与活动及社团,参与勤工助学或兼职。

(2)确定认定家庭经济困难的必要条件及排除条件。不得提出申请、不得列为贫困生的几种情况:(1)校园生活卡消费过高,或消费明显不足但经常在外大额就餐、吸烟者;(2)在受资助时同等条件下无电脑的优先考虑,目前已有电脑、手机的同学,如确有学习需要的,根据消费品价格可区别对待。(3)平时有超过一般同学的高档消费现象的;(4)因家庭经商、办厂、建房、扩大生产规模而致贫。

贫困生信息库需每年确定一次,被列入贫困生的同学必须接受同学和教师们的监督。

(3)根据学生来源地列出贫困地域优先次序以供评议参考,再根据高校所处地区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拟定贫困生界定标准。(1)个人平均生活费或家庭人均收入在某标准以下;(2)家庭地处边远经济较落后的农村地区、父母下岗无固定经济来源、以及残疾学生、单亲、父母离异的低收入家庭的学生。可将贫困地域列成次序表以便参考;(3)本人虽未主动申请但家庭确实贫困,且有相关证明情况属实的学生,可列为贫困生。

除符合以上条件外,具备以下条件的:烈士子女、孤儿、父母患有严重疾病或残疾,及本人月平均生活费与家庭人均收入在200元以下,难以维持基本生活的,列为特困生。

(4)评议小组成员的成立工作。评议小组由辅导员任组长,学生代表担任成员,人数不少于班级人数的10%,其中包含班干、普通学生代表、兼顾男女生、且每个宿舍学生代表只得有1人。评议小组成员不参与助学金的评选。评议小组名单应在班级范围内公示。学生普遍认为同寝室同学才最了解所在宿舍的申请助学金学生在校期间的生活表现,若在不能推举本寝室同学担任评议小组时,学生倾向通过民主程序投票产生评议小组。评议小组公示后由辅导员主持召开助学金集中评选评定班会。班级全体评议结果和申请材料在评议小组内部唱票和公开,评议小组成员需对申请人员进行情况了解和评议,采取不记名投票的方式确定最终名单。对有异议的同学经调查属实后,取消评比资格,重新评议。

(5)关注贫困生心理健康,充分作好暖心工程、引导工作。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强烈的自卑感。贫困生由于成长环境、教育环境的不同,往往知识面较窄,学习上有困难。他们大多性格内向,容易自卑。贫困学生在心理健康状况上表现出对人际关系很敏感,又因经济拮据使他们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和加入学生组织。贫困学生需要面对的另一个重要问题便是就业,他们看重薪资待遇比看重他们的自身发展来得更重要,这给他们带来了现实的压力,加剧了他们的心理负担。

对贫困生应鼓励其自力更生、自我救助。在扶助贫困学生的同时也遵循“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基本原则,从长远上引导贫困生正确面对艰难困苦而不是一味等靠要。

(6)应设立助学金使用情况的检查监督机制,实行动态管理,使助学金真正落到实处。为后续助学金发放垫定坚实基础。

要使助学金达到预期的效果应从学校的角度主动进行后期跟踪监督,作好动态管理工作。若担心检查会引起贫困生的心理负担,可将学院检查工作的宣传、执行等停留在学院层面。其次可以以学期为单位对获助学金的贫困生的学习成绩和各方面的表现进行一次审查复核,以督促学生形成努力学习、积极向上的学习和生活态度。

助学金工作应建立科学合理的贫困生认证体系、保证中间各环节都有章可遁,做好动态监督工作及思想教育工作。若没有明确详尽的制度可遵照执行,只会造成工作的粗糙执行,无法将国家的助学金政策落到实处,无法确保“应助尽助、合理资助”。

助学金工作是一项系统性工作,对和谐校园建设起着重要作用。贫困生工作、助学金工作做不好会给校园管理和校园稳定带来隐患,加大教育的难度。

参考文献

[1]王芳,朱文.浅议高校贫困生的认证与资助.前沿,2006.

[2]赵洁.国家助学金评定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武汉航海,2008.

[3]李建峰.国家奖学金、助学金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思考.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08(10).

高校奖助学金工作 篇2

摘要:奖学金工作作为资助体系的重要部分,对获奖学生和广大学生群体有着重要的激励作用。本文以北京化工大学奖学励志德育创新基地为例,介绍创新奖学金评定办法的优化探索及如何借助奖学金评定开展感恩教育的相关做法。

关键词:奖学金;德育创新基地;感恩教育;能力提升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5-0060-02

高校是新时代人才培养的基地,承担着为社会输送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重要使命。作为国家“奖、助、贷、勤、补、免”资助体系的组成部分,大学生在校期间所获得的奖学金可以反映其综合能力。因此,奖学金对于学生的重要性愈加凸显,学生对获评奖学金的期待也愈加迫切。为了充分发挥奖学金制度的激励导向作用,高校不断拓宽奖学金的设立渠道,设立了不同类型、不同层面的奖学金。然而,奖学金评定过程中仍存在着诸如评定依据缺乏多维性、评定工作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相对不足、对学生非定量指标考查不到位以及评奖门槛较高等多重问题。如何将奖学金评定工作作为调动学生学习动机的积极诱因,促进学生个人成长,推动教育目标实现,是资助工作者应当思考的问题。本文以北京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奖学励志德育创新基地”为例,介绍奖助学金评定工作的基本情况,以及探索开展感恩知报、综合能力提升教育活动的思考。

一、创新奖学金评定机制,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2015年北京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共设立奖学金31项,其中产学研合作奖学金24项,个人奖学金5项,校友企业奖学金2项。年颁发金额逾180万,惠及本科生和研究生超过500名。在奖学金评定工作中,提出多元化的?u价标准,保证公平公正,创新评奖机制,充分发挥获奖群体的模范带动作用,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1.自主申报,公开答辩。学院在2015年的奖学金评定过程中,采用“综合成绩入围,现场答辩排名”的评定方式。与往年的评定过程中仅以综合排名顺序、自上而下分配奖学金的形式不同,经过研究决定改为由学生主动申请公开答辩,并依据答辩结果分配奖学金。新的评定办法一方面避免了评奖过程的争议,例如学生“被授予”不理想的奖项,或引起类似“不就是成绩好么”的言论,培养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另一方面对学生的成绩和素质进行了综合考量,充分发掘学生内在的先进点、闪光点,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此外,班主任、学院教授参与到答辩环节,评定过程更加清晰透明。

2.综合考量,鼓励创新。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大形势下,推动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是高等院校的重要任务。传统的奖学金评定制度,学习成绩占据了制高点,而学生在的其他素质,如文体特长、创业经历和创新能力往往不被重视。这种制度的弊端日益显现,部分学生为了取得奖学金,减少甚至放弃参与创新活动的机会,这对于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十分不利。在学院的奖学金评定体系中,面向创新创业比赛中取得优秀成绩的学生、在志愿服务或公益事业中产生了较大积极影响的单位和个人等,放宽成绩要求,做到既看学习成绩,也看综合素质。

3.打造平台,模范引领。获奖学生对广大学生群体具有重要的引领和辐射作用。学院重点建设“奖学励志德育创新基地”,每年开展奖学金评定的公开答辩会,供全体学生观摩学习;连续四年举办奖学金颁奖典礼,公开表彰获奖学生,宣传优秀事迹,强化奖学金的激励作用,鼓励先进、鞭策后进,引导全体学生共同进步;以高年级奖学金获得者为主体,依托德育创新基地组织学术交流活动、创新创业项目,带领低年级学生参与学科竞赛,推动学风建设工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奖学金,培养学生感恩知报意识

感恩教育是高校人才培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感恩,是由内而外的、自发的行动,而非言辞的表达。目前在高校中,存在一个现象:一些学生,尤其是成绩拔尖的学生,将奖学金视作“应得”的,相比较“奖学”更看重“金”。(1)认为奖学金是自己学习成绩排名靠前而应该被给予的“报酬”,违背了奖学金设立者以“金”奖学的初衷,须知若没有国家部门的拨款,企事业单位的热心资助,以及社会爱心人士的支持帮扶,学生获得奖学金的额度和广度将大打折扣。(2)奖学金是对学生一段时间内取得的科研、学习等成果给予的肯定和嘉奖,是对学生在校辛勤努力的认可,但由奖学金金额引发的恶性竞争也频频出现,例如通过虚报第二课堂成绩、考试作弊等不正当行为提高综合排名,对学风建设造成极不利的影响。此外,奖学金颁发后,学生利用奖学金请客吃饭、大肆铺张的行为屡见不鲜,这在学生群体中造成了极不好的影响,无形中对朋辈价值观产生了负面效应。奖助工作思想政治教育的不到位,使得一部分学生不能正确认识其中包含着的国家、社会及学校对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大力支持。

重视奖学金使用途径的引导,规范获奖学生的消费行为,是培养学生感恩意识的重要手段。新行为主义理论创始人斯金纳在行为的强化理论中提到,人的行为可以对环境造成影响,而环境的变化亦将反作用于人的行为。该理论认为,对人的某种行为进行肯定或者否定,一定程度上将影响该行为的再次出现。因此,加强奖学金使用途径的引导,一方面有利于使奖学金的激励作用得到有效的强化,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推进学风建设工作的进行;另一方面是促使学生正确看待奖学金的性质,认识到来之不易的荣誉源自于社会各界的关怀,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学生心怀感恩。

三、依托奖学金获奖群体,“扎堆”帮扶促进学风建设

北京化工大学自全面推进学业发展辅导、健全学风建设体系至今,取得了显著成效。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以奖学金获奖者为主体,自主创立学风引领类朋辈互助社团“扎堆学社”,展开朋辈帮扶,为学生整理复习资料并提供考前辅导,全校逾千名学生曾受惠于该学习型社团。社团内部也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1)学生在自行备课的过程中夯实专业基础,培养表达能力;(2)在“学霸”云集的集体里产生竞争效应,互相督促进步。

扎堆学社独有的运作模式和特点,值得借鉴并于校内推广,成立学风工作室,协同创新,以点带面。完善学风工作室管理结构,健全学风类组织体系,应包含以下几点:(1)组织定位明确,学生自我荣誉感强。通过提供资金支持、完善硬件配套、推荐校外交流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2)严进严出,把握社团成员整体素质,有明确的考核标准。(3)把控社团发展方向,带动学院整体学风建设。以奖助学,强化奖学金的激励作用,发挥奖学金获奖学生的辐射效应,引导学生朝着学校的教育方向发展。

奖学金作为高校激励学生的一种重要手段,各高校也有各自的特点和不甚相同的实施方法,但只有奖学金的评审做到科学、合理、公平、公正、公开才能真正发挥奖学金的整体功能。在良好的奖学金体系下,学生有着更为广阔的施展空间。学院也在整合各方资源,拓展奖励覆盖面,签约企业数量仍在不断增加,受众也越来越广,更为健全完善的评定体系仍在不断的探索中,如何让奖学金的作用实现最大化是一个需要不断思考和解决的问题。给学生一个担当,培养一个责任;创建一个团队,授予一个荣誉;创造一个机会,收获一个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参考文献:

高校奖助学金的教育管理功能 篇3

关键词:高校,奖助工作,思政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1、综述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议》中指出:“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促进教育公平”,“健全国家资助制度,扶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学业”。目前,我国高校已经形成了包括奖学金、助学金、助学贷款、学费减免、勤工助学、学生补贴等在内的一套完整的学生资助体系。为了“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切实保证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有限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1]按照这一纲要,国家建立了“奖、助、勤、贷、补、减、免”的一整套比较完善的资助体系,在解决经济困难学生上学难的问题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国家在资助方面的投资金额巨大,覆盖面广,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就需要学校的教育管理制度的配套。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了“努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口号,并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2]。高校开展学生资助工作的目的就是为了实现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和谐。

2、奖助工作在学生教育管理过程中的重要性

2.1、优秀学生群体

奖学金作为一种激励机制,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非常重要的导向作用,其目的是为了引导和鼓励本科学生刻苦学习、奋发向上,促进学生全面素质提高和个性健康发展。只有在学生教育管理过程中,充分发挥奖学金的导向激励作用,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发展,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协调发展,对培养知识、能力、素质并重的复合型、应用型创新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个人的优秀并不是真正的优秀,真正的优秀是一个人带动一帮子人的优秀,我们在学生教育管理过程中,可以通过奖助工作来将先进事迹进行发扬,将优秀传递到更多的学子身边,营造出“独学乐不如众学乐”的氛围。

2.2、贫困学生群体

高校奖助学金主要功能是奖励勤奋笃学,锐意进取,德智体美劳综合发展的学生,同时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很大程度的解决学费和生活费,解除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的后顾之忧,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奖助学金通过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可以使获奖获助的学生获得自我成功的体验,树立自信心,激励获助的同学再接再厉,保持先进。助学金的管理办法中规定可以申请的条件有“城实守信,道德品质优良,生活简朴”的要求,但在整个资助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诚信的现象。[3]目前的困难认定是依据学生户籍所在的乡镇、民政局或教育局出具的家庭经济困难证明,但在中国这个重视人情关系的社会,这个证明能否真实反映出学生的贫困与否值得商榷,现有的“免费午餐式”的资助模式必然会引起非贫困生的爭抢,而一些真正的经济困难学生或许因为不能提供这样一份困难证明失去了获得资助的机会。这就需要我们在奖助工作中渗透诚信教育、感恩教育等环节,来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奖助工作在学生教育管理过程中的具体实现方法

3.1发挥优秀学生的榜样作用

奖助学金评定后,采用隆重的表彰颁奖仪式,突出获奖学生的荣誉感,号召其他学生向先进学习,广播宣传,“自强之星学习会”,“像他们一样上大学”先进人物事迹报告会,“星光引航”学习工作经验交流会等形式强化先锋模范作用,使优秀的学生更优秀,在学校范围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达到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目的。同时可以组建“传帮带”学习互助小组,和班级成绩差的同学相互结对子,一起携手奋进,奋发向上,将优秀学生的榜样作用落到实处。

3.2增强贫困学生的责任意识

俗话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对受资助学生及时、深入地开展感恩教育和提高其社会责任感刻不容缓。我们以科学理论为指导,加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月讲评等形式传递大学生对感恩的认知,使他们能从认识感恩、知道感恩,并在行动上感恩。从情感上培养感恩意识,在实践中开展感恩行动。如中秋节感恩父母的一封家书和一通电话;劳动节感谢宿管、门卫等劳动人民的辛苦耕耘等。通过各种活动为载体,在活动中使大学生把感恩逐渐付诸于行动。[4]

另外我们还需要在资助过程中加强诚信意识的教育。首先,构建大学生诚信评价机制,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包括学生基本情况、学习成绩、家庭经济状况、学生诚信承诺书、学生诚信行为记录等。严格制定和执行各种规章制度,构建学校与家庭积极互动的诚信教育网络,作为奖助学评定的重要依据。其次,扩展大学生诚信教育思路。不能仅仅取决于一节诚信公开课,也不能指望一个“专家演讲”就能实现。应该将诚信教育推行到学生具体的学习生活中,开展诚信征文等教育活动,有效地将大学生诚信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紧密地结合起来。

3.3注重其他学生的激励作用

按照规定,高校辅导员和学生的配比是1:200,而多数高校可能师生比更高,达到1:300,而辅导员的工作涉及的更多的还是上述提及的优秀学生和贫困学生,对于很大一部分处于中游的普通学生的关注度偏低,这是各高校普遍存在的现象。我们应更加注重奖助学金的激励作用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增加育人的覆盖面。创新奖助学金设置,如园丁励志奖学金主要针对进步最快的学生,社会工作类单项奖学金侧重于学生工作表现突出者,英语奖学金侧重于英语四六级高分同学,以及一些社会奖学金奖励特定人才,要让所有学生都觉得有奖可评。

4、结语

国家奖助学金政策是广大贫困学子的福音,大大减小了他们求学道路上的阻力。各高校可以结合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在大学生中开展感恩教育、诚信教育、学习互助、责任意识等活动,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国家培养合格的接班人做好思想政治基础工作。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EB/OL].[2012-07-29]

[2]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国发〔2007〕13号)[EB/OL].[2012 -09 -02]

[3]张波.试论当前形势下资助高校贫困生的新思路[J].科技信息,2013,(13)

关于高校奖学金发放工作的探讨 篇4

奖学金主要是激励先进、鞭策后进、树立榜样的作用。其基本功能有激励功能、导向功能、反馈功能、共振功能、资助功能。目前大多数高校每学年的学费收费标准都不低于四千元,个别发达地区高校高于6千甚至更高,再加上住宿、饮食及其他花销,每名学生每年的花费不低于1万元。大学生尚无经济来源,在学校的各种花费大多靠父母供给,这对于大部分的家庭都是一个巨大的负担。如何做好奖学金的发放工作、尽量管理学生对奖学金的使用,更好地发挥好奖学金的各种良性功能是我们必须考虑的问题。

一、大学生奖学金的用途及原因分析

这里所指的奖学金是指广义奖学金,包括学校自己设立的奖学金、国家发放的助学金、企业和社会团体捐助的助学金等。目前,国家奖学金为8000元,国家励志奖学金5000元,国家助学金2500元和1500元,还有学校内部设立的奖学金、社会各团体和企业在学校设置的助学性质的奖学金,数额不等,且名额较多。这些奖学金发放下来后都被用在哪里了呢?近日,我们针对大二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用奖学金请过同学吃饭的学生占的奖学金学生总数的占70%,买自己最喜欢的东西的占40%,为父母和朋友买礼物的只占15%,为自己购置学习用品和书籍的仅占不到10%。调查显示,目前大学生奖学金的用途越来越“变味”了。我们同时从学生中间了解到绝大部分得到奖学金的同学都请同学吃过饭或进行过其他娱乐消费。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

1. 同学们的怂恿

未拿到奖学金的学生总会怂恿拿得到奖学金的同学请客吃饭或进行其他娱乐消费以表示庆贺,而拿到金学金的学生又拉不下面子。有些学生的奖学金数量并不太多,请客娱乐甚至还要自己再往里面贴钱。这对于家庭情况较好的学生并不会造成多大影响,但对于家庭条件较差的学生,这无疑是一个负担。

2. 大学生理财能力和自控能力的缺乏

大学生还没有真正接触社会,缺乏正确理财的理念和能力,拿到奖学金尤其是数额较大的奖学金往往有一种意外之财的感觉,不知道怎么运用奖学金来使其发挥最大的作用。此外大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正是对外界事物有着极度向外的时期,他们很难有足够的自制能力来抵挡外面物质世界的诱惑,这个时期无论教师还是家长都负有对其监督、指正的责任。

二、对大学生奖学金的用途进行指导、控制的思考

1. 改革现有奖学金发放方式

大部分高校的奖学金发放方式都是直接将现金发放到学生手中,将等量现金存到学生提供的银行卡中,如此一笔收入完全让学生自己支配势必造成学生对奖学金的误用,所以在奖学金的发放方式上应该进行如下改革。

(1)由一次全额发放变为一部分奖学金一次发放,其余部分按月分成等额份数发放。比如某学生上学年获得一等奖学金2000元,如果一次全额发放,对没有挣钱经历的学生是个巨大的诱惑,而如果只将500元一次方发放给学生用于自己支配,其余1500元按照一年12个月进行等额发放,每个月的发放额度尚不足150元,这个数字的资金不会使学生产生不知道如何支配的感觉。

(2)改现金发放或存到学生银行卡里为存到学生饭卡或其他诸如计算机上网卡、洗浴卡等卡中。学生饭卡一般只能在学校内部食堂进行消费,上网卡、洗浴卡等的花费也是学生必须的支出。这样奖学金获得者得到奖学金后不是现金发放方式,会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其他同学怂恿奖学金获得者请客的冲动。即使真的请客也只是在食堂请客,费用会大幅度降低,同时也降低学生对于一些必须的费用没有考虑来源的尴尬。

(3)对于大额奖学金,比如国家励志奖学金等可以采用冲抵学费和住宿费用的方法来运作。

2. 将获奖情况采取适当的方式通知家长

学生获得奖学金后学校会发给学生奖学金证书,作为该学生获奖的荣誉证明,而很少有学校将学生获奖情况通知家长。学生家长还是按照该学生没有获得奖学金的情况来供给孩子资金。大学生年纪尚轻,对额外资金的管理能力有限,缺乏正确的理财知识,势必导致对奖学金的乱用。学校可以采用祝贺信的方式将学生奖学金获奖情况,包括奖金额度、发放方式等信息通知到学生家长,这样一方面家长得知自己的孩子在学校获得奖学金会有一种荣耀感,另一方面家长不仅仅能掌握学生的资金动向,指导孩子正确的理财观念,还能对学校奖学金制度改革表示支持。

三、改革存在的问题

奖学金发放方式的改革对指导学生正确分配奖学金的用途,树立正确的理财观念大有裨益,但此改革同时也存在着问题。一个最大的问题是学生对于学校规定本该属于自己支配的奖学金分配方式可能不理解。现在的大学生是一个崇尚自由的群体,不乐意其他人或者团体干预自己,所以大学生可能会向学校提出“学校凭什么可以支配自己的资金”的质疑。大学生虽然年龄上已经成年,但还没有社会经历,还需要有关方面的指导才能正为真正的人才。学校可以通过各种手段宣传此种改革,但目前对于这种质疑的回答很难令学生满意,还需要不断探讨。

总之,学生奖学金的制度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这个系统工程的重要环节之一的奖学金发放工作也是不容忽视的。高校的相关部门和人员应该应该通过调查找到工作的不足和缺陷,不断进行改革,形成一整套科学合理的奖学金发放方式,指导学生正确、合理使用奖学金,使学生树立科学的理财观念,为国家、社会培养德、智、体、美各方面全面发展的适合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合格人才。

摘要:本文针对当前高等大中专院校奖学金比发放项目多、数额大, 学生对奖学金的使用存在一定问题的现实情况, 分析了其原因, 并提出了几个奖学金发放方法的改革, 以达到监督、促进大学生合理使用奖学金, 使之实现奖学金发放初衷的目的, 尽量防止自我控制能力不太强的大学生乱用奖学金。

关键词:奖学金,发送方式,改革

参考文献

[1]蒋国华.激励理论在高校奖学金评定中的应用重庆科技学院学报[J], 2007, (7) .

[2]李健希.浅谈高等院校学生奖学金评定工作[J], 2009, (20) .

试论高校学生奖助学金的育人功能 篇5

高校学生奖助学金是政府、高校自身、社会团体或个人给予学习成绩优良及经济困难学生的奖金。高校各类奖助学金出发点是为了激励大学生勤奋学习,努力进取,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和提高,同时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学费和生活费得到很大程度的解决,解除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后顾之忧,让家庭经济闲难学生能够安心学习并顺利完成学业,进而缩小高校大学生之间的经济差距,促进教育公平,构建和谐校园,实现高校又好又快的发展目标。正确利用奖助学金,发挥奖学金的激励作用、助学金的诚信教育、感恩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作用,可以起到平时管理和课堂教学所起不到的事半功倍的作用。近几年来,中央和地方财政不断增加对高校贫困生资助的投入,再加上各类基金会和企业设立的奖助学金,使奖助学金面越来越广,量越来越大,涉及的学生越来越多。虽然奖助学金政策的实施取得了显著效果,但是奖助学金的育人功能却仍未得到充分实现。因此笔者认为在高校学生奖助学金评定工作中应充分体现育人功能。

一、奖助学金评定的育人功能

现行奖助学金评定具有奖励资助和育人两大功能,奖励资助功能具有激励性和救济性,目标是实现教育优化和教育公平;育人功能具有教育性,目标是促进学生成才。具体说来,育人功能是指奖助学金对学习优异和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具有导向、激励、教育等重要作用。那么,高校奖助学金的育人功能主要体现在那些方面呢?我认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促进个体政治社会化

高校奖助学金的存在本身有着确保人才成长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的问题。各类奖助学金的管理办法中规定可以申请的条件首先就是“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守宪法和 1 法律,遵守学校规章制度”。奖助学金通过宣传活动、表彰仪式、发放仪式和感恩教育等载体,可以培养获奖获助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增强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促进个体政治社会化的过程。

2、促进个体人格的完善

大学生处于成年初期,心理走向日趋成熟,人格趋于完善和稳定。但是大学生往往会出现“知行不一”的情况,出现诚信缺失的状况。奖学金的管理办法中规定可以申请的条件都有“诚实守信,道德品质优良”的规定,助学金还有“生活俭朴”的要求。奖助学金通过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可以使获奖获助的学生获得自我成功体验,树立自信心,可以激励已经获奖获助的同学再接再厉,保持先进,同时还能激励未获奖获助的同学向榜样学习,奋勇争先。

3、促进个体能力的开发

一般来讲,大学生要具备基本能力包括认知能力、操作能力和社交能力。但是,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高级知识分子的群体应该首先突出的是智力开发能力。奖助学金通过充分的政策宣传、科学的评比标准、规范的评审程序,可以引导学习成绩优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朝着争取获奖获助的方向努力,以获奖获助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做到严于律己,刻苦努力,奋发进取,追求进步。

二、奖助学金评定是育人的有效载体

教育要通过一定的载体进行。载体承载和传递教育信息,是联系教育主体与客体的一种物质存在方式和外在表现形态。大干世界的运动变化发展都可以成为教育的素材,社会上的瞬息万变和高校的一草一木、一动一静都可以成为教育大学生的素材,一切与大学生相关的活动、制度都可以成为开展大学生教育的有效载体,而实现的关键就在于角度的把握和操作的技巧。高校的教 2 师,特别是大学生思想教育专职人员,要注重运用各种新的工作载体开展育人工作。而奖助学金评定就是可供我们充分利用的育人有效载体。我们可以通过奖助学金评定对全体学生形成激励机制,促进优良学风的建设;可以通过奖助学金评定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一步自强自立,成才成长,更好地发挥资助金的社会效益。

实际上,高校的奖助学金评定并没有充分地发挥好这种载体的育人功能。近年来,由于高考扩招政策的影响,各高校的学生人数迅速增加,而负责奖助工作的人员则相对不足,一个老师负责几百名学生。工作人员疲于应付奖助学金的评审、发放等日常工作,而无暇顾及教育问题,有重奖助、轻教育的倾向。另外,各高校对奖助学金的发放对象和认定标准把握存在一定的差距。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和国家助学金的管理办法中规定可以申请的条件基本是属于一种定性的描述,缺乏具体操作的依据,没有给出任何可量化的指标,工作人员难以把握。很多学生没有很好认识社会和学校设立奖助学金的初衷,认为反正都是学校的钱,不拿白不拿。奖助学金评审机制存在的问题和学生的错误认识诱发了奖助过程中的诚信缺失现象。

三、奖助学金评定的育人功能实现路径

为了消除目前奖助学金评定方法的弊端,真正体现“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并能通过评选过程确实让获奖者和参评者都能受到一次教育,让品学兼优的学生获得奖励,让家境困难的学生感受到社会和学校的温暖。

1、评选标准明确化

高校应在有关管理规定的框架下积极完善各类奖助学金制度建设,将奖助学金的基本申请条件进一步具体化、明确化。对于创新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等难以量化的指标,可以采用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向标准看齐,以标准为导向完善自我。标准制定发布后,应进 3 行广泛宣传,为学生将标准内化为自我行为导向奠定基础,实现奖助学金的导向作用。

2、评选过程规范化

奖助学金的评选应充分体现“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评选前充分利用广播、海报、网络、QQ、飞信、班级等手段,结合书面通知下发至各班传阅的方式,多渠道、多层次广泛宣传,在宣传评选条件和程序的过程中也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评选时充分发挥班级民主评议作用,以院系奖助学金评定小组集体研究确定推荐获奖获助名单代替辅导员“一锤定音”的做法;评选后要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公示,引人全体师生的共同监督,使评出的结果真正让学生心服口服。

3、优秀学生榜样化

奖助学金评定后,要采用隆重的表彰颁奖仪式,突出获奖学生的荣誉感,号召其他同学向先进学习,奋勇争先。要充分利用海报宣传、广播宣传、“自强之星学习会”、“先进人物、事迹报告会”、“学习工作经验交流会”等方式强化先锋模范作用,使优秀的学生更优秀、不优秀的学生争取优秀,在全校范围内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达到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报务”的目的。

4、教育管理常规化

针对奖助学金放后管理缺位的问题,应建立放后奖助资金使用监督机制和放后学生教育管理长效机制。要对获奖获助学生使用奖助资金的情况进行跟踪,如发现学生铺张浪费或用于其他非正常渠道,可采取给予批评教育或停止发放后续奖助款等措施,情况严重的还可对已经发放的奖助款予以追缴。要对放后获奖获助学生的心理状态、思想、学习和行为动向进行动态把握,可采用要求学生每月提交心得体会,辅导员老师及时跟进交流和教育,不定期举办主题活动等方式,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和思想道德品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5、回报社会自觉化

现在各高校都陆续成立了以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为主体的各种学生助学组织,如助学协会、自强协会等。要充分发挥学生助学组织的作用,广泛宣传爱心接力、助人为乐等观念,培养学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使学生牢牢树立自助、助人意识,引导学生以实际行动践行力所能及的助人行动。要建立志愿服务及其保障机制,引导学生积极开展形式多样、方式灵活的志愿服务活动,并为活动的顺利实施提供相应保障,让学生充分体验帮助他人的快乐和收获,使助人成为自我的内在需要。要教育学生积极提高自我综合素质,努力完善自我,将来做一个对社会、对他人有用的人,尽自己之所能回报社会。

如何争取美国高校奖学金 篇6

奖学金简介

美国高校奖学金分为非服务性奖学金(Non—ServiceScholarship)、服务性奖学金(ServiceAssistantship)和学校贷款(loan)三种。

非服务性奖学金在三种奖学金中比率最大,金额也最多,包括助学金(Fellowship)、奖学金(Scholarship)、免学杂费(Tuition&FffWaiver),另外还包括高校自己设定的奖学金。一旦获得了助学金,则意味着获得了全奖,学校不仅对学生免去所有的学杂费,还会提供一定的生活费。与助学金相比,奖学金的形式更加多样化。在同一所高校里,可以同时设立多种奖学金,而学生也因此可能同时获得两种以上的奖学金,因此这种奖学金的获取机会相对来讲比较大,但数额比助学金要小一些。

服务性奖学金是指助教金(TeachingAssistantship)和助研金(ResearchAssistantship)两种,提供的时候多数同时免学杂费。这种奖学金一般颁发给研究生,本科学生获得的机会很小,获得资助者会被要求每周担任12—20小时的教学或研究工作。

第三类奖学金是贷款(loan)。美国的高校一般只把贷款提供给本国学生,外国学生获得的可能性不大。

申请资格

一、学习成绩

美国高校审查申请人学习成绩时,要求其将成绩转换为GPA(GradePoint Average),并以此作为衡量申请人学业成就的标准。由于我国院校基本上采用百分制,在转换为GPA时应采取以下标准:90至100=4,80至89=3,70至79=2,60至69=1,小于60分=0。要想获得奖学金,GPA成绩应在3分以上。

二、英语水平

目前美国高校承认的英语考试成绩主要有TOEFL(托福考试)、GRE(研究生成绩测试)、GMAT(商业管理硕士入学考试)、LSAT(法律学校入学考试)和TSE(英语口语测试)五种。中国学生最常参加的是TOEFL和GRE考试。因为中国学生大多财力有限,不大可能依靠个人力量赴海外留学,因此大多数人希望能获得奖学金。而TOEFL与GRE成绩是能否获得奖学金的重要因素。在此需要提醒欲赴海外求学者,美国校方在发放奖学金时,只把TOEFL和GRE成绩作为参考,而并非决定因素。因此在申请过程中不能忽视其他材料的重要性。

三、经历及荣誉

申请硕士及以上学位时,过去的工作经历和成就尤为重要。在相关专业上取得的成就更是重要,可直接影响到对方是否向你发放助研金或助教金。因此假如你具有教学及研究的工作经验,那么无疑能帮你不少忙。

四、学历

如在国内已经获得学士学位或硕士学位,申请到美国攻读更高学位,这种情况获得奖学金要比申请本科奖学金容易得多。目前国内申请赴美就读者年龄呈低龄化趋势,其实并不可取。一是争取奖学金困难,二是学生本人年纪小,自理能力差。笔者认为,至少应在取得大学本科文凭后,再考虑国外求学一事。

申请技巧

奖学金的申请,从进行第一次信函联系到拿到全额奖学金一般需要6到10个月,美国高校一般在每年的春季决定本年度奖学金的分派,有的学校会早至2月或迟至5月决定。

在美国,高等院校提供奖学金的情况是不同的。私立学校提供国际学生的奖学金资助项目与金额比公立学校多;而拥有外国学生人数越多的学校,提供给外国学生的奖学金也越多;综合大学又比专科院校提供的奖学金多。所以,如果要顺利申请到奖学金,应该对美国高校发放奖学金情况有所了解。其申请过程如下:

一、索函。同时发给学校系主任和学校招生办公室,索要奖学金申请表,陈述个人情况并附上TOEFL和GRE成绩,可同时多发几封。很多中国学生都有这种经验,同时向国外二三十所院校发信是很平常的事。

二、尽量提早取得TOEFL和GRE成绩。有可能取得奖学金的成绩下限为:TOEFL550分,GRE1700分。

三、填写学校寄来的申请表、奖学金申请表、经济情况证明等。将以上表格和其他个人资料寄回学校后,应随时和学校保持联系。可以经常将自己的论文或工作情况介绍寄给系主任,使其了解你的水平,在奖学金方面或许可以助你一臂之力。

高校奖助学金工作 篇7

关键词:高校资助,助学金评定,“比穷”现象

随着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 高校实行并轨收费制度后, 贫困生问题在大学教育中日渐突出。2007年《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颁布后, 经过多年探索, 我国已逐步建立起“奖、助、贷、勤、补、免”六位一体的高校学生资助政策体系, 但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2013年10月《沈阳晚报》等媒体报道, 某高校班级在评定助学金的过程中, 举办了一场演讲“比穷”的班会, 贫困大学生要得到助学金, 必须当着全班同学的面, 讲述自己家庭的困难程度。学生讲得越悲惨, 票数就越高, 得到助学金的机会就越大。媒体普遍认为, 即使这样的评选方式能让贫困的学生拿到助学金, 但在无形中伤害了寒门学子的自尊, 少数自尊心强的贫困生反而会因此而错失国家的帮助。

一、寻绎:“比穷”现象反映出高校助学金评定工作存在的问题

1. 贫困生认定科学化与人性化的机制缺失

客观、公正地认定贫困生是开展助学金评定工作的首要条件, 但是“贫困”是一个相对概念, 目前高校贫困认定工作普遍缺乏切实可行的科学量化的标准, 无法仔细核实申请人的真实状况。学生生源地贫困证明在贫困认定过程中所占分量较重, 但地方政府工作人员在贫困生证明问题上往往从地方利益出发, 或因人情关系, 并不进行详细的家庭经济情况调查, 出具的证明随意性较大, 导致不少假贫困生的产生[1]。学生民主评议倾向于主观臆断, 部分真正贫困的学生因性格内向或是自尊心较强等原因, 将可能导致他们失去这份资助。一些贫困学生表示并非是自愿公开个人信息, 而是在面对隐私权与救济权两者之间的矛盾时权衡后无奈的抉择[2]。在贫困生认定过程中, 部分高校资助工作者并未注重保护学生的隐私权, 避免对贫困生自尊心的伤害。

2. 助学金功利境界与道德境界的觉悟错位

在高校资助工作中, 要坚持育人为本, 以育人为首要目的[3]。而在高校资助工作开展过程中, 个别学生之间争相“比穷”, 看重助学金超过奖学金。某些学生认为, 辛苦学习只能拿到1000元左右的奖学金, 而只要“脸皮厚”就能拿到动辄数千元的助学金, 和奖学金比起来, 助学金的“性价比”更高。在获得资助性质的奖助学金后, 存在部分学生设宴请客、买化妆品、购置游戏装备等现象。还有一些贫困生出现“等、靠、要”的思想, 缺乏感恩、自立、自强的意识[4]。从这些现象看来, 当下高校的资助工作并未有效发挥育人作用, 反而对学生的成长产生负面影响。

二、重构:基于“诚信”, 立足“感恩”, 弘扬新风尚, 传递正能量

高校辅导员处在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第一线, 有责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辅导员是高校基层资助工作的实施者, 必须把握好辅导员在资助体系中重要角色的定位, 确保高校大学生资助工作顺利有效地开展, 使国家资助育人政策落到实处[5]。针对高校助学金评定过程中出现的“比穷”现象, 笔者结合从事辅导员工作的实际, 进行如下理性思考和实践探索。

1. 利用多种媒介, 宣传政策, 博采众议

辅导员要善于利用年级大会、网络新媒体等载体广泛宣传国家奖助学金的设立目的及学校评定奖助学金的管理办法, 确保广大学生的知情权, 对于个别不理解学校评定工作的学生要做好耐心的解释开导工作。2014年, 笔者在大学生在线网站上发起“让感恩传递正能量———奖学金和助学金谁更有真正的性价比”这一主题讨论帖, 吸引许多学生的积极参与。大家一致认为, 靠比穷造假获得助学金, 它折射出部分学生“拜金主义”的思想。他们不劳而获, 贪恋享受, 背弃诚信, 编造谎言, 以此博取同情, 获得利益。这种狭隘的“金钱至上”的思想是丑陋的、腐朽的, 须知生命中还有许多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 比如诚信、道义等, 这些才是弥足珍贵的, 切不可为追逐钱财而弃之不顾, 降低人格。再者, “君子爱财, 取之有道”。金钱确实有其实用价值, 但应该通过积极的、正当的、合理的方式, 通过自身的智慧和勤劳获取, 不该自私狭隘到打“助学金”的主意。

不仅如此, 在主题交流帖中, 不少学生还就“如何保障助学金的公正评定”这一方面的话题提出各自的意见和建议, 其主要观点可概括如下: (1) 助学金应给予真正需要帮助的贫困生, 同时尊重保护他们的隐私; (2) 正确认识和区别奖学金与助学金的不同价值; (3) 助学金评定制度需要进一步完善; (4) 必须加强学生的诚信感恩教育, 同时需要建立信息反馈监督机制;⑸政府的诚信体系建立是关键所在。来自四面八方的真知灼见在彰显、弘扬正确价值观的同时也为我们今后的工作调整与部署指引方向。

2. 加强诚信教育, 培养素质, 提高修养

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对于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全面实现“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高知识群体的大学生的诚信品质尤为重要。然而, “为争取助学金而不惜违背事实竞相比穷”这一不争的事实, 折射出部分大学生诚信的缺失。诸如此类的现象还有很多, 如考试作弊、抄袭作业、虚假包装自荐材料、轻易毁约等。

大学生辅导员加强对学生的诚信教育是一项常抓不懈的工作。大学生中表现出来的诚信问题实际上是与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要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的诚信问题, 必须注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 通过建立诚信监督机制和大学生诚信档案、开办主题班会及各类实践活动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 在大学生中形成“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的良好舆论氛围, 引导大学生强化自身诚信意识, 让诚信成为大学生立身之本[6]。

3. 多方调研情况, 认真审核, 严格把关

古人云“兼听则明, 偏听则暗”。为杜绝助学金申请过程中的种种弄虚作假的现象, 评定助学金前, 辅导员必须通过与学生本人沟通、与班级干部及宿舍成员谈话、调查学生饭卡消费情况等途径多方位了解学生的家庭经济情况, 严把国家助学金申报审核关。在组织学生填报时, 指导学生按照填报要求, 规范认真地填写, 以备调查、审核。

4. 优化评议方式, 尊重隐私, 实现民主

当前, 高校资助管理中对学生隐私权的漠视, 已经给贫困生的身心发展造成不良影响[2]。辅导员在助学金评定过程中, 要在尊重学生隐私、不伤及学生自尊的基础上, 寻求更好的民主评议方式, 力争做到既公开透明又能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5. 重视反馈工作, 鼓励勤学, 触动感恩

淡化奖学金的思想反映了部分学生对于学业的轻视心理。“奖学金”, 顾名思义, 就是学校、团体或个人给予学习成绩优良的学生的奖金。较之助学金, 虽然数额略低, 但其意义不同———助学金目的在于“助”, 从本质上讲是一种福利, 是为了帮助家境真正困难的同学顺利完成学业而设;奖学金的目的在于“奖”, 是一种奖励措施, 蕴含着肯定、嘉奖, 象征着荣誉。显然, 持“助学金比奖学金更划算”这一观念的学生, 未能正确厘清二者的概念, 认识二者不同的意义, 轻视知识, 看重金钱, 只知索取, 不懂奋斗, 犯了本末倒置的错误。

那么, 如愿领取了“助学金”的那部分学生是否能够合理规划、使用这笔资金, 使之实现应有的价值与意义呢?笔者建议, 评定结束后, 可以班级为单位建立后续信息反馈制度, 成立监督小组, 定期调查获助学生助学金的分配使用情况。重视资助金发放后的反馈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既有利于资助育人政策的真正落实, 还为今后的资助工作提供可靠的依据。此外, 辅导员还应引导获助学生透过助学金感受到党和国家的温暖, 体验到来自社会的爱, 使之对党和国家充满敬意和谢意, 进而立志用自身切实的感恩行动, 如参加社会公益、志愿服务等活动回报国家、社会及学校。在一系列的实践活动中, 学会感恩, 践行感恩, 将爱心传递下去。

参考文献

[1]黄建美, 邹海贵.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中的道德风险与道德教育.中国高教研究, 2013 (5) :87-90.

[2]熊康俊.高校资助管理中的学生隐私权保护问题探析[J].黑龙江教育 (高教研究与评估) , 2013 (10) :20-21.

[3]贾明超, 范正祥, 陆斌.“育人为本”资助理念视角下的高校资助工作探析[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3, (S1) :70-72.

[4]杨艳.有偿资助在高校资助育人工作中的实践[J].教书育人 (高教论坛) , 2012 (6) :10-11.

[5]李迎霞, 吴婷, 潘跃成.论高校辅导员在资助工作中的作用.科技创新导报, 2008 (09) :185-186.

对高校奖助学金评选方法的思考 篇8

省教育厅明确了高校的三项主要奖项:

1.国家助学金:主要针对家庭困难的学生, 资助标准有2000元、3000元、4000元三个等次。我院2012年是3000元。比例约占在校生总数的20%。

2.国家励志奖学金:主要针对但家庭贫困成绩优秀的学生, 每人每年奖励资助5000元, 约占在校生总数的3%。

3.国家奖学金:针对特别优秀的学生, 每人每年奖励8000元。

一、国家奖助学金评选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国家资助政策是一项利民惠民的好政策, 在评选时, 我们首先要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和政策宣传, 但是在评定工作进程中存在许多问题。

(一) 家庭情况难调查。

学校很难掌握贫困生的家庭实际状况、学生实际生活费支出, 因此, 如何界定贫困生, 并对其贫困程度做出界定, 成为评选过程的一项很重要的基础性工作。目前, 多数高校将贫困生资格的认定限于学生在当地开具的三级证明或家庭经济情况调查表。在较大的经济利益面前, 有些不贫困的学生通过各种渠道也开具了相关的贫困证明, 使得一部分贫困证明存在较大的水分, 而高校学生资助工作者对学生开具的贫困证明又缺乏有效的鉴别。此外, 贫困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各地生活消费水平不一样, 标准也就不一样, 有些同学在当地可能算贫困, 但在所在院校就不属于贫困了。还有就是在平时的表现, 有些学生经济情况很好, 但生活比较低调朴素, 而有些学生正好相反, 这样对我们判断他们的家庭情况增加了难度。

(二) 学习成绩标准难以确定。

国家奖学金要求“学习成绩优异”。学习成绩优异如何评定却没有具体规定。排在同年级同专业前10%都应该算是学习成绩优异者。国家励志奖学金要求“学习成绩优秀”, 同样也没有具体规定学习成绩优秀的标准, 排在同年级同专业的前30%以内都可以算是学习成绩优秀者。国家助学金要求“勤奋学习, 积极上进”, 这更抽象。同时由于名额非常有限, 像国家奖学金全国每年奖励5万名, 很多高校往往一个年级只有一个名额。而不同专业不同教师给出的成绩标准又不一样, 因此不同班级的学习成绩就没有可比性。这些缺乏操作性的规定给高校在国家奖助学金的评定工作带来麻烦。

(三) 突发事件。

很多事情是我们很难预料到的, 有些同学家里突然出现意外事故、重病或自然灾害等, 这类同学是否应该优先考虑获取评定助学金资格。比如像2010年甘肃的泥石流受灾家庭的同学, 个别同学父母或亲人突遇车祸或重病, 甚至失去生命, 这些情况下是否应优先评选呢?

(四) 连续几年获得者。

在我们严格遵循评选原则的情况下, 有些同学因家庭贫困和成绩良好等被评上了国家助学金, 但是大学四年, 连续三年获得国家助学金, 那么在第四年的时候我们是不是还依旧选他?能否考虑一下班里和他条件相当的没有获得过奖助学金的同学?

(五) 投票有水分。

在评选中采取民主投票的和量化积分相结合, 这样就可以将学生的平时表现 (品德和经济情况都可以体现) 作为一个评选因素, 但随之而来的弊端就是拉票现象, 很容易产生拉帮结派、搞小团体等不利于大团结、伤同学感情的不良风气。

(六) 易产生“等、靠、要”的思想。

由于大家都知道国家有这样一项资助政策, 就导致了有些家庭困难学生和他们的家长对国家资助产生了依赖, 在思想上行动上走入误区, 以贫困为资本, 甚至“晒贫困”, 一味指望学校和社会的资助, 把希望完全寄托在资助上, 平时只注重学习, 不注重综合素质的提高, 也不期望通过勤工助学等活动来解决贫困, 这种思想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解决评选奖助学金中存在问题的措施

(一) 要想更清楚地了解贫困学生的家庭经济情况, 就一

定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认定制度, 只有从高效的认定制度入手, 才能保证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的准确性, 提高认定方式的规范性和公正性, 使困难学生真正受益。

认定工作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 成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小组。其次, 评议工作要做好。在新生入学时, 对每个学生都要建立一份详细资料, 这份资料要结合学生档案和《高等学校学生及家庭情况调查表》, 深入了解学生家庭状况后, 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建立准确、全面、动态的档案。对认定后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分级分类建立贫困生档案, 实行专人管理。我院每学年初都通过小组专人调查、座谈等方式了解在校生家庭经济变动情况, 及时对认定情况进行调整。由于当地政府基层部门所开具的贫困证明不太真实, 因此在具体的评定过程中, 我们还必须考察申请人日常的消费情况、衣着打扮等方面, 来进一步确认该生是否贫困和贫困等级。在评议工作中, 我们尽量请那些不参与评选奖助学金、品德较好的学生来评议, 此外, 我们还要经常和考察对象们接触谈话, 以具体了解其家庭情况。

(二) 学生在校学习成绩及表现是衡量学生能否获得资助的一个重要条件。

对于国家奖学金来说, 名额很有限, 主要是成绩特别优秀的学生才可以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主要强调的是学习成绩, 其次是表现情况和家庭经济情况, 就我院的情况来说, 学习成绩在班里前10%的人才有资格参评, 学习成绩占75%, 品德、家庭经济情况、量化考核分共占25%;国家助学金主要是看家庭经济情况, 但成绩不能低于班级的前60%, 然后根据孤儿、单亲、家庭贫困情况, 最后由辅导员和学生代表组成评定组最终确定奖助学金获得者。对于学习成绩及表现情况的认定, 我认为采用综合测评的办法更合理。实行综合测评可以有效地防止凭个人感情和主观印象评价的片面做法, 有利于实现“教育公正”。当然有的院系也可根据自己不同的情况来具体对待, 但一定要体现公平性, 起到激励作用。

(三) 对于家庭有突发事故的同学, 我觉得可以从国家助学金方面考虑。

比如学生家庭亲人有重病以至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业, 或者地方被淹、天旱、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学生, 我们可以优先考虑获得国家助学金。

(四) 对于连续几年获得奖助学金的同学, 如大学四年连

续有三年获得国家助学金的学生, 我认为可以将名额让给家庭有突发事故的同学, 或者让给和自己成绩、家庭经济情况相当的同学。

(五) 对于投票中的“水分”, 我认为, 虽然有“水分”, 但还是有一定的代表性的, 所以这个环节不能少。

另外, 根据平时的表现, 我专门从那些不参与评选的人员当中找出六个同学组成一个临时小组, 针对投票结果进一步确定名单。

(六) 为防止部分学生产生“等、靠、要”的思想, 建议转

“助”为“勤”, 用操作性强的资助政策代替国家助学金, 即在国家财政中用于助学金的支出中划拨出部分经费, 成立勤工助学费用, 用来拓展各种勤工助学活动, 为贫困生提供更多的勤工助学岗位。通过勤工助学活动, 贫困生既可以获得经济上的收益, 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锻炼自身的工作能力, 有利于培养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还可以减轻他们享受了贫困资助的心理压力, 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更重要的是可以实现高校贫困生的自动认定, “假贫困生”会因不愿意承担相应的义务而自动退出, 只有贫困生在得不到家庭的有效帮助时, 才会选择勤工助学方式, 这样就能迅速准确地找出真正需要资助的学生, 提高资助资金的使用效率。

三、结语

总而言之, 国家奖助学金是针对高校大学生的一项实实在在的惠民政策, 我们要充分利用好, 让它最大限度地发挥应有的作用, 使真正应该受益者得到帮助, 调动和激发贫困生的艰苦奋斗、自立自强的精神。同时这项工作也是对辅导员工作应变能力的考验, 面对问题, 如何解决, 工作能力也就是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的。我们相信, 办法总比困难多。最后, 也希望我们的国家资助政策机制越来越完善, 越来越健全。

摘要:国家奖助学金是为了资助在校品学兼优、家庭贫困的大学生, 但在评选工作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作者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 阐述了目前奖助学金评定方法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了改进和完善评定方法的建议。

关键词:高校,奖助学金,评选方法,问题,解决措施

参考文献

[1]曾英.高校国家助学金评定办法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 2009, (4) :213-214.

高校奖助学金工作 篇9

1999年我国高校大规模扩招, 招生增幅超过40%, 2000年和2001年招生增幅分别超过30%和20%。 大规模扩招使得高校在校生中贫困生人数大量增加。为了解决贫困生资助问题, 1999年9月教育部成立了“全国学生贷款管理中心”, 2006年2月, 更名为“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1]。 各个省市的学生资助管理体系和各个高校的学生资助系统也相继成立, 并且在工作中不断完善和发展, 取得了重大成绩。 十多年间我国经济高速发展, 但是贫困生人数仍然很多, 高校学生资助体系在取得重大成绩的同时需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为此, 笔者对G省M大学的学生奖助学金资助状况进行调查, 下面对调查情况进行说明。

二、M大学的奖助学金资助概况

M大学坐落在G省的西北部, 是2001年由当地4所院校合并组建而成的综合性本科院校。 2015年在校全日制本科学生17000多人, 由于地域上的原因和招生比例的分布状况, M大学贫困生人数占70%以上。 M大学的贫困生建档比例定为47%, 其中14%的比例为特困生。

M大学的学生资助体系主要包括“奖、助、勤、补、贷、保”六大块。“奖”是指奖学金。包括国家奖学金和励志奖学金、省政府奖学金和励志奖学金、校级奖学金 (分成一、二、三等, 奖励标准分别为每生每年1500元、1000元、500元) 、校级励志奖学金每生每年2000元。 此外学校争取到当地企业资助的雄峰、惠丰奖学金, “雄峰”奖学金每年全校评出30名, 每人每年奖励3000元, “惠丰”奖学金每年全校评出100名, 每人每年奖励3000元。 “助”是指助学金。 包括国家助学金一、二等两档, 校级助学金每生每年1000元。 此外学校向在学校经营后勤管理的两家企业“宝隆”和“宝鑫”两家公司分别争取到每年5万元的资助, 资助资金中的10%—20%用于学生宿舍文化建设评比活动, 其余资金以“宝隆·宝鑫”助学金的形式按照每生每年1000元资助给贫困生。 “勤”是指学校为贫困生设定的勤工助学岗位。 主要有每个教学班级一个名额的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三自委委员, 学校各部门提供的勤工助学岗位。 每个勤工助学岗位的资助额度为180—220元/生/月。“补”是指临时困难补助。 学校按照生均60元的标准拨到学校下属的各个二级学院, 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补助, 补助额度为100—500元/生/次, 主要是针对学生个人突发事件进行资助。“贷”是指学生每年可以申请一次的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 学校协助银行完成贷款相关事宜, 贷款发放后督促学生将所借款项用于学费和住宿费, 如果有多余的才能用于生活费。 “保”是指一年一度的保险购买。 学校要求所有学生都尽量购买“学生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和“城镇医疗保险”, 并为所有学生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中的校方责任险。 对残疾和特殊困难的学生, 学校通过其他方式将购买保险的费用补助给学生。

此外, 2016年以前, 还有40元/生/月 (体育教育专业为47.50元/生/月) 的师范教育专业奖学金, 2010年启动2014年已结束的中国建设银行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成才计划奖学金, 2015年启动的中国农业银行金穗优秀学生奖学金, 面向医药专业学生的“四川好医生”奖学金。 另外按照G省的规定, 2010年开始, 毕业后到该省的25个边境县和3个藏区县的乡镇基层单位就业的学生, 学费和国家助学贷款由国家按照每年不高于6000元的额度进行代偿。

三、M大学的贫困生资助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1.贫困生数量多、资金投入不够, 资助力度不够。

M大学贫困生建档比例为47% , 有23% 左右的贫困生不能建档。 而对于建档的学生由于资助资金有限, 又为了照顾到“面”, 和其他许多西部地方高校一样, 学校只能减少每个学生的资助额度, 增加资助名额。 这样一来每个受到资助的贫困生都只是得到了暂时的“缓贫”, 资助之后仍然处于贫困之中[2]。 笔者在调研中从一个班主任处获悉, 他所带的班级中有一个贫困生, 三年以来在学校的食堂里一直都不敢看荤菜。 以这个学生为例, 每天需要10元左右的饭钱。 外加学习、生活的必需品开支100元/月, 每月需要开支400元。学校提供的勤工助学岗位为每月180—220元, 因此, 每月得从其他地方补充200元。

2.资助对象的评判有难度, 资助工作事实上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公平。

M大学的贫困生除了来自单亲家庭、伤残人员家庭等特例以外, 一般都来自农村低收入家庭、低保家庭等。 学生入学时提供给学校村级贫困证明的人数不少。 以笔者调研的一个班级为例, 该班入学时人数为50人, 来自单亲、孤残家庭等特别明显的贫困生有4人, 很容易确定为特困生, 按照比例还有3个特困生名额和17个贫困生名额共20个名额, 而提出建档申请的学生还有29人。 同时, 没有提出申请的学生中有些家庭经济状况, 要比这些提出申请的学生差得多。 例如, 有一个学生对资助政策理解不透彻, 没有填写申请表。有两个因为心理上的自卑, 不愿意提出申请。还有一些“等、靠、要”思想严重, 诚信度不够, 想钻资助体系的漏洞和空子的学生却又力争建档, 这些都给资助对象的评判造成了难度。

3.社会资助资源不足。

M大学与国内其他名校相比, 社会资助资源极其有限。可以明显地看到, 许多当地企业的资助, 要么额度有限, 要么资助年限较短。 虽然这几年M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一直都受到有关部门的表彰, 就业率显示良好。 但是与名牌高校的毕业生相比, 就业面窄, 就业质量都不太好, 还贷能力有限, 银行等部门担心其资金投入的风险。 而且开办这项业务收益不大, 商业银行对这项业务的积极性不高。 加上一部分学生诚信缺失, 恶意欠款, 使得有些想提供贷款的资助机构望而却步。 所有这些因素都导致M大学的社会资助资源严重不足。

四、解决的对策

1.加大资金投入, 单列专项助困经费。

面对贫困生数量众多, 资助力度不够, 资助效果不明显等问题, 根本的解决途径只能是加大资金投入。 除了国家奖助学金外, M大学的贫困生资助经费来源主要是从每年的本科生学费中提取10%作为资助资金, 所有开支都在这个范围内, 用完就没有了。 虽然国家相关部门一直在增加中西部教育的投入, 但是像M大学这样的高校在中西部地区有许多, 有限的经费分到每个学校就不多了。 而且M大学从2001年合并组建以来, 校园硬件设施建设、师资建设等许多方面都欠下了大笔贷款, 一直到2014年才将贷款还清。 因此, 建议在加大经费投入的同时, 应该将助困资金进行单列, 才能够有效地强化助困效果, 解决众多贫困生的实际问题。

2.抓好评定工作的每个环节, 加大资助政策的宣传力度, 进行必要的心理疏导。

要有效判定资助对象, 尽量消除资助工作中存在的不公平。 班主任要细化评定工作, 不仅要做到全程参与, 而且要抓好评定工作的每个环节。 要加大宣传力度, 积极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资助政策, 尽量消除“等、靠、要”等不良风气的影响, 树立自强自立的精神。 要适时进行心理疏导, 鼓励符合资助条件的学生积极申报。 笔者调研的班级就是因为班主任工作做得比较细致, 从新生入学的军训开始, 就对学生进行了许多了解和观察, 经常下班、不定期查宿舍。 同时加大了资助政策的宣传, 将临时班委召集起来进行了五次讨论, 有针对性地对有些学生进行了个别心理疏导, 等等。 因此, 资助对象的评定就相对公平、公正许多。

3.提高诚信度、降低违约率, 多渠道吸引社会资助资源。

对于M大学来说, 社会资助资源紧缺, 企业和个人资助资源严重匮乏, 银行的助学贷款无疑是最重要的社会资助资源, 学校和个人都要珍惜这种资源。 要加强学生的诚信教育, 降低违约率, 尽量杜绝恶意欠款, 增强信贷单位的信任感, 保证助学贷款资金的正常运行。 要充分利用好已有的资助资源, 发挥M大学的地域优势, 加大特色专业的宣传力度、多吸引地方企业的资助。 要多渠道筹措资金, 面向社会和企业积极争取资助资金。 在不违反规定和纪律的前提下, 可以通过一些校企合作项目争取一些资助资金, 开发和挖掘出一些新的资助资源。

五、结语

到2014年我国高校在校生人数达到3559万人, 居世界第一, 高校数量为2824所, 居世界第二。 高校毕业生已经成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生力军[3]。 高校贫困学生资助体系的建设、资助措施的实施和资助办法的改进是实现教育优先发展和促进教育公平的一项重大举措, 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 M大学的贫困生资助体系中除了以上问题外, 还存在一些“资助资源和资助项目由于整合不好而导致的资源和资金在一定程度上的浪费”、“学生校外兼职与奖、助学金资助之间存在着事实上的矛盾”等非主流的问题, 这些都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 M大学是省属地方高校, 处于西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 为地方经济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 以学校所在的自治州为例, 有三分之一的中小学教师、县乡医院的医务人员是M大学的毕业生。 因此, 解决这些贫困生资助体系中的问题, 开展好资助工作不仅能保证贫困生顺利完成学业, 而且能使M大学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网站:http://www.moe.gov.cn/.

[2]高潮.西部高校贫困生现状及资助对策[J].河西学院学报, 2006, 04:117.

高校奖助学金工作 篇10

一、奖助学金育人功能评价的意义和作用

1. 有助于学生提高思想道德水平。

国家奖学金制度的建立主要是为了不断提高大学生的思想素质, 并且也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最终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奖助学体系实施过程中, 大学生起着主体性的作用。当前, 传统的与学业成绩为导向的奖助学制度已经无法满足素质教育发展的要求, 因此高校要不断完善对奖助学育人功能的评判, 从而使得大学生在激烈的竞争机制中取得胜利。然而大学生在积极参与竞争过程中, 要将个人利益与集体荣誉联系在一起, 从而有利于大学生树立诚信为人、帮助他人的社会责任感, 最终使得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得以提高。

2. 有助于学生提高从业能力。

奖助学金对激励学生的品行和学业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高校中, 大学生是一个重要的主体, 大学生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相关的知识以及不断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大学生成绩的高低可以将大学生能力的高低反映出来, 并且也可以反映出大学生的态度是否端正。然而, 随着社会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开始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由此评价大学生是否优秀不仅依靠大学生的学习成绩, 而且要从学业能力、专业技能、社会工作、创新能力以及处事能力等多个方面来进行评价。

3. 有助于起到榜样作用。

近几年来,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不断发展, 媒体等导向作用开始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现阶段, 奖助学金的资金不仅来源于政府拨款, 而且还来源于社会上热心人士的资助, 这样做可以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大学生。社会上热心人士的资助可以为后来人树立奖助学金的榜样, 发挥示范作用。和榜样。校园是一个小型的社会, 通过设立奖助学制度, 可以激发每一位学生的竞争意识, 从而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设立奖助学制度, 不仅可以激励每一位大学生努力学习, 而且有利于实现构建和谐社会的良性循环。

4. 有助于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效应。

高校奖助学金面向的是品学兼优的大学生以及家庭困难的大学生。由于每一位大学生对奖助学的认识是不同的, 因此他们对待奖助金的态度也是不同的。有一些学生认为通过自己的能力获得奖学金可以证明自身的学习能力, 并且也可以受到激励以及鼓舞, 在以后的学习中会更加努力。然而对于一些拿到助学金的大学生来说, 他们会产生较强的自卑感, 他们会认为自己的家庭不如别人, 不能够和其他学生保持平等, 最终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从而没有使奖助学制度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二、高校奖助学金评定和分配存在的不足

1. 奖助体系分散, 其激励作用没能充分发挥。

当前, 由于高校缺乏比较系统以及完整的奖助学方案, 从而会使得各项措施不能够顺利实施, 最终会出现奖励面过窄、资助面交叉等分配不均匀的现象。大部分的大学生对奖助学金抱着无所谓的心态, 并且他们认为奖学金与自己无关, 因此没有使得奖助学发挥应有的激励作用。一部分大学生对奖助学金产生这样的认识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第一, 大额奖学金的受奖面比较有限, 因此大额奖学金仅仅能覆盖小部分品学兼优的学生;第二, 对于特困学生来说, 助学金无法满足其自身的需求, 并且还有一些困难学生不能够得到应有的资助, 最终不能够使得奖学金发挥原有的作用, 从而影响了奖助学金制度的公平以及公正性。

2. 发放制度粗放, 激励作用没能充分体现。

当前, 各个高校虽然将贫困生的认定权下放到各个学院中, 尽管学校提供了科学的评定标准, 但是由于各个学院执行情况不一致, 从而会引发评定不民主以及结果不属实的现象。在发放奖学金的过程中, 大部分高校采取传统的方法方式, 从而造成了应有的榜样作用的缺失, 最终不利于调动其他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有一些贫困生在认定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不诚信的现象, 从而没有使得助学金发挥应有的救助作用。

3. 资格评定存在缺陷。

当前, 奖学金和助学金的发放比较关注的是学生的学习成绩, 并不是针对学生的实际需要情况来进行这些奖项的资助, 导致很多学生不能满足这些获奖的资格。我们国家相关部门设定的奖学金以及以一些社会上的爱心人士的名义而建立的奖学金项目, 对于学生要求的第一位也是将学生的学习成绩放在了首要考虑的位置, 并且在这个基础之上还增加了一些比较苛刻的条件, 比如学生在一个学期或者一年的学习过程中不能有不及格的成绩。这样的规定对于大多数的学生来说是没有很大困难的, 但是对于一些家庭条件不好的学生就比较严格了, 他们平时为了养家担负学费、生活费等费用, 自己就必须做很多兼职, 这会对他们的学习情况产生影响, 长期处于这样的情况, 就会导致他们不能正常的学习, 也就难以达到相应的奖学金所要达到的条件, 最终不能获得相应的奖学金项目的奖励。

4. 缺乏健全的制度体系。

当前的发展背景之下, 我们的奖学金以及助学金的发放没有一个固定的系统, 因此关于这些资金的管理以及发放等具体的情况没有一个统一的机制来完成。再加上当前的社会不断发展, 人口的增加也促进了学校招生的扩大化, 因此对于这个项目本身的管理工作也出现了不到位的情况。此外我们设立奖学金和助学金的项目, 本身具有一些教育方面的激励作用, 因此高校应该切实地发挥奖学金和助学金的作用, 对学生进行积极地引导。

三、健全奖助学制度, 提升育人功能

1. 完善制度建设。

当前社会和一些教育机构针对奖学金的设立系统和机制进行不断地完善, 使其更加符合当代大学生的发展水平和情况, 全面提升社会上对于学生的帮助和关注水平。这种机制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能够有效地提升大学生的学习动力和信心, 是党和国家激励学生学习的一种方式, 能够真正地落实我国科教兴国的教学战略, 最终有利于推进构建科学的社会主义社会的步法。设立奖学金和助学金的项目, 能够在物质上减少学生所承担的压力, 在精神上面对学生是一种激励性的作用, 让他们感受到自己对社会对家庭以及国家的社会责任感。因此要求高校相关的管理部门应该正确地认识设立这个项目的意义和作用, 这样才能真正地发挥奖助学金等项目的作用, 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培养更多的人才。

2. 建立科学的贫困生认定机制。

当前的教育过程中, 我们对于一些学困生的认定流程是比较固定的, 首先应该具有相应的三级证明, 才能够有资格进行下一个环节的认定。在这个过程之后, 需要我们将这些材料呈报给学校, 经过了审核之后进行公示以及核实, 最终才能让这些同学得到奖学金或者助学金, 但是在实际的范围中来看, 是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第一这个认定的过程需要学生将自己的家庭情况公示出来, 让大家都了解自己的家庭, 这样虽然能让审核的过程比较公开和透明, 但是对于家庭本身就贫困的学生来说是非常不能接受的。因此这种情况会严重影响奖助学金等项目的发放, 使得这些资金不能真正地到达学困生的手中, 也就失去了设定这个项目的意义和作用。因此对于奖助学金等项目资金的发放, 应该综合地考虑他们的实际情况, 由一些班主任或者辅导员等进行调查, 使得奖学金和助学金的发放在透明的同时, 也能尊重这些学生的自尊心, 使得这个项目真正地发挥应有的作用。

3. 加强奖助学金发放后的管理。

当前很多学校对于奖学金和助学金的发放都是使用银行转账来进行, 从而能够直接将这部分资金打到学生使用的银行卡之中, 这样就完成了奖助学金等项目的发放工作, 暂时地实现了这些资金的使用目标。但是这个阶段之后还应该注意必须要有相应的管理和追踪等体系的保证, 才能真正地将这部分的资金做到合理地利用, 对于学生来说也是一种激励。当前很多学校针对这个问题已经采取了一定的措施, 就是按照学年和季度来分批次地发放奖学金和助学金, 这样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学生将这部分的资金用于了消费品上面, 能够做到专款专用地将这些用于学习方面。

4. 更加重视精神资助。

真正的贫困并不是指我们当前所面临的物质方面的短缺问题, 而是精神上没有自己的寄托和追求, 这就导致了我们不得不面临永久性的贫困。因此我们针对当前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 必须着重地加强对于学生的培养, 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这样才能达到教育的实际作用。因此国家和政府应该加大对于教育的投入力度, 增加对于困难学生的帮助力度, 免去他们对于生活的压力和忧虑, 能够专心地进行学习。其次还可以加强对于学困生的引导工作, 帮助他们改变对于周围事物的看法, 感受到同学和老师对他们的关注和爱护, 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帮助大学生培养科学的品质和精神追求, 成为我们国家建设的重要人才和推动力量。

参考文献

[1]朱霞, 滕祥.对如何发挥国家奖助学金导向和育人功能的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 2013, (51) .

高校奖学金应体现正确价值导向 篇11

过度商业化奖学金

大四女生周宣含也参加了这次女神评选活动,她表示,“我理解的女神不是一种高高在上高傲自满的,而是心地善良、清新自然的女孩。参加这次比赛是为了证明自己是否符合这个标准。”不过比赛结束她发现,比赛标准与自己对女神的理解完全不同。《教育》旬刊记者了解到,“女神奖学金”活动是由国内某化妆品网络零售商冠名赞助,北师大珠海分校化妆协会承办,其实质上只是一场现场妆容大赛,而并非宣传所说的同学们所认为的奖学金比赛。

对于这次活动,化妆协会会长温碧芬表示,她认为此次活动商业气息太浓,而且对同学们存在一些宣传上的误导,对于这样的活动方式和理念,自己并不认同,而且女神评比规则也并不公平。此次活动也引发了另外的争议:拿奖学金的理由是“长得好看”,而不是“品学兼优”,是否合适?主持人现场提问参赛的女神候选人时,她们几乎全都表示会拿这笔钱来请客吃饭、买新衣服,而这个商业活动与学习毫无关联,“励志奖学金”的说法有所失实。

其实,这样过度商业化的奖学金在其它高校也可以看见。2012年开始, 北京理工大学每年都会颁出一份多达4万元的奖学金。与高额奖金同样受到关注的,还有获奖者的产生方式和奖励形式。这份顶级大奖的归属不是通过“绝对实力”的竞争结果决定,而是在20名入围的优秀同学中当场随机抽出一名。据了解,获奖学生领到4万元奖学金后,必须按照捐资汽车公司的要求,购买一辆其品牌的汽车,4万元奖金则作为冲抵车款的“买车基金”。根据企业与校方的协议,从2012年上半年开始,该汽车公司在北京理工大学设立以企业命名的奖学金,连续5年每年向校方捐赠资金20万元,分为常规奖学金和专项奖学金两种,用于奖励优秀学生。其中,常规奖学金奖励80名学生,每人2000元,专项奖学金为4万元,通过优秀学生抽奖决定。这一授奖方式,被认为具有“创新”意义。

对于所谓的“创新”,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16万元的常规奖学金,与高校内设立的其它奖学金并无二致,关键是4万元的“大奖”,其超常规的颁奖形式与“奖品”引来争议。企业在高校设立奖学金,可以有所创新,但必须有底线,不能过于商业化。严格来说,这4万元的专项奖学金属于抽奖,好比公司年终聚会设立的大奖,凭运气获得。对于奖学金评审而言,这是不太严肃的。如果该企业说明,为了给奖学金颁奖活动营造气氛,最后设立一个4万元抽奖助兴,这还可以理解,但把这4万元归于奖学金范畴,显然不妥。他认为,企业设立奖学金,可以有企业的利益考量,但需从学生角度出发,如果只考虑怎样宣传企业,从中获得回报,很可能把好事办坏,不利于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至于大学,则应该坚持原则,对奖学金的设立、评审、授奖、企业回报等公开听取意见。

应更具正面意义

“女神”奖学金受到质疑,不在于其商业背景,而在于其提供了错误的价值导向。奖学金的目的既是奖励品学兼优的学生,也是引导学生努力学习、注重自己的品行,引导学生品学兼优。同样是针对女性奖学金,谷歌设立的奖学金则更具正面意义。

Google奖学金项目在中国设置了两个不同的奖项——Google Anita Borg计算机学科女性奖学金和Google优秀奖学金。谷歌中国于2010年开始设立Anita Borg计算机学科女性奖学金,其目的在于增加女性在科学和技术领域的参与比例。谷歌希望通过奖学金项目奖励在计算机及其他相关学科表现突出的女大学生,并鼓励她们进一步的学习和研究。自 2011 年起,更多的高校参与了谷歌中国Anita Borg计算机学科女性奖学金的评选,目前参与高校包括: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南开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山大学。目前,本科生和研究生申请谷歌中国 Anita Borg 计算机学科女性奖学金项目,需要由学院负责老师推荐。Googl优秀奖学金旨在奖励计算机和软件工程专业具有杰出表现的本科生和硕士生,主要面向北京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20所合作高校。

2013年4月,另类投资公司黑石的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苏世民捐赠1亿美元资金,在清华大学设立一个精英国际教育项目奖学金。该项目将基于罗德奖学金设立,所涉资金总额将达3亿美元。罗德奖学金是一个世界性的奖学金,每年都在13个国家,选取85名优秀大学生去英国牛津攻读。几十年来,许多外国学生去牛津大学读书靠得都是罗德奖学金。该项目每年将招收总计200名中外学生,这些学生在经过为期一年的攻读后可拿到硕士学位。2013年7月,有关方面在北京宣布了该项目的具体计划。

作为中国最大的慈善捐助之一,该项目旨在培养能在中国与世界其它国家之间扮演桥梁角色的学生。苏世民关切的是,随着中国日渐发展,它将遭遇其它国家的抵制。苏世民说:“中国的发展速度比其它国家快。我注意到,其它国家的挫败感以及(对中国的)不满与日俱增。如果任由这种状况发展下去,可能会带来越来越多的经贸问题和军事问题。”“苏世民学者”项目的教学楼将是一座典雅的中国风格建筑。该楼由美国耶鲁大学建筑学院院长罗伯特·斯特恩设计,今年将破土动工,2016年迎来首批学生。国际教育协会(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ducation)指出,在中国,很多有权势的人都将子女送到国外大学读书。美国有20万中国留学生,但在30万留学海外的美国籍学生中,只有不到10%在中国读书。清华大学校长陈吉宁说:“世界正处在一个重要的十字路口,高等教育机构必须站出来,在塑造国际关系的未来中发挥重要作用。清华大学很荣幸能与苏世民先生合作设立一个奖学金项目,帮助教育和培养下一代全球领导者。”

苏世民正在施展他的筹资技能,说服全球企业为该项目捐款。与此同时,他也在与学者们展开会晤,以敲定该项目的细节。他说:“我为此已经忙活了一年时间。我希望,该项目能推动中国教育得到更广泛的提升。”endprint

“企业奖学金”可以更务实

目前,在我国几百所高校中,由中外企业出资设立的奖学金数额已占到相当大的比重,少数重点高校甚至达到各类奖学金发放总额的50%以上,“企业奖学金”已成为高校继人民奖学金、国家奖学金之外的重要扶持高等教育、培养人才的力量。《教育》旬刊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在设立高校奖学金的所有企业中,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数量要远远少于外企或者合资企业,但在资金总量上前者的比重却明显高于后者。不仅如此,外企看重通过公益捐助手段得到相应的“人才”回报,而国企和多数民营企业家却更加看重在捐助行为中体现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宝钢教育基金,是由我国最大的国有钢铁公司上海宝钢集团出资设立的,是目前最大规模的、面向全国高校的公益性教育基金,最初的设置目的就是为了回报社会,培养高等教育人才。基金额最初为200万元,到2004年基金额已经达到5000万元。从1990年到2004年3月的近15年间,该奖学金已在全国100多所高等学校中设立,有10070名师生获得资助,其中学生7912人,奖学金支出总金额已突破8000万人民币。在《宝钢基金章程》的第七条明确规定了这一点:宝钢用奖学金奖励优秀学生,不以学生毕业后必须到宝钢来工作为前提。上海宝钢教育基金会秘书处办公室主任沈锡琪说:“这是宝钢在高校设立奖学金的前提,被第三次理事会全票通过,它以章程的形式表明,公司捐资助学是国有企业对中国教育有使命感和责任感的体现,不是为了争夺人才。”

“谈家桢基金生命科学奖学金”是复旦大学一项著名的奖学金,于1997年4月设立,捐资总额为190万元,是以中科院院士、复旦大学教授谈家桢先生的名字命名,而出资者却是杭州九源基因工程有限公司。复旦大学相关负责人表示:“很多在各自领域取得成功的企业家,真正的心愿就是为高校教育助一臂之力,不在乎名利,更不在乎争夺高校人才。”如果说企业在设置高校奖学金过程中,都有拓宽企业影响力、招揽人才的愿望和需求的话,那么外企则显得尤为突出。据上海教育部门提供的信息显示,目前上海交通大学68项奖学金中,有20多项来自外企或者合资企业的捐助;复旦大学45个项目的奖学金中,有18项奖学金由外企捐赠设立;而在同济大学2003年校外捐赠的40多项奖励基金中,来自外企的就有15项。有上海高校负责人认为,外企在中国高校设立奖学金,与国企、民企相比,有着更为明确的人才战略计划:“这是外企应对人才竞争的一种方式,在直接发放奖学金过程中锁定人才、选拔人才、择优聘用。”

外企奖学金只重点针对高年级即将毕业的学生发放。在复旦大学的奖学金发放一览表中,柯达奖学金的发放对象是“数、理、化、电工、管理、计算机专业高年级本科生”。普华永道限制在“管理、经济、法律、英语专业高年级本科生”。奖学金普遍限制专业和学科领域发放,这也是外企设置奖学金的显著特点之一。复旦大学阿尔卡特奖学金曾经就只针对计算机和通讯专业发放;而金额较高的三星奖学金,曾经只针对一名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半导体的博士生和一名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半导体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发放。而且,这些公司设置奖学金的金额都不会很大,表现非常谨慎,很少有像中国的国企和民营企业那样一次就出资50万元或者100万元以上的,像宝钢多年来捐资数千万元的企业更是没有。例如,2001年通用电器公司基金会捐资美金2万元,在上海交大设立优秀教师奖及奖学金;而声名赫赫的斯伦贝谢公司在上海交大的捐赠奖学金数额仅为1万美元。另外,外资奖学金的设立年限短,缺乏连续性,都不会超过5年,2年至3年的情况非常普遍。此外,外企极少针对偏远地区的高校设置奖学金。

有人指出,外企这种资助人数和专业的限制,从某方面显示了外企的人力资源需求状况。从外企奖学金的设置特点,能比较清晰地看出外企选拔人才的用意和所需专业方向,他们更重视捐赠能否带来务实高效的人才回报。

高校奖学金制度改革初探 篇12

一、现行奖学金制度

1. 奖学金种类

普通高校的奖学金大致分为国家奖学金系列 (国家奖学金, 国家励志奖学金) , 校等级奖学金 (特等奖学金, 一等奖学金, 二等奖学金, 三等奖学金) , 校单项奖学金 (学生干部奖学金, 社会活动奖学金, 英语学习奖学金, 励志奖学金, 学习进步奖学金) 以及企业赞助奖学金等。

2. 奖学金金额及涵盖比例

(1) 国家奖学金:由中央财政出资奖励普通高等学校学生, 每人每年8000元, 占在校生比例约为0.3%。国家励志奖学金:由中央财政出资奖励普通高校中品学兼优的家庭困难学生, 每人每年5000元, 占在校生比例约为3%。

(2) 校等级奖学金:特等奖学金约占0.5%。每人每年3000元。一等奖学金:每人每年2000元, 约占3%。二等奖学金:每人每年1500元, 约占8%。三等奖学金:每人每年800元, 约占15%。单项奖学金每项400元。

(3) 企业家奖学金:用于资助品学兼优且符合企业家条件的学生, 金额和比例每年都会有浮动。

3. 奖学金评定的构成

奖学金评定分数的构成包括基本素质总评, 学习成绩总评, 实践与创新三部分。其计算公式为:F=F1×0.15+F2×0.65+F3×0.2 (F1:基本素质评分;F2:学习成绩总评;F3:实践与创新) 。

4. 奖学金的评定方法概述

(1) 基本素质测评:由班委, 宿舍代表组成的学生测评小组和辅导员办公室老师分针对学生的政治态度, 身体素质, 生活态度等十项内容进行打分, 其中学生评测成绩占70%, 老师评定占30%, 其中获得先进集体, 先进个人的可视一定情况加分。

(2) 学习成绩测评:学习成绩组成包括考试科目, 考查科目和公选课科目。考试科目成绩是学习成绩最主要的组成部分。

(3) 实践与创新能力测评:实践与创新能力主要包括学术论文评分、科研成果评分、学科竞赛评分、文体竞赛评分、学生工作评分、社会活动评分、发表作品评分、外语水平评分、计算机水平评分等。

二、现行奖学金制度弊端分析

(1) 基本素质评分由老师和学生打分, 工作量大, 不易操作, 而且老师和学生并不一定对评测对象的认识面面俱到, 主观性太强, 并没有相应的打分依据。因此基本素质评分在一定程度上显得不客观, 不公正[2]。

(2) 成绩测评由考试科目, 考查科目, 公选课科目三部分组成, 因为奖学金侧重于考试科目的成绩, 致使部分学生只偏向学习考试科目而忽视了考查科目的学习, 造成学生厚此薄彼, 忽视了部分重要考查科目的学习。而考查科目作为课程改革的一部分, 也是专业选修课的一种形式, 仅仅乘以0.5%的比例计入成绩测评。比重过小, 致使同学们往往懈怠考查科目的学习。即使在考试科目中, 部分同学又专注学习学分高的科目, 忽视学分低的科目。

(3) 在实践与创新测评中, 非专业类论文加分过多, 使许多同学可以通过发表一些没有质量的文章, 获得很高的奖项, 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奖学金制度的公平性。此外, 学生偏向于参加容易得奖状的文体活动, 例如绘画, 歌唱等, 在活动中出现了部分同学通过制度的漏洞, 向熟悉的社团负责人要奖状, 互换奖状等不良现象, 严重地违背了奖学金制度的初衷, 损害了其他同学的利益。

三、改革后的奖学金制度

(1) 基本素质评比:通过对当前制度的分析, 笔者设想F1的分值主要由以下方面构成, 基础分值占50分, 每个人都获得一定的基础分值, 这样缩小了同学和辅导员打分时存在的分数差距, 减少主观性, 增加奖学金制度的客观性。辅导员和同学的打分的分值别缩小到20分, 10分。

(2) 成绩测评:为了减少学生过度的关注分数, 调动学生全方面的学习积极性, 笔者设想: (1) 淡化学分观念:评定奖学金时, 学分在2.0到3.0之间的统一按照2.5分计算, 学分在3.0到5.0的统一按照4.0计算, 学分在5.0以上的统一按照5.0计算。通过缩小学分差距, 尽量使考试科目在奖学金评定时所占比重大致相等, 这样避免了学生在学习时会因为学分的高低而采取不同的学习态度。 (2) 强化考查科目的考查:评定奖学金时, 考查科目应按照分数的高低, 划定等级, 按照等级的不同直接计入总分。 (3) 弱化公选课加分:在奖学金制度的引导下, 同学们在选择公选课时往往是根据学长学姐的经验, 选择分数较高的课程学习, 忽视了自我兴趣的培养。减少了公选课的加分分数, 鼓励学生选报自己感兴趣的课程, 而不是根据分数来选择。

(3) 实践与创新能力测评: (1) 弱化普通论文加分:因为论文类加分过高, 出现不少同学恶意堆积论文的情况, SCI, 核心类期刊按照18分, 10分的加分, 其他省级期刊以上文章的加分应低于5分。通过这项规定来引导正确的科研观念。 (2) 设立文体专项奖学金, 取消文体加分:笔者希望通过设立文体专项奖学金的方法, 表彰文体尖子生。这既是对他们工作的价值, 付出的汗水等的一种肯定, 也是进一步完善奖学金制度, 调动更广大同学们的学习热情的有效措施。 (3) 弱化社团活动的加分:很多学生为多得到F3的分数而盲目参加活动, 毫无意义。这种现象在一定程度上是由奖学金制度的引导所致。笔者拟采取在以后的评优活动中设置社团加分有上限的方式, 每个活动按一等奖, 二等奖, 三等奖依次加分0.5, 0.3, 0.1最高累计为3分。既不打击学生参加活动的积极性, 也规避了部分同学盲目参加活动的行为。

(4) 提高成绩测评在奖学金评定的门槛。在评定奖学金时, 为了进一步提高成绩在奖学金评定时的重要作用。笔者计划按照等级奖学金涵盖的比例, 确定F2在前10%的同学有资格评定特等和一等奖学金。F2在前50%的同学才有资格评定二等和三等奖学金。这样的举措有助于在学生群体中树立踏踏实实学习的积极导向。

奖学金制度对在校学生的个人品德素质, 学习能力, 综合素质都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3]。只有通过不断的顺应社会的发展, 符合教育改革的方向, 才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奖学金制度的作用。

摘要:随着高校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入, 奖学金的评定不再单单依据学生成绩的高低。学生的品德修养、科研情况、社会活动情况等越来越多地被纳入奖学金评定体系中去。但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奖学金制度的混乱, 产生了很多问题, 对学生的发展造成了不利的导向作用。本文以某高校奖学金制度为例, 对现行奖学金制度提出了改革的设想。

关键词:高校,奖学金制度,改革

参考文献

[1]潘玉驹, 嵇小怡.高校学生奖学金制度的改革与思考[J].现代教育科学 (高教研究) , 2002 (01) :53.

[2]廖愉平.对现行高校本科生奖学金制度的思考和建议[J].科学咨询 (科技·管理) , 2014 (31) .

上一篇:历史教师的语言艺术下一篇:铁路路基施工要点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