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最美乡村(精选8篇)
走进最美乡村 篇1
乡村教师即为乡村教育的教师, 在这一群体中, 有服务多年的老教师, 有大学毕业的投身乡村教师的青年教师, 还有青年志愿者。他们的学识、理念、想法不同。但他们有共同的目标, 即为乡村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 拓宽学生的视野。以后有更好的发展。分析这一群体, 有利于更好的了解乡村教育, 让更多的有志之士投身其中。让乡村教育得到发展。
一、扎根乡村, 投身于乡村教育
1、表明态度, 落实行动
纵观乡村教师, 那些服务多年的老教师, 他们把毕生的心血奉献乡村教育, 培养一代代学生。甚至在他们的感化下, 他们学生也加入这一行列;那些年轻的乡村教师, 他们也用实际行动以及决心表明他们要服务乡村教育一线。这些乡村教师, 都有着比平常教师更多的责任和担当。房子破了, 他们四处筹集资金, 帮助孩子们建新校舍。没有纸笔, 他们做买卖赚钱, 为孩子们买文具, 为了更好的和学生交流, 他们不辞辛苦的学习当地语言以及教学生普通话。他们在默默的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年华, 不图回报, 只为学生有更好的发展。没有路, 他花一年的时间为孩子们砍出一条路;没有书, 他用两匹白马驮回孩子们的书。徐德光, 20年做这些密林深处孩子的引路人, 用自己艰辛的劳动托起了孩子们的希望, 也用自己的美丽情怀感染着自己的学生, 让这个大山深处的教学点教师后继有人。
2. 无怨无悔, 甘心奉献
他们投身乡村教育, 是自己的选择。没有谁要强迫他们, 尤其是那些年轻教师以及青年志愿者。他们看到山里的孩子, 内心感到震颤, 他们决心要让学生了解大山外面的世界。那个志愿者团队的工作是最好的体现, 他们让学生接触外面的世界, 让学生看到希望。而他们却放弃了在外面安逸的工作生活环境。甘愿默默奉献, 在自己能力范围帮助学生, 这些教师做任何事情都是出于内心对学生的爱。
二、舍弃小我, 成就学生的大我
1. 唤醒心灵, 点燃梦想
老师是知识的传递者, 他们带领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汲取营养, 他们把自己的知识毫不保留的教给自己的学生。这些最美乡村教师不仅教给学生书本知识, 更用他们的实际行动教给学生做人的知识, 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也在无时无刻的影响着学生。邓丽老师用快乐感染着自己的学生, 走进学生, 为学生创造快乐教学法。不放弃每一个学生, 教会学生用积极的态度对待人生。这些老师比普通老师更让人们尊敬、感动、敬佩。他们是学生理想的点燃者, 激发者, 指引者。”深深山里的红烛”刘效农老师就是典型的代表。他唤醒学生的理想并鼓励学生实现梦想, 现在他的大多数学生实现了儿时的梦想, 实现了自身的价值, 为国家做出了贡献。他的教书育人的目的实现了, 并还在传承着。
2、默默无闻, 无私奉献
他们是默默无闻的奉献者, 有的扎根在边远山区, 有的坚守在大漠之上, 为了孩子们的未来, 他们不在乎优越的待遇, 不羡慕都市的繁华, 甘愿把毕生心血献给教育事业, 献给三尺讲台。他们并不完美, 身上也有这样那样的缺点, 但是为了学生, 为了教育, 他们把自己内心的“小我”压到最小, 把学校这个“大家”看得很重, 他们的形象并不高大, 但他们的精神和境界却令人敬仰。这就是最美乡村教师这个称号的可爱之处;这也是他们的魅力所在。这也是感动所有人的地方, 他们几十年如一日的默默坚守着, 守护着, 给学生传递知识, 解决学生遇到的学习生活问题。想学生之所想, 急学生之所急, 他们想尽办法解决学生的困难, 用他们并不宽阔的肩膀, 挑着各种本不属于他们的重担。是他们用爱撑起乡村教育的蓝天, 将一株株小树苗培育成参天大树。在自己平凡的工作中, 做出了不平凡的贡献, 成为学生们的精神支柱。
三、奉献学生, 具有大爱的精神
由于乡村基础教育的落后和薄弱, 这些教师需要付出更多的心血和精力, 不仅是本职工作层面。还有工作以外的事情要干, 帮助学生改善教育教学条件和生活条件, 克服一切在常人看来难以克服的困难, 日复一日, 年复一年的工作着。奉献着, 没有一句怨言, 有的就是如何使自己的学生生活得更快乐, 在他们心中, 装的最多的是自己的学生, 在他们身上让学生读懂了信念、坚强、勇敢。不向困难低头, 无私奉献, 甘为人梯, 一切以服务学生为中心, 他们是无私的, 是高尚的, 是伟大的, 拥有最纯洁的心灵, 在短短人生数十载, 他们心中都装着学生, 想着别人, 他们都有一颗崇高的心, 他们都有为人类做贡献的大愿望。为了学生, 他们不怕累不觉苦, 为了学生, 他们可以放弃优越的生活, 为了学生, 他们可以牺牲自己。几十年的艰苦付出, 不是为了被谁称赞, 不是为了取得荣誉, 更不是为了获得报酬, 默默地付出, 默默地承受。无声的伟大比有声的伟大更令人敬佩, 他们把毕生的心血都奉献给学生, 想学生之所想, 及学生之所急。无私的把爱带给学生, 默默无闻, 做着他们该做的事, 无怨无悔, 甘愿做学生前进的奠基石, 具有大爱的精神。
摘要:乡村教师即为乡村基础教育服务的教师, 这些教师具有自身独特的特征。即扎根乡村, 投身乡村教育, 默默无闻, 无私奉献, 不图回报, 执着坚守, 舍弃小我, 成就学生的大我。具有大爱精神, 为了学生, 为了学生的一切。
关键词:乡村教师,群体特征,分析
参考文献
[1]李长吉.农村教师_改造乡村教师的灵魂[J].教师教育研究, 2011 (1) , 4-5
[2]张瑞芳.教师职业新特征[J].中国教师, 2004 (9) , 7-8
[3]乡村教师.百度百科[OL].baike.baidu.com/view/809656.htm.2012-8-15
[4]刘玉梅.清末民初教师群体过渡性特征分析[J].河北大学学报, 2006 (6) , 6-7
[5]寻找最美乡村教师[OL/EB].zmxcjs.cntv.cn/2012-10-13
[6]乡村教师幸福在哪里[OL/EB].edu.people.com.cn/GB/15624787.html.2011-9-9
走进最美乡村 篇2
XXX,男,XXXX年XX月出生,汉族,XXXX年加入中国共产党,XXXX年起任XX村党支部书记、兼任村民委员会主任。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位村级父母官,XXX时时处处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自上任以来,他始终把村民满意作为衡量工作成效的根本标准,主动从村民最盼、最愿、最急、最难的事情做起,以民为本,无私奉献,恪尽职守,自我加压,以实际行动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践行基层党员先进性,尽心尽力为村民办实事、办好事,赢得了村民的理解和支持,干群一心,共谋发展,实现了村庄经济和各项事业的长足发展。他时时刻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工作中开拓创新、务实求是,受到领导和广大村民的一致好评。连续多年被镇上评为优秀共产党员。镇领导谈起XXX,都夸他领导的村工作开展得好,老百姓提起XXX,都说他是带领大家建设新农村的的主心骨,是村民的贴心人。在XXX的带领和全体村民的努力下,XX村众望所归,被评为“2006年XX最美乡村”。村民们经常笑着说,咱们村是最美乡村,咱们的书记也是最“美”书记。
“农村富不富,关键在支部;支部强不强,关键在班长。”要更好的为村民办实事,做好事,就必须要当好村支书,当好“班长”。用XXX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打铁先要自身硬,党员干部自身不强,怎么带领村民奔小康?”。自从XXX担任XX村党支部书记以来,就率先带头带领大家学习理论政策、学习实用科技、学习市场经济知识,从班子建设入手,进行支部两委的工作、作风、思想整顿。“既然乡亲们、党员们信任咱,领导上级支持咱,咱就决不能辜负领导和乡亲们的期望,一定要当一天家,就要干好一天,为全村造富。”这是XXX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靠镇党委做依托,党员村民做后盾,他从廉洁自律做起,处处事事严格要求,尽最大的努力让乡亲们放心和信任。在工作上,他始终坚持民主公开,广泛听取大伙的意见,支委会、党员会、村民会从来没有间断过,对村财务始终坚持按时公开,接受村民监督。就这样,他上任不到半年就赢得了乡亲们的信任和支持。在他的带领下,XX各项工作的开展得到村民积极拥护,各项指标名列全镇前茅,连续多次被授于“先进村党支部”称号。“共产党员要时刻想着村民利益,村民的所想所盼就是交给我的任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宗旨,作为一名基层的党员干部,XXX时刻牢记党的宗旨,时刻把村民的冷暖疾苦放在心上,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党增光添彩,让村民感到党的温暖。XXX常说:“作为一个村党支部书记,时刻关注和及时解决好大伙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责无旁贷。”
关注民生,大力发展村级基础设施建设成为XXX工作的一个核心理念,几年中,他对村级基础设施进行了大刀阔斧的建改工程。整修道路、提高绿化、排污管道等等,关系到了村民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改变了XX村村里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面貌,修了一条干净整洁的水泥路。为了达到真正改善村容村貌的目的,还成立了专业清扫队,对村内道路定时清扫维护,彻底改善了广大村民的生活环境。为进一步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XXX多方筹措资金,规划建设了集休闲、娱乐、健身为一体的村文体广场,进一步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针对农村养老难问题,大力倡树尊老敬老之风,在做好村风整治工作的同时,实施了为老人送温暖活动,利用每年的重阳节挨家挨户给全村80岁以上的老人送去100元生活补助和油、面等生活用品,在XXX的带动下,全村尊老敬老之风大行。现在漫步在整洁的林阴大道上,嗅着扑鼻的花香,在广场上下几盘棋,在健身器材上锻炼锻炼身体,在XXX的带动下,如今的XX村已逐步发展成为一个经济发展、诚信文明、村民富裕、尊老爱幼、邻里和睦的社会主义新农村。XXX真正成为了村民信赖的“自家人”和“主心骨”。
村级财务账目,一直是村民最为关注的焦点问题。为了给村民一个明白,XXX在财务管理上增加透明度,在支出上实行民主集中制,为村民当好家,理好财。“自觉管住自己的嘴、手、腿,坚决做到不该吃的不吃,不该去的地方不去,不该花的钱一分不花。”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为了保证资金的严格管理,在村内设置专职财务管理人员,严格资金使用、报销、报帐制度,确定了收支必须有正式单据,必须经过一把手认可、经手人签字及最后审核三道关才能走帐的规定,堵塞资金跑冒滴漏的一切途径。三道关过后,要报账,并进行财务公开。定时做财务公开:一是每月在村委会公示栏中进行;二是在村民代表及党员大会上公开,会上审核每一笔资金收支情况;三是在村内显著位置向村内村民公开。通过这些途径,广大党员村民对村里的资金收支情况做到了心知肚明。XXX经常在外跑资金跑项目,广大村民认为他的招待费一定很高,可是,在每月的财务公开榜上,差旅费也不过100元左右,一年的招待费都控制在2000元以下。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原来,XXX在招商引资过程中,距离近的他就骑自行车,远的他就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中午很少在外吃饭。他的这一做法大大节省了额外开支,同时,赢得了广大党员村民的高度评价。
关注乡村:寻找广东最美乡村教师 篇3
广东省有着重视和支持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优良传统,2012年在全省范围内开展的首届广东省乡村优秀教师评选表彰活动,时任省委书记汪洋同志亲自接见全体乡村优秀教师,并作重要讲话。受表彰奖励的303名“广东省山村优秀教师”分别到广州、深圳、东莞、中山市的优秀学校,结合各自专业发展的实际,以提高教学能力为目标,进行了对口跟岗培训学习。评选表彰活动使我省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山村教师和全省教育系统广大教师受到了极大的激励和鼓舞。今年4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国务院办公厅在制定这一计划时,因我省乡村优秀教师评选表彰活动卓有成效而专门征求我省的意见。
据悉,今年广东省乡村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的评选表彰范围,是全省经济欠发达地区任教的在职、在岗乡村教师,需从事教学工作满10年。活动主办单位之一广东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会长叶选平特别提出,对农村教师要有三条保证:一是要有令人尊重的社会地位。二是要保证享有实惠的物质生活,既不能脱离实际脱离群众,也不能老是要求他们“要守得住清贫”。三是要有系统的荣誉体系,评选活动应该是持久、普及而又催人奋进的。为此,2015年“广东省乡村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除由广东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给予每人万元奖金外,还有5000元跟岗培训费。
让阅读教学走进乡村校园 篇4
一、培养阅读兴趣
在平时教学中, 我们可能会发现学生的阅读欲望具有很大的差异。课堂上, 有的学生读起书来津津有味, 有的学生读书时口不应心、三心二意。课外, 学生由于阅读欲望的不同, 其表现就更显得大相径庭了:有的同学一有空就捧起书埋头细读, 有的学生即使拿起书本也只不过翻翻目录, 看看插图而已。因此,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是很有必要的。
1. 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阅读不仅需要平和的心情, 较强的欲望, 更需要温馨幽静的环境。我所在的学校是一所古老的学校。虽然学校经过布局调整后只有几个班级, 但校园内仍是景色秀丽、花香袭人, 配上班级设立的“读书小天地”, 还真的有点儿“书香”的韵味。这儿的学生虽然不能像城里的孩子那样随处都能看到自己喜爱的图书, 随手都能翻阅自己想翻的书籍, 但是, 学生在学校定期开展的“读书活动”中也基本上能满足自己的阅读欲望。每天自习的时候, 同学们都能高高兴兴地走进阅览室, 尽情地吸取知识的甘露。
2. 让学生自主奔向书海
歌德说:“读一本好书, 就是和高尚的人对话。”阅读时, 学生可以和千年之前、万里之外的作者交谈。因此, 我尝试过多种方法, 想让学生自主奔向书海。虽然农村学校的条件较差, 但是为了让他们也能享受城里孩子那样的阅读权利, 我利用可取资源, 帮助学生每周出一次黑板报, 向学生推荐经典名著, 简要介绍一些书中的主要人物和主要情节。通过一段时间的尝试, 我们班还真的出现了不少“小书迷”呢!这些小书迷在班上开展的读书交际活动中还表现得很不错, 他们还经常给同学们讲述读书的乐趣和好处。小学生天生好学, 他们常常在别人的带动和引导下激活自己内在的学习主动性, 对阅读充满向往。因此, 我在阅读教学中常常巧设悬念来激活学生的阅读欲望。有时在讲解课文时, 把问题留给学生, 让他们主动地走进阅读。因为2009年是我们连云港市的“知识质量年”, 老师们的压力都非常大, 有些老师连课间的时间都不放过, 害怕学生考不好而影响自己的前途。那些可怜的孩子们就像笼子里的小鸟, 只能绕着教师的指挥棒转, 根本没有自主阅读的权利。其实, 我认为多读书对学生的学习有益而无害, 应该多给点时间让孩子读点课外书, 使他们自主奔向书海。
二、教给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
学生掌握阅读方法的关键在于学校, 学校可以从学生阅读习惯入手, 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使他们掌握正确的方法。要想掌握阅读的方法, 阅读习惯不可忽视。小学生的阅读习惯一般包括以下几种:悬思猜读的习惯, 反疑解疑的习惯和联想拓展的习惯。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 我特别留意学生阅读习惯的呈现, 特别注重对学生边读边思习惯的培养;我总是把问题留给学生, 引导学生提出一些评价性的问题, 并由浅入深地进行思考。学生可以带着问题走进文本, 又可以带着思考走出文本。小学课本第九册中就有这样一句话“不动笔墨不读书”, 这是古人留下的阅读良方。在阅读教学中, 我总要提醒学生在打开书本时拿出铅笔来, 在自己书上圈画点注。如果是借来的书可以做读书笔记, 做卡片, 边读边思考。只有对学生加以长期的训练, 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掌握良好的阅读方法。
三、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走进最美人物——教案 篇5
张青亮 第一课时
1.导语:
2012年度的“感动中国”人物,有的是从事国家高科技研究工作的院士、工程师,有的是负责一方工作的人民公仆,更多的则是“小人物”。他们中有些人为国家、民族贡献出了全部青春甚至生命,更多的则是在看似波澜不惊的平凡生活中赢得了尊重。2.介绍最美人物:
林俊德:工作到最后一刻 林俊德:纵死终令汗竹香
【颁奖词】大漠,烽烟,马兰。平沙莽莽黄入天,英雄埋名五十年。剑河风急云片阔,将军金甲夜不脱。战士自有战士的告别,你永远不会倒下!
事迹:林俊德,中国工程院院士、总装备部某基地研究员林俊德,2012年病逝。
林俊德入伍52年,参加了我国全部核试验任务,为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发展倾尽心血,在癌症晚期,仍以超常的意志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林俊德的中学和大学都是靠政府助学金完成的。大学毕业后,他被分配从事核试验研究。由于核爆炸具有极大的破坏性,测量仪器研制一直存在很大难度。林俊德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独立创新制作了钟表式压力自记仪,为测量核爆炸冲击波参数提供了完整可靠的数据。在之后40多年的科研旅途中,他先后获得30多项科技成果。
2012年5月4日,他被确诊为“胆管癌晚期”。为了不影响工作,他拒绝手术和化疗。5月26日,因病情突然恶化,他被送进重症监护室。醒来后,他强烈要求转回普通病房,他说:“我是搞核试验的,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现在最需要的是时间。”
林俊德住院期间,整理移交了一生积累的全部科研试验技术资料;多次打电话到实验室指导科研工作。5月31日上午,已极度虚弱的林俊德,先后9次向家人和医护人员提出要下床工作。于是,病房中便出现了震撼人心的一幕:病危的林俊德,在众人的搀抬下,向数步之外的办公桌,开始了一生最艰难也是最后的冲锋„„
5小时后,心电仪上波动的生命曲线,从屏幕上永远地消失了。这位军人,完成了生命中最后的冲锋。
临终前,林俊德交待:把我埋在马兰。马兰,一种在“死亡之海”罗布泊大漠中仍能扎根绽放的野花。坐落在那里的中国核试验基地,就是以这种野花来命名的。
3.课堂讨论:大家自由谈谈启发,教师加以适当引导。
第二课时
人物介绍: 陈斌强:“绑着”母亲上班的孝子 陈斌强:孝更绝伦足可矜
【颁奖词】小时候,这根布带就是母爱,妈妈用它背着你。长大了,这布带是儿子的深情,你用它背着妈妈。有一天,妈妈的记忆走远了,但爱不会,它在儿女的臂膀上一代代传承。
【事迹】陈斌强,38岁,浙江磐安县冷水镇中心学校初中语文教师。
陈斌强9岁时父亲车祸去世,妈妈独自抚养三个孩子长大。2007年,妈妈得了老年痴呆症,丧失了日常生活能力。
一天,陈斌强的姐姐在无意中提到,妈妈最大的愿望就是和儿子住在一起。陈斌强回忆起多年来妈妈对自己的付出,他决定再困难也不会丢下妈妈。
那时,陈斌强的儿子不到两岁,妻子建议他把妈妈送到养老院去,他说:“一个连儿子都不认识的老人,送到养老院,被欺负了怎么办?”为了照顾妈妈,他硬是把儿子提前一年送进幼儿园。
为了能每天亲自照顾母亲,他每天用一根布条把母亲绑在自己身上,骑着电动车行驶30公里去学校上班。开始同事们都不太理解,说:“这样带在身边照顾,一两天倒可以,一年两年怎么吃的消?”可陈斌强做到了,一连五年,风雨无阻带着妈妈上班。
照顾母亲的生活异常辛苦。陈斌强一天到晚连轴转:晚上9时,服侍母亲睡下;凌晨1时,准时起床抱母亲上厕所;清晨5时,闹钟响起,他要赶在师生之前起床,将母亲房间打扫干净,处理好母亲的大小便;早上7时喂过母亲吃饭后,开始学校一天的工作。
尽管生活上的事儿很多,可是陈斌强的教学任务却一点也没落下,他教着两个班语文,负责教初一学生广播体操,总管学校体艺2+1活动。他总说:“我是跑着走的。”
.课堂讨论:大家自由谈谈启发,教师加以适当引导。
第三课时
人物介绍:
何玥:主动捐献器官的小学生
何玥:何处春江无月明
【颁奖词】正是花样年华,你却悄然离开。你捐出自己,如同花朵从枝头散落,留得满地清香。命运如此残酷,你却像天使一样飞翔。你来过,你不曾离开,你用平凡生命最后的闪光,把人间照亮。
【事迹】人物介绍:何玥,女,12岁,广西桂林人,小学生。因肿瘤扩散至脑部组织,2012年11月脑死亡。在她听说自己的生命只剩3个月时,决定将自己的器官捐献给需要的人。
“虽然我们的女儿没了,但我们帮她完成了心愿,我们很欣慰!”在演播室,何玥的父母从走上舞台的那一刻起,就几度泣不成声。
去年4月,何玥即将小学毕业之时,被查出患有高度恶性小脑胶质瘤。9月初,她的病情突然复发,肿瘤扩散至脑部组织。在听说生命只剩3个月时,何玥做出了父母亲人都难以理解的决定„„
那天,何玥对刚打工回家的父亲说的第一句话是,“爸爸,我想把器官捐出去,行不行?”吓了一大跳的父亲把何玥骂了一顿,因为按桂林老家的风俗,人死后尸体被剖开无异于大逆不道。何玥哭了:“我希望能尽自己的能力给别人生的希望。”最终,爸爸妈妈含泪同意了。11月17日凌晨0时10分,小何玥在医院里走完了短短12年的人生路。凌晨4时,她的两个肾被送到解放军第181医院捐给了两名患者,她的肝也救助了需要的病患。
在旁人眼里,何玥一直是个品学兼优有爱心的孩子。家里满满一面墙贴着“三好学生”之类的荣誉奖状。2008年汶川地震时,她曾让父母捐出一个月的工资。被查出脑瘤后,学校为她捐钱,她却要把钱捐给更需要的人„„
为了给小何玥治病,何玥父母已经欠下了10万元的债务。但为了完成女儿的遗愿,他们拒绝了器官捐献的补贴,也从未主动找过接受何玥器官救助的患者。他们想以最美的方式,实现女儿的“最美愿望”。
中国最美的乡村 篇6
这是中国最美丽乡村五月里的田园春梦!
婺源的建筑是典型的徽派风格,具体体现为粉墙黛瓦,雪白的墙身,青黑色的瓦,像上世纪初的黑白照片,不着色彩,超凡脱俗又弥足珍贵。屋顶有刻着各色图案的檐角,不是写意而是工笔,却没有弄巧成拙的俗艳。在延村、上晓起村、下晓起村,在汪口俞氏宗祠和清华古镇,我们以缓慢的脚步丈量历史在这里的沉淀。青石板上走出了南宋的理学家朱熹,走出了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也迎来了如我等的旅人,而它仍沉寂得令人肃然起敬。数百年的光阴轻轻挪移之后,我们走进,感觉到了心虚、胆怯的慌乱。这样的生存环境,比之于城市显得陈旧却又大度、松散却又朴素、谨慎却又开朗。城市的熙熙攘攘,更多的是让人感觉到生存与生活的挤压。
在这里,一种单调的乡村情怀蕴藏着人生意义的厚度,使你在不知不觉中精神健旺。
走进最美乡村 篇7
“寻找最美乡村教师”公益活动启动4年来, 共寻找到最美乡村教师30多名, 特别关注教师60多名, 最美乡村教师支教团体3个。石兰松、王金花、曾维奋、朱敏才孙丽娜夫妇等一批最美乡村教师, 示范并带领着中国乡村教师奉献在中国乡村教育的一线, 他们的高尚品德感染着周围人和整个社会。
光明日报社总编辑何东平认为, 乡村教育是立国之大本, 我们国家目前13多亿人口, 超过半数生活在农村地区, 而一半以上的学龄儿童在农村。今天广大农村的6600万中小学生, 将来能够有越来越多融入社会流动的大潮, 成为各行各业的建设者和主力军, 最初的知识源于乡村教师。这群在最底层、最偏僻、最穷困农村驻守的老师们, 点燃了农村的希望之火, 为中国梦实现集聚了强大的人力资源优势。
(来源:人民网)
走进美式乡村 篇8
十月,美国进入狩猎季节。旅行家庄百川在美国出差工作之余,与朋友开始西部自驾之旅。男人对武器和狩猎的迷恋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本能,恰逢狩猎季,他此行最主要的目的就是玩真枪打猎。
在中国,普通老百姓很难接触到枪支,而美国人可以自由地使用枪支让中国人无法想象。
出行第一站,他们抵达爱荷华州的一个小城镇,庄百川来到朋友Rubby家。Rubby家是一栋单层房子,足足有三个车库,拥有广阔的树林院子,内部装修豪华,孩子们还有独立游乐室。庄百川既感叹美国小镇居民的富有,又对Rubby一家的枪支多而感到咂舌。在他家,几乎任何地方都可以见到枪,厨房、卧室,甚至汽车里都放着枪,很多枪连子弹都没有卸下。
美国的小孩接触枪支也很早。Rubby的小儿子John才十几岁,已经是个老抢手了,讲起枪来头头是道。他展示带瞄准镜的狙击枪,射程超远,用来射击麋鹿等大型动物。
随后,他带着庄百川去后院树林子里打靶。各种枪支、子弹摆了一地,将打靶的水壶放在30米开外的木桩上,John演示打靶,抬枪、瞄准、射击一气呵成,水壶被击中发出闷响。庄
百川一脸的兴奋,跃跃欲试。他拿到散弹枪摸来摸去,John教他装上三根手指般粗的子弹,两脚微开在草地上站稳,左手托着枪杆,视线靠在抢杠上缘对准远处的水壶,右手扣扳机,手被剧烈地震了一下,枪声震耳欲聋,闻到一股火药味。他被枪声震得耳鸣,太强的后坐力让他往后退了一步,肩膀被撞得隐隐作痛。虽然没射中,但射击带来的刺激让庄百川亢奋得瞪大了眼睛,惊叹得合不拢嘴。在外国人看来,他的表情更加值得观赏。
总之,只有亲身体验过真正的美式生活,你才可以理解枪在美国人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真正的西部牛仔
中国的农场大多商业机械化,农民承包土地合伙经营。而美国的农场,广阔的土地属于私人财产,都靠一个家庭经营维护。美国的农场放牧者就叫牛仔,它只是一个职业的名称。中国人印象中的美国牛仔形象来自于电影,他们高大帅气,踢踏着马丁靴,穿着牛仔裤,腰间别着火枪,脖子上围条红色牛仔巾,头上顶着牛仔帽。
而目前,在美国找一个传统放牧而不是表演节目的牛仔并不容易,因为现在美国农牧业人口只占全美人口的2%,其中牧业就更少。幸运的是,庄百川途径犹他州中部见到了真正的牛仔老麦。
老麦五十几岁,脚上一双黄色牛皮靴,蓝色夹克和破洞牛仔裤因干活满是灰尘,头戴着一顶棕色牛仔帽,虽是典型牛仔打扮,可和电影里的感觉大相径庭。
他家的房子有上百年历史,都由石木砌成,院子里有两个车库,两辆皮卡车用来运货和打猎,一辆越野车平时用。后院围栏里是一百多头马和十来头牛,旁边的仓库里堆满了喂马的草垛。环顾四周,放眼望去都是他的私人牧场,近处是广阔的平原,远处是小山丘,低矮的灌木和草已经泛黄。牧场足足有几千公亩,一眼望不到边。
晚上,老麦带庄百川在他的私人牧场打猎。牧场大部分处于原始状态,还可以看到一些大型动物的尸骨。如果运气好,猎到浣熊、鹿等都不是问题。庄百川埋伏在老麦的一个小仓库里,枪架在窗户上,等了半小时,终于出现一只松鼠,庄百川着急地扣动扳机,可惜枪法不好,松鼠受惊快速逃走了。又等了许久,仓库外都没有动静。
老麦等不下去了,他让庄百川留下,继续等待机会,自己带上猎狗和枪,开着皮卡车去远点的地方寻找机会。出了私人领地,带外国人去打猎是一件麻烦的事情,所以,庄百川也就没有跟去。
第二天早上,老麦猎了一头鹿回来,算是了了庄百川的打猎遗憾。
农场的田园派对
告别老麦,庄百川驱车到达华盛顿州Yakima,一个连一般美国人都不知道的地名,来源于印第安语,是美国的苹果产地,典型的农业地区。在这里,庄百川要参加一个农场主的田园榨苹果汁聚会。
說到派对,我们都以为只在大都市有,大家华服盛装打扮,手持高脚杯,现场灯光昏暗,音乐震天响。其实,美国的田园派对更流行,天气晴朗的白天,大家穿着舒适的衣服,相聚在一个自然环境中,呼吸新鲜空气,天南海北地聊天,或者纯粹发呆。主人只提供一个社交场所,让客人有足够的时间交流,没有中国式地劝酒,大家都很随性,目的只是为了放松。
庄百川参加的派对主题是榨苹果汁,在一个牧场举行。因为长期没有放牧,草场绿油油的,保持得很好。小湖边的草坪上搭着几个大型的遮阳棚,户外用的小椅子到处都是,大家说说笑笑,气氛愉快。如果不想聊天,也可以找个草垛去发发呆,几个小时一晃就过去了。现场还有一组乐队,大提琴、小提琴、吉他,还有叫不出名的乐器都有。队员个个头发花白,不过弹奏起来毫不含糊,大家随着音乐跳起舞,怡然自得。
派对主角有几种苹果,被装在木板做的大框里,根据口味不同的个人喜好选择,洗干净之后就可以榨汁了。而榨苹果的机器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了,由木板构成,有一米多高。美国人的派对都是自己动手,连榨汁都成了一个娱乐项目,大家围拢着榨汁机玩得不亦乐乎。
在全程2万公里的旅程中,庄百川接触到最普通的美国百姓,体验了一把真正的美国生活。2个月旅途结束归国,庄百川将旅行故事整理成帖,在天涯论坛引起强烈关注,点击率高达109万。2014年,他将两年前的游记编著成《地道美国》一书,9月上市。
美国狩猎培训
正规的公共狩猎场打猎,必须持有狩猎证。首先要通过狩猎警察专业的安全培训,学习辨识猎物,认识枪支种类,捕猎工具,学习安全使用和存放方法;打猎时应该注意的各种安全事项,遇到熊或者狮子采取怎样的正确方法。
打猎要严格遵守“三规”:规定的季节、规定的地点和规定的物种,要不然轻则罚款、重则蹲监狱,哪些猎物是法律不允许打的,比如美国国鸟——鹰,是绝对不能打的,几乎没人以身试法。
通过两天的学习后进行考试,考试氛围很轻松,通过率也比较高。监考老师会帮助解答,不明白的还可以讨论。通过考试后会得到一张橙色的狩猎证,而打猎时一定要穿橙色的马甲或者衣服,不然会被误伤。
【走进最美乡村】推荐阅读:
走进乡村写景作文05-20
走进乡村生活作文10-14
乡村最美家庭12-31
走进乡村 作文300字11-19
寻找最美乡村教师08-21
最美乡村行作文08-02
走进乡村社会实践报告09-11
最美乡村寻访记论文06-11
寻找中国最美乡村论文10-04
最美休闲乡村申报材料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