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高产栽培技术

2024-10-16

蒲公英高产栽培技术(共6篇)

蒲公英高产栽培技术 篇1

蒲公英又名黄花地丁、婆婆丁, 又叫做灯笼花, 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全草均可入药, 有清热解毒, 消痛散结的功能, 具有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致病性皮肤真菌及较强的利胆作用, 还具有抗肺癌、治疗糖尿病等药用价值, 被称为中药八大金刚之一。蒲公英的嫩苗及嫩叶可生食或炒食, 作汤、凉拌均可, 根部能炖汤、烧肉, 作为纯绿色天然无公害食品, 发展前景广阔。现将蒲公英高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一、生长条件

蒲公英对温度的适应性较强, 既抗寒又耐热, 早春地温5℃左右即可萌发, 种子发芽最适温度为15℃, 在25℃以上时则发芽缓慢, 茎叶生长最适温度为20~22℃。其生长势强, 野生于山坡、草地、河岸、大田、路边、荒地。蒲公英耐旱、耐湿、耐阴, 为短日照植物, 高温季、短日照有利抽薹开花。

二、选地整地

蒲公英根系长, 应选择肥沃、湿润、疏松、富含有机质、光照充足的壤土或砂壤土。播种前施足基肥, 施腐熟农家肥1 000kg/亩, 深耕30cm左右。整平细耙, 作垄宽80~90cm的厢面, 厢长因地势而定, 畦沟宽30cm、深15cm, 可利用空闲荒地、梯田坡埂及果树行间套种蒲公英。

三、种子处理及播种

蒲公英在4月种子即可成熟采收, 由于没有休眠期, 采收后可以直接用干籽直接播种。但为了使出苗快而整齐, 应当提前3天用清水浸种20~24小时后, 再用清水冲洗2~3遍, 然后置于20℃左右处催芽2天即可播种。催芽期间每天应翻动种子3~4次, 以利出芽整齐, 并用清水冲洗1次。

露地直播采用条播, 在畦面上按行距25~30cm开浅横沟, 播幅约10cm, 种子播下后覆土1cm, 然后稍加镇压。播种量每亩用种量500~750g。播种后盖稻草 (或遮阳网) 保温保湿, 出苗80%左右时揭去盖稻草 (或遮阳网) , 约6~7天即可出苗。

四、田间管理

1. 中耕除草

蒲公英种子繁殖出苗后幼苗细小, 极易受杂草危害, 在苗高5cm左右时, 进行中耕除草。以后则视田间杂草发生情况灵活掌握。中耕时一定要浅, 以免伤根, 以清除地面杂草为准, 也可用黑薄膜进行覆盖栽培防草。

2. 施肥

蒲公英生长期需氮肥量较多, 在播前整地施足基肥的基础上, 生长盛期可叶面喷施新丰8号、TA增产粉、硒素叶肥等。

3. 浇水

出苗前应保持田间湿润, 出苗后适当地控水, 防止幼苗倒伏。当植株进入旺盛生长期后, 田间应保持地表不干。冬季土壤于霜冻前应浇1次透水, 覆盖谷草或薄膜, 以利安全越冬。

五、主要病虫害防治

1. 病害

常发生有白粉病、斑枯病等真菌性病害。可每亩喷施5%百菌清粉剂300g, 或用2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采收前10天停止用药。

2. 虫害

虫害有地老虎、蛴螬等地下害虫及蚜虫, 多在苗期危害, 可用90%敌百虫1 000倍液灌根防治。也可用太阳能杀虫灯诱杀。蚜虫采用黄色粘虫板诱杀。

六、合理采收及留种

采收蒲公英可在幼苗期分批采摘外层大叶食用。或用刀割取心叶以外的叶片食用, 最佳时期是在植株充分长足, 个别植株顶端可见到花蕾时。每隔15天割1次, 也可一次性割取整株上市。

若留种, 可选生长健壮、叶肥大、汁多色绿、根茎粗壮植株, 当其花盘黄绿, 种子从乳白色变成褐色时表明种子已成熟。为防止种子脱落, 应及时采收, 将花摘下, 在室内存放2天, 待花盘全部散开, 再阴干1~2天, 种子半干时, 用手搓掉种子顶端的绒毛, 晒干备用。

多倍体蒲公英的大棚栽培技术 篇2

2.栽培方式 (1)种子直播法。此法生产周期短,见效快,播后70天即可采收上市。条播、平播均可,先浇足底墒水,水渗下后均匀撒种,667平方米(1亩)需种子500克左右,撒种后用细筛撒细沃土1.5毫米,保持地面温度,4 ~ 8天即可全苗。苗高10厘米时疏掉拥挤苗,苗高20厘米时定苗,春播按20厘米×20厘米,秋播按15厘米×15厘米,667平方米留苗1.5万 ~ 2万株(第2年可将苗疏掉1/2)。(2)春季移栽法。将苗床内15厘米高的秧苗挖出,大小分级,剪掉3/4长度的叶片,按25厘米×30厘米在闲置大棚或大田开沟,将苗垂直栽入,土不埋心,浇水1 ~ 2次,经四五个月的田间生长,多倍体蒲公英长势强壮,根系发达,单株一般可达500 ~ 1000克。(3)母根移栽法。此法在土地将封冻时进行,将生长于大田的母根挖出,按25厘米×25厘米栽于大棚内,667平方米栽万株左右,栽后1个月可采割叶片。

3.肥水管理 为确保多倍体蒲公英优质高产,要有较好的肥水保障,无论何种栽培方法,667平方米必须增施有机肥5000公斤以上,多元复合肥50公斤以上,秧苗移栽后浇水2次,地见干时及时松土,促发根缓苗,正常生长期间每月浇水不超过1次,大棚盖塑膜前10天要追肥浇水,667平方米施尿素20公斤。进入采割期,每采割1 ~ 2次浇水1次、追施叶菜专用肥10公斤,时间以割菜后10天为宜。

4.温、湿、光的控制 大棚蒲公英盖膜时间在土壤结冻后,将萎蔫叶片割掉,可用做优质饲料添加剂或中药材出售。1 ~ 10天为解冻萌芽期,温度以控制在20 ~ 35℃为宜,此期萌发大量叶芽,10 ~ 25天为叶片速长期,温度控在15 ~ 30℃,光线不要太强,尽量降低湿度,此期间叶片可达30厘米以上,单株可采割叶片200 ~ 300克,大株可超过600克,为延长采收期,通过遮光、通风降低棚内温、湿度,温度以3 ~ 10℃为宜。

5.采收 采收时间以早晨带露水、温度3 ~ 5℃最佳。方法是一手握紧植株,另一手握锋利镰刀整齐割下。如植株太大,可用双手握紧,另一人帮助割下,抖掉黄叶、小叶,按250克一把扎紧,整齐排放于50厘米×30厘米×20厘米、铺有保鲜膜的泡沫箱内,每箱净重5公斤,压紧盖严,用胶条封闭,在冬季常温下整箱保鲜期可达10天以上。

蒲公英高产栽培技术 篇3

目前,菜用蒲公英生产多采用生长周期为四年,即一年栽植,采收四年,所以施足施全底肥很关键,施腐熟优质畜禽粪便肥4t/667m2,碳铵50kg/667m2,为防止蒲公英开花结籽,应少施或不施磷钾肥,为防治地下害虫与基肥一同撒施毒死蜱颗粒2.5kg或噻虫嗪颗粒2kg,深翻入土。由于蒲公英竖年开始开花结籽,商品菜用蒲公英不能包含花蒂及花蕾,从第二开始蒲公英开始孕蕾开花,一株年开花数在十几朵到上百朵,消耗地力造成减产,人工采摘工作量大耗时长,从第二年开始,前二茬蒲公英由于包含花蕾效多,不能成为菜用商品,所以蒲公英从7月开始才能生产,共采收三茬,严重影响经济收益,所以一年一播,早春播种更利于菜用蒲公英生产经营。

2 扣棚盖膜

为充分利用棚内空间,方便人机操作,节约经济成本,拱棚中高为2.78m,跨度11m,肩高1.7m,拱棚梁与梁间距为1.6m,拱棚选址建在背风向阳地,土壤肥沃,排水良好的地块,南北朝向与东西朝向均可。由于蒲公英春夏秋都可种植,在种植前30天整地施肥杀虫灭菌后,搭建拱棚,盖膜固定备用。

3 除草整地

由于蒲公英为双子叶作物,对阔叶杂草无针对性除草剂,蒲公英生长过程中,杂草繁茂严重影响蒲公英产量,所以在播种定植前进行一次工人除草非常关键,方法为整平深翻后的土地,全棚先浇一次透水,保持棚内温度达25~30℃,10天后棚内生满小草,20天时进行人工除草整地,即“先除草后整地”,多数地区使用畦播,为方便后期除草最好使用条播,配套使用水肥一体化设备,易于进行条播浇灌。

4 选种、播种、移栽

市售蒲公英种子品种较多杂乱,我地选用“铭贤一号”、“法国厚叶蒲公英”两个品种,主要满足市场菜用需求。“铭贤一号”,属菜药兼用型蒲公英,抗病虫能力强,管理科学基本不用施农药,年采收5~6茬,每茬产1 000~1 300kg/667m2。法国厚叶蒲公英为菜用型,产量高适应性强、抗病虫,可采6~7茬,每茬产1 300~1 500kg/667m2。

蒲公英播种方法有两种畦播与条播,为方便管理我地采用条播,由于我们多采用水肥一体化浇灌方式,行距为23~28cm,若是大水漫灌采用“分畦条播”,方便浇灌,畦宽1.2m,每畦5行。播种量为500~1 000g/667m2。也可育苗移栽,株距8~10cm。

播种方法为干播湿出,播种前最好对种子进行“温汤浸种”或用多菌灵药液浸泡,荫干后与5倍体积的细土或粗沙混合进行播种,能有效减少用种量,利于出苗均匀,播种完毕后要进行镇压,浇水,我地多采用水肥一体化设施进行浇水,水慢慢渗透种子周围,7~10天出苗,若没有水肥一体化设施,浇水要采取喷淋法,水呈细毛雨状均匀喷洒,水量还要太大,以免种子不固定而漂移。浇水3天后,表面撒细土0.3cm,再喷少量水,苗出土前不能浇大水,但保持地表面湿润。

5 间苗、定苗、中耕除草

蒲公英出苗10天左右可进行第1次中耕除草,以后每10天左右中耕除草1次,直到封垄为止。出苗10天左右齐苗后,不再撒水,及时进行浅锄中耕,疏松表土,结合中耕进行除草间苗定苗。间苗时根据生长情况去弱留强、去病留壮进行间苗,株距5~8cm,再经10~15天即可定苗,株距8~10cm,对缺苗断垄要及时补苗,保壮苗保全苗是稳产高产的基础,当叶长长至10cm左右时要进行一次中耕除草,结合浅锄松土、将表土内的细根锄断,有助于主根生长,同时做到田间无杂草。

6 温度、湿度管理

蒲公英抗性较强,耐低温又耐高温,零度以上即可生长不受冻害,30摄氏度以上生长缓慢,适宜生长温度白天为20~25℃,黑夜为15~18℃,最适生长温度为22~25℃,早春季节要加强提温升温,盛夏季节要注意通风降温。蒲公英喜湿忌涝,浇水遵循“见干见湿,勤浇浇透”原则,一般一茬浇3~4水,这样即能促进生长,缩短生长时间,又能减少病虫害,提早上市,抢占市场。

7 施肥管理

底肥施足后,菜用蒲公英主要食用部位为叶,为促进叶部生长,追肥主要为含氮丰富的化肥或精制有机肥,一般水肥一体化尿素随水追施量为10kg/667m2,精制有机肥追施量为100kg/667m2,按照采一茬菜追一次肥原则进行,采收前20天不易施肥。

8 主要病害

菜用蒲公英由于生长期较短,一般没有病害,偶然发生的病害有:

叶枯病:叶枯病危害叶片,从下部叶片开始,向上蔓延。初期叶片产生褐色、圆形病斑,不断扩大,病斑中心呈灰褐色,最后焦枯,死亡。

防治方法:选用50%多菌灵600倍液,65%代森锌500倍液进行药剂喷雾。间隔7~10天,连续2~3次。

根腐病:根腐病危害根茎与根。发病初病部呈褐色至黑褐色,慢慢腐烂,后外皮脱落,只剩木质部,剖开病茎可见维管束褐变。湿度大时病部长出一层白色至粉红色菌丝状物。地上叶片发黄或萎缩,最后全株枯死。

防治方法:发病初期喷淋5%丙烯酸恶霉甲霜水剂800~1 000倍液或用80亿/ml地衣芽孢杆菌水剂500~700倍液灌根防治视病情间隔7天一次,连续2~3次。

9 及时采收

菜用蒲公英采收标准为株高15cm以上,无花蕾,无黄化腐烂叶片,采收前一天用水均匀喷洒叶片,使叶片油绿发亮,第二天叶片晾干后,选晴天上午10点前或下午16点后及时采收,易于保鲜,用刀离地1/667m21.5cm割取,分选包装及时装箱贮运。每茬平均产量1 200kg,平均价格1.6元/kg,每茬产值1 920元,每年按5茬计,年产值为9 600元/667m2。

参考文献

[1]王军,赵秀芳.法国厚叶蒲公英的高产栽培技术[J].农村.农业:农民,2004,(10):19-20.

蒲公英的栽培技术及田间管理措施 篇4

一、栽培技术

1. 品种选择选择叶片肥大、叶多色绿、锯齿较深、根茎粗壮的植株作为采种栽培。

(1) 法国厚叶蒲公英法国厚叶蒲公英, 为多年生菊科草本植物, 法国厚叶多倍体品种, 单株重可达1kg, 具有植株大、产量高、叶片肥厚, 年收割6~8茬, 是药材、蔬菜栽培的优选品种。

(2) 亚洲蒲公英叶条形, 长2.5~9cm, 宽0.3~0.9cm, 羽状浅裂至深裂, 裂片稍倒向, 顶裂片较大, 无毛。外层总苞片有不明显的小角, 内层长于外层的2~2.5倍, 无明显的小角。

2. 种子处理

将种子置于50℃温水中浸种, 然后置于25℃下催芽。种子无休眠期, 从春到秋可随时在露地播种, 冬季可温室播种。

3. 播前准备

选择疏松肥沃且富含有机质的沙壤土为种植地。秋收后净园并结合耕翻整地。每亩施4000~5000kg腐熟的优质农家肥。翌年土壤化冻后按1.2m宽做畦, 待播。

4. 播种

(1) 露地播种在畦面或垄上采用条播或撒播两种方式。 (1) 条播。在畦面上按行距25~30cm开浅横沟, 播幅约10cm。种子播下后覆土1cm, 然后稍加镇压; (2) 撒播。在平畦上撒播, 每亩用种1kg左右, 播种后盖草保温保湿, 出苗时揭去盖草, 约7~10天即可出苗。

(2) 温室播种在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 育苗移栽。若大棚或中小拱棚栽培, 可于翌年2~3月扣上农膜。3月下旬采收新芽。此时市价较高, 可增加收入。

5. 繁殖方法

(1) 种子繁殖每年6~9月份, 种子分批成熟, 当头状花序上的白色冠毛要脱落时便可采收种子。将花头摘下, 晒干、脱粒、去掉杂质, 装袋保存。种子采收后可随时播种, 采用条播法, 按行距10~15cm开沟, 将种子均匀撒入, 覆土1cm, 然后浇透水, 并结合浇水喷施杀虫剂, 用草帘覆盖。

(2) 移根繁殖春季或秋季可采挖野生蒲公英的根, 移栽在整好的地块内, 行株距15cm×10cm。最好坐水移栽, 以保证成活。10月份, 将育出的苗栽植于事先准备好的温室内, 栽植密度为10cm×5cm。栽后注意经常浇水。

二、田间管理

蒲公英生长期间应经常进行中耕松土除草, 以后每10天左右中耕除草1次, 直到封垄为止。封垄后可人工拔草, 并进行间苗、定苗、补苗。

1. 播种当年田间管理

出苗前, 保持土壤湿润。如果出苗前土壤干旱, 可在播种畦的畦面稀疏散盖一些麦秸或茅草, 然后轻浇水, 待苗出齐后用杈子扒去盖草。出苗后应适当控制水分, 使幼苗茁壮生长, 防止徒长和倒伏。在叶片迅速生长期, 要保持田间湿润, 以促进叶片旺盛生长。冬前浇1次透水, 然后覆盖马粪或麦秸等, 利于越冬。

2. 间苗、定苗、补苗

苗出齐后, 长出两片叶片时要及时进行疏苗、间苗。每行间掉中间的苗, 间成单棵, 株距2~3cm, 最好留拐子苗。出苗10天左右进行间苗, 株距3~5cm;经20~30天即可进行定苗, 株距8~10cm;撒播者株距5cm即可。缺苗断垄严重的要进行补种, 最好是选比较健壮的大苗进行补栽。

3. 松土除草

蒲公英出苗后半月, 进行第一次松土除草。床播的用小尖锄苗间刨耕;垄播的用镐头在垄沟刨耕。以后每10天进行1次松土中耕。封垄后要不断进行人工除草。

4. 肥水管理

蒲公英高产栽培技术 篇5

1 蒲公英生物学特性

蒲公英为菊科蒲公英属植物, 又名婆婆丁、黄花地丁等, 多年生草本。种子褐色, 千粒重1.2~2.3 g。花期在早春及晚秋。适应性强、喜温、喜光、耐寒, 产于全国各地。我国蒲公英种类有70种, 西北、华北、东北及西南省区最多。青海省地处青藏高原东部, 属蒲公英分布种类较多地区。从调查结果及资料初步统计, 青海省蒲公英分布种类约17种以上, 并筛选出了耐低温、抗旱、产量高、适合青海省人工栽培的大叶蒲公英。据观察测定, 大叶蒲公英为全株含白色乳汁的多年生草本植物, 主根垂直, 圆柱状, 肥厚。叶基生, 呈莲座状, 平展, 叶倒披针形, 大头羽状裂, 顶裂片三角形, 钝或稍钝, 侧裂片三角形, 顶生头状花序, 总苞钟形, 淡绿色, 花序多数, 舌状花黄色, 具体如表1所示。瘦果长圆形, 褐色, 冠毛白色, 果序内种子数92~187粒, 种子千粒重为0.9 g。一年生大叶蒲公英株重100~200 g, 二年生株重300~400 g, 叶片较其他种类肥大, 叶质较厚, 露地栽培蒲公英叶色浓绿, 保护地栽培蒲公英叶色碧绿。花果期5—9月。

大叶蒲公英对温度的适应性广, 既耐寒又耐热, 早春地温在1~2℃时即可萌发。其根在露地越冬, 可耐-40℃的低温, 而其生长最适温度为15~22℃。蒲公英耐旱、耐酸碱, 可在各种类型的土壤中生长, 但在带有砂质的土壤中生长良好。并有抗湿能力, 耐阴湿。蒲公英为短日照植物, 在高温短日照下有利于抽薹开花, 种子休眠期为7 d, 蒲公英当年采收的种子即可用于种植。此外, 青海省常见的蒲公英还有细叶蒲公英、柳叶蒲公英, 其植物学特征如表1所示。

2 栽培繁殖技术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材料。供试材料为野生蒲公英成熟期时采挖的母根。

2.1.2 试验地点。试验在青海省西宁市海拔2 300 m左右的节能日光温室内进行。

2.1.3 试验方法。采用在野生蒲公英种子成熟期采挖其母根, 将其剪成6~10 cm的小段, 设有1个生长点、多个生长点和没有生长点的母根3种处理, 分别进行栽植。每处理种植6行, 每行70株, 开沟深8~10 cm, 沟距20 cm, 将根栽植沟内, 覆土耙平。田间管理同一般蔬菜田[4]。

2.1.4 试验考察指标。分别记载3种处理的成活期和成活率[4], 为人工栽培蒲公英寻找最佳繁殖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由表2可知, 采用野生蒲公英成熟期采挖的母根进行栽培繁殖, 其不同处理的成活率有一定差异, 有多个生长点蒲公英根段、有1个生长点蒲公英根段和无生长点蒲公英根段3个处理的平均成活率分别为87.62%、83.33%和73.81%, 以有多个生长点的蒲公英根段成活率最高, 有1个生长点的根段次之, 表现出随着蒲公英根段生长点的增多而成活率增高的趋势, 但各处理之间相比增高趋势不显著。

2.3 讨论

在野生蒲公英种子成熟期采挖其母根, 切成6~10 cm的段栽培繁育, 较种子繁殖法能提高成活率, 可以作为人工繁育蒲公英的有效栽培方法之一。用根切段法栽植出苗早、苗健壮, 且成活率高, 可以提早上市, 增加收入, 较用种子繁殖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5,6,7,8]。

摘要:在介绍野生蒲公英生物学特性的基础上, 进行切段栽培繁育试验, 结果表明:在野生蒲公英成熟期采挖其母根, 经处理后进行切段栽培繁育, 有多个生长点根段较无生长点的根段平均成活率高13.81个百分点, 较种子繁殖法能提高成活率。因此, 切段栽培繁育可以作为人工繁育蒲公英的栽培方法之一。

关键词:野生蒲公英,生物学特性,切段栽培繁殖,生长点,成活率,高寒地区

参考文献

[1]薜志成.野生植物蒲公英的开发利用[J].农村经济与科技, 2005 (4) :28-29.

[2]熊亚, 刁治民, 吴保锋, 等.青海蒲公英属植物的经济价值及开发利用前景[J].青海草业, 2005, 14 (1) :38-45.

[3]邱三桥, 段全猛, 袁永波, 等.蒲公英的繁殖栽培技术[J].中华民居:学术刊, 2010 (9) :268.

[4]刘海林.蒲公英生物学特性与栽培方式探讨[J].农业科技通讯, 2009 (8) :174-175.

[5]杨明君, 王朝晖.湘北地区野生蒲公英栽培繁殖与利用[J].农业科技通讯, 2010 (4) :165-167.

[6]李磊, 魏新田.野生蒲公英人工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 2010 (20) :156-157.

[7]王秀珍, 蔡永华, 郑晓微.蒲公英利用及其栽培技术初探[J].浙江农业科学, 2006 (2) :123-124.

蒲公英高产栽培技术 篇6

一、葡萄的栽培管理

1. 冷棚的结构与整地

(1) 冷棚的结构:跨度6米、长60米、拱高2.2米, 苦土骨架, 每1米一个, 用三条钢绞线连接, 棚内无支柱, 造价2200元。

(2) 整地:在2007年秋, 顺棚在棚中央挖宽1米, 深60厘米的葡萄定植沟, 开沟时底土、表土分放, 在沟内填入切碎的玉米秸秆, 表土拌腐熟的基肥 (每10米拌基肥500千克) 回填, 用大水沉实。

2. 品种选择、定植

(1) 选择果穗整齐、品质优良, 抗逆性强, 丰产的品种。我们选择的品种无核白鸡心。架式、采用双篱架, 葡萄行向南北。栽植密度, 在栽植沟栽两行, 小行距0.5米, 株距1.5米。

(2) 苗木选择。选择生长健壮 (基部径粗5毫米以上) , 根系发达 (7~8条以上、直径2~3毫米以上的侧根) , 芽眼饱满 (具有3个以上饱满芽) , 无病虫危害的嫁接苗。

(3) 定植。先用清水将苗木根系充分浸泡, 栽植时对苗木进行剪枝和修根, 剪去过长, 过细和有伤的烂根。按株行距的要求进行栽植, 栽植深度以苗木的根颈部与地面相平为准。栽植时根系要摆布均匀, 填土一半时轻轻提苗, 再继续填土与地面相平后踏实。然后开三条小沟, 每10米施入磷酸二铵0.5千克, 硫酸钾1千克, 过磷酸钙0.5千克, 覆土、浇水、覆盖地膜。

3. 管理要点

(1)

定植后第一年管理, 以培养主蔓为目的, 管理上先促后控。前期 (7月份以前) 要及时施肥、浇水, 使新梢正常快速生长, 后期 (7月份以后) 控制肥水, 控制新梢生长, 使主蔓健壮, 芽眼饱满。新梢长到30~40厘米时, 要用绳直立引缚, 去除副梢、卷须。当新梢长到1.2米时, 主蔓新梢梢头弯曲 (徒长) 要及时摘心。8月20日对主蔓新梢摘心, 再发出的副梢, 留1~2片叶反复摘心。

(2) 温度控制

葡萄从解除休眠到萌芽需≥10℃有效积温450℃至500℃。萌芽后棚内白天应保持在20℃左右, 夜间保持在10~15℃, 以后白天逐渐提高到25℃、夜间保持在18~20℃。萌芽到开花, 这一时期葡萄新梢生长迅速, 同时花器分化。为使新梢生长健壮, 不徒长, 花器分化充分, 此期要实行温控管理, 防止温度过高, 白天保持在25~28℃, 夜间15℃左右。开花时、白天提高到28℃, 夜间保持在18~20℃。坐果以后, 要注意防止白天超温现象, 当棚内出现28℃时就要及时放风、降温。当外界露地气温稳定20℃以上时, 可揭去棚膜, 使葡萄在露地气温自然发育。

(3) 光照、温度和土壤水分的调控

葡萄是喜光作物, 最大限度地接受和保存光和热是冷棚栽培的重要任务。我们方法是, 选用无滴膜、清扫棚膜, 葡萄架下铺反光膜。

土壤水分管理与葡萄不同生育期的需要相适应, 萌芽期需水量较多, 在葡萄升温催芽开始后, 要灌透水。开花期需要空气干燥, 暂时停止浇水, 同时要经常通风换气, 以降低棚内湿度。坐果后, 新梢和幼果均需水分, 可小水勤灌, 一般每间隔10天浇一次水, 保持10厘米以下土层湿润。果实膨大期需水量较大, 可浇1~2次透水。果实开始着色、成熟直至采收前, 一般停止浇水, 控制土壤水分, 提高浆果含糖量, 促进上色成熟。落叶修剪后, 浇一次越冬水 (越冬防寒, 病虫防治同于露地栽培) 。

(4) 整形修剪

定植当年每株选留一条新梢 (作母枝用, 按单臂直立整形方式进行引缚, 及时摘心和副梢处理。秋末修剪时先将一年生梢 (母枝) 引缚于第一道铁丝呈水平状, 均向内延伸, 然后在两株交界处剪截。第二年春在母枝水平方向, 每相距15~20厘米选一个壮芽, 长出的新梢往上引缚, 其余芽全部抹除, 并在第一道铁丝下部留一壮芽, 培养成预备枝, 上部长出的新梢引缚到篱架的第二道和第三道铁丝上, 预备枝上的花序全部疏除, 并进行夏剪, 第二年秋末修剪时, 预备枝以上剪除, 用预备枝代替原母枝。以后各年依此反复进行。

二、蒲公英的栽培管理

1. 整地和播种

(1) 整地。蒲公英适于畦播, 易管理、省水、省肥, 小苗长势好。方法是结合耕翻施7.5千克/平方米有机肥, 耙细镇压后作畦, 葡萄沟两边各作1米宽畦两行。

(2) 播种。蒲公英种子无休眠期, 伏种优于春种。播种时施用0.03千克/平方米的硫酸铵做种肥。采用条播方法播种, 每畦开5条沟, 覆土厚度以不露种子为宜, 播种量3克/平方米。我们是7月10日播种, 4天后发芽, 7月20日出苗。

2. 田间管理

蒲公英因是野生植物, 抗病性强, 几乎不用进行病虫害防治, 所以田间管理重点是施肥, 保全苗, 促壮苗, 防旱, 保墒和及时除草。

(1) 肥水管理。蒲公英在生长季节可根据需要追肥1~2次, 追氮肥20克/平方米、磷酸二氢钾10克/平方米。出苗前保持土壤湿润, 以利苗全;出苗后适当控制水分, 利于幼苗生长。冬前浇1次透水 (当年种植的蒲公英、当年不采收) 。

(2) 压肥。上冻前压1层腐熟的有机肥, 最好是牛、马、羊厩肥, 5千克/平方米左右, 不仅能供秧苗来年的肥力, 且具有暄表土、保墒、提高地温功能。另外压肥可增大蒲公英叶柄, 叶片的长度, 宽度及厚度, 提高品质, 利于收割。

(3) 采收。当叶片长出8~10厘米时, 进行第一次采收, 收割时地表下1厘米深处平行下刀, 保留地下根部, 以继续生长。经过20天左右的精心管理后, 可采收第2荐, 每荐收获后, 在2~3天内不宜浇水, 以防烂根。

冷棚葡萄、蒲公英间作栽培试验。从2008年开始, 我们在3月1日覆膜升温, 3月15日定植葡萄, (棚内空地育辣椒苗) 4月5日出苗。第一年主要是培养葡萄主蔓和蒲公英壮苗。

上一篇:价值前景下一篇:手机软件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