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知能(精选9篇)
专业知能 篇1
育信息化时代教师角色及专业知能的重构
20世纪90年代以来, 教育领域出现了以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为特征的发展趋势, 国内学者称之为教育信息化。教育信息化对于教师自身的发展来说是一种机遇, 更是一种新的挑战。它需要教师对自身的角色及专业知能进行重新建构, 走出传统教学的框架, 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
一、教师角色和专业知能重构的必要性
华东师大祝智庭教授认为, 教育信息化应被看做一个过程, 其结果是达到一种全新的教育形态———信息化教育。这种教育形态区别于传统教育, 传统教育以传授学科知识为主要内容, 注重教给学生严格、抽象的理论体系, 比较重视教材的知识结构和逻辑结构的传授, 对学生的学习可以都用同样的一套标准来评估, 是一种基于内容和结果的学习。而教育信息化背景下, 信息技术在社会、生活、学习中广泛应用, 使信息的获得具有多源性、可选性和易得性。信息化教育的显著特征表现为:教学个性化, 学习自主化, 活动合作化, 管理自动化, 环境虚拟化, 教材多媒体化, 资源全球化。这就意味着信息化教育背景下的学习将是基于问题和过程的学习, 教学不再以教师为中心, 而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学生承担着自我学习的责任, 通过自主探索、互相协作对知识进行主动建构。学生可以轻易地通过信息技术获得大量信息, 教师不再是主要的信息源, 不可能再掌控信息, 教师的权威受到削弱。教师和学生的内涵、教师与学生的教育关系都将发生改变, 传统的教师角色和原有知能已不能适应教育信息化, 教育信息化需要教师进行角色与知能的双重构建。
二、教育信息化的教师角色定位
1. 授导者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 “知识传授者”是教师的主要角色。而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 教师“讲授者”的角色将发生改变, 教师从传播信息的主体角色中退出。这并不是说教师的讲解传授就不再必要, 而是需要教师由单纯的讲授者转变角色为“授导者”。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授”而且要“导”。
这种“导”主要体现在引导、指导、诱导、辅导、教
筅河北邯郸学院周忠晓吕艳
导等五个方面。引导是指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引者、导向者, 教师帮助学生决定学习目标, 选择学习方法, 以使学生在现代教育技术条件下自觉高效地学习;指导是指教师要帮助学生掌握学习策略, 发展元认知能力, 在现代教育技术条件下实现终身学习;诱导是指教师要做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者与激发者, 教师通过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启发学生的学习思维;辅导是指教师应辅导学生设计合作方案, 为学生提供各种主题相关信息资源, 帮助学生学会获取信息、组织和利用信息, 辅导帮助学生的探究活动, 设计评估方案, 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检查、评定和反馈等;教导则是教师帮助学生抵制新技术带来的负面影响, 避免信息不良、侵权等不良行为的发生, 避免在信息的海洋中迷航。
2. 课程的设计者和教学信息的制作者
传统的师生关系是一种教师———学生的单向关系, 由于信息媒体的介入, 这种单向的师生关系越来越不适应教育信息化的需要, 它将被教师———传播媒介———学生的多向关系所取代, 教师不再单纯以组织良好的知识体系呈现者出现, 教师必须以教育技术的系统观念和教学设计思想去分析学生学习特征、探求恰当的教学模式、选择教学方式, 从浩如烟海的信息资源中寻找所需信息, 并进行加工, 制作教学软件。也就是说, 教师将从单纯的教学软件使用者转变为课程的设计者和教学信息的制作者。这对于每一个教师的要求无疑是大大提高了, 迫使教师不仅要重新进行角色定位, 而且要对专业知能进行重新建构。
3. 合作者
建构主义的学习模式认为, 学生知识的建构不仅依赖于自身原有的知识水平和经验, 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学习伙伴之间对问题的共同讨论和理解。新技术整合于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会经常发现学生关于软、硬件或操作技巧方面的知识往往比教师知道得更多, 教师不可能再扮演专家的角色。教师要作为学生的合作者, 与学生一起通过相互交流取长补短, 在合作的环境中, 共同进行知识建构。此外, 合作还包括教师与教师的合作, 如形成教师研究的共同体, 也包
觹该文为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课题《河北省特教教师专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08100024) 阶段成果
括教师与专家的合作等。
4. 研究者
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 新的技术与理论层出不穷, 教师在课程开发中的地位和作用发生了很大变化, 教师不再仅仅是“课程的实施者”, 而是“课程开发的研究者和参与者”, 教师成长的“自然成熟”已远远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多媒体及网络教学中, 教师既要拥有课程研究与编制的基础知识, 又要在现代教育技术下研究课程教学模式, 研究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研究如何利用新技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研究中教师获得长足的专业发展。
5. 环境的创设者
教育信息化要求信息技术不仅仅作为辅助教或辅助学的工具, 而是强调要把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和情感激励工具, 利用信息技术所提供的自主探索、多重交互、合作学习、资源共享等学习环境, 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尤其是上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 信息化教育进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阶段, 更强调要利用信息技术创建理想的学习环境。这就要求教师成为环境的创设者, 能够设计并提供一种有利于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良好环境, 如创设与学习主题相关的情境、提供必要的信息资源以及组织合作学习等等。
三、面向教育信息化的教师专业知能
教育信息化带来了教师角色的转变,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也对教师的专业知能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的专业素养在知识结构上将发生重大变化, 它不再局限于“学科知识+教育学知识”的传统模式, 而是强调多层复合的结构特征。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并不是简单地将信息技术运用到现有的课堂活动中去, 而是需要对课程进行重新设计, 需要适应技术条件对课程以新的方式进行重组, 即教师应具备将信息技术整合课程的知识和能力。也就是说教师的专业知能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并不强调为技术能力, 而是以课程为主的技术整合, 包括整合技术的课堂活动和学习资源的设计, 以及技术整合的教学的实施。教师的主要专业知能应包括以下几方面。
1. 基本的信息素养
基本的信息素养是教育信息化教师专业知能的基础。所谓的信息素养是指教师“能够认知到何时需要信息, 能够检索、评估和有效地利用信息”的综合能力。教师应能够感受到信息技术给教育教学带来的变革, 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掌握信息技术及工具的基本操作, 能够通过多媒体、因特网等获取信息, 对信息进行选择和决策, 并对信息进行评估;了解并掌握信息技术应用的社会伦理、法律和安全要求。
2. 利用技术支持学生学习的知能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带来了教育的变革, 但信息技术的应用本身并不能自然而然地创造教育奇迹, 因为任何技术的社会作用都取决于它的使用者。教师采用什么样的教学理念进行教学设计将会影响学生在什么条件下学, 怎么样学以及学的效果。因此, 教师利用技术支持学生学习的知识和能力是面向信息化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内容。教师应能对自己的角色进行调整, 能够熟练地诊断课程的哪些内容可以利用技术支持提高学生的学习, 并进行有效的设计;掌握多种技术支持的教学策略, 并能根据学生的需要选择相应的教学策略;能够熟练地设计和采用各种评估策略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进行评价等。
3. 利用技术处理课程和资源的知能
教学活动过程由于信息技术的介入, 原本就很复杂的课堂环境变得更为复杂。因此, 教师具备利用技术处理课程和资源的知能就更为重要。教师应能够熟练地处理课堂技术资源的管理问题, 能够在课堂环境中协调学习活动, 策略性地对课堂环境进行组织, 并熟练地使用各种技术工具进行教学管理, 利用技术指导课程开发和记录学生参与及完成学习任务的情况等。
四、教师角色与知能的双重建构的策略———行动学习
埃利奥特 (Eliot, J.) 认为教师应做“行动研究者”, 教师从自己的教学实际中提出问题、着手解决问题、提出假设、检验假设和评价, 只有通过这样的过程教师才能获得专业的自主发展。祝智庭教授也提出教师通过“做中学”来促进信息化教学技能的发展, 他称之为“行动学习”。教师在自己的共同体指导下开展学习与研究, 通过行动———反思———行动中获得经验和提高, 完成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角色与知能的双重建构。
参考文献
[1]祝智庭.教育改革与教育信息化.教育信息报, 2002-12-4.
[2]叶澜, 白益民等.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1.
[3]祝智庭, 顾小清.信息素养:信息技术教育的核心.中小学信息教育, 2002 (1) .
[4]闫寒冰.学习过程设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视角.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5 (3) .
专业知能 篇2
中考回顾
1.(2018·安徽中考)我们知道,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如图所示,重25
N的长方体物块甲放在水平桌面上,另一重10
N的长方体物块乙放在物块甲上。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块乙所受的合力为10
N
B.物块乙对物块甲的压力为15
N
C.桌面受到物块甲的压力为15
N
D.桌面对物块甲的支持力为35
N
答案D
2.(2018·北京中考)下列实例中,为了增大压强的是()
A.书包带做的较宽
B.图钉帽做得面积较大
C.大型平板车装有很多车轮
D.石磨的磨盘做得很重
答案D
3.(2018·山东青岛中考)下列实验,能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是()
答案B
4.(2018·四川攀枝花中考)匀速地向某容器内注满水,容器底所受水的压强与注水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这个容器可能是()
答案C
5.(2018·四川南充中考)下列与压强有关的事例的解释正确的是()
A.书包的背带较宽,是为了增大压强
B.用吸管喝饮料,利用了大气压强
C.拦河大坝修成上窄下宽,利用了连通器原理
D.起风时,常看见屋内的窗帘飘向窗外,这是因为窗外空气流速大,压强大
答案B
6.(2018·湖北荆门中考)装甲车通常用履带而不用车轮,是为了增大接触面积来(选填“增大”或“减小”)压强;飞机通过机翼来获得向上的升力,是因为流体压强随流速的减小而(选填“增大”或“减小”);水库的大坝呈上窄下宽的形状,是因为液体的压强随深度增大而(选填“增大”或“减小”)。
答案减小 增大 增大
7.(2018·四川南充中考)下图所示为研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的实验。
(1)压强计是通过观察U形管的两端液面的 来显示橡皮膜所受压强的大小。
(2)比较图甲和图乙,可以初步得出,在同种液体中,液体内部压强随液体 的增加而增大。
(3)如果我们要讨论液体内部压强是否与液体密度有关,应选择 进行比较。
(4)已知乙图中U形管左侧液柱高为4
cm,右侧液柱高为10
cm,则U形管底部受到的液体的压强为
Pa。(ρ水=1×103
kg/m3,g=10
N/kg)
答案(1)高度差(2)深度(3)乙、丙(4)1
000
模拟预测
1.如图所示,两手指用力压住铅笔的两端使它保持静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左边手指受到的压力较大,两手指受到的压强相同
B.右边手指受到的压力较大,两手指受到的压强相同
C.两手指受到的压力相同,左边手指受到的压强较大
D.两手指受到的压力相同,右边手指受到的压强较大
答案D
解析铅笔处于静止状态,受到两手指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所以两手指对铅笔的压力相等。由于手指对铅笔的压力与铅笔对手的压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所以这两力大小也相等。由此可知:两手指受到的铅笔的压力相同,由于铅笔的两端的受力相同,右边的受力面积小,由p=FS可知右边手指受到的压强较大。
2.如图所示水平雪地上,穿着雪橇的芳芳总质量为70
kg,没有陷入雪地;而穿着运动鞋的小明总质量为50
kg,却深陷雪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芳芳对雪地的压力比小明的小
B.芳芳对雪地的压力和小明的一样
C.芳芳对雪地单位面积的压力比小明的小
D.受力面积和压力都不等,无法比较谁对雪地的压强大
答案C
解析由于m芳芳总=70
kg,m小明总=50
kg,根据G=mg可知:G芳芳总>G小明总,由于在水平雪地上,压力等于重力,所以F芳芳总>F小明总,故选项A、B错误;芳芳没有陷入雪地,说明芳芳对雪地的压力的作用效果不明显,则芳芳对雪地单位面积的压力比小明的小,故选项C正确,D错误。
3.如图所示,轻质细绳将物体A、B通过两个定滑轮分别连在同一弹簧测力计的两端,其中GA=10
N,GB=100
N,B是边长为20
cm的正方体,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不计弹簧测力计的重力及滑轮与绳子的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0
N
B.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90
N
C.B物体对支撑面的压力为100
N
D.B物体对支撑面的压强为2.25×103
Pa
答案D
解析物体A由于自身的重力对弹簧测力计施加了一个向左的10
N的拉力,因弹簧测力计处于静止状态,水平方向上受到的力是一对平衡力,所以,B也对弹簧测力计施加了一个10
N的拉力,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0
N,故A、B错误;B受到竖直向上的拉力、竖直向上的支持力和竖直向下的重力,这三个力是平衡力,所以,物体B受到的支持力F支持=100
N-10
N=90
N,因支持力和压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所以,B物体对支撑面的压力F压=F支持=90
N,故C错误;B对地面的压强p=F压SB=90N(0.2m)2=2.25×103
Pa,故D正确。
4.如图所示,两容器中分别装有相同高度的水和盐水(ρ水<ρ盐水),A、B、C三点液体的压强分别为pA、pB、pC,它们的大小关系是()
A.pA
B.pA>pB>pC
C.pA
D.pA=pB=pC
答案A
解析由液体压强公式p=ρgh可知,由于hA
5.某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容器中间用隔板分成左、右两部分,隔板下部有一圆孔用薄橡皮膜封闭。容器中加入液体后,橡皮膜两侧压强不同时,其形状会发生改变,图乙中符合实验事实的是()
乙
答案D
解析四个选项中橡皮膜都受到了左、右侧液体的压强,橡皮膜会在较大压强的作用下向压强较小的一侧凸出。所以本题考查的是辨别两侧液体在橡皮膜两侧产生压强的大小。根据液体压强大小公式p=ρgh可以判断:A项中左、右液体种类相同,密度相同,深度相同,所以压强相同,橡皮膜形状应当不变,所以选项A错误。B项中左、右液体种类相同,右侧液面高,所以压强大,橡皮膜应向左侧凸出,所以选项B错误。C、D两图左、右液体液面相平,右侧是盐水,密度比左侧大,所以压强大,橡皮膜应向左侧凸出,所以选项C错误,D正确。
6.有关压强知识的应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载重汽车装有许多车轮是为了减小车对路面的压强
B.人用吸管吸食饮料是靠大气压把饮料“压”进了嘴里
C.深海潜水员必须穿抗压潜水服是因为海水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D.飞机的机翼能获得升力,是应用了流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大的原理
答案D
解析载重汽车有很多轮子,是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减小车对地面的压强,保护路面,选项A正确;用吸管吸饮料时,是利用大气压工作的。当吸气时,吸管中的气压减小,饮料在大气压的作用下进入嘴里,选项B正确;因为液体的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大,所以深海潜水员必须穿抗压潜水服,选项C正确;飞机的机翼能获得向上的升力,是应用了流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的原理,选项D错误。故应选D。
[来源:Z.xx.k.Com]
7.右图是北美草原犬鼠洞穴的横截面示意图。它有两个出口,洞口A表面隆起,洞口B表面平坦。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洞口A表面空气流速小,压强大
B.风总是A口吹入,B口吹出
C.洞口B表面空气流速大,压强小
D.风总是B口吹入,A口吹出
答案D
解析等质量的空气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出口的上表面,由于B出口平直,A出口向上突起,所以空气通过B出口上表面的流速小,压强大,A出口上表面的流速大,压强小,在两个出口间形成一个向右的压强差,因此,地面上的风总是从B口吹入从A口吹出。
8.(多选)如图甲所示,放在水平桌面上的柱形薄壁容器重为G、底面积为S、高为h。先将容器注满密度为ρ0的液体,再将重为G0、边长为a的小立方体物块(如图乙所示)从液面处缓慢释放,待物块静止后,容器对桌面的压强可能的是()
A.p=G+G0S
B.p=G+ρ0ghSS
C.p=G+G0+ρ0ghSS
D.p=G+G0+ρ0ghS-ρ0ga3S
答案BD[来源:ZXXK]
解析容器注满密度为ρ0的液体后,液体重为G液=m液g=ρ0V液g=ρ0ghS。当小立方体物块从液面处缓慢释放,待物块静止后,物块可能会出现漂浮、悬浮和下沉三种状态。当物块漂浮或悬浮时,F浮=G0,又因F浮=G排,所以G排=G0,此时容器对桌面的压强p=G+G余液+G排S=G+G液S=G+ρ0ghSS,故选项B正确;当物块沉底时,F浮=G排=ρ0ga3,此时容器对桌面的压强p=G+G0+G液-G排S=G+G0+ρ0ghS-ρ0ga3S,选项D正确。
9.一个盛水的平底茶杯,质量为450
g,底面积为50
cm2,放在水平桌面上,杯子和水所受的重力为 N(g取10
N/kg),杯子对桌面的压强为 Pa。
答案4.5 900
解析杯子和水受到的重力为G=mg=450×10-3
kg×10
N/kg=4.5
N,杯子对桌面的压强为p=FS=GS=4.5N5×10-3
m2=900
Pa。
10.我国拥有在南海勘探开发深水油气资源的能力。在海洋资源开发中,随着海水 的增加,海水产生的压强越大。在1
500
m的深海铺管作业中,海水对管道设备的压强是 Pa。(取ρ海水=1.0×103
kg/m3)
答案深度 1.47×107
解析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故随海水深度增加,产生的压强越大;海水对管道设备的压强p=ρ海水gh=1.0×103
kg/m3×9.8
N/kg×1
500
m=1.47×107
Pa。
11.下图是a、b两种不同物质质量和体积的关系图象,则a、b两种物质密度之比为。如果用质量相等的上述两种物质分别制成甲、乙两个底面积不同、高度相同的实心圆柱体,并将它们放置在水平地面上,则甲、乙两圆柱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之比为。
答案2∶1 2∶1
解析上下规则的固体压强公式可以用p=ρgh来分析,由题中图象可知,甲、乙的密度之比为2∶1,高度相同,故压强之比等于密度之比。
12.如图所示,高铁站台离边缘不远处有一条踩上去有凸凹感的黄色带区域,人必须站在黄色区域以外的位置候车,其原因是火车急速驶过车站时,黄色区域以内的空气流速、压强 ,易发生安全事故。
答案大 小
解析火车高速行驶时带动周围的空气,离火车距离越近空气流速越大;根据流体压强特点可知:气体流速较大的位置压强较小。[来源:Zxxk.Com]
13.护士给病人输液时,药水瓶上插着两根管,一根给病人输液,另一根通过瓶盖扎进瓶内药水中,如图所示。这根“闲置”管是为了利用。由于针头较细,为确保药液的流速,需要将药水瓶提升到相对针管一般不低于1.3
m的高度,由此推算针管处受到的液体压强为
Pa。(ρ药液=ρ水)
答案大气压 1.3×104
解析由题图可知,“闲置”管跟外界大气相同,是利用了大气压;针管处受到的液体压强p=ρgh=1.0×103
kg/m3×10
N/kg×1.3
m=1.3×104
Pa。
14.如图所示,是用压强计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情境。
(1)把探头放入水中,通过观察U形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来判断探头处水的压强的大小,高度差越大,水的压强(选填“越大”或“越小”)。
(2)比较图甲、图乙和图丙,可以得到:在同一深度,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的压强。
(3)在图乙中把探头慢慢下移,可以观察到U形管两边液
体的高度差增大,从而得到:在同一种液体里,液体的压强随 的增加而增大。
(4)在图乙中,若只将烧杯中的水换成盐水,其他条件不变,则可以观察到U形管两边液面的。
答案(1)越大(2)相等(3)深度(4)高度差变大
解析(1)把水的内部压强的大小转换成U形管两边液面高度差的大小来判断,液面高度差越大,表示水内部的压强越大。(2)比较甲图、乙图和丙图,控制液体密度和深度不变,改变探头的方向,U形管两侧的液面高度差相等。可以得到:在同一深度,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3)在乙图中把探头慢慢下移,控制液体的密度不变,改变深度,可以观察到U形管两边液体的高度差增大,得到:在同一种液体里,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4)在乙图中,若只将烧杯中的水换成盐水,其他条件不变,控制深度不变,把水换成盐水,密度变大,则可以观察到U形管两边液体的高度差变大。
15.小梁同学用实验测量某地大气压的值。她在长约1
m、一端封闭的玻璃管里灌满水银,将管口堵住,然后倒插在水银槽中,放开管口,管内水银面下降到一定高度时就不再下降,如图所示。(g取10
N/kg)
(1)已知水银的密度为13.6×103
kg/m3,她通过数据计算得出大气压的值为
Pa。
(2)如果我们将此装置拿到海平面去测量,则测量结果将(选填“大于”或“小于”)她测量的值。[来源:Zxxk.Com]
(3)小杨同学也利用此装置测量小梁同学所在地大气压的值,他把水银换成水,将玻璃管灌满水后倒插在水槽内时,发现管中的水柱不会下降。如果你来测量,且能够测出,则玻璃管长度(选填“必须大于10
m”或“可以小于10
m”)。
答案(1)9.52×104(2)大于(3)可以小于10
m
解析(1)测量得到的大气压强值p=ρgh=13.6×103
kg/m3×10
N/kg×0.7
m=9.52×104
Pa;
(2)海拔越高,气压越低,海拔越低,气压越高,如果将此装置拿到海平面去测量,则测量结果将大于海拔高处测量的值;
(3)把水银换成水,由p=ρ水银gh水银=ρ水gh水可得
9.52×104
Pa=1.0×103
kg/m3×10
N/kg×h,[来源:]
h=9.52
m<10
m,所以试管的高度可以小于10
m。
16.港珠澳大桥由“水上桥面”和“海底隧道”两部分组成,工程完成后,从香港到珠海三个多小时的车程缩短到半个多小时。(海水密度ρ=1.03×103
kg/m3,g取10
N/kg)
(1)海底隧道长5.7
km,设计时速为100
km/h,求汽车通过隧道所用的最短时间(汽车长度忽略不计)。
(2)该海底隧道是我国首条超大型深埋沉管隧道,实际安装水深45
m,求在海底作业的工人承受的海水压强。
(3)海底隧道由33节水泥沉管在海底对接而成,每节沉管长180
m,宽38
m,高11.4
m,约8×104
t(按8×104
t计算),求每节沉管受到的重力。
(4)将如此巨大的沉管直接放入船中运输十分困难,请利用学过的浮力知识,给海水中运输沉管提出一个建议。
答案(1)0.057
h(2)4.635×105
Pa(3)8×108
N(4)将沉管放入水中用船拖行。
解析(1)由v=st得,汽车通过隧道所用的时间
t=sv=5.7km100km/h=0.057
h。
(2)工人承受的海水压强
p=ρgh=1
030
kg/m3×10
N/kg×45
m=4.635×105
Pa。
(3)每节沉管受到的重力
G=mg=8×104×1
000
kg×10
N/kg=8×108
N。
激活学生潜力,促进知能转换 篇3
一、以课本为线索,归纳《考试说明》中的词汇和相关的搭配、句型,归纳课文类别,跨册复习。
1. 语言结构对比归类。用讲义的形式练习,梳理知识,加以归纳。
2. 语义场小结。如要求学生讨论下列问题:(1)What wordsoften go with“eye”?
(2)When and where do people use the verbs“inspect”,“examine”and“check”?
3. 句型小结。笔者在高三上学期按句型结构引导学生归纳从初一到高三所学的典型句型;在高三下学期按句型功能归纳了65组句型,并以此为内容进行听写、翻译和造句练习,培养学生运用英语句型的能力。
4. 在指导学生阅读和表达初期,笔者按课文文体把高中课文分类。复习时,引导学生逐类掌握文章的特点,培养深层理解和规范表达的能力。
二、以教学大纲为线索复习高考的语法要点,提高学生语境分析能力和理解长句、难句的能力。
复习的方法是:自学—练习—讨论—再练习—建立错误档案。这个过程的关键有二:(1)精选练习。把语法项目在课本中表现的灵活性较强的句子、近年来高考试题中出现的典型题目、各地高考资料中质量较高的习题,挑选并打印出来让学生练习、分析、小结,做要点记录。(2)建立错误档案。经过精练精讲以后,教师应根据遗忘规律,先密后疏、层层加深地给学生提供多次的练习,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完成。学生有错误而又不能理解的,请教同学或教师之后抄写在卡片上或专用本上。每隔一段时间回头再阅读、思考、练习,巩固自己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保证错过的以后不再错或少出错。必须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反复有效实践的必要性,从而提高答题的效率。总复习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不可能也没有必要面面俱到和从最基础的地方讲起。教师应当深入研究,精心备课,有重点地讲深讲透,举一反三,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动词的时态、语态、语气和非谓语形式是语法复习的核心,学生只有通过反复练习和体会才能掌握相应的时间概念、结构形式和适用范围。笔者采取以下步骤进行复习,效果比较明显:(1)指导学生连续分析几篇课文中动词的用法;(2)归纳、小结并做练习;(3)讲练历年高考题中的动词小题;(4)分析几篇书面表达中所用的动词及其形式并做口头、笔头练习。
三、以高考题型为线索进行专项强化训练。
要让学生在高考中发挥出自己的水平,首先要打好坚实的基础,同时,要让他们领会高考要求和英语试卷的特点,掌握解题思路,熟练运用答题技巧。对于水平相同的学生,会不会答题,会不会抓住关键的解题信息,会不会加快速度争取时间上的主动,其结果是有差异的。专项强化训练的目的就是巧学、巧练、巧解,形成较强的英语运用能力。
鉴于听力提高得比较慢,需要有量的积累过程,听力教学既要长期坚持又要阶段强化。教师指导复习应做到课内、课外结合,精听、泛听结合。高三第二学期,除坚持每天至少半小时的课外听力训练外,还应保证每周不少于一节的课堂听力训练,但不宜集中全部课时进行阶段突击性的听力教学。听力训练材料应精心挑选,所选材料应有梯度、难度、长度、趣味性和多样性。朗读者应口齿清晰,发音标准,朗读速度不低于高考。可通过听大意、听细节、听后回答问题、总结复述,以及填空、记笔记、判断对错、选择正确答案等课堂活动,把听力课上得更加活跃,充分调动学生听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听力课的效率。
而且近几年高考英语阅读量和要求有所增长,因此阅读训练的力度和量要加大。集中的阶段性的课堂限时阅读训练是短时间内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速度的有效方法,时间以不超过两个月为宜,也可以长期开设每周不少于两节的阅读课。阅读训练必须做到课内、课外结合,精读、泛读结合。学生课外应保持每天不少于5篇短文的阅读量。阅读材料的难度可等于或略大于高考,但不宜太难,体裁、题材、长度、生词量应接近高考。
此外,在阅读训练过程中还应做到:(1)帮助学生克服不良的阅读习惯,如心里翻译、手指点读、复读、句下划线等。(2)培养学生的速度意识,严格限制阅读时间,提高略读和寻读能力。(3)培养学生的猜词能力。在阅读过程中不允许查字典,学生要尽可能利用上下文猜生词。(4)通过提问、解析文章结构、评阅读理解题等课堂活动,学生学会总结文章中心大意,把握行文逻辑,体会深层结构、隐含意义及作者意图,把握解题思路。
完形填空不是单纯测试考生某一方面的知识或能力,而是综合考查学生的词汇知识、阅读能力,以及运用逻辑推理、常识、情理、上下文等进行灵活推断的能力,一直被认为是高考英语中难度最大、综合性最强、语言素质要求最高的题型。用大量做完形填空题的方法备考效果并不明显。考生要加强词汇知识的学习,提高阅读能力,同时应想办法提高推测能力。
短文填空是一种很好的训练形式,教师可选一些较容易但有完整情节的故事性文章,挖掉一些根据线索可以推测出来的词让学生填,也可以用完形填空练习让学生不看选项先填词。开始阶段学生往往只能填对少数空,但能填出同类或比较接近的词就行。实践表明,有效的短文填空训练既能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习惯,又能提高学生推测的准确率。当然,必要的完形填空练习仍然被认为是提高学生做题熟练程度的有效途径。
做完形填空题时,应首先看懂文章的第一句,接下来浏览全文,了解大意,然后边研读边根据上下文、逻辑、常识、词法知识等进行初步推测。有了自己的初步判断后,再对照所给选项,找出其中与自己预测完全一致或相近的选项。若四个选项均与所预测答案相差甚远,则应调整思路,再从新的角度进行推测。在这个过程中,应瞻前顾后,适时调整。最后应通读全文,再从阅读的角度看文章是否通顺、是否合逻辑。
至于书面表达,平时要强化词汇、语法知识的运用,多读、多背、多写,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最好能坚持写英语日记。集中训练阶段,可先练习用5种基本句型翻译简单句,然后练习翻译复合句,最后练习各种文体的审题、提炼要点、语篇表达。
四、精练与泛练相结合,促进知能转化,提高答题速度。
课堂上的精练是师生共同具体分析某一大题的答题思路,讨论相关的知识点和语境;课堂上的泛练是给学生提供约三倍于精练的练习,让学生限时完成或自行完成自对答案,教师随堂答疑。
课外的精练是完成20到30分钟的高考某一大题型的练习,交教师批改,为课外辅导和下一节课的课堂讲评做准备。课外泛练包括学生自觉完成新练习,准备问题争取教师辅导,学生翻阅订正过的旧练习、笔记和反复背诵、默写、归纳、运用考纲词汇等。精练的目的在于获得知识和能力的深度和答题技巧;泛练的目的在于获得知识和能力的广度和快捷的反应能力。
五、专题训练与综合练习相结合,对学生的思维潜力进行有重点而又全面的开发利用。
综合运用训练一般安排在高考冲刺阶段,即四五月份,是单项运用的延伸,也可以和单项运用交叉进行,如月考、期中、期末考试、一模、二模等。综合运用训练并不是简单地做几套综合题,应该精选高质量的模拟试题,进行强化模拟,实战演练,认真评讲,不断总结,使学生的综合应试能力产生质的飞跃。训练材料一般选近几年的完整高考题、各地市及名校的模考题。学生可以课外自测,做后立刻核对答案;也可以定期搞课堂测试,还可安排学生课后做、课堂评。评卷时,对共性的错误要重点分析。
学生通过评卷要及时找到失误的原因,但不要过分计较考试成绩,不能让考试成绩左右学习情绪,更不要急于求成。对训练中发现的知识漏洞应及时采取措施弥补,思路性错误应及时总结纠正。到了五月下旬,应适当调低练习题的难度,放慢做题的节奏,逐步回归课本和考纲中的基础知识。经过综合运用训练,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做题熟练程度会明显提高,特别是经过多次的考试锻炼,学生的临场经验越来越丰富,自信心越来越强,应试能力也必然会有较大提高。
专业知能 篇4
1.(2012·山西中考)魅力:很能吸引人的力量。
汉字集形体、声音和词义三者于一体,具有独一无二的魅力。
不是每个人都有美丽的外表,但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独特魅力。
文章有魅力,人们就会爱不释手;人有魅力,别人就想靠近与之交往。
刘白羽《日出》:“登高山看日出,这是从幼小时就对我有魅力的一件事。” „„
文题:请以“________魅力”或者“魅力________”为题,写一篇作文。2.(2011·重庆中考)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泰戈尔说:“世界以痛吻我,要我回报以歌。”生活中,阴风冷雨会不时袭来,常常暗淡了我们天空的色彩。但如果我们拿出勇气去改变那能改变的,拿出智慧去改变那应该改变的,拿出意志去改变那能改变的,我们的天空就会五彩斑斓。然后我们可以微笑着说,世界以痛吻我,我却回报以歌!
请以“我改变了_______的色彩”为题作文。写作时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再按要求作文。(温馨提示:横线上可填“困难”“挫折”“性格”“友情”„„)3.(2011·江西中考)按下面的题目和要求写一篇文章。
生活中传递的现象很多,如传递火炬、传递快乐、传递爱心„„传递的方式也多样,这一切都给你诸多感受和启迪。传递不仅是一种形式,更是一个过程。也许你曾经是现在仍是传递的组织者,或是参与者。请以“传递________ ___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
4.(2011·怀化中考)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请以“留一点_____给自己”为题,写一篇文章。
答案解析
1.【写作提示】写作此文前,首先要认真审题和补题。补充的内容要是自己有话可说的或者熟悉的内容,然后再开始写作,写作时要注意以下三方面的问题:
第一,立意要深刻。魅力,其含义为特别的吸引力、迷惑力,是以人为主要对象的用语,也可扩展为自然事物。所以在立意时要琢磨主体语词的内涵,尽力展示或人或物的特殊魅力,且有对魅力的见解或感受,这就是要努力挖掘魅力引申出的深刻感受、独特见解或潜在哲理,使其立意具有富于时代气息的启发意义,尽显深刻。
第二,选材求灵活。你写自然的魅力,可从其立体特征性来筛选材料;你写语言的魅力,可抓其多重审美性来整合内容;你写人格的魅力,可据其感召力、吸引力和影响力来精选典例;你写艺术的魅力,可将音乐、绘画等领域的时空画面、跳跃意境等逐层铺展。诸如此类,不一而足。
第三,表达有重心。既言魅力,则应以或诠释或展现或挖掘多姿多彩的魅力为核心,绝不能够游离于此而随意叙议、抒情。比如你要写人格的魅力,则应围绕某个典型人物能够吸引、影响或感动公众的事迹这个重心而倾心赞美,不要散乱地写这个人物的成长事迹或创业历程等与魅力展示没有直接关联的内容。一句话,表达要聚焦“魅力”这一重心,不偏不倚,凸显主旨。2.【写作提示】这道作文试题引用泰戈尔的诗句“世界以痛吻我,要我回报以歌”为材料,进而引导学生应该以健康积极的心态去对待生活中的一切。
审题时,要抓住关键的两个词语“改变”“色彩”。“色彩”是多义的,既指
5.【写作提示】写作前首先补充完整题目,可补充表示人或事物的词语,横线处可以填自己、父母、老师、同学、陌生人、自然界的万事万物„„ 即“老师为我点亮一盏灯”“我为同学点亮一盏灯”“蚂蚁为我点亮一盏灯”等。题目中“灯”是要着笔的实物,“点亮”灯的过程,才是行文的关键。“灯”的内容可以理解为诚信、宽容、善良、坚强„„文体方面,如写记叙文,可写小时候,母亲的目光,如一泓清流,温润我稚嫩的心泉;似一盏明灯,点亮我快乐的童年。长大后,老师的微笑,如一弯明月,朗照我前行的路;似一盏心灯,引领我舞过飞扬的青春。现在,是朋友们年轻的亮眸,如盏盏璀璨的明灯,温暖并幸福着我的每一天!还有修路灯的工人、开门灯的邻居、守候在灯下的亲人„„如写散文,可将生活中的一些“亮”景,幻化成画面,如观看央视“励志成才的焦点人物——张立勇”,点亮我成长道路上的信念之灯;主持人白岩松的敢于直言的信念和一路走过的风雨征程,点亮我为人之路的灯塔„„
6.【写作提示】要想写好这个题目,关键在于合理补题。尽管横线上可以填写某个人、某些人,具体的事物、抽象的事物,但为了让自己有话可说,补题时须坚持避“生”就“熟”、“熟”中求“新”、善于求“小”、努力求“实”等原则。即不选择自己比较生疏的材料,多选择自己比较熟悉的材料;不一味“就熟”,因为那样做很容易导致标题、内容、主题等方面出现雷同;取材范围要“小”,立意角度也要“小”;要充分考虑到自己的生活实际、材料积累、兴趣爱好等情况,努力选择真实、实际、实在的内容来写。
甜品店选址繁华怎知能否赚钱 篇5
担任过Today·今天副总经理、曾任雨石阁等多家连锁企业管理岗位工作的韦林夏给出了他的建议。韦林夏说,好的铺面有两个特征,一是不会空着等人,二是不会便宜。怎么确定生意和租金的关系呢?创业者应先算清楚几个数字:一是保本营业额。保本营业额 = 固定成本(没有客人也要花的钱)/ 产品毛利。比如说租金5000元,人工最低5000元,其他5000元,就是15000元。产品毛利如果是50%,则保本营业额就是3万元,也就是说一天最少要做1000元才能保本。二是反向演算租金的承受能力。租金承受能力 = 日客流×30×客单×毛利除租金以外的其他开支。比如一天100人消费,人均消费10元,除租金以外,开支10000元,那么,租金 =100×30×10×50%-10000=5000元。三是调查店铺平均每天客流。连续去测算其一周7天的,营业时间内的路过人流,除以7就得出日均人流。通常甜品屋的客流转换系数在3%—5%。也就是说,如果这个店铺路过的日均人流是5000人,有可能你能捕捉150—250人成为你的顾客。再用此数据,去测算出你能承受的租金。
韦林夏总结说:“草根创业者一般都没法进行专业的选点行动,很难拿到理想的位置,但只要思路转换过来,根据商圈、一些容易到手的店铺的客流数据,推算出自己是否能够盈利,就成功了第一步。”
科学特级教师应具备的知能结构 篇6
一是要有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 也就是特级教师应具备契合时代预期的教育思想和体现学科特点的教学主张。作为科学教学的领头羊, 科学特级教师尤其要具备课程综合化的教育思想, 要正确把握STS (科学、技术与社会的有机结合) 教育和HPS (科学史、科学哲学和科学社会学的有机结合) 教育的专业追求, 应深刻理解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个性、倡导做中学和科学探究、强调科学知识要回归生活实际等方面的教学理念。比如华南师大附小的特级教师吴向东, 对基于信息技术的课程整合和科学课的精简化教学设计就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 他将自己的这些教学主张融入到教师专业团队建设和骨干教师培训中, 取得了显著效果。
二是要有足够的专业知识贮备, 也就是特级教师应具备良好的主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和一般文化知识。首先, 科学教师要具备特定的自然科学知识, 与理化生的分科教师不同, 科学教师的自然科学知识必须富于综合性和结构性, 尤其是要对科学本质和科学探究有深度的认同和整体的理解。其次, 科学教师应具有完备的程序性知识, 需要非凡的动手、实验和问题解决方面的技能性知识。此外, 科学教师还应具备教育教学实践方面的知识和自然科学之外的基本文化知识。
在此基础上, 我认为, 科学特级教师在学科内容教学化知识 (PCK) 方面更应显己所长。PCK不是单一的学科知识, 也不是单一的教学论知识, 而是指两者的有机结合和动态过程。对科学教师而言, 具体包括自然科学的历史沿革、自然科学的统领性观点 (核心概念) 、对学生科学课程学习能力和学习规律的认知、特定科学内容的横向和纵向联系、将特定科学内容呈现给不同层次学生的策略, 等等。也就是说, 科学特级教师的专业知识, 在知识结构上应该更富于系统性和迁移性, 在课堂实践中更应能够将科学知识心理化和教学化。例如, 北京师范大学深圳南山实验学校科学特级教师张和平对科学的发展历程、科学的本质和科学探究有比较深入的理解, 所以他能够很好地将自己的理解融入到《科学》教材的编写当中, 以及呈现在“广东名师大讲堂上”所做的《科学的历程:回顾与展望》专题讲座当中。
三是要有良好的教育教学“实战”技艺, 并形成自己的教育模式或教学风格。科学特级教师要努力创造自己的“品牌”, 应在学生管理、专业引领、课堂教学、科学实验或科技活动等方面练就自己的“绝活”, 因为特级教师的专业价值主要不在于理论研究而在于实践引领。如果科学特级教师的名字能够与某项教育教学方面的技艺、模式或风格联系起来, 那才是真正走向了成功。教学风格是集教师个性与教学艺术之大成, 与教师的教育思想、气质类型、知识结构、审美情趣和教学技能密切相关, 是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的, 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尤其应成为特级教师的终生追求。譬如上海市退休特级教师严重威的备课记录、教案编写和教具制作堪称绝妙, 其数量之多、视觉之美、用心之深、让人惊叹。这也造就了严老师“直观、美观、乐观”的教学风格。
商务公司的电子知能自动谈判技术 篇7
随着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电子商务(Electronic Commerce,EC)已经成为未来信息社会商务活动的主要形式,它作为一种崭新的商务活动形式,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改变着传统的商务活动。最初的电子商务只是在互联网上建立一个网站,把互联网作为一个发布信息的窗口,这个网站仅仅用于访问。现在,商务活动的许多环节都已电子化,如采购、销售、支付等,但谈判仍然要人工进行。电子商务网站仅能提供静态的电子目录,商品和服务的价格等条款通常都是事先设定的,不允许修改或不提供协商的方式。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与全球化,企业间的交易将占主导地位,企业面对的是全球众多的商务合作对象,商务谈判也将愈加频繁。如何实现整个交易过程的电子化,实现对异地远程商务谈判的智能化、自动化与决策支持,已成为完善电子商务功能、推动电子商务发展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电子智能自动谈判的概念
目前,支持网上谈判的应用系统主要涉及谈判支持系统(Negotiation Support Systems,NSS)、拍卖(Auction)系统和自动谈判(Automated Negotiation.ANS)系统。NSS同自动谈判系统的主要区别在于:NSS是提供各种建模能力、群体分析技术等方法辅助支持谈判人谈判的计算机软件,主要目的提高谈判效果、促使谈判成功;而自动谈判系统(ANS)是采用谈判软件Agent(Negotiating Software Agent,NSA)部分或完全代替人同其他谈判方(Agent或人)谈判,主要目的是提高谈判效率、降低成本,拍卖系统可以看作是一种简单的自动谈判系统。
近几年,国外对电子商务环境下自动谈判系统的研究十分重视。麻省理工学院采用协商理论研究自动谈判系统,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Fisher研究中心的OFFOR项目对面向电子市场的自动谈判系统进行了研究;斯坦福的KBEM(Knowledge Based Electronic Market)项目,研究电子市场环境下,采用基于知识的技术,自动化处理供应商和销售商之间的谈判与协作,伦敦大学的ADEPT项目对自动谈判机理进行了研究;惠普Brist0I实验室对自动谈判系统也非常重视。综合国外对自动谈判系统这些研究,主要涉及两个方面的内容,即:谈判协议(Negotiation Protocols)和谈判策略(Negotiation Strategies)。
自动谈判系统Agent (以下简称Agent)是一个崭新的技术领域,虽然发展时间比较短,但是已经受到了极大的重视。跨平台面向对象语言Java的出现,将进一步促进了移动Agent技术的研究与发展。当前已有许多Agent开发系统,其中包括IBM公司开发的Aglet系统,辛辛那提大学的JAFMAS、General Magic公司开发的Odyssey系统、澳大利亚人工智能研究所的dMARS、Mitsubishi公司开发的Concordia系统、ObjectSpace公司开发的Voyager、Dartmout大学开发的Agent TCL系统,以及斯坦福大学研制的JATLite等等。
电子商务为买卖双方在互联网上进行有效和高效的交易活动提供了一个新的通道和交易模式。Agent技术引入到电子商务中使得网上交易实现了自动化、智能化和个性化。谈判作为交易的中间环节,是决定交易是否成功,是否能够同时达到买卖双方要求水准的关键所在。
自动谈判指的是一组自治Agent为了某个或某些与利益相关的议题相互进行协调达到一致的过程。从自动谈判提出到现在,经历了谈判议题有单一到多个、参与谈判方有单边到双边到多边、谈判流程有一次叫价到多次轮回到重复谈判的过程。
智能Agent是一种处于一定环境下包装的计算机系统,为了实现设计目的,它能在该环境下灵活地、自主地活动,并能推理解释感知信息,求解问题和决定操作。在电子商务中,智能Agent可以理解为一套辅助人和充当他们代理的软件,人们可以借助于智能Agent进行网上交易等许多功能操作。智能Agent的主要特征有以下4点:
自治性:主要是指智能Agent的自主和协调工作能力,从事行为的自动化程度,即操作行为可以一定程度的离开人或代理程序的干预。
智能性:智能性是指推理和学习能力,它描述了智能Agent接受并理解用户指令,代表用户完成任务的能力。
主动性:主要指智能Agent的行为应该是主动的或者说是自发的。
分布性:指智能Agent在网络之间的迁移能力,操作任务可从一台计算机运行到网络中其他计算机上。
多Agent系统(MAS)是分布式人工智能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MAS中每个Agent具有自治性,可以控制自己的内部意识态度(信念、愿望、意图、目标、承诺等).也可以控制行动并作用于周围环境,达到自己的目标。协商是MAS实现协同、协作、冲突消解和矛盾处理的关键环节,是建立在Agent通信语言之上的一种Agent交互机制,通过协商对某些问题达成一致意见。另外,在属于电子商务领域的消费者购买行为(CBB)模式中,协商是其中的一个重要阶段,通过采用市场机制手段,将有限的资源进行公平分配。在电子商务中实现自动协商是困难的。目前主要是一些采用简单的协商协议实现的系统,如网上拍卖系统。多Agent系统中的协商、协作问题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重视,学者们从经济学、社会心理学等不同的领域进行研究。目前已有多种协商的理论、方法,主要是基于对策论和基于劝说的协商,但都不完善。
移动Agent(Mobile Agent,MA),最初是General Magic公司提出的。它能在异构网络中自主地在网络上从一台主机移动到另一台主机,并可与其他Agent作资源交互的程序,它是Agent技术与分布式计算技术结合的产物。移动Agent具有响应性、自主性和主动性。
移动Agent的主要优点如下:
降低网络负载,节省带宽,克服网络延迟;
包装不同协议,异步和自主执行功能;
有推理和学习的能力,动态适应环境;
自然的异构性;
健壮性和容错性。
三、智能自动谈判的过程
谈判的本质是解决冲突,满足谈判方的需求、偏好及目标。所谓权衡就是谈判一方为达成协议而在某些议题上作出牺牲,以换取另一方在其他议题上的回报。谈判的主要特点是谈判方必须在各种因素之间进行权衡,而不是简单地、一味地追求效用最大。应当是“双赢”的结局。当确定谈判变量取值确实不能满足时,除了可以降低相应指标的标准以外,还应该考虑以下几种权衡策略:
是否可以对谈判的目标进行放松;
是否可以对谈判的偏好进行放松;
是否可以对谈判的需求进行放松,
是否可以考虑其他的谈判方案;
是否可以替换原来的谈判策略。
谈判过程是一个不断寻找折衷解的过程。基于权衡的思想,给出供应商Seller与采购商Buyer之间的谈判过程,如下所示:
(1)Buyer按照自己需求条件权重由大到小的顺序依次提出约束条件提交给Seller;
(2)Seller根据Buyer提出的约束条件寻找谈判解,若有解,选择己方利益最大的解提交给Buyer,否则转过程(5);
(3)Buyer按照自己需求条件权重由大到小的顺序检查Seller提交的谈判解是否满足己方约束条件,若满足,转过程(4)否则转过程(1)
(4)计算谈判解接受度大小,若接受度不小于给定阈值,则提交满意的谈判解,转过程(7),否则要求Seller重新寻找谈判解,转过程(2);
(5)Seller要求Buyer放松约束条件;
(6)若约束放松阈值不小于给定阈值,Buyer选择权重最小的约束放松,并将放松后的约束条件提交给Seller,转过程(2).否则转过程(7);
(7)谈判结束。
协商协议是双方Agent在协商开始前,必须首先达成一致的规则。协议对参与协商的Agent给出约束条件、规定协商状态(开始、结束等)及引起协商状态改变的有效事件。下面给出一个5阶段协商协议,作为指导Agent进行协商交互的一般框架。
协商过程限定在协商时间T范围内,若超时则协商失败。
请求阶段,一方Agent发出协商请求,另一方Agent响应请求。
选择阶段,Agent选择将要协商的其他方Agent。
协商阶段,双方交互发出提议,直到达成一致或协商失败。
反馈阶段,双方Agent将协商结果反馈给委托方(用户)。
结束阶段,用户最终决定同意或拒绝协商结果,结束协商。
多问题自治协商是指在协商过程中协商内容涉及多个问题,并且进行同时处理。多问题自治协商的研究是比较复杂和富有挑战性的,它相对单问题协商而言,具有以下的特点:
首先,多问题自治协商中,参加协商的一般为两方:买方和卖方。
其次,多问题自治协商中,协商内容至少为两个,协商双方在各个问题各有偏好。在单问题协商中,一般采用效用函数来进行判断。而在多问题自治协商中,偏好的判断就会耗费大量的时间,甚至有时候是难以处理的,这时协商的依据不仅仅是简单效用函数。
再次,多问题自治协商中,双方协商的前提是希望“双赢”。在单问题协商中,由于协商双方只关注一个因素,因此协商结果往往是以输赢来论断的。多问题自治协商中,结果应该是帕累托最优(Pareto-optima1)。要满足这个条件,就需要牺牲协商中某方的效益,而保证协商结果的整体利益。
最后,多问题自治协商中,协商结果是多维的,这使得协商策略的设计更为复杂。比如:如果每一轮协商方准备让步,但由于协商范围是多维的,因此得首先决定在哪一维或哪几维的组合进行让步。
四、自动谈判的应用
博弈理论作为交易双方构建的磋商模型,交易双方都可以为了获取最大化交易净收益进行磋商,最终达到“双赢”的目的。我们可以利用智能Agent技术构造电子商务的虚拟磋商室。卖方Agent按照卖方设计的报价模型提供有关需求、偏好、目的的信息,买方Agent根据买方设计的询价模型搜寻能够满足自己需求、偏好、目的的电子商务网站进行磋商,双方最终在可接受区域成交。目前,自动谈判还不能完全代替人工谈判。在最佳应用情况下,可以先应用自动谈判初选出比较有希望的几个商务合作伙伴,从大批的海量信息中过滤掉不合适的选择。然后再进行进一步的人工接触、洽谈。
五、结束语
电子商务作为2 1世纪信息时代经济活动全新的技术手段和方法,已成为Internet最广阔的应用领域。电子商务正处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过程之中,将会不断在概念、技术和实践等方面有所创新和突破。本文通过对商务公司的电子智能自动谈判技术的分析,指出自动谈判系统的研究适应了电子商务发展的需要,推动了电子商务向高级阶段的发展。实现交易前、交易中、交易后完全实现电子化,将是今后电子商务谈判系统研究的重要方向。由于自动谈判系统本质上是计算机系统与复杂问题分析方法的有机结合体,需要在实际的问题中进一步应用、检验和完善。目前自动谈判还不能完全代替人工谈判,但在较好的应用情况下已经可以节约大量的人力财力,使商业公司从海量的候选信息中挑选出较有希望的合作商,然后再进行人工洽谈。因此应深入研究与语言无关的通用的智能Agent技术,开发出能够充分适应我国用户需求的智能Agent系统。以便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激烈竞争中抢占制高点。
参考文献
[1]Guttman R H,Moukas A G,Pattie M.Agent.mediated Electronic Commerce:A Survey Knowledge Engineering Review,1998,13(2):147
[2]Chen S M.Fuzzy Group Decision Making for Evaluating the Rate of Aggregative Risk in Software Development[J].Fuzzy Sets and Systems,2001, 118(1):75~88
[3]Deng R J.Intelligent agents for supporting construction procurement negotiation[J].Expert Systems with Applications,2004,27(1):107~119
[4]Vancza J,Markus A.An agent model for incentive based production scheduling[J].Computers in industry,2000,43
[5]Brenner W.Intelligent software agents[J].IEEE Intelligent Systems, 2005,18(6):12~14
[6]黄京华马晖赵纯均:面向电子商务的基本遗传算法的Agent谈判模型[J].管理科学学报,2002,5(6):17~23
[7]张光前邓贵任李朝晖:基于事例推理的技术及其应用前景[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2,20:52~55
活学活用、用中育能、知能相长 篇8
一、技工院校英语课堂教学的现状分析
当前技工院校的英语教学, “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指导思想已深入人心, 教学大纲与教材也进行了革新, 但在技工院校英语教学的实施过程、教学评价、学生评价等方面仍存在着不足, 如:教学评价与教学指导思想的矛盾性、教学目标的实施与教学大纲的内容不吻合、学生评价与学生实际知识水平及其能力表现不一致;仍有学校沿用传统教学评价方式, 简单地用“课堂是否安静、学生是否坐定”来评价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对“学以致用”的企业要求不够重视, 用单一的考试评价方式, 评价学生的知识水平与技能掌握, 以上做法不利于实现语言教学的灵活性与实用性。
二、任务型语言教学在技工院校英语教学中的实施
任务型语言教学 (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是指一种以任务为核心单位计划、组织语言教学的途径。它是以“任务”, 即“用语言做事的活动”为其基本教学组织形式。其核心思想是要模拟人们在社会、学校生活中运用语言所从事的各类活动, 把语言教学与学习者在今后日常生活中的语言应用结合起来。在实施任务型语言教学的过程中, 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所做的事情被细分为若干非常具体的“任务”, 教师把培养学生具备完成这些任务的能力作为教学目标。在英语教学中实施任务型语言教学, 有助于学生通过各项任务的完成, 运用所学、掌握专业知识与技能。
三、在任务型语言教学活动中实现活学活用
技工院校的教学目标是为社会培养中、高级的技能型人才, 技能的培养离不开知识的孕育。技工院校的职业特点决定了英语语言教学必须遵循活学活用的原则。活学, 是学生能主动地、灵活地学习语言知识;活用, 是学生能根据实际工作的需要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在语言教学中主张“活学活用”, 有利于技工院校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外语教学最基本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表现在语言的活学上, 就是创造性地使用语言。Nunan (1999:77) 认为, 要鼓励学生创造性地使用语言。创造性地使用语言就是把熟悉的语言成分, 如单词、句型结构以及固定的搭配等, 用以前没有使用过的方式重新组合起来使用。
任务型语言教学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过程, 大量增加了语言输入与输出的量。这不但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还给学生提供了综合使用语言的机会, 使学生有可能成块地掌握语言、综合地运用语言, 并将以前学过的语言重新组合, 创造性地使用语言, 从而实现语言的活学和活用。
四、在任务型语言教学中实现用中育能、促进知能相长
用中育能, 是在知识的不断运用中培育学生的综合能力;知能相长, 则是指在教学中达到知识与能力的同步增长及相互促进。在任务型语言教学中, 语言知识在各项教学任务的实施过程中得到了运用, 学生本人则通过语言的实践, 对语言知识有所领悟和巩固, 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在任务的完成过程中得到了锻炼, 语言知识与其他非语言方面的能力都有所促进。
例如:笔者在教授08酒管班《旅游与酒店英语》的《Eating Out》这一单元时, 根据学生的专业要求和个性特点, 布置以下任务:
任务一:完成一张西式餐桌的布置图及其餐具的摆放设计, 适当用英文进行标识;
任务二:归纳西餐点菜的步骤;
任务三:归纳客人点餐时的不同句型;
任务四:归纳出对应的服务用语;
任务五:试比较中西餐饮文化的主要差异。
各组学生在课前完成任务的调查、资料的收集和准备, 正式上课时, 通过组内的分工、协作来完成各项任务, 任务归纳, 再由小组派代表发言, 向其他学生讲解本组任务的实施情况。最后, 由各组展开任务完成情况的互评。教师在此过程可做适当的指引, 待任务完成及各组互评后, 才进行各项任务实施的总结和点评。
这样, 知识的掌握不是单纯由教师来讲解, 而是由学生通过主动探索和运用来体会和内化知识, 各项任务的完成进一步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使学生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既学到了知识, 又培养了能力, 促进知识的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实现用中育能、知能相长的目标。
综上所述, 借助于任务型语言教学在英语课堂教学的实施, 教师能有效地指导学生“活学活用”, 学生在各项任务的完成过程, 通过团队协作和个人主动参与, 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 在做中学, 进而掌握任务完成所需的各项技能。任务型语言教学在技工院校的实施, 有利于实现“活学活用, 用中育能, 知能相长”的教学目标, 有助于技工院校综合性技能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Nunan D. (1999)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and Learning[M].Boston:Heinle&Heinle Publishers, 1999.
[2]龚亚夫, 罗少茜.任务型语言教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3]魏永红.任务型外语教学研究:认知心理学视角[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专业知能 篇9
一、研究的价值意义
(一) 理论方面
“助学笔记”的核心价值在于立足于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微观领域,整合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理论和教学知能理论,实现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用专业学科知识与教育学知识的综合去理解特定主题的教学并组织、呈现,以适应学生的不同兴趣和能力,探索适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学科教学理论体系,以求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借鉴。
(二) 实践方面
纵观现实,我国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依旧还是为完成知识目标而忽略了对学生情感态度、有效学习能力和价值观的培养;教学设计指向教师的教,而不是学生的学;对学生进行题海的机械训练,缺乏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科学指导等诸多问题。所以,践行以“助学笔记”为载体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教师学科教学知能理论的研究是必要的。如果“助学笔记”能提升初中英语教师对教师学科教学知能理论的认识与运用能力,提高学生的英语成绩及养成自主学习习惯,并使之升华为系统的教学理论体系,直接运用于教学实践,就能实现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检验理论的意义。
二、课题研究的相关成果及文献综述
(一) 国外
20世纪80年代,世界各国对教学知能的研究可以说达到了顶峰,主要体现在对教学知能的定义重新作了界定,探讨了教学知能具体表现,提出了教学知能的标准,阐述了教学知能的关键原则,并且深化了教学知能的研究。
(二) 国内
近些年来,我国学术界对教学知能的研究有了新发展,许多学者从不同视角对教学知能进行了深入研究,有的从宏观上提出教学知能的理念、内涵、外延、实施的情景和发展趋势等等。还有的学者从微观领域入手,探讨提升教学知能的策略、标准和特征等。
三、相关概念的界定
(一) 助学笔记
“助学笔记”既是教师的教案又是学生的学案。是教师根据教学知能理论去理解特定主题的教学并组织、呈现,以适应学生的不同兴趣和能力的“一个课时的教与学流程”。
(二) 教师学科教学知能
我国教育研究者认为教学知能的基本内涵应包括以下两方面: (1) 教师对学科教学的认知。 (2) 教师的知识转化能力。
美国教育学家舒尔曼认为,“学科教学知能是教学内容知识与教学法知识的交集部分,是教师将自己所掌握的学科知识转化成学生易理解的形式的能力,它具体表现为教师知道用怎样的演示、举例、类比等来呈现学科内容,指导学生学习”。
四、“助学笔记”主要环节
1.学生独立学习的环节 (预习的内容)
(1) 揭示明确具体学习目标。
(2) 告知达标需要的学习类型、方法及所需的时间。
(3) 要求学生找出具体的问题。
2.学生研究、讨论的环节
(4) 明确讨论的问题、范围、方法及时间。
(5) 检测讨论的效果。
3.教师总结的环节
(6) 提供及时的反馈和矫正。
4.当堂巩固的环节
(7) 提供及时的练习和测试。
(8) 布置巩固作业 (包括学法指导) 。
五、研究范围和内容
(一) 研究的范围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
(二) 研究的主要内容 (子课题)
1.教师学科教学知能理论的研究。
2.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理论的研究。
3.英语教师工作的着力点研究。
4.“助学笔记”对提升教师教学知能影响研究。
5.学生课堂英语自学能力形成的条件研究。
6.“助学笔记”对初中生英语成绩和学习兴趣影响的研究。
7.“助学笔记”对提高学生有效学习能力影响研究。
8.初中课堂有效教学模式 (框架) 的研究。
9.“助学笔记”对其它学科课堂教学的影响研究。
六、预期成果
1.大型研究报告。
【专业知能】推荐阅读: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文言实词知能演练场08-22
计算机专业专业06-15
细分专业证明转专业11-08
教师专业专业能力发展12-03
专业阅读促进专业成长12-25
数学教育专业专业定位01-20
中专有哪些专业--秘书专业05-30
人力资源专业专业教育08-29
酒店管理专业说专业10-14
建筑工程专业说专业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