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级阅读

2024-07-25

中年级阅读(共12篇)

中年级阅读 篇1

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对知识面要求越来越高,博览群书要从学生抓起,从小学就让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能力,做到高速度、高效率地阅读。小学中年级学生处在由低年级向高年级过渡的时期,总体上比较稳定,但是已经出现分化的学习兴趣,喜欢独立思考,是形象思维上升到抽象思维的关键年龄段,对他们进行引导,推动其形成良好的阅读能力有重要意义,学校管理人员应该重点研究。但是在网络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各类文学作品数量繁多,当前小学生整体阅读情况存在一些问题。根据问题思考对策是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关键。

一、当前我国小学阅读情况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小学教育已经开始重视阅读能力的培养,在课上和课下教师都有积极引导,课堂上规定的阅读任务基本上都能完成,但是课下阅读情况教师无法掌握,学生选择书籍的随意性强,容易出现一些问题。

(一)学生自主选择的阅读内容对自身没有积极影响

如今网络小说和漫画作品盛行,学生除了完成课上教师布置的阅读任务外,课下大部分都是观看动画、影视作品,或者网络小说和漫画,对日后学习真正有益的文学作品却很少有人去阅读。而网络小说和漫画作品有很多内容不适合小学生阅读,对身心也有很大的伤害,另外,随着计算机的普及,也有很多小学生沉迷于各类网络游戏或玩手机,长时间积累会使学生沉迷其中,学习积极性下降。

(二)小学生阅读忽视深度理解

小学生年龄段玩心重,很少能坚持持续时间的阅读,对有益身心的文章兴趣不高,阅读的时候只是粗略看一眼,甚至有不认识的字词也忽略不计,书中的内容更是没有理解,只停留在表面。还有一些学生喜欢幽默轻松的书籍,或者是连环画、带绘画的文章。教师在布置任务的时候没有从学生特性出发,一些经典名著理解困难,会使学生失去兴趣,更不用提深度理解了。

(三)大部分小学生没有课下阅读的兴趣和时间

一方面,一些学生对阅读没有兴趣。自身缺乏兴趣是一部分原因,而最大因素是家长和教师没有为学生创造阅读环境。一些家长溺爱孩子,强调天性教育,不重视培养孩子的综合能力,而教师课堂上对阅读的强调不到位,对阅读任务完成情况也没有做好调查。另一方面,当前大部分小学生没有阅读的时间。虽然国家倡导素质教育,减轻中小学生课业压力,但是教学目标的要求仍没有改变,课程紧凑,课下作业繁多,需要参加的特长课外班也比较多,周末全天的课程都排满,学生没有时间在课下进行阅读。

二、对目前小学中年级阅读情况存在问题的评价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主要在小学语文学科中进行,中年级学生虽然掌握的知识已经比较全面,但是语文教材要求的任务仍然很重,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还有上文已经提到,中年级学生处在过渡期,分化严重,如果让他们养成阅读能力,大部分学生会一直保持,反之在日后学习中再培养就会很困难。所以,加强指导培养小学中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有重要作用,各方必须提高认识。

三、关于培养和提高小学中年级学生阅读能力的对策分析

(一)加强对小学生阅读的引导,重视图书馆建设和完善

一方面,国家加大对公共图书馆的建设,并不断完善。根据对小学中年级学生的调查和教学要求,引进相关的书籍,加强对中年级学生的引导。除了图书馆之外,出版社也要根据实际需求,将对中年级学生有益的经典名著和文学作品优化排版,降低难度,使内容方便理解。影视传媒公司也可以将经典名著拍成影视作品,增强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去阅读原著,促进阅读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学校要根据教育改革要求,建立校园读书馆,在课上引导学生去图书馆阅读和学习。校园图书馆管理人员要注意开设低年级、中年级、高年级的阅读区,将各年龄段应该阅读的内容整理规划。图书馆人员也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对学生的提问做出解答,提高学生运用书籍学习的能力。

(二)学校、教师合理布置教学任务,与家长配合增加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

学校和教师合理布置教学任务,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在课上引导学生阅读。首先,教师要根据学生特性布置阅读任务。教师可以根据教学要求布置任务,选择的阅读内容要符合学生特性,从而激起学生的兴趣。其次,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方式。最有效的阅读方式是快速阅读,快速阅读可以保证阅读速度快的同时提高阅读效率高,这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渗透。如语文学科中比较简单的课文,教师可以先让学生阅读,然后提问,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和理解能力。而阅读不仅要停留在语文课本上,其他学科也要强调阅读,英语、数学等学科都要做好阅读方式的引导,让学生明白什么内容应该深度阅读,什么内容略过就可,从而提高学习效率,也节约时间学习其他内容。最后,引导学生能经常阅读。教师定期对学生进行引导和谈话,了解阅读情况,对没有阅读兴趣的学生进行疏导,让学生有自主阅读的习惯。同时,学校和家长要做好沟通,增加课文阅读的时间。第一,在全社会呼吁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家庭对阅读的重视,从而为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奠定基础;第二,家长个人养成阅读习惯,为中年级学生做好榜样,推动小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能力,家长和孩子之间也可以定期交流阅读心得,提高学生的认识和语言交际能力;第三,学校和家长定期沟通,可以运用网络工具,将阅读任务发到网上,方便家长监督学生学习,也可以进行交流,及时沟通学生阅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或遇到的难题,增强教学效果。

(三)做好阅读情况调查工作,及时解决问题

一方面,国家加强对小学生阅读情况的调查工作,将调查研究分派到各个地区的小学,保证完整性。各地区政府和教育部门加强对小学管理人员的监管,提高他们对阅读的重视程度,定期组织考查,检查是否按要求完成。这里要强调暗访,防止“表面应付”。另一方面,学校和教师做好教学评价,通过对课上布置的阅读任务完成情况的评价,及时发现问题,并根据问题对阅读任务、方式、习惯进行改进。而对课下阅读任务的布置,让学生自主选择书籍,就要通过教师与家长的沟通来解决,这个问题上一点已经提到,教师一定要重视起来。

总之,培养小学中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有重要意义,学校和家长都要重视起来,共同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未来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除了文中提到的三点措施外,各方还要深入调查研究,促进小学生中年级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能力。

摘要:阅读能力是学习知识的基础,也是塑造良好人格的桥梁,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可以让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有利于启蒙心智和创新思维。培养小学中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对低年级知识的巩固和对高年级知识的铺垫,但是目前我国小学整体的阅读情况还存在一些问题。通过分析当前我国小学生阅读的现状,从整体上作出评价并提出培养小学中年级学生阅读能力的合理对策。

关键词:阅读现状,阅读能力,对策

参考文献

[1]古丽巴哈尔·阿吾提.浅谈小学语文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与指导[J].赤子:中旬,2013(10):193.

[2]方胜.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策略的分析[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3(12).

[3]陈初云.还原教学精彩阅读:浅谈小学语文低中年级的阅读教学[J].学周刊,2013(28):158-159.

[4]王涂伟.浅析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以马边彝族自治县高卓营乡西泥沟小学语文阅读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5(38):266-268.

中年级阅读 篇2

葫芦岛市教师进修学院附属小学 赵男

一、课题的提出:

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一切认知学习几乎都离不开阅读。阅读 能力是重要的学习能力。就学生而言,阅读能力高低与其学业成败密切相关;就个人终身发展而言,阅读的方向、品位、习惯、能力决定着一个人所能达到的发展高度;就社会而言,阅读风气的盛衰也反映出社会的文明程度。一个成熟的高效的阅读者总是自觉地运用阅读策略去指导阅读实践。

阅读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因此,阅读教学是为了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它既是一种观念,也是一种行动。

中年级的阅读教学是以段的教学为重点的, 对这些语言生动、文质优美的例子如何突出以语言训练为重点的要求呢?我以为,真实的阅读教学,应该是简明而不失品位,简约而不失精彩,简化而不失实在,简要而不失到位,简便而不失高效的。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一)形成教师对中年级阅读学习指导的具体策略和一般性策略,构建学生有效学习的课堂教学平台;

(二)构建理论支撑框架,实施具有可行性、操作性的有效课堂阅读教学案例研究的实验方案。

三、课题研究范围

(一)以课内阅读为主课外阅读为辅等为主要研究内容,探索阅读教学的实效性策略。

(二)以传统文本和现代媒体为支点,拓展阅读范围,搭建阅读平台。

四、课题研究成效

(一)、弄清文字的点

在阅读课堂上教师应该做什么?用张志公老师的话说就是要“带学生从文章里走个来回”,即“首先把语言文字弄清楚,从而进入文章的思想内容,再从思想内容走出来,进一步理解语言文字是怎样组织运用的”。

《富饶的西沙群岛》是中年级语文教学所凭籍的范例。这是一篇写景的文章,全文围绕题眼“富饶”展开,行文思路条理清晰、结构严谨,构段句群典型且多样,遣词用语精确且具体。文章从四个方面或详或略,或明或隐地突出西沙群岛的“富饶”。其中,介绍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和海防前哨,虽然一语带过,非常简略,但却有着“富饶”的深刻底蕴。文中详写的两部分,一是物产丰富,一是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内容,牵一发而动全身,直接明显地突出题眼“富饶”,而风景优美的内容表面上看似乎与“富饶”无关,其实,作者除了直接写出风景的美,还用赞美的语言描写丰富的物产。这是在整体把握课文的基础上找到文本的一个支点,牵动整个文本的学习,这样的学习线条简单,条理清楚,学生和老师都有一种居高临下,高屋见瓴的感觉。

(二)、把握朗读的点

阅读教学第一要务是读。学生把课文读正确、流利、有感情了,字词句的训练有了,语感训练有了,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能力有了,人文性也就在其中了。

如何调动学生的情感积累和知识积累,在感情的朗读上下工夫这是关键。景美、境远、情深的课文,感情浓烈的、含义深刻的、精彩的句、段要反复诵读。要读之而喜,拍案叫绝;读之而悲,脉脉欲诉。斯时只觉神入文,文入心。

那么,怎样把握读的分寸呢?我以为一是读时不能平均用力,应视文章的内容和学生的掌握情况而定,在文章的精彩之处,应让学生多读,以致熟读成诵。二是要读出质量,对于写人记事的文章,要注意读出人物的特色,把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对课文思想感情的体会,用传声表情的音准读出来。比如:《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一课,当我们读到“阳光洒满了美丽的杭州市,桂树还没有开花,晨风中已经飘来甜丝丝的香气。”时,要读出你对生活的美好感受。当读到小钱的“生命就像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时,悲悯之情要会油然而生。当读到“小钱是幸运的,几经辗转,终于在台湾找到了这样的人”时,大家会松下一口气抚额庆幸。其中,对于“辗转”一词,大家要浮想联翩,感受艰辛。读出情,读出味,读出课文中的情感点,针对情感点来设问,这样学生的心弦就会被打动。

(三)、遴选切入的点

于永正老师说:“阅读教学中写的训练,不应游离于课文之外,要使它成为阅读教学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很显然,如果我们能以课文为突破口,及时地把写作训练有机地揉进阅读教学,就能进一步发挥课文的“典型”优势。因此,选准阅读的“点”很重要,以这些点为基石,就能构建阅读教学的“金字塔”,使学生学以致用。

课文语境为师生与文本提供了对话的话题,使听说读写的训练有了交际的训练场。对一些情理类的课文,练笔可以起到升华情感的作用。当学生读到情深意浓时,可以用练笔来表达心声。我在教学《“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课时,在学生真正理解了“精彩极了”是一种鼓励式的爱,“糟糕透了”是一种严格要求的爱,这两种爱都是希望孩子健康成长后,孩子的情感已经被激发啦。抓住这个契机,我请学生代巴迪说出对父母的感谢之意,进而我让孩子们把自己对父母最想说的话写下来,此时的他们情真意切,从不同角度写出了对父母爱的理解。

(四)、找准滋生的点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新课标多次强调创新,意在鼓励求异,开拓创新的空间。用透教材就要抓住异点,开展创造性的语言实践活动。

我们的教材中留有许多空白,这些空白既可以是内容的深化,也可以是内容的新解;既可以是情节的衔接发展,也可以是情节的转折变化。这些空白之处为学生留下了极大的空间。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将作者有意无意忽略的部分通过学生的再造想象瞻前顾后,补充情节或空白,让学生将自己的情感点发散开去。如《小珊迪》这篇课文,通过记叙靠卖火柴维持自己和弟弟生活的小珊迪,在一次换零钱穿过马路的时候,不幸被马车轧断双腿,悲惨地死去,他在临死以前,还叫弟弟把应该找的零钱送还给“我”的事,赞扬了小珊迪诚实、善良的品质。其间小珊迪被马车撞伤后的复杂心理活动,课文中并未加以描述,我们可以从这个角度出发,让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合理补白。这样,不仅能达到让学生从对语言文字的感悟品味到内在情感的真实流露体验,达到与文本、与作者产生共鸣的目的。

(五)、找准训练的点

段的训练是中年级的训练重点,凭借课文例子,指导学生在阅读时,能利用句群判断、理清文章脉络,如《富饶的西沙群岛》的第四自然段是总—分—总句群;文中第三、五自然段是并列句群,虽然是分别写了不同的事物,但有一条暗线串着;第二、六自然段是因果句群。这样一理顺,不仅可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可以让学生练习一种句群的运用。

抓语句训练,练习把概括性句子写具体。如 “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有深蓝的,淡青的,绿的,淡绿的,杏黄的。一块块,一条条,相互交错着。”句子的上半句是静态的概括的描写,其后补充具体的颜色,并写成动态,使“五光十色”、“瑰丽无比”具体、形象得多了。

总之,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贵在指导的朴实、真实、扎实。

小学语文中年级课外阅读指导 篇3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氛围;课外阅读;拓展阅读

阅读是学生吸收和拓展知识的重要途径,然而课堂时间有限,教材选用的虽然都是经典作品,但毕竟示范数量和种类有限,不能满足小学生日益增长的文化知识需求,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引导小学生积极有效地开展课外阅读作为课内学习的延伸和补充,以此来帮助学生丰富知识、开阔视野,博采众家之长学习名家的描物状景技巧,进而陶冶个人情操、完善人格,达到全面提升语文素养的学习目的。鉴于此,笔者特借片语之地,从小学生的阅读情趣和认知规律出发,对怎样引导他们开展积极、主动的课外阅读进行讨论与研究。

一、激发阅读情趣,培養阅读习惯

兴趣是驱动学生主动阅读的发条。小学生多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对死板抽象的理论性书籍不感兴趣,要想激活学生的阅读兴趣,我们就必须根据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和阅读倾向,诠选符合他们认知和发展的形象、趣味的课外读物,逐渐培养其广泛阅读的兴趣,有了兴趣就有了内驱力,阅读量就会呈几何式发展。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根据小学中年级学生认知比较活泼、形象的特点,因此,我们可以先引导学生学习故事性比较强的阅读活动和课外读物:笔者曾经通过设置故事会的形式,给大家讲活泼可爱的童话故事,先让学生坐着静静地听,用故事激发学生的阅读情趣,然后再趁热打铁,鼓励学生将自己听到的或偶然看到的小故事分享给大家以此来吸引学生对课外知识的汲取兴趣,激活大家对阅读的期望和欲望。引导过程中,笔者发现学生普遍对搞笑的小故事比如《聪明的小一休》《猪八戒吃西瓜》以及《阿凡提的故事》,还有故事性比较曲折的小故事诸如《嫦娥奔月的故事》和《白雪公主》等存在普遍的兴趣。所以,我们在选择读物时一定要摒除那些说理性比较强的、抽象的读物,要选择这类符合学生学习兴趣和情感认知的读物,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开展阅读的欲望。

此外,根据小学生有很强的好胜心的特点,我们还可以开展课外阅读知识竞赛来激发学生去自主吸取营养。我们的知识竞赛内容要灵活广泛,不拘一格,可以设置故事接讲,也可以设置古诗趣对,还可以改编故事等等,形式丰富多彩,灵活多变。这样设计,让学生在浓浓的课外阅读氛围中,从读故事入手来体味和感受文字的魅力,从而形成一个可持续发展的阅读情趣。

二、教师言传身教,设置任务驱动

小学生具有很强的模仿能力,他们在跟教师学习知识的同时还会模仿教师的言行举止。所以,我们可以利用这个特点,规范自己的阅读行为,以此来言传身教,现身说法给学生树立阅读的榜样。笔者就率先垂范,带领大家一起阅读,以自己丰富的读书经历去指导学生,并努力在阅读过程中和学生结成志趣相投的“书友”,和学生拉近心理距离,打成一片,更容易交流和沟通。在教学策略上,笔者采用了任务驱动法,设计一些趣味性和操作性比较强的课外阅读任务,以此来驱策学生进行积极的阅读行动。

教学过程中,笔者本着“营养均衡”的原则分不同知识类型和题材给大家设置课外阅读任务:科普读物是小学生拓展科学知识和生活常识的必由之路,笔者就给大家遴选了图文并茂的趣味科普读物,诸如《动物世界》《走进非洲大草原》《月球的秘密》等;故事类读物是吸引学生的法宝,所以我们还要布置一些诸如《安徒生童话选》《小猪唏哩呼噜》《窦蔻流浪记》以及《舒克和贝塔历险记》等给学生展现千奇百怪的童话世界来吸引他们深入阅读。此外,小学中年级也可以适当接触一些散文等其他文体,诸如朱自清的《春》和《匆匆》等,虽然学生不一定完全懂,但是可以感受散文的韵味,享受文字的魅力。

教师现身说法,学生任务驱动,这样里应外合就具备了全面发动学生积极开展全方面阅读的条件,如此一来,学生的阅读兴趣充分被激活,知识面得到有效扩展。

三、挖掘教材文本,积极向外拓展

阅读是一种心理体验,是对作者作品的再创造过程,读者的阅读是对作品的再一次诠释。所以,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应该从文本的引导中实现。小学阶段,学生的课业负担不是太重,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课外阅读这一黄金时间段,借助文本进行引导阅读。在每一周抽出几节自习课时间,挑选经典文章和书籍,集中给学生进行集体阅读。这样做主要是由于小学生自我约束能力和自我学习能力尚显薄弱的关系,需要教师在关键时期伸出手拉一把。教材也是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好帮手,通过教材中名篇的阅读学习,进一步拓展教材,延伸学生的阅读范围。

比如,我们学习了《航天飞船》课文以后,就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阅读关于航天、卫星及火箭的科普读物,诸如《月球的呼唤》《火箭发射秘密》等让学生探知天文知识。学习了《海底世界》一文,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去电视上看《动物世界》里千奇百怪的海底动物。如此立足教材,积极对外拓展,可以以点带面,脚踏实地地扩充和拓展课外阅读知识,值得借鉴。

上文是笔者在自己多年的一线小学课外阅读教学中诠选的几点心得体会。课外阅读有助于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语文素养,所以我们一定要从小学生的实际认知规律出发,设计和诠选符合学生认知的阅读形式和课外读物,引导学生有针对地读书,有思考地读书,好读书,读好书,在书中汲取营养,提升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任福烈.小学三年级语文课外阅读现状及指导策略[J].新课程:教研版,2008(06).

[2]王珺.提高语文素质从课外阅读开始[N].中国教育报,2000.

中年级阅读的求真之旅 篇4

一、培养习惯促兴趣

1. 要养成边读边思考的习惯

不管是浏览课文还是精读课文, 都要做到这一点。一般来说, 教师要向学生明确, 阅读课文的时候, 遇到不理解的词语、难理解的句子, 就要停下来想一想它们是什么意思;读完一段文字以后, 要思考一下, 这段话主要讲了些什么;读完整篇文章, 要前后联系着思考, 这篇文章主要讲什么, 作者想表达怎样的写作目的;还要整理一下, 哪些地方还没有读懂, 在与老师和同学交流对话的过程中予以解决。

2. 要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教师在每堂阅读课上, 在学生自学课文的时候, 都要布置学生在阅读文本的时候, 要圈圈、画画、写写、读读, 圈圈重点词语, 画画含义深刻的句子, 写写阅读的体会, 高声朗读感兴趣的段落等。

二、慎选文章重体验

小学中年级的学生阅读时, 由于学到的知识还不是很多, 知识面较窄, 只是凭自己的兴趣来阅读, 不知道如何选择。这时候, 教师就要根据中年级学生的特点, 引导他们读好文章, 并关注他们在阅读中的情感体验。爱存在于每名学生心中, 最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 因此, 笔者在一次阅读课时选取了两篇有关“母爱”的文章, 分别是《藏羚羊跪拜》和《童年的馒头》。两篇文章皆真情感人, 且语言文字简练、优美, 很适合学生阅读。例如, 在品味性的精读时, 让学生说说自己最感动的地方, 并谈谈体会, 这样以学生情感体验为线索来展开阅读, 促进学生对内容的感知、情感的感受。交流中, 学生在情感上得到了提升。

三、循序渐进教方法

1. 教会学生理解的方法

方法主要包括传授给学生基本的理解词语、句子及段落的方法。比如, 理解词语可以运用查工具书和联系语境的方法;理解句子可以运用联系课文内容的方法;理解段落可以运用抓住内容要点和找中心句的方法等。

2. 教会学生获取信息的基本方法

快速获取文本信息可以教给学生略读和浏览的方法, 深入获取文本信息可以教给学生精读的基本方法等。

3. 教会学生对文本进行欣赏和评价的基本方法

例如, 教会学生通过品词析句深入体会文章的内涵, 通过联系文章的相关背景资料和自身的生活实际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通过反复朗读、吟咏, 与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通过对比阅读, 对文章进行评价等。

在有关“母爱”的阅读课上, 笔者教学生学会阅读的“三读法”, 分层次引领学生阅读《藏羚羊跪拜》了解主要内容, 带着问题读, 品味性地读的顺序, 依次读书, 并及时总结, 这样, 三种读书方法就层次分明地展现在学生的眼前, 易为他们所接受。随后, 再让学生独立阅读《童年的馒头》。在阅读、交流中巩固知识。

四、勤于思考砺见解

鼓励学生阅读勤于思考, 有自己的独立的见解, 是古今中外有识之士的共识。我国先哲孟子强调“心之官则思”。法国近代教育家卢梭指出, 为了使一个青年能够成为明智的人, 就必须培养他有自己的看法, 而不是硬让他接受我们的看法。

笔者在指导学生阅读一篇文章时, 先让他们把各自初读时的感受说出来, 然后再细读, 画出自己最感动的地方, 把自己的感受或体会写下来, 可以和好友切磋, 也可以在全班交流, 尊重他们的想法和看法。鼓励学生以思考为荣, 以有自己的见解为荣。

早一天阅读, 多一份精彩。书香润心田, 字里天地大。为了让学生在书的海洋里驰骋古今, 经天纬地, 培养博大胸怀, 吸纳百方的知识, 打造智慧人生, 作为我们教师一定要指导学生上好阅读课。

参考文献

[1]柳夕浪.从课外阅读情况调查看课外阅读指导[J].江苏教育, 1988 (13) .

中年级儿童阅读的心灵地图 篇5

长子营一小学生阅读推荐书目

读书将使孩子走向优秀和幸福,我校每学期将评选小读书博士和书香家庭。让我们的家长给孩子最美好的礼物---书籍,与孩子共读书。根据孩子的读书情况将评选小读书博士和书香家庭。特推荐书目如下:

放飞快乐的青鸟——自信·乐观

随心而动――《柳树风声》

最盼望的童年――《长袜子皮皮》

快乐着你的童年――《笨狼的故事》

紧紧握住你的手——珍惜·感恩

为反对找个理由――《兰心的秘密》

我的心啊在家乡――《时代广场的蟋蟀》

我们拥有一颗心――《乌丢丢的奇遇》

涂抹童年的本色——幻想·冒险

春天来了――《雄狮?女巫和衣橱》

唤醒童年的幻想――《魔法师的帽子》

漫画般的故事――《大林和小林》

捧出我真诚的心――分享?接纳

特别的你有特别的美――《鼹鼠的月亮河》

我们曾经的样子――《淘气的故事》

让这个世界更美丽――《花婆婆》

敢问路在何方――坚持?执著

为自由而坚持――《邦戈历险记》

交换的代价――《出卖笑的孩子》

永远地飞翔――《彼得?潘》

站直了,别趴下――勇气?坚强

坚韧与诗意并行――《蓝色的海豚岛》

永恒的微笑――《妈妈走了》

吹出我心中的嘹亮――《吹小号的天鹅》

蓝天与碧海的双眸――性别?情感

女孩子的心思――《女生日记》

谎言与真实――《伊尔莎出走了》

爱像一阵风――《本爱安娜》 1

慢慢咀嚼青橄榄――成功?成长

焦躁不安的渴望――《总有一天会长大》

在学习中成长――《小鹿班贝》

2010年阅读竞赛题(中年级) 篇6

1本赛题内容部分来源于2010年全年《新语文学习·小学中年级》杂志,部分为语文基础题。

2答案可另用纸答写,请写清题号。

3作文题用方格稿纸誊写,也可打印。

4请在答卷上写清答题者的详细地址、邮编、学校、班级、联系电话、指导老师等信息。

5答卷请寄往:南京市湖南路1号A栋20楼新语文学习杂志社,邮政编码:210009。信封上请注明“中年级阅读竞赛”字样。

6答卷寄回截止日期:2011年4月30日,获奖名单(学生奖、指导老师奖、优秀组织单位奖)将于本刊2011年下半年刊期中公布。本刊将给荻奖者和获奖单位颁发荣誉证书。

一、判断对错。(10分)

1“推位让国,有虞陶唐”中“推位让国”的意思是连位子带权利一齐转交出来,毫无保留地转给下一任统治者。其中“虞”指尧帝。 ( )

2“一言九鼎”与“一字千钧”“金口玉言”意思相近,都形容人说话分量重、作用大。

( )

3“朗朗的读书声”与“琅琅的读书声”中,“朗朗”与“琅琅”是同义的,都形容响亮的读书声,只是读音不同。前者读“lǎnglǎng”,后者读“lángláng”。 ( )

4《胡同里的叫卖声》选自老舍先生的《城南旧事》,是当年北京平民生活的写照,反映了20年代老北京的风土人情。 ( )

5“中南海”并不是海,而是蒙古语“海子”的简称,即湖泊。 ( )

二、选择。(14分)

1“华”有以下几种解释:①奢侈②繁盛③精华④光彩⑤时光,下列词语中的“华”各是什么意思?

才华( ) 似水年华( ) 繁华的都市( )

华丽( ) 奢华( )

2下列含有“寒”字的词语各是什么意思?①谦辞,对人称自己的家 ②形容人不大方的姿态③长期在床下苦读④见面时问候起居的客套话⑤贫穷的读书人

寒暄( ) 寒士( ) 十年寒窗( )

寒舍( ) 寒酸( )

3根据解释选择合适的字。

健 箭

形容走路步子很快。 ( )步

形容走路步子很稳,很有精神。 ( )步

4《蒲公英的假条》中,白一帆有一天突然写假条给老师,是因为 ( )

①自己醒悟,认识到错误,主动写的。

②老师要求的。

③她的母亲得了绝症之后,请求她的。

5“世上每个人都是被上帝咬过一口的苹果,都是有缺陷的。”这里的“缺陷”指

( )

①生理上的先天缺陷

②品行上的道德缺陷

三、判断下列诗句所用的修辞手法。(8分)

1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 )

2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 )

3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 )

4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 ( )

四、按要求写句子。(8分)

1困难再大。我们要克服。(用上关联词,将两句合为一句。)

2老师的教育我们怎能忘记呢?(改为陈述句)

3家乡的一草一木对于爷爷奶奶都非常熟悉。(修改病句)

4狡猾的狐狸一直盯着乌鸦嘴里的一块肉。(缩句)

五、填空。(一空1分,共26分)

1《致命的母爱》作者_______。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_______,作者采用

的方法表现了主题。这则故事的悲剧根源是_______。(4分)

2“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这句诗出自_______的_______,题目为乐府《 》调名,内容多写_______。这里作者借用_______和______终得重用的典故,表达自己_______。(7分)

3现代很多词语中,用到“然”这个字。如形容一切照旧用_______,正大刚直用_______,不知所措用_______,喜悦愉快用_______。(4分)

4学习了《石头书》这篇课文,我知道_______、_______和_______是书中的字,

、_______、_______等化石,就是书中的画。透过这些字和画,我们可以了解到_______(7分)

5“卧薪尝胆”中的“薪”指_______,“胆”指_______,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_______,形容的是_______(4分)

六、填一填。(9分)

1填上合适的花名。

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 )卧晓枝。

暖气潜催次第开,梅花已谢( )新。

陶令不知何处去,( )源里可耕田!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 )。

( )携蜡梅,来作散花雨。

2渎谜语,猜作家。

百年古屋——( )

四川钞票——( )

人的心电图——( )

地里男人——( )

七、口语交际。(5分)

你到好朋友明明家去玩,来到他家门口,轻轻地敲了两下门,门开了,出来一位阿姨,你会说:

八、习作与表达。(20分)

我们每天生活在情感的天地中,享受着亲情、友情、师生情……请你以“情”为主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内容真实具体,情感真挚,不少于350字。题目自拟。

(出卷人:许娜)

(《珍珠鸟》)

(5)这学期我们通过课文学习熟悉了许多人物,他们有_______(至少写5人)。其中令你敬佩的人一定不少,请列举其中两位,并写出你敬佩的理由。

①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

6处处留心,语文无处不在。(4分)

(1)假如你是商店的一位营业员,要向柜台前的顺客打招呼,那么怎样发问才得体?请你写出发问的话。(不超过10个字)

(2)写一写:平时你一定在街头、商店、电视或报纸上看过听过不少好的广告词,能写出一句吗?

三、阅读理解与感悟。(14分)

蹲下的不只是身子

多可爱的一个孩子,虎头虎脑的,牵着父亲的手高兴地嚷着,跳看。很多人都被孩子的情绪所感染,长途的劳累在孩子的笑声中慢慢消失。

大家都站在目的地野生动物园的门前,排队购票入内。售票窗口的玻璃上写着“成人180元,小孩半票,1.1米以下免票。”

我问站在前面的孩子父亲:“他有多高?”

孩子的父亲说:“1.3米。”

“那得买半票了。”我说。

孩子的父亲并不做声,队伍慢慢移近窗口,只听见孩子的父亲在对孩子说:“进门的时候把身子蹲下来。”

孩子说:“爸爸,你放心,像上公交车一样是不是?”

孩子的父亲在他头上摸了摸。

进门检票了,孩子在进门的一刹那,突然把身子努力地“沉”下来,做出一副十分滑稽的样子,像只小小的唐老鸭移进了大门。

或许人太多了,售票员没有发现这位学鸭子走路的孩子,

孩子一进动物园,马上恢复了原样,又蹦蹦跳跳起来。

刹那间,我觉得十分难过,为那个孩子,更为孩子的父亲。为什么呢?在那么多人面前,毫无顾忌(ji)又顺理成章的。

要知道,孩子蹲下来的不只是身子,还有比金钱更宝贵的诚实。

1“顾”字用部首查字法先查( )部,再查( )画;“顾”字的音序是( ),音节是( ),是( )结构。“顾”的字义有:A看;B照管;C顾虑;D拜访。文中的“毫无顾忌”的“顾”应选( )。(3分)

2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并解释意思。(2分)

那得买半票了。得( ):

3为文中加点的“像”选择恰当的用法。(2分)

像上公交车一样:( ) 像只小小的唐老鸭:( )

A表示比喻,好像;B,在形象上相同或有某些共同点;C,比如,如。

4“孩子的父亲在他头上摸了摸。”你认为这句话是什么含义?(2分)

5“我”为什么为那个孩子和他的父亲感到难过?(用文中的语句回答)(2分)

6在生活中你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吗?联系本学期学的课文《诚实与信任》,谈谈你读了短文后的感想。(3分)

四、口语交际。(4分)

在这学期,你们班一定有许多同学在某个方面表现特别好或有了较大的进步,请选择其中一位同学,给他(她)一个真诚的赞美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习作。(30分)

生活中,让我们感动的事例很多,有时是因为一种声音,有时是因为一件事,有时是因为一个人,有时是因为一种场景……请以“感动”为话题写一篇作文,告诉我你因为什么而感动。题目自拟。要求语句通顺,感情真实,书写工整,文章写好后别忘了改一改。

“_______”的美称,香港有“_______”的美称,连山间的化石也有

“_______”的美称。此外,我还知道_______有“_______”的美称。(6分)

六、把下列句子整理成一段通顺的话。(5分)

( )到了雨季,这棵树就生出一些枝条和心形的叶片。

( )所以,人们叫它瓶子树。

( )在南美洲的高原上,生长着一种高大、奇特的树。

( )雨季一过,绿叶纷纷败落,红花纷纷开放。

( )这时,一棵棵树就像插满红花的大花瓶。

七、阅读短文。回答问题。(13分)

时光老人和流浪汉

一个流浪汉呜呜地哭着。时光老人问:“你是谁?为什么哭?”“我少年时代玩玻璃球,青年时代玩电子游戏,中年时代打麻将,家产都败光啦。如今我一无所有,我真后悔呀!”流浪汉说。

时光老人看他哭得可怜,问:“假如你能返老还(huán hái)童……”

“返老还童?”流浪汉抬头将老人打量一番,“扑通”一声跪下,苦苦哀求,“假如再给我一个青春,我一定从头学起,做一个勤奋好(hǎo hào)学的人!”“好吧!”时光老人说完便消失了。

惊呆了的流浪汉低头一看,自己已变成一个十来岁的少年,肩上还背(bēi bèi)着书包呢。可他仍然按老样子生活,玩电子游戏,打麻将……到了老年,他又懊悔地哭了起来。正巧又碰到时光老人。他“扑通”一声跪下,乞(qǐ qì)求时光老人再给他一个青春。“我做了一件蠢事!”时光老人冷笑着,“给你再多的青春,你也不会得到真正的生命。”

1用“√”选出文中带点字正确的读音。(2分)

2“笑”有许多种,请你再写出几种不同的“笑”来。(3分)

例如:冷笑_______

3从短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4分)

如果( )央求( )依然( )后悔( )

4后来,流浪汉乞求时光老人再给他一个青春时,时光老人为什么说“我做了一件蠢事”?(2分)

5读完短文后,你想对时光老人说什么?或者你想对懒汉说什么?(2分)

八、作文(30分)

请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道,自拟题目,按要求写下来。

1小明生日那天,姥姥送他两只布玩具,一只是大狮子,一只是小兔子。小明可高兴了,搂着它俩睡着了。晚上,他梦见大狮子和小兔子来到了森林里,之后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展开想象,把故事写出米。

中年级课外阅读指导的策略 篇7

在当今大语文观思想的指导下, 课内与课外并没有截然之分, 所以课外阅读是相对于课堂阅读教学来说的, 它们两者也是不能截然分离的。

1. 补充材料课堂学, 激发阅读兴趣。

入选语文教材的文章, 都比较贴近儿童生活, 适合小学生阅读。当学生在语文课上表现出很强的求知欲时, 便可推荐书目, 引导他们进行课外阅读。例如:当学到古诗《渔歌子》时, 可以推荐《唐诗三百首》, 引导找描写田园风光的古诗, 引导找描写田园风光的课外读物, 一起感受美丽旖旎的田园风光。针对知识性较强的作品, 可以在阅读前, 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点中提炼出一个话题, 引导学生到课外书中去搜集相关的知识, 形成一个知识链, 而后向全班同学汇报, 达到互相交流, 提高兴趣的目的。

2. 阅读课辅导学, 学习阅读方法。

课外阅读辅导课的开设, 教师能将课内与课外更好地结合。课外阅读辅导课的主要任务是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教师在和学生一起阅读中, 指导学生阅读一本书或一个故事, 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阅读方法, 比如:浏览法、精读法、摘注法等。让学生在正确阅读方法的指导下, 大量阅读报刊、书籍, 开拓视野, 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3. 读物介绍常常有, 推荐书目。

我曾在班级中作过调查, 了解到孩子最爱读的课外读物依次是:幽默故事、童话、侦探故事、科幻故事和儿童小说。平时, 我每周安排十分钟时间让学生介绍自己最近看的书或故事, 让学生带上书, 向同学们展示, 告诉大家书名, 简要说说书中的主要内容或主要故事。有了这样的展示, 激发了介绍者的阅读兴趣, 锻炼了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还对其他学生起到了促进作用。因为孩子爱模仿, 当他看见或听到班里同学的一本好书、一个好故事时, 往往也会想亲自看一看, 读一读。这也为孩子今后的课外阅读激起了更高的兴趣。例如, 当孩子介绍了作家杨红樱的校园小说系列, 班里掀起了看杨红樱小说的高潮, 甚至还有个别爱好写作的学生在日记本中模仿小说, 以班级同学为原型, 写起了校园小说, 不要说, 还写得头头是道呢!平时我也根据情况, 一个学期开列一些书单让孩子选择。

二、组织活动展示感受课外阅读乐趣

因为喜欢阅读, 学生才会去阅读;因为喜欢阅读, 学生才会觉得阅读是件快乐的事。怎样才能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呢?除了课堂与课外相结合, 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也是必不可少的。

1. 结合听说, 读读写写。

把自己阅读过的、喜欢的文章读给老师和同学听, 是很多学生非常乐意的, 特别是阅读能力较强的学生。如果让学生能较完整地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 使展示取得更好的效果, 办个读书沙龙是个好办法。在阅读课时间, 让学生上台读故事, 读诗歌, 读科普小文章等。要求上台的小读者能把材料读顺, 读时声音响亮, 如果有感情那就更好了。读完后, 台下同学分三星级评价, 一星表示听懂了, 二星表示读得好, 三星表示读得非常好。也可以现场评论, 或者对刚才阅读的文章提出疑问, 让学生在读读听听、问问说说的互动过程中锻炼胆量, 提高朗读、表达能力, 共同感受阅读的快乐, 分享阅读的乐趣, 分享阅读的成果。

2. 表演再现, 读读演演。

在中段的语文课堂中, 表演仍是受学生喜欢的一种教学形式。学习了课文, 孩子两个一伙, 三个一群地表演课文中的故事, 乐此不疲。如学习了《寓言二则》———“亡羊补牢”“南辕北辙”后, 让学生表演, 学生认真地再读课文, 编排台词, 也为了让看的同学能更好地参与, 还安排旁白, 演出后还评选优秀表演奖。借这个高潮, 老师还提议可以把课外阅读的寓言、成语故事、历史故事编排成节目进行表演。表演时, 有的组还安排有奖竞答———猜猜是什么故事。孩子们在演戏、看戏、评戏中, 充分展示了个性化的阅读感受, 也使阅读享受得到了延伸。

3. 游戏引路, 读读玩玩。

(1) 对诗比赛:如何促使学

一、精心引导, 让学生会听。

1.明确“听”是最好的学习方式。在给孩子们上《轻轻地》这首儿歌时, 我“一不小心”把“踩疼了”读成了“踩痛了”, 坐在第二排的沈哲宇又轻又急切地说:“老师, 你读错了!”正是这句话给了我一个良好的机会。当我把一张美丽的贴纸笑脸贴在他的额头上时, 全

会班同学都表现出无比的惊讶和羡慕—我告诉全班孩子:倾听是最好的学习。于是方式之, 听——培浙一江央, 。我把一个大大的“听孩子们惊叹“好大的听”字字”!写是的在了, 我从此黑板中

养金

乐学生倾华市北苑决定要把这个大大的“听”字写进孩子们的心中。2.在课前三分钟活动中学会倾听。上课铃听习我对课前听小学声响了, 3许分钟进行了精心安排多孩子进教室后很难。首先利用安静下来,

惯夏

善三部永红自习课教孩子们背会《三字经》《古诗》或《新编儿歌365》, 每节课铃声响后, 就立即全班听曲齐背一首, 让所有的孩子集中注意力。再进

行“背成语小能手”“新闻播报员”“谜语大擂台”等一些有趣的语文活动, 在3分钟内完成。实践证明, 这3分钟的内容安排, 不仅不会耽误上课, 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动中, 孩子们个个精神抖擞, 竖起耳朵听得认真, 还积极参与, 丰富了课内外的知识, 使学生多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3.在表扬中教会孩子倾听。一年级的孩

生多读多记多背, 对诗是既有竞争诗文等。性又不乏乐趣的一项活动。对诗可

(2) 接龙游戏:以小组为单位, 老师或同学出一个词, 后面的同学以最后的字为头, 说出一个词, 以此类推, 一个接一个, 接不上的同学请人帮忙, 直到全组同学接不上为止。全班同学人人参与, 而词语积累较丰富的同学又能在必要的时候帮助组内的其他同学, 一起为小组争分, 学生兴致很高。同样, 也可以成语接龙, 可提高一定的难度让学生挑战。通过活动, 可以检查学生的词语积累情况,

以是师生互对, 生生互对, (一生对全班、一生对一生、男女生互对、同桌互对等) 内容可以是对诗句, 比如上句对下句, 上半首对下半首;可以是对作者, 对出处, 或者是背出诗句对出作者;可以对主题, 比如以“春天”为主题, 背出有关春天的诗句, 以“水”为主题, 背出和水有关的诗句。力求做到人人参与。同样的方法还可以学着对成语、歇后语、优秀的子集中注意力的时间比较短, 很容易分心。要让学生认真倾听, 首先要做到“手放好, 坐端正, 眼睛看着讲课的老师或发言的同学”这三点, 这样会减少孩子分心, 也便于老师注意孩子的倾听情况, 作及时提醒。尤其一年级的孩子非常喜欢得到老师的表扬, 所以在课堂“听”的培养中, 我经常采用多种表扬的语言, 引导学生做到以上三点, 学会倾听。我经常表扬认真倾听的孩子:“小朋友们, 你们的眼睛一直看着老师, 给老师增添了力量, 老师好喜欢给你们上课!”“你看这位同学坐得多端正, 眼睛多明亮, 一直看着发言的同学, 他听得最仔细!”“你的手放得最好, 听得最认真, 你是一个懂得尊重别人的孩子!”

表扬善于听并提出意见的孩子:“你把他的优点学来了, 说明你很会听啊!”“这位同学不仅听懂了别人的发言, 还加进了自己的想法, 真棒呀!”“这么一点小小的区别都被你找出来了, 你的听力可真了不起!”“你听出了他的不足, 可真帮了他的大忙!”老师的一句赞扬, 不花时间, 也不费力气, 却能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和满足。让学生在老师的表扬声中愉快地学会倾听。

二、巧编游戏, 让学生乐听

在一年级新生的课堂上, 我们许多有经验的教师, 总要设计一些课间操让学生

也从另一个侧面培养学生的阅读兴

中年级阅读教学之我见 篇8

一、坚持“以读为本”

阅读教学要始终坚持“以读为本”。“读”在教学中的作用是其他教学手段所不能替代的。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朗读是学习语文的基本功。多读既是理解的基础,又可以把书面语言转化为内部语言,为表达打好基础。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围绕“读”来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读书,使学生读有所得、读有所感、读有所悟。

1.朗读要体现层次性。每一次读书的要求、读书的目的都应该有所不同。如,第一课时的朗读,要能够读得正确、流利,知道课文主要讲了什么;第二课时,要达到有感情地朗读。当然,这是通常所说或一般而言,不是说所有课文的朗读都要这样做。有的课文往往只需要一个课时,有的需要三个课时,还有的课文不太适合有感情朗读,可以不提感情朗读这一要求,着重引导学生学习默读。

2.要重视角色朗读,引导学生入情入境。无论是教师的范读,还是学生朗读,教师都应该提出明确的听、读要求,如,认真听听,看看发现什么问题,并进行及时的评价。

3.要考虑学生阅读能力的差异性。现在教师在引导全班学生读课文的时候,对于阅读能力较强的学生在读完了课文后干什么,往往重视不够,使得学习较好的学生完成了学习任务之后,无事可做。在这一点上,教师在引导学生读书时,既要注意到对全班学生提出统一要求,又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差异,注意教给读书的方法和提出弹性的要求。

二、适当“超文本”阅读

中年级的阅读教学可适当进行“超文本”阅读。教育家陶行知指出,“创造是每个人能做到又必须做到的事情”,“生命只有在创造中才有意义”。“超文本”阅读理念,正是培养学生创造性阅读品格的根本体现,是新课改下语文教师教学观念更新的重要标志,也是阅读教学改革不断深化的必然走向。

1.巧用插图超越文本。插图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课文起着补充、呼应和延伸等作用。在阅读教学中,它可以帮助学生形象感知课文内容,准确理解课文含义,深入体验文本韵味。这些插图,是阅读教学的资源,更是超越文本的载体。用插图超越文本,重在一个“巧”字,可通过“观后谈感受”、“我也作插图”、“插图题目我来加”等形式来张扬学生的个性,丰富学生对图文的认识,实现对文本的超越。

如我在教学《雪儿》一文后,就设计了“插图题目我来加”这一环节。我首先激发学生的创造兴趣:“学完了课文,大家看插图思考,如果叫你给这幅图起名字,你怎么起,并且要说出为什么。”学生们对这一开放而又有挑战性的问题充满了兴趣,都积极动脑,仔细观察,有的还对照课文默读。经过一番忙碌后,学生们积极发言,从不同的角度诠释着对文本的深刻、独到的理解。

2.妙用空白超越文本。教材是静止的、稳定的,但使用教材的人却是充满激情与思想的。根据“以人为本”理念,结合教材范文特征,教师应引导学生于无字之处探寻作者的思想,丰富文本的理解,即利用文本“空白”实现“超文本”目标,这就重在一个“妙”字,妙于发现,也要妙于运用。

教师首先要善于发现,找出文字后面的“空白”。这种空白有多种形式,如结构上的分节分段换行,是空白;欲言又止,“话到嘴边留三分”,是空白;借用修辞手段,象征、影射、双关、反语是空白;置疑不答、无可奉告,是空白;主次有别,说这不说那,也是空白……找到“空白”,教师引导学生凭借语境展开想象,进行填补,对课文思想内容进行丰富,从而实现对文本的发展和超越。

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1.养成边阅读边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求知欲是从提问题开始的,有疑问才能启发学生的探知欲望。我国古代教育家有“为学者,患无疑,疑则有进”的说法。学生多疑多问,是开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救知欲望,使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手段,学生通过读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教师要适时地组织学生评问评答,鼓励他们多思、会思、多议、多评等。对于学生别出心裁提出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教师要及时鼓励,以保护他们的积极性及创新意识。

2.养成边读边动手圈点勾画的习惯。学生在读文章的同时,用笔圈点出课文中不理解的字、词和疑难的地方。用不同符号划分段落,画课后练习题答案的要点,画重点词句或好词好句。

3.养成写读书笔记的习惯。读书笔记可依据不同年级,根据自己的理解程度和不同水平来完成。可摘录文中的好词、佳句,也可根据自己的感受针对文章的内容谈体会。

小学中年级阅读教学模式探索 篇9

一、粗读感知

在读中整体感知, 是阅读教学的基础。初读课文的基本任务, 是感知语言文字, 对课文内容获得粗略的整体印象。这就要求学生通过朗读把作者物化在语言文字的形象读出来, 从而实现对课文的整体感知。在这一环节, 教师要求学生自由读课文, 边读边感知语言, 在读中咬准字音, 在读中感悟字形, 在读中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理解部分词语, 在读中感知课文大意。当然, 了解不同课文大意的方法是不一样的。如《鲸》一文, 可以结合课题产生疑问:“鲸有哪些特点?”然后齐读找答案, 由此便知课文大意。而对于不能直接从课题入手的课文, 学生应在教师适当牵引下, 一步一步地读文总结。这样引导学生去探究, 依靠学生自主地读, 在读中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二、细读质疑

古人云:“人不见疑处见确疑, 方为悟之始。”可见, 指导学生自我学习、主动探究, 必须从鼓励学生质疑开始。学生在初读课文大意的基础上再去细读课文, 此时教者提醒学生边读边想, 在自己读懂的地方写上批注, 把自己想知道而又读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待汇报交流自学情况后把不懂的问题向老师和其他同学提出来, 以便共同探究。

在汇报、交流学习情况时, 对于学生汇报的“已知”问题, 我们要给予鼓励和评价;对于学生提出的“未知”问题, 我们要及时进行归纳, 以便提高教学效率。对于与课文内容无关的问题, 教师一般用委婉的语言告诉学生, 与上课内容提要无关的问题, 建议在课外自主解决;对于不在要害、关键处, 但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问题, 较浅显的就请能回答的同学回答, 较难的则由教师适时适度地给予解答;对于与课文内容密切的, 能打开学生思路的问题, 教师在肯定学生读书认真的同时根据一定的内容顺序将其板书在黑板上, 作为学习的重点, 以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

三、精读释疑

在阅读教学的主体阶段——精读释疑环节, 教师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热情, 围绕教学重点而提出问题, 自觉运用学法, 熟读精思, 主动研讨。

1.“解放”学生, 激发兴趣

要让学生自己选择学习内容, 给学生广阔的空间, 充足的时间, 真正做到解放孩子的头脑, 让学生能想;解放孩子的眼睛, 让他们能看;解放孩子的双手, 让他们能做;解放孩子的时间, 让他们能学自己想学的东西。由于没有限制学生的学习目标, 学生能学习自己想学的东西, 学习起来就投入多了, 同时根据教师要求可以解决其中一个问题, 学生认为学习目标很容易达到, 于是精神处于轻松状态, 参与学习的兴趣越发浓厚。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参与学习了, 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的机会越来越多, 学习效果当然就好多了。

2. 主次分明, 突出重点

当学生选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深入读文、思考后, 对于学生汇报的学习结果, 我力争做到有主有次。针对《桥》文中“谁夺桥”“为什么夺桥”这两个次要的问题要求学生做到基本了解, 教师点到为止。而全文是围绕“怎样夺桥”这一主线展开叙述的, 只有抓住主线研读课文才能突出重点, 突破难点, 从而收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 因此我在“怎样夺桥”这一问题上下工夫。

3. 教给学法, 主动求知

叶圣陶先生早就指出:“老师教任何功课, ‘讲’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讲’。”可见教师在教会学生知识的同时教会学生学习是多么重要。在引导解决“怎样夺桥”这个问题时, 我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 从“抢时间”“攻天险”两方面抠词抠句进行引导、点拨、练读、体会:在“抢时间”这一部分, 教师重点引导学生围绕抢时间的结果、红四团是怎样克服困难的问题研读, 然后让学生总结学习方法;“攻天险”部分则放手让学生根据上述学法独自或自由组合进行自学, 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 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去发现课文的重点、难点, 适时地转移到“点”上去研读, 去体会, 从而达到“会学”的目的。

中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之我见 篇10

一、设置悬念, 激发学生进入文本的兴趣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的过程。”语文的阅读教学是一个多元对话的过程, 而在各种形式的对话中, 以学生这一阅读主体与文本的对话为中心、出发点、归宿。由此可见, 语文教学中真正的阅读就是学生与文本间的对话。因此,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 教师最主要的任务是通过各种手段来引领学生与文本进行积极对话。对话存在着多种多样的形式:教师与学生, 学生与学生, 教师与作者, 教师与文本, 学生与作者, 学生与文本。在阅读过程中, 教师只是个主导者, 教师的任务就是要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引领学生与文本进行积极的对话。如, 在设计《巨人的花园》这一课时, 我先发问“花园美吗?”然后板书课题, 再设下悬念:“巨人的花园又是怎样的呢?和我们见过的一样吗?”这样导入新课, 让学生一下子对本课的学习内容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从而引导学生进行探索性学习, 激发学生深入探索课文内容的兴趣。

二、留足时间, 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阅读

在课堂上, 教师要想保证学生能独立、充分、深入地与文本进行对话交流, 教师就必须要给予学生充足的读书时间, 让学生多读课文, 这是学生进行自主、独立、创造性阅读的基本条件, 同时是对话、交流的基础。教师在指导学生读书时要遵守循序渐进的规律。如, 在指导学生阅读《巨人的花园》时, 我先让学生进行初读, 扫清阅读的障碍, 把课文读连贯、读通顺、读流利, 经历初步的语感体验过程,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再通过精读, 理解课文, 抓住重点词句, 突破难点, 了解课文特色鲜明的写作方法。即:一是采用童话的形式来写。二是采用对比的写法, 突出花园前后变化的原因。三是善用、巧用比喻, 使文章的语言生动形象。在精读感悟这篇课文时, 我给学生充分读书、思考, 小组讨论的时间, 使他们自主参与到学习中来。在小组内交流时, 每个学生都参与学习, 教师也参与其中, 给予适当、及时的指导、点拨、激发。引导学生抓住文章的线索, 理解文章的写作顺序。

三、创设情境, 鼓励学生发挥独特的想象

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进程中进行。师生积极互动, 互相沟通、补充, 实现“教学相长”, 为学生与文本对话创设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在学到课文中描述巨人满脸通红时, 我故意设计了这样一个与学生交流的环节:“同学们, 老师搞不懂, 为什么当这个小孩看着巨人时, 巨人会脸红?他们可能会有什么样的对话呢?”在我的鼓励下, 许多学生争先发表自己的见解。在师生的平等交流中, 教师尊重学生对文本的解读, 让学生获得了多元解读, 个性解读, 收获解读的自由和快乐。同时学生也吸纳了教师对文本的解读, 教师实现了对学生阅读的引导。在和谐的对话中, 师生的观念相互吸纳与融合。就像法国著名儿童心理学家卢梭说的那样:“儿童有他特有的看法, 想法和感情。如果用我们的看法, 想法和感情去代替他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 那简直是愚蠢的。”因此, 教师要在教学中尽可能地给学生创设质疑机会, 切实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重、难点, 抓住自己不懂的地方质疑, 大胆地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

中年级阅读教学重点及教学策略 篇11

根据中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中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可确定为:学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学会默读,学习略读;培养理解词句的能力;培养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突出段落训练。

一、学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朗读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培养语感的有效途径。“有感情地朗读”是一种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要体现由浅入深的阶段性。《语文课程标准》对中年级的要求是“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对高年级的要求是“能用普通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中年级是从“初步学习”到“能用”的过渡阶段,是形成朗读能力的关键阶段。因此,教师的指导显得尤为重要。然而,一些教师对学生的朗读指导存在三大误区:一是标注词语,暗示重音;二是先定感情,然后再读,结果学生把朗读当成拿腔捏调、矫揉造作或无病呻吟的表演;三是机械重复,不求发展。学生读的遍数不少,但看不到学生在读中认知与情感的发展。针对以上问题,中年级的朗读指导必须把握以下三点。

1.减少烦琐分析,把读书权交给学生。课堂上要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落实“读正确、读流利”是达到有感情地朗读的基础,遇到难读的地方,教师要进行必要的指导。

2.在有感情朗读的指导上,要充分发挥教师的范读作用。在朗读上,学生往往存在认知水平高于行为水平的现象。学生也想达到有感情地读,但怎样的读法才是有感情的,怎样才能做到有感地读,心中无数。此时,教师的范读显得尤为重要,通过教师范读,让学生在教师范读的声调、肢体语言、表情的感染下进入课文意境并有所感悟,从而产生朗读的欲望,从模仿中逐步形成能力。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备课要从备读入手。试想,作为语文教师,自己尚且不能做到有感情地读,怎么能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呢?

3.抓赛读,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时可充分发挥中年级学生好胜、好强、好动的身心特点,通过赛读,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如,于永正老师执教的《庐山的云雾》(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的教学片段:

师:我在备课时感到最难读的是第三段,我连读了七八遍都没读好。同学们,你们觉得第三段难不难读?(生齐答:不难!)唉,怪了,我怎么觉得难读?既然这样的话,我就请你们跟我比赛,敢吗?(生齐答:敢!)请你们先练习一下,然后和我比赛。(学生自由练读,教师巡视指导。)

师:准备好了吗?(生齐答:准备好了!)谁愿意和我比一比?(学生都举了手。)手举得高的我不找,因为我知道你们都很厉害。我找一个手举得不高的。(找一位女同学。)我想不会比得过我的。请大家当裁判。(女同学读得很流利,也有感情。)

师:坏了,找错人了。(生笑)你叫什么名字?

生:朱丽丽。

师:不该找朱丽丽,该找朱丽。两个“丽”当然厉害。说真话,听了她的朗读,我不敢读了。

生:你一定会读得很好,我支持你。

师:有你的支持,我什么都不怕。说是这么说,不过我还有点胆怯。这样吧,找个同学替我跟她比,谁愿意?(学生纷纷举手。)

师:为了有把握,请大家再练练,朱丽丽可非同一般。(学生练得非常起劲,练后,请一位女同学练读。)

师:你可要好好读,替我争光啊!(女学生读得流利,有感情。)

师:怎么样?比过她没有?(生齐:比过了!)朱丽丽,你说比过你没有?

生:她和我差不多。

师:差不多,就是差一点,差得不太多,是吗?(对读书的同学)不过也得谢谢你替我参加比赛。

生:谢谢你给了我一次比赛的机会。

师:真好,握握手。我非要找个能超过她的同学。(找一男生)沉住气,一定要超过她。(男同学读,读得很有感情。)

师:怎么样?超过了没有?(生齐:超过了!)朱丽丽,你说超过了没有?

生:他读得比我好。

师:她多么谦虚,谦虚是美德。不过我觉得,他读分号时,没有你停顿得好。谁再来替我比?找我的一家子于瑾瑾来替我比。大家听好。(于瑾瑾同学读,读得很好。)

师:朱丽丽,你说一说于瑾瑾读得怎么样?

生:读得好。

师:大家说呢?

生:读得好!

老师跟学生比读书,学生争先恐后替老师比读书,学生读书的积极性被于老师“哄”了起来,个个情绪高涨,练习十分投入。老师引导学生反复读书,读中促进了学生认知与情感的发展。

二、初步学会默读,学习略读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中年级学生初步学会默读。“会默读”是一种重要的能力。中年级的默读训练,要在培养学生边默读边思考的习惯上下功夫。一是要注重默读习惯的培养,由于默读没有语音刺激,学生容易分心,所以在默读训练时,要让学生凝神,并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逐步提高扫读的速度;二是要注重培养学生默读过程中质疑问难的能力,即“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怎样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提什么样的问题才有价值,这些都需要老师进行具体的指导;三是要注意检查学生的默读效果,避免默读的环节流于形式。在学会默读的基础上,教师还要指导学生学习略读,这项训练最好放在四年级。在学生具备了一定的默读能力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抓关键语句学习跳读,在略读中,初知文章大意,为进入高年级快速浏览奠定基础。

三、培养学生理解词句的能力

中年级词句教学的着力点是教给学生理解词句的方法,让学生透过关键词句感悟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但是从目前中年级阅读教学的现状来看,存在两个误区:首先,理解词句只有“解”没有“理”。“解”是了解,即了解词句的意思;“理”是“整理、梳理”,即学习词句的过程与方法。有的教师教学新词语时习惯问:“谁知道这个词是什么意思?”于是知道的学生告诉不知道的学生,如果没有学生知道,教师干脆把答案“灌”给学生,忽视理解过程与方法的指导。长此以往,学生产生了惰性心理。事实上,重视理解的过程,教给理解的方法比理解这个词语的意思重要得多,省略了这个过程,也就谈不上词语理解目标的达成。因此,教师在阅读过程中要有目的地教会学生理解词语的方法,如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解词、借助字典词典解词、找近义词或反义词解词、采用分合法解词等,并及时引导学生总结、梳理。其次,为解词而解词,为解句而解句,忽视重点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如,《小露珠》(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中有一句:“霞光中,小露珠光彩熠熠,把所有的植物都装点得格外精神——金黄的向日葵,碧绿的白杨树,紫红的喇叭花,还有数不尽的鲜花嫩草,都像俊俏的小姑娘戴上了美丽的珠宝,显得更加生机勃勃。”这句话中的“生机勃勃”是重点词。对这个词的理解,不仅要知道这个词的本义(形容生命力旺盛,充满活力),更重要的是要结合语境启发学生展开想象,让这个词焕发出生命的色彩。如,可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此时,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向日葵?怎样的白杨树?怎样的喇叭花?怎样的鲜花嫩草?它们可能会对小露珠说些什么呢?把想到的内容写下来。因为植物不同,它们所表现出来的“生机勃勃”的形态也是各不相同的。想象、练笔的过程,既是深入理解词语的过程,也是将抽象的词语转化为富有生命色彩的“意象”过程。

四、培养学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

“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中年级阅读教学的重要目标,也是小学生阅读理解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只有准确把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才能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简单地说,文章的主要内容就是文章写了什么,中心思想就是作者的写作目的。然而,目前中年级阅读教学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对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训练或走过场,或不到位。有些教师为了让课堂出“彩”,把过多的时间放在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上。学生在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时,要么语言啰嗦,表达不清,要么东拉西扯,把握不住重点,要么干脆简述课文内容。

那么,如何把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训练落实到实处呢?首先,要从抓分段和概括段意入手,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要在学会分段、归纳段意的基础上加以训练。因此,教师应该先教给学生分段、归纳段意的方法,在此基础上教给学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其中最重要的方法就是合并段意法,这种方法适合于任何文章。此外,还有扩充题目法,抓中心句法等。通过一次次扎实有效的训练,使学生在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时逐步达到“抓住重点,语句通畅,语言简洁”。

五、突出段落训练

根据小学生学习语言的认知规律,低年级主要进行字词句训练,中年级侧重段落训练,高年级更多关注篇章训练。但从目前中年级阅读教学的现状来看,“段落”训练不够到位。我们从大量的观摩课中发现,中年级阅读课的课例中“段落”训练的教学环节十分薄弱。

中年级的“段落”训练是链接低年级字词句训练与高年级篇章训练的“桥梁”。通过“段落”训练,一方面可以继续巩固低年级的字词句训练;另一方面可为高年级的篇章训练打下坚实的基础。

著名语文教学专家张志公先生曾经指出:“段的训练是语言的训练,逻辑的训练,思想认识的训练,又是文体、风格以至艺术的训练。”这是有关语文教学的真知灼见。我们常常抱怨中高年级学生的作文空洞,不能把内容写具体、写生动,其实,这与中年级“段落”训练不过关有着直接的因果关系。实践证明,中年级突出“段落”训练,是几十年来广大语文教师对阅读教学探索与实践的成果,它既符合语文学习的规律,也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要提高中年级“段落”训练的实效,必须把握以下四点:

1.根据课文特点,突出训练重点。重视段落教学,并不是逢课就进行自然段的训练,分析段与句之间的关系,也不必逢课必进行分段、归纳段意的训练,而是要根据课文的特点,突出训练的重点。比如,有的课文自然段不多,可以按自然段教学;有的课文则只需抓重点自然段;有的课文自然段的段式结构明显(如,总分段式、承接段式、因果段式、并列段式),可引导学生分析段内句与句之间的关系;还有的只要抓住重点词句来理解段意即可。教学中既要强化段落训练的意识,但又不能面面俱到。

2.分析写法,读写结合。在中年级的段落训练中,要特别关注作者是采用怎样的方式把某个意思(或事物、景物)按一定顺序具体地表达(或描述)出来的。其操作程序为:先品析精彩段落的构段方式,再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进行仿写练习,使读写训练落到实处。

3.改进教法,优化教学流程。根据中年级的学段教学目标,在初读课文时,教师可要求学生标上自然段的顺序,并想想每个自然段的意思。在深入理解课文时,先引导学生交流阅读感受,并提出疑难问题,然后引导学生带着这些疑难问题从相关的自然段中寻找答案。例如,一位老师在教学《九色鹿》(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一课时,面对学生“调达为什么要恩将仇报,出卖九色鹿”的疑问,教师启发说:“调达为什么要恩将仇报呢?赶快读一读课文第6、7自然段,画出有关语句,答案就在这两个自然段中。”面对学生“国王为什么要重重惩罚调达”的疑问,教师又给予引导:“为什么国王不但不捉拿九色鹿,反而要重重惩罚告密的调达呢?不着急,请你再次读一读课文第8、9自然段,看看九色鹿在国王面前是如何斥责调达的,国王听了九色鹿的话后,又是怎样做的?把有关的语句用波浪线画出来”。这样的启发引导,将每个问题都与相关段落联系起来,并从中筛选出解决问题的主要事实信息,使段落训练落到了实处。

4.教给方法,培养概括能力。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既是中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也是段落训练的重点。在段落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主要是培养学生学会筛选主要信息的能力,这需要教师教给学生科学的方法。比如,对事实信息的筛选:记事的段落,要筛选的事实信息是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什么事;写人的段落,要筛选的事实信息是写了什么人、这个人做了什么事、有什么特点;写景状物的段落,要筛选的事实信息是什么景或物、有什么特点。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通过抓重点词句来筛选主要信息。在此基础上,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运用通畅、简洁完整的语言将主要信息归纳出来。只有这样,才能将概括能力的培养落到实处。

作者单位

江苏省溧阳市教师进修学校

小学中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方法初探 篇12

一、创新小学中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必要性

(一)阅读教学对中年级的意义

前面我们已经分析过小学中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发生的变化。再从教学的内容和教学目标上看,到了中年级,语文的教学侧重点由低年级的拼音和识字慢慢变成了阅读和写作。这个时候的阅读教学,不仅能帮助学生学习新字词,而且能让学生在阅读理解中分析作文的写作技巧,初步了解一些日常的小学生行为规范和待人接物的态度,慢慢塑造人格和灵魂,为高年级的进一步学习打下知识和态度的基础。

(二)阅读教学的现状

尽管大多数教师积极顺应新课标改革的要求,在教学实践中注重教学改革,但是仍然出现一些“盲区”,影响了教学效果。

1.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有些教师在实施教学的时候带着很强的功利性。

阅读教学目标定位不明确,还是把通过考试作为教学质量的检测标准。为了赶进度,没有照顾到学生的心理和个性特点,一味地通过大量的题目要求学生完成。试想,多数学生都在忙着寻找,想着怎样组织回答,还有多少多余的时间慢慢领悟阅读的精华呢?

2. 教师没有充分讲解,指导点拨不到位。

既然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就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人翁身份。实际上部分教师耐不住性子,有些比较难的问题不给学生留足思考的空间,也不给予循序的启发指导,只凭着经验直接组织好答案念给学生听。学生没有经历由不知到领悟的渐进过程,阅读能力不见提高就不足为奇[2]。

3. 没有很好地结合课外阅读。

阅读能力是大量文字的综合积累的体现,单靠语文课本中有限的阅读文章是没办法很好地发散学生的思维、增强语文语感的。很多教师没能正确认识到这一点,仅限于课文的枯燥讲解,没有引导学生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教学任务目标实现了,但是学生的学习热情久而久之会被削弱,而且阅读迁移能力得不到锻炼。

二、创新小学中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措施

正因为阅读教学贯穿于整个小学的学习阶段,每个语文教师都应该加以重视。针对现行的阅读教学实践出现的问题,解决问题迫在眉睫。根据新课标提倡的改革理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进行创新和改革:

(一)明确阅读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

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的时候要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既要考虑课程的要求,又要照顾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学前要仔细分析阅读文本,找出重点知识,挖掘出阅读的最有价值的部分,进行提问和深度剖析[3]。例如在教学四年级的《桂林山水》课文时,因为这一单元的主题是祖国的秀美山川和风景观赏,如果在这篇阅读的学习中布置诸如“写桂林山水的人是怀着怎样的思想感情去写的”一类的泛化提问,学生肯定就会脱口而出:“喜爱赞美”这样套用答案,肯定是没有意义的。教师可以抓住“甲天下”、“美如画”的特点进行相关提问和启发。

(二)丰富教学形式,启发学生阅读思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教师能用丰富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深入思考,就能提高阅读教学效率。除了小学阅读常用的朗诵法外,还可以用情境创设法,即通过讲故事或者氛围的铺垫让学生进入阅读的状态。如在教学《将心比心》这篇阅读时,可以这样导入引出主题:同学们,假如我们在放学的路上看到一个老人,她和你们的爷爷奶奶一样,年纪大了,提着东西摔倒在路边,起来很困难,你们会怎么做呢?这个问题用亲切的谈话方式,结合现实场景,能很好地引发学生的思考。此外,还可以采用教师和学生的互动讲读法、分角色扮演文章人物、小组探究合作等多种方式,让语文课堂真正变成充满趣味的知识乐园。

(三)开展多样化的阅读活动,走出课堂。

小学生的知识储备还比较少,单纯靠阅读技巧的机械记忆是不能提高语文素养的。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走出课堂,去图书馆或者书店体验阅读。还可以组织语文课外阅读的知识竞赛,鼓励学生把平常阅读的心得体会及时用简短文字写下来并且互相分享交流读书笔记。另外,课堂阅读后,可以适当给学生布置生活化的任务。例如让学生把读到的阅读文章编成小故事讲给家里人听,这样既能发散学生想象思维,又能促进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的发展。

总之,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的重要内容。时代在发展,教师的教学观念要顺应时代要求不断改进。要在教学实践中发现自身的不足,勇于突破教学困境,真正让学生在快乐的启发学习中提高语文阅读水平。

参考文献

[1]王月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的探讨[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1(10):69.

[2]陈天文.新课程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探析[J].青年时代,2016(2):176.

上一篇:阿昔洛韦凝胶论文下一篇:音乐新闻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