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雷减灾工作发展前景

2024-11-29

防雷减灾工作发展前景(精选12篇)

防雷减灾工作发展前景 篇1

雷电是10大自然灾害之一, 据统计全世界每年约有10亿次雷暴发生, 平均2000次/h雷暴, 每次闪电在微秒量级的瞬间释放出约55kw.h的能量[1]。雷电对人类生存的自然资源与人类创造的物质文明存在着巨大的威胁。全球因雷击造成的经济损失达10亿美元以上。雷电同时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安全, 每年因雷击造成的人员伤亡超过1万人。

1 近年我省雷灾情况统计

据统计2012—2014年广东省因雷击造成的灾害实例2001宗, 其中雷击引发火灾爆炸事故7起, 人身伤亡事故35宗, 死亡34人, 伤51人, 各种电子电器设备雷击损坏器件近万件, 因雷电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2亿多元。较多私人住宅没有防雷装置, 导致雷灾事故多发。

2 防雷工作的现状及对策

2.1 提高防雷检测的覆盖率

由于雷电灾害一直存在, 因此, 防雷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工程[2]。由我局目前防雷工作来看, 防雷检测方向比较局限, 提高检测覆盖率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2.1.1 人才建设

人才是做好防雷工作的关键, 就目前罗定市防雷技术人员配备来看, 是远远不能满足防雷工作发展的需要的。我们只有通过多渠道发展并壮大防雷专业人才, 才能为防雷事业发展提高保障。

2.1.2 技术支持

目前, 由于县级气象队伍人员不足, 部分人员身兼数职, 导致防雷管理工作混乱, 缺乏高质素防雷技术人员, 防雷工作趋于形式化。工作人员对防雷知识理解片面、技术掌握不够。因此, 在县级防雷工作中, 应加大防雷技术的培训。

2.1.3 加大力宣传

目前, 我国因为雷电灾害造成的损失很大一部分就是由于群众对雷电知识了解甚少、防雷减灾意识淡薄造成的, 国家政府要重视雷电知识的普及工作[3]。宣传可以通过323气象日、512防灾减灾日等重要日子通过向社会发放小册子、开雷电知识讲座等形式宣传防雷减灾的重要性;还可以电视、报纸、电台等媒体渠道播放防雷咨询, 让广大群众及时了解情况。

2.2 中小学防雷工作建议

中小学防雷方面, 据罗定市2015年底的调查发现经普查, 罗定市现有342间中小学校, 只有56间学校的部分建筑物有避雷设施, 避雷设施安装率仅为16.37%;安装避雷带的建筑物只有153座, 仅占建筑物总数量的13.7%;无任何防护措施的建筑物共964个, 占86.3%。由此可见我市中小学防雷状况不容乐观。就以上情况中小学防雷工作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进一步加强防雷减灾知识的宣传普及工作, 提高民众规避雷击风险的意识和能力。

严格按照现行国家防雷规范要求做好学校防雷隐患整改工作, 提高学校整体防雷水平。

有关部门要坚持依法行政、依法管理, 加强学校新建、改建、扩建教学楼的防雷安全工作。各中小学要严格按照《防雷减灾管理办法》和《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等国家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 严格执行。

2.3 农村防雷工作建议

农村是雷电灾害的主要发生地区, 农民是雷灾的主要受害者[4]。由于农民生活水平提高, 楼房和现代化家电日益增多, 但是, 由于农村基础设施简陋, 室外生产无雷电防护措施, 防雷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少, 村民防雷意识普遍淡薄, 致使雷灾事故频繁发生[5]。因此, 加强农村防雷工作是关乎民生的工作, 政府部门应该加以重视。做好农村防雷工作应该从加强村民防雷意识开始, 让村民了解雷电的威力, 让他们意识到防雷工作的重要性。可以效仿中小学防雷工作建议, 从加强宣传、依法管理方面开展农村防雷工作。

3 结论

防雷减灾工作一直都是安全生产的关键, 我国虽然对易燃易爆场所, 新建筑物等防雷工作有明确规定但是由于人民的防雷意识不强, 宣传不到位等等原因不能全面开展, 而导致雷击事故频繁发生, 危险生命财产安全。因此我们应该从联合各相关部门加强排除, 增强人民意识, 加强宣传方面着手开展防雷减灾工作, 把损失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

[1]陈渭民.雷电学原理[M].气象出版社 (第2版) .

[2]田利国.新形势下防雷减灾工作的现状分析及发展思路[J].科技与创新, 2015 (22) :26-30.

[3]罗飞云, 罗飞虎, 邹志红.防雷减灾管理工作现状分析与思考[J].通信设计与应用, 2015 (7) :87-88.

[4]范方福.农村雷电防御科普宣传探讨[J].理论研究, 2015 (12) :35-37.

[5]滕玉香.滕付辉, 张洲.农村雷电防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农业气象, 2014 (12) :207-208.

防雷减灾工作发展前景 篇2

气象局防雷减灾技术服务发展状况调研报告2010-06-29 19:12:07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气象局防雷减灾技术服务发展状况调研报告气象局防雷减灾技术服务发展状况调研报告(2)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公众对防雷减灾的关注日益密切,对防雷减灾技术服务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但是随着国家法规及部门制度的完善,逐渐暴露出了一些有关防雷减灾技术服务运行和管理尚不规范的问题。为全面了解我省防雷减灾技术服务发展现状,进一步推动防雷工作的健康、和谐和可持续发展,我处下发了《关于开展防雷减灾技术服务发展情况调研的通知》,并分别制定了《市

级防雷减灾技术服务发展情况调查表》和《县级防雷减灾技术服务发展情况调查表》,对全省市县气象部门所属防雷减灾技术服务机构组建、运行和管理等情况进行了广泛调研。经充分调研、认真分析、深入思考,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防雷减灾技术服务基本情况

(一)组织结构:全省现有市级防雷减灾技术服务机构16个(含青岛),机构名称多为市雷电防护技术中心,烟台、淄博、德州、枣庄、菏泽、滨州为市防雷中心(以公章为准)。多数单位完成了事业法人登记工作(德州、枣庄、莱芜除外),且均不存在公务员兼任法人代表现象。

县级防雷减灾技术服务机构105个(含青岛),机构名称除县雷电防护技术中心、县防雷中心外,还有县防雷所、县防雷检测(技术)中心、县气象科技防雷中心、县气象(科技)服务中心、县气象(科技)服务有限公司等多种名

称,较不统一规范。全省仅10个县级防雷减灾技术服务机构完成了事业法人登记,且普遍存在县局长兼任法人代表现象。

(二)业务运行:主要从事防雷检测、图纸审核、竣工验收、雷灾调查鉴定和风险评估等业务,防雷技术服务收费执行《山东省防雷减灾技术服务收费标准》(鲁价费发[2003]244号)。多数市级防雷减灾技术服务机构实质进入了当地行政审批程序(烟台、滨州除外),县级防雷减灾技术服务机构实质进入了当地行政审批程序的占65%。市级技术服务出具的防雷技术评价意见和检测报告均能及时提交给防雷行政许可部门,以确保及时准确作出许可,县级的提交率达78%。县级防雷减灾技术服务机构出具的税务发票使用财务章与签订合同完全一致的达76%,给用户出具的检测报告使用省计量认证标识和代码的达45%。开展技术服务时与用户签订合同或委托书与实际服务次数比例如下表:

图纸审核

工程验收

防雷检测

其他服务 市级

82% 84% 71% 38%县级

59% 65% 57% 34%

财务情况:全省15个市级防雷减灾技术服务机构中,仅有6个单位已注册到独立基本账号,其余单位收费多进入企业帐户(潍坊、临沂收费进入主管机构帐户)。县级防雷减灾技术服务机构中注册到独立账户的占40%,多数为基本帐户;未注册到独立账户的单位进行防雷技术服务收费存入气象主管机构帐户和

企业帐户各占50%。

(三)存在问题:从上面数据分析得出,市、县防雷减灾技术服务机构运行和管理上较不规范,存在一些自身难以解决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防雷减灾技术服务主题不明确。我省大部分县防雷减灾服务机构不具有独立事业法人资格,无从事防雷技术性服务的专业资质,不具备开展防雷图纸审核、验收、检测、鉴定和评估等技术性服务工作的合法主体。

2、防雷减灾技术服务体制不规范。由于县局人员少,服务项目多,部分防雷减灾技术服务人员有多重身份,存在既管理又服务收费的现象,政、事、企界面不清、职责不明。据调查,有36%的县级防雷减灾技术服务机构遭到用户或政府部门的质疑。

3、在财务管理上同样存在政、事、企不分的现象。全省仅有10个县级防雷减灾技术服务机构完成了事业法人登记工作,大部分单位没有独立的基本账户,服务收费直接进入了主管机构账户或企业账户。同时普遍存在出具收费发票财务印章与签订服务合同用章不一致的现象,引起用户质疑,影响气象部门形象。

4、县级防雷减灾技术服务机构普遍没有办理计量认证。中国气象局《关于雷电灾害防御有关问题的批复》(中气函[2003]63号)指出:按照现有的法律、法规规定,防雷装置检测机构可以不进行计量认证。但我省各市级防雷装置检测机构均依法取得了计量认证,更加彰显我省防雷装置检测技术服务的严肃性。据调查,县级气象部门为用户出具的检测报告使用市级防雷检测计量认证标识和代码的达到45%,普遍存在盗用认证标识和代码的现象。

5、技术力量薄弱,难以适应防灾减灾的需求。大部分县级防雷技术服务人员理论基础薄弱,与防雷技术服务要求有较大差距。特别是防雷装置设计图纸技术审核和竣工验收等工作,对技术人员要求更高,而目前一段时期县级气象部

门难以根本解决防雷专业技术人才缺乏问题。

浅谈防雷减灾社会管理工作 篇3

关键词:防雷减灾;社会管理;工作

1.气象部门防雷减灾社会管理工作的法律依据

2000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规定: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应当加强对雷电灾害防御工作的组织管理,并会同有关部门指导对可能遭受雷击的建筑物、构筑物和其他设施安装的雷电灾害防护装置的检测工作。安装的雷电灾害防护装置应当符合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规定的使用要求;国务院第570号令《气象灾害防御条例》2010年4月1日起实施,570号令对防雷装置的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风险评估、检测服务做了比较详细的规定;国务院第412号令《国务院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设定行政许可的决定》378项防雷装置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由县以上地方气象主管机构实施;2000年12月内蒙古自治区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内蒙古自治区气象条例》,条例中规定了气象主管机构对雷电防御工作的组织管理。要求自治区人民政府出台雷电灾害防御的具体管理办法;2007年4月内蒙古自治区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内蒙古自治区气象灾害防御条例》,条例中对气象灾害的风险评估、防雷装置的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防雷装置检测部门的检测办法做了具体规定;2008年12月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通过了《内蒙古自治区防雷减灾管理办法》,办法中详细规定了雷电防御工作中气象主管机构负责组织进行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报告基本内容,规定了防雷装置应与主体工程三同时。管理办法中还详细规定了防雷装置的安装、检测、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的具体办法;中国气象局先后颁布和多次修改了《防雷减灾管理办法》、《防雷工程专业资质管理办法》和《防雷装置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规定》。以上法律法规规定气象主管机构防雷减灾的社会管理职能,同时规定了防雷减灾机构(或防雷中介机构)的职责。

2.气象部门防雷减灾工作的现状

根据国家、政府、相关部门出台的法律法规,对加强和规范防雷减灾工作奠定了比较广泛的政策基础。气象部门相继开展了雷电防御方面的行政许可、技术评价、风险评估、检测等工作。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县以上气象主管机构应负责对防雷装置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建设单位在工程开工前到当地气象主管机构对防雷装置设计图纸核准审批,气象主管机构委托防雷技术评价部门(气象主管机构下属的防灾减灾单位)对图纸进行审核,审图后技术评价部门作出评价,气象主管机构根据技术评价作出是否给予核准。根据相关法规规定自治区内的大型工程、重点工程、重要的公共基础设施、易燃易爆设施等建设项目,其可行性论证报告中应当有气象主管机构负责组织进行的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报告。

防雷装置设计图纸核准以后,防雷装置可进行施工,防雷装置施工过程中由防雷检测部门进行跟踪检测,检测结果作为气象主管机构竣工验收的重要依据。防雷装置工程竣工后建设单位应申报气象主管机构进行竣工验收,气象主管机构根据《防雷装置设计核准意见书》、《防雷装置竣工验收申请书》、取得防雷装置检测资质的单位出具的《防雷装置检测报告》、防雷装置竣工图纸等技术资料决定防雷装置是否符合竣工验收条件。气象主管机构下属的灾害防御中心防雷检测部门根据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对所属地的防雷装置进行定期的检测。

3.气象部门应承担防雷减灾工作的社会管理职能

防雷减灾的工程技术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按国家规定的标准和规范要求设计、安装防雷装置;二是防雷装置必须由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进行设计、施工;三是防雷装置的设计要经过防雷专业机构的技术评价和气象主管机构的审核核准方可交付施工;四是防雷工程必须通过防雷专业机构的跟踪、竣工检测和气象主管机构的竣工验收方可交付使用;五是已建防雷装置必须定期检测合格才能确保长期有效。

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县以上气象主管机构负责防雷装置设计审核的核准和竣工验收工作。防雷装置设计审核时需要对图纸进行审图,这项工作现有气象部门的灾害防御中心承担,发改委对这项工作也做了相应的价格规定。这项工作我认为不能交入社会:一是气象主管机构是根据很重要的技术评价来判断是否进行核准;二是防雷装置设计审核对图纸审图专业性很强,现在气象部门很多来自各大学的防雷专业毕业生;三是这项工作关系公共安全,必须从源头把握;四是发改委批复的防雷技术评价费很低,只是象征性收费,不存在乱收费情况。

目前在法律法规规章和收费标准还不完善情况下,开展雷电灾害风险评估应该谨慎。自治区政府主席令中指出“自治区内的大型工程、重点工程、重要的公共基础设施、易燃易爆设施等建设项目,其可行性论证报告中应当有气象主管机构负责组织进行的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报告”,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报告不能全盘否定,公共基础、易燃易爆设施等建设项目应当进行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有必要也非常重要。当前防雷评估部门已经对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研制很多软件,其成本大大的降低。根据不同时期、不同情况,政府可以修改管理办法,发改委可以降低收费价格。这项工作由谁负责组织,由谁负责实施要进一步明确,但此项工作我认为不能全盘放弃。

防雷装置检测在自治区范围内还是由气象主管机构下属的防灾减灾部门承擔,这项工作也引起争议,由于此项工作关系公共安全,市场准入一直没有放开,根据当前形势放开准入是大势所趋。具体如何放开?放开后如何管理是气象主管机构思考的问题。

雷电灾害的危害是巨大的,造成事故的教训是沉痛的。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对防雷安全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把防雷减灾作为安全生产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增强全民防雷安全意识,落实防雷安全措施,提高防雷技术水平,依法加强监督管理,科学开展防雷减灾。防雷减灾工作的监管重点是公共安全,而防雷减灾涉及到的是千家万户乃至每个个人。由于防雷减灾关系到国计民生的社会性,决定了防雷减灾需要科学防御,通过依法管理,协同配合,构建社会性工作体系,这其中包括政府的主导、法规的健全、部门的协作和社会的参与。随着现代城市化建设和社会经济的发展,防雷减灾工作必然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重视。

参考文献:

[1]郑国光,新时期我国防雷减灾工作的形势和任务之研究[]J气象与减灾研究,2001(2):l一3

防雷减灾工作发展前景 篇4

1 防雷减灾工作的现状

新形势下, 雷电灾害种类较多。随着各地区经济的发展, 防雷减灾需求不断增大。对此, 可从防雷装置检测、新建建筑物防雷跟踪检测、雷电灾害调查与分析和雷电灾害评估等几个方面着手开展防雷减灾工作。伴随着地方经济的不断发展, 防雷已经成为推进新农村建设、加快城市化进程的重要任务, 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单位的重视, 特别是加强对建筑物的防雷工作和预测、预警工作, 越来越成为气象服务向气象灾害防御领域的延伸和拓展。

目前, 我县在上级政府的引领和帮助下, 逐步建立起完善的气象机构和执法装备, 并通过加强市、县级气象部门之间的沟通, 不断提升防雷减灾工作水平, 满足当前社会企、事业单位和人们的防雷需求。县气象局在2011-05-11成立了防雷安全专项整治领导组, 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防雷安全专项整治活动, 对重点企业单位进行防雷指导、检测和督查, 为符合防雷安全法律规范的企业发放合格证, 对存在防雷安全隐患的企业提出整改意见, 并限期督查整改。这有效地整治了防雷安全隐患, 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雷击气象灾害的损失。近些年来, 我县通过加大防雷减灾宣传力度、加强各部门间的合作、不断深入实地开展调查等方式, 促进了我县防雷减灾事业的发展。

2 防雷减灾工作重要性分析

由于雷电灾害一直存在, 因此, 防雷减灾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工程。只有根据当前形势和时代发展趋势, 从实际、根本出发, 全局策划, 才能使防雷减灾业务不断发展、创新, 符合时代需求, 满足当下人们生产、生活的需求。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防雷减灾工作将不断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对此, 我们要在防雷工作规模化管理的基础上, 使其正确、快速地融入新形势下的社会市场中。

我市雷暴天气主要集中在夏季, 占全年雷暴日数的74.4%, 雷电灾害问题严重。由于当前社会公众防雷意识不强、基层气象单位工作人员存在侥幸心理等多种因素, 县级气象部门开展防雷减灾工作难度较大。目前, 弱电子、高集成的智能计算机等设备应用广泛, 增加了雷击风险, 防雷形式严峻。部分企事业单位为节约成本, 选择的防雷装置材料质量不合格, 或因施工不规范等, 使防雷监管存在一定的难度, 易留下防雷安全隐患。因此, 当前我县防雷减灾工作面临的形势严峻。

3 防雷减灾工作存在的问题

3.1 防雷减灾形势严峻

开展防雷减灾工作对维护社会安定、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但在当前的县级防雷减灾工作中, 存在法规文件落实不到位、安全隐患大、防雷覆盖率偏低等问题。部分新建项目未将防雷设施纳入整个工程, 施工过程中未能严格按照图纸施工或出现了防雷施工不规范的情况, 严重降低了防雷效果, 甚至部分工程建筑拒绝接受检测整改。如果未跟踪检测工程项目, 就可能会留下安全隐患, 导致后期难以修复。

3.2 部分工作人员防雷减灾服务意识差

防雷减灾工作直接关系到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属于公共气象服务的范畴, 具有一定公益性。但部分气象领导和工作人员却把防雷减灾工作作为经济增收的工具, 考核工作仅看经济指标。过分重视经济效益的防雷审核单位对利益较小的防雷检测、雷电调查等工作不够重视。这种做法违背了气象公共服务的原则, 不利于气象事业的长远发展。气象部门应尽快转变这种思想, 充分发挥防雷减灾工作的公共服务性。

3.3 技术力量薄弱

当前, 县级气象队伍管理体制不完善, 高素质的专业技能人才偏少, 有些工作人员可能身兼数职, 导致防雷管理工作混乱、权责不明。由于缺乏高素质的防雷工作人员, 防雷减灾工作趋于形式化。工作人员对防雷知识、技术掌握得不够, 严重降低了防雷减灾工作水平, 特别是防雷装置设计图纸审核、竣工验收、雷击风险评估等工作, 对技术人员要求更高, 县级防雷技术服务机构不具备相应的设计、施工资质, 导致防雷工程存在违规操作, 不合格现象常常出现。

4 新形势下防雷减灾工作发展思考

4.1 增强防雷减灾意识, 提高服务水平

新形势对防雷减灾工作提出新的要求,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规范化的管理使防雷减灾服务市场不断扩大, 并增加了防雷服务机构的选择性。因此, 我们要增强防雷减灾意识, 紧抓防雷服务质量, 提前占据有利市场。在当前机遇下, 要明确防雷减灾工作的定位, 利用自身优势, 争取为用户提供更加细致、更加专业、更具有针对性的服务。

4.2 正确处理好防雷减灾工作中的关系

为规范防雷事业的发展, 防雷部门应正确处理好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 务必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正确处理工作服务质量与速度的关系, 坚持将防雷服务质量放在首位;正确处理质量管理与全面发展的关系, 防雷减灾工作涉及到人、技术、装备等因素, 只有全面协调管理, 才能有效促进防雷减灾工作的稳定、健康进步。

4.3 加强人才建设

挖掘气象部门人力资源, 加强对在职人员的培训;多渠道发展并壮大防雷减灾人才队伍, 积极探索和实践有益于解放基层气象队伍生产力的业务体制;采取灵活的用人机制, 充分利用社会资源, 尽快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专业人员, 使他们带动整个工作团队, 并服从工作分配、调动, 承担起县级防雷减灾工作任务, 开创我县防雷减灾工作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经济发展与减灾 篇5

经济发展与减灾

指出在经济建设中必须增产与减灾防灾并重.经济建设在创造财富的同时,如不加以防范也有影响环境,导致灾害的负面作用.因此,需要将减灾贯穿经济建设的全过程,把减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努力推动减灾产业化,使减灾成为发展的新增长点.

作 者:马宗晋 高庆华 作者单位: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北京,100029刊 名:国际地震动态英文刊名:RECENT DEVELOPMENTS IN WORLD SEISMOLOGY年,卷(期):“”(4)分类号:F2 X4关键词:经济建设 经济发展 减灾

防雷减灾工作发展前景 篇6

关键词:气象防雷;工作指导;工作开展

1、气象防雷的政策

1.1 现阶段气象防雷所面临的问题

气象防雷是根据气象条件作出一定的预判断对防雷讯息进行指导,对此,2014年,我国政府及相关气象部门联合出台了相关政策法规,并提出了相关的指导思路,要求下级单位应该认真落实相关气象服务工作,围绕更好地发挥政府的职责,统筹安排现有的气象资源,更好更完善地服务社会。同样,我国政府于2015年出台了类似的法规,要求解决现有行政审批中存在的相关问题,重点整治办事怠慢,不作为,乱收费,资金消耗大等老百姓普遍反映的问题。近几年来,我国气象服务系统发生了很多丑闻,这些丑闻严重损害了我国政府在百姓心目中的形象。對此,相关电视台也做了专题报道。这个舆论对气象防雷产生了不小的压力。

1.2 气象部门采取的对策

社会舆论造成的压力迫使我国气象服务部门先后出台了《中国气象局办公室关于加强防雷装置检测管理工作的通知》等相关通知,并召开了相关会议,在会议上领导要求基层气象防雷减灾服务部门应该积极落实相关政策,贯彻法规文件。这其中比较重要的一条政策就是2015年6月份开始在有关地区防雷装置设计技术的收费问题得到相应的取消,有些其他可以删减的费用也做了相应地删减。这一系列动作表明我国气象服务部门还是比较积极的应对以往恶性舆论,应积极的树立正面形象。

2、新环境下基层政府防雷指导工作

2.1 对检测资质的管理

我国的副总理汪洋同志曾说过。防雷改革工作应该得到十足的重视,并不断推进气象改革。对于我国应该加速气象防雷检测资质的社会开放问题,对于开放资质后仍存在的问题可以再向相关部门提出并反映。对于目前的防雷环境,中国气象局尽快出台《防雷装置检测资质管理办法》迫在眉睫。同时,建议防雷甲乙级资质要求相对要严格,而丙级资质门框应降低,这样才有利于市场正当活跃竞争,防雷事业和谐发展。

2.2 健全防雷装置检测监管体系

防雷探测工作市场后,将会有许多实际问题,监督我的检测是非常重要的。首先,它必须实现防雷装置测试组织登记、申报、检查管理、注册管理机构在我检测合格,在图书业务资格的开始必须提供权威在过去的一年里我发现年度报告,报告检查的前提是合格的,报告包括检测项目的统计数据在过去的一年里,使用仪器检验记录,客户反馈形式,等等。外国防雷设备测试组织实施备案管理服务。第二是提高防雷装置检测业务标准和服务标准体系,建立标准化指标体系防雷装置检测机构。标准化评估确定闪电检测手段的发展规则进行标准化的防雷装置检测组织宣布发现为了提高整个矿井的检测质量改革后的市场份额。第三是注册闪电探测机制实施动态监测,管理委员会设置水雷探测机制,该委员会是负责管理平台的发展,移动互联网的使用实施动态监督。

2.3 提升气象部门防雷检测服务能力

在改革初期,气象部门仍是防雷检测服务的先锋军,只有提升检测服务能力,与社会检测机构相竞争时才能体现优势。对此建议,一是对全省气象部门检测机构整合优化重新申请。比如省级申请2个甲级检测资质,市级可申请1个甲级资质、1个乙级资质,县级申请1个丙级资质,个别县级人员少,条件不具备的可不申请,由市级资质覆盖开展业务。二是加强气象部门检测机构能力建设。对服务人员组织全省定期和不定期培训,学习先进的检测手段和服务方法,各地区之间加强相互交流学习,各取所长,优化业务服务水平。三是加强与客户的沟通联系,建立定期检测告知制度,定检到期前告知客户,以方便及时检测。多收集客户的反馈意见,多听取好的建议,优化服务程序。

2.4 加强防雷执法队伍建设

一直以来,气象部门的执法不是很好。我工作在新形势下更需要强有力的执行团队作为备份支持。首先,澄清,规范分离“事务企业”,创造一个良好的内部环境,执法只有大胆。各级气象部门不得投资于我的检测业务,不得写字楼出租闪电检测业务;气象局权威的各级员工不得兼职闪电探测业务;non-personnel混合。实现完全分离气象局和我和行政执法单位,我和我的企业和机构。其次,加强气象部门条例(部分)领导的矿山执法政策和指导。省规定在市(州)监管部门提供更为有效的执法人员法律和政策指导,提供更充足的支持我的执法。最后,注重执法和县联动,促进矿山执法的更快发展。加强市(县)级行政执法责任,丰富城市(县)级气象行政执法人员,完善市、县联合执法机制,市气象局执法机构实际操作。气象部门地区之间建立联合执法机制,提高执法质量的区域。

3、结语

防雷改革是国家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气象服务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顺应改革,统筹集约,规范管理,依法履职,大胆创新,努力营造一个健康、和谐的氛围,为气象防雷减灾事业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对农村防雷减灾工作的思考 篇7

1 农村地区雷电灾害基本情况

农村地区由于发展相对落后, 防雷减灾工作明显滞后, 雷击造成的损失大、伤亡重。江西省气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 2010年全省因雷击共造成33人死亡, 16人受伤。2011年, 全省因雷击共造成21人死亡, 5人受伤, 这些现象均发生在农村。从遭受雷击的对象分析, 绝大部分是农民, 也有少部分是农村中小学生;从遭雷击的地点分析, 80%以上在田间劳作或野外躲避 (行走) 时发生的, 也有部分人在自己家中被雷击中。如2009年11月9日崇仁县三山乡张家村一男子、2011年9月17日金溪县黄通乡高桥村一男子均在家中遭受雷击死亡;从雷击的时间分析, 6成以上的雷电灾害是在6—9月发生, 4—5月也是雷电多发期。总之, 农村是雷击事件的高发区, 农民是遭受雷电伤害的高危群体已是不争的事实。因此, 加强农村防雷减灾工作刻不容缓。

2 农村防雷减灾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防雷减灾意识淡薄

农民的文化素质和科技素质普遍不高, 科学防御雷电意识淡薄, 不少农民根本不懂雷电现象, 不知道雷电可以防御, 仍以封建迷信思想来解释雷电现象。很多农民在遇到雷雨天气时, 不采取任何防范措施, 继续干农活, 极容易发生雷击伤亡事件。2010—2011年抚州市共有7人死于雷击, 其中6人是出现雷电后继续在田间劳动被雷击中死亡的[1,2]。

2.2 对防雷减灾工作重视不够

主要表现在以下2个方面:一是农村防雷减灾投入太少。与城市相比, 农村对防雷减灾工作的投入有限。农民自建的住房和小厂房, 大部分没有防雷装置, 即使有也基本上不是专业设计和施工, 建成投入使用后基本没有经过合格检测。农村公共场所几乎没有防雷装置, 电力线路、电话线路和电视天线等公用设施没有防雷措施, 这些线路长距离架设较高处, 裸露多, 成为雷电感应及雷电波侵入的主要通道, 极易遭受雷击。二是在农村建设的规划过程中, 基本没有考虑防雷减灾要求。目前, 各地正在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 但在规划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 绝大部分地区没有考虑防雷减灾要求, 在建设农村公共活动场所时, 基本没有开展雷击风险评估, 一些地方甚至将公共活动场所建在雷击多发区, 使得雷击隐患增大[3,4]。

2.3 缺乏基本的防雷减灾常识

农民普遍缺乏防雷减灾常识, 不少农民在面对雷电时, 不知如何采取防范措施, 有的甚至做出引雷上身的措施。如遇到雷雨天气, 一些农民竟将高大树木、毫无防雷设施的茅棚、亭子当作避雷躲雨的“安全场所”, 其实这些地方更危险。一些农民为了增加电视节目的接收效果, 将电视接收天线架设在没有防雷装置保护的屋顶上方, 一旦打雷, 天线很容易将雷电引入室内并造成损失。

2.4 防雷减灾人力资源薄弱

目前, 农村基本没有防雷机构, 也没有专业防雷人员。农村防雷减灾工作主要是依靠县城的防雷专业人员开展。以抚州市为例, 全市11个县 (区) 中, 2011年底有持证防雷专业人员34人, 平均每县3人, 其主要精力用在县城的防雷减灾工作中, 对农村的防雷减灾工作难以顾及。

2.5 难于及时获取雷电预警信息

雷电预警信息是气象部门为防范雷电灾害而提前发布的一种预警信息。由于种种原因, 不少农民很难在第一时间获得雷电预警信息, 使得他们在面对雷电时毫无防范措施, 十分被动。

3 加强农村防雷减灾工作的措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 (以下简称《气象法》) 、《气象灾害防御条例》 (以下简称《条例》) 等法律法规相继颁布实施后, 防雷减灾管理的行政管理职能进一步理顺, 防雷政策环境进一步优化, 雷电监测预警及防雷减灾技术手段也在不断提高, 防雷减灾工作得到更加重视, 防雷减灾成效明显, 雷击伤亡事件减少。但应该看到, 农村防雷减灾工作仍然存在许多问题, 农村地区仍是雷击伤亡事故的高发区和防雷减灾的薄弱环节, 也是重点和难点地区。当前, 农村地区要按照“提高认识, 夯实基础, 落实措施”的工作思路, 认真做好农村防雷减灾工作, 切实避免或减少雷击事故的发生。

3.1 提高农民防雷减灾工作的认识

早在2006年, 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做好防雷减灾工作的通知》就特别强调:“要加强对偏远农村的科普宣传工作, 讲清雷击事件发生的原理, 消除部分群众迷信和恐惧心理, 提高全社会的防雷减灾意识, 有效减少雷电灾害的影响和损失”。近年来, 农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明显的改善, 他们对各种安全的需求不断增强。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 特别是防雷减灾工作的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农村防雷减灾工作的宣传, 采取多种有效形式, 向农民讲清雷击发生原理、防护要领和雷电的危害等, 消除他们迷信恐惧心理, 提高农民对防雷减灾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3.2 夯实农村防雷减灾工作基础

3.2.1 加强农村防雷减灾组织机构建设。

农村防雷减灾工作是一项涉及面广、工作难度大的系统工程, 不仅需要各级政府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也需要各有关部门的通力协调配合。要按照《气象法》和《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要求, 成立一个由政府主导, 气象部门牵头, 各有关部门联动的组织机构。该机构既要负责农村的防雷减灾管理, 还要担负制订农村雷电灾害区划、推广防雷技术、开展防雷科普宣传收集、分析雷电灾害等职责。

3.2.2 加强农村防雷减灾规范性制度建设。

目前, 《气象法》《条例》等法律法规都对农村防雷减灾工作作出了规定, 提出了要求, 但这些条款规定都是粗线条、原则性的, 操作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气象部门作为履行防雷行政管理的政府机构, 要会同有关部门深入农村调查研究, 了解当前农村防雷减灾工作实际情况, 制定出针对农村特点、更具操作性的防雷减灾的管理实施办法, 使农村防雷减灾工作更加科学化、制度化、日常化。

3.2.3 要加强对农村防雷减灾工作的投入。

《条例》第4条明确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组织领导, 将气象灾害防御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所需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各级政府要加强对防雷减灾工作的经费投入, 要安排专项资金用于防雷减灾工作, 特别是一些公共场所的防雷设施应由政府投资建设, 有关部门 (如民政和发改委) 要在政策和项目等方面加大对农村防雷减灾工作的扶持力度。

3.2.4 加强农村防雷减灾人才队伍建设。

做好农村防雷减灾工作要一支组织能力强、技术服务好的高素质队伍。各级防雷减灾部门要积极实施人才战略, 加快培养农村防雷减灾人员, 加强农村防雷减灾队伍建设, 重点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培训, 建成一支专业农村防雷减灾队伍。同时, 加强农村气象信息员培养, 使他们在防雷减灾工作中发挥作用。

3.3 落实农村防雷减灾工作措施

3.3.1 加强农村防雷减灾工作的行政监管。

一是严格执行防雷审核制度。对位于山顶、河塘边、山谷风口或旷野孤立、土壤电阻率突变等易遭受雷击地区的建筑物, 加大监管力度, 实行审核制度, 要求严格执行《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等防雷强制性技术规范, 否则有关部门将不予办理建设手续。二是加大对已建防雷设施的检查力度。对农民已经建好和农村野外公共设施的防雷装置, 防雷减灾监管部门要开展检查, 查处违法的防雷装置, 杜绝不合格的防雷装置投入使用。

3.3.2 加强农村防雷减灾工作的技术服务。

一是加强农村雷击风险评估工作。对农村集贸市场等人员密集场所、经常遭受雷击的场所和重大建设项目, 要积极组织专业人员开展雷击风险评估工作, 提出防范措施, 从源头上把好防雷减灾关。二是加强农村防雷技术服务。对一些农民自建的住房, 要组织防雷专业技术人员上门开展服务, 为其提供防雷技术服务, 指导他们完善防雷装置。

3.3.3 加强农村雷电监测预报预警建设。

一是要加强农村雷电监测业务体系建设, 完善雷电监测系统的布局, 提高农村雷电灾害的监测能力。二是要加强雷电灾害的预报, 气象部门要加强雷击落区和危害等级、大气电场预报分析, 提高雷电短时和临近预测预报水平。三是要加强雷电预警系统的建设, 建立综合雷电信息处理和预警平台。加强农村气象电子显示屏建设, 及时通过预警平台、电子显示屏、手机短信等多种途径发布雷电预警信息, 使农民在第一时间获取雷电预警信息, 及时采取措施防范雷电灾害。

3.3.4 加强农村防雷减灾工作的宣传。

建立对农村防雷减灾工作的宣传制度, 结合典型事例积极开展防雷减灾宣传工作, 还要通过电视、报纸等媒体全方位做好防雷减灾宣传工作, 不断提高农民的避灾、自救、互救能力和防雷减灾意识。

4 结语

新时期农村防雷减灾工作面临新的挑战, 同时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只要坚持科学发展不动摇, 站在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负责的高度, 认真贯彻落实《气象法》和《条例》等法律法规精神, 把握“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 理清农村防雷减灾工作思路, 夯实基础, 采取有效措施, 农村防雷减灾工作一定会迈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徐书璋.加强农村防雷工作的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 2012 (7) :397, 399.

[2]刘志发.安义县农村防雷安全现状及防御措施[J].中国科技博览, 2011 (28) :420.

[3]季芬琴, 蔡巧晖, 陈霞芳.农村防雷工作现状及措施[J].中国农村小康科技, 2010 (10) :18-19, 47.

加强防雷减灾工作管理办法 篇8

1 雷电灾害状况分析

根据浙江省台州市相关单位的统计资料分析可知, 在过去的九年当中, 台州市一共发生了140起雷电灾害事故, 105起都发生在郊区以及乡镇地区占据总次数的75%, 35起发生在城区占据25%的比例。造成了65人伤亡, 建筑物以及电子设备等也遭受了很大的破坏。经过相关的调查统计可知, 这些雷电灾害的发生具有一定的时间规律和地区的区别。首先, 经过相关的统计, 台州市的雷电灾害主要是集中发生在每年的6到9月份, 8月份为最多, 这个时期的雷电灾害占全年的87.1%, 雷电灾害主要是发生在台州市的上东部, 主要集中在三门、温岭以及玉环三个沿海的县市。

2 坚强防雷减灾工作的具体管理办法

雷电灾害带来的危险时刻的威胁着市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对于雷电灾害的防治问题就变得更加亟待解决, 下面对于加强防雷减灾工作管理的具体办法进行详细的分析:

2.1 加强防雷灾害工作主要思想的宣传强化防雷意识

雷电灾害之所以一再的出现并呈现出上升的趋势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人们防雷意识的不足, 防雷责任心的不强, 对于防雷思想的宣传就变得十分重要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防御结合”是防雷工作的一个主导的思想, 要不断的加强对于该指导思想的宣传, 对各县区以及各相关的部门要定期的进行相关思想的培训, 使其克服“麻痹的思想以及侥幸的心理”对于防雷减灾能够时刻铭记于心, 把对于雷电灾害的预防工作作为自身的责任目标, 能使相关人员切身的认识到防雷减灾工作的重要性, 把防雷减灾工作当做自身不可推卸的责任。

2.2 加强对于防雷设施的管理

加强对于防雷设施的管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首先, 在对建筑物进行施工设计施工的过程中, 在对相关工程进行设计时, 就要把防雷的思想加入进去, 认真的对施工现场的地理、地质以及相关的环境、雷电灾害发生的规律进行很好的了解, 对于防雷装置的形式以及布置进行详细的设计, 确保在雷电多发的地区所有的建筑物都具备完善的防雷措施, 严格的规范对于高层建筑物防雷措施的要求, 使相关的建筑物都能按照相关的标准、规范进行设计和安装防雷的装置;其次就是加强对于防雷设施的监测工作, 各级的气象部门都要加强对于防雷的监管以及检测的力度, 在进行监测的过程中, 要结合相关的部门来组织和开展雷电的安全监测工作, 对于可能存在的雷电隐患进行一一的排查, 并及时的监督整改。要求相关的被监测部门自觉的定期监测防雷设施, 并上交监测报告;切实的做好对于相关报告的审核和验收, 对于资料和实际不符的也要进行严格的排查。此外, 各级气象相关部门还要加强对于雷电灾害监测的预警工作, 建立相关的雷电监测预警的业务体系, 提高对于雷电灾害进行检测分析以及预报预警的能力, 对于天气的变化也要密切的进行监督, 提高对于雷电灾害进行预警的能力。在对雷电灾害的预警进行发布时, 要充分的利用手机以及网络等相关媒体, 使预警的信号能够及时的传递到受众手中。在08年的5月23日下午, 黄岩区的南城蔡家洋村的村民余福林家里就遭到了雷击, 屋檐遭到损坏, 家里的线路也全部被烧坏, 附近的邻居也受到了相应的影响, 直接造成0.645万元的经济损失。该案例就足以说明在对建筑物进行施工时, 防雷装置设置的必要性。

2.3 加强防雷减灾管理制度的建立健全

管理制度是一项管理工作得以进行的基本前提, 加强对于防雷减灾工作的管理也不例外。建立健全相关的管理制度对于防雷减灾工作是否能够顺利进行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首先, 就是要建立起一个相关的组织结构, 使该组织结构中的相关人员都具有相应的专业资格证书;使从事雷电装置检测、工程设计以及相关的施工单位应该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 并按照国家或者是相关的气象部门所规定的相关规范进行实际的操作, 对于相关的监测部门, 应当按照相关的标准在保障安全生产的基础上, 对防雷电的技术进行完善并实施。建立健全相关的管理机构就很好的避免了防雷的专业技术人员素质低、高等专业人员比较少的现象;其次, 对于这些相关的技术人员要进行定期的培训, 不断的对其专业水平进行更新, 使其能够顺应雷电灾害的发展趋势而掌握新的专业技术;最后, 将责任落实到每个相关人员的身上, 规定相关的设计人员对防雷装置的设计要负相关的责任, 这样可以加强相关人员的敬业意识。

3 结束语

雷电灾害带来的威胁一直困扰着人们, 随着社会的进步, 人们对于雷电灾害的防御工作也逐渐的重视起来了, 相关的部门也一直在对防雷减灾工作进行相应的完善, 对于防雷减灾相关思想的宣传、相关制度的制定以及相关的组织结构的管理都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希望通过本文对于防雷减灾工作的管理进行加强的办法的相关分析, 可以给将来防雷工作带来帮助, 推动我市防雷工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昌金.浅析如何加强依法管理推动防雷事业的发展[J];台州气象, 2012

当前防雷减灾应做好的几项工作 篇9

一是必须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全面落实“安全第一, 预防第一”的方针, 牢固树立防雷减灾意识, 全面落实防雷减灾责任, 努力提高防雷减灾水平。

二是要充分认识当前雷电灾害多发的严峻形势, 建立健全“四项制度”。

(一) 严格落实防雷减灾责任制。

项目建设、园区建设的主要领导是防雷减灾工作的第一责任人, 分管领导是各自生产范围内防雷减灾工作的主要责任人, 各成员单位和主管部门领导是职责范围内的直接责任人。各级各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和任务要求, 层层落实责任, 相互配合, 密切协调。

(二) 严格落实防雷安全生产管理制。

按照“谁主管, 谁负责”的要求, 将防雷减灾工作纳入安全生产检查范畴, 将防雷装置的设计审核、竣工验收和安全检测的资料纳入建设工程的档案管理, 做到“两个一律”, 即防雷装置设计方案未经审核同意的工程项目一律不得交付施工、防雷装置未经竣工验收合格的一律不得交付使用和办理房产证。

(三) 严格落实防雷安全联合执法制。

要加强防雷安全联合执法的力度, 坚决纠正和查处影响防雷安全的违规、违法行为, 对不按规定安装防雷装置, 不按规定申报防雷装置设计审核、竣工验收以及防雷装置存在严重隐患的单位, 须责令其限期整改, 对逾期不采取整改措施的, 依法予以查处。

(四) 严格落实雷电事故责任追究制。

建立健全雷电事故责任追究长效机制, 对于发生人力可以防范而未防范的雷电灾害以及因防护措施不到位或灾害应急处置不得力而造成重大事故的, 要依法追究相关责任部门、责任人的责任。

三是要设立应急处理机制, 在灾害发生的最短时间内做到“四个到位”。

(一) 组织领导到位。

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以及相关部门的应急人员应立即全部到岗到位, 实行!"小时主要负责领班制度。按照职责做好实时监测、加密观测和全程跟踪服务, 并及时向市防雷减灾部门报告灾害的发生、发展情况。

(二) 救援人员到位。

领导小组要迅速调派应急队伍进入抗灾现场, 组织协调医疗卫生机构落实应急抢救、医疗救治工作, 组织社会公众采取相应的自防、自救、互救等防御措施。

(三) 技术指导到位。

领导小组要主动加强与市气象局的天气会商, 并根据气象局发布的指导意见, 做好雷电灾害的跟踪预报、预测和警报服务工作。

(四) 物资资金到位。

领导小组要加大抗灾物资资金的调拨力度, 足额发放救灾物资, 及时安排救灾资金, 确保受灾群众得到妥善安置。

四是要设立后期处置机制。雷电灾害事故发生后, 领导小组和成员单位要做好“三个及时”。

(一) 及时开展调查评估。

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协同市气象局全面开展灾害损失调查评估工作, 并将调查评估结果在灾害结束后#日内报送市防雷减灾部门。

(二) 及时进行事故总结。

较大以上雷电灾害事故发生后1小时内、一般雷电灾害事故发生后1天内, 事故发生单位要将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后果等情况报告领导小组办公室。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在应急工作结束后%日内, 将灾害发生的原因、抗灾自救情况及整改应对措施, 形成灾害总结报告上报市政府防雷减灾部门, 同时通报各成员单位。

(三) 及时办理灾害保险。

领导小组办公室要积极协调相关保险部门办理受灾人员和财产的理赔事项。

五是要建立奖惩机制。

影响防雷事业快速发展的若干因素 篇10

1 提高防雷主体的整体素质是防雷事业发展的基础

在提高防雷人员的综合素质过程中, 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思想意识的转变与技术水平的提高, 而技术水平的提高又决定了行业的技术发展水平。气象主管机构要管理并服务好防雷市场, 必须建立较强素质的防雷技术队伍。因此, 应做好以下工作。

1.1 转变观念, 树立“事业防雷”的思想意识

树立“事业防雷”的思想意识, 应首先认识防雷管理的科学概念。防雷是法律赋予气象主管机构服务社会、防灾减灾的重要职能, 是对社会防雷安全管理的体现。发展防雷事业, 首先要摒弃以利益为着眼点的旧习性, 建立以事业为导向的新文化, 使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矛盾逐渐理顺, 市场规则得到真正的尊重。防雷管理人员应树立大局意识, 克服垄断意识, 规范防雷技术服务[1]。

1.2 强化防雷专业理论知识的再教育, 提高防雷从业人员的技术水平

强化防雷从业人员专业理论知识的再教育是提高防雷从业人员技术水平的重要途径。一个合格的防雷工作者应全面了解并掌握多个方面的理论知识。一是有关气象的法律法规;二是雷电形成、危害的基础知识, 建筑工程知识;三是各种国际、国家、行业的防雷标准;四是各行业的基本雷电防护方法。掌握以上知识的同时, 应将加强技术培训与强化制度相结合。

2 科学设立防雷机构是规范气象防雷事业的关键

防雷机构是防雷管理与技术服务的法律主体, 各机构设置得当、职责明确, 就可以相互协调, 共同促进防雷事业的发展。防雷机构的设置应充分考虑三方面的因素。一是设立管理机构与技术服务机构, 应建立长远发展的战略思想, 确保防雷事业可持续性发展;二是明确管理与技术服务的职责范围, 各自行使管理职能, 充分调动防雷管理人员的积极性;三是明确法律责任, 强化机构管理的自律能力, 提高社会的信誉度。科学设立防雷机构, 并做到规范化管理, 保障防雷工作的有序开展[2]。

2.1 建立健全气象防雷行政机构, 规范防雷市场管理

要将防雷工作提高到较高的水平, 需要设置能代表气象主管机构行使防雷行政管理职能的科室 (防雷办公室) , 选用专业技术人员行使气象主管机构的管理职责, 从事政策法规的执行, 组织防雷验收、雷击事故鉴定、技术培训、防雷宣传、市场管理、学术交流等各项管理工作。

2.2 建立防雷技术服务机构是发展防雷事业的技术保障

防雷检测、防雷装置设计审核、技术服务是防雷工作的直接体现, 建立一个合格的防雷技术服务机构, 是发展防雷事业的必要保障。规范与发展防雷事业, 气象主管机构就必须建立相应的专业防雷技术服务机构, 选择优秀的技术人才, 建成防雷技术服务的中坚力量。防雷技术服务机构的设置要符合法律法规要求, 一般为行政事业性质, 但其行为带有行政授权的监督、管理职能, 在业务管理上具有独立职权的机构[3]。

3 强化技术服务建设, 建立规范化防雷技术服务机制

防雷技术是发展防雷事业的生命力, 是气象防雷事业兴衰的关键。因此, 强化技术服务管理, 建立规范化技术服务机制, 有利于促进气象防雷事业的快速发展。要达到规范化技术服务, 应加强技术体系的建设。

3.1 严格执行防雷技术服务标准是规范化服务的基础

规范防雷技术服务, 必须严格执行防雷技术标准, 熟练掌握防雷专业技术知识, 掌握雷电的基本原理和放电机制、雷电的选择性和破坏途径、外部防雷装置的计算方法和设置要求、雷击电磁脉冲途径和避雷原理、各类防雷设施的设计规范 (如GB50057-1994、GB50057-2002) 、常见受害物的耐冲击能力、《防雷减灾管理办法》和《防雷装置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规定》, 技术人员要求具备一定的学历。

3.2 提高技术服务质量是规范技术服务的必要保障

防雷技术服务的质量是事业发展的必要保障。提高技术服务质量, 首先要选择优秀的技术人员, 建立综合防雷意识。如防雷检测业务逐步从单一的防雷装置检测扩展到建筑物的电气检测, 也就是在原有防雷装置检测的基础上增加建筑物电气设施的检测, 如电气开关短路、漏电流、过载检测以及电气插座相线、零线和接地线的检测, 既符合现代综合防雷的发展趋势, 又是对防雷减灾业务领域的积极拓展。

3.3 统一防雷文书标准是防雷规范化的重要体现

防雷文书是防雷技术服务的表现形式, 书写格式是防雷技术力量的体现。规范已明确的防雷文书格式, 并严格贯彻, 制作文书应本着科学、合法、项目齐全、书写方便的原则。

3.4 制订科学的收费标准, 规范收费行为

收费标准是技术服务收费的依据, 制订收费标准要严格遵循物价法的有关规定, 同时也要考虑当地的经济发展状况、物价水平等因素, 并参照周边地区制定的收费标准[4]。

4 加强防雷执法管理, 确保防雷事业健康发展

防雷执法是防雷设施安全有效监查的保障。加强防雷执法管理, 首先要加大防雷执法宣传力度, 其次是强化执法检查, 再者是违法必究。

4.1 加大防雷执法宣传, 提高全社会防雷安全意识

为达到全民防雷的目的, 提高人民群众避险、自救、互救的能力, 气象主管机构应加大防雷法律法规的宣传。气象部门应该如实和及时地充分利用气象部门现有的短信、声讯、影视平台、网站、电子显示屏等服务手段, 及时发布雷电监测预警信息, 为地方政府、相关部门以及社会各界防御雷电灾害提供支持和帮助。利用各种媒体、会议等途径, 加大雷电防护安全知识的宣传, 普及防雷科普知识。

4.2 建立常规执法检查制度, 增强防雷安全检测意识

气象主管机构要定期组织防雷执法检查人员对管辖区域内的Ⅰ、Ⅱ、Ⅲ类防雷建 (构) 筑物拥有单位进行执法检查, 对未实施检测、检测不合格又未按期整改的单位, 要责令其限期整改[5], 以督促其建立防雷设施定期检测的安全意识。做好防雷行业监管, 依法维护防雷市场秩序[6]。

4.3 严肃查处防雷违法案件, 确保防雷安全检测顺利进行

为消除雷击隐患, 确保防雷设施安全、有效, 对违反气象法律法规、留有雷击隐患、经教育不能改正者应加大处罚力度。做好防雷行政执法检查, 依法维护防雷安全生产秩序, 消除雷击隐患, 确保防雷设施安全有效。执法过程中, 一是要有理、有据、有节、有序地开展执法检查;二是严查拒不接受防雷装置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拒不接受防雷装置安全检测以及使用不合格防雷产品的单位和个人。

参考文献

[1]杨经科, 葛意活.关于基层气象部门发展防雷事业的思考[J].气象研究与应用[J].2007, 28 (A01) :119, 124.

[2]韦瑞霞, 张志扬.提高素质加强管理推动防雷事业发展[J].贵州气象, 2006, 30 (B09) :64-65.

[3]林益金.健康、有序地发展县级防雷事业[J].福建气象, 2003 (5) :43-44.

[4]王凤梅.开创防雷事业新局面[J].新疆气象, 2003, 26 (4) :44.

[5]王长金.加强依法管理推动防雷事业发展[J].贵州气象, 2002, 26 (2) :39-41.

[6]巴桑卓玛.山南防雷事业在发展中前进[J].西藏科技, 2009 (12) :64-65.

气象防雷技术工作要点 篇11

关键词:防雷技术;实践;问题;探索

中图分类号: TM862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5.14.073

近年来,国家电网等覆盖面积越来越广,各种通讯设备、电子设备也已经成为了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必要品,与此同时,这些现代化技术产品在遇到雷电灾害时所受的影响也越来越大,这就使人们逐渐认识到防雷技术的重要性。现如今,防雷技术在各个领域中已经逐渐被重视起来,但是由于我国受技术及其他一些原因的限制,导致我国的气象防雷技术还处于缓慢发展的阶段,与其他国家相比相对较弱。在各种气象监测系统中还没能建立完善的体系,管理水平也没有达到较高的水准。要想使我国的气象防雷技术能够持续有效的发展就必须要改变现在的状况,使其能够明确工作的重点。

1气象站防雷的基本结构分析

气象站防雷主要是通过三个基本部分构造的。首先是对现场的雷击情况进行直接的关注测试,这是通过对现场内金属设备的观测,要注意风传感器避雷针的引下线和数据传输线等的位置,都需要穿过风杆。这原理是因为在被雷电袭击时,如果引下线被雷电击穿,就会由于杆体本身就有导电性,会让杆体内部的信号线极容易被雷电击穿,由于杆体是裸露的,长时间的经历风吹雨淋,这也使其加大了被击穿的可能,对其安全造成了巨大的隐患;其次是在接地部分都属于共用,不仅观测中的各种设备需要进行接地处理,其他周边地区的金属设施也要做好接地保护;最后是感应雷的防护工作,不仅要关注好气象防雷技术在应用过程中对雷电发生的信号及防雷信号的接收,还要确保感应雷的安全防护措施是否到位,只有将全部的工作都做好才能准确的获取雷电活动的信息。

2气象防雷技术工作风险控制措施

在一些场所中会有易燃易爆品,这不仅需要完善的安全保障措施系统,还需要在发生事故时有应急处理系统,同时,工作人员在进行操作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规范来工作,不能出现违规违章的现象。并且要对设备进行定期检查,检查人员要严格地进行把关,要对金属设备及会产生静电部分的检查更加严谨,同时要注意接地线的松紧程度,及时发现问题并处理好,这样才能确保其安全。

在气象防雷技术应用中,现代化电子信息系统的应用有待加强,在操作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其规范来进行,特别是在发生雷雨时要对电子设备的运行进行检查,这样才能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并妥善处理。

除了这些措施外还需要对气象防雷风险进行评估,其主要包含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要对气象防雷环境中各种可能会导致雷击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并将其发生的概率进行评测。

二是要将会产生雷电风险的因素进行确定分析其类型,这样才能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更改。

三是需要对整个防雷技术系统的运行情况进行分析。

四是需要对雷电袭击之后产生的后果及影响进行系统的分析。

五是根据以上的分析研究出能够降低雷击风险及防范雷击的方案和发生事故时的应急方案等。

3气象防雷技术要点

气象防雷技术主要是针对现如今信息化科技时代中减少雷击对社会及国家带来的经济及人身安全上的危害。只有将防雷技术工作的重点及性质掌握好才能使其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气象防雷技术中主要通过以下几点来进行工作的:

3.1加大先进设备投入

在雷电监测设备中,先进的设备有着可靠且准确的硬件来作为保证的。所有在进行采购防雷技术设备时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来引进先进的设备,这样才能使雷电监测的数据在准确度上得到保障,让防雷工作有效的开展起来。

3.2规范工作制度

仅仅拥有先进的设备是不够的,还需要工作人员操作时能够严格按照其规章制度来进行,避免出现违章操作,使雷电监测的数据失去其有效性,从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同时相关部门也要尽快完善相关的操作规定及制度,让工作人员在操作中能依规而行。

3.3提高技术水平

气象防雷部门不能局限在已有的技术上,要及时引进更多专业的技术人才,这样才能使防雷技术的整体水平得到提高。同时还要加强对工作人员的专业技术的培训,当今社会中更多高端设备及技术随着时代的发展在不断地创新,所以必须要对工作人员进行定期的岗位培训,使其能够适应跟上防雷技术的发展步伐。

3.4完善网络建设

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气象防雷部门也需要建立完善的网络来进行人员的管理及工作数据上的管理,使网络成为连接各个部门的重要工具,并且使各项数据信息能够及时的传递共享。网络建设是需要各部门之间相互协调来完善的。

4结语

总体来说,气象防雷技术工作的有效开展能够避免遭受雷击,使人们的生命安全及财产安全得到保障。同时还要明确气象防雷技术工作的重要性,完善其网络的建设,这样才能确保先进的雷电监测设备监测到的信息准确且有效。

参考文献

[1] 周晖.气象防雷技术工作要点探讨分析[J].硅谷,2015,(01).

[2] 冉丹婷.防雷技术实践问题探索[J].价值工程,2014,(36).

防雷减灾工作发展前景 篇12

1 防雷环境评价和雷击风险评估

雷电环境评价, 主要是依据新建设的项目的地理位置、气候背景、环境条件和需要保护的物体性质, 结合项目所在地的雷电活动规律, 将建筑物的长、宽、高计算出保护物和所在位置的雷电参数、年雷击平均密度和雷击的次数, 以及被保护物截收雷电的等效面积, 据此在综合对该地区的雷电活动规律进行评价。

雷击风险评估是正在发展的一项新的防雷技术, 对需要进行保护的项目事先做出雷击风险评估, 让建筑工作人员能尽快认识建筑物自身存在的雷击危险, 同时提高对防雷工作的意识。这样也可以让建筑人员在进行建筑物施工的时候就能进行防雷的设计和施工, 可见, 雷电风险评估是防雷工程深入发展的需要。

现代社会电子产品增多, 在雷击中成为了受损最严重的物质之一, 尤其是大型的电子信息系统, 一旦受损, 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多不便, 也给相关的部门带来巨大经济损失。雷击风险评估的结果将作为各个建筑物防雷设计之前的主要依据, 尤其是防护水平选择的重要技术支撑, 这也对在源头上消灭雷灾的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2 雷击风险评估的依据和方式

我国的《防雷减灾管理办法中》, 严格规定了对雷击风险的评估制度, 各级气象主管部门要对行政区域内的大大型建筑物进行雷击风险评估, 这就是进行雷击风险评估的主要依据。关于雷击风险评估的具体方式则主要通过具体实例来说明。

以某公司的生产厂房B为例, 雷击风险评估的工作时一项市场化的行为, 一般的厂家要委托专门的雷击风险评估公司进行, 双方签订合同后, 评估公司在对厂房B做粗评估, 向厂家提供具体的评估报告, 收费则按照当地物价局规定, 收取厂房总投资额的1.5%。评估中要结合当地的气象特点和地理环境, 对厂房B的结构特点和电子信息系统设备进行调查研究, 在这些调研的数据基础上完成具体的评估工作。

2.1 雷击次数评估

雷击次数的评估方法是:首先统计厂房B遭受雷击的次数N, 和雷击厂房的入户设施次数, 记为Ni。厂房内的电子信息系统可以承受的年平均雷击最大次数值Nc, 得出这几组数据后就可以将Ni和Nc进行比较求职, 看是否需要选择LPS, 同时还需要利用建筑物内部的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效率的参数进行雷电等级的评定。

2.2 损害概率和次数评估

雷电的成因不同, 造成的损害也各不相同, 一座建筑物面临雷电, 受到的损害有好几种, 在进行防雷措施的选择时就要分析不同的成因, 同时掌握不同的雷击现象造成损害的概率。这里就可以对没有防护措施的B厂房和进行防护后的厂房进行缩减系数计算, 优化防护技术。

2.3 雷电脉冲评估

雷电脉冲的技术评估, 要对B厂房的有屏蔽和无屏蔽的磁场强度和厂房的安全距离进行计算, 根据这个计算数据可以在防雷设计的施工中减少电磁干扰的感应效应, 改善电磁环境。经过这三个步骤的雷击风险评估之后, 才能对厂房进行内部和外部的防雷设施设计提供科学可靠的数据依据, 提出合理的防护措施和应急预案。

3 防雷环境评价和雷击风险评估的必要性及意义

防雷减灾工作本身是一项积聚了法律、科研、监测和技术等服务为一体的完整系统, 将防雷工作的技术水平改进和提高, 是进行科学防雷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满足防雷措施因地制宜的设计, 安全可靠的保证了防雷技术的经济合理, 降低雷电发生时引起事故的可能性。防雷环境分析和雷击风险评估得到的数据都是防雷工程设计和防雷检测工作的理论数据。也是防雷工作的技术支持, 保证了防雷单位进行防雷技术方案的科学化。

这两项工作对于整个防雷减灾工作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1) 有利于将防雷技术相关的研究成果应用带其他的建设工程的防雷项目中, 避免因为建筑项目的防雷设计缺陷造成工程的重复建设和施工, 带来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2) 有利于防雷措施的判定。雷电普发的地区, 建筑项目的雷电活动和当地的地理环境、气候背景密切相关, 具体的防雷措施就要依据环境评价和风险评估进行判定, 做到雷电灾害的预防和雷电措施的准确无误。

3) 有利于防雷工程的建设施工, 防雷环境和雷击风险是整个工程项目建设中的部分数据, 但是关系到工程建成后的使用寿命, 据此就能正确的为防雷工程建设设计提出意见, 提高防雷设计的准确度和可靠性。

4 结语

防雷环境评价和雷击风险评估在防雷工作中的作用显著, 但是很多建设单位考虑到费用问题, 也对防雷风险评估的效益产生黄奕, 基本上不会对相关的建设项目进行防雷风险评估。进行评估的建筑也偏重于新建筑, 忽视了旧建筑项目的评估, 在评估后也缺乏一定的防护意识, 使这两项防雷工作的作用并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雷击风险评估和环境评价是气象部门履行防雷减灾管理职责的重要方面, 一定要是这两项工作建立在科学的数据基础上, 对社会需要的进行重点防雷的工程建设提出科学的防雷计划方案, 避免防雷工作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依照相关的数据严格设计图纸, 制定完善的操作方案和流程, 完善日常的风险控制方案, 普及雷击风险评估的重要性, 提高人们的意识, 才能使雷击风险评估发挥其最大的经济效益, 提高防雷工作的可靠性。

摘要:目前雷电灾害已经是风险较大的一类自然灾害, 国际电工委在雷电自然灾害评估中, 将其风险有了明确定义。目前对雷电普遍存在的地理和气候环境进行评价, 将雷击产生的风险进行评估, 对防雷减灾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防雷环境,雷击风险,意义

参考文献

[1]梁文光.浅析防雷环境评价, 雷击风险评估对防雷减灾工作的积极作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08.

[2]徐恺, 杨玉辉, 青格乐图等.浅析风险评估在防雷工作中的思考[J].中国科技博览, 2011.

[3]支秉毅, 林念萍, 陈晟.关于开展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的几点思考[J].科技资讯, 2011.

[4]廖德海, 杜娟, 高武虎.做好雷击风险评估的思考与建议[A].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雷电防护科学与技术发展分会场论文集[C], 2010.

上一篇:集中办学下一篇:P2P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