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雷减灾执法

2024-07-06

防雷减灾执法(共3篇)

防雷减灾执法 篇1

1 防雷行政执法中存在的问题

1.1 执法意识模糊

目前, 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气象部门的部分管理人员及领导不能够认清防雷是“事业”, 还是“产业”, 更有一部分人将防雷行政执法作为一种创收手段, 为气象部门的创收提供服务;防雷行政执法工作人员的“功利”观念较为严重, 难以摆脱收费的意识误区。在对案件进行查处的过程中, 更加注重是否能够收到罚款, 如果能收到罚款, 则执法的积极性相对较高。这种较为模糊的执法意识和执法目的使行政执法工作很难落实到位。

1.2 执法机构不健全

受机构及编制等多种因素的制约, 新疆大部分气象局并没有专门的行政执法机构和执法人员, 某些气象局虽然具备, 但是配备的专职执法人员相对较少, 执法人员综合素质较低且法律知识相对缺乏。对于县级气象局而言, 其执法力量比较薄弱, 既没有设立专门的法制机构, 也无力配备专业的执法人员。

1.3 执法力度不够

目前, 各种各样的信息设备及电子设备已经逐步渗透到社会经济活动的各个方面。很多弱电设备在投入使用之前并没有严格依据相关的防雷技术规范做好防雷设计和施工等工作。部分高层建筑物缺乏有效的防雷保护措施, 还有部分建筑物忽略了侧击雷及雷电电磁脉冲的防护。空调、大型广告牌和楼顶的太阳能热水器等都没有作防雷接地处理, 其防雷保护措施并不完善。部分单位防雷装置的安装不符合相关的规定要求, 且存在拒绝定期检测防雷装置的安全性等情况。一些建筑工程没有经过气象主管机构的审核就开始建设, 并且在工程结束之后, 未经气象主管机构验收便投入使用, 这些现象的存在致使雷电事故的发生较为频繁。受执法人员素质较低、执法力度不够、不善执法、不敢执法、执法不到位等多种因素的制约, 该地区防雷减灾工作的要求与防雷行政执法力度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1.4 执法的协调力度不足

目前, 社会对防雷减灾工作的认识有了一定的提高, 但是在行政执法过程中, 仍然存在部分相关部门不配合执法的情况。这些部门不配合气象局行政执法部门解决问题, 导致防雷行政执法部门孤军奋战, 从而大大增加了防雷行政执法的难度。

1.5 处罚办案不规范

在处罚防雷行政案件的过程中, 往往会出现以下几种办案不规范的情况: (1) 没有足够的行政处罚依据; (2) 执法的程序错误; (3) 诉讼过程中存在严重的证据不足现象; (4) 被查单位在执法文书下达后拒绝签收。

2 防雷行政执法工作的对策探讨

2.1 加大宣传力度

新疆地区出台防雷减灾法律法规相对较晚, 社会认知度也不高, 不利于开展防雷行政执法工作, 因此, 做好宣传工作非常重要。在宣传过程中, 要重点宣传一些优秀单位或部门, 提高宣传效果;要抓住一些典型的雷电事故, 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 提高民众的防雷减灾意识。通报、曝光气象执法案件, 宣传防雷专项检查情况等, 不仅能够扩大影响力, 还能够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总之, 加大宣传力度能够提高民众的防雷减灾意识, 并为防雷行政执法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2.2 处理好“政、企、事”之间的关系

为了与防雷减灾工作的快速发展相适应, 气象局重新对防雷执法、防雷管理、防雷技术服务和防雷产业等进行了布局, 但是, 部分单位没有将这几方面调整到位, 也没有完全将检测与产业、技术服务、管理分离开。因此, 气象部门要进一步加大调整力度, 完全将“政、企、事”分开。气象主管机构应该主动承担起防雷行政管理工作, 真正做到“使群众满意, 让自己舒心”。

2.3 强化执法队伍整体素质的建设

提高防雷行政执法人员的综合素质, 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注重学习与防雷减灾相关的法律法规。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 以法定程序为依据, 履行各项职责, 行使各项职权。 (2) 执法人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行政执法能力和业务素质。在防雷行政执法过程中, 执法人员既要准确、及时地找出防雷的薄弱环节、安全隐患和违章之处, 又要明确被查对象违背了哪些技术标准、规范或法律法规。因此, 执法人员要针对防雷减灾工作在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加强学习技术标准、规范以及计算机、建筑、通讯等专业知识, 提高自身的执法意识和执法能力。 (3) 执法人员要积极参加与防雷行政执法工作相关的学术讨论活动, 增长见识, 拓宽视野, 进一步提高自身的行政执法能力和执法水平。 (4) 做好执法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工作, 倡导服务型的行政执法, 使“执法为民”的观念深入人心。 (5) 相关部门要定期对执法人员进行考核, 考核的成绩直接与执法人员的利益相挂钩。各级领导更要加大对执法人员的培训力度, 尽快提升行政执法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执法能力。

2.4 健全气象行政执法机构

健全气象行政执法机构是做好行政执法工作的基础。各气象部门要在明确各项职能的基础上建立防雷执法机构, 并作进一步完善。通常情况下, 省级气象局要成立法规处, 并建立行政执法大队;市气象局要成立法规科, 建立行政执法中队;县气象局要依据本地区的实际状况, 如果条件允许, 可以建立行政执法小队, 如果条件不允许, 可以选取一两名兼职执法人员与市气象局相互配合, 确保行政执法工作的顺利开展。

2.5 规范处罚案件中的违法行为

防雷行政处罚必须遵循“合法”的原则, 这就要求行政执法的机构、执法的程序和执法的内容等都要与法律法规的要求相符。另外, 必须要有充足的处罚证据, 处罚的条例也要恰当。只有这样, 才能确保防雷行政处罚的合法性, 进而保证防雷行政执法工作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兰航, 罗林勇, 熊晓洪, 等.高效防雷执法探析[J].贵州气象, 2006 (09) .

[2]易新明.气象防雷行政执法的技巧探析[J].中国农业信息, 2012 (02) .

防雷减灾执法 篇2

自查报告

为全面了解我市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以下简称《防震减灾法》)的情况,依法推进防震减灾工作,按照市人大常委会工作安排,市人大执法检查组于7 月份到各县区相关单位就《防震减灾法》贯彻实施情况进行了检查,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防震减灾法贯彻实施情况

多年来,我市各级政府坚持“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的方针,认真贯彻实施《防震减灾法》,地震监测预报、灾害预防和应急救援三大体系建设取得了较大进展,防震减灾综合能力逐步提高。

(一)防震减灾组织管理体系基本形成。近年来,我市各级政府加强了对防震减灾工作的领导。全市防震减灾工作在市防震减灾委员会统一领导和协调下,定期召开工作会议,研究解决防震减灾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这些规章制度的制定,进一步推动了我市防震减灾工作的有效开展。

(二)全力做好地震监测预报工作。强化防震减灾群测群防体系建设。修改完善了《宏观异常监测制度》,制定了《震情短临跟踪方案》。

(三)努力提高震灾综合防御能力。市、县区抗震设防备案全部纳入到了基本建设管理程序。办理抗震设防备案50项,备案率达到100%。同时简化了备案程序,使备案办结时间由原来一周简化到3天,基本实现了即来即办,全部实现了电子化备案。市、县区抗震设防备案工作全部按照工民建工程、水利工程、电力工程、道路工程、桥梁工程、管线工程、其它工程7大类进行电子化备案。对农村民居抗震设防重点抓了政府投资项目抗震设防监管,成效显著,民居抗震以点带面,逐步展开。市、县发放《农村建房勿忘抗震》读本.(四)扎实开展防震减灾宣传教育。组织好大型宣传活动。市地震局下发了《关于做好5.12期间防震减灾宣传活动的通知》《关于组织开展好唐山地震纪念日防震减灾宣传活动的通知》,市、县区防震减灾部门联合有关部门利用“科技之春”、“科技活动周”、“科技活动日”、唐山地震纪念日集中开展宣传活动。

(五)地震应急工作稳步推进。地震应急指挥体系健全。市县区政府落实“分级负责、相互协同”的抗震救灾新机制,加强抗震救灾指挥部制度建设,市、县区政府均成立了地震应急指挥部,加强交通、电力、通信、水利、学校、医院等领域基础设施和重点部位地震风险排查和抗震加固,不断完善了市、县区政府、部门、行业地震应急预案修订和备案,100%县区完成了防震减灾主要成员单位、学校等人口密集部门预案修订和备案。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我市依法开展防震减灾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防震减灾综合能力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大庆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

(一)地震监测预报能力和水平还需提高。县区地震工作多由科技局下属单位承担,管理体制不顺。新上的项目 技术系统复杂,数据日常分析处理量大.(二)地震应急能力总体较弱。各级政府虽然制订了应急预案,但部分县、区没有组织过应急演练,没有开展过地震应急工作专项检查。

如何提升防雷行政执法能力 篇3

1主要做法

1) 建立健全防雷减灾组织机构。根据依法行政工作的需要, 按照政事分开的原则, 2002年汉中市政府成立了防雷减灾工作领导小组, 并下设办公室, 负责全市防雷安全管理工作, 同时成立了“汉中市防雷中心”。强化了气象部门作为防雷减灾管理机构的行政主体资格, 杜绝了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的现象。

2) 依法规范行政审批制度。建立规范、科学有序的依法行政审批制度是落实依法行政的关键。我局依据《气象法》、《行政许可法》等相关法律法规, 严格依法履行防雷减灾行政审批制度, 紧抓建设项目防雷装置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两个环节不放松, 确保全市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3) 加强防雷行政执法检查工作。多年来, 我局防雷工作一直发展比较缓慢, 主要原因是对执法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 执法力量不足, 执法水平不高, 执法人员有畏难情绪, 执法体系没有建立起来。我局总结以往的经验教训, 统一思想, 提高认识, 更新观念, 采取有力措施, 坚决走依法管理防雷工作的路子, 使得防雷执法工作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一是加强执法队伍建设, 调整了执法人员。二是重视法律知识的学习和培训, 全面提高执法人员的政策理论水平和执法能力。三是加强与地方政府及安监、消防、城建、教育等部门的合作, 多次开展防雷安全专项执法检查工作。四是加强学校防雷工作, 对全市所有中小学雷电安全情况进行了全面的摸底排查, 并建立了雷电安全校舍档案, 以专题报告的形式上报地方政府。五是积极开展三项执法行动活动, 坚持月报告制度, 全面排除雷电安全隐患。

4) 不断规范防雷检测工作。市防雷办把加强对检测机构的监督管理作为重要的工作内容来抓, 要求技术部门在每一次检测过程中都要做到公正、科学、准确, 绝不能弄虚作假, 以权谋私;要认真做到“五统一”, 即:检测项目统一、技术标准统一、报告格式统一、合格证统一和收费标准统一。

5) 坚持公告和申报制度。每年年初和汛前利用多种媒体、采取各种形式广泛的宣传防雷减灾知识, 全市各行各业大部分都能及时按照要求申请开展雷电检测和建筑物防雷装置设计审核。

2几点体会

1) 高素质的执法队伍是执法工作的最根本保障。我局执法人员都不是学政法出身的, 对气象法律法规精神实质吃不透, 相互关系理不顺, 给执法工作造成很大难度。

2) 教育与处罚相结合是行政执法的重要手段。气象依法行政工作是法律赋予我们的职责, 要用法律来保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现在有些建设单位对气象部门实行防雷专项行政许可不理解, 行动上不积极配合, 给防雷减灾工作带来很大的难度。在执法检查中, 一定要耐心宣传教育, 引导他们依法履行相关义务, 使得相对人在接受教育的同时自觉自愿的做好雷电防护工作。

3) 规范的执法程序是执法工作的基本要求。在行政执法立案中, 一定要做到违法事实认定准确、行政执法程序合法、法律适用得当;要正确适用法律文书, 送达执法文书一定要按照法律程序执行。

4) 切实落实防雷安全责任是防雷管理的重要措施。防雷管理不仅是一项政府行为, 而且是一种社会责任, 切实贯彻落实《防雷减灾管理办法》, 夯实责任。

5) 加强部门合作是做好执法工作的重要形式。近年来, 我局十分重视和地方政府相关部门的合作, 与市安监局联合下发《关于开展全市防雷安全检查工作的通知》, 对全市防雷安全工作进行全面检查。

6) 做好宣传是防雷执法工作的先导。充分利用科技宣传月、世界气象日、普法宣传周、调查问卷等多种形式, 在报纸、广播、电视等多种媒体上开展宣传;将宣传材料、光盘送到社区、乡镇、学校、矿区等。

3存在的困惑

1) 社会特别是有些单位的领导, 对防雷减灾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 不配合防雷执法工作, 有的甚至有抵触情绪, 执法阻力较大。2) 有的对防雷减灾的有关法律法规不了解。有很多单位不知道防雷归气象部门管理, 普遍认为建筑物图纸已经建设部门审核, 不需要气象部门再审核。3) 防雷许可没有列入建设工程审批和竣工验收的内容, 有的单位绕过防雷图审擅自开工, 有的不进行竣工验收投入使用, 防雷法律法规的约束力不强, 使得违法案件较多。4) 人情关系影响执法行为。执法检查中, 或多或少的会遇到关系户。尤其是领导和当地政府部门的关系户, 本应严格按照执法程序进行的, 由于人情关系的介入, 此项行为就得另辟蹊径, 使得执法人员对法律法规的执行大打折扣。5) 地方保护主义加大了执法难度。地方政府为了追求经济发展, 出台一些与气象法律法规相抵触的文件, 影响了防雷执法工作。

4存在的主要问题

1) 防雷减灾管理机构、专业技术服务水平等亟待进一步健全和提高。管理、服务、市场界线不清, 政事不分的现象程度不同的存在。这种现象在县区局表现得尤为突出。2) 防雷技术队伍亟待进一步加强。全市从事防雷业务工作人员中, 中、高级人才奇缺已是制约我市防雷工作发展的重要因素。3) 防雷减灾知识宣传还需进一步加强。社会公众和管理相对人对防雷知识了解甚少, 对气象部门从事防雷行政审批、雷电安全执法工作不理解;雷电防护措施不到位、拒不接受防雷电安全检测的行为仍明显存在, 导致防雷执法难度加大。

5改进措施

1) 严格履行各行业防雷管理职责。2) 加大防雷执法力度。3) 提高执法和防雷人员业务素质。4) 加强部门合作。5) 进一步加大防雷法律法规宣传力度, 提高社会公众对防雷工作的认识, 使防雷减灾工作成为社会公众的自觉行为。

摘要:本文从汉中市依法行政工作实际出发, 阐述了在防雷执法工作中的基本做法、体会及存在问题, 初步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办法, 为进一步提高依法行政能力提供参考。

上一篇:签订合同下一篇:肌肉酸痛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