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质安全性论文

2024-08-16

水质安全性论文(共11篇)

水质安全性论文 篇1

水是构成人体的主要成分, 并且还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大自然中最为关键的基本要素和各类物质的组成基础。但是随着水资源的日益匮乏和人类社会行为对水资源环境的破坏, 使得健康的饮用水不断减少。据统计表明, 造成饮用水污染的主要原因如下:有机物污染、氨氮泄露、生活污水污染等, 这些造成饮用水污染的污物通常无法用常规的净水技术将其与水体剥离开来, 达不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因而降低了饮用水水质, 在很大程度上对人体健康构成了潜在的威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上升和对自身健康重视程度的提高, 对饮用水水质安全性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此, 有必要探讨新形势下的饮用水水质安全性的保障策略。

1 饮用水水质安全面临的问题

1.1 饮用水水源遭到破坏

据我国有关部门调查, 我国总人口中约有四分之一正在饮用不安全的饮用水, 其中大约一半人的饮用水中有害物质严重超标。据资料显示, 截至目前, 我国七大淡水水系被破坏程度较为严重, 水体被污染情况不容乐观。与此同时, 最新的全国地下水资源调查表明, 我国约有一半城市市区的地下水被严重破坏, 使得人们饮用的地下水水质呈明显下降趋势。

1.2 社会各界对饮用水水质标准提高

近年来, 国际社会提高了对饮用水水质标准重视程度, 不断更新饮用水水质标准, 对标准水质的检测项目和指标要求也越来越苛刻, 与此同时, 人们也提高了对自身健康的重视程度。上述两个方面都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饮用水水厂对饮用水处理技术的研发, 以进一步提高供水水质, 为人们提供更加安全的饮用水并为人们的身体健康提供新的保障。

1.3 饮用水处理技术跟不上时代发展要求

由于过去的饮用水水源较为纯净, 因此我国大多数水厂采用常规的水处理技术便可以达到国家制定的饮用水标准。但是随着工业的发展, 使得饮用水水体中的污物成分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 常规的水处理技术除了要去除一般的污物外, 还面临着有机污染物、消毒副产物等的去除问题, 因此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人们对于纯净饮用水的需要。

1.4 饮用水输送管的再次污染

我国目前的饮用水主要通过管网进行输送, 在饮用水水厂对饮用水进行加压提升和二次供水系统的处理, 然后到达用户端, 但是由于饮用水输送管道年久失修等因素的影响, 纯净的饮用水在输送过程中被污染, 使得引用水的质量下降甚至变成不合格的水。

2 饮用水水质安全保障措施

2.1 严把饮用水采集源头质量关

加强对污染饮用水的各种因素的综合把控、保护饮用水源头的安全是保障饮用水水质安全的根本对策和重要措施。我国正面临着水资源短缺的问题, 水环境的污染日益严重, 已成为威胁水源水质安全和饮用水水质安全的根本原因。因此, 有关各部门在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整治现有饮用水污染问题的同时, 也要大力宣传对饮用水环境的保护措施和方案, 唤醒人们保护饮用水资源的自觉性, 做到以控制污染物的源头为主、预防为辅, 并以控制总量与达标排放为重要手段, 综合治理并保护好饮用水源。

2.2 采用先进饮用水处理技术

饮用水水厂的工艺设计应该是经过处理后使水质达到目标要求。但有相当多的指标不是经常检验, 而且是随着某些指标值的降低而相应降低, 因此, 在日常运行中必须首先控制那些重要指标, 应当学习先进的饮用水处理理论、掌握先进的饮用水处理工艺, 对现有给水处理工艺和设备进行更新改造, 从各个方面来保障水质安全。

2.3 提高饮用水水质标准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自身健康的重视, 对饮用水水厂的供水水质提出了新的要求。有些水质事故的发生是人们对水质中有害病虫的检测力度和处理力度不够, 这就需要在饮用水水质标准中补充有关这方面的要求。由于过去的饮用水水源较为纯净, 使得饮用水水厂对水中污染物危害性认识程度不够, 限制了饮用水水厂处理水体技术的发展, 因此应当对饮用水水体中污染物的指标值进行重新调整。部分水质检测技术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水体的污染, 使得原本质量不高的水体再次下降, 因此应当提高现有技术对污物的检测精度, 这样才可能检出水中微量级污染物。由于水质标准或准则是国家有关部门制定的、各行业都必须遵从的政策, 因此国家应当本着提高人们健康水平的目的, 制定更为严格的饮用水水质标准, 并采取强硬的手段推广使用。

3 结语

水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保障, 也是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 而饮用水更是与每个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本文从现有饮用水面临的主要问题着手, 分析了破坏饮用水水质安全的各类原因, 并通过科学地分析提出了具体的饮用水安全保障措施, 为提高人们对饮用水水质安全的重视程度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李宗来, 宋兰合.饮用水水质标准中农药指标的探讨[J].给水排水, 2013, 01:33-37.

[2]王中卫, 李哲民.中外饮用水水质标准的微生物指标比较[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2012, 01:70-74.

水质安全性论文 篇2

从管理和技术两方面加大环境管理和保护研究

中国环境报记者刘晓星报道针对我国水源地水质安全存在的问题,今年两会上不少代表委员建议,从管理和技术方面开展工作保护饮用水安全。

管理层面上,第一,要建立和完善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法律法规体系,加快地方配套的法律法规体系建设,使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第二,严格执行环境准入制度,包括水污染物总量控制、排污许可证、入河排污口设置、环境影响评价等;严格执行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的相关法律规定和饮用水 水源保护区管理制度,禁止或控制保护区内建设项目;加大执法工作力度,提高水源地执法和监督管理水平,加强水源地监测预警工作。

第三,积极拓展融资渠道,创新融资机制,督促、引导地方政府、企业、市场及中央政府补助等加大对水源保护的投入,保障建设资金。建立政府环保投资增长 机制;改革现有的环境收费制度和排污费制度、探索生态补偿机制,保证财政资金有效使用;完善科学的水价形成制度、探索建立水源保护生态补偿机制;探索制定 财政和税收优惠政策,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污染防治设施的建设和运行。

第四,把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放在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的重要位置。逐步建立健全饮用水水源达标信息公开制度,提高公众的饮水风险防范意识。

在技术层面上,要完善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管理相关标准和规范技术体系。制定饮用水水源地水质标准;加快制定和完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饮用水水源地评价技术规范、水源地污染防治工程建设及运行管理、水环境监测及评价技术等标准和规范。

针对目前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管理及保护研究相对滞后的现状,农工党中央宣传部部长石光树介绍说,要充分重视和发挥科学研究在改善水源地环境质量方面的作 用,围绕水源地保护与管理、水质保护与生态修复、水质净化处理、水生态监测监控、事故预警等技术需求,结合目前正在实施的水专项,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水 源地污染防治和管理技术研究,为科学决策和提升水源地保护与管理水平提供技术支持。

来自: 废水检测()

水质安全性论文 篇3

关键词:质安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施工质量控制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是指,按照水质、水量、用水方便程度等指标衡量。据了解现全国仍有近3亿农村人口(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占百分之八十)饮水未达到安全标准。所以现在基于质安全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就显得尤为重要,要将饮水安全工程施工的质量控制提到经济发展的日程上来。要确保广大农民的利益。

一、浅析我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及饮水质量的现状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建设一直处在不断发展当中,但是依然存在着不可忽视的问题。由于现在饮水安全问题出现较多的地区是中部和西部地区。当然两区域中一般平坦地带,即可施工地区的饮水安全已基本解决,但是由于在农村地区,只能建设小型的饮水安全工程设施,然而小型的饮水安全工程设施只能供少部分人用水。所以,两区域中的山区部分就是一个饮水安全工程的一个盲点。因为山区地形不适合建设这些饮水工程,崎岖的山路给基础设施的建设增加了难度。

即使是建有饮水安全工程的农村,人们的饮水质量依旧存在着水碱大,水味苦的问题,受水源水量变小甚至枯竭的限制。那更不要提没有饮水安全工程的山区的农村了,山区农村的水质不仅存在着水碱大,水味苦的问题,还存在着含氟多,含砷多等问题。氟,砷等元素对人体是有着极大伤害的。

由此可见,我国当前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施工的质量控制存在着严重问题

二、农村饮水质量严格控制的重要性

(一)、农村饮水安全会引发多种社会问题

农村条件不好,连饮水质量都不能保证,这只会加剧农民想法设法脱农的问题,这不符合城镇化正常发展的节奏。这样就会使社会的分工失衡,失去调控能力,不利于国家的稳定发展。在一个就是农民越来越少,非农人口越来越多,比较好的城市就会变得更加拥挤,一系列的环境问题,治安问题,看病难问题,入学难等等问题都会一起引爆,到时候社会就会退回到以前的落后样貌。农民为了渴望更加好的生活环境(起码水是安全的),都迁出农村,农村的大片土地就会荒废,资源就不能被合理利用,造成浪费。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农业人口若是变少了,那么种地面积将会缩减,收成也会大大减少。那么我国的温饱问题似乎又会遭遇到挑战。

(二)、农村的饮水质量安全问题关系到祖国花朵的健康成长

我们都知道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里面最经典的就是:“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所以孩子是我们民族的未来,是国家的希望。可是若是农村饮水安全依然存在隐患,要是孕妇长期喝这种质量不达标的井水的话,会引起中毒反应,直接作用于孩子身上,会造成孩子先天性夭折、痴呆症、死胎或者畸形。对我国的未来的国家建设极为不利。

由分析可以得出农村的饮水安全与质量控制绝对是国家的一大重要项目。

三、基于质安全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策略

前文我们浅析了很多关于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现状以及问题,也浅论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施工质量的重要性,现在我们就试着来探讨基于质安全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策略。

(一)、加强施工质量的意识,进行岗前培训

在农村建设饮水安全工程,劳动力基本上都是农民工。然而农民工都没有受过什么专业训练,再加上农民工不太了解饮水安全质量控制的重要性,因此相关工作人员应当对当地的工人在施工前进行短期培训,让他们了解饮水安全工程质量控制的重要性,增强将质量做到最好的意识,明确施工质量的标准,并且学会运用这个标准。所有人的施工质量标准都达到一致才行。而具体操作可以是分组学习法,先让工作人员现场示范,然后分组探讨学习,工作人员进行监督和指导,这样会更有效率的完成培训任务。

(二)、做到乡政结合,乡企结合

在以往的经验中,通过乡政结合、乡企结合建造的饮水安全工程设施的质量都能得到很好的控制。乡政结合就是指农村的村官和上级政府建立联系,政府派相关工作人员对乡里的施工任务进行监督、指正。乡企结合就是和当地的技术质量较好的建筑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企业派一些技术人员加以指导和监测。让政府相关工作人员和企业技术人员轮流检查,排除质量不过关的情况,也要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及时发现有缺陷的工程,让技术人员加以工艺指导进而纠正。

除了乡政结合、乡企结合,我们同时要在村里进行大量的宣传,联合农村的所有力量进行施工建设。

(三)、要严格要求工程管理这一程序

严格要求工程建设程序管理,加强对隐蔽工程的检验,可以有效控制工程偷工减料行为的出现,是提高工程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不论小水池、小水窖或小型引水渠,都必须做到开挖到位,必须经验收合格之后才能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水池或者机房底部都必须先夯实基底,经严格测量后,划出浇筑线,这样才能进行验收签证。这样才能有效保证底部厚度,是控制底部工程质量最关键的一环。只有将每一道施工程序严格把关,才能够做出最理想的工程。

(四)、加强原材料、设备等的质量控制

坊间流行这样一句话,“好东西做什么都好吃。”。就像这句话一样,类比推理就是好东西做出来的东西都好。所以说,我们要加强原材料,设备仪器等的质量监控。因为农村进行一次饮水工程建设不容易,我们要做到一次成功。在选择设备、材料时,要选择正规的产品,即使产品已经得到了质量认证标准,最好还是对这些材料进行抽样调查,确保合格后才能进购,尤其是对于水管水泵的选择,则更需要货比三家,精挑细选。确保日后农村饮水的方便性与安全性。

(五)、加强监测手段,监控标准

在农村缺乏先进的检测手段,监控标准也比较低。相关工作人员必须对自己的工作负责到位,即使没有高科技设备进行精密检测,也要做到实敲、实测、和实量等等,记录相关数据,与标准质量控制进行对比,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好就是好,有问题就是有问题,绝不掺杂人情,严格把守监控标准。

结语:

经过浅析我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施工的质量监控的现状、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质量出现的问题以及农村饮水安全的重要性,可以看出我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施工质量监控是一个亟须解决的问题,情况不容乐观。但是我们同样也看到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施工质量监控的可塑性。希望通过此文策略的浅析能给农村的饮水安全与质量带来新的福音。只要施工者踏实努力,相信农村饮水质量问题很快就可以解决。

参考文献:

[1]陈继胜. 浅析六安市山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施工的质量控制[J]. 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29)

水质安全性论文 篇4

关键词:供水企业,水质安全性,研究

1 概述

供水企业要在满足服务标准的前提下向用户供水, 服务标准主要涉及供水充足性及供水水质两个方面。供水充足性主要在于用户水龙头处的有效出流量和压力, 而水质主要取决于水中某些物质的浓度, 这些物质的存在通常妨碍饮用, 并影响水的味道、气味及颜色等美学质量。

原水经处理通常具有较好水质, 但在管网输送过程中由于二次污染水质却发生了改变。许多学者致力于研究给水管网系统中的水质变化, 研究表明水质恶化既能引起美学问题, 又可由于管道腐蚀及管材生物降解而诱发经济问题。给水管网系统中的水质取决于诸多因素, 如出厂水水质、温度、停留时间及消毒剂余留与否等。

评价管网系统的水质是一项复杂工作, 受多种因素及不同观点的影响, 但管网水质恶化伴随消毒剂氯的消耗却是一个必然过程, 因此氯消耗速率能够间接地反映给水管网系统的水质, 而氯消耗方程中的时间项是影响给水管网系统水质变化的重要因素。

2 评价水质安全性

2.1 水龄模型

在给水管网系统中从水源 (最终消毒点) 流至某一节点的流经时间, 称为该节点水龄。

水龄计算并不复杂, 主要是通过管网的水力模拟确定供水路径, 并得到管路中的水流速度, 在此基础上即可求得各节点水龄值。这些水龄值均建立在时变基础上, 通常从一种供水运行模式到另一种模式而变化。

设各水源处的水龄值均为0, 给水管网中任一节点通常都具有一个以上的供水路径, 水源的水可通过不同的路径到达该节点, 不同路径所输送给该节点的流量也不同, 假设来自不同路径的水在各连接点进行权重混合, 那么任一点的水龄就等于水在该节点不同供水路径上水龄的加权平均值, 其表达式如下:

其中:Ti———节点i的水龄;

Tnoi——节点i在第n条供水路径上的水龄值, 或者水从某水源沿着路径n流到节点i所经历的时间;

q (n) qi——来自第n条供水路径的流量;

Nu———节点所有上游供水路径的集合。

2.2 氯消耗模型

氯在给水管道中以不同速率消耗, 引起消耗的主要原因是氯和管道材料及水中的各种杂质发生化学反应而消耗氯, 每种反应都遵循各自的反应动力学。模拟氯在整个给水管网系统中的消耗过程, 并不在于孤立地考虑引起氯消耗的每个反应, 而是研究余氯的总消耗速度。氯消耗过程通常按一级反应描述:

式中C———余氯浓度, mg/l;

t———反应时间, 即水龄, h;

k———氯消耗常数, h-1。

k值常与管径、管材、管壁卫生状况、水质及水温等多种因素有关。对于一个特定的管网系统, 通常先凭经验给定k值, 再通过水力及水质监测数据校核。 (2) 式表明, 氯消耗速率随k值增大而加快。

将 (2) 式中余氯浓度C对反应时间积分, 时间0到t, 浓度从c0到c, 得:

式中c0为氯在给水管网始端 (t=0时) 的浓度 (mg/l) 。当氯消耗常数值一定时, 下游某点的余氯浓度主要与反应时间, 即该点水龄密切相关, 更确切地说, 余氯浓度随水龄以指数形式减小。当然, 减少到同样的下游余氯浓度, k值较大的氯消耗过程相对于k值较小的过程所需要的时间较短。

2.3 最大允许水龄模型

管网中余氯时间消耗, 为保证给水管网系统的水质安全性, 管网中各节点余氯浓度必须维持在某一最小值之上, 这就需要限制最大节点水龄值。由式 (3) , 最大允许水龄值可由下式求出:

最大允许水龄值Tmax是评价给水管网系统水质安全性的重要指标, 如果某节点水龄超过Tmax, 就视为该节点水质安全性降低。对于某一管网, 当氯的初始浓度C0和最小余氯Cmin给定时, Tmax与氯消耗常数k成反比。

2.4 水质安全性指标

节点水龄Ti超过最大允许水龄Tmax时, 视为该节水质恶化。系统中这样的节点越多, 表明该系统的水质安全性越差。但是管网中出流量大的节点如果水质恶化将会影响更多的人, 可见以节点流量作为权重衡量给水管网系统水质安全性更具有实际意义。因此, 以管网中水质无恶化的节点出流量之和占总供水量的百分比作为管网水质安全性评价指标, 而不是节点数量百分比。即,

其中:S———水质安全性指标;

Q———节点流量;

M———管网中水龄大于最大允许水龄的节点集合;

N———管网中所有节点集合。

3 实例应用

我国某一大工业城市的给水系统由三个水源供水, 日供水量达120万m3。给水管网包含4686条管段, 3573个节点, 管径范围300~2000mm, 管道总长1370km。

3.1 估算氯消耗常数

在给水管网中取一实验管段, 其上、下游节点余氯浓度Cu和Cd均能通过余氯分析仪测得。设法量测管内流量Q, 即可相应地确定管内流动时间t如下:

式中D为管道内径, L为实验管道段长度。

然后, 氯消耗常数可由下式求出:

通过上述过程获得值, 再经实测水质数据校核, 设定该城市给水管网余氯消耗常数为0.06h-1。

3.2 最大允许水龄

该城市给水管网进口处氯浓度为0.75mg/l, 规定用户水龙头处的最小余氯浓度为0.05mg/l。故由 (4) 式得最大允许水龄值为45h。

3.3 水龄计算

通过模拟计算该城市给水管网, 求得各管段流速和各节点流量。设3个水源的水龄值皆为零, 由 (1) 式可计算得出管网中各个节点的水龄值, 部分计算结果列于表1。其中Qi为各节点流量, Ti为各节点水龄, ∑Qi为给水管网中所有节点流量之和。

3.4 水质安全性指标

对表1中的全部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后可知, 管网中水质恶化的各节点出流量占系统总供水量的1.2%, 即由 (5) 式得该给水管网系统的水质安全性指标为98.8%。整个计算过程均通过计算机编程实现。

4 结论

随着供水企业管理水平的日益提高, 以及用户水质意识的增强, 净水厂至用户水龙头间的水质恶化问题已经被引起广泛重视。而评价给水管网系统的水质安全性对于基于管网水质基础上的系统运行方案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水质安全性论文 篇5

【关键词】水源水质;安全预警;应急机制

1、前言

胜利油田地处黄河两岸、渤海之滨的黄河三角洲冲积平原上,所在地区每年大约有3亿m3的地表径流,但由于土地盐碱化,致使地表径流水质变差,无饮用价值,大部分浅层地下水矿化度在5—20g/l,个别地区高达100g/l,不能直接饮用和灌溉,深层地下水含氟、碘量超过人畜饮用标准,开发利用困难,恶劣的自然条件决定了地区95%以上的用水由黄河水供给,而随着黄河水资源的不断开发利用,黄河两岸引黄水量逐年增加,范围不断扩大,黄河下游来水量呈逐渐减少趋势。

2、影响因素调查

近年来,随着沿黄地区工农业生产的迅猛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加快,黄河面临着日益加重的污染问题。据胜利油田水质化验数据显示黄河水东营段氮、磷、有机物等指标含量逐年升高。对后续净水生产过程和净水水质都带来不利影响,如何在水量、水质两方面保证区域水源的水安全是我们将长期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根据胜利油田供水系统的特殊性,从黄河取水,经过渠道输送到沉沙池,提升进入沉沙池沉沙后再提升入库,水库蓄水后供应水厂。其中输水渠道大部分经过村镇、采油区等,存在周边排雨水、生活污水、输油管线泄露等问题,沉沙池和水库周邊存在农业开发、水面养殖、井场采油输油等现象。

2.1黄河水质污染

目前我国缺水城市有300多座,受影响人口在1亿以上;农村有3亿多人饮水不安全,其中约1.9亿人饮用水有害物质含量超标,6300多万人饮用高氟水,200万人饮用高砷水,3800多万人饮用苦咸水。饮用水有害物质含量超标是很突出的问题,并有增加的趋势,致使人民群众的饮水安全受到影响,身体健康受到威胁。目前,黄河流域水污染问题依然相当严重,污水排放总量已由上个世纪80年代每年平均20亿吨激增至现在年排放达到40亿吨,每年化学需氧量的排放量是140万吨上下,氨氮排放量每年是14万吨,分别超过了黄河水环境容量的1/3左右和2.5倍左右;黄河五类、劣五类水质所占比重居高不下,因水质恶化而造成的事故时有发生。劣五类水体占到四成至五成,加剧了水资源的供需矛盾。

2.2输水渠道水质污染

因引蓄水系统和油气生产设施互相交叉布置,如位于黄河岸滩的西河口取水口、丁字路取水口上游均有穿越黄河的油管线,引水渠系上也有不少油气管线穿越,如孤东水库引水渠系的丁字路引黄输沙渠穿渠油管在2007、2008年出现漏油,胜利输水渠道和曹店输水渠道也多次发生油管线漏油的问题,因提升泵房值班人员发现及时,采取停泵措施才避免污染水进入沉沙池。

2.3沉沙池和水库水质污染

饮用水源地保护是关系饮用水安全的重要内容,是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条例规定的水源管理工作内容。目前油田水库、沉沙池、渠道范围内共有油气井51口,很容易发生水体大面积污染的风险。

3、水质应急处理措施

3.1水源水质污染处置

水源单位应执行引水计划并根据渠系构成与水质检验情况制定引水方案,如需弃水时,应由水源管理单位制定弃水方案,上报生产管理部门批准后执行;如黄河水质达不到标准要求,应由生产管理部门提出引水方案,报请公司领导批准后执行;当黄河水体发生严重污染,水库应立即停止引水,并进行水质检测,以确定污染性。当水库已引入污染水,水库停止供水,在向指挥中心报告的同时,对水库水的水质进行整体评价,符合原水水质标准时,再恢复供水,不符合原水水质标准,迅速向供水主管部门报告。

3.2油气井泄漏事故处置

发出重大污染事故警报后,基层抢险人员立即前往现场,查清污染源和污染状况,制定初步处理措施,并及时报告应急指挥中心。并由现场应急指挥部研究现场情况,制定处置方案。组织人员消除污染源,制止污染继续发生,对现场隔离,对污染物进行收集,集中处理。如发生油气井大面积严重污染事故,迅速撤离所有人员至安全区域,同时封锁所有入口,严禁人员进入,同时上报上级应急部门,等待援助。如污染源距离工作生产区域较近,要立即切断电源,杜绝火灾爆炸事故发生。留守人员要佩戴防毒面积,以保证安全。待环保专业人员来到现场,应急工作人员协助其对现场采取封锁、隔离、清除等措施,确保污染范围不扩散,对环境造成的影响降到最低。同时严格水质检测,确认原水水质达到国家标准。

3.3渠道水质污染处置

当渠道内发生农田农药流入渠道和人为倾倒垃圾的情况时,由渠道管辖单位依据应急措施进行现场处理。严禁在渠道范围内倾倒废物废水,并及时清理现场,减少渠道水质污染。

3.4水库库区人为污染处置

由水源管理单位依据本单位应急措施,制定管理规定,制约养殖人员,做好日常环境保护。管理人员应定期巡查,严禁在水库内投放饵料,机动船只不得随意排放废油废水,养殖人员不得在库区内乱扔垃圾废物,如发现有污染现象发生,由各管理单位严格按照规定处置并做好备案。

4、结论

4.1为确保水源地水质安全,要加强对水库沉砂池等重要水源地的风险与安全隐患的识别与治理,建立并完善水质污染处置应急预案,加强预案演练并科学评价,确保应急预案的适宜性和充分性。

4.2应根据应急工作的实际需要,整合现有资源,建设必要的人、财、物等应急准备力量,做好应急抢险、抢修及检测队伍的建设,配备必要的工程机具、备用通信设备和氰化物、砷化物检测试纸等水质分析检测设备等。

4.3应通过设立警示牌、警示桩、开挖截渗沟、建立封闭围栏、种植树木、安装自动化监控设施等综合防护措施建设,逐步实现水源地封闭管理。同时加强水源水质在线监测与预警系统,为事故应急处理提供技术保障。

参考文献

[1] 《城市供水行业2010年技术进步发展规划及2020年远景目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10.

浅议城镇供水水质安全 篇6

1 城镇供水水质安全现状

根据对全国城镇供水企业和卫生管理部门的供水水质调查资料表明, 我国城镇供水水质安全现状呈现以下特点:1) 水厂和不同季节之间存在很大差别, 35项指标平均总合格率为89%, 最高达到99%, 最低仅为73%。2) 浑浊度、余氯、细菌和大肠杆菌4项重点指标合格率高于35项指标合格率2个~3个百分点。3) 不论是以城市为评价单位, 还是以水厂为评价单位, 35项指标和4项重点指标没有100%合格的单位。4) 各类水司几乎没有达到建设部制定的“城市供水行业2000年技术进步发展规划”所提出的4类水司供水水质目标, 且差距很大。5) 从总体上来评价, 全国城市供水水质对于保障饮用者的健康起到积极作用, 尚未发现城镇规模的以饮用水为媒介引起传染病暴发流行的事故, 但偶尔发生局部或二次污染引起的水质事故[3]。

2 城镇供水水质安全存在的问题

2.1 水资源短缺

我国淡水人均占有量不足2 200 m3/年, 不到世界人均水平的1/4, 已被列入世界13个人均水资源贫乏国之一。按照现行国际标准, 人均水资源量2 000 m3/年就处于严重缺水边缘。水资源的短缺已直接影响到我国城镇供水水质安全。

2.2 污染严重、水体功能严重退化

近年来, 我国水体污染日益严重, 全国每年排放污水量高达560亿t, 除70%的工业废水和不到10%的生活污水经处理排放外, 其余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江河湖海, 致使水质严重污染和恶化。

2.3 水处理技术落后

目前, 我国地面水源的主要污染已由原来的以泥砂为主的无机浊度物质变为各种有机物的污染, 并且其中许多是有毒物质, 然而我国绝大部分城镇水厂所采用的饮用水净化方法为传统水处理工艺:主要包括混凝、沉淀、过滤、消毒等常规处理工艺, 难以去除水中的有机物、氨态氮、挥发酚等溶解性污染物。

2.4 输配蓄过程中的二次供水污染

经过严格的净化处理及消毒的自来水在管网输送和水池 (箱) 蓄贮过程中, 由于外界污染物的进入和内部微生物的大量繁殖与滋生等造成二次污染。我国城镇供水过程中的二次供水污染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自来水管网渗漏。2) 自来水管网与其他用途管网相接。3) 污水倒灌蓄水池溢流管。4) 蓄水池防护差、操作管理不当。5) 其他原因。因蓄水池或水箱内壁使用的防护材料污染、涉水产品不合格、人工操作失误等原因造成的饮用水污染。1998年沈阳市锅炉工误将用于锅炉水软化的40 kg纯碱加入饮用水水箱内, 导致居民饮用水呈乳白色浑浊, pH值高达11.0[4]。

3 城镇供水水质安全对策

3.1 “开源节流”扩大城镇供水水源

1) 开源。主要是指兴建拦蓄和跨流域调水工程以使水资源得以重新合理分配, 以及提高雨水的就地利用率, 对工业废水、微咸水、劣质水进行处理和有效利用、海水淡化措施等。目前, 正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发展的分质供水是应对水资源污染, 扩大城镇供水水源的有效举措[5]。2) 节流。广泛地开展“水资源教育”, 提高人们的节水意识, 在全社会的各行各业开展节水活动。在农业生产方面, 大力推广节水灌溉技术, 综合运用工程、农艺、生物、化学、管理等节水技术, 从灌溉水向作物水转化的各个环节上高效用水, 提高灌溉水的利用效率。在工业生产方面, 可以从技术 (如间接冷却水的循环使用;生产工艺水的回收利用;水的串联使用;水的多种使用;采用各种节水装置) , 工艺 (改变耗水型工艺;少用水或不用水;汽化冷却工艺;空气冷却工艺;逆流清洗工艺;干法洗涤工艺) , 管理 (完善用水计量系统;制订和实行用水定额制度;实行节水奖励、浪费惩罚制;制订合理水价;加强用水考核) 三个方面达到节水减污的目的。

3.2 采用先进的水处理设备

许多新的水处理技术既经济又环保, 在充分发挥现有水处理设备的基础上, 适当采用先进适用给水处理新理论、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设备, 替代传统工艺和技术, 对现有给水处理工艺和设备进行更新改造, 强化适应处理微污染水源水的工艺能力, 提高处理水质是城镇供水水质安全保障的有效对策和措施。

3.3 完善供水体系的日常管理和维护

提高饮用水和自备水源的消毒率, 减少饮用水的生物污染。加强供水管网的防护, 对已经锈蚀的旧管道应采取措施及时更换和维修;新建自来水管网尽量采用防腐性能好的优质管材, 并作好金属管道的定期防腐工作。积极采取措施, 减少饮用水的二次污染。要合理设计蓄水池等贮水设施, 设施内壁采用新型优质材料, 规范管理, 定期清洗、消毒, 保障周围环境的清洁, 坚决制止自来水管网与其他用水管道相接以及蓄水池与消防水箱或其他用途水箱的互用行为。

3.4加强监督管理和执法力度

为了保障人民群众健康的需要, 卫生部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对1985年发布的GB 5749-85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进行了修订, 联合发布了新的强制性国家标准GB 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并于2007年7月1日起实施。新标准水质项目和指标值的选择, 充分考虑了我国的实际情况, 并参考了世界卫生组织的《饮用水水质准则》, 以及欧盟、美国、俄罗斯和日本等国家的饮用水标准。新的饮用水卫生标准的颁布实施, 必将进一步推动我国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 并对维护城乡居民的健康, 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 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安全,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因此, 各级卫生和环保部门应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对企业排污进行监督管理, 对重点排污企业进行实时检查监督。对不能达标排放的排污单位按有关法规予以处罚, 责令停产或关闭;对不符合环保规定的建设项目予以否决或限期整改。在水源取水口周围应划定水源保护区, 严格控制污染源, 减少水源污染的潜在威胁。

3.5提高公众保护饮用水源的意识

加强对新饮用水国家标准的培训, 加强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 提高城镇供水水源保护意识;特别是对村镇分散式供水水源, 应提高保护意识, 减少水源污染, 改善城镇饮用水卫生状况。加强企业管理, 杜绝个别企业因水源防护意识淡薄、管理不善, 有意或无意向水源地排污的现象。

4结语

随着水资源短缺的日益严重和水环境污染的加剧, 我国城镇供水水质安全必将面临严峻挑战, 社会各界要关注城镇供水水质安全, 充分激发和调动广大群众参与保护与监督城镇供水安全的积极性, 确保广大城镇居民的身体健康、生命安全和社会稳定。

参考文献

[1]方红松, 刘云旭.关于中国的水安全问题及其对策探讨[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02 (2) :38-41.

[2]邵益生, 宋兰合.加强供水水质督察确保居民用水安全[J].建设科技, 2006 (2) :52-53.

[3]傅金祥, 李彤岩.我国城镇供水水质安全面临的问题与保障对策[J].给水排水, 2003 (1) :35-39.

[4]李丽娟, 梁丽乔, 刘昌明.近20年我国饮用水污染事故分析及防治对策[J].地理学报, 2007 (9) :917-924.

浅谈水质与水产安全养殖 篇7

1 鱼类对水质的要求

1.1 充足的水源水质符合国家渔业用水标准, 地下水应先曝气才能注入鱼池。水深要求2 m左右。

1.2 水中溶氧充足

溶氧量在5 mg/L以上是最理想的养殖用水。在这种水中饲料的转化率高、饲料系数低、鱼病少、鱼产量高。

1.3 透明度要求30 cm左右。影响透明度的因素包括浮游生物的种群数量和其他悬浮物质。

1.4 PH值

适宜于淡水鱼的PH值应在7~8.5之间, 当PH小于4.2或大于10.5时, 鱼类将出现死亡。在4.2~7或8.5~10.5之间会造成鱼类生长缓慢, 饲料系数偏高。

1.5 氨氮

主要是由含氮有机物分解产生。分子态的氮对鱼有很强的毒性, 分子态氨和离子态铵在水中的比例随PH值和水温而变化。非离子氨增加, 对鱼的不利影响增加。

1.6 硫化氢

对鱼有极强的毒性, 如池水中出现硫化氢, 鱼类将发生死亡, 所以池水中应尽量减少硫化物的含量。最好没有硫化物的存在。

1.7 亚硝酸盐

在养殖密度大的池塘, 不换水或换水很少、不开增氧机、池塘底部处于缺氧状态, 使亚硝酸盐转化为硝酸盐的反应受阻, 因此水体中氨氮和亚硝酸氨大量积累, 造成鱼体中毒。症状是鱼白天呈浮头状, 解剖血液呈黑褐色 (亚铁血红蛋白变成高铁血红蛋白) , 血细胞携氧能力降低, 长途运输和越冬后容易因缺氧而造成死亡。

1.8 水温

常规养殖鱼类的最适生长水温在20℃~30℃的范围内。这是鱼生长最为适宜的水温, 我国南方地区一年中约有7~9个月的时间, 北方地区只有4个月左右, 长江流域约有5~6个月。

2 适当控食

夏天水温高, 水中溶氧相对较少, 过饱的饮食会增加水生动物的耗氧率而使水生动物易因缺氧死亡。同时在高温条件下, 由于水生动物体质弱, 摄食量本来也低于平时, 而过量的投喂会造成剩余残饵污染水体而加速养殖水体的水质败坏。一般情况下, 高温季节的投饲量控制在平时的60%~70%, 而遇闷热或雷阵雨天气, 投饲量可减少到平时的40%~50%。

3 保持良好水质

对养殖池塘应灌满塘水, 鱼类养殖池塘水深达到1.8~2.2 m, 虾蟹类养殖池塘水深1~1.5 m, 对田改塘较浅的池塘多放养水草, 以降低水温, 创造适宜的水环境, 使养殖品种良好生长。在晴天水温不太高的上午, 每15~30d每亩用5~10 kg的生石灰化浆全池泼洒, 或投放微生物水质改良剂以改善水质。

4 养鱼池坚持午间开启增氧机

午间开增氧机可以打破夏季鱼池水体的热成层现象。在午间通过开动增氧机, 可有效搅动养殖水体, 使鱼池上下水体提早对流, 使底层的缺氧水通过对流而直接进入水体上层, 使全池水溶氧量混合均匀。由于中午强烈的光合作用, 上层水的氧气含量很高, 加上持续的光合作用, 搅水后可使全池水的总体溶氧快速上升, 使底层水含氧量迅速上升, 从而使整个水体溶氧量提高, 这样可有效减轻翌日早晨鱼池的缺氧状态, 缓解或减轻鱼池浮头死鱼现象的发生。一般在中午11∶00~~13∶00开启增氧机两个小时, 这样既可减轻鱼浮头又能节约用电成本。

5 谨慎对养殖池进行添水或换水

长期的高温干旱, 水产养殖池的水源水质大多较差, 对于部分位于江边或水源水质较好的养殖池可通过添水或换水改善水质。但在高温条件下务请广大水产养殖户注意添水或换水时间一定要选在白天。这是因为在夜里特别是在晚上加水会破坏养殖池的热成层, 从而导致养殖池严重缺氧, 这种惨痛现象已在我县出现多起。根据本县水产养殖户的经验, 高温季节添水或换水时间以9∶00~14∶00为最好, 这是因为14∶00后的光合作用仍比较强, 在这时停止冲水仍有足够的时间建立新的热成层。因此9∶00~14∶00这段时间添水或换水是比较安全的。

6 预防疾病以内服药为主

持续的高温会造成水生动物体质变弱和水质变差, 加上外用药物后往往引起浮游生物死亡而产生的毒副作用, 有时会引发水生动物的大量死亡而造成损失。而采用内服药能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 并且安全得多。如果部分养殖池发生的病害较为严重, 迫不得已需要全池泼洒药物时, 则尽量不使用硫酸铜等烈性药物。在具体用药时, 要精确计算准养殖水体的体积, 药液要求冲得淡, 泼得匀, 用药后如发现天气异常应整夜打开增氧机, 有条件的还应做到多换水。

7 虾蟹养殖池的水草应适量减少

水质安全性论文 篇8

1、水垢的形成和性质

水垢在锅炉水循环中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物理化学过程, 其原因主要有二方面:一是自然界水中大量存在着钙镁及其它金属离子和杂质;这是形成水垢的主要原因, 二是固态物质从饱和炉水中沉淀析出容易并粘附在金属受热面上, 是锅炉结水垢的另外原因, 当含有钙镁离子及杂质的水进入锅炉, 再吸收高温烟气带来的热量使水中的钙镁离子盐等杂质就会发生化学反应、生成难溶物质析出, 随着炉水的不断加热蒸发逐渐浓缩, 当达到一定浓度时, 析出物就会形成固态沉淀物析出吸附锅炉锅筒, 水冷壁集箱和其它受热面, 形成一层“膜”阻碍热量传输, 而这层“膜”就是水垢。

水垢的组成成分较为复杂, 一般都不是单一化合物, 而是以一种化学成份为主, 并同时含有其它化学成分大致分碳酸盐水垢、硫酸盐水垢、硅酸盐水垢、氧化铁水垢、含油水垢、混合水垢、含泥水垢等。

水垢是一种导热性极差的物质, 仅为锅炉钢材的十分之一到百分之一间 (钢材导热系数为46.5-58.2W/M.K) 在上述各种水垢中, 硅酸盐水垢最为坚硬, 导热性非常小, 很容易附着锅炉受热面, 是危害最大的一种水垢。

2、水垢对锅炉的安全经济运行的危害。

2.1 浪费大量燃料, 降低锅炉热效率, 增加运行成本。

锅炉形成一定水垢后势必给锅炉的受热面传热性, 因而大量燃料产生的热量就不能及时的被吸收, 而是随烟气被排放, 最典型的现象, 是锅炉的排烟温度高, 增加了排烟的热损失, 降低了锅炉的热效率。在通常的状况下要达到锅炉有效负荷只有加大燃料的供应, 才能保证锅炉的出力, 实验表明当炉管结水垢1.5mm时, 就要多消耗燃料6%;当达到5mm时, 燃料消耗就会超过12%;通过上述简单数字说明, 锅炉的结垢多少直接影响节能降耗和经济效益。

2.2 传热不均匀, 造成金属过热危及锅炉安全。

现阶段生产制造的锅炉, 主要使用的原材料是碳钢, 而锅炉的受热面以碳素钢为主。有资料表明碳素钢在使用过程中, 允许金属壁温度在450℃以下, 而热水锅炉正常运行状态下, 金属壁的温度一般在300℃以下, 当锅炉受热面没有垢时, 金属壁受热后很快就能把热量传递给水, 此时金属内外壁两者温差约在30℃左右, 如果金属壁形成水垢1mm, 金属壁内外壁与锅炉循环水产生温差在150--200℃间, 当水垢加厚到2mm则金属壁与锅炉循环水的温度就在450℃以上, 而钢材的抗拉强度就会由原业的3.92Mpa下降到0.98MPa, 锅炉的受压元件也会在内压力作用下发生局部过热、变形、泄漏、甚至爆炸。另外金属表面温度的升高, 受热胀冷缩的影响使金属伸长, 有资料数据表明1M的锅炉炉管每升高100℃则炉管会伸长1.2MM, 对于没有留膨胀余地的锅炉受热面就会引起炉管断裂。众多试验表明水垢越厚, 锅炉管壁温度就越高, 发生事故的概率就越大。

2.3 破坏水循环。

锅炉分自然循环和强制循环, 各种锅炉水的循环量是一定平衡的, 无论是上升还是下降管, 都必须有足够的截断面积, 当炉管内壁生结水垢, 就直接导致管内截面积减少, 水汽阻力增大, 破坏锅炉的正常水循环使得受热金属壁温度升高。当管路被水垢堵死, 水循环停止局部炉管因管温升高而产生局部汽化发生过烧或爆管事故, 直接危胁锅炉的正常运行。

2.4 锅炉一旦结垢必须要进行清除, 否则就无法保证锅炉的安全经济运行。

目前清除水垢一般采用化学除垢法, 通过酸洗清除水垢。水垢结的越厚所需药量就越大, 投入的人力资金就越多, 锅炉使用寿命就越短。

3、加强水质管理, 保障锅炉运行安全

要保证锅炉不结垢或少结垢, 就必须加强锅炉给水处理锅炉给水处理的好坏是保证锅炉安全和经济运行的重要环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1576-2001) 对各种锅炉的给水制定了明确的规定。对锅炉给水处理一般采用炉内化学处理和炉外化学处理。

3.1 炉内化学处理

对于额定蒸发量小于等于2T/H, 且工作压力小于等于1.0MPa的热水蒸汽锅炉, 按照一定比例往锅炉内加入一定化学药剂, 使与炉水中的钙镁离子形成疏松的沉渣, 然后用排污的方式将炉渣排出, 以防止或减少锅炉结垢.常加的药品有磷酸三钠、氢氧化钠、碳酸钠和有机体加药方式采用定期和连续两种, 对于锅炉内加药化学处理应加强管理, 按时定期进行锅炉排污, 使已形成的泥渣、泥垢及时排出炉外。

附:磷酸三钠用量的计算方式

Na3PO4.12HO (用量) =YD×5 (g/t水)

YD-给水的总硬度mmol/L

3.2 锅炉外化学处理

锅炉外化学处理, 通常采用离子交换器交换法对锅炉给水进行离子交换软化处理, 这种方式适用各种锅炉。离子交换, 是离子交换剂上可交换离子与溶液中金属离子间发生的交换过程, 此时溶液中的某种金属离子取代离子交换剂上可交换离子, 而吸着在其上, 交换剂上可交换离子则进入溶液。常用的交换剂有磺化煤和离子树脂, 目前市面上有广泛成熟的半自动、全自动软化水处理设备, 这些设备结构简单, 运行保养方便, 价格低, 是较优首选产品。

诸城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状况 篇9

1 调查内容与方法

1.1 供水工程基本情况的调查

包括水源类型、供水方式、水处理方式、消毒情况等。

1.2 饮用水水质检测

每个监测点分枯水期 (3—4月) 和丰水期 (7—8月) 各检测1次, 每次采集出厂水、末梢水各1份, 水样的采集、保存、运输、检测分析按照《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 (GB/T 5750-2006) [1]进行。

1.2.1 检验试剂

符合《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 (GB/T 5750-2006) [2]的要求, 标准物质来源于国家标准物质中心, 微生物试剂来自山东省疾控中心齐宇公司, 所有试剂均在保质期内使用。

1.2.2 检验指标

包括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色度、浑浊度、臭和味、肉眼可见物、pH值、铁、锰、氯化物、硫酸盐、溶解性总固体、总硬度、耗氧量、氨氮 13项;毒理学指标:氟化物、砷、硝酸盐 (以氮计) 3项;细菌学指标: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3项。

1.3 评价依据

所检项目按照《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 5749-2006) [2]进行评价。

2 检测结果

2.1 不同时期水质检测结果比较

本次检测33处集中供水点, 共采集枯水期和丰水期样本132份, 合格77份, 总合格率为58.3%, 其中枯水期和丰水期合格率分别为72.7%、50.0%, 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1.3, P<0.01) 。见表1。

2.2 不同检验指标的检测结果比较

本次水质的检测项目分为3类, 即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毒理学指标、细菌学指标, 3类指标中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在枯水期和丰水期超标率分别为15.1%和12.1%, 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257, P>0.05) ;细菌学指标在枯水期和丰水期超标率分别为19.7%和56.1%, 丰水期超标率明显高于枯水期, 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8.5, P<0.01) ;毒理学指标未有水样超标。见表2。

2.3 不同消毒方式的检测结果比较

根据水处理方式、消毒方式、消毒设备的使用情况分为两类供水点, 即完全处理按要求使用消毒设备和未处理无消毒设备, 完全处理按要求使用消毒设备的供水点在枯水期和丰水期水质合格率均为100%, 未处理无消毒设备的供水点在枯水期和丰水期水质合格率分别为67.9%和 33.9%, 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2.9, P<0.01) 。见表3。

3 讨论

本次诸城市33处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供水点的检测结果表明, 经过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改造后, 这33处供水点供应的人群, 无论是枯水期还是丰水期均不再有“高砷饮水”和“高氟饮水”的危害, 但水质总体状况不容乐观, 合格率不高 (58.3%) , 特别是丰水期合格率仅有43.9%。农村改水工程的水质状况应该引起有关部门注意, 尽快建立水质检测服务长效机制, 并根据检测结果做出相应改进。

从表2中可以看出枯水期和丰水期对3类指标影响比较大的只有细菌指标。细菌指标中细菌总数主要用以评价水质清洁程度和考核净化效果, 细菌总数越多说明水污染越严重, 但它实际说明的是在实验条件下, 在人工培养基上适宜生长的细菌数, 并非真正的水中所有细菌数, 它能表示水被有机物生物性污染的程度, 但不能说明污染的来源和有无病原菌的存在。总大肠菌群可作为粪便污染的指示菌, 但是水中总大肠菌群不只来自人和温血动物的粪便污染, 还能来自植物和土壤的天然存在。仅来源于人和温血动物粪便的大肠菌群称耐热大肠菌群, 检出耐热大肠菌群表明饮水已被粪便污染, 其意义是有存在肠道致病菌种寄生虫等病原体的危险。这与水源的选择有很大关系, 地下水源的水量靠地表水补给。农村的水源防护不好, 地下水受污染的机会多[3]。选择好的水源地, 取较深层的地下水, 对水源做好防护, 提高人群安全饮水的健康意识, 会对农村饮水水质状况的改善起到促进作用[4]。从表3中可以看出完全处理按要求使用消毒设备的供水点, 细菌指标在枯水期和丰水期不受影响。

建议有关部门应加大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后续管理工作, 当务之急是为未处理和无消毒设备的供水点安装自动消毒设备, 加强对供水点的操作人员卫生知识培训, 并使水质检测工作成为一项长效工作机制。目前, 除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外, 还存在一部分通过各种方式建成的农村集中供水点, 卫生监督部门应加强对集中供水点的日常性卫生监督, 疾病控制部门要加强对集中供水点的技术指导和日常检测, 从而确保农村集中供水的水质安全。

摘要:目的了解诸城市农村集中供水安全工程水质状况, 以维护农村饮水安全。方法2008年4—8月, 对该市33处农村集中供水安全工程, 进行基本情况调查, 并对枯水期和丰水期水质按照《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 (GB/T5750-2006) 进行采样检测, 按照《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5749-2006) 进行评价。结果枯水期和丰水期样本共132份, 合格77份, 总合格率为58.3%。其中枯水期和丰水期合格率分别为72.7%、50.0%, 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1.3, P<0.01) 。3类指标中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两期超标率分别为15.1%和12.1%, 细菌学指标两期超标率分别为19.7%和56.1%, 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8.5, P<0.01) ;毒理学指标未有水样超标;不同消毒方式两期合格率分别为67.9%和33.9%, 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2.9, P<0.01) 。结论该市农村集中供水的水质状况不容乐观, 卫生监督部门应加强对集中供水点的日常性卫生监督, 疾病控制部门要加强对集中供水点的技术指导和日常检测, 尽快建立水质检测服务长效机制, 从而确保农村集中供水的水质安全。

关键词: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状况,检测

参考文献

[1]GB/T5750-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

[2]GB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3]许文.农村饮用水的调查与思考.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007, 17 (12) :2296.

水质安全性论文 篇10

我国目前没有建立统一的、独立的第三方监测机制进行自来水检测,而实行第三方监测,对卫生部门、自来水厂两方都是公平的。水文部门在20世纪90年代便建立起了国家、省、市三级水环境监测机构,取得国家级计量认证资质,省、市水文局与省、市水环境监测中心是两块牌子一套人员,2001年起开始了重点城市供水水源地的水质监测。作为第三方水质监测机构,水文水质检测更具有公信力。

水文水质监测机构具备第三方公正条件

一是水文各级水质监测机构都有公正性声明。比如江西省水环境监测中心在《质量手册》中写明:“中心的一切检测活动不受上级行政管理部门或人员,以及商务、经济利益等其他任何关系的外界压力和影响,保证独立进行检测,做到结果公正、准确。”

二是水文水质监测机构的上级主管部门有公正性文件。江西省水环境监测机构的上级主管部门,江西省水利厅在《关于确保江西省水环境监测中心检测工作公正性的通知》中指出:江西省水环境监测中心隶属江西省水利厅,且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其检测工作具有独立性,可面向社会开展水环境质量检测业务,各有关单位应不干预监测中心的正常检测业务活动及正常出具公正数据,以确保质检机构的相对独立性、权威性和社会公正地位。

三是水文水质监测机构主要从事水资源质量监测,负责辖区内江河湖库、水利工程建设、取水许可水质监测,检测经费政府确保,与废水、污水排放单位没有任何瓜葛,加上水文是条管单位,在水质监测方面与当地政府没有直接的联系,所出具的检测数据不受任何行政、外界的干扰,具有公正、独立性。

四是水文水质监测机构质量体系接受国家级技术监督,出具的检测数据有质量上的保证。省、市水环境监测中心每年参加国家级盲样考核和“飞检”,每隔3年接受一次国家级计量认证复查换证考试、考核并取得国家级计量认证资质。

水文水质监测机构具有第三方公正的检测能力

2001年以来,水文部门对20万以上人口的重要城市饮用水水源地每旬监测一次,监测项目逐年增加,监测结果及时由水行政主管部门对外发布。

水文部门建立起了国家、省、市三级水环境监测机构,承担水功能区、入河排污口、行政区界水体、饮用水水源地、地下水等政府下达的指令性水质监测任务,每月监测一次,当发现有污染危及水体安全时,实行水质动态监测,跟踪掌握江河湖库的水质变化情况,积累了30多年的监测资料。另外,水文部门沿江、沿河都设有水文站和水质监测断面,一旦发现有突发性水污染事件,能全江段及时通报信息。

水文部门具有水量、水质同步监测的优势。水量、水质监测监管的总体目标是建立起先进的信息采集、信息传输和实时监控的水质水量监测体系,而水量、水质同步监测正是水文部门的优势所在。水文部门通过水量、水质同步监测可以有效监测污染物状况、水源地水质和河道上游来水情况,实现水量、水质监测的网络化和信息化,为入河污染物总量控制、保障供水安全、改善生态环境提供准确可靠的监测手段、成果和监督管理依据。

水文水质监测机构掌握了各江段、河段的排污口分布。水文水质监测机构按照水利部的统一要求,自1996年以来,每隔3至5年开展一次入河排污口调查,对每个排污口都建档立案,包括各个排污口的污染物种类、排放规律、排放量,对影响较大的污染源,根据河道情况、周边环境和经济发展,评估工矿企业灾害和事故引发的水污染事件的风险和预案。

水文部门成功应对过多起水污染事件,在饮用水安全保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2008年9月25日湖北阳新驰顺化工有限公司的排污管道因焊接处出现裂缝造成约5吨废水泄漏长江事件,事故地点离九江市长江取水口约40公里,九江市水文局与上游黄石市、下游安庆市水文局迅速取得联系,在第一时间将水质监测及事故现场信息报告九江市政府及环境、水利部门,并在电视中滚动播报,使市民放心饮用自来水。

加强水文水质监测能力建设,为第三方公正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目前水文水质监测机构只监测20万以上人口的重点城市饮用水水源地,每旬监测一次。全国约有4.5万个乡镇,2012年3月公布的《全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十二五”规划》要求在2015年之前解决2.98亿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将在全国建设22.5万处集中式供水设施。目前,已建成和即将建成投产的农村自来水厂,都需要对供水水质进行监测。但农村自来水厂的水质监测室一般都比较简单,监测项目不多,大部分的乡镇自来水厂没有水质监测室。省、市水环境监测中心目前不具备开展农村饮用水监测的能力。所以,有必要设置县级水环境监测机构。

另外还要增加流动监测设施设备,配备流动监测车和现场水质监测仪。水污染事故的发生带有偶然性和突发性,应急监测以快速准确地判断污染物种类、污染浓度、污染范围及其可能的危害为核心内容。在应急监测中调查、布点、采样、追踪监测污染物等必须要有相应数量的交通工具和采样装备、样品保存设备以及野外多参数水质测定仪,晚间监测还要有照明设施,为了对污染进行全程监测和反映现状,还要有摄影通信器材等。而这些,就目前水文部门来看显然满足不了要求,因此应加大对水文水质监测机构装备的配备。

水质安全性论文 篇11

但出于对直接回用的安全性的担心, 国外最初研究在于考察回用滤池反冲洗水对于水厂主体工艺中的影响。其研究结果表明, 这种设计回用滤池反冲洗水, 其潜在影响可能包括增加颗粒物质、微生物卵囊、运行水力负荷以及混凝中的化学变化[3,4], 国外的学者对于滤池生产废水回用方面的研究, 多侧重于生产废水回用的安全性, 很多研究表明, 滤池反冲洗水中浓缩了甲第虫、隐孢子虫以及其他耐消毒的病原体[5,6,7]。国内对于滤池反冲洗废水的研究主要为回用后在一定范围内对于原水水质有所改善, 当在原水水质条件较好时其效果更佳明显, 但当原水水质污染较严重时, 其生产废水回用容易造成某些安全指标的泄漏。

根据生产废水的来源和性质, 净水厂生产废水浓缩了原水中的大量有机物、悬浮胶体颗粒以及微生物。从国内外现有的研究, 净水厂生产废水直接回用的风险是存在的, 回用时其细菌、病毒、有机物的风险是相应存在的。尽管很多试验研究结果说明回用生产废水可以节约水资源, 并改善低浊水混凝条件, 但还应从卫生安全性角度进一步研究, 确保饮用水的安全可靠。据资料, 铝盐混凝生产废水中的总固体含量在1000~17000mg/L之间, 其中总悬浮固体占75%~90%, 挥发性总固体占20%~35%。净水厂生产废水中除了含有大量的悬浮颗粒外, 还含有较多的污染物。据上海市的粗略统计, 各自来水公司所属水厂通过排泥水进入江河的悬浮物达10×104t/a以上 (干固体计) , 耗氧有机物以CODCr计算达6×104t/a以上[8]。

石嘴山市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北部, 是以黄河水为主要水源的地区之一。黄河水最大的特点就是浊度高, 常用的处理工艺为预沉+常规处理工艺, 在经过预沉后, 原水浊度大大降低, 但这又为后续的处理带来诸多不便, 尤其在进入冬天后, 水温降低, 水中的胶体颗粒难以沉降, 需加大投药量, 从而导致处理费用的增加, 并且供水水质也受到影响。生产废水回用技术为解决此问题带来了新的突破口,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 在石嘴山市某水厂搭建实验平台, 取预沉后水作为实验对象, 将沉淀池排泥水回用, 监测回用后出水相关指标, 以评价生产废水回用技术的安全性。

1 试验部分

1.1 混凝搅拌试验设计

采用六联搅拌机模拟净水厂混凝沉淀工艺, 混凝搅拌试验参数为:首先以400r/min快速搅拌1min, 然后以150r/min中速搅拌5min, 接着采用80r/min搅拌5min, 最后以40r/min慢速搅拌5min。原水及净水厂生产废水 (包括沉淀池排泥水和滤池反冲洗水) 采自宁夏某水厂, 运用上述模拟水厂工艺的混凝搅拌试验参数进行试验, 而后沉降30min, 取其沉后水液面以下3cm水样, 测定其沉后水相关水质指标。结合并根据饮用水水质的基本要求, 确定选取浊度衡量回用量指标, 选取CODMn、UV254、氨氮、锰, 作为检验生产废水回用安全性的标准。

1.2 试验结果分析与讨论

多人研究表明, 净水厂生产废水回用具有强化混凝的效果, 并且回用最佳浊度范围[9] (沉淀池排泥水及沉淀池排泥水和滤池反冲洗水的混合水) 是混合水浊度在10~20NTU, 其相应节药率为25%~50% (PAC) ;而对于滤池反冲洗水最佳范围的混合水浊度在5~10NTU, 其相应节药率为20%~30%。本研究回用废水主要为沉淀池排泥水, 并结合多次试验数据以混合水浊度为回用废水的主要代表参数进行混凝沉后水的安全性评价。

1.2.1 回用对沉后水氨氮的影响

从图1可以看出, 氨氮差值多数点均大于零, 在X轴之上, 氨氮差值占70.0%, 氨氮差值大于零的平均值为0.017mg/L, 而小于零的平均值为-0.011mg/L, 从以上数据分析可知, 大部分试验表明回用水试验其出水水质中色度及氨氮的去除效果好于原水试验, 具有强化去除氨氮的效果。

1.2.2 回用对沉后水CODMn、UV254的影响

从图2、图3亦可以看出, 原水试验与回用废水试验沉后水CODMn、UV254差值点大多数都大于零, 其中CODMn差值大于零的点占79.5%, UV254差值占86.4%, CODMn差值大于零的平均值为0.51mg/L, 而小于零的平均值为-0.26mg/L, UV254差值大于零的平均值为0.0137cm-1, 而小于零的平均值为-0.007cm-1, 从以上数据分析可知大部分试验表明回用水试验其出水水质中CODMn及UV254的去除效果好于原水试验, 具有强化去除CODMn及UV254的效果。

1.2.3 回用对沉后水余锰的影响

由于锰的过量摄入对人体具有慢性危害作用, 锰过多会抑制骨骼的发育, 新研究发现, 过量的铁锰会损伤动脉内壁和心肌, 造成冠状动脉窄导致冠心病。故选择其进行安全性评价。从图4中可以看出, 当回用生产废水时在整个混合水浊度范围内, 原水空白试验与回用水试验沉后水余锰差值含量的变化, 总体趋势是随着混合水浊度的升高, 余锰差值逐渐增大。在混合水浊度为18NTU以内时, 原水试验水样中的余锰值小于回用水, 即回用时不利于原水中金属锰离子的去处, 当混合水浊度大于18NTU时此时结果相反, 回用时有利于强化去除原水中的金属锰离子。在回用废水使得混合水小于18NTU时, 虽然回用水试验水样中金属锰略高于原水, 但其均在-0.0009mg/L以内与出水达标要求0.1mg/L相比可以忽略不计。

综合上述评价, 当在回用生产废水时, 沉后水其中评价指标氨氮、CODMn、UV254、余锰仅在小部分点较原水数值高, 其中大部分数值点均较原水空白试验低, 相应差值点均大于零落在X轴上方, 具有强化混凝提高水质的作用, 能够保证出水安全性。

以上研究是在宁夏石嘴山市某水厂进行的小试试验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 净水厂生产废水回用技术能够保证净水厂出水安全性, 因此, 可以作为净水厂应对冬季原水难以处理问题的解决途径, 在后续的研究中, 我们将以此技术为基础, 在不同净水厂中进行中试试验, 确保研究结果的准确、可用。

2 结论

1) 当在原水条件下, 回用生产废水对有机物的强化去除效果较好, 但对锰的去除效果不佳, 对锰的相对去除率仅有5%~10%。

2) 净水厂生产废水的回用, 在原水水质较好的情况下, 不仅可以节约水资源, 改善混凝条件, 而且出水各项指标均有所提高而优于原水, 能够保证出水安全性。

摘要:净水厂生产废水直接回用对处理低温低浊水具有强化作用并且可以节约水资源, 但此工艺仍旧存在安全性问题, 回用生产废水时存在回用风险。通过研究在回用不同浊度生产废水沉后水浊度、CODMn、氨氮、锰等指标, 评价出水水质安全性。研究表明, 回用生产废水后, 其沉淀池出水各项指标均有所提高而优于原水, 能够保证出水安全性。

关键词:生产废水,回用,安全性,强化混凝

参考文献

[1]柯水洲, 袁辉洲.滤池反冲洗废水回用和混凝性能的改善[J].中国给水排水.2001, 16 (6) :9-12.

[2]唐仲民, 何少华.自来水厂滤池反冲洗水的回收[J].中南工学院学报.1997, 11 (2) :14-18.

[3]USEPA.Filter backwash recycling rule technical guidancemanual[EPA 861-R-02-014, 2002].

[4]Cornwell D A, Ramon G L.Recycle stream effects on wa-ter treatment[J].In:Proc of AWWA.Denver, 1993, 312-328.

[5]Julie C Goldgrabe-Brewen, John Carollo, Walnut Cali-fornia.Impactof Recycle Streams on Water Quality[J].1995 Conference Proceeding of AWWA, 1030-1035.

[6]Cornwell D A, Ramon G L.Recycle stream effects on wa-ter treatment[J].In:Proc of AWWA.Denver, 1993, 312-328.

[7]S.Cocchia, K.H.Carlson, F.Marinelli.Use of Total Sus-pended Solids in Characterizing the Impact of Spent FilterBackwash Recycling[J].Environmetal Engineering, 2002, 128 (3) :220-227.

[8]郭玲, 陈玉成.低温低浊水处理技术的研究应用[J].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 2006, 23 (4) :57-59.

上一篇:施工签证下一篇:单边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