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的应试技巧

2024-07-17

高考物理的应试技巧(精选8篇)

高考物理的应试技巧 篇1

是需要有充分准备的, 产率的计算是必须明确的, 误差产生的原因是应该有预测的, 这些都应该成为下发的预习提单中的内容。其次是预习检查环节, 这个环节完全可以采取情境探究方式进行。我们大连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与大海相伴, 以大海的美丽、对人类的贡献为切入点;从海水晒盐的复习提问中复习与溶液相关的知识;赋予学生除去粗盐中泥沙的使命, 促使学生去思考实验中应该注意什么, 从而完成预习提问的检查, 潜移默化的达到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动手实验是一个中心环节, 必须先教给学生怎样分工合作, 然后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 这样才不会使合作学习成为一句空话。捕捉到的实验中的问题、误差的分析, 一些问题出现后的补救措施等, 都是交流的最好主题, 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认真求实、不怕失败、勇于探索的科学素养。布置一道课后

讨论题:如何除去粗盐中可溶性杂质如氯化镁、氯化钙呢?将实验内容延续, 为下一节课学习指明方向。实验之后别忘了让学生写反思, 这是一个消化、吸收的过程, 是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化学实验是化学学科发展的最现实、最生动、最有效的物质载体。化学实验教学对于化学课程三维目标的全面落实具有重要作用。重视化学实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实验操作技能的有效手段, 在培养学生科学思维, 养成科学习惯, 学习科学方法等方面有不可替代的功效, 面对新课程改革, 身为化学教师要努力实现实验教学以知识为本向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转变, 达到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目的。通过实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使学生了解和应用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 是值得大力提倡并付诸实践的。

(大连格致中学) 关键词语, 指的是本题提出的一些限制性语言, 或是对本题所涉及的物理变化方向的描述、对变化过程的界定等。

(二) 挖掘隐含条件

不少题目的部分条件并不明确给出, 而是因含在文字叙述、图表之中, 需要经过分析把它们挖掘出来, 这常常是解题的要点。有些隐含条件隐藏得并不深, 平常又经常见到, 挖掘起来很容易, 如“光滑平面”、“恰好不滑出木板”等。还有一些隐含条件则隐藏较深, 或者不常见到, 挖掘起来就有一定的难度了。妨碍挖掘隐含条件的原因主要有两个, 一个思维定式的影响;二是对物理问题的分析、综合能力不够。为此, 在审题物理量, 确定临界值。抓住了这一关键, 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五) 画好示意图

画示意图是解题中非常有用的工作, 一幅好的示意图就是一种无声的启发, 借助示意图可帮助我们审题, 可丰富对物理图景的想象力, 为正确的解题叩开大门。

二、要按题序答题

一般来说, 每门学科中的同一类型试题总是按先易后难的顺序排列的, 因此考试时, 要按照由先到后和先易后难的原则答题, 前者符合考生的做题习惯, 后者有助于稳定考生的情绪, 使考生能够进入良性竞技状态。力求“慢开始, 早入境, 块答题, 稳结束。”有一些选择题难度较大, 建议考生遇到自己感到困难的题目时, 先跳过, 等到后面做的差不多时再来重做, 否则在选择题上花费了太多时间, 就没有时间去解答第二卷了。

三、答题要完整、规范

解答非选择题要求组织语言表达答案, 很多考生失分就是因为不会运用学科语言表达。所以考生一定要注意运用特定的规范、格式、学科语言来表述自己的思路。对计算题尤其需要注意的两点:第一, 高考改卷是分步给分的, 要严格按照答题步骤一步步来, 很多考生一上来就写公式, 甚至一开始就代入数据计算, 如果错了, 一分也得不到。正确的解题步骤是, 先写出简要的文字说明, 再列方程 (即规律运算) , 然后进行必要的数学推理运算, 最后才代入数据;第二在解题过程中, 考生自己引入的符号应该加以必要的说明, 说明它代表哪一个物理量, 且书写要规范, 字迹要清楚。

四、笑对压轴题

对于压轴题, 许多考生因为缺乏足够的自信和经验, 认为自己肯定不行, 从而轻易就放弃了。其实物理取得高分的策略是“会做的题不失分, 没把握的题少失分, 不会做的题得几分。”所以面对压轴题要沉着, 沉着往往会降低“难”度, 必要时问自己几个“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或者换个角度思考, 并将它分解为几个小题, 因为复杂的问题常是几个小问题的组合。这样, 尽管最后还是没有解出正确答案, 但或许因列出了几个有用方程而得到你意想不到的分数, 何乐而不为呢?

●王俊霞

高考物理的应试技巧 篇2

高考物理答题上偷分技巧

(1)每一选项都要认真研究,选出最佳答案,当某一选项不敢确定时,宁可少选也不错选。

(2)注意题干要求,让你选择的是不正确的、可能的还是一定的。

(3)相信第一判断:凡已做出判断的题目,要做改动时,请十二分小心,只有当你检查时发现第一次判断肯定错了,另一个百分之百是正确答案时,才能做出改动,而当你拿不定主意时千万不要改。特别是对中等程度及偏下的同学这一点尤为重要。

①筛选(排除)法:根据题目中的信息和自身掌握的知识,从易到难,逐步排除不合理选项,最后逼近正确答案。

②特值(特例)法:让某些物理量取特殊值,通过简单的分析、计算进行判断。它仅适用于以特殊值代入各选项后能将其余错误选项均排除的选择题。

③极限分析法:将某些物理量取极限,从而得出结论的方法。

④直接推断法:运用所学的物理概念和规律,抓住各因素之间的联系,进行分析、推理、判断,甚至要用到数学工具进行计算,得出结果,确定选项。

⑤观察、凭感觉选择:面对选择题,当你感到确实无从下手时,可以通过观察选项的异同、长短、语言的肯定程度、表达式的差别、相应或相近的物理规律和物理体验等,大胆的做出猜测,当顺利的完成试卷后,可回头再分析该题,也许此时又有思路了。

⑥熟练使用整体法与隔离法:分析多个对象时,一般要采取先整体后局部的方法。

高考物理答题方法总结

1)注意题干要求,让你选择的是“不正确的”、“可能的”还是“一定的”。(2)相信第一判断:只有当你发现第一次判断肯定错了,另一个百分之百是正确答案时,才能做出改动,而当你拿不定主意时千万不要改。特别是对中等程度及偏下的同学尤为重要。

切记:每年高考选择题错误率高的不是难题,而是开头三个简单题。

切记:选择只需要确定选出哪个答案,不需要解释不选的答案。

(3)全国卷物理选择题单、复选是分开的,要注意解析与排除相结合的方法的应用。

(1)实验题一般采用填空题或作图题的形式出现。作为填空题,数值、单位、方向或正负号都应填全面;作为作图题:①对函数图像应注明纵、横轴表示的物理量、单位、标度及坐标原点。②对电学实物图,则电表量程、正负极性,电流表内、外接法,变阻器接法,滑动触头位置都应考虑周全。③各种仪器、仪表的读数一定要注意有效数字和单位;实物连接图一定要先画出电路图(仪器位置要对应);各种作图及连线要先用铅笔(有利于修改),最后用黑色签字笔涂黑。

高中物理学习方法总结

一、高中物理的学习上要课前认真预习

预习是在课前,独立地阅读教材,自己去获取新知识的一个重要环节。课前预习未讲授的新课,首先把新课的内容都要仔细地阅读一遍,通过阅读、分析、思考,了解教材的知识体系,重点、难点、范围和要求。对于物理概念和规律则要抓住其核心,以及与其它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区别与联系,把教材中自己不懂的疑难问题记录下来。对已学过的知识,如果忘了,课前预习时可及时补上,这样,上课时就不会感到困难重重了。

二、在高中物理的学习上要主动提高效率的听课

带着预习物理的问题听课,可以提高听课的效率,能使听课的重点更加突出。课堂上,当老师讲到自己预习时的不懂之处时,就非常主动、格外注意听,力求当堂弄懂。同时可以对比老师的讲解以检查自己对教材理解的深度和广度,学习教师对疑难问题的分析过程和思维方法,也可以作进一步的质疑、析疑、提出自己的见解。这样听完课,不仅能掌握知识的重点,突破难点,抓住关键,而且能更好地掌握老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三、定期整理高中物理的学习笔记

在高中物理的学习过程中,通过对所学知识的回顾、对照预习笔记、听课笔记、作业、达标检测、教科书和参考书等材料加以补充、归纳,使所学的知识达到系统、完整和高度概括的水平。学习笔记要简明、易看、一目了然,符合自己的特点。

高中物理解题技巧

1、高中物理直线运动问题的解题技巧

高中物理题型概述:直线运动问题是高考的热点,可以单独考查,也可以与其他知识综合考查.单独考查若出现在选择题中,则重在考查基本概念,且常与图像结合;在计算题中常出现在第一个小题,难度为中等,常见形式为单体多过程问题和追及相遇问题。

思维模板:解图像类问题关键在于将图像与物理过程对应起来,通过图像的坐标轴、关键点、斜率、面积等信息,对运动过程进行分析,从而解决问题;对单体多过程问题和追及相遇问题应按顺序逐步分析,再根据前后过程之间、两个物体之间的联系列出相应的方程,从而分析求解,前后过程的联系主要是速度关系,两个物体间的联系主要是位移关系。

2、高中物理物体的动态平衡问题的解题技巧

高中物理题型概述:物体的动态平衡问题是指物体始终处于平衡状态,但受力不断发生变化的问题.物体的动态平衡问题一般是三个力作用下的平衡问题,但有时也可将分析三力平衡的方法推广到四个力作用下的动态平衡问题。

高中物理思维模板:常用的思维方法有两种

(1)解析法:解决此类问题可以根据平衡条件列出方程,由所列方程分析受力变化。

高考物理的应试技巧 篇3

一.物理选择题要“灵活做”

同学们在做选择题时,要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用最恰当的方法得出正确答案,为解答后向的题目节省时间。比如,能用定性分析法解答的就不要用定量计算法解答,能用模型法、规律法、二级结论法等解答的就不要用基本公式法解答。(本期中的《小题“小”做——例析速解物理选择题的几种推理策略》一文给出了迅速解答物理选择题的六种方法。希望同学们深刻理解并灵活掌握。)

二、物理实验题要“变通做”

考纲要求的十个基本实验(包括: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验证牛顿运动定律、探究动能定理、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测定金属的电阻率、描绘小电珠的伏安特性曲线、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练习使用多用电表)是同学们必须掌握的,这十个基本实验足高考命题的本源,同学们只有掌握了其实验原理、实验步骤、数据处理、注意事项、误差分析等内容才可以做到以不变应万变。

三,物理计算题要“规范做”

高考是在规定的时间内通过规定的试题选拔人才的考试,是以分数高低为标准的公平竞争。要想在高考中取胜,就一定要按照高考的答题要求,认真审题、精选解法、规范做答,尽量多得分或得满分。

物理计算题的特点:文字叙述量较大,涉及物理过程较多,所给物理情境较复杂,物理模型较模糊,运用的物理规律较多,题目的分值较重。物理计算题不仅能够很好地考查同学们埘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理解能力和根据已知条件及物理事实对物理问题进行逻辑推理和论证的能力,而且还能更有效地考查同学们的综合分析能力和运用数学知识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因此要想解答好物理计算题,除需要扎实的物理基础知识外,还需要“规范”的答题过程。

1.审题的规范化。

审题是对题目进行分析、综合、寻求解题思路和方法的过程,规范审题是正确解答物理计算题的前提。一些同学往往会出现见到试题不知如何下手、找不到切入点的情况。究其原因就是不知道怎样去审题,没有一个基本的审题程序。规范的审题过程要注意“六找”,即找研究对象、找关键字眼、找已知条件和隐含条件、找运动过程(一般和受力分析联系在一起,特别要注意过程的转折点,在转折点处有时会包含临界条件)、找干扰因素(即与解答问题无关的因素)并排除、找求什么。审题之后就可以按照选研究对象一建物理模型一分析状态和过程一画草图一找规律一列方程一检查结果的模式来做题了。

2.语言表述的规范化。

语言表述的规范化要求用物理语言来描述相应的物理过程、物体的运动状态、物体的受力情况等。语言表达的规范化还体现在必要的文字说明上,这是同学们容易忽视的地方。必要的文字说明能使解题思路清楚明了,解答过程流畅完美。规范的语言表述包括:(1)写明假设,如在解题列式时,所用到的未知量和临时设定的中间量,需要在文字说明中写清楚这些量用哪些符号来表示,再如正方向的选取、零势能面的设定等也要写清楚;(2)明确研究对象,把哪个物体作为研究对象时,一般写为“选谁为研究对象……”或“对谁有……”;(3)要写清物理过程,在求解物理计算题时,若其运动是由几个过程组成的,则在文字说明中应写清楚,如“由……到……”等;(4)写清列式依据,即简要写明是由什么原因,使用什么规律来列式求解的,如“对物体A,由动能定理得……”,“对由A、B两物体组成的系统,由机械能守恒得……”等。

3.作图的规范化。

作图是解题的重要步骤,它有助于建立清晰有序的物理过程和确立物理量间的关系,可以把问题具体化、形象化。在解答物理计算题的过程中,要养成画草图的习惯,以便构建起物理模型。有些需要保留在卷面上的图必须用尺、圆规、铅笔等工具规范作图,使得作出的图像清晰准确、虚实分明,能够正确反映出有关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在需要画出函数图像时,要标出坐标原点和坐标轴上的箭头,标明物理量的符号、单位,以及坐标轴上的数据等。

4.方程式和主要步骤书写的规范化。

原始的基本方程是主要的得分依据,写出的方程式必须能反映出所依据的基本物理规律,不能以变形的结果式代替原始方程式。方程式应该全部用字母、符号来表示,不能出现字母、符号和数据混合的情况,且数据式不能代替方程式。当解题过程中需要多个方程式时,要分别列出。

计算时一般要先进行代数式的字母运算,推导出有关未知量的代数表达式后,再代人数据计算。这样做既有利于减轻计算负担,又有利于一般规律的发现和回顾检查。从近几年高考物理计算题的答案及评分标准来看,求解方程时卷面上只要写出最简式,然后做出必要的说明,直接给出计算结果即可。切忌把大量的运算过程写在卷面上,这样会给人以烦琐凌乱、思路不清的感觉,同时也增大了出错的几率。

5.解题结果的规范化。

解题结果是整个解题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规范的解题结果能清晰地反映出解题的最终结果。解题结果规范是指解题结果准确、简洁、全面,既要注意计算结果的验证、取舍,还要注意解题结果的完整。作为计算结果的数据一般要用科学记数法;有效数字的位数应根据题意确定,有的题目对有效数字的位数有明确要求,就要严格按要求取。计算结果的数据必须带上单位;结果用字母表示的,则要看题中提供的表示已知量的字母是否带有单位,如果其不带单位,则最后的结果也不要带单位,反之则要带上单位。有时对解题结果要做适当的说明和讨论,例如结果是矢量的就要说明方向,方向的说明要与题目中涉及的方向相对应。

求解一些技巧性较高的物理计算题时,如临界问题、模糊问题、数理结合问题等,要注意隐含条件的挖掘、“关键点”的突破、过程之间“衔接点”的确定、重要词语的理解、物理情景的创设等;求解一些信息量较大的物理计算题时,一定要认真阅读,做到汲取信息、提炼信息,发现规律、运用规律,合理地联想迁移、类比推理。另外,还应掌握“三优先四分析”的解题策略,即优先考虑整体法、优先考虑动能定理、优先考虑能量守恒定律;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分析各力的做功情况、分析物体间能量的转化情况等。

四、物理选考题要“满分做”

近几年来,物理选考题包括选修3—3、选修3—4、选修3—5三个模块的试题,每个模块包括一个“5选3”的选择题和一个计算题,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学校选修的具体内容,选择其中一个模块作答。这部分题目的难度都不大,只要掌握了基本知识,并做到认真审题、谨慎作答,一般都不会出现错误,因此这就要求同学们对于物理选考题一定要做到“满分做”。同学们在解答选择题时既可以从正面选,也可以从反面选,还可以从正反面同时进行把正确的答案选出来,如果时间允许一定要做必要的检查,以免疏忽大意出错;在解答计算题时只要根据所学的概念和规律,列出合适的物理方程,对方程进行必要的整理和简化,即可顺利解答。

最后,希望同学们能够放松心情积极备考,以饱满的热情面对即将到来的挑战,衷心地祝愿每位同学都可以赢得高考的胜利,步入理想中的大学校园。

浅谈高考物理应试策略与答题技巧 篇4

(一) 思想转移, 克服胆怯, 减轻考试压力

高考时存在压力是必然的, 考生在提前进入考场后, 可以通过清点考试用具、自我暗示学科中的重要知识和方法、自我提醒解题误区和易出现的错误实现自我安慰、缓解压力、稳定情绪、增强信心的目的, 使环境熟悉化, 思维单一化、物理化, 消除与考试无关的思想杂念, 使大脑的兴奋点集中在试题的解答上, 快速地进入应试状态。

(二) 遇热不喜, 细心审题, 全面领会题意

高考试题具有立意新颖、形式灵活、突出考查学生能力的特点, 绝不会出现成题或套题, 但试题所涉及的内容不会超出我们平时学习和复习的范围, 所以高考题难免会出现和我们平时所做的习题考查内容相同、命题类型相似、物理情景相近的情况, 当遇到此类题目时, 应当倍加细心地读题、审题, 尤其对那些“轻”“小”“恰能”等字眼倍加注意, 往往这些特殊的字眼中包含着对解题具有较大左右作用的隐含条件, 分析出这些隐含条件, 就可能顺利地给出解答。

(三) 遇生不怵, 沉着分析, 多角度寻求思路

相对而言, 高考题一定有难题出现, 当遇到这种情况时, 最忌的是头脑发懵, 不知所措, 而应当坚信, 再难的题目也超不出复习范围, 一定有解决的方法。特别是近几年高考试题中, 难题都会分步设问, 且上一问的解答会给下一问的解答作些铺垫和准备。只要不失去信心, 循序渐进地探索、思考, 即使难题, 也能获取一定的分数。下面介绍两种在难题中抢分的方法。

1.缺步解答:将难题划分为一个个子问题或一系列的步骤, 先解决问题的一部分, 能解决到什么程度就解决到什么程度, 能演算几步, 就写几步, 每进行一步就可得到这一步的分数。如把文字语言译成符号语言, 把条件和目标译成物理表达式, 设应用题的未知数、设轨迹题的动态坐标、依题意正确画出图形等, 都能得分。

2.跳步解答:当解题过程卡在一中间环节上时, 可以承认中间结论, 往下推, 看能否得出正确结论, 如得不出, 说明此途径不对, 立即改变方向, 寻找其他途径;如能得到预期结论, 就再回头集中力量攻克这一过渡环节。若因时间限制, 中间结论来不及得到证实, 就只好跳过这一步, 写出后继各步, 一直做到底。另外, 若题目有两问, 第一问答不上, 可以第一问为“已知”, 完成第二问, 这都叫跳步解答, 也许后来由于解题的正迁移对中间步骤想起来了, 或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 经努力而攻下了中间难点, 可在相应题尾补上。

二、答题技巧

(一) 时间利用要合理

1.兴奋而专注。全力以赴做题, 什么都不想。考场上一心做题, 除了题什么都不想, 这样时间利用率最高。

2.中等或者偏下的考生不要在过难的题上下工夫, 那些题不属于你, 比如100分的物理, 你是70分左右的水平, 那么押轴题的最后一问你可以不做。

3.少在慌乱中浪费时间。有的学生总喜欢看表, 这样就分散了注意力, 离交卷的时间越来越近时, 就越来越慌乱, 这既浪费了时间又会因慌乱而导致出错。

(二) 表述要规范

对物理来讲, 需要表述的题目就是实验和计算题。

1.切忌堆砌公式或数字、罗列方程, 也不能写得太详细, 以免浪费时间。有几点必须写, 你自己引入的字母, 不说明别人看不懂;你这个方程是对谁写的, 对哪个过程、对哪个状态写的。要点明研究对象, 状态或过程 (对谁?在哪里?从哪里到哪里?) 。必要的文字说明也是帮助自己理清思路。

2.文字说明切勿太多。文字说明不占分, 是依据方程式和计算结果给分。如果过程复杂, 很难一两句话交代清楚, 可以用“如图”“由题意”“由几何关系得”等巧妙过渡。

3.必须使用题给的物理量符号。如果题目没有给出符号, 要使用通用符号。如速度v, 加速度a, 长度L等, 如果题目有多个状态或过程, 要善于使用下角标, 如v1、v2, a1、a2等, 这样, 即使没有文字说明阅卷教师也能看懂方程式的意义。

4.要用原始方程联立求解, 不要直接列变形式, 不要使用连等式。最后那个解如果是一个矢量, 有一个符号, 要做说明。注意有效数字的位数要求;不要漏掉单位。

(三) 遇到生题怎么办

遇到生题很正常。高考题可以说大多数都是原创题、改编题。但要明白, 生题只是新鲜的外衣而已, 试题要考查的知识点一定是考生熟悉的, 只是题目结合科技、生产或生活添加了一些新颖的情景描述语。比如“神舟某某号”飞船发射、“嫦娥某某号”奔月, “旅行者某某号”探测火星等等, 实际上都是在考万有引力的知识。因此, 只要考生认真审题, 去掉题目的伪装或华丽的外衣, 就会将题目还原为自己熟悉的物理模型。

(四) 认真做好选择题

全国课标卷理综物理选择题, 一道题6分, 错不起, 错两题12分就没了。而且, 选择题在全卷中属于比较容易的题型, 要想方设法拿分。在选项之前的部分叫题干, 先不要看选项, 先认真研究题干, 有题图的要认真研究题图, 首先明确题目的考查意图, 做到心中有数之后再看选项。答好选择题的方法有很多, 比如排除法, 先排除错误的选项, 剩余的选项越少答对的几率就越高。如果能够直接确定正确答案, 则可以采用直接选择法选出正确答案。

(五) 尽力做完全卷, 不留遗憾

答完全卷, 需要三遍完成。第一遍兴奋而专注地依次做每一道题, 遇到困难打住, 不管处在什么情况, 放下就走。这样做的好处是, 不在半路纠缠, 不去耽误过多的时间。而且, 你可能觉得这个题目能做而做不出来, 往往是因为审题出了问题, 或者思路不对。人的思维有惯性, 就像牛顿讲的物体有惯性, 思维也有惯性, 惯性继续下去, 你很难从这个思路跳出来, 你不如放下, 一会儿再做。所以, 按照题号依次做每道题, 3、5分钟没进展就要做下一道题, 这样可以保证做完全卷。

通常情况下, 大约四分之三的时间就能做完全卷。做完全卷之后就对全卷有了了解。针对不同水平的考生, 通常会出现四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 题做得很顺利, 这道题就不必再看, 无需检查。第二种情况是, 题做完了但心里没底。比如, 有两个选项拿不准, 是C对还是D对?这样的题目就需要检查 (留到第三遍答题时完成) 。第三种情况是, 看了两遍没感觉, 这是不会做的题。这种题目主张考生能蒙就蒙, 会多少写多少, 把知道的有关公式写一写, 不放弃蒙的机会。能蒙上就赚, 蒙不上也不遗憾。第四种情况是觉得会做, 但一时思路受阻而做不出来的题。这样的题暂时先放下, 放下不是放弃, 后面有时间还要做。这种题就是第二遍要做的题。

第二遍一定要重新审题, 因为重新审题就能够豁然开朗。第一遍题目做不出来, 往往是在审题上出了问题。是不是某个隐含的条件遗漏了, 或是几何关系搞错了才出现觉得能做而做不出来。第二遍答题, 就要仔细研究这个题目。因为大部分题目已经在第一遍做完, 已经有基本分数作保证, 心里有底气, 因此第二遍答题更能沉住气, 心态更从容, 题目可能就做出来了。

高考物理答题技巧 篇5

高考是对考生智力、心理、技巧等全面素质的考查,以全国高考理综物理试题为例,结合高三复课经验,对高考物理答题技巧归纳如下,仅供考生参考,以期对考生有所帮助。全国高考理综物理试题的基本题型为8-2-3模式:选择题8个为单多选混合(14-21题),实验题2个(22、23题),计算题3个(24-26题),一、选择题答题技巧

基本原则:把最佳答案选出来,含糊不清、不能确定的不选。

1、审题要细,不要轻视。看清题目要选正确的、还是错误的、选可能的、还是不可能的。

2、某个选项无法判断,可先跳过,看下一个选项,如果其他选项中确定有最佳答案,将其选出即可;如果其他选项中确定无所需的答案,则可选那个无法判断的选项。

3、8个选择题中多选题的数目以2-3个较多,不是绝对的。一般考生不要刻意关注多选的数目,更不要做完选择题后,发现无多选或很少,硬组合一些多选,这样常常会连3分也得不到。虽然有多选,但出现有三或四个为所需答案的可能性很小。

4、如不能用正解法、图象法等做出判断,不要空题,可用极限法、排除法、假设法等方法缩小范围,再缩小的范围内科学的冒断一个,迅速转入下一题。因为理综题,对大多数考生来说,时间紧,几乎无时间回头再检查。

二、实验题答题技巧

基本原则:明确目的,抓住细节。

1、审题要细,首先弄清实验目的,关注细节,如“不计内阻、约为、量程略大于、测多组数据、误差要小、耗能小”等。

2、实验仪器的使用原则,要从安全、精确、简单等方面考虑,灵活运用,不要生搬硬套。如一般而言,用分压式电路,滑动变阻器的阻值要小,但不是越小越好,可能阻值很小的滑动变阻器,额定电流却太小,可能烧坏,而不能选。

3、特别是不要把课本中的实验或做过的一个实验题的原理、方法等,不加思考,完全移接在考题上,常常会出错的。

三、计算题答题技巧

基本原则:审题要细、运算要准、书写要整、不要空题。

1、审题要慢、要细。一般第一遍通读了解大致的物理过程,第二遍分层理解,抓关键词,找突破点。过程分析中要特别注意:①接触面是否光滑。②过程的衔节点是否有能量的损失。③带点微粒是否考虑重力等。

2、考试时要带上三角板(米尺)、圆规等必要工具,作图不仅快,而且规范,有利于迅速找到圆、角、边、位移的关系,从而避免走更多弯路。

3、要工整书写必要文字和分步核心公式,不要把推导过程和解方程过程全部书写,运算要准,结果是表答式时要用题目所给符号表示,是数字时要写上单位。结果至关重要,因为大多评卷老师会先看结果是否正确,会有先入为主的印象。

4、做完后如果发现有误,先不涂掉书写的答案,可在边上书写正确答案,当正确答案书写完,方才涂掉错误的。若正确答案未书写完时间到,可在两部分前分别标上“解法

一、解法二”字样。

5、物理题易失分,也易得分。有时第一问不会,可跳过做第二问,(可把第一问的结果当成已知的);若真的不会做,把这个题可能会用到的公式(最好要用题目中提供的字母符号)书写上,争取分数。

高考物理的应试技巧 篇6

能阅读文学作品

1.理解B

①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②理解并解释文中重要的句子

2.分析综合C

①筛选并提取文中的信息

②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③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

④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⑤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

3.鉴赏评价E

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②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二、历年文学作品阅读题目的特点及2000年题目预测

(一)历年文学作品阅读题目的特点

高考阅读中,选择文学作品作阅读材料的次数不多。1991年选了奥地利著名作家斯·茨威格的《世间最美的坟墓》,1998年选了现代作家宗璞的《报秋》,2000年选了鲍昌的《长城》,2001年选了外国散文《门》。考查内容涉及思想内容、表现形式、表达技巧、语句理解等方面;考查形式渐趋稳定,基本上以主观题为主。1998年阅读题四个大题中需要以文字表述作答的就有三个,其分值占阅读题满分(18分)的85%,2000年、2001年也如此。试题特点体现了既有利于中学教学,又有利于高校选拔人才的原则。

1.选文典型、文学性强

从几次高考文学作品类阅读情况看,选文多是语言生动流畅、描写细腻准确、感情真挚含蓄、风格朴实清新,景、情、理俱佳的叙事性散文;作者多为现当代中外名家,这与中学课本中选编的散文篇章特点相吻合,符合中学生阅读鉴赏的实际水平,体现了“材料在课外、能力在课内”的原则。比如读《长城》,我们可以联想中学课本里翦伯赞的《内蒙访古》、茅盾的《风景谈》、峻青的《雄关赋》等。

2.鉴赏评价,重点突出

从考查内容上看,对作品的思想内容进行直接评价的试题不多,大部分试题侧重于表达技巧的鉴别、赏析和评价,其中又以修辞格、表达方式的运用为重点。如1998年第30题,2000年第21题考了比喻;1998年第29题考了反复;2000年第24题又涉及到借代和反复。在表达方式上设题更多。2000年第22题考查人称变化对文章的作用;1998年第28题考了衬托;1991年第30题、1998年第30题考了比较;1991年第29题、2001年第24题则涉及到象征。这些试题体现了明确的命题思路:以感性鉴赏为主,理解评价为辅,提高形象思维能力为目的等等。

3.能力考查,难点突出

高考阅读所考查的能力应该说还是比较全面的。关键性的词语的理解与阐释,重点句子语意的把握与感悟,语段篇章主旨的归纳和概括,表现手法、表达效果的鉴赏与评价等能力都有涉及。从考查结果看,考生失分最多的是两个地方,一个是对重点语句要旨的把握与感悟,一个是对篇章主旨、表达技巧的整体鉴赏评价。如:2001年第23题:“请分别说明以下三句话在文中的意思(6分)。(1)人不是在一起牧放的马群;(2)开门和关门是生命之严峻流动的一部分;(3)一扇门的关闭是无可挽回的。”抽样统计表明,该题得分率仅为o.27(平均得分1.64分),鉴赏评价题得分率为0.58。

(二)2002年高考阅读命题趋势

高考命题人张伟明曾撰文说:“在高考中,以娱乐、鉴赏和陶冶情操为目的的阅读,指的是阅读文学作品,它应包括理解、分析、综合和鉴赏评价几个方面的能力,偏重于形象思维,以学习知识和获取信息为目的的阅读,可以包括除文学作品以外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所有文章,主要考查理解和分析概括能力,偏重于逻辑思维。”这说明,阅读由原来的文体划分,变为以思维特点划分。今后命题要重点强化文学作品的阅读,突出“形象思维”的考查,2000年,2001年连续两年的命题实践,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在文学作品散文、小说、诗歌、剧本四大类中,考查散文依然是首选。一方面,高考命题对散文体裁已经积累了经验,“稳定为主,稳中求变,稳中求新”的原则更增加了其可能性;另一方面,诗歌鉴赏在第1卷中地位稳定,而小说、戏剧要考节选,则必是新大纲规定的篇目,但2002届考生并未使用新教材,选作阅读材料的可能性不大。

需要注意的是,千字左右的微型小说。2001年京、皖、蒙春季高考题《黄土》基本上是按小说的要求设题,而小说又是中学课本中选编数量仅次于散文的另一重要文学体裁,历年高考又从未涉足,备考训练时应予以注意。

三、文学作品阅读应掌握的要点及应试技巧

(一)阅读要点

1.理解文中关键词语

所谓关键,不仅指词语的基本含义,更指词语的引申义、比喻义、多重义、双关义、潜在义等。正确理解词语,是理解文章的基础。如2002年第25题“作者在第一段和第二段中却提到了‘归鸿(飞鸿)’,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第一段中“归鸿”用词语的基本义,写现实;第二段中的“飞鸿”则用引申义,是历史的见证。其作用便可归结为①由现实追溯历史的过渡;②悠悠岁月的见证。

2.把握文章重要的句子

文学作品是借助于形象来反映生活的,因此,“重要”的句子往往是那些能表达文章主旨、作者感情倾向且表达委婉含蓄的句子。要结合语境,弄清它们的隐含意义,才能正确把握。如2001年第23题,“(1)人不是在一起牧放的马群”句的理解。原文隐含的意义有:“无论一个人在哪里,只要他在一扇关着的门的后面,他就能使自己不受拘束”“门是隐秘、回避的象征”,据此可分析出“人不是在一起”的含义,而“马群”“牧放”等词语透露出的是“人不是动物,人有感情”。因此该句的正确便是:人是有思想有感情的,人需要有自己独立的天地。

3.理解文章的层次结构

高考阅读直接考查文章层次结构的试题并不多,但由于层次结构是作者行文思路的外在表现,因此,理清文章的层次结构是理解文章的重要环节,不能忽视。如1998年第27题第二问“联系全文看,作者为什么怅然?”则需要理清行文思路。从全文看,文章分两部分,第一部分第一段至第六段,写由玉簪花而引起的联想,第二部分由第七段至第九段,写作者受到启发而发出的悠然自得、面对现实的人生态度。由此发现由玉簪花引发的“怅然”直至第一部分末尾才收束,第二段至第四段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突出了玉簪花的生命力强,第五段点秋,第六段即是由上文描写而发出的议论,“秋是收获的季节,我却是两手空空”,既点明了第一部分的题旨,也揭示了“怅然”的原因。

4.鉴赏评价文章的内容及技巧

高考阅读中往往有一道综合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及技巧、语言的鉴赏评价题。如1998年第30题。2000年、2001年第24题等,这类题目综合性强、难度较大,阅读时应遵循整体一局部一整体的阅读过程,首先要迅速了解文章体裁、背景、基本内容等,必要时还需结合作者的思想背景加以分析,以明确文章的写作意图。局部分析即深入到文章细部,把握重点词、句、段,第二个“整体”则是指对文章的思想感情、观点态度的再认识,对文章的语言、表达技巧进行鉴赏评价。

(二)应试技巧

1.了解命题设计原则,避免无谓失分。高考阅读的命题设计原则大致有:①尽量使考生能够利用文中语句作为答题的基本材料;②尽量照顾考生阅读和思考的先后顺序;③努力体现由语义理解到综合分析的过程;④努力组成内容由浅入深的系列;⑤力求题型稳定、整齐,即由填空到简答,最后是多项选择。了解这些原则,可以使我们在答题时少犯错误。

2.要完整阅读全文,包括题目设置及文后注释,因为最后一个多选题中能提供很多重要信息,帮助你理解文章。而注释不仅是理解文章的工具,甚至直接涉及答案。如1991年第34题“作者为什么说‘特殊的日子?’”从文末注释中的“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和副标题“记1928年的一次俄国旅行”两处可推断出答案:托尔斯泰诞生100周年。

3.根据赋分多少来决定答题的字数。高考题已经取消了字数的限制,让考生有更多的思考及表达空间,这就提示我们,对赋分较多的试题,在时间允许的前提下(不要忘了作文),可以多答一些,因为答多了不扣分,答少了很可能要失分。一些概括性強的题目,还可设①②③等序数号,使答案清晰、明白,让阅卷老师一日了然。

4.应尽量使用原文中的话或稍加改造、变化的话作答。对概括性强的题目,一定要结合语境分析,切忌抛弃材料、空洞无物的答题方式,要熟练掌握一些寻找答案的常用方法。如①命题点的上下文,②段落的开头结尾,③连缀文章的重点词语,④紧扣文题,理解含义等等。

高考物理的应试技巧 篇7

关键词:高考理综考试,物理学科命题趋势,答题技巧

一、对2012年及今后几年高考物理命题趋势的预测

自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实施“三+理科综合”考试以来, 物理便与生物、化学合并成理科综合科目在高考中进行考试。这样考试的好处是缩短了高考考试的时间, 避免了考生打疲劳战。然而, 其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由于理、化、生三科打包进行考试, 考试的时间是考生自由分配的, 即在这两个半小时的时间内, 分配多少时间做理、化、生三科是由考生自己决定的。想考取重点高校的考生当然要争取每科都要很好地完成, 而成绩一般的考生完全可以选择更多的时间做自己的优势科目。这种考试制度使一些学习成绩一般的考生在理、化、生三科之间进行选择有了可能。在理综考试刚开始的几年中物理试题偏难, 导致平均分偏低, 从而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成绩进一步降低, 由此形成了恶性循环, 导致2010年前连续几次高考中物理科的平均分均为20多分, 对物理学科的学习造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 相关人士这才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并于2010年高考中降低了物理科考题的难度, 物理科的平均分才从20多分提高到30多分, 即便如此, 仍与语、数、英等平均分在总分中所占的比例有明显差距, 甚至与化学、生物的平均分在总分中所占的比例也有差距。据此推断在今后几年中物理科高考试题趋易的趋势不会改变。2011年高考理综试题全国卷再次验证了这一观点。高考复习时应及时针对试题趋易的趋势调整应考策略, 方能在高考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高考物理选择题解题技巧

选择题在高考物理科120分中占48分, 刚好占总分的40%, 所占的比例是相当高的, 可以认为得选择题者得理综。由于物理科的选择题为混合选择题而化学、生物科的为单项选择题, 大多数考生认为物理选择题难度很大, 产生畏难情绪, 影响了考生的答题。其实考生对物理科选择题难度的认识是有误区的, 原因有二: (1) 随着物理试题难度的下降, 选择题的综合程度明显降低, 计算量明显减少。考查的知识点减少, 绝大多数选择题只考一至两个知识点, 使难度下降。如2010年全国高考理综第一套选择题第一题是判断核反应的类型, 第二题是考查瞬时加速度的求法, 第三题是考查电场的基础知识, 等等, 这些题涉及的知识点少, 综合程度不高, 难度不大。 (2) 生、化等单项选择题的答案的正确率为25%。而物理的多项选择题通常是这样设置的:8题中有4题选1个答案, 有3题选2个答案, 有1题选3个答案。因此, 8道选择题的32个答案中总共有关13个正确答案, 正确率为百分之40.6%, 即在选择题的48分中每个考生可轻易得到20分左右。可在平时的模拟考与以往的高考当中, 大多数考生的分数却远低于这个分数, 这是为什么呢?这与考生在考试中采用的策略不当有关, 大多数考生在考试中采用“贪多求全”策略, 使得多项选择题中选对一个时不能得分。

基于以上对选择题的认识, 考生在做选择题时应采取以下策略, 方可获得高分: (1) 加强对基础知识和基本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增强解选择题的信心。 (2) 切忌“贪多求全”, 采用“选单为主, 慎选多个, 在无绝对把握时不选多个”的策略。

三、高考物理实验题解题技巧

高考物理的实验题被考生公认为物理题的难点, 每年高考中实验题的得分率都是非常低的。这与平时考生只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 不重视实践能力的提高和动手能力的培养不无关系。其实, 高考中的大多数实验题在课本中都有现成的实验原理或名称相同的学生实验, 只是在测量的方法上稍加变化, 只要把变化部分与原来的进行对比即可找到解题思路。比如2010年全国理综卷第一套实验题第一题就是用实验的方法测量圆盘的转速, 其本质是测量圆盘转动一周的时间。通常情况下实验室中测量时间是用机械秒表或电子秒表。测量方法是用手掐秒表开始计时, 到点时再用手掐秒表停止计时。由于开始计时与停止计时都需要反应时间, 因此计时误差较大。本实验题中只不过改用传感器配合示波器作计时仪器, 用反光涂层反射光时开始计时, 再次反射光时停止计时, 与现代高科技手段结合, 提高了计时的精度而已。高考物理实验的另一大部分是电学实验, 电学实验一方面考查电学测量仪器的使用方法和读数方法, 另一方面考查基本的电学实验技能。如对电阻测量方法的考查, 就涉及了多个电学学生实验, 如《描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伏安法测电阻》《多用电表的应用》、《电流表改装成电压表》等, 涉及了多种测量电阻的方法, 如伏安法、半偏法、替代法、用多用电表的欧姆挡直接测量法等。而高考电学实验并不是一成不变地考查这些方法, 而是在这些方法上有所变化, 如考查伏安法测电阻, 有时只有电流表没有电压表或相反, 或是有两只电流表其中知道一只的确切内阻, 或是有电流表、灵敏电流计与电阻箱, 用半偏法时有电流半偏法、电压半偏法等。找到考试时测量方法与平时实验时测量方法的不同, 就找到了解决实验题的突破口。

四、高考物理计算题答题技巧

高考物理的应试技巧 篇8

一、考点阐释

考纲对这一部分的要求是:

“初步鉴赏文学作品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2.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

考试层级:E级”本考点主要考查对文学作品中的艺术形象、语言特色和表达技巧的赏析能力,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的分析评价能力。这属于创造性思维,是语文能力的最高层级。它要求应试者在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的基础上,以强烈的审美意识、健康的审美情趣、正确的审美标准,对作品的艺术形象、语言特色和表达技巧以及思想内容作出品味鉴赏和价值判断。

“初步鉴赏”,说明要求并不高。近年来对文学作品鉴赏的考查,基本保持在“初步”的水平上,至于分析作品或人物形象及“社会意义”,评价其“社会价值”之类的“高级”水平试题,还未曾出过。“鉴赏”,即品鉴和欣赏,它以读懂为前提,先弄明白写的是什么内容,什么意思,然后才能进行评论。所以,这里的“鉴赏”,实际上包括“读懂”。

我们这里主要谈的是诗歌的鉴赏。诗歌的鉴赏,一般以古典诗歌为主,现代诗歌的鉴赏题,只是近三年才出现的。

二、历年诗歌鉴赏题的命题特点

高考诗歌鉴赏题,就选材而言,在内容上一般文字短小精悍,通俗易懂;在体式上,涉及诗、词、曲多种样式;在时代上,已从唐、宋、元三代扩展到现代诗歌;所选材料(包括选项中的材料)虽不直接出自课本,却都与课本有着或多或少、或明或暗的联系,常常是课本的有机迁移。所涉及的知识点比较广,有修辞知识,文史知识,表达方式的知识,名句的记诵与理解,词语深层意义的理解,表现手法的运用(如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状物抒情,咏史抒情,象征,映衬,意象,直抒胸臆),典故、风格、意境等等。可以说,考试说明中提到的有关文学鉴赏的内容,都涉及到了。

关于命题的特点,纵观历年来诗歌鉴赏试题,不管是古典的,还是现代的;不管是一首,还是两首比较阅读;也不管考一道题,还是两道题,其命题方式有一个一直不變的特点,即都是选择题型,一般要求选出不恰当或错误的一项,即逆选题。这显然是有意识地降低难度,使考生可借助正确项对诗歌有一定的了解,以便进一步弄懂。如果我们对试题再进一步研究,会发现,高考诗歌鉴赏题设置错误项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四种:

1.无中生有。命题人利用知识点(或内容)的相近之处,利用考生容易出现的思维定式或粗心大意,将不合作品内容的说法暗中加入,或将作品中没有出现的内容插在正确内容之中,组合在一起。如1994年所考元稹的诗,其c项说“三、四两句由描写转入议论,突出渲染了菊花的高洁气质”,其实前面通过叙述自己“遍绕篱边”直到“日渐斜”,写了对菊花的喜爱,并无描写。这就是将本来没有的内容硬塞到里边,鱼目混珠,造成错项。又如2001年现代诗赏析题。该诗只是从不同的角度写出了作者对大海的感受,而其D项却说“反映了他的人生哲学,表现了一定的人生哲理”,就完全是无中生有。

2.张冠李戴。出题人利用容易混淆的概念,偷梁换柱,张冠李戴,考生如果对某些概念含糊,就容易出错。如1995年考题的D项就是利用文学作品的抒情有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写景抒情、状物抒情等)之分,把本该属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说成“作者采用直抒胸臆的手法”。

3.金蝉脱壳。出题人利用词语的多义性,脱离语言环境,故作曲解;或只揭示其表层意思,用表层意思代替诗中的深层含义(言外之意)。考生如不能整体把握诗的主旨、意境,而是望文生义,往往中了埋伏。如1998年考题“闲居少邻并”一句,把“少”(缺少,shdo)解释为“少”(幼年shdo),说“李凝自小就有邻居紧挨着作伴”。又如1999年考题对“风灯照夜欲三更”的“风灯”解释,就是利用古汉语有时词性活用、名词有时可以用作动词的特点,将“风灯”这种物品解作“江风吹打桅灯”。

4.以偏概全。这种方法往往用于同时考两首诗或考一首诗中两处内容的题。命题人把本来只是其中一首诗或一处地方具有的特点故意说成“都如此”。考生如果不一一细加对照,稍一疏忽,即跌入陷阱。如1998年试题本来只有尾联“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明确写出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而其第二小题c项却说“首尾两联都明确写出了……”。这类形式的命题方式就属以偏概全。

此外还有一种出题方式,不是选取错误项,而是选符合题干要求的项。如1999年与2001年考题的第二小题,题干从诗中总结出写作特点,然后给出四组不同写作特点的诗,要求从文中选出写法与题干相同的一首。这种题首先在于理解透题干中所提示的写作特点,然后去选项中选出符合该特点的诗就可以了。如2001年试题第二小题题干说“这是一首写送别的诗,但主要篇幅却是写景,将离别之情寓于这些景象中。下面写送别的唐诗中,与它写法相同的一首是”,根据以上提示,从四个选项中找出符合该特点的B项即可。

当前这种形式的诗歌鉴赏题,在高考中已经连续采用八个年头了,这说明它已经被各方面认同。我们认为,2002年高考中,这种命题形式应该基本稳定,而不会有大的变化。

三、怎样做诗歌鉴赏。

要做好诗歌鉴赏题,首先的、最根本的,当然应该全面打好语文基础,具有必要的知识储备。这不是我们的这篇短文所能包容的,这里仅就做这类题的一些方法做一些介绍。

前面说过,一般诗歌鉴赏题为了降低难度,都是要求选出错项,因此学会分析选项说法不当之处,是做诗歌鉴赏题的重点。这里所说的选项说法不当,即出题人有意设置的陷阱。前面我们已经说过,无非是无中生有、张冠李戴、金蝉脱壳、以偏概全等等。因此,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思考:

1.看选项中的内容在材料中是否“有”。做诗歌鉴赏题,必须首先整体把握材料(诗歌)的主旨、意境、感情基调。在此基础上去认真对题干中的信息进行准确辨认,千万不可脱离材料想当然。如1996年考的是对元曲的理解。该诗就是对三国三个人物的英雄风采与业绩加以介绍肯定,最后一句“鼎足三分,一分西蜀,一分江东”,是概括前面三位英雄人物的业绩——造成了鼎足三分的局面;并非“指明鼎足而立的三国中的英雄刘备、孙权及曹操”(第一小题D项),也没有对三国英雄人物进行“比较”来表达作者“追慕先贤,建功立业的宏图伟愿”(第二小题c项)。这两条都是诗中没有的。我们鉴赏的是诗歌本身,一些同学往往不管材料的内容(该曲的最后一句)是否在说人物,而只是在那里想当然,觉得鼎足而立的三国英雄就是刘备、孙权、曹操,结果就错了。还有的同学看到“紫盖黄旗,多应借得赤壁东风”,就想到《三国演义》中有诸葛亮借东风的故事,没有看到原诗中的“紫盖黄旗”是王侯仪仗,也不考虑“借”字还可以当“借助、凭借”讲,只是在那里想当然。这就告诉我们,做这类题首先要看看选项中的内容在材料中是否“有”。

2.看选项中提到的内容与材料是否吻合,即是否“准”。譬如2000年试题考的是宋代赵师秀的《约客》。先从整体上把握:在这黄梅时节,听着淅淅的雨声,听着处处叫着的单调蛙声,主人约好客人来,但一直等到过了夜半,客人爽约未来,这时“闲”敲棋子,当然不会闲适恬淡,显然是企盼而焦躁难耐。把“闲”解释为“闲适恬淡”,就不符合语境,就是张冠李戴,就是不准。又如2000年试题第一小题D项说:“‘历史也不过是/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这实际上就是稻束‘低首沉思’的内容。”我们知道,整首诗所出现的形象以及有关形象的感受,都是诗人“我”心中所想,眼中所见。“历史也不过是/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本是诗人的“旁白”,把它理解为稻束“低首沉思”的内容,就是張冠李戴了。所以,我们做题时要把选项中的内容放到材料中去检验其“准”。

3.看选项中的解说或赏析是否“深”。即从总体上把握其主旨、意境、形象及作者的感情后,要把选项内容放到整体语言环境中,看它是否符合原诗作的深层含义或言外之意。如2000年的现代诗歌试题第二小题D项说:“‘肩荷着那伟大的疲倦’一句中的主体,应该是美丽的母亲,而不是如雕像一样站在‘秋天的田里’沉思的‘稻束’”粗粗看来,诗的第三、第四句说“我想起无数个疲倦的母亲,黄昏路上我看见了那皱了的美丽的脸”。而且就母亲与稻束相比,似乎前者更有“沉思”的资格。但本诗的抒情主体是“金黄的稻束”,至于“疲倦的母亲”只是诗人面对稻束而产生的联想。诗中几处的“你们”都是指“稻束”,而且“肩荷着那伟大的疲倦”,是“你们/在这伸向远远的一片/秋天的田里低首沉思”的前置状语。显然,肩荷着那伟大的疲倦的主体,只能是母亲劳动的结晶——“金黄的稻束”。D选项内容只是停留在表面,而不符合原诗的深层含义。

上一篇:住院患者的健康教育下一篇:综合自动化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