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主义教育方法管理

2024-12-02

爱国主义教育方法管理(共12篇)

爱国主义教育方法管理 篇1

一、管理学的学科特点与教学现状

管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一般方法及其应用的科学, 它既具有应用的广泛性与实践的艺术性, 又具有理论知识的科学性、抽象性与模糊性。在管理学的教学过程中了解这些特点, 能够更好地创设教学情境, 设计教学模式, 采用更科学的教学方法。

但是, 目前在管理学的教学过程中, 还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首先, 教学方法落后, 总是以完成教学任务为中心, 这样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管理能力的提高是毫无益处的。其次, 教学内容脱离实际, 时间在变, 社会在发展, 管理理论在发展, 但课堂教学还是以前的内容。最后, 管理学的教学还是以课堂讲授为主, 实践教学环节薄弱, 学生到企业不能真正顶岗实习, 更不可能到管理岗位上去实习, 也不能进行管理技能的训练。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

建构主义认为, 学生的知识是在一定情境下, 借助于他人的帮助, 通过意义的建构而获得的。理想的学习环境应当包括情境、协作、交流和意义建构四个部分[1]。 (1) 情境, 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在教学设计中, 创设有利于学生建构意义的情境是非常重要的。 (2) 协作, 应该贯穿于整个学习活动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 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协作对意义的最终建构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3) 交流, 是协作过程中最基本的方式或环节。协作学习的过程就是交流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 每个学习者的想法都为整个学习群体所共享。交流对于推进每个学习者的学习进程, 是至关重要的手段。 (4) 意义建构, 是教学过程的最终目标。其建构的意义是指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在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建构意义就是要帮助学生对当前学习的内容所反映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较深刻的理解。

三、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管理学教学方法

洛克曾肯定地说过, 任何东西都不能像良好的方法那样, 给学生指明道路, 帮助他前进。良好的教学方法是完成教学任务, 实现教学目标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只有良好的教学方法, 才能有良好的课堂气氛, 有了良好课堂气氛, 才能使学生在认识活动中产生愉快感, 才能激起和发展学生的智力。因此教学方法的优劣对于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影响。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础上探讨有效的管理学教学方法势在必行。

(一) 案例教学法

1.案例教学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现实情境。在管理学的案例教学中, 案例作为活生生的现实情境, 所提出的问题能够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 同时案例又是涉及各方面知识的一个综合体, 需要学生充分调动其原有的各方面知识, 并在基于案例的情境中加以练习与运用。在教学中引入案例, 可以使学生在案例的情境中主动运用管理原理、方法等理论知识形成对案例中问题的解决办法, 在这一假设的过程中, 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结合而生成自己的亲身经验[2]。

2.案例教学提供了一种协作氛围。案例教学往往要求学生以团队和小组的形式对案例进行讨论, 这种组织形式能使学生学会合作、发现自我, 提升学生沟通能力、综合他人智慧的能力, 倾听其他观点, 在与教师和全班其他学生交往中建构更完整的知识结构。

3.案例教学提供了一种会话机会。在小组案例讨论过程中和课堂的案例陈述中, 学生通过会话和陈述不仅提升了沟通能力, 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 要求学生思路清晰、逻辑严密, 对专题或案例分析透彻, 而且还要正确回答任课教师和其他同学的提问, 为了准备课堂讲述, 学生必定花时间查阅大量的资料。这一过程本身就促使学生自主学习, 掌握知识并弄懂疑难问题。通过课堂讲述, 学生又可以相互交流知识, 互帮互学, 还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 这正是建构主义所倡导的。

总之, 案例教学法有着传统教学方法所不具备的特殊功能, 它不是去寻找唯一、正确的答案, 它强调学生的自我探索, 启发学生独立思考, 做出独立的判断和决策, 培养学生发散型思维, 训练决策艺术, 锻炼学生在不圆满的条件下做出最优决策的能力,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因此案例教学重在参与, 教师要极引导学生讨论、参与, 集个人智慧为集体智慧。

(二) 管理游戏教学法

管理游戏来源于游戏化的教学思想, 即把游戏的一些元素引入到教学活动中, 让学生在游戏的情景中学习, 它是一种全过程的教学方式, 从理论学习、游戏准备、游戏操作以及最后阶段的总结和分析都是学生参与的过程。在此过程中, 都是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仅仅负责组织、指导、监督和效果评定[4]。

在游戏教学中, 学生在管理决策过程中会面临很多切合实际的管理矛盾, 决策成功或失败的可能性都同时存在, 需要运用有关的管理理论与原则、决策力与判断力对游戏中的种种遭遇进行分析研究, 采取必要而又有效的办法去解决问题, 以争取游戏的胜利。

游戏教学能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协作意识。由于游戏教学的方式是以小组的方式进行的。学生在游戏的准备、操作和总结的整个过程中, 都需要广泛的相互合作和协调。在游戏中, 学生分组扮演某一组织中的成员, 为实现组织的有效运作而制定决策并执行。游戏训练促使学生不断探索, 了解自身潜力, 增强自信心, 增进交流和沟通, 启发想象力与创造力, 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充分认识团队的作用, 增进对集体的参与意识与责任心。学会欣赏他人, 改善人际关系, 融洽群体关系。因此, 游戏教学能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坚毅性格及社会责任感, 使学生学会生活, 学会工作, 学会发展[5]。

(三) 培训式教学法

培训式教学法是流行于各类培训机构的课堂教学中一套教学活动的基本结构、活动程序及其实施方法策略体系[6]。这种教学方法一般有开场吸引力强、主题明确、教学方法多样、说理分析逻辑性强、注重肢体语言表达、课堂气氛活跃、互动程度较高等特点。鉴于管理学具有实践性强、灵活性强的特点, 管理学的知识能够很好地通过培训式教学表现出来。为了充分发挥培训式教学的优势, 教师在运用培训式教学法讲授管理学知识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内容:

1.注重多种教学法。好的内容要有好的形式来展现, 还要有好的方法来传递给受众。一堂好的培训课十分重视各类教学法的选取, 教师会综合运用讲授法、电教法、案例法、游戏法、情景模拟法、图示法、问题法、激励法、比较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比如在讲解协调、沟通等内容时, 除了角色扮演等方法外, 还可以参考拓展培训中的游戏, 在室外完成管理学的教学, 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和领会管理学知识。

2.注重肢体语言的表达。阿尔伯特·麦拉宾发现:一条信息所产生的全部影响力中7%来自于语言 (仅指文字) , 38%来自于声音, 剩下的55%则全部来自于无声的肢体语言。因此, 在培训教学中, 培训讲师要善于综合运用眼神、面部、手势、颈部、肘部、手臂等肢体语言来表情达意, 借助肢体语言来表现其热情、真诚、自信, 从而吸引听课者的注意力, 增强听课效果, 加深听课者对课程内容的记忆效果。

3.注重课堂上的笑声与掌声。幽默不仅能表现人的睿智而且能产生一种积极效应, 在引人入胜的培训课堂中, 注意调动听课者的情绪, 引发听课者的笑声是讲师上好一堂培训课的重要因素。讲师能在授课时赢得学生的笑声, 不仅是自己讲课技巧成熟的表现, 而且更能给本人和听课者双方都留下愉快、美好的回忆。因此, 培训讲师要力求用幽默的语言、滑稽的姿势、睿智的笑话来激发听课者的情绪, 引发课堂的笑声。这种笑声能使听课者心情放松, 课堂气氛融洽和谐, 从而增加教学效果。好的讲师不但要设法赢得课堂笑声, 更要设法赢得听课者的掌声。掌声代表着听课者对讲师讲解内容的理解和观点的支持、肯定。在听课者发自内心的笑声、情不自禁的掌声中, 这堂课的教学将会达到“余音绕梁, 三日不绝”的良好效果。这正是培训教学追求的最佳效果。

4.注重教学互动, 全方位交流。互动的形式既有讲师与听课者之间的互动, 又有听课者之间的互动, 还可以是听课者小组与小组之间的互动。互动的内容有语言的互动、情感的互动、动作的互动等。语言的互动主要是互动者之间互相提问、解答, 互相评价;情感的互动主要是互动者之间, 通过语言、面部表情、体态变化、视线接触等, 交流对方在自己心中的价值、评价、态度等多方面的信息;动作的互动主要是互动者之间通过游戏、体态手势等共同完成某一设计。互动可以活跃课堂气氛, 激发讲师与听课者思维, 增进讲师与听课者之间或听课者之间的感情, 也有利于课堂内容的理解与记忆。

总之, 管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单纯的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 我们要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指导下, 积极探索新型而更加有效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管理技巧, 感受到管理真谛, 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经营管理素质和能力, 为以后进入管理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摘要:管理学是一门应用学科, 但在管理学的教学过程中, 实践环节薄弱。建构主义所倡导的情境式、体验式教学法对管理学的教学具有重大的理论指导意义。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指导下采用案例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培训教学法等情境式和体验式的新型教学方法, 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管理技巧, 感受到管理真谛, 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经营管理素质和能力。

关键词:建构主义,案例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培训教学法

参考文献

[1]何克抗.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J].学科教育, 1998, (3) :29-31.

[2]应丽芬, 许莹.管理学案例教学法实践与思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0, (增刊) :109-111.

[3]刘辉, 张比鹏.案例教学法在管理学教学中的运用与思考[J].辽宁工学院学报, 2007, (49) :137-139.

[4]陈秋《.管理学》教学初探:管理游戏的运用[J].广西财政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 (3) :94-96.

[5]陈黎琴“.组织行为学”教学中的游戏训练研究[J].中国地质教育, 2006, (1) :128-130.

[6]张旭升, 唐著斌“.培训式教学”模式探究[J].保险职业学院学报, 2009, (4) :65-68.

爱国主义教育方法管理 篇2

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县博物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规范化管理,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印发〈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的通知》精神、《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要求,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的基地,系指经省、设区市、县(市、区)有关主管部门正式批准、命名的博物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或青少年教育基地(以下简称“基地”)。

第三条 “基地”要充分发挥文物藏品的社会教育功能,利用馆藏文物信息资源优势,结合我省和各地的实际情况,通过多渠道多形式地对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和国情、省情、市情、县情教育,把爱国主义教育落到实处。做好“基地”工作是博物馆的基本职责,是博物馆开发利用文物信息资源服务社会两个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

第四条 县博物馆要重视和加强“基地”建设,将“基地”工作列入长远规划和计划,提供必要的活动场所、经费、人员,保障其健康发展。

第五条 县博物馆要加强对“基地”工作的组织、管理和监督检查,主动争取省文物局的指导和省精神文明建设主管部门的领导,加强与各级文物局、博物馆、旅游局等部门的联系,相互取长补短,协调工作,切实抓出成效来。

第六条 县博物馆的“基地”工作由一名馆长分管,接受省文物局和同级精神文明建设主管部门的监督指导。根据发展需要,不断完整工作机构,配备工作人员。

设区市、县(市、区)博物馆的“基地”工作由馆长负总责,接受同级文物局和精神文明建设主管部门的监督指导。根据需要设立工作机构或确定管理部门,配备专职或兼职人员,负责管理“基地”各项事务。

第七条 各“基地”要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使基地工作逐步走向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

第八条 各“基地”工作要有计划、抓落实、有总结。每年年底,向省文物局报送本总结和下一工作计划,积极参加省里组织的各项活动。

第九条 各“基地”应当利用文物资料举办具有一定规模、水平的基本陈列,结合本地实际,较系统地展示光荣的革命传统、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省情、市情、县情以及为民族和社会的发展有重要贡献的优秀人物等内容,并不断修改、充实、完善和提高基本陈列的水平,以此作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固定形式。新建博物馆要对展厅精心设计施工,对展览路线的走向、展墙布局要合理安排,活动空间和展线长度要协调,以适应举办陈列和方便参观的要求。展厅在基本陈列之外要划出随时举办临时性专题陈列的区域,使之具有机动性功能。已建馆的要有计划地按上述要求做好展厅的改扩建工作。

同时,要加强视听室建设,配置必要的视听设备和视听资料,配合陈列、展览组织观众收听、收看。

第十条 各“基地”要配备专职或兼职讲解员。有计划地开展讲解员的业务培训,提高讲解质量。

要保证陈列开放时间,做好接待和讲解工作。解说词是版面内容的补充,要通俗、易懂、生动、扼要、简明,以适应社会公众,特别是青少年的特点,使之易于接收。

第十一条 各“基地”要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重大纪念活动、宣传热点等,举办临时性专题陈列,并结合陈列内容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

第十二条 各“基地”根据各自条件,每年至少开展一项适宜青少年特点的社会教育活动。如国际博物馆日、中国文化遗产日、讲座、演讲、朗诵会,征文比赛等,寓教于乐,增强教育效果,以扩大“基地”的影响。

第十三条 “基地”每年应通过接待参观、巡回展览等形式完成相对稳定的接待量,争取逐年增加,其中学生观众应不少于总数的40%。

第十四条 “基地”要开展“三优一创”(优秀陈列、优质服务、优美环境、创文明窗口)活动,不断推出吸引观众的精品展览,提高服务质量与讲解、接待水平,增加便于观众参观的服务设施,为观众创造清新、舒适、高雅的参观环境。

第十五条 “基地”应加强与宣传部门、共青团、中小学教育主管部门的联系,利用各种机会和社会传媒宣传馆藏文物、“基地”宗旨与活动内容,提高“基地”在本地区的知名度,吸引更多的观众来参观学习。

第十六条 “基地”要重视业务研究,学习先进“基地”经验,加强交流,不断提高工作水平。

爱国主义教育方法管理 篇3

摘要:以罗杰斯为代表的人本主义教育观主张尊重学生,提倡以学生为中心,针对传统班级的弊端,参照人本主义教育观,在当代班级管理过程中应该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在管理过程中要把学生当主体平等的人看待,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差异和潜能,把发展人作为班级管理的起点和归宿,坚持学生是班级管理的主体。

关键词;人本主义教育观;班级管理;高校

中图分类号:G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1101(2009)01—0014—03

班级作为学校教育活动的基本单位,是学生学习、人际交往的主要场所,对开展学生的教育活动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高校学生工作管理中,班级管理至关重要,它关系到学校的校风、学风建设,也直接关系到学校管理的成败,影响整个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学生素质等,必须高度重视。党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提出:“班级是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主要组织载体,要着力加强班级集体建设,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班会活动。发挥团结同学、教育学生的职能。”

一、高校班级的特点

高校的班级与中小学的班级相比具有与众不同的特点。首先,在构成班级的成员方面。构成高校班级的学生都是成年或接近成年的人,相对其他班集体来说学生心智相对成熟:其次,由于高校的管理相对其他阶段的学校管理来说比较宽松,注重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很多学生也希望在大学期间锻炼自己各方面的能力,所以学生可能会参加各种各样的学生团体,从而造成有些学生归属于不同的群体,如各种不同的学生社团、学生会等。再次,由于大学期间课业负担相对较轻,课程较少,而班级管理比较宽松,课外不要求学生以班级为活动单位,班级没有固定的教室,所以学生之间通常以宿舍为活动整体,与班级其他学生之间的接触相对较少,班级集体意识淡化,给班级管理工作和班级内部人际交往带来一定的障碍。

二、传统班级管理的弊端

传统的大学班级管理沿袭了中小学班级管理的特点,强调一种“家长制”的管理,其弊端是忽视了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忽视了学生在其成长过程中因遗传、环境、教育和个人主观努力程度的差异,所造成的以人为本的班级管理研究多样化的个性特质,忽视了具有鲜活生命力的青少年学生动态、多元的发展需求,忽视了人的主体作用和人具有的主观能动性。尤其是对高校班集体这样一个成年人的群体,班级管理者用对待中小学生的刻板的内容、要求、方法和途径来教育全体学生,严重的可能会扼杀学生某些方面的潜能,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以罗杰斯为代表的人本主义教育观

人本主义是本世纪五六十年代在美国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西方心理学新思潮。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主张把人的内在意识经验作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非常重视人性的研究,并把人性置于心理学研究核心地位;其价值观是一种自主的、有意向的、趋向健康成长的价值体系,是积极主动的而非被动适应的价值观。罗杰斯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马斯洛去世之后,他成为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代言人。罗杰斯对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贡献之一便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

1教育目标

罗杰斯认为教育的目标应该是促进学生的发展,使他们成为能够适应变化、知道如何学习的“自由人”。也就是培养具有极高适应变化的能力、具有内在自由特性的人。而传统的教育更加注重知识接受、顺从培养。要实现“自由人”的培养必须首先让学生亲身体验,形成自我一主动学习。其次,教师对学生应当有真诚、真实的态度,尊重学生,珍视学生,在情感上和思想上与学生产生共鸣。在此,教师应当像治疗者对来访者一样对学生产生同情式理解,从学生内心深处理解学生的反应,敏感地意识到学生对教育与学习的看法,同时,教师还要学会赞赏学生。

2“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观

(1)罗杰斯认为,几乎人人身上都存在着不协调(其实,这应该看作是社会化的必然结果之一),当这种不协调很严重时,就会产生心理障碍。但是与此同时,人人也都有自我实现的成长倾向和需要。所以,人不仅要维持自己的现状,还要发展自己。

(2)每个学生都具备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和动机。教师的任务是创造一种恰当的教育气氛,采用有效方法去调动学生天性中解决自身问题的动机和能力,帮助他们重新发现自己,评价自己,认识自己内在的成长潜能,以此消除其“自我概念”上的不协调及其所造成的心理障碍。

(3)教育关系或教育气氛是最重要的。罗杰斯提倡给学生以无条件的积极关注,提倡从一开始就创造并维持一种没有威胁感、可以降低焦虑的、安全的气氛,提倡教育中的“非指导性”。他认为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勇敢地面对自己的“自我概念”的不和谐,自由地表达自己既未被歪曲也未被否定的真实的生活体验,并进而对自己的成长负起责任。

(4)人应该摆脱自我防御。罗杰斯认为,当我们能把一个人从防御中解放出来、使他对自己的各种需要、对环境与社会要求全都开放时,他的行为将是积极、前进、建设性的……当他对他的所有经验都趋向开放时,他的行为将变得更平衡、更现实、更适合他的生存和发展。

四、以人为本的班级管理理念

针对传统班级的弊端,参照以罗杰斯为代表的人本主义教育观,在当代班级管理过程中应该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所谓“以人为本”,就是把每一个学生当作教育的目的,确立和尊重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尊重他们的个性特点,让学校的一切活动都为满足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而设计和组织,着力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全面而和谐的素质、鲜明的个性,尤其注重培养他们的创造力。总之,教育界要力求将学生培养成“大写的人”。即“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生当作主体人,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坚信任何学生都有他自身的价值,并努力发掘每一个学生独特的潜能,使之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对班级管理者来说,就是要求他们在管理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的价值,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尤其要创造各种各样的条件,创设适合每个个性发展的空间和平台,积极发挥学生参与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得到充分自由地全面地发展,进而培养学生自主管理、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的能力。

具体来说需要做到如下四点:

1把学生当主体平等的人看待

高校班级管理的首要目标应该是在班级管过程中培养学生。大学生虽然在年龄上可能已经成年,其心智未必成熟,我们应该把其看成是在发展的,而发展的人就难免会出错,在班级管理中不能以敌对的态度来对待,不能孤立地看待学生,而应

眼于学生整个人生的成长,并且高度重视学生的个性,把学生看成是平等的人。师生要平等,生生要平等,学校是造平等学生的地方,我们不能人为地把学生分成好与差,分成干部与非干部。高校班级管理中的学生是具有主体性的,是独立发展的人,是自我发展的主人,有权对自己作决定。虽然他们的心智还不是很成熟,但是班级管理者不能剥夺他们的主体决定权,管理者只能对其进行一定的宏观指导,要高度重视学生的个性、学生的自我选择。

2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差异和潜能

高校不仅是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场所,也是学生学习社会知识的场所,为学生步入社会做最后的准备。因而我们不能以传统的评价标准来评价当代大学生,在高校中我们不能仅仅关注传统的“好学生”,传统的“好”、“坏”学生的划分标准本身就是不科学的。人与人是不同的,是具有差别性的,他们受到遗传、环境、教育、家庭等因素的影响体现出能力上、气质上和性格上的差异。我们要正视这种差别,根据学生的各方面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和手段,让学生充分发挥其特长和其潜能,在以人为本的当代班级管理中应该关注每一个学生。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现作用,关注学生的人格尊严。最主要的是因为人人都有潜能,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潜能。人的潜能否得到很好地释放和开发,教育在其中所起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要坚信每一个学生都具有成功、成才的潜能,要把每一个教育对象,都看成是具有多种优秀潜能的个体,进而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帮助和引发受教育者的潜能现实转化。因此,我们提倡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从而使我们的教育更加“人性化”,更加关注人,更加关注人的潜能的释放和开发。

3把发展人作为班级管理的起点和归宿

以人为本的班级管理要求把发展人作为它的根本宗旨,要特别关怀学生的发展,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这里的发展指的是人的全面发展,人的整体发展。

人本主义教育观指导下的班级管理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和整体发展,首先要求我们全面地认识和把握班级管理的对象,切忌强调和突出一个方面的素质发展,而忽视和放弃其他方面发展等不良倾向的出现,也就是我们所提倡的全面发展。其次。要把班级管理的过程看成管理者与学生交往沟通的过程,看成是对人的整体生命和人的身心发生全方位、多方位、因素影响的过程,进而使我们的班级管理在情感教育及人际沟通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4学生是班级管理的主体

江泽民同志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指出,“加强和改进教育工作,不只是校和教育部门的事,家庭,社会各个方面都要一起关心和支持,只有加强综合理,多管齐下,形成一种有利于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社会环境,年青一代才茁壮成长起来。”传统的班级管理认为班级管理者主要指班主任老师,认为班主任老师在班级管理中处于主导地位,起主导作用。人本主义教育观下的班级管理强调班级管理不仅依靠班主任老师更主要的是依靠学生的主体作用和能动动作用的发挥。班级管理的成效,最终还是取决于被管理者自身。因此,以人为本的班级管理靠学生,尤其需要重视管理对象(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其摆在特别重要的位置上。

总之,人本主义教育观下的班级管理重视学生的主体性,把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理解学生、培养学生、发展学生作为根本目的及终极目标的管理理念。它要班级管理者以尊重人、关心人和信任人为管理的出发点,以造就人、成全人和展人为管理的落脚点,使班级成为学生全面自由发展的场所。以人为本的班级管理,是确立人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的主导地位,继而围绕动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以实现组织目标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一切理活动。著名管理学家陈怡安教授把人本管理的精髓和最高准则提炼为三句话,以人为本的班级管理研究即点亮人性的光辉,回归生命的价值,共创繁荣和幸福。

爱国主义教育方法管理 篇4

所谓人本管理,不同于“见物不见人”或把人作为工具、手段的传统管理模式,而是在深刻认识人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作用的基础上,突出人在管理中的地位,实现以人为中心的管理。

一、从师资队伍建设中探索人本管理

1. 建立完善的教师管理制度。

在用人、选人、工资、奖励等管理工作中,应充分发挥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使教师有明确的奋斗方向和责任。另外,社会保障体系要完善,主要是保证教师在病、老、伤、残及失业等情况下能正常生活,以保证教师物质需要的基础性。

2. 建立完善的继续学习教育措施。

教师要发展学生,首先就要不断发展自己。科技的飞速发展,知识的快速更新,促使教师要不断地学习、研究,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这是职业学校教师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因此,职业学校管理者要充分考虑到这一需要,创造各种机会、条件,营造必要的环境,为教师的继续学习发展奠定基础。

3. 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

公平的工作环境使人心情舒畅,工作积极、热情,而不公平往往使人产生消极情绪,形成人际矛盾,影响工作积极性。在把公平理论应用于职教管理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要消除教师的不公平感,以免挫伤他们的积极性。

二、从学生培养过程中探索人本管理

1. 以教师的职业道德标准投身职业教育事业。

首先,课堂教学中根据专业特点、课程特点和学生特点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加以合理选择;其次,注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最后,加强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具有获取相关实践技能的能力。

2. 用以人为本的理念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

教师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要关心他们、爱护他们,用丰富的情感感染他们。切实做到把自己置于学生的心理地位,才能够了解和洞悉学生思想、行为和成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有的放矢地进行引导、启发、帮助、激励。仅仅着重于他们的智力与能力的培养显然是不够的,应真正关注学生的心理素质的培养,通过各种途径培养他们具有较高境界的道德修养、强烈的高成就动机、调整与控制个人情绪的能力和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

3. 将先进的企业文化融入素质教育,创造职业素质教育特色。

先进的企业文化是企业领导者的长期倡导和全体员工的积极认同与实践而形成的整体价值观念、信仰追求、经营特色、管理风格、传统和习惯。先进的企业文化有其共同的特征:一是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以对人的价值关怀为目的,最大限度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二是坚持顾客至上、消费者为先的原则,促使企业与顾客双方利益都得以实现“双赢”目标;三是坚持企业利益和企业对社会责任统一的原则,在履行社会责任的前提下,实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四是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的原则,企业在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的基础上,不断地丰富企业员工的精神生活。要让学生充分地接受现代企业管理训练,学习先进企业文化是学生上岗实训和毕业综合实训的重要内容,选作基地的企业应管理规范、科学,具有成熟、先进的企业文化,并且具有先进的生产设备和较强的技术力量。为了保证学生实训学到的是先进工艺,接触的是先进设备,最好选择中等规模以上、技术和设备先进的企业作为基地,优先选择国内具有领先水平的企业作为基地。另外,学校聘请企业工程技术人员或高级工匠作兼职教师指导学生实训,为学生实训提供轮岗条件。

4. 探索不同类型知识的学习、创造规律,深化课程体系、内容、方法改革。

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及特点决定了实践性教学的重要性,要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就必须强调实践性。

首先,教学方法的实践性要求学生的参与,在教学中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让学生多参与,多动手,多操作。根据专业实际确定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比例,加强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坚持以实践为本,注重职业素质的培养,努力使学生通过实训教学获得就业的技能和创业的本领。

其次,教学目标的导向性和教学要求的针对性要求中职教学内容必须做到实用性、针对性,必须根据就业需要有的放矢地选择教学内容,恰当处理好近期的就业“必须够用”和将来的发展“迁移可用”的关系,科学构建针对性强、能培养高等实用性人才的课程结构。具体说来,要考虑以下几点:一是必须针对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切实做到“必须够用”;二是要根据就业岗位的多样性,灵活有针对性地教授和学习不同岗位需要的技能,做到对准岗位设课程,实现“按需施教”;三是注重课程设置的“模块化”,做到“基础知识模块、通用技能模块、具体岗位所需技能模块”三者有机结合;四是努力做到教学内容尽可能与学生的个性相适应,实行弹性课程组合。

5. 大力加强科技开发、社会服务,营造竞争、创新的成才环境。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之路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只有做到教学研产的统一协调,才能培养出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技术性人才。一是教、学、研、产是一个既有各自功能又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做到协调统一是职业教育的内在要求,也是职业教育的特色所在。二是既要做到教、学、研、产的统一协调,又要发挥其各自的教育功能,必须做到“五个对准”,实现“五业贯通”,即对准市场设专业,坚持“以销定产”;对准岗位设课程,全面优化课程结构;对准技能建基地,搞好产学研结合“双基地”建设;对准产业搞科研,建立创新研发中心;对准教学抓师资,搞好“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实现“专业———学业———产业———就业———创业”的“五贯通”。三是根据区域特点、学校实际、专业要求选择恰当的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进行实验实践,并在实践中求异、创新,不断总结出新的产学研结合模式。

参考文献

[1]张艺.人本主义心理学与教育改革[J].河南社会科学, 2003, (5) .

爱国主义教育方法管理 篇5

关于陕西武字区爱国主义教育综合示范基地运营管理方案的说明汇报(讨论稿)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是推动中国社会前进的巨大力量,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主旋律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中国培养四有新人的基本要求。中宣部颁布的《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提出了教育的基本原则、主要内容、重点对象以及一系列具体措施。尤其对拓宽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渠道,强调通过群众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取得教育成果,并着眼于建立长远的教育机制,体现了精神文明重在建设的方针。在十四届六中全会上国家领导人也特别指出:“要通过各种生动活泼的形式,广泛、深入、持久地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和宣传,提高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在全社会进一步发扬以热爱祖国、贡献全部力量建设祖国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祖国利益和尊严为最大耻辱的良好风尚”。近日发布的《文化部、— 1 —

国家旅游局关于促进文化与旅游结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意见指出: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加强文化和旅游的深度结合,有助于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产业发展,促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满足人民群众的消费需求,也有助于推动中华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提升国家软实力,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陕西中际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简称CUDI)为陕西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管,陕西省民政厅批准成立。以城市规划的前期策划、园区建设规划设计、产业发展规划、城市规划、行业规划、产业项目招商引资策划、项目咨询及可研编制、项目建设投融资、项目工程建设全过程管理,城市发展、教育培训及咨询、城市营销、数字城市建设为任。其非企业的社团组织机构特殊性,可以接受政策允许范围内的各方(包括政府投资和专用支持资金)项目相关捐助、扶持、活动赞助、教育宣传收费、拥有社会性收费许可资格。广泛开展了社会事业和公益事业,成立了传统文化与爱国主义教育示范等若干业务项目部门。在陕西各界人士及革命时期陕西武字区(现三原陵前镇周边渭南、铜川、咸阳部分地域)及三原籍贯的热心人士倡议下,拟选址在三原陵前镇口外村建设陕西武字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综合示范项目。近代历史上,该地系陕西第一个红色苏维埃政权诞生地。

做为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和传统文化产业延伸以及社会事业

爱国主义教育相结合的综合示范定位。其中要特别说明的产业定位文化旅游创意产业是指为了满足旅游者对精神方面的需求而策划设计的文化活动内容并形成旅游者可以体验参与的活动,以及为此而必备的制度安排和设施条件。创意主要是释放在文化活动的内容、形式和设施上。从旅游业角度看,重点在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与谋划,包括原有产业的稳定发展和深度发展,以及新型创意产业的培育。旅游创意主要包括旅游产品创意(增加文化品位)、旅游活动创意(增加深度体验)、旅游商品创意(加强设计水平)和旅游服务创意(更加人性化)等方面。旅游创意产业具有较高的连带效应。旅游创意产业不仅涵盖了传统旅游产业中的“食、住、行、游、购、娱”六大行业要素和创意产业中核心的科技要素,而且由于其与国际先进理念的紧密结合,将进一步带动更广泛意义上的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具有巨大的市场连带效应和宣传连带效应。

示范基地建设的“发展,让我为国家更自豪!”的主旨,对经济社会和精神文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乃至人类文明的进步都具有普遍的意义。实践“发展,让我为国家更自豪!”的主旨将作为示范基地的目标和理念贯穿于筹备和以后运营的全过程。成为示范基地的精神成果长期贡献于全民的精神文明健康发展。所以,示范基地市场开发总体计划不仅立足于为示范基地提供资金保障和服务支撑,而更加以爱国主义主题实践活动为

目标。对国家、城市的发展以及居民的美好生活建设具有实际结果的价值导向,更加顾及其长远利益。

示范基地会议展览经营与旅游节点形成,带动周边社会与经济发展,把目前存在的传统爱国主义教育形式形成的旅游产业经济模式扩展到以"发展,让我为国家更自豪!"为主旨的会展经济、文化创意经济、旅游产业经济、农业生产体验与农业(村)经济、三产及服务业产业经济模式。在策划中将武字区范围同咸阳、铜川、延安、渭南,四区接壌关联,争取列入国家战略中的陕甘宁边区振兴计划的陕西武字区专项规划。

发展,让我为国家更自豪!

发扬新时期的科技与强囯的科学爱国主义精神。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产业联动的和谐爱国主义精神。坚持能源开发与节能减排环保示范的绿色爱国主义精神。团结全球华夏子孙爱祖国爱陕西爱家乡的乡情爱国主义精神。

陕西武字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综合示范园区(以下简称示范基地)。选址在三原县陵前镇口外村东坡,位于关中环线经济带,据大地原地泾阳县永乐镇35公里,它北面延安,向南通过西黄高速公路与西安对接,西靠法门寺、乾陵,东临华山、兵马俑,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是关中环线经济带的旅游产业的重要“节点”。位于关中环线经济带,在建的富平三原公路沿线,区

位优势明显。

建成后的教育基地,主题馆内部结构安静优雅,庄严肃穆、缅怀先烈,安静优雅;高科技馆、新能源馆实物示范,服务相邻。旅游商业与农家乐地方小吃部分带动周边村户,统一规划、田园风光、乡情浓郁。可带动周边农村经济,解决当地就业。这一重要旅游节点将北承革命圣地延安;南启咸阳国际机场、西安市区;东联兵马俑、华山;西接法门寺、乾陵。建成后是我省旅游产业关中地区的重要枢纽,产生不可估量的经济意义。

示范基地市场开发计划将不以盈利为目的,其全部收入将用于园区运营。所以市场开发收入目标根据完成运营任务的资金需求而定,约为1亿人民币左右(包括门票收入)。

为了提高这一新时期鲜明特色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示范园区的进程,广开合作,多元化经营,多方合作。对于运营方式也是一次动力地产在旅游版块的大胆的尝试,根据这一具有整合与变革特色的旅游多元化目标市场细分的特色拟分为以下七大部分十余个场馆具体内容如下:

1、爱国主义教育中的革命历史回顾及发展中的当代陕西杰出人物丰碑鼓舞运营模式

该项目运营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基础项目形式,是不以盈利为模式,门票免费,纯属依靠下面的联动项目收入补给与支持生存。建设资金来源于社会捐赠、赞助、主题活动收入以及尽可

能的争取一些政策支持资金。

革命历史人物主题纪念馆——(习仲勋纪念馆)

以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习仲勋及张德生、汪峰、赵伯平、黄志文、孙一君等老一辈革命同志开会和商讨革命活动的旧址为基础的革命历史人物纪念馆(又名习仲勋纪念馆,待定)。是重要的革命遗址,有史料、有事实、有传承。在三原县陵前镇口外村东坡(解放前称武子区长坳村,与习老出生地富平县淡村毗邻)习老启蒙老师郭培生(已故)先生的旧居遗址就在这里。1930年16岁的习老双亲去世后,离别年幼的弟妹只身一人来到郭培生(郭明效的大哥)家,后在郭明效的陪伴下到长武县王德修支队搞兵运工作。一九三一年两当兵变失败后,习老重返三原县武子区开展革命活动,为保护习老的安全,郭培生先生将自己居住的窑洞进行了改造,该旧址从此成为渭北革命根据地的活动据点。

陕西英才人物纪念馆

该馆与陕西英才人物组委会共同合作。陕西当代英才人物展示馆区,集中展示建国以来,在延安革命精神的鼓舞下,当代陕西的社会、人文、经济和科技发展所取得的辉煌成果,陕西及陕西籍贯的英才人物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引导下解放思想、实事求

是、加快发展、与时俱进的奋斗史。情系家乡,联络同乡,搭建平台,沟通信息,共建三秦。集中展示陕西籍贯精英业绩风采、抒发游子情怀。汇聚陕西籍和在陕长期工作生活的精英人士,在这里,你可以结识更多的陕西现代时期的精英人物。可以发布各类合作信息,互通有无,乡情文化可有力地吸引各地来陕投资。为地方招商引资,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促进陕西经济建设。

2、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与校外素质教育运营模式 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教育工作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江泽民同志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对思想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问题作过精辟的论述,他深刻地指出:“要说素质,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不断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是素质教育的灵魂。”素质教育的质量不仅是具体学业与学科的质量,应首先是思想品德、行为规范等方面素质及坚韧不拔的意志,开拓进取、自强自立精神以及善于合作的良好品质等。校外教育作为整个教育事业中的一部分,是进行德育的主要途径,它通过各种动之以情、寓德于美、寓教于乐的活动促进学生优良品德的形成和发展。

“书法之乡”为主题的文化艺术交流培训中心

辛亥革命先驱、著名爱国诗人、当代书法大师于右任先生的故乡三原县被中国书协命名为“中国书法之乡”,这是陕西省第

一个获此殊荣的县区。当代提倡“笔墨当随时代”,坚持“天人合一”、以人为本、人民书法的理念的三原籍贯赵学敏,他主张的书法要紧密结合时代并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更是再现了新时期的时代精神风貌,也勘称一个代表性人物。三原县是陕西省历史文化古城,这个县的群众自古就有学习书法的兴趣和爱好。2007年9月,三原县提出争创“中国书法之乡”口号,并从多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使全县学书习艺之风盛行城乡,能写善书者日渐增多,各类书法教育培训班相继开班授课,各种书法产业应运而生,一批当代书法家脱颖而出。目前,三原县已有三原书法家协会、三原于右任书法家学会、三秦书法画院等10余家书画协会,拥有会员上千人,书画爱好者2万多人,经常参加书展、书法比赛活动的人员300余人,形成了一支力量雄厚,阵容可观,学术活跃,展事频繁,潜力较大的书法创作队伍。

校外教育培训内容是丰富多彩的,每一个舞蹈情节、每一首歌词、每一幅书画作品,每一则戏剧小品,都从某一侧面、某一角度反映一个主题,描写一个意境、抒发一种感情。培训过程中,根据少年儿童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挖掘作品的思想内容加以深化,使之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在心灵上产生共鸣、接受教育。如声乐队通过演唱革命历史或传统歌曲等让学生自然接受爱国主义和两史一情教育;舞蹈班通过民族舞蹈的观摩、教学,使少年儿童认识到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从而激发他们民族自

豪感、自信心。

文化艺术品鉴赏与青少年文化创新实验馆

随着文化产业在陕西的发展,文化艺术产品成了走向市场的重要途径。文化产品已经从人们的收藏和爱好角度逐渐进入了人们的家庭陈设和案头,所以从在追求高品位的材质的高端市场走向高品位的设计、创新工艺的生活消费市场。旅游生活逐渐进入每个家庭,旅游纪念产品开发因为更具市场潜力,与个性品质礼品青少年教育基地秉承“善思乐学,知行合一”的教育理念,坚持“阳光与友爱,创造与执着”的价值观,旨在传播健康的教育理念,并通过打造精彩的校外课堂,培育广大青少年的创造精神,塑造其健全人格,成为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重要纽带。基地一直致力于开发寓思想性、实践性、教育性和娱乐性于一体的特色实践课程,在培养青少年热爱科学、热爱劳动、善于思考,拓宽青少年的知识面、提高观察力、强化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上均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3、会议中心配套酒店

联系行业协会开展政企合作课题发展研讨与爱国主义观摩等更广泛的会议活动对接;联系各部门对城市规划等城市发展研讨、城镇化建设发展观摩、社会和经济管理等若干发展方面所面

临的诸多课题等会议承接。

服务示范基地的游客、周边地区的接待任务、相关的酒店经营服务配套服务。

4、假日经济城乡互动综合实践与农业生产互动体验经营模式

城市和乡村在经济、社会和环境方面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农村居民通过向城市销售产品谋生,而城市的繁荣也依靠了农村腹地的资源和需求。城市的扩张对乡村土地资源和其他不可再生资源带来的巨大的压力。同时,大量农村人口的流入给城市管理提出了艰难的课题。一方面,城市社区的建设和改造将赋予城市化人口良好的生存环境,而另一方面,小城市和集镇的建设,也能有效减轻大城市所承受的人口和就业压力。良好的城乡互动能够帮助这些农民成功地转换经营、重谋生计,或者重塑农村生产结构,恢复农业的竞争力。如何协调在城乡间的人员流、资金流、商品流和信息流,关系到对城乡能否和谐同步发展。发展中国家城乡间的城乡差异促使利用农村和城市之间的互补作用和相互联系,在设法消除城市贫困的同时,努力消除农村贫困并改善农村生活条件。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城市与乡村之间的界限已经不那么明显,城市和乡村之间的关系,正变得越来越紧密,唇齿相依。未来的和谐城市,越来越离不开一个同样和谐宜居的乡村腹地。

生态农业旅游是一种新型农业生产经营形式 ,也是一种新型旅游活动项目 ,是在发展农业生产的基础上有机地附加了生态旅游观光功能的交叉性产业 ,是当今旅游新需求的必然产物。农业生态旅游是把农业、生态和旅游业结合起来,利用田园景观、农业生产活动、农村生态环境和农业生态经营模式,吸引游客前来观赏、品尝、习作、体验、健身、科学考察、环保教育、度假、购物的一种新型的旅游开发类型。生态农业旅游是近几年才兴起的一种新型的旅游方式,人们对生态农业旅游的热爱也不断增加。农业资源占优势的特色产业带动模式(观赏+学习+参与型)。

例如,我们把以果园、育种种植为主题的农业生态旅游推向市场,把果品作为核心,关联带动果园的观光休闲、科技园区果苗培育种植的科技学习、农家的果品品尝节、工厂的加工包装参观等果旅消费,这样不仅可以打通果品销售的呆滞环节,也盘活了所有资源和资产,带动了当地农副产业的快速发展。整合陕西及三原当地多元产业的丰富资源,创造性地开展以农业科普教育为主线,集环保教育、创业教育、通用技能训练、学生综合实践教育等多项教育功能为一体,并为青少年喜闻乐见的一系列体验式活动。

5、高科技、新能源与节能减排技术产品综合展览与广告中心

高新技术交流与市场行业会议暨新产品展览从内容上可分

为基地建设赞助回报部分的固定投资赞助展示和演示区和会议组织、主题策划会展活动两个组成部分,和示范基地区域内其他功能配套。广告位采取招商和专业市场化运营策略。将高科技、新能源与节能减排技术产品综合展览的广告固定赞助投资部分(即为基地建设赞助回报部分)和会议展览活动经营二者融为一体,服务于示范基地的各项工作和经营单元;会展经营也不以本身创造经济效益为目的,带动区域内交通、旅游、餐饮、住宿、广告等后三产的发展。实施恰当的市场营销组合策略。

在这个部分的第二大功能就是科研机构、企业、农业生产合作组织在此通过产品尤其是新产品展示的同时,最主要创造消费需求广告展现了。我们提出的广告中心也是广告固定赞助投资部分(即原始起步为基地建设赞助的回报方式部分)和规划区域内经营权拍卖出让与专业市场细分经营部分二者融为一体,并作出内容和方式要求:

1)、数字媒体设施及室内功能指示标志预设部位数字影音播放、电子广告、标志性循环数字媒体播出系统。广告内容要求紧扣主题、产品广告在遵循企业诉求同时必须以示范基地的“发展,让我为国家更自豪!”的爱国主义主题文化内涵为主要目的。

2)、建筑物广告、户外广告设臵和建筑物形体轮廊线和建筑的立面形象格调统一;建筑物在建筑设计同时应对户外广告设臵

的位臵、大小及形式作出广告规划、整体设计、制作。其中建筑物广告以建筑单元为单位,室外空间广告应以空间相关地段为单位进行设计,并且广告的形式、形状、尺寸和材质等应当与基地示范区空间的整体景观保持协调,尽量采用最新技术新材料制作户外广告。户外广告牌在空臵时必须及时发布爱国主义公益性广告。为示范基地新区域增色、体现“发展,让我为国家更自豪!”的爱国主义主题文化内涵为主要目的,高起点、高标准、高档次,塑造示范基地的特色景观。通过拍卖与招商广告经营者广告业主经营为经营思路。邀请专业设计公司和广告公司制作细化方案,经由专家和相关部门进行论证,建设领导小组会议决定同意后组织实施。

6、新农村建中的小城镇建设民居与产权式酒店公寓国际化托管运营模式

地理位臵远离城市、交通便利,与文化传承和革命历史旧址以及大自然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它多处于环境优美的生态敏感地带,讲究人与自然的融合,注重给予旅游者一种度假的心情与情调,达到与现实生活的短暂隔离、和自然风光亲密接触,实现自然、人文与时尚生活的完美结合,呈现独特的风格与个性。

拥有完善且独立的生活配套设施和综合性的游憩、娱乐服务设施。为游客提供多样化服务、多类型休闲及娱乐服务。不只是

单纯提供食宿的驿站,更是要为旅游者创造一种全方位的休闲生活经历。这种经历往往在度假酒店与它所处的极致自然环境产生共鸣时显得更加丰富,并容易让旅游者产生一种场所感和归属感。从居住的角度看,犹如多个设施完善且相对独立的居住单元体的集合。

多元文化的综合体。度假酒店每年接待来自五湖四海的度假型游客,同时也集中了不同地域风格和不同文化特征,再加上度假酒店所在地的民风乡情以及为符合度假酒店主题而设的特色设施和活动,度假酒店成为一个多元文化的综合体。

产权式公寓酒店作为一种新型的房产投资和消费模式,与住宅写字楼的投资、股票投资、储蓄及国债投资等相比,投入轻松、风险小、回报更丰厚,同时还获得一套真正属于自己的私家酒店。有关资料显示,近10年来,全世界产权式酒店平均每年增长15.8%。与银行储蓄和投资股票债券相比,投资风险相对较小的产权式酒店有望成为中产阶层的首选。对于投资回报率来说,其实就是出租率,只有高出租率的保证,才能提高投资回报率并降低投资风险。而出租率直接与物业的地段、稀缺性以及品质相关,因此地段好,有特色的产权式酒店才能成为投资者眼中的宠儿。

结合新农村建设中的小城镇发展,改善附近农民人居环境,建设区域内城中村改造,在示范基地的副中心区依托地方传统民居风貌、文化遗存,把附近的村民住宅区域统一规划、在宜居环

爱国主义教育方法管理 篇6

关键词:人本主义教育观;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思考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14-0290-093

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学生属于90后,这一年龄阶段的学生由于受到时代环境的影响,自控能力比较弱,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往往会过多地重视外部管控,对学生内在潜力、心智的开发等方面不够重视。此外,随着高职院校不断扩大招生规模,师生比例严重失调,管理也日趋粗放。所以,必须要探索出一种新的学生管理模式,满足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需要。

一、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现状

(一)管理方法的机械化

目前,高职院校所开展的学生管理工作出现了管理方法趋于机械化的现象,出现机械化倾向的主要原因有:第一,从事学生管理工作的人员具有惰性,机械化的管理方法往往操作比较方便,也比较容易见效;第二,管理人员缺乏整体的、系统的管理理念,在面对学生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时,往往采取应急式的管理方法;第三,受传统的管理理念的影响,认为学生管理工作可以预先掌控、规划,能够通过分解、重组的传统方式解决学生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二)被管理者与管理者间的不平等

在传统的管理理念下,被管理者处于管理者的下级,两者之间的关系是不平等的。大多数高职院校在进行学生管理工作时,使用的行政管理体系是直线式的,形成了线性管理链条,直接导致了被管理者与管理者之间的信息交流、沟通困难的现象。学生只能与基层辅导教师直接接触,与学校其他的管理者无法沟通,这就导致了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问题时无法及时向管理者反馈,并获得帮助。此外,信息交流、沟通困难逐渐导致了管理理念、管理态度的转变,长此以往,极易形成官僚主义,人本主义教育观不可能在这样的管理体系下得到贯彻与落实。

(三)管理中心的偏离

第一,部分高职院校目前所开展的学生管理工作出现了“权力中心”现象,即强调学生必须要绝对服从。此种管理模式下,管理者在对学生进行管理时所用的词汇多为禁止、不准、不允许等,学校的权利无限膨胀,肆意剥夺学生的权利,苛刻要求学生的义务。第二,部分高职院校目前所开展的学生管理工作出现了“教师中心”现象。教师作为学生管理工作的管理者,扮演着高高在上、发号施令的主宰者角色,在学生管理工作中起到了主导作用。而作为被管教者、被动接受管理的学生,面对教师的指令,只能安分守己地行动。第三,部分高职院校目前所开展的学生管理工作出现了“管理中心”现象。管理只是一种方法、手段,实施管理是为了实现特定的目标、目的,“管理”的存在价值具体体现在其是否可以达成所要实现的目标、目的。但是,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中为了“管理”而“管理”的现象普遍存在,“管理”已经从一种方法、手段转变成了目的、目标本身。

二、人本主义教育观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思考

(一)完善学生管理制度

在人本主义教育观下,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制度的出发点应该是尊重学生,应该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最终目标。其指导思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学生管理制度应以引导学生的发展与成长作为依据,应该是不可侵犯、严格奉行的硬性规定。第二,学生管理制度应该要求学生进行自我控制、自我约束。第三,学生管理制度应该在尊重学生的人格自由、人格尊严的基础上进行构建。在制定学生管理制度的过程中,要坚持以学生为本,以促进学生的成长与全面发展为目标,并与院校的实际学情相结合,建立符合学生特点与教育规律的学生管理制度,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二)尊重学生的价值与尊严

学生具有个人价值与尊严,高职院校应该对学生的个人价值与尊严进行无条件的尊重与维护。无论学生的行为对错、情绪表达是否合理,高职院校都应该以关注的态度维护、接纳学生。在开展学生管理工作的过程中,管理者应该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做到尊重每一个学生,从而获得学生的认同,履行好自己的管理职责。管理者可以采取法理交融、情理交融的沟通方式,重视说服教育,也可以借助深度交谈、心理咨询等专业手段实现教育提升、解决问题的目标。

(三)正确认识人本主义教育观

在人本主义教育观下,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应该坚持以学生为本,学生是开展学生管理工作的中心。在学生管理工作的具体实践过程中,高职院校应该遵循人本主义教育观下的“学校以领导为本、领导以教师为本、教师以学生为本”的学生管理操作模式。高职院校应该积极构筑合理的学生管理平台,营造和谐的人文环境氛围,从而给学校领导构建能够施展自己构想的平台;学校领导应该对教师予以帮助、服务,为教师提供有效的支持条件与和谐的工作环境;教师开展学生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应该是实现学生的健康发展与成长。

(四)重视学生的认同感

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学生属于90后,处于这一年龄阶段的学生由于受到时代环境的影响,自控能力比较弱,叛逆心理比较强,因此传统命令式、强制式的管理模式并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针对高职学生群体的独特性,高职院校在开展学生管理工作时,应该关心、尊重学生,关注他们的内心需要与合理要求,并通过换位思考、法理交融、情理交融的方式,获得学生的认同,才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配合学生管理工作。

综上所述,在人本主义教育观下,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应该做到尊重学生的价值与尊严,重视学生的认同感,正确认识人本主义教育观,完善学生管理制度,从而实现有序、高效的学生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 王智明.人本主义教育观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思考[J].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

[2] 桂诚,周红波.高职院校发挥学生自我管理作用的途径研究——基于人本主义视角[J]. 亚太教育,2015(30).

爱国主义教育方法管理 篇7

在现在的幼儿学生的教育过程中, 很多教育者往往不会注意到人文教育的重要性, 往往只是为了教学而教学, 运用较为严苛的方式强制学生学习, 这样的方式由于没有考虑到学习的积极意义, 把学习完全变成了被动, 对于教育教学的提高非常不利。小学生是未来的希望, 也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在小学生的教育中充分运用人文教育观念, 尊重孩子们的天性, 尊重小孩的发展规律, 不仅对于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创造性有很大的帮助, 对于国家民族未来的发展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尊重学生天性

在目前的教育过程中有些管理者没有考虑到孩子们贪玩的天性, 对于有些学生不能踏实认真学习的状况不理解甚至出现了严厉批评的情况。这在某种程度上, 其实对于人文教育是一种错误的做法。真正的管理者对于小孩子的天性应该有充分的认识, 并通过一些手段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引导, 真正的管理者应该是最了解状况的的参与者。

2. 培养学生多样性发展

现在的小孩的个性都比较强, 都具有极强的创造能力。所以, 在管理者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时候, 我们需要认识到孩子们的多样性, 并鼓励孩子们的多样化发展。作为一名管理者, 我们需要明白, 孩子的发展并不简单只是学习成绩优越。在素质教育越来越被提倡的今天, 我们需要明白真正的教育应该是鼓励学生学习他们所喜爱的, 并鼓励学生享受为了自己所喜爱的东西所苦苦奋斗的过程。学习不分种类, 爱好没有高低, 只有学生向着自己喜爱的地方发展, 才能真正的提高他们的能力。

二、小学班级管理中人文主义教育观念的实现途径

1. 树人要先树德

所谓成人先成才, 树人先树德, 必须把育人树德看作是学生教育工作中的头等大事。在对于小学生的管理过程中, 班主任是对小学生的管理的核心人物, 班主任的一言一行对于学生的教育意义极大, 对于引导学生学习正确的人生观, 价值观和世界观, 对于培养学生学习良好的责任意识和道德素质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树人先树德, 学生只有在这些方面有了正确的意识, 才会在学习中产生浓厚的兴趣, 才能在学习中树立起不怕困难, 敢于挑战的勇气和信心, 德育为教育的基础。

2. 要学会因材施教

早在千年以前, 孔夫子在对学生教育时就已经提出过因材施教。因材施教, 充分考虑到每位学生都有属于自己的风格和天性, 每位学生的兴趣和天赋也很不一样。所以, 在对小学生进行人文主义教育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性, 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特长, 配合各位任课教师运用游戏、练习、参观、实践等方式, 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 学习能力以及自身素质, 引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来有针对性的进行班级管理和教育, 使得每位学生都能学有所成, 有属于自己的进步。而这种进步, 不管是学习上的还是还是个性品质方面的, 只要学生能进步, 就是我们在班级管理中取得的成效。总而言之, 因材施教并非是要减少学生差异, 而是要承认差异, 采取个性化教育方式。

3. 构建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

个体与环境的作用是相辅相成, 相互作用的, 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学生们良好的学习习惯也能营造出一种和谐的学习氛围, 这二者的关系相互联系, 缺一不可。班级文化氛围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学生的一言一行都会折射出班级文化的内涵。健康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能使每一位学生充满积极的能量, 使班级管理达到良好的效果。所以, 为了使得班级的集体性能够得到提升, 班级管理者要做好管理工作, 要深入地与同学们进行联系, 了解学生们的需求和困惑, 真正地和学生成为朋友, 共同建立一个和谐的班级体, 在这个集体里由于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 大家成为很好的朋友。

4. 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

教学管理的最高境界, 就是达到一个教育是为了不教, 管理是为了不管的境界, 即为真正让学生们理解学习, 重视学习, 达到自主学习的境界。从某种程度上来说, 自主学习是学习的本质属性, 自主管理是管理的最高模式。小学班级管理并不是班主任等教师的管理, 在某种程度上说, 这更是学生在自我管理的一种方式的提升, 在学生在进行自我管理的过程中, 学生明白了管理的意义和自主学习的意义。这种放权于学生, 老师只是起引导作用的管理模式, 对于提高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和提高班级凝聚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结语

班级管理并不是简单的施令者和受令者的关系, 在某种程度上来说, 班级管理更像是不同的人在一个环境中进行的特殊的沟通。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 需要管理者充分认识到尊重的重要性, 理解到人文主义教育的特性, 了解不同学生的特性。我相信, 当每一位管理者都认真投入人文主义教育, 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 都会有很大的收获。

参考文献

[1]杨振厚, 代丽华.小学班级管理中的人文主义教育观念的探讨[J].读与写, 2015, (09) :237.

[2]钟兴彬.对小学班级管理中的人文主义教育观念研究[J].科学中国人, 2015, (29) :295.

爱国主义教育方法管理 篇8

一、当下小学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 学生以及学生管理者的创新行为受到抑制

“传道、授业、解惑”始终是教师的首要任务,教育教学管理者不能偏离这一方向,在这种情况下,管理着创新行为受到限制。管理者本着这一理念为学生制定各种规章制度,导致学生的创新行为也受到一定的限制。

2. 学生全面发展受到限制

因为应试制度的影响,教师普遍用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核心指标,在教育教学管理过程中,对学生综合素质不够重视。

3. 管理者自身素质受到限制

伴随着教学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高质量教师资源缺乏,对教学进行研究的时间、资金以及资源等均相对不足,管理者综合素质参差不齐。

二、人本主义理论在小学教育教学管理中的应用

1. 树立人本思想,尊重差异性

学生属于教育教学管理的主体对象,教育教学要将学生作为中心。管理者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学管理过程中要尊重学生差异,促使学生主管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管理者制定学校规章制度过程中,结合本校学生实际情况,制定出具有学校特色的管理制度。学校规章制度的制定,主要目的是服务于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要防止规章制度限制学生创新行为。此外,学校为管理者提供更多的空间,管理者充分发挥自身主管能动性,善于词用新颖、可行的管理方式进行学校教育教学的管理。

此外,教师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提供充足的自主探究的时间,教师在课堂上只是学生的引导者,科学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深入探索。提升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在探究过程中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从而积极主动地进行知识学习和探究,促使学生知识储备增加,综合能力得到有效提高。为了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学校管理者可以在学校组织相应的实践活动,如小发明、小创作等活动。通过这种方式,不但丰富校园生活,并实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目的。

2. 管理者注重学生全面发展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为学生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约束学生和教师的行为,对管理者自身行为也具有一定的约束作用。在人本思想管理制度下,管理者要客服“人治”,采用相对规范的手段,促使管理者各司其责,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但在管理过程中,管理者还要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注重学生的心理感受,促使学生身心得到全面发展,根据心理学习相关知识,开展教育教学管理,充分体现出学校管理中的人本主义思想,体现个人主义思想在教育教学管理中的重要地位。管理过程中,注重民主性,促使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和学生均能感受到自己是学校的一员,对学校产生归属感。通过这种形成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育教学管理中。

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学习状态良好,教育教学管理过程中相对轻松,从而形成被管理者自觉遵守规章制度,在思想上和能力上均得到发展,管理者轻松管理,尊重被管理者的良好状态。

3. 引导全员参与教育教学管理,提高管理者自身素质

学校发展是基于培养优秀学生,促进国家富强和社会进步的。因此,学生的全面发展便是学校需要高度重视的内容。为了实现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教师以及学校管理者要严格遵守学校规定,并充分落实学校规章制度。首先,管理者充分发挥榜样的作用,自觉遵守相应规则,避免规章制度上的死角存在,对各个角落进行全面监管。教师引导学生尊师重道,学习教师身上的优秀品质,为学校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在实施过程中,管理者要坚持贯彻人本理念,帮助学校每位职工均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开展日常工作。教师属于教育教学管理过程中的主体,这就需要学校大力加强教师的培训,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教师参与到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中,提升教师归属感和成绩感,促使其工作积极性得到提升。此外,学校教师综合素质得到提高,对于学校教学也具有积极影响,提高了学校教学水平。

提高管理人本思想意识,将人本思想渗透到交易教学的全过程。树立人本思想教育文化,教育文化对教育成果产生一定影响,因此在学校树立人本思想教育文化,促使学校教育教学水平得到有效提高。学校可以定期进行课堂评定,相关领导通过听课的方式,对课堂进行分析,从中查找不足之处,然后通过开展教师大会的形式,对课堂教学方式进行分析,结合分析结果,制定出科学可行的课堂教学策略,进一步提升学校教育教学水平。通过课堂评定和考核,找出教师和教学管理者的不足之处,教师对这些不足进行完善,促使其自身能力得到有效提高,从而提升学校教育教学水平。

三、人本主义应用于教育教学管理中应当注意的问题

1. 注重人的全面发展

当下,人类文明不断提升,人在社会上的地位和价值也不断提升,学校进行教育教学管理过程中,遵循以人为本原则,从人的角度考虑问题。学校进行教育教学管理,主要是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从这一角度分析,学校应当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将目光投向未来发展,关注人对教育教学的需要,充分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2. 注重个性培养

当今社会是相对多元化,教育教学管理者在日常工作过程中,注重人的个性差异,尊重个体。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是多样化的,因此学校要注意培养出不同类型的人才,这就使得个性培养十分重要。针对这一情况,要求管理者进行教育教学管理过程中,采用个人主义管理模式,针对不同学生,制定具有一定针对性的管理策略,结合学生的不同,为其量身定做培养目标。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学校进行教育教学管理过程中,树立人本思想,既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尊重学生个性差异。此外,管理者不断提升自身综合能力,采用科学可行的方式进行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引导学校全员参与到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当中,创新教育教学管理模式,促使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水平得到提高。

摘要:针对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相关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当下小学教育教学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其内容有学生以及学生管理者的创新行为受到抑制,学生全面发展受到阻碍,管理者自身素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等。结合这些问题,阐述了如何开展人本主义思想下的教育教学管理,主要包括:树立人本思想,尊重差异性,管理者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引导全员参与教育教学管理,提高管理者自身素质,并总结了在管理过程中应当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人本主义,小学教育,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海峰,王炜.基于人本主义理论的教育游戏设计研究——从EGL框架构建到“护林小熊”3D游戏开发概览[J].电化教育研究,2015,(02):58-64+70.

[2]王晓芳,黄丽锷.中小学教师科研活动中的管理主义——基于对相关官方文件与若干结题报告的分析[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5,(01):108-128+190-191.

[3]宋美芳.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初探[J].学周刊,2012,(19):145.

爱国主义教育方法管理 篇9

1 从观念的转变看思想政治教育在社会管理中的作用

管理在社会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现代社会,生产的社会化程度越来越高,人际关系也越来越复杂,这就更加需要科学、有效的管理。从总体上看,社会管理可以分为2类,一类是“硬”管理,包括运用行政手段、法律手段等进行的管理,这类管理方式以国家的暴力工具作为后盾,通过它们的强制力来实现管理的目标。与之相对应的另一类社会管理方式被称为“软”管理,就是通过社会舆论导向、道德建设、思想政治教育等方式来控制人们的思想意识,进而通过改变人们的行为实现管理的目标。其中,思想政治教育集中反映了当前社会的政治要求,因而成为社会软管理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硬管理具有稳定性强、速度快等优点,但同时也具有覆盖面较小、严密性差等缺陷。因此,我们不可能运用行政手段对人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进行令人满意的管理,同时法律也不可能对大大小小的社会关系,事无巨细地给予规定。而弥补这些不足之处恰恰是软管理的优势所在,故社会生活需要思想政治教育等软管理手段发挥社会管理的作用,对行政、法律管理的不足之处予以弥补。

著名学者、思想政治教育科学研究的权威张尉萍教授提出,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重要的社会管理方式,思想政治工作学是治党、治国、治企的科学,“思想政治工作学的第一大功能是治党,治党首先是从思想政治上治,从严治党,首先要在思想政治上从严,第二大功能是治国……西方一些国家,害怕中国强大,想改变中国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方向,阻挠中国现代化进程,如此,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学的研究意义更加重大。第三是治企,现代企业奉行以人为本,高度重视思想管理,西方发达国家,尤其是日本已有大量成功的范例”。从这一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出,思想政治教育在当代具有独特的地位和作用。笔者认为,通过细致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使人们增强整体意识,自觉地接受管理;可以增强人们的社会责任感,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可以使人们主动地进行自我控制、协调人际关系,从而有利于社会管理目标的实现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2 从历史的借鉴看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管理作用

政治学理论认为,一种社会制度和社会秩序只有在大多数社会成员对它们持相对一致的态度时,才能获得自身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因此,要维护现存的社会制度和社会秩序,就必须取得大多数社会成员的认同。历史上的思想政治教育在完成这项任务的过程中充当了重要的角色,主要表现在为统治阶级的政治统治寻找道义上的依据。在我国,古代西周统治者提出了“以德配天”,认为统治者特别是有德的统治者是接受天的意志来管理民众的。这种“德治”的思想经过孔子、孟子等人的发展,成为我国封建社会“正统”的官方思想。正如陆庆壬教授所指出的那样,“社会历史上各阶级的思想教育与政治教育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因此我们可以认为,从历史的角度来考察,思想政治教育一直是一种重要的社会管理方式。

另外,作为一种社会管理方式,思想政治教育还被用来约束、限制个别统治者过分的行为,以免危及整个政治统治。在我国古代,就有要求统治者不能为所欲为而要符合一定“德行”的要求。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也要求个别有钱人不能过于为富不仁,要有一些“善举”。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社会管理方式在历史中曾起过很大的作用,取得了用行政手段、法律手段不能取得的“效果”。

3 从现实的要求看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管理作用

随着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发展和管理科学的不断深化,两者的相通性日益凸显,它们之间交互渗透、互为借鉴的性质在不断扩大和强化。笔者认为,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已成为现代社会管理的一项迫切的要求,同时思想政治教育在现代化社会管理中的作用也表现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明显。

3.1 思想政治教育是协调不同利益群体矛盾的“调节器”

当前,我们国家出现不同阶层分化和多元利益集团,随之产生一系列矛盾和冲突,矛盾的发展会给社会稳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这些问题固然要靠发展生产、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等工作来加以解决,但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不能也不应忽视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以说服强势群体自觉出让部分利益,帮助其他社会阶层致富;同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以帮助弱势人群纠正心理偏差,树立信心,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改变命运。

3.2 思想政治教育是沟通人际关系的“润滑剂”

良好的人际关系不仅对个人成功非常重要,同时也是社会管理所追求的直接目标之一。在现代社会,由于人们的社会地位、实践经验、知识水平、认识能力、观察问题的角度等各不相同,对利益的追求,对事物的认识都存在着许多差异,因而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多方面存在,有时甚至会以激烈对抗的形式出现,因此协调人际关系是新时期维护安定团结的社会政治局面的要求,而思想政治教育对此担负着不可推卸的责任。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使人们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方面达成更多的共识,人们在对问题的看法、对处理问题的方法的选择上就会有很多相似的观点和相近的做法。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人际摩擦,从而化解矛盾、理顺关系,形成一种团结互助的社会风气。

3.3 思想政治教育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安全阀”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原来计划经济时代形成的平均主义思想已经瓦解。我国在实行改革开放以后,贫富分化对社会稳定提出了挑战。笔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充当社会稳定的“安全阀”。因为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可以给社会成员一个充分表达自己意见、排解情绪的机会。通过周到细致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我们的有关领导干部就能真正了解人民群众的真实想法和社会弱势群体的真切愿望,这样便于着手解决问题,让人民群众满意。同时,运用思想政治教育这一媒介,可以使群众和各级党委、政府增进了解,进而相互信任,就容易把一些性质严重、社会影响恶劣的矛盾转化为一般的矛盾,最后将问题予以解决。可以说,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必然要求。

4 改进与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思路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性、必要性和社会管理作用日益显著。就如何改进与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管理作用,笔者谈以下几点思路。

4.1 创新思想观念,体现时代精神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改进和创新,首先是思想观念的创新。一是要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使我们的思想和行动更加符合客观实际。二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树立全新的观念、全新的思路、全新的工作方式,在观念上形成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促使思想政治工作与市场经济相互促进、相互提高。三是要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加以研究,增强工作的系统性、科学性和预见性。

4.2 创新工作内容,把握基本规律

一要始终坚持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核心内容,引导人们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说服力与战斗力。二是要在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上下工夫,针对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情况和新变化,认真加以研究,必须掌握群众的思想脉搏,真正清楚群众的所思、所想、所需和所求。三是要正确认识和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规律。概括起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以下一些基本规律:环境制约规律、舆论引导规律、层次主导规律、情理交融规律、倡优去劣规律等。

4.3 创新方式方法,坚持贴近实际

一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结合当代社会的需求、生活的需要渗透经济生活、社会生活、社区活动、社会管理和文化娱乐活动。二是要多解答一些群众关心的问题。对群众的思想认识问题要和风细雨、循循善诱、耐心细致地帮助解决;对群众的实际困难应积极协调解决,一时无法解决的,应对其讲清道理。三是要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提高教育方法的科技含量,加快载体的技术革新,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科学化。

4.4 创新工作队伍,适应形势需求

一是要全面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整体素质。在思想政治素质、理论素质及业务素质上,全面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整体素质。二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要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工作者要了解新动态,把握新特点,寻求新对策,总结新经验,以崭新的形象开展工作,更好地为群众、为经济建设服务。三是要加强政工干部的管理和考核,努力按照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要求,建设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同时,要建立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目标责任制,定期检查、考核工作任务的执行情况,以工作成就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考核依据。E

摘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程。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优势,不仅可以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供精神支撑,而且能够促进“三个文明”与和谐社会协调发展。同时,市场经济的发展、和谐社会的构建,又为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新的思维空间。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市场经济,社会管理作用

参考文献

[1]李辽宁.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综述[J].求实,2005(1).

[2]承友明.思想政治教育与行政管理之关系的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1).

[3]张忠友.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加强执政能力建设[J].桂海论丛, 2006(1).

[4]陈昌兴.思想政治教育在培养人的创新素质中的价值探析[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

[5]邱仁富,贺争平.论农村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发展的一般规律[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7(1).

[6]江乐园,苏静.近年来思想政治教育评估问题研究综述[J].前沿,2005(11).

[7]闫国卿.思想政治工作信息化探析[J].前沿,2006(7).

[8]石劲松,洪涛.试论思想政治教育与以人为本[J].社科纵横, 2006(5).

[9]韩有怀.谈创新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J].天津成人高等学校联合学报,2005(1).

爱国主义教育方法管理 篇10

在中外合作办学的项目中, 由于其跨境办学的特点, 世界多元化经济和文化的冲击对学生的思想和价值观念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中外政治、经济和文化观念上的差异对学生管理工作的冲击很大, 传统的思想教育观念、管理方法、学生管理干部的素质都面临着新的挑战。面对这些新问题、新挑战, 在中外合作办学学生管理中坚持人本主义教育观显得更加重要。以人为本, 是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需要, 是改进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方法的需要。在中外合作办学的学生管理工作中应用人本主义教育观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 更新管理理念, 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如今, 我国教育改革的基本目标是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 培养更多具有个性化、创造性和独立思考能力的跨世纪人才。而教育改革的关键则在于教育观念的改变。当今社会, 经济的全球化带来了政治、文化的全球化。在这种新形势下,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丧失了传统条件下的威信和优势, 陈旧的管理理念和固有的管理手段已经难以适应新世纪培养目标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要求。作为接受教育主体的大学生, 容易在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势和文化思潮中迷失方向, 他们的理想信念、伦理道德观都发生了新的变化。尤其是对于中外合作办学的学生来说, 由于办学模式的特殊性, 学生有出境学习的经历。发达国家借助其在语言和信息技术方面的优势, 在输出高新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的同时, 也会输出其资本主义社会固有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念等, 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造成了重要的影响。在教育方法上, 西方教育注重学生个性的挖掘, 着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和维权意识, 强调个体的重要性。又由于境外的生活方式与国内大学不同, 集体生活相对较少, 每个学生有自己的生活空间, 也促成了学生在个人生活能力上的独立。这种特殊的受教育环境形成了中外合作办学学生注重个性发展、独立意识强、思维活跃等特点。面对这些学生, 传统的说教和灌输方法, 已经难以达到教育效果。所以, 在对中外合作办学学生的管理中, 我们要坚持以学生为主,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树立公平、正义、宽容的理念。尊重学生个体和个性的发展, 实行民主管理。在学生管理制度的设计、管理的手段和方式以及管理的过程中, 都要着重突出人本主义色彩。尊重学生的需要, 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权和发言权, 要尊重学生的人格, 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贴近学生、依靠学生、相信学生, 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发挥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作用, 形成学校教育和自我教育的合力。只有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才能实现管理目标, 培养出时代需要的人才。

其次, 提高服务意识, 解决学生实际问题。

坚持以人为本, 就要充分体现人文关怀。要把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 这是人本主义教育观的基本要求, 也是搞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当前, 在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势下, 高校也面临着许多挑战。大学生作为思维最为敏锐的青年群体, 会遇到许许多多的思想和实际问题, 如学习压力、就业压力、心理压力等等。对于中外合作办学的学生来说, 会遇到比普通大学生更大的压力。比如, 出国后的语言障碍问题, 国外新生活的适应问题, 国外全新教学模式的转换问题等等, 如何帮助他们解决面临的实际问题, 是做好学生思想教育和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中外合作办学的管理人员应该把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放在首位, 着重解决学生面临出国学习而产生的心理压力、情感压力, 出国后的语言障碍和学习生活衔接问题。并着重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 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和管理, 不仅要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全面发展指明方向, 而且要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个性才能发展的独特领域, 从而使每个学生的个性都能得到比较充分和全面的发展, 不断提高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只有坚持以人为本, 以学生为主, 才能使学生充分发挥其能力, 才能培养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最后, 细化具体工作, 营造人本教育环境。

坚持以人为本, 各项规章制度建设就要“人性化”。长期以来, 高校制订的各种规章制度, 主要用于规范和约束学生的行为以期达到教育管理的预期目的。通常这些行为规范并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真正需要, 导致了限制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造力的不良后果。尤其是面对中外合作办学的学生, 由于学习模式的特殊性, 合作办学的学生形成了不同于普通大学生的个性特征和思维模式。面对这些新问题, 我们更要本着以人为本的思想, 尽可能的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把现有的约束制度和强制制度软化, 让青年学生切实感受到主体地位, 感受到管理制度中的“人情味”。要以情来感动学生, 激励学生, 以理来说服学生, 影响学生。从学生的根本利益出发, 把学生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强化学生的中心地位。坚持一切学生管理活动都要以人为出发点, 以人为动力, 以人为目的, 开展的一切管理活动都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要尊重学生个性发展,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通过多种活动, 营造学生主体氛围, 锻炼和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能力。要以情感人, 以理服人, 把无情的规章制度管理与有情的个性化管理紧密的结合, 从而实现更好的管理效果。

高等教育是一个富有挑战性的事业, 背负着太多的责任与希望。中外合作办学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有效补充形式, 已经越来越受到重视。在对中外合作办学学生的教育管理过程中, 我们更要正视存在的问题, 积极探索解决对策。在教育和管理中, 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 注重学生个性的培养与塑造, 保持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自主能力。培养学生最大限度的实现其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 促进学生自由、全面、健康、可持续的发展。从而实现以人为本的思想所追求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王忠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以人为本[J].西安欧亚学院学报, 2009.4.

[2]李国富.人本管理在高校班主任工作中的应用[J].今日南国, 2008.1.

[3]李辉.论人本主义的高校学生教育管理[J].教育教学研究, 2010.1.

爱国主义教育方法管理 篇11

关键词:高中历史 课堂 爱国主义 方法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中华民族继往开来的精神支柱。历史课堂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渠道。作为一名历史教师,应当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到历史课堂教学中,要充分体现爱国主义精神,突出爱国主义主题。本文就如何在历史课堂中加强爱国主义教育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运用历史史实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历史教材的内容很丰富,有歌颂爱国者光辉事迹的,有批判民族败类、卖国罪行的,也有赞扬为追求真理、为理想而献身的。这些内容可以培养学生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提高学生辨别真善美和假恶丑的能力。如教材中记载了许多爱国英雄。其中有文天祥宁死不屈。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兵败被俘,坐了三年土牢,多次严辞拒绝了敌人的劝降。一天,元世祖忽必烈亲自来劝降,许以丞相之职,他毫不动摇,反而斩钉截铁地说:“唯有以死报国,我一无所求。”临刑前,监斩官凑近说:“文丞相,你现在改变主意,不但可免一死,还依然可当丞相。”文天祥怒喝道:“死便死,还说什么鬼话!”文天祥面向南方慷概就义了,给世人留下一首撼人心弦的《正气歌》。也有杨靖宇献身抗日。民族抗日英雄杨靖宇曾担任“南满抗日联军”司令,从1934年一直到1940年沙场献身为止。在艰苦征战的六年中,他身先士卒地在白山黑水、林海雪原里打击日寇。面对敌人的重兵围剿,杨靖宇率部顽强战斗,使敌人坐卧不安,惶惶不可终日。日酋对他又怕又恨,调集重兵围困。有人劝杨靖宇投降,他斩钉截铁地说:“不,我有我的信念。”最后,弹尽粮绝,杨靖宇在打完最后一颗子弹后壮烈牺牲。敌人残忍地用刺刀剖开他的肚子,杨靖宇肚里没有一粒米,有的只是树皮、草根和棉絮。这样的历史史实是非常多的,他们的事迹流芳千古,他们的精神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极好教材。

二、运用教材彩图、插图和地图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历史教材配有大量的彩图、插图,其中有文物图、人物图,还有少量的想象图,都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极好教材。如中国古代史中关于清朝修建的台湾府城的插图,不仅可以让学生们知道郑成功和清政府为维护国家主权与侵略者做的斗争,还可以明确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是不允许任何分裂中国领土的行为存在。讲到抗日战争时,将南京大屠杀的图片展示给学生,学生会受到非常深刻的教育,他们对侵略者的愤恨,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就会自然而然产生了。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历史地图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虽然地图不如彩图和插图更形象,但是仍然可以直观的了解历史事件,帮助学生加强空间感,并以此激起学生的爱国热情,坚定其爱国主义信念。如讲授改革开放时,可以向学生展示对外开放示意图。在了解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同时,深刻认识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迅速发展。在感受新中国迅速壮大的同时,还可以激发学生对伟大祖国的热爱之情。

三、运用多媒体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在课堂教学中仅仅依靠教师讲解对学生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是不够的,还要运用多种手段使学生受到教育。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来实现快速直观的教学效果。多媒体的运用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可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首先就是制作课件,无论是PowerPoint还是Authorware,都可以成为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工具。如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洗劫并焚毁圆明园,可以通过幻灯片把圆明园被毁前后的图片分别展示给学生看。从强烈的对比中,充分认识英法联军的野蛮和残暴,明确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培养学生的民族责任感,树立为建设富强中国而努力学习的坚定信念,深化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其次是在各个历史时期,反映主要历史事件的影视作品很多,完全可以拿来作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素材。如《火烧圆明园》、《狼牙山五壮士》《地道战》《地雷战》、《烈火中永生》《英雄儿女》、《开国大典》、《横空出世》《冲天飞豹》《建国大业》等等。其中有反映鸦片战争的、有反映抗日战争的、有反映新中国建设的,几乎涵盖了每个历史时期。这些影视材料以更为直观、生动、细腻的方式,把中华民族崛起的过程展现给学生们。它们不仅丰富了历史教学内容,还强化了学生们的民族精神和爱国信念。

四、运用重大时事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重大时事给爱国主义教育带来了契机。我们可以从正反两个方面抓住当前时事,引导学生从正确的角度认识、分析、深刻体会重大时事,来实现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重大时事中的正面内容往往是积极向上的,具有鼓舞人心、激发情感的作用,很容易让人产生共鸣。如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中国上海世界博览会成功举行,被誉为一届“成功、精彩、难忘的世界性盛会”。这是第一次在发展中国家举办的注册类世界博览会。使世博会成为展现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树立我国和平发展的良好国际形象,增进我国与世界各国的友好合作的平台。从中应当使学生们感受到祖国的安定团结、繁荣富强,增强其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做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时事中的负面内容,我们是无法回避的,在历史教学中更应当慎重对待。如2010年4月14日7时49分,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发生7.1级地震,给当地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地震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要求全力做好抗震救灾工作,千方百计救援受灾群众。自然灾害给我们带来的震撼是显而易见的,其负面感受更是不言而喻的。因此不能让学生的目光仅仅停留在灾害的破坏性上,而是要让学生们明白这一过程中体现出的民族凝聚力。要以此让学生们明白“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体会到我们民族大家庭的温暖。在弘扬抗震救灾精神的同时,激发同舟共济、团结一心的民族情感和爱国热情。

音乐教育中的爱国主义教育 篇12

音乐教育是美育的一个重要分支, 音乐教育的所有理论与实践成果最终都要归结到美育教育的范畴, 在人类发展史上, 无论是物质文明, 还是精神文明, 音乐的美育功能无处不在, 无论是对人的审美教育, 素质教育, 还是德智体的教育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音乐教育的美育功能主要体现在开发智力, 完善人格, 塑造人内心的和谐发展和精神升华, 因此音乐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音乐教育的形式是具体和直接的, 能够陶醉人的灵魂, 使人的精神愉悦并得到美的享受。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 是推动中国社会前进的巨大力量, 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 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主旋律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也是中国培养四有新人的基本要求。

2 在中小学音乐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性

在音乐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不仅是培养人才的需要, 更是音乐艺术发展的需要。因此, 我们必须充分利用音乐教学的素材, 激发起爱国主义的旋律, 同时页激发起学生内心的爱国主义热情, 更是赋予音乐教育工作者的神圣使命。

在我国的音乐发展史中, 优秀的音乐作品有很多, 这给我们的音乐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像我们初中音乐教材中的《苏武牧羊》《嘎达梅林》等都是优秀的爱国主义教育的历史歌曲, 多少年来一直在人民中传唱, 这些歌曲中表现的的精神形象正是当时群众爱国激情的反映。象这样适于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优秀教材是很多的。除了革命历史歌曲外, 还有大量的近现代创作歌曲、民歌以及器乐曲等。通过再现音乐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象, 从心灵深处来教育学生, 使他们不断地感受、理解, 从而达到陶冶爱国主义情操, 激发学生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教育目的。

2.1 从培养人的思想素质与精神方面来看

学生接受审美教育, 主要来自两方面的影响, 那就是社会和学校, 而学校教育是主要的, 因此学校要重视音乐欣赏课的教学, 要把优秀的音乐作品放在重要的地位, 但也不能排斥外来的健康的音乐。审美既要有感观上的修养, 又要有文化修养, 具有丰富的文化知识, 这样的话认识美的视野就更广阔, 识别美的能力就越强, 从而能够达到提高音乐审美导向的目的。这样对于健全学生的人格和综合价值观有着重要的作用, 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人格修养。

中小学音乐教育要在对音乐知识和技能传授的基础上, 培养学生健康和谐的人格, 提高学生品德修养和审美能力, 实现和谐人格升华拓展和谐人格空间, 这是因为教育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培养和提高人的素质, 而教育的根本目的也是培养人的精神。

2.2 提高国民素质的音乐教育

音乐教育是培养人的审美导向和健全人格修养的重要学科, 音乐课更是国民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在整个国民教育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他不仅替到了加强学生美感教育的作用, 而且对于其他学科的教学也有相应的辅助作用, 教育始终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 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 是中华民族最根本的事业, 因此加强音乐教育的建设对于提高整个国民教育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当今世界, 人才成为国家竞争力的核心, 教育成为国家竞争力的基础。在人类社会的深刻变革中, 教育越来越居于龙头地位, 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3 如何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首先, 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形式主要分为: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两个层面。学校教育是主要的形式, 其表现为:课堂教学与社会活动。课堂教学中, 选用优秀的音乐教材, 讲最真实的故事, 用最真实的东西感化学生, 始终把教育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教育重心。课外活动中, 让学生贴近生活, 多到具有革命纪念价值的地方去参观, 发现美, 感受美, 用自身的感悟去触发自己的爱国主义情怀;社会教育则是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建设和社会城市文化建设, 让爱国形象在祖国的大地上随处可见, 每一个公民都担负起教育孩子的责任, 为我们的下一代创造美好的社会环境。

其次, 中小学音乐教育要改变教育理念, 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 提高认识, 加强宣传, 唤起政府重视加大音乐教育投入, 加强音乐教师队伍的建设。改革教育体制, 把音乐教育以及其他等等一切人为学科放在显要的位置上, 促进和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学生人格的发展和精神的健全, 在学校音乐教育方面尝试设立一定的法律体制, 把音乐教育与其他学科教育放在等同的位置上, 认清其重要性, 充分发挥音乐本身应有的作用。

第三, 我们还要发挥网络媒体等的优势, 共享音乐资源, 组织各种音乐的课内外活动, 我们要培养国人的爱国主义情操, 这样的话更容易培养人的信仰, 一个有信仰的人一定是有精神的人, 一个有精神的人也一定是一个有正确价值观的人, 我们的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培养有精神的人, 有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人, 因此, 我们的课堂教育就显得实为重要, 而音乐教育刚好填补了中小学人文主义教育课的空白, 所以我们要不断的总结和改进, 学习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和文化, 弥补我们的不足, 我们的音乐教育必须从娃娃做起, 从小加强学生的印象教育, 如升国旗, 唱国歌, 而且这些一定要严肃对待, 把这个当成学校教育必做的事情, 国旗等象征性标志一定要出现在学校的公共场所, 改变学校单一的授课方式, 改变上课观念, 灵活变通, 国家更应该加大音乐教育的经费投入, 政府媒体社会也应创造一种良好的社会氛围。从小加强学生的民族优越感教育, 要让学生从小就认为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是自豪的, 更要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建设和投入, 培养国人拥有一种正确的人生信仰和价值观。

不断加强中小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可以有效的强化人的爱国意识, 让音乐教育融入到中国国民教育的正常轨道上来, 有效的改变中国陈旧的教育结构, 把音乐教育融入到素质教育中, 让音乐教育的影响力真正的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从而培养学生的美感教育意识和综合价值观, 激发学生的心灵, 达到教育的目的。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文明古国, 教育的发展历史久远, 从春秋战国到现在延续几千年的历史, 为世界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但是中国教育的发展还停留在教育体系中的初级阶段, 我们的教育还是以教育和开发人的智力为主, 忽视了人的德育和美育方面的教育, 所以我国的教育结构应该进行一定程度的调整和革新, 我们应该把加强和增进学生的素质教育和价值观教育, 精神教育等人文教育放在核心地位, 从而达到影响和推动其他教育的发展, 而音乐教育是其他教育形式发展的助力器, 是美育和德育得以进行的必要基础。因此更应该注重音乐教育在国民教育中的重要性, 不断的深化和重视音乐教育的培养。

摘要:音乐可以提升人的审美意识, 激发人的内心激情, 陶冶人的情操, 具有一定的审美教育功能, 音乐不仅有力的促进了人智力的开发, 情感的培养, 对国民素质的提高也有重要的作用。爱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在加强学生的文化教育时, 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不仅能培养学生的人生价值观, 更重要的是推动学生德、智、体、美得全面发展, 因此, 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音乐教育,爱国主义

参考文献

[1]赵岩.《音乐教育理论与教学方法概论》陕西人民出版社2008年.

[2]国家教委颁发《全国学校艺术教育总体规划 (1989-2000年) 1989年11月.

上一篇:多媒体电工课件的制作下一篇:旅游职业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