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低密度脂蛋白

2024-11-25

氧化低密度脂蛋白(精选10篇)

氧化低密度脂蛋白 篇1

脑血管疾病是目前世界上主要致死性疾病之一[1], 同时也是我国高发病种之一, 世界卫生组织2006年12月发布的“全世界脑血管病死亡地图”中明确指出中国是全世界脑血管病死亡率最高的国家, 全国每年约有150万人死于脑血管病[2]。动脉粥样硬化 (atherosclerosis, AS) 是所有脑血管意外事件发生的共同基础, 主要累及大、中型动脉, 导致缺血和损伤, 严重威胁人类健康。

近年来随着研究的逐步深入, 有人提出了“AS是一种炎症性疾病”的观点[3], 并指出氧化应激是炎症反应的一个显著特征[4], 是AS发生发展的中心环节[5,6,7]。大量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研究均表明氧化应激是AS的重要发病机制之一[8], 而血清低密度脂蛋白 (low density lipoprotein, LDL) 水平的升高是AS众多危险因素中唯一不需要其他因子协同而足以诱发和推进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重要危险因素。LDL在体内被氧化修饰为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 (oxidized low density lipoprotein, ox-LDL) 后引发的一系列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 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9]。本文就ox-LDL的形成过程、ox-LDL致AS的机制及对AS防治做一综述。

1 ox-LDL的形成

LDL是由肝脏合成的极低密度脂蛋白 (very low density lipoprotein, VLDL) 转化而来, 天然的LDL颗粒主要由胆固醇酯、Apo-B、磷脂、游离胆固醇等组成, 含有丰富的多不饱和脂肪酸, 很容易被氧化修饰[10]。LDL经过氧化修饰后形成ox-LDL, 卵磷脂转变为溶血卵磷脂。

1.1 LDL氧化修饰的形式

1.1.1 细胞介导的LDL氧化修饰

1981年, Henriksen等将兔主动脉内皮细胞和LDL孵育一段时间后, 发现该LDL被巨噬细胞摄取的速度较未与内皮细胞共同孵育的LDL快, 而且在孵育的基质中发现了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 (TBARS) , 据此, 认为内皮细胞可以氧化修饰LDL。这是细胞介导的LDL氧化修饰, 又称生物氧化修饰的LDL。后来发现除内皮细胞外, 巨噬细胞、血管内膜平滑肌细胞、单核细胞都可以氧化修饰LDL。

1.1.2 过度金属离子介导的LDL氧化修饰

过度金属离子Ca2+、Fe2+等, 在体外适宜条件下与LDL孵育一段时间后, 也能使LDL发生氧化变构。因为这是利用化学物质氧化LDL, 故称为化学氧化修饰的LDL。

1.1.3 其他形式的氧化修饰

还可以使用物理学方法如紫外线、钴60对LDL进行氧化修饰。利用过氧化酶类也可能使LDL转变成ox-LDL。

1.2 LDL氧化修饰过程 LDL氧化可人为划分为三个阶段。

1.2.1 迟滞阶段

此阶段持续2 h~3 h, 是内源性抗氧化剂的消耗过程。内源性抗氧化剂与自由基发生反应而逐渐消耗, 若得不到及时的补充或再生, 自由基会进一步氧化脂肪酸。外源性抗氧化剂可由食物从肠道吸收, 具有与内源性抗氧化剂同样的作用。

1.2.2 进展阶段

此阶段持续1 h~2 h, 多不饱和脂肪酸 (PUFAs) 快速氧化为脂质氢过氧化物。由于第1阶段抗氧化剂的消耗, 不能有效对抗自由基的作用, 氧自由基攻击LDL中多不饱和脂肪酸上的双键, 使之发生断裂先形成不饱和脂肪酸自由基, 再氧化成脂过氧基, 最后生成过氧化脂质, 而过氧化脂质本身又是一种氧自由基, 可以与另外不饱和脂肪酸自由基分子链锁循环反应下去, 启动过氧化的链式反应, 低密度脂蛋白被氧化, 多不饱和脂肪酸转变为共轭二烯、过氧化氢、烃醛复合物等[11]。

1.2.3 分解阶段

脂质氢过氧化物转变为丙二醛 (MDA) 、4-羟烯酸 (4-HNE) 和己醛等, MDA、4-HNE除本身具有细胞毒作用外, 更为关键的是可以和ApoB发生共价结合 (主要和ApoB的赖氨酸残基结合) , 形成新的抗原决定簇。此种“修饰”完全丧失了与天然LDL受体结合的能力, 转而被清道夫受体AI (scavenger receptor-AI, SR-AI) 识别结合。此种结合速度快、数量大, 同时不受巨噬细胞内胆固醇浓度饱和的负反馈调节。这一特征对促进AS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作用。

2 ox-LDL在AS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众多研究表明, 修饰后的LDL生物活性发生了改变, 呈现明显的细胞毒性、化学趋向性和免疫原性[12], 参与AS的发生、发展过程。

目前普遍认为AS最早的变化是动脉内膜的损伤和内膜下间隙LDL的氧化修饰, 其氧化修饰在细胞内发生, 并且可能是发生在细胞溶酶体内[13] 。ox-LDL对单核细胞具有趋化性, 能上调内皮细胞产生单核细胞刺激因子和单核细胞趋化因子 (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1, MCP-1) , 使单核巨噬细胞募集增殖, 并使巨噬细胞分化成泡沫细胞, 造成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功能失调。内皮细胞损伤时, 脂质迁移到大动脉内膜下, 诱导细胞表面黏附分子如细胞间黏附分子 (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ar-1, ICVM-1) 、血管细胞黏附分子 (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 VCAM-1) 及P选择素表达。此外还可使一些细胞成分活化, 诱导肿瘤坏死因子-α ( 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 、白细胞介素-6 ( Interleukin-6, IL-6) 及其他趋化因子、促炎因子、炎性因子的表达, 加剧AS炎症反应。

ox-LDL具有细胞毒性作用, 可直接损伤内皮细胞, 损伤动脉壁正常的舒缩功能;增强花生四烯酸代谢和血栓素B2 (TXB2) 的产生, 减少膜脂的流动性;使前列腺素I2 (PGI2) 和血栓素A2 (TXA2) 代谢紊乱, 降低血小板流动性, 促使血小板聚集, 引起血管痉挛, 血栓形成;抑制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 拮抗HDL介导的胆固醇逆向转运;产生抗ox-LDL的自身抗体。

3 抗氧化治疗与AS

LDL的氧化应激学说给AS抗氧化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抗氧化剂已独立分类为抗AS的重要一类, 可作用于AS形成中的关键环节。

4 中医药抗氧化作用

中医学认为, 脉属于“奇恒之腑”, 为气血的通道, 脉属于心, 无独立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 故没有与动脉粥样硬化相对应的病名。而从临床表现上来看, 由动脉粥样硬化所引起的疾病表现似于中医眩晕、头痛、健忘、痴呆、中风、胸痹、真心痛、脉痹、脱疽等病证, 是以脾、肝、心、肾四脏为本, 痰、瘀、热毒为标, 痰瘀热毒相互胶结所致。痰浊是AS形成的物质基础, 结合微观研究分析, 痰浊患者的抗氧化能力显著降低, 体内的ox-LDL水平明显升高[14]。中医药具有调节靶点多、毒副作用小、药源广泛等特点。

4.1 中药对ox-LDL形成的干预

4.1.1 单味中药或其有效成分的研究

余甘子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维生素E、鞣质、有机酸、酚类等, 还含有相当数量的能清除自由基的SOD。余甘子对血管的保护作用与其所含有的多酚类抗氧化物质有关, 其可减少脂质过氧化物、ox-LDL的生成, 抑制内皮素表达[15] 。代海平等[16]通过实验研究证明枸杞多糖 (LBP) 能明显降低AS血清脂质过氧化物 (LPO) 、SOD活性, 降低一氧化氮 (NO) 、C-反应蛋白 (CRP) 浓度, 提示其具有清除氧自由基、抗脂质过氧化的药理作用[17]。孟晓萍等[18]通过实验发现注射用丹参 (冻干) 在活体内能够抗LDL氧化修饰, 减少ox-LDL的生成, 抑制AS的形成, 增加斑块的稳定性, 在AS进程中具有保护作用。

4.1.2 中药复方的研究

马学盛等[19]通过高脂饮食喂饲法建立大鼠高脂血症模型, 同时灌胃给予化浊去脂方, 结果表明化浊祛脂方能显著降低高脂大鼠血中TC、TG、ox-LDL水平, 提高HDL-C和SOD活力, 具有降脂和抗脂质过氧化作用。刘艳等[20]的实验结果表明, 祛瘀消斑胶囊能降低血清ox-LDL、LDL-C、TC和TG浓度, 同时能升高HDL-C/LDL-C, 该药能通过调节脂质代谢、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起到消退和稳定AS斑块的作用。金匮泻心汤能够显著降低AS大鼠血清MDA水平, 增强SOD活性, 抑制Ox-LDL的生成[21]。

4.2 中药对ox-LDL致内皮细胞损伤的干预

4.2.1 单味中药或其有效成分的研究

绞股蓝, 性苦寒, 清热解毒, 止咳祛痰, 为清热解毒药之一。许士凯等[22]在小牛主动脉内皮细胞 (BAEC) 中加入ox-LDL及不同剂量的GYP培养24 h后, 观察到中高剂量的GYP可减少ox-LDL对BAEC的生长增殖的抑制作用, 并可减少培养液中MDA的生成。另外, 何翠瑶等[23]研究证实三七皂苷对ox-LDL损伤的血管内皮细胞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可调节内皮细胞活性物质的分泌。银杏叶制剂以灌胃方式给以高脂喂饲Wistar种大鼠, 测试发现, 给药后大鼠血中MDA含量明显减少而SOD活力增强, 提示银杏叶有改善内皮细胞氧化损伤的作用[24]。

4.2.2 中药复方的研究

张启春等[25]发现六味地黄方含药血清能促进ox-LDL损伤的血管内皮细胞增殖、抑制ox- LDL造成的内皮细胞凋亡、降低胞内MDA含量、减少细胞乳酸脱氢酶 (LDH) 释放量, 提高SOD活力及NO含量, 对ox- LDL损伤的血管内皮细胞有一定的保护作用。陈彻等[26]通过建立ox-LDL致脐静脉内皮细胞损伤模型, 运用化学比色法检测LDH释放量、SOD活性、NO含量及一氧化氮合酶 (NOS) 活性, 证明红芪总黄酮对ox-LDL诱导脐静脉内皮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提高脐静脉内皮细胞的抗氧化能力有关。

4.3 中药对ox-LDL诱导泡沫细胞形成的干预

4.3.1 单味中药或其有效成分的研究

范春雷等[27]研究发现, 川芎嗪能通过影响ox-LDL对γ-干扰素活性位点 (GAS) 元件 (SRad-SRap) 调控系统的上调作用来抑制SR-AⅠ基因的过量表达, 从而减少ox-LDL的吸收和泡沫细胞的形成, 发挥降血脂抗AS作用。郑伟等[28]的研究表明, 莲子心所含甲基莲心碱 (Neferine) 可以通过下调ox-LDL诱导的巨噬细胞CD36受体表达, 从而减少细胞对ox-LDL的内吞, 抑制巨噬细胞向泡沫细胞转化。

4.3.2 中药复方的研究

抵当汤改良方能有效改善实验性AS家兔血脂代谢紊乱, 提高血SOD活性, 降低MDA含量, 且显著降低主动脉的动脉壁神经酰胺含量, 阻止泡沫细胞的形成与凋亡, 从而减少主动脉的脂质斑块面积[29]。马爱玲等[30]通过半定量RT-PCR的方法检测高脂饮食大鼠动脉壁黏附分子ICAM-1和VCAM-1的基因表达, 证实芪丹通脉片各剂量组可以不同程度地下调血管壁内黏附分子VCAM-1和ICAM-1的表达, 抑制单核细胞的浸润和泡沫细胞的形成。

5 问题与展望

AS是一个多因素导致的复杂疾病, ox-LDL作为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 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抑制LDL氧化, 减少ox-LDL生成, 采取措施拮抗ox-LDL的作用, 有望成为抗动脉粥样硬化及预防其并发症的一条有效途径。但是, 目前为止, 大部分研究还仅限于动物实验与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缺乏抗氧化治疗AS方面严格设计的临床试验研究资料, 其临床疗效还有待验证。相信随着对AS研究的不断深入, 一定会为AS的治疗带来新的突破。

氧化低密度脂蛋白 篇2

1高胆固醇血症的饮食原则:

(1)限制膳食胆固醇的摄入。忌食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如动物脑,肝,肾,蟹黄,鱼子,蛋黄,松花蛋等.胆固醇摄入量每日应控制在300毫克以下,血胆固醇中度以上升高者每日膳食胆固醇应控制在200毫克以下)

(2)限制动物性脂肪摄入,适当增加植物油

(3)膳食纤维可促进胆固醇排泄,减少胆固醇合成,能降低血胆固醇,所以食物应勿过细过精,每日膳食不能缺少蔬菜,水果,粗粮等含纤维高的食物

(4)适当增加一些具有降血脂,降胆固醇作用的食物(如豆类食品,大蒜,洋葱,山楂,灵芝等)

(5)饮食宜清淡.各种动物性食品中蛋白质量多而质优,但有些动物性食品胆固醇及脂肪含量也高,故应适当加以控制。特别是老年人,体内调节能力逐渐减弱,饮食清淡比肥腻更有利于控制血胆固醇升高

2高甘油三酯血症的饮食原则

(1)保持理想体重,限制总热能摄入.体重超重或肥胖者,应通过限制主食摄入的办法来达到减肥目的,一般应吃八分饱.减肥时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渐减重,切不可操之过急

(2)碳水化合物在总热能中以占45~60为宜,尽量避免食用白糖,水果糖和含糖较多的糕点及罐头等食品

(3)胆固醇每日摄入量应控制在300毫克以下.食物选择控制上可比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略为放松

(4)在控制总热能摄入量的前提下,脂肪的热能比不必限制得过低,可占热能的25~30,但应注意勿过多摄入动物性脂肪.每天油脂用量大约50克,植物油应占食用油的大部分

(5)多吃蔬菜,水果,粗粮等含纤维较多的食物,有利于降血脂和增加饱腹感

食物选择要点

1节制主食.体重超重或肥胖者尤应注意节制.忌食纯糖食品及甜食

2多食用鱼类(尤其是海产鱼类),大豆及豆制品,禽肉,瘦肉等能提供优质蛋白,而饱和脂肪酸,胆固醇较低的食物

3控制动物肝脏及其它内脏的摄入量,对动物脑,蟹黄,鱼子等要严格限制

4用植物油烹调,尽量减少动物油脂摄入

5多食用蔬菜,水果,粗粮等,保证适量食物纤维,维生素,无机盐摄入.尤应多食用含尼克酸,维生素C,维生素E,维生素B6等丰富的食品

氧化低密度脂蛋白 篇3

【摘要】目的:本文就超敏C反应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在动脉粥样硬化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进行了浅析的研究和探讨。方法:选择我院自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204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根据其双侧臂踝脉搏波速检测结果,将其分为观察组(动脉粥硬化组)和对照组(非动脉粥样硬化组),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和总结。结果:观察组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超敏C反应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诊断动脉粥样硬化的价值显著,为原发性高血压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可靠的诊断依据,值得推广。

【关键词】超敏C反应蛋白 低密度脂蛋白 动脉粥样硬化 诊断价值

心血管疾病已经成为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一大杀手,动脉粥样硬化作为致使心血管疾病发生的主要诱因,不仅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了严重的损害,甚至还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构成威胁。针对这种情况,笔者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对我院自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204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脉粥样硬化诊断的相关资料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研究,总结了超敏C反应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在动脉粥样硬化诊断方面的价值,并取得了较为可喜的发现,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期间在我院心血管内科接受治疗的204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课题的调查对象。所有病例均符合原发性高血压的诊断标准[1]。

1.2方法

对本组的204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在患者保持休息15分钟后,用袖带水银柱式血压计检测,取坐位测右肱动脉血压[2]。每隔30秒测量一次血压,共测量3次,取三次血压检测结果的平均值,以此做为选样标准。

针对本质的204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均采用日本欧姆龙科林公司生产的全自动动脉硬化诊断装置BP203RPE-III(VP-1000)对患者的双侧臂踝脉搏波速进行检测,共检测2次,以第二次的检测结果为准。当患者的双侧臂踝脉搏波速大于等于1400cm/s时,判定患者的大动脉僵硬度增高[3],并以此为诊断标准,将本组的204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1.3统计学处理

以上两组患者实验研究过程中所得到的相关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包(SPSS21.0)进行分析研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时,表示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

根据其双侧臂踝脉搏波速检测结果,将其分为观察组(动脉粥硬化组,n=102)和对照组(非动脉粥样硬化组,n=102)。观察组男56例、女46例;年龄43~68岁,平均年龄为(47.5±4.3)岁;病程在2年至9年之间不等,平均病程为(5.4±3.2)年;共有64例患者有吸烟历史,38例患者表示从未吸过烟;53例患者存在家族病史。对照组男68例、女34例;年龄42~64岁,平均年龄为(46.4±5.6)岁;病程在1年至10年之间不等,平均病程为(6.4±3.5)年;共有46例患者有吸烟历史,56例患者表示从未吸过烟;46例患者存在家族病史。经统计学检验,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及病情程度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2两组患者相关观察指标对比

据统计,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在双侧臂踝脉搏波速、超敏C反应蛋白以及低密度脂蛋白等指标方面的组间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相关观察指标对比

3讨论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变,我国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迅速上升。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医学的发展,尤其是现代医疗检查设备的优化、创新和应用,心血管疾病研究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据相关的文献指出,超敏C反应蛋白轻度升高与心血管疾病相关,是一独立危险因素[3]。结合本次研究课题所得的相关数据:观察组患者的双侧臂踝脉搏波速、超敏C反应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检测结果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之间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中,我们不难看出,超敏C反应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与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关系密切。因此,笔者认为:超敏C反应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诊断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价值较为显著,为原发性高血压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重要信息,值得更大范围的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梁婷,薛莉,王淑霞.超敏C反应蛋白及低密度脂蛋白在动脉粥样硬化诊断中的价值探讨[J].宁夏医学杂志,2010,14(31):254-255.

[2]龚春,黄绍烈,章杨龙,章志芳,郑振中,赵宇,江小杰,袁丽霞.血清脂蛋白(a)、纤维蛋白原和超敏C反应蛋白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关系[A].江西省第六次中西医结合心血管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西安:西安财经电子大学,2013,372-373.

[3]海滨,张岩,杨莉,徐玉秀.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和脂蛋白a联合检测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诊断中的应用[J].实用医技杂志,2010,11(23):186-187.

氧化低密度脂蛋白 篇4

氧化低密度脂蛋白 (ox-LDL) 在动脉粥样硬化 (As) 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大量文献报道高ox-LDL水平是预测As性心血管疾病发生的有力指标[3,4]。ox-LDL除经清道夫受体途径被巨噬细胞吞噬外, 还可与自身抗体结合形成循环免疫复合物, 诱导巨噬细胞内胆固醇酯堆积转化为泡沫细胞, 效果强于其他任何途径;同时释放多种细胞因子、破坏血管内皮、诱导平滑肌细胞增殖, 加速As进程[5,6]。笔者先前的研究亦发现RA患者ox-LDL、脂蛋白 (a) 及其免疫复合物水平升高[7,8]。本研究对RA患者LDL抗氧化能力及ox-LDL水平进行分析, 探讨其心血管病高发生率的机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3例RA患者均为我科2005年—2007年门诊及住院患者, 均符合美国风湿病协会1987年修订的类风湿关节炎分类标准[9]。其中男8例, 女15例, 年龄17岁~78岁 (47.3岁±14.9岁) ;病程 (74.7±85.4) 个月, 均为活动型 (血细胞沉降率≥28 mm/h, C反应蛋白≥10 mg/L) 。另设正常对照组25名, 为无RA、心脑血管等疾病的健康体检者, 年龄、性别RA组匹配。血液标本采自禁食12 h以上, 收集EDTA-Na2 (1 mg/mL) 抗凝血浆, -70 ℃保存。

1.2 低密度脂蛋白 (LDL) 分离

序列超速离心提取人血浆LDL (d=1.019 mg/mL~1.063 mg/mL) 。LDL经pH 7.4, 0.01 mol/L PBS充分透析, 4℃保存 (含EDTA-Na2 1 mg/mL) 。

1.3 氧化易感性检测

透析去除EDTA-Na2的LDL (0.05 g/L) 中加入CuSO4溶液 (终浓度10 μmol/L) , 37 ℃, 每5 min于波长234 nm测吸光度值。脂蛋白内多聚不饱和脂肪酸 (PUFAS) 被氧化形成共轭双烯 (CD) , 在234 nm处有最大吸收峰, ε=29 500 L/ (mol·cm) 。根据LDL氧化产生的CD量随时间变化绘制氧化曲线, 分为三个阶段, 即延滞阶段:以延滞时间表示;增殖阶段:最大斜率表示CD最大生成率;降解阶段:观察生成的总CD值[10]。

1.4 血脂、载脂蛋白及ox-LDL测定

总胆固醇 (TC) 、三酰甘油 (TG)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 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 用酶法测定, 用BM公司试剂。测定仪器为日立7600生化自动分析仪。ox-LDL采用以抗人ox-LDL为包被抗体, 酶标抗载脂蛋白 (apo) B为检测抗体的ELISA法测定[11]。使用的抗ox-LDL单抗与天然LDL之间无交叉反应性;抗apoB与天然ox-LDL均具有免疫反应性。

1.5 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 表示;两组间均数比较采用 t 检验, 变量间相关性采用直线相关分析, 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RA患者血脂、ox-LDL水平

RA患者TC、LDL-C水平显著升高, TG有升高趋势, HDL-C水平无变化, 而ox-LDL水平亦显著升高。详见表1。

2.2 RA患者LDL氧化易感性分析

RA患者LDL氧化延滞时间缩短, 氧化速率增加, 总氧化值亦显著升高。详见表2。

2.3 LDL氧化易感性同血浆ox-LDL水平相关性分析

RA患者ox-LDL水平同LDL氧化延滞时间高度相关 (r=-0.55, P<0.01) , 而同氧化速率、总氧化值无关。

3 讨论

本研究对RA患者LDL氧化易感性、ox-LDL水平及其相互关系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RA患者LDL抗氧化能力下降, 且LDL氧化的延滞时间同ox-LDL水平相关。

有关RA患者血脂变化文献报道不一, 一般表现为低TC、低HDL-C、高TG[1];亦有文献报道RA患者TC、LDL-C和apoB水平可升高[12]。认为RA的炎症活动与其脂代谢异常相关联, Park等研究表明RA患者炎症标志物ESR、CRP与TC、HDL-C的浓度呈负相关, 且经抗风湿治疗后, 如果能有效控制病情, 则CRP降低, TC、HDL-C、apoA-Ⅰ的浓度升高[11]。临床常采用改善病情的抗风湿药 (DMARDs) 对RA患者进行治疗, 导致RA患者尤其是活动型RA表现出非致As性的脂蛋白表型。本组RA患者TC、LDL-C水平显著升高, TG水平趋于升高。

LDL只有被氧化才具直接的致病作用。本研究采用体外Cu2+介导LDL氧化分析其抗氧化能力。LDL氧化过程是通过Fenton反应后生成的自由基作用于LDL中的多聚不饱和脂肪酸, 导致烯键被破坏, 生成反应性的醛 (丙二醛、4-羟烯酸) 等脂质过氧化物的链式反应进行的。LDL中抗氧化剂的保护作用使延滞阶段氧化反应进行得很慢;抗氧化剂耗尽即进入链式反应的传播扩张-增殖阶段, 消耗PUFAS, 产生各类氧化产物;降解阶段相对恒定, 生成的总CD值与LDL颗粒中的PUFAS的种类和含量有关, LDL更具细胞毒性[9]。本组资料显示RA患者LDL氧化延滞时间缩短, 氧化速率增加, 总氧化值亦显著升高;且LDL氧化的延滞时间同ox-LDL水平密切相关, 笔者先前的研究也支持这一观点[13]。炎症反应在RA患者As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炎症反应加速体内脂蛋白氧化[7,12], 可见, 炎症反应以及本身固有的脂蛋白抗氧化能力下降, 共同导致RA患者体内脂蛋白的高氧化状态, 促进了As的发生、发展。

摘要:目的分析类风湿关节炎 (RA) 患者血浆氧化低密度脂蛋白 (ox-LDL) 水平、低密度脂蛋白 (LDL) 氧化易感性及相互关系。方法采用序列超速离心分离23例RA患者及25例对照组血浆LDL, 体外Cu2+介导的LDL氧化分析其氧化易感性的变化;ELISA法检测体内ox-LDL水平。结果RA患者LDL氧化的延滞时间缩短, 氧化速率、总氧化值升高。RA患者ox-LDL水平显著升高 (P<0.01) 。RA患者ox-LDL水平同LDL氧化的延滞时间高度相关 (r=-0.55, P<0.01) 。结论RA患者体内LDL抗氧化能力下降, 导致体内ox-LDL水平升高, 促进了As的发生、发展。

氧化低密度脂蛋白 篇5

乙肝检查极低密度脂蛋白其参考范围为:0.21~0.78毫摩尔/升。

极低密度脂蛋白可以进入人体的动脉壁细胞,同时带入胆固醇,所以说极低密度脂蛋白如果过高可以导致动脉粥硬化,使人进入冠心病的危险当中。

氧化低密度脂蛋白 篇6

1 LDL与ox-LDL关系

1.1 LDL的生物特性

极低密度脂蛋白是经过人体肝脏的生物化学反应后而生成LDL。LDL合成后经过化学修饰转化为成熟型, 成熟后LDL的形状接近于球形, 球型结构的直径约为22纳米, 一分子LDL包括有1600个胆固醇分子、l80个三酰甘油分子、700个磷脂分子、600个游离胆固醇分子及一个脂蛋白分子 (Apo B) 。LDL分子结构有内外2层, 内层主要是由胆固醇酯及甘油三酯等疏水物质组成, 表面包括磷脂、Apo B和游离胆固醇。LDL球型结构的表面是极性基团, 而非极性碳链在球型结构的核心内, 载脂蛋白非极性面指向核心, 有参与脂类转运的作用。外层的Apo B是LDL的标志蛋白, Apo B同时也是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的配体[1]。根据内皮损伤学说, 血液中增加的LDL被压进动脉内皮细胞下, 而内皮细胞具有过滤的功能, 血管内天然形成的内源性抗氧化物被过滤而没有进入血管的内皮下的空隙, 但是因为LDL失去了抗氧化物质的保护, 当个体存在高血压病、吸烟、药物的作用及长期的高血糖状态等情况时, 血管出现大量过氧化物质, 氧化物质诱导平滑肌细胞、单核细胞及内皮细胞成生过量氧自由基, LDL容易被氧自由基激活而具有氧化活性, 此时LDL发生了氧化修饰[2]。

1.2 ox-LDL的生成

LDL在人体内的血管内皮细胞、巨噬细胞等细胞的生物氧化作用下经过非常复杂的过程成生ox-LDL。此类氧化反应主要有3个阶段:第一阶段内, 体内LDL的内源性抗氧化物被大量氧自由基生物催化所消耗, 导致LDL完全丧失抗氧化能力, 称之为迟滞阶段;第二为阶段是增殖阶段, 在这阶段内LDL结构上的不饱和脂肪酸被体内各种来源的氧自由基攻击, LDL的双键破坏并发生断裂, 进而形成过氧化脂质, 过氧化脂质同样具有氧化活性, 其实不饱和脂肪酸自由基在过氧化脂质作用下最终产生过量的过氧化脂质, 此氧化过程不断重复发生, 导致氧化链式反应的恶性循环;第三阶段是分解阶段, 不断堆积的过氧化脂质具有分解4-羟烯酸、丙二醛等醛类物质的能力, 同时可以和APO B共价结合形成新抗原决定簇, 完成氧化修饰反应, 新抗原决定簇使LDL丧失与天然LDL受体结合的能力, 但可以被A类清道夫受体识别并与之结合[3]。除了在体内的巨噬细胞可以通过生物氧化修饰方式氧化LDL分子生成ox-LDL外, 还有其它的非生物氧化方式, 如血浆内的其它化学物质 (过渡金属离子如Cu2+和Fe3+等) 离子也可以氧化修饰LDL[4];吸烟及其它类型的氧化应激加强的情况都可以产生更多的自由基, 加速LDL氧化生成ox-LDL[5]。另外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 因为长期存在高血糖状态, 高血糖状态能使大量LDL被糖基化, 糖基化的过程产生过量自由基, 生成的氧自由基促进LDL转化成oxLDL[6]。

2 与ox-LDL相关的受体

可以与ox-LDL结合并在冠状动脉硬化中起关键作用的清道夫受体包括A类清道夫受体、B类清道夫受体及LOX-1受体, 以下简单介绍这几类受体的结构与功能。

2.1 A类清道夫受体

A类清道夫受体包括I型和II型, A类清道夫受体 (scavenger receptor A, SR-A) 因主要分布在巨噬细胞表面而称为巨噬细胞清道夫受体1 (macrophage scavenger receptor 1, MRS1) , 具有介导巨噬细胞吞噬ox-LDL生成泡沫细胞, 参与粥样硬化的病理过程。A类清道夫I型和II型受体有类的结构, 同样是以三聚体稳定存在;A类清道夫受体广泛分布于多种组织和细胞表面, 尤其大量表达于Kupffer细胞、脾淋巴细胞及成纤维细胞表面。SR-A在动脉粥样硬化过程的能过ox-LDL发挥作用, SR-A在oxLDL的刺激下分泌GM-CSF, 刺激巨噬细胞生长。目前研究提示ox-LDL刺激巨噬细胞生长, 在SR-A缺失小鼠的细胞生长比正常小鼠的缓慢, 结果说明SR-A通过摄取ox-LDL激活蛋白激酶C, 产生GM-CSF作用于巨噬细胞, 不含SRA的巨噬细胞较少产生GM-CSF, SR-A通过以上作用来影响粥样硬化的发展[7]。

2.2 B类清道夫受体

与ox-LDL相关的B类清道夫受体主要是CD36。CD36是一种分子质量是88 Kpa的跨膜蛋白受体, 表达于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及心肌细胞等细胞表面。CD36是属于B类清道夫受体家族成员之一, 它的结构包括清道夫受体B1、溶酶体整合膜蛋白2。CD36是由位于7号染色体的人类cd36基因编码的, CD36受体具有结合多种配体的功能, 结合的配体有ox-LDL、氧化型磷脂, 长链脂肪酸等。巨噬细胞的CD36介导泡沫细胞的形成及促进动脉硬化的发生, 血液循环中的单核细胞进入动脉的中膜后转化成巨噬细胞, 巨噬细胞通过CD36受体结合并内吞oxLDL, 此过程中巨噬细胞释放大量细胞激肽, 细胞激肽能募集免疫细胞浸润至血管内膜并引起内膜炎症, 而泡沫细胞引发的炎症反应导致动脉狭窄, 最终发生冠心病[8]。

2.3 LOX-1受体

LOX-1受体是清道夫受体E家族成员之一, 它在调节血管紧张性方面起基本的作用。LOX-1分子是由人类的OLR1基因编码, LOX-1的蛋白分子含有一种在结构和氨基酸序列上不同于其它清道夫受体成员的Ⅱ型单链跨膜蛋白, 包括是跨膜结构域、颈样结构域、C型凝集素样结构域及较短的N端胞浆结构域[9]。ox-LDL诱导的平滑肌细胞的凋亡可以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处的斑块失去稳定性及破裂, 而被称为NF-KB的相关基因产物可以调节包括P选择素、VCAM-1、ICAM-1的基因的表达, 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10]。同样地, LOX-1可以结合ox-LDL导致内皮细胞的产物ROS浓度减少, 从而导致NO的数量减少, 最终影响内皮功能。ox-LDL与LOX-1结合后活化小G蛋白Rho家族中的Rho A与Rac1, 同时激活NADPH氧化酶及下调e NOS, 生成的NO减少[11]。在动脉粥样硬化的极早期内皮细胞功能出现异常, 此病理状况具有抗炎症和抗凝特性变化的特点, 还具有损害血管调节张力能力的特点, 内皮细胞功能出现异常是泡沫细胞形成的早期变化;另外, LOX-1受体在单核细胞吸附到内皮细胞的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血液循环的白细胞中聚集到动脉内膜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的关键一步。将人类冠状动脉内皮细胞与ox-LDL共同孵育, 结果见单核细胞的细胞产物趋化蛋白-1 (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1, MCP-1) 的数量增加, 同时单核细胞黏附到人类冠状动脉内皮细胞上, 此反应被人类LOX-1受体的反义RNA所抑制, 表明在ox-LDL介导单核细胞黏附人类冠状动脉内皮细胞中, LOX-1是起关键的作用。另有证据表明ox-LDL黏附到LOX-1受体, 同时也激活对氧化还原敏感的NK-k B (nuclear factor-kappa B) 信号通路, 这一重要的调节促进了单核细胞黏附至内皮细胞, 最终参与冠心病的发生[12]。

3 ox-LDL的致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3.1 ox-LDL损伤内皮

LDL被氧化反应后衍生得到的ox-LDL具有毒性, 可以破坏内皮细胞的功能, 引起冠状动脉的内皮功能受阻。ox-LDL通过使内皮细胞的一氧化氮合酶生成减少, 进而引起一氧化氮严重减少, 一氧化氮缺乏的后果是血管收缩及血液减慢, 这些变化最终导致内皮细胞的抗氧化能力下降及内皮细胞受损;同时大量ox-LDL进入内膜沉积在内膜之下, ox-LDL降低EC对L-精氨酸的摄取达到抑制一氧化氮的产生的目的[13]。另外ox-LDL引起单核细胞、血小板等表面的糖蛋白分子CD36 (清道夫受体B) 的表达上调, 再经过一系列反应促进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成;ox-LDL通过清道夫家族中的LOX-1受体促调因子Bax上调及抑凋因子Bcl-2下调, 达到诱导内皮细胞凋亡;ox-LDL改变内皮细胞对于ox-LDL通透性, 使细胞的胞浆空泡化并引起内皮细胞坏死及诱导内皮细胞凋亡[14]。

3.2 ox-LDL参与形成泡沫细胞

因为ox-LDL表面的抗原决定簇发生了改变, ox-LDL可以结合到平滑细胞和巨噬细胞表面的清道夫受体A上, 同时借助这些受体, ox-LDL可以进入巨噬细胞内并降低它内部细胞器溶酶体酶的降解功能, 导致大量ox-LDL集合并成为泡沫细胞。有害作用的ox-LDL引起巨噬细胞克隆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marcrophag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M-CSF) , 此类因子使巨噬细胞发挥了激活、分泌、增殖、集合及消退等功能, M-CSF还可以诱导巨噬细胞大量表达清道夫受体A和清道夫受体CD36分子以摄取更多的ox-LDL, 最终产生更多泡沫细胞[15]。

4 ox-LDL与冠心病相关的免疫调节

被氧化后的ox-LDL有很强抗原性, 能刺激体内分泌抗体, 称之为ox-LDL抗体。在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群中都发现ox-LDL抗体, 成年人的ox-LDL抗体水平比未成年人的要高;相对于成年人, 未成年人oxLDL抗体与ox-LDL结合的能力更高, ox-LDL抗体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可能没有必然的关系, ox-LDL抗体很可能是抗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保护因素[16]。正常人血浆的氧化型低密度的抗体和新产生的ox-LDL结合成复合物, 复合物被血液中的巨噬细胞吞噬以后, 具有分解ox-LDL的功能;因为在冠心病患者冠脉的斑块破裂处, 出现有ox-LDL与Ig G的复合物, 免疫复合物的毒性引起内皮细胞损伤, 此反应可能是oxLDL在冠心病发展的免疫作用[17]。

5 小结与展望

本文主要从ox-LDL的来源、ox-LDL的相关受体、ox-LDL的免疫反应等方面介绍ox-LDL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进展。虽然ox-LDL在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发生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但ox-LDL与冠心病的作用机制仍需深入研究。近年来我国老龄化的人口极剧增加, 冠心病导致老年人的病死率较过去增加[18]。希望通过了解ox-LDL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的新进展, 为更进一步研究ox-LDL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提供更多参考资料及思路。

摘要:大量研究报道指出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 (ox-LDL) 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本文从ox-LDL的来源、ox-LDL的相关受体、ox-LDL的免疫调节等方面与冠心病相关性作一综述。

氧化低密度脂蛋白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OSAHS组20例。男性17例,女性3例;年龄27~60岁,平均(41.55±8.03)岁;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22.05~25.95 kg/m2,平均(24.52±0.98)kg/m2。均有不同程度白天嗜睡、夜间睡眠中打鼾、呼吸暂停等病史,由多导睡眠图监测确诊,睡前及醒后血压均正常,且无高血压病史。OSAHAHT组20例。均为男性;年龄34~52岁,平均(43.85±6.51)岁;体重指数23.05~25.82 kg/m2,平均(24.63±0.84)kg/m2。符合OSAHS诊断,并达到《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高血压诊断标准[2],且高血压均发生在OSAHS之后,并排除内分泌、肾源性等引起的继发性高血压。正常对照组20例。男性18例,女性2例;年龄35~55岁,平均(44.50±6.0)岁;体重指数23.24~26.84 kg/m2,平均(24.06±0.89)kg/m2。经询问病史及行Stardust便携式睡眠监测仪初筛检查,无高血压病史且排除OSAHS。所有研究对象均除外冠心病、慢性肺部病变、甲状腺疾病、神经肌肉疾病、糖尿病及其他内分泌疾病、营养代谢疾病、脑血管意外。所有研究对象在监测前7 d戒烟戒酒,并于监测前3 d内禁食腌制食品。两组年龄、体重指数等一般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1.2 方法

1.2.1 OSAHS的诊断

依据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睡眠呼吸疾病学组制定的诊断标准[3],即临床上有典型的夜间睡眠时打鼾及呼吸不规律,白天过度嗜睡,经多导睡眠图监测提示每夜7 h睡眠过程中呼吸暂停及低通气反复发作在30次以上,或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pnea hypopnea index,AHI,平均每小时睡眠中的呼吸暂停加上低通气次数)≥5次/h。轻度:5次/h≤AHI≤20次/h,85%≤Sa O2≤89%;中度:21次/h≤AHI≤40次/h,80%≤Sa O2≤84%;重度:AHI>40次/h,Sa O2<80%。

1.2.2 标本采集及测定

所有研究对象均于监测结束后晨醒5 min内抽取肘静脉血3 m L,混匀,4℃,3 000 r/min离心15 min,分离血清-70℃保存待测血清SOD及ox-LDL。所有标本一批次由同一人、同一时间检测。ox-LDL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试剂盒由美国ADL公司提供。用黄嘌呤氧化酶法检测SOD,试剂由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提供。

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采用q检验,应用SAS 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正常对照组、OSAHS组及OSAHAHT组患者血清ox-LDL及SOD水平

OSAHS组与对照组相比,OSAHAHT组与OS-AHS组相比血清ox-LDL浓度升高,血清SOD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2.2 OSAHS组与OSAHAHT组患者睡眠呼吸监测指标比较

OSAHAHT组患者病情更严重,两组患者多项睡眠呼吸监测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见表2)。

注:呼吸障碍事件时间:睡眠呼吸障碍事件总时间占总睡眠时间百分比;ODI:氧减指数;平均最低Sa O2:睡眠呼吸障碍事件时平均Sa O2

2.3 OSAHS组与OSAHAHT组患者AHI与血清ox-LDL及SOD比较

OSAHAHT组患者较OSAHS组患者有着更高的AHI,随着AHI的增高,ox-LDL亦增高,而SOD则是降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2.4 血清ox-LDL及SOD水平与OSAHS及OSAHAHT患者睡眠呼吸监测指标的直线相关分析

ox-LDL和SOD与OSAHS及OSAHAHT患者睡眠呼吸指标有相关性(P<0.01)(见表3)。

3 讨论

OSAHS基本的病理生理变化是睡眠中出现部分或完全的上气道阻塞事件致反复发生低氧血症,从而导致多系统器官,尤其是心血管系统功能的损害,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寿命。OSAHS患者长期处于缺氧复氧的模式可导致体内氧自由基的大量产生。目前研究认为,OSAHS与高血压密切相关,最近的研究表明[4]了氧化抗氧化能力与AHI之间的关系,说明了OSAHS患者的严重程度与氧化应激程度的关系。未治疗的OSAHS患者,由于长期处于低氧/再氧合过程中,可以导致氧化应激的发生。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是沉积在血管壁上的血浆低密度脂蛋白(LDL),由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三类动脉壁细胞在过量自由基及其他致氧因素作用下,使LDL中的多价不饱和脂肪酸发生过氧化产生多种活性醛类,如丙二醛(MDA)等,与载脂蛋白B(apo B)中赖氨酸残基结合发生化学修饰而形成的产物。ox-LDL不但能促进泡沫细胞的形成,而且具有细胞毒性作用,是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5]。

ox-LDL具有很强的细胞毒性,可以抑制内皮舒张因子(EDRF),引起内皮功能障碍;ox-LDL能直接或间接使一氧化氮(NO)灭活,而NO作为内皮细胞合成的舒张因子,目前认为是维持血管舒张的关键物质,能抑制LDL氧化;ox-LDL能改变局部前列腺素的平衡,促使局部血小板聚集能力增强及微循环障碍;ox-LDL可破坏血管内皮细胞的骨架结构,从而导致血管内皮细胞屏障功能的损害[6]。最终导致高血压的发生。而SOD作为重要的抗氧化酶,在机体氧自由基生成量较多的情况下,在清除自由基保护机体免受氧化损伤的同时会被大量消耗而减少,这样机体抗氧化能力会进一步降低,从而导致脂质过氧化反应的连锁反应,导致多种疾病的发生。NARUKO小组跟踪调查102例因急性心肌梗死入院并治愈出院的患者,发现其中6个月内发生再狭窄患者的ox-LDL水平要明显高于未发生再狭窄的患者[7]。据此可以推测,平常状态时高水平的ox-LDL可能代表体内有强的氧化应激反应。ox-LDL在氧化应激存在条件下是升高的,并且随着病情的加重而明显升高。

笔者的研究通过观察正常对照组、OSAHS组及OSAHAHT组患者血清ox-LDL及SOD水平的变化发现,与对照组比较OSAHS组患者ox-LDL水平升高,OSAHAHT组患者ox-LDL水平进一步升高,SOD则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OSAHS患者无论是否合并高血压,ox-LDL水平都升高,合并高血压患者较无高血压OSAHS患者更高,而SOD都降低。笔者的研究还发现,ox-LDL与OSAHS及OSAHAHT患者AHI及氧减指数(ODI)呈正相关(P<0.01),与睡眠呼吸障碍事件总时间占总睡眠时间无相关(P>0.05),与睡眠呼吸障碍事件时平均最低Sa O2呈负相关(P<0.01),SOD作为抗氧化物质,则表现得恰恰相反,这说明ox-LDL随着OSAHS病情加重而升高,SOD随着患者病情加重而降低。KIZAWA等[8]通过检测OSAHS患者血浆oxLDL浓度发现,较对照组增高,经呼吸机持续正压通气治疗后降低了,说明OSAHS患者体内存在氧化应激反应及血管内皮的损伤。PANCORBO等[9]研究发现,提高血清中维生素C的含量可以降低氧化应激及炎症反应标志物的含量,如C反应蛋白(CRP)及ox-LDL等。而SVATIKOVA等[10]通过检测OS-AHS患者氧化应激、脂质过氧化等指标(如ox-LDL)发现,单纯OSAHS患者ox-LDL并无明显增高,与冠心病亦无明显相关性。

总之,笔者的研究发现血清ox-LDL水平在OSAHS组要比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而在OSA-HAHT组更进一步升高,而SOD是降低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表明OSAHS患者存在氧化应激,检测血清ox-LDL及SOD可以间接反映氧化应激的程度,其可能是发生心血管并发症的原因之一。

参考文献

[1]陈志学,丁国强.血清氧化低密度脂蛋白与高血压靶器官损害[J].中华高血压杂志,2009,17(11):991-994.[1]CHEN ZX,DING GQ.Serum oxidized low density lipoproteinand hypertention target organ damage[J].Chinese Journal of Hy-pertension,2009,17(11):991-994.Chinese

[2]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年修订版)[J].高血压杂志,2005,112:651-657.[2]Chinese Hypertension Guidelines Revision Committee.ChineseHypertension Prevention Guide(2005 revised edition)[J].Journalof Hypertension,2005,112:651-657.Chinese

[3]中华医学会呼吸学分会睡眠呼吸疾病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诊治指南(草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2,25(4):195-198.[3]Chinese Medical Association Credits Will Sleep Respiratory Dis-ease Group.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 diagnosis andtreatment guideline(draft)[J].Chinese Journal of Tuberculosis andRespiratory Diseases,2002,25(4):195-198.Chinese

[4]CHRISTOU K,MOULAS AN,PASTAKA C,et al.Antioxidantcapacity in obstructive sleep apnea patients[J].Sleep Med,2003,4(3):225-228.

[5]汪俊军.血浆氧化LDL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J].临床检验杂志,2003,21(1):48-50.[5]WANG JJ.Plasma oxidized LDL levels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therosclerosis[J].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LaboratoryScience,2003,21(1):48-50.Chinese

[6]陈玉成,梁玉佳,刘瑞,等.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对血管内皮细胞骨架的损伤及其机制[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04,13(4):320-348.[6]CHEN YC,LIANG YJ,LIU R,et al.Calcium-mediated destruc-tive effect of ox-LDL to cytoskeleton of ECV-304 endothelialcell[J].Chinese Journal of Cardiovascular Rehabilitation Medicine,2004,13(4):320-348.Chinese

[7]NARUKO T,UEDAM,EHARA S,et al.Persistent high levels ofp lasma oxidized low-density lipoprotein after acute myocardialinfarction predict stent restenosis[J].Arterioscler Thromb VascBiol,2006,26(4):877-883.

[8]KIZAWA T,NAKAMURA Y,TAKAHASHI S,et al.Pathogenicrole of angiotensin II and oxidised LDL in obstructive sleep ap-noea[J].Eur Respir J,2009,34(6):1390-1398.

[9]PANCORBO D,VAZQUEZ C,FLETCHER MA,et al.VitaminC-lipid metabolites:uptake and retention and effect on plasmaC-reactive protein and oxidized LDL levels in healthy volunteers[J].Med Sci Monit,2008,14(11):1643-3750.

氧化低密度脂蛋白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期间本院收治的90例高血压患者, 随机分为三组。其中培垛普利组30例, 男18例, 女12例, 年龄39~76岁, 平均年龄 (47.4±5.2) 岁;吲哒帕胺组30例, 男21例, 女9例, 年龄41~77岁, 平均年龄 (51.3±6.1) 岁;联合治疗组30例, 男18例, 女12例, 年龄42~82岁, 平均年龄 (61.6±7.6) 岁。三组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上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一般方法

提前1周时间, 每天测量患者血压一次, 以7 d的平均血压值作为治疗的基础血压值;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来测定患者的血氧化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后针对培垛普利组每天早晨给予4 mg培垛普利;针对吲哒帕胺组每天早晨给予2.4 mg吲哒帕胺;针对联合治疗组, 每天早晨给予以上两种用药。治疗期间每天测量血压值, 在28 d后如果血压没有降到140/90 mm Hg (1 mm Hg=0.133 k Pa) , 那么需要将培垛普利的服用剂量增加到8 mg。治疗周期为8周, 以第8周用药后的平均血压值作为主要指标, 评定血氧化低密度脂蛋白水平。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 13.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 以 (±s) 表示数据结果,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降压作用

经8周的治疗, 三组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均有明显下降, 治疗前后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见表1。

2.2 对血氧化低密度脂蛋白的影响

经8周的治疗, 三组高血压患者的血氧化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均有明显下降, 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其中, 联合治疗组的下降程度最为显著, 水平均低于培垛普利组和吲哒帕胺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培垛普利组和吲哒帕胺组之间的比较差异不明显, 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3 讨论

高血压是引发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但是引发机制尚且不明。高血压患者血氧化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常人[2], 说明血氧化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是高血压促成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指标。此次研究观察培垛普利和吲哒帕胺这两组降压药对于高血压患者血氧化低密度脂蛋白的影响, 其中培垛普利能够有效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吲哒帕胺能够有效利尿[3]。服用培垛普利单药和吲哒帕胺单药以及联合两种用药后, 患者的血压均有明显下降, 不过三组降低程度无明显差异, 这是因为吲哒帕胺并不会促进患者胆固醇和三酰甘油水平的变化[4]。

本次研究中, 培垛普利组和吲哒帕胺组的血氧化低密度脂蛋白下降幅度无明显差异, 但是联合治疗组的血氧化低密度脂蛋白水平的下降程度明显高于另外两组。吲哒帕胺能够有效降低高血压患者低密度脂蛋白的氧化修饰能力, 这可能与该药可以长效防治高血压有关, 对于抑制动脉粥样硬化过程具有重大意义, 而吲哒帕胺虽然同样具有良好的降压功效, 但是血压的下降却与其血氧化低密度脂蛋白水平的变化无直接关联, 所以, 培垛普利和吲哒帕胺能够降低血氧化低密度脂蛋白的原因可能在于药物本身的调节功效, 与血压下降无直接关联。

综上所述, 培垛普利和吲哒帕胺单药治疗高血压均能降低患者血氧化低密度脂蛋白水平, 并且联合用药能够起到更佳效果。

参考文献

[1]胡天勇, 关怀敏, 解金红, 等.培垛普利与吲哒帕胺联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疗效观察[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2008, 29 (3) :204-205.

[2]陈晓育, 刘美红.氨氯地平与吲哒帕胺联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疗效及对靶器官的保护作用[J].现代预防医学, 2007, 34 (1) :187-188.

[3]曲兆良, 王富荣, 蔡厚田, 等.培垛普利和叫哒帕胺对高血压血氧化低密度脂蛋白的影响[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2005, 14 (4) :369-370.

氧化低密度脂蛋白 篇9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09年1月~2012年10月在我院经冠状动脉造影明确诊断为冠心病且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 并于术后1年行冠状动脉造影随访的患者382例, 其中男274例, 女108例, 年龄26~78岁, 平均 (51.29±15.20) 岁。排除标准: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恶性肿瘤、严重感染、近期手术或创伤、免疫系统疾病和严重心功能不全。ISR的定义根据术后1年冠状动脉造影复查结果, 以支架植入处内径狭窄≥50%为准。将382例患者分为两组, 其中再狭窄组 (≥50%) 71例, 男49例, 女22例;对照组311例, 男208例, 女103例。记录患者临床和生化指标, 包括吸烟、血压、血脂、血糖、体质指数等, 两组患者均选用雷帕霉素药物涂层支架。

1.2 研究方法

所有患者术后常规服用阿司匹林300 mg, 每日1次, 3个月后改为100 mg, 每日1次;氯吡格雷75 mg, 每日1次, 连续12个月;阿托伐他汀20 mg, 每日1次, 连续12个月。术前所有患者进行心肌酶及肌钙蛋白、心电图等常规检查。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采用Judkin技术进行操作, 手术路径选用桡动脉, 必要时改为股动脉路径。

所有患者于冠脉造影前空腹取静脉血3 m L, 置于无菌带塞试管中不抗凝, 置于4℃冰箱, 过夜后离心 (3000 r/min, 10 min) 分离出血清, 将处理好的样品贮于-80℃低温冰箱内保存, 于3个月内采用酶联免疫法成批检测, LOX-1试剂盒购自美国R&D公司, 操作步骤严格按说明书进行。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 17.0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 ( ±s) 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单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 计算优势比 (OR) 及其95%置信区间 (95%CI)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血清LOX-1的水平及一般临床指标比较

再狭窄组和对照组血清LOX-1的水平比较[ (236.69±20.19) μg/L比 (215.55±14.86) μg/L], 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 (P<0.01) 。再狭窄组和对照组血糖水平比较[ (6.44±0.91) mmol/L比 (6.00±0.85) mmol/L], 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 (P<0.01) 。两组性别、年龄、吸烟、血脂、血压、体质指数、血压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注:TC:总胆固醇;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BP:收缩压;DBP:舒张压;GLU:血糖;LOX-1:血凝素样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 mm Hg=0.133 k Pa

2.2 冠状动脉造影及冠状动脉支架治疗情况

再狭窄组和对照组患者支架直径比较[ (3.04±0.46) mm比 (3.28±0.43) mm], 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 (P<0.01) 。两组血管病变部位、病变长度、球囊扩张压力、后扩张球囊压力、支架长度、数量、支架扩张压力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注:LAD:前降支;LCX:回旋支;RCA:右冠状动脉;1 atm=101.325 k Pa

2.3 再狭窄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选取在单因素分析中有显著差异的LOX-1、支架直径、血糖为自变量, 以术后ISR为因变量进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 结果显示LOX-1、血糖及支架直径最终进入方程, LOX-1、血糖是再狭窄的危险因素。见表3。

注:LOX-1:血凝素样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

3 讨论

冠状动脉狭窄性疾病治疗的重要方法为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 近年来虽然药物洗脱支架的应用显著降低了支架内再狭窄发生, 但相关问题远未得到解决。支架内再狭窄严重影响了远期疗效[1]。

冠脉支架术后再狭窄是局部血管对于机械性损伤的一种过度修复反应, 主要涉及支架内血栓形成、新生内膜组织过度增生、血管重塑和炎性反应等机制。而血管平滑肌细胞对损伤的过度增生反应所引起的内膜增生是药物洗脱支架术后再狭窄的主要机制, 冠脉支架置入引起血管内皮损伤, 造成内皮细胞功能障碍, 促进平滑肌细胞和炎症细胞的增殖, 最终导致支架内再狭窄[2]。LOX-1是利用牛主动脉内皮细胞c DNA表达文库克隆出的新型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特异受体, LOX-1在细胞表面以二硫键连接的同型二聚体的形式存在, LOX-1与Ox-LDL的强力结合则必须具备合适的簇生结构存在的2个配体结合区域[3]。血清中可溶性受体水平与受体表达水平有关, 并能反应体内某些疾病的状态, 在生理条件下, LOX-1可以结合和吞噬衰老或调亡的细胞、细菌等, 发挥清道夫受体的作用。在病理条件下, 除与其主要配体Ox-LDL结合外, LOX-1也可与氧化磷脂、多聚阴离子等生理性配体特异结合, 还可与激活的血小板、氧化或衰老的红细胞以及凋亡的细胞结合, 与白细胞的激活、迁移有关[4], 促进平滑肌细胞向泡沫细胞的转化[5]。其与配体结合后, 激活其下游的NADPH氧化酶诱导活性氧族 (ROS) 生成和NO合成的减少, 加重损伤部位的氧化应激, 刺激血管壁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局部氧化应激增加又反过来诱导LOX-1的表达, 从而形成持续的恶性循环, ROS系统可激活P38MAPK、PI3K、ERK1/2等信号通路, 使下游的转录因子NF-κB激活, 从而使VCAM-1、ICAM-1、MCP-1等黏附分子的表达相应增加, 增加细胞间黏附、内皮细胞损伤, 从而促进血管肌细胞的迁移及增殖, 进而导致血管内膜的增生[6,7,8,9], 而阿司匹林可通过p38MAPK信号转导途径, 抑制Ox-LDL介导的LOX-1的表达, 同时能够抑制MMPs的活性, 促进斑块的稳定, 此发现为阿司匹林在AS疾病中的进一步广泛应用提供依据[10]。LOX-1是白细胞黏附分子, 参与了炎性反应过程, Ox-LDL和LOX-1的相互作用通过转录因子OCT-1的活化被放大, 从而激活一系列炎性内皮反馈机制, 导致LOX-1基因过度表达、加重内皮炎性反应[11], 而炎性反应将进一步增加内膜增生区的氧化应激。低剂量的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可以通过与LOX-1结合使钙依赖钾通道活性显著提高, 促进平滑肌细胞增殖[12,13]。另外LOX-1可作为一种黏附分子促进活化血小板活化并与内皮细胞结合, 促进内皮细胞损伤和血栓形成[14,15]。

动物实验研究发现, 在球囊损伤的模型中LOX-1表达高峰出现在损伤后的第2天, 一直到损伤后24周于中膜和内膜的平滑肌细胞均可见LOX-1较高水平表达。LOX-1 m RNA反义核苷酸预处理平滑肌细胞可显著抑制Ox-LDL诱导的平滑肌细胞增殖。在颈动脉球囊损伤后的大鼠模型中每3天静注1次抗LOX-1抗体, 2周后血管内膜增生、血管病原位活性氧水平及白细胞的迁移等均显著抑制, 而采用特异性基因沉默子, 使其结合到LOX-1基因启动子的活性蛋白结合位点后, 可以降低LOX-1启动子活性, 抑制球囊损伤后LOX-1的表达增加, 并显著抑制球囊损伤后的内膜增生, 提示LOX-1可能参与球囊损伤后再狭窄中的过程[16,17], 为治疗球囊损伤后再狭窄提供了新的思路。目前LOX-1在急性冠脉综合征等心血管疾病的早期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18,19,20,21,22,23]。另外一组临床研究入选了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冠状动脉再次受损的患者, 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被分成支架内再狭窄和非支架内再狭窄两组, 结果显示两冠状动脉支架术的LOX-1水平均有明显升高了[24]。

目前对于LOX-1水平与ISR关系的研究国内尚未见报道, 本研究观察到再狭窄组和对照组血清LOX-1的水平比较[ (236.69±20.19) μg/L比 (215.55±14.86) μg/L], 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 (P<0.01) 。Logistic回归分析证实, LOX-1与冠状动脉支架再狭窄的发生密切相关 (P<0.01) , LOX-1为支架内再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 (OR=1.082) 。高水平的LOX-1促进支架再狭窄可能是通过加重损伤部位的氧化应激、在激活的血小板处LOX-1促进血栓形成、刺激血管平滑肌细胞迁移与增殖等因素, 导致冠脉内膜增生所致。

由于本研究仅观察了再狭窄与非再狭窄患者复查造影时血中LOX-1的水平, 未能就PCI前后变化、PCI术后定期监测加以研究, 限于本地条件所限, 实验例数较少, 下一步有必要扩大例数, 对PCI后发生ISR的患者作进一步的研究。

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凝集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 (LOX-1) 水平与冠状动脉支架植入后再狭窄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09年1月2012年10月在河北联合大学附属医院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 并于术后1年复查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382例, 以支架植入段内径狭窄≥50%为再狭窄, 分为再狭窄组 (71例) 和对照组 (311例) , 所有患者均于造影前采空腹血, 测定血清中LOX-1水平。结果 再狭窄组的血清LOX-1水平为 (236.69±20.19) μg/L, 明显高于对照组[ (215.55±14.86) μg/L], 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 (P<0.01)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 LOX-1是支架内再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 (OR=1.082) 。结论 血清中LOX-1水平升高与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明显相关, 是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危险因素之一。

氧化低密度脂蛋白 篇10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材料

1.1.1 实验动物

清洁级SD雄性大鼠, 体重250~300 g, 周龄2~5周, 购于常州卡文斯实验动物有限公司。

1.1.2 主要试剂和仪器

姜黄素 (长沙华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大鼠MCP-1 ELISA试剂盒 (上海凯博生化试剂有限公司) , Western-blot化学发光试剂盒 (贝博生物) , 总DNA提取盒 (广州健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逆转录试剂盒 (广州健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PCR扩增试剂盒 (上海生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二氧化碳培养箱 (无锡精创科技有限公司) , 凝胶成像分析系统 (法国Vilber) , 低温冷冻高速离心机 (德国Hettich) , 蛋白电泳仪 (日本ATTO株式会社公司) , 基因扩增仪 (上海西朴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多功能酶标仪 (美国Bio Tek公司) 。

1.1.3 主要试剂配制

姜黄素溶液:姜黄素粉末溶于二甲基桠枫, 配成的原液浓度为50 mmol/L, 低温保存, 需要时配制成需要的浓度。PBS平衡盐溶液配制:8 g氯化钠, 0.2 g氯化钾, 磷酸氢钠2.9 g, 磷酸氢钾0.2 g加蒸馏水, 陪成1 L, 调整p H值7.3~7.5, 分装, 低温保存。培养基:DMEM干粉加去离子水溶解, 定容1000 m L, 加双抗, 调节p H为7.0, 过滤除菌后分装, 4℃保存。MTT (噻唑蓝) 工作液:MTT溶于PBS液中, 配制浓度为5 mg/m L, 过滤除菌, 4℃保存。

1.2 研究方法

1.2.1 大鼠原代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培养传代

SD大鼠处死后分离大鼠主动脉, 在青霉素无血清DMEM中漂洗3~4次, 分离中膜层, DMEM培养基清洗3次, 放入培养皿, 加胎牛血清。剪碎中膜层, 放入培养瓶中, 加入含2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基, 翻转培养瓶, 使组织块贴壁, 放入培养箱中, 37℃, 5%CO2, 培养3h。翻转培养瓶, 次日观察无污染, 继续培养5~7天, 见原代血管平滑肌细胞。当细胞覆盖率达到80%~90%, 细胞单层融合, 进行消化传代。每2天换1次液。传至2~3代冻存。

1.2.2 姜黄素对Ox-LDL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 (VSMCs) MCP-1分泌的影响研究方法

取出平滑肌细胞进行解冻、培养并传代, 取传3~8代细胞, 通过免疫组化法鉴定为血管平滑肌细胞用于实验。根据作用药物及浓度不同进行分组。对照组 (不加任何药物) , Ox-LDL 100μg/m L组, Ox-LDL 100μg/m L+姜黄素5μmol/L组, Ox-LDL 100μg/m L+姜黄素10μmol/L组, Ox-LDL 100μg/m L+姜黄素30μmol/L组。采用ELISA和RT-PCR检测细胞上清中MCP-1的浓度以及细胞MCP-1 m RNA的表达情况。

1.2.3 姜黄素对Ox-LDL诱导大鼠VSMCs增殖的影响研究方法

冻存细胞解冻, 培养, 传代, 鉴定为平滑肌细胞。根据作用药物浓度进行分组, 对照组 (不加任何药物) , Ox-LDL 100μg/m L组, Ox-LDL 100μg/m L+姜黄素20μmol/L组, Ox-LDL 100μg/m L+姜黄素40μmol/L组, Ox-LDL 100μg/m L+姜黄素80μmol/L组。采用MTT法检测OD值测定细胞增殖程度。

1.2.4 姜黄素对VSMCs诱导凋亡作用的研究方法

取冻存细胞解冻, 培养传代, 鉴定为平滑肌细胞。按照加入药物浓度进行分组, 对照组 (不加任何药物) 姜黄素50μmol/L组, 姜黄素100μmol/L组, 姜黄素120μmol/L组, 检测细胞凋亡情况, 采用Western-blot方法检测细胞caspase-8p10表达水平。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5.0统计学软件数据处理, 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 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姜黄素对Ox-LDL诱导VSMCs MCP-1分泌及MCP-1 m RNA表达的影响

Ox-LDL 100μg/m L组MCP-1分泌及MCP-1m RNA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 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 (P<0.01) 。Ox-LDL 100μg/m L+姜黄素10μmol/L组和Ox-LDL 100μg/m L+姜黄素30μmol/L组MCP-1分泌及MCP-1 m RNA表达水平较Ox-LDL 100μg/m L组显著下降, 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 (P<0.01) 。OxLDL 100μg/m L+姜黄素30μmol/L组MCP-1分泌水平又显著低于Ox-LDL 100μg/m L+姜黄素5μmol/L组和Ox-LDL 100μg/m L+姜黄素10μmol/L组, 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 (P<0.01) 。见表1。

2.2 姜黄素对Ox-LDL诱导的VSMCs增殖影响

对照组OD值为 (0.326±0.039) , 见图1。Ox-LDL100μg/m L组OD值为 (0.548±0.074) , Ox-LDL 100μg/m L+姜黄素20μmol/L组OD值为 (0.522±0.072) , Ox-LDL100μg/m L+姜黄素40μmol/L组OD值为 (0.442±0.061) , Ox-LDL 100μg/m L+姜黄素80μmol/L组OD值为 (0.379±0.066) 。各组之间比较, 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 (F=12.977, P<0.01) 。其中Ox-LDL 100μg/m L组OD值显著高于对照组, 而Ox-LDL 100μg/m L+姜黄素40μmol/L组OD值和Ox-LDL 100μg/m L+姜黄素80μmol/L组OD值较Ox-LDL 100μg/m L组OD值显著下降, 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 (P<0.01) 。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1;与Ox-LDL 100μg/m L组比较, △P<0.01;与Ox-LDL 100μg/m L+姜黄素5μmol/L组比较, ▲P<0.01;与Ox-LDL 100μg/m L+姜黄素10μmol/L组比较, #P<0.01;Ox-LDL: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MCP-1: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A组:Ox-LDL 100μg/m L组;B组:Ox-LDL 100μg/m L+姜黄素20μmol/L组;C组为Ox-LDL 100μg/m L+姜黄素40μmol/L组;D组:Ox-LDL 100μg/m L+姜黄素80μmol/L组;与对照组比较, *P<0.01;与A组比较, △P<0.01;Ox-LDL: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

2.3 姜黄素对大鼠平滑肌细胞凋亡及caspase-8p10表达的影响

姜黄素50μmol/L组、姜黄素100μmol/L组、姜黄素120μmol/L组大鼠平滑肌细胞凋亡率、caspase-8p10表达较对照组显著升高, 姜黄素100μmol/L组和姜黄素120μmol/L组显著高于姜黄素50μmol/L组, 而姜黄素120μmol/L组又显著高于姜黄素100μmol/L组, 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 (P<0.01) 。见表2。提示随着姜黄素浓度的升高, 凋亡率及caspase-8p10表达升高越明显。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1;与姜黄素50μmol/L组比较, △P<0.01;与姜黄素100μmol/L组比较, ▲P<0.01

3 讨论

冠心病是中国首要的致死原因, 由冠状动脉血管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而引起血管腔狭窄或阻塞, 造成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导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导致管腔狭窄、板块破裂是导致冠心病的病理基础。大量研究显示血管平滑肌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动脉粥样硬化的板块中存在来自血液的炎性细胞、免疫细胞、中性粒细胞, 还包括来自血管壁的内皮细胞以及血管平滑肌细胞等[6]。血管内皮功能障碍, 促进细胞和脂质的渗透, 脂质蛋白氧化, 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 血小板活化, 血栓形成, 导致粥样硬化的启动。细胞因子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也发挥重要的作用, TF是凝血级联反应中重要的启动子, TF抗原、TFm RNA存在于多种细胞中, 包括血管平滑肌细胞、内皮细胞等[7]。环氧化酶-2在动脉粥样硬化组织中的表达显著升高, 特别表达于炎性巨细胞以及中层VSMCs中[8]。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 是血浆胆固醇主要的转运体。Ox-LDL是氧化修饰的低密度脂蛋白, 被认为是动脉粥样硬化关键的启动因素[9]。LDL中不饱和脂肪酸中的脂质分子被氧化, 产生大量的脂质氧化物, 脂质氧化产物共价修饰apo B蛋白, 产生乙醛类复合物, 这些乙醛类的复合物进一步氧化修饰脂蛋白氨基酸残基, 生成各种加合物, 最终形成Ox-LDL[10,11]。Ox-LDL是一类经化学修饰的脂蛋白颗粒的混合物, 而不是单一成分。LDL氧化修饰机制包括金属离子氧化法, 髓过氧化物酶氧化作用, 糖化LDL, 一氧化氮及其氧化机制。在动脉粥样硬化剂血管性疾病的发病机制中, Ox-LDL必不可少。Ox-LDL可引起细胞内皮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变化, 从而导致内皮细胞变性、坏死、脱落, 导致血管内皮完整性遭到破坏[12]。单核细胞以及LDL通过血管内皮进入内膜下, 形成脂质条纹。Ox-LDL还能刺激单核细胞、内皮细胞、巨噬细胞等分泌大量的言行因子、黏附因子、趋化因子, 促使单核细胞核内皮细胞分化为巨噬细胞。遗传性高脂血症兔模型血浆Ox-LDL水平显著升高, 抗氧化剂能够降低Ox-LDL水平, 减轻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心绞痛患者血液中Ox-LDL水平显著升高, 外周血NF-κB活性升高, 而在体外培养的单核细胞中加入OxLDL, 能够显著增加NF-κB活性, 这提示Ox-LDL能增加NF-κB活性, 从而增加患者的氧化应激反应[13,14]。重组人Ig G1抗体是针对Ox-LDL表位DNA修饰的apo B-100表位的抗体, 研究证明其能显著降低小鼠血液中Ox-LDL水平, 说明Ox-LDL抗体在降低血液中Ox-LDL水平, 从而阻止动脉粥样硬化进程而发挥作用。

细胞趋化蛋白是一个蛋白质家族, 由十余种结构有较大同源性、分子量多为8~10 k D的蛋白组成。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MCP-1) 是β亚家族的代表, 可趋化单核细胞。由内皮细胞、血管平滑肌细胞等产生。MCP-1提高VSMC中MCPIP1 m RNA水平, 并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地上调MCPIP1蛋白表达[15]。和MCP-1处理的VSMC相比, MCPIP1基因沉默后VSMC的细胞数量、细胞活力及细胞DNA合成率均明显降低, S期细胞数量下降;MCPIP1基因沉默可抑制MCP-1或PDGF对c-fos m RNA的上调作用。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诱导蛋白通过介导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16]。MCP-1基因-2518A/G多态性与心肌梗死易感性具有密切的相关性[17]。

姜黄素是从姜科、天南星科中的一些植物的根茎中提取的一种化学成分, 具有降血脂、抗肿瘤、抗炎、利胆、抗氧化等作用。姜黄为常用中药, 其主要生物活性成分为姜黄素类和挥发油。前者具有降血脂、抗凝、抗氧化、利胆、抗癌等作用;而后者主要起抗炎、抗菌以及止咳作用[18,19,20]。姜黄素具有诱导肿瘤细胞凋亡、诱导肿瘤细胞分化、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等作用, 从而发挥抗癌作用。姜黄素对心血管疾病、关节炎、关节肿大等也具有临床疗效[18,19,20,21,22]。姜黄素能够调节血脂水平, 抑制细胞增殖, 抗脂质过氧化, 抑制脂质斑块的形成, 抗炎、抗凝血, 抑制心肌重构等。姜黄素能够抑制人冠状动脉内皮细胞膜表面血栓调节蛋白和内皮细胞活化蛋白的表达, 还能够抑制TNF-α介导的人冠状动脉内皮细胞膜表面TM、EPCR m RNA的表达, 从而达到抑制和减少血栓形成的作用。

既往研究显示Ox-LDL能够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MCP-1的分泌而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在本研究中, Ox-LDL作用的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MCP-1的分泌显著增加, 并且MCP m RNA的表达也显著增加, 这与既往的研究结果一致。而姜黄素具有抑制Ox-LDL诱导的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MCP-1的分泌以及MCP m RNA的表达, 并且这种抑制作用随着姜黄素弄高度的升高, 作用越强。Ox-LDL能够显著诱导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 而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迁徙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关系密切。在本次研究中, 姜黄素对Ox-LDL诱导的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并且随着姜黄素弄得的升高, 抑制作用越明显, 说明这样的抑制作用具有浓度依赖性。平滑肌细胞凋亡不足时动脉粥样硬化早期进展的主要因素, 因此诱导平滑肌细胞凋亡可能会成为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方法之一。在本研究中, 姜黄素对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具有显著的诱导凋亡作用, 并且随着浓度的升高, 这样的诱导作用也逐渐增强, 说明姜黄素诱导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具有浓度依赖性。Caspase-8是凋亡的启示因子, 能够启动细胞凋亡的细胞外途径和细胞内途径。在本研究中, 姜黄素能够显著上调Caspase-8的表达, 这可能是其诱导细胞凋亡的主要机制。

综上所述, Ox-LDL能够上调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MCP-1的表达以及MCP m RNA的表达, 诱导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 姜黄素对Ox-LDL诱导的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MCP-1、MCP m RNA的表达, 以及细胞增殖具有抑制作用, 且能诱导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

摘要:目的 探讨姜黄素对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表达、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分离SD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进行培养传代, 采用不同浓度的姜黄素作用于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 (Ox-LDL) 诱导的大鼠平滑肌细胞, 根据作用药物浓度进行分组, 对照组 (不加任何药物) , Ox-LDL 100μg/mL组, Ox-LDL 100μg/mL+姜黄素20μmol/L组, Ox-LDL 100μg/mL+姜黄素40μmol/L组, Ox-LDL 100μg/mL+姜黄素80μmol/L组。分析姜黄素对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MCP-1) 的表达、对细胞的增殖的影响。按照加入药物浓度进行分组, 对照组 (不加任何药物) , 姜黄素50μmol/L组, 姜黄素100μmol/L组, 姜黄素120μmol/L组, 分析姜黄素对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 Ox-LDL 100μg/mL组MCP-1分泌[ (812.6±78.7) ng/L]及MCP-1 mRNA表达水平[ (1.18±0.11) ]较对照组[ (91.3±6.1) ng/L, (0.16±0.04) ]显著升高, 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 (P<0.01) 。姜黄素对OxLDL诱导的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MCP-1分泌及MCP-1 mRNA表达、细胞增殖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对细胞凋亡有诱导作用, 并且随着姜黄素浓度的增加, 作用越明显 (P<0.01) 。结论 姜黄素能够抑制Ox-LDL诱导的大鼠细胞平滑肌细胞MCP-1表达以及细胞增殖, 诱导大鼠细胞平滑肌细胞凋亡。

上一篇:濮阳模式下一篇:糖尿病汗症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