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计中的设计要素(共12篇)
机械设计中的设计要素 篇1
机械设计是一门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学科, 其涉及的内容多, 方面广, 理论比较复杂, 为了更好的发挥其为社会服务的能力, 因此对机械设计进行规律总结, 加强设计理论的研究是应当的。同时, 机械设计应充分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 提高其稳定性, 可靠性。本文通过对当前机械设计情况进行分析, 对现代化机械设计的要素进行分析和探讨, 为机械设计快速发展提供参考。
1 机械设计阶段概述
1.1 设计计划阶段
一个产品的开发, 重要的是产品的设计计划。机械产品的开发过程中会遇到许多问题就, 提前对这些问题进行预知和解决对产品开发非常重要, 可以提高机械产品开发的效率。在此阶段, 需要查阅大量资料, 对整个设计进行详细的了解, 并且进行细致的分析, 以使其满足行业的标准[1]。机械设计的计划阶段是整个过程的最初阶段, 是很重要的阶段, 直接关系到产品的质量和性能, 是后续的设计工作开展的基础。
1.2 机械设计方案阶段
方案是机械设计的详细步骤, 包括每个组成元件的大小, 形状等, 这一阶段是机械设计的重要环节。方案的设计有很多种, 如何从多个方案中选择符合要求的方案很重要, 一方面设计的方案需要有一定的科技含量, 二方面设计的方案应满足产品的要求。方案设计只是方案还未成形的阶段, 需要进一步的设计。
1.3 技术设计阶段
技术设计关系到机械产品开发的效率, 其是对技术部分的完善和优化。这一阶段, 根据初步设计的草图, 查找资料, 使技术能够充分先现代化的技术发展, 还能满足产品性能, 质量等要求, 提高技术设计的有效性和合理性。技术设计复杂, 设计的方面广, 同时设计的整个阶段还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它是变化的, 因此方案会改动, 应对每一个方案进行详细的整理和存档, 以便为进一步的设计提供指导。
2 机械产品市场需求要素
市场是产品首先要考虑的因素, 设计的产品没有市场是不具意义的。市场需求由时间, 区域及人们的消费习惯决定, 为了使产品更好的竞争力, 必须对不同时间, 不同地域人们的消费习惯, 产品需求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总结。设计者应具有敏锐的洞察力, 积极发现新的产品增长点, 适时对产品的功能, 价格等进行调整, 并从中不断优化完善产品, 提高产品竞争力, 满足消费者需求。
3 设计人员的技术要素
3.1 明确设计注意事项
机械设计涉及的内容广, 专业技术强, 整个设计需要考虑到所选材料的性质, 如刚度, 强度等, 只有充分对产品的材料的物理性质等进行充分的了解, 设计出产品才有可操作性。同时, 随着各项技术的发展, 消费理念的变化, 人们更多消费环保节能的产品, 所以产品设计还要考虑环保节能因素, 满足人们消费需求[2]。
3.2 计算机软件仿真模拟技术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各种绘图等工具应用到机械设计中, 绘图软件的形成大大简化了机械设计的绘图过程, 提高了设计人员的设计效率。各种软件的利用大大提高了提高了设计的准确性, 提高了产品的性能。机械设计人员应学习先进的设计方法和理论, 更好的为机械设计服务, 提高产品设计的效率和质量。
4 设计产品的外观与质量
内容决定形式, 形式反映内容。如何更好的使外观与质量搭配协调, 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 也是需要设计者考虑的要素。对于产品的质量不能仅停留在产品本身的质量上, 还要对产品配套的售后等整个体系进行全方位的考虑, 在产品当出现问题时, 应有一个完善的解决方案。
5 结束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 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现代化的信息技术的应用, 机械设计取得巨大发展。机械设计涉及的内容广, 需要对各方面进行分析, 包括产品的市场要素, 产品开发人员的技术要素, 机械产品的质量与外观要素等。应对这些要素进行细致的考虑, 才能使开发的产品具有竞争力, 才能使设计的产品满足人们的需要。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 社会的进步, 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现代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方法逐渐被吸收到设计领域。为了满足人们对机械化产品的越来越高的要求, 机械设计的流程日益复杂和多样化发展。本文通过对当前机械设计情况进行了分析, 对现代化机械设计的要素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为机械设计快速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机械设计,设计要素,探析
参考文献
[1]徐功森.机械制造行业的生产特点及发展趋势[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下旬刊) , 2010, (9) :73.
[2]周一鸣, 索春英.浅谈自动化技术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J].价值工程, 2011, (12) :275.
机械设计中的设计要素 篇2
情感设计在设计的过程中拥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情感设计是研究人们设计情感以及对其产生心理学反应的交互体验。通过对设计与情感的外在与内在的联系及其相互作用的研究,使我们认识到在设计当中呈现的客观表现形式与造型元素之间所体现出来的情感联系相互促进和交融从而使情感设计与造型设计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一、情感设计中心理学的概念
情感设计是属于设计心理学中,把人们的心理状态,特别是人们对于需求的心理,通过意识作用于设计的一个分支。它主要研究人们在设计创造过程中的心态,以及设计对社会与社会个体所产生的心理反应。唐纳德·A·诺曼认为:“绝大多数的日常知识储存于外部世界,而非人的头脑中”。在我们日常的生活过程中,我们会不断地接触外部世界中的人、物、事件、语言、行为等。“意识世界”与“环境世界”不断的碰撞,每时每刻都在进行信息的交换、打散、重组、混合,而同样的我们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适应性的选择、决策、行动。我们正是通过“行为互动”与“信息交流”做“事”,才与“物”“人”在特定的“时间”与 “空间”中发生特定的“关系”。而对于设计活动的本身,这也是一种复杂、多方面、多因素的人类行为,这一系列的行为包括信息,动作的接收,认知与反馈间的互动过程。
二、情感设计的意义
在我们了解展示情感设计在其中的应用之前,我们必须知道情感设计的意义,它可以帮助我们正确认识人与产品,场景等之间的互动关系,增加设计的使用性、可用性、合理性,包括在设计本身的造型以及互动关系的人性化设计等。其次,它可以帮助设计主体对设计作品进行正确有效地理解、评价、鉴赏,并了解设计作品的本质和意义。第三,我们可以通过对受众人群的心理分析,就可以让设计师更好的面对不同地域,不同文化以及多样化的市场需求的.各种挑战,并制定出合适的宣传,推广手段,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因此,设计可以被看作是一种物质文化行为,而设计学则是广义设计学的一个分支,是一种综合性的学科,是一个交叉性的,边缘性的学科。而心理学则是一门人类为了研究自己而设计的一门基础科学。从这个层面而言,研究情感设计的意义既是将设计作品变的情感化、艺术化以及美观化,它能使设计更加带有一种心理状态,设计的产品以及其载体将更含有自我的情感,设计不再是冷冰冰的,而是一种研究人心理状态的一种艺术方式。它能更全面的让我们认识到这个世界的方方面面。
三、情感设计与设计美学的交互研究
在情感设计中,受众在与设计产品的情感交流的同时,思维无时无刻不是在跟产品进行着互动与信息的交换。在先前的设计过程中,主要在工业设计中,美学意义一直占有大量的地位,而设计师更加注重产品的涉及外形与外在,而忽视了使用体验和舒适度,而情感设计则告诉我们,人是设计活动的主体,是为人服务的,所有的设计活动过程最后都是以人为终点,在产品设计领域即表现为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模式,需要以用户为设计中心,不能以牺牲受众的舒适度与合理性换取美学设计上的吸引力。
在情感设计与具体设计过程的相互关系中,我们根据设计主体和设计目标主体特征,把设计对象明确地划分为三个层次:本能层、行为层以及反思层。而将这种理念运用到具体的设计中去时,本能层即为产品的基本美学关系,行为层即为受众与产品互动过程中的乐趣与效率,反思层即为自我形象与个人满意度。而这三个层次既是对设计活动的基本概括。在设计作品作为受众评价和鉴赏的对象时,情感成为了受众心理的本质。所以我们可以这样理解,艺术设计之物,它的实用价值与审美感官的双重属性使其一方面是平凡的,解决实际问题的方式和手段,对设计者而言既是充分了解受众实际需求和潜在需求,并综合它的特点,来完善设计对实际目的的适合程度;另一方面,设计的作品作为受众群体需要去感知的重要部分,是最常见、最普遍的审美对象,受众无论在评价、选择或使用上都会产生相应的情感或审美体验。
四、情感设计对于设计过程的重要作用
浅谈服装设计中的要素探讨 篇3
关键词:服装设计;基本要素;关键要素
1服装设计必须要考虑的几个条件要素
(1)服装设计必须要明确为谁而设计。为谁设计是服装设计师在设计时必须要考虑的因素,如果服装设计师给家庭主妇设计旗袍、设计低胸装等,显然是不符合家庭主妇的身份的,又比如服装设计师给教师设计超短裙做职业装,也显然是不符合教师这个职业的特征的。因此,服装设计师在设计服装时必须要考虑所设计服装的群体。要知道不同身份的人对服装的要求是不同的要了解不同层次的人的生活态度、社会地位、职业范围,更要深入了解不同人群的文化修养和气质特征。
(2)服装设计必须要明确服装的用途和功能。服装是用来干什么的,决定了服装设计的方向。服装设计者必须要考虑服装的用途,比如设计者设计职业装时,要考虑是什么职业穿的,是宾馆制服、餐厅制服、还是娱乐场所制服,不同职业服装的用途和设计也是不同的。比如要考虑人们的穿衣用途,是为了去参加面试、接待外宾、还是外出休闲旅游,处于不同目的的考虑,服装设计也要体现不同。
(3)服装设计必须要明确服装的穿着时间和地点。不同时间,人们所穿的服装也是不同的,这个时间既包括穿着的季节,也包括一天中的白天或夜晚。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人们的穿衣也是不同的,春有春装、夏有夏装、秋有秋装、冬有冬装,服装设计师在设计时必须要考虑不同季节人们的穿衣需求。同时还要考虑不同地点人们的穿衣需求。比如北方人和南方人的穿衣也是有区别的,比如不同场所的人穿衣也是不同的,车间、办公室、宴会厅、商店、住所等不同场所,人们会有不同的穿衣需求,在办公室要穿正装、在住所会穿睡衣、出席宴会会穿晚礼服。设计师必须要考虑这些条件要素,设计出人们需要的服装。
2服装设计过程中必须要考虑的基本要素
服装是由面料、色彩、款式三要素组成的,只有通过设计师独具匠心的设计,才能把这三要素有机地组合在一起设计出服装。
(1)服装设计中色彩要素的把握和应用。服装设计中的色彩问题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只有经过服装设计师对色彩的合理搭配,才能带给人不同的视觉享受,可以这样说,色彩本身并所谓美不美,设计者搭配组合的色彩效果能给人们呈现不同的视觉感受。在色彩搭配时,要做到主次分明,各色之间所占的位置和面积,一般按接近黄金分割线比例关系搭配,不能多色齐放,否则会造成视觉上的混乱。色彩搭配要有一定的计划和秩序,要保证色彩的和谐。在色彩搭配时,要坚持以下原则:首先,要坚持三角搭配法。所谓的三角搭配既要坚持相差120度的搭配法,比如红与黄与蓝、橙与绿与紫搭配。在搭配时要凸显出主色调,其他的颜色只是辅助色,切不能不分主次,不能胡乱搭配。其次,要使用邻近色和对比色搭配法。搭配过程中,找一对对比色进行搭配,然后再为其中的另一种色彩找一个邻近色,这样不至于造成太夸张强烈的视觉冲击。除了服装色彩这些搭配因素外,设计者在设计时还要考虑色彩的心理因素。色彩能反映着装者的心理,设计者要善于把握不同消费者的心理,并根据不同心理设计不同色彩服装。
(2)服装设计中要注重款式设计。款式即服装的外形,服装漂亮与否与款式有直接款式,款式陈旧的服装很难吸引消费者。因此,设计者在设计时要首先设计好服装的外形线,要让人一眼看到服装的造型风格和特点。具体在设计时要把握好肩、腰等关键部位的外形线变化。要考虑不同人群的身材、高矮胖瘦等,根据此设计出有特色、有造型的服装,要在整体外型上给人以视觉冲击。此外,还要特别注意服装各个拼接部位的结构线设计。服装的结构线是根据人体及人体运动确定的,必须要舒适、合身,便于行动和肢体舒展,要保证各个拼接部位的合理过度。
(3)服装设计中要选择合适的面料。面料是构成服装的最基本要素,如果没有面料,只有色彩、款式,那么服装只能是一个空洞的概念。因此,服装在设计时要充分考虑面料因素。首先,要考虑服装材料的变化,要了解服装材料的发展趋势,要关注新的服装材料的出现。比如现代消费者对天然的纤维化纤材料的热衷,在服装设计时要把握住现代人的消费心理,要在服装设计中要对体现高科技、新型面料的应用。其次,要把握服装对面料的需求。比如睡衣等居家服,要选择舒适、方便的面料,比如晚礼服等,要选择高档材质的面料,要体现高贵华丽。比如运动装则要选择有弹力的面料,面料还要能充分吸汗、散热。比如婴儿装则要考虑幼儿的肌肤特点,尽可能选择纯棉面料。除此之外,设计者还要充分了解不同面料所用材质的物理、化学性能,材料的纤维物质组成等。
3服装设计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几个关键要素
(1)服装设计者在设计中要体现实用性和适用性要素。服装最终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穿衣需求,这一点是服装设计的根本。设计者要设计出大方、美观、适用的服装,才能激发起消费者的购买需要,才能满足消费者的穿着需求。因此,服装设计者要深入了解社会不同人群的消费心理,并根据这种消费心理设计出人们认可喜欢的服装。
(2)服装设计者在设计中要体现“美”这个关键的艺术性元素。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服装的追求也开始高标准化。消费者希望服装不仅要实现基本的穿着功能,还要体现美的功能。服装成为了满足消费者爱美、尚美、享受美的需求。对消费者来说,一件漂亮的衣服不仅能给他们带来美的感受和体验,还能给他人留下美的印象。因此,设计者在设计服装时要充分了解人们的审美观念,并在服装设计中体现出人们对于美的追求。在款式设计时要推陈出新,在色彩搭配时要体现潮流,要研究不同时期服装的演变规律,用设计的艺术美来实现服装的美的功能。
(3)服装设计者在设计中要体现“时代性”这个关键要素。服装也是有时代特色的,不同时代的服装往往是不同的。设计者在服装设计时要体现时代特点,要引领不同的服装潮流。要有鲜明的时代感,要能与时俱进,充分反映时代的精神风貌,要在款式、结构、色彩、面料等方面体现时代潮流,适应发展变化的新形势。
4结语
综上所述,服装设计者在设计服装时,必须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要素,包括设计时的基本要素、条件要素和关键要素等。要实现对各个要素的综合把握,要设计出消费者喜爱的服装,要设计出集实用价值、适用价值、时代价值和美的价值为一体的服装。
参考文献:
[1] 陈玲芳.浅谈服装色彩的设计[J].美术大观,2007(12).
[2] 蔡颖颖,钱伟.如何把握服装设计中的系列设计[J].华章,2011(22).
[3] 杨俊.服装材料在服装设计中的视觉表现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
浅析室内设计中的平面设计要素 篇4
现代室内设计中的平面设计元素, 作为一种重要的空间创作手段, 作用更加复杂化、多元化, 不单单只是装饰和美化室内空间的作用, 同时必须具备一定美学价值和功能价值。平面设计因其在信息的传播和塑造空间方式上的独特方式, 使得室内空间环境得到了二次设计, 同时也使室内设计得到了延伸和完善, 是现代室内空间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研究的平面设计元素着眼于其审美和功能性的双重作用, 围绕其对室内空间设计的重要作用展开, 也是一种对于传统平面设计元素概念的扩展。
二、室内设计与平面设计要素的关系
(一) 室内设计结合平面设计要素的原因
从室内设计的发展角度看, 因为受到“全球化”发展的深刻影响, 各个国家、地区和民族的室内设计风格更加趋于相同, 现代主义的盛行慢慢掩盖了民族特色。随着这一现象的盛行, 人们逐渐形成了审美的疲劳和厌倦, 因此对视觉美学的诉求也日益增强, 从而推动了平面设计与室内空间设计的结合发展。随着时代的发展, 现代室内设计与平面设计要素的发展主要受到两方面的影响。
1. 科技的日新月异发展
科技的迅猛发展, 改变了人们的时空概念, 信息的传播模式, 从过去的单向传播变为了多样性的传播, 人们可以自由的选择信息, 并可以反作用于信息的传播效果。信息的交流方式, 对平面设计和室内设计提出了更加多元化的要求。平面设计在视觉传达上的快速性、渗透性和时效性, 为信息传递的迅速与便捷提供了保证;室内设计作品一旦建成, 就会保持相对较长时间, 而平面设计对改变室内空间的视觉形象, 是一种快捷而有效的方式, 在传达空间信息的同时提升了空间环境的情感认知性, 使得室内的空间设计更易被人们所接受。
2. 视觉文化的影响
全球化的发展正在影响着人们的思维与观念, 大量的媒体信息丰富了人们的视觉经验, 在视觉文化迅速发展的当下, 众多的平面设计作品, 强烈地冲击和影响着人们的感官, 进而影响着人们的思维和情感。在这种背景下, 室内设计业必然会受到影响, 而平面设计在室内空间中的应用通常可以带来很强的视觉刺激, 从而满足人们对视觉传达的诉求。
(二) 室内设计结合平面设计要素的条件
除了社会、经济、文化、技术等外在因素推动平面设计介入室内设计外, 它的内在属性也是其结合室内空间发展的内在动力。平面设计元素的应用为室内空间环境营造出新的视觉景观, 在空间环境中得到广泛应用, 具有许多新的特点:
1. 空间性
以室内空间为媒介, 使平面设计要素具备了三维、思维的时空特性, 突破了原有的二维空间限制。
2. 时效性
平面设计要素以其在表现方式和实现手段上的优势, 为室内设计作品营造出新的空间视觉感受, 反应当下的时代特征, 使得室内设计作品, 一旦完成相对来说在短时间内难以改变面貌的状况得到有效改善。
3. 易识别性
在室内空间环境中, 空间设计布局常常因为被人们忽略而成为背景存在。平面设计元素与背景通常以对比关系的出现, 并且图形语言在空间环境中能够更加突出、明了的传达了信息。
三、平面设计要素的呈现途径
(一) 固定空间和可变空间中的平面要素
固定空间是指室内中不可移动的墙、柱、板、梁、楼梯、门墙等组成的界面围合空间, 又称“第一次空间”, 可变空间是指在第一次空间中, 根据使用者的功能需求, 通过隔断、隔墙、家具、陈设、绿化等再次分化空间, 也称“二次空间”。室内设计中可变空间丰富了固定空间, 但手法上有一定局限性。平面设计元素的出现, 解决了这一难题, 既丰富了空间环境的视觉效果, 又传达了信息。比如室内公共空间中垂直交通—楼梯, 梯面与踏面可以通过平面元素中文字元素的应用增加空间的可读性。不大的餐饮空间中, 可以通过绘有宣传性特色图形的透明隔断划分空间, 满足功能需求, 传达信息。主题展览馆中可以通过对不同界面的横向、纵向墙面的转折关系, 描绘平面插画, 达到立体三维的视觉效果。
(二) 开敞空间和封闭空间中的平面要素
封闭空间是指四面围合或三面围合形成的空间, 私密性与领域性较高, 为人以安全感。开敞空间是指四面无侧界面或只有一面界面的空间, 与周围环境自然融合, 具有较强的交流性。不同的功能场地选择不同的空间类别, 比如私密的居住空间, 我们可以把平面设计元素中的色彩对比、曲直线、平面构成为创作手段对客厅、卧室进行再创作, 增加趣味性, 消弱局促感。
(三) 动态空间和静态空间中的平面要素
“动”与“静”是一组相对概念, 曲线给人动势, 直线给人以平衡。动态空间引导人们从“动”的角度观察事物, 利用色彩、线条、图案等元素与人互动创造连续、丰富多彩的情感空间。平面设计元素在动态空间里起到引导视线、流动指向的作用, 把不同类型、功能的空间串联起来。静态空间形式单一, 限定性较强, 给人安静、稳重的感觉, 可采用精致、简洁的平面设计元素营造空间氛围。
四、结语
随着科技的发展, 平面设计要素将受到室内空间发展的多层次和多风格的影响, 平面设计要素在室内空间设计中的应用也将有新的发展趋势。平面设计介入室内空间的方式也将更加多元化、个性化。现代技术和媒体的不断创新和发展, 也将推动平面设计要素形成更加多样化的风格, 从而满足室内空间环境对于人性化和情感化的发展诉求。
摘要:本文从室内设计与平面设计要素结合的原因和条件两方面, 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阐述;以三种对立空间的设计为例, 具体分析了平面设计要素在室内空间设计中的应用。
关键词:室内设计,平面设计要素,呈现途径
参考文献
[1]王峰.环境视觉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5
[2]熊建新, 支林.现代室内环境设计[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5
[3]常怀生.环境心理学与室内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0
[4]杨茂川.空间设计[M].江西:江西美术出版社, 2006
机械设计加工中的注意点分析 篇5
【摘 要】对机械设计与加工,是机械设计与加工相结合的一门技能、工艺、技术于一体的系统工程,备受关注。本文讨论了如何选择材料,以确保性能和经济性能的要求,符合设计规格,降低生产成本进行了分析;其次对加工表面物理力学性能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最后阐述了如何选择润滑油的功能,以提高机械设计和加工水平和质量。着重分析了机械设计与加工中应注意的主要问题,以优化机械设计与加工。
中国论文网 /3/view-13034916.htm
【关键词】机械;设计加工;注意点
一、机械零件材料的合理选取
(一)满足经济性能的需求。当所选部件较高时,可保证设备的工作性能,延长使用周期,节省设备成本。根据性能条件,零件和材料的选择需要消耗最少的成本,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在材料的总成本,材料价格占较大比例的总成本,通常30%-70%;加工和维修配件成本需要降低;材料的有效使用,如铸造、冷拔坯料损失可以减少不必要的加工材料,材料利用率高;如虫对使用低成本的材料齿圈休息,材料和贵金属,和良好的抗磨性能;在大批量生产的零件,我们需要合理的替代材料的高性能,最好使用铸铁,碳钢热处理后的合金来代替。
(二)满足工艺性能的需求。材料的工艺性指是材料自身符合不同加工工艺需求的能力,也就是选取的材料于加工制造过程中,容易制造,且保证质量,最后制成成品。通常金属的切削加工性能所用刀具的耐用度需要为60min时的切削速度,这种速度越高,则金属的切削性能越出色;材料的热加工工艺性能
往往涵盖铸造性能及焊接性能等。
(三)满足使用性能的需求。使用性能的要求也就是材料使用当中性能的表现,其为选材过程中需要考量的本质要求。各零件需求的使用性能是有差异的,一些零件需求的强度较大,部分零件需要的耐磨性较高,还有一些零件需要保证美好的外观,但对性能无要求。所以,需要正确评判零件需求的大致使用性能,保证材料选取的合理性。
(四)满足设计的需求。机械零件加工材料需符合多项要求,如经济性能、工艺性能及使用性能。在经济性能上,在确保质量前提下,减少采购成本消耗,凸显利用率较高的材料功能,使用普通、性能相似的材料以此提升生产经济性;在工艺性能上,考虑到加工工艺要求,使用热加工工艺的材料需满足多项性能需求,如符合标准的锻造及热处理等,满足加工条件,使用切削加工工艺的材料要满足良好的切削性;在使用性能上,结合零件使用需求,选取材料,参照零件探究其强度、耐磨性等,明确相符的性能材料。
(五)选取的主要方法。机械零件材料的选取很大程度上影响产品周期成本,在对一些产品零件材料的选取在确保性能条件下,选用成本低的材料,而使用周期不长,部分材料花费较高成本,而质量更好,可长时间使用,便于维护,节能出色,经济性较高。所以,在对材料进行选取时,需要考虑大体情况,选取高性价的材料,节省成本。在选取机械零件材料时,还需将制造与生产工艺考虑在内,根据加工生产方式进行整体考量,不但要计算各材料加工成本,还需结合有关工序成本,选择合适的材料。
二、提升机械设计标准化水准
对机械设计加工而言,标准化是目前发展潮流,标准化以设立共同标准的形式保证机械零件性能及尺寸等规范化,节省生产成本,提升生产水平及质量。在设计过程中注重提升标准化水平,通过标准化手段把控产品设计,规范生产经常使用的零件,集中规范生产中的
原材料及性能指标等,生产出的零部件一定要规范尺寸及结构,逐步精简设计及生产,节省成本,提升水平及质量,整体提高机械产品竞争实力。
三、兼顾机械设计加工中工件表面层物理力学性能因素
第一,表面层金相组织发生改变。磨削加工引起工作部位温度变高,使得表面层金相组织产生改变,砂轮太硬,将阻碍切削,提倡采用软砂轮,需要增加工件及砂轮的速度防止工件表面温度过高,配合使用高压大流量冷却,获得良好的降温效果避免出现砂轮切屑堵塞的情况。第二,零部件加工表面冷作硬化,在加工中,部分零部件产生了表面层金属中塑性形状发生改变情况,使得晶体间产生滑移,晶格发生形变及损坏,使得强度和硬度的增加。第三,需要留意零部件表面层残余应力,在切削零部件材料时,因为其表面组织产生组织上的改变,基体与表层连接位置由于受到相互平衡影响而产生弹性应力,往往因
为多种因素影响所致,如冷态塑性变形及金相组织变化等。
四、润滑剂的选取
(一)润滑剂的作用及性能。加工金属材料,生成符合要求的零部件,在此中间,需通过金属加工润滑剂实施冷却。金属润滑剂在切削及轧制等过程中均有使用,可延长刀具使用周期,保证工件良好的生产精密度,获得出色的零部件表面光洁效果,迅速清理金属碎屑,散去热量,延缓工件腐蚀,有助于高效生产及节省生产成本。使用的金属润滑剂需要满足冷却与防锈防腐蚀等的要求:一般冷却功能以降低刀具与工件二者间的摩擦,将热量散去;润滑剂的使用能充分洁净切屑与金属粉末等,确保工件较高的质量,提高精密度,便于提升刀具及砂轮的使用寿命;优质的润滑剂能够减少这种摩擦,减少能量损耗,在延长刀具使用周期及规避积屑瘤等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水会引起腐蚀,为此,水基型金�偾邢魅蠡�剂还要能避免出
现腐蚀。在300-800℃挤压温度内水基石墨润滑剂会发挥良好的润滑作用,冷却模具表面,延长使用周期。
(二)金属切削润滑剂的正确选取。合理选取金属切削润滑剂很重要,结合具体情况做出决定选取时一定要充分考虑,要结合零部件加工生产中工艺流程来进行考虑,决定使用水溶性润滑剂或纯油性润滑剂,按照使用机床厂家给出的意见来考量。选取还需考虑积累的经验及实际操作的情况通过高速钢刀具进行低速切削往往提倡采用纯油性润滑剂,如果切削液无法彻底达至切削区域时,提倡采用纯油性金属切削液,但通过硬质合金刀具进行高速切削操作过程中最好使用水溶性润滑剂,其他类型的可以采用水溶性润滑剂。先要明确有关类型润滑剂,且考虑相关性能及技工精密度情况来定,让润滑剂品牌更详细。于现阶段进行机械设计及加工时,零部件精密度越来越高,润滑剂的作用较大,科学合理选取润滑剂,便于延长刀具和机床使用寿命,提
高精密度。
浅析构成要素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 篇6
关键词:构成要素;包装;色彩
一、平面构成要素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
在自然界的植物中,存在着许多天然形成、巧妙完美的自然包装,它们既合理又科学,非常好地起着保护产品的作用。随着经济和文化的大发展,多样化需求的包装是设计者首要考虑的,成功的包装设计不仅能为消费者带来许许多多的方便,更能为消费者创造一种良好的体验。在包装设计中如何满足消费者的共性与个性需求变化,如何充分体现国家所特有的文化内涵和审美取向,一个变化着的世界不断向我们提出一个个新的挑战。
20世纪初包豪斯创立了世界上最早的设计专业基础课,把对平面、立体、色彩的研究独立成体系。现在讲的构成就是来源于德国包豪斯设计学院的GES-TALTUBG这个词的译语词汇,它是指一种基本的设计思维方法。
(一)包装设计中的重复构成
重复构成是把相同的形态进行有条理的反复排列的一种视觉形式,构成的形式,如重复出现,有利于引起人们对形象的注意。歌德曾说:“重复就是力量”在包装设计中,采用重复的方式无疑会使消费者加深印象而且在包装设计中重复构成的使用很普遍,设计中元素的重复构成会使设计作品产生整齐、安定、规律的统一,但有时重复构成的视觉感受会显得沉闷,缺乏有趣的变化,因此可以在装潢面中装饰一些重叠和交错的元素,打破呆板、平淡的格局,使画面变得更有层次感。
(二)包装设计中的渐变构成
设计中的渐变元素运用在包装设计中,展现的是基本形状或骨架有一个渐进的变化,这是一个阶段性调和的秩序。渐变的形式,由于它的条理化而易被视觉所接受,起到良好的宣传和推销商品的作用。在包装设计中会被运用到形成一种运动变化的规律,产生强烈的空间感与节奏感。商品的某些特性,如美味香甜等,这些抽象的商品属性就必须从构成实践所产生的无数抽象形态中得到启示,这些抽象的形态可以唤起人们对产品美好属性的联想。
二、色彩构成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
色彩世界无限奇妙,色彩可以表达思想,交流情感,承载着生物的信息交流、自我保护等特有的视觉传达使命。包装中的色彩首先要能够使消费者通过色彩来感受包装内不可见的商品,从而帮助消费者识别、记忆商品,已到达吸引购买力,扩大消费群体的目的。
(一)包装设计中的色彩对比
什么样的艺术效果会呈现出不同的色彩对比,色彩表现出的效果同样也依赖对比加强与削弱。两块或几块单独看来非常美的颜色放在一起有时会很难看;而两块或几块不太鲜艳的颜色放在一起,有时也会产生视觉冲击力。形与色总是同时出现,不同的形对色彩的影响是非常明显的。形态越集中,色彩对比强烈;形态越疏散,色彩对比效果就弱,形态与色彩在某些情况下会在人的心理上产生相近的反应。包装装潢面的设计中应根据设计定位和色彩的对比关系,合理地安排来满足大众的审美要求。在现代包装设计中,将不同颜色之间的色彩对比运用到包装设计中,色彩的对比能有效的吸引到消费者的注意力。
(二)包装设计中的色彩调和
有色彩就有对比,有对比就有调和。当我们的眼睛一直看着某一种色相的时候,眼睛会容易觉得很累并觉得缺少什么,比如我们一直看着蓝色的时候会觉得很累,当我们马上看橙色时缺失感就会消失而达到平衡。在视觉的效果中确定色彩平衡就需要互补色的规则是色彩和谐布局的基础。包装设计的色彩搭配可以运用到色彩的调和同样构成了色彩浓重颜色的参与,同样的增强颜色,以达到调和的目的,可以说色彩调和是设计者不懈的追求。
三、立体构成在包装设计中的运用
立体构成即为空间构成,包装设计要了解造型要素的特点和心理效应,基本组织形式的理解和使用各种形式的抽象、具象和各种元素,巧妙的结合,以找到适当的位置,将外界复杂多变的具体形象转化为简练、单纯、高度抽象的基本造型元素。空间是点、线、面、体的存在方式。独特的包装形式可以体现文化个性和形象的产品本身,在构成设计中的点、线、面具有很好的造型表现力,而且它们自身的属性也能很好的表现出各种情感、空间的变化。
(一)包装设计中的“线”的构成
线有相对粗细的形态,而在线材的构成中容易产生许多空隙,给人们通透和轻量的感受。线是点运动的轨迹,也可以说线是一切面的边缘,但在形式中它必须具有宽度和厚度,才能表现出线的形象,会产生运动感和伸张感。线性的表达可以通过线群的积聚、拉伸、扭曲、旋转等形式体现空间形态的结构感、层面感、伸展感、肌理感以及流动感等视觉效果。曲线的运用会打破乏味的基调也可体现出女性的知性优雅和优美敏锐等,在装潢面上的设计,要使得画面感丰富,可以将不同方向的线交织在一起。
(二)包装设计中的面材构成
面材是介于线材与块材之间的型材,“面”是点和线的扩大,点和线超过一定的限度就成了面。从二维性质来看面,它有长度、宽度和轮廓形态而无厚度。所谓面材构成就是利用各种类型的面材,按照一定的造型规律和方式组织,从而塑造出创意立体的效果。面具有轻薄感和空间延伸感,面的秩序能吸引视觉,给人一种整齐有序。由平面的“面”到立体的“面”是一个自然而必然的过程。面材还分直面和曲面。面材的结合方法主要有:平叠、弯曲、黏合、插接等。
四、结语
设计是以知觉为基础的,那么就需要建立一种能使人普遍感知和理解的基本元素媒体。在包装设计中,一些设计反映出了人们追求和向往自然的形式,比如让纸盒结构转曲这样会使人们感受到柔和而富有动感。在今天这个处处充满人性化的产品设计中,应该有不少来源于大自然的灵感,我们要从便利的角度来设计结构,让消费者感到方便快捷的同时做到适度包装。
【参考文献】
[1]陈磊.包装设计[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6.
[2]孙彤辉.平面构成[M].武汉:湖北美术出版社,2009.
[3]黄辉.立体构成[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4]陆红阳.包装设计色彩[M].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2005.
现代工厂总图设计中的要素组织 篇7
1 劳动力要素
劳动力概念在工业生产中是指持续或定期参与企业生产过程的人,简单而言就是指企业的员工。在生产过程中,劳动力既是生产流程的推动者和执行者,也是生产技术和劳动方法的有效承载体之一。在“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指导下,劳动力要素在总图设计工作中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在劳动密集型企业中,更是如此。
劳动力要素对总图整体布局的影响主要体现为人在生产及生活中的不同需求,诸如环境需求、空间需求、安全需求、生活娱乐需求等等。合理的总图布局必须考虑满足这些需求,为人的活动营造一种适宜的空间氛围。对于总图设计工作而言,了解劳动力的组成特性是非常重要的,比如职工总人数、男女比例、各工种人员比例、管理及技术人员比例、生产班制、住宿比例等等,并需在此基础上对结构和流程中的劳动力要素进行合理的组织。
对于空间结构层次上的劳动力要素,主要需要考虑设施、空间和环境方面的布置要求。与劳动力要素相配套的生活服务设施,主要包括办公楼、宿舍、食堂、活动室、活动场地、自行车停放场地、浴室等等。在功能分区时,通常需要将这些以劳动力要素为中心的设施相对集中的布置在一起,并形成相对独立的厂前区。由于厂前区是一个以人为中心的集合,故其在布置时需要以人的活动和需求为主,比如宿舍之于环境、主入口之于交通、食堂之于就餐便捷等等。因此厂前区的位置选择需要综合分析和考量厂区四周的环境、交通等诸多因素。通常情况下,厂前区需要布置在环境好、交通便捷,并与生产区有一定间隔的区域内,以便能更好地适合人对生活空间的要求,同时凸显其作为企业核心的区位概念。
厂前区内建构筑物的设置同样需要以人为本,比如:宿舍的布局需要满足日照要求并远离噪音及其他污染源;食堂面积及其布置需要综合考虑职工人数、就餐距离、就餐方式、食堂管理等因素;活动设施、休憩设施、景观要素等的配置需要满足人的特定活动需求。
生产流程中的劳动力要素,主要需要考虑人流线路及劳动安全等。比如人流路线的设计需要做到人车分流、并在主要通道上设置人行道以确保安全。在大面积的室外操作场地周边需要考虑配置休息棚和厕所;食堂宜集中或分区集中布置,尽量靠近人流集中、职工用餐方便、环境清洁的地段。
2 劳动工具要素
劳动工具是指直接或间接的用于完成劳动任务的生产装备,是企业工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技术水平和生产能力的重要载体。在工业生产中,生产装备通常包括主要生产设备、辅助设备、运输起重设备和动力设备等等。在现代企业中,劳动工具的技术装备水平通常是企业生产力的体现和产品质量的保证。目前,国内企业正逐步加大对具有核心技术水平的设备投资,以提升企业综合的竞争力。
通常单个设备只具有一种或几种的单项工艺加工能力,而在原材料到成品的输入输出过程中,原材料通常需要经过多道工艺过程的作用,才能形成最后的成品,比如在机械工厂内,铸锻件等原材料需经过粗加工、精加工、装配、试验、油漆、包装等多类工艺过程后方能形成最终产品。为此常需将各种生产设备按一定的生产原则和工艺方法进行组合,以形成特定的加工能力。常用的组织形式包括工艺专业化原则和对象专业化原则。工艺专业化原则是指按照生产过程的各个工艺阶段的工艺特点来设置生产单位,此原则下的生产车间往往集中了同类型的机械设备和同工种工人,运用的工艺方法相同,加工对象不同。比如锻工车间、车工车间、机械加工车间和装配车间等等。对象专业化原则是把加工对象的全部和大部分工艺过程集中在一个生产单位中,组成以成品、零部件为对象的生产单位。比如发动机车间、叶片车间、转子车间等等。该类车间通常封闭程度较高,尤其是中小产品的各种自动化生产线,可以在一个车间内完成由原材料到成品的转化,大大减少了车间之间的物流量。现代工厂通常采取的组合原则是混合式的,企业会根据其产品和工艺特性进行调整,力求生产效率最大化。
一台设备通常具有特定的生产能力、技术参数和生产环境要求等元素,而由多种设备根据一定原则组合而成的各专业化车间则是各种元素的集合,包括生产能力、环境要求等。也就是说这些专业化车间集合了各种劳动工具的属性。劳动工具的分配组合方式决定了这类车间的属性。而总图工作的基本布置单位就是这些车间建筑物。因此如何合理组织这些劳动工具属性的集合(专业化车间)是总图的重要工作。
通常情况下,工业生产企业大多是由多个不同属性的生产车间组成,这些车间之间的关系决定了这些车间在区域空间内的布置。生产联系紧密的车间通常靠近或联合布置,生产相互影响的车间则需彼此避开。总图设计时,就需要考虑这些劳动工具集合体的固有属性、生产的流程及组织方法,从而确定各车间的关系。通常生产流程,即各工序之间的前后顺序决定了车间的布置顺序。车间之间的联系主要体现在物流关系上,将物流联系密切的车间紧密布置可以有效的降低运营成本并提高生产效率。比如在大批量生产的汽车、叉车等工厂,常以总装车间为中心,在其周边布置各零部件的生产车间,形成辐射状体系,主要便是基于工艺流程及物料的联系性。
另外,由于劳动工具的特殊属性,总图设计中要考虑其对空间结构上的特殊的要求。这类车间通常分为两种,一种是对于环境有特殊要求的,另一种是对环境有影响的。对于前者,通常需要布置在环境较有利的位置,比如洁净车间,应布置在不受振动、噪声影响,环境洁净的地段。同时需远离有粉尘等污染源的建筑物,并位于其全年最小风频的下风侧。精密仪器和设备等应避开锻工车间等能引起震动的车间。对环境有影响的车间,在平面布局时需充分考虑其特性,尽量降低或避免它对厂区其他车间造成影响。比如在机械工厂设计时,通常将热工车间和冷作车间的相对独立的进行布局,使热工区域远离厂前区,减少其对厂前环境的影响。另外当重大型设备常对地质条件有要求,在总图布局时对于重型厂房需要充分考虑厂区各范围的地质情况,合理布局,以减少工程投资。
3 劳动对象要素
劳动对象包括所有在工作系统中随着劳动任务变化而改变的材料、能源和信息。劳动力和劳动工具是相对稳定的因素,而劳动对象(原辅材料、燃料等)在生产过程中是发生变化的因素。在生产系统规划时,需要充分考虑这些物料的属性。
在企业生产过程中,劳动对象在其变化过程中常被定义成原料、零部件、半成品、成品等各阶段性名称,以表明该物料的递进式的加工程度。不同的名称代表着不同的阶段,不同的阶段意味着不同的加工工艺方法,不同的加工工艺方法需要不同的设备、生产组织、人员、仓储设施等等。故总图设计者需对各劳动对象要素的变化过程有个清晰明了的认知,才能在设计过程中做到游刃有余。尤其对于现代大型企业集团,往往生产的产品种类多、批量大,总图规划时需要综合分析各产品类别之间的工艺相似性,合理地组织协调生产和管理关系。
劳动对象要素在众多方面影响着工业生产,也从其自身特性对总图设计的生产组织、物流仓储等方面提出要求。
1)劳动对象要素影响着生产的组织。通常情况下,企业生产的产品品种、重量、制造劳动量、重复性及其在年产量纲领中的数量决定了生产的成批性。比如在机械工厂设计中,通常需要研究三种生产类型:单件和小批,成批的,大批和大量的。对于单件和小批地生产,生产常按工艺专业化原则来组织,并采用通用设备,以保证一定的生产通用性和灵活性。大批大量生产中产品品种固定,产量较大,生产组织常采用流水作业法,生产的封闭程度较高。而这些生产的组织方式,直接影响了总图的设计思路和规划理念。
2)劳动对象要素决定了建筑的基本性质。通常物料的尺寸、重量、属性决定了其生产建筑的建筑火灾危险性类别、行车起重吨位、厂房高度、柱网和结构形式等等。建筑属性的确定,便明确了总图布置时所要重点考虑的间距问题。
3)劳动对象的流动性决定了厂区的运输组织。劳动对象的流动是厂区物流规划设计的基础。在生产过程中,物料由原材料加工成成品,需要在各工艺环节间流动,流动物料的属性决定了所需采用的运输装卸方式、中转场地的大小和物流强度等。比如生产制造大型设备的企业,如船舶、压力容器、电力设备等,大件运输问题是总图所要考虑的重点对象。对于大型物件,设计时应考虑尽可能的少移动、不过跨,以节约运输成本。
4)物料的储存是劳动对象要素空间需求体现。工业生产企业的主要仓储设施包括仓库、储罐和堆场等。劳动对象的属性和生产过程中物料的变化状态是仓储设施布置的基础。不同属性的物料,有着不同的存储要求,对应着不同的储存方式。液态或气态物料,比如氧气、油料等常采用储罐储存;环境作用影响不大的物料常露天存放,比如钢材、矿石等。大部分物料需封闭式储存(室内),以保证生产对物料质量的要求。
仓储设计时需综合考虑相关各要素,合理组织仓储配套设施与生产车间的关系,本着有利生产、有利管理的原则进行分合布置。同时需根据工业企业具体情况,合理采用先进的仓储设备和管理理念,逐步提高仓储的机械化程度和综合管理效能,使仓储成为企业竞争力的又一支撑点。
总而言之,劳动力、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作为工业生产的三大要素,也是总图设计的三个参考点。对于总图设计人员,在具体设计工作中需要从这三个要素的角度来收集和分析资料、提出并评价设计方案,以锻炼和提升系统设计思想。
参考文献
[1][德]汉斯.克特纳,于尔根.施密特汉斯.格赖姆.工厂系统设计手册[K].北京:海洋出版社,1992.
[2]机电部总图手册编写组,工厂总图运输仓库设计手册[K].北京:机电部设计研究院,1990.
谈网页设计中的色彩要素 篇8
自然界中的色彩千差万别,但只要我们稍加观察就能分辨出不同的色彩。要将这许许多多的色彩分类的话,可以分成两类:像黑、白、灰这样没有纯度的色彩称之为无彩色;其余有纯度的色彩称之为有彩色。
尽管世界上的色彩千千万万,各不相同,但它们都有各自特定的明度、色相和纯度三个方面的属性(除了无彩色只有明度属性外),即色彩的三要素。
所谓明度就是指色彩的明亮程度。简单说,明度可以简单理解为颜色的亮度,一个颜色中加入的白色越多,它的明度就越高。不同的颜色也具有不同的明度,例如黄色就比蓝色的明度高,有彩色系中黄色明度最高,紫色明度最低,绿、红、蓝、橙的明度相近,为中间明度。在一个画面中安排不同明度的色块也可以帮助表达感情,如果天空比地面明度低,就会产生压抑的感觉。所以高明度的色彩给人明朗、轻快的感觉,而低明度的色彩给人压抑、沉闷的感觉。
所谓色相就是指色彩的相貌,是区别色彩种类的名称。红、橙、黄、绿、蓝、紫,每一个字都代表一类具体的色相,它们之间的差别就是色相的差别。从光学意义上讲,色相差别是由光波波长的长短产生的。即便是同一类颜色,也能分为几种色相,如黄颜色可以分为中黄、土黄、柠檬黄等,灰颜色则可以分为红灰、蓝灰、紫灰等。人的眼睛可以分辨出约180种不同色相的颜色。
所谓纯度就是指色彩的纯净程度,也可以说是指色相感觉明确或含糊、鲜艳或混浊的程度,因此也称饱和度或彩度、鲜度。色彩的纯度越高,色相表现越明显,色彩越鲜艳、强烈、活跃、刺激;纯度越低,色相表现越模糊,色彩越混浊、稳重、平淡、柔和。
计算机上的色彩通常采用RGB颜色系统表示,即采用光学三原色的红(red),绿(green),蓝(blue) 3种颜色调和而成,用RGB3个数值的大小来标示颜色。每个颜色分量的取值从0到255,例如标准的红色可以用R:255、G:0、B:0来表示。
除了RGB表示方法外,还有一种运用比较多的表示方法就是HSV颜色系统表示。它是利用色彩三要素表示颜色的一种方法。它把色彩分为三个参量:一是色相Hue,具体表示一种纯色;二是纯度Saturation,具体表示纯色在颜色中的百分比,当S=1时,表示颜色最纯,当S=0时,表示灰度值;三是亮度Value,表示颜色的亮度,当V=0时,表示黑色。
了解了色彩的这些基本概念,我们就可以清楚的认识色彩,了解它们之间的差别,距离,影响以及相互间的作用,这有助于我们在制作网页时更理性,更好的选择合适的色彩。
二、网页中色彩的情感表达
色彩对人的头脑和精神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不同的色彩会给人不同的心理感受和情绪影响。其实色彩本身并没有什么情感含义,但是人们却能够通过联想感受到色彩所要表达的丰富情感,这是人们主观的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作用的结果,是人们通过长期积累的许多视觉经验,记忆或知识而取得的。当色彩出现时,积累的视觉经验就会在人的心理上引起某种情绪的波动和共鸣,从而产生对于色彩情感的体验(参看表1)。如果我们设计网页时,采用人们已认知或熟悉的色彩,会让人们在初次访问网站时就对网站的主题产生共鸣和信赖感。
色彩的情感也受到受众性别、年龄、民族、文化、职业、经历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例如,形容男性应该是用刚强、果断、勇猛、坚韧帅气、英俊潇洒、坚毅、义气、正直、强壮、豪放等词语来修饰,符合男性身份的色彩也要体现这些特征信息。男性类网站应充分体现男性的丰富内涵,通常在视觉上采用灰色系列、深色系列、对比强烈的色彩等,而很少采用清淡的色彩和对比不明显的色彩。而形容女性应该是亭亭玉立、美丽、温柔、秀外慧中、高雅大方、英姿飒爽等,符合女性身份的色彩也要体现这些特征信息。女性色彩一般比较柔和亲切、温顺、雅致、明亮。所以淡蓝或者淡绿、高雅的淡灰系列、淡黄色、淡红色都可以用来表现女性的美丽,是网页经常采用的女性流行色。
三、网页色彩的选择
网站中的色彩是很丰富的,怎样选择色彩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呢?
首先,我们可以从网站的类型方面考虑。不同类型网站的宣传目的和侧重点是不同的,对用户的情感诉求心理也会不同。例如,门户类网站为访问者提供大量的信息,它要求能够使用户在众多信息中有效、快速进行目标选择,所以页面色彩可以选择倾向于清爽,简洁,具有亲和力的色彩。如网易、雅虎、腾讯等门户网站都采用清爽简洁的浅色调来降低信息快速获取时的视觉干扰;公司、企业类网站是要展示企业形象,加深提高品牌印象,可以应用logo的主色系设计,达到品牌统一;而电子商务类网站其目的在于满足方便快捷地查看商品并进行交易,所以可以运用暖色调渲染气氛,让用户感受到网站整体的活跃氛围和愉悦感。
其次,我们可以从网站的内容和主题方面考虑。例如在设计一个金融机构的网页时,就应该选择冷色系、柔和的颜色,像是蓝、绿或灰,从而给人以稳健、可信的印象。
浅谈女性手机设计中的审美要素 篇9
“女性美”在人们的审美感觉中一直和“柔弱”、“曲线”、“柔媚”、“温柔”一类的形容词联系在一起。古代中国文艺作品中常常以“冰肌玉骨”、“眉目如画”、“皓齿明眸”、“花容月貌”等来形容女性的美。最出色的如《诗经》中描绘卫庄公夫人庄姜之美曰:“手如柔荑, 肤如凝脂, 领如蝤蛴, 齿如瓠犀, 螓首蛾眉, 巧笑倩兮, 美目盼兮。”这一连串绝妙的比喻令人遐想联翩。与此相对应, 周肪的《簪花仕女图》、张萱的《捣练图》、唐寅的《秋风纨扇图》和仇英的《汉宫春晓》等艺术珍品至今都令人赞叹不已。而在西方, 古代西方艺术作品也非常注重对女性美的描摹和刻画。意大利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法国高更的《塔希提岛的妇女》和布罗格的《维纳斯的诞生》等艺术品更是把女性美刻画得淋漓尽致。早在希腊时期, 希腊人就塑造出了自己认为是完美女人形象的维纳斯雕像。断臂维纳斯是1820年在希腊爱琴海米罗斯岛上发现的, 所以又有“米罗的维纳斯”之称。这尊大理石雕像高约2.4米, 通体由一块半透明的白云石雕刻, 站在鸡血白纹的云石底座上.是迄今被发现的希腊女性雕像中最美的一尊。维纳斯雕像所创造的美, 更是成了黄金分割比值最理想的范本, 为后世的艺术树立了不朽的光辉典范。
手机设计是现代设计中一个比较先进和活跃的门类, 由于手机的更新换代频率较高, 所以消费者更重视手机界面的审美情趣和对手机的文化认同。设计师在开发手机功能的同时, 也会赋予它一定的外在形态, 而外在形态则表现出一定的内在性格。当人们审视手机的时候, 会在脑海中形成对这一手机的某种意象, 譬如“奢华的”、“时尚的”和“女性的”等。性别取向是手机表现出来的与人的个性特征相联系的一种视觉特征, 是人的特定的感性认知。
手机设计主要是通过手机所呈现出来的视觉要素——造型、色彩、文字、肌理等, 来刺激消费者的不同感官, 激发消费者的联想, 并最终产生对手机的购买欲望。而设计师就是驾驭这些要素的工程师, 在这方寸之物上, 设计师要对它进行全面而细致地规划, 以求给消费者感官情趣带来最真实的打动。在其中, 运用“柔性”审美元素来塑造女性手机界面的“女性美”已成为设计师的常用表现手段, 它使得在手机设计中表现“女性美”成为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 并给消费者带来更大的感动。
一、运用曲线表现手机的形态美
产品是由线面交叉组合的, 产品的外观形态是消费者面对产品时产生的第一个视觉刺激信号, 同时, 产品的外观形态特征还能使消费者体验到自身的地位、素质修养、个性等。线是有生命、有感情、有方向性、有象征性的形式因素[1]。而曲线能够给人以柔美和含蓄感, 是女性的一个符号, 是一种符合女性审美需求的造型基本元素。人们常常形容完美的女性身材为“S”型曲线, 并且, 女性的优雅气质和细腻柔和的性格也与曲线的曲率吻合。因而在女性手机设计中, 为表现“女性美”, 会在线型上采用较为柔美的曲线, 面与面的过渡处理采用转折较为圆润的软连接, 这样可以显得手机的形态珠圆玉润, 突出手机的“柔美之气”。另外, 因为考虑到女性的生理特征, 所以按照一定的人体工程学的原理, 要尽量把手机做得轻而且薄, 这样可以满足女性对于手机便携性的要求。
因此, 女性手机的形态造型设计对女性审美要素的运用可以反映女人的天性和气质, 并可以通过与女性情感的共鸣来拉近手机与女性用户之间的距离。如图1中的手机设计, 这是华硕在2010年国际消费电子展上展示的微型电脑概念手机, 在这个设计中我们看不到很硬的表达面, 整个曲型表面与女性内心的温润如玉有着很强的契合性, 这么柔和漂亮的造型设计作为与人沟通的工具, 在本质上是让女性内心情感所欣喜的。虽然我们无法知道手机的功能, 但当我们看到这个形似手镯的曲线造型产品时, 相信很多女性定会爱不释手。
二、运用鲜亮而柔和的色彩表现手机的色彩美
不同的色彩组合有着不同的特性, 会让人们产生不同的生理感觉和心理感觉, 可以结合人们的不同经验在视觉上、感性上和意象上产生一连串的审美效果, 进而引起人们心中深层次的印象。例如红色往往给人以力量、愉悦、高强度的感觉, 同时红色被认为最能引起人视觉上的注意, 因此红色有些时候被用来进行心理上的警示[2]。在日常生活中, 我们常见到紧急制动开关和报警按钮一般都是红色的也是这个原因。
性别对色彩有不同的偏好。2007年英国纽卡斯尔大学一项最新研究显示, 男女之间的色彩偏好确有差异。科学家们向208名年龄在20岁到26岁之间的志愿者出示了各种成对的颜色。志愿者们必须通过电脑鼠标选择他们喜欢的颜色。结果显示出与性别有关的偏好——虽然被调查者们都很喜欢蓝色, 但女性更偏好红色和粉色, 而男性大部分都喜欢蓝色。领导这项研究的纽卡斯尔大学科学家阿尼亚·赫尔伯特说:“有关解释可能要追溯到人类 (进化过程中) 的猎人——采集者时代。当时女人是采集者, 而且她们会因为采摘到成熟的红色果子而受益。文化可能利用并加强了这种自然的女性偏好。”另一个值得注意的性别差异是, 女性更可能选择红色、白色、蓝色和紫色等亮丽的颜色, 而男性更偏向黑色、灰色和银色等无彩色系列。同时, 色彩与气质之间的关系也与色彩偏好有关, 有些色彩带给人们的心理感受与女性给我们的感觉基本一致, 比如说红色的大方、热情;紫色的优雅、高贵;粉红色的可爱、浪漫;粉绿、粉蓝色的文静、温和, 还有白色的纯洁、端庄等等。
在女性手机市场上, 决定消费者是否购买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色彩。一般来说, 亮丽而柔和的色彩适合女性手机, 比如红色系、紫色系、白色系。红色给人的感觉是大方、热情;紫色给人的感觉是优雅、高贵;白色给人的感觉是纯洁、端庄。粉红色是红色系里最受女性青睐的一种, 粉红色给人的感觉是梦幻浪漫、甜美温柔, 这完全符合了女性可爱、浪漫的气质。在手机设计时, 女性化的色彩设计方案能以其独特的表现力, 满足消费者对于特定情感、个性、文化等多种附加价值的需求。如图2中的LG GD580棒棒糖手机是LG在时尚女性手机领域的又一巅峰力作, 绚丽的色彩搭配和时尚的造型赢得了众多女性芳心。它非常注重色调、细节和装饰。在色彩上它选择女性喜欢的“蓝莓”、“西柚”、“草莓”和“蜜桃”等梦幻色彩, 同时, 时尚的造型搭配简约有致的外观, 表达出了对女性内心的一种关爱。
三、运用合理的材质和工艺表现手机的材质美
手机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常接触的产品, 如果说手机的外型和色彩设计刺激了消费者的视觉, 那么手机的材质设计则既激发了消费者的视觉和触觉, 又给予了消费者更丰富的感知体验[3]。不同的材质会给消费者带来不同的心理感受。塑料材质的手机会使消费者产生廉价、时尚等心理感受;木质材质的手机则会使消费者产生温暖、朴素、怀旧等心理感受。同时新兴的IMD、IML、铝合金、镁合金、不锈钢等材料与传统材料相结合, 经过电镀、丝印、镭雕, 电铸、蚀纹等加工工艺的处理, 也会给消费者带来多样化的心理感受。
同样, 相同的材质配合不同的造型和色彩, 也能给消费者带来不一样的心理感受。例如:金属本身是一种男性气质的材质, 它的冷硬感会使消费者产生距离感和现代感等心理感受, 并具有阳刚硬朗的气质, 但如果配合以曲线的形态造型和女性化的色彩却往往更能体现一种独特的女性风格。对于女性来说, 金、银的美学属性是满足女性心理对于奢侈、装饰、华贵等需求的天然材料, 而且金属与其他材料搭配使用后还能激发和传递更为丰富的感情。例如:在金属表面镶嵌宝石的时侯, 金属与宝石的光泽相互辉映, 在折射和反射中会更凸显机身而显得璀璨夺目。尽管现在很多手机上都采用可爱的装饰来吸引女性顾客, 但如果这种装饰仅是装饰而无额外的价值体现, 便会使人感到失望。如图3中是瑞士奢侈手机制造商Gold Vish推出的天价手机。这款手机外壳由纯白金打造, 上面共镶嵌了120克拉的VVS-1级别的天然钻石, 它采用瑞士最顶尖的工艺生产, 极尽奢华的外形可以让女人们为之疯狂。这款手机的意义在于它的价值, 售价1, 000, 000美元, 这样其材料的特制也就体现了出来。另外这款手机全球限量100台销售, 这更成为女性彰显其自身价值与地位的象征。
四、注重女性关怀来表现手机的功能美
在设计艺术的包豪斯时期, 就曾经提出过“设计的目的是人, 而不是产品”, 设计是一种对人的关怀, 而不只是产品本身, 手机设计必须遵循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4]。近年来, 手机在功能上不断创新, 手机也不再是单一的通讯工具, 而是集彩信、通讯、拍摄、MP3、MP4、PDA、电视、文学和游戏等功能于一身的时尚消费品。它在完成基本通讯功能的同时, 也给人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快乐和享受。但女性手机的功能应有自己的特征, 在具体设计的时候还是应以体现女性关怀为主, 去掉那些复杂的、不切实际的功能, 所有的功能设计都要符合人机工程学中的女性使用尺寸和习惯。当然还可以在设计中适当加入一些独具特色的女性功能, 满足女性使用者感性、追求时尚的要求。如中国第一个专属于女性的手机品牌朵唯, 其旗下的手机除了具备拍照、音乐、聊天工具等基本功能之外, 还独创了“爱尚美家”和“一键求救”等女性特色功能, 对于女性来说, 这样的设计不仅贴心而且安全, 因而受到了广大女性消费者的欢迎。
结语
在工业设计中, 设计师结合目标受众的特性, 构思转化成产品形式。在手机设计中运用“柔性”审美元素, 无论是作为创作手法, 还是作为手机本身的风格, 都是为了让女性消费者在感性认知上产生认同, 从而产生感观和心理上的愉悦, 并最终产生购买欲望。在手机设计中运用“柔性”审美元素可以表达一种女性的柔美之气, 从而形成手机的特定气质。设计师在具体设计时, 应学会用特定的设计语言和符号元素来表达女性的气质, 并合理应用、融会贯通, 这样才能生动地刻画出手机的“女性美”;反之, 则会使手机性别取向不明, 个性不鲜明, 甚至会使消费者对手机产生一种厌恶的情绪, 这样的设计是不可取的。
参考文献
[1]周小儒.手机设计中的“男性美”[J].装饰, 2007 (11) :102-103页
[2]吕悦宁.界面艺术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41页
[3]周骞.女性手机的情感化设计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学位论文, 2008
浅谈汽车车身设计中的美学要素 篇10
1 整体与局部的和谐
车身的设计遵从整体、一致的原则,每个板块之间是有相互联系的。我们看到的车厢、车顶、后视镜、车窗这些都是一个整体,不能被单个的隔离出来,他们各自发挥着自己的作用,从而形成了一个分工合作的统一体。
其实说到整体感的设计,就是要将汽车的各个功能分出层次,但是每个单独的部件又能够做到辅助、协调的作用。为了防止过度地追求汽车车身设计的整体感,而减弱了艺术感,通常我们在设计的时候也可以不时地注入一些新鲜的元素。比如说,车身流线感的弧度、线条的粗细、长短以及车内色调的冷暖搭配,可以体现出一定的主题,给人以一种美的视觉体验。
2 尺寸和比例
设计领域中有一个非常著名的黄金分割比例,很多设计从业者也都是以它为设计原则。良好的比例关系不仅仅能够保证汽车在设计上的功能需求,同样也可以满足消费者的视觉审美。以前古代的交通工具没有汽车只有马车,当时人们在设计马车的时候就总结出了一套比例关系,“周三径一,方五斜七”。这种设计比例不仅仅使外观能给人以美得直观感受,同时还延长了马车的使用寿命。只有先确定了大致比例,才可以进行下一步的设计,比如像车厢的总长、总宽、总高还有车窗与裙部高度的比例关系。
当然了在实际的设计中,比例关系不一定就是固定不变的。造型设计师也不能够完全按照同一个比例去设计所有的汽车,具体还是需要结合汽车的功能,不断调整比例关系,使之更加的合理化,避免由于设计比例不当而造成的不便。
3 色彩的使用
色彩是车身设计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因为消费者最先关注的是车身的颜色,色彩有的时候是直接决定消费者是否购买的决定性因素。而车身色彩的变化从早起比较单调的黑白色和军绿色,也变得更加丰富起来。目前甚至有的公司还开发出了一种能够感应光的强弱而呈现出不同颜色变化的涂漆,可以说是很大胆也很吸引人的一大卖点。
色彩逐渐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但是归根结底可以分为两类:流行色和基本色。设计师们工作的方向就是围绕着流行色做文章,但是设计的时候还是要谨记基本色的运用,毕竟像黑白色这种常见的汽车车身颜色,已经在好几辈人心中画上了标签。有的时候,不妨可以将两类色彩搭配使用,也可以创造出更多不同寻常的美。毕竟人们都会有审美疲劳,当流行色一直被运用的时候,放置很久的基本色也可以成为流行色重回消费者的眼中。
4 对称和均衡
汽车不同于雕塑等其他的艺术品,是具备功能性较强的工业产品,所以它的造型必然是呈现出稳定的形态,也就是美学中常说的对称和均衡。(1)对称。车身设计必须符合对称的标准,目的是为了追求平衡感和稳定性。在生活中对称造型的事物比比皆是,像建筑、服装等等。车身外观整体都是轴对称的,车轮是以中心对称的,还有一些其他的部件也会遵从对称的设计原则,不仅仅是为了美观,有的是为了让发动机做工均匀。(2)均衡。在美学领域,均衡是比对称涵盖了更多的意义,因为它主要是体现为一种和谐、合理。所以人们在设计车身外观的时候不仅仅考虑到了美学的对称,更加要考虑到安全性,强调对称与均衡。(3)动感。当人们提到汽车时,画面肯定是极具动感的。这就像是天生的性格一样,汽车被发明出来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离不开动感。动感的形容可以用简单的快和慢来解释,人们在追求汽车车身设计的动感,就是在追求速度,就是要给人够快的感觉。动感十足的跑车,往往会给人很酷炫的感觉,这与它外观的设计密不可分。
如何能够提升车身的动感,目前最常用的是三种方法:一是增强流线感,使线条和车身表面更加平滑。这样的话不仅仅车子在行驶过程中会减少摩擦,速度更快,还可以给人一种舒适的感觉。二是降低车的底盘,就是尽量减少和风的接触面积,自然就减少了外界阻力,速度也会更快。三是利用仿生学设计,根据达尔文的进化原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动物是在自然界中经过了弱肉强食的争斗,强者才生存下来的。动物的逃生技能还有捕食的本事是天性,为了生存下来,他们只能拼命激发出更健壮的身形来抵抗外侵。所以这一点可以值得汽车外形的设计借鉴。
5 结束语
汽车车身的设计包含了很多的美学原则,而那些豪车为什么就是如此赢得消费者的青睐,就是因为他们的设计师完美的结合了美学还有科技去征服消费者的内心世界,从而产生强烈的购买欲望。汽车造型设计的领域也非常广泛,不仅仅要求设计者对于汽车的功能构造了然于心,更加要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多多结合一些设计中的美学知识和研究,不断创造出更加时尚的汽车。
摘要:汽车的车身设计不仅仅关系到汽车的外观,还要考虑到驾驶员的操作习惯,保证车上人员的舒适,让其免遭噪音、震动等影响。同时,为了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还需要考虑到车身结构的设计安全性。对于一位汽车买家来说,最直接的感受就是车身的外观设计,这将决定买家是否产生购买欲。文章主要是对于汽车车身的外观设计进行一些简要的美学分析,让大家更进一步认识汽车的美学。
关键词:汽车,美学,设计
参考文献
[1]王慧君.汽车造型设计[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7.
[2]唐新莲.汽车总体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机械设计中的设计要素 篇11
【关键词】建构主义 学习设计六要素 高中物理
建构主义理论给教学工作的展开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思想,让教学工作者的工作方式产生了重大革新。本文将结合实例,具体谈谈建构主义学习设计六要素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一、情境创设与问题提出
建构主义理论十分强调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认为学习过程应当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在这样的理论背景下,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能够有极大的发挥空间,很大程度革新了过往的教育理念与教育模式中存在的不足。建构主义学习设计中有非常重要的六个要素,也是学习过程能够有效展开的六个不同阶段。在建构主义理论思想的指引下,首先需要教师能够创设出合适的教学情境,引出相关教学问题。良好的情境创设能够营造更好的教学氛围,在此基础上再提出问题,将更易于学生的主动思考。
活塞B经跨过定滑轮的轻绳与质量为mC=20.0kg的圆桶C相连。当活塞处于平衡时,气缸内的气柱长为L/4,L为气缸的深度,它比活塞的厚度大得多。现在徐徐向C桶内倒入细沙粒,若气缸A能离开地面,则气缸A的质量应满足什么条件?
上面这个问题是高中物理中典型的热学问题,也是一个综合性较强的问题。为了更好的实现情境创设,我首先给大家展示了一个事先做好的flash课件,将题设中的题目条件以动态模拟的形式呈现在大家面前。这样的情境创设将会更易于学生的思考,也能够让学生的思考过程更为高效。
二、搭建桥梁与组织协作
搭建桥梁与组织协作非常重要,这也是建构主义学习设计中另外两个非常重要的要素。搭建桥梁的过程重在对于学生的引导,教师可以有针对性的帮学生们梳理相关知识架构,引导学生们对于重要的定理、定律等展开回忆,这会为问题的解题过程提供很有效的参考。在此基础上,教师应当组织学生们展开有效协作,教师应当做好分组工作,针对具体问题让小组内成员的搭配更为合理。这样才能够让组内每一个成员的主观能动性都得到发挥,才能够更好地展开自主学习过程。
针对上述问题,我首先会引导学生对于解题中可能会用到的理论依据展开分析。首先我会和学生们一起回忆热力学第一定律,第一定律告诉我们:一个热力学系统的内能增量,等于外界向他传递的热量与外界对他做功的和。如果一个系统与环境孤立,那么它的内能将不会发生变化。同时,我们还学过热力学第二定律,内容为不可能把热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而不产生其他影响。第二定律也有其它的表达形式,但说明的都是同样的道理。我会有意识的引导学生思考,看看这个问题可以从哪里逐层突破。当学生的解题思路慢慢形成后,我会让大家通过小组协作的形式找到问题解答的具体方案。
三、展示成果与总结反思
学生们通过协作探究后不少小组内都找到了问题的答案,并且详细列出了解题的具体方案。检查学生们的问题完成情况,发现不少小组内对于这个问题都完成的很不错,我也会让一些解题思路非常清晰的小组在班上展示他们的思考成果。
这个问题是热力学中复杂程度较高的,如果作为作业题单独让学生们思考,估计学生很难完成。然而,建构主义学习设计过程,却能够让问题的思考与探索更有针对性,让问题的解决更为高效。更重要的时,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了充分发挥,教师只是给予学生们相关指引,问题的突破都是学生们自己完成的,这充分体现了学习者主动构建知识的优越性。
整个学习过程中也有一些很值得反思的问题。首先,那些任务完成并不是太好的小组内,我会让小组成员仔细思考总结,为什么其它小组可以很顺利的解答这个问题但自己所在的小组却没有实现。反思总结过程也是构建主义学习设计中的重要要素,能够让学生们回顾整个自主学习过程,找出问题所在,在下次学习中能够做的更好。
结语
建构主义理论下的学习设计,能够很好的辅助高中物理课程的教学。整个学习过程中能够让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得以发挥,很好的凸显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的地位,真正实现了学习者主动构建知识。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中学)
【内容摘要】建构主义理论下的学习设计,能够让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以充分发挥,很好的凸显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的地位,真正实现了学习者主动构建知识的特点。本文对此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词】建构主义 学习设计六要素 高中物理
建构主义理论给教学工作的展开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思想,让教学工作者的工作方式产生了重大革新。本文将结合实例,具体谈谈建构主义学习设计六要素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一、情境创设与问题提出
建构主义理论十分强调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认为学习过程应当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在这样的理论背景下,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能够有极大的发挥空间,很大程度革新了过往的教育理念与教育模式中存在的不足。建构主义学习设计中有非常重要的六个要素,也是学习过程能够有效展开的六个不同阶段。在建构主义理论思想的指引下,首先需要教师能够创设出合适的教学情境,引出相关教学问题。良好的情境创设能够营造更好的教学氛围,在此基础上再提出问题,将更易于学生的主动思考。
活塞B经跨过定滑轮的轻绳与质量为mC=20.0kg的圆桶C相连。当活塞处于平衡时,气缸内的气柱长为L/4,L为气缸的深度,它比活塞的厚度大得多。现在徐徐向C桶内倒入细沙粒,若气缸A能离开地面,则气缸A的质量应满足什么条件?
上面这个问题是高中物理中典型的热学问题,也是一个综合性较强的问题。为了更好的实现情境创设,我首先给大家展示了一个事先做好的flash课件,将题设中的题目条件以动态模拟的形式呈现在大家面前。这样的情境创设将会更易于学生的思考,也能够让学生的思考过程更为高效。
二、搭建桥梁与组织协作
搭建桥梁与组织协作非常重要,这也是建构主义学习设计中另外两个非常重要的要素。搭建桥梁的过程重在对于学生的引导,教师可以有针对性的帮学生们梳理相关知识架构,引导学生们对于重要的定理、定律等展开回忆,这会为问题的解题过程提供很有效的参考。在此基础上,教师应当组织学生们展开有效协作,教师应当做好分组工作,针对具体问题让小组内成员的搭配更为合理。这样才能够让组内每一个成员的主观能动性都得到发挥,才能够更好地展开自主学习过程。
针对上述问题,我首先会引导学生对于解题中可能会用到的理论依据展开分析。首先我会和学生们一起回忆热力学第一定律,第一定律告诉我们:一个热力学系统的内能增量,等于外界向他传递的热量与外界对他做功的和。如果一个系统与环境孤立,那么它的内能将不会发生变化。同时,我们还学过热力学第二定律,内容为不可能把热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而不产生其他影响。第二定律也有其它的表达形式,但说明的都是同样的道理。我会有意识的引导学生思考,看看这个问题可以从哪里逐层突破。当学生的解题思路慢慢形成后,我会让大家通过小组协作的形式找到问题解答的具体方案。
三、展示成果与总结反思
学生们通过协作探究后不少小组内都找到了问题的答案,并且详细列出了解题的具体方案。检查学生们的问题完成情况,发现不少小组内对于这个问题都完成的很不错,我也会让一些解题思路非常清晰的小组在班上展示他们的思考成果。
这个问题是热力学中复杂程度较高的,如果作为作业题单独让学生们思考,估计学生很难完成。然而,建构主义学习设计过程,却能够让问题的思考与探索更有针对性,让问题的解决更为高效。更重要的时,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了充分发挥,教师只是给予学生们相关指引,问题的突破都是学生们自己完成的,这充分体现了学习者主动构建知识的优越性。
整个学习过程中也有一些很值得反思的问题。首先,那些任务完成并不是太好的小组内,我会让小组成员仔细思考总结,为什么其它小组可以很顺利的解答这个问题但自己所在的小组却没有实现。反思总结过程也是构建主义学习设计中的重要要素,能够让学生们回顾整个自主学习过程,找出问题所在,在下次学习中能够做的更好。
结语
建构主义理论下的学习设计,能够很好的辅助高中物理课程的教学。整个学习过程中能够让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得以发挥,很好的凸显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的地位,真正实现了学习者主动构建知识。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中学)
【内容摘要】建构主义理论下的学习设计,能够让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以充分发挥,很好的凸显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的地位,真正实现了学习者主动构建知识的特点。本文对此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词】建构主义 学习设计六要素 高中物理
建构主义理论给教学工作的展开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思想,让教学工作者的工作方式产生了重大革新。本文将结合实例,具体谈谈建构主义学习设计六要素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一、情境创设与问题提出
建构主义理论十分强调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认为学习过程应当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在这样的理论背景下,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能够有极大的发挥空间,很大程度革新了过往的教育理念与教育模式中存在的不足。建构主义学习设计中有非常重要的六个要素,也是学习过程能够有效展开的六个不同阶段。在建构主义理论思想的指引下,首先需要教师能够创设出合适的教学情境,引出相关教学问题。良好的情境创设能够营造更好的教学氛围,在此基础上再提出问题,将更易于学生的主动思考。
活塞B经跨过定滑轮的轻绳与质量为mC=20.0kg的圆桶C相连。当活塞处于平衡时,气缸内的气柱长为L/4,L为气缸的深度,它比活塞的厚度大得多。现在徐徐向C桶内倒入细沙粒,若气缸A能离开地面,则气缸A的质量应满足什么条件?
上面这个问题是高中物理中典型的热学问题,也是一个综合性较强的问题。为了更好的实现情境创设,我首先给大家展示了一个事先做好的flash课件,将题设中的题目条件以动态模拟的形式呈现在大家面前。这样的情境创设将会更易于学生的思考,也能够让学生的思考过程更为高效。
二、搭建桥梁与组织协作
搭建桥梁与组织协作非常重要,这也是建构主义学习设计中另外两个非常重要的要素。搭建桥梁的过程重在对于学生的引导,教师可以有针对性的帮学生们梳理相关知识架构,引导学生们对于重要的定理、定律等展开回忆,这会为问题的解题过程提供很有效的参考。在此基础上,教师应当组织学生们展开有效协作,教师应当做好分组工作,针对具体问题让小组内成员的搭配更为合理。这样才能够让组内每一个成员的主观能动性都得到发挥,才能够更好地展开自主学习过程。
针对上述问题,我首先会引导学生对于解题中可能会用到的理论依据展开分析。首先我会和学生们一起回忆热力学第一定律,第一定律告诉我们:一个热力学系统的内能增量,等于外界向他传递的热量与外界对他做功的和。如果一个系统与环境孤立,那么它的内能将不会发生变化。同时,我们还学过热力学第二定律,内容为不可能把热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而不产生其他影响。第二定律也有其它的表达形式,但说明的都是同样的道理。我会有意识的引导学生思考,看看这个问题可以从哪里逐层突破。当学生的解题思路慢慢形成后,我会让大家通过小组协作的形式找到问题解答的具体方案。
三、展示成果与总结反思
学生们通过协作探究后不少小组内都找到了问题的答案,并且详细列出了解题的具体方案。检查学生们的问题完成情况,发现不少小组内对于这个问题都完成的很不错,我也会让一些解题思路非常清晰的小组在班上展示他们的思考成果。
这个问题是热力学中复杂程度较高的,如果作为作业题单独让学生们思考,估计学生很难完成。然而,建构主义学习设计过程,却能够让问题的思考与探索更有针对性,让问题的解决更为高效。更重要的时,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了充分发挥,教师只是给予学生们相关指引,问题的突破都是学生们自己完成的,这充分体现了学习者主动构建知识的优越性。
整个学习过程中也有一些很值得反思的问题。首先,那些任务完成并不是太好的小组内,我会让小组成员仔细思考总结,为什么其它小组可以很顺利的解答这个问题但自己所在的小组却没有实现。反思总结过程也是构建主义学习设计中的重要要素,能够让学生们回顾整个自主学习过程,找出问题所在,在下次学习中能够做的更好。
结语
建构主义理论下的学习设计,能够很好的辅助高中物理课程的教学。整个学习过程中能够让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得以发挥,很好的凸显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的地位,真正实现了学习者主动构建知识。
造型要素在鞋靴设计中的应用 篇12
鞋靴造型设计是对鞋靴物质构成所进行的一种形式美的创造, 也就是对“鞋”整体外观的塑造。鞋靴造型包括点、线、面、体等基本构成要素和形态、材料 (质) 、色彩、图案、配件等合成要素。鞋靴造型就是由这些构成元素按照形式美法则“组装”而成的。
本文主要对各种造型要素在鞋靴设计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 力求探讨出其应用规律与方法, 为提高鞋靴创新设计奠定基础。
一、造型要素在鞋靴设计中的应用
1、点
点的合理应用能使鞋靴产生动感的穿着效果, 且不同形状的点有着不同的性格表现。例如:方形点给人以稳定、理智、安定的感觉;圆形的点给人以圆满、充实、运动、完美的感觉;锐角的、不规则的多边形点给人以尖锐、紧张、活泼、张扬的感觉;形态构成巧妙的点给人以强烈的艺术美感;具像形态的点使人易于联想;抽象形态的点能产生一种独特的美感。
<1>点不仅能体现鞋靴的功能和结构, 还能起一定的装饰作用, 如鞋钎、鞋眼、商标。凉鞋上的点能增加透气性和凉爽性, 还能把凉鞋打扮的多姿多彩。
<2>点在鞋靴上起装饰作用。鞋靴设计中常用点来丰富款式变化, 在鞋整体布局中表达美感, 显示要点, 使人视线凝固、集中。品牌标志常被作为一个“点”来处理;装饰配件加在鞋靴上可起亮“点”的作用, 如图1。
<3>平面的点可以用做帮面上的“点”的图案, 如设计师有意的表现一个较小部件或帮部件上印刷的一个点。
<4>立体的点用在鞋靴上, 就是设计实体的装饰配件或实用性与装饰性相结合的配件, 如图2。
<5>单个点在鞋靴整体造型中起画龙点睛的作用。正装鞋上的点要求端庄、典雅、高贵;时装鞋上的点要求表现出艺术性和个性;而礼鞋上的点需要配合烘托礼鞋的穿着属性——华丽和个性。
<6>多个点在鞋靴整体造型中可以带来装饰性和韵律感。数量多的组合点用到晚礼鞋和童鞋上;点的线化构成用到时装鞋、休闲鞋、童鞋、运动鞋上;点的面化构成形式用于晚礼鞋上, 如图3。
2、线:
线在鞋靴设计中的表达形式有多种, 其应用为:
<1>从存在方式上看:平面的线 (采用印、刻、嵌、缝等方法加工上去) 是最常用的, 起图案装饰点缀的作用, 如图4。立体的线 (线装配件) 在鞋款中不仅起装饰作用, 还起实用作用。立体线的组合是凉鞋设计中应用最多的, 如图5。半立体的线 (如缝梗线、压印线等) 多用在休闲鞋中, 有粗犷休闲之感, 如图6。
<2>从线的形态上看:粗线、直线用在男鞋款上体现出男士的大方刚正;细线、曲线运用在女鞋款上体现出女士的柔美、纤细;抽象线运用在运动鞋款中体现出中性、运动、休闲的感觉;具象线用在儿童鞋中体现出儿童的天真活泼与浪漫。
<3>鞋靴上有各种装饰工艺线:如起梗线、镂空线、印刷线、刺绣线、镶嵌线、缀缝线等;另外还有部件边缘线、帮部件分割线和独立装饰线等。
3、面
除全空条带凉鞋和拖鞋外, 其他鞋靴造型设计都离不开面形帮部件, 通过在鞋靴上进行面形帮部件的设计, 可以创造出丰富多彩的鞋靴款式, 如:舌式鞋、女浅口鞋等。面形的应用要针对消费者的审美偏好去创新变化, 如正装鞋上帮部件的造型设计应大方、端庄、典雅。
4、体
体在鞋靴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 大的体鞋靴比小的体鞋靴看上去更引人注目, 例如, 高筒靴要比低筒靴醒目的多。体应用较大的地方主要是鞋靴头式造型的变化、鞋靴大底造型的变化和鞋靴跟式造型的变化, 如图7。
5、形态要素
概述:形态指鞋靴外观的凹凸、起伏变化等。应用形态要素进行设计包括平面造型设计、立体造型设计、结构式样设计。点、线、面是组成平面造型的基础元素, 立体构成就是对点材、线材、面材、块材进行立体造型的具体应用。
<1>平面造型设计
指对鞋靴帮部件两维平面的轮廓造型设计。除注意帮部件自身的造型变化外, 通常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 帮部件的造型分割要与鞋靴整体造型相协调。
(2) 帮部件造型变化应有利于帮料套裁。
(3) 帮部件设计要能满足工艺的合理性和经济性。
(4) 帮部件造型设计应具有合理的结构, 满足穿着的舒适性、功能性和牢固性。
(5) 帮部件造型设计应具有创新性和艺术性, 即特色。
<2>立体造型设计
指对鞋靴形态占有三维空间的造型设计, 包含两个方面:
一是指鞋靴形体占有三维空间的形态造型设计, 即为鞋靴体量特征上的造型设计, 一般突出表现为对鞋靴 (鞋楦) 头式形态的立体造型把握。
二是指帮部件和底部件的立体构成造型设计, 即指帮 (底) 部件之间或单独的帮 (底) 部件以某种形式和方式占有一定的三维空间的立体形态造型设计。
<3>结构式样设计
指鞋靴帮面的组合构成款式设计, 如三接头结构款式。在鞋靴形态造型要素中, 结构式样设计对鞋靴形态的造型效果影响最大。鞋靴形态结构式样设计分为创新设计和变化设计两种。创新设计是把原有结构式样进行了较大的修改, 让人耳目一新;而变化设计是把原有结构式样在大小和装饰等方面进行一定程度的改变, 但仍以原有结构为主, 如图8所示。
应用:
<1>现实、抽象形态的应用
现实形态可以从建筑、动物、植物中获取灵感元素, 也可以是中国服饰的精彩细节。例如, 从中国悠久的历史中寻找灵感, 京剧脸谱、山水画、剪纸、陶器等;还可将自然界普遍存在的植物——花和叶, 结合成为帮面部件运用到鞋靴设计上, 并通过工艺手段深化其形象来达到新奇且实用的目的, 现实形可以应用在童鞋、女鞋和前卫鞋上, 如图9。
抽象形有几何、有机和自由抽象形三种。几何抽象形 (如正方形、矩形、梯形、三角形、椭圆形等) 可以运用到许多鞋类帮部件中, 如将凉鞋帮面设计为几何抽象形, 使其造型简约, 富有韵律感, 如图10。有机抽象形和自由抽象形 (是介于现实形和几何抽象形之间的两种形态) 一般运用于童鞋、运动鞋、旅游鞋等, 如图11, 花瓣式的鞋头帮面为鞋增加了许多情趣。
<2>形态要素在女正装鞋中的应用
在运用形态要素设计时必须仅仅围绕女正装鞋的整体造型风格 (端庄、高贵、典雅) 去组织和运用。其重点是头部造型、结构式样和口门部位的造型变化。
鞋头部形态造型变化有尖头式、方头式和圆头式、对称头式和非对称头式几种, 还可以由这几种主要类型派生出很多头型。
常见的女正装鞋口门造型有圆形、圆方形、方形和尖形, 还有心形、桃形和斜形口门等变化。
女正装鞋的帮面分割可采取直线型和曲线型。
<3>形态要素在男休闲鞋中的应用
男休闲鞋形态造型设计的原则是舒适性、个性和轻松感, 头式造型一般都是在比较宽大、饱满形态中寻求变化。
帮部件造型设计是构成男休闲鞋造型视觉美感的重要组成部分, 包括鞋面上每个部件的造型设计, 重点在鞋耳部件处。如图12, 鞋耳部件形态造型设计是整个男休闲鞋形态设计的重点, 对其平面轮廓进行变化或将其用各种装饰工艺手法处理, 可以传达新颖的视觉效果。
6、色彩要素
色彩作为视觉审美的核心, 深刻的影响着人们视觉感受和情绪状态, 是鞋靴造型设计的灵魂。
色彩感觉中的情感性和象征性具有很强的时代性、民族性、地域性和生理性。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特别喜欢的颜色, 中华民族历来喜欢红色、阿拉伯民族喜欢绿色、欧美人喜欢咖啡色;地域性表现在不同地方的人对色彩感觉不一样, 如南美洲人普遍喜欢黄色, 而欧洲人对黄色不感兴趣;生理性是指人的性别和年龄对色彩认识的感受差异, 如女性一般喜欢浅色、鲜艳色, 而男性多数喜欢深色和灰色, 儿童喜欢高纯度的鲜艳色等。
<1>流行色的应用
当一些色彩被赋予时代精神和象征意义, 并迎合了人们的思想时, 就会被普遍认同而广泛流行起来, 运用鞋靴的流行色彩发展趋势来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 诱发人们的消费心理和欣赏心理, 就可以引导市场消费潮流。当今复古风潮盛行, 色彩流行的潮流总是在轮回, 如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曾经流行的艳丽色彩——红色、金色、橙黄色和米色等, 现已重返市场。枣红、酒红、深红、深咖啡、深褐色等中间色为秋季流行的主色调, 尽添秋冬暖意和醉人色彩, 散发柔性与浪漫。男鞋除了极富高贵的、神秘的黑色外, 古铜色、咖啡色、机关报灰色现广为流行。
<2>色彩在具体鞋靴上的应用
女正装鞋配色设计总体要求色彩端庄、沉稳;在色相运用上以单色为主, 一般选同类色或无彩色系的黑与白、白与灰、黑与灰来搭配, 黑色、棕色、白色、米色、驼色、灰色在女正装鞋上运用较多, 一些高亮度的灰色运用在女正装鞋上给人明丽、含蓄、高雅的感觉, 可以彰显审美品位。
新颖别致的配色设计可以使女时装鞋产生不同凡响的美感。具有时代感的黑色、艳丽的红色等色系给人以强烈的礼堂冲击, 充满了激情与浪漫, 是女时装鞋的主导色彩。如图13, 将“中国红”演绎得如此奢华, 彰显出中国古老文明的大气与浓厚的韵味。
前卫鞋色相设计通常采取反向设计和多色相对比搭配设计。色相反向设计是指前卫鞋上的颜色使用与普通鞋相反, 如大红色、鲜黄色、蓝色等颜色本应用在女鞋上, 却用在男鞋上, 于是产生了前卫感。多色相对比搭配是指多种对比色同时在一款鞋上出现, 给人矛盾冲突激烈、视觉纷乱刺激的感觉。前卫鞋色彩纯度较高, 具有很强的冲击力, 给人醒目、张扬之感。前卫鞋色彩搭配要创造一种少见的色彩组合, 如黑色与紫色搭配、金色与蓝色搭配、银色与红色搭配、金色和银色搭配, 具有独特的魅力。尤其闪亮的银色具有一种逼人的光芒, 黑色鞋搭配上古怪造型的银色图案和配件, 可使鞋产生野性、冷酷、孤僻等感受, 前卫感十足。如图14, 整个鞋款没有过多的装饰, 只有色彩的大胆搭配, 使用四种亮色与黑色的完美组合, 使鞋款张扬性感、具有魅力, 而又不失品位。
7、材质 (料) 要素
材质、形态和色彩是鞋靴造型设计最重要、最基本的三要素。
从视觉审美的角度它包括材质肌理和材料档次两方面。不同材质具有不同的视感和手感, 可以产生不同的材质美感。例如, 胎牛皮和小牛皮纹理细腻、柔软, 视感和手感都非常舒服;鳄鱼皮、鸵鸟皮等鞋面材料稀少, 本身就是一种高档材料, 而且其特殊的纹理给人一种高贵和神秘感, 表达着特殊的主题, 创造了一定的意境。
<1>材料机理的应用
材料肌理是一种新颖独特的美感形式, 是材质美感的重要组成部分。材质的肌理大多是人为的, 有很大的随意性。在鞋靴设计中, 常以巧妙地组织材料间的肌理对比, 以及与其他材料的质感对比而增加美感。一般有以下几种手法:
(1) 运用不同肌理对比的材料进行款式设计, 突出材料风格的典型性, 如绒面革长靴的鞋头包着光亮金属, 更加突现绒面革的柔软与温暖。
(2) 让肌理相近或相同的面料在鞋靴不同部位出现, 使视觉产生呼应感, 如鞋帮主体以正面革为主, 配以针织材料为靴筒的低腰皮靴, 使皮革与针织材料对比产生一种视觉上的联系, 在变化中求得统一。
(3) 将具有强烈肌理效果的材料用于小面积部件, 可以吸引视线、突出重点, 和大面积较弱肌理的材料进行强对比, 在面积和比例上求得统一与平衡, 使用高光装饰件来装饰鞋面正是这种手法。
(4) 打破常规性选用材料的方法, 扩大鞋面材料的艺术表现范围。
<2>材质 (料) 要素在具体鞋靴上的应用
鞋靴造型设计要根据特定消费者、特定鞋靴品种的需要, 尽可能发挥材料特有的材质美感。例如, 女正装高档鞋采用亮面皮革和柔软织物, 或采用具有特殊肌理的高档材料, 不仅增添了鞋面的质地美感, 还提高了档次。以正面革为主, 搭配使用漆皮革、金属效应革、珠皮革等亮革, 可以使正装鞋显出高档感, 为女性带来干练的气质。
不同材质的应用带给女时装鞋不同的风格。使用印有花哨图案的剖层皮革、压花革及毛巾织物给鞋带来自由、休闲的灵感, 突出现代个性;带有自由图案的材料, 外观有有机玻璃的效果和油布效应, 将浪漫、自由、活泼、不掩饰自己个性的特点展现的淋漓尽致;豹纹、斑马纹、蛇皮等兽皮花纹面料突显了设计中的野性美和自然美, 使时装鞋具有粗狂, 野性和原始的非洲风格, 如图15。随着复古潮流的兴起, 原始风格的木材、麻布重返鞋材, 并走在了时尚的最前沿, 如图16所示的女时装鞋。
男正装鞋一般用粒纹细致、手感柔软、滑爽、丰满的胎牛皮和小牛皮。对于高档男正装鞋, 稀有高档的材料是必不可少的, 如鳄鱼皮、鸵鸟皮、鲨鱼皮等, 用其特殊肌理与普通鞋面材料搭配使用, 不仅节省高档材料, 同时还形成对比的美感和提高鞋的高贵感。
休闲鞋与童鞋要考虑材料的舒适性, 围绕休闲鞋风格应选择肌理上感觉温和、亲切和含蓄的绒面革、磨砂革、油鞣革、压花革、皱纹革;童鞋一般选用吸湿性和透气性较好的天然材料, 如天然皮革、棉、麻等。
总之, 造型要素的变化决定了鞋靴类别、属性和款式的变化。进行鞋靴造型设计时, 首先要把握流行发展趋势, 了解人们消费观念的变化及流行主题的变化;其次, 要在吸取国外设计风格的同时, 把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融入进去;最后, 要观察生活、感受生活, 从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发现美的造型元素, 并把这些元素巧妙的应用到鞋靴造型设计中, 从而设计开发出具有特色的鞋靴, 成为世界流行的“引导者”。
摘要:造型要素的变化决定了鞋靴类别、属性和款式的变化, 本文介绍并分析了基本造型要素点、线、面、体及合成造型要素形态、材料 (质) 、色彩等在鞋靴设计中的应用, 并总结了造型要素在鞋靴设计中的应用规律。文章还根据消费观念的变化及流行主题的变化, 引导设计者从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发现美的造型元素, 并把这些元素巧妙的应用到鞋靴造型设计中, 以此设计开发出具有特色的鞋靴。
参考文献
[1]鲁道夫·阿思海姆.艺术与视知觉[M].四川:四川大学出版社, 1997.
[2]陈念慧.鞋靴设计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0.
[3]李国鹃.浅谈皮鞋造型设计的要素[J].中国皮革, 2004, (2) :108121.
[4]倪海曙.视觉和仿生学[M].北京:知识出版社, 1985:89106.
[6]郑秀化.鞋饰图案构成美学探析[J].中国皮革, 2005, (3) :112117.
[7]陈炜.鞋靴的设计定位[J].中国皮革, 2005, (3) :163165.
【机械设计中的设计要素】推荐阅读:
教学中的机械设计11-24
课程设计中机械设计06-16
机械设计与安全设计08-01
公路设计中的设计要素12-13
机械设计与机械加工09-15
机械设计专业课程设计05-08
机械设计基础10-13
机械设计质量05-11
机械工艺设计06-06
高职机械设计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