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灾事故

2024-09-17

雷灾事故(精选7篇)

雷灾事故 篇1

雷电是发生在大气层的一种自然现象, 是一场较为严重的自然灾害。迄今为止, 因为雷电造成经济和财产受到破坏的事例逐渐增多, 据了解2006年广东省雷击灾害实例有1680宗, 其中雷击引发火灾爆炸事故23起, 人身伤亡事故78宗, 死亡72人, 伤54人。雷击损坏各种电子电器设备8070件, 全年因雷电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约0.8亿元。由此可见, 雷电灾害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因此, 雷电直接威胁到我国国民经济建设和发展, 目前, 我国防雷减灾的意识还不够强烈, 在管理经验上相对不足, 管理人员的素质也有待于提高, 所以, 探讨出一套完善的防雷措施是解决雷灾发生的有效方法。

1 农村雷电灾害现状

农村是雷灾的多发区, 也是防雷管理工作的薄弱环节。农村的雷灾发生比例占总的雷灾发生总数的80%, 雷灾导致农村居民的电视、电话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和破坏, 造成人员伤亡。许多数据表明, 雷电灾害无论是从量上还是从危害程度上来说, 都是让人们触目惊心的。由此可见, 农村是雷灾防御中的盲点, 想要彻底解决雷灾的发生, 就必须让广大农村居民首先了解雷电的有关知识, 增强他们的防雷意识, 强化防雷措施, 这才能促进农村防雷减灾工作的顺利进行。

2 农村地区雷灾发生的主要原因

2.1 临时搭建房屋没有任何防雷设施

在农村地区, 大多房子都是靠农民自己动手搭建的, 基本属于不合格的违章建筑。由于农村的确缺乏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支持和监督, 从而导致了农村房屋建设部科学, 防雷设施不被重视等问题。并且农村居民对防雷的意识也比较薄弱, 绝大多数都存在着侥幸心理, 不把防雷当成事情来重视, 不愿意花钱安装防雷设备, 或者人为的留下雷灾隐患。这样就会极大程度的造成人员的伤亡和财产的损失, 而且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 农村居民建造房子都喜欢往高处建, 完全忽略了建楼的质量, 天面大多选择钢筋混凝土面, 这样极可能引发雷灾。

2.2 在屋顶安装金属线

有些住户, 习惯在自己屋顶安装铁皮水箱、太阳能热水器、或者一些电视电缆、电源线等, 这些都是引发雷灾事故的主要因素。例如, 2008年6月, 市藤县某户人家由于其邻居家的9m电视电线被雷击中, 使电视天线和支架被毁坏, 瞬间造成5台电视机被烧毁, 感应雷通过电源线串入他家, 把站在电灯下的住户击倒, 经过抢救才得以生还。

2.3 防雷设备不合格

部分居民遭受雷击, 造成引下线断接卡处冒火、多部电视机、电话机、卫星电视接收机、日光灯等被击坏。通过工作人员进行勘察得知, 主要是由于他们的防雷设备不合格, 雷面没有网避雷带网络, 引下线偏低, 卫星接收器没有收到保护, 基座未接地, 电源线和信号线没有任何的电压保护措施。

2.4 在雷灾发生时期, 运用不正当的避雷方式

由于农村居民的防雷意识淡薄, 在雷灾发生时期无法做出正确的防雷措施, 造成雷击事件的发生。例如, 2002年8月7日中午1时30分左右, 广东三水市乐平镇海洲水闸发生雷击事故, 事故中一人当场死亡, 一人重伤送院抢救无效死亡。

事故发生时, 天气闷热且开始打雷, 但尚未下雨, 该镇三江高岗村范氏两兄弟 (兄19岁, 弟16岁) 从菜地耕作回来, 驾驶摩托车途径海洲水闸旧鱼苗场时停车避雨 (未下车) , 即遭到雷击。由于事故发生地带四周较为空旷平坦, 路两旁为鱼塘, 当事人在此环境中成为了雷击目标, 造成了悲剧的发生。

3 农村雷电灾害预防措施

由于农村地区地域广阔, 山地多平原少, 是雷电灾害发生的主要地区, 所以它具有发生频率多, 范围广、危害大的特征。由于受到地域、经济和思想观念的影响, 使防雷工作很难正常的开展下去。因此, 笔者根据农村地区的实际情况, 提出了一些完善的措施。

3.1 加大宣传, 提高农民的防雷意识

农村要全面结合各地区的实际情况, 制度一套完整的宣传方法。比如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 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等方法大力宣传雷灾的预防措施, 在容易引发雷灾的地区、景点挂出警示牌, 提醒人们注意雷雨天气雷灾的防范, 在田间也选择性的安装一些防雷设备, 确保农民的安全。对于经济不发达的地区, 安排一些工作人员、专家去雷灾多发的地区讲课, 传授他们一些防雷技巧和知识。对一些典型的实例要说明具体方法, 如何进行自我防范, 特别是在野外作业遇到雷雨时应如何防护, 在发生雷击事件以后应如何抢救等措施。

3.2 加强建筑物防直击措施

长期以来, 农村地区防雷工作在管理上面基本处于空白, 大多数农村房屋防雷设备基本处于老化, 甚至没有任何的防雷设备。因此, 为了确保农村居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全面加强建筑物的防直击雷措施是当前我们的首要任务, 防雷措施的实施对象主要包括学校、变电站、临时施工单位等。在一些落后的地区, 政府应该加大力度, 给予一定的资金补助, 动员全社会的参与, 从而确保农村的防雷措施不留死角。

3.3 完善雷电的监测和预警

建立雷电灾害的监测预警系统, 可以全面加强农村居民的防雷意识, 提前做好雷电预防。充分利用电视、电话、网络和广播等设备, 向农村居民通报雷电预警信息, 实现“村村通电视、村村通电话、村村通网络”的建设过程, 通过同步安装防雷设备, 有效的减少了农村田地把雷电引入室内的可能性, 极大程度的保证了农村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在人群经常活动的场所建设有防雷设备的供避雨、防雷和休息的简易亭子, 还要加大对农村中小学防雷设备的安装, 确保学生和老师的生命安全。

4 结语

近年来, 由于农村雷电灾害的发生受到了自然、社会和人为等因素的影响, 使农村地区雷击事故呈现逐年增长的现象, 给农村居民的生命和财产带来了严重的创伤, 造成了国家的经济负担。因此, 我们应从导致农村雷电灾害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中吸取一定的经验教训, 对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情况制定一套完整的雷电预防措施, 从而有效的减轻和避免雷电灾害给广大农村和农民群众带来的危害。

摘要:在雷电多发季节, 农村雷电灾害频繁的出现, 对农村的经济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一定的威胁, 农村雷电灾害应引起了国家的高度重视, 因此, 全面开展雷电灾害的预防工作是现今的主要任务。本文通过对农村雷电灾害频繁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 提出了一些防范的措施。

关键词:农村,雷灾事故,原因,防御措施

参考文献

[1]赵建吉, 韦丽英.广西农村雷灾事故的原因分析及防御措施[M].气象研究与应用, 2007 (09) :28~30.

[2]韩文生, 卢学峰, 杨东旭.电源防雷器级间能量配合分析[J].气象与环境科学, 2007 (3) :88~89.

雷灾事故 篇2

江苏省吴江市地处“长三角”腹地,东邻上海,西濒太湖,南连浙江,北依苏州。全市行政区辖面积1 176.68 km2,其中水域面积267.11 km2,占22.7%。市域内湖泊众多,河网稠密,具有典型的江南水乡特色。市内有太湖湖区水系、杭嘉湖水系和阳澄淀泖水系,其中渔业用水区占了31.25%。吴江市的气候属北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雨水充沛,丰富的水域和充沛的雨水为强对流天气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水汽条件。吴江市历年雷暴出现次数较多,雷电发生频繁。2008年5月27日,吴江市共发生了3起雷击事故,死亡3人。

1 事故基本情况

2008年5月27日17:00左右,在吴江市松陵镇八坼社区联民村的一个鱼塘旁,潘某夫妇突遇雷阵雨,二人在鱼塘边搭建的简易棚下躲雨,潘某被雷电击中,在其后脑勺有长约10cm创口,经送医院抢救无效死亡,其妻未受伤。

2008年5月27日17:00左右,许某在盛泽镇大成村鱼塘边钓鱼,突遇雷阵雨,在奔跑躲雨过程中接手机,结果被雷击中。据现场目击人介绍:被害者在距离其十几米处被雷电直接击中,衣服有被雷电烧灼的痕迹,后经送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2008年5月27日18:00左右,高某从工厂骑电瓶车回家,在盛泽镇中心大道圣塔大桥北侧被雷电击中,经路人发现并报警,警察到现场发现其已经无呼吸,后经过法医检查,发现其下巴处有灼伤的痕迹,头发及衣服烧灼痕迹,判断为雷击致其死亡。

2 事故原因分析

2.1 天气背景分析

从2008年5月27日雷电事故发生当天地面图上看出,整个吴江地区位于低压顶前部,受东南气流控制,500 hpa图上处于槽前的西南气流里,2支气流都把水汽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吴江上空,为雷暴天气的产生提供了充足的水汽条件;并且当天上午8时的K指数大于35℃,已经积蓄了大量能量,抬升指数小于-2℃,大气层结不稳定,为对流性天气的产生提供了能量条件;当日低空为辐合上升,配合高空的辐散为雷暴天气的产生提供了相当好的动力条件。当天下午到晚上,吴江地区确实出现了雷雨天气,查询江苏省气象局雷电实时观测记录资料发现,2008年5月27日吴江共发生闪电275次,主要集中在16:00到19:00 (有238次),闪电密集;最强雷电流为-82.8 kA,出现在17:30时,位于盛泽。其中,发生在17:00到18:00的闪电雷电流强度都在30kA以上,强度非常高,正是这种异常强大的雷电流造成了人员伤亡。

2.2 地理环境和人为因素

潘某躲雨的简易棚地处鱼塘边,属水陆交界处,四周空旷,周围无高大建筑物,该简易棚为局部最高点,且简易棚顶部有金属物(彩钢板),是雷暴袭击的主要对象。在简易棚有金属的地方使用雷电剩磁检测仪检测,发现有剩磁现象,彩钢板有熔化点,木头立柱有烧焦痕迹,可以判定的最大可能情况为:雷电击中简易棚屋顶彩钢板,雷电流经彩钢板传递至简易棚木头立柱,并在木头立柱上产生高电位,由于村民潘某靠近(或靠在)木头立柱,由接触电压或旁侧闪络将潘某击倒,其妻远离木头立柱而未受伤。

许某遭雷击现场在鱼塘边,属水陆交界处,四周空旷,被雷击时许某正在打手机,他此时属局部最高点,故被雷电直接击中导致其死亡。许某缺乏防雷意识,在雷雨来临时,在处于空旷地带又易发生雷击的水域边上奔跑并接手机,导致他成为引雷对象。

高某在雷雨交加时骑电瓶车经过水陆交界的桥边时,作为局部最高点而被雷电击中,导致其心脏跳动停止或呼吸停止,并最终导致其死亡。在雷雨来临时,高某因自我防雷意识差,未采取任何防雷措施而遭受雷击。

以上3起雷灾事故现场均位于鱼塘和河流等水域附近,水面上充沛的水汽随气流的上升而使水域周围上空的空气湿度增大,雷暴次数明显增多,据有关资料统计雷暴次数可增多20%以上[1]。水域附近电阻率较低,并且地势空旷,易遭雷击。潘某由于采取了不正当避雷措施而死亡,许某和高某因未采取雷电防护措施而酿成悲剧,这些悲剧事件说明了人们对雷电的危害认识不足,防雷意识较差,缺乏必要的防雷常识。在户外遭遇雷电时,把旷野上的大树、木棚等当作避雷雨的安全场所,正犯了避雷的大忌;来不及躲避时不宜奔跑,开摩托车、骑车时,要双脚并拢蹲下,双手放在膝上;使用设有外接天线的设备及接打电话很容易造成雷击事件[2]。

3 讨论

如何从众多的雷击伤亡事故中找到原因,并将其归类和因地制宜地提出适合水域附近的防雷方法和措施,已经成为吴江地区防雷工作者的重要课题。

吴江地区由于其水域面积广阔,人们不可避免地会在水域附近遇上雷雨天气。由于此类空旷的地方基本没有安装有防雷设施的建筑物供躲避,因此,人们很难找到安全的避雷场所,这时人就成为空旷区域的“制高点”,非常容易成为雷击的目标[1]。吴江市的水产养殖业很发达,渔业用水域面积很大,在鱼塘边没有采用任何防雷设施的简易棚也非常多,养殖人员一般都是在这些地方休息,雷击隐患大;近几年,到湖边钓鱼的人不断增多,而为钓鱼者提供的只是一般的木头或彩钢板亭阁,使得钓鱼的人极易受雷击。

为了有效地减轻和避免雷电灾害造成的损失,结合吴江地区水域面积较大的实际情况,现阶段应先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

3.1 加强防雷减灾宣传,提高人们的防雷减灾意识

夏季是雷雨季节,吴江市乃至全国各个地区的雷击事故频频发生,因此,提高人们的防雷意识,引导人们采取正确的自我雷电防御措施刻不容缓。各地区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宣传方式。吴江地区发生的雷灾主要原因是广大群众对雷电危害没有充分认识,没有意识到在水域附近极易遭到雷击这一事实,从而未采取相应的防雷措施。加上人们未能及时获得雷电预报预警信息,故雷击事故频发。因此,加强雷电防御科普知识的宣传,让广大群众对雷灾有充分认识,并自觉地、主动地、有效地进行防御是我们目前最主要的工作。

3.2 完善雷电灾害监测、预报预警、发布制度

在现有的闪电定位系统、多普勒雷达和大气电场仪等设备组成的雷电灾害监测和预警系统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雷电灾害监测、预报预警、发布制度,利用各种媒体宣传工具(广播、电视、手机短信等),及时向社会通报雷电预警信息,使公众(尤其是水产养殖户)提前做好雷电预防[3]。

3.3 在特殊地点建设防雷设施完善的避雷场所

对水产养殖户搭建在鱼塘边的用于避雨、休息的木棚应采取较完善的防雷措施;钓鱼场所和一些景观水区等应提供安全的避雷场所。

4 结语

吴江市2008年5月27日的雷灾事故的发生由自然、地理环境和人为的因素、水域附近易遭雷击的因素,以及人们缺乏防雷意识所造成,我们应从这次事故中吸取教训,采取相应的雷电灾害防护对策和措施,有效地减少或避免雷电给广大群众带来的危害。而如何根据不同区域、不同情况制定合适的雷电防御措施,有效地防止或减少雷击事故的发生,有待更深入探讨研究[3]。

摘要:通过对2008年5月27日发生在吴江市的雷灾事故的现场调查,结合当时天气情况及闪电分布情况,分析了该事故的成因。据此,得出在吴江市特殊的地理环境下发生雷灾的主要原因,并提出防护措施。

关键词:雷灾事故,水域,防雷意识

参考文献

[1]秦春明,曹磊,韩登武,等.石河子总场“5·27”雷灾事故现场调查和成因背景分析[J].新疆气象,2001,24(6):31-32.

[2]邓传领.农村雷灾事故的原因分析及防御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09(8):278-279.

[3]赵建吉,韦丽英.广西农村雷灾事故的原因分析及防御措施[J].气象研究与应用,2007,28(3):71-72.

雷灾事故 篇3

1 农村雷电灾害现状

农村是雷电防御的薄弱区和雷电灾害的多发区, 是防雷管理工作的簿弱环节, 据有关部门防雷减灾调查资料分析, 农村雷击灾害占雷击灾害总数的3/4左右, 雷击导致农民电视、电话等损坏和引发火灾的事例很多。雷击造成人员伤亡的事例, 农村占80%以上。数据表明, 雷电灾害无论从数量上还是从危害程度上来讲, 都是触目惊心的, 农村是雷电防御的薄弱区甚至是盲区。因此, 让广大农民了解雷电相关知识, 增强防雷意识, 强化防雷措施, 对农村防雷减灾工作十分有利。

2 农村雷电灾害的成因分类

通过对农村雷电灾害分类分析, 认为导致农村雷电灾害频繁发生的主要原因有:农村地理环境和生产条件的限制;防雷设施奇缺及防雷设施基础建设差;防御雷电灾害意识不强;缺乏必要的防雷常识;不能及时获得雷电预警信息;农村防雷减灾行政管理的约束力薄弱。

2.1 地理环境和生产条件的限制

从地理环境而言, 山区和平原都有发生雷击的可能, 农村有些房屋本身就建在雷电多发区, 容易遭受雷击。从生产条件而言, 农民大多长期在空旷的田野或山坡上生产劳作, 不可避免要遇上雷雨天气;同时, 由于现在的田野或山坡上基本没有安装有防雷设施的建筑物可供躲避, 农民很难找到安全的避雷场所, 人就成为空旷田地里的“制高点”, 非常容易成为雷击的目标。

2.2 农村防雷基础设施建设差

农村房屋基本都是由农民自行建造, 在设计时没有考虑雷电防护措施, 建造时没有安装防雷装置。农村电力、广播、通讯设施的防雷装置不合格, 电视天线普遍架设在屋顶, 遇到雷雨天气, 雷电流就沿着天线进入屋内, 电源线、电话线、信号线随意的架空引入住房, 雷电经过这些架空线窜入屋内, 造成家用电器设备损坏, 甚至人员伤亡。在人群经常活动的农村开阔地带没有建设含防雷设施的避雨、防雷和休息的简易亭阁等设施, 农民群众在空旷的田野生产劳作, 遇到雷雨天气很容易遭受雷击。农村幼儿园和中小学防雷装置基础设施严重不足, 有的甚至没有防雷设施, 雷击隐患普遍存在, 在学生上课时, 教室一旦遭受雷击, 后果不堪设想。

2.3 防御雷电灾害意识不强

目前, 农民群众对科学防御雷电意识淡薄, 以封建迷信思想解释雷电现象依然存在。他们认为, 遭受雷击是由于做了坏事所得的报应, 是罪有应得。一旦遭了雷击, 一般都不会说出来, 隐瞒雷击事实的情况经常出现。防雷意识淡薄直接导致农民防御雷电能力低下, 不关心、不了解, 更不懂得在雷电天气条件下自我防范, 在雷电灾害面前束手无策。

2.4 缺乏必要的防雷常识

农民野外作业遇到雷雨天气缺乏自我雷电防护措施, 常常把旷野上的独立大树、亭子当作避雷雨的安全场所, 这正犯了避雷的大忌, 很容易遭受雷击, 从而酿成悲剧。在野外遭遇雷电来不及躲避时切勿奔跑, 要双脚并拢蹲下, 双手放在膝上, 手臂不要接触地面。不宜在旷野打雨伞等物体。高举铁锹、锄头等物体都会带来雷击的危险。农民在雷雨天气时经常没有将门窗关闭, 造成球形雷电入室引发雷击。使用设有外接天线的收音机和电视机收听、收看以及接打电话都很容易造成雷击。

2.5 雷电预警信息不能及时获得

农村相对比较广阔, 农民居住也比较分散, 通讯设施相对落后, 雷电预警信息不能及时传到农村, 农民群众无法做到提前预防。因此, 发生雷击事故的概率更高。

2.6 防御雷电灾害管理不力

为了节约建设资金, 大部分农民都有意逃避管理, 不愿意接受雷电防御技术人员提供的防雷装置设计审查和质量检测等服务工作, 同时, 由于多方面的原因, 雷电防御主管部门对农村雷电防御安全管理工作也不够到位, 措施并未跟上。

3 农村雷电灾害防御措施

3.1 加强农村防雷管理工作

当前, 农村防雷工作还存在较大的问题, 宣传力度不够, 思想认识不到位。因此, 各级人民政府和防雷主管部门应当高度关注农村雷电灾害防御工作, 充分认识农村防雷减灾工作的重要性和当前农村雷电灾害多发的严峻形势, 消除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 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3.2 加强防雷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 普及防雷知识

农村雷电防御工作既是重点, 又是难点。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要加大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湖北省气象条例》、《防雷减灾管理办法》、《湖北省雷电灾害防御条例》的宣传, 各乡镇、有关部门要针对当前农村雷电灾害的实际情况, 结合典型案例, 通过各种形式, 在农村、农村幼儿园和中小学校等广泛开展防雷减灾知识宣传教育活动, 做到家喻户晓, 增强农民群众的自救互助能力。

3.3 从源头上强化防雷安全措施

当前防雷工作重点在城市, 农村常被忽视。农村应与城市一样逐步完善防雷管理工作, 并逐渐把防雷安全管理工作的重心由城市转向广大农村。对农村新建 (构) 筑物, 要从基础抓起, 做到防雷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验收。

3.4 加强雷电监测的预警预报服务

气象部门要编制雷电灾害防御规划, 建立雷电灾害监测预警系统, 加强雷电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 提高雷雨天气的监测、预警预报水平。要充分利用电视、电话、广播、互联网、手机短信息等手段, 及时向农民群众传播雷电灾害预警信息, 为广大农村提供及时、高效的服务, 特别是偏僻的山区。

3.5 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防雷投入

加大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防雷基础设施的投入, 对农村的公共设施进行防雷检测, 安装必要的防雷装置。在实现“村村通电话、村村通电视、村村通宽带”的建设过程中, 同步安装防雷设施, 对农村的电力、电视、通信等线路进行屏蔽和先进的处理技术, 以有效减少架空线, 减少空旷的农村田野把雷电引入室内的概率, 最大限度地保障农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在人群经常活动的农村开阔地带选择适当地点建设有防雷设施的供避雨、防雷和休息的简易亭阁等设施;加大对农村幼儿园和中小学防雷装置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 改善农村学校防雷设施严重不足、雷击隐患普遍存在的现状, 保障农村幼儿园和中小学学生和老师的生命安全。

3.6 建立雷电灾害气象信息员队伍

在乡镇、农村建立兼职的雷电灾害气象信息员队伍, 通过加强信息员队伍防雷减灾基本知识和避灾自救的基本能力培训, 发挥其在农村防雷减灾科普宣传中的作用, 提高农民群众雷电防护知识和防雷避灾意识, 增强个人现场急救自救能力, 同时将农村雷电灾害事故及时向气象等相关部门报告, 并协助做好雷电灾害的调查、鉴定和上报工作。

4 结语

农村雷电灾害的发生受自然、人为和社会的因素影响, 从导致农村雷电灾害事故频发的主要原因中吸取教训, 采取相应的雷电灾害防护对策和措施, 能有效减轻或避免雷电灾害给广大农村和农民群众带来的危害。

摘要:在雷电多发季节, 由于各种原因农村雷电灾害频繁发生, 它直接威胁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 农村雷电灾害已经成为农村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 加强农村雷电灾害的防御工作刻不容缓。通过对湖北省典型的农村雷电灾害分析, 指出当前农村雷电灾害防御现状及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分析导致农村雷电灾害频繁发生的几个主要原因, 并提出农村雷电灾害的防御措施, 以期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 将农村防雷工作落到实处。

关键词:农村,雷灾事故,原因分析,防御措施

参考文献

[1]李彩莲, 王洁, 杜建忠.陕西省农村雷电灾害调查分析以及思考建议[OL].[2008-5-27].http://www.flo29.com/news.show.asp?id=230.

雷灾事故 篇4

1 制氧厂振动探头、PLC等设备的工作原理及技术参数

马钢制氧厂氮压机房设备是由美国提供, 其中的振动探头是设备的传感器, 当传感器检测到设备电压发生波动时, 会出现振动跳车现象, 该设备通过PLC (可编程控制器———一种专门为在工业环境下应用而设计的数字运算操作的电子装置) 无线装置发往控制主机, 发出警告 (图1) 。马钢制氧厂采用的是3300 XL 8mm本特利振动探头 (电涡流传感器系统) , 该设备由探头、延伸电缆和前置器组成, 振动探头设备是通过-24Vdc电源供电, 10KΩ负载。无安全栅时要求17.5Vdc至-26Vdc, 电流最大为12m A, 有安全栅时要求-23Vdc至-26Vdc, 当在高于-23.5Vdc电压下工作时, 将导致线性范围减小。供电电压每变化1伏时, 输出电压变化2m V, 输出阻抗50Ω, 工作频率0-1MHZ。PLC额定冲击耐压为24V。

2 雷灾事故的调查与分析

2.1 运用GPS测量雷灾发生的地点:

采用手持式GPS测量仪, 测得马钢制氧厂氮压机房 (遭雷击PLC) 的经纬度为118.471°E、31.686°N。

2.2 雷灾事故发生的时间:

从马钢制氧厂实时监控 (振动探头) 显示器中看出 (图2) , 共发生四起雷灾事故, 其时间分别为:2012年8月19日19:57分、2012年8月21日16:08分、2012年8月28日15:21分、2012年9月9日1:41分。

2.3 闪电资料查询:

通过对中国防雷网查询, 得知2012年8月19日至9月9日, 马钢公司所在位置4次闪电定位图和闪电定位资料 (图3) 。在2012年8月19日20时天气图上, 马鞍山处于高空槽前, 西南暖湿气流活跃, 对流云团旺盛, 出现了强雷暴天气。

2.4 在GIS地理信息图上, 标注闪击点与氮压机房的位置 (图4) 。

利用Arc GIS软件, 计算雷闪点距离:2012年8月19日19:57, 雷闪点位于31.699°N、118.481°E, 雷电流强度-27.738KA, 氮压机房距离雷闪点1725.3米。2012年8月21日16:08, 该时段雷闪点为6个, 最近的一个雷闪点位于31.723°N、118.53°E, 雷电流强度-21.908KA, 氮压机房距离雷闪点约6871.3米。2012年8月28日15:21, 雷闪点位于31.717°N、118.491°E, 雷电流强度-29442KA, 氮压机房距离雷闪点约3925.5米。2012年9月9日1时41分, 该时段雷闪点位于118.469°E、31.696°N, 雷电流强度-97773KA, 氮压机房距离雷闪点1124.9米 (见表1) 。

2.5 闪电的静电感应和电磁感应对PLA等设备的影响

标准的雷电波形为1.2/50us, 其中波头时间T1=1.2us;半波峰值时间 (波尾时间) T2=50us, 通常雷电流波的前沿一般为2.5us, 对于10m×10m的机房来说, 通过以上公式计算, 得出闪电感应电压数值 (见表1) 。

2.6 结论

2.6.1 四次雷灾事故为非直击雷危害, 距最近的雷闪点约1125米, 雷电流强度为-97.773KA。

2.6.2 磁场强度H最大为13.8 (A/m) (2012年9月9日) , 均小于800 (A/m) , 所以磁场对于氮压机房设备影响可以忽略。

2.6.3 静电感应电压对于氮压机房设备影响可以忽略, 因为信号屏蔽电缆一端接地, 虽不能屏蔽电磁场, 但对静电感应有作用。

2.6.4 四次雷灾事故主要是闪电感应电压造成。

由于信号屏蔽电缆为一端接地, 不能屏蔽电磁场, 从计算的结果上看:4次信号线上出现的闪电感应超过25V的电压 (PLC等设备的绝缘耐受雷电冲击电压的能力为24V) 故被雷击坏。此时的传感器 (振动探头) 输出电压变化超过50m V (振动探头变化达24×2=48m V时, 会出现线性下降) , 于是就出现上述四次振动跳车现象。

3 防雷整改

3.1 防直击雷整改:由于氮压机房房顶无防直击雷装置, 根据氮压机房的重要性和发生雷灾事故的可能性和后果, 应按二类防雷标准进行防护、整改。

3.2 防闪电感应整改:

由于信号线路采用是屏蔽电缆, 只有一端接地, 只能防闪电的静电感应, 但不能防闪电的电磁感应, 故二端都需要接地。

3.3 防闪电电涌侵入整改:

由于电源和信号线路无防闪电电涌侵入措施, 故在设备的配电系统中, 设置3级保护。在4个振动探头的电缆终端 (前置器) , 安装4个信号SPD。在氮压机房的室外设置水平均压环 (30×3热镀锌扁钢) , 每隔5米设置2.5米的垂直接地极, 将进入氮压机房的所有金属管道、金属构件、金属门窗、金属桥架均与均压环就近连接, 接地电阻小于1Ω。

3.4 等电位连接整改:在氮压机房内设置M型5m×5m (30×3热镀锌扁钢) 的水平均压环, 所有电气设备就近连接。

3.5 屏蔽整改:所有的电源和信号线路均采取屏蔽措施, 采用1 0×5×1.2热镀锌金属桥架, 首尾接地, 中间用4mm2的铜芯线跨接。

3.6 电源配电制式整改:将配电柜供电TN制式, 改造成TN-S制式。

4 整改效果

通过整改后, 马钢制氧厂设备运行稳定, 至今未发生雷灾事故。

5结论

在雷灾事故调查分析过程中, 利用闪电定位实测资料, 采用GPS定位, 在GIS信息图上, 可以较准确地计算出雷闪点与受损设备之间的直线距离, 通过计算受损设备的磁场强度和闪电感应电压, 从中分析导致雷灾事故的原因, 提出防雷技术方案。通过实践检验, 闪电定位实测资料能很好地运用在雷灾事故调查分析过程中, 使雷电防护效果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

雷电灾害与雷灾鉴定方法 篇5

鹤山市位于广东省南部珠江三角洲腹地, 年平均雷暴日数82天, 属我国雷暴高发区。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各类现代化电器设备走进千家万户, 电子设备及通信网络也遍及每个角落。在鹤山市这种雷电多发区, 群众防雷意识相对较高, 但大多数人还停留在传统的直击雷防护观念上, 普遍认为只要在建筑物顶部安装避雷针 (带、网) 就安全无忧, 却忽视了雷电感应、电磁脉冲等带来的危害。据调查统计, 当前的雷电灾害80%以上是受雷电感应影响造成的, 常危及建筑物内的电器 (电子) 设备及线缆线路, 使设备损坏或破坏信号系统, 甚至带来整个系统的瘫痪, 因此, 做好雷电灾害调查并多方面进行雷灾鉴定分析对提高防雷技术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以2006年6月25日鹤山市一所民居遭受雷击事件为例, 通过雷击现场的勘察和分析, 对雷电灾害原因进行鉴定分析, 并提出针对性防范措施, 为今后防灾减灾工作提供参考。

1 雷电灾害损失情况

接到鹤山市西江岸边建筑物遭受雷击事故报告后, 鹤山市防雷办公室立即派出技术人员赶赴现场进行实地勘察和事故调查鉴定分析。通过对现场的勘察, 确认此次雷击灾害事故主要是造成了建筑物内电器的损坏, 未出现人员伤亡, 造成损坏的有室内的空调、电脑、电视和照明线路等, 经济损失严重。

2 现场勘察情况

该建筑物位于西江岸边, 属水陆交界地带, 建筑物占地面积约120m3, 高3层, 约为10m, 平面屋顶, 周围无任何高大建筑物遮挡。此类建筑物应属第三类防雷建筑物, 且建筑物已安装直击雷防护装置, 屋顶装设有一支高为8m的避雷针, 但其防护范围内完全未安装避雷带;有一根明装的引下线沿建筑物后半环敷设;接地体为人工接地体, 其中水平接地体总长约为38.5m, 每隔5m有垂直接地体, 通过检测换算出冲击接地电阻为9.5Ω。室内电器、网络等无防感应雷设施, 电源线路未作防电涌设施。经现场勘察, 建筑物遭受雷击, 其中楼顶距避雷针底座10mm处被击穿。

3 雷电灾害原因鉴定分析

根据6月25日气象观测站观测资料、现场勘察情况和设备受损等, 分析鉴定得出以下几点意见:

据鹤山市气象观测站天气观测资料记录, 6月25日鹤山市西江一带出现雷雨大风天气并伴有强降雨过程。在该地段发生雷电现象时, 此座建筑物附近出现落雷现象。

建筑物为周围置高点, 其顶部被雷电击穿, 经分析初步原因之一为雷电直接击中屋顶的避雷针, 整个建筑物只安装了一根引下线, 而且接地体未形成环状或网状保护, 致使雷电流通过接地体向大地泄散缓慢, 于是在建筑物顶部避雷针底座的高度处产生感应高电位, 后将避雷针附近的屋顶击穿。如果产生的雷电流幅值为50KA, 波头时间10μs, 单位长度电感为1.0μH/m, 测量的屋顶高度为10m、接地电阻9.5Ω, 代入公式即可以计算得出避雷针底座屋顶处感应产生的高电位达525k V, 如此高的感应电压和强电流将屋顶击穿的可能性很大。其次, 基于雷闪数据模型的滚球法计算出, 在雷电流小于15.8k A时, 雷闪会击穿接闪器的保护而直接损坏建筑物。假设此次出现雷电灾害时雷电流值正好小于15.8k A, 那么就会发生直击雷直接击坏屋顶, 由于正是较小的雷电流才会发生这种现象, 但雷电流较小时, 直接击穿建筑物顶面的可能性却很小, 所以这种原因还需要进一步推敲, 而第一种分析原因更接近事实。

此次雷电灾害受损电器设备均为敏感的弱电子设备, 雷击发生后, 直击雷在泄入大地时产生了较高电位, 架空的电源线缆和信号线缆等进入室内的管线产生雷电电磁感应作用, 电力线路等感应了强大的过电压, 雷电波沿线路侵入室内, 使附近的金属物体产生较高的电位, 带线圈的敏感电子元器件在雷电电磁感应的作用下, 产生的雷电过电压和过电流值远远超出这些室内电子设备的耐压值和标称电流值, 造成电器设备的击穿和损坏。

民居建筑物通常在防雷设计中只考虑防直击雷设施, 主要保护建筑物不受损害和室内人员免遭雷击, 而对电源电压和室内基本电器设备基本未作防护装置, 更未顾及弱电电子信息系统设备的安全。一般在民用房建筑设计时对室内电器 (电子) 设备种类和具体安装位置尚不明确, 所以就忽略了针对这些设备进行的防雷装置的设计, 只能在居民入住后根据需要再另行设计。随着经济的发展, 大量的家电和网络走进居民家庭, 而电子设备防雷装置安装率却很低。由此鉴定分析, 居民在使用这些电器、电子设备时并没有依照《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设计规范GB50343-2004》要求做好电子设备的多级防护措施, 这也是导致这次雷击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对于敏感的弱电子设备, 必须设计多级防雷击电磁脉冲保护措施, 其中对电视、空调、电脑等电源要加装专用的避雷器加以保护。

建筑物防雷工程必须经过验收合格后方能投入使用, 有关防雷法规规定, 防雷设施达不到验收合格的, 不得投入使用, 其目的在于通过验收检测和定期复检, 判断防雷设施质量并及时发现可能隐藏的雷击隐患。这所民居建筑物在防直击雷设施中引下线设置的不合格也是导致雷电灾害的原因之一。

4 雷电灾害防范措施

在建筑物顶部加增避雷带防护, 与原有避雷针可靠连接, 完善避雷针、带相结合的接闪器装置。在建筑物边角处增设引下线, 并对建筑物接地电阻值偏大进行技术处理, 与其他设备接地连接, 电阻值达到规范要求。

进一步完善电源、信号线路防感应雷措施, 对电缆进出线的进出端金属外皮、钢管等可靠接地, 做好等电位连接;对进出室内的信号线根据线路的工作频率和电压、传输速率及带宽、接口形式、特性阻抗等因素, 在信号设备前段设计安装对应的信号避雷保护器, 防范雷电波的侵入。

出现雷雨大风天气时, 居民应尽快进入室内躲避, 及时拔掉电器电源、网络线等, 关好门窗, 防止球形雷侵入, 切勿在田面或空旷地、大树下逗留。

参考文献

[1]GB50343-2004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4.

[2]肖稳安, 张小青茹.雷电与防护技术基础[M].北京:气象出版社, 2006, 4.

移动基站雷灾分析与应对建议 篇6

2015年6月23日00时至24日00时, 内江市资中县在这24小时里共发生了雷电闪击348次。而这348次的雷电闪击对资中区域内8个移动通信基站造成了雷灾。其中太平、太平水厂、瓦店子、马鞍和马鞍山水厂五个基站为LTE主控板受损;太平基站塔顶避雷器同时受损;八合站交流引入线和配电箱受损;建华站开关电源受损;板粟站GPS天线受损。本文就受灾情况进行实地勘察并分析致灾原因。

二、现场勘查与分析

1、五个4G基站电源浪涌保护不合理

太平、太平水厂、瓦店子、马鞍和马鞍山水厂五个基站受损的都是4G的LTE主控板。有的是与2G共用机房, 有的是简易无机房基站。与2G共用机房一般采用两级电源浪涌保护器, 简易无机房基站则只采用了一级模块式的电源浪涌保护器。五个基站供电均是架空线引入, 如图1所示。

根据《通信局 (站) 防雷与接地工程设计规范》GB50689-2011之“9.2.1通信局 (站) 交流电源系统的雷电过电压保护应采用多级保护、逐级限压的方式”的规定, 显然上述移动基站的电源浪涌保护不合理是造成雷灾的主要原因之一。

4G基站为了缩小基站设备的体积, 减轻设备重量, 减少基站主要设备的功耗, 节约机房占地面积, 灵活扩容, 降低造价, 扩大基站的使用及覆盖范围, 采用分布式基站。分布式基站将小微波射频和中频基带设备分布的模式应用到基站通信系统, 将基带设备与射频设备分开设置, 分布式基站天馈线与以往基站来讲, 显而易见, 从基站到铁塔上的馈线数目明显减少。随着技术的演变, 从防雷的角度, 表面看来简单多了, BBU和RRU的分开设置, 上铁塔的缆线减少了, 但由于各类线缆上塔, 又引入了新的防雷接地问题, 特别是各类缆线的拉远及供电方式带来的防雷问题, 以及室外一体化UPS供电、室外一体化直流供电设备的防雷接地问题。

另一个方面, 上塔线缆由于与原有基站相比大大的减小了数量, 因此雷击时原先分配多根缆线上的雷电流, 此时可能集中在几根线缆上, 相对而言, 对于3G基站馈线系统承受的雷电流增加了, 所处环境更加严酷。

分布式基站设备及天馈系统, 由于用光缆代替了射频、中频电缆, 控制电缆, 射频电缆仅剩下RRU到天线的几米线, 因此原有基站射频电缆的雷电保护问题解决了, 此时除GPS以外, 仅剩下了电源线拉远的防雷保护问题。

为了防止直流 (交流) 馈电两端设备遭受雷击时损坏, 需要安装电源浪涌保护器, 但在一条馈电线上, 仅用一级电源浪涌保护器, 从限压型电源浪涌保护器雷击后的残压特性分析, 将雷电浪涌降到设备允许的电压下几乎是不可能的, 因此必须安装两级电源浪涌保护器, 才能做到多级保护, 逐级限压的目的。根据《通信局 (站) 防雷与接地工程设计规范》GB50689-2011之“9.2.2在使用多级保护时, 各级防雷器之间应保持不小于5m的退耦距离或增设退耦器件”的规定, 由于两级电源浪涌保护器之间需要有一定的距离要求, 要达到保护的效果, 必须采用串联多级电源浪涌保护器。

2、接地体腐蚀导致接地电阻增大泄流不畅

还有的基站第一级汇流排95mm2铜电缆与地网扁钢在地下用螺栓联接, 叉从第一级汇流排用35mm2铜电缆连至4G的LTE设备端。这样两种不同的金属材料的接地体一起埋在潮湿的土壤中, 通常在这两个接地极之间就可以测出电位差。这是由于两种材料的“电极电位”不同而产生的, 表1列出了几种金属材料的电极电位值。

从表1可以看出, 铜的电极电位是+0.337v, 而铁的电极电位是-0.44v。所以铜与铁用螺杆直接连在一起时, 在连接处必有一个接触电阻, 且随着时间的推移, 其接触电阻将逐渐增大, 这样通过接触电阻而形成电极, 可测得其电位差为0.337- (-0.44) =0.777v, 且铜为正极, 铁为负极。这样就有一电流从铜电缆经接触电阻流向扁钢, 则土壤中电子由铁流向铜, 这个电流使铁原子失去两个电子而成为正离子。这一过程将加速扁钢在土壤中的腐蚀, 从而直接影响地网的使用寿命和泄流质量。这样将加大第一级汇流排的接地电阻值, 当第一级电源浪涌保护器工作有雷电流经第一级汇流排入地时, 由于其入地点接地电阻增大而泄流不畅, 势必通过连至35mm2铜电缆4G的LTE设备反击而造成LTE设备损坏。

3应对措施及建议

1、机房电源2-3级防护

机房电源是最重要的部分, 一定要有2-3级的防护。因此对于损坏了的电源浪涌保护器一定要及时更换, 根据《通信局 (站) 防雷与接地工程设计规范》GB50689-2011之”规定, 简易无机房基站则应采用串联型电源浪涌保护器。

2、汇流排与地网扁钢联接处预防电化腐蚀

第一级汇流排95mm2铜电缆与地网扁钢的联接最好放在地面上, 若一定要放在地下, 为了预防不同金属材料间的电化腐蚀, 在不同金属材料间加入如图2所示的ZTD-JT-1铜铁接头。也可采用化学放热焊接, 放热焊接是一种高效率, 高质量的金属连接方法, 是通过铝热反应所产生的高温, 使金属之间完全熔融, 以达到高质量的熔接效果。而且能实现不同金属的有效联结。焊接过程是在石墨模具內进行, 整个放热反应过程只需短短的几秒钟时间。

反应方程式为:3Cu2O+2Al=6Cu+Al2O3+Q

化学放热焊接特点是:

连接器为纯度较高的金属铜 (≧97%) , 耐腐蚀性强;

连接器以金属形式连接, 不松脱, 且抗拉性超过被焊材料本身;

连接器的载流能力大于导线的载流能力;

连接处能经受多次大浪涌电流冲击而不退化;

应用范围广, 可用于铜与铜、铜与钢、钢与镀锌扁钢等各种金属材料之间的焊接。

但应注意, 采用放热焊接时, 一定要注意石墨模具的预热和被焊材料的预热和表面氧化物的清理, 否则将影响其焊接质量。

不管采用铜铁接头还是化学放热焊接, 其接头部分都应刷涂沥青清漆防腐。只有如此才能保证地网长期有效的运行。

参考文献

分析农村雷灾成因及防雷适用技术 篇7

1 农村雷灾的发生原因

雷电灾害是比较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 它多发生在雨季, 并且多发生在山地和者平原地区, 这些地方一是云层的集结地, 比较能积累比较厉害的电荷产生强大电流;二是比较平坦无遮掩的地方, 人们便成了最高点, 成了雷电寻找的目标。土默特左旗它身处能蒙古高原, 一部分巍峨的山地和一部分坦荡的平原组成了我们美丽可爱的土默特左旗。也正是这样, 当雷季来临的时候, 这里的人们苦不堪言, 每年时有事故发生, 成为人们眼中的一块心病。作为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气象局的一员, 我努力探究雷灾成因, 为保护我区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尽一份自己的力量。

1.1 特定的地理环境是改变不了的客观原因, 是不可抗力

因为山区和平原是发生雷灾可能性最大的地方。土默特左旗的地理特征很明显, 它是由山地和平原组成的, 是容易发生雷电的地方, 更是雷灾容易发生的地方。云层会集结在山地上方, 凝聚巨大能量;平原耕作便于实行大规模的机械化进行生产, 但是村民在这些空旷的土地上 (或者山地上) 进行长时间的耕作, 肯定遇到一些雷雨天的时候, 遇到这种天气的时候, 村民有的选择继续耕种, 有的也只有选择回家, 这时候又没有什么安着避雷设备的建筑进行躲避, 也根本就找不到什么躲避雷电的地方, 但不管怎么样, 他们都会成为在这片土地上的制高点, 当云层释放能量产生雷电的时候便成了雷电的目标, 使得一些悲剧就此发生了。

1.2 在农村建筑上忽略了对避雷设施的考虑

在农村的房屋建设, 自始至终都不会有建筑方案的制定, 质量的检测等等, 不会跟城市接轨。农村的房屋都是由农民组成的瓦匠团进行建造的, 在设计建造房屋的时候, 根本就不会涉及避雷领域, 建造的房屋也就是一个遮风避雨的地方, 不会存在太多的构想。

近几年来, 家电下乡活动愈演愈烈, 使得家里有点钱的人们家家户户都能用上现代化电器, 然而就是这些电器成为了很多雷击事件的主要元凶。例如, 有些人们认识到雷雨天气不能看电视, 这一点非常好, 可是有的村民在雷雨来的时候, 慌乱之际用手去拔电视天线, 就演成了触电身亡的悲剧了。还有的村民在雷雨天气去开冰箱, 雷电顺着电线传导下来, 在次酿成了无法挽回的悲剧。

在农村的学校有些非常落后的地方避雷设备比较简陋或者没有, 在雷雨天气, 被雷击的可能性就比较大, 万一被击中的话, 就会发生十分严重的后果。尤其是教室, 如果被击中, 这样祖国的花朵就会受到摧残, 祖国未来的明天就会显得阴霾重重。

2 农村避雷必须要有行之有效的措施和技术

由于在农村避雷意识和技术的缺乏是导致农村频频发生雷击事件的主要原因, 我国农村人口众多并且聚集在一起, 一旦发生雷击事件造成的损失必然不可挽回。所以, 要重点加强农村安全防雷技术的应用, 保障人民群众的财产和人生安全。

2.1 避雷知识的普及是避雷技术实施的垫脚石

在农村, 对新概念新意识新潮流接受的比较慢, 尤其在偏远落后的地方。如果一上来就进行避雷技术的实施, 就会让村民很难理解, 就会和村民发生冲突, 造成不必要的矛盾。所以在避雷技术普及实施的时候, 必须先进行避雷知识的讲授, 让人民群众明白避雷技术的重要性, 并且强化雷电的形成以及它的严重危害的讲述, 最好能配合幻灯片等媒体设备, 增加群众的好奇吸引力, 能够更好的传授避雷知识。有了良好的避雷意识与避雷知识的普及, 才能使民众更好的接受避雷技术, 才能减少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的威胁。

2.2 在雷雨天气将家用电源断开

现在农村的房屋越来越多使用钢筋混凝土制的构架, 而且现在农村的用电量也不断增加, 这样电线的使用量也随之增加。我们知道, 在雷雨天气电线是比较容易导致雷击灾难的, 所以, 一定要注意用电的安全, 在雷雨天气时一定要将家用电源断开连接。我们, 可以在屋顶钢筋网与外部建立连接, 通过墙内的钢筋来引导入地。总之不管怎么引导, 只要将雷电引到大地, 这个大导体上就安全了。金属电器比如冰箱有三根线, 零线, 火线, 地线。其中所说的地线, 就是讲插座里面的除去零线, 火线插头剩下的那个头儿, 连线后接地, 使产生的其他非安全电, 比如说静电或者雷电通过条线引入地下, 完成非安全电的引导。

2.3 家用避雷针技术的安全使用

在农村比较普遍的通常就是家用安全避雷针。就是在屋顶的一个最高的角上修上一根避雷针, 这根针接上电线线与地相连, 这样即使有电通过的时候, 电会被引导入地, 就会很有效的保护了房屋的安全。

我们现在农村的建筑也不断出现了高层楼房, 这样在雷雨天就加大了出现雷击的概率, 在安装家用避雷针的时候, 要注意将避雷针放置在屋顶无障碍处, 在有室外天线的位置要特别注意, 一定要将避雷针安置在距离天线1米之外的位置, 保障避雷针在引流雷电的时候, 不至于将电流引导室内。

2.4 室外防雷技术措施

避免室外安全事故的发生的措施, 可以在耕作的边缘地区建造一些简易的可拆迁移动的避雷场所。可以帮助在雷雨季节到来时, 农民们来不及躲避的避难场所。这种场所可以拆迁, 简单易行的, 在非雷雨季的时候可以拆除, 在雷雨季来临的时候可以安装的那种避雷移动房。

3 结语

随着经济的发展, 农民的生活愈加富裕了, 房子的建设显得越加美观舒适, 在这种情况, 我们也得跟上对避雷意识的认知, 保证安全住房。意识跟上了, 行为也必须做到位。更何况避雷设备的成本又不高, 而且简单易行, 操作方便。所以, 我们有必要安装避雷设备, 只有这样才能安全生活, 美好生活。

参考文献

[1]宋洁.当前农村雷灾成因及防雷适用技术[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0.

[2]王薇.分析农村雷灾成因及防雷适用的思考[J].新疆农垦经济, 2007.

[3]张利.现代化农村雷灾成因及防雷创新[J].北方经贸, 2010.

上一篇:问题导向的教与学下一篇:立体车库控制系统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