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毒事故

2024-05-15

中毒事故(精选9篇)

中毒事故 篇1

事故经过

9月17日下午, 时值盛夏的广州酷热难当。由铁路部门代建、深圳广铁土木工程有限公司组织施工的一个穿过铁路的污水管道检查井正在施工中。据有关人员透露:该工地污水管道施工已有几个月了, 工地的井坑面积约10m2左右, 有10m多深, 井下还有通道相连。据反映, 出事那天大约下午2时, 2名作业工人戴上面罩口罩 (一种过滤式的防毒口罩和面具) 后, 便沿着梯子下到该工程1号井内对钢管进行涂刷防腐漆作业。刚开始时, 地面工人与井下作业工人有过短暂的呼应与询问, 随后便没有联系。2h过去后, 下午16:20左右, 地面工人再次向井内作业人员呼叫时, 却没有回应。地面人员紧张了, 意识到可能出事了, 赶快下井救人。结果下去的人一个接一个晕倒。最后, 下井救人的工人中有2人挣扎着爬出井坑报警。

当地群众反映, 下午4时左右, 他们听说工地出事了, 纷纷跑到现场。看到工友们正在救人。过了10min左右, 有2名工人被钩机从井坑吊出来, “一个工人被救上来后不停喘气, 另一个还在咳嗽, 他们脸部、手部全是黑的, 应该是中毒了⋯⋯”随后, 消防队队员也赶到现场, 下午17:30左右, 又救上来2名工人, 同样脸部、手部发黑, 处于昏迷状态;而最后被救上来的2名工人抬出井坑时就已经停止呼吸了。据一位现场姓李的先生说, 他看到当时救上来的4名工人都只穿着便衣、雨靴, 没有任何防护措施 (也许作业不方便, 下井时把戴上的面罩口罩也脱掉了) 。井下共有7名工人中毒, 5名工人救出后送往附近的东方医院, 其中1名重伤者被送到广州陆军总医院抢救。事故造成3人因吸入过量硫化氢有毒混合气体抢救无效死亡, 其余4人病情稳定。

经广州环境监测中心测定, 当时污水管道检查井作业口的硫化氢浓度为240mg/m3 (国家标准上限为10mg/m3) , 超过国家标准20倍。

原因分析

这是一起典型的施工单位在密闭空间作业违反安全规程, 未能采取有效通风、检测等防护措施, 致使作业工人吸入高浓度硫化氢有毒混合气体而身亡的较大生产安全事故。因为井坑作业, 最关键是要检查作业场所是否积聚有害气体。井坑中硫化氢的来源并不复杂:排水管道、排水泵站、贮水池、不通风的地窖、长期不开放的各种矿井、油井、船舱底部、密闭储藏水果、谷物的仓库、坑道中腐烂木材、腐烂的动植物, 均会产生硫化氢等有毒混合气体。因此在密闭空间作业, 注重气体检测、保持有效通风、正确穿戴安全防护装备是必不可少的。

二是施工作业违反安全规程, 错误使用过滤式防毒口罩和面具。井坑作业属特殊环境作业, 特点是空间窄小, 作业环境差;其次是地质多变, 会受到各种灾害威胁。因此作业时必须遵守井坑作业安全规定, 要经常检测气体、“敲帮问顶”、检查支护等。一旦发现有危及人身安全征兆, 就要迅速撤离危险区。另外, 为什么说佩戴过滤式防毒口罩面具是错误呢?因为防毒面具滤桶中的活性炭, 只能吸附少量的硫化氢气体, 而不能解决呼吸气体中氧气不足的问题, 照样会发生窒息, 因此, 应佩戴压缩空气呼吸器, 方可进入有限空间作业。

三是施工和救援违反安全规程, 未采用有效吊救系统和设备, 造成事故损害扩大。因为现场救援首先要确保救援人员安全, 采取必要措施避免救援人员受到伤害。规范救援要在2人以上协同进行, 在做好控制措施 (如通风、切断气源等) 后, 救援人员系好安全带 (绳) , 携带通讯工具, 佩带压缩空气呼吸器 (SCBA) 并检查其气路畅通后, 在地面人员协助下才能下井救援。

另外, 施工单位未落实好建设工程安全责任, 违法违规在积聚高浓度硫化氢有毒混合气体的密闭空间实施作业;建设单位、代建单位、监理单位、质量安全监督机构未落实好安全生产责任, 现场安全管理和协调不力, 未能及时组织检测与消除安全事故隐患;施工人员安全意识淡薄, 工作前没做好必要的检测与个体防护措施, 从而导致作业人员急性中毒窒息事故的发生。

硫化氢气体及其毒性

由于硫化氢气体毒性强, 隐蔽性高, 除了在化工生产及天然气中存在外, 日常生活中的沼气池、化粪池、纸浆池、污水池等有限空间中也会大量存在。每年全国各地发生因硫化氢中毒事故而夺去生命的报道屡见不鲜。

硫化氢的分子式为H2S, 分子量34.08, 相对密度1.19, 熔点-82.9℃, 沸点-61.8℃, 易溶于水, 生成轻硫酸 (一种弱酸) 。是一种无色, 呈臭鸡蛋气味的气体。

硫化氢是一种神经毒剂, 其毒性作用主要靶器官 (即目标器官) 是中枢神经系统和呼吸系统。其中枢神经系统损害最常见为, 中毒症状与中毒程度的轻重差别较大:

轻度中毒接触70〜150 mg/m3硫化氢时, 表现为眼及上呼吸道刺激症状, 如眼痛、流泪、视力模糊、流涕、胸闷、恶心等;并有逐渐加重全身症状倾向:如头晕、头痛、乏力、呼吸困难、冷汗淋漓、晕厥等。此时如将患者移到空气新鲜处, 可自行缓解;但头痛、乏力等全身症状, 会延续至数日方渐消失。

中度中毒接触300〜600 mg/m3硫化氢时, 可出现化学性肺炎和化学性水肿, 患者呼吸困难, 胸闷、气短、心悸、头晕、头痛等, 并很快陷入昏迷状态。此时患者面色灰白或发绀, 皮肤湿冷、意识丧失, 呼吸浅快而不规则, 肺内可闻干性或湿性罗音, 血压初可正常或偏高, 后则下降;瞳孔常散大, 各种生理反射减弱或消失;体温升高。

高度中毒因吸入高浓度 (700mg/m3) 硫化氢引起的, 患者可在吸入数秒钟内昏迷倒地, 似电击样, 甚至造成呼吸中枢麻痹、死亡。病人常表现为深度昏迷, 全身痉孪或强直, 大小便失禁, 皮肤冷湿发绀。瞳孔散大或缩小, 生理反射全部消失等。

防范措施

如前所述, 造成此次事故的原因与施工人员忽视安全、麻痹大意有很大关系。因为井坑作业空间较小、环境差、劳动强度大、施工时极易导致作业人员产生急躁与麻痹思想。因此, 一定要提高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 做好安全防范措施, 掌握井坑作业安全常识, 才能有效防范事故发生。比如:

施工前无论工作多忙, 都要开个班前会或碰头会, 要明确本次施工的工作环境和注意事项, 告知工作地点和遇到灾害时的避灾方法, 如不得进入不通风的巷道, 不得在密闭墙跟前或盲巷内休息, 因为这些地方通风不良, 容易积聚有害气体等。

要用检测仪器 (微型硫化氢检测器、袖珍型硫化氢检测器、氧气/硫化氢二合一型检测器) 等检测是否存在有害气体。当发现硫化氢浓度超过10mg/m3时, 就要引起警惕。应立即进行通风吹扫、置换新鲜空气。即使空气置换合格了, 进入井坑仍要不断地向井坑提供新鲜空气。但是, 如果遇到像上述污水管作业口硫化氢浓度达240mg/m3 (国家标准上限为10mg/m3) 的情况, 应立即停止作业。

当施工人员进入井坑或有限空间作业时, 一定要采取好防护措施, 佩戴好安全装备, 严禁在毫无防护设施的状态下进入井坑或有限空间。佩戴压缩空气呼吸器时, 一定要检查其气路是否畅通, 然后在有人监护的情况下, 方可进入有限空间内作业。

若发现进入有限空间内作业人员行为异常或呈中毒状态, 千万不可“勇敢”地进入有限空间徒手施救, 必须佩戴自救式压缩空气呼吸器才能进入救人;如果身边无自救式压缩空气呼吸器, 应通知地面人员一边通风换气, 一边呼叫佩戴自救式压缩空气呼吸器的专业人员进入救人。

中毒事故 篇2

(2)检查中毒者症状,确定中毒者的中毒程度,采取相应救护措施。

(3)当发生集体煤气中毒而抢救人员又少时,就立即通知生产安全调度,并将中毒者全部抢救出来,分轻重抢救。

(4)抢救中毒者时,一定要有专人指挥,注意安全,防止碰伤、摔伤,上下楼梯时,应将中毒者头部抬高。

突发职业中毒事故应急准备研究 篇3

应急准备除对于应急预案的编制要求以外,重要的还有应急资源配置,早期监测预警能力的建立等多方面的要求。只有有了充分的应急准备,才能在事故发生时充分有效的响应。以往在很多的事故救援中出现资源不到位、或人员分配力量不均、救援现场混乱等现象的情况,实际上都是由于应急准备不充分导致的。如重庆“12·23”井喷事故,事故发生在23日22时左右,24日3时成立事故抢险指挥部;24日上午,调整了指挥部的组成,指挥长易人;随后,指挥部再次调整。在事故发生后的十几个小时之内,现场指挥部和指挥架构进行了较大的变化,这容易引起现场指挥和组织结构混乱、救援任务不清[1]。又如京沪高速路“3·29”的液氯泄漏事故,在事故发生后的3月31日晚,事故处理人员对装有液氯的槽罐进行防渗漏处理,现场仍然充满刺鼻气味,操作人员虽然说站在上风口,但都没有进行防毒防护,有人甚至连防毒口罩也没戴[2]。这些暴露出我国目前许多事故救援的应急准备不足,结果往往是救人者也成了被救者,救援工作缺乏效率等。所以应该说应急准备是应急各项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1 应急组织和人员准备

应急组织是应急准备的执行机构,是应急准备和响应的组织基础,具有职责明确、分工清晰、机构健全的应急响应组织是应急响应过程成功的关键。为保证在第一时间内对突发职业中毒事故实施快速、协调、有效的应急救援,必须在企业内部建立完善的应急组织体系。应急组织中应包括日常的应急工作管理责任人员或部门,主要职责是互查日常相关工作的管理如预案的修订,演练的策划及实施,应急设备的状态维护等。其次应有应急指挥系统,应急指挥系统中一般应分为5个核心应急机构,即指挥部、行动组、策划组、后勤组以及财政行政组[3]。应急指挥中心级的成员可以包括总指挥(最高管理者)、安全主管、各关键部门主管、各关键岗位操作人员等,并明确各自的职责、权限。再次,应根据紧急情况的类型,划分各职能性应急小组。如:火灾应急小组、化学品泄漏应急小组等。指挥中心应承担应急响应中总的协调和组织指挥工作,并指挥其各行动组的成员进行相应的响应。最后对于企业救援中最重要是还包括有应急救援人员,这里分为社会的专职救援队伍及企业中受过培训的具有基本救援能力的自愿应急救援人员。因此培训及演练使他们能具有基本救援能力并保持这种状态十分重要。

一个健全的应急组织必须具备的职能有:规划应急响应方案;鉴别和评估应急响应中出现的问题;发展和贯彻应急响应计划;准备必要的应急资源[3]。至于各应急组中有关部门或人员的应急职责应根据企业正常生产管理系统职位来分配。这样会保证紧急时做出正确的行动和指挥,因为他们平时就是这样工作,以便紧急情况发生时能够减少混乱。

2 应急预案准备

企业应针对自身职业中毒危险等级制定充分、适宜可行的突发职业中毒事故应急预案。突发职业中毒事故应急不同于一般火灾等事故的应急,要求应急预案的编制要有完整性。完整性主要指的是应急功能和相应的岗位职能的对应完整,应急核心要素和基本应急功能的完整,应急过程的完整,包括事前、事发、事中、事后的各个过程[5],适用于企业突发职业中毒等各类突发事件的种类完整,如综合、专项、现场处置等不同类型。还有应急预案的准确性、可读性、符合性和实用性等要求。预案制订的原则是要反映突发职业中毒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的优先方向和总体目标,如“以人为本、先人后物”、“先群体、后个人”、“立即、就地”的救护原则,“以风定向”的疏散原则等。并要考虑应急预案与响应计划是否与企业的规模和活动的性质相适应,是否体现“预防为主”的思想,计划和程序中是否确定了可能发生的事故或紧急情况,针对潜在的事故或紧急情况做出响应,以防急性职业中毒迅速蔓延而造成重大损失。

突发职业中毒事故应急预案对应急预案等要更有针对性的行动方案要求。一个完整的突发职业中毒事故应急预案其主要内容包括:(1)应急设备与设施;(2)报警与报告程序;(3)危险性分析;(4)指挥中心和各应急功能部门及人员的职责;(5)应急指挥系统;(6)监测与报警系统;(7)各类应急图表如清单、疏散路线、应急物品存放部位、地形地貌图;(8)疏散中的紧急集合地点;(9)现场救援程序。(10)中毒事故发生时关闭设备的程序;(11)中毒事故发生后的恢复计划等等。

3 事故预警与监测准备

早期预警的重要作用是在于事故还没有形成或爆发之前(如毒气刚刚从破裂的管线或倾覆的车上将要流出),采取有效的应急措施和方法,阻止事态发展,在初起时给予控制其规模,减少或停止进入应急扩大响应期,另外也可以起到在突发事故发生或扩散之前提前预警,及时提高相应的应急响应级别,以获得更多的资源及时帮助,以使事故得到有效的控制,并尽快转入恢复期。在这个应急准备工作中应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3.1 事故信息监测

事故信息的监测也就是有毒气体泄漏的监测,是开展应急救援的前提。有毒气体泄漏监测技术措施包括:(1)对存在有毒气体的重要的设备、设施进行经常性的检测、检验,并做好检测、检验记录;(2)对存在有毒气体的设备、设施,应设置安全连锁装置等设施;(3)根据可能存在有毒气体泄漏的部位、场所,设置必要的有毒气体检测报警器。

监测设施应经常检测,应使其处于应急状态,在事故发生时能及时启动。

3.2 事故预警

根据有毒气体监测设备和监测人员提供的信息,按照“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的原则,有关人员将信息汇总、分析后,报应急指挥部,应急指挥部及时组织有关人员分析事故发生发展态势,及时研究确定应对方案,根据事故的发生态势,发出不同级别预警预报,并采用电话或警报器通知有关应急机构,借助报纸、电台、电视台、网站等煤体及时通知周围社区的公众,告知其何时、何地发生的紧急情况、需要采取的防护措施以及紧急疏散路线等,以便采取相应的应急行动预防事故发生。如在重庆“12·23”井喷事故应急中,如果能在井喷将要发生前及时预警并与政府社区及时通知联系,进而可起到由政府有关部门快速组织附近村民的疏散到安全地点来,从而避免由于没有及时得到信息和组织疏散而大量中毒死亡的发生。

4 应急响应准备

应急响应就是事故发生后,有关组织或人员采取的应急行动。应急响应包括应急救援过程中需要明确并实施的核心功能和任务,包括应急指挥、应急行动、资源调配、应急结束等。应急救援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有的单位没有制定和完善操作性强的救援工作程序,导致救援行动混乱无序。有的指挥员没有预测能力,面对特殊的灾害事故,不执行行动准则,盲目指挥,不能根据灾情变化适时调整部署,存在侥幸猜测心理,极易造成不必要的人员伤亡。必须重视应急指挥、应急行动、资源调配、应急结束等各项应急响应行动的准备。

4.1 应急指挥

事故救援的过程是各个部门协同作战、统一调度、将事故损失降到最低程度的过程。应急指挥在事故应急救援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指挥很快能够发现问题,阻止事故进一步恶化,便能有效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但是如果指挥专业知识、实战经验等存在缺陷,很有可能造成更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尽管事故救援现场复杂多变,但一般应急指挥应按照下列程序展开工作。

(1)现场分析灾情(包括征求专家意见)

总指挥组织相关专业人员、专家,根据现场灾害情况,综合考虑人员分布、周边环境、设备环境、设备状况、物料状况等因素,分析现场事故危害程度。

(2)预测事故发展趋势,确定初步事故救援方案,制定各阶段的应急对策

总指挥组织相关人员研究预测事故可能的发展趋势、危害范围、危害程度,结合现场救援力量,确定初步事故救援方案,并预测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制定意外状况的应急对策。

(3)确定各救援队伍的任务、目标,并下达至各专业救援队伍,根据初步事故救援方案,分配各专业救援队伍任务,下达命令,展开事故救援。

(4)协调各救援队伍,合理分配救援力量

总指挥根据现场突发事件,及时合理分配救援力量,确保救援行动顺利开展。

(5)宣布救援结束

事故救援行动圆满结束后,由总指挥宣布救援行动结束,并向有关媒体介绍应急救援行动情况。

企业的应急指挥系统应是常设或兼设机构。平时可根据监测预警系统、员工等上报的信息及时组织有关人员分析事故发生发展态势,及时研究确定应对方案,根据事故的发生态势,发出预警预报,并通知有关应急机构和公众采取相应的应急行动预防事故发生。在事故发生时,具体负责应急指挥,以减少事故应急中可能出现的混乱。

4.2 应急行动

突发职业中毒事故发生后,应急指挥中心应按照制订的应急预案快速地展开协调各项救援行动。包括报警及通知安保部门,以及是否与如何向企业所在地的应急部门(如消防部门)报警,进行警戒与治安、现场救援、人员疏散与安置、医疗救援、现场监测、泄漏物控制与洗消、信息发布等。要注意只有经过培训和指定的人员才可参加现场应急和救援工作。

危险物质的泄漏可能对人员和环境造成重大影响,同时也会给现场救援工作带来更大的危险,因此必须对泄漏物进行控制,泄漏物控制包括泄漏源控制和对已泄漏物质的处理。并根据有毒物质泄漏所涉及到的范围建立警戒区。当事故现场及周围地区人群的生命可能受到威胁时,将受威胁人群及时疏散与撤离。“以风定向”是确定人员疏散方向的重要原则,指挥人员一定要根据风向确定疏散方向,避免因不明方向而盲目逃生,逃不出有毒区域而发生不幸;指挥人员还要根据风力情况和有毒物质的泄漏量,确定疏散范围,并协助发出警报、现场紧急疏散、人员清点。

另外,在应急救援过程中,必须对突发职业危害的发展势态及影响及时进行动态的监测,建立对突发职业危害现场及场外进行监测和评估的程序。事态监测在应急救援中起着非常重要决策支持作用,其结果不仅是控制事故现场、制定抢险措施的重要决策依据,也是划分现场工作区域、保障现场应急人员安全、实施公众保护措施的重要依据。既使在现场恢复阶段,也应当对现场和环境提供监测。

突发职业中毒事故的医疗救援应遵循“以人为本,先人后物”、“先群体后个人”、“先重危后较轻”的救援原则。可以采取脱离现场法和就地抢救法医疗救援方法。“脱离现场法”的实施关键在于及时、迅速,及时、迅速是避免重大群死群伤恶性事故发生的最有效方法。对中毒昏迷、休克或已停止呼吸的危重中毒者,必须采取就地抢救法,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强制输氧等抢救措施。防止因搬运中毒者而失去最佳抢救时机造成不良后果。

4.3 应急结束

当事故现场得到控制或事故源已经消除,中毒现场环境中有毒物质浓度低于最高容许浓度或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未出现新的中毒患者且原有患者病情稳定48小时以上;环境符合有关标准。经专家对中毒事件进行评估,提出终止应急响应的建议,报事故应急总指挥批准后可以宣布应急结束。应急结束后,应着手进行事故调查处理和提交调查报告,进行事故应急救援总结等工作。

5 应急资源准备

存在潜在突发职业中毒事故的企业,根据可能发生的突发职业中毒事故类型及特点,准备相应的应急救援物资与装备。应急救援物资与装备的准备是应急救援工作的重要物质保障。

据调查,目前,企业及有些单位在事故应急救援的资源配置上还存在不足。根据课题组问卷调查的统计情况看,配置了急性职业中毒事故应急设备和物资的企业只占到42.73%,对应急设备、物资进行定期检查、维护并更换的企业占到49.84%。设有专项应急资金的企业有1506家,占调查企业总数的25.56%,比例偏低。设有专项应急资金企业也较少,目前企业在应急投入方面的现状[6]。这种状况远远不能满足救援任务的需要,导致在中毒事故应急中,由于应急资源缺乏造成的事故后果扩大的例子屡见不鲜。如京沪高速路上的液氯泄漏事故,事故发生的2天后的救援中,救援人员处理现场时仍然不带防毒口罩等等。

在应急装备的配置上,应首先做好企业的针对重大突发事件的风险评估,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来确定企业的基本应急能力需求,这种能力应最低能满足企业在突发事件的初级响应时的基本应急能力需求,并应能在应急中做到防止人员伤亡的基本保障能力[7]。

应急资源的数量和种类应依据不同的风险程度、规模和人员需求有所区别,所以评估风险是基础和依据。根据以往职业中毒事故的情况,必须要配备的应急救援物资与装备包括:(1)应急人员防护设备;(2)检测仪;(3)医疗设备和药品;(4)通讯工具;(5)堵漏器材;(6)排毒、消毒装备;(7)消防设备;(8)交通工具;(9)应急电力设备;(10)重型设备;(11)人员疏散场地和物资。

企业没有购置全部的应急装备与物资时,应与应急装备与物资的储备单位或生产、流通单位签订协议或有相关通讯等信息,保证紧急事故发生时能够快速得到所需要的装备与物资,形成应急救援物资保障系统,满足应急救援的需要。

各应急组应对其在应急救援时所使用的装备与物资建立台帐,并定期进行检查、维护和补充,保证各种装备与物资随时处于可用状态,以免由于资源损坏或缺乏延误应急行动。

6 应急培训与演练准备

6.1 应急培训

应急培训是提高应急能力、开展快速、有效应急救援的重要手段。尤其是对决策指挥者的培训,以避免由于指挥者对有毒物质的属性和救援知识的匮乏,而行使错误的指挥,以造成系统性应急救援失败。其次,对公众的培训也是至关重要的,让公众了解可能威胁他们生命和健康的危险物质,了解这些危险物质的毒性以及应急处置方式,以在紧急情况下做出正确的行动。

应根据企业可能发生紧急情况的特点,有针对性、周期性、定期性、真实性、全员性以及效果性地充分训练各小组成员,提高应急响应的技能和意识。如:训练组员如何正确使用灭火器、如何使用黄沙做围堰防止化学品泄漏等。以确保所有组员对紧急情况反映迅速、响应合理、处置得当。具体来说,应急人员的培训应包括的内容:(1)如何识别危险;(2)潜在的危险物质的毒性;(3)如何启动警报系统;(4)毒物泄漏控制措施;(5)各种应急设备的使用方法;(6)防护用品的配戴;(7)如何组织安全疏散人群及疏散路线。公众培训应包括的内容:(1)潜在危险物质的毒性;(2)潜在危险物质的紧急应对措施;(3)报警的基本程序;(4)撤离的组织、方法和程序;(5)基本防护知识;(6)在污染区行动时必须遵守的规则;(7)自救与互救的基本常识等。

6.2 应急演练

另外,企业和政府各级、各专业的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应根据实际情况,应定期组织应急演练,一般为每年一次。应急演练要结合实际、突出重点。应急演练要针对潜在的事故类型、可能发生事故的地点和气象条件及应急准备工作的实际情况进行。演练应重点解决应急过程中指挥和协同配合问题,解决应急准备工作的不足。应急演练应按照下面程序进行:(1)成立演练工作组;(2)制定演练计划;(3)编写演练方案;(4)实施演练;(5)演练结束后,演练组织单位要对演练进行评估和总结。

7 结束语

总之,应急管理工作中的最核心的工作应是应急准备。必须针对可能发生包括突发职业中毒等的各类事件,做好应急组织和人员的准备、拟定突发职业中毒事故应急预案,并对全体员工进行具体的应急培训和演练,做好突发职业中毒事故应急的各项准备,以便事故发生时进行及时有效地事故应急响应,防止突发职业中毒事故造成更大的损失。

摘要:应急准备是应急管理过程中一个极其关键的过程,它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为迅速有效地开展应急行动做各种准备。只有有了充分的应急准备,才能在事故发生时进行充分有效的响应。该文探讨了突发职业中毒事故应急响应的组织和人员准备、应急预案准备、应急响应行动准备、事故信息监测与报警准备、应急资源准备和应急培训与演练准备的各项内容与具体做法,帮助企业做好突发职业中毒事故应急的各项准备,以便事故发生时进行及时有效地事故应急响应,防止突发职业中毒事故造成更大的损失。

关键词:突发职业中毒事故,应急准备,事故救援

参考文献

[1]杨春生.对国内突发事件现场指挥系统的探讨.中国应急救援.2008,15(2):18~20YANG Chun-sheng.Study of the major incident commandsystem.China emergency rescue.2008,15(2):18~20

[2]京沪高速车祸导致液氯泄漏.http://news.sohu.com/s2005/jinghuluyelvxielou.shtml

[3]邢娟娟,邓云峰,郑双忠,等.企业事故应急救援与预案编制技术.北京:气象出版社,2008XING Juan-juan,DENG Yun-feng,ZHENG Shuan-zhong,et al.Technique for Drawing up Emergency Response andEmergency Planning for Enterprise s Accidents Beijing:China Meteorological Press.2008

[4]陈蔷,边兆鹏,冯俊亭.厂区中危险源应急响应理论与实践.安全.2007,27(6):60~64

[5]AQ/T9002-2006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6]胡福静,邢娟娟,姜秀慧.我国生产经营单位职业危害事故应急现状调查分析.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8,4(6):70~73HU Fu-jing,XING Juan-juan,JIANG Xiu-hui.Analysis ofcurrent conditions of enterprise s emergency response toaccident of Occupational hazard.Journal of 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8.4(6):70~73

煤气中毒事故演练方案 篇4

煤气中毒是冬季施工中常见的事故。厨房由于煤气泄漏、通风不良、未安装风斗导致,导致人员出现煤气中毒事故。本方案以“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防范各类事故而制定的预案演练方案。

一、预案适用范围

本应急预案演练适用本项目所有从事生产的员工,在工作生活区的煤气中毒事故,承担对他人中毒实施紧急救护的责任。

二、模拟演练情况

假设煤气中毒事故发生在本合同段项目部二号拌合站钢筋场厨房,由于伙房在室内使用未检查无关闭,导致煤气泄漏中毒,情况十分危急。发现人员中毒后及时上报、正确采取应急救援措施,制止事故蔓延并进行有效控制。使人员生命安全得到及时救治。

三、演习的时间

演习时间定于2013年12月13日下午.四、预案组织机构及职责:

1、煤气中毒事故组织机构(总指挥)

总指挥:顿雪冰

主要责任:

a、全面负责现场应急急救工作;

b、决定启动应急预案;

c、指挥应急急救工作。

副总指挥:杨国贤梁彦林

主要责任:

a、组织应急急救工作;

b、协调各部门统一调度工作;

c、负责调查、监测及急救方案的确定。

现场指挥:田风于春伟 帅纪明

主要责任:

a、传达、联络各部门演练人员,负责交通救援线路的畅通及

现场警戒;

b、协助总指挥做好各项后勤事务及有关演练物资准备等相关

事宜;

c、协调与当地医院、公安的沟通,负责演练资料搜集、整理

等工作。

2、各组职责:

(1)通讯联络组:主要任务是保证事故发生时所有救援队伍的通讯保证,与外界联系。

(2)医疗救护组:主要任务是及时赶到事故现场抢救中毒人

员,视伤情决定在现场或就近医院急救,确保人员的生命安全。

(3)警戒组:主要任务是上传下达领导指令和疏导交通线路,对事故现场进行封锁,疏散人员。

(4)后勤保障组:主要任务是听从指挥部领导的指令,安排救

援演练车辆的调派以及应急资金的及时供应。及时发放应急

物资。

(5)事故调查组:对事故进行调查。查明原因,对现场拍照,进行事故报告。

五、演练程序:

(一)xx时整,事故演练现场(厂区厨房)总指挥顿雪冰接到电话

“钢筋场厨房有人煤气中毒,要求紧急救援”。接到汇报总指挥

立刻启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组织应急小组进行救援。

(二)各组人员组成事故处理组:张小奎王轶博

医疗救护组:李秋云王占飞

警戒联络组:李建马香亮

后勤保障组:马军德侯永利

(三)具体实施步骤

①、xx:xx分工人在厨房内发现有工人倒地,经呼喊无反应判断

为煤气中毒,随即向钢筋厂负责人跑步报告。负责人赶到现

场查明原因,并立刻报告指挥部。

②、xx:xx指挥部接到救援电话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各应急小组赶赴现场进行抢救。

③、xx:xx分警戒联络组组长XX对事故现场进行警戒,疏散围观人员,画出警戒区,维护秩序。

④、XX:XX医疗救援组赶到后及时对人员进行检查,并联系120及时送医院处置

⑤、xx:xx事故调查组对事故进行调查取证,进行现场拍照,⑥ 各应急小组结束任务后想副总指挥报告。

⑥、xx:xx副总指挥向总指挥陈艳德报告演练完毕,由总

指挥作简单的演练总结。

六、救援设备及物质

项目救护用车一辆、担架一副、医药箱一只。

七、注意事项

1、警戒联络组要认真详细记录演习的时间、汇报时间、人员伤情、现场人员情况等。

2、后勤保障组在演练的当天必须保证在10点之前把所有演习人

员及物质运送到演练场地,应急资金和后勤相关物质安排到位。

3、施救人员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到达现场,施救人员到达事故现场

后,听从指挥部的命令,开展急救工作。施救结束后将所有人员带出事故现场撤到安全区域。

4、总指挥顿雪冰作完演练总结宣布演练结束后,所有演习人员撤

出演习地点,恢复施工秩序。

一起氰化物中毒事故调查报告 篇5

关键词:金矿,开采,氰化物,中毒

2007年某县发生一起金矿中毒事故, 中毒3人, 其中2人死亡, 经中毒事故现场调查, 确定为一起氰化物中毒事故。

1 中毒经过

从2007年6月15日始, 4名村民在该县一个已废弃多年矿洞内利用氰化钠稀释液洗矿淘金。每晚开始使用水泵抽水反复冲洗矿洞, 工作7~8 h。6月21日晚大约8:30左右, 在洗矿过程中, 因抽水泵出现故障, 3人戴装有活性碳的防毒口罩下到洞中检查, 在回返距洞口2~3 m的地方3人昏倒在地, 其中一人李某倒在距离洞口最近的地方, 被守在洞外边的人发现后拖出洞外, 另2人当场死亡。

2 临床表现

患者李某, 男, 38岁, 中毒时出现口干、恶心、呕吐、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后晕倒。在保定第七医院查体:痛苦病容, 嗜睡, 双肺呼吸音粗, 可闻及少量湿性罗音, 心率106次/min, 其它未见异常。尿硫氰酸盐检测结果:0.153mg/L。经抢救治疗痊愈。

3 现场调查

事故现场位于某村山坡沟处, 交通不便。现场检查发现开采的废弃矿洞直径大约1.2 m, 该矿洞已被松枝覆盖, 据中毒患者李某称有20~30 m深, 在洞外没有任何防护措施, 也没有通风设备。在洞口处采集两个空气样进行氰化物浓度检测, 结果分别为:0.1mg/m3、0.132mg/m3。

4 原因分析

4.1 洞口空气样检测出氰化物, 洞中无排、送风设施, 可以推断洞内氰化物含量更高。

据患者李某称戴活性碳防毒口罩仍可闻到异味, 说明防毒口罩是不符合要求的, 导致中毒患者短时间吸收大量氰化物气体而发生中毒。

4.2 该矿洞有20~30 m深, 洞内的水用一吋潜水泵7~8 h才能抽完, 说明存水量大。

氰化物加在水中使用, 说明使用的剧毒物品量亦大, 是中毒发生的直接原因。

4.3 该矿洞已废弃多年, 无人管理。

发生中毒的患者均为当地农民, 文化素质低, 无安全防护意识和自救能力, 明知道使用剧毒物品的危害, 却不能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 致使发生两死一伤的重大中毒事故。

5 建议

5.1 有关部门应当封堵废弃矿洞, 杜绝此类现象的发生。

5.2 加强剧毒物品尤其氰化物的管理, 防止流入社会, 造成剧毒物品非法使用。

5.3 加大宣传, 让劳动者认识非法使用剧毒物品开采的危害性, 自觉抵制非法开采, 保护劳动者生命健康。

参考文献

[1]GB/T18883-2002室内空气标准[S].

一起急性一氧化碳中毒事故的反思 篇6

1 企业基本情况

某水泥有限公司是2006年7月10日组建的股份有限公司,安全主管部门设在生产品质部,有专职安全员1名。负责全公司安全管理工作,公司现有员工180人。公司目前处于试生产和建设的交替阶段,主要原辅材料为水泥、烟煤、熟料粉或PI水泥、石膏粉,主要产品是水泥和矿粉。

2 事故经过

2008年1月5日零点,余某到调度室接班,值班长安排他带领3人处理主减速机油站及2#磨辊油站卫生。1时55分,值班长准备安排余进一步去补冷却池的水,但用对讲机和手机均联系不到余某,直至8时40分才在一尚未交付使用的休息室内发现余某,即刻将余某抬至室外进行人工呼吸,同时呼叫120送医院抢救,于11时30分抢救无效死亡。

120急救车赶到事故现场并进行抢救,11时30分余因抢救无效死亡。

3 职业卫生学调查

事故地点是在2#磨机主收尘器休息室,该休息室长约6m,宽约4.5m,高2.8m,南面靠西侧有一张门,北面有2个铝合金窗户,目前正在装修,准备作职工休息用(现尚未交付使用)元月5日8时40分,余某被人找到时已经昏迷,在其胸前有一废油漆桶,桶内有尚未完全熄灭的木炭,旁边有一蛇皮袋,袋里装有木炭。现场模拟采样一氧化碳浓度>1000mg/m 3。

4 讨论

此次事故,有几点值得反思:(1)当事人违反劳动组织纪律,擅自脱岗,劳动纪律性差。当班时违反《职工安全准则》和《职工劳动纪律准则》的规定,独自一人脱岗进入未交付使用的休息室内休息,在门窗密闭未保持室内通风的情况下,擅自用木炭生火取暖,且把生火的油漆桶放在胸前,生火一方面造成室内空气中氧气含量减少,另一面又产生一氧化碳等有害气体,随着时间的延长,空气中氧气含量逐渐减少,一氧化碳浓度逐渐上升,造成当事人中毒窒息死亡。这是导致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2)职工安全常识欠缺。职工不能正确辨识密闭空间内木炭生火取暖的危险,缺乏防止煤气中毒的警觉和常识。余用木炭生火取暖后,将门窗反锁,导致新鲜空气不能有效进入,煤气不能及时排出,由于长时间呼吸含有较高浓度的一氧化碳气体,导致中毒、昏迷、甚至死亡[1]。这也是导致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3)劳动组织纪律考核不严。该公司虽然制定了《上岗作业“五不准”》和《职工劳动纪律准则》,但督促落实不到位,未制定具体的考核办法,也没有对职工当班时劳动纪律情况进行经常性的检查,使得有关制度规定约束力不强,职工当班时纪律性差,出现擅自脱岗、离岗等现象。(4)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不到位。该公司负责人签定了安全生产责任状,明确了安全管理目标任务,但责任制未落实到班组和个人,致使值班长及岗位作业人员当班时责任心不强,职工随意脱岗休息,值班长发现问题未采取有效措施予以制止,也未及时向有关领导报告。

根据现场调查,参照《职业性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诊断标准》(GBZ 23-2002)。对照此次急性中毒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群分布的集中性。窒息死亡,结合生产工艺过程。初步判定本次中毒是一氧化碳引起的急性中毒事件,事故系由木炭生火燃烧不充分产生一氧化碳引起的。

在此次事故前,该公司从未发生过类似事故,本次事故教训提示:(1)加强安全教育培训。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按规定接受规范的安全培训,完善好三级安全培训工作,针对季节特点,对职工进行防范中毒窒息事故的教育,提高职工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2)制定应急救援预案,配备应急救援设施,加强应急救援知识培训、演练[2];(3)劳动组织纪律考核要严;(4)进一步提高对安全生产工作的认识,强化安全生产领导责任的落实,明确职责并落实到位;(5)强化安全现场监管企业安全管理人员应对作业现场进行经常性的安全检查,及时排查整改安全隐患;(6)在房内木炭生火取暖时,门窗应打开进行有效通风,或安装通风管道。

参考文献

[1]梁友信,金泰,孙贵范,等.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16-122.

中毒事故 篇7

1 概况及发病情况

1.1 基本情况

该建设公司单位总部在桂林, 抚顺项目部于2 0 0 8年5月份来到抚顺石油公司新厂区安装酮苯脱蜡脱油装置。该部有职工近8 0人, 来自昆明、四川等地。全部职工集体租用方晓娱乐城, 在此集体食宿。食堂有5名从业人员 (其中本单位职工2名, 当地招用3人) 。

1.2 中毒经过

2 0 1 0年6月3 0日晚在食堂就餐者6 7人 (男6 5人, 女2人) , 所食各异, 餐后约3 0 m i n有人开始出现恶心、呕吐, 并伴有腹痛、腹泻, 有1 9人先后出现相似症状。经在矿务局医院对症治疗, 1 d内全部治愈。此前, 患者健康状况良好。

2 流行病学调查

2.1 现场卫生学调查

食物中毒事故调查处理人员到该单位食堂现场检查发现:该食堂经营一年多来未办理餐饮业卫生许可证, 属非法无证经营;食堂5名从业人员中4人无健康证和卫生知识培训证;在岗操作者未穿戴工作衣帽;用于洗米、洗菜、洗刷厨具的自备水源水未经卫生部门检验;无防蝇设施, 苍蝇密度大;工具容器无生熟标志, 食品加工过程生熟不能严格分开。

2.2 中毒食品调查

职工在2 0 1 0年6月2 8~3 0日均在食堂就餐, 无共同外出聚餐史;入驻宿舍后未再进行刷浆、刷油等装修, 宿舍环境无污染;当地近期无肠道传染病流行。食堂5名从业人员健康状况良好。

经调查发现, 发病者与食用黄花菜炒肉有关, 调查的3 1人中, 食用该菜的有2 1人, 1 9人发病。其中2人因不习惯味道, 只吃少量, 未发病;1 0名未食用该菜者未发病。故此次食物中毒的可疑食品为鲜黄花菜炒肉。

6月3 0日, 食堂管理员按惯例去市场买菜, 与平日不同的是, 今日买了新鲜黄花菜, 由厨师黄某加工, 将鲜黄花菜水洗二次, 未再处理, 即与调料、瘦猪肉炒熟后卖给职工食用。由于黄花菜量少, 只有部分职工买到食用, 每份约2两。

2.3 临床表现

患者临床表现相似, 以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为主[1], 部分人伴有头晕 (见表1) 。最短潜伏期3 0 m in, 最长潜伏期3 h;病程3.5~5 h;发病1 9人, 均为男性, 发病率2 8.3 6%, 无续发病例。经对症治疗全部治愈。

3 实验室检查

黄花菜炒肉全部卖光, 未采到剩余食品;也未采到患者吐、泻物, 因此无实验室资料。

4 讨论

鲜黄花菜含有秋水仙碱, 人食用后可引起胃肠道等中毒症状, 晾晒后可去除有毒成份。根据流行病学调查, 患者在同一时间内共食同一种食品—黄花菜炒肉;发病范围局限在食用的人员中;潜伏期较短, 发病急, 病程短, 3.5~5 h;患者的临床表现相似[2], 与鲜黄花菜秋水仙碱中毒相符;无续发病例发生;无人与人之间传染。

《辽宁省食品摊贩和集市贸易食品卫生管理条例》中明确规定:禁止市场经营鲜黄花菜。近几年来市场上可见出售鲜黄花菜, 有经验的厨师将该菜用开水烫一下, 再用清水浸泡后食用。

综上所述, 依据《食物中度诊断标准及技术处理总则》, 判定该起事件是鲜黄花菜食用不当引起的食物中毒事故, 致病因子为秋水仙碱[3]。这是一起食品生产经营人员不懂得相关的食品卫生知识, 不知道鲜黄花菜有毒而导致的一起食物中毒事故。可见, 从业人员的卫生知识培训是非常必要的。

摘要:目的 及时查清食物中毒事故原因, 提出预防措施。方法 依据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技术处理总则。结果 患者有相似的临床症状;潜伏期短, 发病急, 病程短;有共同进餐史;人与人之间无直接传染。结论 是一起鲜黄花菜食用不当引起的食物中毒。

关键词:企业内部食堂,食物中毒,调查

参考文献

[1]刘彩芬, 陈华永.一起食用凉拌菜引起的食物中毒的调查[J].现代预防医学, 2005, 32 (8) :967.

[2]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技术处理总则[S].GB14938-94.

中毒事故 篇8

石油化工行业是典型的流程工业, 具有高温高压、易燃易爆、有毒有害、连续性生产等特点。开展事故预案演练, 可以提高员工在事故状态下的应急处置及自救能力, 有效地减少事故损失和防止事故扩大, 强化员工的安全意识, 提升安全技术素质。

九江检安石化工程公司成立事故预案演练指挥部, 公司领导担任总指挥, 设立指导观摩组、演练协调组、生产调度组、排险抢修组、后勤保障组、考核评比组。演练项目是更换1号加氢装置V503蒸汽线阀门。演练单位是检修一车间, 参演单位是各部室、车间、中心。

15时, 该公司事故演练总指挥宣布演练开始。现场考核评比组长向现场参加演练单元下达演练开始命令。参加现场演练单元接到演练开始命令后, 向120急救中心、消保中心气防站报告, 一边向调度汇报一边开始救护演练。值班调度接到现场演练单元报告事故后, 立即通知各组演练开始, 通知演练装置各维护班组。各演练小组接到通知后, 立即赶往现场向考核评比小组报到, 机、电、仪维保人员向排险抢修小组报到。

中毒事故 篇9

1 基本资料

1.1 基本情况

6名农民于2008年7月9日7:00~19:00在某化工企业干包装工作, 包装对象为二苯氨基甲烷。7月10日凌晨4:00陆续有5人发生腹痛、恶心、头晕、头痛等症状, 附近医院就诊, 怀疑“苯胺”中毒, 经输液治疗, 3人病情好转回家。另外2人病情较重, 来我中心就诊。根据2名患者的临床症状与体征、实验室检查及职业史等情况, 经查阅相关资料和网上查询, 并结合工作经验, 职业病专家组诊断可能为二苯氨基甲烷中毒。立即启用急性职业中毒应急救援预案。

1.2 医疗救治

专业人员对2名患者进行紧急医疗救治。同时走访另外1名农民工。该农民也于7月10日上午10:00左右出现腹痛、恶心、胸闷、口唇发绀, 就近门诊输液治疗, 据接诊医生讲, 该患者当时体温39.4℃, 尿发黄。

为了保证治疗的有效性, 专家组对3名患者进行定期疗效观察。同时收集有关二苯氨基甲烷中毒的治疗信息, 进一步证实了诊断和治疗的正确性。3名患者半月后痊愈。

1.3 现场调查

职业卫生专家组第一时间到达作业现场, 在获得该企业负责人配合后, 立刻开展调查。

该企业主要产品为4, 4-二氨基二苯甲烷, 1 800吨/年;该物质在空气中易氧化, 有毒, 对肝脏有毒害作用。生产工艺:以苯胺和甲醛为原料, 在盐酸中50~60℃下缩合、中和而得。

现场检查, 生产厂房内无排风、降温设施, 现场温度32~36℃, 包装工序系全部手工操作, 个人使用的防护用品仅有简易口罩及短手套。厂房内存有大量袋装二苯氨基甲烷成品, 且有部分成品敞开暴露。厂区内无淋浴设施。

现场调查, 该企业无职业病管理机构及相关人员;项目投产前未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申报职业病危害项目;项目未经职业病防治机构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及竣工验收时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生产工人未进行上岗前职业卫生知识培训及职业健康检查。

1.4 事故原因

本次二苯氨基甲烷中毒主要是经皮肤吸收, 中毒的主要原因是:该6名农民工人作业时未穿工作服, 口罩佩戴不足10min即取下, 手套袖较短, 仅遮住腕部, 无其他防护措施;当日气温较高 (33~37℃) , 车间无通风、降温设施, 工人大量出汗, 加速毒物的吸收;生产区内无淋浴设施, 工人皮肤上污染物不能及时清洗去。

2 处置建议

企业应成立职业卫生管理机构, 进一步加强《职业病防治法》的宣传教育;生产车间必须设置符合职业卫生要求的排风、降温设施;为作业工人配备各种必须的个人使用的防护用品, 并在生产过程中监督其正确使用;厂区设置盥洗设施;定期进行车间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对作业工人进行上岗前、在岗定期职业健康检查及职业病防治知识培训。

3 讨论

3.1 重视应急救援工作

我中心领导非常重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救援工作, 制订了一套急性职业中毒应急救援预案, 包括有详细的医疗救治和应急处置方案。中心成立了职业中毒应急救援队, 队员均为临床经验丰富的医护人员和具有现场处置经验的疾病预防控制人员。平时注重应对突发事件的宣传教育和有效防范知识的学习, 并定期进行模拟演练。3.2成功的应急救援在于及时明确中毒的性质我中心专家组成员的素质较高, 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 熟练掌握各种毒物的发生机制、临床表现、医疗救治、现场处置等方面的知识, 为本次事件中毒性质及时准确地鉴别起了重要作用。3.3根据初步诊断制定应急处置方案当初步诊断患者可能为二苯氨基甲烷职业性中毒时, 中心立即成立应急处理领导小组, 组织专业人员对中毒事件进行调查核实。依据现场调查和检测资料, 专家组提出处理建议, 使得该企业的职业卫生现状得到及时改善, 预防类似中毒事故的发生。我中心制定的急性职业中毒应急救援预案在本次职业中毒事件快速、高效的处理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职业中毒应急处置预案在职业卫生事件中的积极作用。方法使用应急处置预案对某企业二苯氨基甲烷中毒事故进行处理。结果及时控制了危害源, 救治了中毒人员。结论职业卫生应急处置预案在职业卫生事件快速、高效的处理中起重要作用。

上一篇:甘蔗基因克隆研究下一篇:激活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