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技术特征

2024-08-16

网络技术特征(通用12篇)

网络技术特征 篇1

0 引言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带给我们的不仅是手机电脑等我们所了解熟悉的东西,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有涉及到,地铁中无时无刻没有利用计算机通信。例如信号的发射,还有车辆运行过程中的主控系统,地铁线路的安排运行安全管理方面都有计算机的参与。计算机的运用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不少的便捷,可以说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计算机都已经深入到里面了,给我们人类增添了许多的欢乐。

1 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地铁中的运用

基于轨道电路的信号系统对于我们来说已经算是非常完善了,但是交通压力带给我们的是更加成熟的要求,行车密度的增加,行车间隔的减小等都是有利于缓解交通带来的不便的。在这种情况下,原先的轨道信号已经不能满足要求了,所以为了适应这种要求一种新型的信号系统CBTC如春笋般兴起,并逐渐成为了新世纪的主流,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便捷的同时也是我国的技术更上一层楼。

将各个分散的个体系统利用计算机来给他们连接起来是地铁主控系统的目的,使地铁各个系统连接到一起,实现地铁各系统的相互信息沟通以及资源共享,提高系统之间的相互配合能力。从技术方面做到地铁运行的高效率,促进其管理水平,改进地铁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对地铁实行优化的目标,为广大的人民群众提供良好的乘车环境是计算机系统运用在地铁方面的最终目的。

轨道交通安全是交通运输业乃至于国家政治上的一个重要部分,他的公共安全要求很高,一旦发生重大的事故,不仅对社会的影响是巨大的,而且对于经济方面的损失也是巨大的,所以,通过网络技术实现地铁的安全性是非常必要地,而且对于计算机技术的要求也是很高的。因此应该在监控,管理和指挥这三个方面进行全面的功能运用,不仅使计算机技术可以发展,最重要的是地铁的安全得到了很好的保障。

2 网络技术特征分析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地铁中的通信从电路到有限一直到今天的无线,可以说这一路走来,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太多的方便了,其中大量运用了R-CBTC这一系统,通过无线信号接收命令,跟踪列车的位置和速度等方面。这种核心技术主要采用了基于IEEE802.11这一系统来承载各个数据交换工作。在这一过程中,WLAN技术的运用使有线与无线很好地连接起来。做到了车辆与地面之间互通,快捷以及高宽带容量和稳定的数据通信。

地铁的自动售检票系统(AFC)是对计算机技术的一大考验,首先因为售检票是涉及到财务问题的,是有关于经济方面的,所以在技术方面不能有丝毫的马虎。为了提高售检票系统的安全性,在于其它系统进行共享时是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的,因此售检票系统的数据共享是非常有限的。地铁中的火灾报警系统(FAS)也是一个要求相当严格的系统,它关系到人们的生命安全,要严格的按照当地的消防部门严格的进行建设,是不能集成的,不能存在半点马虎。当每一条地铁路线都运用了主控系统这一信息共享平台时,就能享受到他所带来的无尽好处。主控系统的大型数据库会将地铁运营走向一个更加科学和有利于现代化技术发展的明天。

尽管交通的压力很大,许多城市都在大力的建设地铁,追求高效率,但是对于地铁安全的建设不能够马虎,因为“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这是国家对生产建设提出的基本方针,使任何的生产都必须建立在人民安全的基础上进行建设。其中高效率的运用计算机技术实现对地铁建设的安全性是很有必要的。我国的地铁建设技术还不是很成熟,人才稀缺,并且地铁建设的技术要求是很严格的,安全事故不断发生。上海城市轨道交通自动售检票系统基本框架根据上海城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2003年-2010年上海轨道交通基本网络建设总长度将达到538km,为发挥网络资源的整体优势,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上海已制订了城市轨道交通和城市公共交通自动售检票系统的工程建设规范,并已实施轨道交通路网内单程票等专用票和城市公共交通卡的“一票换乘”,并将进行全市公共交通的联乘优惠。AFC系统主要由中央计算机系统、车站计算机系统、终端设备和车票四部分组成。终端设备包括出/入站检票闸机、自动售票机、车站票务系统、自动充值机、自动验票机等现场设备。硬件系统构成:(1)AG(进出站检票闸机)闸机有外部感应方式和内部感应方式,进站检票机采用外部感应方式,出站检票机采用内、外部感应方式。检票机有足够的传感器对乘客的通行行为进行监控。能区分大人、小孩、手持行李与手推行李车,并能检测乘客在通道的移动情况,检查到任何非法进入可发出报警声及闪烁提示灯。当发生紧急情况时,进、出站检票机可使三杆垂直落下、门敞开,紧急疏散乘客,保证乘客无阻碍地离开付费区。配置:低功耗无风扇地铁专用特种计算机;板载CM600M CPU Intel 852GM;最大容量512MB,支持CRT+LVDS的双显示,最大共享64M的动态显示内存;4个USB 2.0接口,一个并口,六个串口(其中一个支持422/485),1个键盘鼠标PS/2口,1个Ir DA接口,CF卡接口,4路数字输入,4路数字输出,1个10/100M网口。(2)TVM(自动售票机)自动售票机可接受硬币、纸币、储值票付费等方式,具有可一次性出售多张车票。自动售票机有硬币及纸币找零的功能。自动售票机的外形、触摸屏、乘客显示器、运营状态显示器、投币及出票口布置和位置满足人体工程学的要求,方便乘客操作。配置:低功耗无风扇地铁专用特种计算机;板载低功耗CPU及512M内存;双显功能;1个10M/100M以太网接口;4个USB2.0接口;10个RS-232串行通讯接口;1个并行通讯接口;集成声卡;3个PCI插槽。

另外通过计算机技术实施对信息管理,对数据的分析以及对划片的实时监控可以有效地减少安全隐患的出现。以宁波地铁为例,在软件方面,宁波地铁的整个系统采用了Microsoft研究的最新的框架.NET,数据库系统采用了SQLserver 2005,前台使用的是ASP.NET的网络编程语言,后台使用的是C#。这样一个系统的安排使得地铁的安全系数不断地提高。在管理制度上,地铁安全的有关部门也制定了一系列的制度。预警系统的正常运转也为地铁安全提供了大量的方便,地铁部门安装有黄橙红三种预警信号,对于每一次的警报都做出了及时的抢救,减少人员的伤亡。在指挥系统方面,采用了B/S架构的设计模式,开设单独的服务器,建立起来自己的管理平台应用服务。在管理系统上因为它所面临的客户比较广泛,因此在管理与监控方面存在的数据交换比较多,因此Wab Service则在管理平台服务器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3 结束语

计算机技术的广泛运用在生活中运用的极其广泛,我国的计算机技术也在不停的进步中。计算机技术在地铁的运用是非常广泛的,涉及到方方面面,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为我们的安全提供了保障,我国在地铁方面的发展也随着计算机的提高而更加完善,这是我们所共同期望的。与此同时,也引起了我们对计算机更多的关注,一大批的计算机人才不断出现,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

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我们生活中的许多方面都离不开计算机带给我们的便利,计算机技术在我们生活当中应用的范围也越来越广。近些年来,地铁的建设带给了人们很大的方便与快捷,减缓了交通压力。地铁的正常运行与计算机也是息息相关的,从轨道电路到通信再到无线通信都是离不开计算机的。

关键词:地铁,计算机,网络技术特征

参考文献

[1]肖惠亮.宁波地铁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与开发[D].复旦大学,2011.

[2]赵晓峰.基于CBTC的地铁信号系统通信关键问题分析[D].复旦大学,2007.

[3]童林军.基于WEB的列车牵引计算研究与软件开发[D].中南大学,2008.

[4]丁小兵.轨道交通工程日常安全管理系统设计与开发[D].北京交通大学,2009.

[5]许津津.地铁乘客信息系统综合服务平台设计[D].天津大学,2012.

网络技术特征 篇2

文章来源:蓝白蓝网2010-05-13 09:08

河道曝气技术是根据河流受到污染后缺氧的特点,人工向水体中充入空气(或氧气),加速水体复氧过程,以提高水体的溶解氧水平,恢复和增强水体中好氧微生物的活力,使水体中的污染物质得以净化,从而改善河流的水质。曝气充氧技术综合了曝气氧化塘和氧化渠的原理,结合退六和完全混合的特点,有利于氧的传递、液体混合,是一种有效地污水处理方法。

河道曝气技术是一种基建费用少、运行费用低、占地少、见效快的河流原位治理工艺,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其中,移动式充氧平台设备简单,机动灵活,能够避免固定式充氧站曝气点服务面积不足,在相对封闭水体难以充分发挥作用的缺点。

其在河道治理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加速水体复氧过程,使水体的自净过程始终处于好氧状态,提高好氧微生物的活力,同时在河底沉积物表层形成一个以兼氧菌为主的环境,且具备了好氧菌群生长的潜能,从而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降解水体中的有机污染物。

2、充入的溶解氧可以迅速氧化有机物厌氧降解时产生的H2S、甲硫醇及FeS等致黑致臭物质,有效改善水体的黑臭状况。并且,Fe(OH)3沉淀在水底沉积物表面形成一个较密实的保护层,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上层底泥的再悬浮,减少底泥中污染物向水体的扩散释放。

3、增强河道水体的紊动,有利于氧的传递、扩散以及液体的混合。一项关于曝气过程中水力学影响的研究表明,3hp的曝气设备造成的水流在离装置35m远处可以测量到,并且对染料的目视观测显示水流运行可以持续到大约100m远。

2012年网络威胁三大特征 篇3

预测一:针对性攻击集中

到2012年,全球的政府机构以及大型企业将面临更多的网络威胁。不仅针对政府机构和大型企业的针对性攻击数量会显著上升,很可能更广范围的组织都会遭受此类攻击的危害。卡巴斯基的专家警告说:“目前,此类安全事件主要涉及那些从事武器生产、金融交易或高科技研发的公司和政府机构。但是到2012年,这一影响范围将扩大到从事资源采集、能源、运输、食品和制药行业的企业以及互联网服务和信息安全公司。”针对性攻击发动的范围将遍布全球,包括西欧和美国,并将波及东欧、中东和东南亚。

卡巴斯基实验室专家预测,网络攻击者会变换攻击手段,从而应对众多IT安全公司对他们所发动的针对性攻击的调查以及所提供的防御手段。此外,公众日益意识到安全的重要性,也使得网络罪犯不得不寻找最新的攻击工具。传统的利用包含漏洞利用程序的电子邮件附件进行攻击的手段将不再有效,而通过浏览器进行的攻击则越来越普遍。

预测二:网络战争增多

卡巴斯基预测,针对政府组织和企业的黑客活动及攻击在2012年仍将继续。这类攻击还将具有明显的政治意图。Alexander Gostev认为,同2011年的黑客攻击相比,这将是一个重要的趋势。但是,黑客主义还可能被用来做为一种干扰策略,目的是掩护其他类型的攻击。

由某些国家资助的高科技恶意程序如Stuxnet和Duqu仍将是一种特殊现象。它们的出现主要是特定国家之间的国际纷争和紧张局势造成的。卡巴斯基的专家Alexander Gostev认为,2012年的网络冲突仍将围绕着之前的国际纷争,包括美国和以色列对抗伊朗、美国和西欧对抗中国。另外,一些用来在特定时间销毁数据的基础性网络武器如杀戮开关、逻辑炸弹等恶意程序数量将增多,毕竟这种网络武器便于制造。这类网络武器的制造可能会通过私人外包公司,这类公司同军方或其他政府机构有合作关系。而很多时候,这些承包商是不知道其客户的目的是什么。

预测三:移动威胁泛滥

2012年移动威胁方面,卡巴斯基预测谷歌的安卓系统仍将是手机恶意软件攻击的主要目标,而且利用漏洞攻击的数量将增加。此外,还预测首例通过手机设备的浏览即下载攻击方式和首个手机僵尸网络也将出现。手机窃听行为将变得较为泛滥,并且很可能会窃取手机设备中的数据,并利用手机的位置服务跟踪手机用户。

网络广告的传媒特征 篇4

1994年10月, 美国《热线杂志》 (Hotwired) 站点卖出了全球第一个网络广告, 开创了因特网的广告新时代[1]。网络广告是建立在视觉传达设计基础上, 运用多媒体技术营造活动图像和视频音频整合效果, 能使顾客有身临其境般体验产品、服务与品牌形象的一种广告传媒形式。网络广告既可以为不同的受众实施定向的广告宣传, 还可以利用声音、文字、图像、影像和动画等多种媒体元素传递不同的信息, 让顾客拥有更为丰富的感受。

现代数码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为网络广告的传播提供了功能强大的交流平台。由于网络媒介的交互性, 广告传播的受传者同时也是广告的传播者;由于数字媒介的超速性, 加速了广告讯息更新的速度和传播的全球化;由于多媒体技术的合成性, 增强了广告信息的无障碍传播。这些高新技术组合在—起, 为广告受众提供了了解商品信息及服务的新兴互动广告模式, 并以惊人的速度快速增长, 形成了网络广告不同于其他传统媒介的典型特征。

一、网络媒体与传统强势媒体比较

网络是一种富有个性的媒体, 网络广告与传统广告存在着很多相似的地方, 但是网络广告在很多方面表现出传统广告所不具备的优势。

第一, 就沟通方式而言, 平面广告是单向沟通, 非交互的;强势信息灌输的影视广告是单向沟通为主, 可提供简单交互信息, 如电话、网址等, 其传播方式主要是强势信息灌输并且有时差限制。而网络广告是交互性传播, 受众可自主选择广告信息。

第二, 就传播范围而言, 平面广告仅限于广告发布区域, 影视广告也局限于电视台节目的收视范围, 网络广告则是面向全球传播。

第三, 就信息容量而言, 平面广告受版面限制, 信息容量有限;影视广告受时间限制, 信息容量也比较有限。而网络广告则不受时间空间限制, 信息容量可达无限。

第四, 就广告成本而言, 平面广告整体相对较高, 影视广告整体相对很高, 而网络广告与传统媒体相比之下则较低。

二、网络广告的传媒特征

⒈互动性——参与传播

网络广告作为一种新兴媒体的广告传播形式, 基本上集合了传统媒体所具备的特点和优势。但是它又与其他大众媒介传播方式不同, 网络媒介传播不是媒介向接收者传递信息的单向传播, 而是二者之间的互动性传播。

信源的提供者通常会借助于网络媒介将广告信息传递给消费者, 消费者也利用网络媒介对所接收的网络信息进行加工和处理, 然后提出针对产品的具体意见。经过双方反馈后的沟通, 往往能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不仅如此, 任何人都可以在任何地方通过一定的方式 (有线或无线) , 根据自己的需要来获取特定的信息。由于用户直接参与了传播过程, 信源的提供者所期待的传播效果就不仅仅由媒介控制, 消费者的知情权和自主性得以充分满足。

⒉广域性——跨越时空

早在20世纪初, 美国社会学家库利就认为:“传播指的是人与人关系赖以成立和发展的机制——包括一切精神象征及其在空间中得到传递、在时间上得到保存的手段。它包括表情、态度、动作、声调、语言、文章、印刷品、铁路、电报、电话以及人类征服空间和时间的其他任何最新成果。”[2]在这里, 库利突出强调了作为交流的传播与科技发展的最新成果相关联。而网络广告传播正是实现人类征服时空限制, 在空间中得到传递、在时间上得到保存的有效手段。

传统媒体有发布地域、发布时间的限制, 网络广告则突破了这些限制。不论何人身处何处, 只要具有上网的条件, 都可以尽情地浏览网络广告, 获取其需要的信息。在网络营销中, 商品不再是需要被运送的物品, 而是以光速进行传播的各种讯息。只用指尖在鼠标上轻轻的一点, 便可身临其境地进入虚拟的消费情景中。广告受众可以通过国际互联网及时地了解到本土甚至全球的产品、服务等相关的广告信息。另外网络广告受众在上网浏览时可重复看到相关广告, 而不会像传统的电视广告那样稍纵即逝, 一旦错过播出时间, 便无法获取广告信息。

⒊指向性——信息可测

传统媒体广告一般只能单方面向受众灌输广告信息, 不能与受众直接对话, 使得广告主很难及时准确地了解到受众的反应, 从而影响了广告决策方案的改进和广告效果的提高。而网络广告则可以借助于具有交互性技术特点的互联网这个平台, 及时地与受众进行沟通、互动, 从而为研究受众的特征和制作相应的广告等提供更为可靠的依据。

传统广告在进行信息传递时不可避免的缺乏一种有效的针对机制, 使得广告的针对性含糊不清, 载体发送的目的与受众接受的目的不能及时达成一致, 造成发送与接受的错位。而网络广告却克服了这些局限性, 其针对性体现为能在一定的地域、合适的时间, 将广告发送给合适的个人或群体。网络广告的这种“合适目标受众”的指向性, 将有利于定位播送的形成, 能锁定特定国家和地区以及民族受众的个体或群体, 达到针对具体目标投放的目的, 并满足这些受众个体或特殊社会集团的要求;它能进一步适应人们的不同需求, 并消除传播过程中的无效性和盲目性。[3]

⒋合成性——吸引眼球

使用传统媒体表现广告内容时, 往往要考虑诸如版面、时间等客观因素, 尽可能的用最精炼的语言和最简洁的画面来表达广告的内容。在这种情况下会不可避免地存在广告内容表达不充分、不彻底的弊端, 广告传播的范围也受所选媒体覆盖面的影响。而网络广告则可以通过各种技术手段实现广告最大限度的传播, 可以详细的描述广告所要传递的信息, 使得广告受众可以最大可能地了解更为全面丰富的广告信息。网络媒介是多媒体的, 不仅能显示文本图形, 而且还能显示动画、声音和视频。网络广告具有集成性, 能通过所有的视觉和听觉途径, 将消费者的眼球吸引到计算机屏幕上。

虽然网络广告具有其他传统广告所没有的优势特点, 但是另一方面它也受其媒体本身目前发展现状的局限而有——定的弊端。这主要表现在:⒈当前网民的数量有限, 且年龄层次偏低, 普及程度有限, 购买力也不是很强。而且现在的网络带宽有限, 不足以满足大家对大量网络视频、音频等广告的需求。⒉由于目前网络广告监管还不完善, 网络广告存在着不少虚假与欺诈的现象, 因此消费者对网络广告的信任还不够。另外一些广告商忽视网民的利益, 增多强制性广告, 引起网民对网络广告产生抵触情绪。⒊网络广告设计的整体水平不高, 其瞬间吸引力不强, 视觉表现力有待挖掘。

结语

网络是不同于传统媒介的新型媒介, 它本身独有的互动性和针对性使得它树立品牌的方式截然不同于以往的传统媒体。过去, 企业通过广告、公关、以及营销的4P共同树立品牌, 广告所能做的只是品牌独立的一部分, 并非全部。而现在网络不仅仅是媒体, 更是一个平台, 它融合了多种传播模式, 网络上及时交易的可能使得营销的4P以虚拟的形式出现在网络上, 网络广告可以做到建立和维护消费者与品牌的关系。因此, 对于网络广告的设计者来说, 网络广告的创意, 就不能仅仅局限于某一种产品的及时销售, 从长远看应该更为积极地发掘网络广告树立品牌形象的独特功能, 在我们确定“说什么”时, 不妨说服自己也说服广告主投入更多的精力, 为在网络上树立品牌形象而作设计。

摘要:现代数码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为网络广告的传播提供了功能强大的交流平台。互动性——参与传播;广域性——跨越时空;指向性——信息可测;合成性——吸引眼球等构成了网络广告不同于其他传统媒介的典型特征, 而网络作为一个广告载体也为广告的传播者和受传者提供了一个新型的沟通环境。

参考文献

[1]杨坚争、汪芳、李大鹏.网络广告学[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2.16

[2]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9.2

网络经济的特征探讨 篇5

1)单位时间传输的信息急剧扩大,也就是说终端与信息源之间单位时间的信息交换量巨大,信息量的巨增缩小了时间上的.差距,使信息快速传播,“今天,比人的头发丝还细的标准光纤,一秒钟可以传输相当于超过九万卷大百科全书的信息。”

2)全球的信息急剧增加和信息流动更为丰富与频繁,全球范围也出现了爆发性的网络潮;

3)使用人数爆发式地增加,这种爆发式增加并引发极大的群体效应,世界上有约4亿人7年前从未听说互联网,到今天已经通过它来查询信息,发电子邮件和进行网上商业活动,不只是如此,它的增长速度更是惊人;

4)利用网络进行的商业活动的交易额呈现爆发式特点;

5)从事网络经济淘金的企业呈现爆发式增加,上市企业数量和股价的爆发式增长程度。

6)财富的爆发式增长。从事网络的企业和个人迅速积聚起来,从股市上批量生产百万富翁和亿万富翁。

对传统经济的冲击

产生这些现象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信息快速、低廉的复制能力(CopyAbility),这里包括信息的可无限制复制性、技术的复制、行为的学习与模仿能力等。低成本的复制,是信息技术能力快速发展和迅速影响社会的各个方面的根本因素。它改变了传统经济学中财富增长规律。同时网络上还具一个现象,就是聚集现象。这里面包括资本、人才和信息技术的聚集现象,在网络生产企业中的“规模”现象就是一个有力的例证。现在网络在资本、人才和信息技术上有一种吸盘动力,将这四个因素都汇聚在一起,诱发了网络企业的财富急剧扩张。

网络经济同时又是对工业经济的超越,并对工业时代的资源进行更有效的组合和利用。在人类发展和经济生产中,信息越来越重要,由于生产的无序而造成的经济危机,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通过信息的有效处理来减缓或遏止。从经济学角度来看,网络经济的发展,将有利于消除经济活动中的信息不对称的现象,更为经济资源有效利用和减少投资风险起到重要作用。当前我国经济中的重复投资和大量的资源浪费,从一定角度来说,也可以通过信息和网络经济的发展来消除,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有效信息的采集将为我国的经济更加有序合理和健康发展提供支持。

论网络诽谤的构成特征 篇6

关键词:网络诽谤;构成要件;司法解释

伴随着网络的普遍应用,以网络虚拟空间为依托和传播媒介的新型犯罪方式日益出现,并在信息爆炸,“全民娱乐”的大网络环境背景下逐渐形成不容小视的新型犯罪模式,已然成为维护公民名誉权的重大挑战。本文以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诽谤罪为法律基础,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于2013年9月通过的《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为主要视角,就网络诽谤的刑法构成要件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一、网络诽谤的行为方式

《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以“捏造事实诽谤他人”表述了诽谤罪的行为方式。《解释》中第1条又详细的进行了了解释,其中第三款——“明知是捏造的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在信息网络上散布,情节恶劣的,以‘捏造事实诽谤他人’论”这一款引发了学者们的大量讨论。

第一种意见认为,刑法通说中的诽谤罪的实行行为是一个复合行为,捏造事实行为与散布行为是两个不可分割的行为,要求行为人即捏造虚假事实,又散布才符合诽谤罪的犯罪构成。①更有人认为如果单纯的散布虚假信息,即使明知是对行为对象的诽谤信息,但并没有捏造,也不构成诽谤罪。②第二种意见则从本条法律解释的性质和合法性进行了评价。其认为“散布捏造的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与“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语意射程并不重合,认为这是不具备国民期待可能性的类推解释,是刑法所不支持的;同时,表述中用“以”……“论”的句式,是属于“注意规定”或“法律拟制”的构成句式,在诽谤罪明确规定了实行行为的情况下,只能作为一种全新的行为方式的“法律拟制”来理解,然而两高所做出的《解释》并不具备制定法律拟制的权限,违背了法律保留的原则。

笔者认为,《解释》中“明知是捏造的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在信息网络上散布,情节恶劣的,以‘捏造事实诽谤他人’论”是具有合理性的,原因在于散布行为才是诽谤罪实质的实行行为,具有实质上的同一性。对诽谤罪的实行行为的界定产生分歧是情有可原的,原因大致在于对构成要件的理解不同。实行行为不仅强调是“刑法分则中具体犯罪构成客观方面的行为”,更需要具有一定的侵害法益的危险性作为实质。③

就诽谤罪的两个行为拆分来看,假设行为人仅仅捏造相关事实并保存于相关电脑文件中,并不散布,如此看来,单独的捏造虚假事实行为,其并不存在多严重的社会危险性。诚然,将捏造的虚假信息散布后也并不是会立即的引起高度的危险,但相较于前行为,后行为的危险性,与危害结果的因果关系的密切程度都明显提高,更符合实行行为的含义。此外,再从诽谤罪所保护的法益看,名誉权的损害与散布行为更为密切,仅捏造行为是远远达不到的。相反,没有捏造虚假信息的行为,但明知是虚假信息而只单一散布的行为,又很难认为这对名誉权没有产生任何不利影响。从实质的角度来说,更适合将实行行为认定为散布行为这一后行为。

站在这一理论基础上看,《解释》第1条第三款是在原诽谤罪的行为方式基础上,就网络诽谤情况的具体解释,并没有脱离原诽谤罪法律条文,符合诽谤罪的犯罪构成,也就不必认定为是法律拟制和类推解释了。

二、网络诽谤的行为对象相关争议

1.如何平衡公职人员名誉权与公民宪法权利

近日“诽官”行为日益增加,政府机关的官员及公职人员的个人名誉权也确实面临网络诽谤的威胁。如何平衡公职人员的名誉权与公民的言论自由权成为一个问题。笔者认为应降低对公职人员诽谤的入罪界限。国际上通行公职人员和公众人物隐私权、名誉权减损原则,以让位于公众的监督权和言论自由。在行使监督和批评权时,因为群众本不了解相关真相,也只能就表面现象进行猜测,所以难免存在内容失实、抱怨、略微夸张等情况存在。如果就所有的行为都一致认定为诽谤行为,批评和监督将无从说起,更不要说言论自由的实现。所以,对损害公职人员名誉权的不实言论中,应当以自身的名誉权让位于公众,其不仅具有国际原则依据,且是公职人员具有不同于一般公民的资源地位所对应的责任。当然,价值位阶上的让位不代表可以对公职人员无止尽无原则的诽谤。应当认为,如果行为人在陈述虚假事实时出于公共目的,或者其中包含公共目的时;获虚假事实中存在部分真实事实,满足这些条件的时候才能放宽构成诽谤的条件,否则对完全是虚假事实的诽谤行为,或纯粹是针对公职人员个人,带有个人目的的诽谤,同样应以诽谤罪进行规制。④

2.针对对象不特定的网络诽谤是否需要刑法规制

法律规定诽谤罪针对对象特定的个人或者多数人,且损害的法益是人的名誉权。然后随着网络诽谤形成了一种新的诽谤模式。行为人并不针对特定的单位、团体、个人进行诽谤,而将其对象扩大到某种职业等不特定对象上。当网络上出现对某种职业的虚假诽谤信息,由于其行为对象的不特定性,不属于诽谤罪规制范畴,如若这个时候其也不能归纳到传播虚假信息罪中的“虚假恐怖信息”,且不符合网络寻衅滋事罪的引起社会秩序混乱,这一行为刑法将无法规制,法律只能对其放任逐流。然而虽然没有特定的对象,只是对某种行业、某种产品的诽谤,往往最终却会造成相关的具体企业、具体个人来承担名誉受损的后果,导致其销售受损、名声下降、从业困难等可见的具体的损害。⑤

三、量化标准与名誉权的实质保护

《刑法》第246条第一款明确规定,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才构成诽谤罪。由此可见诽谤罪属于情节罪,情节严重与否是构成犯罪的重要条件。两高《解释》对“情节严重”进行了进一步的界定。主要的争议点集中在“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五千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五百次以上的”这一款上:①有人认为,诽谤信息的点击浏览,皆是他人的行为,以他人的行为来界定诽谤行为人的行为程度,不具有说服力。⑥②有人认为信息被点击、浏览及转发的次数一般能反映出该信息被散布范围的广度。一般情况下,散布范围越广,被害人名誉受损害的程度越嚴重。这一量化标准具有司法实践意义,能更好的将具体情况与法律相结合。⑦3、有人认为,“丢失枪支不报罪”中,作为构成此罪的犯罪构成一部分,造成的严重后果同样由别人行为所导致的,对比网络诽谤这一司法解释,“丢失枪支不报罪”是法律先例。此外网络诽谤信息的散布这一行为本身就与第三人的行为所相连,以具体量化的结果作为情节严重评判标准是合理的。⑧4、有人认为,500次转发、5000次点击背后所代表的量化程度是否合理是值得质疑的。⑨

对于500次转发,5000次点击的具体量化标准,旨在说明“情节严重”与信息传播的广度具有密切关系。一方面有具体的量化标准便于实践操作,好过于没有任何标准而全凭执法机关自由裁量,另一方面通过此条司法解释,侧面约束微博等具体网络媒介中个别影响力巨大的公众人物,使其更加注重言论的真实性,避免因为其影响力而误导公众,是有效的法律导向。然而正如个别学者所言,500次与5000次的理论依据依然有待考证,笔者认为此量化标准不利于实质上名誉权的保护:

(1)对于名誉权这一人格权,要对其损害很难有一个具体的标准。如果在自己朋友和熟人所使用的私人论坛中受到诽谤,或许点击仅仅只有100次,传播广度并不大,但对其本人而言已是世界倾覆颠倒,实质上名誉受到了巨大的损害。如果此时也不符合诽谤罪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那这仅有的100次点击反而会成为诽谤者的抗辩事由而无法处罚。

(2)对于虚假信息的网络传播,具有一旦发布就几乎无法挽回的性质。即使事后将其从发布源删除,同样面临已经被保存、继续传播等风险,个人名誉权遭受到的侵害难以根本消除,如果以硬性数量为定罪标准,将放纵许多网络诽谤行为。

网络工具的高传播性特点决定了其与一般诽谤方式的不一样。生活中,邻里街坊、一般宣传媒体和工具,都能够较好的消除损害影响,然而在网络中,网络空间太过巨大,网络信息繁杂且真伪难辩,不利于消除损害。且名誉权这一特殊法益,更突出表現在其一旦受损,并不是简单靠控制损害源头就能恢复的,往往产生不可逆的结果。基于此特殊情况,笔者认为应当将着眼点放在是否在网络上传播这一初始行为,而不是考虑其抽象的危险,即一旦在网络传播虚假信息就符合情节严重,而不注重传播后会有多少人点击转发。如此,一方面会较为彻底的保护名誉权法益,不会存在规制的盲区,另一方面,有利于司法实践上的,便于解决了实际转发、点击的认定问题。

注释:

①刑法学教材中持此观点。如高铭暄、马克昌:《刑法学》(第五版),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第483页;陈兴良:《规范刑法学》(第三版)下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第793页;周光权:《刑法各论》(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60页。

②王作富:《刑法分则实务研究(中)》(第四版),中国方正出版社2010年版,第928页。

③张明楷:《刑法学》(第四版),法律出版社2014年版,第147页。

④张明楷:《网络诽谤的争议问题》,《中国法学》2015年第3期。

⑤于冲:《网络诽谤行为的实证分析和刑法应对-10年来100个网络诽谤案例为样本》,《法学》2013年第7期。

⑥李晓明:《诽谤行为是否构成诽谤罪不应由他人行为来决定——评“网络诽谤”司法解释》,《政法论坛》2014年第1期。

⑦杜曦明:《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的诽谤罪实务问题研究》,《法律适用》2013年第11期。

⑧高铭暄,张海梅:《网络诽谤构成诽谤罪之要件——兼评“两高”关于利用信息网络诽谤的解释》,《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15年第4期。

⑨崔惠玲:《网络诽谤之我见》,《南京师范大学》2014年5月。

参考文献:

[1]高铭暄,马克昌.刑法学(第五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2]陈兴良.规范刑法学(第三版)下册[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3]周光权.刑法各论(第二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4]王作富.刑法分则实务研究(中)(第四版)[M].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10年版

[5]张明楷.刑法学(第四版)[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4年版

[6]于冲.网络诽谤行为的实证分析和刑法应对-10年来100个网络诽谤案例为样本[J].法学,2013,7.

[7]张明楷.网络诽谤的争议问题[J].中国法学,2015,3.

[8]李晓明.诽谤行为是否构成诽谤罪不应由他人行为来决定——评“网络诽谤”司法解释[J].政法论坛,2014,1.

[9]杜曦明.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的诽谤罪实务问题研究[J].法律适用,2013,11.

[10]高铭暄,张海梅.网络诽谤构成诽谤罪之要件——兼评“两高”关于利用信息网络诽谤的解释[J].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15,4.

[11]白净.中国内地与香港媒体诽谤问题比较研究[J].中国法律(香港),2009,4.

[12]赵远.网络诽谤的刑事责任问题研究[J].中国刑事法杂志,2010,8.

[13]崔惠玲.网络诽谤之我见[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4,5.

作者简介:

桂花特征特性及繁殖技术 篇7

1 品种

桂花品种较多:目前品种大致可分为两大类:变种及常见栽培种。变种品种可分为银桂、金桂、丹桂及四季桂四大品种。常见的栽培品种有波叶金桂、朱砂丹桂、硬叶丹桂、早银桂、杭州黄、四季桂、佛顶珠、日香桂等。

(1) 波叶金桂。叶椭圆形, 边缘波状起伏, 秋季可开花2~3次, 着花紧密, 有浓香, 花冠金黄色, 花瓣椭圆形。

(2) 朱砂丹桂。叶卵状椭圆形, 坚挺金缘, 秋季开花2次, 花淡香, 花冠深红色, 花瓣圆形。

(3) 硬叶丹桂。叶椭圆形或椭圆状披针形、全缘或1/3或2/3有锯齿, 边缘波状花淡香, 花冠橙黄色。

(4) 早银桂。叶椭圆形、全缘、边缘平直, 花期较早, 一年可开花3~4次, 花浓香, 花冠淡黄色, 花瓣圆形。

(5) 杭州黄。叶长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 全缘或1/2以上有锯齿, 边缘波状起伏, 秋季开花3~4次, 着花紧密, 有浓香, 花冠金黄色, 花瓣倒卵状椭圆形。

(6) 四季桂。叶二型, 春叶大而宽园、宽卵状椭圆形;秋叶较小, 椭圆形、全缘、先端偶尔有齿, 边缘微波曲。四季开花, 以春季和秋季为盛花期, 花序顶生或腋生, 花淡香, 花冠黄白色, 花瓣椭圆形。

(7) 佛顶珠。灌木, 叶波斜形或椭圆状波形, 叶面明显呈“ⅴ”形, 内折深墨绿色, 叶缘基部以上或1/3以上有粗齿, 总梗发达, 花黄白色, 有微香, 花瓣倒卵形。

(8) 日香桂。灌木或小乔木, 叶倒卵状披针形或倒卵状椭圆形, 全缘或1/3或2/3以上均有锯齿, 深绿色。花序有总梗, 花近白色或淡黄色, 有微香, 花期9月至翌年4月。

2 特征特性

桂花是木犀科、木犀属。别名木犀梫木、八月桂, 为常绿灌木或小乔木, 高约15 m, 树冠浑圆。树皮粗糙, 灰褐色或灰白色, 叶对生、椭圆形、卵形至披斜形、全缘或上半部疏生细锯齿[1]。花簇生叶腋, 聚伞花序、花小、黄白色、具芳香。通常可连续开花2~3次, 前后相隔15 d左右。核果椭圆形, 熟时紫黑色[2]。花期9—10月, 果实成熟期为翌年4—5月。产于我国西南部, 四川、云南、广西、广东和湖北等省、自治区均有野生。此外印度尼泊尔、柬埔寨也有分布[3]。桂花树喜光, 幼苗期要求遮阳, 喜温暖和通风良好的环境, 较耐寒。适生于土壤深厚、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质的偏酸性砂质壤土, 忌碱性土和水湿环境。生长速度中等, 萌芽性强。实生苗开花迟, 用成熟母树的枝条嫁接或扦插育苗能提前开花。

3 主要繁殖技术

桂花主要采用无性繁殖, 有扦插、嫁接、压条或分株繁殖等方法[4]。现简单介绍扦插与嫁接繁殖。

3.1 扦插

桂花主要用枝插与芽插。扦插于6月用半木质化枝条, 剪成长8~10 cm并带有2片枝叶的插穗, 让其吸足水后进行扦插, 约2个月生根。具体方法:一般分为枝插、芽插、叶插和根插, 但以枝插最为普遍。一是枝插。桂花一般常用嫩枝扦插, 又称生长期扦插, 利用当年生嫩枝或半木质化枝条作为插穗。插穗长度以2~3节8~10 cm长为宜, 带踵或齐节剪取, 上部留2枚叶片, 然后将插穗的1/3~1/2插入基质中, 插后进行遮阳、保湿、通风、换气等管理, 2个月左右即能生根发芽长叶。日后继续进行浇水追肥及病虫害防治工作。二是芽接。一般在扦插材料不够的情况下进行。可剪取枝条上较成熟部分的芽, 带叶片, 留一段长约2 cm的枝条作为插穗, 将枝条和芽插入土中, 叶片露出土面。如桂花可采用1节半木质化嫩枝对劈进行单芽扦插。

3.2 嫁接繁殖

嫁接繁殖以春季最佳, 可用桂花实生苗、女贞或水蜡等作砧木, 以腹接成活率高。以春秋季移植为宜, 大苗需带土球, 施足基肥, 选择阳光充足的地段, 切忌冬季移植。嫁接的种类以接穗区分, 可分为枝接和芽接, 枝接可分为硬枝接和嫩枝接。按砧木和接穗的切削和结合方法可分为切接、劈接、靠接、芽接、腹接等。按嫁接的时期可分为生长期嫁接和休眠期嫁接。一般枝接可在春季芽萌动前2~3周, 即3月上中旬进行。也可在10月中旬至12月初进行, 嫁接后使接穗和砧木先愈合, 到翌年接穗发芽抽枝。对于靠接和嫩枝接, 宜选择在5—6月进行。芽接一般选择在7—8月进行。实践证明嫁接方法中以腹接成活率最高, 腹接又称根际接, 是一种不截砧木树冠的枝接法, 其具体操作为先将接穗剪成小段, 然后斜削1刀 (长2 cm左右) , 反面削成小斜面, 削法与切接相同, 选好砧木经起掘修剪后, 在根际茎干平直光滑处斜切1刀, 深及木质部, 以适合接穗插入为宜, 将接穗插入砧木, 对准形成层, 迅速将结合部位用塑料带扎紧, 套袋后重新种植[5]。

摘要:介绍了桂花的用途、品种及特征特性, 并总结其繁殖技术, 包括扦插、嫁接等, 以期为桂花栽培提供参考。

关键词:桂花,用途,品种,特征特性,繁殖技术

参考文献

[1]邵长文.桂花的栽培与花期调控技术[J].安徽农业科学, 2006 (21) :5515.

[2]金红, 郭保生.河南省桂花品种资源及其繁育技术[J].河南农业科学, 2005 (8) :85-87.

[3]季春峰, 向其柏, 裘利洪, 等.九江市区桂花品种调查与分类研究[J]江西农业学报, 2010 (3) :105-106.

[4]庭玉凤.桂花软枝扦插育苗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 2009 (22) :197.

桩基检测技术特征分析 篇8

近年来,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 大型建筑的桩基技术也在日臻完善。为了保证桩基检测的精确性和可靠性, 针对不同构造形式的桩基灵活运用不同的桩基检测技术, 是确保工程顺利实施的必要前提条件, 也能为日后建筑设计和规划提供了科学的依据。虽然基桩检测技术不能一概而论, 但在检测中总体上都应遵循安全稳定、实事求是、严谨精确、客观评估等原则。基桩检测工作是一项相对隐形的操作, 所以对技术和专业素养的要求也相对较高。基桩检测应依据客观的地质条件, 综合考虑检测技术的要求和范围, 因地制宜地选取合适的检测方式。

一、桩基检测技术中的钻芯法

1. 目的设备要求

钻芯法一般用于检测混凝土制作桩体的长度、桩体硬度、桩底堆积物的深度和桩体的完整性等。此法主要是为了判断或辨别桩体两端的受力层的状态。钻芯法主要采用的设备是液压控制的钻机, 钻机应满足以下具体条件才能采用:最高转速至少达到790 r/min;速度的设定范围至少要有4档;最小液压至少达到1.5 MPa。钻机应附带孔口管、卡簧、扩孔器等零件, 钻杆要平直, 直径一般为50 mm。钻头宜根据混凝土的强度选取相应硬度的钻头, 为保证韧性和硬度, 钻头一般为金刚石构成, 且必须完好无损。锯切机应配有一定规范的降温设备, 并且保证配备的金刚石圆锯片足够的硬度。补平机以及磨平机都要根据芯样配备。

2. 操作方法

(1) 所需检测的桩体条件:若桩体直径在1.2 m以内, 仅钻1孔;若桩径在1.2~1.6 m之间, 可钻2孔;桩径超过1.6 m则钻3孔。在只有一个钻芯的情况下, 应在离桩体10~15 cm处钻孔。若有多个钻芯, 则钻孔方位可选在离桩体0.15~0.25 D的范围内等距离分布。对桩体受力层的钻测, 应使所有桩体的钻孔不少于一个, 而且钻测深度要符合相关标准。

(2) 操作步骤:首先保证钻机的摆放平稳端正, 从而使其在操作过程中不易发生滑动或移动。钻机底和桩头相隔太远时, 可将空口管垂直安放于两者之间。其次, 在钻芯时, 保证孔里水流的充足供应, 并根据水的颜色和浊度调节钻孔速度。在卸载钻机装置的过程中, 对钻芯应尽量小心轻放。钻孔时每次钻进深度可在1.5 m之内, 深入到底部时, 就可运用合适的钻芯设备和技术获取桩底沉积物并检测沉积物的深度, 以便对桩体受力层的土壤承受力进行判定。然后再将钻取的样本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搜集摆放, 并将每个芯样以及相应的钻取情况都做详细的记录, 以便识别芯样。此外, 在钻取过程中要一边深入一边暂停取芯, 确保层层剖析层层记录。最后完成钻芯工作后, 可用水泥对钻孔完全封堵或者只封孔口以待处理。

(3) 钻芯法的实际运用:钻芯法常常用来检测混凝土基桩的强度, 比如在我国大型建筑“鸟巢”的建造期间, 就频繁运用了钻芯法来对混凝土基桩进行检测, 从而保证了整个建筑的稳固性和安全性。

二、桩基检测技术中的低应变法

1. 目的和设备要求

有些基桩埋藏较深, 在地面难以测定其质量和状况, 此时需要采取特殊方法检测隐藏的基桩部分。低应变法主要是用于检测混凝土桩的完整性, 判断桩体缺损情况和部位。检测的仪器设备一般是采用瞬态激振设备和稳态激振设备。其中瞬态激振设备包括可引起款脉冲以及窄脉冲的锤和锤垫, 能装有力传感器的力锤。稳态激振设备则配备可调激振力、扫频范围在10~2 000 hz之间的电磁式稳态激振器。且检测仪器的参数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具有收发信号、存储和分析信号的基本能力。

2. 操作方法

(1) 受桩体要求:桩体的硬度应符合国家建筑的相关标准;整个桩基的材料、承受力和横截面积都应保持前后上下一致;桩面保持光滑、平整、紧密, 且和地面保持垂直。

(2) 检测参数设定:信号分析的频率不低于2 000 hz;设定桩长为操作长度, 将桩体面积作为操作区域;桩体的波速根据具体的桩型进行设定;搜集信号的频率应根据桩身、桩长的具体情况而设定;传感器的参数要根据测试结果设置。

(3) 操作要求:仪器与桩体成90度, 装备仪器时使用的耦合剂需要要足够的粘性。实心桩和空心桩的激振点位置要有所区别, 激振点与传感器的位置要避开钢筋分布地带。瞬态激振器的仪器选定要根据实地测验后选取合适的零件;而稳态激振则要在既定的频率下收取信号, 并根据桩体实际情况设定相应的激振力。此外, 在低应变检测资料中应记录下桩体完整性检测的信号曲线。

(4) 低应变法的实际运用:低应变法具有显示和搜集曲线信号的功能, 所以经常被运用于山体或者岩洞的爆破作业。比如在2006年开始运营的青藏铁路的修建过程中, 途经无数层峦叠嶂, 在爆破作业中就充分运用了低应变法来进行桩基检测并通过曲线信号确立爆破范围和程度。

三、桩基检测技术中的高应变法

1. 目的和设备要求

高应变法主要是为了检测基桩的竖向受压力, 也可用于检测桩身的完整度。在检测时, 观察预制桩钻入时的桩体反映, 为实际桩体的打入提供一定的参考。但对直径较大或者形状不规则的桩体, 不适合用这种方法检测。仪器总体上应具备传导和处理信号的作用, 高应变检测仪器应选用密度一致、外形规则、底部平滑的重锤, 且锤击设施要配有导航设施, 打桩机也可作为锤击装置。在实施检测时, 锤重的受压力不能低于单桩的最大承受力的1%~1.5%。桩基的钻入深度要经精准仪器测试后设定。

2. 操作方法

(1) 桩体要求:预制桩的承受力要经过多次敲击后才能确定。桩体的长度要与锤击装置相一致, 方便操作。若桩体承受不了锤击, 就应该更换或者加固到规定强度。桩体受击面要安装耐击的垫子, 一般用15~25 mm的木材或复合材料做成。

(2) 参数设置:尽可能多点获取信号, 不低于1 024个采集点。传感器的设定根据具体测定情况设置。锤击地点和锤击力度根据传感器的参数和重锤重量设定。测试点的面积、波速、频率等都根据具体情况设置。桩体的波速能根据同一地区的其他同型桩体推算出来, 只需验证即可。

(3) 操作要点:采用比较稳定的交流电, 并保证整个系统的连贯性。实行锤击测试时, 应遵循重锤低击, 锤击距离控制在2 m以内。检测时在有效时间采集信息并记录相关数据, 每次锤击结果都要按照桩身的最大受压力来确定。如果测试过程中波速出现混乱或中断现象, 应暂停操作并及时进行调整。

(4) 高应变法的实际应用:本法广泛运用于各种中小型桩基, 桩基直径一般小于400 mm。最适合用于打入桩, 并且操作简便, 效果良好。可在打桩时就开展测试, 随机抽取桩样进行检测, 就可大致了解单桩的承受力。也可以及时发现破损的桩体并进行有效的加固措施。比如在随岳高速公路的兴建过程中, 途径许多崎岖不平的丘陵地带, 并且软土分布广泛, 所以很多工程都运用到了高应变法的检测方法, 确保了高速公路的行车安全。

四、结语

当然, 在基桩检测中, 所运用到的技术远不止以上几种。

除了以上提到的钻芯法、低应变发、高应变法等几种常用的检测手段以外, 还有同样用于检测桩体完整性和受损面积以及受损程度的声波透射法, 它比高、低应变法更为精确也更为实用。此外还涉及到单桩竖向抗拔静载试验和单桩水平静载试验等用来检测桩体水平承受力的桩基检测方式。但在实际工程中的检测中, 检测桩基的方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随着科技发展和建筑业的不断进步, 未来还会出现很多前所未有的桩基分布模式, 因而也会诞生相应的桩基检测技术。这就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研究, 以期新的突破。

参考文献

[1]刘冀.桩基检测技术的综合应用[D].中南大学, 2011.

[2]游江.桩基检测技术的现状与发展[J].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2 (24) .

近年网络流行语体特征解读 篇9

关键词:网络语体,语言特征,网络流行

网络语体, 作为一种介于于口语和书面语之间的新型语体类型, 已逐渐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 并广泛出现在报纸杂志、大学录取通知书、政府机关招聘启事、公路安全宣传标语, 甚至通缉令上, 如2009年的“被XX”体, 2011年的咆哮体、高铁体、淘宝体, 2012年的元芳体、甄嬛体等。这些语体最初都源自影视文学作品、社会新闻事件、名人微博、社交网站或网络论坛, 因为具有特定的词汇、句式 (格式) 或韵律特征, “可以表现出特定的风格、格调、情感和气氛” (徐莉, 2009年) , 而其“新颖性迎合了人们当下的审美意趣”, 被赋予“特定的意义成分” (李明洁, 2013年) , 借以诉说生活体验和价值诉求, 因而备受追捧, 广为流行。

本文将以近年来几种网络流行语体为例, 从词汇、语法、话语角度分析其语言特征。

1 网络流行语体的遣词

在用词上, 网络流行语体充分体现了网路语言新奇简洁、生动幽默的特点, 运用自然语言里原有的材料, 或加以变形, 或赋予特殊意义, 从而创造出一些在形式上完全不同而内涵更为丰富的词语。

1.1 汉字谐音

利用一些读音相同或相近的汉字造成谐音词, 常见的如“美眉”、“大虾”、“斑竹”、“油墨”等。而在流行语体中, “咆哮体”每句话结尾处的“有木有”亦是如此。略带孩子气的问出“有没有”, 让人感到一种新奇, 同时也很亲切, 并体现出人们面对不公平待遇时的愤懑和无奈。

1.2 指称新意

流行语体中的指称, 大多具有口语中指称的现场性和语境同一性的内涵, 即通过“你”“我”的直接对话, 明确说话者和受话者关系, 将双方置于同一个时空环境以及同一个对话语境。例如, 丹丹体中, 直接针对受话人发出请求, 虽然双方的沟通是通过微博并错时进行的, 也能确保指称的明确无误。而淘宝体中的任人唯“亲”在指称上更具特色。“亲”是“亲爱的”的简称, 将形容词转用为代词来增加亲和力, 体现了四海之内皆是亲的思维方式, 迅速拉近人际关系, 如南京理工大学的录取短信。而上海公安的通缉令将通缉犯称为“亲”, 则具有另类的幽默效果。

例1:淘宝体

“亲, 祝贺你哦!你被我们学校录取了哦!亲, 9月2号报到哦!录取通知书明天‘发货’哦!亲, 全5分哦!给好评哦!” (南京理工大学录取短信)

“亲, 被通缉的逃犯们, 徐汇公安‘清网行动’大优惠开始啦!亲, 现在拨打110, 就可预订‘包运输、包食宿、包就医’优惠套餐……” (上海公安通缉令)

2 网络流行语体的造句

网络流行语体中, 存在很多特殊的语法现象, 甚至不少语句违反汉语词法句法的规律, 老词新用, 以达到个性宣泄、寻求放松的目的。

2.1 语气词新用

现代汉语中, “哦”、“喔”、“噢”多在句首作叹词, 而网络语体却常常把它们放在句末作语气词。如淘宝体中“包邮哦”、“给好评哦”、“你来了哦”, 故意模仿港台语调, 并带有轻松亲切的口语化色彩。

2.2 感叹句新用

感叹句, 顾名思义, 是一种用来表示喜、怒、哀、乐等强烈感情的句子类型。而在网络流行语体中, 感叹句的应用比比皆是。最为典型的要数咆哮体, 每句必以感叹号结束, 且常常是若干连续叠用的感叹号来增强语义和情感表达的力度, 有时也通过感叹号数量的有序变化来增加美观性, 或是反映声音的强弱抑扬变化。这种语体虽已被证实有助于社会减压, 但也难免过度发泄、逃避现实之嫌。

例2:咆哮体

“法国人数数真是极品啊!!!!!!!!76不念七十六啊!!!!!!!!!!念六十加十六啊!!!!!!!!!!……176988472怎么念!!!!!!不念腰七六九八八四七二啊!!!!!!!!!!念一百加六十加十六四个二十加十八再四个二十加四再六十加十二啊!!!!!!!!!!!你们还找美眉要电话啊!!!!!!!!!!!!!电话报完一集葫芦娃都看完了啊有木有!!!!!!!!!!!!!!” (摘自网帖《学法语的人你伤不起啊!》)

2.3 被字句新用

汉语的被字句原多叙述不如意或不企望的事, 用来表达主语受祸、受欺骗、受损害、或引起不利的结果等。而诞生于2008年的新式被字句, 通过“主语/受影响者+被+ (使役者) + (隐形主要谓语) +显形次要谓语”的深层句法模式, 在特定语境下增加了很多反讽的意味 (姚俊、宋杰, 2012年) 。

例3:“被XX”体

那些原本在小康水平之下的群众, 一夜之间就“被小康”了。 (重庆日报2010-03-04)

河南镇平拟投2.3亿建高中, 居民抱怨“被捐款” (中国新闻网2010-05-27)

“被小康”、“被自杀”、“被就业”等词中暗含了对主流、权威话语的质疑和不满, 民众对于“被宣称的内容”满怀疑窦却无从正面畅怀抒发, 只好进行调侃和反讽;而像“被捐款”、“被会员”、“被全勤”等词表达的则是一种对不合理规则被迫无奈的感受, 意思大致可以理解为“被迫如何”或“被强制如何”, 成为民众另类心酸的写照。

3 网络流行语体的话语

网络中首先最吸引人的要素就是语言能力, 因为只有它是最为直观和重要的。网络流行语体, 最突出之处就是追求形式的新奇和超常规表达, 甚至不惜失去其意义上的逻辑性。

3.1 超常仿拟

仿拟就是对现成的固定词组、句子、篇章甚至语体临时性地加以仿照。作为一种修辞手段, 在网络环境中被发挥到了极致, 以仿造脍炙人口的古典诗词、广为传唱的歌曲以及为大众所熟知的影视对白为主。每种流行语体, 原本只是某一特定社会现象在语言上的折射, 在流传过程中, 其框架内会被不断添加进新的内容, 从而衍生出各种不同的版本。

如蓝精灵体, 将70后、80后耳熟能详的主题曲改编, 使之迅速转化为“吐吐槽、降降压、唱唱更健康”的解构社会的打油式文体。又如元芳体, 把《神探狄仁杰》系列电视剧的对白演化为在陈述某件事情后加一句“元芳, 你怎么看?”的结构, 用来表达质疑、嘲弄或公开征询看法。再如甄嬛体, 将带有复古之风的台词嵌在“若是……想必是极好的, 但……倒也不负……”结构中, 后续一个“说人话”的反转, 通过“戏仿”, 旨在营造诙谐幽默的气氛, 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例4:甄嬛体

“方才察觉今夜饮茶过甚, 无心入眠, 若长期以此, 定将损肤, 他日睡前饮牛奶一杯, 方能安心入睡, 对睡眠质量也是极好的, 携友饮茶虽好, 但也要适可而止, 方不负恩泽。说人话:我失眠了。”

3.2 无序逻辑

逻辑本是人的一种抽象思维, 是人通过概念、判断、推理、论证来理解和区分客观世界的思维过程。其特征一是判断必须对事物有所断定;二是判断总有真假。而在网络流行语体中, 由于追求速度或娱乐性等原因, 其内在逻辑并不严谨, 话语呈现松散性的特征, 很多表述是经不起逻辑推敲的。

以高铁体为例, 铁道部新闻发言人王勇平的一句“至于你信不信, 反正我信了”, 被网友戏谑为与谎言有关的语法, 将事实与某种解释混为一谈作为“信”的理由, 因而招致社会舆论更大的质疑。而撑腰体中, “你是XXX人, 看到老人摔倒了你就去扶, ”其前提与结论并没有必然的逻辑联系。但由于该体旨在促进社会正义, 代表了群体的整体利益和精神, 具有鼓励、倡导、煽动的作用, 反而被广为接受。

4 结语

网络流行语体作为信息时代网络交际的产物, 其遣词、造句及话语形式意义上都有着鲜明的特点, 表现出很大的随意性。一方面, 这体现了人们求新求变的个性化语言表达诉求;而另一方面, 也或多或少会对汉语的规范性产生一定负面影响, 需要我们不断地对其修正和完善。

参考文献

[1]李明洁.作为流行文化的流行语:概念与特质[J].武汉大学学报, 2013 (1) .

[2]吕明臣.网络语言研究[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 2008.

论网络的碎片化特征 篇10

关键词:网络碎片化,微博,网络社群

麦克卢汉在《媒介即讯息》一书中提出了这样一种观点:从长远的角度看, 真正有意义的讯息并不是各个时代的媒介所提示给人们的内容, 而是媒介本身。在麦克卢汉看来, 每一种新媒介的产生都开创了社会生活和社会行为的新方式, 媒介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 也是区分不同社会形态的标志。真正有意义的、有价值的讯息不是各个时代的传播内容, 而是这个时代的传播工具的性质、它们所开创的可能性及其带来的社会变革。

作为第四媒体的网络, 和当年的文字、印刷术、电子媒体一样, 也开创了社会生活和社会行为的新方式。从21世纪开始, 网络已经成为这个时代最主要的传播工具, 其以海量的信息和极其方便的信息获取方式, 既对社会的发展和变化产生了极大的作用, 也在影响着我们理解和思考的习惯。因为网络的极大普及, 一种前所未有的空间———网络社会也已经建立起来。在讨论网络社会的特征时, 我们总避不开其碎片化特征, 那么什么是碎片化, 网络中的碎片化特征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网络传播的碎片化

所谓“碎片化”, 英文为fragmentation, 原意为完整的东西破碎成诸多零块, 在20世纪80年代末常常见于“后现代主义”研究文献中。有研究表明, 当一个社会的人均收入在1000~3000美元时, 这个社会便处在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过渡期, 而这个过渡期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社会的“碎片化”:传统的社会关系、市场结构及社会观念的整一性———从精神家园到信用体系, 从话语方式到消费模式———瓦解了, 代之以一个一个利益族群和“文化部落”的差异化诉求及社会成分的碎片化分割。 (1)

在网络传播中, “碎片化”其实指的就是凸显传播个体的主体性, 信息需求的个性化, 话语权进一步下放的去中心化。网络模糊了传者和受者的界限, 使得受传一体化, 网络媒体自身的特性以及其对受众主体性的凸显开创了碎片化传播时代的到来。笔者整理前人的研究成果, 结合自己的思考, 认为网络传播中的碎片化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传播环境时空的碎片化。传统媒体在进行传播活动时都要有一个空间和时间上的中心。报社、编辑部、演播室、新闻发言人等掌握话语权的人和机构都是传播环境空间的中心, 我们使用大众媒体进行传播活动时通常要在确定的时间段里, 这是传播环境时间的中心。传统的大众传播活动要在特定的时空中, 这就将受众和传者隔离开来, 特定的传播环境营造出一种仪式感, 将大众传播活动神秘化。网络则以其独特的媒介形式和接触的便捷性, 摆脱了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尤其在移动网络广泛应用以后, 更没有时间和空间上的中心, 整个传播时间和空间都被撕裂成了碎片, 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传播活动, 没有中心的传播媒介打破了之前传者的权威, 也使大众传播活动去魅化。这种在空间上的碎片化极大地解放了传者的主体性, 也使得网络传播活动更为自由。

传播内容的碎片化。传统媒体传播的内容大多是以线性叙事为主的完整的信息, 我们习惯了接受完整的一段信息, 但在网络上并非如此, 网络与传统媒体最显著的区别之一就是超文本链接。网络催生了信息大爆炸, 而爆炸的结果是我们淹没在信息的海洋中, 这些信息大都是旧有知识体系崩裂后重新排列组合的产物, 信息碎片遍布网络世界。网络将这些信息碎片用超文本链接连在一起, 在这种情况下, 一则完整的信息往往与其他很多在内容上与之有关系的信息相互链接, 我们可以随时从这一文本跳跃到另一文本中去。超文本使得网络传播的内容不再完整, 而是趋向碎片化、非线性化, 这种非线性的信息结构, 极大地方便了受众获取信息的过程, 节省了大量的时间, 极大地提高了学习和工作的效率。网上冲浪正是这种接受碎片化信息的体验。

传播信息的日趋短小也是传播内容碎片化的一个表现。网络上海量的信息可以让我们找到想要的一切信息, 但也容易被淹没在这种信息的海洋里。所以短小精悍、信息量大的内容就成了当下信息接受主体的最爱。

注意力的碎片化。和传统媒体相比, 网络的优势之一就是传播速度非常快, 所以其信息的更新速度也非常快。网络上有海量的信息, 网络用户一直处于信息的包围当中, 有人甚至因此有了信息焦虑症。快速的更新和海量的信息, 导致了在网络上我们的注意力只能是片刻的、即时的、转瞬即逝的。能引起我们注意的信息很快就会被信息的海浪卷走, 消失在茫茫的信息大海中, 而我们的注意力又会被下一个能刺激我们神经的信息所吸引, 所以在网络上, 我们的注意力只能是碎片化的。

传播主体的碎片化。传统社会中, 掌握话语权的传播主体大多是统治阶级和上层阶级, 一般受众很难得到说话的机会, 因而传播主体都有一定的权威性, 大众媒体往往是他们统治的工具。然而, 网络的出现打破了他们的权威。网络以其去中心化著称, 而去中心化则带来了话语权的下放。在网络这个信息交流平台上, 人人都有发言的机会, 于是传统的话语权威被解构, 进而崩塌, 新的草根势力崛起, 受众主体性被最大化。

网络上的信息种类繁多, 几乎涵盖了一切信息, 受众群体的复杂性颠覆了之前传播主体的权威和唯一性, 使传播主体变得碎片化, 人人都在传播和寻找自己感兴趣的信息, 于是权威不复存在, 碎片化的传播主体成为网络最为独特的风景。

“碎片化”的传播方式满足的是受众以自我为中心构建的信息传播与接受体系。在这里, 彰显的是受众自己的个人特性, 任何观念都以是否满足了“我”的需要及喜好为衡量标准。 (2) 于是, 网络成了一个去中心、无疆界、主客体交织、富有弹性与不确定性的特殊空间, 因此其体现出来的种种碎片化特征极大地解放了受者的主体性, 模糊了传者和受者之间的界限。

以微博为例浅析网络的碎片化特征

微博是微型博客的简称, 是博客的一种变体。因其发布的信息内容和博客比起来很短, 只有140个字符, 所以称之为微博。下面我们就以微博为例来分析一下网络的碎片化特征在微博上的表现。

传播媒介的移动性使得传播时空进一步碎片化。从Twitter的诞生过程我们可以看到, 微博服务初始只是针对手机用户的, 后来才把手机和网站进行了结合。而手机最大的特性就是移动性。这种移动性使得凡是有网络覆盖的地方, 都可以发布微博, 这样就使得传播的空间大大拓展。手机移动性的特征使得人们可以抓住几乎所有的空余时间来进行传播活动, 这样的传播方式既满足了传者随时随地的表达欲望, 也满足了受众可以抓住空闲时间即时方便地接收信息的信息需求, 这样就使得传播环境的时空进一步碎片化。

字数的限制使得传播内容进一步碎片化。Twitter刚开始时对发布的内容字数限制在140个字符以内, 是针对手机特性而设置的, 因为手机短信一次只能发140个字符。但没想到这种限制在网络上受到热捧, 这种碎片化的信息使得传播信息的发布和接受都方便了许多, 也让传播活动接受和发布的双方轻松了许多。对传播信息内容长度的限制, 使得传者在进行传播活动时只能表达事件中最为主要的部分, 这就使其更加注重表达的简练, 强调信息传播的速度, 而非内容的全面性。信息的接收者也能在最短的时间里掌握信息的最主要内容。这是网络信息泛滥的必然结果, 人人都想在最短的时间里去获得尽量多的信息, 碎片化信息的出现理所当然。这些“碎片化”的信息因其简短、零散, 使得人们获得的信息更加丰富多彩, 满足了人们对信息获取的基本需求。

关注机制使得受众结构进一步碎片化。微博与一般的网络传播活动最大的区别之一就是关注和粉丝的设置。其中, 关注就是你所关注的其他微博客, 而粉丝则是关注你的其他微博客。以新浪微博为例, 在用户的首页上, 一般只出现你所关注的人的微博信息, 你所发布的微博信息则会出现在关注你的其他微博客———也就是你的粉丝的首页上。这实际上是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来选取要关注的人, 而关注你的人也是觉得她 (他) 和你有一定的共同点, 你有让她 (他) 感兴趣的地方。这样的传播活动是一种典型的分众传播。

这种关注机制其实就是一种信息定制服务。在信息定制服务出现以前, 用户在网络上面对大量的信息, 还需要自己进行筛选、过滤, 来找到自己想要的信息。但信息定制服务, 使得受众“选我所需”的需求得到了满足。“受众的分化形成了许许多多受传者群落的‘碎片’, 传播致效的一个基本前提, 就是必须开始特别重视每一细分的个性化族群的特征, 以及每一位单一消费者的个性和心理需求”。 (3) 在受众选择自己需要的信息时, 根据个体的需要而自发聚集起来的群体, 完成了对受众群体的细分, 受众个性化的需求组合成了受众结构的“碎片化”。

转发和围观使得注意力进一步碎片化。因其传播内容的短小精悍, 在微博上转发别人的微博就成为一种可能。如果你觉得其他微博客所发的微博内容引起了你的共鸣, 你想将其与你的粉丝分享, 那么你就可以使用转发功能, 将其以你的微博内容的形式发布, 并且还可以加上你对其的评论, 形成一条属于你的新的微博。在微博上, 从一个分众群体到另一个分众群体的信息传播, 主要就靠转发, 转发能引起巨大的传播效应, 其传播速度异常快速, 是一种成几何倍数增长的传播。大多数的微博信息都是转发的产物。这种转发机制促使了围观的产生, 人们对一条有争议的微博可以广泛转发, 并且加注自己的态度和观点, 论点的争锋和意见的碰撞很容易就聚合起人们的注意力, 形成围观效应。

但是, 更新迅速的微博信息, 也使得人们的围观时间不会长久, 下一条新闻的出现往往就会使我们的注意力转移开来。以新浪微博为例, 2010年3月28日王家岭矿难发生, 微博第一时间关注此事, 成了当时大家注意力聚焦的事件, 但随即4月14日, 青海玉树发生7.1级地震, 这使得所有的人又把目光都投向玉树, 开始抗震救灾, 支援灾区。矿难的消息则一下子变得少之又少, 对于矿难工人的关注度也迅速下降, 后续报道引不起人们的注意, 信息的更新使得价值依旧很高的新闻事件失去了关注, 淡出了公众的视野。所以在微博上面, 传播的迅捷性使我们的注意力进一步的碎片化, 对任何事情的持久关注度都大大降低。

结语

网络传播的“碎片化”凸显了传播个体的主体性, 强调个体的信息需求, 提供信息定制服务, 这些都将具有相同或相近爱好兴趣的个体聚集在一起, 形成了数量庞大、规模较小的群体, 这些分散于世界各地却在某些方面有着共同需求的人群, 因网络而组成了一个个的“网络社群”。笔者认为, 从互联网和移动网络的发展来看, “网络社群”必将是未来网络的主体, 与之相对应的分众传播也将成为未来网络传播的主流模式, 在“碎片化时代”中, 注重一个又一个小的“网络社群”是将来网络传播取得成功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3]喻国明:《解读新媒体的几个关键词》, 《媒介方法》, 2006 (5) 。

试论网络财务的特征 篇11

网络财务,作为财务会计与计算机网络相结合的崭新概念,以整合实现企业电子商务为目标,是在互联网环境下实施财务核算、分析、控制、决策和监督等的现代财务管理新模式,是以电子商务为背景的在线理财活动。由于其具有电子化、实时化、集成化和远程化等特点,它拓展了财务管理的空间,使财务管理实现了由静态向动态的跨越。

一、网络财务监控的实时性

财务监控的传统定义是指对企业财务活动进行监督和控制,而当今在计算机网络应用普及的环境下,传统的财务监控涵义所构建的企业监控系统已无法适应日益激烈的国际化市场竟争。20世纪80年代日本丰田汽车公司的JIT(Just in Time:适时)制造的先进管理思想以及上世纪90年代美国计算机商业应用权威专家詹姆斯·迈天提出的cyber-corp(计算机网络化企业)的概念,构建了适应网络化时代企业快速变化的机制,提出了构建能够自我学习、进化和自我适时应变的财务监控系统。网络财务是企业主要在网上进行交易,出现了电子单据和电子货币,也使电子结算成为可能。各种数据实现在线输入,电子货币自动划转,业务信息实时转化,自动生成会计信息,省去了手工方式下将业务资料输入到会计账簿的过程,使得会计核算从事后核算变为实时核算,静态核算变为动态核算,财务管理变为在线管理。这就极大地丰富了会计信息的内容并提高了其质量和价值。它能够便捷地产生各种反映企业经营和资金状况的动态财务报告、财务报表,年报、季报、月报和日报可以即时生成,在网上随时可以查询企业最新的财务信息。如与网上银行连接,通过网上的对公业务可进行各种查询如账户的余额、到达日期和明细账等查询。由此,可将基于网络财务的财务监控定义为:企业在财务活动中,充分应用互联网所提供的实时财务信息,对于企业财务实施及时且恰当地跟踪监控和控制,提高企业运作效率,确保企业财务目标得以实现。

二、网络财务信息的有用性

财务会计的一个重要功能是提供对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以满足信息使用者进行有关决策的需要。互联网技术使企业的经营跨越了时空的限制,普通企业同样可以拥有原来只有跨国公司和大型企业才具有的一些优势和资源。随着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企业将越来越多地依赖于客户、供应商、合作伙伴及各种虚拟企业,财务会计所披露的信息质量、数量、结果特别是信息有用性显得尤为重要,财务会计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适应互联网电子商务的信息需要:

第一,企业财务会计要以提供公允价值的信息为主。企业编制财务报告应为电子商务时代的投资者、信贷者、潜在投资者、政府、社会公众和其他拥护者提供有用的信息,以适应互联网时代电子商务不断变化的信息需求。

第二,企业财务会计要注重分布信息和预测信息的披露。互联网条件下的电子商务日益凸显了信息经济的重要性。不同地区、不同的企业面临着不同的风险程度和不同的发展机遇。互联网电子商务使得各企业具有不同的风险、机遇和收益。财务报表综合信息无法揭示企业所特有的经营风险和经营优势。面临日益复杂的企业经营环境,向外部提供分项的、预测性的财务会计信息是网络时代的需要,也是企业使用现代化经济特征的需要。显然,适应于电子商务的网络财务为财务信息的有用性需求提供了可能。

三、网络财务职能的拓展性

随着电子商务的普及,很多企业将成为全球网络供应链中的一个节点,企业的众多业务处理活动都将在网上进行,如网上交易、网上结算、电子广告和电子合同等,传统的财务计价、财务控制、结算方式等都要进行革命性的创新,以往的融资、筹资、基金管理等将成为财务的一个方面而不再是主要内容,财务的重点是全面介入到产品和市场上。人工、机械的交易,传统的会计管理方式、模式的相对边际成本显得日益高昂。企业要想节约成本、增加利润,就必须拓展财务会计职能。网络财务职能的拓展主要表现在:

(一)管理功能日益强化。集中统一的财务管理模式可以节约大量的劳动力和资金成本,同时集中统一管理的信息等成本十分低廉,企业建立一个集团财务结算中心(具体形式有内部结算部、企业基金调度中心、企业内部银行等)就显得十分重要。整个企业纵向的、横向的财务成本管理和控制统一由财务结算中心调度、指挥,不仅可以节约管理成本,而且可以实现规模经济。

(二)资金融通功能。传统会计的单一货币计算将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多国货币和电子货币。WTO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使得全球的贸易越来越频繁,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也使得网上业务越来越普通,其支付方式也将由现有的纸质现金、支票、汇票等结算方式转变为电子现金、电子支票、电子信用卡等网上结算方式。无形的网络交易通过网络把银行、供应商和消费者联系起来,使得资金流通具有周转数量大、速度快、风险高的特点。此时,财务会计部门日益承担起为企业经营融通资金、偿还债务、降低金融风险的责任,企业财务会计要密切关注资金流通的效益性、安全性、合理性、及时性和科学性,以達到降低风险,充分利用剩余资金的目标。

(三)财务管理的功能向经营决策型转变。网络财务将更有效地对企业的经营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评价,是监督企业经营管理各个环节的有效工具,更是企业进行预测、决策,实施战略管理的基础和依据。同时,网络财务所提供的数据信息不仅仅是以货币计量的财务数据,更重要的是诸如网络创新能力、客户满意度、市场占有率、虚拟企业创建速度等反映企业竞争力方面的信息,从而为企业的经营、领导决策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四、网络财务信息的数字化

网络环境下,企业经营的管理信息都以电子方式运行,企业的管理对象和管理流程都可以数字化,管理成为可计算的活动。财务作为反映企业活动的一种工具,通过数字化对传统会计中一些不可计量的信息进行反映,如企业的知识资源、信息资源和人力资源等非实物资产都可以数字化,从而实现对企业相关活动的全面反映。网络环境下,会计软件将提供多样化的功能。使用者利用模块化了的会计程序,灵活选择多种信息,选择不同方法应用到自己的决策模型中,形成最终会计信息与使用者之间一对一的关系,实现信息的定制。通过互联网,汇集全球数据只需瞬间。如,国际连锁超市可以对全球的连锁店的库存盘点,只要将各连锁店收银机联入互联网,在总部设置一名会计就可以知道其进、存、销,无需在各个连锁店重复设置仓库会计进行核算,并且能及时掌握超市的库存情况,根据成本最小化原则,进行集体进货、就近进货或彼此间调剂,不仅能降低信息收集成本、节约交易成本,而且能降低监督和审计成本。

五、网络财务业务的协同性

财务如何协同业务一直是企业所面临的重要课题,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财务业务的协同成为可能。财务业务的协同包括企业内部协同和供应链协同等。企业内部各部门、各地分支机构以及与客户、供应商等每一节点在产生供、产、销、控制、预测等业务活动过程中每时每刻都会产生各种信息,如果伴有财务信息,企业就必须及时将这些信息送入财务系统进行处理并将产生的结果反馈给业务系统,保证财务业务的协同处理并集成各种管理信息;同时计算机技术也使得会计信息的处理变得十分方便,信息生成后,通过网络可以很方便地提供给广大使用者;企业也可很方便地了解自己的情况,将决策很快地传到下属各部门,使企业内外的各个机构、部门也可以根据授权,通过网络直接获取信息,这在本质上极大地延展了财务管理的能力和质量,使财务管理达到原来不可企及的水平。

六、网络财务管理的国际化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以及电子商务的发展,财务的国际化问题已是必然选择。中国企业要走出国门、展开国际竞争更要强调财务的国际化。财务的国际化其目的就是要提供具有国际可比的会计信息,这需要做各方面的工作,如必须打破传统财务制度与国际财务趋同,符合多国和国际会计准则,支持多国语言,支持多币种和电子结算,最终解决财务的国际化问题。

七、网络财务系统的开放性

互联网时代,触手可及的凭证、账簿、报表一旦转变成为无形的电子数据,对其如何控制和管理的问题随之产生。近几年,利用计算机手段侵吞国家、集体财产的犯罪案件在我国不时可见报端,这种高科技犯罪案件的出现,给我们敲响了警钟,由于计算机管理制度不健全,内部制度不严,极易给犯罪分子造成可乘之機;又由于计算机犯罪具有技术性、复杂性和隐秘性,加强网络会计管理系统是当务之急。

(一)建立新的监督机制。在手工会计方式下,通常一笔业务要经过几个人之手进行处理,也就是说,按照内部牵制的原则,将不相容的职责分派给不同的人员去执行,是他们互相合作、互相制约、互相监督,防止差错和弊端的产生,其完成控制的行动是正常处理过程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在电算化方式下,大部分数据处理都在计算机内自动完成,处理过程与控制过程相分离,使得手工方式下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方式失去了作用。为此,必须建立适合会计电算化的内部监督机制,确保数据处理过程的准确、可靠。

(二)建立新的岗位机制。会计电算化的工作岗位,除传统的基本会计岗位外,又新增了专门从事电算化系统管理、操作和维护的电算化会计岗位,如电算主管、电算维护、软件开发、电算审查和数据分析等,这些岗位也应按内部牵制制度的要求设立和配备。在一些单位,特别是一些规模较小的单位,一人身兼数职的现象较为普遍,如软件开发人员兼任电算主管、电算维护,软件开发人员、电算维护人员监管磁性介质存储的数据及文档资料等,这样做显然不符合内部牵制制度的要求,不利于控制差错和弊端的发生,必须建立相应的责任制,明确各自的职责和权限。

(三)系统自身的毛病需即时改进。会计电算化会给会计的核算与管理工作带来极大的方便,但同时也隐藏着新的风险,计算机存储的程序和数据更容易被擅自更改、消除,甚至可以不留痕迹;业务过程很可能因计算机硬件、软件或断电等方面的问题被迫中断;非法用户的入侵、合法用户的越权使用或错误操作以及计算机病毒等都会对系统的正常运行和数据安全造成威胁;磁性、光性介质存储的资料很可能因保管不善而损毁;保密资料可以被轻易地复制或泄露等等。而要将上述风险降到最低限度,必须建立健全严格、完善、有效的管理制度。

杉木特征特性与育苗技术 篇12

1 杉木特征特性与应用价值

1.1 特征特性

杉木 (Cunninghamia Lanceolata) , 裸子植物, 杉科 (Taxodiaceae) 杉木属 (Cunninghamia) , 别名杉、杉树、正杉、刺杉、天蜈蚣、千把刀, 是我国特有的速生商品材树种, 生长快, 材质好。杉科乔木高度可达30 m, 其生长特点是树干笔直, 树叶与树形整齐。杉木由于其纹理清晰直顺而被广泛运用在建筑、桥梁、制造家具和其他工艺品等方面, 是一种重要的建筑材料。有资料显示, 我国有1/4的建材是杉木。同时也因为杉木生长迅速, 一般10年左右就可以当作建材使用。因此, 杉木是我国南方最重要的建材树种之一[1]。

1.2 应用价值

杉木除了具有可作为建筑材料这一经济价值以外, 还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主要表现在其树根具有辛、温的特点, 广泛运用于淋症、疝气、腹痛、关节痛等方面的治疗。而杉木的树皮也可以用于祛风止痛、止血等, 还可以治疗脚气、烫伤等。杉木枝干等也可用于治疗脚气和骨节疼痛等。另外, 杉木沥出的油脂还可以用于治疗尿闭。

2 杉木育苗技术

2.1 种子采集

杉木育苗与其他树种相比也具有较明显的特征。杉木一般在3—4月开花, 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种球由青绿色转化为黄褐色, 此时即可采收。最好在母树林或者种子园采收, 也可选择在生长年限较长的杉木上采种。

2.2 圃地选择与整理

圃地选择在排灌方便、土壤疏松肥沃的地块, 中性至微酸性 (p H值5.5~7.0) 的砂壤土上为佳。黏重的土壤不利于幼苗生长, 一般不作为圃地。同时, 杉木生长的最佳位置为避风、背阴的山下坡或者山洼处, 因其具有土层深厚、土质肥沃、湿润的特点。杉木具有怕风、怕旱的特点, 因此在一些干旱地带无法生长。

秋冬翻耕, 深度25 cm以上。耕后可不耙, 翌春早春耙地。春季翻耕深度20 cm以上, 随耕随耙, 入足量饼肥作底肥。要求做到深耕细整, 清除草根、石块, 地平土碎。在不适合杉木生长的地块上还需要进行一定的土壤整理。一般对结构不良、肥力低的土壤, 需先在全面深挖整地的基础上, 先种植地瓜或其他农作物以疏松土壤, 改善其物理性能, 然后再种植杉木, 效果较好。

苗床的床面宽1.0~1.2 m, 沟宽25~30 cm, 床面比排水沟高15~20 cm。床长以圃地长度确定, 但一般不超过20 m。要求做到土粒细碎, 床面中部略高于两边, 即呈龟背形。苗床不得积水。选择土层深厚、质地疏松、肥沃湿润的阳坡或半阳坡中下部作造林地。整地前要清除灌木和杂草。20°以下的坡面, 可采用全垦挖穴整地, 20°以上的坡地可进行带垦挖穴或块状挖穴整地[2,3]。要求穴深50 cm, 穴宽70 cm, 穴距1.7 m×2.0 m。回填细碎表土, 并高出地面20 cm。土壤较瘠薄的造林地, 还应混栽1/3的马尾松苗, 以形成杉松混交林, 促进成林成材。

2.3 播种

播种时间为2月中下旬至4月上旬, 一般早播的产量相对高于晚播, 苗木质量也较好。播种量根据种子质量好坏情况而定, 平均为150~375 kg/hm2, 如果优良种子的比例为60%以上可播150 kg/hm2, 40%~60%则播225 kg/hm2, 20%~30%则需播375 kg/hm2。正常情况下可产苗90万~120万株/hm2。播种方法:选择无风天气将种子均匀地撒播到床面上。覆土用孔径8~10 mm的筛子筛土覆盖。覆土厚度以3~5 mm为宜。覆土后用稻草4 500 kg/hm2盖上保墒。

2.4 苗期管理

早春播种, 一般30~45 d出苗。出苗率达到60%时, 可分2次于阴天或傍晚揭去盖草, 若一次揭最好, 并喷施灭菌剂, 防治病害。杉木幼苗一般虫害较少而病较重, 但只要把握住防治时期、农药品种及配制浓度一般不至成灾。需要注意的是前3次喷药不论有病无病均须喷施以达预防的目的。以后可根据苗木生长及天气情况不定期防治[4]。前3次喷药在晴天露水干后或下午喷药, 每次间隔时间7~10 d。之后即可在苗木感病时及连阴雨晴后防治。必须注意同一种药连续使用不得超过3次。为避免产生抗药性, 最好每次换一种农药, 不同种农药交替施用以提高药效, 达到很好的防治效果。常用的防治农药有50%多菌灵、25%代森锰锌、50%退菌特等。可按上述杀菌剂药袋上建议的方法使用, 但一般最好不超过800倍液。除草应本着“除早、除小、除了”的原则。根据杂草生长情况不定期除草。一般一年生杉木苗, 需除草6~8次。追肥可采取根外追肥和土壤施肥。根外追肥可在揭草后45 d左右喷施0.2%的尿素溶液。一般每隔10 d左右施1次, 根据情况可连喷3次, 浓度可增加到0.4%~0.5%。土壤施肥可在揭草后70~75 d追施尿素60~75 kg/hm2, 30 d后再补施1次尿素112.5~150.0 kg/hm2。追施应在幼苗叶面上无水时进行, 撒下尿素后还应用细竹条扫去粘在叶片上的尿素颗粒, 防止肥料烧伤幼苗[5], 促使苗床能产出符合国标的一、二级合格苗木。

3 结语

杉木作为一种重要的树种, 一方面对生态环境的改善具有十分显著的意义, 另一方面作为一种重要的建筑材料对我国经济建设和发展也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 掌握杉木的种植方法和技术是适应竹溪县天然林保护及退耕还林等一系列生态建设工程的重要举措[6,7,8,9]。

摘要:介绍了杉木的特征特性与应用价值, 并总结其育苗技术, 包括种子采集、圃地选择与整理、播种、苗期管理等内容, 以期为杉木播种育苗提供参考。

关键词:杉木,特征特性,应用价值,播种,育苗技术

参考文献

[1]张章秀.不同坡位杉木樟树混交林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生物量分布[J].江西农业学报, 2010 (8) :43-45.

[2]植毓永, 杨秀淦, 蔡维就, 等.怀集县杉木速生丰产林营建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 2014 (11) :184-187.

[3]黄建超.杉木种植管理技术探讨[J].农业与技术, 2013 (5) :77-78.

[4]吴传达, 严振奎, 陈武松, 等.杉木速生丰产林营建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 2012 (6) :103-104.

[5]吴树林.杉木种植技术初探[J].云南林业, 2012 (1) :70-71.

[6]陈进华.山地杉木萌芽条扦插造林成效研究[J].园艺与种苗, 2011 (3) :56-58.

[7]惠刚盈, 童书振, 刘景芳, 等.杉木造林密度试验研究Ⅰ.密度对幼林生物量的影响[J].林业科学研究, 1988 (4) :413-417.

[8]张全仁.杉木无性系选育与无性系造林[J].中南林学院学报, 1989 (2) :167-174.

上一篇:小学美术示范教学下一篇:修改文章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