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化特征管理(共7篇)
网络文化特征管理 篇1
网络新生代的界定及划分
在众多的文献当中, 关于代际的划分方法有很多种。与网络新生代相近的是张莉萍副教授在其《都市新新人类与新新文化研究》一文中关于“新新人类”的划分, 她采用了杨雄教授的政治代际划分法, 基本按十年内出生为一代进行划分。她认为新新人类指1976年~1985年出生的第五代群体, 并从成长背景进行了其文化形成历程及特点的描述和分析。而本文关于网络新生代的划分, 则指在网络媒体陪伴下长大的群体, 主要指80、90后。网络的出现, 给他们的文化生活打上了很深的烙印, 明显区别于其他年龄层次的人群。本文将更多探讨这些新生代与“网络”相关的文化特点。
传统的青年亚文化从属于社会主流文化, 而80、90后的网络新生代流行文化与社会主流文化已不是简单的从属关系, 它具备了社会主流文化没有的一些特点, 将网络新生代文化单独列出, 而不采用传统“青年亚文化”称法还基于以下考虑:
首先, 网络新生代与传统青年亚文化形成环境有着明显不同。青年亚文化从属于社会主流文化, 虽然青年亚文化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它对权威的反抗性、反叛性, 对主流文化的抗衡等, 但是, 从本质上来讲, 它们都形成于传统媒体时代, 也就是说它们主要是在现实环境中完成其文化形成的, 在“质”上并无太大区别。而网络新生代文化与青年亚文化最大的不同是其在虚实交融的环境中形成。由于网络及虚拟场域的出现, 新生代们在网络中完成现实中的一些活动, 如交友、购物、谈恋爱等, 与现实生活相似度极高, 但却不是现实。而在虚拟世界中的一些想法及行为也不可避免地带入到现实生活当中, 形成虚实交融的生活环境。
其次, 由于网络环境的众多特点, 必然使其使用者形成的文化也具有与之前不一样的特点。例如, 传统青年亚文化当中, 青年所接触到的知识或信息都是经过“把关人”净化过的, 他们真正“自主”选择的权利其实非常小。而在网络当中, 由于海量信息以及超链接功能, 新生代们自己成了“把关人”, 鱼龙混杂、良莠不齐、丰富多样的各种文化也都同时登场, 在众多文化包围、渗透中形成的网络新生代流行文化较之青年亚文化无疑具有极大的丰富性。
再次, 网络的交互性, 也必然使新生代们增加了许多方便的、成本很低的表达渠道。虽然作为青年的他们还没有真正走上社会, 或者刚走上社会还缺乏一定的话语权, 但是新生代们这种即使效果并不明显的民主表达, 至少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他们参政议政、民主表达的热情及积极性。
网络新生代流行文化的特点
网络新生代流行文化的形成, 主要基于两个重要的环境, 一方面, 外来的流行文化、快餐文化等的强大冲击, 使中国本土的主流文化不得不在很多场合处于顺从、迎合地位;另一方面则是技术革新, 使网络新生代流行文化的传播迅速、广泛和深远。正如网络的出现使新生代们形成了独具特点的流行文化一样, 在虚实交融的场域当中, 网络新生代的流行文化特点如下:
网络新生代流行文化的丰富多样性、不确定性增加。由于网络海量信息、传播成本低、互动性强、传播速度快等特点, 使其文化呈现丰富多彩的局面。不同文化以各种姿态一览无余地出现在新生代面前, 这些文化从形式到内容, 各式各样, 甚至无奇不有, 成为新生代创造自己文化的素材或获得启发的来源。同时, 网络新生代们正处于人生创作力最旺盛的年龄, 他们轻而易举地“创造”出了独特的具有明显特征的文化。比如, 网络文字的使用。在网络中, 无论是即时传播还是延时传播, 都可以通过文字、数字、字母、英语和图片等信息符号或者符号复合体组成“混血儿”、“三明治”式的网络语言来进行。新生代们出于方便、时髦或者保护自己的秘密等方式使用这些网络语言, 而他们自己创造出来的网络文字在一定程度上是对主流文化的挑战。另外, 网络语言在书面的求职信、语文考试以及作文大赛中频现, 可见他们也在积极地传播自己的“新文化”, 争取一定范围内的话语权。各种网络“客”文化也极大地丰富着网络新生代流行文化的内容和形式。从播客、博客、威客到闪客、维客、印客等, 这些五花八门、各种各样的“客”, 都极力地挖掘网络的各种空间。除此之外, 风靡一时的各种山寨文化, 也是新生代们网络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无论是哪种形式的网络文化, 都极大地丰富了新生代文化的形式和内容。并且, “信息革命没有停滞、没有结束、没有阶段性、没有画上完成符号, 它仍在蓬蓬勃勃、如火如荼地进行当中”。 (1) 毋庸置疑, 在新生代的流行文化中一部分昙花一现时, 新的形式也将层出不穷, 它将继续丰富网络新生代流行文化, 在客观上, 也增加了其文化内容和形式的不确定性。
民主参与意识增强。网络新生代作为网络使用的一个庞大群体, 其民主参与意识与之前相比明显增强。在传统媒体时代, 媒体传播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单向性。由于客观条件及一些限制因素, 少数精英把握着话语权, 而青年真正能不受限制地表达自己意愿的机会非常少。
在虚拟社会交往中, 传受界限的模糊化, 赋予了网络新生代更多的话语自由权, 网络新生代文化相比较传统的青年亚文化, 拥有了更多表达的权利、机会和自由。在虚拟空间中, 他们可以自由地发表言论, 宣泄情感, 人人都可能成为意见领袖, 有可能对原来被社会主流文化所控制的文化霸权发起挑战。同时, 也争取到了同主流文化进行对话的机会。各种论坛, 往往是新生代们发表言论的“主阵地”, 他们乐此不疲地对各种私人的、公共的话题进行讨论、争辩。2008年汶川大地震, 很多新生代通过网络组成一些组织, 给灾区捐钱捐物, 在网上为灾区人民加油鼓劲。在奥运火炬传递受阻时, 也有很多新生代通过网络在很短的时间内携起手来, 为火炬的顺利传递呐喊助威。对于各种社会热点问题, 网络新生代们总是要在网上“议一议”。近年频现的各种网络恶搞作品, 也有很多是对当前社会问题的反映。例如, 《春运帝国》是对春节一票难求现象的描述与讽刺;2010年初网上热传的恶搞作品《楼市春晚》道尽对楼市价格居高不下环境下房奴的辛酸与艰难。这些恶搞作品尽管还存在着众多的争议, 但是, 毫无疑问的是, 新生代们的民主参与意识较之以前明显增强。
娱乐化特征显著。处于社会转型期的新生代们, 面对思想观念多元化, 自由主义、享乐主义和解构主义的思想相互碰撞, 对主流文化的认同感越来越弱。恰在此时, 网络技术的发展将娱乐作为其重要特征的西方文化的传播推向极致, 网络传播消解了诸如国家之间、民族之间、地区之间以及各种文化之间的边界, 西方的快餐文化、庸俗文化、流行文化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等众多文化同时呈现, 心智尚未完全成熟的新生代, 很容易将娱乐文化作为主流文化全盘吸收。例如, 在娱乐为底色的大背景中, 被现代传媒包装得五光十色、闪亮登场的各式娱乐明星对新生代产生了很大影响。据调查, 阅读名人博客是新生代们网上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 他们最喜欢看的博客, 主要集中在影视明星、体育明星, 这些人的生活方式甚至成为一些新生代效仿的榜样, 不可避免地带有大量的娱乐性。网络游戏更是如此, “游戏的特点具有超时空、开放性、隐蔽性、自主性、互动性等特点, 而这些特点正好是娱乐活动无强制性、自由性的集中表现, 正符合人们追求文化个性化的需要。同时, 它的高仿真性, 虚拟世界几乎与现实世界一样逼真……它们可以让人感觉经历了不同的角色和身份, 包括性别转换。” (2) 对新生代们具有巨大的吸引力。而网络文学的出现则几乎“颠覆”了传统文学的创作观念和表现手法, 被称为文学中的“卡拉OK”, 在网络文学当中, 文学的自我抒情功能被削弱, 而游戏功能得到极大的张扬。娱乐狂欢是网络文学写手“创作”的心理依据, 运用多媒体技术, 把文字输入与声音、图像、动画等结合起来, 新生代们以游戏好玩的心态参与其中, 并不追求传统文学所崇尚的心灵启示和审美感受。总之, 娱乐性是网络新生代流行文化的重要特征, 特别是在网络文化当中, 随处可见娱乐化的身影。
偏重感性体验, 缺乏理性思考。网络新生代们缺乏印刷时代严密语言逻辑的思维训练和比较系统的理性思考训练, 因此感性体验和表达成为他们又一个重要特点。网络不遗余力地用图片来描述和反映内容, 使信息更加超形象化、平面化, 它丰富的综合表达形式的直观性和感官刺激性也使新生代们的思维过程更加感性。这种偏重感性, 缺乏理性的思维方式在网络中也多有反映。很多新生代的博客, 无论是风格设置还是内容, 都非常感性。在他们对感兴趣事件的回帖、发帖、顶帖中, 无论何种性质的事件, 不少人的回帖是并不具有实际意义的“沙发”、“板凳”等词汇, 缺乏理性思考和观点。
“人肉搜索”等网络暴力行为也在证明着新生代们在网络中感性的行为方式。“人肉搜索不仅可以穿越时空, 在最短的时间内, 把最大范围内的线索、智慧和力量聚集起来, 向着同一个‘革命目标’奋勇前进, 而且能够打通虚拟空间与现实世界的界限, 让虚拟世界汇集起来的智慧和力量直接作用于现实世界。” (3) 参与人肉搜索者经常处于非此即彼的道德判断标准中, 并且, 很多时候从不列举事实, 只凭主观臆断宣泄情感、煽动网民情绪。不可否认, 人肉搜索在某些情况下、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民主、自由的推动。但是, 缺乏理性的行为往往会侵犯公民隐私权, 并且, 在人肉搜索过程当中, 有时候会有很多无辜者被牵连甚至有人被误伤。而新近流行的“网络观光团”更是人肉搜索的延伸。一些网站或论坛网友自发组织的观光团, 只要看到有趣的、震撼的、有争议的内容, 便会一呼百应, 群起观之。网络观光团形成了强大的舆论场, 并使信息传播速度加快, 但是由于其建立在感性基础上的行为, 在很多时候加深了媚俗趣味的倾向。
个性的张扬。传统青年亚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个性张扬, 而网络新生代们在虚拟世界中, 又有可能将个性展现到极致。黄鸣奋在《数码时代:新媒体革命与身份认证》一文中将笛卡儿名言的变种作了分析。“I think, therefore I am”被换成了汉语网页中的“我贴故我在”、“我Q故我在”、“我聊故我在”等以及一些另类色彩的形容词, 如“我邪故我在”、“我坏故我在”、“我呆故我在”、“我色故我在”等。他认为这样做的动机在于追求“在”不是一般的在, 而是有特色的存在。新生代们不仅追求获得一般意义上的身份, 而且希望获得与众不同的身份。这是对网络新生代们生动的写照。网络新生代是极其讲求个性的一代, 他们喜欢标新立异, 与众不同。从外在的衣着打扮、言谈举止到内在的人生观、价值观, 无不时刻张扬着他们的个性。“在网络新生代看来, 最终决定一个人存在的价值是那种独特的思考和思想, 只有思考独特, 才能思想独特, 才能存在独特, 才能不是别人的影子和附属物。” (4) 虚拟环境的出现, 更为网络新生代的个性发展提供了温床, 一方面, 为他们提供了充分发挥创造力、想象力的最自由的空间;另一方面由于弱规范化、弱社会性, 使他们的虚拟社会交往受到较少约束, 摆脱了现实环境中有形无形的监督, 更促进他们无拘无束地发挥其个性特点。并且, 网络技术更新和多功能化以及极大的方便性, 也有利于网络新生代们使用更加丰富的形式展现他们的个性。 (本文为上海市哲学社科项目“新媒体与网络新生代流行文化传播”阶段性成果, 项目编号:2009BXW003)
参考文献
[1].高亚萍:《“亚文化”视野中的青年流行文化》, 《中国青年研究》, 2003 (5) 。
[2].张莉萍:《都市新新人类与新新文化研究》, 《文化研究》, 2008 (11) 。
[3].戴丽娜:《“网络观光团”初探》, 《新闻记者》, 2009 (7) 。
[4].程名、周倩:《网络“火星文字”的发展与影响初探》, 《新闻界》, 2009 (3) 。
网络文化特征管理 篇2
[关键词] 网络文化消费 大学生 媒介素养教育 网络游戏
网络文化消费是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和数字化传媒的普及而出现的一种新型消费类型。大学生网络文化消费是指大学生为了满足自己的精神生活需要和个性发展而利用网络来消费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的行为。网络文化消费作为一种新的消费类型,深刻影响着大学生的认识、情感、思想和心理。
一、大学生网络文化消费现状及特征
大学生作为信息时代最积极最活跃的人群,已经成为网络使用的主要用户,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聊天、网络游戏、网恋、查阅相关的资料或浏览新闻报道是大学生网络文化消费的主要方式。大学生网络文化消费的主要特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诉求多样化,但以娱乐消遣为主
根据“使用与满足”学说,大学生对网络文化的需求有认知的需要、情感的需要、个人整合的需要、社会整合的需要、舒解压力的需要等。在大学生中,网络文化消费的诉求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通过网络游戏、网络音乐、网络影视、网络文学等实现休闲娱乐诉求;通过从事博客、播客等活动,表达个人的情感、思想;通过在网络中参与讨论、聊天等实现情绪宣泄和自我调节;通过电子邮件、即时通信实现社会交往和社会参与;通过博客等实现个人信息诉求,塑造自我形象;使用搜索引擎、远程教育等学习与管理平台实现个人知识更新等。
大学生网络文化消费诉求多样化,但总体来看以娱乐消遣为主。根据第2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青少年学生网民对互联网所扮演的各种角色的应用程度排序为:娱乐工具>沟通工具>信息渠道>生活助手。他们对互联网娱乐功能的使用超过对任何一种其他功能,就连信息渠道功能也在其之后。青少年学生对网络音乐的使用率为91.4%,高出总体网民使用率22.9%;对网络影视的使用率为79.6%,高出总体网民使用率18.8%;对网络游戏的使用率为67.1%,高出总体网民使用率11.1%。在网络新闻使用、搜索引擎使用上却低于总体网民使用率。
2.凸显个性化,但存在庸俗化倾向
网络文化作为建立在互联网上的信息文化,具有传播迅速、影响广泛、渗透性强、能控率低、服务个性化等鲜明的特点。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当代大学生开始追求一种文化含量更高的具有个性化的生活和消费。在网络文化消费的个性化方面主要体现在:建立个性化的个人主页,把自己的兴趣爱好等资料通过超时空的、双向的、多向交流的网络传媒让网友或其他的网络受众认识和了解;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个性化的虚拟社区享受自我释放的快乐;建立个性化的博客空间,发表自己的独创的意见和观点;选择个性化的QQ头像和表情;使用个性化的网络词语。这些反映了大学生对新事物、新知识的迅速反应能力,强烈的求知欲和积极的探索精神创新精神。
大学生网络文化消费的个性化,体现了大学生的交流欲望、归属需求和自我意识,但这种个性化也存在庸俗化倾向。如为使自己在网上受到别人的重视故意表现出另类性格和反调言论,与现实社会的行为规范存在明显冲突;把博客作为个人宣泄的场所,披露别人隐私,进行人身攻击,发布虚假信息,违反网络传播伦理;QQ头像“恶搞”等。
3.目的性明确,但少选择性不够理性
大学生普遍存在独立意识与依附心理的矛盾、交往需要与孤独感的矛盾、成就感与挫折感的矛盾、自尊心与自卑感的矛盾,而网络的虚拟性正好从心理上满足了大学生寻求依赖的心理,他们借此来确立自己在虚拟网络世界中的社会角色,使自己从现实的社会中解脱出来。他们上网聊天游戏缓解现实生活压力,追求广泛、多样的人际关系。大学生经济不独立,求知欲强,而网络提供了品种繁多的、丰盛的、无价值差别的文化消费品,借助下载,大学生花费极少代价甚至免费便可获得很多东西,如软件、音乐、电子读物、游戏,也可以是图象、电影、动画、IP电话,甚至电子商务。他们上网查资料或者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任何信息,以满足自己的多元化求知的需求。这些表明,大学生网络文化消费目的性明确,通常都是出于学习和娱乐的需要,体现了较强的主观能动性。
网络数字化功能的不断开发和扩张,越来越展示着虚拟世界的精彩,网上购物、网上学习、网上聊天、网上游戏、网上家园、网上社区等等,已经使“上网”成为当今大学生文化生活的重要内容。大学生在面对网络虚拟世界的海量信息时,由于生活阅历及思想修养等方面的不足,往往缺乏辨别是非曲直的能力,而容易凭一时冲动和个人好恶的直观判断,去选择文化消费对象,表现出了对信息服务和网络文化产品的少选择性,热情追求而理智不足,显得不够理性和成熟。如在网络上加入无意识大众狂欢宣泄行列,充当不良文化的助纣为虐者;沉迷一些色情游戏或类色情游戏,寻求感官的刺激,越陷越深;对信息垃圾缺少选择判断能力错误地将一些文化糟粕当作消费对象甚至制造信息垃圾等。
二、大学生网络文化消费行为引导的必要性
大学生网络文化消费行为主流是好的,但由于网络上商业诱导和大众文化的渗透,加之大学生自身理性的不足、情感的冲动和趋同心理也导致产生了一些不良网络文化消费行为。如迷恋被称为电子海洛因的暴力色情游戏而引发的道德失范、行为越轨甚至违法犯罪问题增多便有力地说明了这一点。种种因素告诉我们,正确引导大学生网络文化消费行为势在必行。
第一,网络特点使舆论多元化、文化多样化、信息海量化
在网络空间,个人能凭借大规模信息交流系统建立多向的相互联系,个人既可以是新闻和信息的接受者,也可以成为新闻和信息的传递者。网络传播的特性使任何人只要进入网络,都可借助隐匿的网民身份和虚拟的名字畅所欲言。如BBS,使用者可以相当自由地将自己的意见贴上去,与他人进行网上交流,这种自由和交互性使各种议题纷呈,消解了舆论的整合性,造成了网上舆论的分散性和多元化。这些舆论中,既有理性的、建设性的看法和观点,也有一些非理智的个人情感宣泄甚至不负责任有意制造混乱的言论。这种自由一定程度上颠覆了“把关人”的概念,带来了很多负面的东西,容易使大学生受众摆脱现实社会诸多人伦、道德等约束,极易放纵自己的行为,忘却社会责任,丧失道德感。大学生如何对这些舆论进行整合,如何选择海量的信息,如何去粗取精,如何加强自律,这些都需要引导。
网络的全球化使网络文化呈现开放性、非主流性特征。在网络世界,通俗文化与高雅文化、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的分野和界限模糊,多元文化共存,既有优秀文化,也有落后腐朽甚至反动的文化。网络上有用信息和虚假信息同时并存,社会理想和颓废情绪同时传播,时尚生活与淫秽、色情、赌博、欺诈等行为一起显现,良莠不齐的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的心理、思维方式、社会行为带来道德考量。大学生如何运用自己的智慧与判断力去认识复杂多元的网络文化,自觉抵制腐朽文化侵蚀,抵制西方文化的消极影响,抵制庸俗落后的文化诱惑,需要加强引导。
2.网络管理不健全,网络法制建设相对滞后
我国互联网建设起步较晚,发展迅猛,由此带来了管理上的混乱。如一些网络游戏产品中存在淫秽、色情、赌博、暴力、愚昧、迷信以及危害国家安全等不健康内容;一些商业网站打着交友、性教育的幌子散布色情信息,网络色情已成为严重的社会公害;一些网络媒体基于提高点击率等目的,不惜传播虚假信息和错误信息等。为加强规范和引导,我国于1994年以来出台了一系列涉及互联网的法律法规,对我国网络文化产业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仍存在诸多弊端。由于网络立法还处在初级阶段,造成网络文化产业发展中遇到的各种法律问题有些无法可依,有些立法模糊,界定不清,缺乏可操作性。在执法上, 虽然曾组织多次的严厉打击和专项治理, 仍然屡禁不止。由于管理制度不健全,法制建设滞后,外部因素的乏力要求内部因素高度自觉,因而如何引导大学生正确使用网络就显得更为迫切。
3.媒介素养教育缺失
媒介素养教育与研究在国外已兴起了七、八十年,英、美等国家和港台地区已将媒介素养教育内容列入大、中、小学课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制定了传媒教育计划。与国际及港台等地的传媒教育相比,我国大陆对媒介素养和媒介素养教育的关注较晚,始于1997年。第2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青少年学生第一次接触互联网大多在13~16岁,这部分网民占总体学生网民的几乎一半(47.5%)。这一时期正是大部分学生的初中阶段和高中早期阶段,是进行媒介素养教育的启蒙时期关键时期。我国大陆小学生和中学生乃至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缺失,导致他们在接触网络的同时没有学会建立对网络信息的批判接受模式,没有学会独立思考和判断问题,不能客观认识网络,网络信息中的落后腐朽文化,消极颓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网络游戏中的暴力、色情、凶杀等,对他们的心理和行为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大学生如何如何理性地、辩证地、批判地认识和使用网络,健康地进行网络文化消费,需要补课,需要引导。
三、大学生网络文化消费行为的引导措施
根据大学生网络文化消费的特征,为大学生提供良好的网络文化消费服务,作好网络文化消费的引导是全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
1.政府要加强引导力度和监管责任
要加强网络思想舆论阵地建设,积极运用网络新技术加大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传力度,形成积极向上的主流舆论,努力掌握网上舆论的主导权。要用社会主义价值观去占领思想文化的网络空间,努力宣传科学真理、传播先进文化、倡导科学精神、塑造美好心灵、弘扬社会正气,唱响网上思想文化的主旋律。要大力开发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数字化网络产品,切实提高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产品和服务在网络空间中的占有率,打破西语对互联网的文化垄断,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健康网络文化的需求。要要本着依法、科学、有效的原则,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技术、思想教育、行业自律等手段,建立健康、有序的文化市场机制, 加大对文化市场的监督,以正确的消费舆论引导大众,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文化消费风尚。
2.行业要自律自强和遵守职业道德规范
落实行业自律是对互联网实施有效管理的关键环节。业界必须坚持与时俱进,以积极的态度促进互联网的健康发展;必须承担应负的社会责任,始终把国家和公众利益放在首位;要立足长远坚持依法办网、依法经营,自觉接受公众监督,以高品味、高格调的服务赢得民众的信赖。同时,行业要积极开发弘扬民族精神、反映时代特点、科技含量高、有益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网络文化产品和服务项目,形成一批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彰显民族文化魅力、体现传统美德及价值观念、凝聚民族精神与爱国情感的民族网络文化精品。
3.学校和家庭要加强网络素养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
学校应该在中小学阶段大力普及网络(媒介)素养教育课程,通过学校授课和家庭辅助的方式,在孩子们接触网络的同时,就具备较好的网络素养,包括对网络的认识、利用和参与方面的素养,即对网络积极作用的开发、利用能力,对网络消极作用的防范、排除能力,对网络内容的分析判断和辨别抵制能力以及使用网络的能力。学校和家庭要从思想政治教育入手,帮助他们选择思想性强、艺术水平高的文化产品作为文化消费对象,自觉的抵制精神鸦片的毒害,努力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切实增强网络行为的道德自律。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第2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http://www.cnnic.cn/
[2]广东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用社会主义价值观引导网络文化健康发展》.光明日报,2007年6月5日第9版
[3]张欣项国雄:《当代大学生媒介接触状况对其成长的负面影响探讨》.《新闻界》,2005年第6期
从网络热词解读草根文化特征 篇3
网络热词蕴涵草根文化的传播特征
网络媒体为草根文化的意见表达提供了平台。在网络流行文化中, 热词成为草根阶层意见最新颖、最快捷、最集中、最时尚、最另类、最搞笑的表达方式, 并集中代表了草根文化在传播方式与接受层面的特征。
从传播方式看, 热词集中代表了草根文化的大众与人际传播特征。“草根文化”根植于民众, 综合反映了草根阶层现实意志和情感意愿的亚文化体系, 进而影响着整个社会的文化深层心理。网络热词折射着草根阶层的生活理想与现实态度, 很多经典言论只是对当时心境的即兴表达。网络传播的特征推进了热词文化广泛的大众传播, 而热词反过来又加强了网络草根文化的繁荣。网络热词成功实现了对公共事件的公众参与和意见表达, 并随即形成热词流行文化, 成为连通现实层面草根阶层人际传播的纽带。在民众的日常交流中, 看似简单而内涵丰富的网络热词早已成为人际交流中的常用语句, 能够增进群体意识并促进人际传播。
就接受层面而言, 热词暗藏受众颠覆与抵制的接受效应。在斯图尔特·霍尔的“编码-解码”理论中, 有一种受众读解模式是这样定义的:“以完全不同的另一种方式抵制性地解读, 即反对主导意识形态, 具有批判意识性的解读, 所以译为‘抵抗意义解读’或‘抵制意义解读’ (counter-hegemonic reading) 。”①相对于主导-霸权模式往往存在于电视媒体, 应用-协商模式往往运用于报纸媒体, 抵抗-抵制模式常现于网络媒体。“网民从网络媒体中获得强大的话语生产能力, 在某种程度上动摇了传统媒体一贯拥有的话语霸权地位, 在传统媒体话语之外, 形成一股制衡的力量。”②网络草根文化崇尚个性、强调自我展示与表达, 在思想行为上敢于反传统, 充满叛逆精神和原生态的张力。这种后现代式的质疑一切的反叛意识在网络热词里展现得淋漓尽致, 具体展现在对僵化古板的生活方式的讽刺, 对某些所谓的“学术专家”的反驳, 以及对相关部门敷衍了事的揭露, 比如“躲猫猫”、“欺实马”表现出对官方话语的质疑, 暗含对所谓权威的讽刺。在这种反抗或制衡的语境中, 词汇本身的含义在这一场域中消解, 新的蕴涵逐渐生成。
网络热词体现草根文化的精神内核
草根文化是复合层面的文化集结体, 其文化主体从媒介层面而言是网络民众, 从社会层面而言是草根蚁族。草根文化具备很强的包容性, 多种文化症候和流行因素集中于此, 既表述共性也彰显个性。网络热词集中体现了草根文化的精神内核。
网友自发的创新性。转型期的中国, 各种话语体系、观念规范、伦理道德正在重塑之中。由于观念的争锋, 大量突发性事件在不断的转述和争论中愈辩愈明, 热词正在这一环境中大量产生, 并由语言层面进入文化层面再进入社会生活层面, 成为草根文化创新性与影响力的有利证明。热词本身的产生就有创造性, 往往是汉语中本来不存在的词句, 并在反复阐释中生发出新的内涵或变异, 也是典型的语言超链接。其中作为当事人原话的“我爸是李刚”是比较典型的代表, 这一句话产生了诸多衍生版本, 如凤凰传奇版“我在仰望, 月亮之上, 我的爸爸是李刚”、特仑苏版“不是所有爸爸都叫李刚”以及李白版“床前明月光, 我爸是李刚”等。在这一反复转述的过程中, 有的造句表明讽刺, 大多是纯粹的调侃, 最终演变为语言的狂欢。
思想表征多元化。网络草根文化除热词外, 还有自拍视频、论坛跟帖、博客微博等方式, 不一而足。不同的教育背景和生活阅历, 构筑了网民各自的思想和人生价值观念。在网络上, 由于网络的匿名性与相对自由的公共话语空间的实现, 相对于平面媒体和电视媒体官方化、程式化的宏观层面的评论方式, 热词文化所成就的评论圈呈现出微观、生动、真挚、多元的特色。网络热词反映的内容涵盖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以批判讽刺为主, 兼有纯粹娱乐类型的。中国民众对于网络热词的理解早已超越了字面层而进入意蕴层, 热词对词汇的全新赋形、赋意既表达了草根民众的意愿, 更体现了多重意义与多元文化的可能性。因此, 网络热词文化表征了草根文化的多元指向。
话语权力的公众化。在大众传播时代, “表达权不再被精英控制, 民意尤其是草根文化, 在网上汇聚舆论洪流, 就成了新的‘流行语’”③。表达权是草根的自我文化创造权得到体现的需求, 是话语权实践的需求, 是反复验证自我存在与归属感的需求。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 为草根阶层提供了开放和相对自由的话语空间, 集调侃、反讽、批判于一体的网络热词可以充分彰显公共事件中公民的情感和意愿。网络热词作为一种语言意义符号, 是草根网民改变语言本身的所指, 对原有信息进行提取、借用、联想、类比或者谐音处理, 回避敏感词汇多采用借代手法巧妙地表情达意。这种饱含了互文性、多义性、陌生化的语言从个体层面迅速延伸至公众层面, 在事件发生的短时间内形成比较强势的舆论空间, 进而变身为流行文化的代表, 甚至实现商业化的转型。网络热词是草根话语权力实现与勃兴的文化象征。
网络热词暗含草根民众的心理诉求
网络热词源于生活, 高于生活, 来自公共事件, 直指问题关键, 是网民渴望参与公共事件、表达话语指向的心理内蕴。网络热词作为草根阶层流行文化的代表, 集中体现了这一群体的心理诉求。
一方面, 身份认同心理促进草根民众形成稳定的阶层。网络热词的使用者使用某些流行词汇而进阶于公共社会, 不会使用热词或不理解热词的民众则被赋予过时、老古董的刻板印象。热词的创造者和使用者通过不断发帖、转帖、回复、超链接, 很快将热词从网络层面推进到现实层面, 跻身更广阔的公众的视野。热词可以反映个体的生活态度与群体身份, 网络热词的使用者共同接受比较统一的价值标准和是非观念, 形成相对稳定的阶层划分———草根阶层。
另一方面, 网络热词有利于草根阶层心理的宣泄与平衡。网络热词蕴涵调侃和娱乐因子, 这里的调侃并非语言层面的文字游戏, 而更多地表现为一种心理层面的无奈、排遣与宣泄。现实的世界公众个体承受的压力受限于现实中的各种条件难以释放出来, 网络热词成为网民表达适度愤怒、舒缓现实压力的出口。正如尼葛洛庞帝所说:“网络空间的发展所寻求的是给普通人以表达自己需要和希望的机会。”④网络赋予网民一定程度的表达自由, 网民在匿名自由的场域中获得言说的权利, 将现实中隐藏的言论发表出来, 或者通过与人辩论、争执进行解压。虽然表面上借助某些特定的社会公共事件, 事实上往往表达的是个体草根民众的不满与控诉。网络热词的精神内核是真实热烈的, 而其话语表现形式则是相对曲折隐晦的。与某些网络暴力事件以及网络舆情相反, 热词文化是非暴力的、以娱乐为主的温和的发泄, 因而在一定程度上成为疏导和平衡社会负面情绪的载体。
总而言之, 以网络热词为代表的草根文化是青年亚文化中的流行形式, 在关注到网络热词在信息公开、新闻监督和公众参与上的积极意义之外, 也要注意热词对公共生活的些许消极意义。从公共事件的走向来看, 热词的瞬间流行所造就的网络民意可能干预到司法的客观公正;就语言规范的层面而言, 文字的过度狂欢和文化内涵的缺失已经引起学界的关注。
注释
1武桂杰:《霍尔与文化研究》, 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 2009年版, 第127页。
2杨萍:《网络流行语:网民自主话语生产的文化景观》, 《新闻前哨》, 2010 (4) 。
3曹宣明:《青年网络流行语解读与思考》, 《当代青年研究》, 2011 (1) 。
网络文化特征管理 篇4
文化产业全球价值网络联结文化企业、其他产业企业、政府和消费者, 形成集文化产品 (包括衍生产品及服务) 创意设计、研发、生产制造、销售服务于一体的国际营销体系。文化产业全球价值网络超越了产业和经济的范畴, 不仅跨越多个产业和行业, 而且与政治、科技、社会意识形态等领域融合渗透, 具有不同于一般产业的运作特征及功能。
1 理论背景
国内外学者揭示了新闻传媒及文化创意产业对各国增加出口的积极影响。美国著名国际政治学者摩根索在其名著《国际政治学》 (Hnns J.Morgenthau, 1966) 中指出, 通过“我们所谓的文化帝国主义”对征服、控制人们的心灵及影响国家间政治权力、经济关系的巨大作用。70年代, 第三世界不结盟、反霸权运动的著名学者辛格哈姆 (A.W.Singham) 和胡内 (Shirley Hune) 指出, 国际传播体系通过强调西方喜欢的经济体系, 忽视其缺陷, 以及通过国际广告影响南方国家的饮食习惯及消费方式, 从而改变了国际贸易的内容和结构。Pratt (1997) 指出, 现在必须将经济发展的导向确定为文化 (创意) 产业, 即未来的产业战略选择必然是文化 (创意) 产业。
厉无畏 (2009) 等人研究了文化创意产业的价值链, 揭示了技术进步、产业融合、消费转型的大背景下, 文化创意产业打破了传统产业的界限, 同时与第一、第二、第三产业产生关联和融合, 对整个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及产业结构演变有着重要影响。文化产业通过价值链的分配来组织生产流程。胡晓鹏 (2006) 的研究指出, 文化资本、创意资本通过对产业、企业乃至产品的全面渗透, 可以显著改变传统产业的内容, 成为产品价值和生产流程的构成部分, 提高产品的差异化程度, 增加产品附加值和企业的生产能力、降低企业单位生产成本、延长产品生命周期, 甚至可以“赋予产业升级以新的内容”。
孔同 (2007) 在对韩国传媒业发展策略的研究中, 指出韩国通过政策、税收等方面的优惠, 推动传媒产业向国外输出电视剧、电影, 提高了韩国在国际影视剧市场的占有率, 带动了旅游业及衍生产品的销售, 推动了全国经济的增长。更重要的是使韩国文化得到世界认同, 提高了国家的影响力。韩国文化产业国际化的基本战略是, 把以中国、日本为重点的东亚地区作为登陆世界的台阶, 大力开发, 促进出口, 向世界传播韩国文化。
2 文化产业全球价值网络运作特征及功能
信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 文化产业价值网络的运作, 是文化产业与传统产业融合, 整合技术资本与文化资本、自然资源与文化资源、文化传播与产品全球营销, 并引领经济向“创意经济”跃迁的历程。文化产业全球价值网络具有产品 (服务) 营销、国家 (区域) 营销的功能, 是实现产品 (服务) 价值增值、创造“原产地效应”、提高企业国际分工地位、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并提升国家 (区域) 形象的重要力量。
2.1 文化产业与传统产业融合, 引领经济向“创意经济”跃迁
文化产业价值网络运作, 首先是文化产业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融合、渗透。不仅注重文化的经济化, 更注重产业的文化。由于文化价值网络联结众多的文化企业和传统企业, 使得文化产业、传统产业中的文化价值含量提升, 使关联产业具有了文化创意产业特征, 从而引领经济向“创意经济”跃迁。
现用数学模型来表述文化产业与传统产业融合, 赋予关联产业产品 (服务) 文化创意价值及创意特征的联合经济性生成机理。
现假设文化产业价值网络仅有两个企业 (分别为文化企业和传统产业企业) 。各自在规模经济下生产函数为Q1=f (x1, x2, …, xn) , x1x2, …, xn为文化产业企业的生产要素;Q2=f (y1, y2, …, yn) , y1y2, …, yn为传统产业企业的生产要素。两个企业的各自核心优势要素为xj、yj。两个企业融合、联盟后文化价值网络整体新增净产值近似表达式为:
式中, pt为融合文化产业和传统产业的产品或服务的市场价格, ΔA为文化价值网络中的价值增量的总和, ΔM为文化价值网络新增的管理成本, ΔC文化价值网络新增的交易费用。由上述表达式推知:
(1) pt>p0 (p0设为相应产品的市场平均价格) 。文化价值网络在产业融合和价值链网络范围内由于其文化价值和创意特征, 因而, 不构成竞争关系, 可以垄断价格, 因而文化企业产品或劳务价格高于市场平均价格。这就是垄断利润的来源。
(2) ΔA>0。文化价值网络是传统企业和文化企业各自核心优势的整合, 文化资本、创意设计及生产技术水平一般高于原单一企业创意设计及生产技术水平。这就是前述优势互补产生的共生放大效应。
(3) ΔM→0, ΔC<0, 则ΔM+ΔC≤0。于是
这就是说, 文化价值网络并未增加原企业管理人员数目, 各种业务协作可借助网络技术, 既节约交易成本 (ΔC<0) , 又未增加单位产品管理成本 (ΔM→0) , 因而|ΔM+ΔC|就是前述获得的规模经济。
以迪斯尼传媒集团全球价值网络为例, 它以动漫电影制作为源头、以主题公园和媒体网络为主体、以特许经营和衍生消费产品为支干。迪斯尼以米老鼠、白雪公主、狮子王等一系列出色的动画、影片, 获得全球高额的影院收入, 同时发行销售拷贝、录像带和影像出版物。自1955年, 迪斯尼乐园的建成使迪斯尼的经营范围从文化产品和文化产业扩展到主题公园旅游业。此后又成功向日本、法国、香港等地扩张, 为全球儿童及成人提供体验式娱乐服务。2002年迪斯尼乐园的收入占公司总利润的40%, 其范围包括餐饮、旅游纪念品、度假村、交通运输和其他服务业 (谢婉若, 2006) 。
迪斯尼旗下有多家网站, 1983、1995年分别在美国、印度开播“迪斯尼频道”, 并通过与台湾博新公司、英国“天空”电视台合作, 以及兼并美国广播公司 (ABC) 等举措, 向全球传送自己制作的影片、卡通或购买的节目, 同时获得广告收入。迪斯尼还通过特许其它厂商使用迪斯尼动画形象, 获取特许费, 如授权国际饮品公司生产销售米老鼠蛋卷冰淇淋。迪斯尼的衍生消费品包括围绕影视节目开发制作的音像带、旅游产品、玩具、游戏产品、纪念品、服饰书籍等。特许经营和衍生产品的全球营销占迪斯尼20%左右的盈利。
“蓝猫”是中国企业中实施品牌、创意增值路线、构建跨产业价值网络较为成功的一例 (李敏, 2007) 。湖南三辰推出的号称世界上最长的动画片《蓝猫淘气3000问》, 在国内外1000多家电视台热播的同时, 三辰启动了一个庞大的连锁店计划——蓝猫专卖店, 以加盟连锁的方式, 用极短的时间建立了3000多家主题连锁店。通过生产动画片主角的主题玩具、文具、服饰上市销售获得远高于同类产品的超额利润。三辰的资本主要集中在动画片的制作和拍摄、专卖店系统的设计和管理等高价值领域, 而其产品基本是通过OEM的方式获得。蓝猫持有三辰公司拥有十六大类、6600多品种的衍生产品, 拥有包括美国在内的15个国家的海外版权, 还有广告、品牌图书及光盘等多个盈利点。2007年“蓝猫”系列动漫产值达到1.2亿元。
“蓝猫”借助动画产业链突破了单向的产业发展形式, 其价值网络的构建取代了传统生产链。蓝猫卡通节目在国内电视台及海外市场播出, 逐步形成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原创卡通品牌。在此基础上, “蓝猫”开始品牌授权衍生, 拓展特许专卖网络, 形成产业集群。“蓝猫”成功地打造出一条以卡通形象为龙头、跨行业的“艺术形象——品牌商标——生产供应——整合营销”的“产业生态链”, 建成全国性的集影视传媒——工业制造——商业零售为一体的复合型大企业。
上述案例显示, 文化创意产业价值网络重塑了传统的产业结构。传统意义上的产业是同类企业的集合, 按照研发、生产、销售的一般流程组织生产, 形成单向的生产链结构, 彼此间缺少横向联系, 产业组织以垂直一体化为特征, 而文化创意企业加入, 成为其它产业的投入要素 (Werner Holzl, 2005) , 文化创意企业是为传统产业企业提供文化创意服务, 形成以优势文化企业为主导, 集创意设计、生产制造、营销服务于一体的价值体系。从现实形态上看, 文化创意企业处于产业价值链的最高端, 形成以创意设计为中心, 生产、营销等环节为外围、联结国内外的同心圆的产业组织结构, 各个环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具有反馈效应 (厉无畏, 2006) 。
文化创意产业价值网络在不断积累、扩张的同时, 通过融入相关产业价值链环节, 显著改变了传统产业的内容, 甚至改变了以三大产业为特征的纵向产业格局, 这种产业纵向整合的功能也赋予产业升级以新的内容。同时, 在培育文化创意资本的过程中, 艺术家、经纪人、生产商、销售商等不同的参与者被联结起来, 并最终出现了一条横跨不同产业和企业的协作链, 而链条中的各个环节涵盖各种类型的具体产业, 对诱发相关产业的发展、引领经济向“创意经济”跃迁具有重要作用。
2.2 文化资本与技术资本整合, 实现产品 (服务) 价值增值
技术、文化同属于人的精神领域。技术建立在知识文化的基础上。在此意义上, 技术与文化、技术生产与知识生产、文化生产紧密相关。
但技术资本和文化资本是有区别的。技术资本是可编码的知识, 可以在人与人之间、国与国之间自由流动。单纯的技术产品同质性强。与此不同, 文化资本多为非编码知识或缄默知识, 它难以在不同的人与人、国与国之间有效转移。随着信息传递技术的发展, 可编码知识 (技术创新) 的传递成本随通信技术的发展而迅速下降, 甚至接近于零。但非编码知识由于与特定的地理位置和人文环境密切相关, 其传递成本则不会随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下降。文化资本的黏性特征使得各个地区或国家都具有了不可替代的优势。
在文化产业全球价值网络的延展过程中, 渗透特殊地域、民族文化内涵的技术产品或服务因其既有高技术含量、又富含文化意蕴, 进入其它国家后, 则因其不可复制模仿的独特性和特有的文化价值而被各国消费者所认同, 从而有效地促进了产品、服务的价值增值及实现。而美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是高科技与独特美国文化结合的产物, 迪斯尼、好莱坞等企业声名卓著, 唐老鸭、米老鼠等世界级卡通品牌数十年来盛况不衰, 他们不断根据市场需求, 向产品和服务中注入创意理念和技术含量, 象征美国特色的高科技影视制作技术、卡通形象与美国文化天衣无缝地结合是美国产品全球渗透的致胜法宝。
文化产品如动漫创意、形象塑造及相关衍生产品的生产, 是一个资本密集型和科技密集型的行业。假如说蓝猫文具、米奇服装、Kitty猫是文化创意与传统产业资本融合的典型。那么《阿凡达》、《玩具总动员》以及可以乱真的《恐龙》等, 同时也是技术资本与文化资本、现代高科技与文化创意理念完美结合的结晶。
据统计, 我国儿童商品市场规模达2000亿元人民币。其中1000亿元的市场空间与文化产业有关的。仅史努比、米老鼠、Kitty猫、皮卡丘和机器猫, 每年从中国卡通市场“掠走”6亿元人民币, 其范围从影片到游乐园、从图书到玩具、从服装到鞋帽, 卡通品牌及其衍生品。这些风靡全球的卡通形象走下银幕, 进入几代人的童年, 融入到了人们生活的每个角落, 成为产品价值增值和实现的重要模式。
文化产品及服务则是文化和技术的载体, 其价值取决于荷载意义的文化符号。它们承载并传达文化、知识的内涵及意义。其符号价值远离事物的本来含义, 从而产生了超出成本的附加价值。文化赋予技术产品—机器猫、宇航猫以灵性和精神, 从而大大提升了工业产品的内在价值和文化特色, 使之受到消费者认同和喜爱。
2.3 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整合, 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
文化产业主要以人文资源为基础, 通过文化元素的发掘利用, 推动产业的发展。对美国西部开拓和美国精神的传递、对传统儒家文化遗产和本民族历史题材的挖掘是美国、韩国影视文化产业近年得以在全球扩张的重要基础。但文化产业也需要依附于一定的物质载体, 要消耗自然资源。如电影业的胶片来自化工原料, 电视摄录设备的制造来自工业材料, 图书、杂志的用纸则来自森林资源。文化资源是特定自然与人类发展相互融合的结果, 如北京猿人遗址、西安兵马俑遗址等。文化创意也离不开自然资源的启迪, 如印象丽江、印象刘三姐充分利用了云南、广西的山水为天然背景。而文化产业渗透到传统资源产业中, 生产相关的文化衍生品如玩具、服装等则因其特有的文化意蕴而具有更高的附加价值。
自然资源具有可消耗性。而人文资源以其特有的隐含性、专用性和复杂性, 具有不可消耗性、不断重复利用的特征。因此, 发展基于人文资源的文化产业可在增强产品、服务独特性、差异性的同时, 规避环保风险, 缓解经济增长的资源约束。进入二十一世纪, 发达国家经济发展中都出现了自然资源的开采和消耗比例不断下降, 人文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不断上升的趋势。各发达国家和地区大力倡导创意经济和文化产业即是这一趋势的反映。
文化的本意是人与物的教化过程, 是对其潜能的培育与完善。它既要考虑人自身行为对行为关联整体的副作用及反作用, 同时要顾及事物自身的权利。而文化产业全球价值网络的运作和文化产品及服装、玩具、家电等衍生产品、关联产品的对外输出, 将充分整合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 即在利用自然资源的同时, 充分融入人文资源的高级要素, 提高产品的文化价值和品牌价值, 满足人们高层次的物质文化需要, 促进环境生态改善及社会可持续发展。
人类开始步入体验经济时代, 文化艺术、民族风情、信仰观念等要素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导资源, 对提高文化产品和技术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
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是基于对人文资源的保护开发、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 它贯注了生态发展的视野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不仅保留了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建筑、风土人情, 而且通过历史与未来、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经典与流行的交叉融会, 为现代社会增添了历史与现代交融的人文景观, 有利于提升城市、区域形象和品牌。如南京夫子庙, 结合旧城改造, 既强化了该地古老的文化底蕴, 又融入了现代城市的时尚元素, 成为独特的地标景观。文化创意产业价值网络的拓展为许多地区塑造、保护了充满个性、富有艺术感染力的特色街道、古老村落。这些特色人文景观, 能有效吸引人才和资金, 促进物流、人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大量积聚, 从而促进当地经济的生态循环, 反过来又会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
文化企业在利用资源、构筑全球价值链的过程中, 可集中于知识密集、技术密集、非物质化和虚拟性的功能环节, 如产品设计、研究开发、管理服务、营销及品牌管理等增值环节, 而将更多的环境破坏性、资源消耗性生产环节分包给世界各地的合同制造商, 甚至完全退出成品生产, 以节约自然资源的消耗。
2.4 文化传播与产品服务全球营销整合, 提升国家“软实力”并创造“原产国效应”
含有特殊文化要素的产品及服务都带有显著的声誉效应, 在偏好各异的消费者眼里总是和特殊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及区域、国家形象联系在一起的, 如好莱坞的大片、意大利、伦敦的歌剧等。而文化产业价值网络运作及产品服务的全球营销, 因其对特定地理区域及人文特色传播, 是弘扬民族文化、提升区域及国家影响力的重要途径。文化产品及服务的全球传播营销, 兼具国家营销、区域营销的功能, 能创造巨大的“原产国”或“原产地效应”, 带动其它产业产品及服务的全球销售及消费。
以韩国为例, 韩国文化产业国内市场的有限性, 使韩国将目光瞄准国际。由于韩国上升的劳动力和原材料成本与坚挺的韩元增大了实施低成本战略的困难, 韩国公司调整战略, 以高质高价的差异化战略替代低成本生产战略。这一过程中, 韩国文化产业对韩国制造业国际分工地位的提升发挥了巨大作用。韩国借助文化创意资本在提高产品附加值的同时, 通过“韩流”改变了传统产品的价值构成, 大大提升了韩国的国际影响力。韩国政府设立“文化产品出口大奖”、鼓励本国电影参加各种影展, 积极投入巨额资金举办各类“电影节”, 为年均1500部作品的外文制作及优势出口项目研发提供资金, 同时提供多种政策、税收优惠等, 鼓励文化产品走出国门, 构建全球产业链。十年来韩国的文化产业逐渐做强做大。1997年, 中央电视台引进第一部韩剧《爱情是什么》, 2000年, 韩国电影《我的野蛮女友》成功登陆中国市场, 在中国年轻人当中引起强烈反响, 掀起了“韩流”热潮。与此同步, 韩国电影业开始登陆北美市场。
随着《大长今》等韩剧在中国、日本等亚洲、欧美等国的热播, 韩国饮食文化及韩国服饰在全世界大受欢迎。韩国文化产业的增长带动了旅游、化妆品、饮食、医疗整容、日用品乃至汽车等工业的增长。韩国文化产业在赚取巨额外汇、增加就业机会之外, 达到了长期的对外宣传效果, 大力提升了其国家影响力和“软实力”, 扭转国际消费者对韩国的负面看法, 促进了韩国家电、汽车的“原产地形象”及全球销售。学习韩语在外国学生中成为时髦, 韩国文化得到了世界好感和认同 (孔同, 2007) 。
除了文化价值, 文化产业的全球价值网络通过国际产品生命周期的准确把握, 将一国成熟、衰退期的产品, 引入国际市场, 实现产品服务的价值提升。众所周知, 在一个买方经济主导、追求异域新奇事物、崇尚个性化消费的体验经济时代, 文化特色、文化价值是需求价值的高端领域。而通过文化产品及衍生产品的跨国销售, 则能通过其独特的异域文化理念使一国已无市场价值的传统产品重新焕发价值活力, 延长产品的生命周期。
文化产业外向型发展, 是一个产业本身界限日渐模糊, 产业间融合不断加强的过程。文化产业同新闻传媒、网络传播及传统产业的外延日益延展。电影业、电视业、音像业、出版业、会展业、IT业、旅游业、服装业、玩具业、家电汽车业相互融合、相互惜力, 最终可达到塑造群体品牌、提升国家整体形象的目的。而“原产国”软实力的提升, 也是创造“原产国效应”、提高第一、第二、第三产业产品服务市场份额和附加价值的有效途径。
3 结论及政策含义
文化产业全球价值网络的固有特性和产品营销、国家 (区域) 营销功能, 对提升相关国家和地区第一、第二、第三产业产品、服务的原产地形象及文化价值、并对产业国际分工地位及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促进作用。鉴于中国区域文化、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复杂性, 及不同地域文化产业资源发展状况的差异性, 不同区域应基于文化资源特征, 借鉴其它国家先进经验, 选择具体的构建策略和国际市场进入模式, 达到以区域特色弘扬区域文化、由区域文化创造“中国制作”、借“中国制作”营销“中国制造”的目标。
文化产业全球价值网络有其内在的效率、利益、技术要素驱动和产业竞争因素的促进。但由于它是一个跨产业、跨部门、跨区域的系统, 它的构建, 需要打破行业、部门条块分割, 突破传统管理体制和观念的束缚, 实现技术、体制、制度创新及产业融合创新。
在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 网络、社会资本、知识、创意设计及人才等高级资源要素的创造、培育, 文化艺术等共生资源的挖掘、保护、开发和利用, 正在成为新一轮经济竞争、并主导全球产业结构重组的核心要素, 是一个地区、国家提升综合实力的重要途径, 也是当今世界区域和国家文化产业全球价值网络拓展, 实现文化产业的规模化、国际化, 并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新型战略课题。
中国文化因其积淀深厚、包容丰富, 构成了文化产业全球价值网络拓展的深层历史动因。中国制造业发达, 近年来, 中国制造越来越深地融入到世界制造业分工体系中, 成为世界制造业的一个日益重要的组成部分和生产基地。中国制造已经不再是价廉质劣的代名字, 中国产品出口目标国遍及全球。但是, 中国制造企业形象意识薄弱, 产品缺乏鲜明的品牌特色和有影响力的现代营销方式。因此, 其销售渠道、文化价值、创意设计能力、盈利能力的提升客观上要求与文化产业的联姻。
应当特别关注的是, 文化产业全球价值网络并不是一个法人实体, 而是多个企业、组织、个人联合构成的无边界“多重目标共同体”。它的拓展运作, 依赖优势文化企业、关联企业、行业协会、政府等组织的“集体行动”。除了微观层面企业自身的战略权变及策略选择, 政府宏观层次的政治运作、国家营销及产业发展战略、政策设计是弥补市场调节失灵、促进文化产业全球价值网络构建的重要变量。特别是政府、团体协会、关联企业等组织联合, 如推出的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营销、产品促销活动, 有益于整合资源, 优化配置, 集中人力、物力推动文化产品及关联产品服务的创意制作及国际营销。
参考文献
[1].Hnns J.Morgenthau, Kenneth W Thompson, DavidClinton.Politics among nations.McGraw-Hill Humanities, 1966
[2].Pratt, Andy C.Production values:fromcultural indus-triesto the governance of culture[J].Environment and plan-ning A, 1997, 29 (11) :1911~1917
[3].A.W.Singham, Shirley Hune.Namibian indepen-dence--a global responsibility.Westport, Conn.L.Hill, 1986
[4].厉无畏.王慧敏.创意产业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J].中国工业经济, 2006, (11) :5~13
[5].胡晓鹏.基于资本属性的文化创意产业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 2006 (12) , 5~12
[6].孔同.从韩国传媒产业发展看国家软实力增强[J].传媒, 2007, (4) :66~67
[7].谢婉若.迪斯尼传媒集团产业链经营模式分析[J].时代教育, 2006, (12) :137~138
网络文化特征管理 篇5
一、日语文化中网络语言的构成类型
1、缩略型
在日常用语中, 存在着大量的缩略词, 比如“网上发言”其原词为書き噫み, 缩略词为カキコ;“匿名”原词为アノニマス, 其缩略词为アノニ。
日语对外来词具有很强的吸收能力, 网络语言中英语的省略就是日语文化对外来文化的吸收利用的表现形式之一。在日语网络用语中, 有些词汇是直接运用英语词汇来表达, 比如ALL (对所有参加网聊者的总称) ;还有一种是对英语字母缩略词的使用, 即将各个单词的第一个字母组合, 形成网络语言, 比如lol—laugh out loud (大笑) , ty—thank you (谢谢) , ROM—read only member (在网络聊天室中只看不说话的人) , AFK—away from keyboard (不在电脑旁, 暂时离开) ;日语网络用语中, 除了直接利用英语外, 还具有一定的改造语言能力, 将在英语中并不存在的词汇或者词组改造成日本人所适用的词汇, 比如DOM—download only member (仅供会员下载) , HN—handle name (网络昵称) , PM—privacy message (隐私信息) 等。
在日语网络用语中, 用对应的罗马字母表示词汇, 一般是将元音部分去掉保留辅音部分。这种语言的变化较难理解, 一般只有彼此对这种语言都很熟悉的人之间才会使用。比如“加速”罗马拼写为kasoku, 取每个假名开头的罗马字母, 简写成ksk, 詳しく的罗马拼写是kuwashiku, 取每个假名开头的罗马字母简写成kwsk—くわしく。
在网络聊天中, 往往将促音省略用以提高聊天的速度, 节省聊天时间, 将っ或者ッ省略掉, 比如だたよ是だったよ的省略。
由于在日语中, 多数寒暄用语的使用都是运用敬语进行表达, 句子较长, 在网络聊天中往往将句子简化到开头的几个假名, 比如将晚上好こんばんは和你好こんばんは省略成こん, 将我下线了いってきます省略成いてきま, 将好久不见おひさしぶりです省略成おひさ等, 虽然这些句子省略后其形式与原句的形式相差很远, 但是寒暄用语是日本最常使用的语言, 句子形式的改变并不会影响人们对句子意思的正常理解。
使用网络语言进行交流的时候, 首先必须保证用词准确, 其次, 要保证用词的经济性, 使得各种信息能够通过简短的语言有效的传达出来。总之, 日语网络语言中的缩略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对话的效率性。
2、复合型
复合型就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汇按照顺序排列组合成新的词汇, 是日语网络语言中重要的构词形式。事实上, 复合型词汇的组成都是经过缩略处理, 最终以缩略词的形式进行组合的。比如IP地址 (リモホ) 是由リモー卜和ホスト组成的, 禁止参与 (アク禁) 是由アクセス和禁止组成的, 网友 (メッセ友) 是由メッセンジャー和友達组成的, 认真严肃的回复 (マジレス) 是由真面目な和レスボンス组成的。在日语网络用语中, 大多符合词以缩略词的形式出现, 体现了简约、经济的特点。
3、替代型
替代型包括三种, 第一种是将假名转换成汉字, 就是将原本用符号或者假名的词语, 强行的用汉字来替代, 比如将服务器 (サーバ) 用鯖来替代, 将账号 (アカウント) 用来替代垢等;第二种是通过对语言的变换来表达一种厌恶、不满的情绪, 在网上宣泄自己对某个人、某个团体组织的不满, 比如将マスコミ (媒体) 说成マスゴミ (垃圾) , 将外務省说成害務省等;第三种是用语音相同但是表记不同的假名代替, 比如用を来代替お, ヲイ—おい;用い代替え, おまえら—おまいら等。
4、谐音型
在日语网络语言的表达中, 一般用数字谐音的方式来表达, 但是, 这种表达方法并不能将语言的意思完整的表达出来。比如39表示Thank you (谢谢) , 55表示gogo (出发, 加油) , 88或886表示byebye (再见) , 4649表示よろしく (请多关照) 等。
二、日语文化中网络语言的特征
1、群体化
其实, 每种语言学的特征在社会经济、人种和年龄方面都有着正常的分布, 只不过在这些东西的使用过程中, 有些被使用的多, 有些被使用的少。在日语网络语言的使用中, 表现最清晰的层次就是年龄的层次。一般, 使用网络的人群集中在青少年或成年群体中, 年轻人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不随波逐流、思想前卫、性格自主开放、心理包容性强, 这就使得他们敢于蔑视传统、敢于创新, 敢于挑战传统的语言, 创造出新的语言体系。
2、简易化
在日语网络语言的使用中, 缩略型的语言被运用的最为广泛。虽然是文字形式的语言表达, 但是网络的交流与传播同电话一样具有双向性。首先, 在聊天的过程中, 信息发送和接受能够同时期进行, 对信息的选择和吸取就要满足网民能够快速、高效的选择并利用的需求, 所以, 承载的信息必须简明;另外, 信息的发布和发送并没有时间的限制, 但是在信息发布或发送的过程中, 需要通过键盘、字母来完成, 网络用语的简明、简易化能够避免网民输入过度和重复。
3、生动化
在日语网络语言中, 存在着大量生动、风趣的符号、文字和流行语。符号的形成是利用键盘符号的结果, 是一种造字法的体现, 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将网民的某种情感形象地表达出来, 是网络用语所具有的特征, 这种符号穿插在传统的文字中, 对改变文字和句子的语境具有一定的作用。流行语是在网络中兴起的一种完全由网民自己进行创新的语言, 流行语的出现一般来自于某个社会事项、政治事件等, 有的词汇是以其本身通俗易懂、生动风趣的特性被广大网民所接受, 从而成为网络的流行语。
三、结语
总之, 语言是文化和社会的缩影, 而网络语言作为一种新兴语言, 是社会信息化发展的产物, 也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日常生活中实用的语言相比, 日语网络语言具有直观、便捷、生动、简约等特点, 可以说, 日语网络语言是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服务的。因此, 对于日语网络语言翻译和使用, 必须进行合理的规范和引导, 在实际运用过程中, 只有对日语网络用语的构成类型和特征进行详细的研究和分析, 才能更好的在网络上运用这些语言, 并加深对日语变迁和日语文化发展历程的了解。
摘要:近年来,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 互联网逐渐在人们的生活中得到普及, 各种网络语言应运而生。网络语言是指网民在帖子上或聊天系统上常用的符号或语言, 很多起源于网络的语言都在不断的涌入固有的语言模式中, 逐渐成为了日语文化的一部分。文章对日语文化中网络语言的构成类型与特征进行了探讨分析。
关键词:日语文化,网络语言,构成类型,特征
参考文献
[1]宋翔.日语网络用语的构成及其特征[J].科教文汇, 2013, 8 (2) :117-119.
[2]陈姗姗.从语用学角度看日语网络语言[J].考试周刊, 2010, 52 (41) :29-30.
[3]李新娟.网络语言的构成及其特征[J].考试周刊, 2011, 34 (65) :112-114.
网络舆论的特征与管理策略研究 篇6
一、网络舆论的概念
《辞海》中对舆论的解释为“众人的议论”。学者喻国明指出, 舆论是社会或社会群体中对近期发生的、为人民普遍关心的某一争议的社会问题的共同意见。应该说, 舆论是社会公众对一些共同关注的问题所表现出来的较为鲜明和一致的观点和意见的总和。
网络舆论是公众意见、观点和网络媒体相结合的产物。网络舆论往往是指社会公众, 针对一些社会焦点, 通过互联网传播的较有影响力、较为鲜明的共同的观点和意见。总体而言, 网络舆论是网民思想观点和利益诉求在网络中的集中反映,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群众的思想状况。
二、网络舆论的特征
网络舆论作为社会舆论在网络虚拟空间的反映, 既具有传统社会舆论的一般特征, 同时, 由于互联网这个网络舆论载体具有开放性、自由性、虚拟性等特点, 网络舆论又有着与传统社会舆论不同的特点, 网络舆论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传播的快捷性和影响的广泛性
网络具有快捷性的特点, 信息能够快速地在网络中得以传播。当引起网络舆论的焦点事件或问题一经出现, 各种有关信息往往能够在互联网上快速传播, 并引起网络舆论的反应。而传统媒体对于这些焦点事件或问题的传播, 由于有着较为严格规范的传播制度, 在传播的时效上往往具有一定的“滞后性”。所以一些焦点事件发生之后, 往往是互联网首先将大量真实的或虚假的有关信息传播给网民。比如2009年的杭州富家子飙车案, 虽然传统媒体进行了快速的报道, 但有关该事件的大量信息, 包括人肉搜索当事人的信息都是首先通过互联网进行传播, 并形成了巨大的网络舆论。同时, 网络舆论的影响力在与日俱增。据最新统计, 中国目前有4.2亿网民。大量网民积极的参与网络传播。热点舆论事件通过网络的传播往往能够引起网民的广泛关注和积极参与, 并通过各种方式影响到现实社会。
2.舆论的开放性和自由性
传统媒体由于“把关人”的存在, 在信息的发布传播上具有一定的选择性。而互联网则相对灵活, 为网民提供了相对自由的传播空间。在网络中, 一般每个网民都可以成为网络舆论的参与主体, 可以相对自由的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观点, 并把这些观点原生态的进行网络传播。网民通过发帖、评论、辩论等方式, 进行意见交换。网络传播的匿名性也使得网民可以较少顾忌, 相对自由的表达个人观点。同时, 网络舆论的开放与自由, 也导致了网络舆论信息较为多元, 大量代表不同价值理念, 满足不同层次网民需求的信息也广泛传播。并且, 大量垃圾信息或者网络谣言等负面的信息也充斥在网络舆论传播中, 影响着网络舆论的健康运行。
3.表达的偏感性和冲突性
网络的虚拟性和自由性, 使得网民能够相对自由的参与到网络舆论中, 表达个人真实的观点。而“把关人”的相对缺失, 现实社会规范约束力度的削弱, 导致了一些网民在网络舆论中凭借着简单的判断, 就进行感性的意见表达和情绪宣泄。在很多网络舆论中, 感性的评判胜过了理性的思考, 情绪的宣泄胜过了客观的表达。这一方面表现为网络舆论中语言暴力较为常见。对于一些刺激网民“敏感神经”的焦点事件, 人身攻击随处可见, 而且针对不同意见, 一些网民并不是进行正常的讨论, 人格侮辱、谩骂语言不绝于耳。另一方面在网络舆论中, 偏激和群体性盲从心态较为明显。一些网民对于网络信息缺少理性的思考, 表现出一种群体性盲从和偏激冲动, 通过自身情绪的宣泄, 破坏着网络舆论的理性力度。“宝马撞人案”“河大车祸案”中的“仇富”“仇官”言论就是在宣泄着一些网民的负面社会情绪。
三、网络舆论的管理和引导
网络舆论具有较大的社会影响。针对网络舆论的特点, 进行科学管理和引导成为网络舆论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 简单的任其自生自灭或“封堵”并不是科学有效的方法。
1.积极完善网络立法, 加强法律对网络舆论的规范控制
通过法律来对网络舆论进行约束, 是最为有效的网络舆论管理方式。近年来, 我国出台了一系列的法规、政策, 对互联网信息传播进行了规制, 对网络舆论的管理与规范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然而, 我国的有关法律法规还存在一些亟需完善之处。首先, 立法层次较低。目前有关的法律法规, 大多为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制度, 权威性不足, 而且多部门的有关规定, 尚不能形成完整有效的网络法规监管体系, 甚至存在不协调之处。第二, 专业性、可操作性有待加强。目前专门针对网络舆论的法律法规还较为有限。而且一些规定较为模糊、笼统, 可操作性不强。第三, 立法较为滞后, 不能完全涵盖当前网络舆论最新状况。例如针对网络谣言, 目前的法律法规还缺乏较为完善的约束和追则机制。
针对网络舆论的立法控制, 是为了控制那些有危害的不良信息, 通过立法的形式将网络舆论有关主体的权利、义务、责任进行明确规定。同时, 立法应适应网络技术的发展, 确保法律法规的现实操作性。
2.完善监管体制, 加强技术监管力度
目前, 管理网络信息传播的行政机构主要包括信息产业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公安机关等。这些部门有着各自的职责划分, 分别负责网络接入管理, 内容管理, 违规处罚等。然而, 监管机构的多样化, 对于配合的密切度, 整体的协调性有所削弱。多头管理容易产生交叉矛盾的管理问题。可以探索建立统一专门的网络舆论监管行政机构, 具体负责网络舆论的行政监管, 确保监管的有效性、协调性。同时, 加大对违法违规网站的处罚力度, 促进网站自身监管体制建设, 提高网站舆论监控能力和网络舆论引导水平, 促使其自律来完善网络舆论信息环境。
在完善网络舆论监管体制的同时, 还要加强科技手段在网络舆论监管中的作用, 从技术层面对网络舆论进行规制。这些手段包括:网络实名制度, 网络信息的分级和过滤, 对违法内容采取技术手段进行封堵, 如IP限制访问、强制过滤等。这些手段的应用能够有效地消灭网络舆论中的负面信息, 促进网络舆论的健康运行。
3.完善权威信息传播机制, 注重对网络舆论的引导艺术
对网络舆论的“硬”控制, 虽然效果较为直接, 但由于部分网民的“逆反心理”而影响了控制的效果。在虚拟、开放的网络空间, 注重对网络舆论的“软”引导也非常重要。
浅论构建完善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的途径
张冰舟 (兰州城市学院学生处甘肃兰州730070)
摘要:近年来, 中央、地方政府高度重视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 建立健全了以奖、助、贷、勤、补、减、免等多种形式的资助工作体系。在新形势下, 高校资助工作要向纵深方向发展, 形成把经济资助与素质教育相结合、资助体系的建设与社会发展的需要相结合的模式, 多元化、综合化、多层次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成才、学习和生活问题, 以促进大学生全面健康成长成才。
关键词:高校;贫困生资助;完善;途径
2007年以来, 中央和各级政府十分重视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 建立健全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 各级各类高等学校也建立了奖、助、贷、勤、补、减、免等多种形式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体系。这为帮助贫困生顺利完成学业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是, 目前在对贫困大学生的资助过程中, 人们发现只单纯的给予经济资助, 还不能真正地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在资助工作的实践中, 要充分认识到经济困难学生问题已不是一个单纯的经济问题, 而是一个具有综合性的问题, 经济困难会对一个人的价值观念、心理素质等产生深层次的影响。把资助工作定位为既是一项“温暖工程”更是一项“育人工程”, 把“帮困助学, 培养人才”作为学生资助工作的指导思想, 在高校各个部门共同的配合下, 形成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工作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
一、统筹兼顾, 构建公平高效的助学体系
高校在实践中要不断总结经验, 以国家新资助政策为契机, 逐步建立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渠道, 以奖学金、助学金和勤工助学为辅助, 以减免学费、临时困难补助和社会资助为补充的多元化的帮困助学资助体系。
(一) 确保国家助学贷款作为学生资助的主渠道
在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中, 国家助学贷款已经成为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解决生活学习困难的重要手段。高校要全面贯彻落实中央指示精神, 积极开展国家助学贷款工作, 不断完善国家助学贷款工作机制, 严格贷款审核和管理。近三年来, 主要要以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为主的资助方式, 通过加强组织领导和工作落实, 扩大学生的资助面和资助金额, 建立畅通的银校合作沟通机制, 使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形成良好的发展趋势。
(二) 畅通“绿色通道”, 确保新生顺利入学
为切实保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入学, 各高校要采取多种措施确保新生顺利入学:一是给新生在邮寄录取通知书时同时寄发《高等学校学生资助政策简介》和《高等学校学生及家庭情况调查表》, 让新生及其家长了解国家的各项资助政策。二是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新的政策精神及办理程序及时向学校有关部门和各学院进行传达, 以便学生及时了解新政策。三是将高校各种资助项目和申请程序绘制成展板, 利用校园网、校报等宣传媒体全方位宣传新资助政策, 开通邮箱、热线电话等“绿色途径”;让新生报到时了解学校的各项资助项目及其政策。四是开设新生入学“绿色通道”, 让因家庭经济困难未缴纳学费和住宿费的所
首先, 应该注重网络中权威信息的有效发布。一方面, 政府应重视网络中具有公信力的权威网络媒体建设, 通过网民信赖的权威网络媒体的信息发布, 掌握网络舆论引导的主动权。在网络中重大焦点问题出现的早期, 通过权威网络媒体快速、透明的信息传播, 抑制网络谣言滋生的土壤, 让网民能够在信息公开的基础上进行理性的判断。另一方面, 注重权威意见观点的传播。在对焦点问题事实公开传播的基础上, 通过政府官员、专家、网络“意见领袖”等权威代表, 发表理性、科学的意见和观点, 有效有学生先入学, 一律先安排住宿, 正常参加体检、新生入学教育活动和上课学习, 然后再根据认定标准, 分别采取不同办法予以资助。
(三) 将勤工助学作为资助育人的有效手段
各高校要不断拓宽勤工助学渠道, 加大勤工助学力度, 增加勤工助学岗位, 在劳动中锻炼了学生, 培养了其劳动观念, 树立了自立意识, 提高学生的能力。勤工助学岗位要从劳务型向知识智力含量高的工作转变, 勤工助学活动向规范化和制度化方向发展。贫困生通过辛勤劳动取得相应的报酬, 但更重要的是高校资助工作由单纯的被动的“输血式”向“造血式”方式转变。高校要不断规范勤工助学岗位、不断探索和尝试勤工助学新方法、新模式, 建立一套较为完整的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以立足校内、面向社会的工作思路, 努力开辟各种勤工助学渠道, 使勤工助学工作沿着助学与育人相结合的道路健康发展。
(四) 充分发挥奖学金的助学功能和励志作用
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是高校中级别最高、幅度最大的奖学金, 高校要充分发挥其在奖优和高素质人才培养的示范作用, 学校要根据教育部及各省市教育厅的有关文件精神, 结合本校实际制定评定办法, 对国家奖学金和国家励志奖学金的申请条件、评定程序和原则方法进行细化, 确保国家奖学金和励志奖学金评定的科学合理, 使奖学金体系的激励作用得到进一步强化。
(五) 开展多种形式的困难补助活动
严格用好国家助学金和生活补助等资助金, 在评定中按照程序, 严格审核, 及时纠正资助金评定和发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使助学金评定工作更公开化、透明化、准确化。开展多种形式的送温暖慰问活动, 关心孤儿、烈士子女、优抚家庭子女及其单亲、家庭成员因患重大疾病需支付大额医疗费用的学生, 关心家庭遭遇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的学生, 把国家助学金和生活补助等资助金及时发放到困难学生手中, 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
(六) 减免政策为特困生分解经济压力
高校要贯彻给家庭经济特别困难学生减免学费的有关政策, 并严格按照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的要求给西部地区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学生减免学费, 贯彻对毕业后应征入伍的学生给予减免在校期间的学费和国家助学贷款代偿学费的政策。
(七) 积极拓展社会资助渠道
通过多种渠道, 广泛筹集社会和个人资金, 积极寻求社会各界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 发挥社会力量在助学中的重要作用。
二、整合资源, 推动助学工作向纵深发展
高校要逐渐形成“一二三四”的助学工作模式:即在学生资助工作中努力按照一个目标 (人才培养) 、二条主线 (一是构建学生资助的社会化、网络化的系统工程;二是构建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学生资助体系) 、三项建设 (一是建立科学的、可操作的学生资助认定依据, 二是积极拓展社会资助渠道, 三是建立健全学生资助监督体系) 、加强四方面主题教育地对网民进行正确观念影响。
网络文化特征管理 篇7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历史上地域文化对我国商业文化具有重要影响,以区域地缘文化为基础,形成了晋商、徽商、陕商、福建商、广东商、江右商、洞庭商、宁波商、龙游商、山东商等十大商帮及代表不同地域商业文化的京商、沪商、津商等区域性商业。
产生或发展于相同地域的商业,在商业经营、管理行为上具有诸多共性。产生或发展于不同地域的商业,则由于其风俗文化不同、商业发展进程不同、商业所处的社会地位不同等原因,各区域老字号管理的方式方法也不尽相同。
以晋商的发展崛起为例。晋商源于山西,据刘建湖教授的研究:山西地处黄土高原,属大陆性半干燥气候,常年干旱少雨、土地贫瘠,地缘性农耕经济基础薄弱,依靠单纯的农业耕作根本无法实现生活的自给自足。但其陆路交通承南启北、四通八达,扼守边关商路之咽喉,尤其在14世纪中后期的明洪武年间(1368-1398年),朝廷为保障北部边防粮食供应实施的“开中法”,使山西商人以其地利之便获得了得天独厚的优势。在生活乃至生存受到恶劣自然条件威胁的前提下,早期晋商的先人们在16世纪中叶的明代中期,为了谋生而纷纷远赴塞外,历尽艰辛,从小贩行商起家,通过“走西口”把粮食等物资运往边关换取盐引,用内地缎绸、布绢、棉花、茶叶、针线、米盐、糖果等交换塞外马、牛、羊、骡、驴、羊皮、皮袄等特产,却意外地开辟出一条繁荣一时的边贸商道,获利颇丰,并由此而孵化出乔家、渠家、常家、王家等晋商巨贾。以开创一代商业帝国的乔家为例,其创始人乔贵发在乾隆初年在包头以一家豆腐磨坊起家,1750年前后开设了“广盛公”商号,1801年易名为“复盛公”,其后事业鼎盛,开出“大德通”、“大德同”等系列票号,“复盛公”直至1953年公私合营才歇业,经历了200余年。晋商发源于我国内陆省份,其管理制度严谨,注重监督管控的特点较为突出。
再看京商。京商是在具有悠久国都史的京华之地形成的城市商业代表。国都和皇城的商业模式不同于其它商业模式,在文化认同、消费规模、服务对象、商品类别、商业资本形式,以及商业街区的形成、字号的分布等方面,都具有皇城文化特色,遵循特殊的发展规律。从现存的瑞蚨祥、六必居等若干老字号企业管理制度看,其管理制度规范严格,体系相对完整,具有浓厚的京商文化色彩。
再看粤商。粤商是我国历史上商贸流通经济中的重要商业群体,由广东本地的三大民系以及其他民系组成,包括广府帮(海外惯称广东帮、广肇帮),潮州帮,客家帮、海陆丰帮以及其余广东各地帮等。粤商历史上非常注重同乡关系,以潮州帮为例,仅一个小小的大埔县旅外同乡会组织就有旅汕、旅松、旅源、旅省、旅夏、旅沪、旅京、旅星、旅隆、旅蔴、旅芙、旅屿、旅暹、旅巴、旅东瓜哇、旅马六甲等16个同乡会。潮商在香港设立的会馆有22个,氏族宗亲社团和宗亲会12家,还有5家福利社团,30家宗教、慈善社团组织。
如此注重地域文化传承和乡缘关系的粤商在历史上的发展至少受两大地域文化因素影响:一是源于广州市在历史上的贸易中枢地位。广州在我国历史上是对外贸易的中心之一,宋代已是“万国衣冠、络绎不绝”的著名对外贸易商港,清代的广州更是中国唯一的对外通商之地。千百年繁荣的商贸文化,对粤商的形成和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二是由于广东省濒临大海,由于历史上广东沿海地区长期经受着台风侵袭,传统农耕经济难以维持生计,迫使大量商民“靠海吃海”,凭借良好的海运条件从事海路商贸活动。为此粤商大量从事海上商业贸易,并逐渐向海外发展。相对于晋商等内陆商帮,从潘高寿、陈李济等广东老字号的管理制度看,粤商管理制度相对宽松,有一定的弹性。
二、具有地域文化特征的代表区域老字号管理制度
(一)晋商老字号管理制度
1、代表字号
乔家票号(“复盛公”、“大德通”、“大德恒”等)、常家系列字号(“大德玉”、“大德川”、“三和源”、“独慎玉”等)。
2、主要特点
(1)经营重点:票号,盐、铁、茶、丝绸等经销。
(2)资本与权力:通常实行掌柜负责制,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财东非常谨慎地挑选管理人才,将商号的管理大权付于其手,财东则对其经营活动不加干预。
(3)用人机制:晋商非常重视人员培养与管理。用人唯贤,避亲用乡,有严格的人才培养、选拔与考察机制。
(4)文化与信仰:晋商崇尚儒学,积德行善、乐善好施。崇尚以“和”为贵。讲究“学而优则商”,走官商结合之路。晋商把信誉看的高于一切,并将关公崇奉为诚信笃实的化身。
(5)经营之道:经商之道一为守信、二为讲义、三为取利。
(6)人员迁徙:晋商从不在外地娶妻,且举族迁徙者甚少。
(7)激励机制:主要管理人员享有各种形式的股份分红。创造身股制和花红制,有效激励骨干员工的积极性和忠诚度。
(8)政府关系:晋商与政府之间有着不一般的相互结托关系;封建政府把他们作为推行政府财政政策和提供军协饷供应的工具;晋商则通过行业专营获得巨额利润。
3、晋商字号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晋商字号管理制度体系庞大,特别在人的管理方面特色鲜明,在此重点介绍:
(1)用人唯贤,高薪留人
电视剧《乔家大院》再现了一代晋商代表人物乔致庸的经营管理之道,其中有一段场景表现的是:能干的伙计马荀向乔致庸辞号,并且递上了辞呈。乔致庸用伙计要辞号,光东家说了不算,得各大掌柜和股东说了才算的店规先稳住了马荀。然后派人了解别家字号的聘用条件,了解到一般字号中徒弟满师后会离开,主要因为别处给的薪金更高。但是掌柜的在生意里顶着一份身股,不但平日里拿薪金,到了四年账期还可以领一份红利,所以没有掌柜的辞号。为此,他马上增加了新的店规:“学徒四年以上出师,愿在本号当伙计者,一律顶一厘身股,此后按劳绩逐年增加。”乔致庸认为马荀这样的人才,必须给予高薪,于是用一分身股将他留下。乔致庸问马荀,若他是复字号的大掌柜,这生意该怎么做?马荀激情澎湃地说自己若是复字号的大掌柜,就要把生意做出包头,做到蒙古大草原上去,用草原上的牛马和内地布匹铁器和日用品做交易,还豪言壮语,要将蒙古草原变为复字号的大商铺。乔致庸毫不迟疑,与其击掌为誓。并在忠义堂跪拜马荀,正式聘其为复字号大掌柜,给予他更大的发展空间。马荀接任复字号大掌柜后,果然没有让东家失望,上任之始着手整顿各号,使复字号企业气象一新。
(2)用山西人,讯息互通
晋商在用人上特别重视地域文化和乡缘关系,晋商字号坚持用山西人。1906年,美国驻上海总领事佑尼干所著《中国政俗考略》中提到:“凡开银号(票号)者皆为山西人,其号中所用之经手人等,皆乐得山西本省人而用之。苟能于本乡本村者,得一诚实可恃之人,则最为合式矣。”日本人山野专一也认为:“山西银行办法之纲领其特别即在于用人之法则。盖该银行之职员,以山西之住民为断,决不选用他省之人,故银行主任者,以选用乡人为习惯。”
晋商利用同乡关系发展商业,对人知根知底,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保障商业组织结构的稳定、商业经营的稳定。通常一个山西人想进入晋商商号工作,需要有信誉良好的商铺为其担保。据张世钰对山西绛太帮的回忆,“出门人”一般年龄都在1 5岁至20岁左右,出门前由本人在外经商的父、兄或者亲朋好友联系好商号、店铺,方能起程。起程前还有一系列祭祀神灵、祖先的仪式,三五人或一二十人结伴同行。入号以后,必须勤快吃苦,医为一旦被开除,“绛、太各号讯息互通再找职业就十分困难了”。
据学者研究:“晋商对于同乡关系和同乡界限的强化,既是晋商同乡想合专业化的一个显著特征,也是晋商缘何选择这一道路的重要原因。晋商商业经营的中心在异地他乡,但晋商家族的聚集地则始终保留在原籍,这就导致了晋商经营主体与经营地点的分离。这种分离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晋商的同籍专业化模式,即困守原籍的晋商对于异地商业的控制,不得不更多的依靠同乡关系;为了约束同乡的行为,晋商不得不进一步强化‘安土重迁’观念,禁止同乡外迁。为达到这一目的,晋商要求经营人员必须严格遵循外出经商‘不挈眷,不娶外妇,不入外籍,不置外之不动产。业成之后,筑室买田,养亲娶妇,必在故乡’的原则。”
另据陈其田的调查,晋商外出经常不带家眷主要有三种原因:一是山西普通的商业习惯,皆不带家眷出外。二是节省费用,以免侵蚀庄款。三是预防舞弊,如有卷款潜逃,家眷在本地,似可作相当的保障。为了制约经理和其他人员在异地的经营行为,东家往往以经理的个人财产、家眷和保荐人财产作为其不亏空、不违规、不携资潜逃的质押。为保证约束机制的可实施性,晋商必须将经营人员籍贯限定在一定地域范围内。这就使得晋商同乡网络界限更为清晰,进一步强化了晋商对同籍专业化模式的依赖程度。”
(3)东伙合作,避亲用乡
晋商在经营管理上普遍采用东伙合作制。如著名的山西票号“日升昌”就是一家典型的东伙合作制字号。
日升昌前身是在山西平遥西街开设的一个叫“西玉成”的颜料行。东家叫李咸视,他聘用雷履泰为大掌柜。当时正处于清朝嘉庆年间,晋中平、祁、介太等县的商人在北京设分店的很多,每逢年终结账,他们都要给山西老家捎银钱,一般是从镖局运现银,运费既高,路上又常出差错,颇感不便。由于西玉成在北京设有分庄,于是就有人和北京西玉成的经理雷履泰商议,从北京向老家捎些银钱,交到西玉成,由雷履泰写信在平遥西玉成用款,雷履泰欣然同意。后来同乡们都觉得这个办法方便实用,要求拔兑的人越来越多,在双方同意的原则下,捎钱的人就出一部分汇费。雷履泰敏锐感受到,如果将此业务拓展,获利必定可观。同时他还深刻认识到,当时晋商在中外贸易中资金总额巨大,而商品周转周期长,垫支资本大,用现银结算镖局押运现银的方式既不方便,又不安全,为此,他果断提出建设票号,专营汇兑和存放款业务。李氏东家听取了他的意见,于是把西玉成改名为“日升昌”,成就了“一纸汇票汇通天下”的一代金融传奇,而雷履泰也成为山西票号的泰斗,日进斗金的日升昌,也为店东之家赚足了银钱。
晋商字号东家与聘任掌柜间责、权、利关系明确。通常东家不插手字号经营权,有的字号规定东家只能在结账时行使权力,平时不得在号内食宿、借钱或指使号内人员为自己办事,不得干预号内人事。如乔家大德通票号1904年《合账众东添条规五条》中,就明确规定“各连号不准东家荐举人位,如实在有情面难推者,准其往别号推荐,现下在号人位,无论与东家以及伙等有何亲故,务必以公论公,不准徇情庇护”。
晋商的东伙合作制具有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现代企业制度雏形,也为山西票号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障。在这种制度中,东家坐镇山西原籍,只要把全部资本交付经理后,即不再过问商号的经营。而经理的选拔采用“避亲用乡”的制度,经理几乎具有商号经营的所有权限,以身股为基准参与商号的利润分红。
(4)多种股份,休戚相关
以日升昌为代表的晋商票号,普遍采用股份制管理,其股份有多种形式,员工根据股份多少参与分红,股份甚至能够继承。
据记载,日升昌票号每年年底都会把全年的经营情况汇报到帐房,由帐房做出详细的统计汇报给掌柜及东家。但票号不是每年都要进行分红,而是每四年进行一次分红,这叫“大帐清”。分红时会留出一部分资金作为风险金备用,分红时按照不同的股份成份进行分配。
日升昌票号的股份通常有三种:
一是“银股”,即以银子入股的称为。这类股份具有可继承性,可以继承。但一旦形成债务,债务也必须继承,即俗语所谓“父债子还,夫债妻还”。
二是“身股”,即以劳力入股。身股不具有可继承性。通常员工以工作能力入股,劳力在股份上不承担赔偿责任。票号对员工的退休年龄没有规定,只要员工能胜任该岗位工作,就可以享有身股。
三是“故身股”,即持身股的人去世以后,他的子孙可享有三次分红的机会。这样的规定既是奖掖为字号做出贡献的员工及其家庭,也是为了防止挂身股的员工在晚年即将卸任时,做出营私舞弊的勾当。
在晋商字号中,不仅利用股份分红激励员工,还通过排座次等特殊的行为模式激励员工。以日升昌为例,逢年过节酒席的座次是很有讲究的:正对门的座位被视为主座,主座的左、右首分为上座、次上座,每年“大帐清”之后,各地分号的掌柜汇集于此,经营业绩出色的分号掌柜理所当然地坐于门的正面,业绩较差的掌柜则背门而座,满脸不自在,而且席间还有一道鱼菜,通常鱼头对着谁,谁就将被辞退。
晋商字号的激励机制,使员工及其家庭利益与字号的利益紧密地捆绑在一起,休戚相关,进一步强化了其地域和乡缘文化,也促进商业人才的发展,人才的发展和严格的管理制度使晋商字号呈现良性发展格局,能够做到长期的稳定和兴盛。
(5)德才兼备,严选人才
晋商字号对员工的培养以德才兼备为基本标准。德既是职业道德,也是做人的基本操守。晋商票号正是因为信义当头,才能汇通天下。日升昌票号的大掌柜雷履泰就将“宁可失利也不肯失信于人”作为其经营的基本准则。
晋商字号对人才的选拔有严格的标准,票号人才的选拔尤其严格。如志诚信票号选用职员规定:年龄要求在15岁以上,20岁以下,身高5尺,家世清白,五官端正,毫无残缺,语言清晰,口齿伶俐,举动灵敏,善珠算,精楷书。而且,保证人必须与票号有利害关系。协成乾票号除了对年龄、家世、书算方面的要求外,还要求求职者仪态大方,习于礼貌,适应长年远行的生活。
符合以上条件的人员,还要有家道殷实者的担保,而且被保证人如有越轨行为,保证人要负完全责任。保证人责任重大,如没有特殊关系,一般不轻易担保。
在保证人担保的基础上,求职者还必须通过相应的考察与考试。考察与考试的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询问被考察者的身世,祖上三代做何职业,出身如何,本人履历资格等。之所以询及三代,是担心祖上为人不正,恐有不良遗传。二是测试智力、文字。分笔试与口试两种,以对被测试者的能力做出判断。所有测试全部合格,才可成为正式员工。这种严格、全面的人才选拔制度,为晋商字号提供了用人保证。山西《徐沟县志》曾记载当时人对山西票号人才选拔机制的评价:“山西票庄营业,自清初迄今,其同业间未闻有危险之事,未始非雇佣人之限制,有以绝其弊端耳。”
通常晋商票号的学徒要经过三年的刻苦培训,受到号规的严格约束。培训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业务技术领域,包括珠算、习字、抄录信稿、记账、写信等,要求学徒充分了解商品性能,熟记银两成色,要派驻边疆地区的员工还要学习蒙、满、俄等语言;二是职业道德训练,如重信用、除虚伪、节情欲、敦品行、贵忠诚、鄙利己、奉博爱、薄嫉恨、喜辛苦、戒奢华等。三年学徒期满,票号还会分派学徒到各地分号实践锻炼。
(二)徽商老字号管理制度
1、代表字号
“胡开文”、“张小泉”、“胡庆余堂”等。
2、主要特点
(1)经营范围:地域遍布全国,经营品种广泛。
(2)经营之道:信守的经营理念是“讲道义、重诚信”,“诚信为本、以义取利”。
(3)资本与权力:财东参与经营管理,集经营权、所有权于一身。
(4)用人机制:宗族观念极重,重用同宗同族人。
(5)文化与信仰:“贾而好儒”、“左儒右贾”,有“儒风独茂”之称。徽商将朱熹作为供奉的偶像。
(6)人员迁徙:徽人外出经商,在城镇落脚之后,其族人乡党便随之而至,甚至举族、举乡移徙一地就贾的传统。明清时期在江南一带有“无徽不成镇”的俗语。
(7)激励机制:通常采用薪酬、奖金、职位升迁等方式予以激励。
(8)政府关系:千方百计培养子弟业儒求仕,通过子弟入仕或结交官府,促使自身直接攀援封建政治势力。胡庆余堂创始人胡雪岩以“红顶商人”闻名于世。
3、徽商字号的家族管理和员工激励
(1)胡开文的家族管理
“胡开文”是安徽著名的徽墨老字号,创立于清代乾隆三十年(1765年),是清代徽州墨业四大家(曹素功、汪近圣、汪节庵、胡开文)之一,历经200百余年,胡开文成为徽墨的代名词。
胡开文的管理是典型的徽商经营权、所有权一体化的家族管理模式,胡氏家族管理该字号历经七世,从创始人胡天注到其七氏子孙,1956年胡开文休宁总店第七代传人申请“公私合营”,由徽州各胡开文墨庄、字号和作坊公私合营组成“起首胡开文老店”,期间经历了191年。在近两百年间,胡氏家族管理者兢兢业业于祖业,不断精研技术、提高质量,不断推陈出新,创新产品,不断加强管理,严格规范,创造了一代徽墨世家的传奇。以其第四世胡贞乾为例,他既是家族生意的管理者,同时也是科举出身的儒商。在管理上他千方百计网罗各方专业人才,扩充自身字号实力。当时由于清军与太平军在徽州进行了长达4年的拉锯战争,许多墨店在战争中倒闭,技术人员流散。胡贞乾看准这一契机,出高薪聘请雕刻、点烟、制墨、描金等专业高手来本店工作,以礼相待,敬若上宾;对于一般技术工作,只要有上门求职者,也尽量收罗在自己门下,扩充本店的实力。使胡开文不仅没有因战争而没落,反而在战后恢复科考,各地书院、学馆纷纷复学后,一举占领了市场。胡贞乾作为徽商传人,特别善于结交官府能臣。至今胡开文墨厂还陈列珍藏了诸多名人定制墨:有曾国藩的“指挥如意”墨、李鸿章的“惜如金”墨、左宗棠的“八宝奇珍”墨、袁世凯的“万物咸成,长生无极”墨,都是主人设计后到墨店(坊)定制的纪念墨。曾国藩在太平天国时期曾于咸丰十年(1860年)设大营于屯溪附近的祁门县,他与胡开文字号有交往,不仅定制“指挥如意”墨,还曾笔为胡开文题写店匾。
据学者研究:徽商商号组织结构有商人、代理人、副手、掌计和店伙等。其中商人既是企业的财产所有者,又是商帮的经营者。代理人是商帮委托管理日常事务的经理,看似像晋商的掌柜,但实际上没有实权,多由同宗族的人员担任。副手是商人的助手,一般都是商人的直系亲属。而掌计和店伙也是尽可能由本宗族的人担当,排斥外族人。
另外,徽商管理中一个重要特点是将宗法制度植入于商帮管理。徽商一般通过族法家规来约束商人行为。对于违反族规家法者,一般会采取训诫、答杖、经济处罚、革出祠堂、除销族籍等惩罚措施。而对于那些对宗族的发展有重大贡献的商人,则会给予“义举”、“义行”等荣誉。此外,商人也购置大量田产为宗族聚居提供基础,使贫困族党(尤其是孤儿寡母)可以营生,这进一步增加了贫困同宗伙计背叛商人的机会成本。
(2)胡庆余堂的员工激励
“北有同仁堂,南有庆余堂”。被誉为“江南药王”的胡庆余堂创建于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创始人是清末著名的“红顶商人”胡雪岩。
清同治十三年,胡雪岩在杭州直吉祥巷九间头(今平阳里)设立胡庆余堂雪记国药号筹建处,盛邀众多名医和国药业商人共同研究胡庆余堂的经营方针。当时的中医药业有药号、药行和门市之分,其中药号范围最大,从产地直接进货批售给药行,门市资金有限,只能向药行批购药材零售。胡雪岩征求意见时,许多人都认为药号赚钱可靠,不必担风险。但松江余天成药号的经理兼股东余修初却提出不同建议,他主张创办集制药厂、药号、药行、门市于一体的大规模企业,以自制多种成药为主,头几年先亏本然后少赚钱,到牌子打响后再赚大钱。这个建议深受胡雪岩的赞赏,他创办胡庆余堂的初衷就是要办一家能与同仁堂分庭抗礼的江南最大的药号。干是胡雪岩聘请余修初为胡庆余堂的首位经理。余修初对于胡庆余堂经营方针及管理制度的筹划、制定功不可没。
胡庆余堂规模宏大,仅中药生产就有制丹丸粗料部、制丹丸细料部、切药片子部、炼拣药部、胶厂部等部门;人员众多,不仅有大量的店员和技术工人,还在刚创办不久的上海《申报》上大登招聘广告,不惜重金从全国各地聘来名老中医,研究、收集、整理确实有效的中药古方、验方。为调动各类人员的积极性,胡庆余堂采取独到的激励措施:
一是分类管理,按劳取酬。胡庆余堂把职工分成三等:第一等是穿长衫的,称为“先生”。“先生”要有文化,懂医药知识,会算盘,懂经营之道是店里的脑力劳动者;第二等是穿短衣的,称为“师傅”,这些人是制药的技术工人,文化知识稍欠缺,但实际经验丰富,是制药的中坚力量;第三等是“帮工”,就是雇来的临时操作工,主要做简单的手工搓丸药工作。对第一等和第二等人员,给予高薪,对企业有较大功绩的人,胡庆余堂还会从盈利中抽出一份特别红利作为“功劳股”奖给他,直至寿终。而对于第三等的帮工,则采用计件工资,多劳多得,薪资比“先生”和“师傅”的工资要低得多。
二是阴阳双俸,退有所养。针对长期服务字号,为胡庆余堂发展做出贡献的员工,胡庆余堂设置了阳俸和阴俸予以激励。阳俸是给对企业有过贡献,因年老或生病无法工作的职工,照样发薪直至死亡;阴俸是这些职工死后,按其工龄长短发钱给其家属。如有10年工龄的职工死后,可发阴俸5年,每年按本人薪俸的50%发给。工龄越长,发放阴俸越多。
正因为有以上保障,胡庆余堂的职工们免除了后顾之忧,都愿意全心全意为字号效力。众多名医荟萃于胡庆余堂,成功研制出“胡氏避瘟丹”、“诸葛行军散”、“八宝红灵丹”等一批高疗效中药,使胡庆余堂迅速声名鹊起,赢得“江南药王”的美誉。
(三)粤商老字号管理制度
1、代表字号
“潘高寿”、“敬修堂”、“陈李济”等
2、主要特点
(1)经营范围:广泛分布于广东及东南亚地区,经营品种广泛。
(2)经营之道:远离政治中心,不受所谓“正统”、“权威”观念的束缚有冒险精神,敢于“吃螃蟹”,喜欢“头啖汤”。
(3)资本与权力:家庭联合专业化模式。
(4)用人机制:以同乡同族为优,尽可能最大限度地利用家族内部的人力资源。
(5)文化与信仰:受岭南文化的影响深厚,坚信“爱拼才会赢”。其中潮州商人集资开办许多学校,吸收潮人子弟入学,学习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西方科技,从小培养潮人子弟适应现代化工商经济发展的能力。很多商人信仰妈祖。
(6)人员迁徙:迁徙方向主要向海外南洋而非北上至中原。因此有其特殊的海洋性格与亦盗亦商的风格。
3、粤商字号的家族轮值管理和品牌管理
(1)陈李济的两姓轮执管理
“陈李济”是我国现存最早建立的制药企业之一,创建于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由广东南海人陈体全、李升佐共同创立,至今已有400多年历史。字号命名为“陈李济”,取自创始人陈、李两姓,寓意“陈李合作,同心济世”。
陈李济的创业源于一个拾金不昧的故事。相传1600年岁末,广东南海商人陈体全外出收货银回来的时候,匆忙中把货款遗留在船上,被一个叫做李昇佐的同船旅客捡到了。恰好李昇佐也是南海人。李昇佐不因财昧义,终日在码头等候失主,终于等到了回到码头寻找的陈体全,并把货银分文不少地还给他。陈氏非常感激,就拿出一半的钱财酬谢李昇佐,被李氏婉言谢绝。两人一见如故,交谈间陈体全了解到急公好义、品德高尚的李昇佐精通医道,知道他在广州省城大南门牌坊(即今天的北京路)开设了一间中草药店。于是他诚恳地提出了,不如把这一半钱投资到你的药店里,一起做买卖。由此,拉开了两姓合作400余年的序幕,成就一代名号陈李济。
为了方便管理,陈体全和李昇佐订立合约:“本钱各出,利益均沾,同心济世,长发其祥”,并且定下轮流执掌,三年换届一次,子女互不通婚的规矩。字号各取两人姓氏,取名“陈李济”,寓意“陈李合作,同心济世”。自此,陈李济的店号就在广州创立起来,两姓家族轮流选任司理。作为一家药业字号,陈李济还坚持“火兼文武调元手,药辨君臣济世心”的古训。这一古训以宰相调度文武百官比作阴阳之火熬制药,而良医如良相,药亦有辨君臣,君臣同心,方能济世兴国。这则组训强调了陈李济人要做药先要做好人,做药和做人相一致的准则。
此后数百年间,陈、李两姓后人轮流管理陈李济,长盛不衰。这种两姓结缘形成的管理制度,在明朝封建社会的体制下,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现代企业股份制管理的雏形。两大家族采取资本合作,轮流管理,按股分利、共同监督的经营管理模式。每次推选的管理者必定是两大家族中道德品德最好的,才华文化是最高的,无能者下一届就会自动落选,从而充分化解了家族式企业中管理者单一的经营风险。
发展至今陈、李两位创始人各有后人500余人,其中陈氏后人多迁居香港、澳门及广州;而李氏后人尚有200余人居住在佛山市原籍。目前香港陈李济药厂有限公司的注册股东仍由陈、李两个家族以祖堂“陈谦牧堂”及“李敬慎堂”作为信托人。
中宣部原常务副部长徐惟诚在参观陈李济博物馆后,曾深有感触地说:“陈李济不仅是一个资本与技术合作的企业,更是一个资本、技术和道德相结合的一个结合体,所以它才会基业长青。”诚然,通过严谨的管理制度,将技术、资本和道德良好地结合起来,才创造了陈李济“中国最长寿的制药企业”的传奇。
(2)潘高寿的品牌保护和管理
始建于清光绪十六年(公元1890年)的潘高寿,是我国知名的以生产经营止咳化痰药著称的中医药老字号。创始人是广东开平人潘百世、潘应世兄弟。
潘百世之子潘郁生经营管理期间,他针对南方气候炎热多雨,且多乍暖乍寒天气,人们容易患伤风咳嗽的病况,结合中西医方剂,创造了“潘高寿川贝枇杷露”,几年间便成为家喻户晓的治咳良药,行销省港澳以及台湾等地。
随着潘高寿川贝枇杷露走俏,1929年,潘郁生正式树起潘高寿药行招牌,专营枇杷露。潘郁生为扩大宣传,以父亲潘百世的画像和自己的画像为商标,并特意在自己的像旁注明潘四俶创制(潘郁生又名潘四俶),印成精致的包装盒,使人容易辨认。
由于潘高寿川贝枇杷露畅销,不少药铺纷纷仿制,为此,潘郁生曾在香港与冒牌贩卖川贝枇杷露的诚济堂打了一场官司。并以“一二三四五六七,忠孝仁爱礼义廉”为题,在报纸上撰文嘲笑诚济堂“忘八”(王八)、“无耻”,其川贝露是冒牌货。诚济堂的人见到文章后,到法院告潘郁生,因为诚济堂的川贝枇杷露在香港官方有注册,因此法院判潘郁生以影射他人冒牌而败诉。
潘郁生为了捍卫潘高寿的品牌形象,确立潘高寿川贝枇杷露正宗地位,便在川贝枇把露的包装盒上印上“劝人莫冒潘高寿,留些善果子孙收”的对联。在包装盒上印防止仿冒的对联,体现了潘高寿的品牌品牌管理和维权意识。
为维护潘高寿川贝枇杷露的品牌形象,潘郁生在潘高寿川贝枇杷露包装上印制对联:“劝人莫冒潘高寿,留些善果子孙收”
(四)京商老字号管理制度
1、代表字号
“同仁堂”、“万全堂”、“内联升”、“瑞蚨祥”、“便宜坊”“大北照相”、“红螺”等。
2、主要特点
(1)经营范围:经营品种广泛,其中源于不同地域的商人经营相对专业化。如山西人主要经营从票号、颜料、纸张、染坊、干鲜水果、酱园等;山东人主要经营饭馆业;宁波人主要经营药材业和银号业;安徽歙县等地的徽州人则主要从事茶叶、粮食、布匹等行业。
(2)经营之道:坚持仁德至上(以“全聚德”为代表)薄利厚义(以“义利”为代表)。
(3)资本与权力:既有经营权、所有权一体,也有经营权、所有权分离。
(4)用人机制:唯才是举,重用能人。
(5)文化与信仰:儒家文化、贵族官场文化、京味市井文化、各商帮地域文化等多种文化的融合。
(6)人员迁徙:京商来源复杂,集聚全国各地商业精华。
(7)激励机制:采用股份制、薪俸制等。
(8)政府关系:善于结交宫廷、官府官员,有浓厚的官商色彩。
3、代表性的京商字号管理制度
(1)全聚德等字号对关键人才的引进
地处万商云集的北京,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京商老字号普遍重视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不唯亲只唯才,注重引进和培养人才,很多老字号企业通过引进关键性人才使企业获得跨跃性发展。
以全聚德为例,清朝同治三年(1864年)河北冀县人杨家寨人杨全仁创立了“全聚德”字号以后,深知要想生意兴隆,就得靠好厨师、好堂头、好掌柜。他时常到各类烤鸭铺子里去转悠,寻访烤鸭的高手。后来,他打听到专为宫廷做御膳挂炉烤鸭的金华馆里有位孙老师傅烤鸭技术十分高超,就千方百计与其交朋友,经常一起饮酒下棋,相互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孙老师傅终于被杨全仁说动,在重金礼聘下到了全聚德。全聚德聘请了孙老师傅,等于掌握了清宫挂炉烤鸭的全部技术。孙老师傅来到全聚德后,把原来的烤炉改为炉身高大、炉膛深广、一炉可烤十几只鸭的挂炉,还可以一面烤、一面向里面续鸭。经他烤出的鸭子外形美观,丰盈饱满,颜色鲜艳,色呈枣红,皮脆肉嫩,鲜美酥香,肥而不腻,瘦而不柴,为全聚德烤鸭赢得了“京师美馔,莫妙于鸭”的美誉,也奠定了“一炉百年地火”一全聚德百年辉煌的基业。
(2)万全堂等字号的管理模式和激励机制
清代、民国年间,相当数量的京商老字号采用“掌柜负责制”(或“经理负责制”)开展专业化经营,实质上是初步实现了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便于进一步提高字号经营的专业化水平,提高了字号在同业中的竞争能力。
知名鞋业老字号内联升在辛亥革命后到解放前,便是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管理模式。内联升的经理都是从本店工人中遴选出来的。经理作为资方受托人,对内联升的生产经营有充分的决策权。他们从学徒做起,懂技术、善经营,被逐级提拔,是历经考验的企业中坚力量。他们不仅与上下级、工友之间相互熟悉了解,而且能深刻领悟内联升的产品特点、文化传统及经营模式,能够领导企业良性健康发展。
在薪酬待遇方面,内联升的薪酬分为四种:徒工工资、职工工资、馈赠和人力股股金分红。
一是徒工工资。在抗战时期,内联升徒工一个月可以得到一块钱,当时能买双袜子穿。尽管这样,也比小鞋局子(小作坊)好。当时的小鞋局子只能年终拿到三两块钱,充其量够出去洗个澡用。
二是工人工资。从1930年代初到建国前,内联升工人工资大多以实物充抵,或折为布、鞋、小米,或折鞋七八双、五六双不等。但一双帆布鞋价格三块八,依此折算,当时工人工资足以养家糊口。
三是年节奖励。一般阴历年底,除发放工资外,东家还会根据每个人工作情况,酌发数目不等的奖励(馈赠)。据老职工回忆,一个柜头(当时的主管经理)能得到馈赠500石玉米。
四是人力股股金分红。这是对多年在店供职,忠心耿耿的员工,东家在工资、馈赠之外,还给予一定数额的股金比例的红利,但股金仍归资本家所有,此种人力股又叫水牌股。
始创于明代的药业老字号“万全堂”,其体制便是典型的两权分离,即经营权与所有权分离。股东不参与经营,经营者不是股东。在机制上实行二元经济,即银股和人力股。股东吃银股,盈余的50%为银股,经营者吃人力股,并按比例提取酬金,将股东的利益与经营者的利益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为进一步调动经营者的积极性,清光绪二十一年股东会拟定合同规定:经理人年至七旬,准其告老,每年使薪金二百两,免其谢之。自公元1895年至1956年公司合营的61年六位经理人中,有五位经理享此待遇。民国年间,万全堂一度面临极大的竞争压力,为了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于是该字号调整了分配方案,一改过去熬年头论资排辈的作法,改为凭业绩拿酬金。同一岗位,无论是谁,只要业绩相同,均可获得同样的薪俸。此举极大地调动了全体员工的积极性,使万全堂实力倍增,不仅成为京城药业大户,还在山西临汾和新绛开设了分店。
又如建华皮货的前身“德源兴”,对于有能力的伙计采用入股的方式,由于很多伙计没有钱入股,就采取入身力股的方式,头一年算半个身力股,第二年就算一个人力股,伙计入股之后,对经营就更加用心,企业人才结构随之稳定下来,使企业经营蒸蒸日上。
(3)内联升的客户关系管理
清代京商字号内联升主营朝靴。其创始人赵廷独具慧眼,他分析了当时北京制鞋业的状况,认为:“要想赚大钱,就得在坐轿子的人的身上打主意。从抬轿子的人手里抠钱,算盘打得再精,也抠不出个元宝来”。于是明确了以官员为服务对象的经营定位。内联升的名号也指明了它的服务对象:贵族勋戚和天天盼着“连升三级”、“平步青云”的官员。
看准了清朝官员这一特殊群体的用鞋市场之后,内联升管理层精心筹划,他们根据贵族官员们派人前来定做朝靴提供的鞋的样式、尺寸、脚形及特别需要(如脚疾或其他与众不同之处)的资料,再将搜集到的有关身份,官职及其它背景材料,按系统等级入册,久而久之形成一份详细的客户关系档案——《履中备载》。此后,许多下层官员结缘内联升,通过向上司奉送定制的朝靴找到逢迎达官显贵,博得赏识青睐的门径。内联升朝靴售价数十两白银,成为那个时代特殊的奢侈品。内联升的《履中备载》,也体现了在京城这一特殊的皇城之地,官商间的依存关系。
作为有据可查的中国最早的客户关系管理档案,《履中备载》的案例已被编入北大光华管理学院MBA课程案例库。
(4)瑞蚨祥的连锁店组织管理制度
北京瑞蚨祥创办于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是老北京“八大祥”之首,主要经营绸缎、呢绒、布匹、皮货,创始人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民族商业资本家山东章丘县旧军镇人孟洛川。瑞蚨祥在中国工商界曾享有崇高的地位,毛泽东主席在1956年12月7日同民建和工商联负责人的谈话中说:“历史的名字要保存……瑞蚨祥、同仁堂一万年要保存。”(《毛泽东文集》第七卷171页)。国际零售业巨头——美国沃尔玛公司的创始人山姆沃尔顿生前曾经说过:“我创立沃尔玛公司的灵感来自于中国一家古老的商号一—瑞蚨祥,它的名字来自于一种可以带来黄金的昆虫(“蚨”),我想它是最早的连锁企业,它做得很好!好极了!”
20世纪20、30年代瑞蚨祥鼎盛时期,曾在天津、青岛、烟台、保定、上海、沈阳等地开设瑞蚨祥分号,包括瑞蚨
中国最早的客户关系管理档案——《履中备载》祥鸿记西号绸缎店、西鸿记茶店、东鸿记茶店、鸿记新衣庄、青岛瑞蚨祥绸缎店、天津瑞蚨祥鸿记绸缎分店、济南经二路纬三路的瑞蚨祥鸿记分店等,形成了连锁经营机制,连锁店达26处,全盛时期员工数在千人以上。为妥善管理连锁字号,瑞蚨祥建立了完整的组织结构体系,部门分布合理,上下层级清晰,各级人员的职责分工明确。
瑞蚨祥的连锁店组织管理体系分三个层级:
第一层级:总部
设总管和全局总理。
瑞蚨祥对各区域分店的管理是通过资东代表和其全局总理来实现的。孟洛川执掌企业大权数十年,是瑞蚨祥实际上的决策者和总负责人。主要人员的录用、升迁、调动,年终结算、利润分配或转化为资本、店员工资额的增减以及其他重大事项,最后皆决定于孟洛川。孟洛川之下设有全局总理,全局总理是他的最重要的助手,负责全面贯彻落实他的指令。
第二层级:区域总部
设地区总理。
瑞蚨祥在济南、北京、天津等十几个主要城市都有连锁店,孟洛川在这些城市都设有地区总理。地区总理是在一个城市内各分店的最高负责人。地区总理都由各地的总店经理兼任。分店经理每天早晨必须到各地总店向地区总理报告前一天的营业情况及其他情况。
第三层级:店铺
根据分工不同分设不同岗位。
以济南为例,济南瑞蚨祥有3个店,各店的人员情况一般是:
经理:主管本店经营;
副理:协助经理分管经营管理工作;
前柜(设柜头2人,学徒6人):专售各种色布、白布;
二柜(设柜头1人,伙计和学徒4-5人):专售各种花布、广货、呢绒;
绸货(设柜头1人,伙计和学徒10人左右):专售绸缎、绣货;
皮柜(设柜头1人,伙计2人):专售皮货;
金柜(设柜头1人,伙计2人,工人、学徒各10人):专售金银首饰;
账房(设头目1人,伙计、学徒若干):负责财务账目,兼司文书;
售货员(20余人):专司售货。瑞蚨祥的售货员,除皮柜、金柜是固定在该柜台以外,其他售货员并不属于某一柜台,他们接待完了顾客即集于前柜。在长凳上依次坐着等待顾客,来了顾客,即按顺序起立招呼。
号房(设头目1人,伙计、学徒3人):负责管理货房和布匹的加工、染色;
后司(设有1个头目,人员12—14人):包括炊事员、杂役人员等后勤服务人员。
此外,前、二柜柜头之上,还有2个头目,一是前柜、二柜掌柜,总管前柜、二柜的营业和人员,相当于营业主任,另一个是洋货头,专管前、二柜的进货。前柜、二柜掌柜,洋货头,绸货头,金柜经理,账房头,都由经理管理。这些人都属于分股掌柜,享受股权。
除以上头目外,分店还安排了“瞭高的”人员,一般是前柜4人,二柜2人,楼上3人。他们的主要任务是监督售货员售货,监视扒窃,并兼管一些杂务,如传达和送往迎来等。一般由老年掌柜或老年伙计充任。
参考文献
[1]、康芒斯.《制度经济学》.商务印书馆.2009
[2]、王茹芹《京商论》.中国经济出版社.2008
[3]、刘鹏生、燕红忠、刘建生.《晋商与徽商经营管理之比较——传统文化在商业运营中的作用》.《沧桑》“文化天地”.2003.1
[4]、彭南生、邵彦涛.《同籍专业化模式的演变及其差异——基于潮商与晋商的比较研究》.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
[5]、刘建湖《中国商帮的地域特色与文化承接》.《商业时代》.2005年第29期
[6]、周生春、陈倩倩.《家族商号传承与治理制度的演变——以胡开文墨业“分产不分业”为例》.《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年3期
[7]、何鑫渠.《走近胡庆余堂》.中医文献杂志.1999年04期
[8]、孔祥毅.《近代史上的山西商人和商业资本》.山西人民出版社.1988
【网络文化特征管理】推荐阅读:
时代特征下网络文化论文09-26
高校管理网络文化10-01
网络文化社会管理08-14
网络新闻文化传播管理09-09
社交网络文化05-12
网络文化品牌09-30
网络文化背景10-03
青年网络文化10-25
网络文化素养11-29
大学网络文化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