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化产业发展(精选12篇)
网络文化产业发展 篇1
及繁荣我国网络文化的思考
如同造纸术、印刷术的诞生, 革命性技术的发明与广泛应用往往也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关键力量。当前, 计算机与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和信息网络的产生和发展, 特别是在经济社会各领域的广泛应用, 促进了人类精神文化活动向互联网的延伸, 孕育了具有信息时代特征的网络文化。
网络文化成为信息社会鲜明的时代特征
网络文化的兴起是信息网络技术不断深化发展并与文化领域相融合的结果。新世纪以来, 信息技术和网络的普及水平和应用程度显著提高, 到2010年底, 全球移动电话用户突破50亿, 其中3G用户8.2亿;互联网网民突破20亿, 移动互联网用户达到9.4亿, 固定宽带用户数超过5亿。
目前, 信息网络已经成为重要的文化创作生产平台、文化产品传播平台和文化消费平台, 网络文化也成为社会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并逐步取得主流地位。一是网络已成为媒体发布的主要平台。全球主流的新闻机构、报纸、电视台等均建立了自己的网络平台;O ECD 2010年的一项研究表明, 在2008年, 已有9个O ECD国家中超过半数的人口选择通过互联网浏览新闻报纸或杂志。二是网络娱乐已是文化活动的重要组成。根据美国市场分析机构A BI R esearch的报告, 2010年全球网络游戏市场规模超过145亿美元;O ECD报告显示, 早在2006年, 美国已有69%的人在网络上观看过影视作品, 到2010年, 美国网络影视下载市场估计规模达19亿美元, 相当于美国国内电影总票房的约20%。三是网络文化受到的关注度在显著提升。以主要文化载体上广告投放的金额做比较, 根据法国实力传播 (Zenith O ptim edia) 的研究, 2007年全球互联网广告投入已超过广播和户外展板, 2010年进一步超过平面杂志, 占比估计达到14%。
个体创造活力推动网络文化成为最具创新性的文化领域
信息终端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价格持续下降, 信息网络接入成本和使用费用越来越便宜, 让更多的人可以接入网络、使用网络;音视频技术的发展, 互联网一点接入、全网覆盖的特点, 博客、微博客等W eb2.0应用的普及, 使个人创作和发布文化作品成为可能, 大大降低了文化生产和传播的门槛, 个体在文化创造、生产和传播上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以微博客为例, 微博客已成为个人发布信息、展现创意的主要渠道, Twitter注册用户数已达1.75亿, 全球关注度最高的微博“粉丝”数接近1000万, 在日本地震、美国袭杀本·拉登等重大突发事件中, 微博成为重要的新闻来源和互动平台。
个体创造所展现的活力, 更推动网络文化成为最具创新性的文化领域。以视频网站Y ou Tube为例, 60天之内上传的视频数量比美国三大广播公司60年中所创建的视频数量总和还要多;其中不乏许多个人制作的经典作品, 例如一段家庭录像 (Charlie Bit M y Finger) 曾创造1.7亿次观看的记录。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兴起, 网络文化个体化创作的特点愈发突出, 如苹果公司创造的A pp Store商业模式, 吸引了众多的应用程序开发者, 仅两年时间里, 应用程序超过30万个, 下载量超过100亿次。而i Phone、i Pad等移动智能终端的逐渐普及, 因其随时、随处接入互联网的特点以及强大的处理能力, 更进一步强化了网络文化的个体创造与共同分享, 目前每天通过智能手机和其他移动上网设备观看Y ou Tube视频的数量已经超过2亿个。主流媒体和政府部门对此也给予高度关注, 时代周刊、纽约时报等已与纸质刊物同期发行i Pad版的电子刊物;美国政府面向i Phone、黑莓和A ndroid设备提供了免费的应用程序, 可帮助国民下载助学贷款, 旅游, 选举等18个免费便民应用。
多方多向互动传播的网络文化已形成全球影响力
W eb2.0应用具有显著的交互性和群体性特征, 网络文化也因此呈现多方多向互动的传播特点, 局部问题能够通过网络迅速扩散并与现实矛盾相结合, 形成舆论热点, 再通过论坛、社区化网络等联系、互动、快速聚集, 转化为公共事件甚至引发社会危机, 这是网络文化独有的特点, 发生在中国的“我爸是李刚”、“药八刀”等事件, 都是典型的案例。
此外, 社交网络服务 (SN S) 的快速兴起, 将现实的社会关系映射到信息网络上, 实现了现实社会与网络虚拟世界的结合, 网络文化越来越成为社会文化不可分割的有机构成。全球最大的社交网站———Facebook, 注册用户数已达到6亿, 这些用户在Facebook上交友、游戏、分享照片, 使用虚拟货币购买虚拟产品甚至真实商品。据调查统计, 平均每个Facebook用户有130个朋友, 最流行的农场游戏 (Farm V ille) 活跃用户达1600万, 每天上传850万张照片, 近期更推出可使用虚拟货币 (Facebook Credits) 的D eals团购服务。
同时, 互联网的无界性, 使文化的传播可以超越现实社会的管理边界, 瞬息传遍世界, 网络文化也因此而形成极强的跨国传播能力和全球影响力。
网络文化成为软实力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国家竞争的关键领域
网络传播无国界, 具有天然落地优势, 是对外展示国家形象、推广价值观念的最便捷渠道。现在, 世界各国都把互联网作为提高对外传播能力、扩大国家影响力、提升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手段和有效载体, 采取各种措施谋求优势地位, 扩大在网络空间的影响, 抢占国家竞争的制高点。
一方面, 一些文化大国将网络视作文化输出的新平台和重要途径, 依托网络游戏、网络动漫、网络视频等新兴网络文化形式, 持续输出其价值取向、文化信仰、生活方式等, 潜移默化地影响其它国家。以韩国的网络游戏产业为例, 2007年韩国网游在全球的累计会员数即高达10亿人次, 相当于韩国总人口的20倍;2003年韩国游戏在中国的市场占有率曾高达90%。韩国更于2008年发布了《游戏产业振兴中长期计划 (2008-2012) 》, 提出“主导第二游戏革命”的推进方向。
另一方面, 部分国家将网络文化作为国家软实力对抗的新战场, 通过网络对其它国家的意识形态、政治体制、政权组成等施加影响。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在题为《互联网的是与非:网络世界的选择与挑战》的讲演中, 宣称要采取“外交与技术相结合”的方法, “对抗 (有些国家的) 互联网上的压制行为”。其目的十分明确, 就是要借使互联网成为美国施加影响的工具和渠道, “不仅捍卫普世原则, 也捍卫我们 (美国) 人民和伙伴的利益”。从2010年底到现在, 在阿拉伯国家中发生的多起政治性事件中, 网络起到了显著的传播、放大、甚至是推波助澜的作用, 加剧了政局不稳和社会动荡。
加快信息网络技术发展、繁荣我国网络文化的思考
网络文化是信息社会文化发展的新兴领域和时代特征, 是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事业、培育国家软实力、应对全球竞争的关键环节。应从社会主义文化事业总体布局和文化发展战略出发, 把握当前信息通信技术创新变革的历史机遇, 切实把互联网等信息网络建设好、利用好、管理好, 打造积极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环境, 推动有中国特色的网络文化事业全面发展。
一是树立网络文化建设战略理念。清醒把握国际金融危机后网络文化重塑国家竞争软实力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形成跨专业、跨领域、跨部门的网络文化建设理念、思路, 统筹部署、协同推进, 实现政府引领指导、市场配置资源之间良性互动。加快推进民族优秀文化作品的数字化、网络化, 开创网络文化建设的新局面, 抢占信息化构建国家软实力的新高地。二是构建网络文化综合基础设施。构建宽带、融合、泛在的国家信息网络综合基础设施, 以超高速、大容量、高智能的信息网络全面支撑新一代网络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组织实施三网融合试点和全面推广, 加大融合型业务开发创新力度。加快面向网络文化建设的应用平台建设, 推进网络、技术、产业与文化发展之间的良性互动、协调发展。三是优化网络文化业务发展环境。加快信息技术与文化内容融合, 引导互联网内容资源制作、传播和利用, 提高网络文化服务供给能力。建设网络文化公共服务平台, 促进文化内容与新兴终端、互联网服务加速整合, 创新商业模式和服务模式, 进一步提高网络文化服务和产品附加值。优化互联网信息服务业竞争环境, 鼓励多元资本进入网络文化市场, 加快网络诚信体系建设。加速传统信息资源上线力度, 加快传统媒体网络转型, 大力推动文化产业升级。四是建设网络文化安全保障体系。坚持把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作为加快网络文化发展的坚实基础, 健全国家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坚决捍卫网络空间国家安全和文化主权。加快个人信息和商业数据保护立法进程, 强化国家重要信息资源的安全管理, 严厉打击各类网络文化犯罪, 保障国家经济与文化安全。加强重点新闻网站建设, 规范管理综合商业网站, 构建积极健康的网络传播新秩序。五是完善网络文化建设体制机制。构建网络基础设施、信息服务应用环境、文化内容产业等多层次、多环节的融合型发展与管理体制。建立完善政府、行业协会和企业之间紧密互动、有效协同的管理机制, 形成高效有力的协调指挥机制。重点支持国家网络文化安全骨干队伍建设, 初步形成与我国综合国力相匹配的网络文化安全保障体系。明确中央及地方在网络文化建设中的事权关系, 形成分工合理、权责明确的网络文化工作推进机制。建立网络文化发展统计指标体系、统计监测、报告制度和绩效评估机制。
网络文化产业发展 篇2
【内容摘要】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文化俨然形成并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社会活动方式。由于网络文化是以网络为物质载体,借助网络才得以发挥其功能,所以本文着重阐述网络对人们的工作和学习方式、社会交往方式、休闲娱乐方式、性观念与性行为等方方面面的重大影响。
【关键词】网络文化 社会文化 网络特征
文化是在人的社会活动中产生、形成与发展并且深刻影响人的社会活动的社会存在。从这个意义上说,人类就是文化动物。网络文化是指人们在网络时代通过互联网进行工作、学习、交往、沟通、休闲、娱乐等活动过程中所形成的活动方式及其价值观念和社会心态的总称。互联网首先在新闻传媒和信息共享这两大前沿地带登陆,迅速地向整个文化领域渗透和拓展,使得人类社会的整个文化领域都在互联网的笼罩之下。信息高速公路建设以及多媒体高科技产品的出现,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呈现出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使比尔・盖茨在他的《未来之路》一书中对未来信息社会的发展做出的预见正逐步成为现实。据国家工信部公布的统计数据,截至1―3月份,我国网民人数已经突破4。4亿,社交网站也已突破2亿个。网络对人们社会生活的日益全面而深入的渗透,正在极大地改变着原有的社会文化形态,重塑更具有现代意味和网络特征的崭新的社会文化。本文拟从四个方面谈谈网络文化发展对社会文化生活的影响。
一、网络对人们工作和学习方式的巨大影响
美国的威廉・达维多在《虚拟企业》一书中提出:信息的实质作用在于取代所谓的“实体流程”。这种实质作用已经开始得到实现,例如商业人员可以端坐家中,通过网络技术详细了解商业行情,天各一方的人们可以在电脑前与贸易伙伴“面对面”会谈,达成协议并立即签合同;教师可以在家里给各地的学生上课;读者可以不走进图书馆,坐在家里查阅自己需要的资料。有资料显示:全美国在家中办公的已经达到5000多万人。
即使在实现机械化的农业耕作领域,因为插上网络翅膀,使得原先的机械化耕作方式实现质的飞跃,步入新的时代。美国农民仅占全国人口1。8%,但是依靠电脑和网络技术的帮助,他们不仅养活了近3亿美国人,而且还使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为了更好的实现农业生产网络化,在美国,大多数中型以上农场的大型拖拉机,都已经安装了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使拖拉机从原来的人力操作改为完全由电脑控制作业。根据美国科学家的预测,后的美国农民,可以在家里坐在电脑前把大部分农活干完,用感应技术进行自动操作将成为现实。
随着网络的高速扩展,人们的研究性工作方式与网络更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并且越来越“数字化”,极大地提高了研究者写作、运算与传授的效率。研究者可以借助网络,随意抄写、复制、增补、删除,大大节省过去耗费在手工作业方式中的极为庞大的劳动时间与劳动量,极大地提高了人们的工作效率,不仅使研究者如鱼得水,创造出更多的物质财富与精神成果,而且开创了日新月异的数字化新天地,使研究性的工作方式产生了更为重大的改变。
在传统的教育方式中,学校是最重要的基地。网络出现之后,砖瓦校园的学校功能正越来越多地被以互联网为核心,融各种传媒为一体的电子化学堂所取代。教学空间的电子化、知识的数字化是教育形式发展的最新方式,使教育的信息化达到了高度数字化的程度,这就使得“学校”渐渐成为一个历史的概念。网络教育形式的出现是一场深刻的学习革命,随着现代远程教育的日新月异,学校的实体形态已经演变为虚拟空间。
更为重要的是,电子化、数字化应用到教育与学习方式上,已不是简单技术层面上的变化,而是引起教育方式剧烈变化,使电子化网络教育成为区别于传统教育的根本特征。
伴随着最初的无线电广播家族到电视家族,再到今天的网络教育,网络给人们的学习方式带来了巨大改变:网络媒介逐渐代替纸质教材媒介,原来的翻书查典逐渐让位于网络检索,极大地提高了了解信息的速度和学习效率。不仅如此,与网络媒介知识相比,纸质印刷版教材中的知识信息只能按线性结构来排列,阅读与检索的速度和效率有着不可逾越的界限,而在
网络上,面对同样的问题,只要输入关键词检索和查找,就能在浩如烟海的信息资源中获得相关答案,这就给学生创造了最为有利而便捷的学习手段。
二、网络对人们社会交往方式的巨大影响
与传统的交流方式不同,网络上的人际交流的方式从原来的必须见面进入虚拟交流,可以坐在家里上网,通过聊天室、E―mail、新闻组、论坛、个人主页、留言簿等交流思想和意见,其特点是流动性大、话题广泛、基本上不存在制约。交流方式的变化也改变着人际关系。其中聊天室种类繁多,但基本上都有自己所属的“专业”,进入聊天室的网民成分复杂,但大多数是对这个“专业”感兴趣的,因此其话题范围相对集中。
每个聊天室都会有一些相对固定的网民,都有自己几个“大师”级的网虫。这些人往往具备该专业丰富的知识和技能,可以得到网民尤其是“菜鸟”级网民的恭敬。由于其专业知识丰富,因而拥有较大的话语权,但也由于网络的特点,这种专业不具备上下级关系,这些“大师”级网民很少有人会仗势欺人,相反的,为了更好的得到众人的拥护和支持,他们热心助人,不求回报,会受到一般网民的尊重。
网络使人们的相互交流方式也发生变化。论坛和新闻组比较相近,由于论坛对话题具有限制,其交流对象也相对固定,话题有比较严格和明确的划分。这类交流场所里交流的焦点一般是观点,除了即时性和实时性特点外,还可以有各类有用的材料。在论坛里发表意见的网民往往具有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且,相对于聊天室,论坛里的网民往往都能根据其专业知识和技能,通过某一事件做深刻剖析,提出相对专业的观点,这种看似虚拟的交往方式,却能够帮助其他网友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所以深受欢迎。
BBS是电子公告牌系统的英文缩写,是一种电子信息服务系统。它的最大特点是,可以向用户提供了一块公共电子白板,在这个白板上,每个用户都可以在上面发布信息或提出看法,十分普遍。就BBS情形来看,各类论坛中意见相同或相似的网民往往形成一个个规模不同的虚拟群体。
腾讯软件是较后出现的一种实时交流形式,既可以传输文件和打游戏,还可以用来聊天,寓交于乐,寓乐于交,信息与情感互动,增加信息的人性化色彩,是比较理想的私密化的网络交流形式,所以一经推出就受到广大网民的大力追捧。
虚拟社区是人们另类生存空间,也是一个广阔的、无国界的巨大虚拟空间。因为它把时间和空间压缩到近乎为零的地步,消解和超越传统物理时空、距离和属性等现实社会的规定性,使人获得更多的存在自由和交流自由。不但个体可以在网络上进行上学、看书、工作、购物、看病、休闲、娱乐等需要在现实社区中才能完成的生存活动,网民之间还可以自由交换信息、互通有无,也能从中获取社会支持与归属感,获得自我认同。同时,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完善,以至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可以在虚拟社区中相遇、相识、相爱,人们可以尽情随意地在这里谈天说地、讨论时政、交流信息、传阅帖子、发表作品,俨然使虚拟社区成为虚拟世界。
三、网络对人们休闲、娱乐方式的巨大影响
曾经有人将纪元以来的第一个千年称为人类认识自我的千年,迄今为止人类最有价值的`思想在这个千年中已经成型并得到完善;随后财富的创造和积累耗去了人类的第二个千年,人们辛苦忙碌的结果,使得新千年获得了娱乐至上的可能性。
种种迹象表明,在未来1人类生活形态即将发生的诸多变化中,娱乐将会成为人类的第一需要,成为继和平、发展之后的第三主题。
娱乐是为了更好地工作,工作本身就是娱乐,也是为了更好地娱乐,这是21世纪人们对生命意义的最新辩证思考。人们通过不断缩短工作日、发明五花八门的娱乐方式等,目的是满足娱乐的需求。越来越多的人们认为:如果娱乐不能成为人类生活的最终目的而只是一种手段的话,那么人类从中获得的快乐终究是有限的。更好的娱乐需要更好的形式,于是网络游戏成为新宠。
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娱乐方式。我们的父辈是听爷爷奶奶讲故事长大的,我们是看连环画长大的,我们的下一代将伴随着网络成长。网络时代的游戏品种之多,门类之齐、花样之新是任何前代无法比拟的。在网络游戏里,人类与生俱来的游戏本能终于找到了最为完美的释放。网络游戏既有科幻题材、畅销小说,也有惊险比赛、暴力搏杀等,通过精美的电脑制作,画面更加抽象浪漫、震撼人心,具有电影的特技效果。网络游戏虽与电影制作有相似的故事情节,却有不同的游戏角色,这些角色不是明星而是网民。网民在角色表演中能获得更深刻的刺激、体验与成功喜悦,从而使网络游戏具有无可比拟的吸引力。
尽管网络游戏因为容易让人上瘾而影响人的现实学习生活工作而饱受非议,但是利弊相比,利远大于弊,从积极的方面来看,网络游戏不仅使人获得放松和愉悦,而且健康的网游往往还包含着更多的人生价值和意义的启迪。在哲学的范畴,游戏的本质恰恰蕴涵了人类追求自由解放的全部含义。从现实的意义上说,战争与体育,工作与生活等等,无不具有游戏性,只是因为在生活压力下,人们忽略了生活中的游戏本质。
四、结束语
我国将鼓励网络文化产业等 篇3
本报讯 10月26日,第四届中国国际网络文化博览会在北京展览馆开幕。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参观了博览会现场,并强调指出,要积极发展以数字化生产、网络化传播为主要特征的网络文化产业,鼓励扶持民族网络文化产品的创作和研发,拓展网络文化产业发展空间,为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提供健康向上、喜闻乐见的网络文化产品。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云山,国务委员陈至立一同参观了展览。
李长春希望网博会办出特色,办出水平,促进我国网络文化产业快速健康发展,并提出了“既要发展传统文化,又要发展新兴文化,抓住当前的发展机遇,促进新兴网络文化的发展”。
本届中国国际网络文化博览会是由文化部、科技部、信息产业部、国务院新闻办、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北京市人民政府、共青团中央共同举办的。网络文学盛典大赛、原创动漫、示范网吧展示、COSPLAY精彩表演和网络文化论坛等,成为此次网博会广大参会者比较喜欢的项目活动。(朱泉峰)
科技发展重点提升5方面创新能力
本报讯 科技部于10月27日正式发布的《国家“十一五”科学技术发展规划》指出,根据“十一五”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未来5年中国科技发展将重点着眼于提升5个方面的自主创新能力。
科技部有关负责人表示,这5个方面包括: 面向国民经济重大需求,加强能源、资源、环境领域的关键技术创新,提升解决瓶颈制约的突破能力; 以获取自主知识产权为重点,加强产业技术创新,显著提升农业、工业、服务业等重点产业的核心竞争能力; 加强多种技术的综合集成,提升人口健康、公共安全和城镇化与城市发展等社会公益领域的科技服务能力; 适应国防现代化和应对非传统安全的新要求,提高国家安全保障能力; 超前部署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提升科技持续创新能力。
此外,《规划》指出,未来5年,中国科技工作面临着8项具体任务: 瞄准战略目标,集中力量实施好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确定的重大专项; 面向紧迫需求,加强能源、资源、环境、农业、信息、健康等关键领域的重大技术攻关; 把握未来发展,超前部署前沿技术和基础研究; 强化共享机制,建设科技基础设施与条件平台; 实施人才战略,加强科技队伍建设; 营造有利环境,加强科学普及和创新文化建设; 突出企业主体,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建设; 加强科技创新,维护国防安全。(综)
非法提供下载行为将受到严查
本报讯 国家版权局、信息产业部、商务部、公安部等部委10月30日召开会议,部署重点地区查案打击行动。将重点查处一批网络盗版侵权案件,打击以营利为目的,通过网络提供电影、音乐、软件和教科书下载的非法经营行为。国家版权局有关官员表示,目前该局已搜集网络盗版案件线索302件,其中北京所占数量最多。
国家版权局局长龙新民表示,在为期3个月的打击网络侵权盗版专项行动中,中国将重点打击以营利为目的,通过网络提供电影、音乐、软件和教科书下载的非法经营行为,查办一批大案要案、关掉一批非法网站、处罚一批违法分子。
据国家版权局版权管理司司长王自强介绍,截至目前,该局已经通过各种途径搜集整理线索302件,这个数字比去年的线索翻了一倍多。说明网络盗版侵权现象泛滥的形势依然严重。
王自强说,这302个案件线索,版权局已对涉嫌侵权网站的名称、IP地址、服务器数量和地址、网站负责人的姓名、联系方式、收费方式、银行账号等信息进行初步调查。其中涉及软件侵权的最多,有123件,影视和音乐也分别有80件和49件。他表示,在这些案件的分布上,北京最多,上海、浙江紧随其后。(综)
提升计划推动正版进网吧
本报讯 10月28日,文化部文化市场发展中心正式发布了“网吧产业数字内容提升(B)计划”,网吧提升计划办公室主任李伟对记者做了详细介绍。
此计划是关于网吧行业内容产业发展的提升计划,文化部文化市场发展中心同技术服务提供商光音网络,以及内容厂商新传体育、巨鲸、优度、SOOTV协作,共同打造网吧数字内容平台,并通过以下步骤保证平台的顺利建设:
第一、建立数字内容管理模式: 对于进入网吧的数字内容,根据正版、健康等方面的考虑,选择优秀的数字内容提供商,建立完善的网吧数字内容管理模式。
第二、建立网吧数字内容平台: 依据数字内容管理模式,建立网吧数字内容平台,将优秀的健康的文化数字内容通过这一平台和方式传播到最广大的消费者。
第三、建立数字内容发布及监督机制: 通过数字内容平台,解决目前数字产品中存在的盗版问题及发展健康内容,与此同时引入国外优秀的影视作品并将其数字化,融入到整个数字内容的资源网络中,为网吧提供丰富的健康数字内容。
文化部文化市场发展中心希望通过网吧产业数字内容提升(B)计划的全面展开,推进网吧正版化并进一步直接保护知识产权。(朱泉峰)
图片新闻
本报讯 10月31日,赛门铁克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召开了一年一度的大中国区用户大会——Symantec VISION 2006 China。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上海电力、中华电信数据通信分公司(台湾)、富邦金控(台湾)、香港医院管理局6家用户获“用户创新奖”。(详细报道见本报产品市场版)
简讯
信息北京十大标志成果评选
本报讯 10月31日,“2006信息北京十大标志成果”评选活动正式启动。此次评选活动以“信息化惠及全民,推动北京经济发展”为主题,旨在全方位展现首都在“十五”期间取得的信息化建设成果,总结成功经验,同时提高政府、企业、市民对信息化的关注程度,提升全民的信息化参与意识。只要对北京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推进和促进作用的信息化应用案例都可参加评选。(吴穹)
照相功能成手机选购要素
本报讯 10月30日,市场研究公司TNS最新发布的“2006全球科技洞察 (GTI) ”报告指出,消费者在购买手机时,照相功能(35%)是首先考虑的因素,而短信息功能(30%)仍继续受到高度重视; 其次是MP3(19%)、蓝牙(15%)和摄像功能,至于WiFi与3G功能,对消费者的影响甚小,移动电视和手机游戏对小众用户群有一定吸引力。在所有受调查的国家和地区中,中国内地和香港用户在使用手机时,涉及的功能最多。(臧蕙心)
微软将推出Office Live服务
本报讯 10月31日,微软表示,将于11月15日在美国市场正式推出Office Live系列网络服务,以方便小型企业用户对业务往来、日程表及在线通信的管理。微软从今年2月开始对Office Live服务进行测试。据悉微软将提供一个广告支持的Office Live免费版,另外两个订阅版月收费标准分别为19.95美元和39.95美元。两个收费版将提供更大容量的存储空间及更多邮件账号。(明月)
5000政府机构开通中文域名
网络文化产业发展 篇4
网络文化产业是在信息产业与文化产业、网络产业与内容产业的交融激荡中崛起的一个新的产业门类, 国际上又称之为“数字内容产业”或“数字娱乐产业”。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传统文化产业的网络化和数字化, 比如数字图书馆、数字电影等;二是以信息网络为载体, 形式和内容都有别于传统文化的新型文化产品, 比如网络游戏、移动短信等。
目前, 网络文化产业尚没有清晰的界定。从传播科技的角度看, 它是信息时代的产物, 它以信息技术为基础并以信息产品的生产和传播为主要经营方式, 理所当然地应属于信息产业;从传播载体的角度看, 它是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 与传统媒体一样既具有政治的、社会的、文化的属性, 也具有经济的、产业的、商品的属性, 因此应划归于传媒产业;从传播的内容看, 它与通信业、IT行业、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等技术部门相区别, 而以生产内容产品为主, 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对精神文化产品的需求, 因此也被称之为数字内容产业。由于网络文化具备其它文化形态不具备的时空压缩性、交互性、虚拟性和多媒体性等特征, 能够为网络文化的消费者提供更多、更好的个性化的服务。本文所指的网络文化产业, 主要是指以互联网为载体, 以获取经济效益为目的进行文化产品的生产、流通和消费的服务性行业如图1。具体地说, 与网络文化相关的如网络新闻服务、网络电视、网络出版、网络广告、网络游戏、网络教育、网络知识产权保护和内容管理等都属于网络文化产业的范畴。
二、网络文化产业发展特征和问题
(一) 网络文化产业发展特征。
1.网络普及范围日益广泛。
获取网上文化新闻资讯、网上聊天、网络游戏和下载网络音像制品, 是当今网络文化消费的四大流行方式。正是人们对于精神文化的需求和高科技带来的前所未有的便利, 使网络文化服务业成为文化产业领域最有前途、发展最快的新宠, 适于网络用户享用的电影、电视剧、动画片、音乐会实况转播等音像内容在网上急剧增加。以网络游戏为例, 文化部的一项调查表明, 从早到晚至少有31%的网民在线玩网络游戏, 最高时这一比例可达70%。网络游戏作为一项朝阳产业, 所创造的利润空间更是备受瞩目。网络游戏不仅成为了网络媒体的新的利润增长点, 也直接催生了网络娱乐业。大大小小的“网吧”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在全省各地的大街小巷, 代替了传统的录像室、台球室、卡拉OK厅, 成为了青少年所爱。网络游戏的兴盛还带动了一大批主营或者兼营网络游戏软件的企业。
2.传统产业和新兴文化业态的数字化水平正在不断提高。
网络的发展促进了传统文化产业的改造升级, 催生了大量新兴文化业态。在我国网络文化产业的发展中, 以手机短信为载体的数字内容传播成为新的亮点。手机短信不仅能进行良好的沟通, 给人们带来全新的信息体验, 而且能在表达情感、游戏娱乐等诸方面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为客户提供完全个性化、全面化、作用于人的“感受”的服务。同时, 手机短信价格便宜, 适应大众消费, 而且方便、自由、快捷, 符合中国人的交流、表达方式。如今, 大多数手机都具备一定的存储容量, 能够持续不断地提供娱乐服务, 如通过Java下载最新的游戏、通过网络下载最新的电影。同网络游戏职业玩家的出现一样, 短信写手也成为一门新兴职业, 进入了文学、影视创作领域, 手机短信业务不仅成为了网络文化服务业、也成为移动通信业一个新的重要的经济增长点, 被人们称之为“拇指经济”。
3.新兴媒介发展紧跟形势。
在网络时代, 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 新的传播方式、新的传播媒介层出不穷, 也促成了网络文化业中为人们喜闻乐见的新形式、新门类、新品种的诞生, 而每一种新的文化形式的出现, 都会给网络文化业注入新的活力。如随着网络带宽问题的解决和流媒体技术的成熟, 网络电视 ( IPTV) 正在悄悄地进入我们的生活。网络电视集互联网、多媒体、通信技术于一体, 向用户提供直播电视、视频点播、上网浏览等多种交互服务, 由于它具有传统电视不具备的互动性强、跨地域传播、个性化服务等特征, 是一种极具发展前景的新媒体。对于这些新兴媒介的发展, 电信企业、传统媒体、IT企业、网络媒体都迅速融入其中, 除网络电视外, 移动视频、网络广播、博客 (网络日志) 、播客 (一种个人广播) 、嵌入式游戏广告、RSS (用户可利用该技术从喜爱的网站上快速获取内容) 、手机电视等新的媒介形式和技术都有一定的发展, 这些新兴业态为网络文化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活力, 极大地带动了网络文化产业的发展。
(二) 网络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
1.网络文化业消费市场发育还相对滞后。
网络文化业的消费人群较少, 网民以网络为平台进行现实消费的仍然占少数。电子商务市场还需要培育, 消费观念和方式还需随着网络产化业的发展而不断跟进、转变。
2.促进网络文化业加快发展的体制机制亟需完善。
当前, 网络文化产业的管理跟不上形势, 体制机制存在着诸多需要完善的地方。从管理体制看, 互联网的内容管理归宣传部和外宣办, 网络安全管理归公安部门, 网吧管理归文化部门, 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归通信部门。这种多头管理的体制 , 在管理上既有“缺位”又有“错位”, 极易造成漏洞。如对网络媒体的内容宣传部门可实行属地管理, 然而对网站的任意链接却难以控制;再如网络游戏的“私服”、“外挂”现象, 严重地影响网络游戏的健康发展, 但目前打击“私服”、“外挂”却无法可依, 显得软弱无力。管理体制和机制的不完善已成为网络文化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3.网络文化内容提供薄弱, “创意”精神不足。
从网络文化的内容提供方面, 存在许多的问题, 内容鱼龙混杂、泥沙俱下。由于网络传播自身的特性, 如传播方式的虚拟性、传播者身份的隐匿性、传播时间地点的不确定性, 以及经营者的趋利性, 使网络一直是一个备受争议的媒介, 最突出的问题就是不良信息、有害信息的泛滥。网络游戏里充斥着暴力血腥的内容, 手机短信中存在着许多不健康甚至有害的信息。其次, 网络文化产业缺乏原创性的文化产品, 大部分在产业链条中处于低端, 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此外, 网络安全的问题、网络知识产权保护等等问题, 都是网络文化业现实提出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网络文化产业发展的途径
(一) 把创新与创意数字内容作为网络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的重要突破口。
“创意”是网络文化产业发展的动力之源, 核心所在。网络文化产业实现快速发展, 必然要适应经济全球化的浪潮, 适应数字化、信息化的发展趋势, 时刻关注把握网络文化产业发展新趋势, 研究网络文化产业发展中的新问题, 破解制约网络文化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 创新内容、创新方法、创新举措, 推动网络文化产业快速健康发展。一是要引导鼓励原创, 推动内容与形式的创新。二是要积极深化改革, 推动体制机制的创新。三是要善用新兴媒体, 促进传播手段的创新。
(二) 把打造优秀网络文化品牌作为推动网络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抓手。
文化品牌是带动产业繁荣发展的重要力量, 同时也是展现地域文化的重要窗口, 是彰显一个地区、一个民族的品牌和名片。首先, 传统文化需要网络文化的传播, 传统文化的内容应与网络传播的形式进一步整合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其次, 网络文化产业自身的发展需要不断创新网络文化题材和形式, 不断推出优秀文化产品, 提高影响力和辐射面。网络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 直接制约着网络文化产业的发展质量和效益。此外, 还应通过各种形式推广网络文化原创精品, 增强网络文化的国内市场占有率和国际市场影响力, 弘扬地域文化特色。
(三) 把开拓多元化投资渠道作为网络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催化剂”。
网络文化产业大多数领域都是以“烧钱”为特征的, 没有充分的资金来源, 一些创意性较强的网络文化业就不会有大的发展。因此, 加快网络文化产业的发展, 必须要创新投资方式和渠道。现行的网络文化投资和融资体制严重滞后, 在个别领域, 财政投资仍是主渠道。必须充分发挥市场对文化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 拓宽投融资渠道, 形成多元投入机制。一方面筹建网络文化产业发展的专项基金;另一方面, 改变由国家对一些网站拨款统包统揽的状况, 允许并支持社会各部门及公民向网络文化产业投资, 使单一的政府投资向多元化的民间投资转变, 形成以政府投入为主导, 以企业投入为主体, 以市场融资为主力的投入机制, 鼓励、支持、引导资本创办网络文化企业, 进一步完善投资服务体系。
(四) 把提高管理水平作为网络文化产业走向规范化的关键举措。
网络文化产业的发展迫切需要提高网络业管理水平, 形成有法可依、行政监管、行业自律、措施完备的管理格局:一是要建立法律规范, 坚持以法治网。二是加强行政监管, 提高管理水平。三是加强行业自律, 接受社会监督。四是采取安全措施, 加强技术防范。为网络文化业的健康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网络文化环境。
摘要:网络文化产业是在信息产业与文化产业、网络产业与内容产业的交融激荡中崛起的一个新的产业门类。本文主要分析了网络文化产业的发展特征和存在的问题, 并立足现状提出了发展网络文化产业的对策。
网络文化产业发展 篇5
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
很高兴能参加网络音乐行业发展联盟的成立大会,我谨代表文化部对联盟的成立表示热烈的祝贺。网络音乐是音乐与网络传播渠道相结合所产生的新兴业态,自其产生以来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娱乐生活,促进了我国网络文化产业的繁荣,形成了区别于传统音乐行业的商业模式及传播模式。我国网络音乐市场在过去的几年来保持了平稳发展的态势。截至2010年底,我国拥有网络音乐相关企业351家,总体市场规模达到23亿元,比2009年增长约14.4%。取得这样的成绩,与在座各位的努力是分不开的。但同时应该看到,中国网络音乐市场也面临着许多严峻的挑战。
第一、网络音乐行业作为新的文化业态,在商业模式上未有重大突破。网络音乐虽拥有广泛的受众群体、灵活的传播模式与较大的影响力,但受限于传统音乐运营机制的影响,网络音乐本身尚未形成清晰的商业模式。我网络音乐的内容提供商和渠道运营商应加强沟通,以网络音乐行业整体的繁荣和发展,来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第二、网络音乐市场侵权盗版问题突出,经营环境有待规范。部分网络音乐格调不高,原创音乐由于盗版的影响,作品缺乏,人才短缺。以上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我国网络音乐市场的健康发展。我们要为优秀的音乐提供公平、开放的平台,鼓励优秀作品的创作和传播。
第三、网络音乐市场结构尚不平衡。在网络音乐的两大构成中,无线音乐市场占据了较大部分,而在线音乐市场份额较小,如何改变在线音乐市场的现状,形成企业愿意、用户认可的全新网络音乐运营模式,还亟待大家积极的探索和创新。
文化部作为网络音乐行业的主管部门,高度重视网络音乐的管理和发展。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加大了行政执法力度,下一步,文化部将继续加强对非法网络音乐网站的清理,进一步规范网络音乐市场,维护网络音乐企业和消费者合法权益、为依法经营的网络音乐企业提供健康、有序的政策环境。
今天前来参会的包括了通信运营企业、互联网企业、音乐公司,既有内容提供方,又有发行渠道方。来自网络音乐产业各方的代表聚在一起,成立这么个联盟,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也反映了大家对于进一步搞好网络音乐行业的共同决心。我想大家对联盟都抱有期待,我也真心祝愿联盟在音乐产业的发展与自律方面大有作为,当好企业与政府的桥梁与纽带。
最后,我希望网络音乐产业链各环节的企业能够以国家有关网络文化建设与发展的精神为指导,本着开放的心态、创新的精神,以文化为基础、网络为平台整合音乐资源,开创多赢的格局,传承和创新优良文化,不断推动网络音乐产业的健康和谐发展。
谢谢大家!
二○一一年六月八日
(中国文化市场网)
发展特色网络文化的相关问题分析 篇6
关键词:特色网络文化;发展;分析
中国特色网络文化发展观,通俗的來说是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与网络文化完美的结合,利用互联网的传播与及时性,向民众输送当代先进文化。而在输送过程中要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不变质,及保持文化的精髓,在坚定的遵循文化发展规律下,不断推陈出新赋予新的活力。从全球的角度来看,中国特色网络文化的发展正是适应了全球化的潮流,丰富了我国原有的文化理论,从根本上对文化属性进行了新的定义,使我国的文化层次逐渐走向成熟。
一、中国特色网络文化的意识形态主导
首先,在建设和管理网络文化的过程中,要始终将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居于关键地位。在中国的意识形态为社会主义,这和大多数欧美国家有着本质区别。对于意识形态在网络中的反映,某些专家认为,在这个复杂的过程中,存在着不同的声音,他们往往坚持认为着网络文化只是一种表面浅显的技术文化,而并为具有更深刻意义的非意识形态。但是从本质上来看,意识形态问题就是解决网络建设和管理的实质。结合我国国情,需要建设以时代感的网络核心价值观,需要我们有着主流意识形态的保障。只有如此我们的网民们才不会受到资本主义腐朽思想的影响,坚持我们国家的意识形态,坚持同主流想法保持一致。
二、中国特色网络文化的价值观念
中国文化在现实社会中,往往潜移默化的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融入一体,并不断突破自身文化的限制,加入了新的内容与含义,不断发展与创新。而中国文化在网络文化建设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互联网的传播,被更多人所认识,了解与使用。总而言之,然和更好得将传统文化的精髓与主流意识形态的完美创新融合,对于当代的建设网络文化的建设与发展有着严峻的考验。
三、中国特色网络文化在继承中创新
构建良好并且稳定的产业机制需要网络文化产品的不断创新与发展。由于互联网上存在很多的消极因素,这说明了积极因素还不够多,这种情况在很大程度上不利于网络文化的良好发展与传播。要 想彻底解决网络文化产品价值不高,内涵较为肤浅的问题,要想克服网络文化产品竞争力不足得问题,就需要建立一个创新的产业机制,这有利于网络文化的不断发展。网络文化是一个较为复杂的产业,它涉及到许多不同的部门和整个生产流通等环节。网络文化产品的不断创新,网络文化产业的不断发展实现了西方国家在网络文化方面强有利的主导地位。为了实现我国网络文化持续稳定发展,我们应该根据网络文化产业政策形成一个政策链,包括网络文化产业组织政策、结构政策、发展政策、安全政策。
四、中国特色网络文化的管理方向
我国社会管理创新其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网络文化的管理和建设。在专题演讲班上,相关管理人员就社会管理和创新的问题制定了完善的规定,我国社会管理在进行不断的创新,必须把虚拟社会管理加入其中。这正是说明了社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网络文化建设,不仅如此,这也表明了要保持良好的社会秩序需要虚拟的社会管理与和谐。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和谐网络,如果想要网络文化持续稳定的发展繁荣就需要和谐网络这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五、中国特色网络文化的互动机制
网络文化建设机制是形成社会文化和信息技术良好发展的重要基础。网络文化需要不断的发展创新,它依赖于高速发展的的信息技术,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文化创新。我们可以发现,互联网作为网络文化的良好的平台工具,依靠其自发的创新能力和创新冲动,保证了网络文化的顺利有序得建设和发展。但是,要想更好的发挥网络文化的优势,需要借助网民的体验。而体验应该迎合网民的需求,力求创新和个性。
网络文化有利于信息传播,有利于学习知识,还有利于宣传党的理论,对我国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例如经济、政治、社会等,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建设和发展必须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作用,这有利于维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全面性,有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华的良好发展。在当前历史环境下,我国对文化的建设和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网络文化的建设。
参考文献:
[1] 王海洋. 浅析社会主义新文化发展观[J]. 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2008(05) .
[2] 李笑野,马艳,吕建. 深化我国文化建设的理论框架与对策探讨[J]. 马克思主义研究. 2012(04) .
[3] 邱淑云. 试论李大钊文化发展观的当代价值[J]. 长白学刊. 2012(02) .
[4] 王静. 试论中国共产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观[J]. 实事求是. 2012(04) .
中国网络文化产业研究综述 篇7
1 网络文化产业概述
1.1 网络文化产业的定义
要想对网络文化产业进行深入研究, 首先得理清楚到底何为网络文化产业, 它与一般文化产业的区别在何处。对此, 国内外学者不少学者对给出了自己的看法 (见表1) 。
从上面的综述可看出, 目前众多学者对网络文化产业的定义主要的区别在于对网络文化产业中网络、文化内涵界定上的差异。对于网络, 狭义上学者们认为指的是互联网, 广义上大家认为, 除互联网之外还包括电信网、移动互联网、有线电视网以及卫星通信、微波通信、光纤通信等各种以IP协议为基础的能够实现互动的智能化网络的互联;对于文化, 狭义上学者们认为是由于网络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新形态的文化类型, 如网络新闻、网络语言、网上游戏等, 广义上学者们认为除了新形态的文化外, 还包括传统的文化。笔者认为网络文化产业是以网络技术为平台进行网络文化产品的传播而形成的新形态产业, 对概念中的网络范围的界定和文化范围的界定不同, 可以得到不同范围的网络文化产业界定。
1.2 网络文化产业的特征
网络文化产业作为区别于传统文化产业的新型产业, 表现除了自己独有的特征, 不少学者对此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陈蓉认为网络文化产业具有技术性、平民化、高智力等特征[3]。高旭琳认为网络文化产业包容性强、科技与文化并重、能耗低、产值高、发展快、潜力大[5]。王晓兵认为网络文化产业投入少, 产值高, 依靠灵感和创造力, 产生财富和就业, 传播价值观、思想知识, 网络化、个性化和全球化, 开放性与高速性[6]。解学芳网络文化产业具有人文化特点、高技术特点、虚拟化特点、个性化和交互性[7]。赵辰光认为网络文化产业具有包容性、内容的多样性、虚拟性与现实性[4]。王维认为网络文化产业科技含量高、发展速度快、财富积累快、结构多元化、从业人年轻[8]。
从目前学者们已有的分类可以看出, 网络文化产业的特征主要可以从技术、经济、社会几个角度具有自身的独特性。从技术的角度看, 网络文化产业具有科技含量高、网络化、虚拟性与现实性、开放性、高速性特点;从经济的角度看, 网络文化产业具有低投入、高产值、财富积累快、发展速度快、潜力大、提供新就业、从业人年轻、产业结构多化、经济全球化的特点;从社会的角度看, 网络文化产业具有个性化、交互性、平民化、传播价值观和思想意识的特点。
1.3 网络文化产业主要形态
王晓兵将网络文化产业的主要业态归纳为网络游戏、网络广告、无线增值服务、网络教育和资料有偿下载服务这几类[6]。笔者在对现有的研究文献及资料的搜索和整理的基础上发现, 除了上述几类业态外, 还包括网络文学产业、网络音乐产业、网络影视产业、网络视频产业、网络电视产业、网络广告产业、网络媒体产业、移动网络内容、及时通信、网络社区、网吧行业等业态。目前网络文化产业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网络游戏、网络文学、网络视频、网络传媒这几类业态, 研究重点集中在产业的界定、盈利模式、营销模式、产业链、战略分析、消费者行为分析、产业管理这几个方面。大部分学者们都认为, 网络文化产业各业态还需要不断探讨新的盈利模式和运营模式来发展产业经济, 各业态之间需要探讨整合模式, 建立联盟关系来进行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以达到共赢的目的。
1.4 网络文化产业的分类
目前学者们大体上从产业结构的角度、消费功能的角度、经营模式的角度对网络文化产业进行了分类[6]。
2 网络文化产业的动力因素
网络文化产业的产生有其内在和外在的驱动因素, 对此很多学者也进行了相应的研究 (如表3) 。从现有的研究可以总结得到, 文化、技术、消费者需求、创意、人力、政府制度是网络文化产业的主要动力因素, 通过对这些因素进行组合应用能够制定较好的促进网络文化产业发展的策略。
3 网络文化产业的经济学理论
网络文化产业作为一种新的产业形态, 有其独特的特征, 许多学者也用了一些传统的、新的经济学理论对网络文化产业的经济效益及发展状况进行了分析 (如表4) 。但从已有的研究结论看来, 目前的研究还不够深入, 还需要对网络文化产业的内在经济规律进行分析, 探索新的、适合网络文化产业的经济模型来为网络文化产业的获利提供理论参考。
4 网络文化产业的盈利模式
目前学者对网络文化产业盈利模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网络视听产业、网络动漫产业、移动网络内容、网络游戏产业、网络影视产业、网络传媒产业这几个业态 (如表5) 。但现有的研究还不够深入, 而在其他如网络教育、网络文学等的盈利模式研究的还比较缺乏, 针对对网络文化产业的整体的通用型的盈利模式更是寥寥无几。
5 网络文化产业的价值链与产业链
目前网络文化产业的价值链和产业链的研究还不够丰富, 主要集中在网络游戏和网络文学这两个产业形态;针对网络视频产业链以及整个网络文化产业 (数字内容产业) 产业链及价值链的研究也有所涉及, 但是研究成果不够深入, 现有的具体研究情况可参见表6。
6 网络文化产业的管理
解学芳提出目前我国网络文化产业管理研究存在两极争锋, 主要表现在管理主体、管理对象、法律等层面存在不同的观点。臧志彭, 解学芳从网络技术的角度对国际网络文化产业管理的研究情况进行综述, 并为中国的网络文化产业管理提供借鉴。目前对网络文化产业的管理研究具体情况可参见表7。
7结论与展望
从国内学者对网络文化产业的研究成果可以发现, 大家在网络文化产业发展动力因素、网络文化产业的经济理论应用、盈利模式、价值链与产业链以及政府管理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 并获得了大量研究成果, 为后来者的研究奠定了基础。但笔者认为现有的研究成果还不够成熟, 还没有形成一致的结论, 仍需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开展更深入的研究。
1) 需要在明确研究目的、加强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加强研究的深度和力度。
2) 网络文化产业的消费者行为、营销模式、竞争力、产业互动等方面也期待着更丰富的研究成果来对现有的理论进行补充。
3) 多视角下的网络文化产业链构建及整合模式、网络文化产业与传统文化产业的互动机制这些方面也需要展开相应的研究。
网络文化产业发展 篇8
一、从无到有, 网络打开万千世界
据统计, 我国网民总人数已达1.62亿, 居世界第二半年来平均每分钟新增网民近100名, 而我县的网络文化建设便是在这么一个大环境中进行的。2003年3月, “宁海新闻网”着手创办, 工作人员就两个人。2006年8月, “宁海新闻网文峰论坛”成立, 开设了“网友播报”、“百姓热线”、“摄影贴图”、“情感驿站”等栏目, 注册会员不到100个。经过几年的发展, 宁海新闻网形成了新闻、文化、旅游、政务等8大板块、29个频道、250余个栏目, 每天新闻、信息发布量500条以上, 网站年访问量在4000万人次以上, 与此同时各个乡镇街道、机关单位等支站成了我县拓展网络文化建设的延伸渠道。而文峰论坛注册会员已达3万余人, 发帖量累计超过130万余条, 平均在线人数超过1000, 经典专栏更是人气火爆, “百姓热线”的为民服务、“爱心乐园”的爱心助学、“红娘有约”的公益交友、“文峰影友会”的特价观影团……在积极引导发展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加强网上思想文化阵地建设中发挥了主力军作用。
二、疏导有序, 网络环境文明和谐
网络文化作为意识形态的体现是把“双刃剑”, 如何建立有效的疏导机制, 让网络成为县委县政府倾听民声、收集民意、汇聚民智的重要平台, 是项长期工作。
县委书记王剑侯和县长褚银良先后做客“宁海新闻网”, 分别就“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实现‘三个突破年’工程”、“如何进一步畅通网络民意的沟通渠道, 加大民意民情的汇聚力度, 从而逐步形成全县‘网络问政’制度化常态化发展”等问题与广大网民进行面对面的交流, 两次交流中, 网民发帖留言1300多条、专题页面访问量超过3万多人次、网站点击率累计达到了100万人次以上, 成为政府践行社会责任、服务百姓的平台。
同时, “百姓事马上办”网络新平台自2010年5月底开通以来, 5个月时间, 已有652位网民注册发言, 向政府部门投诉举报、咨询求助、建言献策716条, 新平台的留言办复率一直在97%以上。截至目前, 共受理各类有效咨询投诉716件, 已处理695件, 处理率达到97.1%;全县99位网络发言人全天候地关注, 及时公开信息, 实行网上问政。而一些便民服务、利民政策的网络化、网络民意表达的规范化有效化, 都使得我县的网络文化环境得到不断净化优化。
三、共建共享, 网络文化新风扑面
发挥网民领袖的作用, 有意识地推进网络文化活动的开展, 有组织地进行公益宣传, 让网民真正参与到我县社会、经济、文化的建设中来, 正是我县网络文化繁荣的必要过程。“文峰有约·网友在身边”活动、“爱心乐园”捐资助学、“红娘有约”公益交友、“宁海新闻网联合宁海红十字会街头募捐”、“纪念‘7·30’特大洪灾二十周年系列活动”、“宁海网友公益林植树记”、“纪念方孝孺诞辰650周年”、“文峰论坛网友新农村采风”等大量活动, 不仅丰富了网民生活、活跃了论坛气氛, 而且有效地使网上舆情得以健康有序发展, 网上的气氛愉悦了, 网络环境自然健康纯净, 有益的网络活动开展好了, 文明健康的网络文化和休闲文化自然顺理成章地显现。
另外, 网络文化具有比传统文化形态更优越的功能, 它为人们创造力的发挥提供了一个巨大的文化空间, 于是慢慢衍生出一批优秀的网络原创写手, 《文峰群侠传》便是如此。一帮见缝插针的网民在闲暇时, 以接龙的方式将一个虚幻的武侠世界、一群虚拟的网络人物勾画得风生水起, 成了当时文峰论坛最热闹的一个活动, 也为“文峰论坛”赢得了网络世界的美名和荣誉。《宁波晚报》、《东南商报》、《浙江日报》、《钱江晚报》等平面媒体也给予了不同角度的深度报道, 引发了网络接龙文学的讨论。一些文学专家和教授认为, 《文峰群侠传》开创了网络接龙小说的先河, 许多网民给予了积极评价。网络文化作品的多量化、优质化, 不断满足了广大网民多样化、个性化的文化信息需求, 填补了人们对精神文化多元化的需要, 从而抵制了对网上不良信息的接收。
网络传播技术日新月异, 影响面日益扩大, 面对它天使和魔鬼的双面性, 我们要的是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逐渐丰富我县网络文化产品与服务品种, 集聚网络文化产业的发展。■
网络文化产业发展 篇9
信息高速公路正在不断地建设完善, 运用了多媒体技术的高科技产品也在不断涌现, 人类的生活正在不断地发生深刻的改变, 人类开始用新的生活方式生活。本文就从下列三个方面展开阐述, 讨论网络文化发展给人类的文化生活带来的深刻影响。
1 网络给人类的学习和生活带来的影响
伴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 人们越来越多的将工作与网络紧密地集合在一起, 并且越来越呈现出一种“数字化”的趋势, 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工作者书写和计算的效率。工作者可以利用网络来完成自己的工作, 无论是抄写还是删除, 都可以借助网络轻松地完成, 照比从前的手工操作方式节省了大量的时间, 也节省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工作效率大幅度提高, 研究者们可以将更多的时间投入到科学研究当中, 创造出更多的物质财富。
以往传统的教育模式当中, 学校是教育环节中最重要的基地。当网络时代开始之后, 实体化的学校功能开始越来越多地被网络所代替, 电子化的课堂开始逐渐取代传统意义上的教室。教育的信息化已经逐渐达到了高度的数字化, 学校的概念已经会逐渐被历史的浪潮打走, 成为历史性的概念。网络教育形式正在掀起一场新兴的学习革命, 如今已经流行五花八门的新兴远程教育, 学校原本的实体形态开始逐渐成为虚拟的空间。网络媒介开始逐步登上历史舞台, 原来的纸质媒介开始逐渐隐退, 原来人们都是习惯查找工具书和字典, 现在已经习惯了利用网络进行检索, 这样更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获得所需要的有用信息, 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不单单这样, 和网络媒介相互比较的话, 纸质印刷版在阅读和检索方面都有着极其低下的效率, 而如今利用网络对相同的问题进行查找的话, 只要将问题当中的关键词输入即可, 很快就可以在浩如烟海的网络资源中找到自己所需要的资料, 对于学生来说, 现在的学习会变得更加快捷、更加有利。
2 网络对人们社会交往方式的巨大影响
网络时代的交流和以往传统的交流方式是截然不同的。传统意义上的人际交往通常都必须以见面作为基础, 现在则直接可以通过网络进行虚拟交流, 人们只需要坐在家里的电脑面前上网, 就可以通过网络上的聊天室、BBS等等互相进行交流, 相互交换意见。网络交流具有许多独特点地方, 比如说交流对象的流动性比较大、交流涉及到的话题比较广泛、交流起来也不会出现制约的因素。在聊天室进行交流的网民通常身份比较复杂, 但是共同点就是对聊天室所属的“专业”很感兴趣, 所以通常谈论都是围绕这个主题而展开。几乎每一个聊天室中都会有一些相对而言比较固定的网民, 他们掌握了这些专业领域的知识和技能, 所以在聊天室中有着极高的话语权, 但是却很少会出现仗势欺人的情况, 他们往往热情地帮助其他的网民解决一些问题, 以得到他人的尊敬为荣。
网络的出现, 使得人们之间原有的交流方式也出现了巨大的变化, 论坛和新闻组是比较相近的一类事物, 但是论坛往往在讨论的话题方面具有一定的限制, 交流对象照比新闻来说也都是比较固定的, 话题在进行讨论的时候也会进行比较严格的划分。这样的交流场所里面通常把讨论的焦点放在每个人的不同观点之上, 通常这种观点都带有一定的实时性, 还可以在这里互相交流每个人需要的有用的材料。经常于论坛里表现自己, 发表自己意见网民常常都会具备一定的某专业领域的技能, 并且于聊天室进行比较的话, 论坛中的网民会以自己的专业知识作为基础对一些事件进行比较深度的剖析, 并且提出比较专业的一些观点, 这种交流看上去比较虚拟, 但是却能帮助网友们真正解决生活中出现的实际问题, 这一点非常受到网民的欢迎。
BBS来源于英文单词的缩写, 代表的就是电子公告牌系统。它具有十分优越的一些特点:在这个白板上, 它可以提供给每一个用户属于自己的一块“领地”, 每一个人都可以在属于自己的地方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 应用起来十分方便。从BBS现今的形式来看的话, 不同的论坛里面具有相同兴趣和一致意见的网民通常都会组成属于自己的一个团体, 这些团体或大或小, 经常在一起开展丰富有趣的活动。
QQ算是出现的比较晚的一种实时交流形式, 它可以满足用户传送文件的需求, 有的用户用它来玩游戏, 最多的用户还是利用它来进行聊天, 这样一来, 信息就和情感在一起全面进行互动, 原本冷冰冰的信息更多地加入了人情味在里面, 是目前应用最广的一种网络交流形式, 所以从推出开始直到现在, 一直受到网民们的热烈追捧。
虚拟社区是网络世界为人类构建的一个生存空间, 这是一个没有国界之分的巨大虚拟空间, 它打破了人与人之间时间上或者是空间上的距离, 人们在这里可以照比现实世界更加自由自在的生活、更加自由自在地进行交流。在这里虚拟世界中, 每一个个体都可以借助网络来完成学业、看书、工作、等等原来只能够在现实世界里面才可以进行的生活活动, 网民可以互相交流彼此所需要的信息, 达到互通有无的目的, 这种就可以令人从中获得极大的归属感和极大的成就感, 帮助人们进行自我认同。现如今, 互联网正在不断地走向完善, 以越来越多的人们可以在这个虚拟的世界中相识甚至是相爱, 这里没有国别之分、没有种族之分、没有年龄之分, 甚至是没有性别之分, 人们在这里可以随心所欲地谈天说地、发表自己对时事政治的看法、交流彼此所需要的信息、查阅网民们发布的帖子、发表自己创作的文学作品, 虚拟社区已经逐渐成为了越来越多人进驻的一个虚拟世界。
3 网络对人们体闲、娱乐方式的巨大影响
娱乐就是为了让人们的身心得到放松, 实际上也就是为了更好的工作而去进行娱乐活动, 工作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一种娱乐。人们开始将工作的时间逐渐缩的更短、然后开始研究各种各样的娱乐形式等, 就是要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娱乐需求。逐渐开始有更多的人发生观念上的转变:娱乐不仅仅是人类生活的一种方式, 更加要演变成为一种目的。人类可以从中得到了快乐相对来说都是有限的, 所以就需要更加有趣的娱乐方式, 所以网络游戏就成为了网民们的最爱。
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娱乐方式, 现今的儿童就是在网络的陪伴下成长。网络时代有着种类繁多的网络游戏, 多变的样式和囊括全部的种类, 任何之前的游戏都无法与其进行比较。在遨游网络游戏世界的过程中, 人类本身自带的游戏本能可以得到最为淋漓尽致的释放。网络游戏既可以是由科幻故事和畅销小说进行改变, 也可以是激烈的体育比赛、血腥的斗争厮杀等, 借助电脑科技的精美制作, 使得整体的情节和画面更加打动人心, 网民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游戏角色, 去体验游戏中的成功带给自己的无可比拟的快感, 所以, 网络游戏对于许多人来说有着致命的诱惑力。
4 小结
综上所述, 网络以及新兴的这股网络文化, 有着一股强大的冲击力, 正在对我们身边所有熟悉的事物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也开始逐渐在社会文化的各个方面不断地进行渗透, 悄悄地改变着整个社会。我们一定要更好地对网络加以利用, 推动社会生活的改变, 这一点具有极大的实际意义。
摘要:伴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 网络文化开始对人们原本的社会活动进行改变。网络文化要以网络作为基础, 依靠网络发挥功能。本文就重点阐述网络给人类的工作和学习等方方面面带来的重要影响。
关键词:网络文化,社会文化,网络特征
参考文献
[1]鲍菊花.网络时代与网络的社会文化价值[J].学术季刊, 2001, (02) .
[2]王丽萍.试论网络文化对青少年的影响[J].大众文艺 (理论) , 2007, (10) .
网络文化产业发展 篇10
1 我国网络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分析
1.1 我国网络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
从网络文化产业的结构角度来分类我国的网络文化产业, 主要有网络游戏、网络广告、搜索引擎、网络出版等, 其中网络游戏所占的份额最大, 据相关部门权威统计数据显示, 在2014年我国游戏市场实际销售额高达1144.8亿元。截止到2014年我国游戏市场用户数量约达到了5.17亿人, 同比增长4.6%。据调查统计显示, 在2014年我国对外出口的游戏产品中, 客户端类游戏占出口网络游戏总量的27.73%;网络游戏占我国对外出口网络游戏总量的30.88%;移动类游戏数量占总出口网络游戏数量的41.39%。2014年, 中国自主研发客户端网络游戏海外市场实际销售收入达到8.53亿美元, 同比增长4.15%。2014年, 中国自主研发移动游戏海外市场实际销售收入达到12.73亿美元, 同比增长366.39%。
此外, 国家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编写的《2015年中国广播电影电视发展报告》,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 传统的广播电视媒体可以以新媒体的出现为契机不断拓宽经营领域, 不断开辟广告创收的新模式, 成功开辟了一条“T2O” (TV To Online电视到网络) 的多元盈利模式。中研网在《2014年中国搜索引擎市场份额点评》报告中指出, 2014年中国搜索引擎市场迎来较为高速的发展, 市场规模达到587.2亿元。而到2017年, 预计搜索引擎市场规模将达到1160亿元。2014年搜索引擎市场规模达587亿元。网络文化产业已成为中国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1.2 当前我国网络文化产业概况分析
就目前网络文化产业发展情况分析, 其中网络游戏已经开始在网络文化领域占据上风, 其市场前景已成为商家追逐利润的动力。当前, 我国搜索引擎市场业已发展成熟, 并且在搜索引擎发展的过程中, 呈现出了明显的双寡头特征, 搜索引擎市场份额仍然大部分被百度、谷歌垄断, 并且进入搜索引擎市场的门槛较高。这对于新进入引擎市场的企业而言, 打破现在市场格局就需要提供差异化的产品服务以及用户定位, 这对于激发我国搜索引擎服务商的创新意识具有推动作用。针对此, 未来我国搜索引擎市场的新产品、新战略以及新的竞争方式是可以预见的。网络广告业也逐步成为网络经济的一个重要支柱, 越来越受到民众的关注和信赖。我国网络文化产业的收费下载影视音乐盈利模式也呈现不断改善、扩大和增长的趋势。搜索引擎市场在我国发展速度较快逐步形成了较大规模。总的来说, 网络游戏、网络动漫、网络音乐、网络影视等产业迅速崛起, 在中国文化产业的总体实力显著提升方面起到了关键作用。
2 当前我国网络文化产业创新发展主要阻碍因素
2.1 创新基础不平衡, 结构性和层次性的过剩和不足
目前我国网络文化产业呈现出泛娱乐化现象, 针对我国目前主要的网络文化产业而言, 网络游戏在网络文化产品中所占的比值很大, 而其他网络文化产业的发展相对缓慢;从网络文化品牌建设方面来看, 几个知名度比较大的公司对我国网络文化市场形成垄断, 这对于建设良好的网络文化竞争环境是极为不利的;从区域结构来说, 内陆网络文化产业滞后于东部沿海地区, 发展极不平衡。在产业内部, 传统的盈利模式仍占主流。就以网络游戏的行业生产来看, 它们所生产的产品类型也有待丰富。表现在针对性失衡, 偏重城市人群, 农村人群考虑较少;针对年轻人的多, 针对老年人的少;倾向成年人的多, 针对儿童的少。忽略或者不重视弱势群体, 也是结构单一、发展不平衡的一个表现。
2.2 网络文化产品中民族文化内蕴亟待挖掘
网络文化产业由于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具有“内容产业”的特质, 也使得网络文化产业表现出了极强的原创性。但是, 随着我国网络用户的不断激增以及日渐增多的中文网站, 导致我国网络文化产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遭遇到了网络信息相对贫乏以及网络文化需求高速增长的矛盾。网络文学缺乏创新, 优秀原创作品凤毛麟角, 运用传统文化进行产业创新的意识有待提高, 例如许多国外对我国输入的游戏产品都是以我国文化为背景进行开发的, 而我们的网络企业并没有意识到运用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很多是一味地迎合网络游戏刺激、暴力、血腥的另类需要, 结果往往导致网络文化产业内容生产陷入难以为继的局面。
2.3 缺乏核心技术, 创新盈利模式遇到瓶颈制约
从目前我国情况来看, 在技术上与互联网强国比较, 有较大差距。不少技术受制于其他国家, 如在网络游戏开发涉及到的三维引擎技术、逻辑框架引擎、网络引擎技术等核心技术上。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民族原创网络游戏产品一直未能成为市场主导, 其竞争力由于技术原因很难与国外的产品相抗衡。而很多传统媒体即使建设了网站, 但仅仅是平面媒体的翻版, 寻求不到合适精准的盈利途径;手机报纸刚刚推出, 数字杂志难以见到, 要想形成一定的盈利模式还有待时日。
2.4 团队建设滞后, 创意人才缺乏
网络文化产业创新创意人才缺口日益增大。创新型人才培养不够, 创意缺乏, 复合型人才更是极为短缺, 后备力量不足。网络文化产业研发团队规模亟待扩大。目前, 我国网络游戏开发高素质人才几乎全部集中在少数几个有影响力的公司中, 例如网易、盛大等。这也导致了我国游戏产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高素质人才都集中在北京、上海等少数城市, 而中西部地区企业和中小企业的人力资本较为薄弱, 这对于网络文化产业市场竞争机制的形成极为不利。此外, 网络文化产业人才流失海外的现象也较为严重。
3 我国网络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对策思考
3.1 强化网络文化产业的宏观调控, 以调控优势促进产业结构优化
重视科学规划, 加快推动区域网络文化产业市场的融合。以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城市群为首的东部发达文化产业地区带动中西部文化产业共同实现跨越式发展;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 遴选重点项目给予支持, 加快建设一批具有重大示范效应和产业拉动作用的重大网络文化产业项目;实施网络文化产业集群化发展, 对符合规划的产业园区和基地, 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与投入力度。可以通过省部共建方式, 实现最佳资源配置, 快速推进网络图书、网络期刊等新网络文化业态的跨越式发展;实施网络文化国际化战略。如近年来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启动中国原创民族网络游戏海外推广计划, 采取多种措施鼓励和扶持有条件的网络游戏企业加快“走出去”步伐;实施资本多元化战略, 支持各类社会资本投资和参与网络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和重大文化网络项目投入, 吸引更多的创业投资机构进入网络文化产业, 支持网络文化产业企业主板创业板上市融资。
3.2 拓展渗透传统文化的网络文化新业态, 借特色内容占领消费市场
我国网络文化产业所吸引全球目光的正是民族文化的独特性, 基于独特性而生成了不可替代性, 这正是体现了网络文化发展的创新优势所在。因此, 第一, 要把握网络文化产业是消费主导型产业的特点, 采取措施鼓励企业, 开发和推广弘扬民族精神、反映时代特点的网络文化产品。同时, 拓展民族网络文化内容应该尊重个性化消费, “与众不同”、富于创造性的东西才是最有价值的。第二, 内容开发上要积极创新与发挥民族特色并重。要大力促进中文信息资源数据库的开发与建设, 拓展中国信息、中文信息的辐射空间, 强化“原生性”, 加大创意力度。第三, 基于网络文化具有多元并存的文化结构, 因此, 同时要吸取国外文化发展的优秀成果, 洋为中用发展网络文化产业。
3.3 创新网络文化产业服务公共平台, 使市场需求转化为综合效益
首先, 努力掌握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 为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和创新动力。其次, 打造并完善多点支撑的网络文化产业立体产业链。利用网络、手机等不同类型媒体之间在传播内容方面的互补性, 构建资本链、产品链、渠道链和品牌链等多个微产业链, 使网络文化内容传播的范围、影响力不断延伸。同时, 使网络文化产品的生产、加工、传播、沟通、反馈过程畅通无阻。再次, 积极创新盈利模式。重点在互动精准广告、社交游戏、实时搜索、无线增值服务、电子商务平台以及数字内容收费等方面形成效益。
3.4 更新网络文化产业人才培养模式, 用优秀人才获得持续发展
建立完整的网络文化产业人才培养科学体系。一方面, 改善网络文化产业人才培养。努力培养一支既精通现代信息技术又擅长文化产业运作, 还有着优秀传统文化素养的的复合型专业人员。并通过高等院校、各类职业技术学院尽快建立与网络文化产业发展更加对口的相关专业。另一方面, 加强国内部分有条件的高校与国外网络技术开发能力强的高校进行共建工作, 利用国外高校先进的技术在我国高校内部建立现代化的网络文化产业专业实习基地, 同时, 要以我国网络文化产业的前景集聚网络文化人才, 以优惠政策重点引进动漫、游戏、文化创意、软件开发和市场管理人才, 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以此保证和带动网络文化产业的健康、快速持续发展。
摘要:我国的网络文化产业逐步成长为一个生产和消费都非常活跃的巨大市场, 在推动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从网络文化产业面临的竞争新态势着眼, 对我国网络文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研究提升我国网络文化产业竞争优势, 寻求进一步增强竞争力, 创新发展的对策和途径。
关键词:网络文化,产业,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强东.网络文化产业与网络消费研究[J].广东商学院学报, 2009 (4) .
[2]2014年中国自主研发网络游戏海外细分市场数据分析[EB/OL].中商情报网, 2015-07-29.
网络文化产业发展 篇11
【关键词】网络政治文化 内涵 构建途径
政治文化被认为是社会政治稳定的思想基础。在一个国家中,如果政治制度与政治文化相适应,国家的政治体系就会相对比较稳定;反之,国家的政治体系就会出现混乱和动荡。因此,在網络时代的大背景下,正确认识网络政治文化的内涵,积极探索构建网络政治文化的途径,任重而道远。
一、网络政治文化的内涵
20世纪70年代兴起的信息革命,造就了网络政治参与的新形势,对网民的政治心理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学术界虽然使用了“网络政治文化”这个概念,但是对这一概念的认识还十分模糊,至今也没有形成一致的认识。
(一)因特网是网络政治文化的物质基础
网络社会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是以因特网为基础建立和发展起来的。网络社会在网络空间中建立和发展,因此不像在现实生活中,受到诸多因素的限制。网络社会拥有相对自由、独立的发展空间,网络政治文化也因此蓬勃发展。
(二) 网络政治文化本质上是阿尔蒙德政治文化的网络版
阿尔德蒙认为:“政治文化是一个民族在特定时期流行的一套政治态度、信仰和感情。”一个民族的政治文化,与这个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息息相关。人们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所形成的态度类型,又在无形中影响和制约着其以后的政治行为。
(三)网络政治文化特指内化于网民的认知、情感和评价之中的政治系统
把文化体系分为物质、制度、精神三个文化层,是文化结构的层次理论的重要内容。政治文化是对政治体系的心理取向,是文化概念的精神层面。
(四)网络政治文化有其内在的发展规律,并与政治文化、体系交互影响
网络社会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是由现实社会在网络空间中延伸和发展而来的。网络社会来源于现实社会,是现实社会的客观反映,同时又对现存的政治体系、政治文化产生反作用。
二、网络政治文化的构建
互联网具有对等、开放、虚拟等特点,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在网络社会中参与政治活动、体验政治生活,网络政治文化应运而生。因此,积极探索网络政治文化的构建途径,刻不容缓。
(一)大力发展经济
网络政治文化源于现实社会,又对现实社会具有重要的反作用。因此,要想促进网络政治文化的进一步发展,构建更加积极健康、合理有序的网络政治文化,就必须要大力发展经济,让网络政治文化置身于肥沃的土壤中,更好地发展。
(二)坚持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加强政府治理
要使网络政治文化始终坚持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就要加强政府对网络的治理和监管。坚持网络政治文化的发展方向,做到善治,使政府管理具有合法性、透明性、责任性、法制性、回应性、有效性。
(三)注重技术创新,加强对网络政治文化的监控与过滤
网络政治文化的发展,以互联网的发展为依托。要想使网络政治文化始终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要不断推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网络政治文化搭建更为广阔的发展平台。网络技术开发要注重弘扬先进政治文化,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为促进网络政治的发展点亮指明方向的灯塔,从而更好地监控和过滤网络政治文化。
(四)培育网络政治文化队伍,加强网络政治文化的建设和管理
由于网络政治文化具有多元性、层次性、发展性、融合性、高时效性、开放性和交互性等特点,传统的“把关人”理论受到巨大的冲击,网络政治文化亟须相应的人才支撑,为网络政治文化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这就需要培养相关人才,建立网络政治文化队伍。在网络政治文化队伍建设中,我们应当着重注意两个方面:一是网络政治文化队伍建设;二是网络政治文化管理队伍。要想使网络政治文化得到更好的发展,二者缺一不可。
(五)注重网络政治的道德建设,规范网民的政治参与
就我国目前网络政治的道德建设状况来看,水平还是十分落后的。加强网络政治道德建设,规范网民的政治参与,仍任重而道远。进一步加强网民的道德建设,规范其政治参与,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努力:一是提高网民自律意识,加强网络政治的道德教育,让网民可以在网络政治参与过程中对是非对错有一个准确地把握;二是加强网络政治的道德监控机制建设,建立健全网络政治的道德体系,形成正确的网络舆论监控体制,坚持公平、正义、自由、无害。
(六)完善电子政务,提高行政效率
在科技创新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网页或网站建设,建立健全各个职能部门,促进地方政府电子政务的建设,提高行政效率,提升政府的服务水平,推动网络政治文化的进一步发展。
综上所述,网络政治文化是随着网络的发展而出现的一种崭新的现象,与传统的政治文化相比,有其鲜明的特色。政治文化作为社会政治稳定的思想基础,意义深远。因此,在网络时代的大背景下,我们应该充分认识网络政治文化的内涵,积极探索构建网络政治文化的途径,扬长避短,趋利避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网络政治文化朝着更加健康和谐的方向发展,为“中国梦”的实现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参考文献】
[1]王树亮,钟靖.网络政治文化内涵探析[J].理论探讨,2013(5).
[2]张筱荣.当代中国网络政治文化发展态势与构建策略[J].政治,2013(2).
[3]黎志强,景君学.网络政治文化的舆论影响特征及个体伦理向度分析[J].学术论坛,2013(5).
[4]白毅.论先进网络政治文化构建[J].中北大学学报,2013(4).
[5]王树平.网络政治文化特点及其发展规律研究[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3).
网络文化产业发展 篇12
校园文化的概念产生于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 它以学生、教师作为主要参与体, 以校园作为存在空间, 以精神文化作为核心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等的总称。广义上的校园文化除了以学生作为主体外, 还包括学校教师和学校管理服务人员作为主体, 实际上是一种学校文化。学校文化是以物质层面作为载体的精神文化, 是学校在历史发展过程中, 其生活方式、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的精神反映和精神存在。良好的学校文化是一种潜在的教育力量和无形的精神力量, 能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实现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文化环境和教育环境。它还起着重要的导向功能、创造功能、调节功能、凝聚功能, 是一所学校师生赖以存在的人文精神支撑。
学校网络文化随着互联网络的发展得到迅猛发展, 是学校文化和网络相结合而产生的一种新的文化形态, 目前已经成为学校文化的主流形态。学校网络文化具有快捷、方便、传播迅速, 还具有主体创造性、开放性、交互性、多元性、形式多样性等特点。学校网络文化的形式多样, 包括学生、教师、管理服务者使用的院系网站、信息办公平台、教育教学、学生管理、科研、社会服务平台, 还包括博客、论坛、BBS、即时通讯网络工具、手机、3G网络等形式。学校网络文化在培养学生追求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统一, 个性化和多样化发展, 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学生自主学习环境和手段等都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此外, 学校网络文化对整合院校各类信息资源、能力和知识要素, 提高办学效率和教育水平, 提高社会服务能力上, 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会。
二、高职院校内涵发展的必要性
高职院校经过十几年的发展, 已经占到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但当前高等职业教育仍然是高等教育的薄弱环节, 存在发展不平衡, 高职院校吸引力不强, 人才培养质量、结构、特色、成效还不能很好地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优化升级的需要等问题。此外, 由于目前高职生源严重下降, 高职院校的竞争在所难免, 高职院校如果想进一步得到发展, 必须走内涵式发展的道路。我国《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 (2010-2015) 》中就明确提出在未来十年高职院校要以提高质量为核心, 实现高职院校内涵发展的历史性跨越, 努力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高等职业教育。
目前国内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普通本科校园网络文化上, 在高职网络文化的研究较少。而高职教育与普通本科院校不同, 它作为一种高等职业教育形式, 是以就业为目标导向, 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培养模式, 其主要目标是为社会培养具有就业、创业能力强和发展潜力的一线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当前, 高职院校要通过内涵建设和发展提高质量。内涵建设的主要内容是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主线, 以校企合作为基础, 工学结合为抓手, 专业建设为平台, 课程改革为关键, 人才培养方案为操作指南而进行。
三、校园网络文化与高职院校内涵发展的关系
学校网络文化是学校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也是学校文化中最为活跃的一部分。网络文化作为学校软实力的一部分, 具有极强的文化渗透能力, 能够对学生、老师的人文素养起到极大影响, 并有助于培养高职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它对内表现为对师生的内在凝聚力和向心力, 对社会表现为影响力和吸引力, 是激励师生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
高职院校的内涵发展对学校网络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高职院校网络文化建设必须围绕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主要内容, 以提高高职院校的质量和核心竞争能力, 以培养具有技术技能、终身学习能力、创业就业能力和发展潜力等综合素质的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目标而进行。利用网络文化开放性和公众参与性的特点, 大力发展并不断创新学校网络文化的形式和形态, 通过创新性地发展和建设网络文化, 使高职网络文化成为一种弘扬具有高职特色网络主流文化、铸造高职院校品牌和特色、渗透办学理念、推动学生素质教育、整合学校各类资源、提高高职院校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 作为一种软力量对高职院校的内涵建设和发展实现促进和推动作用。
高职院校的内涵发展的必然结果是提高高职院校的水平, 主要体现在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的提高。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一般可以分为教学力、专业力、科研力、管理力、软实力、学生就业、创业力和发展潜力等几个方面, 它是高职院校对自身各类资源、知识和能力等要素实现整合, 在教育过程中贯穿先进技术和高职教育理念, 从而可以持续为社会提供优质教育产品, 即一线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和提供社会服务的能力。此外, 高素质的技能人才除了技能的培养要求, 必须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如职业道德、团队合作等人文精神和素养、创新能力等的培养, 从而使学生具有终身学习能力、创业就业能力和发展潜力等综合素质。
因此, 研究学校网络文化建设如何围绕高职院校内涵建设, 提高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而展开, 探索、创新和发展与高职教育特点相适应的、具有高职特色的网络文化, 促进和加强高职院校当前进行的内涵建设和发展, 提高高职院校整体水平和质量, 具有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
参考文献
[1]陈解放.高职院校教育内涵建设的主题报告[R].2010年全国高职高专计算机系主任年会, 银川, 2010.
[2]马树超.高职教育改革与可持续发展[J].职业技术教育, 2008 (33) .
[3]姜大源.高等职业教育的定位[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
[4]杨志伟, 姚佑平.高职院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的思考[J].科技与生活, 2010 (6) .
【网络文化产业发展】推荐阅读:
网络文化产业链07-31
河北网络文化发展策略07-05
2018国家公务员申论:促进网络健康发展 发挥微文化正能量08-29
社交网络文化05-12
网络文化品牌09-30
网络文化背景10-03
青年网络文化10-25
网络文化素养11-29
大学网络文化12-05
网络政治文化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