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特征下网络文化论文

2024-09-26

时代特征下网络文化论文(精选8篇)

时代特征下网络文化论文 篇1

摘要:由于网络技术迅猛发展, 相对稳定了一段时间的语言词汇迅速活跃起来, 大量新词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各种语言中。语言的基础是词汇, 词汇代表一个语言的文化和思想、语言的社会属性和语言的凝聚力。要了解世界正在发生的变化, 获得最新时代信息, 掌握最新科技动态, 随时学习新产生词汇并准确翻译新词汇是非常必要的。

关键词:网络,语言,新词汇,文化元素,翻译

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人都可以通过互联网与其他国家、其他地区的人进行交流沟通。网络在影响人们生活的同时,也影响语言的变化和发展。语言是人们上网获得和传播信息的工具。由于网络交流的特性,网络语言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新语体,产生了许多新的语言现象。大量新的词汇也应运而生。

一、网络新词语产生的时代背景

我们知道,语言是人类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一个国家与民族最重要的文化传播手段,是一个社会变化发展的产物。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的变化是新词新语产生的源泉,新词新语反过来映射着时代的变迁。在网络发达的今天,许多词都冠以“网”字。如:netizen网民,net bar网吧,net potato/netbug网虫。其次,网络新词新语是流行文化的“晴雨表”和“温度计”。在特定的时期出现的文化潮流不仅反映在人们的生活中,更会促使很多新词产生。如:大片blockbustern.,韩流South Korean fad,新新人类X-generation, watercooler mom噱头。再次,新词的产生源于社会发展,源于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近年来,由于社会的飞速发展,新生事物层出不穷,相关的能反映新观念、新事物的词语随之产生。它们的产生使语言语汇系统更加丰富活跃。如:几年前社会上一批没有社会背景,来自于社会底层的人引起人们的注意,他们被称为“草根”。草根的英文直译为“grassroot”。还有一个词“Price gouging价格欺诈”是指一些商家为了牟取暴利,销售过程中在商品标价上采取标低价、结高价的手段欺骗消费者行为。

二、网络新词语的构成及表现特点

简约是当代网络新词语的一大特色。当代新词的产生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网络技术。网民为了提高输入信息的速度和网上聊天的效率选择使用简单语言词汇来沟通交流,时间一长就形成了自身独特的语言特征。网络词汇的简约性体现在网络上涌现出大量缩略语,如:英语中的“ASAP (as soon as possible)尽快,B4 (before)之前,brb (be right back)马上回来,BTW (By the way)顺便说说,cu (see you)再见,88 (bye-bye)再见,3X3 (thanks)谢谢”,汉语里的“拜”、“亲”等都是非常简单明了的。网络新词非常具有形象性。在早期的网络交流过程中,由于网民无法看清对方的表情,为了真实表情达意,他们往往通过一种形象化的词语和语言符号来表达他们的意思。在汉语中出现的“囧”(confused),这个字原意为“光明的”,但其字形像一张无奈的脸,人们就把它引申为“伤心”和“无奈”。“兲”(cuckold),这个词上面一个“王”,下面一个“八”,原意为“天”,现在成了骂人的话“王八”。这些词充分体现了汉语词汇具有的形象化特点。通俗性是网络新词汇的另一主要特点。上网者通过使用简单易懂的词或词缀搭配构成简单明了的派生词和合成词。新词汇使用者只要了解合成词根和词缀的意思就可以推断这些词的意思,大大提高了词汇的使用频率和使用范围。如:“cyber”来源于希腊语,意思是舵手,可以理解为“电脑、网络”或音译为“赛博”,由“cyber”派生出来的词有:cyber addict网迷,cyber attack网络攻击,cyber cop网络警察,cyber brain电脑族,cyber worm网虫,cyberculture网络文化,cybershopping网络购物。还有”e-”开头的词意思为“电子化的”,如:e-business电子商务,e-form电子表格,e-mail电子邮件,e-service电子服务,e-cruiting网上招聘,e-game网上游戏,e-life受互联网影响的生活方式等。汉语中的一个否定性类词前缀,“零X”的使用呈现日益增长的趋势,汉语词汇中涌现出像“零风险”、“零缺陷”、“零距离”、“零突破”、“零储蓄”一批新兴的复合词。

三、新词语翻译过程中的文化因素

语言新词语的产生与应用与该语言的时代背景及文化元素离不开。因此,在新词汇的翻译过程中不仅要注意到新词汇的字面意思,更要注意新词汇蕴含的文化因素,有字面词义简单解释新词语常常会产生误解。现在中国社会正处在一种中西文化融合的过程中。我们的国家制度、文化传统、民族自信心等文化因素对新词新语的产生及其特点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我们的新词也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如“做秀”一词,是一个典型的中西文化融合的词汇,它不仅体现了西方文化的不带偏见的“展示”意味,也充分显示出汉语固有的构词方式及传统文化对语言的影响。“秀”源自英语词“show”,有“展示、炫耀”之义,但“秀”又是一个极富民族韵味的词语,“秀”本身有“突出,鹤立鸡群”的意思。现在的“秀”明显蕴含着“显现”之义或“做作”、“做样子”等。“秀”原本不是一个贬义词,但在现在的语言环境下,产生了贬义的含义在里面。汉语的文化环境一直是比较稳定的。而英语则属于开放式的语言。在改革开放和互联网时代到来之前,汉语词语一直保持着较为稳定的状态,引进的外来词数量有限。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在反映着社会文化各种潮流的新词、外来词不断涌现,这些词汇不仅丰富了汉语词汇,也使汉语语言的表达更加准确、生动,更加贴近生活,充满时代气息。微博Microblog/Tweets,裸婚naked wedding,人肉搜索flesh search,山寨copycat,时尚达人fashion icon,哈证族certificate maniac,偶像派idol type,住房公积金housing funds,熟女cougar(源自电影Cougar Club),团购group buying,亚健康sub-health,北漂North Drift等都是这些年出现的新词。其中“北漂”一词正是现代社会所特有的产物。它特指大学毕业生认为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有着一般城市所没有的更多的就业发展机会,所以就留在北京寻找机会,但因为其生活不能固定,也意味着前所未有的动荡,一个“漂”字带给人不安定感,体现出大学毕业生对未来不确定,摇摆于现实与梦想之间漂泊的状态。这个词的翻译是“North Drift”,字面意思不错,但词语的文化含义却不能体现出来。汉语新词汇对传统汉语词汇的突破还体现在汉语词汇中出现了拼音缩写文字。众所周知,汉字是象形文化的产物,汉语不是拼音文字,不能通过读音表示词汇的意思,词汇意义是通过汉字的形传达意义的。现在为了交流的更加便捷,由英语拼音组成的词汇如:GG哥哥,MM妹妹,DD弟弟,JJ姐姐应运而生。另外,部分来自直接音译的词汇对汉语言文化产生了巨大冲击,如:披萨、汉堡、雅思、拷贝等。音译词一般是由于其表达的内容在汉语中没有对应的词,所以容易引起误会。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才能逐渐被大众接纳为新词语。

在新词不断出现的今天,掌握和使用新词语,准确地把新词语翻译出来成为我们关注的重点。网络新词语充分体现了时代特征和文化寓意。因此,要准确掌握和翻译新词语就要从新词产生的大环境入手,了解相关的背景知识,才能做到有的放矢,达到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1]陈德彰.热词新语翻译谈[M].北京:中国出版集团,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11.

[2]潘洞庭.英语名词的文化蕴含及其应用研究[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1.

[3]徐昌和.英语新词新语导论[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 2009.

[4]张维友.英汉语词汇对比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10.

时代特征下网络文化论文 篇2

网络财务报告是网络时代会计信息用户需求变革与信息技术创新的必然结果,决策环境的变革对传统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提出了挑战,同时数字化网络传播又为会计信息披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在此种背景下,网络财务报告应运而生。

网络财务报告的概念将因环境的变迁、网络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在现有技术条件下,笔者认为,网络财务报告是指企业通过万维网或与因特网相关的传播媒体披露企业各项经营业务与财务信息,并将反映企业各种生产经营活动和事项的财务报告存储在可供使用者随时查阅的数据库中,供使用者查询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以及其他重要事项。当一个公司在其网站上披露完整的一套财务报表(包括附注和审计报告),或者能链接到存放在因特网其他网站的财务报告,我们都视之为网络财务报告。当然,通过网络披露财务报告仅是网络财务报告的初级阶段,而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财务报告的高级阶段将是在网络上自动生成用户所需的报告。

1.在线财务报告

在线财务报告是指企业在国际互联网上设置网站,向信息使用者提供定期更新的财务报告,它是传统纸质报告的电子版本。在线报告通常运用“超链接”技术,将企业所发生的各种生产经营活动信息连接起来,成为彼此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打破了财务报告与其他企业经营报告之间的界限。在线报告往往不是作为一个独立的部分出现在互联网上,而是融合于整个企业的经营情况之中,与各种营销统计数据及其他非数量信息一起向关心企业的公众报告企业的综合经营情况。在线财务报告是网络财务报告的初级阶段,这里的财务报告主要指原先用纸质印刷的年报。

2.实时财务报告

实时财务报告是网络财务报告的中级阶段,指整个会计循环通过网络自动完成,从原始数据的录入、到数据处理直至生成财务报告都通过联网的计算机来完成。在这一阶段,所有的交易和事项在发生时即可以记录、处理和报告,用户可随时获得实时报告信息,不必再等待已成为历史信息的报告。实时财务报告的出现不仅是一种技术上的革新,它将对财务报告的编制、披露、使用以及财务报告的审计都带来革命性的影响,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以及电子商务的发展,这种模式将会广泛采用。

3.按需定制的财务报告

按需定制的财务报告是网络财务报告的高级阶段,它是指以披露通用财务报告为基准,进一步提供企业经过编码的经济事项源数据,系统可根据用户的选择自动定制用户所需的财务报告。这一报告系统由两个子系统组成,一个是通用目的实时财务报告系统,另一个是通用财务报告基础之上的可定制财务报告系统,按用户需求而设定的会计软件可编制出个性化报告。为满足用户多样化与个性化的需要,可供用户选择的维度有很多,包括备选语言、备选格式、备选媒介、备选货币、备选会计准则、备选会计方法。这种报告模式对用户要求较高,用户需要精通财务知识,熟练操作计算机的各种应用软件和网络技术。因此,在现有技术条件下,定制报告还是一种理想状态的财务报告模式,但在不久的将来,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定制报告模式也将成为现实。

二、网络财务报告的特点

1.传播媒体网络化

传播媒体是指交流和传播信息的手段和工具。网络财务报告的最大特点就是信息提供者不再运用传统的大众媒体发布财务报告,而改用新兴的网络传播媒体。与传统媒体(报纸、广播、电视)的传播方式相比,互联网络的即时性、互动性显示了其强大的优势。网络时代以光纤作为主要传输介质,可以快速传输数据、文字、声音、图像等内容,具有双向传输、高精度、数字化传送等特征。其传播速度、信息容量及参与性是任何一种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

2.信息媒体多样化

信息媒体是用来表示信息的各种符号,包括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动画、动态影像等,而多媒体是多种信息媒体的组合。网络财务报告就信息媒体形式而言,是从单媒体走向多媒体,将文字、图表、声音及视频等信息媒体合成一体,构成了多媒体信息。多媒信息使信息呈现更具综合性、直观性和形象性。特别是随着音频、视频流技术的运用,可以用动态化的图像来传播信息。使用户在接收信息时,可以同时运用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全方位地接收信息。例如,通过视频流实时传播股东大会,这种信息媒体所传达的信息是传统信息媒体望尘莫及的。

3.报告介质光电化

信息媒体的记录传播需要一定的物理载体,这种信息的物理载体称为介质。传统财务报告以纸为介质,通过以报纸为主体的印刷出版物对外发布信息。网络财务报告以数字代码方式将图文声像等信息媒体存储在磁、光、电等介质上,通过计算机或类似功能的设备来阅读。光电介质所储存的容量是传统印刷介质无法比拟的,一张标准规格的只读光盘的容量为680mb,即相当于正文30万页,共3亿多字,可谓“海量存储”。最重要的是,印刷介质的文、图是平面的、静态的;而多媒体的电子介质所传达的信息则是多元的、动态的、立体的。

4.报告内容个性化

长期以来,企业主要利用标准、通用的财务报告模式把财务信息传递给外部使用者。在通用财务报告模式下,企业向不同的信息使用者提供相同的财务报告,不同企业对外提供标准格式的财务报告。传统通用财务报告在一定程度上确实满足了外部使用者的共同信息需求,但难以迎合信息使用者日益多样化与个性化的需求。高级阶段的网络财务报告以现行通用财务报告为基准,为求保证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与可比性,以满足信息使用者的共同需求;额外提供按使用者需求定制的信息以迎合使用者对信息内容和信息媒体的个性化需求。网络财务报告的一大任务就是设计一个框架以满足用户共同和异样的、稳定和变化的、已知和潜在的信息需求。以通用报告为基准,按用户的需求定制财务报告是这个框架的宗旨。

5.报告方式自愿化

财务报告的披露方式有强制与自愿两种方式,传统财务报告所披露的内容是由监管机构强制要求披露的。随着网络财务报告的兴起,超链接的运用使得财务报告仅是企业信息系统中不可分割的一个组成部分,人们很难区别哪些信息是强制要求披露的,而哪些信息是企业自愿披露的。另一方面,传统财务报告披露的信息受成本——效益原则的约束,使得企业只能提供最低限量的信息,而网络财务报告较低的生产与传播成本,使得企业自愿披露的积极性增加。再次,企业为向投资者表示其发展潜力,提高筹资程序的效率与降低平均资本成本,也促使企业增加自愿披露。因此网络财务报告具有自愿披露的趋势。

三、网络财务报告质量特征的创新

网络财务报告的最高目标是决策有用性,为实现这一目标,网络财务报告应该具备何种质量特征呢?网络财务报告不仅涵盖了传统财务报告的质量特征,而且还有所创新。财务报告的两个首要质量相关性与可靠性都具有新的含义,

在相关性方面,不仅要求财务报告具有预测性与反馈性,而且要具有互动性与可定制性,而及时性的涵义则向实时性靠近,相关性不再是一般相关,而是与使用者的特定决策相关。而可靠性方面,不仅要求财务报告具有反映真实性、可核实性、中立性,还要具有完整性与安全性。可理解性方面,不仅要求信息内容能被信息使用者理解,还要求具有易用性,即方便用户存取网络财务报告。可比性方面,不仅要求信息内容可比,还要求列报形式的可比。

1.实时性

对决策有用的信息必须是在信息失去影响决策的能力之前提供给决策者。实时性的财务报告是指信息使用者可随时了解企业的经营情况,及时做出决策以适应变化了的环境。信息的有用性和相关性随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特别是在网络环境下,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增加,决策所面临的风险加大。信息使用者要做出有效决策,必须在决策过程中实时获得信息,以便做下一个决策,及时发挥信息的最大信用。网络环境下,及时性的涵义已向实时性靠近。

2.互动性

互动性是指网络财务报告是提供者与信息使用者交互作用的结果。通过在网上建立沟通渠道,用户可以及时与提供者交流,不像以前由信息提供者一厢情愿地提供信息,信息使用者只能被动接受;有些信息对某些使用者而言,不仅不相关,可能还增加其寻找相关信息的成本。而网络财务报告的信息用户可以直接向提供者提出具体的信息请求,信息使用者与提供者可以互动交流。

3.可定制性

可定制性是指网络财务报告可按用户的需求转换成特定报告,具体包括内容与形式两个维度的定制。内容的定制又包括广度与深度两方面,广度方面指用户可选择信息的不同组合,深度方面指对信息的明细程度选择。而列报形式的定制是用户可以选择报告的呈现形式,诸如文字、图文、音频或视频等。决策者所需的相关信息因所做的决策不同而不同,因此高质量的网络财务报告应该是可按用户需求量身定做的报告。通用财务报告可以向多维度定制化方向发展。

4.完整性

完整性是指网络财务报告应提供用户想了解的企业也愿意提供的一切信息。一项信息是否有用,还取决于该信息与其他信息的配合程度。若信息不完整,即使是相关和可靠的信息,使用者也不能做决策,至少做不了理想的决策。财务报表要具有可靠性,就必须在重要性和成本允许的范围内力求完整,遗漏会造成信息的虚假或使人误解,从而使信息不可靠并使相关性存在缺陷。另一方面,网络环境下,财务信息很难从公司自己提供或由第三方提供的关于公司的其他信息中分离出来;同样用户要想全面了解公司的经营活动,也必须查阅包括财务信息在内的各种信息。因此,网络财务报告应该是一个综合报告,包括财务的、定量信息;非财务的、定量信息(非财务的业绩指标);非财务的、定性信息(如新闻公告与新闻事件)。

5.安全性

安全性是指网络上所披露的财务信息是会计人员意欲报告的真实信息,而没有遭到内部人员或外部用户的非法修改。有时,虽然企业提供的财务报告是高质量的,但若经非法用户的篡改或遭遇电脑安全故障,则财务报告的质量可能“面目全非”。若不能保证财务报告的安全性,则原本可靠的信息也变得不可靠,从而误导使用者作出错误的决策。

6.列报形式可比性

可比性是指能使信息使用者从两组经济情况中区别其异同的质量特征。网络财务报告不仅要求会计信息的内容具有可比性,还要求列报形式的可比性。列报形式的可比性是指网络财务报告所采用的技术、信息媒体以及页面设计具有可比性。

7.易用性

易用性是指网络财务报告具有方便存取的特性。网络财务报告为用户提供了更为及时与更充分的信息,但若用户不能轻易地找到其所需的信息,仍不能实现网络财务报告的目标。网络财务报告易用性要求网页设计简单明了、易操作、超链接的指针要明确,并提供在线帮助,为使用者随时解决疑问,方便使用者获取其所需的信息。

四、关注网络财务报告质量的若干矛盾

1.完整性与信息超载

网络财务报告的超大容量使得提供全面完整的信息成为可能,成本已不再是重要的障碍。然而,信息不是越多越好,否则又会带来信息超载问题。实务中,已经有人提出应给财务报告“减肥”,而提供简明的、关键的数据。

信息超载与信息不足同样存在危险。决策者可以吸收的信息数量是有一个限度的,当超过这个度时,信息便过多了。面对如此庞大的信息,决策者也许无法抓住问题的关键,这就是为什么有人说好的报告只是反映重要的内容并对重要问题进行归纳。

本文认为,作为信息供给方应首先满足完整性的质量特征,即充分披露一切有关企业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尤其是公司未来发展前景的信息。如同一个百货大楼,产品应是百花齐放,尽可能提供琳琅满目的产品,而通过提供导购服务以帮助顾客挑选其需要的产品。同样,网络财务报告信息的高容量也需要提供诸如导航帮助、搜索引擎等服务,运用数据挖掘技术、智能代理等软件为用户寻求所需信息而提供专业化的服务。

2.标准化与个性化

如果网络财务报告都是按照统一标准提供的,则不仅可以增强可比性,甚至可能达到一致性,从而可以增

强信息的有用性。这对信息使用者从众多方案中选择最佳方案无疑是必要的。然而,标准化的财务报告仅能满足一般相关的要求,却不能满足投资者的特定需求,从而因削弱相关性而影响了信息的有用性,因而个性化的财务报告又有其存在的必要。那么,该如何解决这一两难问题呢?

本文认为,随着网络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到网络财务报告的高级阶段,xbrl应用软件可以普及时,就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一矛盾。企业只需提供标准化的“原材料”,用户根据按xbrl语言编码的源数据,通过xbrl财务软件,就可生产出个性化的“产成品”。即源数据是标准的,加工处理数据的程序也是标准的,但用户的需求是个性化的,最后输出的财务报告也是个性化的。

3.透明度与保密性

高质量的财务报告要求具有透明度,即财务报告所提供的企业财务图像是清晰可见、而没有遮挡物。财务报告应将企业的“绝活”全盘托出,让使用者真正了解企业的发展前景。无疑,亮出绝活能提高投资者对企业的信心,坚定地拥护其发展。然而,信息使用者并非全是拥护企业发展的,有很多是企业的死对头,因此,透露过多的“绝活”信息,又会带来潜在的竞争劣势。因此,企业在披露“绝活”信息时,总显得举棋不定,进退两难。

时代特征下网络文化论文 篇3

【关键词】微博;微信;网络平台;校园网络文化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各种社交工具迅速的涌现,诸如微信、微博等一经推出就受到了广大网民的追捧,尤其是受到了大学生的广泛关注和参与。课堂之外,随处可见拿着手机上网的学生,移动互联网络已经占领了学生们的课余生活。除了必要的网络使用,学生们通过移动终端使用较为频繁的就是通过社交工具浏览朋友圈,在朋友圈留言和互动,以及通过这些平台来获取各种资讯。如何依托移动互联网络、利用这些平台传播正确的价值观和优秀的校园网络文化,引导大学生成长成才,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也需要我们对校园文化建设做出新的思考和实践。

一、搭建新媒体平台,利用新媒体展现校园文化

当今社会,网络科技日新月异,信息在网络上的传播处于爆炸式的发展阶段,文化信息的传播呈现出信息量大、渠道多、传播迅速及扩散快等特点,要想在信息传播更新中处于主导地位,弘扬主流文化,就必须依靠先进的文化传播工具和设施。

目前,各类信息传播工具,诸如飞信、微博、微信、贴吧、QQ群等已深入师生的学习和生活中,对大学生的思想影响也越来越大,高校应加大力度建设顺畅高校的校园网络硬件设施。此外还要迅速的搭建一个成熟的、完善的校园文化传播平台。弘扬主流价值观,宣传校风、学风,使师生可以在相关的平台上各抒己见,畅通的进行思想的交流。

二、校园网络文化的内涵

(一)弘扬主流文化

新媒体平台所展示的网络文化包含了多种多样的精神文化。作为高校师生尤其是大学生信息源的注意媒介,新媒体平台在制造和传播健康有益的精神文化的同时,也应剔除精神垃圾。加强主流文化的宣传,弘扬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是新媒体平台的首要任务。学校的办学理念、思想信念、校风校训、优良的传统习惯等精神财富是高校的灵魂,也是新时期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

(二)网络制度文化

网络制度文化的建设是新时期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的信息传播方式的建立必然需要新的制度文化。校园网络制度文化的建立是新媒体平台正常运转的重要保障。

我们清楚的看到,网络平台在带给我们丰富的知识和信息的同时,其中存在着的大量的不良信息也危害着大学生的身心健康。网络犯罪、网络诈骗、网络成瘾等已成为日益突出的社会问题。在师生中开展网络安全和道德教育十分必要,促进师生自觉树立网络安全和道德意思,理解相关法规,提高利用网络学习文化知识和加强自我保护的能力。因此,创建文明健康的网络风气是十分重要的。

此外,老师对学生还应加强思想教育,学习相关的网络方面的法律知识,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健康的上网的意识,更好的构建健康的网络环境。

(三)校园网络文化要体现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职业性、社会性和区域性

一是高等职业教育是为企业和社會培养一线技术人才,学生的培养具有明确的和定向,学习的古城具有明显的实践性。因此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必然具有浓厚的职业性。二是高职院校的办学宗旨是要面向社会、服务企业,促进社会的经济发展,因此高职院校的学生培养要随着社会需要的变化而不断的调整。三是高职院校的办学目标往往取决于所在区域的经济发展需求和行业特点。高职院校的生源多来自于院校所带地或者周边地区。学生毕业后也主要在这些区域就业,因此高等职业教育也具有区域性的特点。

高职院校职业性、社会性和区域性,使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具有区别于高校的突出的特点。我们要在校园文化中融入先进的社会文化理念,吸取职业文化中的精华用以丰富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突出高职校园文化中的“职”的特点,增强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

三、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建议

(一)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教师的能力不能仅仅局限于一支粉笔和三尺讲台,高职院校需要在传统教师培养的基础上,努力建立起一支能够在新环境下熟悉网络技术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这支队伍既能够完成基本的传统教学,也能够利用现代化的网络技术开展具有科技含量的新的教学。不仅能够利用现代网络技术来教学也能够利用现代网络技术来育人,随时跟进学生的网络动态,理解学生的思想动向;做好网络信息传播的“把关人”,对学生学习和心理上的疑惑进行及时的疏导和开解。

(二)是高职院校需要建立学校自己的网络平台。这个平台可以是舆情研究和分析平台、教育服务平台、传播平台。舆情研究和分析平台方面,通过网络平台收集师生对于网络的关注点,对数据进行分析,将舆论引向正确的主流方向,减少不良信息对师生的影响。教育服务平台方面,学校需要加强教育管理和服务平台的建设和管理,给学生提供便利的教学服务,同时也可以在教学平台上建立学习窗口,在网络上实现师生共享教学资源,延长学生的学习时间、提高学习兴趣。传播平台方面,学校要开始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的各类活动,及时的对这些活动的进展进行网络更新,吸引学生注意的同时也对学生进行了素质教育,。

(三)提升校园文化的影响力、提高校园文化的参与度。 当代大学生对于网络的理解和学习能力是很强的。当一种新的网络社交模式出现,就会以飞快的速度在学生中传播开来,因此通过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网络平台,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使学生了解相关的校园文化的内容;同时也可以吸引这些学生参与到校园学生活动和校园文化建设中来。这就提高了师生的主人翁意识和参与校园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在这个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我们必需承认,网络已深入我们的生活,成为我们日常学习和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也在这个大的时代背景下变的日益多元化,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更好控制好校园文化的发展方向,充分利用网络科技,对大学生进行主流文化的宣传教育,摈弃和剔除网络信息中的糟粕,加强对大学生的媒素养教育,为大学校园的网络文化的发展构建和谐、良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1]钱静珠 论网络时代大学生的素质教育[J] 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6( 03)

[2]王庆文,刘理,戴革萍 信息网络时代的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J]计算机时代,2002( 06)

[3]居再宏 网络发展与大学生素质教育[J] 扬州大学学报( 高教研究版) ,2002( 06)

[4]王珩 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现状与对策[J].当代青年研究,2011(7).

[5]张朱博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校园文化建设面临的机遇、挑战与对策[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

时代特征下网络文化论文 篇4

今天的后读图时代,实际上是一种原始本能的复归。读图包括了读传统意义上的图像和对被称为“图”的图片的解读。读的内容除了不脱离我们古今中外的各类图像以外,也包括了“动”图,即视频、电影、多媒体等的一切我们想象中可以或不可以被称为“图”的那些能够直接诉诸于人类视觉感官的东西。

视觉符号在文化交流和信息传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读图已经成为风尚。然而,正当我们还在对读图时代千变万化的视觉景观而叹为观止时,不知不觉中互联网已经包裹着受众进入了后读图时代。时至今日,伴随着新媒体时代的技术不断更新升级,媒介文化也在发生着变革,媒介技术的发展趋势更加凸显方便、快捷。新的媒介形式下,受众的阅读更加简便、直接、综合。在后读图时代传受互动关系中,信源、受众和信息之间形成一种互动关系。在这种互动关系中,受众既可以是受者也可以是传者。在网络时代,受众与受众、受众与信息的交互变得更加快速、灵活。后读图时代背景下的这一“读”的行为已经由于主客体的互动而消解了主体与客体的界线,进而演变为主客体之间的“互读”甚至“互写”。

在后读图时代的传受中,信源、受众和信息之间形成一种互动关系,受众既可以是图片信息的受者也可以是传者。受众与受众、受众与信息的交互变得更加快速、灵活。后读图时代背景下的“读图”行为已经由于主客体的互动而消解了主体与客体的界线,进而演变为主客体之间的“互读”甚至“互写”。图像传播已经在读图时代中不知不觉发展为后读图时代,而互联网的发展也为后读图时代的来临提供了技术保障和背景平台。

二、后读图时代视觉素养下不同网络舆论的生成

随着现代高新技术的进步、网络舆论以其传播的双向性和广泛性的优势,逐渐形成了对社会具有巨大影响力的传播媒介。网络成为公众相互交流沟通的自由论坛,人类步入了一个全新的网络时代。视觉符号本身具有直观性和形象性,通过视觉符号来构图可以更好地以简单的形式来表达深刻的内容。“读图”成为后工业社会的一种文化追求,促使文化共同视觉化,直接将信息和文化置换成人们最需要的视觉“消费品”。

(一)以“上海姑娘自拍年夜饭并逃离江西农村”事件为例分析后读图时代的网络舆论生成

1.照片事件的背景

2016年2月6日,网络社区篱笆网上发布了一篇题为《有点想分手了……》的帖子。发帖人称,她不顾父母的阻止来到江西农村男友家过年,看到男友家的第一顿年夜饭,觉得难以忍受,想要分手,不久以后其男友在网上回帖“分手事件”。

2月7日,KDS宽带社将帖子以截图的形式发布到微博平台上,一石激起千层浪,年夜饭成为了真正的发酵点。紧接着,《华西都市报》的微博在2月7日的16时51分转发了这条微博,并配上了随男友回村过年后分手。与此同时自媒体也开始纷纷效仿,微博上出现了关于此类话题10万的文章。大量疯狂转发的自媒体几乎没有一篇质疑过事件的真相。2月12日澎湃新闻介入,对事件的真相进行了一次彻底的调查,认定这是一则假新闻。自称“上海女孩”的发帖者不是上海人,是某省一位已婚的妇女,而其后发帖的“江西男友”只是话题的碰瓷者,与发帖人素不相识。

2.网络舆论形成

“上海女”事件瞬间引爆网络,众多媒体跟进,上亿网友讨论,而以此为题材的“10万+”公号文章批量发售,还有此后江西女孩致信“上海女孩”为江西农村正名,上海本地媒体刊出的文章《放开那个上海女孩》都加入到“热炒大合唱”中,有意无意地为其舆情热度添柴加薪。

从调查结果来看,公众对于事件中所折射出社会问题的关注早已超过了事件本身。事是假的,现象却是真的,公众的情绪也是真的。“上海女逃离”事件之所以能够引起如此巨大的社会影响,除去媒体、公众、推手等方面的因素外,也因为它本身所指涉的深层社会现象,诸如城乡差距、地域歧视等社会问题确确实实击中了人们的痛点。

网友对于上海姑娘这一行为的声讨,都是基于自己的主观判断,人云亦云,评论几乎高度一致,皆以“嫌贫”这一主题展开批判。由于网络民众的知识与视觉素养的差异化,对于图像的理解参差不齐,以及对图像断章取义的情绪性理解,从而造成一种畸变的舆论,扰乱对社会事件真相的认知。因此,准确把握视觉化生存时代,公众的视觉认同及并做出有效的处理是当务之急。

3.网络舆论的发展

在拨开重重迷雾之后,舆论最终揭开这是一场蓄谋已久的营销骗局。正常情况下,一个上海打拼还算不错的男孩,不会没有微博。他新注册了微博,回应此事,显然为后续的自身其它事件进行发酵预热。

“后读图”成为后工业社会的一种文化追求,促使文化共同视觉化,直接将信息和文化置换成人们最需要的视觉“消费品”。舆论作为社会发展的指南针,并非真理,它是一种网民对自己关心的话题,以网络为载体发表自身意见的公共空间。由于网民的视觉素养参差不齐,观看图像的意识构成迥异,对图像表达的解读也就多元化。

(二)以西安一家医院被曝“医生手术台上玩自拍”事件为例分析视觉素养下不同网络舆论话语生成分析

2014年12月21日,互联网上的一组照片引发巨大争议。这组照片最早是从网友“当维美不再唯美”的新浪微博中曝出的。照片中,在患者还躺在手术台、有医生还在操作的情况下,一群医生开始合影留念并打出了V字的手势。由于这组“留念”的疑似拍摄于手术进行中,因而引发了众多的指责。网友纷纷质疑:手术没结束就开始照相,有医生把口罩摘了,还有的把胳膊就那么搭在正在手术的医生身上,患者生命岂能儿戏?

当事者不得不现身对照片进行解释。原来照片拍摄时手术已经完结,在成功完成这个超高难度超复杂手术后,整个团队抑制不住兴奋,拍照留念。摘掉口罩、曝光患者隐私确实有不妥的地方,但如果能善意地解读医生手术成功后的喜悦,那么这些细节便不会被过度解读。

负面新闻的报道所产生的直接社会效果是十分显著的,而报道后期的影响趋势又十分巨大。因此媒体在选择负面新闻的过程中应当考虑新闻报道所产生的效果是否与社会语境相冲突。

结语

网络媒体在起到把关人和守门人作用之外,还需通过对公众视觉认同强调网络媒体的自律和他律的重要性,以理性判断为基础,对信息进行分化,通过新闻、舆论监督和公众监督的良性互动,提供公众信息交流能力,实施社会的有效参与。受众要理性对待图像信息,提升看清事件本质的能力,增强忧患意识和危机意识,在舆论面前保持冷静,遏制负能量的传播,从而增强对图像的网络舆论生成的把控力。

参考文献

[1]赵慧臣.知识可视化视觉表征的形式分析[J].现代教育技术,2012(2);24-29

[2]葛连升,张春晓.论后读图时代[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4);142-144

时代特征下网络文化论文 篇5

工商廉政文化作为廉政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适应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既要对优秀传统廉政文化进行继承和发扬,又要体现时代性和行业性,工商廉政文化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明确的目标性,广泛的群众性。以廉政文化建设作为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内容,工商部门更具有行业特征,既开阔党风廉政建设教育思路,又根据工商职能丰富党风廉政建设教育的方法和手段。

一、准确把握工商廉政文化的内涵

1、道德规范:工商廉政文化以一定的道德规范来引导工商部门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思想认识,把道德规范的要求变为其自觉的行动,要求工商人员要正确行使手中的权力,要有重任在肩,不辱使命的责任感;要有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要有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谨慎态度。当官不想发财,办事不图回报,工作不带私心。

2、制度体制: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各项规定,继续贯彻执行总局的“六项禁令”,认真落实领导干部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及领导干部配偶、子女从业情况的申报登记,严格执行中央关于《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

3、监督理念:执法为民既是工商文化的核心,也是我们在工商文化建设中着重探索的一个方面,联系工商机关实际,紧紧围绕“我们手中的权力是谁赋予的,怎样为民掌好权,用好权。”这一主题,开展廉政执法,优质服务。

4、工商精神:以“爱岗敬业、文明执法、公正廉洁、勤奋进取、诚实守信”为主要内容的工商精神,已成为当前全系统恪守的理念和坚持方向。

二、开展工商廉政文化要坚持教育、预防和惩处相结合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目的是要使全社会成员,尤其是工商系统广大党员干部从思想上、情感上、心理上、作为上普遍认同,真正接受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价值观,筑牢拒腐防线,从而使勤政廉政成为广大党员干部从政时的自觉行为。

(一)开展预防教育,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观

开展预防职务违法犯罪的基础在于教育,很多事实都证明,“千腐败、万腐败,都是思想先腐败”。鉴于此,必须在广大党员和领导干部思想上筑起预防职务犯罪的坚固防线。教育既要突出教育的广泛性,又要讲究教育方法的多样性和针对性;既要讲实效,又要造成一定的声势。一是抓好理想信念教育,增强工商干部在纷繁复杂情况下判断是非、明辩真伪,分清荣辱的能力,增强政治敏税性和政治鉴别力,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念,坚持廉洁勤政、公平、公正执法。二是抓好法制道德教育,经常组织工商干部学习法律、法规知识;做到知法、懂法,守法,提高自我素质,增强防御能力。培养爱岗敬业的品德和忠于职守的职业道德,自觉接受党纪条规的约束。通过加强法制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不断增强工商干部的“抗病力”,防止在思想上、道德上滑坡或偏离方向。三是抓好艰苦奋斗教育,培养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自觉做到工作中不畏艰苦,生活中勇于吃苦,努力完成各项艰苦的工作。

(二)加强廉洁自律,从“三个不能”做起,守得住底线 我们工商干部要做到“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在廉洁自律问题上,从“三个不能”做起。首先不能以“不是我一个”来原谅自己。这种消极的“从众心理”充满了阿Q式的“和尚动得,我也动得”的侥幸,执迷于“法不责众”的幻觉,这种不以是非对错作为判断标准的做法,不仅丧失了原则,而且目无党纪国法。其次不能以“一次不要紧”来开脱自己。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在《伶官传序》中说:“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一个人要想挡住形形色色的诱惑,就必须从点点滴滴做起,努力做到慎始,倘若总是以“一次不要紧”来开脱自己,要不了多久会走到“悬崖勒马收缰晚,船到江心补漏迟”的危险境地。第三不能以“一点小事无所谓”来放纵自己。古人云:“不矜细行,终累大德。”“勿轻小事,小隙沉舟;勿轻小物,小虫毒身”。在现实生活中,这种“小洞不补,大洞吃苦”的教训屡见不鲜,国家统计局原局长邱晓华的蜕化变质,就是一个活生生的反面教材。从“三个不能”做起,时时慎始,事事慎微,处处慎独,就能顶得住诱惑,守得住底线,始终保持一个行政机关公务员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和道德情操,做到拒腐蚀,永不沾。

(三)以惩治为警戒,充分发挥惩治在惩防体系建设中的威慑作用

党的十六大报告强调指出,“不坚决惩治腐败,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就会受到严重损害,党的执政地位就有丧失的危险,党就有可能走向自我毁灭。”“对任何腐败分子都必须彻底查处,严惩不贷。”要真正落实好党中央精神,首先要努力克服当前反腐败工作主要依靠政策规定,党员干部觉悟以及缺乏法律保障等问题和不足,尽快从法律上明确国家公务人员的廉政责任和义务,加快腐败犯罪预防立法,切实规范各项权力的行驶,进一步明确党员领导干部任务和权限,才能实现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腐败问题。其次认真受理群众举报,加大案件查处力度,要严肃查办违纪违法案件,重点查办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失职渎职、贪污贿赂、腐化堕落、利用行政审批权和行政执法权谋取私利的案件。第三,深入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对工商人员参与或收受商业贿赂的,必须坚决惩处。

(四)完善监督机制,充分发挥监督在惩防腐败体系中的制约作用

有些干部搞不正之风,违法乱纪,可以躲避组织,但他生活在群众当中,很难躲避过群众的监督,群众参与是最广泛、最有力的反腐倡廉力量。首先加强对领导干部重点监督,认真执行“三必谈、三必做”、“述职述廉”、大事报告制度,和“一把手”承诺制度,从而强化对领导干部监督。其次要建立对权力部门工作程序监督制度。要公开机构职能、行为规范、办理程序等,设立阳光投诉箱,使权力部门在群众的严密监督下行使权力,在正常范围和预定轨道正确运行权力。三是深入开展政风行风评议,广泛接受监督。不断扩大聘请行风监督员的范围和规模;四是不间断的开展对新登记和被处罚过的企业跟踪回访工作,面对面的向企业征求意见,了解执法人员依法行政、公平公正情况;五是基层执法人员每年要定期向市场主体和服务对象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述职述廉,汇报依法行政、履行职责情况;六是要充分发挥行风评议监督员作用,通过明察暗访或向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印发征求意见信,并采取在大厅设立意见箱;开辟红盾征求意见网页,设置电话征求意见专线等措施,了解工商机关存在的突出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整改。

在新形势下,教育干部群众转变思想观念,落实群众知情权,扩大群众参与权,维护群众监督权,解决扩大群众参与反腐败斗争的有效途径,是我们党发挥“最大优势”,降低“最大危险”的重要举措。充分调动和发挥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形成反腐败的强大力量,才能使任何腐败无可乘之机和藏身之处。

投稿人:康含现 新疆库尔勒市团结路21号 邮政编码:841000 单位名称:新疆库尔勒市工商局

时代特征下网络文化论文 篇6

一、微网络文化高校得以形成的条件

时代的发展变化, 给网络文化高校建设带来了新挑战和新机遇:一方面, 传统的构建网络文化高校的方式和方法 (如主题网站、BBS论坛等) 在当代大学生中已经影响渐微, 因为它已不能满足当代大学生的需要;另一方面, 适应了当代大学生追求个性的需求的微网络工具则受到当代大学生的追捧, 这为我们创新新型的微网络文化高校建设提供了新的机遇。大致说来, 以下几个因素将为微网络文化高校的形成提供便利的条件。

1. 通讯技术的进步。

这里主要是指, 网络通信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发展, 尤其是3G移动通信网络 (指将无线通信与国际互联网等多媒体通信相结合的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 技术的发展, 因为它实现了移动通信网与互联网之间的无缝对接。手机或者其他移动终端设备已从一个单纯的通讯工具或信息工具变成了一个微网络信息处理平台, 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和思想沟通方式完全打破了原有单一互联网技术支撑下的时空局限, 实现了真正意义上随时随地的信息互动交流。目前大学生几乎都拥有一部可以上网的手机, 手机上网成为了当前大学生获取各种信息、传递和沟通思想情感的主要方式。正是这种先进的网络技术和移动终端设备的发展, 微网络文化高校平台可以形成并发展起来。

2. 微网络工具的发展与普及。

相比BBS论坛、E-mail等网络传播媒介, 微网络工具是一种同步时效性的传播工具, 它采取的是点对点的传播方式, 对于传受双方来说, 可以实现即时的互动交流。目前, 随着网络技术的更新, 微网络工具如QQ、微信、微博等, 完成了从电脑终端之间的沟通到与手机等移动媒体的互联互通的转变, 已经成为了大学生行为、信息和思想记录或表达的重要形式。

根据腾讯控股有限公司2012年第三季度报告, 即时通信QQ的月活跃账户为7.839亿[2], 大学生则几乎都拥有不止一个QQ号码。截止2012年2月新浪微博的注册用户已经突破了3亿, 而据调查显示, 97%的在校大学生开通了微博, 并且使用手机 (同时用电脑) 登陆微博的学生高达92%。[3]可以说, 微网络工具已经成为了大学生学习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这就为微网络文化高校的形成提供了便利的平台。

3. 独特的载体———高校与大学生。

高校主要通过提供相同的文化氛围和相似的生活选择, 使得不同个性和不同生活方式的大学生认同于母校相同的文化范型之下。这个趋同的过程是以不停地群体间互动为主要形式的。之前这种群体间的互动主要是通过“一支笔、一本书、一块黑板”或者“听报告、开大会、读报纸”的方式来实现的。这一传统的模受限于时空的限制, 而微网络突破了时空界限, 校园文化活动传播的方式、传播的速度及广度等得到了大大的拓展。大学生可以利用微网络工具自由地向教师咨询自己的疑惑, 可以与教师探讨自己所关心的问题或话题, 可以与同学或他人进行各种文化交流等。这样一来校园文化无论在内容还是在形式上都更贴近学生的现实, 教育内容也更具有针对性、时效性。从这个意义上讲, 新时期文化校园的建设势必离不开微网络的建设, 而微网络在高校这个独特的空间里也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当代大学生往往倾向于追求标新立异的互动方式和沟通模式。此外, 他们还喜欢模仿社会上正在流行的生活方式和语言形式。这些都加速了微网络工具在大学生中的时尚流行。以微博、QQ为代表的“微文化”已经成为当下大学生的生活主题, 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愿意通过跟帖、微博等渠道来表达自己对社会的看法、意见与建议。毫不夸张地讲, 当今大学生的信息传递与沟通、人际关系网络的构建、友谊的发展、恋爱关系的确定, 等等, 都和微网络工具息息相关。这就为微网络文化高校建设提供了广泛的实施对象, 微网络文化高校的建设也就获得生根发芽的土壤。

二、微网络文化高校建设的思考

从对微网络文化高校形成条件的分析中可以清晰的看到, “微网络文化”正以意想不到的速度占领着大学生群体, 高校文化建设的工作者必须面对这新的趋势, 积极适应高校文化建设的内容、方法、途径等诸多方面的变化, 及时转变工作理念, 不断探索“微时代”下高校文化建设的新机制。笔者认为, 作为对网络教育实践不断深化发展的一种积极回应, 新时期构建微网络文化高校是高校文化建设的必经之路。下面仅从两个角度对如何构建微网络文化高校谈一点个人的浅见。

1. 微网络文化高校中课堂教学的网络化与虚拟化。

研究表明, 课堂的空间设计与组织形式不同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 [4]进而成为影响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当今大量的新技术开始在课堂中使用 (从最初的投影到今天的交互式电子白板) 使得教学与学习环境发生了极大地变化。但是从实际的情况来看, 课堂的进程大多被教师制作的课件所控制, 学生仍是被动的参与学习。这种教学活动仅仅是形式上的信息化, 而教育思想、教学方法、学习方法没有发生本质变化, 因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很难被调动起来。而微网络的广泛运用则有可能从根本的改变目前的教学现状。具体来说, 就是要实现高校课堂教学的网络化与虚拟化。

高校课堂教学的网络化与虚拟化, 首先依赖于无线多媒体教室的建设。近年来, 中国移动加大了Wi-Fi热点的建设, 好多校园里已经能够使用中国移动公共Wi-Fi网, 这就为无线多媒体教室的建设提供了便利条件。在这样的教室里, 教师可以直接将便携的移动终端设备 (如平板电脑) 链接到投影系统中, 来演示教学课件和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和视频等, 同时通过教室的无线网络与学生的移动终端设备互联, 以此来实现课堂上师生直接交流学习心得, 学生通过移动终端设备发送问题等。课后通过通讯平台保持师生之间和同学之间密切联系, 交流上课笔记, 探讨学习心得, 学生还可以在移动终端设备上完成老师指定的报告或者作业。与此同时, 移动终端设备还可以替学生的作品留下纪录, 形成一份数字化的教学档案。这样一来高校课堂就具有了网络化与虚拟化的特征, 教学也得到了大大的拓展。

一言以蔽之, 在微网络文化高校中, 利用微网络技术实现课堂内各主体之间, 包括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技术与环境等相互之间的无缝链接, 使学习变得更为便捷和人性化。

2. 微网络文化高校中管理方式的数字化与互动化。

微网络下, 大众传播的传播方式发生了根本的改变, 传播由“教堂式”演变为了“集市式”。此种传播模式下, 一方面, 开阔了大学生的视野, 扩展了他们的精神世界。而另一方面, 各种不同观点、不同文化、不同价值观, 甚至消极、反动的观点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心理等方面, 从而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笔者认为高校管理方式只要实现数字化与互动化就可以从容地应对这种挑战, 并且在挑战中完成微网络文化高校的建设工作。具体如下:

首先, 管理工作的数字化, 必将改变高校管理工作的旧有模式。具体就是, 微网络下高校管理工作必须加快教育数字化的进程。要建立校园网管理微博平台, 将虚拟的“微社区”作为高校管理的新领域、新手段, 运用微网络下的现代数字技术, 以文字、图画、声音、视频、甚至动漫等计算机可识别代码的形式, 来呈现与组织高校管理活动。在此过程中, 不仅微文化校园建设得以加强, 而且可以做到引领大学生建设文明高雅的微文化校园生活。

其次, 在某种程度上讲, 高校管理工作是一个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信息高度互动的过程。如果管理者代表的信息没有形成“舆论气候”或“优势意见”, 那么这种信息流将在传播中将成为“劣势意见”, 从而导致其管理信息的主导性作用弱化。因此, 必须要充分利用微网络平台信息传递快捷、交流互动即时等优势, 与被管理者进行各种信息如学习信息、娱乐信息, 甚至情感信息的传递, 拉近与被管理者之间的情感距离, 激发与他们的情感共鸣。这个互动过程中还要借助骨干学生的辐射力, 充分发挥他们与同龄人习相近、性相吸的特点, 价值观、生活态度相近, 他们的观点和态度在广大学生中具有较高的认同度等优势, 增强管理主体与被管理者之间的互动交流, 优化微网络管理平台的传播效果。

此外, 微网络可以帮助高校的管理工作者将对管理者或被管理者的负性评价与舆论倒向积极舆论氛围, 营造出一个良性的微网络宣传环境。在这样的环境里, 知识的传递和教育的进行, 都将变得更加快速与容易。当被管理者的学生在微网络的环境里体验到幸福感、成功感和乐趣感的时候, 他们的创造性和战胜挫折的心理弹性就逐渐建构起来。这对未来的高校管理工作的互动性将奠定良好的前提。

总之, 微网络文化将是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的外在显现, 是承担高校精神文化的载体。微网络文化氛围的构建对形成高层次、高品味并具有本校特色的校园文化, 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为此, 高校要充分利用微网络的优势, 建立与“微时代”趋势相适应的微文化高校校园。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N].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公报, 2005-3-28.

[2]腾讯科技.腾讯第三季总收入115.656亿元同比增长54.3%[EB].腾讯科技讯.http://tech.qq.com/a/20121114/000169.htm, 2012-11-14.

[3]王亚煦, 张亚广.大学生使用微博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一基于广州大学城10所高校的调査[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2, (01) .

时代特征下网络文化论文 篇7

一、高校工会在文化建设工作中的意义

工会在文化建设工作中具有重要作用。创新中国工会理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国工人阶级伟大品格、建设高素质的职工队伍是其在国家层面上的文化责任;大力开展企业文化建设和职工文化建设是其在企业层面上的文化责任。[1]在学校各机关中, 工会是党联系广大教职工同志的纽带与桥梁, 是在校党委支持领导下的群团组织。由于工会工作自身的特性及其在学校教职工中发挥的作用, 使其在高校开展文化建设工作时, 能够产生不可替代的效果。

一是国家新形势的要求。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 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 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2]“十三五”规划建议中提出, 要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 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 坚定文化自信, 增强文化自觉, 加快文化改革发展,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3]高校工会作为学校党委和基层教职工沟通的重要节点, 需要承担起应尽的责任。

二是管理新模式的升级。高校工会经过多年运行, 建立起较完整的工作管理制度。作为以高级知识分子为主体的自发性群团组织, 成员绝大多数自身素质高, 社会地位好, 有较强的自我约束能力, 能够对现行制度很好地遵守并执行。因此, 探索运用“文化”渲染的有效手段, 采取“以文化人, 文化育人”的积极方式, 通过提升教职工自身修养, 实现“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 弥补制度存在的漏洞和不足, 进而达到整体提升校园文化氛围的有利效果。

三是个人新需求的满足。作为高级知识分子的教职工, 对于社会文明程度及政治平等权利有着较强的诉求, 可以利用工会的感召力和号召力, 发挥组织优势, 调动广大教职工参与热情与积极性, 向广大教职工宣传党的最新大政方针及路线措施。采取内涵式发展策略, 组织学习各学科门类前沿知识, 全面提升广大教职工综合素质水平, 增强个人竞争力, 激发创新能力培养。同时, 通过文化建设, 传递社会、学校发展新思维, 促使教职工更新老观点、老看法, 让教职工了解当今社会和学校迫切的需求, 争取信任, 鼓励团结, 转变思想, 尽可能地减少突发矛盾, 为高校又好又快发展减少阻力。

二、高校工会在文化建设工作中的时代机遇与挑战

网络时代的开启引起传媒方式的大变革, 传统的纸媒、流媒体逐渐被门户网站、自媒体等新媒体平台所替代, 手机终端上网方式的变革更大大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新媒体技术的兴起与应用, 既为高校文化建设工作提供了机遇, 也相应带来了挑战。

1. 时代机遇

(1) 丰富高校工会文化建设工作方式。互联网的普及大大方便了人群间互联互通, 运用互联网技术建设实时通讯平台, 为身处不同空间的人们提供了实时信息交互的可能性。为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 广泛采纳意见, 畅通意见反馈渠道提供了便利。同时, 利用丰富的互联网资源, 建设信息发布平台, 开展信息发布、学习资源共享、政策方针引导、文化氛围营造等一系列工作, 将互联网海量信息为我所用, 可以降低日常工作成本, 增强实用性效果。

(2) 提升高校教职工信息获取满意度。如今, 高校中已有不少“80后”“90后”任教, 他们思维活跃, 熟悉网络, 对于互联网接受度和认可度非常高。建设网上学习基地, 将学习时间碎片化, 学习内容菜单化, 使学习时间得到拓展, 学习内容根据需求实现精准“点餐”, 有利于提升自主学习兴趣, 提升文化建设的灵活性以及针对性。

2. 时代挑战

(1) 网络文化安全意义非常。“十三五”规划建议中指出, 加强网上思想文化阵地建设, 实施网络内容建设工程, 发展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 净化网络环境。手机作为网络终端兴起后, 网络信息传播更加便捷, 诸多“自媒体”以及“自媒体人”迅速进入了人们的视线。不同的文化碰撞, 不同的价值观念与思想观念激烈碰撞。同时, 个别别有用心的造谣信息更是对占据主导地位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无端攻击。网络文化环境变得复杂且具有迷惑性, 高校教职员工长期接触下, 如不能明确分辨是非曲直, 则容易受西方思潮影响, 导致爱国主义思维淡薄, 民族观念模糊, 政治立场动摇等不良后果。

(2) 网络舆情不能掉以轻心。网络舆情, 是指通过网络渠道流行的对社会突发事件或社会热点问题发表的主导性网络舆论, 具有广泛的网民参与度以及持续的影响力, 集中地显示了群众的关注点。近年来, 由于部分社会事件网络舆情干预不及时, 事件持续发酵, 导致群众情绪爆发, 甚至引发群众不理性行为, 对社会稳定不利。高校教职工网民数量成不断增长之势, 由于专业涉猎不同, 看待问题难免有分歧, 乃至大相径庭, 甚至引发网络激烈讨论。特别是教师的一言一行, 深刻影响其所带班级学生的是非观念, 处理不及时, 有可能会在学生间造成不良的影响。

三、高校工会在文化建设工作中的思考与探索

综合上述分析, 着力运用网络工具依然是当下高校工会在群众文化建设工作中需要依靠并推进的重要手段。结合实际工作经历, 还应在工作中进行如下几方面的思考与探索。

1. 夯基础, 维护巩固好现有平台开展工作

高校工会作为联系广大教育一线教职工的群团组织, 应广开言路, 倾听教职工关于学校发展、教育教学、日常管理、规章制度、个人发展等问题的意见建议, 收集教职工呼声, 为教职工提供实时交流平台, 建立学校领导同基层教师在线交流制度;利用现有工会网站, 加强政务公开、事务公开、留言板等板块建设, 有效利用信息公开板块, 努力加强工会自身职能宣传, 让大家了解工会, 认识工会, 提升职工对工会工作的认可度, 获取信任;疏通群众建言献策途径, 扩展群众民主参与方式, 为创建高校政治文化氛围打好基础;开通工会服务网上预约板块, 职工办理相关事项可事先通过网上系统进行预约并提前熟悉办事流程, 简化办理手续, 避免因流程不熟悉造成延误, 使工会组织联系教职工、服务教职工更加方便便捷, 真正成为“教职工之家”。

2. 求时效, 结合利用好多种网络新媒体创新工作

在开展文化建设工作时, 应注意积极利用网络新媒体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活动。通过调节教职工间和谐文化氛围, 改善校园文化环境。针对高校扩招, 青年教职员工大量补充入校的情况, 重点着力加强青年教师师德师风文化传承活动, 组织“书香论道”交流会, 为青年教职员工开展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职业理想和行为规范教育, 组织先进教师事迹报告会以及座谈讨论。并通过“线下学习, 线上测试”的方式, 巩固学习成果, 提升新进青年教师个人素养, 促进优良师德继承与发展;针对大型校园文化演出参与度不高, 积极尝试“线上线下双现场”形式;将教职工乐于参与的各类文体活动, 通过前期自媒体发声加强宣传力度, 后期组织网上公开票选, 增加自其主参与度并保证活动时效性;为使服务精准化与普惠性两者结合起来, 可针对不同教工群体推出专题平台, 并推送与之相适应的活动, 提高其参与兴趣。

3. 筑高墙, 明辨是非守卫网络舆论战场

作为高校工会干部, 要做好网络舆论应对工作, 必须加强自身理论修养, 加强学习, 明辨是非。对于网络舆论, 首先要建立舆论舆情排查机制, 出现网络舆论舆情后, 要正视面对, 敢于亮明自己观点, 提高舆论引导能力, 加强交流, 将网络舆情及时反馈解决, 弘扬正能量。在引导时要注意方式方法, 要了解事件原委, 避免矛盾激化。对于牵扯在校学生的事件, 应首先从保护学生的角度出发, 积极协同学校相关部门及学院沟通处理;对涉及教职工正当权益和利益的舆情事件, 工会作为维护职工权益的官方组织, 要积极出面, 运用网络手段正面发声, 果断帮扶维权, 尽可能帮助解决, 并针对事件发展及时尽告知义务, 真诚地为教职工服务好;针对网络谣言, 做到勇于发声、敢于发声、善于发声, 自觉维护网络文化纯净, 同时做到严以律己, 不传谣不信谣, 以自身行动感染周围人, 为创建文明和谐的校园网络文化而努力。

摘要:科技革命的创新不断推动先进生产技术的快速发展, 不断带动着社会人生产生活方式革新, 互联网及网络终端设备的推广和普及使“互联网+”行业不断兴起并已走在当今时代前列。中华全国总工会书记处第一书记李玉赋在全总十六届四次执委会议上的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制定和实施工会‘互联网+’行动计划, 形成网上网下深度融合、互联互动的工会工作格局。”因此, 如何加强高校工会在当前网络时代化下信息化建设水平, 完善新媒体传播化下的新技术应用水平, 提高大数据精准化下面向群团成员的服务水平, 是我们进一步要思考的重点工作。

关键词:网络,教职工文化,工会

参考文献

[1]李磊.论当代中国工会的文化责任[J].广东行政学院学报, 2015, 27 (4) :92-96.

[2]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N].人民日报, 2013-12-31.

时代特征下网络文化论文 篇8

当前, 信息传播和接收方式发生了巨大变革, 大学生作为使用新媒体技术最为广泛、最为活跃的群体之一, 浸润于新媒体环境, 成长于新媒体环境, 生活方式、思维方式、行为方式无不被烙上新媒体时代印记。

1 建设大学生网络文化工作室的意义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非常重视信息化建设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也强调:“着力提升新媒体时代社会沟通能力”。如何占领网络舆论的制高点, 利用新媒体手段去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进一步贴近实际, 贴近学生, 是学校加强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课题。因此, 成立西安邮电大学大学生网络文化工作室, 利用新平台、新载体, 创造性地开展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 传播优秀传统文化, 对进一步深化学校“人文与科学并重”的办学理念、实现立德树人目标有着重要的意义。

2 当前新媒体使用现状分析

2.1 形式多样, 内容分散

目前, 西安邮电大学在新媒体运用上, 相关职能部门、学工系统、各二级学院都有自己的网站, 学工系统老师有自己的QQ群、博客、微博和微信等网络多媒体, 涉及到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务管理、职业生涯规划、日常生活服务等内容, 但是没有学校层面的系统架构, 资源分散不能充分利用, 也无法做到相互交流、相互借鉴和相互学习。

2.2 专业平台已搭建, 渐行体系

学校e-learning工作室, 根据教务处汇总的全校重点、难点课程信息, 针对性地对一批校本课程进行微课程建设, 目前已经系统性的完成了《大学物理》、《高等数学》、《通信原理》、《电路分析》等一系列课程的建设与发布, 同时也摸索和总结出了视频课程制作的宝贵经验, 形成了具有西邮特色的教学信息化服务与建设模式。

2.3 微信平台数量多, 影响力加大

2013年11月以来, 学校建立了以微信为主体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应用平台, 目前已发展包括思政工作的“党员工作站”、心理健康教育的“西邮下午茶”、实践育人的“西邮科创平台”和服务性的“西邮课表”为代表的101个微信平台, 年累计关注用户数万人次。

3 大学生网络文化工作室的建设思路

从以上内容可以看出, 成立学校大学生网络文化工作室, 可以有效地延伸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深度和广度, 增强工作的吸引力、感染力, 提高工作的信息化、数字化、高效化, 从而实现育人“润物无声”。

3.1 大学生网络文化工作室的建设方向

(1) 进行整合资源。通过整合学校各类教育网站、网络工作室和新媒体等平台, 统一管理, 建立学校大学生网络文化工作长效机制, 做到有的放矢, 形成工作室整体协调。 (2) 加强队伍建设。使工作室的新媒体手段不断新颖化、易接受化;使工作室的管理方式更加规范化、科学化;使工作室的教育内容更加人文化, 感染化。 (3) 提供条件保障。大学生网络文化工作室要发挥作用, 需要从学校层面解决工作室运转所需的经费、场所和人员, 只有解决了人、财、物, 工作室的功能才能不断深化、教育方式才能不断创新、教育影响力才能不断扩大, 才能在对学校的实践育人工作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

3.2 大学生网络文化工作室的建设重点

(1) 建立“一”个机制。结合学校具体情况, 建立“西邮人”网络文化工作室的管理、运行、评价机制和激励措施, 建章立制, 宏观调控工作室的运转, 完善教育服务育人能力, 提高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 (2) 突出“三”个主体。以党员工作站、学生团学组织和学生社团的学生骨干为创作主体, 扩大“西邮人”网络文化工作室的影响。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服务是建立大学生网络文化工作室的源动力, 只有不断地贴近学生、服务学生, 工作室才能永葆活力, 因此可以代表学生最广泛需求的学生骨干是工作室不断创新和开展教育服务工作的基本保障。 (3) 打造“一”批品牌。一是宣传品牌, 科学设置大学生网络文化工作室活动内容, 图文音像并茂, 提高工作室的宣传实效;二是实践品牌, 以学校科技创新基地和挑战杯等科技创新活动为依托, 开发应用APP, 提升学生实践能力;三是文化品牌, 根据学校专业特色, 整合资源, 成立“西邮风采”视觉传媒, 展示“西邮人精神”, 让育人潜移默化。

4 大学生网络文化工作室的功能模块建设

4.1 建成“西邮e家”平台

以学校党建进学生公寓工作为基础, 不断提升公寓文化内涵, 通过开展网络宣传、网络互动、网络教育和网络培训, 营造积极向上公寓文化, 让“家”的文化不断入脑入心, 为学生创造一个和谐的公寓人文环境, 充分发挥宿舍文化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特殊作用。

4.2 建成“西邮e学”平台

依托学校学科特色, 教育和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 将日常学习与网络学习、微课程学习相融合, 让工作室成为大家学习的交流空间、答疑解惑的互动空间、创新思路的碰撞空间, 增强师生之间沟通、交流, 对于学生的困惑、困难等及时给予引导和帮助, 有效提高大学生的学习能力、钻研能力、敢于质问的能力, 助推学风建设。

4.3 建成“西邮e生活”平台

按照“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 整合心理健康教育、学生社团服务、生活服务贴士等资源, 让工作室成为学生生活问题的讨论空间、学生生活能力的培养空间、丰富学生生活的休闲空间、真善美的展示空间, 有效助推学校第二课堂文化建设, 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的人文生活空间。

4.4 建成“西邮e话”平台

积极引导学生开展网络文化、网络思政、网络舆情等内容的正能量传递, 宣传典型实践案例, 让工作室成为学生文化的交融空间、思想政治潜移默化的教育空间、网络舆情的分析空间, 有效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主动性和时效性, 从而营造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良好氛围。

4.5 建成“西邮e创”平台

打造学生科技在线交流互动平台, 开设“学生科技信息”、“竞赛专栏”等板块, 推动西安邮电大学学生科技成果转化, 让工作室成为学生创新创业思路的孵化空间、学生创新创业经验的推广空间, 帮助学生认识自己、明确目标, 从而有效促进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5 结语

建立大学生网络文化工作室就是要在信息化大潮中, 抢占新阵地, 传播正能量, 通过相互关注、相互推荐、功能分化, 让学生们切实感受到新媒体技术的应用给自己带来的便利, 实现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 帮助学生成长成才, 最终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

摘要:本文结合西安邮电大学新媒体建设应用情况, 阐述了建设大学生网络文化工作室的意义, 分析了该校当前新媒体使用现状, 并由此提出了建立学校建设大学生网络文化工作室的思路。

关键词:新媒体,大学生,网络文化,工作室

参考文献

[1]刘洋.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9.

[2]陈国成, 黄伟泓.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及对策[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3 (2) :60-62.

[3]申小蓉, 李怀杰.高校网络文化建设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 2011 (10) :61-64.

[4]任祥.当前加强和改进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12 (2) :104-106.

上一篇:自主开放式下一篇: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