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任工作

2024-07-23

初任工作(共9篇)

初任工作 篇1

摘要:作为一名以护理专业为特色的高职学校的专业课青年教师, 在担任兼职班主任以来, 遇到了诸多问题。而面对这些问题, 如何解决, 解决之后的效果如何, 也是我想要在这篇文章中和大家一起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班主任,护理专业,高职学校

班主任是班集体的领导者, 而班主任工作的好坏直接或间接地关系到学生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因此, 我们必须重视班主任工作。

首先, 谈一谈我在初任兼职班主任工作时遇到的问题。我是一名医学专业基础课的青年教师, 我所分管的班级是护理专业的学生。从第一次班会的调查结果看, 最大的问题就是本班绝大多数学生都不是自愿选择护理专业的, 大部分学生主要是基于父母的选择, 而学生的父母主要是着眼于今后的就业情况才报考本校的护理专业。这种现象具有普遍的存在性, 而非极个别现象, 所以这也直接造成学生们在校期间的学习目标不明确, 主观能动性相对较低, 不少人抱有及格就好的心理, 没有想要主动去学习的想法, 也就无法学到实用性的知识[1]。

再次, 本班同学均为女生。由于专业的特殊性, 年纪同学绝大部分由女生构成, 男生的数目少之又少。而高职学校的女生正值青春期, 每个人都有小心思, 同学之间很容易发生摩擦。除此之外, 班级中会出现一些由于种种原因自闭的同学, 不合群, 生活在自己的小世界里, 排斥周围的人或被周围的人排斥。而这些心理健康状况不良的学生不仅影响了自己的学习, 也同样容易与周围同学起摩擦。

面对这些问题, 我是采取了以下的措施:

1.言传身教, 加强自身修养

教育并不是一个强行灌输的过程, 而是学生自我消化、积极转化的过程。而在一个班集体中, 班主任的学识水平和道德修养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班级的每一个学生, 进而形成一个班的班风。所以, 我们要将言传与身教结合起来, 不仅要具备与时俱进的意识, 掌握广博的专业知识, 形成良好的个人修养[2], 更为重要的是要让学生知道怎么做, 并表现在具体的行动上。

2.团结班干, 树立良好班风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在班级工作中, 班主任要重视规章制度的制订, 并且让学生也主动参与到其制订中来。这样由师生共同制定的规章制度, 才能深入人心, 学生才能自觉遵守, 才能保障班级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另外, 班委的选举不容忽视, 学生干部是学生和班主任之间沟通的桥梁, 是班主任管理班级事务的得力助手, 一个有能力和责任感较强的班委会能够促进班级的管理, 班委能各司其事, 遇到问题共同商议, 有效地杜绝了班主任包办班级事务的不良现象, 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是班级的主人, 提升班级的整体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

3.积极沟通, 共建和谐氛围

爱是教育不变的主题。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关心和付出。班主任对班级的付出会被每一名学生看在眼里, 所以, 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名学生是每一位班主任不应忽视的。在我的班级里有两个孩子, 一个个性张扬, 一个极度自闭。相对于班级其他同学来说, 这是我花心思最多的两个学生。个性张扬的学生, 总是爱化妆, 衣着不得体, 跟家长的关系比较僵, 遇事喜欢出风头。性格自闭的学生, 总是希望自己不被人发现, 经常将同学之间的玩笑话误解记在心里, 对周围的环境适应性差, 甚至影响了自己的身体。对待这样的同学, 教师就应该发挥耐心、细心和责任心。就算花再多的时间, 想再多的办法, 也要帮助她们融入班集体, 找到自信。但是班里学生数目较多, 班主任不可能对每个学生每件事情都了解得很透彻, 在处理某些问题时, 也会加上自己的主观色彩, 如果班主任对某一事情轻易下结论, 不仅会使学生受委屈, 也会使自己面临信任危机。要防止这样的状况出现, 要营造和谐氛围, 使学生乐于与教师交流。

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 处理结果并不尽如人意。所以, 还有很多值得注意和重视的地方。尤其要注意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心里状况。有的学生吃软不吃硬, 有的学生能接受旁敲侧击, 有的学生喜欢浮夸被捧的心里, 还有的学生适合“冷处理”。所以, 班主任对自己的工作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的自觉反思是必不可少的。要以充满乐趣的姿态吸取经验教训并借助研究[3], 用系统的、理性的班主任工作行动来解决实际问题, 并提炼、总结自己的班主任工作经验, 完成从理论到实践的应用。

班主任工作是一项长期、复杂而艰巨的工作, 而兼职班主任还有专业课的授课任务, 时间和精力远不如专职班主任。要做好班集体的管理工作, 需要教师积极探索与实践, 分配和协调好自己的时间, 多引导, 多激励, 多包容, 使学生的心往一处想, 劲往一处使, 为学生打造一个富有活力与爱心的班集体。

参考文献

[1]段小芬, 丁贵斌.小议如何做好护理专业班主任工作[J].内蒙古教育, 2014, 9:39-42.

[2]路平.班主任工作漫谈[J].教育科学, 2014, 10:13.

[3]徐云娟.班主任工作应以疏为主[J].反思者, 2014, 9:118-119.

初任工作 篇2

本人2011年6月毕业于xx大学xx专业,同年x月进入xxx工作。在这段时间里,在领导的指导、关心培养下,在同事的支持帮助、密切配合下,使我在自身技术积累、工作经验、问题的分析与解决能力方面都有提高,但是还有很多需要继续积累和学习的地方。现将我任现职以来的专业技术工作总结如下。

工作方面,我刚到公司品质部,主要从事的是公司原辅料、包装材料的检验工作。原辅料检验涉及到理化检验和微生物检验。这些检验项目都是比较细致的。在工作中,我严格按照公司文件的规定开展检验工作。坚持将自己所学习的内容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同时,本着对公司对自己负责任的精神,上报真实的检验数据,力求做好每一个检验项目。

由于公司需要,我与2012年2月担任了QA一职,负责公司质量保证相关工作。我在工作中,监督检查生产现场生产和质量管理规程、操作规程的执行情况,负责生产现场质量情况的收集和报告。将真实的质量情况汇报给公司领导。负责工序质量控制点控制情况的检查及监督,使生产出来的产品符合质量标准。

学习方面,我刚到公司时什么都不懂,总是拿学校的那套去工作。我为了能够更快的适应工作环境,在领导的悉心教导下,认真的学习了《中国药典》有关检验的内容,公司原辅料包材的质量标准、检验操作规程。结合我在学校学习的内容,我能够较快的适应工作要求,提高工作效率。从事QA工作中,虚心向领导请教,不仅要学习理论知识,还要学习实践内容。通过一年的努力,我能够及时发现生产过程中不符合管理规程的操作,基本能够胜任QA工作。

初任教师成长之路 篇3

从大学走出的我, 走上了符合所学专业的职业, 当上了一名高中教师, 开始的我, 很傻很天真, 也很紧张。我每节课的目标不是在想着这节课要百分之几的学生听懂多少知识, 掌握多少知识, 讲究怎样的高效教学。其实我的心底, 是要求自己一定要能上完45分钟的课, 不能傻傻站在讲台上不知所措。此外, 还有一点点高的要求, 或者说一点责任心:有的学生, 被分到其他班, 被一些有经验的老师教, 而我班上的学生, 分给了我这个初出茅庐, 无经验, 也可以说没什么知识的新老师教导, 可不能因为我的“新”导致我的学生没能学好知识。就这两点了, 我对自己最基本的要求。

于是, 我开始了我的工作生涯, 令我出乎意料、受宠若惊的是, 学生挺喜欢我, 也接受我上的课, 认真地听我上课, 也虚心接受我对他们的一些建议和批评。

在开心之余, 我反思学生为什么喜欢我, 我有哪些地方被学生喜欢, 成为教与学互动中的催化剂。希望这些总结成为我第二年教学起航的导航灯, 在教学的迷途中指引方向;也希望为每年新走上教育工作道路的同僚提供经验, 作个参考。

第一点:年轻老师, 总是不知天高地厚 (至少我是) , 我们年轻, 活泼, 活力, 热情。我们的脸上, 除了少一点皱纹, 也少一点师长的严肃, 学生看到的更多的是我活力和灿烂的笑容, 甚至有娃 (我管我的学生叫做娃) 这样问我:“芳姐, 你怎么每天都这么开心?每天都在笑?”

其实不用多解释, 在人际交往中一个微笑是拉近你我的第一步, 一个微笑足以让这些大孩子放下对我这个陌生人的戒备之心, 对我这个“老师”的抗拒之心。 (为什么说抗拒之心, 我的娃是一群在学业上不出色的孩子, 从老师那里得到比之于肯定更多的是否定) , 我和学生仅相差四、五岁, 学生不仅没有距离感, 更多把我当做大孩子, 大姐姐, 我们之间无话不谈、无话不说, 没有一般师生之间猫与老鼠的关系, 没有对一些敏感问题的忌讳。而且我的热情给学生枯燥、机械的高中生活带去一点活力, 兴奋。当看到学生上完英语课后的懒腰, 因为这些娃, 早已听不懂这些英文, 上完物理课后朦胧的眼睛, 由于这些娃早已跟不上“光速”, 他们只是“斜坡上匀速下滑的木块”, 而看到我, 便立即从春天的复苏进入夏天的火热, 我想我是对的。

第二点:多元的知识储备能赢得学生的喜爱, 偶尔在上课来几句流利的英语、韩语或者日语, 不仅能博得这群孩子们的倾慕, 也能拉回课堂上几个神游的孩子。在课下, 与孩子们谈论喜欢的明星, 喜爱的音乐, 爱看的电影, 好玩的游戏, 也只有在这时, 孩子们才深切地体会到, 原来老师和学生一样是普通人, 也生活在当下的社会, 也生活在他们的世界。若是能在交流中能给一些评价和对现代意识流、价值观的引导, 对孩子们来说是非常有利的, 能帮助他们在成熟地去感受去喜爱新兴事物, 或者引导他们明白自己为什么喜欢, 喜欢什么?而不是痴迷, 陶醉, 无法自拔, 而当某些明星过气的时候, 什么都没留下, 只是换一个明星继续痴迷几天。比如有学生喜欢少女时代, 喜欢他们的歌, 喜欢他们每一个专辑的造型, 喜欢他们拍的MV、画报等, 那么我可以告诉他们日韩的MV是如何拍摄的, 歌是怎么录的, 海报是如何被PS的, 有多少真实度。也告诉他们我喜欢金贤重, 不仅仅因为他长得很帅气, 而且他作为青春偶像明星, 他有稚气活泼的一面, 同时作为SS501的队长, 也能看出他稳重, 有领导力的一面, 以及作为公众人物, 他的礼貌, 谦和, 冷静, 自信, 都深深吸引我, 这所有的评价, 表面是在夸奖明星, 潜移默化中在暗示学生学习这些优秀品质。

以上两点是与学生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第一步, 而人与人的交流, 以及育人最关键的是理解, 是信任。作为老师, 要用心去感受学生的点点滴滴, 作为一个高中生, 他今天的优点或者不足, 自有它的因果, 去感受它, 去理解它, 而不仅仅是批评, 否定, 教书育人的目的不是改变别人, 而是引导学生更好地学习, 更开心地生活。而我们对学生的理解换来学生对老师的信任, 有了信任, 我们就不必刻意注意学生的行为, 去感受他们的心理变化, 因为此时, 他们会很乐意与你来分享他们生活的点滴, 这样的良性循环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 也能促进他们的学业。

其实在教学道路上我只是个新手, 以上的总结也不过为班门弄斧, 抒发心里的小小感受, 也算我用心走过, 应该还算一个合格的新手。我想教书是一项育人的工作, 没有什么时候哪个学生会被塑造得完美, 生命不息, 进步不止, 而作为工作者, 更是要不断得用心, 才能在这条路上走得踏实心安, 走得有价值有意义。

现代中国教育, 正在实行新课程改革, 其改革体制基本沿袭大学生的课程模式, 实行新课程, 既是挑战, 也是机遇, 对现在的学生来说, 从小基本没有劳动实践, 除了读书, 还要补课, 整个成长过程几乎被知识给掩埋了, 也许新课程的落实能给孩子们少一点压力, 多一点清新自然的空气。

初任班主德育工作体会 篇4

一、树立威信,领导班集体

都说年轻班主任与学生年龄相仿,应该与他们做朋友,可如果朋友做得过了头,威信从何而来?一学期的学习与摸索,我明白了:教师可以而且应该做学生的朋友,这与树立威信并不矛盾,关键在于如何把握好“度”,并及时进行角色的转换。

首先,要以一颗真诚的心使学生明白,老师,无论年龄大小,其身份和地位不容侵犯。

“一班之大,不能无主”,老师就象战场上的指挥官,要起到统领全局的作用。国有国法,班有班规,班里的规定是集体制定的,须共同遵守,违背者应受到惩罚。而此时老师就是法律的执行者,必须坚持原则,公正严明,无所偏袒。对于集体活动也是如此,需要大家共同参与的,决不允许某位同学因个人原因临阵逃脱。

除了在遵守班规上对学生从严要求,不打折扣,在行为习惯和礼貌方面也不能忽视。作为老师,要时刻铭记自己的身份,在言谈举止上注意维护自己的尊严,尊重学生,不与学生开过火的玩笑,同时也要求学生对自己尊重,有礼貌,因为尊敬老师是一个人高素质的表现。平时一旦发现有学生见到老师不打招呼或者有其它不礼貌的行为,我都要给他们及时纠正,因为这不但可以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促进班里良好风气的形成,也有利于保持教师在学生心中的威信。

当然,要树立威信并不是一味追求过分的严厉,而应该建立在感情基础之上。而要与学生建立深厚的感情,必须具备一颗真诚的心,要真心地与他们交朋友,不失时机地抓住与他们交往的每一个机会,为自己创造多种角色的机会。如果说,在教室里,在课堂上,教师更多的是充当教师的角色,那么,在课下,在活动中,教师应该更多的充当朋友的角色。多利用课间到教室里走一走,与学生们了聊一聊他们感兴趣的学校之外的话题,或者找个别人以朋友的身份面对面地谈谈心。

二、建构得力的班干部队伍

在选举班干部之前,细心观察每个学生的表现,认真分析每个学生的性格、特长、品质、能力等情况,精心物色有组织协调能力,有吃苦耐劳精神的合适人选。

选拔一支精明能干的班干部队伍,对班主任做好班级管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避免班主任与学生成为对手的关系,设助手不失为一种好方法,要使每一名班干部都成为助手。每名班干在班级中都负责一定的事情,都为班级负责,都给以表现自我、树立威信的机会,而尽量做到:学生能够组织的活动,由班干部自己组织,给他们以主动权;学生能够转达的通知,尽量由班干部传达;利用课余的时间多与班干部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用民主管理的方法,利于班级的管理。在班级管理中,比较忌讳的是班主任一人说了算,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接下来就是班干部培养的问题了,有些班干部各方面都很优秀,也有能力,但是没有经验,体现不出其能力来。例如:我班的班长,詹同学,其各方面都很优秀,交际能力能力很好,但是没当过班长,不知班长的职责所在,那么针对他的问题,对他进行培训,首先鼓励其放手大胆的去干,并以企业化总经理的素质要求自己,做好表率。其次,通过班会课给其上去总结周工作,树立他在同学面前的正面的形象,而班中的一些通知,让他去通知,只给予指导。最后,找一些有关如何成为班长方面的资料给其看。经过这些后,他已经慢慢有身为班长的意识,也对班长的工作较上心了。

当然,班干部培养起来后,并非放任不管,而是要多多跟他们沟通,让班干部与班主任思想一致,对班中的问题多听听的他们的意见,同时对他们的工作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

三、增强集体凝聚力,形成良好班风

使班级有凝聚力,重要的一点,班级必须具有共同的目标,形成良好的班风。在一个有良好班风的集体中生活与学习的学生,会自然的有一种自豪感,班风越好,同学们个体目标的需要就越迫切,他们会为维护集体荣誉自觉地奋发努力。班风是无形的力量,他影响着集体成员向更高的目标前进。故此需要应是动员全体学生,统一认识的过程。通过班会课,利用好班会课,让全班学生与班主任站在同一阵地,为班级的荣耀感到自豪,为班级的差评感到羞愧。通过班会课民主确定班风标准。班风标准确定后,由班主任、学生干部通过各种形式及时和任课老师,以得到他们的密切配合和指导。同时还要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向家长通报,争取家长的支持和帮助。

平时给予学生灌输这样的思想:你代表的不是你个人,你的行为将直接影响到我们整个班级的形象,乃至我们整个学校的形象。希望大家珍惜每一次的机会,出色表现,赢得名誉。通过反复强调、教育,我班有所进步,当然还是存在一些问题。

四、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多赞美学生

学生的个别差异性使得他们的个性不同,能力不同,兴趣爱好也不同,每个人身上都有与众不同的闪光点。作为班主任,应该善于观察,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为他们创造成功的机会,以引起他们积极的心理反应,从而培养他们的自尊心,激发其自信和上进心。我班的纪律委员黄凯恒善于管理,适合冲锋陷阵,而纪律委员这个角色比较得罪人,故委任其为纪律委员,虽然他有这方面的优点,但是黄凯恒对自身的要求比较低,行为散漫,对此在班中表扬他的优点,同时也明确的指出其缺点,只对事不对人,指出其无法服众的一面,对此他有所改进了。而我班的另一个同学方同学,该同学上课经常睡觉,据科任老师反映睡觉较多,并且叫都叫不醒。经过与家长的沟通了解,该生之前并不想报考该校的,并且进来后有转学的意愿,但家长不许,故可以说他是来“混日子”的,但是我发现他唱歌很好听,在军训的新生表演中有他的身影,所以我在之后经常性的找他谈话,鼓励其积极参加班中的活动,帮助他在一职,在班中中找到属于他的归属感,而在“静心好声音”中他积极的报名了,在实操课上,他能够动手而不是呆坐不动了,他们的的变化使我深深意识到,班主任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要积极为学生创设机会,让他们得到自我表现的机会,从而获得成功的欢乐,体验胜利的喜悦,融入要集体中去。

初任高校秘书的定位与转型 篇5

关键词:高校秘书,定位,转型

高校秘书是领导的参谋和助手, 也是高层次人才聚集、多元文化融合之地的内部工作人员, 应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和过硬的业务素质。高校秘书应成为领导的得力助手和出色参谋, 必须是高素质的复合人才。作为初任高校秘书岗位人员, 如何给自己的工作一个清晰准确的定位, 不断积累学习新经验、新方法, 使得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运行;同时在任职一段时间之后, 成功转型为一名优秀的高校秘书, 值得我们探讨。

一、初任初任高校秘书的定位

学习者:初任高校秘书者, 要多听多看多思考。尽快熟悉办公流程, 掌握工作技能, 学习工作方法。自学的能力是有限的, 所以要谦虚地向领导、同事多请教, 向本部门、其它部门的同事多学习工作技能和方法;要积极进修, 积极参加专项业务培训, 与时俱进, 更新观念, 不要闭门造车。

沟通者:在行政工作中, 沟通贯穿始终。行政沟通是行政组织的血液, 是行政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沟通技巧、畅通的沟通渠道能有效地提高行政活动的效率。在工作中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妨碍、干扰沟通的因素;对于高校秘书来说, 要擅于“换位思考”, 在坚持原则的基础上多为对方考虑, 扫除沟通盲点和障碍。只有做好沟通协调、信息传递工作, 才能在上下级之间、服务与被服务者之间、同事之间建筑起一架信息、情感交流的桥梁, 有助于完成秘书工作。

服务者:高校秘书的工作重点之一是为领导服务、为师生服务。“服务”是高校秘书工作人员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地。化服务意识必须正确处理好苦与乐、名与利、得与失的关系。牢固树立服务意识, 凡来人办事者, 均一律热情接待。坚持一声问好“请坐”, 一杯“热茶”暖心, 一句“慢走”送往, 维护好服务窗口的良好形象。行政工作琐碎、繁多, 往往任务急, 但需要认真细致, 任劳任怨。只有做一名认真负责、热情主动、细致周到的“服务者”, 才会得到领导、师生们的认可, 有可能在实际工作中得到配合和支持。

督办者:高校秘书常常要督促检查上级交办的工作是否落实到位。高校秘书要有大局观, 统领全局的基础上进行督促检查, 抓住难点、重点、热点问题和师生们最关心的问题, 加大督查力度, 狠抓工作落实。

二、高校秘书的转型

在高校秘书的岗位上工作了一段时间后, 不能满足于只做好以上四个角色, 还需要扩充管理职能, 向“参谋者”、“协调者”、“创新者”的角色转型。

参谋者——参谋职能。从学习者向参谋者转型。高校秘书在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后, 加上自身的学习提高, 可以在对实际情况的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合理分析、科学推理, 积极为领导出谋划策, 为领导制定正确决策提供有效的参考意见。要使自己的参谋意见合理可行、发挥作用, 高校秘书工作人员必须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养成勤于思考、注重调研、热爱学习的良好习惯, 熟知高校各种问题与相关政策, 而且善于通过有关渠道了解到高校最新信息和情况。

协调者——协调职能。协调各方面的关系是秘书工作的一项重要职能和长期任务, 高校秘书是上下级部门交流、协调的桥梁。协调是是有效进行管理的重要手段。高校秘书的协调职能保证了本部门工作的正常进行。在实际工作中必须要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 同时还必须做好领导部门与师生生之间的交流活动, 及时把上级部门的政策、要求以合适的方式传达给师生, 把相关信息反馈给上级部门。在遇到上下级部门之间、师生之间产生工作上的矛盾时, 要善于做好调解工作, 找到一个合理的处理办法, 兼顾各方的实际情况, 能够妥善的解决矛盾, 保证工作顺利进行。

创新者——管理创新。高校的管理创新就是通过观念创新、制度创新、方法创新, 充分调动管理者和广大师生的积极性, 实现高校人力、物力资源的最优配置和整合, 提高管理效率, 以促进高校的稳步发展。

管理创新是对高校秘书工作上的高要求。虽然传统的高校行政工作往往具有一套严格的规章制度和既定的操作程序, 似乎需要循规蹈矩地完成工作。但是在实际工作中, 高校秘书不能墨守陈规, 要在复杂纷繁的日常事务中整理出创新的思路, 灵活应对各类服务对象, 根据实际形势、任务、要求, 用于改变和创新, 与时俱进, 在改革与尝试中探寻新的更为科学高效的办事方式和手段。

三、高校秘书应具备的意识

责任意识。高校秘书工作接触面大, 除了协助领导从事党委、政务活动, 还经常接收上级部门的指挥调度, 为广大的师生排忧解难释惑, 发挥了较大作用和影响, 承担着重要责任。高校秘书还会接到临时性的紧急任务, 需要在短时间内正确高效地完成。高校秘书在日常工作生活中要有强烈的责任感、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素质。

保密意识。高校秘书处理的文件信息量大, 常常会接触到党政部门的机要文件、以及师生的个人隐私信息。在沟通交流中, 保守各类机密是高校秘书工作的原则。高校秘书应该具有强烈的保密意识, 谨言慎行, 在交流中掌握好合适的“度”, 对机密及隐私信息应该做好保密工作。

主动意识。初任高校秘书的人员, 不应总是被动的接收上级部门、领导布置的任务, 按部就班地工作;而是在面对复杂的工作局面时, 能够理清工作思路, 主动预测到未来的工作趋势;要做到“想领导所想, 急师生所急”, 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本部门的各项工作中。

参考文献

[1]。何满艳, 张斌.高校办公室秘书工作的定位与创新[J].科技创新导报.2010 (2)

初任工作 篇6

一、高中初任教师专业成长课程设计的理论基础

(一) 哲学基础

约翰·古德莱德 (John Good lad) 认为:哲学是课程的起点, 是对所有课程进行连续决策的基础。[1]初任教师的专业成长受教育哲学观影响很大, 哲学观不仅能反映出他们的经验、常识、社会和经济背景, 更能反映出他们的教育观、学生观以及对孩子的态度和对教育的热爱程度。初任教师的教学行为是否具有实践性、批判性和反思性都与其所持的教育哲学观密切相关。

(二) 心理学基础

心理学以人的研究为主要研究对象, 课程以学校如何有效地育人为研究内容, 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是课程的重要理论基础。初任教师进入职场的前期阶段, 将经历“甜蜜期”“寻找期”“危机期”和“接受期”等四个起伏的心理过程, 他们主要处于观望、探索和适应时期, 从刚开始体会到做教师的快乐, 到实际中遇到的问题越来越多, 压力越来越大, 有些教师甚至产生危机感, 然后面对现实与理想的差距, 重新自我定位, 趋于妥协, 接受现实的教学状况。

(三) 社会学基础

以教育社会学的观点来看, 任何一个教师的职业生涯是从教师入职阶段的角色扮演开始的。在职场之初, 初任教师难免会遇到角色转换问题、教学技能问题、管理问题、人际关系问题、工作压力问题等, 入职阶段教师角色的成功实践, 对教师的整个生涯发展有重大影响。文化是课程编制的基础, 任何课程目标和内容的选择, 都受特定文化环境的制约和影响。功能理论家认为学校是用来传授能在成人世界中取得成功所必备的文化要素。[2]

(四) 文化学基础

当前是一个文化多元的时代, 其中, 移民文化是对传统文化整合和超越的一个典范, 是一种全新的文化, 独具特色。初任教师来自不同的社会阶层、不同的城市、不同的家庭环境, 具有不同的个性和特点, 有着不同的教育背景和教学经历, 因而构成了其独特的学习者文化。所以, 初任教师专业成长课程设计的核心应是:从初任教师的实际出发, 促进初任教师个性自主和谐地发展, 从而全面、有特色地推动初任教师的专业成长。

二、高中初任教师专业成长课程设计的思路与框架

(一) 高中初任教师专业成长课程设计思路

高中初任教师课程设计强调“自我更新”的教师成长, 注重“技术为核心”, 追求“人本化”和“个性化”, 关注通过教师的发展, 推动学生的进步, 促进学校的成长。

1. 强调“自我更新”

所谓“自我更新”取向的教师专业发展, 是指教师具有较强的自我专业发展意识和动力, 自觉承担专业发展的主要责任, 激励自我更新, 通过自我反思、自我专业结构剖析、自我专业发展设计与计划的拟订、自我专业发展计划实施和自我发展方向调控等实现自我专业发展和自我更新的目的。[3]加拿大学者迈克尔·富兰指出:单纯依靠外部知识来影响课堂和学校的观念……不是没有作用, 而是不够有力, 不够具体持久, 以至于无法改变课堂和学校的文化。[4]两者皆强调教师成长的自主性。唯有如此, 高中初任教师才会把教师专业发展看做是教师自我专业发展意识的现实化过程, 并依照自己过去的发展轨迹和今后的发展规划, 付诸行动。

2. 注重“以技术为核心”[5]

高中初任教师成长的核心是“以技术为核心”的培养, 主要培养教师赖以生存的教学经验。处于初任阶段的教师, 普遍缺乏教学经验, 教学生存相对困难, 许多学者称之为“生存关注”阶段, 因为初任教师刚入职场, 教学热情虽然很高, 与学生的年龄相差不大, 容易与学生建立亲近关系, 有较多的话题, 但是教学工作中面临着诸多困难。初任教师专业发展需要关注教师教学经验的形成, 并注重以“技术”为基础的实务理论学习与体验。他们迫切需要一套适合自己的课堂教学实际操作技巧, 以便快速成长, 顺利度过这个时期。这一方面需要借鉴和模仿优秀教师的教学实践经验, 以便有效解决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使教师适应并完全胜任工作, 通过“师徒结对”传帮带、“公开课”的同伴互助、“听评课”的互助, 帮助初任教师获得教学经验, 提升教学能力, 站稳讲台。

3. 追求“人本化”和“个性化”

一是“人本化”, 即以人为本, 完整而全面地关注、关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 提升人的整体发展。教师教书育人的宗旨是以学生为本, 教育实践的伦理特性决定了教师所传递的任何知识都负载着某种价值意义、伦理意蕴。正所谓“道之所存, 师之所存”, 教师的师德是立师之本。在教学行为中, 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无形中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发展。二是“个性化”。每个人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 高中初任教师间存在差异是必然的, 所以应对高中初任教师专业的发展提供更大的时间、空间, 同时也应提供高中初任教师发展的台阶, 而每位教师应该根据本身的条件制订自己通过努力可以达到的目标。此外, 应坚持教师的社会价值与课程的个人价值的统一, 重视个性发展课程价值观的历史制约性[6], 教育基于每一位教师个性化的教学体验, 学校必须关注成就具体的教师。[7]

(二) 高中初任教师专业成长课程设计框架

笔者对高中初任教师专业成长的内在需求作了调查, 得出以下结论:高中初任教师在“教学技能”和“管理能力”方面最欠缺, 需求最强烈, 在“学习者及其特征的知识”方面和“身心保健知识”方面需求相对强烈, 而在“学科专业知识”方面的需求相对不强烈。结合社会政策对教师素质的要求以及专家学者对教师素质要求的外在规定, 高中初任教师专业成长的课程设计框架应包括知识、能力、情感这三大模块。

1. 知识模块

教师知识是教师走上讲台必备的条件, 高中初任教师应当具有专业的学科知识、教学法的知识、教育心理学的知识、实践性知识等。因此, 开设“高中学科教材重难点解析”很有必要, 可先学习现代教科书的特点, 掌握教材的重点, 同时可以配套一本十年高考的真题, 使初任教师对教材和高考题有一个系统的认识。同时, 还应开设“高中学科作业设计”, 结合教材的重点, 学习学生作业设计的原理。另外, 面对现代移民文化背景下的学生, 特别是流动儿童和独生子女, 教师只有先了解他们的心理特点和思维方式以及所处的社会环境, 才能真正理解他们的学习行为, 并做到有效的沟通和交流, 所以“现代高中生心理学”的学习很有必要。此外, 开设的“高中教师嗓音维护”是针对教师生涯发展过程中可能患有关嗓音方面的职业病。在教师职业的初期, 初任教师就要开始学习和了解职业保健知识, 养成良好的习惯。

2. 能力模块

据本研究的调查结果显示:高中初任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管理能力”维度得分最高, 需求最显著, 所以课程设计按照“管理能力”和“教学技能”两方面来分别展开。我们首先设计了“营造和谐师生关系”, 使高中初任教师学会与高中生恰当地相处, 并取得他们的信任,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营建良好的学习氛围。如果初任教师对情况特殊的高中生没有进行合理的疏导, 将会对该生的一生影响很大, 所以初任教师很有必要学习“特殊学生管理技巧”, 分析他们的情况并进行及时而正确的疏导。对于班主任工作来说, 我们开设了“班主任工作实务”和“班级文化建设策略”, 帮助初任教师了解班级团体的特性、互相学习的组织和学习团体的形成, 以此培养班主任的说服性沟通能力和影响力, 为班主任提供一些基本的理论指导。有关“教学能力”方面, 针对高中初任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欠缺、应变能力不足的情况, 我们开设了高中分层教学研究、高中教学内容设计、高中教学目标研究、跨区域同课异构、课前导入艺术、生成性教学研究等课程。

3. 情感模块

情感注重情调、情绪或接受与拒绝程度, 多用兴趣、态度、欣赏、价值观和情绪意向或倾向这类词来表示。[8]情感模块注重教师在教学中能体会到幸福感、满足感, 喜爱学生, 并具备良好的个人品格, 具有专业伦理意识, 遵循职业伦理规范等。为此, 我们开设“高中初任教师心理健康”, 帮助高中初任教师应对教学、高考、科研、家长、领导及个人家庭等各方面问题, 学会心理健康维护;开设“高中初任教师压力释放”, 教会高中初任教师释放情感压力, 找到内心的平衡感, 寻求教学的满足感;开设“高中教师伦理课程”, 教会教师随着社会变革的不断发展, 教师的师德也要随之转型, 教师应始终保持教师的善、教师的公正和教师的责任感;开设“优秀高中教师经验叙事研究”和“全人价值理念研究”, 为初任教师的成长提供多种方式和途径。我们的目标是, 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 使高中初任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找到平衡感和幸福感, 同时始终具有教师德性和职业修养。

三、高中初任教师专业成长的学习方式

当前, 教师学习已成为国际上教师教育实践的一个前沿性课题, 从外围走向内生是教师学习方式的重要变革, 特别是对初任教师来说, 自主式和日常性的学习方式尤为重要, 并对促进初任教师的快速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一) 现场研习

现场研习是初任教师的一种普遍学习方式。目前的初任教师培训, 大都采用听课、讲座、校本培训等现场研习的学习方式。高中初任教师由于教学经验较少, 迫切需要熟悉教材的处理、课堂教学的设计、基本教学规范、作业设计、高中生的思维方式和知识特点, 特别是新课改对教师的教学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要求准确把握各学科课程标准、教材内容。我们通过教研组的集体备课、听评课等多种现场研习的方式, 帮助初任教师快速掌握基本的教学技能, 并使他们快速成长, 逐步胜任教学工作。

(二) 交流对话

目前的教师教育绝大部分为专家授课, 仅有一小部分的一线优秀教师参与进来。专家授课理论性极强, 可能成为脱离教学场景的纯理论, 初任教师难以将纯理论“学以致用”。如果让一线教师与专家进行对话, 那么他们源于教学的经典案例和经验, 加上专家的理论指点和升华, 就能用来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 并在实践中建构 (in practice) 关于实践的 (on practice) 、指向实践的 (for practice) 知识体系。[9]另外, 初任教师与专家的直接对话, 能促使初任教师个别问题个别解决, 从而促使其自身的专业发展。专家和一线教师紧密合作, 始终保持理性思辨与实证间的张力, 使之具备双重机制———既改善行为, 又提升理性认识[10], 促进教师和专家共同发展。

(三) 自主阅读

初任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策略研究 篇7

关键词:初任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策略

学校教育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职业生涯规划有助于激励教师不断进取,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工作的1-3年是初任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适应期,也是决定教师未来发展的关键期。因此,很有必要研究初任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促进教师的自我管理及学校管理,实现教师发展与学校发展的“双赢”。

一、核心概念

(一)初任教师

初任教师(beginning teacher)也称初任教师,通常指完成所有职前培训课程(包括实习)、已获得教师资格证,受到某个学校的聘用并处于任教前三年的教师[1]。

(二)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生涯又称职业发展,有狭义和广义之分。我们通常所指的职业生涯是指狭义的职业生涯,即一个人一生的工作经历,特别是职业、职位的变迁及工作理想的实现过程[2]。

职业生涯规划(Career planning)简称生涯规划,又叫职业生涯设计,是指个人发展与组织发展相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3]。

二、职业生涯规划理论

美国管理学家施恩提出“职业锚”这一概念,职业锚是人们职业选择和职业定位所遵从的关键价值依据,了解每个人的职业锚,有助于制定出适合每个人的科学、可行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4]。

(一)职业锚的概念

职业锚是指当一个人面临职业选择的时候,无论如何都不会放弃的职业中至关重要的东西或价值观。研究表明职业锚是人们对自己内心深处的看法,它是自己的才干、价值观、动机经过自省后形成的,职业锚可以指导、约束或稳定个人的职业生涯[5]。

(二)职业锚的类型

施恩认为职业锚有以下几类:技术(职能)型职业锚、管理型职业锚、创造创业型职业锚、自主(独立型)职业锚、安全(稳定型)职业锚(包括组织稳定型和地域稳定型两种职业锚)、服务型职业锚、挑战型职业锚和生活型职业锚[6]。

施恩认为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的职业锚,不管对于个人还是对于组织而言,把职业定位在适合自己的职业、给予适当的发展空间,才能最大化地发挥自身的才能,促进个人、组织的发展。

三、初任教师职业生涯规划措施

初任教师刚入职不久在职业生涯规划上常会遇到角色混乱、职业认同感低、缺乏有效的入职指导、易产生职业倦怠等问题。制定有效的教师职业生涯规划是教师和学校共同的责任。因此,应该从教师、学校的角度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初任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

(一)教师方面

1. 顺利地进行角色转换

初任教师工作不久,不能很好地对“学校领导与教师”、“教师与学生”以及“教师与学生家长”间的角色合理地转换,易产生角色混乱。这就要求教师多与有经验的教师进行沟通交流,多向学校寻求帮助并努力学习相关理论知识,顺利地进行角色转换[7]。

2. 提高教师职业认同

初任教师进行职业生涯规划,首先要把教育当作一个“事业”而不仅仅是为了生存的“职业”,树立正确的职业理念并提高自身的职业认同,正确认识“我是谁”“我应该成为一个什么样的教师”“我怎样才能成为这样的教师”等问题[8]。通过提高自身的职业认同不断激励自我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3. 进行终身学习

初任教师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及不断实现目标都需要不断学习相关理论、实践知识,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阶段、步骤等。通过终身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将所学的理论付诸行动之中[9]。

4. 设置合理的发展目标

初任教师要重视自身资源的开发与管理,根据自身的发展状况、学校的环境及职位需求,设置符合实际的、合理的职位目标,并且将大目标划分为具体而明确的近期和长期发展目标。

5. 适时调整目标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事物处于不断的变化和发展之中。教师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要认清理想与现实的距离,根据自身的实际状况、职位需要、学校的指导对目标进行适时的调整,提高目标的有效性[10]。

(二)学校方面

1. 树立正确的理念

正确的理念有利于促进实践的发展。学校应该充分认识到教师的发展尤其是初任教师的发展关系到教育质量、学校的发展,并给予初任教师适当的帮助与指导,促进教师与学校的共同发展。

2. 创建良好的环境氛围

良好的物质条件能够为教师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提供一定的物质保障,积极的文化氛围能够成为教师巨大的精神动力。学校应该努力创造良好的校园环境、积极向上的校风;创造积极向上的办公室文化、和谐的风气,促使大、小环境相互促进、融合,为教师提供良好的平台、平等的发展空间。

3. 设立职业生涯规划机构

学校应该通过设立机构,加强对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管理。便于新任教师“分析自身情况”“了解学校职位的相关信息”“目标定位”“采取有效措施”“反馈的专业指导与合理化建议”,并给予适当的财力与物力上的帮助,引导教师的职业发展目标与学校的发展目标相协调;采用物质激励、精神激励、情感激励等激励机制鼓励、支持教师,提高教师的自我效能感[11]。

4. 减轻工作负担

初任教师刚步入工作岗位不久,对工作不够熟悉、经验少、缺乏有效解决问题的能力、压力大、精力有限。学校应该根据初任教师的发展需要,提供有针对性的入职培训进行有效的引导,合理地减轻初任教师的工作负担,辅助初任教师顺利地度过“适应期”。

5. 发挥校长的作用

校长作为学校的带头人,应该成为先进理念的引领者、管理机制、激励机制的创建者、职业生涯规划的有效推动者[12]。为教师提供物质、精神上的帮助,遵循职业生涯发展规律,鼓励教师不断进取,实现目标。

此外,教师职业生涯规划需要学校尊重教师的职业发展目标性,并提供系统性的帮助,尊重初任教师的主体性并调动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指导教师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动态性与目标的可调性。

总之,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持续发展的过程,对于初任教师来说尤为重要,并且关乎到学校人力资源的开发、学生的身心发展甚至是学校的教育质量,需要教师和学校共同努力,引导教师朝着学校的发展方向前进,减少教师在制定规划时的盲目性,提高有效性,实现学校与教师发展的“双赢”。

参考文献

[1][瑞典]托斯顿·胡森,[德]纳维尔·波斯特尔斯威特.国际教育百科全书:第5卷[M].贵阳:贵州教育出版社,1990:91.

[2]张再生.职业生涯管理[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

[3]杜映梅.Bessi职业生涯规划[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5.

[4]卜欣欣,陆爱平.个人职业生涯规划[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4.

[5]Easedon J.E.McM abhon and S.K.Merman.Career Development[M].in The ASTD Training and Development book,4 the R.L.Caig.New York:McG mw-1996.

[6]钟继利.施恩职业理论在苏北小学教师职业生涯规划中的应用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7][11][12]李慰.初任教师专业发展策略[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4):39.

[8]李彦花.教师专业认同与教师专业成长[J].课程教材教法,2009(1).

初任工作 篇8

初任教师是指在学校任职1~3年的教师, 由于任职时间短, 又称新教师。初任教师受过系统完整的教育, 年轻有活力, 工作积极性高, 是教师队伍中的新鲜力量, 在学校未来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一教师有效课堂管理与课堂教学效果、教师专业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

1教师有效课堂管理与课堂教学效果的关系

课堂管理是教师通过协调课堂内的各种人际关系, 从而有效地实现预定教学目标的过程。课堂管理是有效教学的一部分, 是教师比较关心的问题。[1]有效的课堂管理决定着课堂教学成效, 是教师顺利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保障。课堂管理从本质上说是为了教学。课堂管理与课堂教学效果之间是相互联系, 相互影响的。教育实践中课堂管理与教学是融为一体的, 不存在有管理无教学的管理, 也不存在有教学无管理的教学。有效的课堂管理通过协调师生关系, 制定良好的班级制度, 调节班级结构, 促进师生课堂互动等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 它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始终, 是影响教学效率和质量的重要因素。无效的课堂管理不仅阻碍教学目标实现, 影响课堂教学质量, 还困扰着教师正常教学秩序的进行。而初任教师不能认识到课堂管理和教学效果之间的关系, 往往顾此失彼, 管理低效。因此有必要提高其课堂管理有效性。

2教师有效课堂管理与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关系

教师课堂管理的有效性是衡量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这主要是因为教师专业的发展不仅仅是教学水平的提高和改进, 掌握课堂教学规律, 懂得课堂管理策略, 会使用课堂管理技术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应有之义。教师积极有效的课堂管理可以帮助教师实现教学目标, 提高教学质量, 从而提高教师专业发展水平。反之亦然。而教师专业发展水平如何也影响其课堂管理效果。因此他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关系。

二初任教师课堂管理低效的成因分析

1初任教师对课堂管理问题缺乏研究和反思

初任教师作为课堂管理主体, 必须具备调控课堂行为、协调解决课堂问题、优化课堂环境等能力。然而研究发现, 初任教师在面对课堂管理中的复杂问题时显得苍白无力。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初任教师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学科教学上, 却很少意识到自身课堂管理中问题, 即使在教学中遇到问题, 也只是消除问题, 而不去思考引起此问题背后的原因。只消除问题, 不对问题进行归因分析;只是缓解了问题的发生, 不能从根本上根除问题, 防止此类问题再次发生。此外, 初任教师只认识到教学反思的重要性, 而没认识到课堂管理反思的必要性。出现该问题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教学的地位在教师心目中高于课堂管理的地位, 另一方面原因是初任教师认为课堂管理是班主任的事与自己无关, 课堂管理问题是由于班主任管理不到位造成的。初任教师任职时间短, 应通过对班级管理问题进行研究并以此积累经验和智慧, 了解和掌握课堂管理规律, 提高课堂管理的有效性。

2职前教育课程设置不合理, 忽视了教师课堂管理实践能力培养

正如新任教师所说的“在一年的教学工作中, 我觉得教师的班级管理和管理学生的能力, 要比教学能力更加重要, 应该得到重视。”[2]而当前教师教育课程设置方面存在缺陷, 重视教学技能训练, 忽视课堂管理方法学习。许多师范院校的培养方案中把课堂管理课程列为选修课, 并且课时也少, 在教师基本教学素质考核中也没有把学生驾驭课堂的能力作为考核指标。同时在教育实习中, 重视学生教学能力的训练, 忽视了学生课堂管理能力的培养。众所周知, 教育是一项重要实践活动, 缺乏实践的教育是不存在的。初任教师在职前教育实习中缺乏系统的课堂管理指导, 也缺少参与班主任课堂管理的实践机会和经历。由于以上原因, 初任教师在任职后面对课堂管理中复杂问题素手无策, 这时有的教师采取回避问题, 开始怀疑自身能力, 有的教师因为无法解决问题从而对课堂管理失去信心。

3任职学校不重视, 选拔指导教师不严格

“学校是教师成长的摇篮”。起初的校内支持、帮助对初任教师至关重要, 其中, 校长和指导教师是关键。[3]但是笔者在访谈中发现部分校长认为:“初任教师在大学受过良好的师范教育, 他们有丰富的教育理论和和实践, 对于胜任课堂管理绰绰有余”。由于学校领导过高的估计初任教师课堂管理水平导致指导教师指派上任意, 随意性大, 不考虑初任教师的真实专业需求, 只是为完成任务而选派指导教师。学校在选派指导教师时没有严格的标准和程序, 任命前也不进行系统培训, 对于指导教师指导的实际效果也不进行监督和评价。因为没有经过严格选拔, 学校对指导效果也没有严格要求。有些指导教师没有详细指导计划, 缺乏辅导方法和经验, 业务水平不高, 在指导初任教师时不尽心尽责, 故意推卸责任, 对初任教师不严格要求, 放任自流。这样导致初任教师的课堂管理水平在无效和放任指导下得不到真正提高。

4初任教师自我教学期望与现实出现偏差

初任教师入职初期处于热情高涨期, 自我期待较高, 想法不合实际。这个阶段往往为出成绩以获取领导和同事认可而忽视了课堂管理应遵循的规律。在课堂教学中表现为重教学轻管理, 重结果轻过程。由于初任教师自我教学期望过高, 盲目乐观自信, 自认为师范生阶段受过系统完整的教育理论熏陶, 对于课堂教学中出现的复杂问题, 过于自信甚至自负的认为用掌握的科学理论和方法足以解决现实问题摆脱困扰。但现实是复杂多变的, 不进水不知水深, 理想不等于现实, 理论不等于实践。初任教师忽视了理论要转化为实践需要时间, 需要过程。当期望与现实出现偏差时, 由于初任教师缺乏运用理论分析实践问题的经验和智慧, 会作出不理智的行为, 不但不益于课堂管理问题解决, 还加重问题的产生。有些教师把课堂中难以解决的问题归结为学生问题, 忽视了自身才是症结所在。有些教师不反思实践寻找有效策略就怀疑所学理论的真伪, 结果是问题依然存在。

三提高初任教师课堂管理有效性的对策

1初任教师要加强课堂管理反思, 进行叙事研究

没有反思的教学不可能是深刻的, 没有反思的教师不可能成长。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给出了一个教师成长的简洁公式:经验+反思=成长。他认为, 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 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认识[4]。那么教师应该通过什么途经进行反思呢?当前叙事研究逐渐成为教师反思课堂问题的有效途径。初任教师进行叙事研究就是以自己课堂管理实践为出发点, 通过对课堂管理活动进行描述分析, 深入挖掘隐藏在教育问题背后的教育理念、教育理想、教育理论, 以揭示教育的价值及规律。在具体教育实践活动中, 初任教师应开展叙事研究, 通过审视自身课堂管理过程, 梳理课堂管理中的突出事件, 深刻分析自己的教育教学特点, 反思课堂教学时的管理风格, 深刻剖析自身课堂管理行为和学生反应行为, 以此为课堂管理问题研究切入点, 及时矫正自身课堂管理不良行为, 积极寻找课堂管理规律, 完善自身知识结构, 提升课堂管理水平。

2改革职前教育课程, 重视教师课堂管理能力培养

职前教育在初任教师培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担当职前教育重任的师范院校由于课程设置不合理, 导致初任教师知识结构不合理, 进而导致初任教师课堂管理低效。因此, 要提高初任教师课堂管理有效性, 必须改革职前教育课程。现行课程设置除了教育学、心理学、学科课程、人文课程外, 应重视课堂管理课程设置, 变先前课堂管理课选修课为必修课, 此外, 师范院校不仅要重视学生基本教育教学技能的训练, 还要有意识培养他们课堂管理的能力并提供锻炼机会和实践岗位。一方面要求实习指导教师对学生课堂管理实践进行系统恰当指导, 另一方面还要为他们提供担任班主任的机会, 并要求严格书写课堂管理反思。在实习课程考核方面, 教学技能考核与课堂管理并重, 以引起学生对课堂管理实践的重视, 而不只是流于形式。

3任职学校要严格选拔指导教师, 重视初任教师培养

教师课堂管理经验的来源主要是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初任教师任职时间短, 直接经验较少, 要想快速高效发展, 获得外部支持是最佳途径。在这里任职学校要为初任教师安排优秀指导教师, 优秀指导教师并不是任何教师都可以胜任的, 学校要制定优秀指导教师标准, 严格选拔优秀指导教师。为提高优秀指导教师指导的有效性和质量, 学校要对优秀指导教师指导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监督和跟踪, 要给予奖励和惩罚。此外, 学校还要建立优秀教师与初任教师课堂管理经验交流制度, 使初任教师及时学习先进的课堂管理经验。

4初任教师要去除先前观念影响, 使自己教学期望符合实际

初任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师专业发展观, 了解自己所处专业发展阶段。在任职前, 要正确客观的评价自己, 要认识到理论与实践的差距, 理想与现实间的矛盾, 对未来从事的职业有合理的期待和科学的生涯规划, 认识到自己职业的性质和特点, 预测未来职业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并做好迎接困难的心理准备。初任教师教学期望要符合教学实践要求, 期望目标要适中, 这样有助于树立正确的专业态度, 面对理想与现实的落差, 不要气馁, 以正确的心态面对。遇到课堂管理中棘手问题要抱着学习的态度向优秀教师学习课堂管理方法。

参考文献

[1]顾援.课堂管理刍议[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0 (12) .

[2]南纪稳.新任教师的困惑与需要[J].教师教育研究, 2013 (2) .

[3]张建平.国外初任教师培养的经验及启示[J].外国中小学教育, 2012 (12) .

初任小学教师的素质结构刍论 篇9

关键词:小学教育专业,小学教师的素质结构,意义,依据,建议

小学教育专业在2002年正式被列入了国家教育部设置的专业目录,为专业的小学教师的培养构建渠道。下面我们就小学教师的素质结构问题来进行本文的讨论。

一、什么是小学教师素质结构

我国关于小学素质结构的界定存有争议[1]。有的人认为它是一种综合特征,是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养成,包含技能、品德、行为、观念、知识和个性等,代表人物有孟万金;而杨建云和王卓认为其就是一种素质,是一种具有不可替代性、专门性和指向性的素质,经由是专业的师范教育并且形成于长期的教学实践之中,除了上述两种观点,还存在着其他的观点。虽然几种观点不太相似,但是在实质上却还是一致的。比如,都认为教师专业素质是一种品质,还有都认为其是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形成的。本文综合现存的观点来对小学教师的素质结构做出定义。

1、要具有教育能力

教师是一项承载着教书育人任务的工作,因此教育能力首先是教师必须拥有的能力。教育能力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设计教学的能力教师首先要掌握的是能够独立的根据教材和教学任务进行设计教学的能力,要能够明晰教学目标,能够独立的理解教材,同时还要包括板书以及对媒体课件的设计能力。

2)教学实施的能力具有教学设计能力之后,还要能将其应用在课堂上,不能只做到“纸上谈兵”。实施能力包括教师的语言表达的能力,计算机等教学用具的使用能力,课堂管理的能力等。必须要能够独立完整的进行教学工作。

3)教学的监控能力学生的学习生活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和监督。在作为一个领路人之后,还要对学生的学习生活进行督促监督。不仅要对学生进行监督,还要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监督,能够及时的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能正确的进行改正,确保教学过程准确无误的完成。

4)科研的能一个教师在能够独立的进行教学任务的同时,还要能够进行教学的研究工作。比如课题的设定、问题的发现、反思教学、经验的总结、以及还要具有开展教学研究的能力和能够进行实验教学的能力等。

2、要树立教学观念

观念属于精神层次,正确的观念才能指导人们进行正确的行为。教师属于人类灵魂的建筑工程师,因此自身首先要进行正确的教学观念的设立。

1)人才观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都有自己的缺点也有自己长处。每个人都具有成功的潜能。因此教师要树立人才观,不能放弃每一个学生,要看到学生短板的同时也要了解学生的优势,因材施教[2]。

2)教育观教师还要树立全面发展的教育观。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愈来愈需要全面型的人才。所以在进行教育的时候,要以全面发展的观念来对学生进行培育,因此教师还要树立全面发展的教育观念。

3)师生观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学生学习生活的发展和教学任务的开展,因此师生观的建立很有必要。教师首先要尊重学生,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认真耐心的完成每一次的教学任务,才能获取学生的尊重和爱戴,有助于良好的师生关系的确立。

4)发展观社会和人类都是在不断进行发展的,所以教师还要树立超前的发展观念,跟的上时代发展的脚步,了解社会和学会真正的需求,合理安排教学。

3、一定的知识量

1)本体性的知识量。本体知识属于老师进行教课所必须掌握学科知识,是最基础的知识。小学教师的本体性知识更加强调的是其自身的基础综合知识,例如需要了解人文知识、法律知识和社会科学等知识。同时还要掌握生物、化学、文学、音乐等基础知识以便能满足学生对其的基本需求。

2)实践性的知识。实践性指的是老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所应该掌握的知识,为了更好的完成教育任务。比如要了解要进行讲解课程的背景知识和情境,或者是需要了解其需要延伸的知识等。

3)条件性的知识。教师不仅要教学生知识,还对学生的心理教育起着一定的教导作用,尤其是小学学生的心理教育,可能会对其一生产生影响。因此,教师需要具有一定的心理学和教育学等方面的问题。

二、对小学教育专业毕业生进行小学教师素质结构培训的必要性

由于从独立院校刚毕业的毕业生没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为了保证其能更好得完成教学任务,也为了对学生的负责,对其毕业前或者初任小学教师的时候要对其进行一定的小学教师素质结构培训。这是非常必要的一件事情。

1、小学教育发展趋势的要求

我国的教育体系包括了高等教育、中等教育和初等教育,其中,小学教育属于初等教育,是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发展基石[3]。为了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一直都在对小学教育进行着调整,由于小学教育具有全面性、全体性、基础性和启蒙性的特点造成了小学教师和中学以及大学教师的差异性,小学教师要具有自己的特点,才能满足每个学生基础教育的需要。同时,在进入21世纪之后,社会又对小学的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使其具有了新的特性,如未来性、社会性和生命性等。为了使小学教师和中学、大学教师不同,具有自己的专业性,也为了小学教师能够应对小学教育的新变化,必须使得小学教师更加专业,所以要对刚毕业的学生进行小学教师素质结构的培训。

2、儿童发展规律的要求

现代心理学、生理学以及教育学的研究都表明小学生的发展具有其自身的特征,和中学、大学学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包括动作技能领域、情感领域和认知领域等。孩子的发展具有差异性和稳定性,同时也具有顺序性和不平衡性,要根据学生的发展规律来进行小学教师的培训工作,才能更符合学生的发展。而且学生的身份具有两重性,既是需要接收教育的对象,又在教学活动中占据着主题的地位,由于刚毕业的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没有实际的教学经验,不能完整的把握学生的发展规律,更不能对其发展规律的变化有清晰的了解和体会,因此,对独立学院小学教育专业毕业的学生初任小学教师的时候对其进行小学教育的素质结构培训是非常有必要的。

三、小学教师素质结构培训的途径

为了培养更专业的小学老师,必须对其进行专业的素质结构培养。培养途径的选择是获得培养结果好坏的重要因素,根据小学教师的现状和小学教育的问题,本文对培养独立学院小学教育毕业生的教师素质结构培训途径提出几点可行性的建议。

1、理念的培养

教育理念的重要性犹如航海的灯塔对于夜间行船的重要性,其在教学过程中所起到作用也是相似的。不同的教学理念会培养出不一样的学生。首先要变更传统的师范教育观,不应该再认为师范教育仅仅存在于学校之中,也就是就职之前,一定要理解师范教育存在于整个的教学生涯之中,而且不仅仅局限于学校还延伸到了社会。只有教师具有这样的教育观念,才能保证教学能够跟的上时代的发展和变化。同时还要转变专才教育观念。专才教学观指的是培养专一的人才,这样的教育观念适合以前的社会需求,而现如今社会已经进行了全面的发展进化,因此,也要转变原来的专才教育观,变为全方面的发展人才的观念,以便来满足社会对于全面人才的需要。最后要转变教学观念,转变传统的重视分数向重视能力扩展,分数仅仅是个“死物”,而真正能代表一个人能力的还是综合素质。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来为以后的中学、大学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最根本的是为以后的工作和就业埋下伏笔。

2、全面知识的培训

专业的教师最重要的还是专业的知识,只有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才能保障教学的顺利进行。因此在培养专业素质结构的同时要注意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养。依然由于小学知识和中学、大学不同,具有自身的特点,不能像中学大学那样桎梏于“教育学知识+学科知识”的模式,而是要体现小学教育的特殊性,采用多层次多符合的知识模式。主要包括专业知识、儿童发展知识、文化知识以及其他的学科知识等,不仅要满足儿童对于专业知识的渴求,还要满足儿童生长发展所需知识的需要。对小学教育专业毕业生的培训要注意知识的全面性。

3、专业能力的培养

为了使独立学院刚毕业的小学教育专业毕业生可以进行专业的授课,在对其进行专业的知识培训之后,还要培养其专业的能力。如多媒体、计算机等教学设备的使用。同时还要注重其进行课程设计的能力,小学课程的开发需要那些服务在教育前线上教师的最新资料,因此,每一个从事实际教育的教师都要对其课程设计的能力进行培养。同时,还要注重教师管理课堂的能力,课程的进度安排和课堂纪律的管理能力,这些都是一个教师所不能缺少的。可以通过换班、换校、定时举办教师之间的教学能力比赛等形式来实现。

四、结束语

小学教育至关重要,因此对小学教师的专业性有很高的要求,为了更好的进行小学的教育工作,要对独立院校刚毕业的小学教育专业毕业生进行小学教师素质结构的培训,使其能更好的适应小学的教育工作。

参考文献

[1]李一媛.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中小学教师素质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5:5-15

[2]高艳红.小学教师素质结构的教育生态学思考[J].教育评论,2014,08(5):49-51.

上一篇:沥青路面水损害现象下一篇:移动存储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