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重点工作难点

2024-06-14

工作重点工作难点(共12篇)

工作重点工作难点 篇1

摘要:在玉树地震中, 当地档案工作遭受重创, 面对震后千疮百孔的档案工作, 档案部门和档案工作者应明确并抓住档案工作的重点, 克服难点, 为玉树档案工作的震后恢复和发展奉献力量。

关键词:震后玉树,档案工作,重点与难点

2010年4月14日7时49分,我国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发生里氏7.1级强烈地震,地震给当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巨大危害,给玉树地区的档案工作造成了严重损失。痛定思痛后,档案行政部门和档案工作者应有所思,有所想。笔者认为,面对震后急切而繁重的档案工作,我们应狠抓震后档案工作重点,统一思想,服从指挥,顾全大局,着力解决当前档案工作中的主要矛盾;同时勇于发现困难,克服难点,及时地、科学地完成震后玉树档案工作的恢复与发展。

一、震后档案工作的重点

1. 统一思想,化悲痛为力量。

哲学原理有:“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先进的积极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在地震中,玉树县档案干部职工有一人不幸遇难,有些同志痛失亲人。在这危难时刻,灾区档案战线全体人员更应统一思想,化悲痛为力量,在党中央、国务院和青海省委、省政府及灾区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打响一场可歌可泣的档案保卫战。全体档案人员应发扬不畏艰险、顽强奋战、团结协作、众志成城的精神,克服一切困难,全身心地投入到灾后档案的抢救与保护工作中去,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深入了解各档案馆、机关单位、企事业单位、基层乡(镇)的档案受损情况,及时掌握第一手信息,力保档案资料的安全,力争把地震灾害对档案资料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

2. 有的放矢,明确收集范围。

只有进一步明确震后档案的收集范围,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做到应收、尽收,杜绝不收、误收。目前,玉树地震灾区已开始全面收集抗震救灾活动中形成的文字、图表、声像等文件材料和实物档案资料,主要包括:(1)党中央、国务院和抗震救灾指挥部及各级党委、政府在抗震救灾工作中形成的文件材料;党和国家领导人及各级党委、政府负责人和境内外地区、单位、部队、志愿团体、友人进行抢险救灾和慰问等活动形成的文字、图表、录音、录像等文件材料;抗震救灾过程中的宣传报道。(2)各单位、各系统在抗震救灾具体工作中形成文字、图表、声像和实物档案资料。(3)捐赠款物的接收公示,捐赠工作组织和救灾物资的登记分配,经费管理,资金使用及其监督、审计、监察过程中形成的文件资料;灾后善后处理、施工援建等工作中形成的文件资料。

3. 收集工作,应做到轻重缓急。

档案是国家的宝贵财富,是不可再生资源, 是唯一的,是孤本,一旦被损毁,其损失将无法挽回[1]。因此,档案工作者应一视同仁,尽职尽责,努力做到档案的应收尽收。但笔者认为在对玉树震后档案的收集过程中,应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收集过程中的轻重缓急。(1)优先收集党和国家领导人及各级党委、政府负责人和境内外地区、单位、部队、志愿团体、友人进行抢险救灾和慰问等活动形成的文字、图表、录音、录像等文件材料。胡锦涛同志的“新校园,会有的!新家园,会有的!”传递了中华民族坚强乐观、不屈不挠、永不言弃的精神,此黑板已被青海省档案馆永久珍藏。香港义工黄福荣,在青海玉树地震中救出3名孤儿和1名教师,自己却不幸罹难,他的相关档案会承载着他舍己为人,舍生取义的精神,世代相传。(2)优先收集震后学生档案。经初步统计,震区因地震坍塌的校舍36572平方米,占震区校舍总面积的37.26%,未坍塌而结构受到严重损毁不能使用的校舍61574平方米,占总校舍面积的62.74%。档案是学生的“根”,学生是国家的“根”。档案工作者应加紧对学生档案的收集,对地震中遇难学生的档案要按相关规定进行处理,对幸免于难学生的档案应加强保护,以免造成二次损害。(3)优先收集地震资料。有史才可以为鉴,纵观我国几千年的地震史料,它是一份世界上绝无仅有的宝贵的财富[2]。加强收集和进一步利用好这些宝贵的地震资料,对人类评估地震烈度区划、预测强地震发生间隔、发现地震的衰减规律等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充分收集和利用好这些珍贵资料对人类防震减灾事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4. 整合震后档案,及时提供利用服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第一条规定收集保护档案和利用档案是档案法立法的两大宗旨。当前震区的档案工作应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一手抓档案的抢救和保护,把地震对档案工作造成的损害降低到最低点;一手抓档案服务,为当前的群众安置和灾后重建工作提供有效的档案利用服务。抗震救灾档案的涉及领域多、涉及形成单位多, 档案承载的信息资源非常丰富,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要大力整合抗震救灾档案的档案实体。从实际出发, 因地制宜地对分散在各个机关的与抗震救灾有关的各类档案进行有效的整合,让大量的抗震救灾档案由分散到集中,以便于将整合的档案资源及时地提供利用;同时加紧对档案自身所承载信息的整合,努力提高服务抗震救灾的档案信息资源的有效性和利用效率,力争为抗震救灾工作提供更加准确,充足的档案信息资源。总之,各级档案馆和机关档案室要打破常规、特事特办,将抗震救灾以及灾后重建工作急需的档案资料主动提供给相关部门利用。

二、震后档案工作的难点

1. 老百姓对档案工作的理解与支持不够。

玉树地震给当地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遇难人数达2200多人。据民政部估计经济损失在8000亿以上,地震造成了大量的房屋破坏,急灾区结古镇的土木、砖木结构几乎全部倒塌或者严重破坏,砖混结构80%以上倒塌,框架结构的房屋约20%倒塌,大量老百姓只能住在板房或帐篷里。教育、卫生、电力、通信、公路、水利等基础设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在震后档案的收集过程中,如“口述档案”(口述材料),声像档案的收集和实物档案等需要从老百姓口中或手中得到,需要与当事人直接接触,才能获得第一手资料[3]。但很多老百姓还未从失去家园,失去亲人的痛苦中恢复过来,加之平时老百姓对档案工作的关心与支持较少,希望老百姓能配合档案工作者做好震后档案工作的收集等活动有点勉为其难。

2. 震后档案的保管难度加大。

现阶段抢救和收集档案是重中之重,但如何确保灾区已抢救出来的档案不受二次损失,维护好档案工作者的劳动成果也不容忽视。鉴于玉树当地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震后档案的保管难度较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档案馆等建筑物毁坏严重。新建的州档案馆楼体局部倾斜变形,出现裂缝,地基下陷明显,受损较为严重;玉树县档案馆围墙倒塌,楼体建筑受损;玉树州大多数州直属机关单位办公楼坍塌;各单位档案均遭受不同程度的毁坏。因此,一部分的档案需要及时抢救,转移,但找到符合要求的保管场所难度较大,加大了档案的保管难度。(2)档案馆等建筑物重建难度大,周期长。玉树冬季漫长、夏季很短,冬季一般有七八个月,夏季只有四五个月,有效的施工时间很短。玉树地震灾区干线公路875公里路面多处裂缝,路基沉陷,防护设施严重损毁,几乎所有桥涵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坏,交通极其不便,加大了施工难度,延长了建设周期。(3)气候条件恶劣,加大了保管难度。玉树地区每年雷暴日数平均在69.1天以上,临时搭建的账房、活动板房等过渡房受建筑结构和材料影响,极易遭受雷击,不容许档案放置其中。玉树的天气因为具有高原的气候特点,昼夜温差可以达到15℃到20℃,加之地震对水电站损毁比较严重,满足档案所需的14℃到24℃的要求难度较大。

三、工作量增大与人手紧缺的矛盾突出

玉树地震给当地档案事业带了巨大的创伤。新建的州档案馆,玉树县档案馆等建筑都有不同程度的受损,其中新建的州档案馆楼体局部倾斜变形,出现裂缝,地基下陷明显,受损较为严重;玉树州大多数州直属机关单位办公楼坍塌,各单位档案均遭受不同程度的毁坏;各乡(镇)、村(牧)委会的档案在地震中遭受毁灭性破坏。因此,玉树震后,一方面有大批还在已坍塌或危房里的档案需要得到及时的抢救与转移;另一方面在地震中形成的大量新档案需要得到及时的收集。于是现阶段的档案工作复杂而繁重,更为雪上加霜的是还有一部分档案工作者因为这次地震而牺牲或受伤,部分档案人员还不能及时地参加到这次档案保卫战中来,加之一部分档案工作人者还是非专业的兼职人员,欠缺独当一面的能力,从而加剧了档案工作量激增和工作人员相对紧缺的矛盾。

参考文献

[1]梁容梅.从四川地震谈档案的安全管理[J].档案时空, 2008 (8) .

[2]罗竹莲, 王杰.让这一瞬间完整地在史册中再现-论汶川地震档案的收集工作[J].档案, 2008 (5) .

[3]周亚.浅谈汶川地震抗震救灾档案的收集工作[J].云南档案, 2009 (5) .

工作重点工作难点 篇2

一、正确认识乡镇工作的重要性

乡镇是政权的基储改革的前沿、发展的重点、稳定的关键。江-泽-民同志曾指出“基础不牢,地动山冶,就充分说明了切实加强农村基层工作,巩固农村基础地位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性。乡镇作为人民政权的基石,是我们党的执政基础,和人民群众联系最直接、最紧密。乡镇干部作为稳固农村政权的骨干,直接担负着团结群众、教育群众、组织群众、发展农村、建设农村、稳定农村的重任。乡镇政权和乡镇干部的战斗力、凝聚力如何,直接影响到民心的向背、事业的兴衰。在很大程度上,人民群众就是通过乡镇干部的形象来认识我们的党,通过乡镇政权的执政能力来判断我们事业的兴衰成败。各级领导务必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着眼于我国长远发展,抓好基层,打好基础,充分认识做好乡镇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在新的历史背景下,乡镇领导如何正确审视自己,找准发展路子,进一步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对加快群众脱贫致富步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乡镇工作的难点及原因分析

1、工作环境差,工作待遇低。乡镇干部是“三苦”干部,生活清苦、条件艰苦、工作辛苦,尤其是像我县这样的民族边远地区,乡域分布较宽,人口居住分散,下乡到村有时要走两天。再者,乡镇与县级机关之间在待遇、工作量、工作难度等方面有明显差别。乡镇干部整天早出晚归,披星戴月,辛勤工作,但政治、经济待遇较县级机关更低,而且往往得不到上级领导的正确评价。乡镇干部对星期天、节假日的概念几乎是没有的,每天百事缠身,上管天,下管地,鸡毛蒜皮全管荆工作稍落后,便要受到多个“婆婆”的批评和指责,容易两头受气。工作辛苦也就罢了,还往往得不到农民群众的理解和信任,乡镇干部成了“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而且由于工作直接面对群众,身处各类矛盾的漩涡之中,群众稍有不满,乡镇干部就是他们的直接发泄的对象。“有吃有穿不怕你,出了问题要找你,不来解决就骂你,你来硬的要告你,催粮催款不理你”就是农民群众对乡镇干部的态度的普遍反映。我县属国定贫困县,经济十分贫困,有些乡镇政府机关的基础设施甚至比一般的农民生活条件还要差,很难使干部做到“以乡为家”。没有一个良好、宽松的工作环境,使很多乡镇干部不安心干本职工作,乡镇干部思“城”心切,都想往城里、往机关跑,一些乡镇干部干不了几年就要求进城、进机关,有的乡镇领导甚至提出,到机关当个一般干部都行,甚至有些宁愿外出打工也要放弃这相对比较稳定的“铁饭碗”。由于上级领导只过问乡镇干部的作风、任务完成情况,不问工作背景,对他们的酸甜苦辣、子女入学、医疗保险、家庭住房等后顾之忧无人问津,因而导致乡镇干部工作中普遍存在“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2、工作任务重,工作压力大。众所周知,乡镇政府要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经济、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事业和财政、民政、公安、司法行政、计划生育等多项工作。与此形成鲜明反差的是法律赋予乡镇政府履行职能的权力却越来越少,造成职权行使“虚化”和“悬空”。乡镇工作的主要对象是农民,农村工作面广、量大、事杂,事无巨细,包罗万象,既要宣传贯彻党的方针政策,执行上级指令,又要尊重老百姓的意愿;既要改造旧环境求发展,还要维护稳定保平安等等。“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哪根拽得紧,就跟哪根转。由于国家体制和机制等诸多方面的原因,市县一级条条块块分割过宽、过细,“衙门”、“婆婆”和“菩萨”过多,哪尊“神”也得罪不起,今天你来检查,明天他来验收,应接不暇,乡镇领导整天应付不完。特别是一些阶段性、临时性、突击性任务一茬接一茬,而且都要与工资、考核、奖惩挂钩,不搞不行。乡镇干部经常“跑断腿,磨破嘴”,不分昼夜也难以完成上级下达的诸多指标。这达标,那验收,样样都需要钱,庞大的招待费使得乡镇政府无法招架。凡事有考核,轻则受处罚,重则“一票否决”。签不完的责任状、数不清的一票否决让乡镇领导胆战心惊,如履薄冰。有些乡干部很无奈地说:“乡镇干部真是忙,一票否决压脊梁。成天泡在乡村里,难有空闲难见娘。上面下面都得顾,忘我工作也无房”。这就是对当前农村基层工作难抓的最主要原因。

3、乡镇班子不稳定。由于《组织法》规定,乡镇班子的任期是三年,而通常是第一年“看”:调查了解,熟悉情况;第二年“干”:理清思路,确定目标;第三年“换”:本来应该是大干快上,加快发展,但因为又面临着换届,很多乡镇领导又只有等待观望,得过且过了。加之,近年来,干部交流轮岗的力度较大,乡镇党政领导班子变动频繁,致使乡镇经济发展的决策还未来得及实施,或刚刚实施就调离,决策落实不了,规划实现不了。而新上任的领导又另起炉灶烧上“三把火”,这样就造成了一些不必要的人力、财力和物力的浪费,延滞了经济发展步伐。

4、财政收支矛盾突出。乡镇一级政府财力单一,特别对我县这样的国定贫困县而言,财政收支矛盾尤为突出,广大农民基本解决温饱,至今尚未彻底摆脱贫困,乡镇又实行财税包干制,要完成任务才能得到工资,乡镇工作困难重重。乡镇领导要突出政绩,又必须在任期内争取项目和资金来搞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地方经济。由于项目资金的审批程序繁琐,使用管理严格,运转周期较长,很多工程就只有靠借、贷、要,这样虽然政绩出来了,但给乡镇遗留下了许多隐形债务。甚至为了维持正常的公务开支,乡镇政府只好经常向老百姓伸手,向老百姓“挤”,这是导致当前干群关系比较紧张的重要因素。笔者曾下乡搞调查研究,全县49个乡镇,只有10%左右的乡镇因经济条件较好,能基本上保证按月发薪,其余的均不能按时、足额给职工兑现,最长的有连续8个月没有领到一分钱,干部怨声载道,百姓苦不堪言。由于经济困难,乡镇政府根本无力解决农民群众的实际困难,更别说带领群众脱贫致富了,工作总结《乡镇工作难点》。农民增收难、债务偿还难、财政平衡难这“三难”是制约乡镇工作难以开展的重要因素。

5、乡镇干部身份复杂,违法行政难以有效遏制。现在中央提倡“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依法行政强调得特别严,它虽能规范干部的行为,也有利于干部用法律手段来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而在实际工作中却是法治手段不配套,人治手段违法,行政手段又无用,乡镇领导经常处于“早起来丈夫怪罪,晚起来婆婆怪罪”的两难境地而无计可施。且乡镇干部的身份难以准确定位,实际工作中“被-迫”身兼数职,不仅是乡官还是税官、警官甚至是法官,在没有任何执法权的情况下要管辖区内的交通安全、处理纠纷,还要发展公益事业和地方经济,而且在不少工作中直接点名要书记、乡长挂帅,一把手负总责。由于少数乡镇干部法律意识不强,专业知识不具备,为完成上级安排的工作,就难免出现违法行为,与群众发生冲突和矛盾,这就直接造成了群众与乡镇政府的对立。近年来媒体上经常披露基层干部违法行政受处罚的典型案例,受处理的几乎是乡镇一级,乡镇干部在农民心目中形成了“上级干部爱民如子,基层干部视民为草”的印象,得不到广大群众和社会舆-论的理解和支持。

6、农民对基层政权的依赖逐步削弱。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力度加大,政府职能进一步转变,行政审批事项逐步取消,政务公开全面实施,农民对乡镇政府的依赖性大大降低。客观地讲,除了征收超生费及办理有关证明外,乡镇政府巳无多大行政安排职能,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在经济非常贫困的地方更是难上加难,这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政府在老百姓心中的“无所不能”的形象,也让不少乡镇干部产生一种大权旁落、今非昔比的失落感。如今农村就流传着这样的思想:土地到户不靠你,大小事情不怕你,有了问题就找你,不来解决就骂你,要钱要粮不给你,你逼急了就告你。这是乡镇工作难以开展的客观反映。

三、搞好乡镇工作的对策与思路

1、加强领导,提高认识。搞好乡镇工作,责任在党委,关键在领导,重点在落实。各级领导要从全局的、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乡镇工作的重要意义,把它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抓紧、抓好、抓实。要发扬党管农村工作的优良传统,认真总结改革开放以来抓乡镇工作的经验,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搞好乡镇工作的新路子。针对少数干部在一个地方不安心,思“迁”、思“调”的问题,要在乡镇领导班子及干部职工中深入开展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大力掀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苦干实干带群众致富”的学习热潮,以“三个有利于”和“发展才是硬道理”为标准衡量一切工作,秉承“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的执政理念,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和科学的发展观,切实增强乡镇干部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树立“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思想。乡镇领导既要在届期内出成绩、出政绩,又不能留“尾巴”、留“后遗症”。通过学习,要求乡镇干部始终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抵御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腐朽思想的侵袭和干扰,切实转变乡镇机关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坚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为群众排忧解难,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一切为群众服务,开拓创新,廉洁自律,勤政务实,苦干实干,带领群众早日奔上小康。

2、稳定乡镇干部队伍,进一步改善工作条件。要保持乡镇领导班子的相对稳定,主要领导干部的调整不能过于频繁。除了任届期满,或班子极不团结,或个别领导干部能力水平低、素质差外,在任期内(宪法修改后应为五年)一般不宜对班子和领导干部作大的调整,也不宜把这个乡镇的领导调到另一个乡镇去交流使用,要尽量在本乡镇使用(特别是分管经济工作的领导),以保持乡镇经济发展的连续性和相对稳定性。乡镇干部长期工作在农村第一线,生活条件比较艰苦,各级各部门要在生活上、工作上多关心乡镇干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以正面报道为主,多宣传先进乡镇的典型经验和优秀乡镇干部的先进事迹,让全社会都理解和支持乡镇工作。同时,要把对乡镇干部的关心爱护和严格要求统一起来,并贯穿在干部的思想教育、选拔任用、管理监督、激励约束的各个环节之中。结合本地实际,适当提高乡镇干部的政治、经济待遇,对乡镇干部的住房、家属调动、子女入学、医疗保险等方面也要给予关心和照顾,使长期在乡镇工作的干部感到政治上有盼头,事业上有奔头,经济上有想头,工作上既有压力,更有动力。让乡镇干部思想顺心、生活舒心、工作安心,满腔热忱、认真负责地做好本职工作。

3、给乡镇干部松绑减压,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乡镇工作千头万绪,任务非常繁重,县上各部门要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合理调整和安排各项工作,严格控制非生产性任务下派,减少基层工作压力。各部门制定出台政策要注重配套衔接,增强可操作性,在下达各项指标任务时要充分考虑乡镇的承受能力,量力而行,不能急功近利、操之过急,把所有矛盾都推到基层,要更多地为乡镇工作任务的完成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上级党委、政府要适当压缩或取消一些不必要的达标升级、检查评比活动,对乡镇工作的检查考核要简化程序和办法,重点考核工作实效,不能单纯强调投入、装备。禁止多头检查,慎用、少用“一票否决”。各部门及对口联系单位不得在乡镇乱吃乱喝,严禁任何部门和单位强行向乡镇摊派报刊、书籍,为乡镇-压缩不必要的开支。这个会那个会,这个应酬那个接待,党政正职不参加,就说你不重视,就要挨批评。所以,还要尽量压缩文山会海,减少乡镇政府迎来送往和不必要的应酬活动,切实给乡镇领导松绑减压,使之从繁琐的事务中解脱出来,集中精力抓经济、搞建设、谋发展,这是基层干部的强烈愿望,必须引起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

4、搞好协调服务,发展农村经济。加快经济发展是解决乡镇工作难的根本途径。目前,乡镇一级政权的行政职能发生转变,市场手段和服务功能逐渐增强,为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服务,正逐渐成为乡镇工作的主题。乡镇政府要把主要精力用于搞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规划、指导、服务和管理,强化为农村、农业和农民服务的功能,发展公共福利事业,维护市场秩序。乡镇领导要针对新时期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找准工作重点,调整工作内容,改进工作方法,带领群众早日走上致富之路。乡镇干部要学习和掌握市场知识,自觉运用市场经济规律指导农民的生产,围绕一家一户农民办不了、办不好的事情,搞好产前、产中、产后的信息、技术、资金、销售等全方位服务。县级有关部门要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和支持,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和生产潜力,因地制宜,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制定小城镇建设、产业发展、扶贫开发、财政税收等政策,用政策引导乡镇发展。同时,要引导农民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优化农业区域布局,发展特色农业,培植具有本地特色的支柱产业和主导产品,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市场占有率,增加农业税收,扩大基础财源。根据我县实际,各乡镇要大力发展具有雷波特色的优质脐橙、茶叶、青椒、莼菜、竹笋等项目,促进县域经济建设快速发展,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稳定。

5、密切干群关系,解决群众实际困难。大力号召全县乡镇干部开展知民情、化民怨、帮民富、暖民心和送政策、送技术、送信息、送法律的“四民四送”活动,做到从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行动上深入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架起干群之间的“连心桥”。乡镇工作主要就是面对农村、农业和农民,乡镇干部无论时间多紧,任务多重,都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深入村组和田头地角,同农民讲政策,听农民心里话,帮农民办实事,体察群众的想法,倾听他们的意见。对农民群众拥护什么、反对什么、忧虑什么、盼望什么,领导干部应做到心中有数。干部心里有群众,群众心里才会有干部。只有干群关系融洽了,才能取得农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工作才能打开新局面。同时,还要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有关减轻农民负担的政策和法规,集中人、财、物力,解决工作中的难点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工作中的难点,往往是工作得以突破和推进的关键;群众关心的热点,常常是大局稳定与否的“晴雨表”。当前要积极按照中央安排部署,稳步推进和巩固“费改税”的成果,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搞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农村各种违法犯罪活动,为农民集中精力抓发展、奔小康创造一个安定祥和的生产生活环境。

工作重点工作难点 篇3

关键词: 小学班主任 难点 对策

班主任是学校和家长的“中间人”,他们担负着学校教育方针的实施任务,不仅协调着班级的各任课教师之间的工作,还与家长们建立沟通、交流的渠道。因此,班主任工作看似繁琐,但意义重大,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成败的关键力量,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小学班主任工作的作用

(一)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教育者和领导者。

班主任是班级中重要的组织者、教育者和领导者,其全面负责班级所有同学的学习、思想及生活等工作。由此可见,一个优秀的班集体是通过班主任精心组织与领导、教育出来的,没有一个优秀的班级是自发形成的。

(二)班主任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协调者、指导者。

小学生要想得到全面的发展,当然少不了学校这个大群体,更少不了良好的人际关系。然而小学生初入校园,交际水平比较有限,还不会合理处理与其他同学或与教师之间的关系。由此可见,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中,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十分重要。

(三)班主任是各任课教师的纽带。

新形势的教育标准是在学校老师的教育指导下全方位协调发展,这就要求班主任做好班级中各任课老师的协调配合工作。整体的教学成果并不是单单靠个别任课老师独立创造出来的,而是通过班主任这条纽带将班里学生的具体实情与各任课老师一步一步慢慢协调,相互配合,共同统一教学思想及教育要求,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而逐步形成的。

(四)班主任是学校领导者实施教育、教学工作计划的得力助手和骨干力量。

学校各项活动是否顺利开展,学生是否全面成长都与班主任工作息息相关,由此可见,班主任工作在学校工作中的重要性,其是学校领导者实施教育、教学工作计划的得力助手和骨干力量。一个学校的校风,取决于各班的班风,各班的班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班主任,班主任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学生个人素质的形成,班主任工作对学校各项工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五)班主任是沟通学校与家庭、社会教育力量的桥梁。

班主任要按照国家的教育方针、教育目标及学校的教学思想对班级学生进行全面的了解,因材施教。这就要求班主任进行学校与家庭、社会之间的交流沟通工作,这也是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学生之所以能健康、全面、个性化地发展,是因为在班主任的桥梁作用下,学校与家庭、社会教育三者长期共同配合、共同努力的成果。

二、小学班主任工作存在的难点

小学班主任既是任课教师,又是班主任,可谓负荷巨大,频繁的角色切换,使他们常常应接不暇。要成为一名优秀的班主任,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因此,分析他们在实际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有着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一)教学工作的问题。

任课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在课堂上使学生理解所应掌握的学科知识,而班主任需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并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问题。同时,学校的考核制度,班级之间的排名,为班主任工作平添了不少压力。现在的家庭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家庭,父母对孩子的殷切期望,会转嫁到班主任身上,似乎孩子的学业不优秀,完全是班主任工作的失误。因此,如何协调处理好各个层面的关系,是小学班主任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二)德育的问题。

随着现代教学手段的普及,学生社会化的问题一直存在。小学生的身心还无法承受如此多的道德准则,展现在他们面前的是一幕幕活雷锋的榜样,但现实社会道德的沦丧,使他们心中产生疑惑,受到社会功利主义的驱使,经济至上的影响,科学知识是最主要的学习内容。反观班主任面对繁重的教学任务本已举步维艰,从而对学生德育工作表现出懈怠的状态。

(三)网络的问题。

小学生过早接触网络,容易迷失在网络形形色色的虚拟世界中,网上的信息参差不齐,一些不健康的信息令学生幼小的心灵受到侵袭。家长面对网络束手无策,班主任更是对网络退避三舍。但网络上的丰富信息,却又给学生提供了全新的学习环境,学生在网络上可以扩大知识面,增长见识。

三、应对问题的对策

(一)减轻班主任工作量。

学校应为班主任培训“好助手”,这些“好助手”从优秀学生班干部中选拔,他们可以帮助班主任管理学生,这样不仅可以帮助班主任减少工作量,还可以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管理能力,可谓一举两得。班主任有了空闲时间,就可以有更多的时间与学生相处、交流,从而增进对每个学生的了解,想学生之所想,有利于建立亲切和谐的师生关系。

(二)兼顾德育和智育。

可以在业余时间对他们进行单独的辅导,并选择一些成绩较好的同学对他们实行帮助。德育工作,应结合发生在学生身边的每一件小事进行教育。生活中的榜样是鲜活的,学生更容易受到感染与影响。当然,仅仅依靠班主任进行德育工作是远远不够的,班主任还应协调好各任课教师的关系,在各门学科的教学中融入德育,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内化德育内容。同时,学校要在每个学期开展德育主题活动,分担班主任的德育工作。

(三)正确使用网络。

班主任应加强学生对于网络的认识,让他们认识到网络可能会造成的危害,引导学生正确、合理地使用网络。同时,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兴趣小组,分散他们对于网络的依赖。班主任还应及时和家长保持经常联系,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向着一致的方向努力,从而使学生不论是在校内还是在校外都能健康成长。

四、结语

小学教育是整个基础教育的重中之重,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对于他们一生的成长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班主任是小学生在整个小学教育过程中接触时间最多的人,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而,帮助小学班主任切实解决实际工作中面临的各种问题,能更好地发挥现代教育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段自仙.浅谈小学班主任的管理工作[J].现代教育科学,2011(12).

地质找矿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 篇4

1 我国地质找矿工作的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 社会经济高速发展, 这也就提高了对资源物质的需求量, 特别是在能源危机成为全球问题的今天, 寻找能源物质成为所有国家共同研究的问题。作为支撑能源物质发展的基础性工作——地质找矿工作受到空前的重视, 经过不断地改革与发展, 目前, 我国地质找矿工作已经基本形成了一个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宜的、充满活力的、围绕地区经济发展为中心的新机制。这个新机制的形成, 是工作发展的需要, 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它广泛服务于环境资源保障、社会建设领域;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地质找矿工作的勘探技术也在不断发展, 新型的、先进的找矿技术也在不断地研究与实践之中。地质找矿方法也随着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地改进, 不再是单一的找矿方法, 而是在兼顾环境问题与经济问题的基础上, 向着更加科学、合理的方向发展;另外, 地质找矿工作机制、技术与方法的发展, 也促进了地质找矿工作格局与文化的发展。新型地质找矿工作转变了传统单一、封闭的找矿工作格局, 形成开放式的新格局, 促进了地质找矿单位结构、科技结构、投资结构等的重大转变, 并再地质找矿工作中, 将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放在并重的位置上, 创建新型的地质找矿新文化, 促进地质文化历史的发展。

2 我国地质找矿工作面临的重点问题与难点问题

虽然, 地质找矿工作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在体制、技术、方法、格局、文化等领域都得到创新地发展, 但是, 这些都只是我国地质找矿工作发展的前沿, 并没有得到有效地普及, 一些发展相对落后的地质找矿单位工作中依然存在一些重点问题与难点问题, 笔者在此将做简要分析。

首先, 地质找矿工作的资金投入分散。地质找矿工作是一项需要大量资金支持的工作, 只有保证资金的充足, 才能使地质勘查施工作业的效率得到提高。但是, 我国很多拥有先进找矿技术的地质找矿单位都处于缺少资金支持的状态。资金投入的分散情况, 严重影响了地质找矿工作效率的提高, 也对地质找矿突破没有帮助。

其次, 地质找矿工作的管理制度不完善。地质找矿工作是需要多人共同协调合作才能完成的, 因此, 需要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以约束、激励找矿工作人员的行为与积极性, 这样才能够有效提高找矿工作的效率。而且也需要国家相关部门制定完善的地质找矿工作管理制度, 从国家的角度来管理地质找矿单位, 以明确地质找矿工作的目标。但是, 部分地区以及地质找矿单位并没有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 管理松散, 严重制约着地质找矿工作效率的提高。

第三, 市场监督机制欠缺。地质找矿工作的风险系数较高, 但是利润也较大, 多以有很多民间的地质找矿单位参与到找矿工作中来。这些找矿单位的技术水平较低, 并以获利为主要工作目的, 将工作范围延伸到一些公益找矿领域, 致使我国地质市场出现公益找矿与商业找矿界限模糊的情况, 这些情况都与地质市场监督机制欠缺、监督力量薄弱有关。另外, 在地质市场中在存在着地质矿产产权不明确以及市场宏观调控不够的情况, 致使地质找矿工作受到限制的同时, 找矿工作不能向着市场需求的方向发展, 增加了地质找矿工作的风险。

最后, 地质找矿工作缺乏创新人才。地质找矿工作由于其工作环境的不同, 需要工作人员能够结合实际情况发挥创新能力, 以提高工作效率。但是部分单位在工作过程中单靠引进先进的技术, 而不能针对实际情况进行创新, 从而限制了地质找矿工作的发展。另外, 一些找矿单位中专业人才的安排使用不合理, 致使地质找矿单位的人员不固定, 这也是影响地质找矿工作发展的重要因素。

3 促进我国地质找矿工作发展的策略建议

建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宏观调控机制, 引导地质找矿工作向着现代化、科技化、市场化方向发展。国家的建设与经济的发展要求社会各行各业都能够适应市场的发展, 满足市场的需要, 进而确定企业在市场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因此, 在地质找矿工作的发展过程中, 国家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建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宏观调控机制, 为地质找矿工作指明方向, 促进地质找矿工作的发展。同时, 国家还需要构建公益性质的地质找矿工作服务机制, 以明确限定公益找矿与商业找矿的界限, 严禁占有使用矿产权, 提高市场的监督力度, 规范矿产市场。

完善地质找矿管理机制, 留住创新人才, 提高地质找矿单位的融资能力。地质找矿工作的发展, 与完善的管理制度是密切联系的, 只有完善的管理制度, 才能够有效地约束找矿人员的工作行为, 才能够促使工作人员按照规定与找矿流程进行工作, 还能够促使工作人员发挥自身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提高找矿工作单位的整体素质, 进而提高地质找矿工作的技术水平。同时还可以通过完善激励制度与工资制度等, 留住创新人才, 进而提高找矿工作的创新能力。另外, 完善的管理制度, 还有利于提高找矿工作的融资能力。地质找矿工作单位必须要以“科学发展观”与“可持续发展”为找矿工作的指导方针, 牢固树立服务理念, 与政府相关部门相互合作, 团结民间资产, 进而增加地质找矿工作的资金储备, 为促进地质找矿工作的发展提供物质基础。

4 结论

总而言之, 与社会各个行业均有联系的地质找矿工作, 是社会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基础工作, 也是支撑工作, 国家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 根据实际情况分析地质找矿工作的重点与难点, 加大对地质找矿工作技术力量的投入, 提高地质找矿的技术水平, 进而促进地质找矿工作的发展, 实现地质找矿工作的突破性进展, 并在“科学发展观”与“可持续发展”思想理论的指导下, 把握时机、迎接挑战, 拉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 为促进我国社会建设与经济发展提供资源保障。

参考文献

[1]徐培根, 孔锐.地质找矿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探讨[J].资源与产业, 2010 (1) .

[2]王晓芸, 周进生.遥感在地质找矿中的应用[J].中国科技纵横, 2009 (6) .

[3]彭齐鸣.对地质找矿工作几个问题的看法[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 2011 (9) .

[4]张维宸.加长地质找矿的短木板, 力求地质找矿的重大突破[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 2010 (23) .

换届难点村工作治理方案 篇5

集中治理工作方案

以村级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是落实党和政府在农村全部工作的基础,担负着直接联系群众、组织群众、加快农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重任。今年是村级组织换届之年,为贯彻县委组织部《关于开展村“两委”换届选举“难点村”集中治理活动的通知》(莒南组通字【2010】71号),确保今年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工作顺利推进,特针对沟下口、张官庄、莲汪崖三个难点村存在的问题,制定以下方案:

一是严格执行换届工作责任制。派出工作组深入到这三个村,选派班子成员和有关精干人员分包这三个村,及时把问题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

二是提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首先是思想工作提前到

位。深入了解和密切关注换届前干部的思想动向,提前做好思想工作,确保“两委”班子思想不散、工作不断、秩序不乱。其次是审计工作提前到位。提前开展村集体财产调查登记和干部审计工作,为换届选举创造良好环境。第三是扩大宣传力度,面对面地向广大群众宣传《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让群众领会换届选举的目的意义,帮助消除宗派、家族等不良影响,对干预换届选举的宗派、帮派坚持正面教育、多方疏导,对他们提出的问题认真解答,牢牢把握工作的主动权。

沟下口、张官庄、莲汪崖三个难点村都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村情复杂、干群关系紧张、村级组织软弱无力、村级财

务管理不规范等问题。针对三个难点村村情不同、问题侧重不同,坚持因村制宜、一村一策的原则,逐村制定工作方案。

一、沟下口

沟下口村 现有人口1220人,党员34人,集体收入2.7 万元,存在的问题是班子软弱,工作难开展,宗族派系严重。经多方摸底调查,该村在罗庄副食品公司的曹兴龙是比较合适的人选,经党委积极动员,已于近日组成了曹兴龙回村任支部书记,原支部书记任支部成员的村支部班子。目前该村的各项工作已经步入正规,为换届选举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二、张官庄村

张官庄村现有人口726人,党员29人,集体收入8.2万元,存在的问题是班子不健全,宗族派系严重,在原支部书记张守贤被免职后,出现了三方争支部书记的现象,且非常激烈。鉴于稳定的前提,党委和帮扶工作组研究由党委早丰管理区书记任该村支部书记,原两位支部成员张守配、张立坡组成支部班子。

下一步在工作中加大采取包村干部与村干部联村包户的方式,通过排查、座谈、协商、走访等方式,做好广大群众的思想工作,协调和解决各种实际问题,对村情全程监控,防患于未然,把工作做在前头。建立健全民主监督制度,加强对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的管理和审计,积极推进村干部民主评议,引导村民群众规范有序地参与村级公共事务的决策、管理和监督。

三、莲汪崖村

莲汪崖现有人口1295人,党员37人,集体收入2.5万元,存在的问题是班子不健全,工作难开展,宗族派系严重,由于该村长期未发展党员,致使该村党员老化,在村内无合适人选,经摸底调查该村在外地的也没有合适党员。因此,镇党委准备到两委换届时,先换村委,然后委派脱产干部任支部书记。下一步发展年轻党员,逐步解决党员年龄老化问题,解决选不出任的问题。目前已组成党委组织委员任组长,工作区书记、民政所长任成员的工作班子深入该村多方调查,掌握情况,化解矛盾,理顺关系,确保村委换届一举成功。

中共石莲子镇委员会

动物防疫工作的难点和要点分析 篇6

关键词:动物防疫工作;难点;要点;分析

中图分类号:S851.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4)10-0078-01

现阶段动物的防疫工作是摆在我们面前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但是,在动物防疫工作中经常会遇到一些难题,所以在工作中要把握其要点。为了促进我国动物防疫工作的顺利开展,笔者对动物防疫工作中的难点与要点进行了简要分析,为相关部门及工作人员提供参考。

1 防疫工作中的难点分析

1.1 动物疫病存在较大的传播风险

①不断增加的动物疫病的种类,不断的出现新发病,增多了传播的途径。②一些大型动物疫病病源变异,增强了毒力。③随着全球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动物产品与动物的市场交易量和商贸流通不断提升,范围不断扩大,疫病来源复杂。

1.2 动物疫病的防控难度提升

①农村畜禽养殖通常是散养,防疫条件差、饲养的水平不高,加之防疫意识不强,不配合、不支持防疫工作,低价出售病死动物和随意丢弃病死动物的情况还经常发生。②周边国家的口蹄疫、疯牛病、禽流感等动物疫情经常出现,疫情防控形式比较严峻。

1.3 基层免疫工作难落实

免疫与千家万户都有联系,工作量极大,特别是一些重大疫情的免疫。由于一些养殖户采用放养的方式,加之没有充分的认识免疫工作,尽管工作人员提前通知,但是到现场工作时,放禽出笼的现象还时常发生,这样加大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难度,加之频繁的异动,要将防疫工作落实好难度较大。

2 防疫工作中的要点分析

2.1 强化动物防疫工作中的领导意识,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各级政府一定要充分重视动物防疫工作,将防疫工作的科学性、实效性和规范性提升上来,不断提升防疫工作的水平,对动物防疫工作从领导上进行强化。对新形势下的动物防疫工作进行不断的适应,对疫苗的运送、保存和应用等程序上要不断的进行规范。

2.2 强化动物防疫工作的检测、诊断和监测工作

对流行疾病的调查予以强化,充分发挥防疫控制机构的作用,为动物防疫工作提供科学的信息依据,把它当做动物防疫工作的核心。对动物防疫从体制及机制上进行完善,明确任务与责任,此外,在流行病检验报告的工作上要做到位,不断完善基层防疫站的建设。

2.3 完善防疫工作体系

专业防疫人员、宣传员、治疗员和报告员是动物防疫工作队伍中的主要成员,在防疫人员队伍的建设上要不断进行强化,对动物防疫员的工作体系也要不断进行完善。将队伍的整体素质有效提升上来,由政府来承担其工资,在管理上由动物监督机构统一进行。对工作人员的能力素质和工作水平要定期进行检验。

2.4 强化动物卫生监督力量

企业统计工作难点及其对策 篇7

一、目前企业统计工作存在的难点

1.企业统计工作在管理中的作用有逐渐被淡化的趋势。由于企业统计的服务意识淡薄, 缺少对企业经营管理的指导作用, 这也是企业统计工作不被经营者所重视的一个原因, 使企业统计工作陷入被动, 统计职能难以体现。从目前大多数企业的统计工作现状来看, 仍然是以服务政府和有关部门为主, 以服务本企业经营管理为辅;企业上报政府和有关部门的统计指标体系其设置仍然是以经济总量指标为主、以经济运行质量指标为辅。这种统计工作运作模式, 使得企业经营者认为企业统计工作仅仅是为国家尽法律义务, 对企业经营、自身管理作用不大。这使得企业统计工作很难得到经营者的重视。特别是近几年, 有些企业的统计人员被调离, 有的用作他任, 许多优秀的统计人员在流失, 尤其是企业基层统计人员变动更加频繁, 很不稳定。甚至有个别企业的统计机构也面临生存危机, 这给企业统计工作的正常开展带来很大难度。从企业的统计信息角度看, 企业统计工作一般只局限于对企业内部信息统计, 缺少对外部市场信息的收集和处理。企业统计人员不能全面掌握企业生产经营动态, 加之很少有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会议和研究企业发展战略会议的机会, 这样就很难写出有针对性的、质量高的分析报告, 从而使统计的整体职能难以得到体现。

2.企业统计基础工作有所滑坡, 已经成为统计工作中的一个薄弱环节, 使企业统计工作质量难以得到保证。近些年来, 一些企业的经营者对统计基础工作有所忽视, 再加之企业统计工作现有的规章制度已不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导致了企业统计基础工作的弱化。出现了统计基础资料不健全、统计工作不规范的现象, 统计数据源头的失真使企业统计工作质量难以得到保证。企业统计工作要以人为本。但从目前企业中的统计人员素质来看, 参差不齐。个别统计员, 责任心不强, 这也是影响统计数字质量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同时, 由于部分统计人员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 而且知识的老化已跟不上形势发展需要, 直接影响了统计工作质量, 使企业统计工作陷入被动。

3.企业统计工作很大一部分是围绕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布置的任务来开展, 而且工作量越来越大, 使得企业内部统计工作难以正常开展。企业统计部门上报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统计报表数量越来越多。如某些企业要向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上报各种报表4套20多张。这还不包括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布置的其它各种调查表。企业统计部门要面对多个不同层面的调查单位, 报表涉及的指标越来越多, 难度要求也越来越高。企业统计部门人员有限, 很难应付, 这直接影响了企业内部统计工作的正常开展。

二、解决企业统计工作难点的对策

1.更新统计理念。企业统计工作要立足于企业自身的生存与发展, 努力改进信息、咨询、监督三个职能, 逐步由生产型统计转变为经营管理型统计, 由速度型统计转变为效益型统计。充分发挥统计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1) 确立信息和决策理念。企业统计人员必须把工作重心从原始凭证、统计台帐和统计报表方面转移到加强统计分析, 提供信息咨询, 参与企业决策上来。首先, 要强化统计工作的信息职能, 拓展统计信息资源。建立高效、通畅的统计信息渠道, 形成包括资源、资金、物资、市场等各类信息在内的统计信息网络。要把统计提升到信息资源的高度, 这样才能使企业经营者意识到其重要性, 企业统计工作才会有所作为。其次, 要意识到企业统计工作是企业经营者进行决策和管理的重要基础工作。企业统计工作要结合同行业及企业自身实际, 运用科学的统计分析方法和手段, 建立生产经营预测模型, 对未来发展趋势及相关因素做出预测, 并对经济运行实施有效的统计监督。使企业可以准确、及时地获得生产经营过程中所需的各类市场信息, 及时向企业经营者提供决策支持。 (2) 增强服务意识。企业统计工作要紧紧围绕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中出现的新情况, 及时发现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机会, 为企业经营管理提供有效服务。首先, 要加强统计分析, 统计分析研究是增加统计部门决策咨询能力的关键。其次, 要为企业经营者提供丰富的统计服务载体。单一的内部报表已远远不能适应企业经营者的需要, 必须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充分利用有效的服务载体, 让其为统计所用。如经营者手册, 统计专题会、企业经济活动分析会、计算机局域网等统计服务载体。只有这样才能使统计受到企业经营者的重视。同时, 企业统计部门还要树立为企业基层服务的思想。改善基层统计工作条件, 帮助他们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困难, 使他们树立爱岗敬业的精神, 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和履行职责的使命感。

2.加强企业统计基础工作, 这是保证统计数据科学、准确的前提。企业统计基础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 是提高统计质量、确保决策准确的重要环节。 (1) 修改和完善有关的统计规章制度, 这是实现统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的可靠保证。这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对此应常抓不懈, 以确保源头数据的准确可靠。尤其是要加强对企业基层的原始记录、统计台帐、统计报表和统计资料管理的制度建设。 (2) 不断完善企业统计指标体系。根据企业的需要, 建立一套反映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 以提高经济效益、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为目标的统计指标体系, 要加强这方面的统计科学研究, 使其既满足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需要, 又能满足企业经营者的需要。 (3) 重视企业统计队伍建设。一是要加强对企业统计工作的领导, 要有一名企业主管负责统计工作, 确保统计人员能按照统计法规和国家统计制度开展工作;二是要选好统计人员, 这是保证统计人员素质的关键;三是要保证企业统计人员队伍的相对稳定;四是要加强对统计人员培训, 尤其是要加强对企业基层统计人员的业务指导和培训。统计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企业统计工作质量。

当前我区农村工作难点与对策 篇8

1 村级债务化解难。

我区村级债务数额大, 形成时间长, 成因复杂。沉重的债务负担严重影响了我区农村经济发展, 削弱了村级组织战斗力, 阻碍了新农村建设的顺利推进。区委、区政府十分重视村级债务化解工作, 在2007年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同时, 就把化解村级债务工作摆上了重要议事日程, 下发了《关于加快化解村级不良债务的实施意见》, 出台了具体政策, 明确了化解目标, 强化领导, 周密部署, 狠抓落实。但债务总量仍然很高, 且镇与镇, 村与村之间很不平衡。有近8%村债务超百万, 零债务村只有9%。

今后化解的难度更大。村级债务不是农村税费改革造成的, 但税费改革规范了农村分配关系, 使这个问题集中暴露了出来, 村级债务多, 负担重已产生了严重影响, 给农村工作带来新的难度。首先, 严重影响了村级组织正常工作, 更无心考虑发展问题。第二、严重影响了干群关系。因村干部无精力, 村集体无实力关心实施群众要求办, 急需办的事, 加之村欠农户的债务不能及时偿还, 村干部在群众中的地位和威信大大降低, 干群关系紧张, 极个别地方甚至产生了严重的对立情绪。第三, 严重影响了社会稳定。个别地方已出现了农民上访不断。干群关系恶化等已经挫伤了村干部的积极性, 农村基层工作的开展和农村基层政权的稳定面临着新的挑战。

2 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操作难。

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是农村税费改革后村集体经济组织或村民委员会在本村范围兴办生产和公益事业向农民筹集的资金和劳务。但从村级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政策的实践看。仍存在诸多困难和问题。一是会难开。根据《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村级范围内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管理的意见》规定, 向农民筹资, 需经过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但由于近来外出劳务的农民数量逐年上升, 导致村民会议无法正常召开。在推选村民代表时, 民主化, 科学化程度不高, 未能将群众信得过的群众代表选出来, 导致议定的筹资筹劳项目常常得不到农民的理解和支持。尽管有许多村确实想为农民办实事, 办好事, 但难以顺利组织实施。二是事难议。我区村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的资金压力较大, 需要多方筹资解决。但由于农民增收门路不多, 人均收入水平不高, 特别是部分农民对兴办公益事业在认识上存有偏差, 热情不高, 对“一事一议”筹资筹劳不理解, 不支持, 不配合。部分基层干部也存在消极畏难情绪。导致村内集体公益事业建设处于停滞状态。三是钱难筹。有的因家庭确有困难, 有的因村与农户之间存在债务问题, 有的因为村民与村干部之间有矛盾, 村民的一些要求没有得到妥善解决或对筹资建设项目有不同意见原因, 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到位率低。四是乱议事。在实施“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时, 部分村筹资筹劳项目用途模糊, 无具体工程项目和预算, 有的村干部把“一事一议”看成固定的收费项目。认为有无议事项目都一样, 反正都得筹, 随便列个名称就开始筹资。没有按照规定的程序操作。五是监管难。“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应用于本村范围内兴办生产和公益事业, “一事一议”资金筹劳的筹集和使用由村集体经济组织和村民委员会负责。虽然《意见》在资金和劳务的筹集使用上作出了明确规定, 但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约束机制, 一些少数在筹资筹劳后, 没有全额用于年初议定的项目建设上, 而是挪做他用。

3 社会公益事业发展难。

农村税费改革后, 通过“一事一议”筹资筹劳, 虽然能解决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资金来源的问题, 但杯水车薪, 不仅不能弥补前期兴办公益事业的资金缺口, 而且维护村组正常运转的财力也十分拮据, 从而导致应当由镇村负担的沟、渠、路、桥等事业发展经费难以足额如数筹集, 势必影响社会事业的发展。如我区农村危桥有50余座, 迫切需要改造, 需资金3000万以上, 虽然在新农村建设国家配套能解决了一些, 但其余缺口难以到位。同时, 农村改水, 道路建设等社会事业也资金没有来源, 逐步陷入停建, 缓建的境地。社会事业发展滞后, 加大了村干部的工作难度。

4 是土地流转推进难。

在稳定和完善家庭承包经营制度基础上积极引导和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 是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农业规模经营、解决农业效益低下的重要举措。但目前流转规模偏小, 效益不高, 与现阶段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不相适应。一些农村基层干部片面理解中央的土地承包政策, 将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与承包经营权流转完全对立开来, 认为延长土地承包期30年不变是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障碍, 只有彻底打破家庭经营才能解决农村土地市场的建立, 才能推进农业产业化和规模经营, 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形成两种倾向, 一是无所作为, 放任自流, 把土地流转中所必须遵循的农户自愿原则完全看成农民的自主自发行为, 疏于管理和服务, 对土地流转情况胸中无数, 底数不清, 对土地流转中出现的新问题研究不够, 引导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办法不多, 缺乏必要的推动措施, 从而使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处于无序状态。二是行政包办代替, 违背农民意愿, 无偿或低价强行推动流转, 热衷圈地搞政绩, 侵犯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

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必须通过改革的方法来解决。我们既要正视目前面临的实际问题, 同时又要振作精神, 增强信心, 开拓思路, 更要以发展的眼光, 创新的思维研究和解决这些问题。

要牢固树立城乡统筹发展观, 认真落实好中央关于农民增收减负的各项政策措施。

要以改革的精神, 发展的思路, 努力发展壮大集体经济, 解决当前的困难和矛盾, 主要立足自我。要真正解决思想, 拓宽增收渠道, 充分利用当地资源, 发挥地区优势, 盘活集体存量资产, 进行产业结构调整, 大力引进和鼓励工商、民间、外间资本发展农业, 实现集体增收、农民致富。

要积极探索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主体多元化的新路子。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关键是要解决投入问题。在投资方式上, 要创新机制, 充分发挥政策引导和市场机制“两只手”的作用, 在财政支农资金极为有限的条件下, 要把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放在突出位置, 增加投入。要以优惠的政策吸引“三资”投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国家、集体和农民应各尽所能, 同时按照谁受益、谁出钱 (或出工) 的原则和方式, 鼓励和引导企业、个体大户或富裕的农民以独资或股份制的形式投资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建设项目业主化、筹资方式社会化、运行机制市场化的局面, 使其成为具有一定自我积累、自我发展能力的基础产业。引入竞争机制, 推行市场化管理对已建成的农村基础设施的产权进行卖断, 所变卖的资金, 由村委会集中起来就地专门用于农村公益基础设施建设, 使其滚动发展。解决有人建无人管、坏了无人修的问题, 变卖后的农村基础设施, 由产权人使用、管护、补偿、受益。

工作重点工作难点 篇9

一、找准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是经济总量不足, 税源基础薄弱, 财政自给程度低是导致贫困地区县乡财政困难的根本原因。县乡经济总量小, 区域经济结构还未从根本上得到合理调整, 决定了财政收入空间狭窄, 县乡财政收入总量小, 自给率低。

二是城乡二元化经济结构是导致县乡财政困难的体制根源。长期以来形成的“重城市轻农村”, “重工业轻农业”, 城乡分治的经济体制, 严重制约了县乡经济的发展, 使得贫困地区县乡经济发展越来越多地受到技术、资金、市场等多种因素的制约。

三是财政收支矛盾尖锐, 人均财力低, 保吃饭, 保运转的压力很大是县乡财政面临的突出问题。

四是财政债务包袱沉重, 抵御风险能力弱是影响县乡财政稳定的潜在因素。县乡财政债务问题由来已久, 根源复杂, 牵扯面广, 化解难度大, 既严重制约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又加大了财政运行风险。

五是对公共基础投入不足是制约县乡财政经济发展的瓶颈。

二、客观对待财政工作的难点问题

当前县级财政形势不容乐观, 财政工作确实难做。

(一) 收入增长难。

收入结构的不合理是财政收入难以增长的主要原因, 尽管近年来, 县上铅锌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县域工业的发展上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是铅锌资源日渐枯竭, 加之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 铅锌价格骤降, 而且还有价无市, 直接影响到西和县工业的健康发展和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全县工业经济结构仍不合理, 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缓慢使得县域经济始终处于低水平的发展阶段。各种政策性减收因素和随着政府行政行为法制化的完善, 行政性规费收入和罚没收入将逐步减少, 加上国、地两税对个体工商户调增起征点, 也影响了收入的增长。

(二) 支出保证难。

近几年来, 由于中央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 出台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来统筹协调社会全面发展, 政府要兼顾经济目标和社会目标, 无一不需要财政资金支持。对于县级财政而言, 在目前形势下仅维护正常的干部职工工资和社会保障等刚性支出都比较困难, 而要落实每一项社会改革又必须支付一定的改革成本, 使得本来十分脆弱的县级财政更加步履艰难。同时, 一些必要的发展支出和突发性支出等就更无力提供保证。

(三) 监管执行难。

随着各项改革的不断深入, 县级财政体制上的不健全和制度上的不规范日渐显露出来, 导致财务监督弱化。在财务管理、会计秩序、资金流转和国有资产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即使在财务监督中发现了, 也因其普遍性或正处在体制改革中而难以执纪执罚到位。

这三个困难的存在, 给我们的财政工作设置了很多的障碍, 这也要求我们的财政工作必须要有新的重点和新的措施。

三、从科学发展的角度, 准确把握财政工作的重点问题

重新审视新形势下的财政工作重点, 积极地逐步推进公共财政体系建设, 建立规范的公共财政必须处理好三个方面的关系。

(一) 要辩证处理好公共财政“进”与“退”的关系。

这是推进公共财政的重要基础。解决目前财政资金越位、错位、缺位的状况, 财政资金必然有一个“进”与“退”的调整过程。对于大型公益性基础建设、义务教育和社会保障等社会公益性事业, 原则上由政府财政来承担。凡是市场机制作用的领域, 或损害市场公平竞争、违背规则的财税政策及行为, 都是政府财政“退出”的范畴。

(二) 要科学处理好财权事权“集”与“分”的关系。

这是推进公共财政的重要保证。建立分税制改革基础上的财税体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事权与财权的合理分配问题, 建立和推行公共财政, 从发展与效率的目标出发, 要更多地科学“分”权, 鼓励县乡从实际出发, 发挥优势, 积极发展特色经济培植财源。在分权调动积极性的同时, 政府财权也应有必要的集中, 除加强税收管理权、财政监管权等外, 重点是要建立起以上级转移性支付为主要方式的财政再分配体制。

(三) 要适度处理好财政“收”与“支”的关系。

这是推进公共财政、发挥财政功能的目标。因此, 要大力清理和压缩不符合公共财政的各项开支, 推动公共财政框架的建立和财政职能的转变, 加快公共财政收支管理改革, 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导向作用和乘数效应, 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当前, 从西和县的实际看, 县级财政支持的着重点是产业化龙头建设和生产基地建设, 完善农村土地流转, 激活土地市场, 促进中小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的发展。

四、坚持从实际出发, 制定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财政工作措施

立足财政工作的难点和重点, 要改变财政工作的现状, 促进县域经济的良性发展, 就必须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有力措施。

(一) 抓改革, 建立科学规范的运行机制。

严格部门预算改革, 使部门预算能反映各部门的预算金额并体现各自特点;要继续深化农村税费改革, 完善各项目配套措施, 切实把粮食直补、农机具补贴等支农政策落实到位;要积极推行国库集中收付改革, 建立国库单一账户管理, 规划支出拨付的程序;要加大政府采购的力度, 扩大采购范围和规模, 规范采购行为, 增强采购活动的透明度;要深入推进收支两条线管理改革, 切实抓好非税收入的管理;要继续深化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 努力扩大社保覆盖面。

(二) 抓财源, 夯实和巩固财政收入基础。

要加大财政对农业生产和农村发展的扶持力度, 稳固基础财源;要以工业园区建设作为财源建设重点, 促进工业经济发展, 壮大骨干财源;要以旧城改造, 市场建设为源头,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培植后续财源;要加大对重点企业、重点产业和重点大户的财政投入, 努力培植新的财源增长点;要切实抓好城镇国有土地、农村耕地和房地产市场的行政、财税管理, 杜绝土地资源的浪费, 正确引导房地产业发展, 防止与土地和房地产交易有关的财税收入流失, 使房地产业成为新兴的优势财源。

(三) 抓管理, 规范财政资金收支行为。

进一步严格部门预算, 全面反映部门及所属各单位预算内外资金收支状况;要合理核实各部门支出标准, 严格控制行政经费不合理增长, 努力降低政府运行成本;要坚持“一要吃饭, 二要建设, 三要建设”的支出原则, 大力调整优化支出结构, 确保重点支出的需要;要切实加强财政债务管理, 增强消赤减债能力, 通过强化和落实偿债责任制, 努力规避财政债务风险。

(四) 抓纪律, 依法强化财政监管手段。

工作重点工作难点 篇10

1 我国地质找矿工作中面临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1.1 地质找矿工作管理不完善

许多的地址找矿单位没有一套合理的管理制度, 导致在日常工作中管理较为松散, 没有一套切实可行的奖惩机制和约束机制, 使找矿工作人员在工作中缺乏积极性, 团队合作意识较差, 严重影响了找矿工作的效率。另外, 没有建立中央与地方的管理联动机制, 使中央和地方的工作目标不一致, 工作中中央找矿企业较为重视公益性地址工作而地方找矿单位更注重效益。在工作中难以形成有效的协调, 使某些区域形成了中央和地方的重合地质工作场所, 严重影响了正常工作的进行。

1.2 资金投入结构不合理

地质找矿工作往往需要大量的前期投入, 包括人力、物力和财力等, 其中资金的投入是重点。地质找矿工作的开展往往要依托于地质工作资料等基础性地质调查资料。而现实中地质找矿单位往往地质找矿技术较为先进, 大量的资金投入到地质勘查工作中, 但地质工作资料还是沿袭使用许多年前积累下来的资料, 使得实际工作中大量的后期工作缺乏基础工作的支撑, 发挥不出真正的效果。因此, 资金投入结构的不科学、不合理严重阻碍了地质找矿工作的进行。

1.3 尚未建立成熟的地质找矿市场机制

在我国前期计划经济的影响下, 地质找矿单位大多数都属于国有性质, 因此很难形成市场化。在地质找矿投资中, 由于缺乏科学的风险分担和公平的收益分配制度, 高风险低回报的模式使得大量的社会资本为了规避风险难以注入, 地质找矿单位只能依靠政府投资。此外, 缺乏以市场为导向的宏观调控机制, 导致地质矿业的市场没有秩序, 市场化进展较慢。

1.4 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

在我国, 地方政府经营矿权的现象较为普遍, 又由于地质找矿单位的国有化性质和市场化的欠缺, 管理方式的粗放等, 导致地质找矿单位在管理过程中重视层层的审批等面子工程, 而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 使得找矿工作往往不遵守市场经济规则和地质工作规律。由于缺乏监督, 一些官员或个人在利益的趋势下往往热衷于矿权的炒作, 进行圈地而不开采。

1.5 缺乏地质找矿专业人才

地质找矿工作的专业性较强, 找矿工作人员需要结合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况等充分发挥创造力, 才能切实提高工作效率。在现实工作中, 有些找矿单位没有充分重视专业人才的重要性, 而是片面的引进一些先进的勘探技术, 使得地质找矿工作只是单纯依赖设备和技术, 同时又由于缺乏人才的激励机制, 很难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发挥不出技术和设备应有的功效。此外, 地质找矿基础理论研究薄弱, 地质科技专业人才特别是野外一线专业技术人员严重不足, 地质专业人才培养渠道日趋狭窄。专业人才使用不合理, 技术骨于和地质找矿队伍不稳定。

2 改进地质找矿工作的对策建议

要改变当前地质找矿工作面临的困境, 就必须使地质找矿工作顺应市场的需要, 必须遵循地质工作的客观规律, 针对存在的问题, 制定出相应的对策, 并认真执行才能从实质上促进地质找矿工作的发展。

2.1 加强地质找矿单位的管理

要建立一套科学的约束和激励机制, 使找矿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增加找矿工作人员工作的认真程度和积极性, 并加强团队协作能力, 使之在找矿工作中相互配合, 以便提高地质找矿工作的效率。

2.2 促进资金投入结构的合理化建设

要促进地质找矿单位资金投入结构的科学化和合理化, 政府要发挥指挥棒的作用, 使地质找矿单位加强基础投资和前期投资, 使勘查工作具有稳定的基础, 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2.3 构建政府宏观调控和以企业为主体的商业性矿产勘查开发体系

为确保地质找矿单位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市场化进程, 在加大国家政府对找矿单位的投资同时, 要建立科学的风险分担和合理的收益分配制度, 充分引导和拉动社会资金的投入, 并制定相应的政策, 在加大投资的同时杜绝投机性投资行为。同时要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 规范市场行为, 引导地质找矿工作向现代化、科学化、开放化和市场化的方向进行, 确立企业在矿业权市场中的主体地位。还要构建国家、政府、企业目标协调统一的运行机制。把国家对地质找矿重大突破的需求转变成为全行业的实际需求和动力, 转换为投资者的主要工作目标, 转变成为地勘单位的发展动力和积极性。

2.4 区分公益性地质工作与商业找矿工作

要建立中央与地方找矿单位之间的联动机制, 在矿业工作中充分协调, 明确规定公益性地质工作与商业找矿工作的工作区域, 严禁有重叠工作区域, 严禁工艺性地质团体私自占有矿业权的行为。

2.5 加强监督并促进矿业权市场化建设

在实际工作中, 为应对找矿工作中市场混乱的问题, 就要促进矿业权市场化建设。要构建由国家行政主管部门为主要监督管理的全国统一的矿业权交易市场体系, 这一体系由国家矿业权交易中心市场和国土资源部授权建立的各省 (区、市) 联合性的分市场构成。简化审批流程, 加强审批过程和市场中的监督机制建设, 使市场向着规范化的方向进行。

2.6 加强人才培养机制、提高找矿工作创新能力

由于地质找矿工作的特殊性, 使其对地质勘探理论、实际操作技术以及应变能力等均有较高的要求。在实际工作中, 要充分鼓励高校、科研单位以及各企事业单位对地质找矿人才的培养, 建立人才培养的制度, 使人才从入学到实际工作过程中能够理论联系实际, 并不断适应找矿新技术、新设备和新方法的发展。此外, 在找矿工作中, 一定要鼓励人才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积极探索新的工艺方法, 并将创新内容及时转化为知识产权。

结束语

综上所述, 在当前我国的地质找矿工作中确实存在一些重点、难点问题, 必须要制定相应的措施, 才能促进地质找矿工作的发展。在实际工作中, 一定要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 切实加强地质行业的市场化建设, 充分依托人才、依托科技和创新, 充分发挥各方的主管能动性, 理论结合实际, 因地制宜地制定适合自身的策略, 并在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 不断改进和创新, 才能获得可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徐培根, 孔锐.地质找矿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探讨[J].资源与探讨, 2010 (1) .

基层央行反洗钱工作的难点与对策 篇11

【关键词】基层央行 反洗钱 难点 对策

一、基层反洗钱工作难点

洗钱行为具有隐蔽性、流动性、多发性、复杂性和国际性强的特点,这也决定了反洗钱工作任务艰巨,做好反洗钱工作,是维护良好的经济金融秩序和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迫切需要,但是基层央行在严厉打击经济犯罪,有效开展反洗钱工作方面还存在诸多困难。

(一)先进的技术手段缺乏,资金交易监测困难

反洗钱大额可疑交易监测技术性较强,工作程序复杂、烦琐,要辨别大额资金是否可疑,仅凭一般的水平和程序是难以辨别的,必须借助专业的反洗钱资金交易监测系统,提高监测效率和监测质量。目前,县域金融机构对大额可疑交易监测还处于人工凭经验识别、归并阶段,存在监测效率偏低、误报偏高、漏报频繁等问题,给反洗钱工作造成障碍和困难,阻碍了反洗钱工作的深入有效开展。

(二)内部机制缺乏,执行主体不清晰

反洗钱工作在商业银行内部反洗钱工作归口不一,有的在会计财务部门,有的在信贷部门,有的在保卫部门等等,而负有监测大额资金流向和账户管理的会计营业部门却不承担现金管理、反洗钱等职能。这种本应相互统一的职能设置实际处于相互错位甚至脱节的状态,给人民银行反洗钱管理造成了诸多不便。

(三)专业反洗钱人员缺乏,人员素质不高

反洗钱工作要求基层央行和银行机构应具有一批懂反洗钱、懂结算、懂法律、懂现金管理、懂外语、懂计算机信息处理的复合型专业反洗钱人才,能对大额和可疑支付交易数据进行准确判断、分析和监测,而当前基层各营业网点窗口缺乏这样的反洗钱工作专业人才,现有反洗钱人员专业知识有限,且兼岗较多,加上人员流动、轮岗、换岗频繁,或者根本没有从事过反洗钱工作,导致反洗钱监管流于形式,难以有效开展工作。

(四)对反洗钱认识不足,风险防范意识淡薄

绝大部分的员工对反洗钱的认识不到位或者认识错位。一是认为开展反洗钱工作仅仅是人民银行和公安机关等部门的工作,与他们关系不大;二是开展反洗钱工作会增加经营成本,造成客户流失,影响其主营业务竞争与发展;三是开展反洗钱工作主要在沿海发达地区或大中城市,基层欠发达地区不存在或者很少。目前,相当部分的员工对反洗钱法律法规知晓率较低,导致了反洗钱意识淡泊,对人民银行布置的有关反洗钱工作积极性不高、主动配合的意识不强。一些金融机构为争存款拉客户,放松现金管理,以满足开户单位大额支取现金的需求,为各种洗钱犯罪活动打开了方便之门。由于现金结算的透明度较差,部分企业为了偷税漏税,在交易中大量地使用现金结算。对此,部分金融机构不仅不能严格管理,反而为了留住客户,达到吸收存款的目的,大开方便之门。

(五)部门之间协调沟通缺乏,整体机制不全

反洗钱要求基层政府、银行、公安、工商等部门协调配合,建立统一健全的反洗钱工作机制,而现在基层央行,虽然成立了领导小组和工作制度,但执行效果不理想,工作效率不高,只有人民银行在唱“独角戏”,各成员单位之间缺乏协调沟通机制,未能形成反洗钱工作合力和健全的反洗钱工作机制。

二、加强基层反洗钱工作对策

(一)加强反洗钱业务知识的学习和培训力度,提高金融业反洗钱人员业务素质

当前,日益发达的现代科学技术,以及全新的支付交易手段、电子货币的出现、金融产品的不断创新、网上交易和网上支付业务的日益增多,使洗钱犯罪的科技含量不断增加,洗钱犯罪趋向专业化、行业化、电子化、智能化,使得反洗钱工作政策性、法律性、业务性、技术性要求非常高。因此,加强反洗钱工作人员学习和培训,提高反洗钱人员的整体业务水平是当前业务发展需要和必然。一是要定期以会代训、专家讲座、检查指导、交叉培训等形式,一方面提高人民银行反洗钱工作人员对银行、保险、证券业务知识和监管技能,确保反洗钱岗位工作人员熟知反洗钱业务;另一方面,增强金融机构反洗钱工作人员履职能力。二是根据印发反洗钱手册、知识竞赛等形式将别的机构已经取得成功的经验,结合本机构的工作尽量多交流,多层次、多角度地让员工提高对反洗钱工作的认知,掌握更为广泛的反洗钱技能。

(二)加强工作机制建设,确保履职落实到位

不管是人民银行还是其他商业银行,都要将反洗钱工作统一归口于一个特定部门----会计财务部门,并指定专人负责,以便监督和管理,为反洗钱工作的开展提供组织机构保障。

(三)加大反洗钱工作的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反洗钱工作是全社会普遍关注一项重要工作,也需全社会来共同支持和配合。人民银行作为反洗钱的牵头单位,要加大反洗钱工作的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一方面向全社会宣传反洗钱知识,提高社会公民对反洗钱的认识,使公众认识到洗钱是经济领域一种常见的犯罪现象,不仅影响一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安全,也威胁国际政治经济体系的安全,增强公民的责任意识。另一方面要加强对金融机构工作人员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反洗钱知识宣传活动,加深对洗钱活动危害性的认识,增加对反洗钱工作意识,强化履行反洗钱法定义务的责任感,增强其自觉履职意识。反洗钱对金融机构而言不仅是一种义务,更是一种保护自己的措施,反洗錢工作全面开展以后,有利于增强金融机构自身的抗风险能力,提高国内乃至国际竞争能力。因此,各金融机构要将反洗钱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四)加强反洗钱工作协作,形成合力

完善民生档案工作的难点与举措 篇12

1.加强自身建设,确保民生档案工作落到实处。首先要对各级领导同志加强对民生档案工作重要性认识的教育,使他们争做转变观念的带头人,大刀阔斧地推进民生档案建设。以人为本精神不但要体现在工作中,同样要体现在对各级领导同志的考核和选拔上,毛泽东同志曾经说“政治路线确定以后,干部是决定一切的因素”,这应该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2.要将民生档案作为档案资源建设重点,建设适应民生需求的档案资源体系。要围绕民生需求, 调整馆藏建设思路, 改变过去“重物轻人、重事轻人”的档案价值观念;改变档案馆单纯接收党政机关文书档案的传统做法, 提升民生档案在档案资源建设中的地位;重新认识所有与普通百姓、与民生有关的各种专业档案的价值, 将接收范围扩大到与群众关系密切的政府现行公开文件和专门档案及有关基层单位档案, 把所有涉及人的档案收集齐全, 认真管好, 让档案资源体系能够覆盖民生的各个领域, 覆盖最广大人民群众。

3.要加强监管指导力度,规范民生档案管理体系。一是政策监管。国家应尽快建立健全民生档案法规,地方政府也应根据各自的省情制定出配套的规章、条例,为民生档案工作的规范发展提供政策依据。二是业务指导。加强对民生档案源头的管理,对民政、劳动、社保等涉民档案管理部门的档案业务进行监督指导,规范民生档案管理工作,保证民生档案齐全完整。要对职工档案进行集中统一管理,以方便职工流动、就业、医疗、社会保险等事务的办理。三是延伸服务,拓展民生档案领域。在社区开展档案工作,为社区进行居民管理、居民医疗保健服务、居民再就业服务、居民各项保险服务、居民生活服务等提供有力依据,有效地提高社区管理的水平和效率,极大地方便社区居民的生活、就业和医疗保健。

4.抓好基层,建立基层组织民生档案服务新机制。要注重做好城市街道、社区和农村乡镇、村民生档案工作,提高基层档案服务能力。提出社区、镇村档案工作思路时要更新观念,要把档案内容的主体是涉及群众生产、生活的民生档案的认识提高到构建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管理模式应整合社区、镇文档信息资源,管理方法应简单易行,以推动基层民生档案工作的发展。同时,档案馆要把开展民生档案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和社区。

5.加强宣传,营造环境。民生问题错综复杂、涉及面广,反映在社会的各个方面和不同层面,是一个处于不断变化中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这就要求我们花大力气对民生问题和民生档案工作开展广泛的宣传,既要宣传民生问题的地位、意义,更要宣传民生档案工作在改善民生、和谐民生、促进民生中的作用, 以全面营造关乎民生、体察民情、善解民忧的良好环境。宣传要多渠道、多形式地开展, 每年至少要在公众场合进行多次, 并不断扩大宣传规模, 有条件的地区、部门可开通热线电话, 或设立网站, 以达到“民生档案为民众”的最终目的。

6.各司其职, 齐抓共管。民生档案工作是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 单靠档案部门自身是远远不够的, 需要各级各部门的密切配合与协作。劳动与社会保障、民政、卫生、教育、国土、环保、房管等作为民生档案管理的职能部门, 要在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统一指导下, 认真履行本部门民生档案的管理职能, 积极配合本级档案部门做好各自工作, 要健全工作网络, 寻找服务载体, 拓宽工作渠道, 努力实现各系统民生档案的良性互动, 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这方面特别需要各级地方政府积极支持, 或由专门的负责人统一协调, 或以牵头组织召开联席会的形式, 解决在民生档案工作推进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

上一篇:排名企业专利现状分析下一篇:电缆载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