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复习:思修与法基重点难点(精选3篇)
政治复习:思修与法基重点难点 篇1
2014考研政治思修与法基复习四项须知
思修与法基是考研政治理论课中与我们生活实际结合最紧密的课程,其中思想道德修养主要侧重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三方面进行考查,而法律基础这门课程需要考生具备一定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知识,本课程复习起来相对比较容易,但不能掉以轻心。建议广大考生在复习中注意:
一、思修抓重点概念,法基分类复习
在思修复习时要抓住以下为几个重点概念:理想信念、爱国主义、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竞争与合作的关系、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社会公德,掌握这些重点概念,才能在内容繁多的政治复习的过程中抓住重点。
法律基础复习则根据客观题和主观题将知识点分为两类复习,作为客观题类的如相关法律法规,只需多做一些题目就能掌握,作为主观题类则只需理解记忆。
二、重点核心知识要强记
对于考研政治大纲中的核心知识点,要注意重点复习,再根据对知识的理解,过政治关还是很容易的。政治科目不同其它基础课,虽然难度不是很大,但对重点的把握并不容易。建议大家还是报一个辅导班,毕竟多年从事考研考试研究的老师更有经验,自己在复习过程中也省时省力。
三、提高主观题答题能力
政治课往往用具体的例子去考查问题。因此,切忌死记硬背。平时要注意理解具体概念、原理及其变式,并注意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从实际生活中提炼政治原理。解题往往要综合三方面的能力:解读题义、选择与之相关的`知识、灵活思考组织答案。经常对试题和标准答案进行研究,理解其内在的逻辑联结,举一反三,整合这三种能力对考生解题的总能力有很大帮助。
四、注重结合时事复习
时事政治、历史题材与基本理论相结合是出题的重点、热点,了解一些时事,当题目出现相关内容时就没有陌生感,如果平时还有所结合性的思考,那就更有利了。所以,建议考生在复习时就应该关注时政热点,挖掘事件背后蕴含的东西。
思修与法基论文 篇2
摘要:为人处事态度直接影响着大学生人格发展方向,对大学生的人格品质、自我评价、情绪健康、学习适应等人格方面具有广泛的影响。当代大学生为人处事态度并不是很端正、积极,而积极的态度对当代大学生各方面的发展都十分重要,因此有必要采取相应的策略。端正大学生为人处事态度的有效策略是:勇于实践,积极面对掌握为人处事的基本技能,加强自我教育,塑造良好的个性品质;学会欣赏别人,并拥有一颗宽容之心,克服社会偏差,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发挥团体优势,并能为团队竭尽全力,有集体荣誉感,促进的学生人格健康发展。
关键词:为人处事,态度,当代大学生,人格健康
当代大学生接受了高等教育丰富了知识、提升了学历,学习、生活方式丰富多彩。然而当代大学生为人处事态度并不积极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第一,责任心不强,因此有了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说法,第二,礼貌、文明程度不够高,在校园内存在一些现象:当代大学生对师长视而不见,擦肩而过,体现出对师长都不够尊重,第三,以自我为中心,有些自傲,也经不起别人的一顿批评,第四,待人不过宽容,遇到一点小事容易发生纠纷,第五,自觉意识不强,主动性也较差,易受外界不良环境的影响,第六,在学习和生活过程中,目标不是很明确,表现出一定的盲目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社会对个体的一切越来越高。塑造健康的人格已成为高等学校交易的重要责任和核心的任务之一。
为人处事的好坏是一个人社会适应能力和健康人格的综合体现。健康的人格总部随着积极的为人处世态度。为人处事态度最直接的体现是人际关系。心理学家马斯洛、奥尔波特、罗杰斯都把建立适宜、良好的人家关系作为人格健康者应具备的能力。新技术分析学理论认为,心理病态主要是由于人际关系失调而来的。因此,和谐的人际关系积极的为人处事态度和健康人格的反映,同时有影响和制约着即将为人处事态度和健康人格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健康人格的让人,能积极地与他人交往,建立起良好的、建设新的软件更新和积极的为人处事态度;人格有障碍和缺陷者,往往缺乏稳定的、良好的人际关系。
大学生进入大学以后,面临着新的环境、新的群体,人际交往日益频繁和复杂,需要整合各种关系,处理好与交往对象的关系成为他们新的生活内容。但是,由于他们来自不同的地域、家庭以各种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与同学们朝夕相处,为人处事不顺利和人际冲突经常发生并成为发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因素。李全彩通过心理咨询和书面调查的方式,对大学生心理疾病的形成原因进行了探讨,发现大学生为人处事态度问题在其所受困扰因素中处于十分突出的位置,是大学生校园生活的第一大问题。赵冰洁、陈幼贞的 研究 也证明,大学生在咨询的各种心理问题中,为人处事态度问题排在前列。河北大学就大学生为人处事态度问题对12所高校1200多名学生进行了调查,调查显示,为人处事态度是大学生面临的最苦恼、最难适应的问题之一,主要表现是人际失调、交往嫉妒、交往自卑、社交恐惧等。在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我们也发现,大多数学生的心理问题与缺乏正常的人际交往和为人处事态度不积极有关。那些生活在没有形成友好、合作、融洽的人际关系中的大学生,表现出压抑、敏感、自我防卫、难以合作、集体荣誉感不强等特点。积极的为人处事的态度既是大学生人格健康不可缺少的条件,也是大学生获得心理健康的主要途径。
一、为人处事态度对大学生人格健康发展影响的具体表现
(一)、影响大学生的人格品质,为人处事态度的不同会使大学生形成不同的人格品质。一般来说,为人处事态度积极的大学生能迅速适应大学的生活,精神愉快,充满信心。与人相处时,以诚恳、公平、谦虚、宽容的态度待人,保持开朗的性格、积极的人生态度,具有善良、助人、同情心、社会责任感、正义感等良好的人格品质。为人处事态度不积极的大学生则表现出多疑、敏感、心胸狭隘、目光短浅、自我中心、清高自傲等不良的人格特质。给自己造成心理上、精神上的巨大压力,严重的还会导致病态心理。
(二)、影响大学生的正确自我评价
为人处事态度影响大学生的自我评价。自我评价体现了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水平,是人格健全的心理基础。正确的自我评价是在与他人的交往过程中,通过
相互学习和相互帮助、相互影响逐步发展和成熟起来的。大学生对自己的正确评价是在与同学的相互交往中、在处理各种人际关系中发展起来并实现调整和纠正自己的。为人处事态度积极的大学生能恰如其分地评价自己,时时感受到自己为他人所喜欢、所接受、所承认,满足了自己的归属和安全的心理需要,有良好的自尊感,相信自己的价值,悦纳自己,促进了人格的健康发展。为人处事态度不积极的大学生或表现出自卑和自我猥琐,不相信自己的能力,否定自己的价值,只看到自己的不足,处处低人一等,压抑自己能量的释放,自我冲突、自我矛盾,甚至产生厌恶自己的自卑情结;或表现出孤傲、自命不凡、居高临下、目中无人,不能处理好人际关系,对人格的健康发展产生了消极影响。
(三)、影响大学生的情绪健康
我国著名心理学家孟昭兰认为,“情绪在心理变态中起着核心的作用。情绪异常往往是精神疾病的先兆”。人与人之间良好的情绪与情感不仅是社会交往的“黏合剂”、人际互动的“润滑油”,而且是影响人格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大学生情绪情感丰富,情感交流的需要强烈,希望能向他人诉说自己的喜怒哀乐,因此为人处事态度的不同导致他们产生不同的心理感受和体验。为人处事态度积极的大学生,情绪的满意度高,心境平和,宁静、愉快,对他人和集体有亲密感和依恋之情,遇事比较冷静,能适度地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对不良情绪有良好的控制和宣泄,调节和控制情绪的能力较强,能促进人格的健康发展。为人处事态度不积极的大学生不能适当地表达和调控自己的情绪,极易产生焦虑、紧张、恐惧、愤怒等不良情绪,对他人和集体有敌对、不满情绪,经常处于各种不良情绪的体验中。
(四)、影响大学生的学习适应
为人处事态度影响大学生入校以后的学习适应。冯廷勇的研究认为,影响大学生学习适应的主要因素有学习能力、环境因素、教学模式、社交活动等。其中,在大学生的学习中,社交因素对大学生学习适应的作用明显加大。
二、大学生端正为人处事态度的有效策略
个体的成长与发展离不开为人处事。大学生如果能生活在团结、友爱、和谐的人际关系氛围中,可以使大学生具有安全感、归属感和幸福感,并能正确地认识、对待各种现实问题,化解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矛盾。长期以来,我们的学校教育不但缺乏对学生有关知识的传授,更缺乏对学生为人处事技能的培养。学生为人处事的能力大多是自然而然形成和发展的,造成学生交往能力和为人处事能力较差,使学生不知如何与他人相处、沟通和交流。因此,对提高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掌握端正为人处事态度的有效策略,对促进其人格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积极实践、掌握为人处事的基本技能
为人处事既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技术。大学生若想具有稳定的、良好的、建设性的人际关系,需要掌握为人处事的技术,即:第一,积极、主动交往。交往过程中,应克服交往中各种不良心理,如:恐惧心理、怕羞心理、自卑心理、自傲心理、猜疑心理等,积极主动交往,端正为人处事态度。第二,注重社交礼节,正确把握交往语言,善于运用非语言技巧。在交往中,一方面把握好自己的角色,培养幽默风趣的语言,学会倾听别人的讲话;另一方面 还应利用目光、体态、声调、距离技巧,达到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目的。第三,注重个人仪表魅力。仪表魅力也是增进人际吸引的因素之一,置身于美的环境中会使人心情愉快,赏心悦目。因此,大学生应该注意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将高尚的心灵与美好的外部形体结合起来,形成不俗的气质和高雅的风度,使个人充满魅力。
(二)、加强自我教育。塑造良好个性品质
不同的个性品质影响人际关系的建立与发展。某些个性品质容易导致人际吸引,有利于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维系和发展。如:举止大方、坦然自若会使别人感到轻松、自在,激发交往动机;助人为乐、坦诚无私、富有主见、充满自信会博得别人的信任。有些个性品质则容易阻碍人际吸引,如:道德败坏、自私自利、虚伪狡诈、愤怒、恐惧、嫉妒、狂妄自傲、怪癖孤独、过度自卑等。大学生应积极、主动加强自我教育,注意自我良好个性品质的培养,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良好的个性品质都足一
点一滴积累而成并逐渐积淀成为良好的人格习惯的。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
(三)、学会欣赏他人,拥有一颗宽容之心,克服社会偏差
欣赏他人是为人处事进行地顺利的重要策略。大学生应该善于发现他人的价值,学会欣赏他人,善于克服第一印象、刻板印象、晕轮效应等社会偏差的不良影响,不苛求他人,真诚待人,宽容待人,尊重他人的人格、权利,主动营造宽松的人际交往环境,达到心理相容,为人格的健康发展创造有利的环境。
(四)、管理好自己的情绪
情绪健康是心理健康的体现,同时也标志着人格的成熟程度。“具有体验丰富的情绪并控制情绪表现的人,通常是有能力满足自身基本需要的人,是为人处事进行地顺利的人”。因此,为人处事要进行地顺利,一定要注意人的感情因素,使之成为端正为人处事态度的积极因素。具体策略是:第一,学会理智调节。当发生人际冲突时,应学会换位思考,站在对方的角度去看问题,只有这样,才能被他人欢迎和接纳。第二,合理疏泄。消极情绪堆积太多,会对身心健康造成极大的伤害。当我们因人际关系而产生伤心、愤怒、自责、内疚、郁闷、焦虑等各种负性情绪时,就要采取合理疏泄的方式将其释放出去。合理的疏泄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倾诉法,如:对亲近和信任的人倾诉衷肠,给自己写信或写日记。转移法,如:体育运动、放声歌唱、尽情舞蹈等。总之,只有学会科学调节才可以化消极被动情绪为积极主动的建设性行动,促进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
(五)、发挥团体咨询优势,促进大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
政治复习:思修与法基重点难点 篇3
课程的开设及考核办法
根据教学计划调整,自2011级起,我院试点本科层次学生开设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授课方式进行了改革。为保证既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大学德育教育中发挥的主渠道功能,又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实现思政课扎实进头脑,现制定2012级试点本科学习方案如下:
教学计划调整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学习实践调整为假期和社会实践期间(教学计划进程表中仍然保留学分
3、总学时
48、周学时3的记录,但是不计入总学时)进行,相应的学习方式则由课堂教学改为教师指导下的自学和社会调查为主。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
一、读书并撰写读书总结。
首先要求每一位学生真阅读教材,并归纳教学要点。假期课程结束后,所有学生的撰写内容都要上交,以便最后评定成绩之用。没有做要点归纳的学生原则上本课程必须重修。
其次是课外读书阅读笔记。要求学生阅读课外参考书籍。学生根据推荐书目、网址自行选择,也可自定书目,但必须撰写不少于500字的读后感,课外阅读和读后感将以一定比例计入总评。推荐书目、网址如下:
1、《人生中不可不想的事》作者:克里希那穆提
2、《象牙塔里的困惑》玺璺主编
3、《何处是归程》作者:黎阳
4、《如何放松自己》戴维斯著
5、《绝顶》作者:张海迪
6、《纪念青春的一种方式》孔庆东著
7、《人生真相》作者:梁晓声
8、《心灵鸡汤》作者:杰克·坎菲尔、马克·汉森
9、《宽容》作者
10、《谁动了我的奶酪》作者:斯宾塞.约翰逊
12、《大学生最不能逃避的课》作者:吉拉尔德·科瑞(美)
13、中国德育网、德育资源网、中华美德网、香港廉政公署德育资源网、中国心理教育网、中国高校学生工作之窗、民族魂、中国先锋青年论坛、中国918爱国网、爱国者同盟等
再次,利用网络、媒体资源,关心时事政治。
学生在假期和社会实践期间每天要拿出半小时间,利用网络、报纸、电视等资源关心国家大事、民情舆论,并在假期后对假期和社会实践期间发生的社会热点问题、舆论焦点问题进行梳理和归纳,并形成文字上交。推荐网址:人民网、新华网、凤凰网、中国青年报评论、风度评论、千龙评论、复兴评论、东方评论、求是、新京报评论等。
以上三项内容中,第一项为必须完成,后两项二者选一完成即可。
二、进行社会调查,撰写调查报告
学生在对教材进行把握后,要结合教材内容,展开专项调查,并撰写调查报告。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更加了解社会,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在实践中进一步消化教材上的的基本知识。这可以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学风,使大学生对书本知识有更直观的、更亲切的、更深刻的理解。
此项内容是评定成绩的主要标准。学生可以根据推荐课题展开,也可在推荐课题下,自行列出子课题进行研究,但研究必须有充分的真实素材,必须做到有理、有论,真实可信,而不能胡乱臆造甚至凭空想象,否则取消课程学分。研究报告要格式规范、立意鲜明、观点准确,字数不少于2500字。我们现推荐课题如下:
1、英才学院学生所在地高中生对大学的理想状况调查。
2、英才学院学生所在地青年学生共产主义信仰调查。
3、英才学院学生所在地青年学生爱国信仰与接受爱国主义教育途径调查。
4、英才学院学生所在地宗教信仰现状的调查。
5、英才学院学生所在地青年学生沉溺于网络现象的调查。
6、英才学院学生社会实践期间或假期间应对突发事件策略的调查
7、英才学院学生所在地青年学生社会民众诚信度情况调查分析。
8、英才学院学生所在地道德水平现状的调查。
9、英才学院学生所在地青年学生了解法律知识途径的调查。
10、英才学院学生所在地民众幸福观调查。
11、英才学院学生所在地青年学生职业构想和当地创业状况的调查。
12、英才学院学生所在地青年学生个人消费状况的调查。
13、英才学院学生所在地青年学生对国家发展现状关注度的调查。
14、英才学院学生所在地青年学生恋爱观的调查。
15、英才学院学生所在地青年学生人际关系的调查与分析。
16、网络博客对青年学生的影响调查。
三、分值分配
作业一(读书总结部分):40分;
作业二(调查报告部分):60分
思想政治理论教研室
【政治复习:思修与法基重点难点】推荐阅读:
考研政治思修与法律基础复习10-20
思修与法律复习题06-04
考研政治思修法基知识点 人生价值10-24
初三政治复习提纲重点11-22
高一政治复习重点提纲12-02
大一思想政治复习重点07-21
考研政治复习重点先行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