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名企业专利现状分析(共7篇)
排名企业专利现状分析 篇1
柴油发电机组是以柴油为主燃料, 以柴油机为原动机拖动同步发电机发电的一种中小型电源设备[1]。通过柴油发动机带动发电机, 将动能转换成热能和电能, 从而实现发电。一套完整的柴油发电机组包括:柴油机、交流同步发电机、控制箱、起动和控制用蓄电瓶、散热器、联轴器以及燃油箱和保护装置等主要组成部分, 部分发电机组还装有消声器和应急柜。柴油发电机组作为备用电源、应急电源、移动电源有广泛的应用, 各行各业使用柴油发电机组的要求是:保证随时随地方便启动发电、保证供电要求的电压和频率、可靠安全的运行。发展自动控制技术可以完善柴油发电机组应急功能与保护功能, 并且促使各部件处于最佳工作状态[2]。进一步完善与增强自动化模块功能是未来柴油发电机组发展的趋势[3]。
我国柴油发电机组企业大多为民营企业, 并且以技术门槛低的低端制造企业居多, 低端产品领域由于企业数量多, 竞争激烈, 产品处于供过于求状态;对企业技术含量要求高、产品附加值大的中高端领域, 如对静音、智能要求较高以及大功率的柴油发电机组的生产则处于供不应求的状况。主要原因是:我国柴油发电机组生产企业自身技术薄弱、产销规模小、研发投入少;其次定位高端市场的柴油发电机组生产企业必须选用被国际知名企业授权认可的国际知名柴油发动机和交流发电机, 我国大多数柴油发电动机、发电机企业未被国际认可;另外我国柴油发动机与交流发电机发展滞后也是影响柴油发电机组发展的重要原因[4]。世界知名企业“康明斯电力”和“卡特彼勒”在中国市场的占有份额位居行业前列, 国内重点企业有“泰豪科技”和“上海科泰”等。上市公司“泰豪科技”, 其电源技术子公司专营柴油发电机组, 因此具有较强的资金优势、生产规模优势及品牌影响力, 其产品定位于行业系统客户, 在电力领域使用较多。“上海科泰”主要以行业高端客户为对象, 致力于打造智能环保集成电站品牌, 特别在核电领域, 公司独立开发生产的100-1800kW功率段核安全级柴油发电机组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5]。目前, 中国柴油发电机组产品在国际市场份额微不足道, 出口地集中于东南亚、非洲等落后国家与地区, 只有国内企业不断提升自身技术, 重视知识产权专利的研发, 中国才能真正完成由柴油发电机组进口大国向出口大国的跨越性转变[6]。本文通过对国内柴油发电机组重点企业“上海康诚”、上海鼎新”、“上海科泰”“无锡瑞昌”“无锡百发”“泰豪科技”“深圳市赛瓦特”等公司的专利情况进行分析, 挖掘行业未来技术趋势, 为整个柴油发电机组行业的发展提供参考意见。
1 专利数据来源
本文以Soopat专利数据搜索引擎结合佰腾专利检索平台对目标企业专利状况进行检索, SooPat本身并不提供专利数据, 而是将所有互联网上免费的专利数据库进行链接、整合, 其中中国专利数据的链接主要来自国家知识产权局互联网检索数据库;佰腾专利检索系统提供专利文献的检索服务, 具备简单检索、高级检索、IPC检索、外观检索、二次检索、排除检索等多种检索方式。及时的数据更新, 能检索到专利最新的基本信息、费用信息、法律状态等。将两种检索平台结合使用, 弥补相互空缺, 使检索数据准确可靠性得以保障, 为了保证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对所有企业的专利原始数据进行下载清洗, 统一分析。
2 专利数据分析
对确定的柴油发电机组生产企业从专利数量, 申请年份, 法律状态, 技术分布, 研发趋势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并从整体上分析企业研发策略。
2.1 上海康诚发电设备有限公司
作为国内外许多知名品牌燃气发动机的OEM工厂, 上海康诚生产的燃气发动机组主要采用中国济柴、潍柴、美国帕金斯、韩国大宇等知名品牌的发动机和控制器, 上海康诚经过多年的发展, 柴油发电机组生产技术实力强、经验丰富、产品耐用、经济性好。通过专利检索查找上海康诚发电设备有限公司, 能查到的专利仅有一项, 是在2009年申请的申请号为CN200920127252.5手摇碟形弹簧储能起动机, 涉及发动机起动技术, 专利状态为权利转移。该专利具有结构简单紧凑, 制作装配方便, 操作简便、安全、可靠, 适应特殊环境需要等特点。上海康诚发电设备有限公司是银鹏集团旗下的其中一个核心生产基地, 专业从事供应船用及陆用柴油发电机组及相关装置。康诚与国内外知名厂商的保持长期合作, 仅通过OEM以及组装柴油发电机组获取代工利润, 不重视自主知识产权保护与专利投入, 它是国内大多数柴油发电机组生产企业的代表, 依靠与国内、国际知名的发动机, 发电机品牌合作, 在产业链低端谋取企业利润。
2.2 上海鼎新柴油发电机组集团有限公司
上海鼎新柴油发电机组集团公司专业生产、销售柴油发电机组、电机、开关屏、电子稳压柜等产品, 并享有自主进出口经营权。“鼎新”牌发电机组按照用途分陆用、船用、渔用、军用四大类型。检索到上海鼎新电气 (集团) 有限公司相关专利8项, 1项发明专利, 1项外观设计专利, 6项实用新型专利, 分别于2005年申请1项、2010年申请3项、2011年申请4项。其中失效专利1项, 1项实质审查, 6项有效专利。专利名称有:胶轮移动电焊发动机组的皮带胀紧结构、低噪音柴油发电机组的起吊装置、拖车式柴油发电机组、柴油发电机组、柴油发电机组远程监控方法及系统、移动式超高水泵系统及超高压水泵机组、应用于发电机组的减震垫、发电机组电气控制箱。从专利申请看出主要是控制系统以及柴油机结构方面的技术, 并且可以看到申请专利的产品都已成为自己的优势产品。
2.3 上海科泰电源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科泰电源股份有限公司前身为汕头经济特区科泰电源有限公司, 经过多年的战略合作, 科泰公司已与美国强鹿、瑞典沃尔沃遍达、日本三菱、英国斯坦福、法国利莱森玛等国际知名品牌发动机、发电机生产厂家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检索到上海科泰电源股份有限公司专利41项, 其中发明专利16项, 实用新型专利22项, 外观设计3项。有失效专利7项, 有效专利28项, 实质审查6项, 著录变更12项, 2003开始有专利申请, 专利申请增长幅度不大, 基本保持每年5项专利左右, 2013年有8项专利申请, 说明公司近两年开始重视专利申请, 有3项专利与河北先控电源设备有限公司共同合作, 说明公司重视通过合作进行研究开发, 并通过专利进行技术保护。进一步分析41项专利看出:2013年侧重于在柴油发电机组静音机箱的改进、减振方面以及通信基站的智能油电混合电源系统方面的技术研发;2012年在柴油发电机组的排风以及底盘的改进方面有所突破;在更早期的专利申请中, 主要以方舱电站、柴油发电机组整体专利申请为主。
2.4 瑞昌哥尔德发电设备 (无锡) 制造有限公司
瑞昌哥尔德发电设备 (无锡) 制造有限公司由香港圣鑫瑞昌哥尔德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于2002年在无锡锡山高新技术经济开发区投资成立, 产品功率从1kW至2 000kW, 包括自主研发的绿色环保型天然气发电机组、陆用、船用各类型发电机组, 有汽车电站、拖车电站、低噪音型电站、智能型静音电站, 产品出口到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检索到瑞昌哥尔德发电设备 (无锡) 制造有限公司专利42项, 其中发明专利15项, 实用新型专利22项, 外观设计专利5项, 仅有1项失效专利, 公司从2009年开始有专利申请, 专利申请数量逐年呈递增趋势, 2009年专利申请11条, 2012年26条, 可以看出近几年公司开始注重专利申请, 并表现出一定的强势。进一步分析全部专利, 2013年专利集中于小功率静音型柴油发电机组、改进柴油发电机组用底盘油箱以及静音柴油发电机组排风结构方面;2012年申请的专利数量较大, 主要是对柴油发电机组的控制系统进行了一系列的技术研发, 以发电设备的智能控制系统、发电机的自动控制系统、发电机的安全控制系统、发电机组远程控制系统等为主;2012年以前的专利申请主要表现在对柴油发电机组零部件设备方面, 如:对机组油箱底座的专利申请, 发电机组柜的专利申请, 发电机组的进风装置的专利申请。
2.5 无锡百发电机有限公司
无锡百发电机有限公司致力于高品质柴油发电机组的科研、生产与服务, 产品功率从10kW至4000kW涵盖各种用途柴油发电机组如:静音型, 智能型, 拖车式, 集装箱式, 高压发电机等。检索到无锡百发电机有限公司申请专利18项, 包含实用新型专利16项、发明专利2项, 2008年为百发专利申请高峰有6项专利, 此后专利申请有所下降, 但保持每年都有专利申请的趋势, 到2011年迎来小高峰有4项专利申请, 预期未来百发在技术专利方面会有一定的突破, 已申请的18项专利中, 有2项已失效, 16项有效专利。所申请的全部专利侧重于柴油发电机组的排气消音装置的技术研发, 另外在2011年以各种减振装置、静音装置为主, 看出百发的专利实用性比较强, 如:内燃机排气消音帽、盖板式百叶消音器、穿透式减震器装置等, 在保持与国内外知名发电机、发动机合作的基础上, 不断提升自身在柴油发电机组生产上的技术能力, 通过参加国内、国际专业动力设备展览, 借鉴世界先进经验, 提升自身实力, 百发柴油发电机组应用于西气东输等项目, 经受住了各种环境的严格考验。
2.6 泰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泰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江西省和清华大学“省校合作”在南昌国家高新开发区设立并发展起来的高科技企业, 2006年9月6日, “泰豪”牌发电机荣获中国电机首批“中国名牌产品”称号。检索到泰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有专利一千多项, 看得出泰豪集团对于知识产权的重视, 泰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经过几年的发展, 形成多家控股公司, 产品种类也涉及多个领域, 因此专利数量众多, 在此基础上, 与柴油发电机组有关的专利有75项, 其中有效专利61项、许可备案16项、失效专利12项、实质审查1项。从2003年开始有关于柴油发电机组的专利申请, 整体呈现上升趋势, 只有2008年一年专利申请数量低于前一年。全部75项专利中, 63项申请人为泰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其控股公司泰豪电源技术有限公司7项、衡阳泰豪通信车辆有限公司4项、江西泰豪特种电机有限公司1项;发电机组专利申请在公司全部专利中所占比重不大, 但是在全国柴油发电机组领域中, 专利申请处于前列, 进一步分析泰豪发电机组专利, 主要包括对发电机组散热装置、控制箱、进风装置等部件的技术升级的实用专利申请, 在不断提升柴油发电机组各项部件装置的同时, 同时近几年侧重于对发电机组的整体改造专利申请, 如:集控式多机并联钻机柴油发电机组、直流输出变速变频发动机组。
2.7 深圳市赛瓦特动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从事主要从事 (柴油、汽油、天然气) 发电机组、移动照明车、移动电站、 (箱式) 静音型发电机组的研发、生产、销售, 以及ATS自动切换屏、并联屏等低压配电产品的专业生产, 单机功率等级从2KVA到2500KVA。赛瓦特公司主要与康明斯、珀金斯、MTU、道依茨、洋马、久保田、沃尔沃等国际知名品牌发动机、发电机生产厂家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检索到深圳市赛瓦特动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专利27项, 分别为深圳市赛瓦特动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1项, 山东赛瓦特动力设备有限公司9项, 深圳市赛瓦特动力科技有限公司4项, 惠州市赛瓦特动力科技有限公司4项;其中发明专利2项, 实用新型专利16项, 外观设计专利9项, 在全部27项专利中有25项有效, 1项失效, 1项实质审查。通过进一步分析专利情况发现, 公司从2007年开始申请专利, 专利申请数量较稳定前几年申请数量较少, 最近两年专利申请数量有多增加, 在27项检索到的专利中, 经过数据清理, 有8项左右是关于移动照明车, 可以将其排除在柴油发电机组专利列之外, 其他19项中, 2013年公开的7项都是与柴油发电机组有关, 并且都侧重于对防音型柴油发电机组各部件的专利申请, 如超静音性柴油发电机组用进风装置、防音型柴油发电机组无吊架单点起吊装置等, 从2007年开始的专利申请中, 涉及到柴油发电机组的专利申请都与降噪音, 防噪有一定的关系, 如发电机组静音外罩、错排叠放式进排风吸声装置等。
3 研究结论
通过各个企业专利申请总体数量可以看出:我国柴油发电机组企业的技术研发能力较国际企业有明显的不足, 同时大多数企业不注重自身知识产权保护, 整个柴油发电机组行业国内知名企业专利申请数量平均在15项左右, 整个行业自主研发能力不足, 核心技术完全明显依赖国外企业。
从专利数量变化趋势看出:分析的7家企业对于柴油发电机组近5年专利申请都有所侧重, 其中以无锡瑞昌的专利变化趋势作为明显, 无锡百发的专利申请在近两年有所放缓可能与企业发展战略有关。同时上海康诚在专利方面作为不明显, 与其依赖康明斯发电机做代工, 生产技术含量一般的中低端产品、以本土化经营为主有直接的关系, 这也是我国大部分柴油发电机企业专利数量少的主要原因。
国内柴油发电机组的研发集中在静音与智能化技术方面, 并且降噪改善排风系统一直是柴油发电机组技术研发重点, 无锡百发与深圳赛瓦特分别在消音减震与防音方面技术比较成熟, 无锡瑞昌在柴油发电机组自动控制与安全控制系统方面有明显技术优势。
通过进一步查找相关资料结合各企业专利现状, 发现定位于中高端市场, 品牌国际化的企业如无锡百发、上海科泰、江西泰豪等技术研发申请的专利相对较多, 同时产品价格也相对较高, 企业竞争力强、美誉度高。因此, 可以持续最终这类企业的研发趋势, 以把握整个行业研发方向和重点。
柴油发电机组在我国经历半个世纪的发展, 从20世纪80年代依靠代理进口欧美、日本等技术发达地区的柴油发电机组品牌, 到90年代国有、民营企业逐步取代进口机组产品, 直到90年代中期国外发电机组成套厂商先后在国内建立成套工厂, 2005年至今我国柴油发电机组OEM工厂已批量出口海外传统市场, 说明我国柴油发电机组制造已经非常成熟, 但我们应该清楚的看到, 依靠国外柴油发动机和发电机品牌支撑国内柴油发电机组发展的模式是不可持续的。由于自身条件限制, 本文仅从企业专利数量, 专利现状两个方面对企业技术与专利战略进行分析, 对于各企业如何让根据自身情况如何进一步完善专利战略, 仍需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柴油发电机组[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309217.htm?fr=Aladdin.
[2]李明.柴油发电机组的现状与发展综述[J].热力发电, 2003 (12) :2-4, 89.
[3]杨新征.国内外柴油发电机组自动化控制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移动电源与车辆, 2006 (3) :44-47.
[4]中国电器工业协会内燃发电设备分会.柴油发电机组行业发展状况及未来趋势[J].电器工业, 2011 (6) :30-34.
[5]中国电器工业协会内燃发电设备分会.我国柴油发电机组市场及重点企业分析[J].电器工业, 2010 (3) :5-11.
[6]中国电器工业协会内燃发电设备分会.中国柴油发电机组行业市场现状与前景分析[J].电器工业, 2012 (2) :6-11.
排名企业专利现状分析 篇2
1. 东台地区工业定报企业专利工作现状分析
为深入贯彻和落实《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及《江苏省知识产权战略纲要》文件要求, 了解东台地区工业定报企业专利工作现状, 提升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 东台市科技开发中心联合东台市知识产权局对本区域内主要工业定报企业专利工作进行了深入调研, 先后走访调研了20多家专利大户企业和知识产权优势企业、30家知识产权管理达标企业及其他专利企业, 同时组织了多次零专利工业定报企业专利工作座谈会, 获得了大量翔实的第一手资料。东台地区工业企业专利工作呈现出如下几个特点:
(1) 专利战略制定和实施成效显著。
工业定报企业中的专利大户及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基本都建立了完备的企业专利战略, 并进行了有效地实施。其中, 东飞马佐里纺机有限公司早在2003年就建立了《企业专利发展战略》《企业专利战略实施办法》等制度, 完备的制度及规范的实施有力地保障了战略的顺利进行, 为进一步申请专利及各类科技项目奠定了基础, 促进了公司专利工作的不断进步。江苏东强股份有限公司于2005年进一步完善了公司《企业专利战略规划》, 规定了公司专利申请、实施、保护以及专利信息利用的程序和办法等内容, 使其更加全面, 更具操作性;同时建立了企业专利战略实施督查小组, 对专利战略实施全程跟踪, 力保战略的有效实施。东台市食品机械厂有限公司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 出台了《企业人才与专利战略》制度, 对公司未来的专利工作进行了科学的规划, 明确了专利工作的目标, 提高专利工作的水平, 并通过参与国家科技项目, 进一步强化了企业专利战略, 专利工作硕果累累。
知识产权管理达标企业, 如江苏华阳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江佳机械有限公司等也已基本建立了企业专利战略及配套的实施制度, 将专利战略作为企业发展的重点战略, 确保了企业专利工作的稳步前进。
与此同时, 部分工业定报企业由于各种因素影响, 对企业专利工作缺乏应有的重视, 尚未制订完善的企业专利战略, 无系统的实施措施, 专利意识薄弱, 专利工作水平偏低, 严重束缚了企业的科技创新, 制约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2) 专利工作体系建设趋于完善。
拥有专利的工业定报企业绝大部分都设立了专职的专利办公室, 并配置了业务能力强的人员处理专利事务, 同时建立了与专利的发掘、申请、实施、许可、转让、管理等相关的制度, 落实了相应的专利工作经费。其中, 东飞马佐里纺机有限公司早在2003年就成立了由公司董事长任主任、公司技术副总主持工作的知识产权办公室, 高薪聘请了既熟悉企业产品技术又精通专利业务的专家学者, 开展公司的专利工作, 此外还建立了较完善的《专利管理制度》《专利实施制度》《员工发明创造奖励制度》等制度, 保障了专利工作高效规范的进行。东飞马佐里纺织有限公司还设立了专利专项资金, 建立了《公司专利资金管理制度》, 专门从公司财务部门抽调了人员管理专利专项资金, 配合专利资金实际使用部门的工作, 严格保障了经费的充分落实。此外, 江苏东强股份有限公司、东台市食品机械厂有限公司等其他知识产权优势企业的专利工作机构也相对较完善, 专利工作团队业务水平高、技术能力强, 专利制度规范、涵盖面广、实用性强, 专利资金落实情况良好, 有力的推动了企业专利工作的进行, 为企业的科技创新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其他专利企业也基本建立了专利工作机构, 配备了工作人员, 建立了工作制度, 同时保证了专利经费的落实。但有些企业的专利工作机构设置有所欠缺, 人员构成不尽合理, 大大降低了专利工作的效率, 甚至影响到专利工作的有效开展。同时, 一些企业未完全考虑到不同行业不同企业的差异, 照搬其他企业的专利制度, 导致了实际工作中遇到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和困难。极个别工业定报企业对专利工作重视不够, 专利经费落实不到位, 存在专利资金与其他资金混用、临时拼凑专利资金甚至专利资金不足额的现象, 以致一些创新成果未能充分转化为专利, 造成了企业利益的无形损失。
然而, 仍有少数工业定报企业, 由于各种原因 (传统产业亟需转型升级、企业尚处于成长期、企业重组改革、专利意识薄弱等) 影响, 尚未建立企业专利工作机构、未配备工作人员、没有相关的制度, 专利工作开展相对较慢, 需要政府及企业共同推进。
(3) 专利产出快速增长。
工业定报企业专利的申请、维持、管理等工作的进行有力推动了专利产出, 维护了企业宝贵的创新成果, 维持和巩固了企业的市场地位, 扩大了企业的影响力。
东飞马佐里纺机有限公司执行企业专利战略8年来, 已累计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交专利申请486件, 其中发明专利申请102件, 实用新型专利申请340件;获得授权的发明专利25件, 实用新型专利256件, 形成了丰富的企业专利库, 为公司的科技创新提供了强有力的专利支撑, 公司董事长朱鹏也荣获“江苏省第三届十大杰出专利发明人”称号。江苏东强股份有限公司始终坚持实施“科技兴企”的方针, 大力推进专利战略, 不断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截至2011年底, 公司累计申请国家专利208件, 在公司的核心技术数据电缆上申请了19件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 目前, 公司专利产品产值已占总产值的95%以上, 铁路数字信号电缆于2006年获得“江苏省第二届优秀专利项目金奖”, 董事长王子纯也荣获“江苏省第二届十大杰出专利发明人”称号。东台市食品机械厂有限公司始终注重自主创新, 先后申请国家专利76件, 已有58件获得授权, 自主研发了12项国家专利技术产品, 专利产出成效显著。
其他专利企业中, 江苏江佳机械有限公司始终坚持专利发展战略, 注重自主创新, 以专利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截至2011年底, 公司累计申请国家专利98件, 其中获得授权专利58件, 授权发明专利4件, 具有核心专利技术的横向优选截锯机、纵向优选多片圆锯机、梳齿指接生产线等高档数控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 引领了行业的进步。江苏东阁不锈钢制品有限公司累计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专利102件, 其中发明专利申请15件, 已获得授权专利79件, 授权发明专利3件, 公司自主研发的点支式玻璃幕墙转角驳接头在第四届中国专利和名牌博览会上荣获金奖。少数工业定报企业虽然制订了企业专利战略, 有配套的人员和实施措施, 但专利产出情况不佳, 一些创新技术未完全转化为专利加以保护。
(4) 专利产业化程度日益提高。
企业科技创新产出的专利进一步实施和产业化更加促进了专利产品的产业化, 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 释放出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应。
东飞马佐里纺机有限公司专利成果转化率已达80%, 大大高于同行业平均水平, 专利除企业自身实施外, 有少量许可给其他公司实施, 产业化规模迅速扩大, 有力的促进了国内纺机产业的优化升级, 为企业创造了新的增长极和竞争力, 推动了企业的高速持续发展。公司销售从前几年的2亿多元迅速增长到2011年的销售超10亿元, 利税超亿元, 企业已跻身于国内同行业的排头兵, 跃居国内同行业前三强, 其中细纱机产品的外销额也达到全国同类产品外销额的一半左右, 企业驶入高速发展的快车道。江苏东强股份有限公司从自身实际出发, 十分重视与公司核心产品及储备产品有关技术的创新, 由这些创新申请的专利基本全部被转化, 其中, 综合屏蔽信号电缆、内屏蔽铁路数字信号电缆等产品, 已通过铁道部鉴定和技术审查, 产品的销售收入和实现利润分别占到公司销售和利润总额的71%和82%, 静电消除器、静电监测器和静电报警器等自主创新的专利技术产品已实现规模生产, 产品销售供不应求, 市场形势良好。
江苏江佳机械有限公司专利产业化成效显著, 近6年, 所有专利技术的转化实施达到100%, 系列创新成果共实现销售额10 886万元, 新增利税2435万元, 出口创汇152.8万美元。其中研发的横向优选截锯机实现销售2576万元, 新增利税921.9万元, 出口创汇31万美元。纵向优选多片圆锯机实现销售1094万元, 新增利税315万元。重型高速双面刨木机实现销售3714万元, 新增利税472万元, 出口创汇58.6万美元。重型高速四面刨铣机实现销售3502万元, 新增利税726.1万元, 出口创汇63.2万美元。
(5) 企业专利工作做法和经验特色鲜明。
由于工业定报企业行业门类、规模大小、发展定位、企业文化等因素影响, 各工业定报企业的专利工作总体思路基本一致, 但做法和经验各有特色, 其中好的做法和经验进一步促进了专利战略的实施, 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其中, 东飞马佐里纺机有限公司专利工作开展较早, 相应的专利战略及实施制度等略显陈旧, 尤其是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及纺机行业的变化, 原有战略及制度已无法适应专利工作的发展。因此, 公司与时俱进, 多次修改企业专利战略及相关专利制度, 从软环境上保证了专利工作的进行;公司通过多年的专利工作, 发现企业专利数量较多、分布过于分散, 重点不突出、专利保护效果差, 不利于企业对市场的控制, 未达到专利申请的预期目的。于是, 公司2008年起调整了专利申请战略, 以企业核心产品为主、延伸至各种新开发产品及附属产品, 专利申请重点突出, 清楚明了, 为企业核心产品的发展铺平了道路, 更加有利于企业未来的发展。
江苏东强股份有限公司十分重视专利人才工作, 针对公司专利办公室人员专利业务及技术水平不高、专利意识不强、工作缺乏积极性的情况, 建立了《企业专利工作人员绩效考核制度》, 明确了每年度的专利工作任务, 并将任务落实到个人, 与年终奖金福利等挂钩, 进行绩效考核。该制度的实施大大提高了专利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促使他们主动去学习和掌握专利业务, 推动企业专利战略的顺利进行。
东台市食品机械厂有限公司特别注重专利产业化, 严把专利转化关, 要求公司专利部门和生产部门紧密合作, 确保生产出的专利产品与专利一致, 保证产品化的质量。江苏江佳木工机械有限公司也十分重视专利人才的培养, 先后选派多名技术骨干赴江苏省知识产权局、南京理工大学等学习专利业务知识, 培养了多名技术水平高、专利业务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东台市节能耐火材料厂则从最基本的专利宣传开始, 着重提高全体员工的专利意识, 理清专利工作与高新技术产品、高新技术企业、中小企业创新基金、科技成果转化等项目申报的内在联系, 使员工深刻认识到专利战略执行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为企业专利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 深入推进工业定报企业专利工作的对策
近年来, 东台地区工业定报企业专利工作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大部分工业定报企业都制订了专利战略并进行了实施, 企业专利工作的机构、人员、制度都已基本建立, 企业专利申请总量及授权量均位居盐城各县市区前列, 专利产业化情况良好, 但在专利工作中仍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和不足, 需要在今后工作中解决和提高, 结合调研情况及企业专利工作实践经验, 提出如下对策。
(1) 加大企业专利软环境建设。
由地方政府主导, 知识产权局牵头, 建立健全企业相关专利制度, 努力提高服务企业专利工作的水平, 引导更多的企业认识专利工作的重要性, 加大专利软环境的建设, 使企业尽快实现从硬实力到软硬实力兼备的转型, 将增加专利数量的能力, 转变为提高专利质量的能力, 进一步促进企业创新能力到创造能力的转变。
(2) 强化对企业主要领导的专利宣传和引导。
企业主要领导的意识对企业的发展有决定性的影响, 专利工作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企业主要领导对专利工作的认识。通过各种形式宣传、培训、会议提高企业主要领导的专利意识, 积极引导企业领导认识和介入专利工作, 有利于领导把握企业专利工作方向、提高专利工作水平、加强专利工作力度。
(3) 进一步完善专利申请和转化实施的激励机制。
有重点地扶持一批有前瞻性的企业专利技术项目, 通过资金扶持和政策引导, 充分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努力提高专利申请的质量和数量, 为区域经济快速发展做好技术资源储备。同时, 创造条件设立“企业专利产业化扶持基金”, 鼓励和引导企业专利成果转化。
(4) 加快创新体系建设, 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由地方政府牵头, 科技、知识产权等相关部门创新体系建设、实施专利战略纳入城市中长期发展规划中, 在项目、资金等方面予以重点支持;依托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 强化企业自主创新主体地位, 形成以市场为基础、政府为引导, 建立以企业为主体、高校和科研单位为依托、中介机构为纽带, 相互配合促进、区域特色鲜明、创新活力强劲、转化渠道顺畅、专利权保护有力的区域创新体系及运行机制。
我国葛根相关专利现状分析 篇3
1 专利搜集方法
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网”为检索源, 在专利检索栏“名称”处输入“葛根”, 时间限定为1990~2008年, 共检索到与葛根相关的专利256项, 其中发明专利234项, 实用新型专利3项, 外观设计专利19项。其中发明专利占到91.4%。
2 专利分析
葛根的发明专利在3种专利类型中所占比例最高, 并且应用价值最高。因此, 本文仅对发明专利进行统计分析。
2.1 葛根发明专利分析
本文把葛根发明专利分为6个类型, 把1990~2008年分为6个时间段进行统计分析。
由表1可见, 在1990~1999年这3个年区间段中, 对葛根的研究发明专利的申请量只有24项, 授权量有9项, 占申请量比例为37.5%;而在2000~2005年的发明专利申请量为118项, 授权量为53项, 占申请量44.92%;2006~2008年的发明专利申请量为92项, 授权量为3项, 占申请量3.26%。可见, 申请量的增加是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增强。授权量在2006年之前, 逐年增加;但是2006~2008年的专利只有3项, 是由于专利授权考察认证时间一般为3年左右, 这时段的很多专利没得授权只是时间的原因。笔者估计在2011年以后, 2006~2008年时间段的发明专利授权量将会达到50项左右。
(项)
从我国葛根专利申请类型上看, 主要在医学应用及药用方面, 有97项, 占总申请数量的41.45%, 该类型的授权量为申请量的25.77%。其次主要集中在食品及保健品、制备提取技术两方面, 各有50项和44项, 分别占总申请数量的21.37%和18.80%, 授权量占相应使用价值申请量的35.90%和34.10%。由表2可见, 我国葛根发明专利申请主要侧重于医学应用及药用、食品及保健品和制备提取技术三方面, 但授权比例较大的则是在生产加工工艺及制备提取技术两方面。由此可推知, 现阶段我国对葛根研究的科研人才主要聚集在医学应用及药用、食品及保健品和制备提取技术三方面, 在葛根种植和葛根鉴别等方面却十分缺乏, 仅占总申请数量1.28%、0.43%。这同样给科研人员提供一个极具潜力的信号, 科研人员极有可能在这方面有所建树。
由表2可知, 医学应用及药用、食品及保健品和制备提取技术这3方面的申请量都逐年增长, 笔者相信三方面在未来仍会是主要研发方向。
(项)
2.2 专利申请地域分析
我国葛根的专利申请区域分布广泛, 葛根的研究在全国各地都受到充分的重视, 都得到了合理的开发利用。表3列出我国葛根发明专利申请量有10项以上的地区。其中北京的申请量为27项, 占申请量的11.54%, 为申请最多的地区;其次山东申请量为23项, 占申请量的9.82%;然后江苏、湖南、湖北、广东、天津等省份也有不少的申请量。专利申请地域广泛分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其主要的原因在于科技经济水平与地理位置。一方面, 申请量较多分布在我国的生产葛根区, 如江苏省 (22项) 、湖南省 (20项) 、广东省 (13项) 等对我国葛根生产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同样在葛根科研技术上作出了较大投入, 增强了对地区优势农产品的重视和保护。另一方面, 北京市 (27项) 、山东省 (23项) 、江苏省 (22项) 等省市, 是经济发达和科研能力在全国都处于领先地位的。而其他省份 (19个) , 申请量为97项, 占总申请量的41.45%。由此反映出经济科研能力和地理位置对葛根的开发具显著的影响。
印度科研人员也在我国申请了葛根发明专利, 说明外国也对葛根利用有研究, 同时对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很强。
3 结论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快速发展及科研能力的不断增强, 我国对葛根的开发利用有了新的突破。同时随着人们对健康生活的追求, 葛根在医学应用及药用方面也以迅猛的速度发展。葛根医药食品价值高, 在崇尚自然、推崇绿色食品的今天, 相信葛根开发利用必有更为广阔的市场前景。
摘要: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 对我国1990~2008年葛根相关研究专利的数量、时间及内容进行统计, 分析研究专利的年限分布、学科分布、授权情况及申请人分布等, 旨在揭示我国对葛根研究相关专利的保护现状。
中国硅晶体专利现状分析 篇4
关键词:硅晶体,专利,中国专利检索系统文摘数据库,分析
1947年美国贝尔实验室发明了半导体点接触晶体管,开创了人类的硅文明时代。1958年美国Texas Instrumets和Fairchild公司发明了半导体集成电路(IC)。目前,IC的发展已进入特大规模集成时代。IC的发展程度是国家实力的体现,现在全世界有95%以上的半导体器件和85%以上的集成电路是用硅晶体材料制成的。随着光伏产业的迅猛发展,硅晶体材料又被用来制造太阳能电池。目前,硅晶体材料已是电子信息产业和太阳能光伏产业最重要的基础功能材料[1,2,3]。
随着硅晶体材料研究的发展[4,5,6],相关专利申请量也急剧增加。专利是能够反映科学技术发展水平最新动态的情报文献[7,8],已经有文献对硅晶体专利技术进行了分析[9,10,11,12,13,14],对于研究领域有重要的借鉴和促进作用。本文对我国受理的硅晶体专利申请进行了分析,以期能够揭示我国硅晶体行业的专利发展现状和趋势,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开发提供有益参考,改善产业结构,提高专利实施效果。
1 检索数据库和分析工具
采用国家知识产权局的专利检索与服务系统,专利数据库采用中国专利检索系统文摘数据库,通过检索关键词,并结合硅晶体的分类号C30B29/06,采集我国受理的硅晶体行业专利文献,使用中国专利文献检索系统对其进行补充检索采集。专利采集数据样本为1985年1月1日到2012年5月15日之间公开的中国专利,并依据内容进行分类整理,去除不相关专利。采用专利分析软件和人工相结合的方法,对分类整理后的样本进行深入分析。
2 专利类型及申请量年度分布
经检索与统计,我国专利局受理的硅晶体专利申请共计1210件,其中发明专利为811件,实用新型专利为399件。中国申请人申请的专利(以下简称为国内申请)为893件,占总量的73.8%,其中,发明专利为496件(占55.5%),实用新型专利为397件(占44.5%);国外申请人申请的专利(以下简称为国外申请)为317件,占总量的26.2%,其中,发明专利为315件(占99.4%),实用新型专利为2件(占0.6%)。
图1为硅晶体专利申请数量的年度分布图。从图1可以看出,硅晶体专利申请量在前期较低,自2005年以后,专利申请总量的增长速度明显加快,之后呈持续上升趋势。其中,国内在1990-2002年之间申请数量较少,自2003年开始有明显的增长,2005年以后增长势头迅猛,2007年国内申请数量开始超过了国外申请的数量,之后持续快速增长。相对而言,国外申请数量增长较为平缓,并且自2010年开始略有下降。当然,因为国外申请包括了大量的PCT专利申请,而PCT专利申请进入中国国家阶段的时间通常比较晚,所以可能有部分国外申请专利文献还没有公开,数据尚不完整,统计结果会有失真。
3 专利申请地域分布
图2为专利申请人的国家分布图。由图2可以看出,在国外申请中,日本的专利申请量最多,为130件,占专利申请总量的10.7%;美国、韩国、挪威等国在我国的专利申请量相对也比较多。图3为国内申请人的区域分布图,其中,江苏、浙江、上海、北京等地区的专利申请数量较多,说明这些地区与硅晶体相关的科研和生产发展趋势良好;而天津、四川等其他地区的专利申请量相对较少;青海、贵州、西藏等地甚至没有相关专利申请。
4 重点技术领域分布
对采集到的专利数据样本的技术方案进行了手工标定,并结合国际专利分类表中的相关分类,对重点技术领域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从表1可以看出,硅晶体的重要技术依次包括融液提拉法生长单晶硅、凝固法制备多晶硅和单晶硅、还原法制备多晶硅、硅生长与制备装置、硅晶体材料的后处理,气体化学反应生长单晶硅和区熔生长单晶硅,这些技术在硅晶体领域占有重要地位。
表2为这些重要技术在主要申请国家的分布情况。相对来说,这些技术在我国的分布较为均衡,而在国外主要申请国家中,融液提拉法生长单晶硅是相对最为重要的技术,申请数量所占的比例很大。
5 主要申请人情况
表3为我国硅晶体专利申请的主要申请人,主要是公司或大学。表4为国外专利申请的主要申请人,都为国外知名公司。从表3和表4中可见,专利申请量排在前两位的都是国外公司,即美国的MEMC和德国的硅电子股份公司,我国的常州天合光能有限公司位列第3名,国内的其他公司以及大学紧随其后,他们的专利申请量较为接近,与国外其他主要申请人的专利申请量相比差距不大。
图4为专利申请量排在前5位的MEMC电子材料有限公司、硅电子股份公司、常州天合光能有限公司、日本信越集团和浙江大学的专利申请量年度发展趋势。由图4可以看出,MEMC在1995年开始提出硅晶体专利申请,申请量在1998-1999年达到峰值;硅电子股份公司在2002年开始提出硅晶体专利申请,申请量在2006-2007年及2009-2010年达到峰值;常州天合光能有限公司在2008年才开始提出硅晶体专利申请,时间相对较晚,但是之后申请量快速增长;日本信越集团在2001年开始提出硅晶体专利申请,申请量发展趋势较为平稳;浙江大学在1986年就开始提出硅晶体专利申请,时间较早,申请量于2009年达到峰值。
表5为上述5位主要申请人所涉及的重要技术,可以看出他们都没有涉及还原法制备多晶硅和硅生长、制备装置的技术领域。国外的MEMC、硅电子、信越涉及的重要技术首先是融液提拉法生长单晶硅,其次为硅晶体材料的后处理,其他技术涉及的相对较少,甚至没有;而国内常州天合光能有限公司涉及的重要技术首先为凝固法制备多晶硅,其次为融液提拉法生长单晶硅和凝固法制备单晶硅,浙江大学在这3项技术上的发展则较为均衡。这体现了国内外技术的侧重点。
6 PCT专利申请
PCT国际专利申请(依据专利合作条约提出的专利申请)是衡量一个国家和企业在国际上的创新竞争力的权威指标[15]。经检索与统计,涉及硅晶体的PCT专利申请共计171件,日本和美国最多,分别为74件和64件,而我国仅有2件,并且都是个人申请(见表6)。
7 专利审批情况分析
发明专利申请的审批需要实审过程,其审批结果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该发明的先进程度,因此,对已审结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审批结果及时效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如表7所示。从表7中可以看出,国内外申请的授权率较为接近,国内甚至略高,说明国内的发明专利有一定的技术水平,并且也体现了国内在专利文件撰写、审查意见答复水平上的较大进步。相对于国外申请,国内申请的专利有效期较短,91%的发明专利有效期低于5年,而国外则有31%的发明专利有效期在5年以上。
8 结语
(1)从专利类型分布来看,国内硅晶体发明专利占申请总量的55.5%,而国外实用新型专利仅占申请总量的0.6%,国内含金量相对较低的实用新型专利占据的比例很大,并且我国在PCT专利申请方面与日本、美国等硅晶体技术活跃国家的差距也相当大。而从专利审批结果来看,国内的授权率相比国外略高,这些体现了国内在相关领域技术发展上取得的一定成就,但总体上与国外的技术水平相比还有一定差距。
(2)从申请总量来看,国内申请占据了总量的73.8%;从申请人国别来看,国内申请量明显超过了日本、美国、德国、韩国等国外硅晶体专利申请量较多的国家;从申请量年度分布来看,国内在前期申请量较少,但是从2007年开始国内申请数量超过了国外申请数量,之后申请量持续迅猛增长,这些都说明国内近年来在相关领域技术发展迅速。
我国木瓜相关发明专利现状分析 篇5
关键词:木瓜,发明专利,现状分析
木瓜学名为贴梗木瓜, 又名皱皮木瓜、木瓜子、空子瓜等, 是蔷薇科木瓜属植物贴梗海棠的果实, 主要生长在亚热带温暖湿润的山区地带, 主产于安徽、浙江、湖北、四川等地。皱皮木瓜也叫宣木瓜, 多为药用, 药房里面的木瓜干片由此类木瓜做成。作为水果食用的木瓜实际是番木瓜, 果皮光滑美观, 果肉丰满香甜, 软滑多汁, 气味独特, 维生素A含量高, 富含各种维生素、矿物质、纤维素及果糖, 不但营养丰富还有药用价值, 既可生吃又可做佳肴, 还是抗病保健的佳果, 有“百益之果”、“水果之皇”、“万寿瓜”之雅称, 是岭南四大名果之一。
随着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很多研究者已对木瓜的各种应用申请了专利, 如保健酒类:木瓜红枣保健酒的制备、木瓜甘草保健酒制备、木瓜桑椹保健酒的制备、木瓜何首乌保健酒的制备;饮料:保健饮料木瓜奶[1]、木瓜冻饮料[2]、木瓜汁饮料[3]、木瓜果醋、野木瓜保健固体饮料、木瓜蜜醋饮料、木瓜籽奶饮料、木瓜保健茶;提取木瓜凝乳蛋白酶[4]、木瓜酱菜加工、木瓜加工成木瓜脯、从番木瓜中提取食用果胶[5]、木瓜口服液制作方法、天然木瓜汁美容面膜的制备、番木瓜活性因子护肤制剂[6]、番木瓜果糕制作方法[7]、木瓜蛋白酶物理提取、木瓜多酚类物质的酶解提取方法、宣木瓜组织培养快速繁殖方法、野木瓜皂甙在制备抗肿瘤药中的应用[8]、含木瓜酶的调节血脂和降血压的胶囊、番木瓜人畜增奶制剂[9]。
笔者对我国22年来木瓜发明专利的申请年限分布、内容、授权量进行计量统计, 通过对木瓜的专利分析, 使读者对木瓜知识产权有一定的了解。
1 专利文献收集
笔者于2008年12月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知识产权局专利检索网检索到有关木瓜的发明专利文献, 通过输入名称“木瓜”检索到1987~2008年期间的木瓜相关专利共185项, 其中发明专利98项, 实用型专利3项, 外观设计专利84项, 发明专利申请量占总申请量的52.97%。木瓜的发明专利内容涉及木瓜化学成分的提取、食品加工、药用、农用等各个方面。
2 专利文献分析
2.1 木瓜专利文献学科和年限分布的分析
发明专利是专利法保护的专利的3种类型之一, 而且其法律状态最为稳定、技术价值最高, 因此笔者仅讨论发明专利。共检索到我国木瓜相关发明专利98项, 年平均申请量4.45项, 木瓜发明专利涉及的学科和年限分布统计分析见表1。
由表1可以看出, 食品加工申请量占总申请量比例最大, 为35.71%, 其中酒类占10.20%, 饮料类占14.29%, 木瓜醋、酱占7.14%, 果脯、糕点占4.08%。由此可见, 木瓜专利申请大多数是针对食品加工方面, 其中饮料占的比例比较大, 木瓜牛奶是当时相当流行的一种大众饮料, 木瓜茶现在也很流行, 而木瓜果脯、果糕占的比例最少, 所以这方面可作为新兴的研究方向。木瓜药用方面占的比例为20.41%, 木瓜作为一种药食两用瓜果, 它具有多种功效, 我国很早就有研究和应用。目前, 科研人员正在进一步分析木瓜果实中的抗菌消炎成分及其对人体烧伤处的作用[10]。农用方面占的比例相对较少, 仅占总申请量的2.04%, 可见对木瓜的农用研究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2.2 各省份及年份的发明专利量分析
选择申请量较多的省份进行统计分析, 其分布见表2。由表2可以看出, 广西和上海从1987~2008年这20年来申请的专利量最多, 申请量各14项, 各占总申请量21.54%, 其中广西授权量10项, 占总授权量41.67%, 说明广西对木瓜的研究投入了大量工作, 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其次是云南, 申请量为12项, 占总申请量18.46%, 授权量7项, 占总授权量29.17%;广东和天津总申请量各10项, 均占总申请量15.38%, 但是天津的授权量为0, 而广东的授权量则为3项, 占总授权量12.50%;山东申请量是最少的, 仅5项, 占总申请量7.69%, 授权3项, 占总授权量12.50%。
3 结语
通过对木瓜的发明专利分析可知, 木瓜发明专利主要侧重于食品加工和药用方面, 这充分反映了木瓜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 但是目前木瓜发明专利中, 却很少有对木瓜叶芽成分及其利用价值的研究。前人研究发现新鲜木瓜叶芽中含有17种氨基酸, 其中有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 其含量均较果实中的高;木瓜叶芽中有机酸的种类较多, 有苹果酸、酒石酸、乙酸、柠檬酸等, 这些有机酸均具爽快的酸味。木瓜叶芽酸味十分纯正, 适当稀释后与蔗糖等甜味剂配合可加工制作出多种风味佳品, 特别是制作果脯、果酱的上乘原料[11]。此外, 木瓜叶芽中所含维生素较丰富, 其中维生素C含量明显高于一般栽培水果1~5倍, 维生素E含量高于一般水果70~100倍。因此, 新鲜木瓜叶芽可以开发出多种新型的保健产品。
参考文献
[1]王美岭.保健饮料木瓜奶 (乳) 及其制备方法:中国, ZL 03112207.8[P].2003-05-15.
[2]朱家祥.木瓜冻饮料及其制备方法:中国, ZL 98119046.4[P].1998-10-08.
[3]包云霞.木瓜汁饮料及其制作方法:中国, ZL 95100760.2[P].1995-02-13.
[4]卢世昌, 刘俊凤.一种提取木瓜凝乳蛋白酶的方法:中国, ZL200410046107.6[P].2004-05-31.
[5]黄金莲, 王中泰.从番木瓜中提取食用果胶:中国, ZL 87108328.0[P].1987-12-31.
[6]叶高瑞.一种番木瓜活性因子护肤制剂:中国, ZL 02158630.6[P].2002-12-25.
[7]黄苇.一种番木瓜果糕的制作方法:中国, ZL 200610036320.8[P].2006-07-03.
[8]叶文博, 李兴玉.野木瓜皂甙在制备抗肿瘤药中的应用:中国, ZL200510029981.3[P].2005-09-23.
[9]叶高瑞.一种番木瓜人畜增奶制剂及其制作方法:中国, ZL02131475.6[P].2002-10-16.
[10]冯爱国, 李春艳.木瓜的营养成分及功效价值[J].中国食物与营养, 2008 (5) :54-55.
世界电工钢专利现状分析 篇6
关键词:电工钢,专利,德温特世界专利索引数据库,中国专利文献检索系统
电工钢亦称硅钢,具有铁损小、磁导率和磁感应强度高等特点,主要用作电机、变压器的铁芯,是电力、电子和军事工业中不可缺少的重要软磁合金[1,2,3]。电工钢的制造工艺和设备复杂,成分控制严格、杂质含量要求极低、制造工序长、影响性能的因素多,因此,其产品质量常被认为是衡量一个国家特殊钢制造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志[4]。电工钢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5,6,7,8],而专利是能够反映科学技术发展水平最新动态的情报文献[9,10],已经有企业和研究院所对电工钢专利技术进行了分析研究[11,12,13,14,15]。本文基于提高我国电工钢产业的技术发展水平,为电工钢企业和科研单位提供可行的发展思路,增强我国特殊钢工业整体在国内和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的目的,对电工钢领域的专利现状展开具体分析。
1 检索系统、数据库和分析工具
选择国家知识产权局的专利检索与服务系统,在德温特世界专利索引数据库(DWPI)中,对世界范围内的电工钢专利文献进行检索采集,同时还使用中国专利文献检索系统(CPRS),对我国受理的电工钢专利文献进行检索采集,以作为补充。由于现有的国际分类体系和各国分类体系都没有根据钢的应用领域进行分类,因此,采用关键词结合铁基合金的分类号C22C38,对电工钢专利文献进行采集,期间甄别同族专利,排除杂项,并且关注专利引证情况。专利数据采集时间为1985-01-01-2011-11-08。由于2010年和2011年申请的部分专利文献还没有公开,数据尚不完整,这两年统计结果会有失真。下面采用笔者开发的专利分析软件与人工相结合的方法,对检索样本进行分析。
2 专利申请年度分布分析
自1985年以来,各国关于电工钢的专利申请总量为639件,占特钢类专利申请量的30%。图1给出了电工钢领域专利申请量和申请人的年度分布情况,可以看出,电工钢专利申请量总体呈增长趋势。其中,国内申请人的申请量在前期较少,自2000年以来增长迅速,至2010年达到30件。这一方面是因为我国特钢企业发展迅速,宝钢、鞍钢、首钢、武钢等都加大了对电工钢的开发研究;另一方面也因为国家目前刺激专利申请的政策,促使电工钢行业的从业人员针对质量改进、生产优化积极申请专利,并且也逐渐学会了申请专利来保护自己的技术成果。而国外申请人的申请量在前期与申请总量的发展趋势接近,但是自1999年开始相对有所下降,到2009年为10件,这可能是因为日本、美国等电工钢技术领先国家的技术发展趋向成熟,也与国外自1998年以来发生的经济增长迟缓、金融危机等不利因素有关。自1985年以来,电工钢领域专利申请人的数量总体也是呈上升趋势,先进的技术逐渐被更广阔的人群所掌握。
3 电工钢主要技术发展分析
改进电工钢性能的技术手段主要包括添加合金元素、减少夹杂、微观结构改善、夹杂物变性、冶炼方法的改进、热处理工艺的改进、铸轧锻等热变形工艺的改进、电脉冲或电场磁场处理或搅拌、成形后的表面处理等。因1990年之前的专利申请量较少,故取1990年以后的专利申请数据作为样本,绘制了如图2所示的主要技术手段的年度发展情况。从图2可以看出,涉及添加合金元素的专利申请量明显高于涉及其他技术手段的专利申请量,涉及铸轧锻等热变形工艺、热处理工艺的专利申请量紧随其后,并且涉及铸轧锻等热变形工艺的专利申请量自2005年之后增长明显。相对而言,涉及其他技术手段的专利申请量较少。
表1给出了这些主要技术手段在世界范围内的专利分布情况。其中仅有我国鞍钢在2005年申请的“对钢液施加电场能量改善硅钢铸坯质量的方法”的主要技术手段涉及了电脉冲或电场磁场搅拌,该专利针对电脉冲或电场磁场搅拌还未适用于大规模工业生产的现状,提出采用变占空比矩形波对钢液施加电场能量改善硅钢铸坯质量,对我国电工钢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4 申请人分布分析
图3给出了电工钢专利申请人的区域分布图,其中,日本的专利申请共计338件,占据电工钢领域专利申请量榜首,中国申请人的专利申请共计183件,占专利申请总量的28.6%,排在第二位。可见,我国的电工钢技术已经奋起直追,发展势头迅猛,但是,专利申请数量仅为日本的54%,与之相比差距还很大。其他专利申请量较多的国家还包括韩国、美国、意大利等,这些国家的电工钢技术也都较为先进。
5 主要申请人分析
图4给出了主要申请人专利申请数量的分布情况。申请量排名前三的申请人为:川崎制铁(123件),新日铁(111件),日本钢管(53件),均为日本公司,体现了日本在电工钢领域的绝对领先地位。韩国浦项的申请量为44件,位列第四,说明韩国近年来在电工钢领域的投入较大,技术发展较快。我国的宝钢、鞍钢、首钢、武钢等紧随其后,并且北京科技大学、东北大学的专利申请量也较高,它们是我国重要的特钢技术科研单位。
图5给出了川琦制铁、新日铁、日本钢管和宝钢的专利申请量年度发展趋势。由图5可以看出,川琦制铁的专利申请量在前期整体呈上升趋势,1998年达到顶峰,之后专利申请量锐减,说明其电工钢领域的技术研究已经趋向成熟;新日铁的专利申请量在前期也呈增长趋势,1992年达到顶峰,之后开始下降,2003年之后,申请量锐减;日本钢管的专利申请量发展较为曲折,其峰值在1996年出现;宝钢自2002年开始申请涉及电工钢的专利,其后专利申请量稳步增长。可见,宝钢在电工钢领域的专利申请起步较晚,尤其是宝钢,在川琦制铁和新日铁等技术趋向成熟的时候,才开始涉入电工钢领域的研究,宝钢目前在电工钢领域仍然进行着频繁的科研工作。
图6给出了各主要申请人的主要技术发展情况(图6纵坐标1-13分别代表:1-川崎制铁,2-新日铁,3-日本钢管,4-浦项,5-宝钢,6-蒂森,7-鞍钢,8-首钢,9-武钢,10-住友,11-攀钢,12-北京科技大学,13-东北大学),可以看出,添加合金元素、铸轧锻等热变形工艺的改进、热处理工艺的改进、微观结构改善是各主要申请人的主要研究方向。相对来说,川琦制铁、日本钢管的各主要技术发展较为平均,而新日铁、浦项等在添加合金元素方面尤为重视。我国在成型后的表面处理、夹杂物变性、减少夹杂、冶炼方法的改进等方面尤为欠缺,而电脉冲或电场磁场搅拌唯有我国鞍钢申请了相关专利。
6 电工钢技术发展脉络
表2给出了电工钢的技术发展脉络情况,其依据冷轧无取向硅钢、冷轧取向硅钢、热轧高硅钢和热轧低硅钢这四大技术领域进行分析,所选取的文献都是这些技术领域被引证频次较高的专利技术文献。
冷轧无取向硅钢方面,JP昭56-3625A通过控制钢板冷却速度和其后的退火以及控制添加剂来获得具有低矫顽力的高硅钢;JP昭59-74258A(川琦制铁)通过增大晶粒尺寸和减少杂质来改进无取向硅钢的铁损;JP平1-152239 A(新日铁)通过夹杂物控制以及磁性退火来制备铁损性能优异的无取向硅钢。发展到1993年,JP特开平6-330338(新日铁)采用磷酸铝、胶体氧化硅、铬化合物等进行表面处理,获得优异的表面性能。
冷轧取向硅钢方面,JP昭58-23414A通过控制锡、锰、铜元素含量来制造铁损优异的取向硅钢;JP昭57-207114A采用控制B含量以及涂敷MgO绝缘膜的方法制备取向硅钢;JP昭59-31823A通过S、Se等结晶成长抑制剂来制备高磁通密度的取向硅钢;JP昭60-92479A(川琦制铁)采用镁橄榄石皮膜制备低铁损的取向硅钢;JP平2-258925A(新日铁)采用急速凝固法制备高磁通密度硅钢;JP特开平5-125446A(新日铁)通过退火调整结晶组织,制备高磁通密度硅钢;JP特开平5-302122A(新日铁)通过减少板厚、平滑表面、增加Al含量、控制N含量,制备磁性能优异的硅钢;JP特开平6-136445A(新日铁)采取了控制退火工艺、锡与铜含量等方法获得了高磁通密度的取向电工钢,其磁通密度B8不小于1.92T;US5288736A采取了控制Mn、S、Se含量等方法,制备的取向电工钢具有非常优越和更均匀的磁质量;JP特开平8-143970A(川琦制铁)采用了控制不同阶段氧化度的方法,制备的取向电工钢具有优异的涂层性能和磁性能;CN1743127A(东北大学)采用薄板坯连铸连轧的短流程生产取向硅钢,节省了板坯冷却过程、减少了烧损、降低了能耗、提高了生产效率。
热轧硅钢方面,US3855020A制备的硅钢的磁导率在10Oe时至少为1850G/Oe;US4116730(通用电气公司)采用含硼的氢氧化镁涂敷硅钢;JP昭6-1136612A添加并控制渣含量;JP特开平6-12702A制备了具有高硅外层的复合硅钢板;FR2731713(于西纳·萨西罗公司)引入了抑制Al、N、Mn、S和Cu并控制工艺温度的技术。
通过对上述专利申请的具体分析可以看出,电工钢领域主要研究集中在冷轧取向硅钢方面,其技术时间段主要集中在1981-1983年和1991-1993年,技术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时间差为10年左右。随着技术的成熟,电工钢已经进入了比较稳定的发展期,所以后续专利文献较少。
7 结语
(1)国内外差距。
自1985年以来,电工钢专利申请量总体呈小幅度增长趋势。在电工钢专利申请中,日本专利申请量占总量的52.9%,在世界电工钢领域占绝对领先地位。日本的川崎制铁、新日铁和日本钢管公司在电工钢领域专利主要申请人中排在前三位,韩国浦项排在第四位,它们是我国钢铁行业从业人员应当密切关注的主要竞争对手。我国虽然已经逐渐在拉近与技术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但与日本差距还很明显;宝钢集团在电工钢专利主要申请人中排在第五位,鞍钢、首钢、武钢等也都跻身前十位,不过这些国内企业的专利申请量还远远落后于日本的川崎制铁、新日铁等,并且起步也比较晚。另外,我国仅宝钢公司申请了4件PCT专利(即依据专利合作条约提出的专利申请),这方面与国外的差距尤大。
(2)目前技术热点。
在电工钢专利申请中,以添加合金元素为主要技术手段的专利申请量总体呈增长趋势,并且明显高于涉及其他技术手段的专利申请量,说明该技术手段是电工钢领域最重要的技术手段,目前仍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涉及铸轧锻等热变形工艺改进、热处理工艺改进的专利申请量紧随其后,并且涉及铸轧锻等热变形工艺改进的专利申请量增长明显,它们也是电工钢领域较受关注的技术手段,是从业人员广泛采用和进行研究的对象。相对而言,涉及其他技术手段的专利申请量较少,发展也不稳定,说明在电工钢技术改进过程中,这些技术手段的使用和研究较少。
(3)对策与建议。
我国菊花相关专利的现状分析 篇7
进入21世纪,经济迅猛发展,生活水平快速提高,突显知识在当今社会的重要性,同时人们也愈加重视自身的保健,从而极大地促进了对菊花的研究和其知识产权的保护。通过对从1987~2007年,近21年来菊花发明专利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其申请的内容、时间、授权量及申请人地域的情况,使读者对菊花的开发利用和知识产权保护有一定的了解,并反映菊花的研究方向和重点,为菊花研究人员提供参考依据。
1 专利搜集方法
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网为检索源,在专利检索栏“名称”处输入“菊花”,时间限定为1987~2007年,共检索到与菊花相关的发明专利112项,实用新型专利20项,外观设计专利189项。
2 专利分析
仅对发明专利进行统计分析。
2.1 菊花发明专利分析
表1对菊花发明专利进行分类,共10类,并对从1987~2007年的21年间的发明专利分四个时间段进行统计分析。
从表1中可以看出,有关菊花发明专利申请量共112项,年平均申请量为5项,授权量共计25项,占总申请量22%。1987~1992年菊花发明专利申请共3项,占总申请量2.68%,足见人们对菊花的认识程度不够、研究处于起步阶段,但3项发明专利的申请中有2项已获得授权;1993~1997年菊花发明专利申请共22项,占总申请量19.64%,人们对菊花的认识程度逐渐提高,其中对饮品及加工的申请量最多,比前时段多了7项,在医药技术、保健品、栽培技术、生物技术、烟、生活用品应用和生产工艺方面都有了研究,足见人们对菊花的认识开始提高,对其研究开始全面化并重视知识产权的保护;1998~2002年菊花发明专利申请共17项,占总申请量15.18%;2003~2007年菊花发明专利申请量最多,成直线增长趋势,共计70项,占总申请量62.50%,在保鲜和食品及加工方面有了突破,并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各方面的研究力度加大,其中栽培技术方面的研究已达到12项,尤其在高科技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可知,随年份增加菊花专利申请量也在不断增加,说明人们对菊花的研究和知识产权重视程度也在加大。
从分类上分析,从1987~2007年间,饮品及加工的专利申请共26项,占总申请量的23.21%;医药技术的专利申请共20项,占总申请量的17.86%;保健品的专利申请共18项,占总申请量的16.07%;栽培技术的专利申请共13项,占总申请量的11.61%;生物技术的专利申请共12项,占总申请量的10.71%;香烟的应用专利申请共6项,占总申请量的5.36%;生活用品的专利申请共5项,占总申请量的4.46%;保鲜技术的专利申请共4项,占总申请量的3.57%;食品及加工的专利申请共4项,占总申请量的3.57%;生产工艺的专利申请共4项,占总申请量的3.57%。从分析可以看出,人们对菊花的专利申请主要是医药保健类(医药技术共20项,保健品共18项),在菊花其它方面的专利申请还不够全面。
从具体内容上看,人们对菊花已有了较为全面而深入的了解和研究。如用菊花制成饮品,它们除具有清凉解暑、散风清热、解毒降火、平肝明目、生津止渴、滋肾润肺、补肝的保健作用外,还具有防治皮肤粗糙抗衰老、防辐射的作用[1,2,3,4];有人用菊花制保健品,它们具有消除疲劳、清肝明目、开胃消食、消脂减肥和保肝养肝的功效,并且制成品中不含固态物和微生物,性能稳定,保存期长,有益人体健康,是人们饮食的最佳选择[8];用菊花代替烟叶制出的香烟不含尼古丁素,且燃烧性能强,又能保持传统香烟应有的烟味[12];使用菊花来制生活用品,如菊花香枕、洗涤制品等,它们采用天然药物,无毒无副作用,能防病治病,对头风、头痛、头昏、鼻炎等有疗效,对流感、脑炎等有预防作用,对各种病菌有抑制和杀灭的效果[13,14,15];可用菊花来制成食品(豆奶粉、饼干等),益于人体健康和吸收,且具有菊花特殊的清香[17,18],使传统营养食品有了质的飞跃;有人将菊花的有效成份进行萃取,是以菊花采摘后的废弃物根茎叶为原料,制得萃取物中含有菊花药用成分,可作为制造药物或保健制品的原料,使用该方法萃取效力高,速度快,安全无毒,对环境不会造成污染[11];对菊花进行处理促进花朵充分开放、保持茎秆和叶片的鲜绿[16],使菊花的保鲜期延长。
2.2 专利申请人地域分析
将专利申请人的地域性进行了统计(见表2)。由表2可以看出,江苏发明专利申请量最多,共计17项;浙江申请居于第二位,共计14项,足见其在主产地(江苏、浙江)的研究和发展居于全国主要地位;北京申请量居于第三位,共计12项,主要是对菊花药用、育种等的申请,并首次对菊花保鲜进行申请。
3 小结
【排名企业专利现状分析】推荐阅读:
评估企业排名07-05
中国环保企业排名11-21
企业管理大学排名08-09
十大企业培训机构排名07-07
6 全国物业服务企业综合实力100强排名活动申报说明05-21
企业专利分析报告模板08-16
十大留学中介排名分析07-15
英国留学中介排名分析10-10
英语培训机构排名分析比较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