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环境

2024-08-21

个人环境(共12篇)

个人环境 篇1

我是一名高二的学生, 现就读于唐山一中, 能从龙泉中学的普班考入教育、师资都是一流的市一中的实验班, 校园环境、社会环境、家庭环境给了我很大的帮助。良好的环境是成长的基础, 古代“孟母三迁”的故事充分说明了社会环境的重要性, 衡中、黄冈中学良好的校风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人才, 古代江浙多出才子, 就是由于江浙一带有着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风气。

1.良好的校园环境是学生成长的摇篮

学校环境主要由硬件设施、师资、校园文化、班级文化等组成。学校的育人环境与学生身心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美丽的校园环境, 设备齐全的教室, 干净卫生的餐厅, 装有空调的宿舍及教室, 漂亮的学生艺术活动中心, 拥有塑胶跑道的操场等, 这些是龙泉中学的校园环境, 学校为打造这样的环境投入了大量资金, 给学生的教育和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与支持。

“学深”、“品正”的教师是学校教书育人的根本 , 是培养优秀人才的基石。学校育人环境的最主要方面就是教师, 任何豪华的校园硬件设施都无法与“学深”、“品正”的教师相比。好的学校十分重视教师的师德建设, 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师德教育活动, 培养老师淡泊名利、道德高尚、志存高远的品质, 以形成人人争创优秀教师的学校氛围。我曾就读的龙泉中学十分重视教师的师德建设, 培养了一支爱岗敬业, 积极探究新知识、新教法的师资队伍。龙泉中学给学生的是最优秀的教师团队, 他们也许不是名牌大学毕业生, 也许没有极高的学历, 但他们有一颗对学生负责的心, 有刻苦勤奋的工作态度, 有用之不竭的工作热情等。

良好的校园环境能陶冶学生的情操,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打造能体现本校育人理念、涵盖地域特色的校园文化是十分必要的。每个学校都应有富有自身特色的校园文化, 龙泉中学每年都要举办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如读书节演讲比赛、元旦联欢、教师节晚会、“学星竞选”等和丰富的选修课, 参加这些活动使我学到了很多, 既满足了兴趣, 又增长了能力, 使自己全面发展。龙泉中学每天的作息时间都是固定而科学的, 每天的学习都是紧张而有序的, 这样的生活让我觉得十分充实。每位同学都在为自己的中考而踏实勤奋地努力着, 而我们在共同拼搏的过程中, 形成温暖互助上进的集体笃行着龙泉中学“严、爱、勤、朴”的校训, 龙泉中学给予我的是真正让我终生难忘的教育。

龙泉中学每年都对初一新生进行为期七天的军训, 学校还邀请家长共同对军训成果进行验收。除此之外, 学校每年都会举行一次远足活动, 我们把这项活动称为“砥砺意志的长征”。远足让学生体会到:没有比脚更长的路———只要不停地走, 跋涉的时间要比欢庆胜利的时间久得多, 人生何尝不是这样, 追求的过程永远比享受成功的时间久得多。不难想象, 有了这样经历、感悟的学生, 对待困难、对待学习、对待未来会是怎样的一种态度, 他们没有理由不成功。

班级文化建设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是学生展示自我、实现自我的绝佳舞台。每个班级都有自己的班级文化, 如我所在的班级每学期都要进行班干部竞选;一个学生过生日, 其他同学都会送上一张卡片表示祝福;每周固定的座位调整; 在每月的语文小测中成绩最好的学生会得到一本书作为奖励等, 这些构成了我所在班级的文化特色, 班级公平竞争、互敬互爱、互帮互助的氛围促使我们身心健康发展。

龙泉中学干净的地面上不见尘土与纸屑, 每个龙泉人都尽力维护这美丽的校园。校园有亭台、有池塘, 池塘内有成群的金鱼。学习之余, 游目骋怀, 倒也有许多情趣。行走在校园中, 既可见普通的垂柳, 又可见珍贵的银杏。春夏秋三季, 校园内鲜花绽放, 馥郁扑鼻。花丛中常有蝴蝶起舞, 蜜蜂采蜜。夏日清晨, 睁眼即闻窗外鸟啼, 心中便会泛起一丝清意。这所“园林式的学校”让学子们感受到自然的美, 于自然的美中又让学子们领略到学习的美、生命的美, 让学子们轻松且奋然前行, 所以良好的校园环境是我们成长必需的。

2.尊师重教的社会环境为学生成长奠定基础

社会环境是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 人类通过长期有意识的社会劳动, 加工和改造的自然物质, 创造的物质生产体系, 积累的物质文化等形成的环境体系。古代“孟母三迁”的故事充分证明了古人对社会环境的重视程度, 可见社会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所起的重要作用。不同历史时期形成了不同的社会环境, 不同社会环境又造就了有差异的社会氛围。“两眼一睁, 展开竞争”是对这个社会最真实的写照, 竞争的社会环境营造了全社会重视知识、重视人才的社会氛围。

尊师重教的社会环境造就了一流的师资队伍。由于老师的待遇相对稳定, 较多地受到人们的尊敬, 因此很多高素质人才加入到教师队伍中, 龙泉中学的老师都拥有本科以上学历, 有的还有博士学位, 毕业院校以重点大学居多, 师资力量很强大, 高素质的教职员工使龙泉中学教学水平非常高, 每年一中的升学率都在20%以上。

尊师重教的社会环境形成了重视教育的社会氛围。现在一个地方最漂亮的建筑往往是学校, 学校一般建在环境优美、交通便利的区域, 龙泉中学则建在唐山的高新区, 环城水系在校外经过, 22路、41路、37路、59路等多条公交线路从其门前经过, 交通十分便利;高新区没有工业, 空气清新, 优美的自然环境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

3.家庭是个人成长的土壤

家庭环境对个人成长具有重要影响。良好的家庭环境总是与优良的家风并存。家风是一种综合教育力量, 它是思想、生活习惯、情感、态度、精神、情趣及其他心理因素等多种成分的综合体, 如语言环境、情感环境、人际环境、道德环境等。家风通过日常生活影响孩子的心灵, 塑造孩子的人格, 是一种无言的教育、无字的典籍、无声的力量, 是最基本、最直接、最经常的教育, 它对孩子的影响是全方位的, 孩子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都会打上家风的烙印。好的家风是孩子健康成长的营养液, 滋润孩子的心灵, 亮丽孩子的人生。我的父母都在钢铁企业工作, 他们在家里谈论得最多的话题就是技术问题, 在工作上互相帮助, 在生活上互相关心, 相敬如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是孩子健康成长必需的“土壤”。有了这块养料充足、根基肥沃的土壤, 再加上充足的光照、适宜的空气和水分, 家园里的小苗才能成长得更加茁壮。心理教育学家斯特娜夫人曾说过:“孩子的心是一块神奇的土地, 播上思想的种子, 就会获得行为的收获;播上行为的种子, 就会获得品德的收获;播上品德的种子, 就会获得命运的收获。”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所学校,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善于模仿是孩子最大的特点, 孩子总是喜欢模仿父母, 以期从父母身上学到更多的东西。父母的价值观念、工作态度、兴趣爱好、言谈举止、待人接物、生活方式, 甚至举手投足等都有可能成为孩子模仿和学习的榜样。托尔斯泰说过:“全部教育, 或者说千分之九百九十九的教育都归结到榜样上, 归结到父母自己生活的端正和完美上。”斯特娜夫人说得更透彻:“孩子是父母的影子。为了培养孩子的品德, 父母亲的行为要自慎, 应处处做孩子的表率。孩子好的行为或坏的行为都是父母教育影响的结果。”我的父母都是上世纪九十年代毕业的学生, 他们有着强烈 的求知欲 , 在参加工 作以后 , 还攻读了 硕士学位父母攻读硕士学位期间, 每晚挑灯夜战的劲头, 给我树立了学习的好榜样。

校园环境、社会环境、家庭环境给了我很大的帮助, 首先感谢我初中就读的龙泉中学、高中就读的唐山一中, 这里有着良好的学习氛围, 给了我很好的学习环境;其次尊师重教的社会环境形成了重视教育的社会氛围;家庭环境、父母亲人的言传身教给我树立了榜样;当然, 个人的努力也是很重要的。

个人环境 篇2

在项目部实习一年以来,本人在工程部不停担负着施工现场的技巧办事工作。从xxxx年6月27日至今,一年里,在团体公司、项目部、工程部各级领导的关切下和同事们的赞助下,个人在思想认识上、技巧程度上都有了很大的进步。下面作个人的如下:

从进公司的第一天起,我就申饬本身:“只有本身比别人更尽力,才会比别人劳绩的更多。”事实证明,在这段光阴中,我劳绩许多,感悟很深。我对本身能在这样一个充溢生机与活力的企业里工作而自豪。

一年里,我生活在项目部如同生活在一个人人庭里一样。人人都是那么的亲切,如同我的亲人。公司的企业文化让我感想感染到了家以外的亲情。在这样的工作情况里,身边的同事如同我的兄弟姐妹,人人的相互关切让我感觉我不是那么的孑立。许多时候,要干好一份工作一个人是很难完成的,只有同事间的连合协作能力把工作干好。因为同事间的团队精神和人人的`相互关切,让我感觉我在工作中不是很孑立,也不感觉怎么累。

一年里,我注意把书本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对比实际工作,用理论知识加深对实际工作的认识,用实践验经验证所学理论的正确性。在同事们的赞助和项目总工的指导下,我学到了许多知识,具备了许多处置惩罚现场的才能。然则作为一名现场技巧员有较强的专业技巧知识还不敷,还应该具备优越的外交才能。一种产品许多时候是由于技巧上的差错和在施工历程中跟作业步队沟通交流不敷,以至于作业队操作欠妥才呈现了问题。所以这个时候就必要我们找出关键地点,很好的跟作业步队沟通,规范操作,规避差错,确保产品质量,从而避免客户对产品的不信任乃至对企业形象的损害。

一年里,作为一名工程技巧人员,我时常在想我能为企业的扶植做点什么?思来想去,照样感觉是踏踏实实做好本身本职工作擦姻钪⒔岬摹1承这一认识,本身的工作就有偏向了。一年的工作学习和检验,让我的思想认识也获得了必然的进步。我觉得不管从事什么工作,建立全局意识是首要的问题,现场技巧办事也不破例。我认现场技巧办事工作的全局便是,“建立企业形象,使客户对公司产品的满意度和忠诚度最大化。” 最大限度的掩护客户的利益,是进步我们公司产品的核心竞争力的一个紧张构成部分。做现场办事工作,同时也是对公司产品的鼓吹,以及对公司产品性能的谍报收集,以便作出实时改进,使产品更好的满足现场的使用要求。

一年里,我不停担负着驼峰街跨线桥的技巧办事工作。工作中,我采纳了看、问、学等方法,对桥梁的各个施工法度模范每都有了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每天我都死守在工地,我希望我能在工地通过实践经验能学到更多的器械,同时避免一些技巧上的差错和排除工地上的一些不平安隐患。我希望我们浇筑的桥梁可以或许创出公司的品牌,修建杰作,造福社会。

网络环境下个人信息法律保护研究 篇3

[关键词]个人信息;网络环境;法律保护

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计算机及网络在全世界广泛的普及和运用,人类社会不可避免的进入信息社会。个人信息成为21世纪最有价值的资源,不但可以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产生公共管理上的效益和效率,并可以产生商业利润。而计算机网络的利用,无疑使个人信息的传输和处理方式发生巨大改变,网络环境的特殊性对个人信息的法律保护提出了严峻挑战。

一、个人信息与网络环境下的个人信息

个人信息的概念起源于1968年联合国“国际人权会议”中提出的“资料保护”。随着个人信息法律保护的发展,个人信息在各国有不同的定义和法律称谓,我国学界另有称谓“个人隐私”、“个人数据”和“个人资料”。为突出立法对个人权利的关注,而且个人信息这一概念符合大陆法系的立法理论与实践[1]。因此,我国应使用“个人信息”为立法的基础概念。

(一)个人信息的内涵

综合学界的定义和地方性立法的初步探索,个人信息是指存在的与自然人个体相关的,能够直接或间接识别其本人的特定资料。包括姓名、出生日期、分派给个人的号码、标志以及其他符号、可以识别个人的图像或声音等。

(二)个人信息与个人隐私

隐私是指仅与特定人的利益或者人身发生联系且权力人不愿为他人所知晓的私人生活和私人信息[2]。个人信息中包含隐私信息和一般信息,个人隐私除以个人信息方式表现外,还有个人隐私活动等以非信息资料表现的。

对个人信息的保护多源于对个人隐私的保护,在普通法系国家,如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等国以及APEC地区,一般使用隐私权的概念。如美国国会于1974 年通过的《隐私权法》。大陆法系国家多使用“个人数据或者个人信息保护”。隐私权保护包含对个人数据(个人信息) 个人活动(包括通讯) 、个人空间(包括物理空间和心理空间) 三方面的隐私保护。而个人数据或个人信息保护,主要是对个人资料及其处理过程中个人权利和自由的保护,当然也包含对个人隐私的保护[3]。因此,个人隐私和个人信息是相互交叉包含的。二者在法律保护的技术层面应相互协调。

(三)网络环境下的个人信息

网络环境是一种科技发展后的特殊领域。网络环境下的个人信息一般有两种:一是网络空间中个人的特殊信息,如电子邮件、域名、IP地址、个人账号等。另外一种是现实中的个人信息经过网络的传输和处理而形成的信息形式,如个人电子档案、电子商务中的个人信息、电子护照等。

二、网络环境下个人信息的法律特征

(1) 是数字化人格权的客体

对个人信息法律性质的争论,学界的主要观点有“所有权客体说”、“隐私权客体说”、“人格权客体说”和“基本人权客体说”。根据大陆法系的人格权理论,并结合我国在民事法律规范中将隐私权界定为一种人格利益,赋予隐私权的人格权保护基础,那么我国个人信息的法律保护也应以“人格权客体说”为法律保护模式,即个人信息体现的是公民的人格利益,个人信息的收集、处理或利用直接关系到信息主体的人格尊严。

而在网络环境下,唯一不同于现实生活的是形成了数字化人格。所谓数字化人格就是通过个人信息在计算机网络中的收集和处理形成了一个网络空间的个人形象,并以此数字化的信息而建立起来的人格。数字化个人信息的收集和处理直接关系到现实中信息主体的人格尊严,对于这些数字化个人信息的权利就是数字化人格权。数字化人格权是一种新型人格权。传统人格权法保护的是与人不可分离的利益,而网络环境里的个人信息却是网络处理后和个体可以分离的利益,因此区别于传统的消极的人格权,数字化人格权是一种“支配、控制自己的个人信息,决定如何收集利用”的积极权利。

(2)权利主体仅限于自然人

无论是现实中的人格权还是网络空间的数字化人格权,个人信息的权利主体都应是产生该个人信息的自然人。自然人对其个人信息享有的权利被称“个人信息权”。个人信息权,是指个人信息本人依法对其个人信息所享有的支配、控制并排除他人侵害的权利[4]。

其义务主体是一切掌控个人信息的人[5]。一般义务主体分为行政机关和民事主体。一般的行政机关出于国家管理和社会公益而收集、利用和处理个人信息,而民事主体则对其掌握的个人信息有财产性权利。

(3)个人信息处分涉及自然人的人格利益和财产利益

信息社会,个人信息成为一种重要的社会资源,具有人格利益和财产利益的双重属性。无论是国家政府机构还是商业机构都在网络环境下广泛的收集和利用个人信息,因此很难避免个人信息的滥用,致使自然人的人格利益或者财产利益受到侵害,需要法律予以保护。

三、网络环境下个人信息法律保护的必要性

(一)网络环境的特殊性

1.数字化生存而出现数字化人格

网络环境下一切信息都是以电子形式存在着。网络的目标就是资源最大限度的共享。这些资源包括网络中的硬件、软件和数据。网络空间就是用数字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类因此而有了数字化生存,并因个人信息的数字化传输而形成了可以识别其个体的数字化人格。

2.个人信息收集快捷便利及侵害的普遍性和危害性

网络环境下对个人信息的收集通常有两种方式:一是个人自愿而又知情的收集。另一种是被强迫的不知情的收集,这其中包括非法收集。收集者利用计算机网络中的工具,如服务器管理系统、跟踪软件、监视软件、计算机病毒和网络黑客等对个人信息进行暗中收集。除此外,国家机关和商业部门,凭借政治能力和经济能力,收集并掌握着我们的个人信息。所有这些都表明,无论是秘密的还是公开的,计算机技术无疑给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收集、传输等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快捷便利。

与此同时,在网络环境下,个人信息的安全性降低,被攻击后很难留下痕迹。大量的敏感信息和数据,在存储、传输过程中都存在被盗用、暴露、篡改、伪造的可能性。个人信息散布于网络中,复制流传比较快,一旦造成损失,后果难以弥补。民法上对侵权行为的责任方式,如恢复原状,赔礼道歉等此时都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虽然修改后的《侵权责任法》规定了精神损害赔偿,但网络环境下个人信息侵权的赔偿数额无法衡量难以确定。因此加强网络环境下个人信息的法律保护势在必行。

(二)保障国内经济稳定和促进国际贸易发展

信息社会中,个人信息体现出巨大的经济价值。无论是现实还是网络,我们参与交易的同时,个人信息也就进入了市场。若不被法律有效规制,这些个人信息极易被商业机构收集利用或买卖。公众商业服务系统主要包括如网上证券、网上银行等电子商务网站,这些网站本身是否安全,是否会出现盗窃、诈骗用户个人信息的情況,都直接影响经济安全。另外法律对网络空间的个人信息加以保护,确保网络用户的经济安全是发展电子商务的必然条件。

国际贸易中,个人信息的跨国流动是开展贸易的基础。个人信息的保护情况可能会成为某种新的贸易壁垒。欧盟和其他国家完全有可能根据对第三国个人信息保护水平的判断,对个人信息的跨国流动作出单方面的制约,进而影响整个国际贸易的正常进行[6]。只有对个人信息进行全面的法律保护,才能公平的参与国际贸易。

(三)有利于和谐社会建设

我国的法治社会建设需要健全的法律体系。个人信息的法律保护是信息社会健全法律体系的重要方面,也是法治社会“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必然要求。在信息化时代,经济的发展要求个人信息的合理公开,通过有效的法律保护方式使个人信息合理有序流通不仅关乎经济的发展,更关乎社会的和谐。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是党中央、国务院的一项战略决策。完善个人信息的法律保护是全面、快速推进信息化的必然路径。从法律层面上为和谐社会的信息化建设保驾护航。

四、当前我国网络环境下个人信息法律保护分析

(一)我国对个人信息保护的直接规定

1.在刑法中增设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

2009 年2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七)》规定:在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后增加一条,作为第二百五十三条之一。刑法增设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预示着个人信息开始用基本法予以直接保护,也表明我国对个人信息提供了刑事保护。然而本条刑法规定的主体是国家机关或者金融、电信、交通、教育、医疗等单位及其工作人员是本罪的主体,依据罪刑法定原则,其他任何个人和单位不能构成此罪[7]。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主观方面是故意,包括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而过失不构成此罪。在网络环境下,因过失情况导致个人信息泄露的却比比皆是。在客观行为方面,将“非法散布公民隐私信息”排除在外[8]。另外个人信息在其量刑的条件是“情节严重”,一般普遍的对个人信息的侵权行为则不能有效寻求刑法保护。

2.其他法律法规规定

2005年《电子签名法》的实施,使网上数据电文获得法律效力保障,这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网络信用危机,加强了电子商务的安全性,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中有“电子公告服务提供者应当对上网用户的个人信息保密, 未经上网用户同意, 不得向他人泄露”的规定。《计算机互联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办法》中“不得侵犯用户的通讯自由和通讯秘密”的规定等等。但这些法律法规的松散规定不能很好协调,没有统一的原则和责任承担标准,导致侵权者逃避法律侵害个人信息的行为时有发生。

(二)对个人信息法律保护的间接规定

其间接规定是各部门法对个人隐私方面的保护。《宪法》38 条规定了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39 条规定住宅不受侵犯,40 条规定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宪法》从基本法的角度作了原则性的规定。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法》第66条、《刑事诉讼法》第152条、《行政诉讼法》第30条都规定了人民法院审判涉及个人隐私的案件可以不公开审理。其他法律如:《国保险法(2002年修正)》第32条规定;《行政复议法》第23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2002年修正)》第33条规定;《行政处罚法》第42条、《妇女权益保护法》第42条等都涉及了对个人信息中有关个人隐私的保护。

五、网络环境下个人信息法律保护的相关问题探讨

(一)制定以人格权保护为基础的个人信息保护法并侧重预防

个人在计算机技术发展的时代潮流下总是处于弱者的地位。通过以上对我国法律保护情况的分析,现有法律零散, 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 不便于执行。在现行的法律法规中找不到个人信息公开与保密的界定, 缺乏对网站用户权利的相关规定, 对侵害公民个人信息的行为缺少具体的处罚措施等可操作性条款[9]。还不能彻底维护个人的合法权益,只有通过统一的立法才能全面加以保护。我国正在建设法治国家,完善我国的法律体系,通过立法的手段制定出网络环境下的行为规则,才能规范政府机构和企业的行为。根据国外成功的立法例和我国香港地区的立法经验,结合我国个人信息保护法律松散,没有体系和相互抵制牵制的实际情况,制定一部以积极的人格权为保护基础的个人信息保护法,将个人信息用基本法统一保护,提高公民对个人信息的法律意识。其中信息主体的权利内容具体包括信息决定权、信息保密权、信息查询权、信息更正权、信息封锁权、信息删除权和报酬请求权。

网络空间的个人信息,数据库等极易在管理者不知情时被非法窃取和泄露。而且一旦个人信息在网络传输中被盗取或流传,损害范围广且难以挽回损失。特别是数据库等集体信息的泄露,将会造成难以预料的社会问题。因此个人信息保护法应侧重在预防。

(二)平衡网络环境下个人信息权利义务的利益并减轻义务主体相应的责任承担

网络环境下,个人信息以电子形式存在,掌握大量个人信息的义务主体多为政府机构和商业机构。如何平衡个人作为弱势者利益与一些强势信息义务主体之间的关系,从而达到既保障人权又促进经济发展。国外立法多是从三个方面规范信息管理者:(1)资格限制。主体为国家机关的,必须在其职权范围内并以特定目的为要件。非国家机关必须向主管部门申请处理个人信息的资格。(2)目的限制。所有义务主体收集、利用处理个人信息必须以特定目的为限,且未经法律授权或信息主体同意,不得为特定目的之外利用。(3)保障安全。信息管理者采取特殊保障措施,防止个人信息被非法收集、处理和利用。但信息管理者也有自己的很多权利,比如个人信息数据库,数据库信息经过收集、编辑,形成机构内部的资料,具有自己的知识产权。国家机关的政务基于行政职权具有部分对个人信息收集、处理和利用的特权。那么这些法律关系在平衡权利主体和义务主体的同时,势必涉及涉及与知识产权法、信息法、行政法等部门法的关系,因此网络环境下个人信息权利主体和义务主体的权利需要谨慎平衡。

同时,鉴于个人信息网络环境下载体的特殊性。被非法窃取和利用的机会比较多,因此对尽义务而出现侵害个人信息权的信息管理者,根据刑法的罪责刑相适应原则,根据民法的公平原则,应在处罚时较于非网络下个人信息的泄露责任承担较轻。

(三)个人信息法律保护的宗旨和基本原则

个人信息利益的保护,可分为对信息主体利益和对信息管理者利益的保护。那么个人信息法律保护的宗旨是在保护个人信息之上的个人权利基础上,促进个人信息的合理利用[10]。在社会各界和法律学者的呼吁下,2005年我国第一部《个人信息保护法》立法工作启动。笔者认为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认为我国个人信息保护法属于民法的特别法,除民法的一般的原则外,其自身的具体的原则主要有:

1.自由流通和合理限制原则

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其目的就是使信息资源能最大限度和最快捷便利的共享。个人信息的自由流通不仅是信息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最大限度的促进了国内经济和国际经济的发展。而且在保障信息主体合法权利基础上,促进信息的合理流通和利用是个人信息保护法的宗旨。但保障信息主体的合法权利必然要求限制信息的利用,也只有在健全法律的保障下才能合理的限制,从而达致二者的平衡。

2.信息品质和安全保障原则

信息品质是指信息在管理者的目的范围内完整、正确和时新。安全保障是指信息管理者应当采取适当的技术性和组织性的措施,防止未经授权或者非法的处理个人数据的行为,以及个人数据的意外损失或灭失[11]。这是对信息管理者义务设定的原则。信息品质和安全保障原则是进行网上交易和消费者最关注的一个原则,也是确保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关键环节。

3.知情同意和目的限制原则

知情同意是指信息管理者在收集个人信息之时,应充分告知信息主体有关信息被收集、处理和利用的情况,并征得信息主体明确的同意。目的限制是指个人信息的收集都有且一直限制于明确的目的。由此原则可知在信息主体被告知收集信息目的并经过其同意后,必须限制于信息管理者的最初目的范围内,且有权力知道其个人信息的利用和处理情况。当然,若经信息主体同意,在不侵害他人或国家利益的情况下,可以超越其最初目的范围。

六、结语

随着计算机普及和信息处理传播科技的发展,个人数据资料被越来越广泛地收集和使用。使个人信息在法律的保护下安全快捷收集和流通,既体现我国法治社会对人的尊严和人权的保护,又促进信息化社会的形成和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5][10]齐爱民.拯救社会信息中的人格——个人信息保护法总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2]魏振瀛.民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3]梅绍祖.个人信息保护的基础性问题研究[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

[4]齐爱民.论个人信息的法律保护[J].苏州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

[6]陈玉莲.沈旸.雷子君.个人信息保护机制的构建[J].河北公安警察职业学院学报.2009(1).

[7]孙力.公民个人信息保护刑事立法解读[J].现代商业.2009.

[8]王立志.隱私权刑法保护[M].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2009.

[9]徐晏.我国政府网站个人信息保护状况分析[J].武汉大学.情报理论与实践,2009(3).

[11]王丽萍.步雷.信息时代隐私权保护研究[M].山东人民出版社,2008版.

[作者简介]王济东,商丘师范学院政法系教授,中国矿业大学博士,长期从事民法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教师个人发展应“借力”学校环境 篇4

19世纪德国著名的民主主义教育家阿道尔夫·第斯多惠在他的《德国教师培养指南》一书中指出:“学校对你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学校,你的全部活动,每一社会关系都会促使你不得不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培养。”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学校也应该是作为教育者的教师实现自我教育和自我培养的场所。那么,在学校这一特定环境中,教师应该如何更好地实现个人发展呢?我想,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借力”:

首先,向学生“借力”。新的学生观要求我们不能仅仅将他们视为受教育的对象,而应该视他们为灵动的生命体。学生本就有自己的个性、独特的灵魂以及思维方式,还有着属于他们自己的喜怒哀乐。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也能够很明显地感受到这样一种趋势,即学生的主体意识正在逐步苏醒。得益于此,很多时候他们会给作为成人的我们一些提醒和启发。

具体来说,我们应该向学生学习他们那种自然流露出来的强烈的好奇心。对于学生,尤其是小学生而言,探索未知是一种乐趣。他们会为了一个在我们看来无须思考的问题而“打破砂锅问到底”,直到得到自己认可的答案才罢休。对比我们自身,随着年岭的增长,不少人更愿意停留在过去的知识积累层面,认为“储存”足以应付“如数家珍”的教育生活。殊不知,社会发展日新月异,教育发展同样是与时俱进。自我满足所带来的只能是被时代所抛弃,被现实所淘汰。我们应该向学生学习他们面对失败和困难时所表现出来的乐观。学生因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还处在形成阶段,因此他们对于问题的思考并不是那么深入,但恰恰是这种“不深入”给了他们“重新来过”的底气。面对失败和困难,他们不会想到他人的眼光;面对一些误会,他们也不会“画地为牢”。摔倒了,爬起来,拍拍身上的土继续向前。但是我们自己呢?有时因为工作中的一点挫折就陷入了“怨天尤人”或者“自暴自弃”等极端情绪之中,有时因为一个失败就有了退缩甚至是放弃的念头……这些无疑都是不可取的,是我们成长道路上的“负能量”。一个教师,要想更好地在教育的原野上驰骋,不甩开这些“包袱”是肯定不行的。此外,我们还应该向学生学习他们那种因为点滴进步而兴奋不已的自信。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自我实现的需要,这种心理上的自我实现的渴求在学生身上表现得尤为明显。因此,我们在平时的工作中经常能够看到学生得意地走过来,高兴地说:“老师,我今天学会了包饺子!”“老师,我已经会自己洗衣服啦!”“老师,今天体育课跑步我是第一名。”……这些在我们看来微不足道的事情却足以令他们快乐许久,而且这种“快乐因子”,在很大程度上会促使他们在今后做得更好。其实人应该学会悦纳自我,悦纳自我的过程就是自我肯定的过程,这种给予自己的积极心理暗示会有效地增强我们的自信心,帮助我们更好地投入到教育工作中去。

其次,向同事“借力”。《论语·述而》中有这样一句名言:“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我们身边的同事,他们中的每一个人都是一处不可多得的“资源库”,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闪光点。年轻的同事,往往对于工作有着饱满的热情,就像是初升的太阳让我们看到希望,感受到光芒;年长的同事,往往兢兢业业一辈子,工作起来踏踏实实、勤勤恳恳、任劳任怨,让我们看到了榜样的无穷力量。在我们的同事中,有的有着高超的教学本领,进入课堂如鱼得水、挥洒自如;有的善于思考,能够站在我们达不到的高度思考教育,帮助我们解决实际工作中的困扰;还有的心中满是对学生的爱,关爱学生、无怨无悔、尽心尽力……从他们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师道的尊严被撑起,教师的形象被擦亮。可是,俗话说,十个手指头伸出来也有长有短。在我们的身边或许也存在着一些违背教师职业道德的现象,有的甚至是我们所无法改变的事实。尽管我们非常不愿意看到这些现象出现,但真的遇到,也应将其作为我们进行反躬内省的契机。“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其实说的也就是这个道理。

最后,向领导“借力”。在学校,无论是校长还是其他中层干部,绝大多数都是从教师岗位一步一步走出来的。他们的成长之路,对于我们而言,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作为学校的管理者,领导中的教学骨干可以给我们的学科教学以方向和理念的指引。可是一个教师的发展不能只局限于学科的“技”和“术”,更应该站在教育之“道”的层面,做到“道”与“技”兼顾,全面而均衡地发展。因而,有些领导极具感染力的演讲才能就很值得我们学习,有些领导灵活巧妙的沟通能力也值得借鉴,有些领导处理突发情况的淡定与从容我们更应该研究……总之,领导们的优点都应该成为我们研究和学习的对象。这样,我们就会在不断地研究和学习中逐渐拓宽眼界、丰富思想、活化思维,进而更好地投入教育工作。

优化发展环境 个人总结 篇5

这次在全市开展优化发展环境集中整治行动的活动,对我个人来说,目的就是要通过教育从思想上、工作上、作风上去掉不良的东西,保持优良的东西,为营造良好地发展环境创造更加有益的条件。经过理论学习和教育以及分析讨论,自己感到从本身还存在不少不足的东西,需要去掉的东西,需要在大家的帮助教育、监督下,拿起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个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武器,通过组织教育、大家教育及自我教育来去掉,来弥补。当前,经过自我分析,感到自身存在问题比较多,其中归纳起来集中有以下几点:

一是服务群众意识还有待于进一步增强。在实际中有些工作做得还不是那么令人满意,小成即满。今后还要继续把工作做深做细,服务群众是永无止境的,不进一步提高服务意识,就可能达不到要求。

二是还需要进一步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真正做到爱岗敬业坚守职业道德,这就要求对工作要保持持续的热情,不仅陷于满足感。

三是有时还不能以平和的心态做深入细致的工作。专业分工形成的思维模式助长内部冲突,遇到与其他部门人员沟通不畅时,态度急躁、语气生硬。

四是坚持学习还不够自觉。在理论学习,特别是对党的知识的理论学习上还不够用心,自己感兴趣的或与本职业务工作有关的就学一点,不感兴趣的、与本职工作联系不大的则较少涉猎。

五是局限于恪守财务管理谨慎性原则,缺乏开拓创新、大胆工作的思想。

结合自身问题与工作实际,如何才能把优化发展环境落到实处,我认为要做到善听、多学、真做。

一、善听。积极配合领导做好各项工作,与领导谈心交流、沟通思想,以取得更大进步;以身作则,虚心听取党内同志和各级群众的意见,积极查找自身的问题与不足,有则改过,无则加勉,与大家坦诚相待,团结互助,共同提高;多了解大家的真实想法和需求,搞好服务、办好事、办实事,力戒形式主义、假、大、空,使务实成为一种风尚,切实改进工作作风。

二、多学。克服享乐主义与安于现状的思想,树立正确的工作态度和人生目标,时刻提醒自己在工作中保持积极主动。坚持加强政治思想理论学习,全面准确把握优化发展环境基本要求;不断拓宽业务知识面,提高财务工作水平;增强创新意识,在工作和实践中积累经验,充分展示财务人员的能力与水平。

个人环境 篇6

摘要:在WEB2.0时代下,各种社会性软件的出现大大冲击和改变着人们的思维和学习方式。本文通过对Blog的研究,讨论Blog的起源、特点和传播特征及其优势,从而设计基于Blog的个人学习环境构建模式,更进一步说明了博客作为互联网时代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对我们学习方式产生的影响与改变。关键词:Blog个人学习环境社会性软件0.引言在Web2. 0快速发展的今天,各种社会性软件和社区型学习网站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为人们提供了许多方便的学习路径, 使我们的学习更加快捷、高效,也更方便了人们共享资源、互相交流、协作学习,同时人们也都越来越重视个人学习环境(个人学习环境)的构建。Blog作为信息时代的一种新的宠儿,以其独特的个性和魅力正改造着我们的学习环境。1.Blog简介Blog最早出现在美国。在互联网反对黄色运动以及博客中文站(www.blogcn.com)上“木子美现象”等耸人听闻的事件后,Blog开始在中国流行。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Blog已逐步进入到网络世界的主流,正发展成为重要的网络通信交流方式之一(继E-mail、BBS、ICQ等之后出现)。2.个人学习环境(PLE)简介何为个人学习环境(Personal Learning Environment,简称PLE)?迄今还没有统一的定义。在Stephen Downs看来,它是“一种工具、服务、人和资源的松散集合体,是利用网络力量的一种新方式”。它集合了日常使用的各种在线学习工具,特别是社会性软件,它是帮助学习者控制和管理他们自己的学习的系统,它包括为学习者提供设置他们自己的学习目标、管理他们的学习(内容和过程)、在学习过程中与他人进行沟通等支持,并经由此来实现学习的目标。[1]在Web2.0的时代,科技迅猛发展,传统教学虽然经典,但难免在有些时候会力不从心,而大量学习者利用互聯网的社会性应用软件如Blog、Wiki等,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利用社会性软件创建个人学习环境来满足需求或者解决问题。本文所研究的基于Blog创建个人学习环境,紧抓牢人、工具、资源和服务这四点,就可以形成一种新的交流和学习方式。3.基于Blog创建个人学习环境3.1 Blog的特点及传播特征一般来说,Blog有这样四个特点[2]:操作简单,持续更新,开放互动以及展示个性。其中,操作简单Blog可发展的推动力,只要会上网和会识汉字就可以拥有自己的Blog了。持续更新是Blog生命的催化剂,开放互动是Blog交流的推广链,展示个性是Blog精彩的原动力。而Blog的传播模式又为Blog在个人学习环境个人学习环境的构建加分不少,传播是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作,Blog传播因具有双向性、便捷性和和个性化而得到人们的青睐。[3]Blog具特殊的传播特征,及横跨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和大众传播四种类型,实现的是多种传播效果。因此,只短短几年的发展,就让Blog从小群体运用走向大众,由一种新型的网上信息内容的组织和传播变成了使用者在虚拟社会的标签和缩影,从一种工具理性升华为价值理性。3.2 基于Blog创建个人学习环境的优势Blog作为一种全新的网络传播方式,给传统的传播理论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引导人们将构建个人学习环境的目光投向Blog。虽然,有利于构建个人学习环境的社会性软件多种多样(如E-mail、BBS、ICQ等),但均存在一定的问题。BBS公共性很强,而个人性很弱,因此缺乏约束。电子邮件和ICQ则是多用于个人间的通讯,而Blog是个人性和公共性的结合。与传统的电子邮件、BBS和ICQ这三种互联网沟通方式相比,Blog是一种较严肃的沟通工具。Blog是个人在网上展示自己、与别人沟通交流的综合工具,它的管理也比BBS简单得多。当然,并不是说Blog在构建个人学习环境的作用中可以取代其他社会性软件。通过Blog(如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的Blog等)实现个人知识管理与共享。参与Blog的互动,不仅可以对海量知识信息进行过滤、整理、分类、概括和总结,形成自己的知识系统,还可以在交流中开阔眼界,达到个性化异步学习与交流。与传统门户网站相比较,Blog则进一步深化了知识管理的专业化和个人化。比如在一个有关教育技术的Blog网站上,专业的Blog从专业角度关注这个领域的一举一动,依据其教育技术理论基础与实践知识对该领域的最新动态进行追踪,通过搜索提炼信息,为受众提供及时的资料,发表自己的评论。在这一过程中,他们也通过别人的反馈和评论不断修正自己的思想[4]。3.3 基于Blog的个人学习环境模式构建对于个人学习环境而言并不是仅仅局限于网络,传统的面对面互动和报纸、图书阅读等这些属于个人学习环境。而本文研究的是网络学习,在Blog的基础上对个人学习环境进行设计,由多种网络组成的学习环境往往会存在不确定性,但必须明白,当今时代是一个需要学习者自己积极创建一个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的时代。Blog已成为互联网新时代人们构建个人学习环境必不可少的社会性应用软件。它打破了传统文化那种自我封闭的知识生产方式,实现了知识最大化的共享,属于Blog创建个人学习环境的时代已然来临。 参考文献:[1] 关中客.个人学习环境(个人学习环境)漫话 [J].远程教育杂志, 2008.[2]徐果萍.Blog的功效和特点 [J].上海教育,2006.[3]赵高辉.Blog传播中传者浅析 [J].当代传播,2005.[4]陈向东,张际平.Blog文化与现代教育技术[J].电化教育研究, 2003.基金项目:本文系2013年浙江省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计划暨新苗人才计划项目《Web2.0环境下应用社会性软件构建PLE的研究》(项目编号:2013R457005)、2013年绍兴市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本科生应用社会软件进行专业辅助学习的现状与对策研究——以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为例》研究成果。

个人成长与家庭环境的关系 篇7

一、良好的家庭情绪氛围是良好心理素质形成的前提

笔者很赞成“工作是工作,生活是生活”的观点,不把工作的事带回家,尤其不把不良情绪带回家,这种不良情绪直接会影响家庭中所有成员的心理。家庭情绪氛围是指家庭中占优势的一般态度和感受,它是通过语言和人际氛围构成的,这种氛围尤其对儿童的个性品格的形成特别有意义。笔者的母亲随父亲1964年从南京转业一起到新疆,都是普通的工人,吃过很多苦,母亲没有什么文化,个性很强,很能干,大家都很佩服她,那时家里不富裕,但她为了让我们生活的和大家一样,把家里收拾得井井有条,从来都是说一不二,单位一有不顺心的事,就喜欢和父亲发脾气,我们三个孩子都会看妈妈脸色,知道什么是晴天,什么时候是阴天,爸爸经常让着妈妈,我们会在妈妈不开心的时候,都悄悄地做自己的事。母亲有时心情不好时会迁怒到孩子身上,有一次放假,我和哥哥正在为抢一本杂志闹着玩,哥哥手劲大,不小心一下把我的手腕折了下,痛得我哭了,正好妈妈进来了,看到我在哭,知道是哥哥搞的,不问什么原因就把他打了一顿,哥哥很难过。因为哥哥是老大,过早地承担了家庭的压力,很早就工作了,性格内向,不太讲话,小时受的委屈也比较多,缺乏自信和独立性,现在妈妈一提到哥哥就会觉得对不起他,经常埋怨自己。所以,建立良好的家庭心理氛围是儿童良好心理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前提条件。父母是有权威性,但要正确处理家庭成员的互相关系,形成良好规范,不能以势压人,要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以样教人,努力构建家庭的融洽气氛,充分体现家庭是生活之港湾,才有助于儿童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

二、父母良好的教养态度是良好的心理素质形成的关键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孩子学习的榜样,父母的教养态度和教育方法是直接影响孩子的行为和心理的,儿童的行为习惯是父母教育的结果,但儿童个性的缺陷和不良的行为习惯也是父母造成的。父母的教养态度,大致可分为四类:第一类是专横的态度,常常强调辈份,过分严厉,强调绝对服从父母的意志,稍有不听从就会受到惩罚。第二类是溺爱型的,孩子有求必应,为孩子提供无所不到的帮助和保护。第三类是放任型的,不过问的教养态度,忽略孩子,不关注孩子的发展。第四类是以民主、平常的态度对待教育儿童,而对孩子的错误给以正确的引导,提高孩子的认识,改正缺点。我们知道人是有差异性的,因为先天因素,环境因素等不同,所以即便是生活在一个家庭中的兄弟姐妹也很不同,母亲对我们都好,但我们三个子女为什么会这么不同呢?仔细分析一下,就是对我们三个孩子的教养态度不同。在哥哥身上体现的是第一类的教养态度,哥哥是家中的老大,在我们没有出生时,他是受宠的,但只比我大两岁,小时他会带我们玩,做了不应该做的事,妈妈会严厉地指责他,不听话就受到惩罚,造成哥哥胆小、自卑的心理。在弟弟身上体现的是第二类教养态度,因为弟弟比我们小得多,爸爸对他总是有求必应,过分宠爱,我们有时会说爸爸偏心,妈妈也这样说爸爸,爸爸只是笑笑。弟弟在这样的呵护下,常常稍不顺心就会发脾气,任性、自私。我是家中的老二,唯一的一个女孩子,爸爸妈妈对我的态度比较放宽,但不是放任,有些接近民主的态度,我的事情,他们有时会让我自己看着办,对我的态度对比较随和,我出现了错误他们也会比较忍耐些,会引导我,爸爸妈妈的很多优点在我身上也能体现,相比哥哥和弟弟来说是个性还不错。可见,不同家庭的不同教养态度对儿童个性品格、心理素质的影响是不同的;同一个家庭的不同教养态度对儿童个性品格及心理素质的影响也是不同的,只是父母没有感觉到而已。

三、提高家长自身素养,和孩子共同成长

有人这么说过:人好比一本书,书的每一页都记录了母爱的亲切、温暖、深沉、坚强、无私和伟大,也记录了妈妈的过失、不足以及带给孩子的烦恼和不幸。做父母的知道自己身上的重任,所以要不断地学习一些青少年的生理知识、心理知识、教育学知识,从而增强自己的能力———了解孩子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要时常提醒自己不要因为自己的压力,给孩子造成负担,同时让自己也要有个好的心态,因为“境由心生”,要与孩子共同成长。正确地估计自己的期望值,会尽量做孩子言行举止的示范者、待人接物的指导者、孩子成长的责任人。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儿童教育未来方向的报告,即儿童的“四个学会”:学会生存、学会做事、学会认知、学会共同生活。这“四个学会”中几乎都与社会性相关,只要孩子能正确地自我认知,善待他人,学会分享与合作,在社会上适应生存,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立足,最终对他人负责,对自己负责,对社会负责,就不是失败的。

总之,每个家庭环境的模式不尽相同,随着人类社会的变迁也发生着变化,家庭教育可以说有方法而无定法。所以我们有责任构建良好的家庭环境,掌握正确的教养态度和方法,使家庭呈现民主、和谐、平等的融洽气氛,培养孩子讲责任、讲民主、讲勤奋、讲进步、自尊自强、关心他人的良好品格。让所有的家长共同努力吧!

参考文献

[1]魏书生.家庭教育[M].沈阳教育出版社, 2009.

目标管理与个人学习环境构建 篇8

关键词:目标管理,个人学习环境,个人学习目标管理

认知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类的学习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尝试失败和模仿别人成功行为的过程,也是人们不断追求目标的过程[1]。在生活学习中,要作成伟大的成就,最重要的秘诀在于确定目标,然后开始采取行动,朝着目标前进(Brian Tracy)。由此可见,人的学习行为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导向性且目标对学习具有激励作用。因此,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为了更好地提高学习效率,对其学习目标加以科学管理是十分必要的。目标管理理论或许能给我们提供这方面的启示。

1. 目标管理

1.1 目标管理的含义

目标管理是1954年由彼得·德鲁克在《管理实践》一书中首次提出的。从本质上讲,目标管理是管理者和下属坐下来沟通,共同协商设置总目标及下属具体分目标,并在工作中实行“自我控制”把目标的达成情况作为绩效考评依据的过程或系统。

目标管理理论不仅对企业管理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而且在个人发展方面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2]。因为个人作为团体的成员,在团队总体目标的指引下,根据个人情况(兴趣、爱好、能力等)管理个人目标,促进个人发展。

1.2 目标管理的特点

据有关资料显示[3],目标管理的特点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1)强调目标的导向性。(2)强调目标的自我控制。德鲁克指出:“(目标管理)能让追求共同福祉成为每位管理者的目标,以更加严格、精确和有效的内部控制取代外部控制。”(3)重在“参与式管理”,共同交流以确定目标。(4)目标管理以绩效为目的。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个体必须确定短期绩效目标,从而可以自我衡量绩效。

1.3 学习目标管理

目标管理最为广泛的应用是在企业管理领域,通过目标管理企业能够提高整体绩效。在学习方面,因为学习本身就具有导向性且明确的目标对学习具有激励作用,所以在学习过程中有必要对学习目标进行管理,特别是在完全由学习者控制的学习环境中,如:个人学习环境。通过对目标进行管理可以明确学习者的学习目标、控制学习进度,引领学习者进行有效学习。

因此,学习目标管理可以理解为:为了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率,根据学习者的实际情况,以目标为导向,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学习绩效为标准的管理过程和方法。它可分为三个阶段:目标的制定(包括目标的分解、细化)、目标的实施、目标的评价。

2. 学习目标管理与个人学习环境

学习需要有支持学习的环境。进入21世纪,学习者对知识的需要日益分散化、个性化、大量化,正式学习已不能满足学习的需求,越来越多的知识需要通过非正式学习的方式获得。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能满足学习者个性化学习兴趣和需求的个人学习环境应运而生。

2.1 对个人学习环境的理解

到目前为止,关于个人学习环境仍没有一个确切的概念。Stephen描述个人学习环境是“个人学习环境是一种工具、服务、人和资源的松散集合体,是利用网络力量的一种新方式”。Van Harmelen认为:个人学习环境是一种能帮助学习者控制和管理自己的学习的系统,包括学习者建立他们自己的学习目标、管理他们的学习(管理内容和过程)、在学习过程中与他人的交流。有的学者则认为个人学习环境[4]“能使学习者在学习中自我引导,支持个人和专业发展”,“像是各种应用和服务的‘混合体’”,等等。

根据以上观点,我们将个人学习环境理解为:个人学习环境是以学习者为中心,根据学习者实际情况选择工具聚合分布式网络资源和服务,在学习中自我导向、控制和管理自己的学习并与其他学习者交流合作,实现个人发展和终身学习的新方式。

2.2 个人学习环境的特点

在个人学习环境中,正如Graham Attwell所说:“学习已经变成了一种像注重认知一样注重社交、像注重抽象知识一样注重具体行动的体验。并且学习与判断和探索紧紧纠缠在一起。”个人学习环境把对学习的管理从教育机构转移到学习者自身上,使自我导向式学习和个人知识管理成为可能;强调合作与共享,注重知识的创造与产出[4]。

2.3 学习目标管理对个人学习环境构建的影响

个人学习环境中学习者进行自我导向学习,自我导向以学习者的个人需求为基础。而自我导向由于缺乏有效监督,难免会出现偏离预期学习结果甚至学习停滞等不良现象。为了明确学习方向,同时便于目标的操作实施,确保学习效率,在个人学习环境中对学习目标进行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个人学习环境构建中有必要注重学习目标管理。

结合个人学习环境和学习目标管理的概念、特点,我们认为个人学习环境主要由以下功能组成:学习目标管理、知识管理、人际交流管理、评价管理。而实现这些功能需要的工具主要分为:学习目标管理工具、资源搜索与分布、协作和共享工具、人际聚合工具、内容聚合、分布式资源聚合工具,等等。

2.4 个人学习环境中的学习目标管理

个人学习环境构建需要学习目标管理,那么对学习目标进行管理,必然涉及学习目标管理过程,以及在此过程中所使用到的目标管理工具。

2.4.1 个人学习环境学习目标管理过程

在个人学习环境中存在两种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自主学习就是学习主体主导自己的学习,它是在学习目标、过程及效果等诸方面进行自我设计、自我管理、自我调节、自我检测、自我评价和自我转化的主动建构过程(陈水清,2000)。协作学习则是通过小组或团队的形式组织学习者进行学习,学习者可以将在学习过程中探索、发现的信息和学习材料与小组中的其他成员共享、交流。

对于个人学习环境中的学习目标管理过程,我们可以借鉴目标管理的具体做法将其分为三个方面:

2.4.1. 1 目标的制定

需求是目标的起点,更是学习者行动的动力所在。它可分为内部需求和外部需求。内部需求是学习者自身对知识、技术、态度的培养和发展方面的个人要求[5];外部需求是外部赋予学习者的对学习者的要求。

对于自主学习中的学习目标的制定,首先学习者需要对学习需求(可能是内部需求,也可能是外部需求)进行分析,然后根据自身情况(如,学习的时间要求等)合理分布学习阶段、评估学习目标实施的难度等制定总的学习目标,最后将总学习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分目标以便于操作实施,与此同时拟定目标评价的标准便于日后学习效果的评估;而在协作学习过程中则是通过学习群组内部共同交流分析、制定学习总目标与分目标及其评价准则。在此基础上,学习者个体根据自身情况依据学习分目标制订适合自己的更加详细具体的小的学习目标及评价细则。

2.4.1. 2 目标的实施

在学习目标的实施方面,自主学习中的学习者根据个人实际情况(如,习惯、爱好、能力等)在个人学习环境中选择合适的工具、网络服务利用其提供信息资源和人力资源自主的计划实施已设定的细化的具体目标。在目标实施过程中学习者可以以笔记、总结或产品等形式对知识加以巩固、吸收,并在此基础上创造和共享新的知识。在协作学习中,学习者不仅可以在个人目标的导引下实施自主学习,而且可以在群组中相互交流、相互帮助及相互促进,更好地帮助学习者完成既定的学习目标。

2.4.1. 3 目标的评价

目标评价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可以分成过程评价和总结评价。其中,过程评价是指在具体目标的学习过程中,完成某一学习分目标后回顾其学习实施的过程,并将其与预定目标相比较,查找差距,以决定是否需要进行再次补充学习,以更好地实现既定目标,或是要对原有目标加以修订,从而达到更好地学习效果。而总结评价是在学习后以既定的学习目标评价标准,对其总的学习效果加以评定,从而给学习者提供参考信息,以决定是否有必要再继续进行相关的加强学习。在评价方式上,在自主学习中学习者采取的一般是自我评价,而协作学习除了自我评价外还有群组内其他学习者给出的评价,以及共同对总目标学习结果的评价。

2.4.2 个人学习环境学习目标管理工具

学习目标管理工具是能帮助学习者更好的实施目标管理过程以促进有效学习的工具,它可分为传统管理工具和信息管理工具。考虑到个人学习环境中协作学习的目标管理,本文主要介绍在线目标管理工具———忙吧(www.mangbar.com)。

忙吧能向用户免费提供在线的任务管理,项目管理,团队协作工具,并且可以和Email, MSN/Gtalk等IM工具,以及浏览器(Firefox插件等)集成,帮助个人和团队提高工作和沟通效率。它主要具有以下特点:

(1)能把每个大任务分解成能便于着手的小任务,督促自己及时完成。

(2)能用笔记整理思路,收集资料;撰写学习体会、总结等学习成果为以后评价做铺垫。

(3)项目分工协作,相互沟通;项目有任务分解,里程碑,自己的文档库,讨论区。

(4)便于通过IM工具进行管理,获得最近的提醒、获得最近的任务/笔记、创建新的个人任务、创建新的个人笔记等,对RSS支持良好,通过RSS可以你关心tag的内容。

学习目标管理工具固然能提高学习者的目标管理效率,但要实现目标的高绩效还需要学习者具有优良的意志品质。

3. 结语

本文从目标管理的含义、特点出发,将其与学习者学习相结合,提出对学习目标管理的理解,并从学习目标管理的角度,结合个人学习环境的概念、特点分析学习目标管理对个人学习环境的影响,进而阐述个人学习环境中的学习目标管理过程及管理工具。

参考文献

[1]郑颖.目标导向情境学习的教学设计应用研究——以中学数学为例[D].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5:4.

[2]樊宇明.个人发展也需要目标管理[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 (8) :45.

[3]邵兵, 炫立平.目标管理理论新视角——心理契约理论[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08 (10) :34.

[4]尚佳.Web2.0时代的PLE建构初探[J].远程教育杂志, 2008, (1) :18-19.

个人环境 篇9

关键词:网络环境,个人信息,民法保护,建议

我国在世界各国注重保护公民个人信息的浪潮推动下也开始注重对网络环境下公民个人信息的法律保护。在2005年和2006年我国学者齐爱民先生和周汉华先生分别起草了《个人信息保护法学者建议稿》, 中国民法学研究会会长王利明在2013年的法学年会上提出在确定具体人格权方面需要重点规定个人信息权。由此不难看出我国民法学者对通过法律途径保护我国公民的个人信息方面的权益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但是, 我国还没有设立专门的法律制度对此进行保护, 这也成为我国融入经济全球化的一个制约。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网络环境下对个人信息的民法保护的建议:

一、我国应尽快制定个人信息保护法

个人信息的保护最终还离不开我国立法机关制定出一部专门的个人信息保护法, 确定个人信息的保护范围、个人信息侵权的构成要件, 个人信息侵权的归责原则、侵犯个人信息应该承担的具体的民事责任等, 只有用专门的法律对其进行保护, 效果才会明显,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 现已居世界前列, 但法律的发展则相对滞后, 为了继续赶超其他国家, 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 制定专门的个人信息法已经刻不容缓。

二、加大对个人信息保护的力度

我国目前的相关法律对个人信息保护的规定相对分散并且保护力度远远不够, 在保护范围上比较狭隘, 而且没有标明个人信息的具体内容, 所以在制定个人信息保护法时不能将保护范围限制在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和个人隐私方面。目前国外的立法对个人信息的保护范围的规范广泛而且具体, 保护的力度相对强很多并且取得了很好的学法律保护效果。所以, 我国在今后制定个人信息保护法时应该借鉴国外的成熟经验把具有识别性的信息都作为法律保护的对象, 加大对个人信息的保护力度, 实现更好的法律效果。

三、完善处罚侵害个人信息的法律制裁措施

我国目前的法律规定对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法律处罚规定过于抽象, 个人信息被侵权后公民很难找到具体的法律措施来维护个人权益, 抽象的法律规定不利于法律的具体实施, 因此, 制定个人信息保护法时应明确规定侵权者的法律责任及责任的范围和程度。根据受害者受害程度的不同制定不同的处罚措施, 使公民的维权行为有法可依, 有法必依, 公安司法部门对侵权行为做到执法必严, 违法必究, 切实保护公民的个人信息权益, 树立法律的权威, 从而建立良好的社会秩序, 促进社会进步与和谐。

四、在法律中明确个人信息的财产属性

虽然传统上认为, 人的人格权始于出生, 终于死亡, 不得转让也无法抛弃, 是存在于权利人自己人格上的权利, 属于非财产权[1]。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人类经济活动的范围在逐渐扩大, 公民特定的人格权已经随着世界经济的迅速发展逐渐进入经济市场并被商业化, 具有了巨大的经济利益, 所以我们无法否认那些被商业化了的人格权也相应地具有了财产权的性质[2]。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 个人信息开始成为一种具有巨大经济价值的社会资源, 吸引着无数非法分子的炙热眼球。因此我国今后在制定个人信息保护法时应该在立法中明确规定个人信息具有的财产属性, 信息主体对个人信息的财产权享有所有权, 在个人信息被侵害后信息所有者有权要求侵权者在受损害的范围内承担合理的财产责任、赔偿经济损失。通过严厉的经济惩罚手段减少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行为。

五、增强我国公民对个人信息的保护观念

首先, 我国立法者应该在今后制定个人信息保护法时设立具体的侵害公民个人信息的处罚条款惩治侵害个人信息的不法行为。只有侵权者受到应有的法律的制裁, 提高他们对他人的个人信息权的保护意识, 才能逐渐减少对他人个人信息的侵犯, 其次, 大多数公民没有自我保护意识, 不会采取有效措施保护自己的个人信息, 所以, 每个公民都应该增强对个人信息的自我保护意识, 在今后制定个人信息法时可以将信息主体保护自己个人信息作为公民的一项法律义务, 如可以考虑在个人信息保护法中写明:信息主体应当确保不随意泄露自己的个人信息, 以增强信息主体主动保护自己个人信息的观念[3]。同时, 行政机关也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服务功能, 加大宣传和教育, 提高全国的个人信息保护意识。

目前我国个人信息的法律保护还远远落后于其他发达国家的保护水平, 已经不能适应当今社会网络化、信息化迅速发展的需要。我国对公民个人信息的法律保护研究刚刚起步, 在当今网络极其发达的现代社会我国必须加快脚步进行立法, 保护我国公民的合法权益, 促进社会安定有序。

参考文献

[1]熊庄.我国个人信息民法保护的必要性及路径[J].政治与法律, 2010 (4) :44.

[2]杜卉卉.论个人信息的民法保护[D].山东大学, 2008.

云环境下的个人知识管理探讨 篇10

知识管理最初来自管理的实践, 为了让个人的技能得到提高的同时, 公司的整体技能也能同步增长, 在公司的管理中理论和实践形成了自己的体系。在联合国国际经济发展组织发表的报告《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中对知识进行了分类和定义。①我们要知道关于陈述性的知识, 也就是know-what;②要知道知识的缘由, 也就是从科学、逻辑方面明白知识, 这叫know-why;③要懂得利用知识, 这是在技术层面上的理解, 这称为know-how;④要懂得知识的适用对象是谁, 不然知识就会变成一堆无用的信息, 这里称为know-who;⑤我们应该懂得什么时间下才适用某些知识, 也就是说时间上有特定的要求, 这叫做know-when;⑥找到知识在什么地方才能应用, 而不是放之四海皆准。这以上的几点说明知识是要鉴别和评判的, 不是信息的简单堆切, 这就要求我们有批判性的思维。

英国的哲学家和科学家波兰尔提出了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的概念。显性知识是指以文字、图像、符号表达, 以印刷或电子方式记载, 可供人们交流的知识结构, 如事实、自然原理和科学的知识等。显性知识比较容易获得、理解和交流, 具有公共性, 可以存储在图书馆、局域网或数据库中, 其传播或复制的成本较为低廉。

隐性知识是指很难用语言、文字表达, “只可意会, 不可言传”的知识。隐性知识由认知、情感、信仰、经验和技能等5个要素共同组成。可细化为个人隐性知识和集体隐性知识。隐性知识相对主观, 依附于人的大脑或技能中, 常通过行动表现出来。

《组织知识的创造》一书中日本野中郁次郎Nonkaa和竹内弘高几keuchi (1995) 在中提出了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相互转换的可能性和操作性, 这个模型叫作SECI模型。它由图1表示。

SECI模型具体指:共同化 (socaliziatnin) 、外在化 (extemaliaztion) 、结合化 (combination) 以及内部化 (intemalization) 。

美国Millikin大学的Susan Avery、James Brown以及Paul Dorsey等人认为, “个人的”意味着对知识和技能的自我意识 (self-awareness) 在引进个人这个限定词后, Millikin大学设定的个人知识管理 (PKM) 目标包括3个方面:①要通过个人知识管理学会学习;②要能够在个人知识管理中学会批判性思考;③要学会对信息的有效管理与使用。

笔者认为个人信息管理是对信息定位和挖掘后的有效识别, 找到符合自己特定要求信息, 并将信息转化为个人自己特有的隐性知识并能在某些特定场合下转变成显性知识从而指导个人的技能, 最终创出新的知识。传统的信息管理注重于静态的信息管理, 而对动态的信息往往不知如何管理, 才能有效促进学习的发生。

2 云计算的内涵与介定

2007年底云计算在信息技术领域引起极大关注, 人们认为它将是下一场信息革命的引领者。但是什么是云计算, 现在信息技术领域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 黎加厚老师在2009年《时代变化与信息化教育新发展》报告中指出:

“云计算”是指由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台廉价的服务器所组成的网络, 为用户提供你所需要的计算机服务, 这是近年来计算机科学领域中的分布式处理 (Distributed Computing) 、并行处理 (Parallel Computing) 和网格计算 (Grid Computing) 的新发展。“云计算”将大规模的计算机阵列连接成一个向全球用户提供计算机服务的社会化机构, 用户只需要一个能够上网的设备, 比如一台笔记本或者手机, 就可以获得自己需要的一切计算机服务。这意味着人们使用计算机的需求也可以作为一种商品进行流通, 就像煤气、水电一样实现高效的社会化服务, 取用方便、费用低廉。这将是信息科技发展的一个重要的转折, 个人是否拥有计算机已不再重要, 也不需要购买和在电脑中安装大量套装软件, 只需要接入到“云服务”即可。显然, “云计算”将改变传统以个人计算机为基础的生产模式, 最终改变人们获取信息、分享内容和互相沟通的方式。

“云计算”就是一个透过网络将庞大的计算处理程序自动分拆成无数个较小的子程序, 再交由多部服务器所组成的庞大系统经搜寻、计算分析之后将处理结果回传给用户的技术。

云计算强调是一种简单、便捷的服务, 不管是软件或硬件都可以由专业公司提供的服务, 可是是提供给所有人免费使用的公共云, 也可以对有特殊要求的人提供的私有云服务。个人知识管理在这种环境下不可避免会受到这种新技术的影响。

3 知识管理的不足之处和云计算的长处

个人知识管理研究目前存在着学习理论不足, 多数注重在技术层次的知识管理, 应用广泛和得到共识的优秀软件不足, 这类软件的功能单一、类同。例如博客和wiki在个人知识管理研究。

云计算的优点:更高的性能, 因为有分布式计算的特点;更低的IT基础设施成本, 因为需求者不再需要自己来具体购买硬件、软件设施和减少管理人员支出;即时软件更新, 能让用户得到最新软件升级服务;增加的计算能力, 这在搜索领域里是有着突出优势的, 特别是面对巨量的信息流和需鉴别的信息, 对知识鉴别和挖掘的准确性有巨大潜力;无限的存储容量, 相对于本地计算机的容量的局限性, 对于大容量的信息, 特别是声音影像信息可以不受影响等等。

根据甘永成《E-leaning环境下的个人知识管理》一文中给出个人知识管理框架模型 (图2) , 笔者结合云计算环境下生成新的模型 (图3)

图3将云计算环境融入整个个人知识管理系统中, 不去强调某些具体软件, 而是着眼根本, 将云计算优点放在支撑个人知识管理系统之下。引入云计算环境后, 知识的更新、定位和显性知识背后的隐性知识的转化将会得到更好的体现。

4 云计算环境下个人知识管理的困难与展望

目前关于云计算环境下个人知识管理研究的应用性实践还是比较少, 缺乏成熟的模式。其次提供云计算服务公司的公共云模式比较单一, 例如谷歌公司提供在线编辑文本, 共享文件的方式功能单一, 只具有初步的知识管理功能。

还有就是如何改变人们使用习惯, 因为云计算环境下的个人知识管理只有在高速互联网下才能发挥自身优点。现在人们习惯于软硬件在本地系统上, 但是云计算最大优点就是所见就是服务, 所以需要各类软硬件接口的国际化标准化, 这正是目前普遍碰到没有得以解决的问题。

云计算不会在一夜之间出现在我们面前, 它将与现有技术、社会媒体结合在一起, 做为一种技术支撑的基础, 促进知识管理的变革, 同时也促进个人学习的方式变化, 也必然出现在云环境下的个人知识管理的趋势。

未来云计算环境下个人学习管理将是智能化的系统, 这就需要人工智能发展研究有更深入的成果。对于资源的融合, 也就是对硬件、软件和接口标准服务等等纳入统一资源池中, 成为云计算下一种统一、简单服务。

参考文献

[1]郝兆杰.个人知识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 2006.

[2][日]竹内弘高, 野中郁次郎.知识创造的螺旋 (知识管理理论与案例研究) [M].李萌, 译.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 2006.

[3]SUSAN AVERY, JAMES BROWN, PAUL DORSEY.PersonalKnowManagement:Framework for Integration Partnerships[DB/OL].<http://www.millikin.edu/pkm/.>.

[4]徐红彩.个人知识管理的两种研究趋向[J].现代教育技术, 2009 (4) .

[5]黎加厚.时代变化与信息化教育新发展[M].上海:上海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

个人环境 篇11

关键词 社会化网络环境 微内容 微知识管理

分类号 G250.73

DOI 10.16810/j.cnki.1672-514X.2016.03.006

Research on Personal Micro-Knowledge Management under Socialization

Networking Environment

Zhu Yinan, Wang Shixiong, Huang Yuan

Abstract Massive, fragmented, diverse, and personalized micro-contents are produced from public applications and social platforms represented by Blogs, Social Tagging Systems, RSS, Wiki and the like. These massive and seemingly unrelated micro-contents actually contain a large number of micro-knowledge. Effective management of this micro-knowledge can help individuals quickly and accurately search for information and knowledge. Based on the essentials and key elements of micro-knowledge management, a model for personal micro-knowledge management under socialization networking environment is proposed by this paper, together with making the research on the methods, approaches, tools, and techniques for mining, organizing, and applying micro-knowledge, to support for scientific and efficient management of personal micro-knowledge.

Keywords Socialization networking environment. Micro-content. Micro-knowledge management.

0 引言

以博客、社会化标签系统、RSS、Wiki等为代表的社会软件和社交平台迅猛发展,使得社会网络资源的数量呈爆炸式增长,由此衍生出海量的社会化、碎片化、多样化、个性化的微内容[1-2],它是互联网上任何用户在任何时间内、任何网络平台上产生的任何数据元或者信息元。如上传的音视频、图片等多媒体信息,发表的博客、日志、E-mail的主题,RSS的内容列表等文本信息,甚至包括收藏的网址、评论、个性签名、超链接、用户点击等。这些海量的看似无关联的微内容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面对社会化网络环境下海量的微内容,合理的知识管理能够快速而准确地搜寻、使用所需信息和知识。高效的、个性化的个人微知识管理平台是信息搜寻、知识活动开展的有效途径,不仅直接影响个人学习和工作的效率,而且决定着团队的协作水平。因此,在社会化网络环境下,以个人知识管理平台为支撑,对微内容中的微知识进行有效地开发、管理和利用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和关注的问题[3-5]。

个人微知识管理(Micro-Knowledge Management,MKM)是Web2.0时代知识管理需求的新变化、新方式和新理念。个人微知识的管理是个人知识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知识主体完善自身知识体系。现有的大多数个人知识管理系统尚未实现从微内容中挖掘和提取微知识的功能,对微知识的识别、挖掘、组织、创新和共享尚显不足,用户难以有效地管理、应用和共享微知识[6]。为此,本文从微数据、信息和知识的定义出发研究微知识管理内涵以及个人微知识管理要素,建立社会化网络环境下个人微知识管理概念模型,研究社会化网络环境下个人微知识管理工具、技术和方法,设计社会化网络环境下个人微知识管理平台,为实现个人微知识管理的科学化、高效化提供支撑。

1 个人微知识管理基础

1.1 微知识

微内容依托互联网隐性地存在、碎片化地传播,可以按照一定的规则和一定的形式关联、组织起来,形成具有一定意义的信息结构,通过聚合、管理、分享、迁移等方法,可以产生各种个性化的微知识资源,因而微知识并不等同于微内容。与此同时,微知识是知识的子集,一般知识的定义、分类及其管理同样适用于微知识。因此,微知识的内涵可以结合数据、信息、知识和微内容的定义进行界定。

一般而言,数据是一种将客观事物按照某种测度感知而获取的原始记录,是对客观事物的数量、属性、位置及其相互关系进行抽象表示;信息来源于数据并高于数据,是具有时效性的有一定含义的有逻辑的经过加工处理的有决策价值的数据流;知识是对获取或积累的信息进行结构化、系统化的提炼、研究和分析的结果,是能够精确地反映事物的本质、用于指导知识工作者实践的有价值信息。社会化网络平台衍生出海量的微内容,既包括海量的数据和信息,又蕴含无限的知识资源相对于一般的知识和微内容而言,而不仅包括数据和信息等具体的符号化产物,也包括微知识主体的价值观、世界观、经验及微知识活动等。因此,微知识可以分为社会化网络用户原创的微知识、社会化网络用户添加的微知识、社会化网络用户行为产生的微知识等,这些微知识或者以显性的方式存在,或者以隐性的方式存在。

结合知识的分类和微知识的定义,社会化网络环境下微知识包括个人微知识和组织微知识,个人微知识由社会化网络的个体创造,具有鲜明的个性化、碎片化和自我中心特征。组织微知识由社会化网络的群体创造,具有鲜明的社会化、聚集化和去中心化特征,两者的知识主体、知识过程、知识内容存在显著的差异。同时,个人微知识和组织微知识的联系同样密切,个人微知识是组织微知识的来源、基础和核心,组织微知识为个人微知识创造提供了可靠的保障。因此,社会化网络环境下个人微知识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1.2 个人微知识管理

社会化网络环境下个人微知识管理是个人知识管理的重要拓展,因而可以结合个人知识管理的内涵和过程提炼个人微知识管理的构成要素、组织形式、应用模式,以此作为建立个人微知识管理模型、研究个人微知识管理工具和技术、设计个人微知识管理平台的基础。

截止目前,学者分别从不同的角度与知识管理层面对个人知识管理进行了分析与定义。Frand和Hixon认为个人知识管理是个人知识基础的一部分,它可以基于某种策略将杂乱信息片段转化为可系统性应用的东西,从而扩展知识主体的个人知识[7]。Dorsey认为个人知识管理是一系列在逻辑上、概念上以及实践中解决问题的技能,其中主要方法包括:检索信息、评估信息、组织信息、分析信息、表述信息、保证信息安全、信息协同[8]。孔德超认为个人知识管理是个人通过各种途径学习新知识,利用所掌握的知识和经验吸取别人的思想精华,去伪存真,实现隐含知识的显性化,激发个人创造出新的知识[9]。甘永成认为个人知识管理是利用计算机和网络通讯技术对将要成为个人知识库的信息进行整合的一种框架,是将零散随机的信息转换成可系统利用和可扩展的个人知识的一种策略[10]。Jarche认为个人知识管理的价值重点在于个人之间的知识共享,其中可以分为三个过程:(1)个人知识的获取与汇集:记录个人自身及从他人获取的信息知识,标记团队所分享的知识;(2)知识的理解:掌握个人所获取的知识,并在特定的环境、时间与地点下以正确的形式展示出来;(3)信息知识的分享:在学习与工作中,人与人之间的交谈、思想的交流都是知识的分享[11-12]。虽然学者们对个人知识管理的表述不一,但都揭示了个人知识管理的本质:个人实现对知识的有效管理从而提升自身能力与创造价值,为实现个人知识的有效管理与最大化利用,个人知识管理系统应尽可能包含知识获取、知识组织存储、知识应用、知识传递与共享等核心流程。因此,个人微知识管理以社会化网络平台为支撑,注重微内容的开发、管理和利用,侧重挖掘微内容中蕴含的有价值信息,重视个人的微学习管理以及个人灵感知识的管理,关注微知识的便捷获取、群体协同和实时管理[13-14]。

根据个人知识管理内涵及其过程,本文引用阿瑟·安达信公司的知识管理公式KM=(P+K)S来说明社会化网络环境下个人微知识管理的构成要素。社会化网络环境下个人微知识管理包括用户、微知识、方法和活动四个要素,即MKM=(U+MK)A,其中,用户U是微知识的主体,用户的行为是微内容产生、微数据挖掘、微信息处理、微知识管理的基础,微知识MK是微知识管理的对象,方法+是社会化网络环境下微知识管理的工具和技术,活动A是社会化网络环境下微知识的获取、处理和运用等。

1.3 个人微知识管理模型

根据个人微知识管理的构成要素,社会化网络环境下个人微知识管理以个人的微学习为核心,包括微内容的获取、微数据的挖掘、微信息的处理和微知识的管理运用。微内容的获取包括微内容的收集、识别、记录、存储等微知识活动。微数据的挖掘以微内容为基础,利用分类或聚类等方法对微内容进行主题发现、关键词挖掘、文本分析和用户行为挖掘等微知识活动。微信息的处理包括微数据的加工处理以及信息集成、提炼微内容和微数据的信息结构、实施微信息资源管理等微知识活动。微知识的管理包括微知识的主体识别、用户交互、知识交流、知识共享和知识创新等微知识活动。因此,个人微知识管理模型不仅需要包含上述微知识活动,还需要遵循上述流程和步骤进行微知识管理。为此,建立社会化网络环境下个人微知识管理模型,如图1所示。

图1 社会化网络环境下个人微知识管理模型

社会化网络环境下能实现个人微知识管理的技术和工具包括博客、微博、微信、社会化标签系统RSS、Wiki、SNS、云笔记、云协作等,这些社会化网络平台能够便捷地、有效地支持个人自主学习和群体协同学习,为个人微知识管理提供技术和工具。因此,上述模型可以利用这些社会化网络平台进行个人微知识的收集与识别、挖掘与提取、聚合与存储、共享与交流,实现微知识的应用和创新。

2 个人微知识管理技术和工具

2.1 个人微知识挖掘

社会化网络环境下个人微知识管理核心是以微内容为基础构建个人的微学习系统,其核心模块包括微数据的挖掘、微信息的组织和微知识的交流共享。毫无疑问,个人微知识挖掘、个人微知识组织和个人微知识运用是社会化网络环境下个人微知识管理的关键技术。

个人微知识挖掘以个人的微学习为核心,体现了用户与微内容交互的行为偏好和学习需求,如何在无序、碎片化、去中心化的大量微内容中与用户行为偏好的实体和联系,关键是分析微内容结构及其信息含义。因而,关键问题是如何挖掘微内容的潜在语义,构建一个合理的潜在主题结构,以获得优化的潜在信息模型,是个人获取社会化媒体平台微内容的信息组织特征,深刻认识用户交互行为偏好、微内容潜在有价值信息和知识的基础。个人微数据挖掘阶段,立足于问题和需求驱动,根据决策问题和学习需求所需的微知识,可以利用RSS的信息推送服务等手段进行微知识的收集,通过博客、微博或微信等获取来自互联网中他人微知识库中有意义的数据和信息等微内容资源,并将微内容资源存储于以云存储为介质的个人微知识库。个人微知识的挖掘与提取,需要从上一阶段中所获取的大量微内容资源挖掘和提取有价值的微信息和微知识,可以借助社会化标签系统、Wiki、云笔记的链接等工具对微内容资源进行微知识挖掘,如图2所示。

图2 基于微内容的微知识挖掘示意图

2.2 个人微知识组织

个人微知识组织是对获取到的微内容进行解释、分析,去伪存真,按照一定的目标进行有序化、系统化的整合,进而通过分类、索引、过滤、综合、链接和存档等活动,深入揭示知识单元,并挖掘微知识关联的过程和行为。就个人微知识组织而言,隐性微知识的组织更有价值且更具潜力,它不仅可以转化为显性微知识,而且是发现和创造新的微知识的关键来源。因此,个人微知识组织的关键是“能够充分挖掘个人的隐性知识,使其显性化且系统化,辅助个人建立系统的个人知识库,通过对知识之间内在关联的展现帮助个人进行知识的系统化学习和创新”[15]。

社会化标签系统以大众分类法为基础,允许个人自由地分配选择关键词(标签)标注感兴趣的微内容和微知识,且所有用户的标注都互为可见。个人所标注的资源在形式上是不受限制的,如网页、图片、视频等等。通过标注,可以实现微知识的组织和共享。社会化标注系统这种由用户自由标注且开放、共享的知识组织方式,给个人微知识资源的组织、检索和共享带来了全新的理念,颠覆了传统高度组织化和模式化的知识组织方式,是解决社会化网络环境下微知识组织、管理、共享的有效工具和技术。作为社会化标签系统中用于知识分类组织的标签,它可以是知识的一小片内容,而不必代表知识的核心内涵,因而其本身也是微内容、微知识。社会化标签系统是大众互动的信息结构,打破了传统的由分类专家主导的分类组织模式和垄断,是自由的、社会化的、个性化的知识分类组织方式。因此,可以利用社会化标签系统对个人微知识进行分类、索引、过滤、综合、链接和存档,是个人微知识组织和管理的重要工具和技术。

2.3 个人微知识应用

个人微知识应用就是将微知识应用到实践中以解决问题、创造价值的过程。个人微知识应用是实现知识形态本身到价值转化的“拐点”,是满足个人微学习需求、辅助个人决策的关键所在。个人微知识应用与微知识共享、交流、创造和传播密不可分。因此,个人微知识应用既是个人微知识管理过程和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整合其他微知识管理过程和行为的落脚点。

以博客为代表的社会化网络平台为个人微知识应用提供了良好的支撑。博客是一种用来记录个人思想和管理个人资源的社会化网络平台,每个用户可以按照某一顺序组织知识资源,可以随时更新微内容和微知识。博客可以为个人微知识应用提供个人微知识库的创建、个人微知识的共享和创造、个人微知识的交流和传播等功能。博客的组织性、个性化特点方便个人建立自己的知识库,将各种类型的微知识进行分组管理再将分组之后的某种格式的微知识分类管理,一旦发现博友的有价值的知识资源,可以将其保存在自己相应的栏目下,将一些破碎化的、无序的微知识整合为体系化的、有序的知识模块,需要的时候便可快捷地从知识库中提取出来。博客的分享与互动特点还可以帮助个人记录和发布自己的思考、思想历程等,并和好友分享这些内容,甚至为博友提供帮助,具有高度的共享精神和价值。博客打破了人与人交流的时空限制,博友之间的交流可以便捷、自由地进行,这与知识管理理论对知识应用的要求非常吻合,可以有效地促进微知识共享、交流、创造和传播。除此之外,博客能够解决传统知识管理中隐性知识无法有效显性化的问题,让每一个用户愿意分享出自己的知识,促进隐性知识的聚合,进而成为隐性知识显性化的重要平台。

3 结语

社会化网络背景下以博客、社会化标签系统、RSS、Wiki等为代表的社会软件和社交平台迅猛发展,由此衍生出海量的微内容。这些海量的、看似无关联的微内容蕴含大量的微知识,对个人的工作和学习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但是,微内容的碎片化、多样化、个性化特征使得这些微知识的挖掘、组织、应用面临不少困难,如何快速而准确地搜寻、使用微内容蕴含的信息和知识是不小的难题。高效的、个性化的个人微知识管理平台是信息搜寻、知识活动开展的有效途径,不仅直接影响个人学习和工作的效率,而且决定着团队的协作水平,因而开发个人微知识管理平台具有良好的现实意义。

浅论新经济环境下的个人品牌塑造 篇12

1 什么是个人品牌

个人品牌就是个人在工作中显示出的独特价值, 就是社会给自己一个独特的定位, 让自己的特质从人群中突显出来, 它是你的公众标志, 也是你的信誉所在, 它体现了你在别人心目中的价值、能力及作用, 是你职业生涯中的第二个自我。它和商品品牌一样, 是质量、理念、文化的综合体, 是由知识、技能、经历、个性和知名度等方面组合而成的。

2 个人品牌的特质

2.1 个人品牌的特征最基本的就是质量保障

它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个人业务技能上的高质量, 二是人品质量。也就是说, 既要有才, 更要有德, 就像产品品牌一样, 要有知名度和忠诚度。

2.2 个人品牌具有持久性和可靠性

一个品牌的形成需要慢慢培养和积累, 任何产品或企业的品牌都不是自封的, 是要经过各方检验、认可才能形成, 品牌不是商标, 而是信赖的标记。个人品牌也不能是自封的, 它是被大家所公认的。建立了个人品牌, 就是标明你的做事态度和工作能力是有保证的, 一定会为单位创造较大的价值, 单位使用这样的人是可以信任和放心的。

3 个人品牌的作用

(1) 在这个竞争越来越残酷的时代, 不论在什么样的组织里面, “默默耕耘”已经不再是平步青云的法宝, 因为人们接受你, 不仅仅关注你的能力, 也非常关心你的外在表现。你埋头工作却不被人认知, 你是一块好料, 却没人发现, 因此, 个体的价值被认知比什么都重要, 要想推动个人成功, 要想拥有和谐愉快的生活, 每个人都需要像那些明星一样, 建立起自己强有力的个人品牌, 让大家都真正理解并完全认可, 只有这样, 才能拥有持续发展的事业。

(2) 那些拥有优秀个人品牌的人总是令人印象深刻、与众不同, 他们成功地向人们展示出一个清楚的印象:他们真实的自我是什么样, 他们看重什么, 他们如何始终如一地贯彻着自己的承诺, 他们怎样赢得信任和信赖。同时, 那些赞赏他们的人, 也会主动和他们建立友谊, 甚至在生意上和他们进行合作。因此, 个人品牌是人与人结识的桥梁, 而拥有强大的个人品牌, 能够改变个人的发展模式。个人品牌体现的是一个人在别人心目中的价值、能力和作用, 影响着别人对你的看法, 并会带来生意合作的机会。

4 如何建立个人品牌

世界不为你定义什么是成功, 是你自己在定义什么是成功———根据你特定的价值观和志向。围绕你的价值观和志向, 你可以通过循序渐进的过程, 来发展强有力的个人品牌, 而这种品牌在他人看来清晰、完整、有益, 你将创造一种更加成功和充实的生活。只要你是有目的的塑造你的个人品牌, 那么你离成功就会越来越近。

4.1 选择目标

个人品牌不是抽象的, 它建构于个人的特征、特质之上, 人们从你的品牌中蕴涵的个人特征判断他们是不是喜欢你, 以及你的产品或者服务是不是他们寻求的价值。你想要成为什么?你想要代表什么?你具备什么条件?这是创建个人品牌需要首先解决的问题。

你具备的特征、你的从业经历、你的性格特点以及你可以调动的资源是你个人品牌创建的基础, 通过分析这些因素, 你可以确定出你要从事的领域, 勾勒出你的个人发展蓝图。很多人在职业生涯中遭遇失败, 是由于自己没有准确地定义自己的发展方向。比如你是从事IT行业的, 那么你可以通过你在IT行业的经历和经验、你在IT行业拥有的客户资源等, 确定你是打造一个IT技术专家的品牌还是IT营销专家的品牌。惠普前任首席知识执行官高建华先生就一直将营销战略作为自己的核心研究领域, 在离开惠普之后, 高建华就将自己锁定在营销战略研究和培训的领域, 凭着他的个人品牌, 企业请他讲一次课酬劳就上万。

4.2 进行个人品牌定位

和企业的品牌一样, 打造个人品牌, 也需要准确的品牌定位, 品牌定位是围绕你确立的目标市场, 如何体现出你的独特价值, 换言之, 就是如何让你从事的领域的潜在客户, 选择你而不是别人, 那么你需要告诉大家你为什么和别人不一样。个人品牌定位可以通过你个人的SWOT来进行分析, 看你的长处、短处、机会和威胁。

个人品牌定位可以通过延伸市场定位、空白市场定位、创新市场定位几种方式。延伸市场定位是在你选择的领域中开辟一个新的领域, 增加现有的产品或者服务的附加值, 例如, 一个网页设计师可以把自己定位成一个互动电视广告设计师, 一个手机的设计师可以把自己定位成一个时尚数码产品的设计师;如果这样的话, 你需要对目前自己的产品或者服务进行改造, 使其以新的产品形式展现给你的目标市场。比如周杰伦就在流行乐坛凭借说唱一体的风格, 将流行音乐延伸到说唱的领域, 成为了时尚青少年的偶像。

个人品牌定位一定要可以响亮的回答以下问题:你针对什么样的目标消费者群体?具有什么特征?你能够为你的目标市场提供什么独特的利益点?支持这些的重要事实是什么?

4.3 制定个人品牌战略

在做好你的个人品牌定位之后, 你需要结合你对市场的判断, 来制定出你的个人品牌战略。和企业一样, 你的个人品牌战略一定要结合自己的实际, 客观的分析市场来确定, 并要注意长期利益和短期的利益的有效结合。

4.4 丰富个人品牌的内涵

个人品牌最重要的是个人能力和口碑, 一方面, 你的个人业务技能必须在你定位的领域里面是高水平的, 这样让目标客户对你满意并且忠诚;另一方面, 你还必须具备较高的道德规范, 因为你需要赢得别人的信任, 这些受到你的为人、你和别人交往方式的影响, 你靠你的做人处事之道赢得口碑。精深的专业技能是个人品牌建立的重要元素。如何将你自己的技能和工作的风格形成一个特色, 具备不可替代的价值, 是建立个人品牌的关键, 因此, 个人品牌的建立和维护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你需要围绕你的目标去不断的学习新知识, 补充新内容。同时, 你还要坚持你的做事风格。这些构成了个人品牌的坚实内涵。

品牌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世界, 不管我们愿不愿意, 打造个人品牌, 适合我们每一个人。要想立足这个社会, 每个人都必须拥有自己清晰的品牌个性, 因此, 个人品牌是跻身这个时代最为安全的路径。掌握了个人品牌打造的步骤, 你就可以轻松的生活, 而不用顾虑太多。虽然说是金子迟早都会发光, 但是留心经营自己的品牌, 可以让你更早地发光, 谁更懂得经营自己, 更有机会脱颖而出。从现在开始, 你是一个品牌, 你需要将自己当一个品牌来经。

参考文献

【1】刘婷.企业家个人品牌性格【J】.当代经理人, 2006, (5)

【2】埃尔弗·努锡法拉, 吴威.个人品牌的力量【J】.中国企业家, 2002, (11)

上一篇:班主任效应下一篇:手术室医疗废物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