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范围(共7篇)
探究范围 篇1
一、非民间纠纷引起的刑事案件
(一) 涉及陌生人间的刑事案件
陌生人之间的盗窃、诈骗、抢夺案件发案率最高, 案情明确, 争议小, 如果采用刑事和解的方式有助于减少司法成本, 提高诉讼效益。近几年我国刑事案件数量居高不下, 众多的刑事案件超过公安机关正常工作量, 难以应对。当情节较轻的案件发生时, 往往得不到公安机关的重视。刑事案件的侦查工作需集中人力、物力等资源, 公安机关的工作能力不能辐射所有的案件。因此, 陌生人之间的盗窃、诈骗等案件情节较轻的可以采取刑事和解的方式解决问题。如果公安司法机关对所有案件都采用“一把抓”的方式势必会使其工作陷入困境, 工作积压越来越多。所以, 司法机关可以鼓励朋友之间、邻里间因财产和人生纠纷引发的案件采用和解的方式解决问题, 对刑事和解的使用条件没有必要做出法律规定。
(二) 非民间纠纷引起的刑事案件
非民间纠纷引起的刑事案件视情节大小以及所涉及的相关法律可以采取刑事和解。如挪用公款, 准确的说该案件性质并不属于民间纠纷引发的案件, 不适用于刑事和解。但是基于案件设立本身的目的是帮助受害者追回资金, 尽最大可能减少受害人的损失。如果行为人能够积极主动的交代资金去向, 未免不是最佳的解决方式。此时采取刑事和解的方式对双方都有利。
二、故意的重罪案件
(一) 重罪适用和解并非是“花钱买刑”
不理性表现在两方面:一是重罪采用刑事和解的方式可能在表面上会使人认为此制度是“花钱买刑”, 这是民众对司法不理解产生的误区。司法审判考虑的因素众多, 刑事和解中民事赔偿的行为是司法机关审判时从宽处理的因素之一。刑事和解反映加害人的主观意志是否恶劣, 其行为对社会所造成的影响也当作为案件审判的重要条件。加害人的相关行为真正的表现出其悔改的主观意志, 公安司法机关才可以采取刑事和解的方式处理案件。二是被害人的损失大多通过钱财弥补, 因此赔偿被害人损失是达成刑事和解的一个重要条件。当前我国贫富差距较大, 社会弱势群体对富人或者官员本身存在一定反抗心理, 当制度对富人产生便利时, “花钱脱罪”的概念则会加重。作者认为, 司法机关要考虑司法行为实施结果需保持平等。加害人的贫富差距是先天条件, 解决上述问题就需要做好刑罚的处理工作, 比如增加富有的被害人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 对赔偿金额难以提供的可以采用分期赔偿的方式。
(二) 重罪适用并不违背刑事理念
一方面, 重罪适用刑事和解没有突破刑法的基本原则。刑法的基本原则包括刑法定罪原则、刑罚适用平等原则、罪责刑相适应原则。某些刑事和解可能超出法则理论, 但是其内涵并未真实发生变化。随着社会文明进程的加快, 现代刑法的理解已经有所改变, 并不再坚持绝对的、形式的刑法原则, 二是通过采用相对的、具有实用性的刑法处理模式阐释刑法原则的内涵。另一方面, 重罪适用刑事和解不会损害司法权威。重罪案件的定罪处罚的空间较大, 审判结果与民众的期望存在差距。一般的诉讼程序, 当事人不能完全参与, 由于当事人不懂法, 无法认同法院的审判结果。刑事和解的前提是当事人达成一致意见, 双方都认可彼此的要求。双方当事人在参与到法律执行过程中, 对法律有一定的了解, 认同案件处理的方式与结果, 那么纠缠诉讼行为就会减少很多, 民意安抚工作也会取得较大的成效。如果能够刑事和解的, 法院则应当尊重双方当人的选择。
三、涉及公共法益的案件
某些危害公共安全的罪名首先损害的是社会的公共秩序, 但是更深层次的考虑, 该罪名也涉及部分个人和单位的法益, 对其造成的财产损失或者人身伤害是不可忽视的。个人权益和国家权益之间并非是不可调和的, 他们可以通过灵活的运用法律规则而使双方的利益得到保证。行为人通过和解的方式对被害人表达歉意以及赔偿损失, 可以弥补受害人的心理创伤以及损失的财产, 还可以安抚受到惊吓的群众。从社会层面的角度来看, 和解行为有助于恢复司法秩序, 安抚民心所以, 司法部门在处理各种犯罪事件中, 应当考虑到其危害的公共法益和个人法益两种情况, 能够采取刑事和解的当灵活应对, 以更好的维护社会和谐。
摘要:作者基于各地刑事和解案件司法经验的分析基础之上, 发现新《刑事诉讼法》在立法上保持谨慎的态度, 诸多法律条件的设立并不具备实用性, 不利于刑事和解的进行。作者的意见是刑事和解的法律成立条件应当坚持适度原则, 并保持灵活性, 在司法实践后不断扩大刑事和解的适用范围。
关键词:刑事和解,刑事案件,适用范围
参考文献
[1]陈光中.刑事和解再探[J].中国刑事法杂志, 2010 (02) .
[2]石磊.论我国刑事和解制度的刑事实体法根据[J].法商研究, 2006 (05) .
[3]孙吉祥.刑事和解案件范围尚需明确的三项内容[J].人民检察, 2016 (05) .
探究范围 篇2
思维活,方法多。通常情况下用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来求解,计算过
程繁琐。本文将给出以下三种方法求解,与读者共商讨。
一.用圆确定:即以原点为圆心,以椭圆的两焦点为圆的直径所对应的角的顶点①在圆外 为锐角;②在圆周上 为直角;③在圆内 为钝角。
解:设满足题意的点p存在为 ,∵ 存在 ∴-a< 若 为直角时,∵p是以原点为圆心,以| F1F2|为直径的圆与椭圆的交点。 ∴由 将 代入椭圆方程,解得 (由题意知c>b) ∴ = 。 若 为锐角时,只需将点p向长轴两端点移动 ∴ ; 若 为钝角时,只需将点p向短轴两端点移动 ∴ 。 二.用椭圆的第二定义确定:即由椭圆的第二定义知: , 。 在 中,由余弦定理 得 ① 为锐角; ② 为直角;③ 为钝角。 解:由椭圆知 (0 由椭圆的第二定义可知: , ,| F1F2|=2c。 若 为直角时,∵ ∴ 。 即 ∴ = 。 若 为锐角时,∵ ∴ 。 即 ∴ ; 若 为钝角时,∵ ∴ 。 即 ∴ 。 三.用向量的数量积确定:① >0 为锐角;② 为直角; ③ <0 为钝角。 解:由已知椭圆得 (-c,0) (c,0)设 ,∵ 存在 ∴-a< 若 为直角时, 即 又 ∴ 得 若 为锐角时, >0 即 >0 ∴ >0 解得 若 为钝角时, <0 即 <0 ∴ <0 解得 注:利用求椭圆焦点三角形顶角范围的上述方法,也可求解双曲线的类似问题,请读者自己完成。 练习:1、在椭圆 上是否存在点p,使 为锐角、直角、钝角?若存在,求出点P横坐标的取值范围。 2、在双曲线 上是否存在点p,使 为锐角、直角、钝角?若存在,求出点P横坐标的取值范围。 参考答案:1、①锐角 ②直角 ③钝角 2、①锐角 ②直角 ③钝角 管理科学, 指的是对人类的各项社会以及各领域的管理活动的规律以及方法进行组织、控制甚至协调的综合性科学。真正意义上来说, 管理科学并不只是一门学科, 更是现代软科学或者交叉科学当中的学科群, 是各种管理学科的总称。 管理, 其实是一项相对复杂的社会现象, 它是人类对自身和社会活动进行有目的的组织、控制和调节的行为与过程。 2 管理科学的学科结构 对于管理科学的学科结构的划分, 不同的依据, 就会有不同的划分方法。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撰写的《管理科学学科发展战略调研报告》, 就将管理科学的学科结构划分为三大类别, 分别是:基础理论性学科、技术方法性学科以及实际应用性学科;而将管理科学产生以及发展的过程作为划分依据的话, 管理科学又可以被划分为三大基础和三大层次, 分别是:以数学、经济学和心理学为基础, 以管理基础、智能管理和战略管理为层次。数学是管理科学当中数量分析方法的基础, 最为经常性使用的是统计学、组合数学、数学规划、随机过程、模糊数学等;经济学是管理科学体系当中各种各样决策的出发点和目的所在, 最为经常性利用到的则是:理论经济学, 主要包含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 应用经济学以及计量经济学等;心理学则是用于研究人们的心理活动以及行为表现的科学, 在管理科学体系当中, 主要是用来研究人际关系并且调动人们的积极性的主要依据, 最为经常性使用的有工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等;对于三大层次而言, 管理基础是管理科学体系当中, 相对而言具有一定的共性的基础性理论以及基本性的技术, 主要囊括了管理数学、管理经济学、管理心理学、管理会计学、管理组织学以及管理史等学科;职能管理则是把管理基础和特定的管理职能进行了完美的结合, 像计划管理、财务管理、人事管理、生产管理、营销管理以及公共行政管理等都是很好的证明;战略管理, 指的是战略的制定以及相应的实施, 一方面, 它以管理基础和职能管理作为根本性的基础, 另一方面, 它还包含政治学、法学和社会学等各个方面的知识。 3 管理科学的发展重点范围分析 就现在整个管理科学发展的大方向上来看, 最为显著的特征就是:传统性质上以运筹学为代表的定量性质的管理科学和信息技术以及行为科学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结合;利用相对而言复杂、科学的方法对组织内部的各组元之间的相互作用、组织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寻找组织发展以及进化的动因和规律, 从而使管理组织更加适应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 从而取得一定程度上的绩效。由此可见管理科学就管理基础和方法上的发展重点范围是: 不确定性决策理论和方法方面: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人类在决策的过程当中, 面临的诱惑越来越多, 从而导致决策中的不确定性因素也越来越多, 这也就意味着伴随着决策而生的风险性也越来越高。就不确定性的决策问题而言, 人类更多的还是依靠现行状况下所掌握的客观事实以及经验来进行决策, 其中也不乏存在依据主观的判断力甚至是主观性推理进行的。由此可见, 发展数据挖掘以及知识挖掘等技术, 不断地对决策支持系统以及知识管理系统进行设计更新和技术性实施的重要性。与此同时, 也需要进一步注重对于人类的判断以及推理过程的研究, 做到启发式的学习, 以达到自主性学习的终极效果。这一过程中, 对于非理性因素以及非制度性因素对于决策者的决策行为的影响的研究尤为重要。 群决策理论和方法方面:由于有些决策所带来的影响, 在时间和空间上会带有一定的延展性, 所以, 使得群决策不仅需要依靠一定程度上具有不同的知识甚至经验的人类组合形成相应的群体来进行辅助性决策, 而且需要和与决策影响可能会产生关联的, 参与到决策, 这就要求有发展性两类群决策理论进行支持。协同决策:参与决策的决策者们的目标一致, 个体与个体之间不存在实质性的利益冲突, 只是由于个体间的知识以及经验的差异而产生不同的意见, 通过一定程度上的交流就可以逐步求同存异, 从而达到最优决策;这就对如何把分散性的意见集中起来的研究产生了一定的要求, 目的是为了达到集体的最优的决策。妥协决策:参与决策的决策者的目标并不一致, 并且个体与个体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利益冲突, 这个时候更多的是希望得到每一个参与决策的个体都能够接受的决策。这就对如何运用合作对策理论找出妥协点的研究产生了一定的要求。在整个的群决策过程当中, 还应该要考虑每一决策参与者之间信息不对称因素的影响, 以及各自在决策群体中的个体行为, 从而有效防止权威效应以及从众心理造成的最优决策点的漂移。 定性与定量分析结合方面:在决策过程当中, 为了得到相对满意的决策结果, 一方面, 需要依据运筹学等一系列的定量分析方法, 另一方面, 也需要兼顾信息以及人的行为等定性的变量因素的影响。 宏观性质与微观行为方面:由于复杂科学对于传统性质的经济学理论提出的挑战, 使得经济不再是市场稳定、供求均衡导致的结果, 而是由各个相互作用的个体在不稳定的状况下不断调整得到的全新的关系:每一个个体根据自身对于未来的预测以及除本身以外的个体的反映采取一定的行为措施, 从而不断地进行学习和适应, 最终导致了新的经济结构和模式的出现, 使得经济的机构、行为以及技术得到不断的更新和重组。 其实, 企业是市场经济的细胞和基础, 企业与企业之间通过相互的影响, 从而产生一定的组织作用才是经济发展的最根本性质的推动力。企业管理一直是西方管理科学研究的大方向。由于我们国家正处于传统性质的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的过程当中, 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成为重中之重。从管理科学的角度来讲, 实现股权多元化的过程, 其实就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过程。 企业管理重点的制定和实施方面:管理, 作为现代企业管理金字塔的最高层以及首要任务, 就现代企业的管理模式而言, 它有管理战略的制定和实施两方面的内容。在企业制定管理战略的时候, 一是要确定的是企业管理的目标, 二是, 需要对企业管理的环境和资源进行分析。而在管理的实施过程当中, 则需要根据企业发展的客观趋势的变化情况, 适时适量地对管理战略进行微型调整。 企业管理组织的重建和结构调整方面:企业管理组织的重建, 指的是对企业的整体流程、组织结构、管理系统等大方向进行根本性质上的重新建设。就管理科学的角度来说, 就是对企业的管理系统重新进行综合性质的集成化, 从而达到企业系统的整体优化。以现代组织管理理论为依据, 组织结构并不仅仅是依据企业领导的个人威信形成的, 这其中组织文化因素的影响、企业内部个体成员之间权力分配的相互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这些影响力的综合, 才最终导致了最终结果的妥协。其实, 企业的管理组织结构在整体的企业发展过程当中, 是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企业管理理念的更新而不断进步的。无论是一个企业还是一个组织, 在相对而言瞬息万变的社会大环境下, 要想得到生存和发展, 就必须要不断地对外部的、准确的、及时性信息进行整合, 加以决策, 从而迅速做出反应, 对企业的内部管理结构进行调整, 从而使自身企业能够适应社会大环境的变迁。 管理上的求同存异方面:企业发展的竞争, 追溯根源其实就是企业管理的竞争。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进步, 企业开始认识到单纯、过度的强调竞争的企业管理思维的定式化缺陷, 为了企业管理方面的不断创新以及长远发展, 企业开始了管理上的求同存异之路———实现管理上的战略联盟关系。 公共管理的产生相对而言, 微妙至极。它是在西方国家, 管理科学被利用于政府管理后的产物, 它近似于行政管理, 但又高于行政管理, 范围更是远远超过行政管理。管理科学和政治科学的完美结合又导致了政策科学的孕育和发展, 它主要是用通过管理科学作为方法, 改善整体的政策的制定的体制以及相应的过程。就我们国家而言, 一般情况之下都是把宏观管理和政策研究放入软科学的范围之内, 而在国内外研究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差异的情况之下, 就软科学的定义方面, 仍然没有办法能够达成共识, 有学者曾经提出过这样的一种说法:软科学, 它作为一门新兴的、综合性质的学科, 最主要的研究对象包括了复杂型的社会、经济、技术、科技, 同时也包括了组织、计划、控制、协调、交流等许多方面的问题, 然而它的主要目的则是为了给各种各样的不同类型甚至是不同层次的、不同性质的决策提供一定的科学的依据。由此可见, 软科学研究对象的复杂性、研究方法的综合性。综上所述, 对于软科学的研究应当要针对各个决策参与者所关心的问题, 从诸如探讨的理论基础、现有的中外经验、整体设计的完整性、实施难易程度的分析等方方面面, 对各个决策参与者提供一定程度上的支持。 4 结论 综上所述, 制定管理科学的发展的重点范围的根本目的是从理论和实践结合的角度, 根本上科学、有效的管理我国的社会发展。通俗而言, 就是增加管理系统的有序性。通过对管理科学学科的结构以及管理科学学科发展的重点范围的分析, 从而推动我们国家管理科学的不断改革以及完善, 最终让我们国家的管理系统以及管理科学所涉及的各个领域都能够达到一个全新的、有序的最佳状态。 参考文献 1 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的主要职责 伴随着当前河道项目越来越多,河道管理工作十分重要。为了保证水流域安全,水流域机构以及水行政主管部门必须要履行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这一职责,进而依法行政和加强社会管理。相关规定表明,违法违规事件处罚和处理、施工监督以及审查管理是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十分重要的3个任务和职责。首先,河道管理机关必须要定期对自身管理范围之中的设施以及建筑物实施严格检查,任何不符合工程安全规定和要求的设施或者建筑物,都必须要在一定期限内进行改建,相关个人以及单位必须要对河道主管机关安全管理工作进行配合和服从。若没有按照规定进行改建,可以上报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并且根据相关规定来责令相关单位或个人采取补救措施或限期拆除、停止建设,并且可以处罚相关单位及个人上缴1万元之下的罚款;其次,在相关建设项目通过批准以后,要求建设单位把施工安排、批准文件等相关文件送到河道主管机关进行审核,审核通过以后才可以进行开工手续的办理。建设单位的施工安排必须要包括施工期的防汛措施以及管理范围内的土地情况等。此外,在建设项目的施工过程中,河道主管机关还要检查同意书要求,要求被检查的建设单位必须要如实提供相关情况。若相关单位没有按照施工安排要求或者审查同意书开展施工,或者相关单位存在防汛安全问题,必须要及时提出相应的意见,要求相关单位执行意见;最后,实施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必须要开展审查管理工作,目的在于保证相关建设项目与河道综合规划相符合,与相关管理要求、技术要求、防洪标准等相符合,明确项目对冲淤变化、水流形态以及河势稳定等没有不良影响,对泄洪能力和防洪能力等没有影响,对水工程安全、护岸以及堤防等没有影响。 2 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的具体管理措施 2.1 加强队伍建设 想要保证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的水平和质量,要求各个流域机构以及水行政主管部门必须要不断加强自身执法能力的建设,对监督和管理措施以及手段进行不断完善,并且配备相应的装备和器材。加强审批知识培训以及法规知识培训,从本质上提升河道执法队伍的执法能力,提升执法人员的综合素质。同时,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还要强化信息上报这一工作,加强监督检查和管理,建立工作机制,保证监督管理与预防相结合,明确事权的职责,加强河道范围内的监督工作、检查工作、巡查工作以及日常管理工作,加强防范工作,目的在于第一时间内发现违章项目,并且对违章项目进行及时处理。 2.2 加大宣传力度 水利部门必须要不断加强宣传的力度,通过多种形式为整个社会宣传河道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包括媒体报道形式、电视曝光形式以及查处典型案例等形式,从本质上增强人民群众的法制意识,鼓励人民群众参与到监督环节中。为人民群众宣传河道管理相关法制和法规内容,提升各级行政管理部门以及领导层依法办事和依法行政意识,提升依法行政的自觉性。与此同时,及时向上级部门和领导反映重点违法建设项目的案件,运用送阅件、文件等诸多形式,努力获得上级领导的帮助和支持,加强清理碍洪建筑物和违章建筑物的力度和强度。通过参加计划部门会议开展宣传工作,向相关建设单位宣传相关规定。目的在于加强法律法规宣传,提升领导对建设项目管理工作的认识,同时,提升河道管理单位以及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任感和自觉性,加强依法管理意识,促使人民群众了解和掌握项目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本质上降低违规现象,进而保护国家财产以及人民群众的安全。 2.3 严格进行执法 相关流域机构以及各级主管部门要建设和健全执法责任制度,对执法过程中各个环节和阶段时间限制进行明确规定,实施责任追究制度,追究不作为行为和不及时查处违法行为的责任。在发现违规和违章建设项目以后,要在第一时间及时采取相关的措施,立刻停止相关违法的行为。对执法程序进行严格履行,对时限要求进行明确,遵循依法行政和依法查处的重要原则。对于不服从处罚决定以及继续违法行为,要坚决查处,并且充分运用社会监督力量、媒体监督力量、上级部门力量以及当地政府力量。对于监管不力以及执法不严等行为,明确责任人职责。真正做到勇于执法,对于不属于法规禁止以及法律禁止的相关建设项目,必须要要求相关建设单位停止进行施工,并且要求相关单位补办审查的手续,根据程序实施审查工作,设计方案对于抢险工作、防洪以及河道没有影响便可以继续开展施工,根据法律法规严格查处不符合河道防洪规划的项目以及不符合规范规定的项目。 2.4 严格审查质量 在审查建设项目的过程中,对审查程序进行严格遵循,明确建设项目中涉及的各方职责。建设单位不仅是管理对象,还是服务对象,因此,要树立起良好的行业形象,做到不推诿和不扯皮。根据《行政许可法》来完善审查程序和审查要求。不仅要明确初审单位主体、申请单位合法与否,还要明确审查初审意见妥当与否。此外,明确送审材料是否与相关要求相符合,最后,明确是否按照正确程序审查上报。 3 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近些年来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河道管理工作越来越严格,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越来越多,建设项目质量水平参差不齐,这从本质上为河道主管部门以及河道管理单位的工作增加了难度,从本质上对河道防洪安全产生了影响。因此,加强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的监督和审查力度,提升管理质量和水平,建立起良好的水事秩序,能够从本质上为河道防洪安全提供保障,进而促进经济社会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钟鸣辉.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防洪评价报告编制若干问题探讨[J].中国水利,2013(6):40-42. [2]侯良泽.长江安徽段实施最严格河道管理制度分析与探讨[J].人民长江,2013(z1):79-81. [3]夏悦玥,宋振华,何丹青,等.基于时间序列的苏州城市河道管理综合信息化系统的研究与探索[J].电子测试,2016(5):144-146. [4]董育才.盐湖区姚涑河道管理存在问题及生态治理措施研究[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6(1):174,182. [5]刘杰,张志强,李澎涛,等.渭河中下游干流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现状分类分析及建议[J].陕西水利,2014(2):31-33. 一、国有企业合并会计报表合并范围确定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多层控股下会计报表合并范围确定存在问题 现阶段, 我国证券市场发展迅速, 企业与企业之间的股权关系也日趋复杂, 给会计报表合并范围的确定带来一定程度的制约。目前, 尽管我国很多国有企业在合并会计报表时, 要遵照新会计准则中相关规定, 即将超过半数的表决权作为确定会计报表合并的主要依据。在执行过程中, 可能会出现两种情况, 即间接表决权和直接表决权。但是, 针对间接表决权而言, 目前其计算方法尚未形成统一标准, 也就是说选择“加法原则”和“乘法原则”, 会产生不同的会计报表合并范围。 (二) 会计报表合并范围的变动问题 现阶段, 我国企业在会计报表合并过程中, 主要有4种变动方式:首先, 为进一步扩大会计报表的合并范围, 很多企业可通过收购其他企业部分或全部股权使其成为自身的控股子公司, 进而使企业快速摆脱亏损经营的状态。其次, 若想有效缩小会计报表和合并范围, 可将自身控股的子公司部分或全部股权继续转让给其他企业, 实现盈余管理和产业转型。再次, 很多企业在实际操作过程中, 刻意曲解新会计准则中相关规定, 并出现随机更改会计报表合并的范围。最后, 通过资产置换方法, 将业绩不佳的子公司换成比较优质的资产, 进而改善自身经营状况。以上4种方法虽然均能够改变合并范围, 但是极易导致会计报表编制及主体范围确定过程中出现严重偏差, 进而导致会计报表中的相关信息失真, 且财务信息的有效性无法得到充分保障。 (三) 会计报表合并过程中编制过程存在问题 新会计准则明确指出, 会计报表合并过程中, 其编制过程须将重点财务报表作为编制基础, 且同时要将通过间接控制方法而获取超过半数表决权的企业纳入到合并报表的范围中。但是, 由于新准则中尚未对这部分纳入报表合并范围的股权结构及股权具体层次进行明确规定, 因此若仅从理论上分析, 认为无论采取何种合并方式 (一次合并或逐层合并) 对企业报表中全部合并对象进行分析, 均能够完成会计报表合并。但是, 针对一次性合并报表编制而言, 若企业经营规模逐渐扩大, 合并编制工作将会逐渐增多, 因此很难在执行过程中严格遵照成本效益原则, 且易出现编制失误和遗漏。 二、国有企业合并会计报表合并范围问题的改进策略 针对上述问题分析, 认为若不加以解决, 势必影响会计报表合并范围的确定, 对合并企业未来发展造成不良影响。为此, 要采取以下措施加以解决。 (一) 多层控股下会计报表合并范围确定问题的改进策略 针对我国国有企业而言, 要想有效解决多层控股下会计报表合并范围确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须首先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理念及成功经验, 进一步明确会计报表中合并范围的确定依据和确定方法, 进而更加科学准确的掌握多层控股下会计报表合并范围确定及其编制工作, 以此减少我国企业在会计报表合并过程中所走的“弯路”。其次, 根据合并企业实际情况, 科学合理的选择间接表决权的计算原则, 可在子公司持有实质性控制权的基础上而选择加法原则, 进而更加正确的计算权益资本。针对非控股子公司, 可在报表合并实际编制时选择乘法原则。第三, 在会计报表合并过程中, 应对多层控股关系、企业与企业之间的控股占比、交叉控股状况进行真实披露, 进而为经营管理者、决策者提供全面详实的会计信息和资料, 同时也为投资者掌握企业总体经营情况提供便利条件, 进一步保证相关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二) 会计报表合并范围变动问题的解决策略 对于合并范围确定过程中所产生的变动问题, 首先要正确选择控制标准, 进而详细、准确、科学的规划出会计报表的合并范围, 同时采用定性标准、定量标准判断控制标准的存在性和可行性。与此同时, 要对相关控制准则进行不断完善, 进而能够在报表合并范围出现变动情况时, 根据标准来判断变动的准确性, 及时规范会计造假行为, 并对会计操纵行为做出有效裁定, 及时对失真的会计信息做出修正。其次, 对会计报表合并范围的主要变动状况进行及时披露, 同时披露企业新纳入子公司或退出子公司的相关财务信息, 详细分析报表合并范围出现变动后可能对企业经营所造成的不良影响, 进而为企业经营、管理提供正确的决策意见。最后, 合并范围发生变动后, 可对会计报表中相关财务信息产生一定影响, 进而导致报表中信息缺乏安全性和真实性, 因此要不断强化对会计师的监督和审计工作, 进而为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顺利实施提供有效保障。 (三) 会计报表合并过程中编制过程的改进策略 现阶段, 我国很多大型国有企业在开展会计报表合并过程中, 往往采用逐级编制方法, 采取这种方法的主要原因在于逐渐编制能够体现出合并报表中相关财务信息的真实性, 且这种编制方法也能够促使原有编制方法突破个别报表的束缚, 进而将子公司合并报表视为编制的前提和基础。为此, 在进行实务操作时, 要为其提供更多具有价值的理论根据, 针对相关准则, 要明确逐层合并的会计处理原则和方法。同时, 采取逐级合并方法, 将一次合并方式作为备用方案, 科学、合理详细的界定报表合并对象和范围。例如, 在采取逐层编制时, 若企业持有子公司下属公司股权, 则要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准确判断如何正确抵消直接性股权和间接性股权。 三、结束语 会计报表合并范围确定是国有合并企业生产、经营及管理工作的重点内容, 在日常管理工作中, 要正确分析目前国内国外经济形势, 并根据本企业的实际情况, 做到报表合并范围确定与时俱进, 不断创新。充分发挥财务部门的能动性, 采取最为合理的会计报表合并方式, 进而不断提高国有企业经济效益。实际出发, 不断探索, 突破创新, 改进报表合并范围确定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同时注重财务风险管理, 进而促进国有企业的不断进步, 为国有合并企业稳定发展夯实基础。 摘要: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中坚力量,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 企业合并活动日益增加。合并后的企业, 要对会计报表进行合并, 但是根据实践经验, 会计报表合并范围经常会出现一定问题, 为此非常有必要对其进行研究和分析。 关键词:国有企业,合并会计报表,合并范围 参考文献 [1]马敏.编制集团化财务管理母公司合并报表的方法[J].财经界 (学术版) , 2014, 10 (36) :639-640. [2]郭晶.新会计准则下合并报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财经界 (学术版) , 2014, 11 (20) :1203-1205. [3]钟洁宇.投资集团公司合并财务报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财经界 (学术版) , 2014, 11 (10) :60. [4]刘欣.关于企业合并会计报表中合并范围问题的研究[J].知识经济, 2015, 04 (09) :223-225. [5]财政部:2014年7月1日起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财政部关于印发修订《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的通知[J].冶金财会, 2014, 06 (25) :103. 例1如图1, 已知抛物线C的顶点为O ( 0, 0) , 焦点为F ( 0, 1) . ( 1) 求抛物线C的方程; ( 2) 过点F作直线交抛物线C于A, B两点. 若直线AO, BO分别交直线l: y = x -2 于M, N两点, 求| MN | 的最小值. 解析: ( 1) 由题意可设抛物线C的方程为x2=2py ( p > 0) , 则p /2 = 1, 所以抛物线C的方程为x2=4y. (2) 设A (x1, y1) , B (x2, y2) , 直线AB的方程为y=kx+1.由.消去y, 整理得x2-4kx-4=0, 所以x1+x2=4k, x1x2=-4.从而.解得点M的横坐标.同理点N的横坐标.令4k-3=t, t≠0, 则k= (t+3) /4.当t>0时, . 当t<0时, . 综上所述, 当t=-25/3, 即k=-4/3时, |MN|的最小值是. 例2已知F1, F2是椭圆和双曲线的公共焦点, P是它们的一个公共点, 且∠F1PF2= π /3, 则椭圆和双曲线的离心率的倒数之和的最大值为 ( ) 解析:假定焦点在x轴上, 点P在第一象限, F1, F2分别为左、右焦点.设椭圆的方程为, 双曲线的方程为, 它们的离心率分别为e1, e2, 则|PF1|=a+m, |PF2|=a-m, 在△PF1F2中, , 当且仅当a=3m时, 等号成立, 故选 (A) . 小结: 圆锥曲线中的最值问题类型较多, 解法灵活多变, 但总体上主要有两种方法: 一是利用几何方法, 即通过利用曲线的定义、几何性质以及平面几何中的定理、性质等进行求解; 二是利用代数方法, 即把要求最值的几何量或代数表达式表示为某个 ( 些) 参数的函数 ( 解析式) , 然后利用函数方法、不等式方法等进行求解. 例3已知椭圆C:上的任意一点到它的两个焦点 (-c, 0) , (c, 0) 的距离之和为, 且它的焦距为2. (1) 求椭圆C的方程; (2) 已知直线x-y+m=0与椭圆C交于不同的两点A, B, 且线段AB的中点不在圆x2+y2=5/9内, 求m的取值范围. 解析: (1) 依题意可知, 解得.则椭圆C的方程为x2/2+y2=1. 一、诉讼离婚中的经济帮助的适用———实务上以职权调查主义为主要框架 在民事诉讼法中, 有处分权主义和职权调查主义之分。处分权主义是基于私法自治原则, 当事人可以自由处分私法之权利, 由当事人主导控制是否起诉, 起诉范围, 何时终结诉讼。法院应该受到当事人意思的拘束, 若法院就当事人所未声明的事项下判决, 将会造成“诉外裁判”的情况发生。职权调查主义, 则强调法院有控制的权限, 不以当事人主张为限。在离婚经济帮助的适用中, 实务上呈现出以职权调查主义为框架的处理习惯。 (一) 不以当事人提出诉讼请求为要件———只要两造中一方符合经济帮助条件, 法院会进行经济帮助金的认定和处理 在离婚诉讼中, 有的当事人并没有提出经济帮助的诉讼请求, 但是法院在综合考虑两造之间的就业和收入情况、抚养子女情况、住房情况等, 会主动适用《婚姻法》第42条和《婚姻法司法解释一》第27条, 判决一方给予另一方经济帮助。 浙江省嘉善县人民法院民事判决书 (2001) 善西民初字第440号、浙江省嘉善县人民法院民事判决书 (2002) 善民初字第63号、浙江省嘉善县人民法院民事判决书 (2004) 善民一初字第401号、浙江省嘉善县人民法院民事判决书 (2006) 善西民一初字第17号中原被告都未提出经济帮助的请求, 但是法院最后判决原告给予被告适当的经济帮助。 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 (2014) 朝民初字第04028号民事判决、原告没有提出经济帮助的请求, 但是法院在判决中要求被告给与原告一定的经济帮助。 所以, 一般法院不采“处分权主义”, 而采“职权调查主义”, 不以当事人提出为前提, 不论是原告还是被告, 只要此两造的一方符合经济帮助的条件, 法院会判决给予经济帮助。 (二) 未提出诉讼请求, 法院超出诉讼请求范围进行审理是否合理? 在这样的案件中, 因为被给予经济帮助一方并没有提出经济帮助的诉讼请求, 而法院主动适用婚姻法第42条和婚姻法司法解释一第27条判决, 经济帮助的义务方会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二百条 (3) , 认为判决超出诉讼请求范围的, 要求人民法院进行再审。法院一般会驳回以此为由的再审申请, 根据裁定书, 驳回再审申请的理由可以类型化为一下两种: 1. 法院驳回再审申请之方式一:给出法律依据和判决理由, 但回避程序问题 一种情况是, 法院在驳回再审申请中析理, 给出法律依据和当事人存在生活困难的因素, 回避程序问题, 认为再审申请不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条规定的情形, 驳回再审申请。如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民事裁定书 (2015) 高民申字第02149号中, 申请人认为一二审中“被申请人在一、二审期间, 从未提出过由申请人给付经济补助金的诉讼请求, 两审法院均超出诉讼请求范围进行审理。”法院则认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四十二条的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 (一) 》第二十七条第二款规定……。本案中, 赵×与马×离婚后没有固定住所, 且需抚养幼儿马承予, 两审法院综合考虑上述因素, 兼顾照顾子女和女方权益的原则, 判令马×给予赵×一定的经济帮助金并无不妥, 本院予以支持。马×的再审理由不能成立。” 再如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民事裁定书 (2015) 高民申字第04193号中, 申请人以被申请人在一审中未提出困难补助。二审判决给付困难补助超出被申请人的诉讼请求等涉及经济帮助的理由申请再审, 但是法院同样回避程序问题, 以援引法条和析理驳回再审申请。 2. 法院驳回再审申请之方式二:给出法律依据, 看当事人争议事项 实务上, 法院不以经济帮助的形式化字眼认定诉讼请求, 而是从当事人争议的具体事项之性质来认定经济帮助的诉讼请求。 (1) 不以经济帮助的形式化字眼认定诉讼请求。宋×和赵×离婚后财产纠纷案、二中, 最为二审上诉人的宋某未提出要赵×给予经济帮助的要求, 二审法院则判决赵某给予经济帮助金。赵×以“二审判决超出了一审原告宋的诉讼请求, 存在严重的程序违法。原告 (上诉人) 宋×的一审诉讼请求是请求分割相关财产, 要求赵×支付相关医药费。二审判决支付困难帮助金超出了宋×的诉讼请求。”为由申请再审, 而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作出民事裁定书 (2016) 京民申886号以“宋×要求赵×给付医疗费补助, 实质上宋×是要求赵×在离婚时给予其适当经济帮助。二审法院根据本案实际情况酌定赵×给予宋×困难帮助金并无不妥。”为由, 驳回再审申请。本案则是不以经济帮助的形式化字眼认定诉讼请求, 而是从当事人争议的具体事项之性质来认定经济帮助的诉讼请求。 (2) 法院调解形成的调解协议中的经济帮助条款可以成为诉讼请求。邢某甲与周某离婚纠纷案, 周某不服一审判决, 向江苏省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请求二审法院改判女儿邢某乙由其抚养, 邢某甲每月支付人民币800元抚养费。”江苏省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在维持一审判决的同时, 增加了邢某甲向周某提供经济帮助一项。为此, 邢某甲以二审法院审理超出诉讼请求为由申请江苏省高人民法院再审。 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基于二审中法院调解中形成的一次性补偿条款, 认为这是是周某提出的经济帮助要求, 驳回再审申请。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民事裁定书 (2014) 苏审二民申字第0033号中载明:“在二审中, 法官曾召集双方调解并形成调解协议, 内容有‘……邢某甲一次性补偿周某人民币11.5万元’。周某对协议内容无异议, 但邢某甲要求法院按照法律规定判决。”“虽然周某在上诉时提出了‘女儿邢某乙归其抚养’, ‘邢某甲每月支付800元抚养费’两项请求, 但在二审中, 法官曾召集双方调解并形成了调解协议, 虽然双方最终未能达成一致, 但调解协议的内容表明周某在二审中提出邢某甲应对其进行经济帮助的要求。故二审判决邢某甲支付周某生活补助款3万元并不超出其请求, 不存在程序违法问题。”此案也是看当事人争议事项, 以此作为诉讼请求之依据。 综上, 在离婚经济帮助制度的适用上, 法院采职权主义原则而不采处分权主义, 不以当事人请求为前提, 主动适用经济帮助制度。我国多数婚姻法学者在学理上认为, 离婚的行为意味着夫妻间的扶养义务终止, 困难帮助不是夫妻法定扶养义务的延伸, 而只是派生于原婚姻夫妻关系的一种责任, 是解除婚姻关系后的一种善后措施。是一种社会道义责任。经济帮助制度是从社会扶助的角度建构。基于此, 法院在处理离婚案件时, 多会主动适用经济帮助制度, 不以当事人提出诉讼请求为限。立法上, 可以明确经济帮助制度在程序上采“职权调查主义”, 以明确诉讼程序问题, 也彰显经济帮助社会扶助的作用。 二、同居关系中经济帮助的适用———裁判依据的多元与不一致 我国实行登记婚制度, 合法的婚姻需要履行登记程序, 但是由于风俗习惯以及婚姻观念之影响, 现实生活中存在着大量不履行登记的同居现象。同居关系解除 (4) , 经济帮助制度是否有可以适用之余地?《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未办结婚登记而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案件的若干意见》 (以下简称同居案件若干意见) 第12条 (5) 有规定解除同居关系后一次性经济帮助, 适用条件规定是“共同生活期间患有严重疾病未治愈”, 不同于婚姻法第42条、婚姻法司法解释一第27条经济帮助适用条件之“生活困难”。同居案件若干意见12条和婚姻法42条、婚姻法司法解释27条之经济帮助有何不同?关系为何?在同居关系中的适用情况如何? 观察司法实务情况, 笔者发现法院在处理解除同居关系后的经济帮助时, 裁判依据不一。 (一) 同居关系中经济帮助裁判依据之一:婚姻法42条与婚姻法司法解释一27条 1.同居关系亦采用婚姻法42条与婚姻法司法解释一27条解决, 考虑生活困难一方的需求给予经济帮助 同居关系经济帮助的法律适用, 有的法院直接采用婚姻法42条与婚姻法司法解释一27条解决, 考虑生活困难一方的需求给予经济帮助。而基于非法同居关系不是婚姻关系, 排除婚姻法之规定的适用。 如邓某与马某同居关系析产、子女抚养纠纷, 虽然一二审判决均有认定“未经登记便同居生活, 其婚姻关系不受法律保护”但是一审二审还是给予了经济帮助。康乐县人民法院 (2015) 康法民初字第594号民事判决中, 一审法院认为“原、被告同居时间长, 被告应给原告适当经济帮助。”依据婚姻法第四十二条之规定判处经济帮助费用。而二审法院维持一审对经济帮助费的处理, 有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中级人民法院民事判决书 (2015) 临民终字第501号为证。 再如湖北省宜昌市中级人民法院民事裁定书 (2015) 鄂宜昌中民监字第00029号中法院认为“在长期的同居生活中, ……因汤某曾为覃某抚育孩子、操持家务, 与覃某分开后无固定工作、居无定所, 覃某应给予汤某一定的经济帮助。”此裁定书虽未言明适用婚姻法42条和婚姻法司法解释一27条, 但是在支持经济帮助的理由中采用的实质上是婚姻法42条和婚姻法司法解释一27条生活困难的标准。 2. 同居关系中时间因素的考虑:长期的同居可有作为适用婚姻法的理由? 在此判决与裁定中, 不难发现虽然裁判依据是婚姻法42条和婚姻法司法解释27条, 但是都有同居时间的考虑因素。邓某与马某同居关系析产、子女抚养纠纷虽未具体阐明同居关系的终止时间, 从判决书中关系僵化时间可以推断出同居关系至少14年。覃某和汤某同居关系析产纠纷中, “覃某和汤某在1994年和1995年分别离婚后, 一直到2011年期间双方一起稳定共同生活”, 同居时间长达16年。这两起案件均以长时间的同居关系为考虑因素, 适用婚姻法42条与婚姻法司法解释一27条解决同居关系的经济帮助问题。 (二) 同居关系中经济帮助裁判依据之二:《同居生活案件的若干意见》12条 1. 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而同居是非法同居关系, 并不是合法的婚姻关系:适用同居案件若干意见12条严重疾病没有治愈的标准 涉及同居关系中经济帮助的问题, 当事人一般会提出经济帮助的诉讼请求, 但是大部分法院会认为当事人未办理结婚登记, 其同居关系不受法律保护, 不能用婚姻法42条和婚姻法司法解释27的生活困难的标准给予经济帮助。 实务上两造当事人系同居关系, 就子女抚养和经济帮助问题诉至法院, 大有法院否定婚姻法42条、婚姻法司法解释27条之适用。 如广东省吴川市人民法院 (2014) 湛吴法民一初字第87号民事判决“因双方不是合法的夫妻关系, 相互之间无扶养的义务。因此, 此项请求不予支持。” 安徽省亳州市中级人民法院 (2016) 皖16民终395号民事判决“本案双方当事人未办理结婚登记, 其同居关系不受法律保护, 因此, 上诉人请求经济帮助5万元无法律依据, 本院不予支持。” 广东省湛江市中级人民法院民事判决书 (2015) 湛中法民一终字第642号就更加明确的纠正一审中适用婚姻法42条、婚姻法司法解释一27条给予生活困难的当事人经济帮助的判决, “本案中, 李某甲与吴某是非法同居关系, 并不是合法的婚姻关系, 故原审判决判令李某甲支付20000元经济帮助费给吴某缺乏法律依据, 本院予以纠正。” 同居关系终止的案件中, 不少法院适用的同居案件若干意见12条严重疾病没有治愈为标准, 符合此条件给予经济帮助, 如河南省信阳市中级人民法院民事判决书 (2014) 信中法民终字第2222号, 当事人因为同居期间患病未治愈而被判决给予经济帮助。 2. 时间因素的检视:可有以时间长短作为裁判依据二元化之标准? 基于适用婚姻法42条和婚姻法司法解释27条判例中, 长达十几年的同居时间是法院的一大考虑因素, 在适用同居案件若干意见12条的4个判例中, 有必要检视同居关系之存续时间。就这四起适用同居案件若干意见12条的裁判而言, 同居时间均是很短 (根据案件情况来看, 分别是同居2年、2年、4年、1年) , 而且上述前三个判例中即使有子女要抚养也没有改变法院适用经济帮助条款的态度。那么同居时间的长短可否作为适用不同裁判依据之理由? (三) 同居关中裁判依据之三:未援引法律条文, 而根据公平原则裁判 有些法院在同居关系终止后的财产和子女抚养问题处理中, 考虑双方当事人的具体情况, 会基于公平原则给予一方经济帮助, 但是判决中回避判决依据, 直接按公平原则处理。 如陕西省渭南市中级人民法院民事判决书 (2015) 渭中民一终字第00235号中“鉴于上诉人张某无一技之长靠打工生活, 马某某尚年幼, 故被上诉人刘某某应给予上诉人张某一定的经济帮助, 本院同时考虑到刘某甲身体较差, 经常需要看病, 被上诉人刘某某的经济压力较大, 既根据公平原则, 被上诉人刘某某给予上诉人张某5000元经济帮助款为宜。” 重庆市大足区人民法院于2012年9月7日作出 (2012) 足法民初字第01961号民事判决, 基于无分割共同财产之情况, “但考虑到甄某、李某甲共同生活了一段时间是客观事实, 并且甄某对子女李某丙也尽到了一定的抚养义务, 从公平原则出发, 结合双方的具体情况, 李某甲应当给予甄某适当的经济帮助或补偿。” 这两则判例都是在析理时采用公平原则, 但是在裁判条文的援用上, 回避婚姻法42条、婚姻法司法解释一27条和同居案件若干意见12条。 综上, 我国采登记婚制, 注重婚姻之形式, 为促进登记之形式, 在同居关系解除上区别对待, 但以“时间”和公平原则为余地, 司法实务上裁判依据不一, 但是否可以以时间期限为标准实行二分法?笔者认为, 同居案件若干意见12条, 适用标准单一严格。实务上之做法可以为立法所采, 同居关系虽然不同于婚姻关系, 但是长时间的同居, 可以类推适用婚姻法, 将婚姻法42条扩张至长时间的同居关系, 使得因终止长时间同居关系致生活困难者, 受到一定程度之扶助。而短时间的同居则适用同居案件若干意见12条。 三、小结与立法建议 尽管立法上对经济帮助的适用范围无明确规定, 但是实务上发展出离婚经济帮助适用于诉讼离婚、长时间同居关系解除。 在诉讼离婚之中, 考量经济帮助金一定社会扶助的性质, 法院采用“职权调查主义”, 一般主动考量当事人情况, 给予生活困难一方经济帮助, 而不以当事人提起诉讼请求为限。 给予案例之累积和实务经验, 可以在立法中明确经济帮助金的适用程序上, 不采当事人“处分权主义”, 而采法院“职权调查主义”, 其一可以避免大量经济帮助义务人以法院超出诉讼请求为由申请再审, 徒增讼累。其二并可以明确经济帮助金一定社会扶助之功能, 救助离婚中弱势一方利益。 同居关系的终止也涉及子女抚养和财产分割的问题, 至于经济帮助的适用, 有婚姻法42条“生活困难”和同居案件若干意见12条“重大疾病未治愈”两种不同的帮助标准。尽管同居关系不是合法的婚姻关系, 但是长时间的同居关系的终止, 可以类推适用婚姻法42条, 而短时间的同居关系, 适用同居案件若干意见12条。以时间因素为裁判二元的依据, 救济长时间同居关系解除后, 生活困难一方的利益, 可彰显法之公平与正义。 至此, 根据实务上案件的类型化分析, 笔者认为在经济帮助的适用范围上, 可以在立法上明确, 婚姻法中关于离婚经济帮助制度的规定可以增加:“离婚经济帮助金的适用, 不以当事人提出诉讼请求为前提。当事人协议自愿给予离婚经济帮助金, 即使一方无生活困难情形, 法院亦予以支持。”“长时间同居关系终止类推适用本法42条。” 摘要:我国离婚经济帮助制度在立法上规定简单原则, 但是实务上有大量的案例累积, 本文通过案例类型化分析, 发现实务中离婚经济帮助制度的适用范围, 呈现出诉讼离婚中法院主动适用、同居关系终止中裁判多元的样态。在立法上, 基于离婚经济帮助制度一定社会扶助的性质, 应明确程序上采取“职权调查主义”。长时间同居关系终止后, 可类推适用婚姻法第42条的离婚经济帮助。 关键词:离婚经济帮助制度,实务,适用范围 参考文献 [1]曹诗权.婚姻家庭继承法学[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2. [2]陈棋, 黄炎乐, 郭振恭.民法亲属新论[M].台湾:三民书局, 1987. [3]杨大文主编.亲属法亲属法与继承法 (第四版) (21世纪法学规划教材) [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4.探究范围 篇3
探究范围 篇4
探究范围 篇5
探究圆锥曲线中的最值和范围问题 篇6
探究范围 篇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