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干燥综合征

2024-07-15

原发干燥综合征(精选10篇)

原发干燥综合征 篇1

干燥综合征是一种以外分泌腺高度淋巴浸润为特征的自身免疫系统疾病[1], 尤其以侵犯泪腺和唾液腺为主。干燥综合征可以单独存在, 也可出现在其他自身免疫疾病中, 单独存在者为原发性干燥综合征, 而继发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系统性硬皮病等其他自身免疫疾病者为继发性干燥综合征。原发性干燥综合征除主要累及泪腺及唾液腺外, 还可累及肾、肝、肺以及血液、关节、皮肤等器官系统。

1 临床表现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可发生于任何年龄, 以40岁以上女性多见, 男女比例大约为1∶10, 但也偶见于青年儿童。多与遗传有关, 病毒感染可能是诱因。

1.1 眼部症状

患者自觉眼部痒、疼痛、异物感及干燥、摩擦感, 视物模糊、畏光、泪液少, 少数泪腺肿大, 易并发感染。可有轻度结膜炎, 眼眦部有软痂。

1.2 口腔症状

患者诉口干、吞咽困难, 不能进干食, 尤其是饼干、馒头等, 需用水、汤送下。说话久时舌头运动不灵活, 唇舌有潮红, 舌背丝状乳头萎缩, 舌面光滑、裂口, 患者诉疼痛, 不能进食刺激性食物, 味蕾数目减少, 进食无味。口腔黏膜疼痛潮红常为白色念珠菌感染的结果, 患者龋齿增加。

1.3 呼吸道症状

鼻黏膜腺体受侵引起鼻腔干燥, 鼻痂现象, 欧氏管堵塞可发生浆液性中耳炎, 咽喉干燥有声音嘶哑, 痰液黏稠, 而痰液栓塞于气管可继发感染。

1.4 皮肤症状

皮肤由于汗腺及皮脂腺萎缩可致汗腺分泌减少干燥像鱼鳞, 有结节性红斑、紫癜、雷诺现象、皮肤溃疡、淋巴肿大等。女阴及阴道黏膜可干燥和萎缩, 局部有瘙痒及烧灼痛。

1.5 其他表现

还可累及消化道、泌尿道、神经、淋巴等, 而出现吞咽困难, 肾小管功能异常, 颅脑及周围神经病变, 一般见于感觉神经, 出现麻木、麻刺感、感觉过敏等。偶可见颈部及全身淋巴结肿大。

2 护理

2.1 心理护理

由于干燥综合征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 治疗过程长, 见效慢, 严重者出现眼干、欲哭无泪, 口干, 水杯不能离身, 部分患者伴有关节疼痛、关节畸形、活动障碍等, 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患者及家属缺乏该病的基本知识, 易产生焦虑、悲观情绪, 所以应加强心理护理, 关心体贴患者, 帮助患者正确认识本病, 鼓励其保持健康快乐的情绪, 逐步适应慢性病的生活, 树立长期治疗的信心, 掌握自我护理知识, 积极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

2.2 干燥综合征的护理

2.2.1 眼部护理

护理时要注意眼部清洁, 嘱患者勿用手揉眼睛;每日用温、软毛巾湿敷眼部, 睡前涂眼药膏;室内光线应暗淡, 避免强光刺激;多风天气外出时戴防风眼镜;避免长时间看书和看电视, 增加卧床和睡眠时间。

2.2.2 口腔护理

干燥综合征患者口干须禁烟酒, 避免使用抑制唾液腺分泌的抗胆碱能作用的药物, 如阿托品、山莨菪碱等。要注意保持口腔清洁, 三餐后刷牙、漱口, 减少龋齿和口腔继发感染。发生口腔溃疡时, 可用生理盐水棉球擦洗局部, 再用5%灭滴灵涂擦, 避免使用龙胆紫以免加重口腔干燥症状。并发真菌感染时口腔黏膜局部用制霉菌素, 研成粉末加生理盐水10 m L搅成糊状涂覆。定期做牙科检查, 防止或延缓龋齿的发生。由于唾液减少引流不畅, 易诱发化脓性腮腺炎。我们在进行口腔护理时常规观察并询问患者, 以早期发现先兆症状。

2.2.3 呼吸道的护理

由于患者气管黏膜干燥, 易引起呼吸道感染, 故要保持室内湿度在50%~60%, 温度在18~21℃.可以缓解呼吸道黏膜干燥所致的干咳症状, 并可预防感染。对痰液黏稠难以咳出的患者可做超声雾化吸入, 保持呼吸道及口腔黏膜湿润, 若合并感染, 雾化液内可加入抗生素和α糜蛋白酶, 以控制感染, 促进排痰;大量饮水, 以缓解干燥症状。鼻腔干燥用生理盐水滴鼻, 禁用含油剂滴鼻液, 以免引起吸入性肺炎。嘱患者勿挖鼻腔, 防止损伤。

2.2.4 皮肤护理

患者全身皮肤干燥, 汗腺分泌减少, 因此要勤擦洗勤换衣服保持床铺清洁。少用或不用碱性肥皂, 选用中性肥皂使用油脂护肤品, 以减少皮肤干燥瘙痒。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有皮损者应根据情况予以清创换药, 如遇感染可使用抗生素。

2.3 饮食护理

干燥综合征患者避免进食辛辣热饮料和食物, 如酒、茶、咖啡、油炸食物、辣椒、蒜等, 应食偏于甘凉滋润高维生素、高热量、易消化的半流质食物, 少食多餐, 进食含水分多的新鲜水果、蔬菜维持机体需要。

3 讨论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疗上做好替代及对症治疗要鼓励患者树立信心, 根据个人情况制订相应的护理计划, 如眼干可用人工眼泪, 口干可用人工唾液、多饮水。减少局部干燥症状, 减轻患者痛苦, 加强营养以提高机体的抵抗力。病变仅局限于泪腺、唾液腺, 皮肤黏膜外分泌腺体者预后较好, 有内脏损害者经治疗后大多可控制病情, 如治疗不及时可恶化甚至危及生命。

参考文献

[1]焦月新, 王增英.干燥综合征的护理[J].护理研究2, 004, 18 (1B) :104.

原发干燥综合征 篇2

SS是PBC最常见的伴发疾病,可见于66%的PBC患者[2]。张卓莉等[3]报道SS中肝损害的发生率为6.0%,对135例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的分析发现,有肝损害者38例,发生率为28.15%,其中30例(22.22%)患者肝损害与pSS有关。SS和PBC的致病机制存在许多相关性,因而PBC与SS之间的密切关系有待探讨。笔者收治1例SS合并PBC典型病例,并随防3年,现总结报告如下。

1 病例资料

患者,女,47岁,因全身皮疹、多关节疼痛8年,

伴口干、眼干4年,加重1个月,于2010年9月

25日收治入院。患者8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肩处红色皮疹,米粒样大小,压之褪色,同时伴有双膝、双踝关节疼痛,无肿胀、畸形,就诊于当地医院;经相关检查(具体检查不清楚),诊断为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经治疗后缓解(具体治疗不详);但出院后上述症状反复反作,并逐渐出现全身多处大小不等的红色皮疹并双腕关节、双侧近端指间关节疼痛;某医院诊断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经治疗后缓解,具体检查及治疗不详。4年前,患者上述症状加重,间断出现全身多处红斑,四肢关节反复交替性疼痛;经休息或自服止痛药物后缓解,无关节肿胀、活动受限及晨僵;并出现双眼干涩、口腔干燥,进干食时需用水吞服,外用眼药水及饮水后可稍缓解;逐渐出现视物模糊,多发猖獗性龋齿,多次就诊于当地某医院,考虑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治疗效果不佳,常反复发作。1个月前,上述症状复发加重,时轻时重,遂来就诊。体格检查:血压、脉搏、呼吸正常。心、肺、肝、脾检查未见异常。舌体干燥,有裂纹。面部、颈部、胸腹部可见大量大小不等的红疹,压之褪色,无皮肤瘙痒及疼痛。双手多个近端指间关节、双膝关节、双踝关节压痛,无关节肿胀、畸形,关节活动可。双下肢无水肿。辅助检查:心电图、血常规、肾功能、电解质均正常。肝炎标志物(-);肝胆B超提示无异常;胸片结果示无异常;红细胞沉降率(ESR)

50 mm·h-1,C-反应蛋白(CRP)36.1 mg·dL-1,

类风湿因子(RF)阴性,γ谷氨酰转肽酶(γ-GT)174 U·L-1,谷草转氨酶(AST)117 U·L-1,谷丙转氨酶(ALT)78 U·L-1,碱性磷酸酶(ALP)204 U·L-1,球蛋白39.9 g·L-1,抗核抗体(ANA)阳性,抗线粒体抗体M2亚型(AMA-M2)阳性,抗着丝点抗体(CENPB)阳性,抗SSB抗体阳性,RO-52阳性,唾液流率(+),Schirmer试验(+)。诊断:①干燥综合征;②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治疗:羟糖甘滴眼液,每次3滴,每日3次,滴眼;熊去氧胆酸(UDCA)每次250 mg,每日3次,口服;甲泼尼龙每次40 mg,每日1次,静脉滴注(后逐渐减量至8 mg,每日1次,口服);硫唑嘌呤(AzA)每次50 mg,每日2次,口服;白芍

总苷每次600 mg,每日2次,口服;葡醛内酯每次100 mg,每日3次,口服;碳酸钙D3片每次

0.6 g,每日1次,口服;阿法骨化醇每次0.5 μg,每

日1次,口服。治疗1周后,患者症状改善,复查肝功能示γ-GT 155 U·L-1,AST 15 U·L-1,ALT

18 U·L-1,ALP 200 U·L-1,ESR 18 mm·h-1,CRP

9.1 mg·dL-1。治疗2周后,患者症状明显改善,出院。出院后,停用葡醛内酯,继续服用其他药物。患者多次复查肝肾功能,未出现明显异常。2013年

11月19日复诊,已无明显症状,调整治疗方案,甲泼尼龙、AzA、UDCA、碳酸钙D3片、阿法骨化醇服用方法同上,加服羟氯喹,每次200 mg,每日2次。

2 讨 论

2.1 诊断方面 SS的诊断按照2002年干燥综合征国际分类标准,患者有典型的口腔干燥,进干食需用水吞服,舌体干燥,有裂纹;双眼干涩,视物模糊,多发猖獗性龋齿;唾液流率(+),Schirmer试验(+),抗SSB抗体阳性,RO-52阳性,因此可诊断为SS。PBC诊断参照2000年美国肝病学会PBC指导建议,患者ALP 204 U·L-1,γ-GT 174 U·L-1,AMA-M2阳性,肝胆B超提示无异常,因此可诊断为PBC。患者在前期曾被诊断为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由于患者不能提供详细的病历资料,因此无法分析前期的诊断,但也给笔者启发:①风湿病发病初期的不典型性。一些风湿病在发病初期可能只表现为1~2个典型症状,如关节炎、雷诺现象、皮肤病变(如皮疹),随着病情的进展,才逐步满足临床某一种结缔组织病的特点;因此,对于典型的风湿病的症状,应该加以重视,密切随访,争取早日明确诊断并治疗。②风湿病在发病初期可表现为某一种结缔组织病的特点,如类风湿关节炎、干燥综合征、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等,随着病情的发展,逐步满足另一种结缔组织病的特点,甚至两种结缔组织病重叠。

2.2 治疗方面 目前为止,PBC的治疗研究最多的是UDCA,其主要机制是促进内源性胆汁酸分泌,减少肝细胞HLAⅠ类抗原的异常表达,降低细胞因子的产生,保护胆管细胞膜,抑制细胞凋亡,发挥免疫调节作用,而且可以延缓早期PBC的病理变化。UDCA的常用剂量为13~15 mg·kg-1·d-1,

nlc202309040648

目前被认为是治疗PBC的最佳剂量[4]。在早期阶段,UDCA可以延迟肝脏纤维化,改善患者生存率[5];但目前仍有争论。糖皮质激素是临床上第一个用于治疗PBC的免疫抑制剂,早期多单独运用于PBC的治疗,能很好地缓解症状,且降低肝脏生化指标明显,并使抗线粒体抗体滴度下降。有研究显示,布地奈得联合UDCA优于UDCA单剂治疗[6]。更多资料显示,糖皮质激素联合UDCA对PBC患者肝脏生化指标的改善虽无优越之处,却对肝组织学的改善有益;但长期服用会出现高血压、脂代谢紊乱、骨坏死、骨质疏松、消化性溃疡、白内障、精神障碍等不良反应,长远效果有待于观察。免疫抑制剂同样也运用于PBC的治疗,但都缺乏大样本的研究,并且长期运用不良反应较大。AzA早期也单剂用于治疗PBC,但似乎对临床症状、肝脏生化指标等的改善并不明显[7]。以后研究认为,AzA对改善PBC患者的病情有益,但10%的患者出现了骨髓抑制[8]。一项联合的国际性研究报道称,AzA对于PBC的治疗有一定的作用,并推荐作为一种常规治疗药物[8];然而,鉴于AzA的副作用,目前不以单一药物治疗PBC。UDCA联合AzA治疗PBC未见报道。关于UDCA同时联合泼尼松龙和AzA治疗PBC的研究认为,该联合方案对改善症状和肝脏生化指标等有益[9]。众多研究显示,UDCA联合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羟氯喹、甲氨蝶呤)治疗PBC并发SS患者的疗效优于单纯使用UDCA。该患者服用UDCA及甲泼尼龙、AzA、羟氯喹后,症状明显好转,肝功能改善,并在长期复诊时未见药物不良反应;但这只对本病例而言。

3 参考文献

[1]Furuya T,Tateishi M,Nishinarita M,et al.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 in patients with Sj?gren’s syndrome[J].Nippon Rinsho Jpn J Clin Med,1995,53(10):2536-2539.

[2]Culp KS, Fleming CR, Duffy J,et al.Autoimmune associations in 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J]Mayo Clinic proc,1982,57(6): 365-370.

[3]张卓莉,董怡.原发性干燥综合征肝脏损害的临床及免疫学特点(附30例临床分析)[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1998,2(2):92-96.

[4]Poupon RE,Lindor KD,Cauch-Dudek K,et al.Combined analysis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of ursodeoxycholic acid in 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J].Gastroenterology,1997,113(3):884-890.

[5]Parés A,Caballería L,Rodés J.Excellent long-term survival in patients with 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 and biochemical response to ursodeoxycholic acid[J].Gastroenterology,2006,130(3):715-720.

[6]Leuschner M,Maier KP,Schlichting J,et al.Oral budesonide and ursodeoxycholic acid for treatment of 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results of a prospective double-blind trial[J].Gastroenterology,1999,117(4):918-925.

[7]Fund I.A prospective controlled trial of azathioprine in 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J].Gastroenterology,1986,91:1327-1334.

[8]Christensen E,Neuberger J,Crowe J,et al.Beneficial effect of azathioprine and prediction of prognosis in 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 Final results of an international trial[J].Gastroenterology,1985,89(5):1084-1091.

[9]Wolfhagen FHJ,van Hoogstraten HJF,Buuren HR,et al.

Triple therapy with ursodeoxycholic acid,prednisone and azathioprine in 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a 1-year randomized,placebo-controlled study[J].Journal of hepatology,1998,29(5):736-742.

收稿日期:2014-08-13;修回日期:2014-09-29

早期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治验两则 篇3

1 病案举例

案例1:李**, 女, 54岁, 患者于2004年4月20日就诊, 诉1年多前感冒发热后逐渐出现口干、吞咽干食困难, 只能吃带水食物, 欲饮水。伴眼干, 眼泪少, 眼发痒;鼻干, 手足心热, 腰酸耳鸣, 夜尿多, 5~6次/d;乏力。在多家“二甲”及“三甲”医院确诊为“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查:舌质偏红, 无苔, 脉细。中医诊断:燥症。证属:肝肾亏虚兼有虚热。拟以:补益肝肾, 酌以清热。处方:枣皮10g、扁豆15g、生熟地25g、北沙参15g、山药15g、肉桂3g、益智仁15g、知母8g、枸杞子15g、白术18g、陈皮6g、芡实10g、杭菊花10g。服上药7剂后, 口、眼干症状明显好转, 继续上方治疗。2004年7月12日口、眼干等症状基本缓解, 继续守方巩固治疗。1周后停药。2年后随访无复发。

案例2:张**, 女, 50岁, 患者于2007年3月6日首诊。诉3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口干、口黏, 欲饮水, 眼干, 逐渐加重, 到某三级医院风湿免疫科经免疫学检测 (抗SS-A、抗SS-B抗体等) 及Schivmer试验, 唾液流量测定等检查, 诊断为“原发性干燥综合征”, 建议服中药治疗。2007年2月26日曾服用:黄芪12g、当归20g、川芎10g、升麻10g、石斛15g、玄参15g、乌梅10g、桔梗10g、花粉15g、麦冬12g、天冬12g、知母12g、瓜蒌仁30g、何首乌20g、桃仁15g、肉苁蓉30g×5剂, 症状无好转。刻下:口干、口黏, 欲饮水, 不能咽下干性食物, 需要饮水才能咽下, 外出需带水。眼干, 头昏沉, 胸闷, 纳可, 小便自调, 长期大便干结, 不易解出, 查:形体肥胖, 声低语怯, 舌质淡紫, 苔白厚腻而燥。脉滑。中医诊断:燥症证属:气虚湿阻, 湿热熏蒸, 兼有淤血。拟以益气健脾、清热利湿、酌以活血。给予黄芪30g、党参15g、苍术15g、石菖蒲30g、滑石18g、法半夏10g、薏苡仁30g、茯苓15g、陈皮6g、金钱草30g、丹参15g、生大黄4g、黄芩15g、黄连5g、甘草3g×7剂, 上证大减。2周后大便正常, 去生大黄, 加生白术60g。半年后上症悉解, 复查Schivmer试验, 唾液流量测定等检查恢复正常。

2 体会

中医文献无干燥综合征一词, 根据其发病和临床表现, 与中医的燥证、周痹、痹证、脏腑痹等有相似之处, 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有“燥胜则干”的记载;刘完素《素问玄机原病式》提出“诸涩枯涸, 干劲皴揭, 皆属于燥”, 对燥病的特点进行了描述;《医门法律》对燥邪致病作了较为详细的论述, 指出:“燥胜则干。夫干之为害, 非遽赤地于千里也, 有干于外而皮肤皱揭者, 有干于内而精血枯涸者, 有干于津液而荣卫气衰, 肉乐而皮著于骨者, 随其大经、小络所属, 上下中外前后, 各为病所。”对燥热致病作了较详细的论述。路志正在《路志正医林集腋》中提出“外燥之痹多兼风热之邪, 其治当滋阴润燥, 养血祛风”, 不仅明确提出“燥痹”的病名, 而且详细阐述了该病的发病和治疗。

总之本病多因燥邪外袭, 风寒热邪化燥伤阴, 或素体阴虚, 禀赋不足, 或汗、吐、下后津液伤亡等, 使阴津、气血不足, 血瘀络痹所致。病理机制多与肝、脾、肾三脏阴阳失调, 阴虚阳盛关系最为密切。治疗多以滋养肝肾、益气养阴润燥、养血活血、化瘀通络等法治之。案例1患者感冒发热后出现口干, 欲饮水, 眼干, 眼泪少, 手足心热, 腰酸耳鸣, 舌质偏红, 无苔, 脉细等肝肾阴虚之症;及夜尿多, 5~6次/d, 乏力等肾气虚之症, 故给予滋养肝肾、补肾益气而愈。案例2患者就诊前服用益气养阴、生津止渴之中药疗效欠佳, 观其就诊时口干、口粘, 欲饮水, 头昏沉, 胸闷, 纳可, 小便自调, 大便干, 不易解出, 查:形体肥胖, 声低语怯, 舌质淡紫, 苔白厚腻而燥。脉滑。考虑证属:气虚湿阻, 郁而化热, 湿热熏蒸, 气血运行失常, 久之则产生淤血。予以益气健脾、清热利湿为主, 酌以活血之中药而愈。从以上两则验案治疗经过来看, 在治疗中医临床诊治疾病时一定要牢牢抓住中医辨证施治这一精髓, 既要多学习前人的经验, 也不能拘泥于固有的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原发干燥综合征 篇4

【关键词】 干燥综合征;原发性;解毒通络生津方;醋酸泼尼松;羟氯喹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curative effect and safety of Jiedu Tongluo Shengjin Fang (解毒通络生津方) in the treatment of blood system damage of primary sj?gren's syndrome.Methods:Seventy-two cases of primary sj?gren's syndrome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a treatment group and a control group,36 cases in each.The treatment group was treated with Jiedu Tongluo Shengjin Fang combined with hydroxychloroquine,while the control group with prednisone combined with hydroxychloroquine.The two groups were treated for 12 weeks.Both groups were compared on the aspects of blood routine index,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C-reactive protein,complement,immunoglobulin (Ig),SSDDI score,bone metabolism and infection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The evaluation of efficacy and safety were made.Results:After treatment,both groups had a reduction of white blood cells,anemia,thrombocytopenia,and improvement of 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 and C-reactive protein,bu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statistical difference between groups (P > 0.05).

The treatment group could increase C3,the control group could increase C4,and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statistical difference between groups (P > 0.05).The SSDDI score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below 4 respectively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without other system damages.Both groups could lower IgG,the treatment group could decrease IgA,the control group could decrease IgM and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 > 0.05).The level of 25 hydroxy vitamin D in the control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baseline (P < 0.05),while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change in the treatment group (P > 0.05).The infection occurrence in the control group was more than that in the treatment group (P < 0.05).Symptoms from the angl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were improved,but the curative effect of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more significant (P < 0.05).Conclusion:Jiedu Tongluo Shengjin Fang combined with hydroxychloroquine has a curative effect on the blood system damage of primary sj?gren's syndrome,improving patients’ inflammatory index,suppressing autoimmunity,having less effect on bone metabolism,and being safe.

nlc202309081117

【Keywords】 sj?gren's syndrome;primary;Jiedu Tongluo Shengjin Fang(解毒通络生津方);prednisone acetate;hydroxychloroquine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rimary sj?gren's syndrome,pSS)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本病以累及外分泌腺为主,约有2/3的患者可累及肺、肾、血液、消化等多个系统,其中约1/3累及血液系统。解毒通络生津方是本科室在中医基础理论及多年临床实践基础上总结的治疗pSS的有效方剂[1]。为观察解毒通络生津方治疗pSS患者血液系统损害的疗效和安全性,笔者采用解毒通络生津方联合羟氯喹治疗pSS血液系统损害患者36例,并与醋酸泼尼松联合羟氯喹治疗对照观察,现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5月至2015年3月在本院风湿科门诊就诊的pSS患者72例,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遵循自愿、知情同意原则入组,并采用拆信封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治疗组男2例,女34例;年龄20~70岁,平均(55.20±10.51)岁;病程0~12年,平均(5.2±2.0)年。对照组男3例,女33例;年龄29~70岁,平均(55.77±8.90)岁;病程0~12年,平均(5.2±2.1)年。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西医标准按照2002年欧美合议干燥综合征分类标准[2]。中医标准按照《上海市中医病证诊疗常规》[3]干燥病诊断及分型标准(肺胃津亏、肝肾阴虚、气阴两虚)。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上述西医诊断标准和中医证型标准;②年龄18~70岁;③仅累及血液系统,包括贫血(包括正常红细胞性和溶血性贫血)、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④停用中药或中成药治疗1个月以上;⑤停用糖皮质激素治疗1个月以上;⑥停用除羟氯喹以外的其他免疫抑制剂3个月以上;⑦使用羟氯喹并剂量稳定达3个月以上。

1.4 排除标准 ①本病累及除血液系统以外其他系统者;②合并心血管、脑血管、肝、肾、造血系统和高脂血症等严重原发性疾病及精神病患者,合并严重感染者或其他结缔组织病者;③有粒细胞缺乏症或血红蛋白浓度 < 60 g·L-1或血小板 < 30×109·L-1;④妊娠或准备妊娠,以及哺乳期妇女;⑤过敏体质及对多种药物过敏者。

1.5 剔除标准 ①用药过程中因不良反应以外的其他不能预料的原因中断治疗者(如发生其他疾病不得不停止治疗、移居外地等);②自行放弃试验或加用其他药物,用药时间未超过0.5个疗程者。

2 方 法

2.1 治疗方法 治疗组给予解毒通络生津方颗粒(药物组成:白花蛇舌草、莪术、白芍、生黄芪、当归、炙甘草),每次1袋,每日2次,开水冲服;硫酸羟氯喹(上海中西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9990263),每次0.1 g,每日2次,口服。对照组给予醋酸泼尼松(上海信宜药厂,国药准字H31020675),每次10 mg,每日1次,口服;硫酸羟氯喹每次0.1 g,每日2次,口服。每4周详细观察记录受试者症状、体征1次,并检测血常规1次,12周为观察总疗程,并完成所有检测指标。

2.2 观察指标

2.2.1 实验室指标 主要终点为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血小板计数,每4周检测1次,采用全血细胞计数+三分群。免疫学指标包括IgG、IgA、IgM,12周检测1次,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疾病活动度指标包括ESR(仪器法)、CRP、C3、C4、SSDDI量表[4],12周检测1次。

2.2.2 安全性指标 骨代谢指标(包含25羟基维生素D、血清骨钙素、β胶原降解产物、I型胶原前肽)、感染次数等不良事件。骨代谢12周检测1次。每次随访询问感染等不良事件。

2.2.3 中医临床症状 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5]与《临床疾病诊疗常规》并根据中医辨证方法,将治疗组及对照组患者的中医证候进行轻重程度的量化分级,共13项。每项分为4个等级,相应评分为0~3分或0~6分,共0~45分,治疗前后各评价1次。

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符合正态分布的资料采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资料采用秩和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结 果

本研究共收集符合标准病例72例,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每组在试验过程中各脱落6例,2组各完成30例,60例均完成1个疗程。

3.1 2组血常规比较 每4周检测1次血常规,2组經治疗白细胞水平、血红蛋白浓度、血小板均有上升,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

3.2 2组免疫学指标比较 治疗后,2组IgG、IgA、IgM均下降,但各指标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2。

3.3 2组疾病活动度比较 治疗后,2组ESR、CRP均下降;2组ES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2组C3、C4均上升,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3。2组治疗前后SSDDI评分均 < 4分,治疗前后均未出现其他系统损害。

3.4 2组骨代谢指标比较 治疗后,对照组25羟基维生素D水平明显下降(P < 0.05);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2组血清骨钙素、β-胶原降解产物及Ⅰ型胶原前肽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4。

3.5 2组中医症状积分比较 治疗后,2组中医症状积分均有改善(P < 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 < 0.05)。见表5。

nlc202309081117

3.6 感染事件 试验期间,治疗组发生1例感染事件,对照组发生6例感染事件(包括上呼吸道感染、肺部感染、尿路感染等),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4 讨 论

临床上,现代医学对pSS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对于无明显脏器累及,仅有轻、中度血细胞异常者,主张使用温和的免疫抑制治疗,常用的药物包括小剂量糖皮质激素、羟氯喹等;对有明显脏器累及者,治疗方案类似系统性红斑狼疮,以中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对重症或难治性患者可尝试生物制剂。然而,迄今国内外仍无循证医学证据肯定有效的全身治疗药物。

中医传统理论认为,肝主藏血,脾主统血,肝脾二脏与血的生理代谢功能密切相关,故肝脾二脏功能失调亦容易引起现代医学所谓血液系统受累。解毒通络生津方中以白芍为君,配当归,有养血柔肝之功;配甘草,亦有“酸甘化陰”之意。黄芪合当归乃传统方剂当归补血汤,有补气生血之效,加之黄芪与甘草相配能“补中气,培脾土”,使生血有源,四药相合,养肝血、补脾气,共奏养血生津之功,从“血”治“燥”,充分运用了“津血同源”理论。自身免疫病在中医病机中有多毒、多瘀的病理特点,故方中另辅以甘寒解毒之白花蛇舌草、活血通络之莪术。

pSS血液系统受损的发病率国内外文献报道不一,李娅等[6]对中国16家临床中心的595例pSS患者调查结论显示,血液系统受累达35.1%。pSS血液系统受累患者常无明显症状,主要表现为血常规发现的单系或多系的血细胞减少,也有表现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多发性骨髓瘤、恶性淋巴瘤、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抗磷脂综合征等的文献报道。

对于中轻度血液系统受累的干燥综合征患者,解毒通络生津方和小剂量醋酸泼尼松均有治疗作用,两者在疗效上无显著差异,但解毒通络生津方可更显著改善患者主观症状。本研究未能体现解毒通络生津方在治疗贫血方面的疗效,可能由于样本量过少导致。从安全性上讲,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存在骨量流失、脂肪重分布、感染风险增加等副作用,本研究发现解毒通络生津方对患者的骨代谢水平没有显著影响,较为安全。在今后的研究中,希望能以更大的样本量观察解毒通络生津方对血细胞减少的疗效并长期随访肝肾功能、消化道反应等安全性指标,深入评价解毒通络生津方的疗效和安全性。

从中医角度分析,解毒通络生津方有补气摄血、养血润燥之效,可改善血液系统受累的表现,本试验也证实了中医理论的指导。从现代药理研究角度分析,方中白芍、白花蛇舌草、莪术等均具有抑制促炎因子生成、诱导细胞凋亡等作用[7-9],可广泛调节免疫网络。但方中真正发挥生物学功效的有效成分和精确的生物学作用机制尚未明确,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5 参考文献

[1]胡建东,李国陵,薛鸾,等.解毒通络生津法治疗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3,19(1):70-73.

[2]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干燥综合征诊断及治疗指南[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10,14(11):766-768.

[3]上海市卫生局.上海市中医病证诊疗常规[M].上海: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2003:93-95.

[4]Vitali C,Palombi G,Baldini C,et al.Sj?gren's Syndrome Disease Damage Index and disease activity index:scoring systems for the assessment of disease damage and disease activity in Sj?gren's syndrome,derived from an analysis of a cohort of Italian patients[J].Arthritis Rheum,2007,56(7):2223-2231.

[5]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995年第二辑)[M].1995:188-191.

[6]李娅,李小峰,黄慈波,等.中国不同年龄发病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临床特征[J].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2013,7(2):129-133.

[7]Wang YN,Zhang Y,Wang Y,et al.The beneficial effect of total glucosides of paeony on psoriatic arthritis links to circulating Tregs and Th1 cell function[J].Phytother Res,2014,28(3):372-381.

[8]纪宝玉,范崇庆,裴莉昕,等.白花蛇舌草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4,20(19):235-240.

[9]朱善岚,黄品芳,王友芳.莪术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海峡药学,2007,19(4):9-11.

收稿日期:2015-12-02;修回日期:2016-03-02

原发干燥综合征 篇5

尽管目前的研究对pSS的发病因素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对其确切的发病病因仍然不是十分清楚。因此,在临床上对pSS的治疗也就显得束手无措,仅仅就临床表现进行对症治疗和改善临床症状,如对口腔、眼干燥、唾液干燥的替代治疗的人工泪液和人工唾液。至于pSS的临床诊断,至今也没有形成一个确切统一的国际诊断标准,仍以学科内的pSS的修订诊断标准来实施。由此又给临床上的症状与表现体征分析与发病机制的研究造成较大的差异。这就导致不同的诊断方法和不一致的临床、科研分析以及治疗效果的评价等的结果不尽相同。本研究试图从pSS患者的临床特点和血液生化及免疫学指标的检测,分析这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与累及多脏器损伤,尤其是神经系统损害之间的关系,从病因学方面入手,探讨其发病因素与病情活动之间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我院确诊的p SS患者218例,为2009年1月~2011年5月就诊患者,其中男性47例,女性171例,年龄14~72岁,平均年龄(31.2±14.37)岁,发病年龄为14~55岁,平均年龄(21.21±14.89)岁,平均发病2.3年后确诊。诊断符合2002年国际风湿病学会关于p SS诊断的修订标准[1]。

1.2 血液免疫学指标检测

对65例p SS患者的外周血液IgG、IgM、IgA进行了检测,同时进行了CD3CD4、CD3CD8、CD4/CD8比值的细胞术测定。主要免疫试剂是单克隆抗体检测组合Pere-CD3、PE-CD8/Prec-CD4、FITC荧光试剂-CD3、红细胞裂解液等。所有血液标本均为清晨空腹静脉采集,4 h内进行试验检测。外周血液加入抗凝剂,分别放置在试验平板孔内与对照孔内。试验在4℃条件下操作,试验板孔内加入PE-CD8、FITC-CD3和Perc-CD4。试验板室温避光静止放置30 min,染色后再分别加入红细胞裂解试剂,放置30min后,低速4℃离心,获得白细胞沉淀物,经0.85%生理盐水反复洗涤,重复离心操作。沉淀物以4%多聚戊二醛Triton-100制成悬液。应用FACS检测仪及分析软件进行计算机分析.同时进行IgG的免疫学检测。

1.3 临床治疗情况

所有p SS患者均给予肾上腺皮质激素联合环磷酰胺治疗,并予神经营养剂辅助治疗。病情较重或有癫痫发作的患者给予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伴有癫痫发作的患者长期服用丙戊酸钠控制发作。

1.4 结果判断

(1)ESR指标男性>25 mm/h,女性>20 mm/h,判断为阳性结果;(2)IgG检测水平;>16.8 g/L判断为阳性。

1.5 统计学数据分析

所有化验结果的数据,采用SPSS 13.0软件数据包进行输入统计处理,细胞亚群,细胞百分数率,组间差异采用方差分析比较差异性,变量间采用回归统计分析。P<0.05的结果为差异有显著性,P<0.01则差异有极显著性。

2 结果

2.1 主要神经系统表现类型

对确诊的pSS患者中,出现神经系统表现的有65例(29.8%),神经系统损害不能用其他疾病解释神经系统表现,其中头痛、耳鸣35例(53.8%),为无规律性间隙性或不间断的头痛、耳鸣患者中有5例出现焦虑、失眠;5例(7.7%)有面部感觉减退、麻木,为三叉神经损害;脱髓鞘改变7例(10.7%);19例(29.2%)表现为末梢感觉减退、麻木感、肌肉疼痛;6例(9.2%)表现为偏瘫、锥体束征阳性(其中2例合并癫痫发作);3例单纯癫痫症状,占13.8%。65例中25例以神经系统症状为首发。

2.2 血液及免疫学实验室检查结果

确诊的pSS患者中,有25例(38.4%)出现白细胞减少,60例(92.3%)血沉增快,56例(86.1%)RF增高,65例(100%)抗核抗体阳性,65例(100%)抗SS-A抗体阳性、40例(61.5%)抗SS-B抗体阳性,52例(80%)IgG升高、30例(46.1%)IgM升高、11例I-g A(17%)升高(结果见表1)。pSS患者住院检测与门诊的患者血液学检测,经统计学处理,F=6.26,P>0.05,结果无显著性差异。

2.3 脑电图、肌电图、影像学及组织学检测结果

对35例头痛、头晕患者脑电图检测结果显示,有3例出现了轻度异常波形。5例癫痫症状的患者4例出现了中度异常,1例轻度异常。对神经源性损害的19例患者肌电图检查提示,伴有肌源性损害2例。65例头颅影像学MRI检查,发现有中枢神经系统损害29例,主要表现为脑室旁及基底节区长T1,T2信号改变,缺血或梗塞。65例患者组织学检查,提示唇腺间质集聚大量淋巴细胞浸润,淋巴细胞侵润灶>1/4 mm。腺体有萎缩,部分导管扩张,符合干燥综合征的临床表现。

2.4 pS S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IgG与IgA滴度的变化

65例患者经治疗2周后,关节痛、口干、眼干燥症状好转,中枢神经系统受累的29例患者,经治疗3个月后进行的头颅MRI检查,有6例显示病灶明显吸收,10例完全吸收,13例无明显变化。脑电图异常患者在治疗后复查有8例得到改善,2例恢复正常。周围神经病变者经治疗1个月后,自觉麻木和疼痛症状减轻。血沉、类风湿因子、血浆球蛋白检查均明显下降(见表2)。这些患者的治疗前与治疗后的多种检测指标,经统计学数据处理,F=0.465,P<0.05。差异有显著性。

3 讨论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是一种炎症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组织学病理改变以淋巴细胞侵润和淋巴细胞及组织增生为特征,可累积全身各组织器官及系统,其发病机制可能是由于免疫功能异常引起广泛的急性或慢性血管炎症及非血管炎性细胞作用于神经或肌肉组织而引起一系列病理改变[2]。pSS合并神经系统损害并不少见,国外报道周围神经系统损害占10%~30%[3],个别报道发生率高达68%[4]。近年的研究报道发现有20%的p SS患者出现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临床表现[2]。由于这些损害累及部位的不同其所引起的临床表现也多种多样,如乏力、肌肉关节疼痛、末梢神经炎、癫痫、失语、脑梗死、脑出血、脑膜脑炎,共济失调以及精神异常等表现。

本组患者临床表现有头痛,肌肉、关节疼痛,精神障碍,脑梗死,脱髓鞘病变及颅神经损害等。pSS的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大多迁延缓和,不同于SLE所致的中枢神经系统病变,部分患者较SLE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轻微。而周围神经病变常在发病后多年才被确诊为原发性干燥综合征,而周围神经系统的病变更易漏诊,部分患者的临床表现还以神经系统症状为主,不易引起患者的重视而易被忽视,且部分神经科医生对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认识也较为陌生,因此,在临床上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更容易误诊和漏诊。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头部MRI图像的改变提示其血管炎病变与神经系统病变相关。不同部位的血管炎症引起了不同部位相应的损害而表现出各种临床症状。血管炎常常引起组织中血管闭塞或痉挛。由于炎性细胞直接作用于神经或肌肉组织从而引发一系列病理学的改变。对于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治疗,对确诊的这些患者给予治疗后症状已明显改善,各项指标均有好转。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的患者经治疗后MRI检查,显示病变灶明显缩小或消失。经系统的临床观察与治疗,认为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的pSS患者应给予肾上腺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病情顽固者还应给予足够剂量的免疫抑制剂,以迅速减轻损害。

通过本研究证明,对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只要采取积极的有效治疗,绝大多数已出现病理性损害的组织器官就可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和改善,为今后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治疗提供了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董怡.干燥综合征国际分类诊断标准[J].中华风湿病杂志,2002,6(4):25-27.[1]DONG Y.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diagnosis criteria for revisedin 2002[J].Chinese Journal of Rheumatology,2002,6(4):25-27.Chinese

[2]曹秉振,曹霞,常高峰,等.干燥综合征神经系统损伤的临床病理分析[J].中华神经科杂志,2005,38(7):434-437.[2]CAO BZ,CAO X,CHANG GF,et.al.Clinicopathologic analysisof neurological damage for Primary Sjogren Syndrome[J].ChineseJournal of Neurology,2005,38(7):434-437.Chinese

[3]MELLGREN SI,CONN Dl,STEVENS JC,et al.Peripheral neu-rology in primary Sjogren’s Syndrome[J].Neurology,1989,39:390-394.

原发干燥综合征 篇6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02年10月至2008年2月收治的43例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18例为住院患者, 余均为门诊治疗。病程1~10年。43例发病的pSS中男5例, 女38例, 男女之比为1∶7.6;年龄范围16~65岁, 平均 (40.5±44.2) 岁;发病年龄18~56岁, 平均 (36.8±4.11) 岁。

1.2 临床表现

1.2.1 口腔症状

口干41例;多发性口腔溃疡12例;舌痛21例;猖撅性龋齿 (表现为牙齿逐渐变黑, 继而小片脱落, 最终只留残根) 31例, 龋齿龋坏发展快部分呈残根状例是本病的特征之一。牙龈肿痛牙龈出血24例;腮腺间歇性肿大疼痛25例, 累及单侧20例, 累及双侧5例, 伴有发热10例;口腔科检查可见唾液流率减低43例;腮腺造影可见末梢导管扩张, 对比剂外渗, 呈“雪花点”样改变36例。

1.2.2 眼部症状

表现为干燥性角膜炎36例, 以眼部干涩、异物感、少泪、角膜炎、角膜溃疡等表现。眼科检查可见Schirmer试验阳性31例、角膜染色呈阳性37例。

1.2.3 全身症状

低热10例;乏力21例;食欲低下26例;体质量减轻24例。

1.2.4 皮肤症状

紫癜样皮疹例9例;斑丘疹3例;色素沉着2例;荨麻疹样皮疹2例;结节红斑3例。

1.2.5 肌肉关节症状

反复多发关节痛29例;关节肿痛6例;多发性肌炎2例;雷诺现象15例。

1.2.6 呼吸系统症状

其中咳嗽9例, 胸闷气促9例, 胸痛2例, 湿啰音6例, 干啰音2例。胸部影像学:肺部磨玻璃样改变3例, 斑片样淡薄影4例, 胸膜改变5例, 间质纤维化3例, 蜂窝样1例。

1.2.7 肾脏损伤症状

肾结石2例, 亚临床型肾小管性酸中毒24例。2例为肾病综合征, 4例肾小球肾炎, 1例出现肾功能不全。

1.2.8 神经和血液系统症状

以周围神经损害为多见, 感觉过敏5例、感觉缺失1例。白细胞减少18例, 血小板减少10例。

1.3 实验室检查

自身抗体:抗SSA抗体阳性36例、抗SSB抗体阳性24例, 抗RNP抗体阳性4例和抗着丝点抗体阳性5例。类风湿因子阳性19例, 抗心脂抗体阳性10例。其中抗SSA抗体及抗SSB抗体对本病诊断有很大的帮助, 前者在本病的敏感性高, 后者则特异。

2 诊断标准

根据2002年制定国际分类 (诊断) 标准。其敏感性为88.3%~89.5%, 特异性为95.2%~97.8%[1]。分类标准项目: (1) 口腔症状:3项中有1项或1项以上。 (1) 每日感口干持续3个月以上; (2) 成年后腮腺反复或持续肿大; (3) 吞咽干性食物时需用水帮助。 (2) 眼部症状:3项中有1项或1项以上。 (1) 每日感到不能忍受的眼干持续3个月以上; (2) 有反复的砂子进眼或砂磨感觉; (3) 每日需用人工泪液3次或3次以上。 (3) 眼部体征:下述检查任1项或1项以上阳性: (1) Schirmer试验阳性 (≤5mm/5min) ; (2) 角膜染色阳性。 (4) 组织学检查:下唇腺病理示淋巴细胞灶≥1 (指4mm2组织内至少有50个淋巴细胞聚集于唇腺间质者为一灶) 。 (5) 唾液腺受损:下述检查任1项或1项以上阳性: (1) 唾液流率阳性 (≤1.5mL/15min) ; (2) 腮腺造影阳性; (3) 唾液腺放射性核素检查阳性。 (6) 自身抗体:抗SSA或抗SSB抗体阳性 (双扩散法) 。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诊断:无任何潜在疾病的情况下, 有下述a或b。a.符合分类标准项目中4条或4条以上, 但必须含有条目 (4) 组织学检查和 (或) 条目 (6) 自身抗体;b.条目 (3) ~ (6) 条中任3条阳性。

3 讨论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在我国人群的患病率为0.4%~0.7%, 在老年人可高达3%~4%[2], 女性患者明显多于男性。干燥综合征的诊断标准至今尚未统一, 科研分析与治疗结果也不尽相同[3]。由于pSS患者常在口腔科首诊, 多以龋病、口干、腮腺肿大等为主要临床症状。因此, 要提高对此病的认识, 特别是作为口腔科医师, 更应对此病的口腔临床特点有足够的认识, 掌握其临床表现及一些特殊检查方法, 多学科合作, 减少误诊漏诊, 及早明确诊断。治疗本病目前尚无根治方法。主要是替代和对症治疗。治疗目的是预防因长期口、眼干燥造成局部损伤, 密切随诊观察病情变化, 防治本病的系统损害[1]。p S S的临床特点:症状多样化, 以口、眼干燥, 关节痛, 肾小管酸中毒多见。可引起多系统损伤。抗SSA和 (或) 抗S S B抗体、阳性率较高, 组织学检查很重要。

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干燥综合征临床特征。方法回顾43例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其临床特征。结果症状多样化, 以口、眼干燥, 关节痛, 肾小管酸中毒多见, 可引起多系统损伤。结论SSA和 (或) 抗SSB抗体、阳性率较高、组织学检查很重要。

关键词:原发性干燥综合征,临床特征

参考文献

[1]叶任高, 陆再英.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908-911.

[2]牛秀风, 孙东红, 吴谨.老年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早期诊断[J].疑难病杂志, 2003, 2 (6) :340-342.

原发干燥综合征 篇7

关键词:老年人,干燥综合征,唇腺活检,自身抗体

干燥综合征(SS)是一种侵犯唾液腺和泪腺等外分泌腺的慢性系统性疾病,当其未并发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时称为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 SS)。p SS常常不伴其他疾病,作为一种原发疾病单独存在,但有时也可累及皮肤、肾脏、肝脏、肺和神经系统,有些患者可以出现全身性淋巴组织增生、假性淋巴瘤,甚至淋巴样恶性肿瘤。继发于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系统性硬化症等自身免疫性疾病时称为继发性干燥综合征,临床病变除累及口、眼、外分泌腺外,常常造成多系统损坏。不同年龄p SS患者的临床特点、实验室资料及腺外多器官受累的情况有明显不同[1],目前国内外相关研究报道较少。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以下简称“我科”)近年来收治的不同年龄p SS患者的临床资料、实验室结果及治疗特点,以期进一步指导临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3年6月~2016年6月我科126例p SS住院患者资料,女122例,男4例;年龄21~76岁,平均(52.1±7.2)岁;病程3个月~25年,平均(4.9±6.6)年。根据年龄分为老年组(年龄≥60岁)45例,均为女性,年龄60~76岁,平均(67.7±5.6)岁;中青年组(年龄<60岁)81例,女77例,男4例,年龄21~59岁,平均(42.6±8.1)岁。诊断符合2002年美国-欧洲共识标准[2]。

1.2 治疗方法

以对症治疗为主:(1)关节痛、肌痛者予以非甾体类抗炎药;(2)白芍总苷;(3)硫酸羟氯喹或硫酸羟氯喹+白芍总苷。(4)合并有血小板减少、肾小管酸中毒、肺间质改变及肝脏损害者予以糖皮质激素治疗,必要时联合雷公藤、环磷酰胺等治疗。

1.3 观察指标及检测方法

回顾性收集整理患者一般资料,包括口干、眼干症状,猖獗龋,干眼征(Schirmer试验、泪膜破裂时间及角膜荧光染色阳性),唾液流率,腮腺同位素显影及唇腺活检等。角膜荧光染色:角膜1%刚果红染色,染色点>10个为阳性。唇腺活检:取下唇腺组织常规切片染色,显微镜下观察,4 mm2内能见到1个以上淋巴细胞灶(淋巴细胞计数在50个以上为1个细胞灶)为阳性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资料,包括白细胞(白细胞<4×109/L为白细胞减少)、血小板、血红蛋白、免疫球蛋白(Ig)、补体(C3、C4)、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抗核抗体(ANA)、类风湿因子(RF)、肺CT等。其中Ig G、Ig M、Ig A、C3、C4采用速率比浊法测定(贝克曼生物有限公司),抗SSA、SSB抗体采用点印迹法(欧盟生物有限公司)检测,循环免疫复合物(CIC)采用聚乙二醇(PEG)沉淀法测定(元康生物有限公司),ANA滴度及分型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上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RF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元康生物有限公司)。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

老年组口干症状、眼干症状、猖獗龋、甲状腺受累、唾液流率减低、唇腺活检阳性率的阳性率高于中青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Schirmer试验、泪膜破裂、角膜荧光染色、腮腺同位素显影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实验室检查比较

老年组抗SSA抗体及抗SSB抗体阳性率、RF升高及白细胞减低明显低于中青年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补体C3下降、补体C4下降、血沉增快、Ig A升高、Ig M升高、Ig G升高、ANA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治疗情况比较

老年组应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及白芍总苷单药治疗的比例高于中青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羟氯喹治疗比率低于中青年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而两组激素+雷公藤治疗、激素+环磷酰胺治疗及其他治疗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注:Ig:免疫球蛋白;RF:类风湿因子;ANA:抗核抗体

3 讨论

SS是一种以泪腺和唾液腺的淋巴细胞浸润伴有干燥性角膜结膜炎及口腔干燥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免疫反应介导的慢性炎症性疾病,是常见的慢性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之一[3],主要侵犯涎腺、泪腺等外分泌腺,可以累及皮肤、肝、肾、肺、血液、关节、神经系统等并发慢性支气管炎、胸膜炎、间质性肺炎及肺纤维化,亦可有颈或全身淋巴结肿大、肝脾大、间质性肾炎或Ⅰ型肾小管酸中毒、心肌炎、心包炎等,本病可有假性淋巴瘤表现,有的病例转变为恶性淋巴瘤,本病常与其他疾病合并存在,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硬皮病、红斑狼疮、多发性肌炎/皮肌炎、结节性多动脉炎、青年型类风湿关节炎、慢性活动性肝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及淋巴网状细胞肿瘤;总之临床表现比较复杂[4,5,6,7,8,9,10,11,12,13]。p SS在临床并不少见,在我国的患病率为0.3%~0.7%,约半数病例的主要症状在40岁以前发生,其初发年龄集中于20~40岁,但老年人发病率也可高达3%~4%[14]。本病90%以上的患者为女性,本研究中女性患者达到96.8%。本研究中老年患者口干、眼干、猖獗龋、甲状腺受累唇腺活检的阳性率及唾液流率减低均高于中青年患者,但SSA抗体、SSB抗体阳性率及RF升高均低于中青年组,提示老年p SS患者虽然口干、眼干、猖獗齿的症状明显,但SS相关免疫学特异性差,而唇腺活检特异性高。因此,对于疑似老年p SS患者建议及早进行唇腺组织病理检查。

原发干燥综合征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7年至2009年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90例, 随即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5例, 其中男性患者2例, 女性患者43例, 年龄在13~68岁, 患者平均年龄47.5岁;对照组45例, 男性患者2例, 女性患者43例, 年龄在14~70岁, 平均年龄47.3岁。2组患者在病程、性别、年龄、病情方面没有较大差异, 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主要标准:抗SSA抗体或者抗SSB抗体呈阳性。次要标准: (1) 患者有口干或者眼干的现象, 并且持续2个月以上; (2) 患者有持续性或者反复性腮腺肿大现象; (3) 角膜荧光染色呈阳性; (4) 猖獗龋; (5) 腮腺造影出现异常或者自然唾液流率每分钟<0.03mL; (6) 患者唇腺活检出现异常; (7) 肾小管酸中毒; (8) 高球蛋白血症性紫癜或者高球蛋白血症; (9) 抗核抗体阳性或者类风湿因子阳性。以上具备主要指标并且有3相次要指标符合, 或者符合次要指标5项以上的, 排出移植物抗宿主反应、淀粉样变、淋巴瘤、其他结缔组织病, 可确证为原发性干燥综合征。

1.3 治疗方法

治疗组采用中药杞菊地黄汤加减。组方:枸杞子15g, 丹皮10g, 菊花10g, 泽泻10g, 桑椹10g, 制首乌10g, 麦冬15g, 北沙参15g, 淮山药15g, 山萸肉15g, 茯苓15g。如果患者腰膝酸软无力适当加入怀牛膝;关节疼痛患者需加入羌活、桑枝;心烦意乱患者适当加入地骨皮;大便干燥患者加入全瓜蒌。每天1剂, 分早晚两次服用, 连续3周。对照组采用羟氯喹0.2g Bid P.O替代治疗, 并配合局部用药。局部用药方法:眼部干燥患者滴入0.1%玻璃酸钠或普拉洛芬眼液;口干燥患者口服15mg必嗽平, 促进患者唾液分泌。

1.3 常规护理

原发干燥综合征患者通常情绪抑郁, 焦虑烦躁, 应当及时为患者讲解相关知识及治疗方法, 说明情绪的异常会影响治疗效果。多位患者介绍成功的病例, 增强其治疗信心。告知患者应当保证睡眠, 适当参加体育活动, 提高营养食品的摄入量, 增强自身免疫机能。适当增加饮水量, 降低口腔发生感染的概率。特别是妇科分泌物有所降低, 易导致尿路感染的发生, 增加饮水量可减少尿路感染的发病概率。在日常饮食上以清淡为主, 多吃新鲜蔬菜、水果, 禁忌辛辣、油炸、煎炒等食品。

2 治疗结果

2.1 疗效标准

好转:患者经过治疗后: (1) 眼干、口干现象明显减轻; (2) 患者经复查Schirmor试验每5min>5mm滤纸湿; (3) 自然唾液流率每分钟>0.03mL。无效:患者经过治疗后, 通过实验室检验各项指标并无明显变化。

2.2 结果

(1) 疗效比较:治疗组45例好转36例, 无效9例;对照组45例, 好转24例, 无效21例。经检验差异明显。 (2) 2组好转时间比较:治疗组好转的36例中, 30d 6例, 90d 17例, 180d 13例;对照组好转的24例中, 30d 0例, 90d 6例, 180d 18例。经检验差异明显。

3 体会

干燥综合征在中医文献中无相似的病名记载, 但表现在诸多古典医籍中有类似的描述, 因本病起病干燥, 且有十燥的表现, 燥胜则千, 诸涩枯涸, 干劲皴揭, 皆属于燥。沈丕安认为:本病外有气血痹阻, 内有津亏液燥。为燥邪致痹, 属中医“燥痹”范围。其病因病机主要是先天禀赋不足, 阴阳失调;或索体阴虚。津液亏少;或素体阳虚, 不能化水, 津液不得上承。均可导致阴津亏虚。清窍失养, 发为本病。本病见40岁以上女性, 主要是由于女子体阴而用阳, 40岁以上女子天癸渐竭, 精血亏虚, 阴津不足, 多因阴虚内热而伤津耗液。导致口眼清窍失养。经脉气血痹阻而多发本病。杞菊地黄汤是在六味地黄汤基础上加枸杞、菊花而成, 滋补肝肾同时兼有养阴平肝、滋水明日的作用。杞菊地黄汤是治疗温燥伤肺重症的方剂, 通过加减方药, 治疗干燥综合征效果更佳。方中桑叶为君, 清宣肺燥。石膏为臣, 一者清肺经之热, 一者润肺经之燥。如此配合, 宣中有清, 清中有润;石膏虽质重沉寒而量少, 故不碍桑叶清宣之性。余药皆为佐药, 杏仁、杷叶利肺气, 使肺气肃降有权;阿胶、胡麻仁润肺养阴, 使肺得濡润之性;人参、甘草益气和中, 使土旺金生, 肺气自旺。诸药相伍, 燥邪得宣, 气阴得复而奏清燥救肺之功。若痰多难咯者, 加贝母、瓜蒌以润肺化痰;兼血瘀证者, 加丹参、当归, 或加桃红四物汤;兼阴虚者, 重用生地, 另加土茯苓。细阅本方, 从火燥一端起见, 六淫火邪, 外伤于肺, 肺之津液素亏之人, 更易为火邪所伤。肺主皮毛, 故多表现为体表干燥的症状。外来之火, 非徒用清降可愈, 火郁发之, 故以桑叶之清宣肌表, 解外来之邪, 桑叶得金气而柔润之不调。石膏甘寒色白, 直清肺部之火, 禀四方清肃之气, 以治主病。肺与大肠相表里, 杏仁、麻仁降肺润肠, 阿胶、麦冬保肺之津液。人参、甘草, 补肺之母气, 枇杷叶苦平降气, 除热消痰, 使金令得行, 诸证痊愈。

针对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治疗, 采用中医中药治疗方法, 不论从治疗效果、治疗时间以及副作用上进行比较, 均好于对照组, 差异明显。杞菊地黄汤采用向六味地黄汤中添加菊花、枸杞等材料, 具有滋补肝肾的功能, 同时具备滋水明目、养阴平肝的功效。经过临床实践证明杞菊地黄汤对患者免疫能力及免疫抗体的形成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枸杞能够提高患者体液免疫能力, 提高Ig M及r-球蛋白数量。菊花则可以增强网状内皮系统和白细胞的吞噬能力, 对人体免疫能力有着极好的促进作用。临床证明:杞菊地黄汤治疗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效果显著, 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周改菊.原发性干燥综合征58例临床分析[A].首届全国中青年风湿病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4.

[2]康广盛, 周洪伟.干燥综合征中医辨治6法[J].江苏中医药, 2008, 40 (11) :73.

[3]房丽华, 刘晓萍, 段朝霞, 等.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血液系统损害[A].全国自身免疫性疾病专题研讨会暨第十一次全国风湿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

[4]蔡海燕.干燥综合征的中医研究进展[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7.

[5]张香妮.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中医证候分布研究[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9.

干燥综合征复杂多样 篇9

临床表现多样

口干 唾液腺分泌减少,常见口干舌粘,饮水频繁,进食需用水送,易发龋齿,牙齿小片脱落,腮腺反复肿大。

眼干 泪腺分泌减少,常见眼痒,眼部异物感,严重者可欲哭无泪,也可见结膜炎。泪腺一般不肿大,或轻度肿大。

关节肌肉 常有关节痛,少部分会出现关节肿胀,骨破坏少见。5%发生肌炎,表现为肌无力。

皮肤黏膜 皮肤干燥、瘙痒,可见紫癜、荨麻疹样皮疹。鼻腔、阴道黏膜干燥。

肺 表现为干咳,可出现气紧,反复肺部感染少见,肺功能常下降。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重度肺动脉高压,预后不良。

肾 常见肾小管酸中毒,引起低钾性周期麻痹、肾性软骨病、肾结石、肾性尿崩症。肾小球受累少见。

消化系统 常见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酸缺乏、食欲减退、消化不良、吞咽困难、嗳气等。血清转氨酶升高,黄疸、肝肿大也常见。偶见慢性胰腺炎,表现为上腹痛、血尿淀粉酶升高。

血液系统 常见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因血小板减少而致出血少见。伴发淋巴瘤比例高。

神经系统 神经损害与血管炎有关,表现为癫痫、偏盲、偏瘫、脊髓炎及周围神经炎。

口干不一定患病

口干,吃馒头需用水送,是干燥综合征吗?“口干”与“干燥综合征”既有联系,又不等同。偶尔口干常是生理性的,是人体缺水表现。干燥综合征则是病理性的,每日均会出现口干。某些疾病如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鼻窦炎,某些药物如阿托品、异丙嗪、安定片、速尿片、硝苯地平、谷维素、茶碱,亦可引起口干。

当出现口干后,若有前述2~3项临床表现,首先需眼科查看有无干眼症,同时检查抗核抗体、免疫球蛋白、血常规、血糖等。若有异常,进一步检查抗核抗体谱、补体、唾液腺ECT,必要时请口腔科行唇腺活检查,看有无大量淋巴细胞聚集。若有出汗多,易生气,需详查甲状腺功能。若有皮肤、神经系统表现,还需检查抗中性粒细胞包浆抗体。

中药调理效果好

干燥综合征目前尚无根治办法,主要采取对症措施,改善临床症状,控制和延缓因免疫反应而引起的组织器官损害。眼干者,予人工泪液滴眼;口干者,应频饮水,勤漱口;关节痛者,予非甾体消炎止痛药;系统性损害者,予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此外,白芍总苷、羟氯喹也可试用。

本病属中医“燥痹”范畴,由燥邪所致,燥伤津血,病久必入血分。目前普遍认为“阴虚为本、燥热为标”,累及肺、脾、肝、肾,常见证型有肝肾阴虚、肺胃阴虚、肝郁脾虚、血瘀津枯、阴阳两虚等。初期可在中医师指导下,选用增液汤、玄麦甘桔汤、益胃汤、玉液汤、六味地黄丸等,后期需加入清热凉血药如丹皮、赤芍。

患者的日常保养

戒烟酒;忌辛辣、香燥、温热之品,如姜、蒜、辣椒、油炸和烧烤食品;果蔬类推荐梨、鲜藕、西瓜;食疗推荐沙参鸭、百合粥。

口腔溃疡者,可用蒲黄或金银花泡水漱口;口干者,可少量频繁饮水,勤漱口,亦可常含话梅、藏青果,使用软毛牙刷,饭后需刷牙,定期做口腔检查;鼻干燥者,可用生理盐水滴鼻,忌抠抓;皮肤干燥者,可使用润肤膏或保湿水;阴道干涩,分泌物少,性生活前可使用液体性润滑剂如丙酸胶,绝对不要使用油性制剂。

原发干燥综合征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已确诊的pSS患者30例, 其中男1例, 女29例, 年龄31岁~69岁, 平均46岁。所有患者均符合2002年原发干燥综合征国际分类诊断标准[1], 近1个月内未接受中西药治疗。需排除严重感染、过敏体质、不能合作、合并有其他导致血液流变学较大改变疾病的患者。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予中药杞菊地黄汤加减。组方:枸杞子15 g, 菊花10 g, 丹皮9 g, 泽泻9 g, 茯苓10 g, 熟地24 g, 山萸肉15 g, 淮山药15 g, 北沙参20 g, 麦冬15 g, 制首乌10 g, 桑椹10 g。腰膝酸软无力加怀牛膝;关节疼痛加桑枝、羌活;五心烦热加地骨皮;大便干结加全瓜蒌。每日1剂, 煎取300 mL, 早晚分服, 连续服用4周。

1.3 临床疗效评分标准 (见表1)

1.4 血液流变的检测方法和指标 所有患者经知情同意后, 每次检测前禁食12 h, 于次日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5 mL, 肝素钠抗凝, 用VISCOMETER LG-R-80F全自动血液黏度仪检测。检测指标分别为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全血还原黏度、红细胞比容、红细胞沉降率 (ESR) 、血细胞沉降率方程K值、红细胞最大聚集指数、变形指数。

1.5 统计学处理 用SPPSS 13.0统计软件处理,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x¯±s)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2 结 果

2.1 临床疗效

治疗前眼干症状评分4分、3分、2分、1分、0分分别为3例、6例、12例、8例、1例, 治疗后分别为0例、0例、1例、15例、14例 (P<0.05) ;治疗前口干症状评分4分、3分、2分、1分、0分分别为1例、8例、15例、3例、0例, 治疗后分别为0例、0例、1例、10例、19例 (P<0.05) ;治疗前泪流率评分4分、3分、2分、1分、0分分别为1例、10例、15例、3例、1例, 治疗后分别为0例、0例、1例、19例、10例 (P<0.05) ;治疗前唾液流率评分4分、3分、2分、1分、0分分别为3例、9例、14例、4例、0例, 治疗后分别为0例、0例、0例、15例、15例 (P<0.05) 。

2.2 血液流变学 (见表2)

2.3 临床疗效评分与血液流变的相关性

临床疗效总评分与血浆黏度、血细胞沉降率方程K值、红细胞最大聚集指数呈正相关 (r分别为0.874、0.644、0.739, P<0.01) , 与红细胞最大变形指数呈负相关 (r=-0.791, P<0.01) 。治疗后外周血血液全血黏度 (低切、高切) 、全血还原黏度 (低切、高切) 、ESR较治疗前虽有低表达趋势, 但其与临床疗效总评分未见相关性。

3 讨 论

干燥综合征在中医文献中无相似的病名记载, 但表现在诸多古典医籍中有类似的描述, 因本病起病干燥, 且有干燥的表现, 燥胜则干, 诸涩枯涸, 干劲皴揭, 皆属于燥。沈丕安认为:本病外有气血痹阻, 内有津亏液燥, 为燥邪致痹, 属中医“燥痹”范围。其病因病机主要是先天禀赋不足, 阴阳失调;或素体阴虚, 津液亏少;或素体阳虚, 不能化水, 津液不得上承, 均可导致阴津亏虚, 清窍失养, 发为本病。本病见40岁以上女性, 主要是由于女子体阴而用阳, 40岁以上女子天癸渐竭, 精血亏虚, 阴津不足, 多因阴虚内热而伤津耗液, 导致口眼清窍失养, 经脉气血痹阻而多发本病。杞菊地黄汤是在六味地黄汤基础上加枸杞、菊花而成, 滋补肝肾同时兼有养阴平肝、滋水明目的作用。血液流变学是一项综合指标, 它取决于血浆黏度, 红细胞聚集性以及红细胞的血液流变特性[2,3,4,5]。本研究发现经杞菊地黄汤治疗后眼干症状、口干症状、泪流率、唾液流率临床评分较治疗前均减低, 并且临床疗效总评分比值与血浆黏度、血细胞沉降率方程K值、红细胞最大聚集指数比值呈正相关, 与变形指数比值呈负相关, 提示杞菊地黄汤可通过影响血液流变而改善病情。

pSS临床上除有唾液腺和泪腺受损功能下降而出现口干、眼干外, 尚有其他外分泌腺及腺体外其他器官的受累而出现多系统损害的症状[6], 其血清中则有多种自身抗体和高免疫球蛋白血症, 为造成患者血液流变学改变的主要原因。本研究结果显示, pSS患者治疗前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全血还原黏度均高于治疗后, 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液黏度的变化有一定的规律性, 即在低切变率下血液黏度较高。当切变率逐渐升高时, 血液黏度逐渐降低, 血液中存在一系列的黏滞因素, 如血浆黏度、血细胞比容、红细胞聚集、红细胞刚性以及血小板聚集等, 这些因素的升高, 可导致血液的高黏滞状态, 而pSS患者有高球蛋白血症, 会引起血浆黏度的增高。

pSS患者红细胞聚集指数对于低切变率下的血液流动有极大影响, 低切变率下的红细胞聚集使血液黏度升高, 其升高程度与聚集程度之间呈正相关。由于有多种自身抗体, 使红细胞膜及其形状发生改变而使红细胞变形能力降低。血细胞沉降率增快, 与血浆各成分改变有关, 而血细胞沉降率方程K值反映红细胞的聚集性。本研究结果显示, pSS患者治疗前红细胞最大聚集指数、血细胞沉降率方程K值高于治疗后, 但治疗前红细胞最大变形指数低于治疗后, 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 pSS患者存在血浆高黏滞血症, 有高球蛋白血症, 多种自身抗体、血管炎, 会导致血管狭窄, 微循环障碍。杞菊地黄汤可明显降低pSS患者全血黏度 (低切、高切) 、血浆黏度、全血还原黏度 (低切、高切) 、ESR、血细胞沉降率方程K值、红细胞最大聚集指数, 提高变形指数, 改善微循环。

参考文献

[1]唐福林, 吴东海, 顾越英.临床诊疗指南-风湿病分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43.

[2]陈军, 李静.推拿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血液流变学及血清一氧化氮与血清内皮素的影响[J].时珍国医国药, 2008, 19 (8) :2028-2029.

[3]武哲丽, 刘梅, 陈群.肝病瘀血舌象不同证型血液流变学的临床实验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 2008, 35 (7) :968-969.

[4]刘壮志.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肺心病急性发作期血液流变性的影响[J].时珍国医国药, 2008, 19 (6) :1520-1521.

[5]杨光, 虞鹤鸣, 赵霞.化瘀清利颗粒对高血压肾病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辽宁中医杂志, 2009, 36 (3) :326-328.

上一篇:脑出血继续出血下一篇:空白作文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