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保护罩

2024-09-07

耳保护罩(精选7篇)

耳保护罩 篇1

鸡球虫病(coccidiosis)是由7种柔嫩艾美耳球虫引起的分布范围广、危害严重的疾病。柔嫩艾美耳球虫(E.tenella)是球虫病爆发中致病性最强的虫种之一,主要侵害鸡的盲肠,通过裂殖体在盲肠上皮细胞中大量增殖,破坏肠黏膜引起肠管发炎和上皮细胞崩解[1,2]。目前,该病的药物防治多采用抗生素类和化学合成类药物,但由于耐药虫株的出现及残留药物对人体的危害,使药物防治受到限制[3]。免疫预防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但目前对球虫的免疫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同种不同株、不同发育阶段的虫体抗原成分都不同,因此研究柔嫩艾美耳球虫不同地理株的免疫保护性对球虫免疫机理研究和疫苗研制、使用具有重要意义。试验以5个地理株为试验材料,研究各地理株的免疫保护率及细胞免疫在球虫免疫中的作用,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虫株

E.tenella广州株为广东农业科学院蔡建平研究员馈赠,山东株为莱阳农学院王江青教授馈赠,保定株为河北农业大学秦建华教授馈赠,长春株及黑龙江株均为吉林大学农学部寄生虫研究室保存。

1.2 试验动物及饲养

1日龄AA肉鸡750只,购自吉林德大肉种鸡公司,自配无抗球虫药的全价饲料,80 ℃烘烤1 h,自由采食、饮水,24 h光照,于严格消毒、无球虫环境下饲养,将10,11日龄连续2 d粪检无球虫卵囊鸡用于试验。

1.3 动物免疫及攻虫

1.3.1 免疫保护率的测定

对12日龄AA肉鸡逐只称重,淘汰体重过大和过小者,将600只无球虫雏鸡随机分成30组(每组20只):E.tenella广州株、保定株、长春株、山东株、黑龙江株免疫组各5个,12日龄时分别用上述虫株进行免疫,剂量为每只1×104个卵囊;另设空白对照组5个。24日龄时分别用广州株、保定株、长春株、山东株、黑龙江株对各组鸡攻虫,剂量为每只1×103个卵囊。攻虫后第7天进行OPG计数、粪便计分、盲肠病变计分、增重测定,计算保护率[4],分析各数据。

OPG计数:取粪便1 g,溶于10 mL水中制成稀释液,充分搅拌均匀后取1滴置于血细胞计数板上,在低倍镜下计算计数室四角四个大方格中的卵囊总数,除以4求其平均值,再乘以10即为OPG值。

粪便计分:从感染后第4天开始,每天进行粪检,连续观察5 d。0分表示100%粪便不带血;+1分表示25%粪便带血;+2分表示50%粪便带血;+3分表示75%粪便带血;+4分表示100%粪便带血。

盲肠病变计分:剖检盲肠,肉眼观察盲肠病变,两侧病变不一致时以严重一侧为准。0分表示无肉眼病变;+1分表示盲肠壁有很少量散在的瘀点,肠壁不增厚,内容物正常;+2分表示病变数量较多,盲肠内容物明显带血,肠壁稍增厚;+3分表示盲肠内有多量血液或有盲肠芯,盲肠壁增厚明显,盲肠中粪便含量少;+4分表示因充满大量血液或盲肠芯肿大,肠芯可能含有粪渣,死亡鸡只也记+4分。保护率=[(各株对照组攻虫OPG数-各株攻虫后OPG数)/各株对照组攻虫OPG数]×100%。

1.3.2 细胞免疫的检测

将60只12日龄无球虫AA肉鸡随机分成1个空白对照组、5个试验组,每组10只,试验组分别用E.tenella广州株、保定株、长春株、山东株、黑龙江株于12日龄首免、24日龄二免,剂量均为每只1×104个卵囊,二免后第10天各试验组及空白对照组雏鸡分别翅下静脉采血1 mL,抗凝处理后进行鼠抗鸡CD4+T、CD8+T单抗标记,再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水平。

2 结果

2.1 E.tenella不同地理株免疫保护结果(见表1)

由表1可知:5个地理株球虫免疫后的雏鸡对球虫的再感染具有不同的抵抗力,对同株攻虫的免疫保护率为广州株83.9%>长春株75.6%>保定株74.1%>山东株72.5%>黑龙江株70.3%,广州株与其他虫株相比具有较高的保护率;对其他株攻虫的平均免疫保护率为广州株72.8%>保定株66.5%>山东株63.7%>长春株58.2%>黑龙江株52.7%,广州株极显著高于长春株和黑龙江株。广州株对各株的攻虫、粪便计分和盲肠计分也显著低于长春株、黑龙江株及保定株。广州株免疫组雏鸡平均增重极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其他株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广州株的平均卵囊产量显著低于其他株(P<0.05),说明不同地理株球虫具有不同免疫原性,经过免疫后的雏鸡获得了部分保护力。

注: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同列数据肩标*表示差异显著(P<0.05),**表示差异极显著(P<0.01)。

2.2 E.tenella不同地理株细胞免疫结果(见表2)

由表2可知,5个试验组雏鸡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数量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其中以广州株最高,各组引起的CD4+T淋巴细胞数量增加明显高于CD8+T淋巴细胞数量增加,CD4+与CD8+T淋巴细胞比值差别不大,表明不同地理株球虫感染能够引起明显的细胞免疫。

注: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同列数据肩标*表示差异显著(P<0.05)。

3 讨论

在对球虫的免疫研究中发现,不同种的球虫抗原存在差异,同种不同株间也存在着抗原差异,同一个体的不同发育阶段抗原也不相同[5]。本试验结果显示,5个不同地理株E.tenella免疫原性存在差别,各株均能引起一定的免疫保护,广州株83.9%>长春株75.6%>保定株74.1%>山东株72.5%>黑龙江株70.3%,广州株显著高于其他虫株;各株交叉保护率有明显差异,广州株极显著高于长春株和黑龙江株,显示出抗原差异。广州株的粪便计分和盲肠计分明显低于长春株、黑龙江株及空白对照组。在球虫的免疫机制中抗体的作用很小[6],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在免疫中发挥着重要作用[7,8]。本试验中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在攻虫10 d后其数量均有明显增加,尤其是CD4+T淋巴细胞增加较多,试验组CD4+与CD8+T淋巴细胞比值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本试验结果与Shirley M W[9]对耐药杂交株可耐受多种药物的结果相似,这些研究为鸡球虫活苗在不同地区的正确使用提供了依据,也为进一步研究球虫保护性抗原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ALLEN P C,FETTERER R H.Recent advances in biology and im-munobiology ofEimeriaspecies and in diagnosis and control of infec-tion with these coccidian parasites of poultry[J].Clin MicrobiolRev,2002,15(1):58-65.

[2]DALLOUL R A,LILLEHOJ H S.Recent advances in immunomo-dulation and vaccination strategies against coccidiosis[J].AvianDis,2005,49(1):1-8.

[3]VERTOMMEN MH,DEEK HW.How can a resistance problem bebroken[J].World Poultry,1993,9:19-21.

[4]索勋,李国清.球虫病学[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1998:357-396.

[5]NORTON C C,HEIN H E.Eimeriamaxium:A comparison of twolaboratory strains with a fresh isolate[J].Parasitology,1976,72(3):345-354.

[6]段嘉树,程金科,赵树英.球虫疫苗免疫防治纵横谈[J].当代畜牧,1994,12:13-20.

[7]查红波,蒋金书.球虫保护性免疫机制[J].中国兽医杂志,1997,23(11):47-48.

[8]ARAKAWA A,XIE M Q.Control of coccidiosis in chickens[J].Protozool Res,1993,(2)3:31-39.

[9]Shirley MW,KEMP D J,PALLISTER J,et al.Amolecular karyo-type ofEimeria tenellaas revealed by contour-clamped homogenouselectric 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J].Mol Biochem Parasitol,1990,38(2):169-173.

耳保护罩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本组82例,男50例,女32例; 年龄6 ~ 12岁,平均9. 6岁。均为先天性小耳症患儿,其中Ⅰ期术后42例,Ⅱ期术后29例,Ⅲ期术后11例。患儿均无药物过敏史,无精神疾患,有正确的认知能力。

1. 2 方法

1. 2. 1耳罩制作与佩戴患儿行Ⅰ期耳后扩张器埋植术后7 ~ 10 d行拆线,专业人员测量耳后埋植的扩张器区域皮肤的长度、宽度,以扩张器外缘皮肤旁开5 cm为适宜的长度、宽度。选用大小适宜的低温热塑板,其上有密集孔洞,直径约1 mm。将该板放在70 ℃热水中浸泡片刻使之变软,覆盖于圆球上来回按压,按照之前测得扩张器皮肤的长宽度形成椭圆形耳罩形状,再将耳罩边缘浸于热水中片刻变软,擦干扣于患耳侧,立即用合适的力度加压,使面、颊、颈部及颌下关节与耳罩边缘紧密贴附,用手指按压耳罩边缘至合适的形状,待冷却变硬后取下晾干备用,在耳罩边缘黏贴一层尼龙软布。测量患儿头围,选择适合长度的宽松紧带固定于耳罩左右两侧,耳罩内面黏贴一层薄纱布即可。先扣耳罩再以松紧带固定。佩戴时间: 每期手术间隔期间、Ⅲ期术后半年至1年。每期手术后可根据皮肤、耳廓大小情况对耳罩大小进行调整。耳罩细节及佩戴图片见图1、2。

1. 2. 2复诊、问卷与电话调查调查时间: Ⅰ期术后每周来院注水时,Ⅱ期、Ⅲ期术后出院1周、3个月、定期复诊时。由患儿及家长根据佩带耳罩期间的感受填写,主要观察指标如下。( 1) 安全性相关指标: 有无皮肤红肿、瘙痒、脱屑、皮肤破损,有无蚊虫爬入; ( 2) 佩戴舒适性相关指标: 耳罩佩戴方法是否佩戴便捷,睡眠时是否愿意佩戴,耳罩通透性如何,有无发生闷热感、耳鸣音现象; ( 3) 其他相关指标: 是否影响个体形象。

2 结果

2012年7月至2013年7月,针对先天性小耳症Ⅰ期、Ⅱ期、Ⅲ期术后共82例患儿开展问卷调查,主要从安全性、佩戴舒适性和美观性3方面进行评价。

2. 1 安全性

Ⅰ期术后2个月出现皮肤破损1例,Ⅰ期术后2个月、3个月及Ⅱ期术后1个月各出现1例皮肤红肿、瘙痒。

2. 2 佩戴舒适性

鉴于调查对象年龄偏小,自理能力较差等特点,耳罩是否佩戴便捷、睡眠时是否愿意佩戴是佩戴方法的重要调查内容,历时1年的调查结果发现,在家长的帮助下大部分患儿能够正确便捷地佩戴耳罩,仅有1名患儿表示佩戴不方便; 由于耳罩质地偏硬,睡眠时佩戴会产生异物感、翻身不便等不适感,有5例患儿睡眠时佩戴耳罩的依从性较差,不愿意佩戴。另外,耳罩佩戴期间是否发生闷热感、耳鸣音现象用来评价耳罩的舒适性,共有2例患儿表示夏天佩戴时偶尔会有闷热感。

2. 3 美观性

依据患儿自身情况个体化制作的耳罩呈乳白色,为最大程度的保护再造耳皮肤,往往耳罩体积较大,佩戴时比较醒目,调查发现,有7例9 ~ 12岁的患儿表示外出佩戴时容易被他人关注,影响个体形象。

综上所述,82例对象中96. 34% 患儿佩戴中无皮肤红肿、瘙痒、脱屑; 98. 78% 患儿无皮肤破损; 100% 能保证无蚊虫爬入; 98. 76% 患儿表示佩戴方法简便;93. 9% 患儿愿意睡眠时佩戴,部分8 ~ 10岁患儿可以自行正确佩戴; 97. 56% 患儿认为无闷热、耳鸣音感觉;91. 46% 患儿及家属表示可以佩戴耳罩外出,未影响个体形象。

3 讨论

耳部的生理结构暴露于面部外侧,容易受到外力作用,由于正常耳廓的软骨结构弹性良好,耳部皮肤柔软耐磨恢复性好,可以有效抗击外力作用[2],但再造的耳廓由于结构脆弱,只能在外型上达到“仿真”的美学效果,不具备正常耳廓的保护性功能,因此,保护再造耳十分重要[4]。

我科采取的全扩张法手术共分3期进行,Ⅰ期在耳后乳突区埋植扩张器,定期从囊内注水,扩张预制皮肤; Ⅱ期取患儿自身的肋软骨雕刻成耳廓支架以Ⅰ期扩张的皮肤包埋形成耳廓形态; Ⅲ期行耳甲腔成形术[5]。Ⅰ期术后不断扩充的耳后皮肤质薄,不能得到组织的有效保护极易受到磨损; Ⅱ期及Ⅲ期术后的再造耳短期内不能受压,以免皮肤破损耳支架外露而导致手术失败; 2次手术间隔时间一般为3 ~ 6个月,时间越长越增加了耳部皮肤磨损的概率[2]。

患儿的年龄通常为6 ~ 10岁,天性活泼调皮,与同伴玩耍时再造耳极易出现树枝等硬物刺伤、外力撞击等意外伤害。而且,Ⅰ期术后随着皮肤的不断扩张,其肿胀的外形易引起他人的议论,损伤患儿的自尊心,造成自卑感。通过选用个性化护理用具,解决了一直困扰患儿及家属的再造耳皮肤保护难度高的问题。大大提高了患耳的安全性,增强了患儿的舒适度和自信心。本组佩戴结果显示,小耳保护罩在患儿及家长的院外自我护理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小耳保护罩的优点: ( 1) 耳罩的表面有密集的孔洞,透气性好,患儿无耳鸣音,感到更为舒适; ( 2) 耳罩表面的孔洞初始直径在1 mm左右,但在塑形过程中,通过按压原来的直径会扩大,在耳罩内面黏贴一层薄纱布即可有效地防止蚊虫爬入; ( 3) 与耳朵周围皮肤贴合好,因为耳罩的边缘按照患儿面颊部的轮廓塑形而成,固定好不易移动,可满足每一个耳罩只适合各自患儿的佩带要求[2]; ( 4) 耳罩的材质为低温热塑板,可以在Ⅱ期、Ⅲ期术后根据耳朵大小、高度进行二次调整; ( 5) 耳罩边缘黏贴了一层尼龙软布,有效地避免对皮肤的摩擦。

全耳毛兔的饲养 篇3

外貌特征:全耳毛兔被毛纯白色, 头短而宽, 耳壳密生细长绒毛飘出耳外, 甚为美观;额毛、颊毛丰盛并常遮住眼睛, 正面看仅能见到鼻尖和嘴吧, 形似狮子头;周身如球, 侧面看外观似毛球;体型稍长, 骨细皮厚, 体毛纤细而长, 粗毛少, 且延伸到脚部。

生产性能:全耳毛兔繁殖力强, 平均每窝产仔7只左右, 一年能繁殖8~9胎。成年兔体重2.5~3.5 kg, 年平均剪毛量约370 g左右, 个别达500 g以上。

饲养价值:全耳毛兔的主要特点是适应性强, 耐粗饲, 繁殖力高, 绒毛品质好。

巨型艾美耳球虫研究之回顾 篇4

1 生物学特性方面

1.1 形态学研究

《禽病学》第九版列出卵囊大小为 (21.5~42.5) μm× (16.5~29.8) μm, 平均30.5μm×20.7μm;《球虫生物学》中指出卵囊大小为 (21~42) μm× (16~30) μm;《鸡球虫病学》中所列卵囊大小为 (21.5~42.5) μm× (16.5~29.5) μm, 孢子囊为 (15~19) μm× (8~9) μm。E.maxima卵囊和孢子囊大小及形状指数在国内外其它文献报道中也不尽一致。

1.2 生活史研究

1.2.1 最短孢子化时间和最短潜在期

关于孢子发育的最早时间, 文献记录多为28~32h, 个别的2d。Tacla (1967) 认为最短孢子化时间为30h;Norton等 (1983) 报道最短孢子化时间为28.5h;徐卫东等 (1994) 认为最短孢子化时间为28h;黄兵等 (1995) 认为最短孢子化时间为30h。

文献对E.maxima潜在期的记录多为120~134h, 个别的6d。Bhatia和Pande (1968) 认为最短潜在期为121h;徐卫东等 (1994) 认为最短潜在期126±0.15h;黄兵等 (1995) 认为最短潜在期为142h。

1.2.2 内生性发育史

1.2.2. 1 关于E.maxima裂殖生殖

关于E.maxima在鸡体内的发育有不同的报道, 主要的差异是裂殖生殖代数及产生的裂殖子数量。Tyzzer、Long (1959) 、Bhatia和Pande (1968) 认为只有1代裂殖生殖, 裂殖体仅含8~16个裂殖子。而Johnson (1938) 、Edgar (1955) 、Scholtyseck (1959, 1963) 、Davis (1963) 、Challey和Johnson (1868) 等认为有两代裂殖生殖, 大部分裂殖子出现在感染后4~5d。其中Scholtyseck观察到两代裂殖体的大小相近, 为10μm×8μm, 内含8~16个裂殖子, 而Challey等观察到感染后48h出现第1代裂殖体, 内含约25~50个裂殖子, 感染后72h出现第2代裂殖体, 内含约8~12个裂殖子。Millard (1972) 、Le Vine (1985) 、查红波 (1998) 、的报道认为有3代裂殖生殖, 其中Millard等 (1972) 观察到感染后24~48 h进行第1代裂殖生殖, 裂殖体大小为 (13~21) μm× (7~13) μm, 平均16μm×10μm, 内含25个长为5μm~8μm的第1代裂殖子, 感染后48~72h进行第2代裂殖生殖, 裂殖体大小为12μm×12μm, 内含8~12个裂殖子, 感染后72~96h进行第3代裂殖生殖, 裂殖体大小与第2代的相近。Mc Donald (1986) 等认为至少有4代裂殖生殖, 但对各代未做详述。

1.2.2. 2 关于E.maxima配子生殖和卵囊壁的形成

Ball等 (1981) 观察了E.maxima小配子体的结构和形成过程, 起始, 染色质核仁消失, 小配子体表面凹陷, 随后染色质凝聚分布在核仁的周围, 与此同时鞭毛形成并从突起长入带虫空泡和内部凹陷中, 最后核仁变的更加浓密, 从小配子体的边缘突起。成熟小配子体的表面由大量的相距很近的鞭毛覆盖。球虫小配子发育具有相同的模式, 可分为两个阶段: (1) 生长阶段, 在此阶段配子体的体积增大, 发生与裂殖生殖相似的核分裂, (2) 小配子的实际形成和分化阶段。

在裂殖子转变为椭圆形或圆形之后, 年轻的大配子体可以同小配子体相区别, 因为大配子体拥有1个增大的细胞核和明显的嗜锇酸的核仁。Speer和Hammond第一次证明了大配子体是能够运动的, 他们观察到E.maxima的大配子体以阿米巴方式运动而通过细胞浆, 他们还发现大配子体在细胞浆中离开清晰的通路, 间或穿过细胞, 进入邻近的细胞。Mehlhorn等报道E.maxima的配子体在0.2μm的面积上有5个微孔。在其随后的研究中, 其又指出在E.maxima大配子体发育的早期, 裂殖子表膜的外2层膜仍保留。Pittilo等 (1980) 的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但他进一步指出E.maxima配子体表面被覆的2层表膜, 其在配子体整个发育过程始终存在。

大配子体在带虫空泡中发育, 带虫空泡中存在大量的泡内小管, 其围绕大配子体周围延伸一端距离, 有时还可看到泡内小管和虫体胞膜直接连接。在发育过程中, 电子透明小泡被从大配子体的外面被掐断。大配子体最典型的特征是存在成壁体, 包括成壁体Ⅰ和成壁体Ⅱ, 成壁体Ⅰ其电子致密, 在发育中似乎有两种形式的成壁体Ⅰ, 一种嗜锇酸性比另一种弱, 成壁体Ⅱ围绕在粗面内质网周围, 其出现比成壁体Ⅰ要早。

随着进一步的发育, 大配子体的体积增大, 当它成熟时就发育成大配子。大配子通常含有一个核, 然而Speer发现E.maxima大配子是多核的。大小配子受精导致合子的出现, 成熟大配子和年轻的合子是不能区分的, 但合子很快会发生细胞质的变化, 其标志是卵囊壁形成的开始。卵囊壁外层由位于卵囊表面的成壁体Ⅰ释放的内容物形成, 外层电子致密, 起始是在外表上是一样的, 但后来发展成两个区域, 一个外层无定形区和一个内层嗜锇酸区。随后分散在卵囊外壁和限制膜之间的成壁体II出现形成电子透明的内层。其卵囊壁的形成表现为膜形成体、成壁体Ⅰ和成壁体Ⅱ内容物连续释放的过程, 其过程可能被粗面内质网或高尔基体所控制。

1.2.2. 3 子孢子的发育

Pittilo等 (1985) 指出E.maxima孢子生殖开始于被一层膜限制的细胞质团块收缩时, 在29℃到9h时, 被多糖颗粒围绕的密体被用于合子的限制膜, 到12h时, 核已经发生分裂, 到15h时, 可以观察到成孢子细胞, 子孢子形成发生于21~30h。

1.3 致病性研究

1.3.1 E.maxima感染对宿主的病理生理学影响

球虫感染可以引起鸡体内发生一系列病理生理学变化, 包括组织、器官生理常数及血液成分的改变, 某些物质及元素代谢的异常和内分泌系统功能的变化等。

1.3.1. 1 对肠道生理常数的影响

E.maxima的寄生可降低小肠的收缩力, 使鸡肠道渗透性增加, 这可能与MMC释放胺类物质有关。查红波等 (1997) 研究了感染E.maxima后空肠组织组织胺含量的变化, 指出HA与E.maxima的致病作用可能有关。

1.3.1. 2 对肠道pH值和吸收能力的影响

E.maxima感染期间肠道的pH值下降, pH下降最多的是在肠道感染最严重区域, 相反却能影响肠道对维生素的吸收能力, 使血液中胡萝卜素的水平降低。与感染E.necatrix的鸡的鸡相比较, 感染E.maxima对葡萄糖的吸收抑制较少。感染E.maxima后7d的鸡与对照鸡相比整个小肠对葡萄糖和L-甲硫氨酸的吸收显著降低。

1.3.1. 3 对鸡体内能量物质的影响

E.maxima感染鸡的胰脏重量减轻, 胰脏和表面黏膜中的淀粉酶活性全面下降。在E.maxima急性感染期, 肝糖原和血浆蛋白浓度下降, 而血浆葡萄糖、游离脂肪酸、尿酸和胸肌、心肌糖原变化不大。

1.3.1. 4 对鸡血液成分和浓度的影响

雏鸡E.maxima感染后, 白细胞数升高, 红细胞数、血红蛋白含量、血清白蛋白总量及血浆蛋白总量 (主要是白蛋白和α1-球蛋白) 明显降低, 而α2-球蛋白、β-球蛋白和γ-球蛋白都没有变化。鸡感染E.maxima后第6天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明显低于对照组, 且感染量越大, 病变记分越严重, 酶活力降低越明显。第3、5、7、9、11天时血清谷丙转氨酶活性升高, 碱性磷酸酶活性则明显降低。但E.maxima感染对血脂的影响不一, 有人认为血脂水平降低, 也有人认为对血脂水平没有影响。

1.3.1. 5 对激素的影响

E.maxima感染后可使血浆中甲状腺素 (T4) 和三碘甲腺原氨酸 (T3) 浓度降低, 促乳素浓度增加, 但对生长素和皮质酮浓度没影响。

1.3.2 E.maxima感染宿主的临诊表现和病变

球虫对宿主的致病性取决于球虫内生性发育的部位, 致病作用主要是机械破坏。众多研究证明E.maxima致病力属轻度至中度。E.maxima感染时, 直至感染后第4天完全见不到变化, 第5天见轻度下痢, 从第6天起出现与堆型艾美耳球虫 (Eimeria acervulina) 感染相同的症状, 但是第6天后, E.maxima感染出现排泄带黏液粪便的症状较多, 有时出现轻微血便。其病变表现为与肠壁增厚相关的严重出血性肠炎, 可能呈现某种程度的气胀, 肠内容物呈褐色。橘黄色, 粉色或红褐色, 而且包括粘性非常大的黏液分泌物。

1.3.3 E.maxima的毒力

E.maxima毒力的强弱取决于虫株, 但宿主环境和外界环境对卵囊的毒力有很大影响, 常可导致毒力的改变, 继而导致其致病力的巨大变化。如通过早熟选育和理化处理, 可显著降低E.maxima毒株的毒力, 但其仍然保持良好的免疫原性, 可用来研制球虫弱毒苗。

2 免疫学特性方面

2.1 E.maxima的免疫原性

在各种鸡球虫中, E.maxima的免疫原性最强, 接种E.maxima 1个卵囊, 甚至是1个孢子囊, 机体便可产生明显抗攻毒感染的抵抗力。一次适宜接种, 便可使鸡体产生抗同源E.maxima虫株再感染的几乎完全保护力 (>99.99) 。E.maxima其不同发育阶段的免疫原性强弱也不一样, 其早期内生发育 (尤其是第2代裂殖生殖阶段) 引起宿主很强的兔疫, 而其他阶段则很弱, 但是配子生殖阶段受保护性免疫影响最明显。

2.2 与其他种的交叉免疫反应

一般认为不同种的艾美耳球虫的免疫反应是特异的, 无虫种间的交叉免疫。但近年来, 不断有文章报道E.maxima和某些虫种之间有血清学的交叉反应和交叉保护反应。

2.3 E.maxima的抗原变异

有证据表明, 在各种鸡球虫中, E.maxima的抗原变异最显著, 攻虫与产生卵囊数量间的相关程度有时仅为10%, 在田间可因E.maxima免疫变异株的出现导致疫苗免疫失败。E.maxima不同的群, 包括野外分离株, 呈现连续的抗原多样性。而且这种变异似乎是稳定的, 不随时间推移而改变, 这与其他发生抗原变异的原虫明显不同。

2.4 E.maxima的保护性免疫机制

2.4.1 细胞免疫研究

众多学者一致认为T细胞免疫反应在球虫免疫应答中处于核心地位。如Talebi (1995) 在鸡感染E.maxima后用全血T淋巴细胞转化试验检测鸡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活性变化, 发现感染后一周T淋巴细胞活性明显增强, 第2周时急剧上升到顶峰, 第3周时开始下降。查红波等 (1998) 通过给予鸡地塞松抑制T细胞活性, 表明地塞米松处理可损伤鸡抗E.maxima再感染的免疫力。这提示了CD8+T细胞、γ-IFN及IL-2等在抗E.maxima再感染中的作用。

E.maxima主要寄生部位在小肠中部, 因此有必要研究鸡肠道的淋巴细胞在抗鸡球虫中的作用。鸡肠道广泛分布有肠上皮间淋巴细胞和固有层淋巴细胞 (LPL) , i IELs是由B细胞、T细胞和NK细胞组成的细胞群, 但其中主要为CD8+T细胞, LPL中细胞主要为CD4+T细胞。Rothwell等 (1995) 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鸡感染E.maxima后肠道中肥IELs与LPLs中CD3+、CD4+、CD8+、TCR1+、TCR2+细胞数量的变化, 发现初次感染后LPLs中CD4+淋巴细胞迅速反应, 而在再次感染中反应不大, CD4+T淋巳细胞主要存在于LPLs中。CD8+T淋巴细胞初次感染后反应速度略慢于CD4+T淋巴细胞的反应, 但是增殖的数量多, 反应剧烈, 在LPLs中的反应比IELs中的迅速;在再次感染中在IELs中的反应明显。整个反应过程中产生的CD8+T淋巴细胞比CD4+T淋巴细胞数量多。程金科等 (1995) 在观察到雏鸡初次感染E.maxima卵囊后, 盲肠扁桃体中T淋巴细胞数量显著增加, 肠上皮间淋巴细胞在初次感染后于球虫内生性发育未期阶段显著增多, 而再次感染时IEL即刻显著反应。该结果表明, 无论T细胞还是IEL, 在肠道淋巴细胞抗球虫的免疫应答中, 都可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CD4+T细胞、CD8+T细胞等可通过释放细胞因子在鸡球虫保护性免疫中起作用。细胞因子多数在体内或体外有抑杀球虫的作用, 有的则可能加剧球虫感染的病理损伤程度, 有的可能兼具病理损伤和兔疫生理的双重作用。Byrnes等 (1993) 分离自E.tenella或E.maxima感染鸡的肝脏巨噬细胞与大肠杆茵内毒素脂多糖一起培养, 产生的α-TNF量要高于未感染鸡。Yun CH等在E.maxima感染后8d和10d, 通过ELISA检测到鸡血清中INF-γ含量极显著升高, 而且, 血清中的INF-γ水平与粪便中卵囊产量呈明显的正相关 (γ2=0.97) 。可见, 球虫在内生性发育过程中兔疫细胞不断受到球虫抗原刺激而使INF-γ的产生逐渐增多。

2.4.2 体液免疫研究

虽然抗E.maxima免疫以细胞介导免疫为主, 但在球虫感染期间出现血清抗体及Ig A, 提示不能排除抗体在抗球虫免疫中起到辅助作用。最近有学者通过母源抗体对后代的保护作用进一步证实抗体在E.maxima保护性免疫机制中的作用。

3 结语

英国“无耳男孩”装上人造耳朵 篇5

从约书亚两岁时开始,英国伯明翰儿童医院和伯明翰伊丽莎白女王医院以戴维·普鲁普斯医生为首的专家小组就开始为约书亚实施了一系列矫正听力的手术。

为了让约书亚获得听力,医生首先往他的头盖骨中植入一个固定在骨骼上的助听器,它能绕过阻塞的耳道,确保约书亚首次获得了部分正常的听觉。约书亚的母亲莱斯莉说:“当医生将助听器植入他的头骨后,他的小脸和眼睛顿时恢复了神采,因为他终于生平第一次听到了小鸟在枝头唱歌的声音。他本来几乎不太会讲话,但装上助听器后,他的语言能力获得了显著的提高。”

前一个时期,英国伯明翰儿童医院和伯明翰伊丽莎白女王医院的专家为约书亚实施了第7场也是最后一场手术,医生在他另一边的耳朵旁植入了第二副助听器,第7次手术后,约书亚不仅彻底恢复了听力,并且还获得了一双以假乱真的橡胶“人造耳朵”。

加盟耳灸养生掘金健康产业 篇6

自助耳灸养生项目是由国际耳医学研究协会和国内高新生物科研企业机构,传承中医经络技术理论,结合现代生物应用与电子高新技术,创新耳灸调理技术与电子艾络技术,专门针对颈椎疼痛、失眠、便秘、肥胖等存在亚健康问题的现代人群研发的新型耳疗养生项目。

项目优势

1.设备专业,操作简单。

本项目由多位知名优秀医学专家多年倾力打造,创新研发电子耳灸全息调理技术———傻瓜式耳穴压豆疗法,该法操作简单,经过一周培训即可上手。“电子耳灸全息调理技术与设备”耳灸仪器则创新实现了“人机结合”,仅需一套耳穴图就能简单操作,顾客可自助理疗,省时、省力、省人工。

2.经营模式多样。

本项目经营十分灵活,创业者可把店开在社区、老年活动中心、办公楼、美容院,甚至是药店里。项目投资门槛低,20—40平米店铺即可起步。傻瓜操作模式保证了人人可学、操作专业。

市场分析

不同于面部护理、身体护理、脚部护理等随处可见且已发展成熟的养生行业,耳灸行业是一个非常冷门的行业,拥有巨大消费需求的同时,又不存在任何竞争,存在巨大的市场空缺。本项目公司作为耳灸养生领域的先驱品牌,受到“耳医学之母”的大力认可和支持,市场前景一片光明。

经营条件

本项目采取整店输出的加盟方式,最低加盟合作费用为6.98万元。由于设备基本可实现自助式工作,所以一位店员可同时服务十多位客户,就算一人也可以自主经营。另外,厂家将为加盟商提供专家培训、店铺开业、装修设计、调货换货、宣传物料和远程服务六大支持,免除经营者店铺开业筹备的琐碎烦恼。

效益估算

基于特征融合的人耳识别 篇7

随着科技的发展, 社会的进步, 身份验证的要求也日益迫切, 包括指纹识别、人脸识别、虹膜识别等。人脸识别已经取得了可喜的研究成果, 但在实际应用中存在很多的困难:人脸是非刚体, 存在表情变化会对人脸识别造成影响。

人耳特征与其他的生物特征一样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 为人的内在属性, 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及个体差异性。而人耳特征与其他生物特征不同的是, 他具有普遍性、可采集性和不可伪造性等特点。人耳有着可靠、稳定和丰富的生理特征, 并且人耳作为一种生物特征, 具有独特的优点:人耳不受表情、化妆的影响;不易受伤, 不受耳环、眼镜架等的影响;比人脸具有更一致的颜色分布;人耳表面更小, 信息存储和处理量更少[1,2]。人耳识别作为一种新的人体特征识别技术正引起人们的关注。Zernike矩方法提取具有旋转不变性的人耳几何特征, 具有稳定性强, 有利于分类识别, 但是当人耳图像受到其他因素如光照的影响时, 这种识别率就会降低。改进的非负矩阵分解是将线性判别融入到传统的非负矩阵分解方法中, 通过最大化样本类间差异, 最小化样本类内差异, 提取具有判别能力的低维人耳特征。在此将这两种具有互补性的特征串行融合, 得到一个分类能力更强的特征。

1 Zernike矩方法特征提取

Zernike矩是一种正交复数矩, 它利用的正交集是一个在单位圆内的正交集

设二维离散图像函数用f (x, y) 表示, n+m阶Zernike不变矩表示为:

Anm=n+1πx2+y21f (x, y) [Vnm (x, y) ]dxdy (1)

实质上, 它是一种映射, 将图像函数变换到一组正交基函数上。图像f (x, y) 的Zernike矩是该图像在一组正交多项式Vnm (x, y) 上的投影。所谓的正交是指Vnm (x, y) 在单位圆内x2+y2≤1满足下列条件:

x2+y21[Vnm (x, y) ]Vpq (x, y) dxdy={π/ (n+1) , n=p, m=q0, np, mq

式中:Vnm (x, y) =Rnm (x, y) ej, n是正整数或零, m是正或负整数, 且满足n-|m|为偶数;Rnm (x, y) 是径向多项式:

Rnm (x, y) =s=0 (n-|m|) /2 (-1) s (n-s) ! (x2+y2) (n2-s) s![ (n+|m|) /2-s]![ (n+|m|) /2-s]! (2)

假设f (r, θ) 是图像目标在极坐标下的函数表示, 相应的傅氏级数形式为:

f (r, θ) =n=-fn (r) ejnθ=n=-fn (r, θ) (3)

式中:

fn (r) =12π02πf (r, θ) e-jnθdθfn (r, θ) =fn (r) ejnθ (4)

这样Zernike矩变为:

Anm=n+1n02π01f (r, θ) Vnm* (r, θ) drdθ (5)

离散形式为:

Anm=n+1πxyf (x, y) Vnm* (r, θ)

式中:V*nmVnm的共轭;x2+y2≤1, Vnm (r, θ) =Rnm (r) ej。由于Zermike矩的定义中引入了完全正交基的基函数集, 取代了原点矩定义中的非正交基函数集, 因此在理论上Zermike矩比原点矩具有更好的数学性质[3,4]。

对人耳图像进行大小调整后, 求取Zermike矩的幅值作为特征, 具有稳定性强, 有利于分类识别。但是当人耳图像受到其他因素, 如光照的影响时, 这种识别能力就会大大降低。对Carreira-Perpinan建立的人耳图像库进行人耳Zernike矩特征提取:

(1) 读入人耳图像, 将图像坐标原点移至图像中心;

(2) 将图像像素的坐标映射到单位圆内, 落于单位圆外的像素不予考虑;

(3) 调用zernlpol函数, 计算Zernike矩值;

(4) 根据步骤 (3) 提取人耳特征。

其中, n的变化计算出图像不同阶的Zernike矩, 在n确定的情况下, m的变化计算出m阶的各个Zernike矩值。本实验中取n=6, 不考虑m<0的情况。这些矩值可以看成是具体图像的Zernike矩特征, 把计算出的Zernike矩的各阶矩值按n递增的次序并且在n确定的情况下按m递增的次序排列:Z= (z1, z2, …, zi, …) 。求取Zernike矩幅值作为特征, 得到一个15维的人耳矩特征向量。

2 改进的NMF特征提取

2.1 改进的NMF方法

利用传统的NMF[8,9]方法可以得到好的识别效果, 但是当图像受外在因素的影响时, NMF的识别率会降低。线性判别分析是一种常用的子空间分析方法, 通过最大化样本类间差异, 最小化样本类内差异, 提取最具有判别能力的低维特征, 对光照等都不太敏感。本文介绍了一种改进的NNF算法:将线性判别分析的思想融入到NMF算法中, 对NMF进行改进。根据NMF算法计算基图像;将原始的人耳图像向NMF基图像做投影, 在投影子空间上进行线性判别分析[5]。

设矩阵V是由n幅人耳图像V1, V1, …, Vn构成的训练集, 对其进行NMF分解, 得到由r个基图像构成的子空间W=[W1, W2, …, Wr]。为了提高分类精度, 从r个基图像中选择主要反映类间差异的基图像来构造新的子空间:

J=max[Varinter (Wi) /Varintra (Wi) ] (6)

c为所有样本可分的类数;ck为属于第k类的样本数;μk为第k类样本的平均向量;μ为所有样本的平均向量;S˜W为第i个基图像的一维投影子空间所对应的类内散布矩阵;S˜B为第i个基图像的一维投影子空间所对应的类间散布矩阵。式 (6) 中的Varinter (Wi) 为第i个基图像Wi所代表的类间差异:

Varinter (Wi) =det (S˜B) =det[k=1c (μ˜k-μ) (μ˜k-μ) Τ]μ˜k=WiΤμkμ˜k=WiΤμ (7) Varintra (Wi) =det (S˜W) =deti=1ctck[ (V˜t-μ˜k) (V˜t-μ˜k) Τ] (8) V˜t=WiΤVtμ˜k=WiΤμk

根据式 (8) 进行基图像选择时, 保留了主要反映类间差异的基图像来构造子空间, 从而能够压制图像之间的与识别信息无关的差异, 能够得到具有判别力的局部特征。

改进的NMF特征提取的算法如下:

(1) 对矩阵V进行NMF分解, 得到r个基图像。

(2) 根据式 (7) 和式 (8) 计算Varinter (Wi) 和Varintra (Wi) ;

(3) 根据式 (6) 从r个基图像中选取p个主要反映类间差异的基图像来构造子空间W;

(4) 将测试图像向子空间W投影进行特征提取。

2.2 改进的NMF方法进行人耳特征提取

改进的NMF算法对人耳进行特征提取:

(1) 随机初始化非负矩阵矩阵W, H;

(2) 更新WH直到收敛:

WiaWiaμ (Viμ/ (WΗ) iμ) ΗaμWiaWia/jWjaΗaμΗaμiWiaViμ/ (WΗ) iμ

(3) 计算人耳子空间r个基向量:

hi=W-1 (xi-x¯)

(4) 根据式 (7) 和式 (8) 计算Varintra (Wi) 和Varinter (Wi) ;

(5) 根据式 (6) 从计算r个基图像选取p个主要反应类间差异的基图像来构造子空间W;

(6) 将测试图像向子空间W做投影, 计算人耳特征。

训练图像和训练子集如图1, 图2所示。从表1可以看出, 当训练和测试人耳图像的角度差别不大时 (子集2) , 这两种方法均取得了较高的识别率, 都达到80%以上;当训练图像和测试图像的角度差别较大时 (子集1) , 识别率最高的是改进的NMF算法, 虽然这两种方法的识别率都有降低, 可是改进的NMF算法降低4.8%, 传统NMF降低30%。改进的NMF对角度的改变有较好的鲁棒性。

将人耳图像在子空间的16维投影系数作为人耳的特征。经改进的NMF变换后的提取的特征耳如图3所示。

3 实验结果

实验采用了Carreira-Perpinan建立的人耳图像库 (如图3所示的部分人耳图像) , 该图像包括17人, 每人6幅, 共102幅人耳图像, 由于该人耳图像库中的所有图像已经经过剪裁和旋转, 长宽比例为1∶6 (这是由人耳的结构特点决定的, 人耳长宽比例均值大致在1∶6附近) , 并进行了亮化处理, 因此图像较理想, 在此不在进行图像的预处理。该实验在Matlab 7.1环境下进行。

将Zernike矩提取具有旋转不变性的人耳几何特征和改进的非负矩阵分解提取具有判别能力的低维人耳特征串性融合, 得到一个分类能力更强的特征。采用BP神经网络分类器进行分类, 结果如表2所示。实验结果表明利用融合特征方法可以提高人耳识别率。

4 结 语

本文介绍了一种融合特征方法用于人耳识别, 该方法结合Zernike矩和NMF的优缺点, 得到一个分类能力更强的人耳特征, 提高了分类识别率。

摘要:分析Zernike矩人耳特征提取和非负矩阵分解 (NMF) 人耳特征提取的利弊。将线性判别分析的思想融入到NMF算法中, 对传统的NMF方法进行改进。介绍一种融合特征人耳识别方法:将Zernike矩和传统非负矩阵分解融合提取人耳特征, 得到一个分类能力更强的人耳特征矩阵, 并采用BP神经网络进行分类识别, 实验结果表明, 应用融合特征方法提取人耳图像特征, 可以提高识别效果。

关键词:人耳识别,特征融合,Zernike矩,BP神经网络,非负矩阵分解

参考文献

[1]Hanna-Kaisa Lammi.Ear Biometrics[EB/OL].http://www.it.lut.fi/kurssit/03-04/010970000/seminars/Lammi.pdf.

[2]Burge M J, Burger W.Using Ear Biometrics for PassiveIdentification[A].Proceedings of 14th, International Informa-tion Security Conference[C].Vienna, Austria:Kluwer Academ-ic, 1998:139-148.

[3]Khotanzad A, Yaw HH.Invariant Image by Zernike Mo-ments[J].IEEE Trans.on PAMI, 1990, 12 (5) :489-497.

[4]刘茂福, 胡慧君, 何炎祥.主成分分析在图像Zernike矩特征降维中的应用[J].计算机应用, 2007, 27 (3) :696-700.

[5]张志伟, 夏克文, 杨帆, 等.一种改进NMF算法及其在人脸识别中的应用[J].光电工程, 2007, 34 (8) :121-126.

[6]魏海坤.神经网络结构设计的理论与方法[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2005.

[7]曾黄麟.智能计算[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 2004.

[8]Paatero P, Tapper U.Positive Matrix Factorization:A Non-neg-ative Factor Model with Optimal Utilization of Error Estimatesof Data Values[J].Environmetrics, 1994 (5) :111-126.

[9]Lee D D, Seung H S.Learning the Parts of Objects by Non-negative Matrix Factorization[J].Nature, 1999, 401 (6 755) :788-791.

[10]张兆礼, 赵春晖, 梅晓丹.现代图像处理技术及Matlab实现[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1.

上一篇:视觉展示下一篇:图像去卷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