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迹保护

2024-08-04

古迹保护(共9篇)

古迹保护 篇1

文物古迹是人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文化遗存, 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用实物书写的历史, 是刻划一个民族岁月的书, 在它的身上记载着许多历史故事。我国有一句老话“见了故物, 如见故人”。文物古迹, 不仅反映民族性格与民族精神, 同样也是一个国家、民族继承、发展、创造先进文化之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它是人类改造自然的见证, 反映了历史上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及其发展, 通过对文物古迹的研究探索, 我们可以窥见人类自诞生以来的生活面貌。文物是人类在历史上创造的, 是人类过去生活的反映, 具有不可再生、不可循环的特点, 一旦消失就可能永远不能再现。因此, 对文物古迹实施保护意义极其重大。

1文物古迹保护的必要性

文物古迹是特殊的文物, 其特殊性体现在:整体而言, 文物古迹作为文物的一种, 是不可以人为移动的。如果移动了, 其价值必然受到巨大贬损甚至丧失原有价值。因此, 《文物保护法》在制定条文规范诸如古遗址、古城址、古窑址、古地道、古墓葬、古建筑群、石窟寺等文物古迹的时候, 使用了“不可移动文物”的概念, 并规定:“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壁画、近代现代重要史迹和代表性建筑等不可移动文物, 根据它们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 可以分别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省级文物保单位, 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 人们的思想观念从过去单纯追求物质生活向寻求精神享受转变, 不少人开始追求寻根问底, 从历史文化古迹中, 从民族民间文化、宗教文化和神奇的大自然中吸取教益, 陶冶性情, 抒发情怀。因而旅游业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更高的综合效益, 并成为各地经济最具潜力的新的增长点和未来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然而, 在当前经济飞速发展时期, 有些地方的个别单位、个人, 为了自身的经济利益, 不能正确处理发展经济与保护文物古迹之间的关系, 在国家级、省级、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区内大兴土木工程, 或兴建商店、摊点, 或兴建餐厅、旅店, 对这些单位和个人来讲, 是得到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但其结果严重违反了《文物保护法》, 破坏了文物保护景点的环境风貌, 打破了其整体的完美性;有些地方以开发旅游资源的名义违章违规修建堂馆等, 与当地政府的大量干涉不无关系, 有的政府不能正确处理发展旅游业与文物古迹保护之间的关系, 片面的认为, “保护是为了利用, 只有利用好了, 赚了钱, 才能做到有效保护”, “改革开放, 核心是发展经济, 在建设中的一些破坏是难以避免的, 保护是次要的”。从而, 在很大程度上演化成了破坏性的建设行为。这种情况愈演愈烈。因此, 加强对文物古迹的合理保护, 加大对文物古迹知识的宣传工作就显得及其迫切和重要。

2在保护好的前提下合理利用

文物古迹首先是文物, 一切历史、科学和旅游价值都依托于文物本身, 失去或破坏了文物本身, 所有的价值也就不复存在。所以, 我们应该而且必须永远把保护放在首位。但是, 如果说保护就是纯粹意义上的保护, 就是为了保护而保护, 则失去了保护的意义。任何奇珍异宝, 一旦束之高阁, 外人难睹其貌, 也就不能真正体现其价值。试想, 假如将一些文物古迹圈禁起来, 将一些著名的文物如三星堆两坑文物出土后就藏于库房, 仅供专家学者研究, 那么, 今天世人恐怕绝大部分不知其为何物。而正是这些文物古迹的建成开放和各类出土文物的频繁出展, 才使各文物古迹名扬四海, 文物古迹的保护才愈来愈受到各方的关注和重视。所以, 在加强保护的基础和前提下, 应该对文物本体进行充分展示, 以彰显其文化特质, 发挥其社会教育功能。

新世纪以来, 文物保护工作者要抓住机遇, 立足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按照文物遗址保护规划的要求, 科学、系统地实施大遗址保护展示工程, 通过展示重要遗迹、整治遗址环境, 使文物遗址成为遗迹景点众多、环境优美宜人、有机相融的大遗址景区, 成为彰显古代文明、弘扬传统文化的中国乃至整个亚洲地区最具吸引力的人文景观。所以, 要加强重要文物遗迹的保护, 实现文物保护与利用的双赢。

文物古迹是一项重要的旅游资源, 保护文物古迹对于我国旅游事业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探古求知是广大旅游者的共同心理, 人们希望对自己的民族、国家乃至全人类的历史有所了解, 对自己民族、祖国乃至全人类博大精深的文化有所体会。达到这一目的的途径不外乎两条:一是, 学习书本知识;二是, 观览文物古迹。作为人类文化载体、反映人类发展历程的文物古迹给人以直观、形象、生动的感受, 给人以深刻的印象。此外, 文物中大量的人类各发展阶段的绝世之作, 能满足人们的好奇心。由于文物能满足人们探古、探奇、求知的需求, 因而成为旅游资源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有着5000多年连绵不断的文明史, 文物古迹比比皆是, 如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兵马俑、世界上古今体量最大的封土陵墓秦始皇陵, 世界上保存最大、最完整的皇宫北京故宫, 有“东方艺术明珠”之称的敦煌莫高窟等。文物丰富、文化古老的特点, 决定了我国要重点开发以历史文化为主体的旅游资源, 旅游产品始终以观光型文化旅游为主。地方特色、民族特色是旅游业的灵魂, 中国旅游业的特色在很大程度上即体现于东方特色的文物古迹, 国际游客到中国来旅游, 主要还是出于对中国东方文化体系的一种神秘感。

因此, 较之其他国家来说, 文物对于我国旅游事业, 更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我们应充分利用文物优势, 以文物古迹为主题, 开发系列产品, 着重发展文物古迹旅游, 以推动我国旅游事业的发展。

发掘历史文化内涵, 提高旅游景区品位。文物古迹、风景名胜都有它本身的价值, 也有其历史渊源和传说, 各有不同的内容和特点。景区景点中的历史文化内涵是形成特色和吸引游客的关键所在。只有打造出旅游“品牌”才能吸引更多的国内外游人来观赏旅游。忽视历史文化、民族民间和神奇大自然自身所蕴含的科学文化的发展和整理提炼, 名景名点就会缺乏文化主导和精神支柱, 失去持续发展活力。所以, 必须高度重视和充分发掘历史文化、文物内涵, 发掘其中的史迹、人物、政事、神话, 用历史名人、名事、名诗、名篇来包装旅游业中的文化底蕴和文化内涵, 增强旅游业的吸引力, 提高旅游业的生命力。旅游部门培养一大批既是教师、教授, 又是表演艺术家, 又有渊博的知识的导游是十分重要的。因为, 先进文化是旅游业的灵魂。建立在丰厚的文化内涵之上的旅游业才能保持永久的生命力和持续发展。

发展旅游业, 一定要搞好整体的科学规划。因地制宜, 创出自己的特色, 而且把旅游资源的保护放在重要位置。把规划搞好了, 合理、科学地安排好、保护、建设好各种吃、游、娱乐、购物等基础设施建设, 一定会对许多国内外旅游者观光开阔眼界产生极强的吸引力。这样, 文物古迹的保护与旅游事业的发展就可以做到两全其美、相互促进。

摘要:文物古迹是悠久历史、灿烂文化的载体, 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实物例证, 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中创造的具有文化价值的财富遗存, 在日益物质化的今天, 保护文物显得极其迫切和重要。如何保护好文物, 是世界各国、各民族共同关心的课题。与此同时, 对文物的合理利用, 对其历史价值、科研价值、教育功能、形象功能的充分开发, 将有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 推动社会的进步。本文从文物对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入手, 分析了文物古迹的重要作用及其保护和利用的意义。

关键词:文物古迹,文物保护,文物利用

古迹保护 篇2

经过学习,我们知道很多古迹都遭到损坏和破坏,地球的环境一天比一天差,我给大家提出倡议:

五不:

1、不要制造垃圾和乱扔垃圾,保护文化古迹倡议书。

2、不要乱砍乱伐。

3、不要在古迹上乱涂乱画、乱雕乱刻。

4、不要在周围建筑东西。

5、不要带走文物。

三要:

1、组织小朋友义工队,保护文物。

2、通过广告教育全国人名。

3、把破坏文物加入法律。

古迹保护 篇3

[关键词]文物古迹 古建筑 博物馆 保护 传承

近年来,文物古迹的保护成为一个越来越受重视的问题,在文物古迹的保护中,基层博物馆的作用不可忽略。目前,我国的文物古迹保护还存在着许多的不足之处,这些不足之处可以在以后的保护中进行弥补,而基层博物馆正在思索和开辟一些新的方法对其进行保护和传承。

一、文物古迹保护的现状

文物古迹,是人类社会活动遗留下的遗迹,可以反映当时人类社会活动的状况及其与环境的关系,又称为不可移动文物。其和可移动文物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前者是不可移动或是不宜整体移动的,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的价值。文物古迹的种类很多,包括古代的建筑、石窟、石刻、遗址、墓葬,以及其他种类的遗迹。

古建筑,是文物古迹中的一种。指的是现在仍然存在于地面上的古代建筑,包括砖石结构、木结构的建筑等等。“古建筑基本可以分为木构建筑、古塔、经幢、古桥、长城(明长城)、古城、园林以及其他的古建筑,如牌坊、水利工程等。若要再一步细分,木构建筑、塔桥等又可分为若干的小类,木构建筑在中国古代建筑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一般来说,古建筑的保护方式是将其列为文物保护单位,在其周围划定保护区域,在保护区域内,不得进行其他建设工程或者爆破、钻探、挖掘等作业。如今,古建筑的保护遇到了许多困难,首先就是立法上的不健全,“除了1984年制定的《古建筑消防管理规则》之外,很少有可以参考的法律法规文件。然后就是古建筑的保存现状堪忧,石件和砖体风化严重,木建筑结构腐朽变形,古建筑地基沉降等,都是急需修复和保护的。”并且,由于资金的短缺和技术手段的落后,在修缮的过程中,对古建筑造成更重的破坏情况比比皆是。还有部分古建筑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遭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城市的建设对古建筑保护的安全性、价值性和文化性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一些博物馆对于古建筑的改造略显表面化,外面美丽,内里钢筋水泥,失去了建筑原有的意蕴。

二、基层博物馆在文物古迹保护中的作用

基层博物馆在文物古迹的保护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文物古迹的保护很大程度上要依托于基层博物馆,这里以古建筑为例。

首先,基层博物馆对古建筑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

众所周知,博物馆的基本功能是收藏、研究、教育。其中,收藏是博物馆的首要任务,指的是对文物的收集和保藏,古建筑作为文物古迹中的一种,是被列入了博物馆收藏的文物范围的。因此,基层博物馆对古建筑起到了基本的保护作用。有些博物馆是以古建筑为博物馆本身的建筑,有些博物馆则是以古建筑为主专门筹建的,这些古建筑都由相应的博物馆保护。利用博物馆本身的资金和人才资源,定时定点,有针对性地对古建筑进行维护。对于风化严重的石件和砖体,博物馆对其进行维护,腐朽变形的木建筑结构,博物馆对其进行维修,地基沉降的古建筑,对其进行修缮,这些都是需要博物馆进行修缮和维护的。并在修缮的过程中,还要秉持着“修旧如旧”的基本原则,以保证古建筑保持原貌,这也是博物馆的职责所在。

其次,基层博物馆对古建筑有管理作用。

“利用文物建筑开展活动的博物馆,既是文物的使用单位,也是文物的管理保护机构。”有时候,博物馆会因为特殊的工作需要,接受上级部门的委托,在一段时间内,对所在行政区域内的不可移动文物代行管理。这样一来,博物馆保护的古建筑对象,并不仅仅局限于博物馆所使用的,还有一些暂时性地进行保护和管理的古建筑。一些独立存在的古建筑,由于种种原因,没能成为博物馆的建筑,也没能受到博物馆的保护,岌岌可危。对于这一类的古建筑,在一些特定的时间,由于保护的需要,被交予某个博物馆进行管理和保护,这对于古建筑的保护意义是重大的。这不仅仅在于可以更好地保护古建筑,而且对于博物馆本身的发展和建设,也具有重大的意义。

最后,基层博物馆对古建筑有传承作用。

博物馆的教育功能决定了其在面向公众时,必须承担起教育的职责。教育功能也取决于博物馆所面对的观众群体,其中,以学生群体为主,这一群体往往是由学校或老师组织集体进行参观游览。面向这一群体的时候,教育功能就显得格外重要,这时候的博物馆,需要负责对其进行详细的解说,务求让学生们在参观的时候,能够学到一些新的知识。平心而论,古建筑的传承依靠的就是祖国的下一代,只有一代又一代真正地了解并热爱这些文化遗迹,才能使得古代的技艺和美学能够蓬勃地发展和稳定地传承下去。其他类型的参观者,大部分都是自发而来,有独自参观的观众,也有带着孩子来学习的家长,还有一些是由旅行团组织的观众,这些都是博物馆的主要观众来源,由于每个人来到博物馆的目的不同,参观的方式和学习的内容也有所不同,但同样的是,他们都是出于对古建筑的好奇,对知识的渴求,才来到博物馆的。在传承的过程中,博物馆的教育作用显得格外重要,只有让公众真正地了解了古建筑的重要性,才能够唤起公众对其保护的意识。

三、基层博物馆对文物古迹进行保护的方法

基层博物馆对文物古迹进行保护的方法有很多,在此列举一些较为常见、也较为重要的几点,以古建筑为例。

第一种,就是对古建筑进行内部的改造并使用,也就是将古建筑作为博物馆的建筑进行使用和改造。

“全世界有35000座博物馆,其中一半是使用旧建筑的改建馆。”大多数国内博物馆的建馆初期,都是利用古建筑或是近代建筑作为博物馆的业务活动的场所,包括一些经济发达的地区也是如此,更不用说那些经济欠发达的地区了。以古建筑为场馆是一件一举两得的好事,不仅可以节约建馆的资金,省去盖建筑物的麻烦,还可以更好地对古建筑进行维护和二次使用,这对于博物馆本身和古建筑而言,是一件双赢的好事。博物馆在使用这些古建筑开展活动的同时,也对文物古迹的保护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除去古代建筑,还有一些历史性和革命纪念性的建筑以及名人故居也常常被作为博物馆的场馆进行使用。在博物馆的新馆建成后,这些原有的场馆并没有被废弃,而是成为博物馆的重要展品,博物馆继续对其进行维护和展示。也许有人会认为,以古建筑作为博物馆的场馆反而是一种毁坏,其实不然,毕竟博物馆作为专门的机构,是有资金和人才的力量对古建筑进行定期维护的,而且大部分有文物古迹的博物馆都是实行收费的制度,为的就是对来参观的人流进行控制,尽可能地减少每日的参观量,起到对古建筑的保护。相反,没有作为博物馆场馆的古建筑,不能进行系统的维护,也许下场并不如受到保护的古建筑。毕竟建筑并不是孤独地存在着的,它需要被使用起来,才能长久地焕发生命力,没有人使用的建筑物,才会失去其本身的意义。

nlc202309090442

第二种,是对文物遗迹进行直接的保护,在其原址之上或是附近修建博物馆。

一些古建筑是并不能直接用来改建博物馆的,对于这一部分的保护方案,就是在其附近或将其包围起来,修建一座博物馆。例如一些古塔、古桥、牌坊或是城墙等,是无法改造成博物馆建筑的,只能修建博物馆对其进行保护,这一类博物馆又被称为遗址型博物馆,在这一点上,中国是走在世界前面的。当20世纪60年代,在国际博物馆界还在争论着遗址能不能建博物馆时,中国就早已建好了遗址博物馆,这一类博物馆对文物古迹的保护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与前一种博物馆不同,这一类博物馆对文物古迹的保护更趋向于包围式的保护,并且在博物馆内作为其中一个展厅内的文物存在,这个博物馆内往往会有多个展厅,其他展厅中,也会展示一些与这一古迹相关的文物。

第三种保护方法,也是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对外进行宣传古建筑的文化。

虽然,大部分的公众都认为文物古迹的保护很重要,但是,他们都对文物古迹的认识不够深刻。有调查研究表明,学历越高,收入越高,对于文物古迹的认识就越深刻,反之则认识不深。而若要唤起公众对文物古迹发自内心的保护,就必须要使其真正地认识文物古迹。我们常常在博物馆看见这样的现象,父母或是长辈带着孩子来到博物馆,在空旷的大厅里吵吵嚷嚷,打开闪光灯对着文物拍照,将手和脸贴在玻璃上,留下油腻的印记,很多家长鼓励孩子攀爬文物并合影留念,甚至有人会趁人不备,想要将露天展览的文物带走。这些人,也许都明白,文物古迹需要我们的保护,但是具体哪些可以算作需要保护的文物古迹,怎么保护,保护到怎样的程度,他们并不真正地明白。这便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令人痛心的是,这些却是大多数参观者的缩影,并且由于家长的无知,使得下一代也不能培养正确的观念。这种时候,便需要博物馆的宣传和教育了。“途径有许多种,如科普图书、电视媒体、博物馆展览、电子网络传播、科普讲座、现场参观、模拟考古等形式。”如此一来,便可拉近公众和文物古迹之间的距离。尤其是科普讲座等活动,对于博物馆而言,开展起来并不是特别困难,并且,只要有固定的场地,演讲的人员,再加上到位的宣传,一定可以吸引许多观众前来听讲座。此外,以博物馆为单位出版科普图书,和电视媒体合作进行宣传以及电子网络传播,也是不可或缺的传播途径和效果较好的一种方式。现场参观和组织观众进行模拟考古,可以使观众切身实地地体会到文物古迹保护的重要性。互动性越强的项目,记忆就越是深刻。

四、结语

文物古迹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是古人遗留给今人的文化财产,应该受到系统的保护和传承,在这一过程中,基层博物馆能够起到的作用还有更多。未来的文物古迹和博物馆应当是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唯有博物馆发挥自身的优势,对文物古迹进行保护和修复,才能更好地发挥文物古迹的价值,为博物馆带来更多的收益,也为文化的传承和保护起到应有的作用。

古迹保护 篇4

一、深挖旅游资源, 修缮重建古有景观, 凸显文物古迹魅力

“发思古之悠情”, 历史文化古迹不仅使人伤感于昔日的兴衰往事, 还能使人们从中吸取教益, 陶冶性情, 抒发情怀。由此可知, 凸显文物古迹魅力的同时还应深挖地方文物古迹中的旅游资源。

旅游事业的发展要靠文物古迹、风景名胜作为对象, 如果资源破坏了, 参观游览的对象没有了, 旅游事业就谈不上发展了。开山书院是一座清代木构古建筑, 它位于福建尤溪南溪书院右侧, 是古代明令传播朱子学说的地方。开山书院既是朱熹诞生地建筑群之一, 又是尤溪的标志性古建筑, 更象征着尤溪古老而神秘的历史文化, 它可以说是尤溪朱子文化特色旅游的重要资源, 遗憾的是, 年久失修, 再加上文革期间的破坏, 此前的它已是破败不堪。为了凸显文物古迹魅力, 也为了挖掘地方旅游资源, 加速尤溪旅游经济发展,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开山书院古建筑的修缮保护, 按照文物保护“修旧如旧”修缮原则, 以最少的干扰和改动恢复历史真实。拨付专款60万元进行修缮保护。修缮后的开山书院重现该院庭影的风貌, 它既是朱子文化园区的历史文化靓点, 又能凸显新的历史时期尤溪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的厚重文化依托, 形成了“中国理学文化寻根游”的特色景观之一。

二、保护已有文物古迹, 让历史的见证带动地方旅游

文物古迹也是实物的历史, 中国既有3000多年有准确文字可考的历史, 又有丰富的文物古迹作为例证, 历史的可靠性就更加增强了。文物古迹的有效保护, 让历史的见证重新说话, 四面八方的游客就会带着浓厚兴趣来倾听文物古迹的诉说, 自然就带动了地方旅游。

文物古迹是历史造就的, 一经破坏就不可能再得。有些东西纵然可以再造, 但已经成了复制品, 价值就不大了。有些东西由于技术、工艺、材料失传或其他种种原因不可能再造了, 就是一些风景名胜、古树名木、山石景观等, 一经破坏也无法挽回, 它就算是世上独一无二也引起不了游客的兴趣。位于福建省尤溪县洋中镇东北部的桂峰村, 群山环抱, 云雾萦绕, 山青水秀, 气候宜人, 被誉为“山中理窟”、“云霞仙境”。历史上这里文风鼎盛, 人文蔚起, 明清两代经科举中进士者有3人, 中举人12名, 中秀才412名。据考证, 现存39幢古建筑群中, 最早的建于明代后期, 数量最多的则是清初建筑, 大部分建筑保护完好。整个村落依山就势, 层叠错落有致。村中小桥流水, 曲巷通幽, 真可谓旋踵即景、移步换天。古桥、古巷、古树、古碑刻、古祠堂和古民居等至今保存完好, 仍保留着明清时期的历史风貌。2007年还被国家命名为第三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桂峰村对古建筑的有效保护, 桂峰深厚的朱子文化渊源的魅力得以再现, 桂峰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吸引着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 它既推动了旅游事业的发展, 又带动了地方经济的提高。

三、文物古迹恢复与旅游发展相辅相成, 物质和精神呈现双赢文明

文物古迹, 是中华民族的瑰宝, 是人类共同的财富, 我们除了要很好地保护它们之外, 还要发挥它们在物质和精神两个文明建设中的作用, 如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历史研究、科学研究、创作借鉴、观摩鉴赏等等。当然, 发展旅游也是一个发挥文物古迹现实作用的重要途径。“百闻不如一见”, 通过旅游, 到文物古迹现场去参观游览, 确是发挥文物古迹作用的一种极佳形式。

文物古迹与旅游两者是水乳交融密不可分的关系。两者如果处理得好, 就可以达到相辅相成, 相得益彰的目的, 如果处理得不好, 也可能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把旅游资源的保护放到了重要的位置, 合理地安排好各种住、吃、游、娱乐、购物等的建设, 依照国家法律、规章安排, 文物古迹的保护与旅游事业的发展是可以做到两全其美, 相互促进的。中国近现代史上福建枭雄卢兴邦故居的创造性维修就走出了一条文物古迹的保护与旅游事业的发展的双赢道路。

卢兴邦故居 (卢公馆) 位于尤溪县新阳镇双鲤村, 是卢兴邦中年以后的定居处。它是当年卢兴邦集办公和居住的处所, 主体建筑为三进式单檐歇山顶土木砖石结构, 中间有一券形门楼, 安有铁皮大门, 门的两旁的对联为“金龙形结五牛相, 玉带飘扬双鲤朝”, 横批匾额为金字行书“金瓯世荫”四个大字。根据开发旅游工作的需要, 依照原貌进行重新油漆, 在主体建筑的正厅、中厅、边厅和主卧室内, 摆设相应的文物构件、家什, 并在正堂、中堂、下堂各个梁柱上, 悬挂有当地名贤撰书的筒联, 努力营造豪华气派的官家府邸的浓郁氛围。当时东面建有兵营、武器库, 左后角建有一座炮楼, 用以显示握有兵权的师长之家的与众不同, 这些将一一翻新, 现在的卢公馆再现了卢兴邦及其卢部风云际会、戎马生涯的历史。这里必将成为一处不可多得的旅游景点, 中外游客到此一游, 既能领略到卢氏公馆当年的风貌, 感受民国时期南方官宦府邸的特色建筑, 又能了解到近代福建枭雄卢兴邦不平凡的一生。对于中国南方的千年古县来说, 它既做到了文物古迹恢复与旅游发展相辅相成, 又收获了物质和精神呈现的双赢文明。

金陵的古迹 篇5

由东大参观后,步行游鸡鸣寺,沿途张绿树作幕,铺苍苔作毡,慢慢地上台山(即鸡鸣山),幸而有两旁的杨槐遮掉赤日,山间的清风拂去炎热。到了半山已望见鸡鸣寺,隐约现于浓荫中。惠和拉着我坐在路旁的一块石上稍息。望下去,只见弯曲的成了一道翠幕张满的道。赤日由树叶的缝里露出,印在地下成了种种的花纹。在那倾斜的浓绿山下,时时能听到小鸟啁啾,和着她们娇脆的笑声,在山里回音,特别觉着响亮!我同惠和宝珍并着肩连谈带笑地上山去,约没十分钟的时间,已到了鸡鸣寺前,一抬头就看见对面壁上,画着一幅水淹金山寺的图。寺门上有四个大红字是“皆大欢喜”。进去转了有一二个弯就到了正殿,钟声嘹亮,香烟萦绕,八大罗汉里边,只有二三个穿着新衣服——金装,其余都破衣烂裳,愁眉苦眼,有种很伤心的样子!罗汉中也同时有幸与不幸啊!

临窗为玄武湖,碧水荡漾,平静如镜,苍苔绿茵,一望皆青。远山含烟,氤氲云间,我问庙里的道士,说是“幕府山”。窗下一望,可摸着杨柳的顶头,惠风颤荡着,婀娜飘舞,像对着我们鞠躬一样!湖山青碧,景致潇洒,俯仰之间,只觉心神怡然,融化在宇宙自然之中。我们六七个人聚在一桌吃茶,卧薪伏在窗上慢慢地已睡去,我们同芗蘅谈到北京东岳庙里的鬼,说着津津有味的时候,艾一情先生说:“天晚了走吧!”我们遂出了正殿。我临走的时候,向窗下一望,已披了一层烟云的雾,把湖山风景遮了起来。一路瑟瑟树声,哀婉鸟语,深黑的林内,蕴蓄着无穷的神秘和阴森。台城的左右,都是革命志士的坟墓,白杨萧森,英魂赫濯,一腔未洒完的热血,将永埋在黄土深处?

二、明陵

六月二号的清晨,我们由华洋旅馆出发,坐着马车去游明陵,一路乱石满道,破垣颓壁倾斜路旁,烬余碑瓦堆成小屋,土人聊避风雨。一种凄凉荒芜景象,令人不觉发生一种说不出的悲哀!行了有三里路,就到了朱洪武的故宫,现在改为古物陈列室。里边的东西很多,但莫有什么很珍贵的,有宋本业寺嘉定经幢,冶山明八卦石的说明:

朝天宫宋为天庆观之玄妙观,又改永寿宫;明洪武十七年,赐令百额朝贺习仪于此,自杨溥以来即为宫观,此石传有四世。又传冶山之清殿下,为明太祖真葬处,石为青石所刻,在美正学堂在东北角治操场,掘得此石。

方氏荔青轩石刻残石,凤凰台诗碣残石,六朝宫内的禁石础。凤凰台碑记,节录如下:

金陵凤凰台在聚宝门内花冈,南朝宋元嘉中有神爵至,乃置凤凰里,起台于山中……台极壮丽,凭临大江,明初江流徙去,凤去台在,此碑始出土。

此外尚有多种,不暇细看。有明隆庆井床,旧在聚宝门内五贵桥上。鸡鸣寺甘露井石,铜殿遗迹,系粤匪毁殿时所余,重十八斤,佛十七座。明报恩寺塔砖(第八层),高一尺四寸,宽一尺,为苏泥制,上镌佛像多尊。大明通行宝钞铜板。六朝法云寺铜观音像,清瑞云寺古藤狮像,此系神奇如活现,上坐佛极庄严活泼,刻工非常精细,高约四尺余。此外尚有宋朝刀剑数种,梁光宅寺铸名臣铜像。最令人注意的,就是中间所立的方孝孺血迹碑,据云天阴时血迹鲜赤晶莹,有左宗棠书《明靖难忠臣血迹碑记》。在此逗留仅二十分钟,故所得甚少。上述皆当时连看连写,惜未能多留,此团体中旅行之不便处。我出了陈列所的门,她们已都上车,芗蘅仍在车旁等着我。一路青草遍径,田畦皆碧,快到明陵的时候,已看见石人石马倒倾在荒草间,绿树中已能隐约地望着红墙。我们下车走了进去,青石铺地,苍苔满径,两旁苍松古柏,奇特万状。有冶隆唐宋大碑,尚有美英日俄法意六国保存明陵碑,中国古迹而让外人保存,亦历史怪事。正殿内有明太祖高皇帝像,下颚突出,两耳垂肩,貌极奇怪,或即所谓帝王像,应如此。入深洞,青石已剥消粉碎,洞尽处,一片倾斜山坡,遍植柏槐。登其上,风声瑟瑟,草虫唧唧,小鸟依然在碧茫中,为数百年的英魂,作哀悼之歌!

三、紫霞洞

循着孝陵的红围墙下,绕至紫金山前,我一个人离了她们,随着个引路的牧童走去。在崎岖的山石里,浓绿的树荫下,我常发生一种最神妙幽美的感觉。那草径里时有黄白蝴蝶翩跹其中,我在野草的叶上捉了一个,放在我的笔记本里夹着。我正走着山石的崎岖,厌烦极了,觉着非常干燥,忽然淙淙的流水由山涧中冲出,汇为小溪,清可见底,映着五色的小石,异常美丽。我遂在一块石头上洗我的手绢,包了一手绢的小石头。我正要往前走,肖严在后边说:“等等我。”她来了,我们俩遂随着牧童去。路经石榴院,遍植榴花,其红如染,落英满地,为此山特别装点,美丽无比。

牧童说:“看,快到了!”只见一片青翠山峰,岩如玉屏,晶莹可爱!过石桥,拾级而上,至半山已可望见寺院。犬闻足音,狂吠不已。牧童叱之,遂嘿然去。至紫霞道院,逢一疯道人,是由四川峨眉山游行至此,其言语有令人懂的,有令人百思不解的,其疯与否不能辨,但据牧童说:“是不可理,说起话来莫有完。”紫霞道院中有紫云洞,其深邃阴凉,令人神清,有瀑布倒挂,宛然白练,纤尘不染,其清华朗润,沁人心脾!忽有钟声,敲破山中的寂寞,拨动着游子的心弦。飘渺着的白云,也停在青峦,高山流水,兴尽于此。寻旧径,披草莱,回首一望,只见霞光万道随着暮云慢慢地沉下去了。

四、莫愁湖

进了华岩庵,已现着一种清雅风姿,游人甚多,且富雅士。楼阁虽平列无奇,但英雄事业,美人香草,在湖中图画,莲池风景内,常映着此种秀媚雄伟,令人感慨靡已!

登胜棋楼,有徐中山王的像,两旁的对联好的很多:

英雄有将相才,浩气钟两朝,可泣可歌,此身合书凌云阁;

美人无脂粉态,湖光鉴千顷,绘声绘影,斯楼不减郁金香。

风景宛当年,淮月同流商女恨;

英雄淘不尽,湖云长为美人留。

六代莺华,并作王侯清净地;

一湖烟水,荡开儿女古今愁。

同惠和又进到西院,四围楼阁,中凿莲池,但已非琼楼绮阁,状极荒凉,有亭额曰:“荷花生日”。两旁的对联是:

时局类残棋,羡他草昧英雄,大地山河赢一著;

佳名传轶乘,对此荷花秋水,美人心迹更双清。

对面有楼不高而敞,额曰:“月到风来”,惜隔莲池,对联未能看清楚。再上为曾公阁,横额为“江天小阁坐人豪”,中悬曾文正公遗像一幅,对联为:

玳梁燕空,玉座苔移,千古永留凭吊处;

天际遥青,城头浓翠,一樽来坐画图间。

凭窗一望,镜水平铺,荷花映日,远山含翠,荫木如森,真的古往今来,英雄美人能有几何?而更能香迹遗千古,事业安天下,则英雄美人今虽泥灭躯壳,但苟有足令人回忆的,仍然可以在宇宙中永存。余友纫秋常羡慕英雄美人,但未知英雄常困草昧,美人罕遇知音,同为天涯憾事!质之纫秋,以为如何?

壁间有联,如:

红藕花开,打桨人犹夸粉黛;

朱门草没,登楼我自吊英雄。

撼江上石头,抵不住迁流尘梦,柳枝何处,桃叶无踪,转羡他名将美人,燕息能留千古;

问湖边月色,照过了多少年华,玉树歌余,金莲舞后,收拾这残山剩水,莺花犹是六朝春。

江山再动,收拾残局,好凭湖影花光,净洗余氛见休壑;

楼阁周遮,低徊灵迹,中有美人名将,平分片席到烟波。

莫愁小像,悬徐中山王像后凭湖的楼上,轻盈妙年,俨然国色,眉黛间隐有余恨,旁有联为:

湖水纵无秋,狂客未妨浇竹叶;

美人不知处,化身犹自现莲花。

因尚有雨花台未游,故未能细睹湖光花影,殊为长恨。莫愁,俗人或以为楼阁平淡,荷池无奇,湖光山色,亦不能独擅胜概。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胸有怀抱的人登临,则大可作毕生逗留!湖光花影,血泪染江山半片;琼楼绮阁,又何莫非昙花空梦!据古证今,则此雪泥鸿爪草草游踪,安知不为后人所凭吊云。

未游秦淮河,未登清凉山。雨花台草厅数间,沙土小石,堆集成丘,除带回几粒晶洁美颜的石子外,其余金田战绩,本同胞相残,无甚可叙,省着点笔墨,去奉敬我渴望如醉的西湖罢!

1923年9月3日

古迹保护 篇6

城市规划是直接关系到城市历史古迹保护的相关专业。城市的规划建设是地理、经济、文化等多种因素综合影响作用的产物, 经济发展带来文化繁荣, 两者相互影响, 使城市建设的每一具体过程和细微角落, 都蕴有不同的文化特征。现在的城镇中很少有某片需要新建的区域了, 更多的工作是如何将现有的城市布局进行改动, 设计出适合生活在当代当地的人们使用的城市空间。基于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历史文明, 每个地方的城市规划布局都具有其地方特色, 中国传统的城市建设实际上包含了一种朴素的可持续发展原则, 从规划理念到城市形态都有着自身独特的文化特征, 同时也是世界城市文化史上延续了数千年的奇葩, 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深厚的技术和文化内涵。虽然近年来陆续出版有关城市史研究的文章, 但是总体来讲对于中国传统城市的研究依然是十分薄弱的。在历史古迹保护改造设计方面, 比我们城市化发展时间长的西方国家, 已经认识到了古迹保护改造的重要性, 并积极投入其中, 如以下的巴黎皇家广场的“再设计”和美国历史街区保护设计还有老北京“新型四合院”探索设计为例。

一、巴黎皇家广场的“再设计”

皇家广场是巴黎重要的历史性空间, 经历了不断的“再设计”后保存至今。对该广场的进一步研究分析则探究出了城市中遗留下来的历史空间作为整个城市在四维时空中的坐标与公众生活载体的特征。“再设计”途径主要包括在城市格局、设计元素、使用环节、复合型设计等因素的选择、把控和营造。

(一) 把握地域文化延续城市格局

皇家广场周边用地处于人们活动密集的城市格局中, 继承着浪漫之都的人们处于室外活动的地域文化传统, 承担着人群聚集和空间疏散的功能, 并明确了“再设计”中营造公共空间的功能方向。

(二) 引入新设计元素

皇家广场“再设计”在保留历史元素的同时, 引入了新的设计元素。这些强行注入的新元素具有特定的功能和意义, 尽管看似与皇家广场格格不入, 但是它们在保持历史空间的基础上形成了当代对建筑空间的诠释, 为后世的皇家广场留下了一页历史。

(三) 营造适合当今使用的环节

历史中的皇家广场是为当时人所用的城市空间的一部分, 现在引入新设计元素的皇家广场实质也是在于营造适合当今使用的环境, 只有这样皇家广场才能作为承载历史和继承传统文化的载体延续下去。

(四) 设计复合型的使用活动

复合型的使用设施是根据设计师在大量实地调研、分析的基础上设计产生的, 它们满足了当代使用者的各种活动需求。

二、美国历史街区保护设计

美国在对历史街区保护的道路上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从1966年开始, 经过几十年摸索与探寻, 美国现已制定完善的制度用来保护历史街区, 比如除了最高级别的国家立法外, 各州至城市都相应地建立法规, 如此严密的法律法规体系最终形成了以地方管理为主体, 配套多样化经济激励政策的管理体制, 现在, 历史街区保护已经成为美国历史遗产保护的重要内容和突出特色之一。

(一) 城市规划主导-查尔斯顿

1931年, 查尔斯顿市率先建立了历史街区, 并通过街区保护条例将城市规划与街区保护有机结合, 查尔斯顿将城市规划作为历史保护的重要手段, 不仅通过城市规划明确历史街区的地位, 而且制定了相应的保护条例, 引导和控制历史街区的发展, 成为推动历史街区保护的强大推动力。

(二) 城市更新拉动-费城社会山

政府部门并未在社会学的角度上用餐饮、购物、教育、医疗等社区中的其他功能建筑与住宅区相配套进而形成混合功能社区, 以此激发出周围社会和地域文化的多样性, 反而将工作重点和方式转为将历史环境保护与更新作为城市复兴的一个重要目标和组成部分, 如此, 城市的发展启动了历史街区更新模式, 他们以市场经济为导向, 探索了一条城市中心复兴与历史环境保护有机结合的道路。

(三) 社区组织推动-波士顿比肯山

在对比肯山的保护中起到了关键性作用的是因为有民间组织力量的干涉与努力。他们自发地组织起来, 积极参与和监督比肯山保护条例, 在民众中间建立起严格的建筑控制措施。这样做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不仅提高了居民保护历史文化的观念和意识, 也能够使得民间和政府之间的力量和关联实现有效结合和互相监督, 从而保障了历史街区保护工作的延续。

(四) 保护基金带动-萨凡纳

保护资金来源及其运作方式是有效开展历史保护的基础和前提, 通过保护资金的筹措和有效运作, 使人民逐渐认识到历史街区的价值以及保护的经济可行性, 增强了保护的信心, 有效推动历史街区的保护。

三、老北京新型四合院探索设计

在封建制度极度完善的古代中国, 北京四合院作为封建等级中普通民居的浓缩, 代表了一类中国传统文化的记忆。当今中国城市规划中对历史名城城区历史古迹的保护研究, 虽说不像是西方发达国家那样有特别成熟的设计规划手法模式, 我国对这方面探索尚处于发展阶段, 但我们已经着手开始探索研究城市中历史文化的传承。城市永远处于建设发展中, 人们居住的房屋更是如此, 在老旧城区的规划建设中, 既不能完全照搬西欧文物保护式的整治, 也不能搞拆光重建方式。对于这一点, 吴良镛先生为我们开辟出了一条新道路-研究以菊儿胡同中四合院为例的“新型四合院”。

四合院是在旧时代社会经济文化、生活方式下的产物, 它必然会随着旧时代的逝去而失去生命力, “大杂院”的出现就是四合院衰败的证明。吴先生及其领导的清华大学建筑与城市研究所的团队欲探索出一种近代支持系统下的“新型四合院”体系, 使之既有现代都市生活中独立的单元式住房所期望的私密性, 还有传统历史文化中以“大杂院”为基本构成的社区邻里情谊;既不像行列式公寓那样崖岸不亲, 又能争取高的容积率, 容纳单元式公寓楼的多户居民。

“新型四合院”的研究前提是基于历史文化名城的整体保护与合院体系在, 循着“有机更新”的规律, 基本保持原有社区结构, 探讨“新型四合院”体系的建筑类型。本研究以“基本院落”的设计为其关键, 将一定数量的住宅单元组成大小合适的院落, 既保证住户的私密性和功能用房设施的满足, 创造符合日照通风卫生条件的适宜环境, 并争取较高的容积率。对于“新型四合院”设计实施工作的意义可以归纳为:改造了老旧城区, 提高了居住水平, 保护了历史名城和探索了住房设计。

我们应该认识到我国幅员辽阔, 各地气候、地理、习俗等方面的差异, 对历史古迹保护的城市规划中要依据当地主导历史保护古迹为依托, 这样才能不至于处于“千城一面”的尴尬境地。从社会发展方面来看, 城市中的历史古迹与城市经济发展之间有相互间的作用。历史古迹继承着传统文化, 在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现今, 我们更应做好文化建设工作来丰富人民的精神文明建设。对城市古迹保护的规划设计, 能够吸引更多的经济投资发展经济建设, 反过来经济发展能带动促进城市规划建设的发展。

面对当前中国城市化进程面临紧迫的城市化问题与复杂的背景, 我们必须从实际出发, 针对城市发展的要求, 以创造性的举措, 具体探索它可能的发展道路。为此, 我们以一些西方国家和地区近年城市文化发展为借鉴, 更积极地继承中国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 最终归结并落实到切实可行的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1]杨昌明, 汝军红.城市历史性空间“再设计”途径——以巴黎皇家广场为例[J].新建筑, 2009, 2.

[2]李和平, 王敏.美国历史街区保护的推动模式[J].新建筑, 2009, 2.

探寻那些谜一样的古迹 篇7

就像下文中提到的这些地方, 大津巴布韦的石头城, 复活节岛的巨人雕像, 特奥蒂瓦坎的太阳和月亮金字塔, 英国的巨石阵等等, 它们作为人类的文明古老遗存, 默默地伫立了千百年之后, 留下了一个又一个谜团, 让人们猜测不已。

当人们踏上探索的旅程, 带着十万个为什么一睹他们的真容时, 是震惊, 还是折服?思绪万千之后, 或许只能感叹先人的伟大, 遗存的壮美了。

美或不美, 谜就在那里。

故宫开网店古迹赶新潮 篇8

在名为“故宫宫廷宝贝”的淘宝店铺里,与人们以往对于博物馆纪念品印象颇为不同的走可爱路线的摇头八旗娃娃、皇后Q版手机链、宫廷大兵存钱罐等商品均在热销商品之列。而这些“皇家气派”的设计产品在价格上走的是亲民路线。

据网店的工作人员吴先生介绍,该店铺为故宫博物院直属的故宫文化服务中心经营,目前主推大概200余款Q版产品,均为故宫专家和设计团队所设计。该网店也是国内众多博物馆的首次尝试,而像“Q版”大兵或大明“潮人”这样的流行词汇也都是故宫之前未曾使用过的。

目前推出的这一系列Q版产品仅在故宫博物院内、澳门艺术博物馆和白孔雀艺术世界的故宫专卖店三家实体店销售,但通过登录网店,购买故宫纪念品也就没有了地域限制。吴先生表示,自网店营业以来,已经收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订单。这一系列产品也在投入市场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在故宫所有文化产品销售排名中升至首位。

据院方介绍,今年是紫禁城肇建590周年、故宫博物院建院85周年,如何让故宫文化走进千家万户,使其开发的纪念商品成为“流动的故宫”、“可带走的故宫”,这一直是故宫方面努力探寻的。淘宝网店的开通,就是在这方面的新尝试。

北京艺术博物馆事业发展部的肖芮霞告诉记者,现在越来越多的博物馆都在开发具有各自特色的博物馆纪念品和特色商品,她所在的博物馆也在寻找合适的切入点,着手设计自己的特色纪念品。

“对于很多好不容易来北京参观的游客来说,精致的博物馆商品不仅是送给自己或家人的小礼物,而且也起到了宣传博物馆品牌的作用。”她说道。肖芮霞认为,博物馆纪念品的设计上应该更加丰富,以满足各个年龄层参观者的需求。

而对于许多在北京工作生活的年轻白领来说,类似故宫淘宝店铺的网上礼品店也许将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一些便利,特别是今后为朋友挑选礼物的时候。

在出版行业工作的一位朋友就向记者表示,每当有一些外国朋友来北京玩的时候,自己都非常头痛买些什么既有京味儿特色、价格上又不十分昂贵的礼物送给他们留念。在买过特色茶叶、京剧脸谱送人后,感觉自己的灵感都用光了。

“如果故宫的网店可以提供这样有创意而又有文化内涵的小纪念品,那倒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她说。

北京故宫博物院相关负责人透露,故宫淘宝目前主推的是适合年轻人的Q版产品。故宫将继续加大创意产品的研发力度,在未来的半年里,故宫很快还会就不同人群推出文化奢侈品。

徽州文化古迹价值综合评价 篇9

关键词:徽州,文化古迹,价值评价,保护和开发利用

徽州,从地理区域范围来说,包括当年徽州府所辖的六县,即今天黄山市的歙县、黟县、休宁县、祁门县,今宣城市的绩溪县和江西省的婺源县。今天的徽州范围包括黄山市全部和绩溪、婺源两县,是一个特定地域空间单元。徽州地域相对封闭,文化内涵丰富,著名的徽文化与藏文化、敦煌文化并称中国三大地域文化。在徽州的土地上发掘了众多的文化古迹,它们是徽文化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结晶,是当今旅游业开发的宝贵资源。

一、徽州文化古迹的类型与分布

根据调查,徽州的文化古迹有古民居、古祠堂、古牌坊、社屋、庙宇庵堂、古树、古桥、古水圳、古堨坝、古井、古水塘、古水口、古塔、古墓等10种类型,广泛分布在徽州大地上。目前以黄山市的统计,其类型与分布如表1。

资料来源于黄山市人民政府中国徽州古民居黄山市千村保护与发展研究报告。

此外,市内还有古墓4处、古亭23座、古桥3处、纪念碑2处、古园林1处、桥亭1处。由此可见,类型多样,分布广泛。

二、文化古迹价值综合评价

徽州文化古迹的价值主要包括美学价值、适用价值和旅游开发价值等。区内文化古迹价值综合评价方法,根据专家和调查咨询每一个评价因子确定权重和模糊记分,再应用的公式评价因子权重,Pi——评价因子模糊记分)计算[1],得出评价因子的评价分。因为因子权重取10,所以评价分为百分数。区内文化古迹综合评价结果见表2。

由表2可以看出,在18个评价类型中得分在85分以上的有6个,占评价类型总数的33%,分别是古民居、古树、古桥、古水口、古楼和古园林,说明这些类型文化古迹综合价值高。评价得分在75—84分的有10类,占总数的56%,说明徽州文化古迹大部分类型的综合价值在中等水平。评价分在75分以下的有2类,占总数的11%,说明区内综合价值比较低的文化古迹比较少。18个评价类型总评价分为1 457分,而所有类型满分是1 800分,由此可以得出徽州文化古迹价值总体综合得分百分数是80.94,属于中等偏上水平,说明区内文化古迹综合价值比较高。

三、文化古迹保护和开发利用措施

(一)文化古迹保护措施

1.全面普查,分类保护

建议由政府牵头,由文物管理部门和旅游开发部门组成的综合普查组,对全区不同类型的文化古迹进行全面普查。按照文化损坏程度,进行分类保护,尤其是优先保护重要的和急需保护的文化古迹,保护中要保持文化古迹原始的美学价值,提高文化古迹的适用价值。

2.筹集资金,确保保护资金到位

可采取政府部门投资、集体融资、个人集资、开发商投资等多种手段筹集资金,保护资金统一管理,分摊到户,并采取专款专用,使保护资金到位,并真正起到保护文化古迹的作用。

3.搞好规划,分期实施

制定区内文化古迹保护性规划,划分不同等级的保护类型和保护区,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由于文化古迹年久失修,需要保护的面较大,因此根据文化古迹的现状,采取不同的保护措施,并实行分期保护,确保文化古迹的整体水平不下降。

4.明晰产权,合理划分职责范围

将政府、开发商、旅游公司、个人的产权、权利、义务和职责界定清楚,同时制定明确的法律法规条例来保障实施。

5.明晰效益分配方法,投资与效益挂钩

合理划定个人、开发商、旅游公司、政府的利益范围,本着投资多的利益分配也相应增加的原则,杜绝侵害人民利益、危害文物保护的行为。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做到公开、公正、透明的监管文物保护资金,确保每一笔资金落实到位,富有成效。效益分配要实行年终总结报告制度、合理的审批制度、合理的监管制度。

6.采用责任制,制定奖罚制度

明确个人、开发商、旅游公司和政府在保护文化古迹上的职责范围,确保不遗漏、不重复。责任到人,全面监督,年终评比,实行合理的奖罚条例,防止文物流失,杜绝文物的人为破坏。

(二)开发利用措施

1.保护第一,适度开发

文化古迹主要是历史遗存具有的美学价值,具有适用价值和旅游开发价值的文物,文物价值随着历史的延续而不断增大,其价值是蕴涵在不同文化古迹的形态和内涵上的,如若不加以保护,文化古迹的价值会很快遗失。因此,对文化古迹首要的任务是保护,在保护的基础上,适度开发。开发以不破坏文化古迹的形态为前提,主要开发文化古迹的形态美、内涵美、清晰美、模糊美等美学价值;开发古民居等文化古迹的居住等适用价值;发挥文化古迹的人文旅游资源的特点,开发观光旅游价值。开发强度不能超过文化古迹的承载能力,以免破坏文化古迹的价值。

2.搞好开发利用规划,做到保护性开发

文化古迹旅游区要搞好开发利用规划,开发利用规划要与保护性规划相一致,开发的目的是为更好地维护文化古迹的价值,所以一切纯经济利益的开发应加以限制。开发中应不断提升文化古迹的品位和观赏价值利用,使其发挥应用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3.统筹兼顾,全面协调可持续性开发

文化古迹的所有者,包括个人、集体、开发商、旅游公司和政府应协调一致,因为文化古迹的真正所有权是属于国家,属于人民的,拥有者主要是管理者。因此,要协调各方面的利益,明确责任,使保护与开发利用相协调,做到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使保护与开发协调一致,达到可持续开发目的。

4.物尽其用,综合性开发

各种文化古迹有不同的适用价值,只要不断地挖掘文化古迹的内在潜力,就一定能不断地开发出文化古迹的内在价值。因此,要从多角度、多视野综合开发文化古迹的适用价值,提高经济效益。

5.发展文化古迹开发产业,文明开发

区内有许多文化古迹产品,如徽墨、歙砚、砖雕、石雕、木雕、竹雕、徽派版画、徽剧、徽菜等,因此可以开发不同的文化古迹产业,以品牌为突破口,使产业做大做强,以徽商的“以诚待人,以信接物,以义为利”,“仁、义、礼、智、信”的商德为准绳,开发出更多的徽文化产品,促进区内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上一篇:养老方案下一篇:现代企业营销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