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计算环境

2024-12-14

移动计算环境(共12篇)

移动计算环境 篇1

一、前言

科技的迅猛发展,使得移动教育已经成为以互联网为主要载体的一种新型教育模式,它快速推进建设学习型社会的步伐,使终身教育成为一种可能。移动教育资源的建设,虽然已经发展了多年,但仍存在许多问题,如知识移植性差、教育资源分布严重不均匀、知识更新慢、学习者之间的协作学习机会少等,这些因素都严重制约了移动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随着云计算技术的出现,各种教育机构可以将云计算技术应用在移动教育中,不断开发建设新的教育资源,未来的移动教育发展目标是为每个学习者量身打造个性化互联网学习环境,让学习者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无界协作学习。

二、云计算概述及特点

(一)云计算概述

云计算是分布式处理、并行处理和网络计算的发展,或者可以说是这些计算机概念的商业实现。其主要工作原理是将大量数据存于云端,并非存在本地计算机上或远程服务器上,用户如果需要获取任何数据,可通过各种设备获得。提供云服务的企业只需负责管理和维护云中数据中心的正常运行,保证计算能力足够强大,存储空间足够大,以供用户使用即可。未来,只要有网络存在的地方,用户就可以通过任何移动设备随时、随地访问云端,获得信息,享受云计算带来的便捷。

(二)云计算的特征

1.云计算是各种技术的大集合,信息安全性高

云计算发展到现在,其基础技术有网格计算、虚拟技术、Web2.0、分布式计算和公用计算等。其中,云计算的核心技术是虚拟技术,它将云计算中各种部件虚拟成一个资源池,统一调配,灵活使用,通用虚拟平台来延展、迁移和备份各种应用数据。

2.云计算提供最安全的数据存储

云服务使用者可以将信息储存在云端,不用担心数据信息的丢失或感染病毒等情况出现。因为云服务有最为专业的团队管理和维护,数据存储中心技术先进,可以使任何使用云计算的用户可以放心享用其服务。

3.云计算对用户终端设备要求低

只要用户拥有一台可以上网的电脑,就可以随时登录云端,享受那里海量的数据信息。电脑并不要求有大的存储空间和快的运行速度。云的另一端,有专业维护人员为你维护硬件、安装升级软件,保障个人电脑上一切信息的安全。

4.云计算可以实现数据共享

在云计算时代,数据被保存在云端后,所有用户的电子设备只需连接到互联网上,就可以时时访问同一份数据,同时也可将自己的数据传到云端,实现与他人共享数据。

三、云计算辅助移动教育可行性及意义

传统的移动教育有两种:SMS和WAP教育站点。SMS指通过短信息服务进行移动学习,而WAP是基于浏览的移动数据教育。这两种教育都存在其弊端,SMS是被动数据接收,对已编制好的短信息进行学习,学习者无法主动与教学者进行主动、实时交流。短信息是否能够时实被发送到学习者的移动设备上,受多方面因素制约,往往会因不明原因使学习失败。WAP教育站点数量有限,学习资源也有限。此外,其收费较高,因此也很难普及。诸多因素的制约,导致移动学习很难大众化,也制约了其发展。云计算的特征正好可以弥补诸多缺陷。云计算时代,海量信息被存在云端,学习者只要通过移动终端设备就可实现实时到云端选择学习内容,云计算将多台计算机进行整合,综合互联网技术,突破单一的WAP协议的限制,使得学习者可以在低投入的情况下,就可以享用到高速、高效的云服务。

云计算的引入,降低了移动设备的投入成本。传统的移动教育,对移动设备要求很高,需要有大的存储空间,信息处理能力也要求较高。因为移动设备软件的限制,许多手机只能访问WAP协议服务器,这使许多信息资源的传输受到限制。云计算正好可以解决这一问题,所有数据的处理都在云端进行,因此对移动设备而言,只需要具备浏览器本身所需计算能力即可。这样的要求,普通的手机就足可以达到。

随着云计算的引入,以及互联网技术的日新月异,多元化的虚拟学习社区逐渐形成,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建立适合自己的学习社区,与社区成员之间互相分享知识,互相合作学习。云端可以存储大量学习资源并且是完全开放的,学习者不必受限于以前教学机构,可以充分发挥学习者特长、展现个性、自由学习与交流。同时,虚拟社区的学习资源是基于网络的,因此不同国家、不同种族的人,均可以在虚拟网络学习社区中进行学习和讨论,实现多元文化之间的知识交流与共享。

云计算的引入,可以将教育资源进行整合。互联网将各方资源聚合在一起,而云计算可以将信息很好地融合、存储并进行分享。传统教育模式中,教师将自己所学教授给学生,教师传授的内容更多地受到教学大纲及教育者本身的知识体系制约,学习的深度和广度也极为有限。云计算被引进移动教育中,全世界范围内的资源都被融合在云端存储器中,学习者只需输入关键词,就可以获得世界各地的教育资源,教师的作用只是辅助、归类和管理等作用。学习过程中,教师和学习者可以不断完善和补充或修改资源库中的学习资源,使其不断完善。

四、云计算辅助移动教育环境建构

(一)建设一个高质量、大容量的云教育资源库

移动教育资源库现在主要都是由国内外一些大学提供,还有一些非营利的教育机构以及一些网络学习的服务商们提供。云计算出现后,各个高等院校及各种教育机构应充分利用云计算的特点,建立各自的云计算平台,将已有的或尚未建立起来的移动教育资源转化为云服务,供更多的教师和学生共享。

教师和学生在云计算的时代身兼数职,他们既使用信息,又创造信息,同时还发布和加工信息。这一系列的动作使云中的移动资源动态更新,不断壮大,使得移动资源更具针对性和可用性,这样信息的共享和创新形成良性循环。

(二)创建高效云辅助移动学习环境

在云计算辅助移动学习环境下,教师只是学习过程的指导者,他们提供移动教育软件,搭建起具有丰富学习资源的平台,创建协作学习环境和学习机会,学生在平台上可以自由讨论。学习过程中,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实现自主学习。

(三)基于学习者为中心的移动教学内容的设计

移动教育云服务使学习者可以享受到宽广的学习空间,身处其中的学习者们,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被大大地激发了出来。教师的地位得到了一个完美的转变,他们从原来的主导者,变成了辅助者,学习者可以自由支配学习活动。教师被从教学活动中彻底解放出来,可以全身心投入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设计中去。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不是变得松散了,而是变得更紧凑了,因为在移动教育云服务中,更加强调师生的沟通,坚持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充分分析学习者的特点与学习习惯,精心挑选学习内容,并设计教学活动,改革考核评价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四)提高及培养云服务意识

根据移动教育云及现代教育教学活动的特点,必须培养教师及学生的云服务意识。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存在上千年了,人们都已经习惯了这种教学方式。对于云计算这一新概念还比较陌生,教师应先学习了解云,然后引导学生使用云收集、整理和加工信息。教师的观念应与时俱进,经常参与各种教学方面的研讨和会培训班,学会使用各种移动教育软件,在云服务平台上找到教学内容和策略,同时与别人分享有效的教学设计,减少教学准备时间,更高效地完成教学过程。

五、结语

将云计算技术应用于移动教育领域中,必将给课堂教学带来全新的变革和创新。同时也会大大降低教育机构的运作成本,存进低碳型创新教育。移动云教育是未来教育模式的基本结构,它为广大学习者提供稳定的学习服务。

云计算的时代,教育工作者们需要适应时代需求和变化。要多多研究身处云时代的学生的学习特点和云计算技术,应用云计算于日常教学中,构建云的数字化学习环境,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协作学习的需求,并不断丰富云中资源库,使学习者能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方式进行自主移动学习。

参考文献

[1]王伟.大学英语移动学习系统模型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

[2]李冰.云计算环境下动态资源管理关键技术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2.

[3]李乔,郑啸.云计算研究现状综述[J].计算机科学,2011(04):32-37.

[4]顾小清,付世容.移动学习的用户接受度实证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1(06):48-55.

[5]张云勇,陈清金,潘松柏,魏进武.云计算安全关键技术分析[J].电信科学,2010(09):64-69.

[6]范文翔,马燕,李凯,邱炳发.移动学习环境下微信支持的翻转课堂实践探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5(03):90-97.

[7]樊文强.基于关联主义的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MOOC)及其学习支持[J].远程教育杂志,2012(03):31-36.

[8]杨丽芳.移动学习在大学英语词汇学习中的应用[J].外语电化教学,2012(04):54-58.

[9]余胜泉.从知识传递到认知建构、再到情境认知——三代移动学习的发展与展望[J].中国电化教育,2007(06):7-18.

[10]王珏.基于移动学习的英语单词学习系统的研究与设计[D].华中师范大学,2007.

[11]黄德群.基于高校网络教学平台的混合学习模式应用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3(03):64-70.

[12]贺斌,薛耀锋.网络学习空间的建构——教育信息化思维与实践的变革[J].开放教育研究,2013(04):84-95.

移动计算环境 篇2

随着计算机的不断普及,网络及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提供了大量的互联网服务以及信息资源,从而也使更多的数据计算、存储以及应用等基本功能被人们应用在各项工作中,极大程度上方便了人们的生活。

不过,因为“云计算”是以因特网为前提的新兴计算机技术,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为人们提供便捷服务,确保相关数据的安全性、可靠性,但还是存在较多的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

在此种情况下,有必要针对云计算下的计算机网络安全现状及相关问题进行分析,以便提高其网络环境的安全性。

1 云计算的概念与特征

云计算,是在internet的基础之上的一种新型的计算方式,通过这种计算方式,可以按照需要提供给计算机或者其他设备以软硬件资源和信息等,以达成资源共享,它的分布式处理、云储存和虚拟化技术很大程度地降低了成本以及便利化了网络生活。

云计算一般具备以下特点:第一,安全可靠性高的数据储存中心;第二,方便快捷,消费者用户可随时获取资源,按需要使用,无论何时都可以以量化方式去购买资源;第三,数据共享,云计算为不同设备之间的数据与应用提供了共享的平台;第四,无限扩展性能,云计算为不同地域不同数量的用户去使用网络提供了无限可能。

在云计算提供的环境下,避免了意外以及人为因素造成的计算机软件硬件数据被窃取、篡改甚至恶意破坏,保证了计算机网络数据信息的完整和安全。

尽管如此,面向全球开放的互联网仍会使得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性有所降低,因此,通过有效的防范措施来提高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是有必要的。

2 云计算下加强网络安全建设的重要性

在当今社会云计算遍布了各个角落,所以在人们使用的时候,安全性也就成了用户和管理者最大的担心。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的了解下云计算环境中的计算机网络安全的意义和特征。

(1)加强云计算背景下网络安全技术的建设有利于保障网络用户的数据安全,避免数据被盗或丢失等问题的发生。

通过计算机的广域网与局域网结合而成的网络数据库可以同时在不同的区域网络之中进行备份,这样就可以大大的提高用户数据的安全性能,确保用户的数据安全,避免了由于计算机崩溃或是硬盘被盗而产生的数据丢失或是被盗问题的发生,有效的避免了计算机网络用户数据外泄问题的发生。

(2)加强云计算背景下网络安全技术的建设有利于提高信息共享的程度和数据机密的强度。

网络安全技术是计算机正常运行的重要前提,通过提高网络安全技术可以有效的降低用户计算机的性能标准,提高计算机网络用户之间信息共享的程度,为广大的用户带来极大的便利;同时信息共享可以使操作用户在操作的过程中进行更为复杂的加密与组合技术,从而大大的提高信息的安全性,确保网络数据的安全。

(3)加强云计算背景下网络安全技术的建设有利于加强对客户端软件的监控与追踪。

移动计算环境 篇3

关键词:网络环境 计算机技术 智能化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未来计算机将具备更多的智能成分,它将具有多种感知能力、一定的思考与判断能力及一定的自然语言能力。除了提供自然的输入手段(如语音输入、手写输入)外,让人能产生身临其境感觉的各种交互设备已经出现,虚拟现实技术是这一领域发展的集中体现。

传统的磁存储、光盘存储容量继续攀升,新的海量存储技术趋于成熟,新型的存储器每立方厘米存储容量可达10TB(以一本书30万字计,它可存储约1500万本书)。信息的永久存储也将成为现实,千年存储器正在研制中,这样的存储器可以抗干扰、抗高温、防震、防水、防腐蚀。

硅芯片技术的高速发展同时也意味着硅技术越来越近其物理极限,为此,世界各国的研究人员正在加紧研究开发新型计算机,计算机从体系结构的变革到器件与技术革命都要产生一次量的乃至质的飞跃。新型的量子计算机、光子计算机、生物计算机、纳米计算机等将会在21世纪走进我们的生活,遍布各个领域。

量子计算机是基于量子效应基础上开发的,它利用一种链状分子聚合物的特性来表示开与关的状态,利用激光脉冲来改变分子的状态,使信息沿着聚合物移动,从而进行运算。

光子计算机即全光数字计算机,以光子代替电子,光互连代替导线互连,光硬件代替计算机中的电子硬件,光运算代替电运算。

与电子计算机相比,光计算机的“无导线计算机”信息传递平行通道密度极大。一枚直径5分硬币大小的棱镜,它的通过能力超过全世界现有电话电缆的许多倍。

生物计算机的运算过程就是蛋白质分子与周围物理化学介质的相互作用过程。计算机的转换开关由酶来充当,而程序则在酶合成系统本身和蛋白质的结构中极其明显地表示出来。

20世纪70年代,人们发现脱氧核糖核酸(DNA)处于不同状态时可以代表信息的有或无。DNA分子中的遗传密码相当于存储的数据,DNA分子间通过生化反应,从一种基因代玛转变为另一种基因代码。反应前的基因代码相当于输入数据,反应后的基因代码相当于输出数据。如果能控制这一反应过程,那么就可以制作成功DNA计算机。

蛋白质分子比硅晶片上电子元件要小得多,彼此相距甚近,生物计算机完成一项运算,所需的时间仅为10微微秒,比人的思维速度快100万倍。DNA分子计算机具有惊人的存贮容量,1立方米的DNA溶液,可存储1万亿亿的二进制数据。DNA计算机消耗的能量非常小,只有电子计算机的十亿分之一。由于生物芯片的原材料是蛋白质分子,所以生物计算机既有自我修复的功能,又可直接与生物活体相联。预计10~20年后,DNA计算机将进入实用阶段。

“纳米”是一个计量单位,一个纳米等于10[-9]米,大约是氢原子直径的10倍。纳米技术是从80年代初迅速发展起来的新的前沿科研领域,最终目标是人类按照自己的意志直接操纵单个原子,制造出具有特定功能的产品。

现在纳米技术正从MEMS(微电子机械系统)起步,把传感器、电动机和各种处理器都放在一个硅芯片上而构成一个系统。应用纳米技术研制的计算机内存芯片,其体积不过数百个原子大小,相当于人的头发丝直径的千分之一。纳米计算机不仅几乎不需要耗费任何能源,而且其性能要比今天的计算机强大许多倍。

目前,纳米计算机的成功研制已有一些鼓舞人心的消息,惠普实验室的科研人员已开始应用纳米技术研制芯片,一旦他们的研究获得成功,将为其他缩微计算机元件的研制和生产铺平道路。

今天人们谈到计算机必然地和网络联系起来,一方面孤立的未加入网络的计算机越来越难以见到,另一方面计算机的概念也被网络所扩展。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兴起的Internet在过去如火如荼地发展,其影响之广、普及之快是前所未有的。从没有一种技术能像Internet一样,剧烈地改变着我们的学习、生活和习惯方式。全世界几乎所有国家都有计算机网络直接或间接地与Internet相连,使之成为一个全球范围的计算机互联网络。人们可以通过Internet与世界各地的其它用户自由地进行通信,可从Internet中获得各种信息。

人们已充分领略到网络的魅力,Internet大大缩小了时空界限,通过网络人们可以共享计算机硬件资源、软件资源和信息资源。“网络就是计算机”的概念被事实一再证明,被世人逐步接受。

在未来10年内,建立透明的全光网络势在必行,互联网的传输速率将提高100倍。在Internet上进行医疗诊断、远程教学、电子商务、视频会议、视频图书馆等将得以普及。同时,无线网络的构建将成为众多公司竞争的主战场,未来我们可以通过无线接入随时随地连接到Internet上,进行交流、获取信息、观看电视节目。

随着因特网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无线移动通信技术的成熟以及计算机处理能力的不断提高,新的业务和应用不断涌现。移动计算正是为提高工作效率和随时能够交换和处理信息所提出,业已成为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移动计算包括三个要素:通信、计算和移动。这三个方面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移动计算概念提出之前,人们对它们的研究已经很长时间了,移动计算是第一次把它们结合起来进行研究。它们可以相互转化,例如,通信系统的容量可以通过计算处理(信源压缩,信道编码,缓存,预取)得到提高。移动性可以给计算和通信带来新的应用,但同时也带来了许多问题。最大的问题就是如何面对无线移动环境带来的挑战。在无线移动环境中,信号要受到各种各样的干扰和衰落的影响,会有多径和移动,给信号带来时域和频域弥散、频带资源受限、较大的传输时延等等问题。这样一个环境下,引出了很多在移动通信网络和计算机网络中未遇到的问题。第一,信道可靠性问题和系统配置问题。有限的无线带宽、恶劣的通信环境使各种应用必须建立在一个不可靠的、可能断开的物理连接上。在移动计算网络环境下,移动终端位置的移动要求系统能够实时进行配置和更新。第二,为了真正实现在移动中进行各种计算,必须要对宽带数据业务进行支持。第三,如何将现有的主要针对话音业务的移动管理技术拓展到宽带数据业务。第四,如何把一些在固定计算网络中的成熟技术移植到移动计算网络中。

面向全球网络化应用的各类新型微机和信息终端产品将成为主要产品。便携计算机、数字基因计算机、移动手机和终端产品,以及各种手持式个人信息终端产品,将把移动计算与数字通信融合为一体,手机将被嵌入高性能芯片和软件,依据标准的无限通信协议(如蓝牙)上网,观看电视、收听广播。在Internet上成长起来的新一代自然不会把汽车仅作为代步工具,汽车将向用户提供上网、办公、家庭娱乐等功能,成为车轮上的信息平台。

参考文献:

[1]张锁春.计算学是科技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浅谈计算物理和高性能计算学.中国科学报.1997/8/4[2].

[2]谭代伦等.多阶段有序面试问题的数学模型与算法研究.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第8期.

云计算环境下的计算机取证 篇4

一、关于云计算

2007年底, IBM宣布了云计算 (Cloud Computing) 计划, 在其技术白皮书中, 对云计算进行了这样的定义:云计算一词用来同时描述一个系统平台或者一种类型的应用程序。一个云计算的平台按需进行动态地部署、配置、重新配置以及取消服务等。在云计算平台中的服务器可以是物理的服务器或者虚拟的服务器。高级的计算中云通常包含一些其他的计算资源, 例如存储区域网络、网络设备、防火墙以及其他安全设备等。云计算在描述应用方面, 描述了一种可以通过互联网Internet进行访问的可扩展的应用程序。云应用使用大规模的数据中心以及功能强劲的服务器来运行网络应用程序与网络服务。任何一个用户可以通过合适的互联网接入设备以及一个标准的浏览器就能够访问一个云计算的应用程序。

云计算是未来网络的发展趋势, 它是并行计算、分布式计算、网格计算的融合和发展。它有3个最基本的特征:一是基础设施架构在大规模的廉价服务器集群之上;二是应用程序与底层服务协作开发, 最大程度地利用资源;三是通过多个廉价服务器之间的冗余, 通过软件获得高可用性。

云计算分为公共云和私有云以及混合云。在云计算系统中用户根据自己的情况定制不同级别的存储服务, 数据分块及副本备份策略层将根据定制服务的级别采用不同的策略来存储用户的文件。私有云的取证相对容易, 只是在企业或机构自己的云计算平台上寻找证据。而公共云取证所涉及的硬件设备相距可能很遥远, 我们暂且讨论在公共云环境下的计算机取证。

二、关键性问题研究

2009年CSA (云安全联盟Cloud Security Alliance) 发布的一份云计算安全风险简明报告总结了7条最常见的风险:滥用和恶意使用云计算, 不安全的接口和API, 不怀好意的内部人员, 基础设施共享问题, 数据丢失或泄漏, 账号或服务劫持, 未知的风险等。针对以上云计算的安全因素, 下面来探讨一下其在取证方面所面临的问题。

1. 跨管辖权问题。

云计算的应用具有跨地域性的特点, 在处理或存储数据的过程中, 所使用的分布式系统和它们处理的数据, 有一些可能跨越区域, 甚至超越国界。任何对数字取证的研究, 无论是涉及刑事、民事或行政案件, 肯定会涉及这方面的法律应用。在收集和处理数字证据时, 应当与国际刑警组织尽量协调, 来识别所涉及系统或数据的精确定位及其所属管辖权, 虽然这很困难, 但为了符合调查的过程, 必须要考虑。

2. 证据的呈堂。

对于从分布式系统中收集到的证据在法庭上进行呈堂是很困难的。在这里主要考虑2个方面:一是数据的复杂性, 它不能简单的形成文档, 作为法庭上的证据;另一方面是个人数据的原始性和对其所做的解释不能被完全信任。这2个问题都可用演示和可视化方法来解决, 这样可以允许恰好以数据演示的方式来调查取证, 提高了对有关数据的关注, 而且还不会增加出现问题的风险。

举个最简单的案例, 本案中只包括设计文档或者文档链接集, 但是, 即使在这些案件中证据呈堂本身就有很多困难, 因为需要大量不同的格式和呈堂要求, 同时需要大量的这种格式的不同版本。即使数据集可能具有确切的时间范围和扩展语义, 通过数据形式形成一组数字证据呈堂的描述也可能会改变。当必须以一种高效和可再使用的方式用于记录和调查非标准的数据集时, 如数据库、进程和工作流信息, 证据的呈堂还会有更复杂的问题。在每个这样的案例中, 数据集之间存在的差异, 数据语义和解释的不确定性以及收集证据的局限性, 都必须与实际数据表现一致。

可视化和其他呈堂方法使用不仅是为了静态分析, 也是为了动态分析假设有效。同时要求取证人员的假设和推理带来的不确定因素和决策要明确的存档。在一些情况下, 数据类型自身就相当复杂, 并且来自多个源 (例如并发流) , 必须同步或以其他的方式来整理。由于原始数据的差异和遗漏, 精确重建事件是不可能的, 但利用模式匹配和其他统计分析工具, 以确定数据集, 也可用来推断基于跟踪数据的行动, 例如数据融合技术。

证据分析。对确定物理位置的计算系统的取证分析比较常见, 但在需要大量耗时的分布式计算系统案件中进行取证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许多情况下, 不能对所需的系统和服务进行复制, 因为这样会侵犯第三方的权利, 停止与案件不相关的服务也是不合理的, 并且可能需要跨越管辖范围扣押。因此, 有必要制定一个机制, 来描述将要被获取的数据计算、文件或服务范围。

(1) 时间范围。在一个给定的配置和有限的时间内, 数据可能就在手边, 或者通过不同的存储层次展示出来, 给案件涉及的事件进行界限限定很重要, 以便能够完全获取涉及的事件。正如在任何分布式系统中, 可以应用事件的偏序, 因为要做到整体同步是不可能的。尤其是对于短暂的、不稳定的流程和数据结构, 一个一致的状态 (关闭状态) 的建立是相当重要的, 因为后来发生的事件可能会进一步改变正在被分析的 (分布式) 数据结构的语义。

(2) 空间范围。在一些案件中建立对相关数据储存的位置的解释是很必需的。在这些位置获取证据, 或在某一管辖权限内获得的资料是合法的, 然而未必在其他的权限内也是这样的。尤其是当另一些地区没有明显的合作意愿, 由于位置的清晰度往往是分布式系统的主要目标, 这也是一个巨大挑战。有经验的作案人员可能会有效地利用这一点。然而, 从位置抽象以及从优化机制中获取的更详尽的信息, 其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减少等待时间和最大限度地扩大供用户使用的时间。这些信息可用于确定直接或间接的更详细的有关数据和过程位置的证据。举个例子, 数据可能会在多个地方复制, 其中一些可能会出现比其他地方更有利的调查目标。

(3) 相关性分析。与时间范围密切相关的一组数据是对一个进程的依赖关系和云环境下不同系统分布的完全理解的需要。如果要获取语义相关关系, 则需要捕捉即时数据。即时数据是重建一种观点, 文件或重现某一过程的必要。同时也需要足够资料以确定在事件发生时该事件的语义。确定事件的语义也可能需要捕获例如本体论的信息、数据字典和结构等。这些可能是潜在隐含的或离线的。

4. 数据属性。

获取完整可信的文件, 事件和进程的数据集是至关重要的, 这些数据作为取证证据的实效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数据源的确定。在某些案件中有被加密保护的文件, 比如使用数字签名, 那么它的属性就能相对直接地获取。然而, 即使在这个非常简单的情况下, 如果证书消失或证书链变得无效或根本已经过时, 这种更长期的属性也就需要更详细的论证。这种担忧也出现在获取数据直到它作为电子证据使用的这段时间内, 同时引出了这种情况下如何保持证据长期完整性的问题。

更常见的是, 在其他任何地方数据的属性将不会像上述那么明确, 因为取证通常是在一个很短暂的时间基础上 (包括特别是在云环境中) , 不留下任何永久性的记录。因此, 需要获取更直接的证据。例如, 发生在底层的保护机制和可以间接引出的通信证据。可以通过一些服务的使用, 比如公钥基础设施服务, 网络服务发现机制和命名服务。对于被短暂保护的通信和不涉及任何加密机制甚至具有短暂属性的通信来说, 一个关键的问题是在这样的通信中系统间的通信和相互作用的衍生, 包括上述所提到的附属服务。事件排序的建立和属性确定是重要的, 因为同一事件的不同排序意味着一个进程中成分的明显不同。同时, 每个元素的属性可能会有所不同, 这其中有些是确定的, 而其他的必须具有明确的可信性。

5. 语义的完整性。

单系统数字取证可以依赖于系统磁盘快照和对目标文件与媒体类型的限定数量的格式化, 尽管文档和数据结构可能不完整或者已被模糊处理。当数据被删除或冗余时就会被模糊处理。在分布式系统中则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因为他们是必须被留档或作为证据使用的。对一个系统进行“磁盘快照”的数据集, 不论是获取的时间上或程度上必然是一个有限的范围。这些语义也必须与数据本身存在同样的信任程度。特别是在数据库中发现的动态数据结构, 然而这些信息作为数据本身不是那么容易得到的。虽然有些数据的格式会具有结构表述或者类似的结构信息, 比如关系或对象关系数据库。

6. 证据的稳定性。

维持获取证据的长期稳定性是至关重要的。如果不采取附加措施, 甚至加密保护的数据也会失去其有效性。对于个人、本身包含的文件和数据对象来说, 经常可以通过参考如何去详述所包含的类型和修改的信息来确定。但是在工具化的过程中将提供唯一的一个解释。对于分布式的数据集和从分布式系统收集的部分数据集, 可能去获得单独的特征和数据词典。因此, 至关重要的是建立一个所捕获的数据集的最大的延伸信息, 以及描述这些语义信息的机制。这需要附加数据集的创建和延伸, 来帮助推导正在讨论中的数据集的伸展语义, 以便能够允许数据集的长期保存。

这是非常困难的工作, 因为很多数据格式和描述都是专有的 (例如数据库模式或文件格式) 。分布式系统中发现的与证据的语义稳定性有关的进一步问题涉及时间敏感的瞬时数据, 如流媒体或控制系统的数据流量。在这里, 要建立一个对基准面的语义的理解, 因此获取语境和系统状态至关重要。

三、云计算环境下计算机取证面临的一些问题

本文, 笔者阐述了云计算的架构特点以及分类, 针对云安全联盟提出的7个云计算的主要风险, 分析了在云计算环境下的计算机取证会面临的一些问题。

1.由于云计算的地域性分布较广, 因此跨管辖权问题是最难解决的。因此要尽量协调工作, 并熟悉当地法律程序, 确保证据的效力。

2. 由于数据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在调查取证的过程中, 利用可视化方法, 以及模式匹配和其他统计分析工具来增加数据的可信任性。

3. 从时间角度、空间角度以及相关性角度, 对所获取数据进行分析, 使得数据结构合理化。

4. 明确数据属性, 通过公钥基础设施服务、网络服务发现机制和命名服务等机制, 建立正确的事件排序。

5. 所获取的语义描述本身要和数据相匹配, 例如使用数据词典的机制, 保证语义的完整性是至关重要的。

6. 维持获取证据的长期稳定性是必要的, 因此需要建立一个所捕获的数据集的最大的延伸信息, 以及描述这些语义信息的机制。

移动计算环境 篇5

在网路的安全保障中,数据加密技术,是最基础的安全技术。其技术的本事是通过数据加密手段来将一些重要的传输数据进行加密,通过这些加密密文进行传送,当到达另一个数据终端之后,则可以利用有效的手段进行密文方面的还原。这对于数据的安全方面,都能够提供一个较之有效的安全保障。而加密不仅针对储存的云服务,对于传送中的客户数据,也具有同样的信息保障。所以说,在加密技术被广泛使用的过程中,云计算也为现代的数据传输和储存提供了良好的安全保障。

2.2 安全储存技术

我们在实际的应用管理中,通过网路数据储存来完成其数据的存储位置和隔离任务,这对于整体中可能遇到的灾难性问题,都能够提供很好的云信息保障,对于整体的结构模式而言,也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如在进行云服务期间,供应商的数据,则可以通过独立的隔离,才能够更为有效的完成保障。在云计算环境下,服务商所提供的.数据服务是处于一种资源共享环境下的,这对于数据的加密技术方面,都会有一定的要求,而伴随着云计算服务的广泛应用,对于储备措施方面,也应该更注重网络系统方面的保护,预先做好备份措施,只有如此,才能确保用数据是在不被破坏的情况下,完成的网络数据的有效保护。

2.3 安全认证

在进行网络云计算的客户保护中,对于强制性的用户信息保证,通常都是通过对代理方或用户方等得到了有效认证以后,才实施的服务款项,这对于整体的结构维护以及利益保障方面,都提供了良好的信息数据,对于服务商方面的信息认证方面,也提供了相应的信息安全保障。在客户中,通过结合强制性的认证系统,在一定程度上也确保了用户在应用的结构认证中,保护了整体的系统安全信息,同时也避免了用户的密码信息没有被泄露出去,而也只有这样,才能杜绝被恶意第三方产生步伐侵害。

2.4 对数据进行安全防护集中

在进行云计算的安全模型建设中,主要就是通过对边界进行防护,然后通过计算资源进行的高度整合,这对于用户的申请服务方面,也提供了缜密的逻辑计划分离,对于整体的物理结构方面,也提供了良好的基础。通常在这种情况下,也对整体的系统安全方面,提供了物理上的边界安全。如此对于整体的用户方面,也为其流量以及数据交流方面部署了独立的安全体系,对于整体的运转方面,也提供了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

3 结语

在信息发展如此迅速的时代背景下,对于即将面临的数据威胁方面,如何做到云计算的安全进行,已经成为各开发商的主要发展方向。在应对现在日益复杂的网络系统,其安全防御策略以及相应的手段,也成为了整体网络安全发展中的主要应用信息,对于整体的交换技术发展来看,对于人类在这方面的生活,以及对防护墙、防入侵系统乃至病毒检测系统等,都能够提供有效的安全保障。我们通过制定相对完善的政策和法规来确保网络系统的安全,而在进行规范化的行使中,则通过进行计算机的网络系统安全等方面进行相应的健康安全管理,通过科学的网络环境来进行计算事业的良性发展。而这对于整体的发展来说,也具备了顺应时代发展的先决条件。

参考文献

[1]宋焱宏.云计算环境下的网络安全技术[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8):178-179.

[2]高银屏.浅析云计算中的计算机网络安全[J].中国电子商务,,(7):143-143.

[3]张长河.云计算背景下计算机安全问题及对策[J].信息系统工程,2014,(6):178-178.

[4]何永峰,谈“云计算”环境中的计算机网络安全[J]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1):63-66.

3G时代中国移动营销环境分析 篇6

一、中国移动发展现状

1.移动3G网络概况

3G时代以高速移动数据网络、智能终端和基于身份识别、定位、电子支付等应用整合为特征,不仅是一种高速数据传输新技术,还给用户带来全新的服务模式和体验感知。近年来,3G市场的发展表明,3G的应用价值在于拥有智能终端的支撑,这也对移动业务接入、计费、管理平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3G业务对于用户来说,如果没有强大流畅的网络支持,则体现不出超越2G的优势,而目前的中国移动的3G业务,仍存在许多弊端。

2.三大运营商分析

尽管2009年的重组,赋予了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不同的身份和角色,三大运营商掌握着不同的资源,优劣势很明显。但是,3G牌照的发放,抹平了运营商之间的差距,变成互有优劣,局势陡然扑朔迷离。从外部环境来看,进入3G时代,中国移动承担了推进自主知识产权TD-SCDMA标准的使命。由于目前的TD与电信的EVDO、联通的WCDMA相比,无论是网络设备的成熟度,还是终端设备的质量,都存在很大差距,导致中国移动的网络优势受到极大挑战,推进TD可谓步履维艰。

二、中国移动的营销环境分析

1.SWOT分析

(1)机会。一方面,中国移动存在网络压力日趋增大,而资费却日趋下降,利润削薄,投资需求压力大的发展问题。这种情况,3G的到来会成为中国移动再次高速发展的契机。而中国移动在新技术新业务方面的投入为3G时代的业务运营提供了预热。另一方面,TD-SCDMA作为中国自主创新的技术标准,受到国际标准认可,占领了我国通信产业史上第一次占领国际标准这个竞争制高点。通过运营TD,中国移动更容易获得政府政策上的倾斜与支持。

(2)优势。从移动自身来说,中国移动拥有雄厚的资金实力、庞大的客户服务体系和销售渠道体系,在投资力度、运营能力、获利能力和网络能力方面,移动拥有强大的规模优势和效益优势,为实现较高的利润增长以及充足的现金流以及较强的抵抗风险的能力奠定了基础。

(3)劣势。3G网络标准的暂时落后,使得大量用户逐渐向联通、电信转移。由于竞争对手逐步对新入网用户实行分流,使得中国移动持续多年的强劲增长势头受到明显的挑战,每月用户的增长也呈放缓的态势。目前移动自身网络拥塞、质量下滑、客户满意度下降,网络扩容跟不上等问题成为中国移动规模优势的威胁。

(4)威胁。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这个两个竞争对手是中国移动最大的威胁,固网的发展空间已经逐步饱和,且开始了显现了下降的特征,因此移动上网网络和电话用户,成为了运营商的必争之地。从电信重组以来,中国电信接手CDMA网络后,以“不玩2G玩3G”为契机,快速推出“天翼”品牌,并强化品牌经营,实行“双中心”的经营模式,同时加大与产业链各方的合作,不断丰富3G终端,甚至与苹果联合推出Iphone 4S合约计划,实现互联网手机的业务定位,打造固移融合,强调中高端市场定位等等。

2.差异化营销分析

(1)宏观环境分析。政策环境,政府政策的走向对电信行业的发展仍然极为重要;经济环境,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持续平稳增长,手机用户数、宽带用户数连年大幅增长;人口环境,根据工信部最新发布的统计公报,中国已经是全球最大的手机市场,2012年上一季度的手机用户已超过10亿,在如此庞大的人口规模背后,蕴藏着巨大的市场需求。

(2)微观环境分析。微观环境是指对企业服务其顾客的能力构成直接影响的各种力量,包括企业本身、营销渠道企业、市场、竞争者、消费者等因素。微观营销环境直接制约和影响企业营销活动。为了更好地理解中国移动与相关群体之间的关系,明晰中国移动3G时代的现状,本文将重点从竞争对手、顾客两个方面分析电信企业面临的微观环境。

竞争者分析——作为中国移动最强有力的竞争对手联通、电信,在电信市场上都割据了不小的市场份额。中国电信由于多年的宽带品牌战略,通过家庭宽带、固话、天翼3G等对客户进行了捆绑,通过良好的宽带网络系统、捆绑营销服务策略,占据了家庭宽带市场的半壁江山,这对于中国移动宽带建设来说是主要的竞争壁垒。而中国联通在将CDMA出售给中国电信后,获得了现金资助,从而解决了双网难题,这也无疑增加了中国移动的竞争难度,外加国外新技术的发展,和国外运营商的竞争危险,移动的局面真可以说是不乐观。

顾客分析——移动的顾客按品牌和消费群体特征可以划分为3类,全球通、神州行、动感地带,针对这不同类型的人群,在3G时代,移动施行不同的营销手段,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

三、总结

云计算环境的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 篇7

关键词:云计算,计算机,网络安全

在新的信息时代,网络成为大众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诸多办公领域也发挥着积极的作用,随着技术的不断更新,云计算技术应运而生,云计算的出现大大提高了网络的便捷性,而且数据信息的传递更加高速,用户体验满意度也达到了新的水平。但是由于云计算技术在一些细节上还存在技术缺陷,导致网络安全问题频发,也严重影响到用户对于计算机网络的正常应用。 积极总结和探索这些安全问题发生的原因并进行技术完善,实现网络安全的良好保障成为一个需要首要解决的课题。

1云计算的概念

云计算,其概念最初是由谷歌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埃里克施密特提出,通过近几年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已经成为了互联网时代又一技术革新。云计算是一种以互联网为基础的相关数据信息的增加、应用以及交付模式,通过将计算分布在大量的分布式计算机设备上实现对巨大信息数据的快速处理。强大的运算能力是云计算最主要的特点,用户通过各种客户端进行数据接入,从而实现对网络数据信息的合理使用[1]。就目前来讲云计算具有规模巨大、可靠性极高、通用性强、可扩招性能优、价格低廉、能按需服务等技术特点。根据信息技术发展的趋势,云计算具有很大的发展应用空间。

2云计算环境下计算机网络安全隐患

2.1云计算技术隐患及病毒软件

服务商在为用户提供数据信息服务时常常也受制于云服务的提供商,由于云计算的最终运行需要服务商和用户的协作,这就无形之中将二者联系在一起,在单向箭头式的信息传输条件下,一旦出现中断、无响应等技术故障就会置用户于被动状态,导致服务暂停。此外, 病毒软件也是用户端上常见的一个安全问题,一些病毒软件通过网络虚假地址和标识对用户产生严重的误解, 进而致使用户的重要数据信息丢失和被盗,甚至出现巨大财务的损失等现象[2]。

2.2云计算内部安全隐患及违法黑客

尽管云计算服务的企业机构在商业上为用户提供了一定的信用保证,但是对于数据信息的传输却没能进行有效的保障。用户的数据信息相对于其他用户而言是绝对保密的,但是基于上述实际现实状况,用户的数据信息则完全暴露在企业机构内部,相关的技术人员能够轻易的获取任何用户的数据信息,用户个人数据毫无保密可言,严重时也会使得该机构出现信用危机[3]。也正是因为在这一过程中存在漏洞和云服务保密的不完全,催生了黑客的不法行为,黑客凭借高超的信息技术能够实现对企业机构或者是用户端的直接攻击,从而窃取海量的用户信息,对用户安全产生严重危害,甚至直接影响公众安全。

2.3法律政策监管漏洞

在制度层面存在的问题导致了许多安全隐患陷入无法有效避免的窘境。相对于国外许多发达国家,我国目前对于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还没有出台和制定颁布明确的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对于网络环境下的违法行为缺乏有效的监管和处罚力度,也就导致了网络安全问题层出不穷[4]。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的作用日益明显,不进行法律制度层面的监管保护, 显然不利于网络环境的净化和优质网络生态的建立,严重的话甚至会影响正常的社会秩序,因此制定和颁布相关的网络安全管理措施刻不容缓。

3改善云计算环境下计算机网络安全的策略

3.1建立云计算数据中心

在网络用户不断增加的前提下,各类软件开发也相应的增加,这就对网络数据中心的功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否则就会出现上述“一出现技术故障用户数就丢失” 的现象。云计算数据中的建立不仅要实现网络内外的顺畅传输,还应该实现内部各服务器之间的顺利传输,此外对于各个节点以及节点与服务器之间的传输都要做到传输畅通。建立大容量的数据中心能够确保各种数据信息的高速快捷传输,有效减少技术故障带来的用户数据丢失[5]。

对云计算数据中心进行虚拟化处理不仅可以节约数据存储空间而且能够降低运营成本,对于信息数据的安全也是极有保障的。因为虚拟化处理大量的数据已经成为一个发展的必然趋势,所以要进行网络安全防范就应当辅之于其他计算机安全技术,实现对数据信息的虚拟化保护,提高数据信息的安全性。

3.2强化网络安全技术

防护网络安全,建立防火墙是最有效的技术措施之一,通过网络拓扑结构以及对服务器类型的隔离来实现安全防护。作为网络安全技术的基础设施,防火墙由于具有延展性和虚拟性,对网络安全的防护具有重要意义。 加强防火墙的技术结构十分必要。认证与数字签名技术通过应用加密技术确保数据信息的机密性和完整性,对用户身份的真实认证有效防止第三方的冒充和虚假信息的干扰,有效提高网络安全环境。加密技术对于保障用户数据信息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网络用户在进行程序选择时应首选具有良好加密功能的网络程序,这样能在一定程度上防止用户信息的泄漏。此外,还可采用代理服务器技术进行安全范防,通过对网络黑客的有效防御实现安全保护,同时对于浏览器的运行速度提升也具有重要作用。

3.3防范意识与政策保护

要优化云计算环境下的网络安全环境,还需要用户自身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养成良好的安全操作习惯,对不明网络信息提高辨别能力和应对措施,有效避免对于违法、恶意攻击等网络数据信息,同时也能对自身的数据信息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用户安全防范意识的提高对于构建安全的网络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国家社会生活中的一个重要领域,网络安全事关社会秩序和国家安全,因此在相关的制度法律层面应该给予保障,组建专家团队深入实际,制定和出台符合我国实际的网络安全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对网络违法行为要做到严厉打击和零容忍,坚决净化网络环境,构建安全的网络生态环境。

4结论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云计算技术在社会生产生活领域的应用范围不断拓展,确保云计算环境下的计算机网络安全成为一个重要课题。实现云计算环境下的网络安全,对于提高用户体验度、保护用户个人数据信息、建立良好的网络生态环境具有十分积极的现实意义; 而且实现网络环境的安全保障也是符合国家安全战略的内在要求,对于社会的和谐发展同样具有重要意义。因此,笔者希望更多的专业人士能投入到该课题研究中, 针对文中存在的不足,提出指正建议,为完善我国云计算环境下的计算机网络安全工作做出重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何永峰.谈“云计算”环境中的计算机网络安全[J].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15(1):63-66.

[2]韩景红.云计算环境中的计算机网络安全[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5(3):142-143.

[3]芦于忠.论云计算环境中的计算机网络安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5(10):220.

[4]哈贵庭.浅谈云计算环境下的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5(18):206-207.

云计算环境中的计算机网络安全 篇8

1.1 云计算的概念

云计算是计算机信息化管理的一个新的发展方向, 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 云计算把人们从传统的计算机主机时代带到了现代化的个人计算机时代。该技术具有传统计算机模式难以比拟的优势, 它具有更强大的储存、记忆及信息传输、数据分析等功能, 云计算对终端设备的依赖性较低, 方便快捷, 能够以最快的速度实现不同计算机之间的数据共享。

1.2 云计算的特征

云计算具有如下特征:第一, 云计算具有高度的保密性。云计算作为一种全新的服务模式, 其所具有的信息传输渠道都经过了技术的处理和管理, 能够保障信息在传输过程中最大程度的安全, 要想获得云计算中的信息必须经过授权。第二, 云计算具有保障信息完整性。传统的计算机服务模式在信息传输和接受的过程中, 经常会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而出现中断、不完整的现象, 而云计算则在这方面克服了传统模式的弊端, 在信息的传输过程中, 任何其他用户要对信息进行更改或者进行其他行为, 必须经过授权才能完成, 这就极大地保障了信息传输过程的安全和信息的完整。第三, 云计算操作的过程具有可控性。要完成在云计算环境下的信息获取或者变更, 必须经过有效的授权, 因此, 使用者就可以通过授权的方式, 利用云计算完成信息的交流和传输, 进而控制信息。

2 云计算环境下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

2.1 技术方面的问题

在计算机中, 任何操作都需要通过技术进行支撑, 云计算的使用也是如此。在云计算的操作过程中, 所有的数据都保存在云里, 这就容易发生一个重要的技术问题, 如果相应的技术操作出现失误或者中断, 使用者就没有办法获取相应的信息, 也没有办法进行及时有效的解决。以TCP/IP协议为核心的现代计算机网络技术中存在着一些问题, 同样云计算并没有规避掉这些问题, 其在使用过程中依然会受到虚假地址等方面的技术因素影响。

2.2 缺乏相应的法律规范进行有效控制

众所周知, 法律规范是约束或者规范一个行为或者群体活动的规则, 在这一规则下, 每个人都能享受到其应当得到的最大利益。但是如果是没有规则或者是在混乱的规则下, 人们的行为不受有效约束, 那么侵犯他人利益的行为也将时有发生, 最终给整个社会环境带来不利的影响。我国具有相对完善的法律法规, 但是单独针对计算机网络安全的法律法规则依然处于空白阶段, 尤其是云计算的发展, 我国相应的法律法规并没有及时将其纳入法律规范的行列, 以至于在该技术的运用过程中容易出现一些弊病。

2.3 数据方面的问题

云计算背景下的数据安全主要体现在数据的传输和存储方面。由于云计算的发展, 大量的计算机用户加入了相应的“云计划”, 使得虚拟网络平台上的数据信息数量巨大, 信息在传输过程中, 容易受到黑客或者病毒的攻击, 被恶意篡改或者非法下载, 造成用户的损失。

3 云计算环境下保护计算机网络安全的防范建议

3.1 加强技术防范, 降低技术威胁

通过技术保护计算机网络安全是最有效的一种安全措施, 对计算机系统设置是为了保护计算机网络安全, 在使用云计算的过程中, 除了设置电脑锁之外, 还要做好防火墙及保护屏的设置, 防止外部网络用户以非法手段进入内部网络, 通过防火墙技术对网络之间传输的数据包进行安全策略检查, 以监视网络运行状态。另外, 还可以采用认证或者数字签名技术。

3.2 对用户权限进行有效管理

要加强对于云计算背景下计算机用户的权限管理, 通过多重验证的方式, 尽可能避免系统漏洞, 不给黑客留下机会。例如, 可以通过设置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 对于用户的权限进行随时检测, 对于敏感操作, 如数据的修改、删除、添加等, 要进行重复验证, 防止不法分子对于数据资料的窃取和破坏, 切实保证数据安全。

摘要:云计算作为新兴的事物, 有着传统计算机模式难以比拟的优势, 具有高度的保密性、保障信息完整性以及操作过程的可控性等。但是, 我们不能忽视云计算环境下的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 应加强技术防范, 降低技术威胁, 对用户权限进行有效管理, 完善相应的法律规范, 提高用户的防护意识, 以期在云计算环境下保护计算机网络安全。

关键词:云计算,计算机,网络安全

参考文献

[1]那勇.云计算环境下的计算机网络安全策略研究[J].电子制作, 2014, (10) :23-24.

[2]毛黎华.云计算下网络安全技术实现的路径分析[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 2014, (06) :89-90.

移动计算环境 篇9

1 虚拟机技术在云计算中的应用优势

计算机中的云计算大多数利用的是虚拟技术, 因为虚拟技术可以让计算机的运行成本更低, 发挥较好的效益。虚拟技术与传统技术是有很大的差别的, 在传统的系统中其安全性就是操作系统本身的安全性, 而在虚拟技术中由于引入了虚拟监控器使安全问题变得更为复杂。关于虚拟环境的安全问题, 首先要考虑的是虚拟监控器和虚拟机的安全性。一般情况下, 虚拟机的安全性能是靠虚拟监控器来维护的, 系统可以通过虚拟监控器方式对虚拟机进行监控, 以此来保证虚拟机的安全, 但是这种安全监控模式也增加了管理成本。为了降低成本, 可以采用一种全新的方法, 利用虚拟机内外监控结合的方式对云计算中的虚拟机计算进行安全防护。

2 云计算中虚拟机计算环境的安全防护措施

在云计算中的虚拟机有特权虚拟机和普通用户虚拟机两种类型, 特权虚拟机对普通虚拟机进行创建和管理, 普通虚拟机的监控和量度可以由自身的内部结构完成, 特权虚拟机可以对所有的普通虚拟机进行监控。普通虚拟机是由原始标识、虚拟机上下文环境和虚拟机外部输出三个基本的要素组成, 特权虚拟机是由原始标识、虚拟机的上下文环境、虚拟机的外部输出和普通虚拟机的反馈列表四部分组成。两者相互促进, 共同维护云计算中虚拟机计算的安全环境。

在云计算虚拟机计算环境的防护过程中首先由特权虚拟机对虚拟机的原始标识进行测量, 众多周知, 普通虚拟机可以通过自身系统对内部环境进行检测, 然后由特权虚拟机对原始标识的结果进行比对, 看其是否相符, 以查明信息有没有被篡改, 并作出合理的分析。其次再由普通虚拟机对自身的内部动态进行监控, 特权虚拟机对外部环境进行监控, 通过内外结合的方式来判断虚拟机的计算环境是否安全。最后普通虚拟机也可以根据特权虚拟机的外部输出能力来判断特权虚拟机的可信度, 如果不符合系统要求, 系统管理员可以重建一个特权虚拟机来保证系统运行的安全性。普通虚拟机和特权虚拟机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 将两者结合起来可以最大程度的保证云计算中虚拟机计算的安全性。

此外, 要实现云计算中虚拟机计算环境的安全防护, 离不开防护节点的支持, 系统中的Linux系统内核组建可以获取相关的网络通信流量, 对流量进行分析与处理, 以此来达到安全防护效果。安全节点在运行的过程中, 需要以组件形式进行安全防护, 组件包括入侵检测组件、防御组件、防病毒组件、防火墙组件等等, 参考不同领域的安全防护要求, 防护管理中心会将其发放到安全节点之中, 根据虚拟主机防护策略来提取相关的防护策略模板, 依照虚拟机的情况以及安全域的要求来编译安全防护组件, 将其应用到实际工作中。此外, 防火墙组件也是一个重要的内容, 防火墙组件通过划分内外网的界线, 在网络边界处搭建第一道安全防线。虚拟主机防护的防火墙基于简单、灵活的规则来监控和阻止网络流量, 通过用控制网络协议、源地址或源端口, 目的地址或目的端口等手段来实现网络流量的控制。

3 云计算中虚拟机计算的监控量度和信息反馈

在普通虚拟机和特权虚拟机相互协作保护计算机环境安全的过程中, 特权虚拟机需要在普通虚拟机的启用之初就对普通虚拟机的原始标识进行度量, 查看虚拟机镜像和虚拟机的关键信息是否一致, 来确定其内部信息有没有被篡改以保证普通虚拟机的运行安全。在对其数据进行量度的过程中, 可以通过计算机的计算公式对内容进行测量, 以保证虚拟机的正常运行。通过普通虚拟机的内部监控和特权虚拟机外部监控来保证虚拟机的计算环境, 当虚拟机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监控出现问题时, 可以快速将不对等的信息反映出去, 能使虚拟机迅速做出反应, 将恶意的信息进行隔离, 以保证虚拟机计算的运行环境。

总之, 计算机中的云计算是信心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 尤其是现代社会中大数据处理分析及智慧城市等一系列新型事物的兴起, 云计算的应用在社会中越来越普遍, 所以在运用虚拟机的计算中对于安全环境的要求也显得越来越迫切。目前, 常通过普通虚拟机和特权虚拟机相结合的方式来保证虚拟机的安全。通过普通虚拟机的内监控和特权虚拟机的外监控相结合的方式, 由特权虚拟机对普通虚拟机进行实时的外部监控措施, 当发生安全隐患是能迅速做出反应, 具有较强的安全性和运行的稳定性, 弥补了传统方式下虚拟机保护的不足。但是计算机的发展是长远的, 人们对于计算机的探究也是无止境的, 我们期待云计算中的虚拟机计算能发挥更好的优势, 为用户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

参考文献

[1]王舒榕.基于云计算平台的安全性及信任模型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1

[2]赵长名, 刘健, 李云继.基于改进虚拟机整合算法的虚拟资源管理工具[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16 (03)

[3]王得发, 王丽芳, 蒋泽军.云计算环境中虚拟机智能迁移关键技术研究[J].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12 (05)

移动计算环境 篇10

近年来, 随着信息技术广泛而深入的在教育领域实践推进, 以微课、慕课、公开课为代表的教育技术创新应用倍受业界瞩目。微课是指时间在5~10分钟以内的小视频课程, 内容短小, 它有明确的教学目标, 主要为了阐明一个主要问题, 同时支持翻转学习、混合学习、移动学习、碎片化学习等多种新型学习方式, 一般是以短小精悍的微型流媒体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 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精心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趣味性、可视化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包。目前视频类学习平台还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 多数以资源库堆积的方式呈现, 只是单纯的资源共享, 或者课堂教学录像, 没有遵循按微课的设计原则开发学习资源包, 没有体现目标明确、针对性强和教学时间短的特点。

(2) 课程视频学习网站, 仅仅提供在线视频观看, 没有学习辅助系统的支持, 如分享笔记、学习跟踪、交流社区、在线测试等。

(3) 教师与学生的关联性少, 微课没有形成体系, 没有按照教学大纲和教学实践要求组织内容, 教师开发微课资源和学生自主学习要保证课程内容的完整性和知识的循序渐进。

(4) 移动学习的情境缺乏, 多数以传统的PC端方式呈现, 移动APP学习平台比较少见, 无法达到移动学习、碎片化学习的灵活性。

2 微课云平台设计

分析和研究基于微课的网络学习平台的需求和实际情况, 把云计算相关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进行有效结合, 将立体化的学习内容通过互联网显示在移动设备上。从系统架构设计、学习过程设计、学习平台设计三个层面进行阐述, 完成系统架构和系统功能设计。

2.1 系统结构设计

基于云计算构建系统结构, 通过云服务实现学习资源共建共享。学习者的终端基于现有的PC端和各种移动终端设备设计的, 教师借助云硬件将课程的微课资源发布并存储在云服务器上, 学生通过有线网络、无线网络、4G等访问云服务平台获得相应的学习资源及各种学习服务。学生不仅可以在平台上获取资源, 还可以充分利用平台上传、共享资源, 系统自动将学习记录同步到云端服务器。系统架构如图1所示。

基础设施服务层 (IAAS) :可以利用租用服务器、存储和网络硬件的方法将硬件外包到别的地方去, 如Amazon EC2等;云平台服务层 (PAAS) :采用资源虚拟化技术, 学习者只需在虚拟层运行自己的软件, 不必关心后台硬件的实现, 实现了软硬件的分离, 同时根据用户需求, 动态地分配资源, 实现负载均衡;软件即服务 (SAAS) :通过B/S模式接入, 在移动互联网环境使用远程服务器上提供的功能。

2.2 微课资源管理

微课是本平台的主要学习资料, 每个微课对应一个知识点, 并以教学为活动组织起来, 再加上相关的测试构成一个完整的微课资源包。通过设计有效的学习活动, 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认识和理解。微课资源的设计模型将学习资料标准化, 教师按照微课的特点, 组织课程内容, 开发微课资源并上传资源, 系统利用关系型数据库进行管理, 包括ID序列、微课时长、关键字、所属科目、作者、描述、相关的知识点、难易度以及相关活动。

2.3 互动学习设计

学习根据任课教师或者自身兴趣选择对应的课程进行学习, 可以按照教学进度提前学习微课为翻转课堂提供保障, 在学习的过程上, 系统提供在线笔记、在线答疑、在线测试、个性化检索、以及学习讨论区等功能, 使学生全程参与学习活动, 能够提高学习效率, 体验学习的快乐。

2.4 学习空间设计

学习空间是每个学生的学习管理系统, 包括了学生的可视化学习情况分析以及学生个人的课程库。通过学习分析技术, 平台可以将学生在网上的一切行为活动记录下来, 包括了学习时间、学习进度、交互以及学习时间流程、知识点掌握情况等, 形成学生的学习过程档案, 方便为每位学生建立自己的学习路径和知识库, 以便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提供支持。

2.5 学习过程设计

在基于微课的学习环境里, 由于缺少相关的制约和监督, 常常导致学生的学习热情难以维持。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本系统引入游戏的机制, 例如:完成一个微课学习任务则获得相应积分奖励, 未完成则需要继续学习, 每学习一个微课要消耗一定的积分, 完成在线答疑、上传资源、发表有效评论可以赚取积分等。按照预先设定的规则, 根据积分多少设置不同的等级和勋章, 勋章可以显示在每个学生的头像上, 学生可以查看积分排名, 积分的用途也可以加入更多社会化的元素, 运用这种游戏化的激励方式能够激发学习积极性。

2.6 跨平台实现

平台基于B/S架构, 服务器端采用J2EE框架技术实现, PC客户端和移动客户端APP基于响应式WEB设计, 能够为不同终端的用户提供更加舒适的界面和更好的用户体验, 采用HTML5移动WEB模式开发基于Android和IOS平台的APP, 实现一次编译多平台运行。

3 结语

微课移动云平台基于云计算的架构, 采用虚拟化、分布式处理等技术, 满足在线播放视频时对服务器处理能力和并发响应能力的要求。微课学习平台构建了多样化的支持系统, 包括学习空间、互动学习、自主式学习、同步笔记、同步视频、在线测试、微课讨论区、个性化的检索服务等功能, 客户端基于移动终端APP提供服务, 使微课具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摘要:在如今网络信息的时代, 将课程制作成微课放置于网络供学生浏览学习的方式, 逐渐成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基于微课的移动学习、远程学习、在线学习将会越来越普及, 结合云计算技术和移动互联网技术的特点, 提出基于微课的移动云平台开发思路, 搭建一个集微课建设、管理、应用和研究为一体的一站式服务平台。

关键词:云计算,微课,云平台,移动应用

参考文献

[1]温川雪, 周洪建.面向智能手机与Web平台的微课移动教学系统的设计[J].中国远程教育, 2014 (12) .

[2]朱静宜.构建基于移动云计算的微课教学资源平台[J].计算机时代, 2015 (10) .

移动互联环境下的融合新发展 篇11

【关键词】移动出版;知识产权运营;网络文学;商业模式;纸屏融合

【作者单位】张新华,北京印刷学院新闻出版学院。

【基金项目】北京市社科规划重点项目“北京地区数字出版商业模式创新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3JDZHA003。

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随着“十三五”规划纲要、“互联网+”、文化强国、媒体融合等国家战略和行动的进一步推进和实施,我国出版移动化转型和融合步伐加快,新的商业模式和产品形态从孕育走向成熟,产业实力继续壮大,整体保持高速稳定增长。本文结合近年来我国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实际,谈谈2016年可能出现的几个显著趋势。

一、移动互联网引领数字出版产业发展新方向

2015年,我国提出并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着我国互联网基础资源和应用快速发展;互联网的普及、便捷、共享特性渗透社会生活和商业服务的各个领域。同时,移动互联网加速发展,无线网络及手机等智能终端快速普及。截至2015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88亿,其中使用手机上网的占90.1%;手机成为新增网民最主要的上网设备[1]。一方面,移动互联网推动了我国数字技术应用范围的扩大,带动三、四线城市,中西部地区,农村地区,中老年人群体中互联网的使用,提升了我国互联网普及率;另一方面,它还塑造了全新的社会生活形态,改变了网民的日常生活和媒介行为,成为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巨大动力。

移动互联网改变着数字出版产业格局。2015年,为抓住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契机,传统的出版社、报刊社、网站等媒体纷纷向移动端迁移,“两微一端”(即微博、微信、客户端)成为传统媒体数字化转型的标配;互联网巨头BAT、“数字出版第一股”中文在线等,利用资本手段合纵连横,在移动端展开角逐,通过布局网络文学,将竞争延伸到电影、电视剧、游戏等领域。当当、京东、亚马逊等电商平台也都向移动端转移,电子书业务增长迅速。清华同方、龙源期刊网、掌阅、咪咕传媒等内容集成发行商和运营商,加大了移动端应用和市场的开发。同时,移动互联网也使我们进入了“泛媒体时代”,向公众传播信息不再是专业媒体的专利,任何人和机构都可以自建媒体,生产信息并向外发布,带来内容生产力的解放。由此,媒体人获得了相对于媒体机构的独立性;个人性和机构性自媒体涌现;商业传播(广告、品牌形象等)对专业媒体的依赖减弱,商业机构纷纷开设自媒体,在进行品牌传播、市场营销和联络客户的同时,也生产和传播与本企业及所在行业相关联的内容。但是,随着阅读类新媒体的野蛮式生长和内容泛滥,注意力资源将更加稀缺,读者对阅读产品的质量、体验性、个性化要求更高,专门为用户进行内容订制和把关的机构应运而生,优秀的阅读推荐类新媒体价值飙升,如“罗辑思维”“十点读书”等。如上变化,为数字出版业注入巨大活力,推动着数字出版业迈入移动化时代,新的产业格局逐渐形成。

移动互联网也给阅读市场带来重要变化。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不仅带动了网民和新媒体用户规模的增长,还提高了个体用户的阅读率和新媒体接触率,扩大了数字阅读市场的规模。相关报告显示,在2012—2015年间,我国移动阅读的用户量从2012年的1.34亿上升到2015年的3.28亿[2]。同时,移动互联网还引发了网民阅读从PC端向移动端迁移,移动阅读的场景化、碎片化、个性化、交互性和社会化趋势加剧,读者的阅读行为与日常工作、学习、生活等衔接得更加紧密,新的阅读和内容消费形态涌现,为数字出版创造新的商机。在电子书、微博、微信、APP等推动下,移动用户的阅读和支付习惯已经养成全面,活跃度明显提高,移动端的付费阅读和广告盈利模式逐渐成熟,微博、微信的打赏机制也得以确立,移动阅读的收入规模快速扩大。2012—2015年间,移动阅读的市场规模从1.34亿元[3]上升到100.8亿元[4],移动阅读成为我国阅读产业领域内增长率最高的产业。

移动出版方兴未艾,经过2015年的急剧调整,2016年将会有更加稳健的发展。阅读市场将逐渐向三、四线城市和农村地区下沉,读者群体和产业规模将稳定扩大。企业对内容资源和用户资源的争夺加剧,阅读的体验性、交互性、社交性将更受重视,满足移动读者新需求的应用型产品逐渐增多,对整个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的促进作用将更加显著。

二、知识产权运营推动产业深度融合

在现代知识产权制度下,以优质内容为基础,进行全版权运作,开发衍生品及专利产品,注册商标开展品牌化运营,是出版传媒企业实现内容价值最大化的主要手段。在开放、融合的环境下,原来束缚出版业跨媒介、跨行业、跨地域经营的制度性和技术性障碍逐渐消除,基于优质内容进行知识产权运营的出版策略已初露锋芒,并将在2016年获得新的发展。

大众阅读和娱乐领域的IP热将继续漫延。2015年,我国网络文学衍生版权开发呈井喷之势,以版权为核心的网络娱乐产业链释放出巨大商业价值,由热门网络文学作品改编的影视作品屡创收视新高,其改编的游戏也迅速获得大量粉丝;而影视和游戏的改编又反哺网络文学本身的发展,促使其商业价值扩大。2015年初,由腾讯文学与盛大文学整合成立的阅文集团,利用其庞大的内容储备、作家作品和多元化的跨终端产品等优势,运用泛娱乐的IP开发战略,与游戏、动漫、影视等行业合作,以文学作品为源头,打造了贯通出版、游戏、影视、周边等新兴产业链。2016年初,阅文集团公布与Hobbymax公司合作,面向全球推出《全职高手》的主角人物模型。《全职高手》是阅文集团白金作家蝴蝶蓝创作的网络游戏竞技小说,全网阅读点击量达数亿,实体书已授权出版中文简体、繁体,日文等多种版本,并畅销各地市场[5]。这种以内容和版权经营为核心,以全媒体出版和多渠道传播为手段的经营方式,扩大了原有大众文化产品的粉丝圈层,使高点击率原创作品的版权价值倍增,已经在网络文学和诸多内容产业领域推行。据易观国际分析,2016年我国将迎来IP的高速发展期,同时,网络文学及相关行业IP评估标准体系的建立、完善和应用,将有助于IP模式运作理性化发展。

nlc202309011752

知识产权的运营在网络文学之外的专业出版和科技出版领域也逐渐兴起。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在10年前进入手工图书领域,已累计出版了上千本手工图书。在获得了手工类图书的资源优势并居于市场领先地位后,该社从2012年开始,以图书为基础创建“玩美手工”和“HOOHUU”品牌,在线上开设玩美手工网,构建网络社区、商城、在线课程、资讯服务等业务,在线下开设“玩美手工馆”、手工体验店和直营店等,并与学校、社区合建绘本馆,开展原创性手工项目和图书开发、手工图书阅读推广、手工材料销售、手工课程培训等实体经济业务。2014年起,该社在郑州创办 “中国手工艺产业博览会”,吸引了国内外众多厂商参加。迄今为止,该社通过图书版权、手工专利开发、品牌创建和授权经营、销售渠道建设等方式,已经打造了一个集产品开发、图书出版、工具和材料生产、产品销售、课程培训、行业会展于一体的产业平台,为出版与科技、教育和文创等产业的深度融合奠定了基础。据《中国出版传媒商报》报道,安徽科技出版社、大连出版社、青岛出版集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等,也开展了知识产权综合运营的探索,并获得良好效果[6]。它们利用本社图书品牌和优势版权资源,与外部机构合作,开展全媒体出版和品牌化经营,并努力开发衍生品,进行特定垂直行业的全产业链运作,开拓了出版业经营的巨大空间。

以版权为核心的知识产权综合运营,既可实现版权价值的多元化开发,又能克服出版多元化经营中产业关联度低的缺陷。未来,随着我国媒体融合、出版融合等发展战略的深入推进,出版产业竞争的进一步加剧,知识产权运营将成为一种主流模式,迅速波及出版和新兴的数字内容产业等领域,推动我国出版业的转型升级和融合深化。

三、商业模式创新助力网络文学产业升级

经过十余年成长,网络文学已经形成比较成熟的商业模式和较为稳定的产业格局。但是,移动互联网和智能移动终端的普及,推动了以网络文学为创意源头的游戏、动漫、影视剧、网络剧等的急速发展,由此带来网络文学新热潮的兴起和商业模式的变革。

2015年,网络文学蓬勃发展。面对潜力巨大的市场,BAT纷纷参与布局网络文学,相继成立阅文集团、百度文学和阿里文学,并与各自旗下的其他内容业务对接,完善数字内容生态,大举开展IP运营。其中最受瞩目的是腾讯阅读和盛大文学联合成立的阅文集团,它统一管理和运营原腾讯阅读和盛大文学旗下的网络文学网站和品牌,致力于构建以IP运营为核心的泛娱乐生态体系,使网络文学成为整个泛娱乐生态系统的支柱。在阅文集团、中文在线、掌阅文学、阿里文学等平台的共同推动下,网络文学的IP运营在2015年经历了爆发式发展,带来了网络文学商业模式的转变:由过去主要依靠点击收费和广告收入的模式,转变为版权综合经营的模式。

网络文学商业模式转型可能会给产业链带来良性联动效应。首先,它会促进网络文学写作方式的调整和作品创意水平的提升。过去,在付费阅读、微支付运作机制下,网络文学写手主要靠点击量从网站获得分成;在上架和更新机制下,网络文学写手变成“码字工人”,偏重于构建曲折离奇的文学情节和拉长篇幅。在 IP运营模式下,影视、动漫、游戏及更多衍生品的开发,不仅依赖成熟、完整的网络文学作品,更依赖拥有巨大市场潜力,可进行多种符号表达、多种媒体传播的创意,这就可能带动网络写手更加关注文学作品的创意和表达。其次,它会促进以网络文学为中心的创意资源扩大。多元化的网络文学价值实现方式给网络文学作者和版权经营者带来收入的乘积效应,大大提高优质作品创作者和经营者的经济回报,这会吸引更多写作者和机构参与,有助于推动网络文学自身规模扩大,为我国本土文化娱乐产业提供更丰富的创意资源。再次,网络文学版权价值的增加将掀起整个行业对网络文学原创资源的抢夺热潮,现有内容版权及其创造者的价值将提升,新作者、新作品的培育将更加受到重视。最后,除了内容,决定IP价值的最主要因素是网络文学作品粉丝群体的规模及其潜在的商业价值,这就要求网络文学的经营者在产品和用户两个方面发力,更加注重阅读产品的体验效果、社交功能,采取多种手段提高服务质量,增加用户黏度。

2016年,实施网络文艺精品创作和传播计划推动网络文学发展,已被列入我国“2016年全民阅读工作计划”,国家鼓励创新、版权保护的力度将继续加大。随着外部环境的改善,版权综合经营商业模式的成熟,网络文学产业的发展将更加繁荣。

四、纸屏融合促进图书形态更新

近两年来,出版业的融合发展促进了图书形态的更新。在原有的纸质形态和数字形态之外,出现了纸质图书和数字资源融为一体的图书形态。纸屏融合形态的图书一般通过在纸本书页面设置二维码、ID账号等方式,使读者利用移动智能终端或计算机访问特定的网络空间,体验相应的数字资源或服务。目前,在融合形态的图书中,纸、屏两种形态的内容之间的关系大致分三类。

一是数字资源与纸书内容互补。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的《21世纪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训练教材》、安徽教育出版社的“二维码交互式教辅”项目就采用这种方式。读者利用手机、平板电脑等设备扫描纸书中的二维码,进行登录、注册和验证后,就可以阅读、下载出版者预存在网络中与书相配套的资源。这类图书克服了纸质书信息类型单一(只承载图文信息)、容量有限、更新困难等缺点,提升了传统图书信息的表现能力和传播能力。

二是数字资源对纸书内容和体验的延伸。童趣出版有限公司在2015年研发的3D涂色书——《开心超人联盟之超时空保卫战》,就是把时下流行的AR技术与涂色书结合。读者可以选一个页面涂好颜色,然后用手机或者平板电脑打开“开心幻影涂游”APP,扫一下涂好的作品,3D动画效果就会立刻呈现出来转动图书,3D画面也会相应旋转,读者还可以用手指在屏幕上进行简单的交互操作[7]。北京出版集团在2016年1月出版了“大开眼界——恐龙世界大冒险”丛书,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实现了纸质绘本与立体全沉浸式视觉映像的结合。此外,接力出版社在2014年6月出版的《香蕉火箭科学图画书》、天地出版社在2015年6月出版的《拍拍乐创意童书》,科技出版社在医学教材上所展开的探索等,都属于这种情况。它们运用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等技术开发影像资源和相应APP,用手机或者平板电脑打开APP阅听内容,就可以对虚拟影像进行互动操作,为读者带来全新的阅读体验。

nlc202309011752

三是为读者提供增值服务。近几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在其发行的每一本皮书上都附设一个价值100元的“皮书数据库”充值卡,读者在皮书数据库网站注册为会员后,可以为自己的账户充值,用来购买数据库中的任何资源。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十天突破IELTS写作完整真题库与6—9分范文全解》,在封面贴上带密码的学习卡,读者可以用它获取在线导学服务或下载学习资源。从内容角度看,这类图书的数字资源为纸本书读者提供了额外的价值;从经营角度看,数字资源被出版方用作诱饵,吸引纸书读者转变为数字产品用户,这里的纸本书就成为出版经营者获取用户的一个有效入口。

纸屏融合图书形态的出现,打破了纸本书和数字图书二元对立的发展格局。它既保留了传统纸本书的外在形态、制作工艺、内容及其组织方式等特点,又吸收了数字媒体的诸多优点,如表现手段丰富、信息容量大、体验性强等,为传统图书和新兴媒介的融合发展开辟了新路径。随着出版融合的深化发展,2016年纸屏融合形态的图书在品类、品种上将更加丰富,形式将趋于成熟,读者和用户资源的获取和经营将成为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此外,图书纸屏融合还会带来新的出版商业模式,并引发出版产业链的重组和新型产业组织的出现。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 第 37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2016年1月22日.

[2] 中国IT研究中心. 2015年第2季度中国移动阅读市场研究报告[EB/OL]. http://www.cnit-research.com/content/201507/13

23.html .

[3]刘爽爽. 中国是亚马逊全球用户增长最快的国家.[EB/OL]. 财新网. http://culture.caixin.com/2016-01-25/100903610.html .

[4](速途研究院)郑春晖、李国琦. 2015年Q4移动阅读市场报告[EB/OL] . http://www.sootoo.com/content/555300.shtml .

[5]阅文集团热门IP《全职高手》手办即将全球发售引关注,http://www.ccidnet.com/2016/0114/10082419.shtml.

[6]王婷. 一个内容多个创意:出版立体开发,打造IP产业链[N].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2016-2-16.

[7]韩国AR技术顶级企业SN公司与中国动漫“领头羊”广东奥飞动漫携手合作,http://www.yaolan.com/news/20151009145

1503.shtml.

移动计算环境 篇12

1 构建方式

基于云计算构建实验教学环境有两种方式:

第一种方式采用从公有云租借的方式。目前有很多商业化的公有云,提供了基础设施、平台、软件各种服务(即Iaa S、Paa S、Saa S)。在这种方式下,从软硬件平台的租借到实验资源的上载部署与更新都可以采取有偿第三方的形式实现。高校重点关注实践课程教学内容的组织与更新,定期通过门户站点对教学资料进行本地化归档。

这种方式初期投入较少,内容更新及时,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有较灵活的操作性。由于云计算按需支付的运维方式,可能对大量或长期占用云资源的研究实验有一定的限制。

第二种方式是高校在自己目前的实验设施基础上扩充后搭建教学私有云,从硬件、软件两个方面进行自主建设,目前已有一些高校开始试行。当前丰富的开源产品为私有云的构建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构建轻量的私有云用于实现虚拟实验环境已是高校实验室建设的一种趋势。由于高校在实验室长期的建设投入中积累了丰富的资源,在服务器、计算机终端、网络设备、多媒体设备等方面已有较好的基础;还包括大量的实验保障设施,从实验室房屋及配套设施(如电源、空调、桌椅等)等方面也有较大的保有量;也培养了较成熟的管理运维团队以及丰富的软件资源及大量的不同种类及形式的教学档案等,这些都为高校搭建基于私有云的虚拟实验室提供了充足的条件。

这种方式最大的优点是对现有的管理不会造成较大的冲击,同时云计算虚拟技术也使得老旧的计算机设备能够被再利用。另外,整个平台搭建完成后可以实现多种用途,如学生实验,教师科研,校园管理等。本文将着重以这种方式来展开讨论。

2 整体架构

基于云计算构建实验教学环境的整体架构如图1所示:

在云平台将所有资源进行虚拟化向用户(教师或学生)公布,用户无论是在真实实验室的客户端,还是在寝室的笔记本或台式机,都能通过校园网或外网向平台申请服务,以定制的方式访问其发布的各种资源,如虚拟桌面,虚拟应用软件及各种服务器资源等,以虚拟的方式快速形成实验环境。当实验开始后,所有的实验数据及过程会记载至平台中个人文件夹并在实验完成提交后打包存储。用户可以随时下载生成实验报告。除利用平台完成实验外,用户还可以将心得体会在用户门户网站进行分享或者参与讨论。而平台管理员可以通过管理员门户进行资源维护与流程控制。

基于私有云的虚拟实验教学环境在逻辑上分三个部分:

基础设施:基础设施包括所有的硬件设备,如服务器、存储设备、终端、网络设备、多媒体设备,辅助设备等。另外基础设施上还应配备相应的操作系统及管理软件。

教学资源:包括适应各类课程教学的虚拟桌面,对应实验内容的虚拟实验环境以及为用户分配的存储空间及计算能力等。

门户网站:包括用户进行知识共享的用户门户站点及管理员进行资源维护的管理员门户站点。

在实现的技术上,有三个关键点:

虚拟化服务器:服务器虚拟化是将多个虚拟机运行在单个服务器上,并且对硬件资源进行抽象。服务器虚拟化技术保证了虚拟机运行的独立性,实现了信息的安全与共享。

虚拟化桌面:桌面虚拟化是将计算机的终端系统进行虚拟化,用户使用终端设备便可随时随地通过网络访问个人的桌面系统。

应用虚拟化:应用虚拟化是指为应用程序提供了虚拟运行环境和可执行文件,将应用对底层系统和硬件的依赖抽象出来。在本地虚拟化环境中,应用程序屏蔽了底层可能与其它应用产生冲突的内容(如动态链接等),简化了应用程序的部署升级,管理员只需更新虚拟环境中应用程序的副本并将其发布出去,无需处理每台设备的不兼容情况。

3 资源建设

在云计算应用的实验教学环境中,用户不需要安装服务器程序或任何客户端软件就可以利用自己的各类终端,在任意时间、任意地点通过浏览器访问实验教学云资源,来完成各种课程学习或在线远程实验操作。而在构建基于云的实验教学环境时,无论我们采用哪一种方式,软资源建设都是其中最重要最核心的环节。软资源包括三方面的内容:理论教学资源,实验教学指导类资源,辅助类资源。

3.1 理论教学资源

理论教学往往是实验教学的先行部分,为了满足学生在实验之前对相关理论课内容有查阅的需要,理论教学资源的建设很有必要。其资源形式有多种,如经过提炼总结的静态文档、授课视频及录音、图形图像等。教学资料要有针对性,要突出重点,依照学生的学习习惯予以组织和呈现。丰富的理论教学资源是学生实验前准备及实验后总结提高的重要保证。

3.2 实验教学指导类资源

实验教学指导类资源主要包括实验指导手册、每个实验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及考核指标等。由于虚拟实验环境的无差异性,每个学生都在稳定的实验环境中进行操作。对学生的实验技能的考核相对容易。

3.3 辅助类资源

搭建共享社区平台,为学生、教师及管理者之间的交流提供支持。另外,还应链接外网与教学相关的内容,如业界动态、学习类博客等。

3.4 资源的组织原则

在公布给用户的虚拟实验环境中,应对所有资源进行有效的组织,让用户有层次地进行相关资料的调取查阅。可以实现课程所有章节的全部推送,也可以开关式的由指导教师制定推送清单,做到灵活管理。

在资源的组织上还应遵循渐进式学习的原则:

第1阶段:学习基础知识。

第2阶段:训练掌握相关技能。

第3阶段:协作和知识共享。

三个阶段的内容除理论教学类资源的配置上要有一定层次外,实验类资源要有侧重点,并互相衔接。第1阶段主要针对基本概念提供验证式实验任务,第2阶段要组织一些难度渐进的综合类实验,第3阶段提供成果展示平台,并定期进行优秀实验成果的评选,以促进整个教学活动的深入。

4 信息管理

基于云计算的虚拟实验教学的管理要分为两个部分:系统管理部分及实验信息档案管理部分。

系统管理部分将用来管理和维护创建的虚拟实验环境,并合理分配实验资源,将一个或多个云服务器整合为多个虚拟计算机集群系统。

教学档案管理则相对复杂。早期的实验环境由于其固有的组织形式造成了每堂实验、每门课程、每个实验室等各元素相互之间的独立性,在教学档案的留存、学生实验信息的采集等都存在很大的困难。而虚拟实验室能很好地解决实验各方信息采集与管理,且为教学实践深入开展提供了可供挖掘的数据资源。教师依靠教学档案可视化工具,及时地发现实验中的薄弱环节,从而作出调整;又可以对学生整体水平作出客观的评价,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下一步的教学实施。

实验教学信息总体上包括:学生实验报告、教师授课计划、学生实验成绩及考勤,学生操作环节的记载,学生个人档案信息,学生最终实验课程的成绩评定以及教师教学效果的评定信息等。这些信息由于是实时采集,能全面客观反映实验教学的真实状态,是教师进行教学改进与提高的最好的研究资源。

实验教学信息的存储和管理依托的是云计算平台,云平台除了最基本的虚拟实验环境的配置开发外,还应具有可靠的实时信息采集及存储管理系统。基于云的虚拟实验室不是简单的实验环境的虚拟化,更要提供实验教学过程的全程管理。

5 结束语

高校基于云构建计算机类课程的虚拟实验环境,是实验室发展的一个方向。依托云平台还可以开发各种门户网站,如用于成果展示和分享的社区,用于用户学习记录的个人空间,用于各类资源管理的后台门户等。信息技术的发展必将为高校教育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摘要:利用云计算虚拟技术构建计算机课程实验环境须重视技术应用及资源管理两个方面。云计算技术为虚拟实验环境提供了广阔的构建平台,而资源的建设与管理为教学研究和发展提供最全面和真实的挖掘材料。有别于传统实验教学,在这种新型实验环境的基础上可以很容易地延伸出富有成效的知识共享与教学研究资源。该文一方面阐述了应用云计算实现虚拟实验环境的技术路线,另一方面讨论了共享社区、资源建设、教学档案收集与挖掘等基于云计算环境的运作模式。

上一篇:高质量会计准则下一篇:区域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