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终端企业网络营销

2024-09-07

移动终端企业网络营销(共10篇)

移动终端企业网络营销 篇1

1 系统总体设计

电力营销移动终端查询系统的需求研究从以下两方面展开:一方面, 从电力营销作业、管理、决策层面梳理出可利用移动终端的业务需求明细, 然后将业务需求明细抽取成业务用例, 归纳总结出电力营销移动终端查询的功能性需求;另一方面, 通过对国内其他行业应用有关移动作业业务等方面的研究, 结合服务需要, 梳理出电力营销移动终端查询系统的支撑功能用例, 以及移动作业互动化功能用例;同时, 对关键用例按照质量场景分析法形成平台的质量需求;最后, 通过功能类聚和同类项合并的原则推导出电力营销移动终端查询系统的业务功能模块。

面向员工, 以任务作业为核心, 整合员工、客户及任务群组到一个营销作业工作平台, 实时互动, 实现跨部门作业的协同与顺畅;面向领导, 集成执行数据查询和文档资料在一个随身随时随地的服务平台, 实现快捷的掌握全局和便捷的管理调度;面向客户, 超越“进任何一个门、找任何一个人, 都可以解决所有相关业务”, 逐步实现“登录一平台、随时办理事、随地查数据、随身解决问题”, 从而减少人工服务工作量, 提高服务效率, 提升服务品质。

2 系统建设目标

系统建设的总体目标为:采用B/S结构, 基于J2EE组件体系架构, 建设统一集中的电力营销移动终端查询系统。满足企业集团化运作、精细化管理的要求, 争取创造最大管理效益和社会效益。

按照信息化规划提出的覆盖面更广、集成度更深、智能化更高、安全性更强、互动性更好、可视化更优的总体要求, 建设高效电力营销移动终端查询系统, 面向业务对象, 有序集成、共享和优化信息资源, 实现电力营销各项业务的扁平化、精细化和协同化, 管理决策的实时化、便捷化和集中化, 从而使电力营销工作能够适应电力市场规模化、集约化的发展趋势, 提高了企业在能源市场的整体竞争力。

3 系统功能设计

系统借助移动互联的信息查询等新型技术手段, 实现对位置、状态、进程的全面感知, 实现全对象 (作业环节、工作任务、单位部门和工作人员、客户) 、全时空 (时间、空间) 、全资源 (队伍、设备、设施) 、全要素 (时效、满意度、成本、绩效、质量、安全) 的高效管理, 将精细化的信息管理能力贯穿电力营销日常计划、执行、监控、调度和决策全过程。系统包括业扩作业查询、抄表与缴费作业查询、用电检查查询、计量管理作业查询、工作助手以及移动客户服务等功能模块。

(1) 业扩作业查询, 是为在外办公的管理和工作人员提供的、按工程项目整合任务的、集成统一的移动信息工作台, 实现新装、增容业务, 以及减容、故障换表、移表、改类、暂停/恢复、分户、并户、暂拆/恢复、暂换/恢复、过户、迁址、改压、销户、杆线迁移及路灯工程、客户档案修改等变更业务全过程查询。当管理和工作人员在外办公时, 只需登陆该工作平台, 就可以在系统的指引下完成对业扩作业的查询, 包括工单查询、任务状态查询、人员状态查询、动态任务状态查询等查询功能, 辅助管理人员更便捷的实现查询与管理。

(2) 抄表缴费查询, 是为在外办公的管理和工作人员提供的、按被抄表客户整合任务的、集成统一的移动信息查询工作台, 实现抄表数据查询、抄表异常及零度户查询、抄表任务查询、抄表工作量查询、抄表工作质量查询等服务内容的全过程查询。当管理和工作人员在外办公时, 只需登陆该工作平台, 就可以在系统的指引下完成对抄表缴费的作业查询工作, 包括抄表作业计划查询、任务状态查询、人员状态查询、动态任务状态查询等查询功能, 辅助管理人员更便捷的实现查询管理。

(3) 用检作业查询台, 是为在外办公的管理和工作人员提供的、按被检客户整合任务的、集成统一的移动信息查询工作台, 实现对各类服务, 包括定期检查、周检复查、安全检查、营业普查、用电异常、合同检查、事故调查、客户要求和特殊检查等服务内容的全过程查询。当管理和工作人员在外办公时, 只需登陆该工作平台, 就可以在系统的指引下完成对用电检查的计划管理查询工作, 包括用电检查计划查询、任务状态查询、人员状态查询、动态任务状态查询等管理功能, 辅助管理人员更便捷的实现管理查询。

(4) 计量管理查询台, 是为在外办公的管理和工作人员提供的、按计量整合任务的、集成统一的移动信息查询工作台, 实现制定和维护现场工作计划查询, 周期检定 (轮换) 与抽检计划查询、现场检验计划查询、二次压降测试计划查询。当管理和工作人员在外办公时, 只需登陆该工作平台, 就可以在系统的指引下完成对计量管理查询工作, 包括计量作业计划查询、任务状态查询、人员状态查询、动态任务状态查询等管理功能, 辅助管理人员更便捷的实现查询管理。

(5) 工作助手, 是为电网营销系统全体在外办公的管理人员及外勤工作人员提供的移动电子政务信息工作台, 对接协同办公系统, 实现移动客户端 (如手机) 和后台业务系统的数据查询, 提供基础信息查询功能及个人工作管理功能, 一体化的工作平台和资料箱。

支持用户以实名身份认证与密码登陆的方式, 向公司内部人员提供行业内移动办公工作平台, 完成通知公告、内部沟通、绩效考评、工作培训计划通知等工作, 查询重要文件、工作动态、个人资料和员工通讯录等信息;全面打造出移动查询工作台、便携资料箱和行业沟通平台, 从而有力推进电子政务工作的科学性、协同性和民主性。

4 结束语

借助移动客户服务平台, 对低压居民、低压非局和高压等各类电力客户, 实现“登录一平台、随时办理事、随处查询数、随身解决问题”, 做到电量、电价、电费的“三公开”, 实行即时查询、即时提醒和即时支付的“三即时”, 进一步清晰业扩、周检、抄表、缴费和计量点管理等各类业务的服务承诺, 实现各项任务与客户的密切互动、即时沟通、作业跟踪和操作透明, 解决服务链条长和环节多的问题。健全优质服务常态机制, 执行统一服务规范, 打造统一服务品质, 切实落实“优质、方便、规范、真诚”的服务方针, 将公司品牌持续获得到千家万户的美誉度, 提升品牌内在价值。

摘要:文章主要介绍了电力营销移动终端查询系统的设计, 包括系统总体设计、系统建设目标、系统功能设计、结语等内容。通过建设电力营销移动终端查询系统, 推进企业信息化管理进程, 利用先进技术, 对低压居民、低压非局和高压等各类电力客户, 实现“登录一平台、随时办理事、随处查询数、随身解决问题”。

关键词:电力,营销,系统

移动终端企业网络营销 篇2

要对条码进行扫描的工作,则需要移动终端来完成,在此之前,已经把数据局安装在了移动设备中,工作人员可以利用这些数据局直接判断设备,这样的做法不仅仅能减少出错的概率,与此同时,还能提高工作效率,把企业的运转效益也提升了。

3.2缩短工作流程

利用移动终端的设备进行工作作业时,工作人员只要把移动终端的设备移动到作业现场,然后将各个有关工作的数据安装到移动终端上,就可以完成营销管理工作,这也一定程度上缩短了工作的每个业务流程,降低了业务成本。

3.3提升管理透明度,增强管控可视化

移动终端能被移动作业随时跟踪定位,这也就可以对工作人员的签到和现场操作情况与移动的轨迹进行系统性的记录,实现了任务与工单还有人员的相互对应。能行之有效的按照人员、时间和部门的顺序记录出工作时管理的痕迹,并对工作人员的行为做出透明与数据化的评估,这样就从技术上加强了对工作人员的自律与监督。

3.4提高客服服务水平提升客服感知能力

对于移动作业来说,一次性完成业务的操作,许多个环节能同步有效完成,这样做能提高电力公司工作时的科技含量,并能体现电力公司以人为本的重要思想,客户的实际体验也改善许多,能在客户心中树立起具有高效服务的优质形象,提升了客户的价值。

4结语

移动终端企业网络营销 篇3

诺基亚对TD的重要性,从它在中国市场有多少手机用户就可窥一斑。一直以来,终端都是TD发展的短板之一,而业界也一直认为,什么时候诺基亚生产TD手机了,这一国产3G制式才能成熟起来。

10月27日,这种期盼终于成为现实。这一天,对诺基亚和中国移动都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经过2年多的拉锯战后,前者终于在北京推出首款TD终端(诺基亚6788),并宣布成立TD研发团队。此举有望打破TD积弱的格局,一扫阴霾,推动更多手机厂商参与到TD手机的研发中来。

需要指出的是,终端并不是TD的唯一短板,网络以及数据业务都是其薄弱环节。中国移动要想改变这种格局,依然需要作出很大努力。

诺基亚兑现承诺

中国移动总裁王建宙曾在一次大会上质问诺基亚什么时候推出TD手机,而诺基亚的高层也回答得很利落:什么时候TD成熟了,诺基亚就什么时候生产TD终端。在外界看来,他们之间似乎存在着难以修补的裂痕。

诺基亚与中国移动因为在互联网策略等方面存在竞争,一度被业界误读为有难以化解的纠葛。从2007年开始,诺基亚推出TD手机的消息就不绝于耳,而中国移动也多次敦促诺基亚尽快生产TD手机。今年2月,中国移动高管还亲赴芬兰诺基亚总部,洽谈双方的合作事宜。

不过,2009年10月27日,一切质疑和猜测都被打消。康培凯在发布会上表示:“TD是中国成功发展3G的核心,我们将全力支持这一制式。”记者从发布会现场了解到,诺基亚6788系深度定制产品,内置了中国移动的系列服务,也标志着双方的合作进入了一个崭新阶段。

诺基亚6788采用Symbian平台,配备500万像素摄像头,能为用户提供更快的互联网连接和下载速度,预计将于今年125上市。届时,诺基亚的粉丝们将可体验高速的无线互联生活,

“基于对中国市场和用户的深刻理解,我相信诺基亚能够为中国TD用户带来切实满足他们需求的解决方案。全球最大的移动运营商与全球最大的手机厂商合作,将有力地促进TD在中国的发展。”在中国移动副总裁鲁向东看来,双方的合作是一种双赢。

而工信部科技司司长闻库也表示:“诺基亚首款TD手机的发布,丰富了用户的选择,对TD产业有积极影响。”但他同时认为,一款产品还不够,需要诺基亚推出更多TD手机产品。目前,TD终端数量为88款,远远落后于WCDMA的560款和CDMA2000的174款。

记者了解到,诺基亚计划在不久的将来,推出更多的TD手机,进一步满足用户的需求,并推动TD标准在中国的发展。目前,诺基亚在中国有1.8亿多用户。中国是诺基亚重要的研发基地,诺基亚已累计售出10亿部在中国研发的手机。

“自今年年初发放3G牌照以来,如何推动更多的厂家生产TD手机,一直困扰着我们诺基亚推出ITD手机,对TD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点不仅是中国移动的看法,也是中国消费者的期盼。”鲁向东表示,“我希望诺基亚能够与中国移动及其渠道紧密配合,尽快将这款手机提供给消费者。”

但在通信专家项立刚看来,TD手机的发展需要符合3G时代用户的使用需求,单从诺基弧这款TD手机的配置来看,2.8英寸屏幕还很难满足用户浏览移动互联网的需要。

引发鲇鱼效应

诺基亚首款TD手机揭开神秘面纱,不能看作是一款普通机上市那么简单——它对整个TD产业链都是一大鼓舞。TD产业链环环相扣,去年TD芯片厂商凯明的倒闭,展讯的受挫,以及一些手机厂商压缩对TD的投入,对这个产业都是巨大的打击。

就连鲁向东也表示,“这款手机的意义不同”它有可能是TD回暖的信号,也将为这个产业注入强心剂,行业从此峰回路转。

诺基亚发布TD手机意义重大,从这次出席发布会的高层就可见一斑。除了工信部、科技部高官到场祝贺,诺基亚和中国移动的高层都亲自出马。而就在同一天,诺基亚TD研究中心也正式揭牌成立,这将大大提升诺基亚TD手机的研发实力。“诺基亚十分有战略眼光,此举也对国内TD生产厂商起到带动作用。”工信部部长李毅中对诺基亚在京设立TD研发团队表示赞赏。

事实上,诺基亚的举动已经引起鲢鱼效应。10月28日,摩托罗拉一款TD手机在网上曝光,其采用了移动Ophone平台设计。据记者了解,摩托罗拉在今年年底到明年将会推出7款基于Ophone和Android平台的TD手机,而索尼爱立信也预计明年推出TD手机。

市场调查机构赛诺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9月份,TD手机销售创历史新高,达14.46万台,较8月份的6万台,增长138.1%。以酷派、中兴、海信为代表的国产手机,继续保持TD领域的领先优势。业内人士分析预计,TD手机销量12月份可望达50万台。

TD是否已经走出寒冬,迎来春暖花开?目前尚缺少足够的证据支持。在国内三大运营商中,中国移动对3G手机的扶持和补贴力度是最大的,包括6.5亿元专项扶持资金以及在全国推出“0元购机”的补贴政策。以深度定制手机酷派F69为例,其零售价为2580元,中国移动话费补贴高达2580元,采取全额补贴的形式,消费者只要预存2580元话费即可。

王建宙表示,中国移动计划每年在TD手机补贴上不超过80亿元,但由于竞争激烈,上半年已用51.6亿元,预计全年补贴将在120亿元左右。“高额补贴对TD用户的增长起到了巨大的拉动作用,”有行业人士对《IT时代周刊》表示,“一旦补贴力度减弱,新增用户数量将会下降。中国移动在TD上要想取得可持续增长,必须坚持终端与网络两手抓。”

等待尚未结束

TD终端匮乏一直困扰着中国移动,很长一段时间内,TD手机只靠国产厂商在支持,后来虽然有三星、摩托罗拉、LG加盟,但除三星外,其他公司的研发力度都十分有限,摩托罗拉则因受业绩影响而力不从心。手机业界“盟主”诺基亚的缺席,TD终端缺了一块板。诺基亚的加盟,将掀起TD阵营新一轮良性竞争高潮。

近日,工信部电信管理局巡视员张新生透露:截至2009年10月底,工信部已颁发199张TD终端入网许可,其中,88张为TD手机,28张支持HSDPA。在很多人看来,这些数据意味着TD正在走上快车道。

但TD之父李世鹤却不这么认为,他在谈及TD发展时指出:现在TD的瓶颈不是终端,还有网络和业务的问题。而有TD手机厂商也对《IT时代周刊》表示,中国移动频频指责TD终端问题多,事实上只是一个借口。尽管TD终端不甚完善,但网络的问题也不容小觑—一网络覆盖不足,使终端的问题被放大了。

“现在,中国移动在加紧网络建设,但刚络优化比网络建设花的时间要长很多。”李世鹤认为,“当初2G网络初建时,效果也并不好。TD的网络优化,再快也要两三年,用户还需耐心等待。”同时,他认为,数据业务匮乏也是TD的瓶颈之一,目前的数据业务大部分还是2G时代遗留的。

不过,中国移动正在加紧对数据业务的布局,其应用商店Mobile Market已于8月上线,10月初公布的数据显示,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应用已达1683项。网上商店的推出,将极程度上缓解TD数据业务匮乏的难题。

移动终端企业网络营销 篇4

图灵奖获得者Jim Gray提出的经验定律:网络环境下每18个月产生的数据量等于有史以来数据量之和。根据IDC进行的研究计划“Digital Universe[1]”分析报告显示,2010年产生的数字信息大约是1200 Exabytes(1 Exabytes=1024 Petabytes ,1 Petabytes = 1024 TB),到 2011 年,产生的数字信息大约是 1800 EB,而有研究报告显示随着3G和Wi-Fi等技术的成功应用,移动互联网用户在未来几年将超越桌面用户。移动用户对信息的需求已经到了前所未有的境地,而与之相对的移动终端的有限存储能力给我们带来了不必要的麻烦。因此在移动终端上实现存储虚拟化便显得更加紧迫。

目前常用的主流网络存储系统结构包含两种方式,分别是网络附加存储NAS(Network Attached Storage)和存储区域网络SAN(Storage Area Network)。

NAS[2]分离了网络设备中的服务器和存储,支持TCP/IP等协议实现部件级数据的存取服务,方便了多系统之间数据共享,只需添加节点和网络设备即可实现扩展真正做到了即插即用。NAS的高扩展性和易管理的特点必将是未来网络存储的发展方向。

SAN[3]是一种在服务器和外部存储资源或独立的存储资源之间实现高速可靠访问的专用网络。数据通信通过SCSI命令,它的特点是将数据的存储移到后端。但是由于SAN属于块存储,这使得它的扩展性受到了限制。同时它还存在管理困难和成本过高的缺点。

我们既要用NAS来存储非结构化的数据(比如图片),也需要用SAN存储结构化的数据(比如数据库),鉴于NAS和SAN的各自优点和缺点,各种融合方案相继而出,主要有基于NAS和基于SAN两类融合方案[4]。目前存储虚拟化被赋予了更多的含义,已不限于NAS和SAN等,集群NAS架构几乎和云存储成了同义词。

1 相关研究

云存储的概念与云计算类似[5],它是指通过集群技术、网格技术或分布式文件系统等功能,将网络中大量各种不同类型的存储设备通过应用软件集合起来协同工作,共同对外提供数据存储和业务访问功能的一个系统。

目前常见的集群存储技术有Google的GFS、ADIC的StorNext FS、Cluster File Systems的Lustre、IBM的Global Parallel File System以及Red Hat的Sistina Global File System。

本文采用Hadoop分布式文件系统HDFS[6], HDFS是GFS的开源实现,基本和GFS保持了一致。一个HDFS集群由一个Namenode和大量的Datanodes构成。Namenode是一个中心服务器,负责管理文件系统的名字空间以及客户端对文件的访问,但也正由于它这种单节点,使它不适合小文件存储。集群中的Datanode一般是一个节点一个,负责管理它所在节点上的存储。一个文件其实被分成一个或多个数据块,这些块存储在一组Datanode上。Namenode执行文件系统的名字空间操作,比如打开、关闭、重命名文件或目录。它也负责确定数据块到具体Datanode节点的映射。Datanode负责处理文件系统客户端的读写请求,在Namenode的统一调度下进行数据块的创建、删除和复制。

华为赛门铁克开发了“一种移动终端访问云服务的方法、装置和通信系统”[7]。该移动终端可以通过预置的客户端发送需要处理的任务给网络侧设备,由网络侧设备利用云计算和云存储处理任务,然后返回处理结果给移动终端。

国外厂商CTERA Networks设计了一个网络附加云存储设备[7],用来执行基于云存储服务的网络附加存储操作。这个设备包含至少一个网络控制器用于局域网客服端的通信,并且通过广域网来使用云存储服务;本地数据存储设备;一个至少在本地存储设备中存储的数据和存储在云存储服务数据的同步云存储服务模型。

由于移动终端的存储资源有限,用户不可能上传大于64M的文件,因此小文件存储才是移动终端的关键,而Hadoop擅长对大文件的存储,存储小文件消耗的资源比大文件多很多。我们都知道任何一个文件目录和Block在HDFS中都会被表示成为一个Object存储在Namenode中,每一个Object占150字节的内存空间,所以如果有一千万个文件那么就要消耗大约3G的内存来保存这些数据,因此数以亿计的文件要存储在HDFS中是不可行的。Grant Mackey[8]提出了一种在HDFS系统下元数据管理的优化方案。

目前解决这一问题主要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是文件合并方法;第二种是针对特定的文件使用特定文件合并方法。文件合并方法主要包括Hadoop Archive(HAR,简称Hadoop归档)技术。其核心技术就是运用MapReduce将小文件打包成HAR,从而缓解小文件占用大量内存问题。但是通过这种方法并不能提高文件的读取效率,因此又有了Sequence File(序列文件)技术。Sequence File是Hadoop的一个重要数据文件类型,它为二进制的<key,value>提供一个持久化的数据结构,其中小文件的索引号为key内容为value。

2 系统架构设计

针对目前移动智能终端的不足之处,及解决云端小文件存储问题,本文设计了基于云计算的移动终端网络存储框架(如图1所示),其结构包括四层,如图2所示整个系统由物理层、基础管理层、应用接口层和访问层组成。

1) 物理层,也称基础设施层,是整个系统的最底层,由大量的存储设备及廉价的低端配置的计算机组成。这些设备数量庞大并且可以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通过分布式技术和虚拟化技术将其资源整合,从而为用户提供强大的储数和计算服务。对于系统来说,物理存储位置改变无需逻辑文件名,使文件在服务器之间自由移动而不影响客户端的程序运行。

2) 基础管理层是整个系统的核心部分,通过集群技术,分布式文件系统和网格计算等技术,将物理层不同设备虚拟成不同的资源池,如计算资源池、存储资源池等,实现物理层中多个设备之间的协同工作,从而可以对外提供同一种服务。同时通过监控系统中各个节点的状态,对用户的任务请求进行调度,均衡的将任务分配给系统中的节点,提高系统处理能力,提供更强更好的数据访问性能。还可以根据用户支付费用的多少设置用户的服务等级,等级高的用户可以获得比较高的存储资源。

为了解决小文件存储问题,我们在管理层设计了文件合并功能,将系统的利用率最大化。流程图如,服务器接受到用户传来的文件后,对其文件大小进行判断如果是小文件,则开始文件合并,如果不是则直接存储(如图3所示)。

3) 应用接口层为客户端提供不同的服务的接口,根据不同的接口为客户端提供不同的服务。如通过通信接口连接客户端与服务器,通过任务接口判断客户端需要的是哪种服务。客户端访问云存储的既可以通过传统的HTTP、FTP协议也可以通过SOAP等协议。

4) 访问层为用户提供友好的访问界面,并对用户进行授权验证,通过验证的的客户可以登录访问云存储。

由于本文采用HDFS作为底层文件系统,在HDFS文件系统中客户端和Datanode主动连接Namenode(如图4所示)。Datanode主动向Namenode报告其状态信息,这些信息主要包括磁盘剩余空间、文件同步状况、文件上传下载次数等统计信息。Datanode启动一个单独的线程来完成对一台Namenode的连接和定时报告。值得注意的是一个组包含的Datanode不是通过配置文件设定的,而是通过Namenode获取到的。移动终端登录网络服务器;判断用户名是否存在,若判断结果为是,则移动终端向网络服务器上传文件或下载文件,并判断是否需要进行文件合并;如果判断用户名是否存在的判断结果为否,则开户注册,并为移动终端分配存储空间。

文件上传和下载流程如图5所示。文件上传流程的步骤如下:

1) Client询问Namenode上传到的Datanode;

2) Namenode返回一台可用的Datanode,返回的数据为该Datanode的IP地址和端口;

3) Client直接和该Datanode建立连接,进行文件上传,Datanode返回新生成的文件ID,文件上传结束。

文件下载是文件上传的相反过程。

1) Client询问Namenode可以下载指定文件的Datanode,参数为文件ID(包含组名和文件名);

2) Namenode返回一台可用的Datanode;

3) Client直接和该Datanode建立连接,完成文件下载。

3 系统实现

3.1 服务器端设计

整个系统采用C/S模式进行开发,服务器端是由6台计算机搭建成的Hadoop集群,将中一个性能高的计算机作为Namenode,其余5台作为Datanode。服务器环境由Ubuntu10.04+ Tomcat+JDK+Hadoop+MysqL组成。

服务器运行后监听9000端口,若接受到客户端连接请求时,服务器调用xml解析模块对收到的消息进行解析,解析后的消息包含用户认证信息。服务器对用户认证信息进行判断,如果认证通过,服务器则对该用户开启上传下载服务;如果认证失败则返回客户端认证失败信息。数据上传和下载的关键代码如下:

服务器将接受到的数据进行判断是否属小文件,如果是则进行文件合并操作。

集群内部的通信协议都是构建在TCP/IP协议上,因为TCP提供的是一种可靠的面向连接的服务。Datanode使用DatanodeProtocol与Namenode交互。Hadoop集群中所有的控制消息传输都是基于自身的RPC模块,在设计上,Namenode不会主动发起RPC,而是是响应来自客户端和 Datanode 的RPC请求。当客服端对Datanode上的数据进行读写的时候采用的是one thread per request的模型。

3.2 移动终端设计

在系统客户端设计中,本文以Android智能终端作为客户端开发平台。 我们采用MVC (M即Model是模型层,V即View是视图层,C即Controller是控制层)的设计模式来进行设计。这种设计模式将视图层与逻辑代码以及数据模型层进行分离,实现系统的松散耦合,便于系统的维护和代码的重用。实验效果图如图6所示。

移动终端分为四大模块设计:

1) 通信模块 负责与服务器端建立通信连接,通信协议可以是HTTP协议或SOAP协议。系统客户端通过GPRS无线网络采用TCP协议连接到服务器端。

2)解析模块 用来解析数据流,根据不同的类型封装不同的数据。

3) 数据封装模块 定义了客户端的数据类型和对象并进行封装。

4) 应用模块 即视图界面,是用户访问的直接接触部分,主要功能有登录、注册、上传以及下载等。

4 结 语

未来移动互联网用户将超过桌面用户,存储对象也必然随之发生变化,由现在的企业存储转向个人存储,移动终端的存储将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本文分析了网络存储现状,针对目前移动终端存在的不足,及云计算在小文件存储方面的不足,提出了基于云存储的移动终端新型存储模型,并予以实现,使用户通过移动终端随时随地访问云存储服务,从而解决了移动终端资源受限的瓶颈。

参考文献

[1]The Digital Universe Decade-Are You Ready?.http://www.emc.com/collateral/demos/microsites/idc-digital-universe/iview.htm.

[2]赵文辉,徐俊,周加林,等.网络存储技术[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3]贺玲玲.浅谈基于SAN架构的网络存储系统的设计[J].科技资讯,2006(5):110-111.

[4]张成峰,谢长生,罗益辉,等.网络存储的统一与虚拟化[J].计算机科学,2006,33(6):11-14.

[5]文双全.一种基于云存储的同步网络存储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山东:山东大学计算机学院,2010.

[6]Hadoop Distributed File System.http://www.hadoop.apache.org/core/docs/current/hdfs_design.html.

[7]国内外云存储技术相关专利介绍.http://www.hyqb.sh.cn/pub-lish/portal0/tab1023/info6126.htm.

乐居布局移动终端 篇5

以SOLOMO为显著特征的移动互联时代到来,促使各行各业都在重新审视并调整商业思维方式,合理运用移动终端,创新营销,将营销从WEB1.0、WEB2.0推进到WEB3.0时代。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智能终端快速普及,公众对移动互联终端的依赖越来越强,各类 APP大量涌现。房地产家居行业虽然是传统的线下行业,但从市场发展趋势以及用户需求的角度出发,同样不能无视移动终端的快速发展。

据乐居发布的数据,截至2013年3月底,通过移动设备(手机、iPad等)访问乐居和家居网站的用户超过了300万。截至2012年10月底,口袋房产APP(“口袋乐居”APP前身)下载量已近百万,在房产类应用中排名第三,仅次于搜房、安居客;乐居计算器APP应用,装机用户达到十多万。由此可见,移动终端用户需求强烈,房产类应用很受用户欢迎,其黏着度高。乐居进入移动互联网领域的时机已经成熟。

2013年4月,易居中国旗下乐居互联网及电商集团推出三款新的手机APP应用,分别是“口袋乐居”、“口袋经纪人”、“口袋家居-装修钱管家”,将精准、个性化的服务从有线终端延展到移动终端。这三项应用突破业内网站移植类APP手机应用模式,强调实时、实用,为用户提供信息全、功能多、服务优的无线互联房产类应用。作为中国房地产流通服务领域的领导者和整合者,易居中国此次涉足移动端,不仅引领了行业趋势,也将对房产家居行业在移动互联网领域的发展产生推动作用。

挖掘需求:撬动移动终端

多年来,房地产市场处于典型的信息不对称状况,信息量有限,透明度不足,加之相关利益群体的博弈、作祟,房地产市场信息混乱、滞后和失真。然而,不仅是购房者、卖房者、租房者,开发商、中介同样渴望房产信息更加公开化、透明化与精准化。因此,针对房地产市场现状与各类用户需求,解决房屋交易过程中的实际问题,提供真实、有效的信息,势必成为房地产行业进入移动互联端、抢夺用户的必然选择。

易居集团高级副总裁兼乐居互联网集电商公司总经理贺寅宇表示,基于对移动互联网特征、发展趋势及未来定位的深刻认识和前瞻性分析,易居中国决定布局移动端,因为未来移动互联网发展将呈现出与PC互联网相似的轨迹,发展趋势是垂直化、工具化和便捷化。

垂直化意味着行业细分将越来越充分,产品开发者必须更加聚焦和挖掘用户需求,更加专业化、有针对性地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口袋乐居”、“口袋经纪人”、“口袋家居-装修钱管家”三款产品依托于专业的新浪乐居互联网平台,顺应移动互联营销向个性化、定制化服务转变的趋势,以用户需求和价值为出发点,根据购房、中介和装修等不同的维度,有针对性地提供解决方案,引导了房地产家居行业营销方式的变革方向。

“口袋乐居”的前身是“口袋房产”,本着以用户体验为设计之本的宗旨,这款产品综合用户各方需求,集信息平台、工具平台、数据平台和交易平台于一体,为用户提供全方位服务。用户不仅可以通过手机随时查看全部房源类型的实时更新售卖信息,该款APP应用还汇总了房地产买卖环节涉及的各类实用工具,如克而瑞房价(房屋估价)、税费计算、房贷计算等等。此外,针对不同用户的差异化需求,“口袋乐居”为各地用户提供个性化的线下看房团信息和购房优惠信息,并可以根据用户的不同需求为其有针对性地推荐楼盘优惠和当地导购资讯。

“口袋经纪人”定位于二手房房源管理移动平台,针对房产经纪人的工作特性及其工作需求,按照房源类和工具类提供六项功能板块,房源类包括发布二手房、查看二手房和房源管理三个板块,工具类包括房贷计算、税费计算、房价评估三项功能,可以让房产经纪人随时随地使用,快速抢占房源,精准计算房价,在科学管理房源的同时帮助经纪人实现销售业绩突破。

对于有装修需求的消费者来说,“口袋家居-装修钱管家”则是一个移动百宝箱。用户可通过该软件进行装修预算和记账管理,在逛家居建材卖场时记录备选商品,同时查看新浪家居百万网友的家庭装修案例、国内优秀设计师的精品案例和装修知识,而且可以低价购买家居建材商品。

工具化:“房价导向”新维度

易居中国推出“口袋乐居”,在“房源型”、“资讯型”、“交易型”之外,开创了房地产互联网产品的新维度--“房价导向型”产品。众所周知,在房产交易中,价格始终是消费者最敏感的一个维度。影响房屋价格的因素多种多样,消费者非常需要一个专业的工具以便测算房屋价格,作为购房决策的重要参考。因此,“口袋乐居”APP应用中的“克而瑞房价”功能格外引人关注。“克而瑞房价”功能依托于“中国房地产价格分析系统”,根据四大类100多项小区测评指标和13项物业单元测评指标,以及已经取得专利的房价计算模型进行测算,为用户提供新房、二手房、租房单套房屋价格测算结果,是目前国内同类产品中唯一可以精准计算单套房屋价格的估价系统。

用户只要输入想了解的房屋具体地址信息,即可获得一份详实的房屋测评电子报告,包括该套房屋的实时房价、项目信息、户型分析、周边设施等内容。“克而瑞房价”功能意在为用户提供客观中立、信息透明的第三方房产价格参考。用易居集团董事局主席、总裁CEO周忻的话说,“克而瑞房价”就像一位专业的房地产行情分析师,帮助购房者全面掌握本地房产市场行情,客观评估房产资讯,选择最佳购房时机。

而关于用户最关心的房源真实性问题,易居集团及乐居互联网集团CTO崔兴龙说,新房房源都是在新浪乐居挂牌的,能够确保真实;新浪乐居二手房采用认证方式,所有房源均来自于链家等大品牌中介,可以确证其真实性。除此之外,用户一键即可到达电子联系或短信发送界面,快速、便捷,实现了用户与房企、中介之间随时随地的信息沟通。

nlc202309030432

根据对手机应用产品进行分析,工具类应用的用户留存率较高,使用体验黏性更强。例如,2012年Apple App Store应用排行榜上,前十位中有九个是工具类应用;与游戏类应用相比较,工具应用的周留存率高出10%左右。因此,能够留住用户的工具类APP有机会在未来的市场上赢得更大的空间。

为了顺应市场发展趋势,贺寅宇表示,乐居希望能够把握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时间节点,给市场提供一个专业的垂直平台,为老百姓购房提供多功能的实用工具,同时强化用户体验,让用户在手机上留存下来并且持续使用。

营销创新:抢占移动互联网

在中国房地产行业,易居始终走在创新的前沿,率先提出房地产流通服务商的概念,并在2011年推出国内首个房产电子商务平台,推动房地产互联网营销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从去年开始,易居相继推出国内首个建材数据库、“云数据”房地产营销数据体系等创新产品。今年易居刚刚推出的“克而瑞房价”系统,同样是一款引起业界高度关注的开创性产品。

周忻表示,易居中国一直把创新作为战略核心来执行。在移动互联网APP领域,乐居其实很早就开始做了,但之前比较分散,从去年下半年开始,乐居针对移动互联网发展趋势,着手研发系统性的垂直领域产品,以简单、实用的功能为核心诉求,于是就有了“口袋乐居”、“口袋经纪人”、“口袋家居-装修钱管家”三款新产品。

乐居移动应用平台主要有三大入口:百度LBS、微信、微博等开放平台,APP store、机锋、安智、安卓、360手机助手等应用市场,以及新浪、新浪乐居、百度乐居、微房产等内部资源。崔兴龙认为,尽管移动端的用户关系、数据、交易等大多还是在原有的百度、淘宝等几大平台上,但对于乐居而言,生存空间就是在属于自己的垂直领域深耕细作,基于三大入口平台,根据自己的应用需求,形成独立的移动应用平台。

与传统PC端那种将所有信息展示给用户的营销模式不同,移动互联网房产营销最大的特点是营销到人。通过APP使用,可以搜集用户行为和关注点数据(例如买房区域、商圈、面积、户型、价位等),从而帮助开发商挖掘目标用户,有针对性地制定营销方案,推送精准匹配需求的广告信息,提升营销效果。虽然与微信这样的平台相比,用户数量无法比,但乐居平台拥有相对精准的用户;同时,全面细致的用户信息搜集、用户行为导向分析则是大平台难以做到的,而作为垂直领域平台的乐居则更能提供真实、有效的营销价值。

“实际上,在移动端的产品我们所有的开发思路都跟原有的PC端产品完全不一样,是单独做的,所以没有办法照搬,只能边做边改。”周忻强调说,“因此做‘口袋乐居’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会慢慢培养,这是乐居体系中一个里程碑式的产品,非常重要。从长期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抢占移动互联网是未来竞争的焦点。”

移动终端企业网络营销 篇6

文献[7]提出一种基于Cluster-Tree的网络传输链路选取方法,首先求出链路,再依据得到的结果选择最佳传输链路。在数据抵达某节点时,首先确定该节点是否为数据目的节点,若是,停止传输,否则需找出数据发送的下一节点。该方法适用于节点存储能力低的移动终端通信网络,然而其无法准确获取最佳数据传输链路,会造成网络中节点能量不均衡;文献[8]提出一种基于AODVjr的网络传输链路选取方法,通过源节点向移动终端网络广播RREQ分组,在上述分组过程中,只有目的节点才能响应该分组,向源节点传输RREP分组。源节点获取RREP分组后,链路传输完毕。该方法适用于数据传输较为稳定的移动终端网络,然而其为了得到最优链路,在网络中无法发送路由请求,占用很大的存储空间,导致数据冲突;文献[9]提出一种基于ZBR的网络传输链路选取方法,通过邻居表的形式减少路由转发跳数,降低能量消耗。通过分簇机制对传输链路进行选取。该方法实现过程简单,但忽略了链路选取过程中的多方面因素,无法充分解决链路选择时能量过度消耗问题;文献[10]将剩余生命时间看作衡量链路稳定性指标,依据剩余生命时间选取最佳链路。该方法效率较高,但没有考虑其他影响链路稳定性的指标,选取的链路不是最佳链路。

针对上述方法的弊端,提出一种新的移动终端通信网络传输链路快速选取方法,介绍了贝叶斯估计原理,通过贝叶斯链路质量估计阶段与基于概率的链路快速选取法,实现移动终端通信网络传输链路的快速选择。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不仅能够保证链路传输的正确性和完整性,而且链路选取速度快,具有很好的节能效果。

1 移动终端通信网络传输链路快速选取方法研究

一般情况下,移动终端通信网络中会分布有大量节点,从源节点到目的节点的路径通常有很多,把当前节点和部分下一跳节点构建的链路集合称作备选链路集合。图1描述的是移动终端通信网络节点自组织链路图。

图1中,节点d为1级区域中的一个节点,其和下一跳节点构成的链路可以是Link-da和Link-db。

采用贝叶斯法对移动终端通信网络传输链路进行快速选取,主要包括贝叶斯链路质量估计阶段与基于概率的链路快速选取法,在此之前,首先对贝叶斯估计原理进行介绍。

1.1 贝叶斯估计原理

贝叶斯估计是一种有效地依据已知数学信息的估计方法,通过将随机变量θ看作一个存在已知分布π(θ)的随机变量实现,π(θ)被称作先验概率。当样本空间D一定时,可依据先验概率π(θ)获取后验概率π(θ|D),依据贝叶斯理论有:

假设一个正态分布的随机变量x∈D,同时x~N(H,α),其中,期望H是未知的,方差δ是已知的,对于式(1),则有π(x|θ)~N(H,δ)。假设π(θ)为正态分布,也就是π(θ)~N(H0,α0),则其后验分布也为正态的,有:

由于π(x)是一个数值,所以依据式(1)可知π(θ|x)∞π(x|H)π(H),∞是正比例符号,也就是:

通过式(3)可获取后验分布的两个参数:

1.2 贝叶斯链路质量估计

链路质量估计分为若干轮,每一轮节点均传输一定数量的探测包,开始链路质量估计后,节点选择备选链路集合中所有链路的概率是相等的,经k轮探测后,贝叶斯估计通过新增样本对链路质量进行估计,在此基础上引入优选机制。

用随机变量θ描述移动终端通信网络传输中一条链路成功传输的概率,在没有采用该链路的情况下,假设θ在(0,1)范围内均匀分布,也就是:

式(6)描述的是θ的先验分布,在移动终端通信网络中,沿一条链路传输n个探测分组,用x描述总成功分组数,则θ和x的联合概率密度可描述成:

式(7)中,x=0,1,…,n;0<θ<1;T用于描述传输时间。

x的边缘概率密度可描述如下:

式(8)中,,μ代表(0,1)件的随机数。

通过上述过程对随机变量θ的先验概率分布进行修正,获取θ后验概率分布,公式描述如下:

分析上述过程可知,通过移动终端通信网络传输n个分组后,随机变量θ的后验概率分布为参数x+1,n-x+1的贝塔分布B(x+1,n-x+1)。贝塔分布为共轭分布,也就是如果先验概率分布为B(α,β),则n次通信后获取的后验概率分布为B(α+β,β+n-x),其中x用于描述n次通信中成功的次数。

后验分布为实现贝叶斯链路质量估计的关键,可通过后验期望、最大后验概率密度或后验中位数实现θ的贝叶斯估计,通过后验期望实现θ的贝叶斯估计,得到的结果最佳,公式描述如下:

通过上述贝叶斯估计公式对移动终端通信网络传输链路质量进行估计,在此基础上,引入优选机制,实现链路的快速选取。

1.3 传输链路快速选取的实现

在进行链路质量估计的k轮中,将质量估计结果最高的链路赋予最高的概率,将质量估计结果较低的链路赋予较低的概率,实现移动终端通信网络传输链路的快速选取。

假设某节点共存在m条能够选择的链路,其中第i条链路的贝叶斯估计可描述如下:

式(11)中,ni用于描述截止至k轮,沿该链路传输的分组数量;xi用于描述截止至k轮,沿该链路传输成功的分组数量。

在移动终端通信网络传输链路质量探测样本数量相对较少的情况下,直接选用贝叶斯链路质量估计值最高的链路在某种程度上会使算法过早收敛于次优链路。所以,本节通过概率链路选择方法完成链路的快速选取。在移动终端通信网络中,贝叶斯链路质量估计在第k+1轮选择第i条链路的概率可描述如下:

最终选择pik+1值最大的移动终端通信网络传输链路。

上述方法通过实时调整链路的被选取概率不仅提高了收敛速度,而且有效防止方法过早收敛于非最优链路,实现传输链路的快速选取。

2 实验与分析

2.1 实验环境设计

为了验证本文方法的有效性,需要进行相关的实验分析。

实验在某大学金属加工制造与性能检测实验室完成。搭建移动终端通信网络传输链路选取实验平台,实验现场图用图2进行描述,实验时每个网络节点含有20个计算节点,节点硬件配置是1.9 GHz CPU。实验将分组递交率、平均端到端延时、网络可用节点比率以及网络剩余能量比率作为评价链路选取方法性能的指标,将ZBR方法和Cluster-Tree方法作为对比,对本文方法的有效性进行验证。

2.2 分组递交率测试

网络的分组递交率为移动终端通信网络中目的节点从源节点处得到的数据包个数和源节点发送数据包数之比,为链路传输正确性和完整性的关键评价指标。图3描述的是随着移动终端通信网络节点数量的逐渐增加,本文方法、ZBR方法和ClusterTree方法的分组递交率对比图。

分析图3可知,在节点个数为10时,本文方法分组递交率可达到97%,节点个数为70时,递交率仍能保持在90%以上;而ZBR方法和Cluster-Tree方法的分组在节点个数由10增加到70过程中,递交率明显降低。这主要因为分组数量增多,竞争变大,ZBR方法和Cluster-Tree方法的链路传输正确性和完整性较差,使其递交率显著下降,而本文方法能够很好的保证链路的传输正确性和完整性,因此随着移动终端通信网络节点数量的逐渐增加,本文方法分组递交率下降不明显,且仍具有较高的递交率。

2.3 平均端到端延时测试

移动终端通信网络平均端到端延时为数据从源节点到目的节点延时的平均值,平均端到端延时为链路选取时效性的体现,平均端到端延时越低,网络反映能力越强,链路选取速度越快。图4描述的是随着移动终端通信网络节点数量的逐渐增加,本文方法、ZBR方法和Cluster-Tree方法的端到端延时对比图如图4所示。

分析图4可知,本文方法、ZBR方法和ClusterTree方法,都随节点量的增加,移动终端通信网络的平均端到端延时而呈上升趋势,但ZBR方法和Cluster-Tree方法的平均延时始终高于本文方法,其中ZBR方法延时几乎为本文方法延时时间的2倍。这主要是因为随着节点数的增加,移动终端通信网络中的分组数也变大,导致链路增长;本文方法采用贝叶斯算法,降低了因不必要路由引起的链路传输,因此在节点数据量相对较高时,仍可获取较低的延时,平均端到端延时显著低于ZBR方法和ClusterTree方法。说明本文方法网络反映能力强,链路选取速度快。

2.4 网络可用节点比率测试

移动终端通信网络可用节点比率为完成实验后,网络中可用节点数量和节点总数量之比。网络可用节点比率是评价网络寿命的关键指标,可用节点比率越高,网络能耗越低,可靠性越高,链路选取性能越高。图5描述的是随着移动终端通信网络节点数量的逐渐增加,本文方法、ZBR方法和Cluster-Tree方法的网络可用节点比率对比图。

分析图5可知,在网络节点数相对较少的情况下,本文方法、ZBR方法和Cluster-Tree方法的网络可用节点比率均高于60%,且随着网络节点数量的逐渐增加,3种方法的网络可用节点比率均逐渐升高。但本文方法的网络可用节点比率曲线一直高于ZBR方法10%左右,高于Cluster-Tree方法20%左右,说明与ZBR方法和Cluster-Tree方法相比,本文方法的链路选取性能最高。

2.5 网络剩余能量比率测试

网络剩余能量比率就完成实验后,移动终端通信网络剩余能量和开始进行实验时网络总能量之比,其为评价网络能量状态的关键指标。网络剩余能量比率越高,则节点使用能量越均衡,使用周期越长,链路选取结果越节能。图6描述的是随着移动终端通信网络节点数量的逐渐增加,本文方法、ZBR方法和Cluster-Tree方法的网络剩余能量比率对比图。

分析图6可知,随着节点数量的增加,本文方法的网络剩余能量比率可以保持相对稳定,且始终高于ZBR方法和Cluster-Tree方法。在节点数量为70个时,本文方法仍能保持90%以上的网络剩余能量比率,说明本文方法降低了移动终端网络中不必要的分组,节点使用能量均衡,可使用周期较长,具有很好的节能效果。

3 结论

本文提出一种新的移动终端通信网络传输链路快速选取方法,介绍了贝叶斯估计原理,开始链路质量估计后,假设节点选择备选链路集合中所有链路概率是相等的,经k轮探测后,贝叶斯估计通过新增样本估计对应的链路质量,在此基础上引入优选机制,将质量估计结果最高的链路赋予最高的概率,将质量估计结果较低的链路赋予较低的概率,实现移动终端通信网络传输链路的快速选择。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不仅能够保证链路传输的正确性和完整性,而且链路选取速度快,具有很好的节能效果。

摘要:移动终端通信网络节点能量有限,采用当前链路选取方法对链路进行选择,需要将大量数据包作为测试样本,不仅能耗高,而且会导致通信效率大大降低。提出一种新的移动终端通信网络传输链路快速选取方法,介绍贝叶斯估计原理,对链路质量进行估计。假设节点选择备选链路集合中所有链路的概率是相等的,经k轮探测后,贝叶斯估计通过新增样本对应的链路质量进行估计,在此基础上引入优选机制,将质量估计结果最高的链路赋予最高的概率,将质量估计结果较低的链路赋予较低的概率,实现移动终端通信网络传输链路的快速选取。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不仅能够保证链路传输的正确性和完整性,而且链路选取速度快,具有很好的节能效果。

关键词:移动终端,通信网络,传输,链路选取

参考文献

[1]王建,陈亮,胡康.众核网络处理器下IPSec VPN系统设计与实现.西安工程大学学报,2016;15(2):115—123Wang Jian,Chen Liang,Hu Kang.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IPSec VPN system based on multi-core network processor.Journal of Xi'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2016;15(2):115—123

[2] 孟娟,洪利,李亚南,等.一种基于遗传算法的干扰链路选择方法.电信科学,2015;31(9):137—142Meng Juan,Hong Li,Li Yanan,et al.An interference links selection method based on genetic algorithm.Telecommunications Science,2015;31(9):137—142

[3] 杨朝红,罗翔,毛军礼,等.一种面向栅格网的多域协同的网络链路资源调度方法.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15;23(11):3816—3818Yang Zhaohong,Luo Xiang,Mao Junli,et al.A multiple domain collaborative network link resource scheduling based on grid network.Computer Measurement&Control,2015;23(11):3816—3818

[4] 卓中流,张小松,李瑞杏,等.基于节点失效的洋葱路由匿名链路控制方法.计算机应用,2015;35(10):2843—2847Zhuo Zhongliu,Zhang Xiaosong,Li Ruixing,et al.Anonymous circuit control method for the onion router based on node failure.Journal of Computer Applications,2015;35(10):2843—2847

[5] 高丽丽.基于带宽估算的无线网络链路选择研究.软件导刊,2015;14(11):151—154Gao Lili.The research of wireless network path selection based on bandwidth estimation.Software Guide,2015;14(11):151—154

[6] 杜丽娟,鞠宏军.移动网格虚拟链路选取研究.计算机科学,2014;41 (1):208—211Du Lijuan,JüHongjun.Selection of virtual links in mobile grid.Computer Science,2014;41(1):208—211

[7] 陈巍.地对空网络通信优化方法仿真.计算机仿真,2015;32(11):225—228Chen Wei.An optimization method of network communication for large transport ground-to-air aircraft.Computer Simulation,2015;32(11):225—228

[8] 戴永珊,姜兴龙,刘会杰.基于链路预测的LEO卫星稀疏自组织网络异步路由算法.电子设计工程,2015;23(20):5—8Dai Yongshan,Jiang Xinglong,Liu Huijie.A routing algorithm of sparse LEO satellite ad-hoc network based on link predicting.Electronic Design Engineering,2015;23(20):5—8

[9] 王佩雪,罗菁.VANETs中基于链路的可持续时间路由方案.科学技术与工程,2014;14(25):267—271Wang Peixue,Luo Jing.Link-sustainable time-based routing in vehicular Ad Hoc networks.Science Technology and Engineering,2014;14(25):267—271

移动终端企业网络营销 篇7

企业办公网移动终端接入面临的安全威胁主要集中在数据传输链路、移动终端、应用系统等方面。如移动终端通过移动通信网络进行的各种攻击、入侵或病毒植入等威胁;如果移动终端安装不明来源的应用中植入的后门、漏洞等被不法分子启用, 将造成企业信息失控、终端设备故障, 或者通过移动通信设备实现内外勾结, 泄露企业内部重要信息等。因此, 如何保证在使用移动终端设备的条件下, 实现移动终端和企业办公网络之间数据共享和交换的安全性, 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目前, 实现终端设备安全接入的主要思路是:移动终端设备在接入网络之前, 由接入控制系统根据企业预先设置的安全策略对其进行检查, 符合安全策略的允许接入, 不符合的则不允许接入, 这样就实现了部分防护功能, 及对非法接入设备的拦截, 除非设备提供合法的安全策略, 否则不允许接入。

目前针对移动终端安全接入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3种:微软的网络接入保护NAP (Network Access Protection) 技术、思科的网络准入控制NAC (Network Admission Control) 技术以及可信计算组织TCG (Trusted Computing Group) 的可信网络连接TNC (Trusted Network Connect) 技术。上述终端安全接入技术都会在终端接入网络之前对其进行身份认证和完整性度量, 只有终端可信并且遵循访问策略时才允许其接入网络。

本文将结合无线公开密钥体系 (WPKI) 认证技术和可信网络技术, 建设企业办公网移动终端安全接入系统, 着重描述安全接入系统的总体架构和实现方案。

1 安全接入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企业办公网移动终端安全接入系统是企业办公网安全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制定移动终端安全接入模式、方法和技术, 建立企业办公网移动终端安全接入系统, 为企业办公网安全保障体系的建立提供技术支撑, 从而确保访问企业资源的所有设备都是有效可控的, 以实现对各种安全威胁的抵御, 有效地阻止这些威胁对企业信息资源的影响。终端设备通过3G等移动通信网络访问企业网络, 必须达到系统规定的安全策略和规则条件, 所有的接入设备通过安全的接入点接入网络, 可以及时发现、预防和消除由移动终端设备带来的安全威胁, 从而大大减少木马和病毒等对企业网络造成的威胁和影响。

1.1 企业办公网移动终端接入工作模式

根据移动终端请求所访问的数据位置的不同, 企业办公网移动接入的工作模式可分为以下两类:

(1) 将移动终端设备应用所访问的数据和资源放在移动接入安全应用服务器上, 这些接入服务器在企业办公网信息资源之外, 只用于移动终端访问, 然后通过使用数据同步和数据交换机制实现接入服务器和企业网络信息资源服务器的数据同步。该模式下, 系统的响应性能很好, 但是数据时效性差, 会造成资源过时, 影响办公的正常进行。

(2) 通过代理的方式实现移动终端数据和资源的访问, 这种模式的实现方法是:将数据和资源统一放在企业办公网内, 移动终端向安全移动接入平台的代理服务器发出请求, 由代理向服务器发出请求, 并返回数据给移动终端设备。该模式下数据的更新和同步及时, 不影响正常的办公流程, 但是移动终端办公所需的资源和请求都要通过代理中转。

根据企业办公网的需求, 采用代理的方式实现移动终端设备接入的工作模式。

1.2 基于可信网络的移动终端安全接入

采用可信网络连接技术实现移动终端安全接入, 形成网络信任链模型M-TNC, 使用可信网络连接技术TNC (Trusted Network Connection) , 通过采用可信主机提供的终端技术, 在移动通信网络环境下实现移动终端访问控制。

M-TNC的权限控制规则采用终端的完整性校验来检查终端的“可信度”。M-TNC的架构分为3类实体:终端访问者AP (Access Point) 、规则判定者RJP (Rule Judge-ment Point) 、规则定义者RDP (Rule Defination Point) 。终端访问者就是移动终端访问设备, 请求服务器的资源;规则判定者和规则定义者就是移动终端安全接入控制系统。M-TNC将传统的接入方式“先连接, 后安全评估”变为“先安全评估, 后连接”, 能大大增强网络接入的安全性。

(1) 元素定义

定义1资源集R={ri|i=1…N}, 企业办公网络的资源集合。

定义2资源服务域RS={R, SDP, AP, ISP}, R是企业网络提供的资源集, RJP是绝对可信的规则判定者, RDP管理整个域的AP及协助网络服务提供者ISP (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 验证M-TNC的可信性, 同时受理其他域M-TNC的跨域服务请求消息。

(2) 移动终端可信接入算法

算法1移动终端可信接入算法

移动终端可信接入机制如图1所示。

(1) //RDP根据AP的可信度制定相应的ACL规则:

ACLPolicy←getACLPolicy () ;

(2) //AP请求接入:发出访问请求, 收集该终端的可信度评估值并发送给RJP, 等待RJP对终端设备的可信度判定:

APCredibility←CollectAPCredibility () ;

CredibilityResult←SendJudgeRequest () ;

(3) //RDP完成对MTAM (Mobile Terminal Access Module) 模块的完整性及真实性验证, 负责为MTAM中的移动终端设备颁发可信证书:

CredibilityCertificate←InRealityIntegrityCheck () ;

(4) //RDP负责制定和分发AP的可信度判定规则, 并对其证书进行验证, 以评估该接入设备的可信性:

CredibilityPolicy←RDPMakeAndAllocatePolicy () ;

对MTAM的身份进行鉴别, 验证AP证书的有效性, 校验AP设备的可信性:

VerifyAPValidity () ;

(3) 接入机制分析

MTAM向RDP注册服务, 申请RDP颁发的可信评估证书, 获得该证书后, MTAM即可与ISP进行交互, ISP通过验证可信评估证书的合法性完成对MTAM的可信度评估[2]。

RDP获得由移动终端可信判定中心CMJC签发的可信证书, 证书包含RDP的公钥及CMJC签名等信息, 并通过安全途径向移动终端等外部设备公布公钥, 每个移动终端的实体身份证书格式如下。

CertA={IDA, KPubA, DateA, LFA,

EKSCAC{IDA, KPA, DateA, LFA}}

其中KPubA是移动终端A的公钥, EKSCA是CMJC的私钥, DateA是证书的颁发日期, LFA是证书的有效期。

图2所示为MTAM与RDP建立连接, 申请由RDP颁发的可信证书。连接建立前MTAM基于RDP进行完整性度量, MTAM与RDP协商完成MTAM与RDP间身份认证, 该身份认证是双向的, 认证完成后RDP实现对MTAM平台的可信度判定。通过身份认证和可信度判定的MTAM可以获得RDP为其颁发的可信证书, 在证书的有效时间内, 终端用户持该证书就可以与ISP建立服务连接。

通过请求Message消息MTAM与RDP进行Session会话建立前的协商, Nonce包含随机数和时间戳, 用来验证发送的消息是否得到相应的回复, ID是MTAM的身份ID号, MTAMPK是MTAM的公钥;RDPPK是RDP的公钥, RRDP是RDP产生的用于MTAM签名的随机数。

MTAM首先对随机数RRDP进行签名, 并用RDP的公钥对Certattr和其完整性度量值加密。加密后的数据和签名值一起发送给RDP, 其中RMTAM是MTAM产生的用于RDP签名的随机数, SIG (RSDP) 是MTAM对随机数RRDP的签名值, Certattr是属性证书, PCRSMTAM是MTAM的完整性度量信息。

RDP首先验证MTAM签名的真实和可靠性。RDP对消息进行解密, 得到MTAM的相关信息, 然后实现对MTAM的可信度判定, 即验证MTAM持有的属性证书的合法性。判定通过后, RDP为MTAM颁发可信证书Certcredibility。其中SIG (RMTAM) 是RDP对随机数RMTAM的签名值, Certcredibility是RDP颁发的可信证书。MTAM验证RDP的证书及签名, 从而确定RDP的身份合法性。MTAM获得可信证书后, 就可以使用该证书向ISP申请服务, ISP通过验证证书的合法性, 完成对MTAM的可信性评估, 为可信的MTAM提供服务。

2 安全接入系统架构

企业办公网移动终端安全接入系统主要由WPKI系统模块、身份认证控制系统、可信安全接入控制系统和可信判定系统四部分组成, 如图3所示。

(1) WPKI系统模块

WPKI是企业办公网移动终端安全接入系统, 提供安全服务的基础, 通过对所有移动终端访问提供加密、证书颁发、证书管理等功能服务, 实现移动终端的证书管理体系, 及移动终端安全接入的可信证书的产生、管理、存储、分发和撤销等功能。

WPKI系统是企业办公网移动终端安全接入系统服务的基础, 其组成部件如图4所示。

其中WPKI各组成部件的主要功能分别为:

(1) Mobile Device:WPKI中的移动终端设备, 移动终端设备上安装的应用提交接入请求, 提供数字签名和可信证书, 并可以提交证书更新以及撤销等请求。

(2) WAP/3G网关:用于连接无线和有线网络, 此部分由公共通信提供商来完成。

(3) WPKI Portal:提供用户和CA之间的一个接口。

(4) CA (Certificate Authority) 是WPKI的信任基础, 是认证授权机构 (即认证中心) , 负责发放和管理数字证书的权威机构, 承担公钥体系中公钥的合法性检验的责任。

(5) 证书数据库:存放证书和证书失效清单以便证书的存取和查询[4]。

(2) 身份认证控制模块

采用MTAM的可信度判定规则, 验证终端的完整性校验, 检查终端的可信度, 并通过对接入的移动终端设备进行身份认证, 并按照预先制定的ACL策略, 保证只有合法的移动终端设备和终端应用才可以接入系统进行数据访问。

(3) 可信安全接入控制系统

安全接入控制系统主要研究基于可信接口的安全接入机制。按照接入点位置和功能, 系统中设计的可信接口包括:终端可信接口、网关可信接口和网络可信接口。

终端可信接口:终端可信接口是在移动终端设备上, 采集终端设备的属性信息, 向RDP提供证书等相关信息。

网关可信接口:完成设备定位, 终端设备监控以及规则下发, 与设备安全通信、安全应用信息交互等功能。

网络可信接口:完成数据的安全传输。

(4) 可信判定系统

对接入系统的移动终端设备进行可信度判定, 并在终端设备访问期间, 根据设备认证信息及属性信息, 对设备进行周期轮询, 对移动终端进行可信度重新判定, 确保移动终端访问的安全性和可信性。

本文主要针对企业办公网移动终端设备安全接入问题, 研究了移动终端的安全接入技术, 并构建了终端安全接入系统的总体架构。企业办公网移动终端安全接入系统由WPKI系统模块、身份认证控制模块、可信安全接入控制系统和可信判定系统四部分组成。通过该系统架构, 实现移动终端接入企业办公网的安全性, 为实现企业办公网向移动终端设备延伸提供安全保障, 为开放网络环境下的移动办公提供安全支撑。

摘要:针对企业办公网移动终端设备安全接入问题, 研究了移动终端的安全接入技术, 并构建了安全接入系统架构, 实现移动终端访问企业办公网的安全接入, 及企业办公网向移动终端设备延伸的安全保障机制, 为开放网络环境下的移动办公提供了安全支撑。

关键词:移动终端,安全接入,可信网络

参考文献

[1]PARK M.A new user authentication protocol for mobile terminals in wireless network[C].Proceedings of the 7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obile Data Management (MDM’06) , 2006.

[2]姜建, 陈晨.基于多包接收的物理网络编码协同通信研究[J].电子技术应用, 2013, 39 (7) :109-110.

[3]DIETRICH K.An intergrated architecture for trusted computing for Java enabled embedded devices[C].STC′07.Alexandria, Virginia, USA.2007.

移动终端企业网络营销 篇8

我们知道高等教育的任务就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综合型专门人才。因此如何构建发展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教育体系平台已成为我们教学的重要使命。在市场营销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中, 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每一个市场营销专业教师都要面对怎样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问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 指出“学校应该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因此, 随着新的时代背景下人才需求的不断变化以及技术环境和经济环境的变化, 我们还需要以移动终端为基础结合“互联网+”不断创新实践教学模式。

1 基本概念的界定

(1) 所谓“互联网+”就是互联网思维的不断应用和发展从而推动经济形态逐渐地发生演变, 从而带动实体经济的不断发展, 为改革、创新、发展提供广阔的网络平台。具体而言, 它是以各行业的网络化为基础, 以大数据为新的生产要素, 以大规模的社会化协同分工体系为支撑。把“互联网+”运用在实体经济中, 将促进企业转型升级与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本文的“互联网+”指的是运用在医药健康企业等实体经济中, 促进企业转型升级。学生可以在“互联网+”健康产业的平台上增强医药营销实践技能。

(2) 医药营销实践教学平台:市场营销专业是一个要求具有实践性和应用性相结合的专业。相对于单纯理论知识讲授为主的教学体系而言, 本平台的构建是以创新能力培养为导向, 以“互联网+”为实训平台, 结合医药健康产业企业的具体实践, 以不断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为目标, 以创新的教学实践模式设计为核心, 以多样化多层次的实践方法为路径, 整合医药营销实践教学的主要要素, 实现具有医药特色且全面发展的医药营销实践教学平台的构建。

2 实践教学现存问题分析

在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背景下, 大多数开设了医药营销专业的高校都认识到了实践教学对专业建设和发展以及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开始重视实践教学, 并积极进行了富有创新精神的探索。但从总体上看, 目前实践性教学还处在起步阶段, 还存在很多问题。

当前, 人才培养方式都是按照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教学计划进行的, 在教学计划中, 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学时数远远大于进行实践教学的学时数, 加上有的时候实践教学费用投入较少, 虽然在理论课教学过程中穿插了实践教学的内容, 但核心和重点仍是理论教学, 缺乏系统化、科学化的实践教学体系。而我们知道实践教学对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方面的提升的效果较好, 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对这些素质和能力的要求较高。实践教学较少就造成了人才培养与市场实际需要的脱节。

首先, 在医药营销的专业课程教学中, 本来应该具有较强实务性的课程如市场营销学、市场调查、商务谈判等, 在实际教学中实际上还是偏重于理论教学部分, 即使贯穿于课堂教学的有案例分析和情景模拟等实践, 但也与人才培养对此的需求有较大的差距。

其次, 从课程的设置来看, 理论课程的数量明显多于实践课程的数量, 理论教学重于实践教学。在教学学时安排上理论课的课时量远远大于实践教学的课时量。

第三, 学生成绩考核体系的安排也缺乏对实践性教学的过程和结果行之有效的考核, 具体表现为重理论考试成绩轻实践考核成绩, 导致仅有的实践教学也流于形式, 缺乏持续性。

第四, 目前的大多数实践教学内容都是基于理论知识, 而不是根据市场对人才的能力需求进行的。虽然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比较扎实, 但是存在不会应用或不会很好应用这些理论知识的问题。因此, 医药营销实践教学内容的安排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 导致实践教学的安排与理论教学之间出现衔接不当等现象, 影响实践教学的水平和质量, 从而也影响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第五, 实践基地为市场营销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实训平台, 但是还存在实践基地不能完全支撑医药营销的实践教学的情况。在企业与学校合作方面, 存在合作流于形式, 不能深入开展合作。具体在学生实习过程中, 因为受到实习时间和实习条件等诸多因素的制约, 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只是从事简单的基础工作, 没有涉及到产品策划、渠道建设、品牌管理等实质性工作, 学生很难接触到企业的核心管理, 学生也只能是以旁观者的角色去观察和领悟, 难以达到综合能力训练的目的。

3 医药营销实践教学平台体系构建的探索

3.1 现实基础

根据CNNIC发布的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的数据显示, 网民的上网设备正在向手机端集中。据统计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6.20亿。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移动智能终端的不断普及, 为开展基于移动终端的实践教学平台的构建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这就要求我们专业教师要适应时代的技术发展带来的教育发展的需求, 不断提高现代信息技术运用到实践教学的能力, 努力探索适应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学生实训需求与有效教学过程整合的可行性策略, 促进学生利用有效时间自觉学习;把医药相关企业纳入这个平台, 在实践教学活动中可以更好的体现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能力的培养, 同时也密切校企联系, 拓展学生实践基地, 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创意能力, 提升师生的社会服务能力, 从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提高教学的实效。

3.2 政策支持

2015年7月, 国务院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 这是推动互联网由消费领域向生产领域、教育领域拓展的重要举措。各级政府积极深入贯彻学习这一指导意见, 把“互联网+”应用到更多的行业和领域, 其中也包括教育领域。可以促进教育教学高质量的发展。具体表现在用互联网思维重构教育教学的模式、内容、方法等。可以实现学生个性化的知识建构, 具体结合市场营销学科专业的特点, 构建符合市场营销专业特点和学生培养特点的开放式和智能化的教学方式。

3.3 医药营销实践教学平台体系的构建

为了完善医药营销实践教学平台体系, 顺应“互联网+健康”、“互联网+医药”的时代浪潮, 助力云南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发展, 探索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医药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新思路来构建这一平台体系。

3.3.1 设计思路

结合医药营销理论教学的需要,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大学生的创新和创意, 顺应云南中医药健康产业发展的需求, 以移动终端为基础, 以“互联网+”为平台, 为学生提供变理论边实践的平台。

3.3.2 设计内容

我们与云南相关医药健康企业相结合, 根据企业的网络营销需求, 在教师和企业导师的指导下学生对其进行调研, 在调研的基础上发现问题, 提出方案并设计相关应用 (APP) , 在移动终端平台实际运营APP, 在运营过程中进一步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以最终平台运营实际销售业绩作为评价指标来评判实践效果。

3.3.3 设计意义

一是为在校学生提供接触企业的机会, 实现校企深度合作, 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的观念与意识, 一边学习理论一边进行实践, 增强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增加大学生在未来的社会竞争中具有竞争优势。

二是为教师提供了企业实践能力, 教师增强了相关知识体系的构建能力, 可以实现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教学模式, 从而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实践。

三是每次可以选取优秀的、具有较好商业价值的APP创意作品投入正式开发环节, 联合相关医药企业及机构提供资本对接, 以及软硬件资源等全方位支持, 由专人负责管理、维护与调试, 成为相关专业学生实训实习和创新创业的新平台。

四是实现我校与云南大健康产业相关企业的多赢, 互利共惠, 共同发展。

4 结语

总之, 市场营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为了培养适合营销岗位需要的专业人才, 在教学过程中开展有效的实践教学是专业教学改革发展的必然。本文提出了在“互联网+”的基础上实践教学平台体系的构建, 为互联网技术在实践教学领域的应用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 后续研究也会围绕这一平台体系的实证来进行。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深入发展, 我们也可以创新一系列的实践教学模式, 在学生培养质量和学生实践运用能力上取得更大成绩。

摘要:市场营销是一门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要求都很高的课程。医药行业是本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之一, 医药产业与营销专业的结合为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作为培养医药营销专业人才的高等学校, 我们要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基础上培养出适合健康产业发展需要的人才显得任重而道远。目前在医药营销实践教学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我们希望通过“互联网+”和移动终端的结合, 构建一个新的医药营销实践教学平台, 为医药营销教学服务, 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关键词:移动终端,“互联网+”,医药营销,实践教学

参考文献

[1]官翠玲.医药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湖北中医学院学报, 2010, 12 (5) .

[2]李碧武.“互联网+教育”的冷思考[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5, (7) .

[3]王济军.智慧教育引领教育的创新与变革——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视角[J].现代教育技术, 2015, (5) .

[4]顾明远, 石中英.《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 》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

[5]2015年李克强总理政府工作报告[EB/OL].http://www.china.com.cn/cppcc/2015-03/17/content_35072578.htm.

[6]医药营销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司建平[J].中医药管理杂志, 2015, (14) .

移动终端企业网络营销 篇9

关键词:HSPA+,HTTP流,自适应流,视频块传输速率

1 引 言

近年来, 由于移动终端 ( 如智能手机及平板等) 的普及, 移动数据业务呈爆炸式增长, 据预测, 到2017年, 移动视频业务将占住整个移动数据通信量的66%。在当前视频传输方式中, HTTP流凭借自身的优势迅速发展并被认为是未来几年的主流[1]。

HTTP流在传输层采用TCP协议能够保证视频数据的完整性, 但TCP的重传及窗口机制也会降低带宽利用率, 使得播放中断的概率增加, 对于HTTP流, 与用户体验直接相关的主要有两个因素———视频播放的流畅性和视频源质量[2], 因此HTTP流在传输控制中必须以二者的综合性能为主要考虑对象。自适应HTTP流也为此应运而生。目前已有一些自适应HTTP流解决方案, 如微软的MSS ( Microsoft Smooth Streaming) [3]、苹果公司的HLS ( HTTPLive Streaming ) [4]、Akamai自适应流[6]等, 同时, 3GPP及MPEG组织也达成共识, 不断完善自适应流的标准DASH ( Dynamic Adaptive Streaming overHTTP) 。文献[5]中比较了三种自适应HTTP流解决方案在特定场景下的性能, [6 -7]中则在不同网络下的自适应HTTP流进行了仿真或设计性能测试, 但对其传输特性的分析仍不够具体。另外, HTTP流的视频等级自适应控制也是当前HTTP流研究重点之一[8,9,10], [8]中作者提出了AL -ABMM自适应控制算法, 将视频缓冲区的缓冲时长作为指标, 能够进一步提升视频总体质量。

本文在对HTTP流的终端数据包进行采集和分析的基础上, 讨论了HTTP流在HSPA +网络中的视频块的传输特性及关键影响因素, 并根据传输特性提出了一种具有针对性的视频等级控制算法。

2 HTTP 流中视频块传输控制

HTTP流中视频数据是以一小块方式传输, 这也是HTTP流的最主要特征之一。为了解当前主流HTTP流应用中的视频块传输方式, 我们在安卓平台上通过运行Tcpdump来获取视频应用程序的数据包, 测试网络类型为联通HSPA +网络, 测试的视频应用为安卓平台上的Letv、Sohu影音、WTV及手机电视Dopool, 它们的数据传输方式与HLS标准基本一致。视频块的传输受终端的缓冲控制器控制, 终端先向服务器发送HTTP GET请求, 服务器在接收到请求后, 开始传输请求的视频块视频缓冲控制器的作用是维持缓冲时长在一目标值附近, 图1为测试中得到的缓冲时长变动曲线, 在视频加载阶段, 客户端连续向服务器发送视频块GET请求, 缓冲时长快速增加, 而在缓冲时长达到目标值后 ( 图中约为30s) , 进入平稳状态, 此时缓冲控制器通过控制GET请求发送间隔来维持缓冲时长。图2 ( a) 为平稳状态下视频块的传输过程, 其纵坐标代表视频块传输速率 ( 即视频块大小除以视频块传输时间) , 可见在此状态下相邻视频块间有一定传输间隙。然而, 在网络条件相对较差时, 缓冲时长难以达到目标值, 视频块传输过程则如图2 ( b) 所示, 视频块间几乎无传输间隔, 与初始加载状态相似。在视频播放过程中, 如果传输速率长期低于视频源码率, 则有可能导致缓冲内容耗尽, 视频播放停滞并进入再缓冲阶段, 同时也给用户体验带来负面影响。

3 传输速率关键参数分析

从上节分析可知, 在传输速率较低或视频码率过高时, 网络难以保证视频能够流畅播放。通常, 视频码率在源服务器中已经固定, 本节中主要分析影响传输速率的关键因素。

3. 1 可用带宽及 TCP 窗口

可用带宽指链路所能支持的最大传输速率, 也可理解为链路所能够分配到资源大小。很明显, 可用带宽B ( t) 对实时传输速率r ( t) 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即

在HSPA + 及其它移动网络中, 由于链路资源是动态分配, 其可用带宽是时变的, 难以对它做精确估计。因此, 可用带宽主要认为是网络资源对传输速率的限制。

除了可用带宽, TCP窗口大小是影响r ( t) 另一关键因素。对于HTTP流, 由于TCP窗口的限制, r ( t) 很多时候并不能达到B ( t) 。设win ( t) 为t时刻TCP窗口的值, RTT ( t) 为往返时延, 则r ( t) 的值可由下式计算获得:

图3和图4是通过实测得到的两类场景下win ( t) , RTT ( t) 以及r ( t) 在一个视频块传输的整个过程中的变化情况及其对应关系。图3中, r ( t) 值随win ( t) 的增长而增加, 而在图4中, 达到170kbit /s后一直稳定状态, 此时传输速率以及接近可用带宽B ( t) , 尽管此后win ( t) 仍处于上升状态, 只会导致RTT ( t) 增加, 大量数据包拥塞在网络中[11]。

3. 2 时延及时延抖动

对于TCP连接, 传输时延包括下行时延及上行时延, 它们的和即为往返时延。图5为两类场景下时延的累积分布函数 ( CDF) , 由于上行数据量远小于下行数据量, 上行时延的值通常在小范围内变动, 而下行数据量较大, 容易导致拥塞, 其时延可以达到几秒, 这样的时延值远大于一般有线连接, 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基站侧的数据缓存量过大, 大量数据包在缓存区排队致使下行时延过大。

与时延相关的另一重要指标是时延抖动, 这里定义下行时延抖动计算方式如下

其中delay ( n) 代表第n个数据包的时延。由于移动网络资源采取动态分配机制, 单一连接有可能在一小段时间内不能获得资源而导致数据包时延突发增加, 因此时延抖动在移动网络中尤为突出。如果某一数据包的时延抖动满足jitter >50ms, 称为一次抖动事件。图6为终端处于静态时, 抖动事件的jitter大小以及相邻两次抖动事件时间间隔的概率分布, 由图可见, 在HSPA +网络中, 抖动事件出现较为频繁且幅度较大。假定抖动事件的jitter大小均值为1 /μ, 间隔时间的均值为1 /λ, 则μ /λ的值直接反应了网络的稳定状态。测试数据显示, 一天中, μ/λ在凌晨时段约为0. 02, 而在晚上8 -9点时间段则高达0.2。总的来说, 移动网络的时延抖动一方面使得数据传输速率减低, 另一方面也导致数据块的总体传输速率出现较大起伏, 不利于带宽估计的实时估计。

3. 3 其他因素

与带宽、时延抖动相似, 丢包也通常被认为网络性能最重要参数之一, 对于HTTP流, 丢包会直接导致数据传输效率较低。但在HSPA + 网络的实测中, 可以发现其丢包率都在0.1%以下, 其影响相对于带宽、时延抖动等可以忽略。

除网络因素外, 一些外界因素对HTTP流的传输速率也有着较大影响, 如服务器端或终端的性能以及视频块的长短, TCP的拥塞控制方式等。

4 数据块传输速率的分布特性

通过上节分析可知, 实际中的视频块传输受多方面因素共同影响。由于本文主要研究HTTP流在HSPA + 中传输的网络特性, 因此本节首先对终端采集的数据进行初步的预处理, 选取传输速率主要受网络参数 ( 可用带宽、时延抖动) 影响的终端数据作为研究对象, 而其它参数如TCP窗口限制则影响较低, 同时, 本节关注对象不再是单个数据包, 而是以视频块为单位作为研究对象。HTTP流中视频块的传输过程已在图2中给出, 视频块大小一般在500KB ~ 1M间, 而视频块对应的视频时长在5 - 10秒范围内。

图7为一天中在4个不同时间段测得的视频块速率的概率分布图, 图下对应的时间点为测试的起始时间点, 每次测试观看视频的时长约为40分钟。从图中可以看出, 视频块传输速率在较大范围内变动, 从几十kbit/s到几百kbit/s。另外, 4个时间段中视频块传输速率分布有着明显的区别, 如 ( c) 中总体视频块传输速率要明显小于其他时间段, 这也与我们初始猜想相符, 因为 ( c) 对应一天中用户最活跃的时间段, 此时带宽竞争最为激烈, 而在图 ( d) 对应的深夜时间段, 视频块传输速率则总体分布较高且比较集中。

图8中4条曲线对应上述4个时间段的视频块传输速率序列的自相关函数值, 由图可知, 视频块传输速率前后之间呈一定的正相关性, 但相关性大小不尽相同。另外, 图8中的各自相关函数曲线与负指数函数近似, 那么可采用自回归AR ( Autoregressive Process) 模型来描述视频块传输速率的短期变化规律。假设某一时间段内视频块平均传输速率为X, x ( n) 对应第n个视频块的传输速率, 定义y ( n) = x ( n) - X, 则M阶AR模型表示为

式 ( 4) 中ai为模型参数, σε ( n) 是系统的噪声变量, 其中σ值代表噪声的标准差, 而ε ( n) 则是服从标准正态分布的随机序列。因此, 当某一场景的X、ai和σ已知时, 可以通过式 ( 4) 来估计该场景中视频块传输速率的整体分布情况。

5 基于 AR 速率预测的视频等级控制

由于移动网络带宽等网络参数的不稳定性, 移动网络则更需要采用自适应流技术以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和用户体验。对于自适应HTTP流, 服务器中视频源的码率不在唯一, 而是有多个不同等级的视频块供终端选择, 终端除了缓冲控制器外, 还有一视频等级控制器来实时调整请求的视频块码率。

对于自适应HTTP流, 视频等级控制算法的性能直接影响到最终的用户体验。在最初的等级控制算法中, 终端以前一个视频块传输速率作为下一视频块等级主要参考门限, 选取码率不大于门限的最高等级视频块。而在之后的发展中, 终端的当前缓冲时长也被纳入视频等级控制的方案中, 如Akamai自适应流[6]及AL - ABMM[8]算法。但这类算法在视频等级的决策中采用固定门限而忽视场景及传输速率分布特性等不同, [6]中的结果也表明此类算法在移动网中并不理想。下文中, 在上节视频块传输速率分布特性的基础上, 我们对速率预测进行改进并据此提出一种软门限的视频等级控制算法。

5. 1 传输速率预测的改进

在自适应HTTP流中, 如果能够准确估算或预测出下一时间段的传输速率, 那么终端可轻松选取最佳等级的视频块, 以实现保障流畅性的前提下最大化视频质量, 因此传输速率的预测在视频等级控制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大多算法仍然以前一个视频块传输速率的实际值作为预测值, 另有一算法则以前几个视频块传输速率的均值或中位数作为预测值。由上节分析可知, 对于移动网络, 采用AR预测方式则更加合适。若已知1 ~ n视频块传输速率, 采用1阶AR模型对第n + 1视频块的传输速率预测, 则有

为第n + 1视频块的传输速率的预测值, 式 ( 6) 中给出了实际传输速率与预测值之间的关系, 其中σε ( n +1) 也可认为是预测误差。在采用式 ( 5) 进行预测时, 首先需要对系统参数X及a1进行估计, 而实际用户在观看视频过程中, 也会有场景切换等导致系统参数改变, 因此也需要对这些参数进行实时更新, 整个1阶AR速率预测过程在算法1中给出, 算法中采用D来取代噪声标准差σ的估算, 在标准正态分布中D与σ有以下线性关系。

为检验速率预测的性能, 我们将算法1应用到20组实测视频块速率序列中进行验证, 其中前15组序列在静态环境下测得, 而后5组序列则是在移动的公交车上采集的。图9为采用1阶和2阶AR速率预测的均方误差 ( MSE) , 作为比较, 图中也给出了其它两类传统预测方法的结果, 其中Method2是以前一个视频块传输速率作为预测值, 而Method3是以前9个视频块传输速率的中位数为预测值。从图9可以看出, Method3的预测性能要优于Method2, 这是由于移动网络的传输速率具有较强的突发性, 采用Method3能降低短期低突发对速率预测的影响。相比传统方法, AR速率预测有着明显的优势, 其预测的均方误差约为Method2的50%, 而通过对比1阶和2阶AR速率预测的性能曲线可知, 阶数为2时的总体预测误差较阶数为1时低, 但二者的差距并不大。另外, 从图中也可看出, 后5个序列的预测误差明显高于之前序列, 这也表明移动状态下的速率预测较静态下更加困难。

5. 2 视频等级控制

尽管采用AR预测算法能够大幅度提升速率预测的准确性, 但在部分场景中的预测误差仍然较大且不能忽略, 因此在视频等级控制中, 我们将噪声的标准差σ也视为网络状态的一个重要指标。从式 ( 6) 中可以得知, x ( n + 1) 值满足均值为 ^x ( n + 1) , 标准差为σ的正态分布。设服务器端视频源共有L个等级, 且第l等级的视频码率为ratel, tdur为一视频块对应的视频时长, 当第n + 1个视频块传输开始前, 终端的视频缓冲时长为buff , 若视频处于正常播放状态, 则可以推导出在该视频块传输过程中, 不出现播放停滞的概率pf为

为保障用户体验, 需要限制停滞概率, 即pf≥p0, 此时有

在式 ( 9) 中, Φ-1 ( ) 为标准正态分布累积函数的逆函数, min{ , } 是取二者中的最小值, rm是网络的最小传输速率, 本文中将其设定为20kbit/s。通过式 ( 9) 可知, p0或ratel都将导致buff需求的上升, 因为较大的缓冲时长可在一定程度上保证短时间内视频的流畅性, 故我们将当前缓冲时长buff作为视频等级控制的重要参数。设视频等级为l , 则其对应的缓冲时长门限为

因此, 在估算出后, 终端可以根据buff与b0 ( l) 的比较来选择下一视频块的等级, 具体视频等级控制在算法2中给出, 算法中lcur为当前视频等级, lmin、lmax分别为可选择的最低和最高视频等级。

5. 3 性能测试

首先, 为检验所提算法在真实HSPA + 网络中的性能, 我们在Ubuntu 13. 04系统利用apache2建立HTTP服务器, 服务器中视频具有5个等级, 对应的视频码率分别为50、100、150、200及300kbit/s, 整段视频被分为100小块, 各小块对应视频时长为7秒, 算法中Φ-1 ( p0) 设置为2。此外, 在终端的视频等级控制中也采用了[6]和[8]中的Akamai自适应算法及AL - ABMM作为比较, 为保证公平, 终端缓冲控制器的目标缓冲时长都设置为30秒。

图10为算法在三类场景下的各等级视频块的分布直方图, 同时也给出了视频播放的停滞时间, 三类场景下的信道质量依次降低。从图中可以看到, AL - ABMM趋向于选择更高等级的视频, 然而却难以保障视频播放的流畅性, 它对应的停滞时间一直处于最高, 特别在第三类场景中, 停滞时间高达372s, 使得用户体验急剧降低; 而Akamai算法则相对保守, 其视频平均等级在三种算法中一直处于最低, 但其流畅性相对本文所提方法却无明显优势甚至更差。

由于实测过程繁琐且单次测试具有较大的随机性, 下文中我们通过仿真进一步比较算法性能。仿真中的视频块传输速率服从第4节中的AR模型, σ值固定为60kbit /s, 图11为不同X对应视频的平均停滞时间及终端接收视频的平均码率。由图中曲线可以看出, 本文所提方法的停滞时间一直处于最低水平且一般不超过20s; 而在平均视频码率上, 所提方法较Akamai算法有着较明显的优势, 虽然当X≤200kbit/s时, 所提方法与AL - ABMM有一定差距, 但相对AL - ABMM此时的超长停滞时间, 这一差距是可取的。总体来说, 仿真结果与实测结果基本一致, 所提方法能够在视频停滞时间较低的前提下, 选择合适的视频等级, 以实现较好的用户体验。

6 结 语

本文从终端采集的数据包中, 分析了HTTP流在HSPA + 网络中传输性能, 其中视频块传输特性作为主要关注对象。分析表明, 视频块传输速率受可用带宽、TCP窗口、时延及时延抖动等因素影响;另一方面, 视频块传输速率的变化可用AR模型描述。据此, 针对自适应HTTP流, 提出了一种视频等级控制方法, 实测及仿真结果都表明, 所提方法较已有算法能够在停滞时间较低的前提下, 选择合适等级视频块进行传输, 能够明显改善用户体验。

参考文献

[1]Ma K J, Bartos R, Bhatia S, et al.Mobile video delivery with HTTP[J].Communications Magazine, IEEE, 2011, 49 (4) :166-75.

[2]Qiu X, Liu H, Li D, et al.Optimizing HTTP-based Adaptive Video Streaming for wireless access networks[C]//Broadband Network and Multimedia Technology (IC-BNMT) , 2010 3rd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IEEE, 2010:838-845.

[3]Microsoft Corporation.Silverlight 5 beta.Technical features[EB/OL].http://i1.silverlight.net/content/downloads/silverlight 5 beta features.pdf, 2012.

[4]R.Pantos and W.May.HTTP Live Streaming[EB/OL].http://tools.ietf.org/html/draft-pantos-httplive-streaming-10, 2012.

[5]Akhshabi S, Begen A C, Dovrolis C.An experimental evaluation of rate-adaptation algorithms in adaptive streaming over http[C]//Proceedings of the second annual ACM conference on Multimedia systems.ACM, 2011:157-168.

[6]De Cicco L, Mascolo S, Abdallah C T.An experimental evaluation of akamai adaptive video streaming over hsdpa networks[C]//Computer-Aided Control System Design (CACSD) , 2011 IEE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IEEE, 2011:13-18.

[7]Hofmann I, Farber N, Fuchs H.A study of network performance with application to adaptive http streaming[C]//Broadband Multimedia Systems and Broadcasting (BMSB) , 2011 IEE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IEEE, 2011:1-6.

[8]Dubin R, Hadar O, Dvir A.The effect of client buffer and MBR consideration on DASH Adaptation Logic[C]//Wireless Communications and Networking Conference (WCNC) , 2013 IEEE.IEEE, 2013:2178-2183.

[9]Thang T C, Pham A T, Nguyen H X, et al.Video streaming over HTTP with dynamic resource prediction[C]//Communications and Electronics (ICCE) , 2012Four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IEEE, 2012:130-135.

[10]Miller K, Quacchio E, Gennari G, et al.Adaptation algorithm for adaptive streaming over HTTP[C]//Packet Video Workshop (PV) , 2012 19th International.IEEE, 2012:173-178.

移动终端企业网络营销 篇10

从类比的角度来说, 小米所倡导的下拉式消费、性价比消费, 使移动终端整体下移了一个时代, 而中国移动千元4G手机M811的上市, 率先为电信运营商、为产业链树立了一个全融合、更自由的新标杆、新标准。但是, M811的推出在业界引起争议, 褒贬不一。那么, 中国移动如何解读该产品带来的影响?未来计划如何发展自主品牌手机?如何平衡与产业链企业关系?就此, 《通信世界》采访了中国移动终端公司相关负责人。

M811起引导、带动和普及作用

《通信世界》近期, 中国移动推出自主品牌手机M811, 一时间引起热议。请简单介绍下中国移动推出该机的目的?该款手机的推出将给产业链带来哪些影响?

中国移动:M811是中国移动自主品牌推出的第一款千元4G产品, 具有主流的配置, 同时与极速的中国移动4G网络能够完美融合。这款产品是业界售价最低的五模十频4G手机, 售价999元。

从用户角度而言, M811的上市是适合消费理念需求的, 与主流消费趋势绝配。目前广大农村地区、众多工薪阶层以及大中学校有许多用户希望能够享受4G服务, 但希望购买低价位的精品4G手机, 可是用户在市场上却找不到太多这样的4G手机, M811是一个选择。

从产业角度看, M811起到了引导、带动和普及的作用。从2014年上半年看, 千元4G手机种类还是不够丰富、数量也不多, 我们希望通过这款产品的研发、生产和最终面市, 打通五模多频千元4G手机的各个环节, 推动产业链把4G终端价格降下来。可以看到, 在中国移动的带动下, 一些合作伙伴已经在从渠道、管理、产品等不同层面下功夫, 一起推动千元以下4G终端的发展。

从中国移动角度看, M811就是千元智能机高性价比终端的代表, 对于中国移动普及4G终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不但象征中国移动在自主品牌终端领域步入新的阶段, 而且进一步降低了4G体验的门槛。同时, 该产品让中国移动的“移动智造”品牌更加清晰, 强化了移动集团的“和”品牌, 让中国移动越来越深入理解消费者利益。此外, 中国移动将借助M811带动4G时期的移动互联网发展。

进行内部产量限制, 不为赚钱

《通信世界》中国移动对M 811销量和利润如何考虑?下一步计划如何发展自主品牌手机?今后中国移动规划对于自有品牌手机如何发展?如何平衡该产品与各个终端厂商产品的关系?

中国移动:在自主品牌方面, 随着2013年首批“移动智造”的手机M601、M701, MIFI产品CM510、CM512, 移动电源CM40面世, 中国移动得到了消费者“质量过硬”、“性价比高”、“信任中国移动”的反馈。M811的推出更是顺应了消费者需求, 带来较大积极作用。

因此, 下一步我们还将对手机终端进行针对性研发与精准定制, 进一步满足客户的使用需求, 并通过规模效应降低成本, 为客户提供更具性价比的终端选择, 与更为流畅完整的移动生活体验。今年中移动还将推出100美元至150美元的5模10频4G手机, 并打造更多中国移动自主品牌的4G终端。

当然, 中国移动会“把钱用在刀刃上, 绝对不靠手机赚钱”。我们的目的就是配合好中移动的网络, 做一款不添加水分, 实实在在好用的手机。

4G时期, 中国移动还将与其他终端品牌合深入作。可以看到, 目前我们自主品牌的数量并不多, 在3G时代销量是70多万台, 而我们去年1.5亿台的3G终端销售全是跟社会其他企业合作实现。

在销量方面, 中移动做自主品牌终端不是为了赚钱, 以M811为例, 中移动内部会有一个产量限额, M811不会放量销售, 因此不会对手机合作伙伴造成市场竞争关系。中移动在做小量的产品, 仍然可以把价格控制在千元, 手机厂商采购量更大, 采购成本比中移动有优势, 做千元机更没有问题。

千元4G手机规模发展条件成熟

《通信世界》有评论认为, 中国移动强推千元4 G手机, 让4G市场迅速进入价格战, 4G产品质量将不再有保证, 对此您如何看待?和同等价位4G手机相比, M811有何优势?

中国移动:在产品质量上, 我们对M811进行严格的入库测试, 也将对合作伙伴的产品进行严格的质量把关。具体而言, M811除通过中国移动对各品牌4G手机进行的, 包括跌落、高低温、盐雾、硬度、耐磨、加速老化等超过50项的严格的入库测试外, 还特别针对与4G网络相关的60多项客户体验功能, 在全国31个省 (区、市) 进行了更为严格的实地测试。

此外, 4G在全球的发展已经走向成熟, 我们认为终端产业链逐步具备了规模生产能力, 低价位4G终端产品的规模发展条件充足。

与市场其他产品相比, M811是售价最低的五模十频4G手机, 也是千元机里为数不多的支持NFC功能的手机。在配置上, M811和其他千元手机相比也不逊色:配备5.0英寸高清大屏, 强光下也能清晰浏览;高通骁龙四核处理器;后置800万像素背照式摄像头, 在弱光环境下也能轻松实现极佳成像效果;前置120万像素摄像头, 支持HD视频录制, 方便用户进行4G视频通话。

上一篇:城市化地区下一篇:绿化养护管理园林绿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