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终端产品

2024-10-19

移动终端产品(精选12篇)

移动终端产品 篇1

[·芯片]高度集成化

在集成的理念下,移动终端先后出现了数字基带与模拟基带集成、基带芯片与射频芯片集成,再到基带芯片与应用处理器集成等,2002年TI业界首款单芯片解决方案的推出就是集成理念的最佳体现。在基带芯片架构方面,最初的“双核”原理是一个DSP进行物理层基带信号处理,一个处理器完成协议栈的处理。后来,多媒体应用使得一个处理器已经不能胜任多媒体应用的处理,尤其是在智能终端上,协议栈和应用处理运行在了两个处理器上。随着多模终端的发展和移动多媒体应用需求的进一步提升,移动终端基带芯片逐渐向多核的方向发展,形成多个DSP和多个处理器的多核架构,这在3G中高端手机中得到应用。

此外,移动终端的射频芯片都是专为某种特定应用而设计的,在多种通信协议并存的情况下,往往需要内置多种射频前端芯片来满足不同的应用,大大增加了移动终端的成本、体积和功耗,这就要求芯片厂商不断优化产品结构和工艺。因此,移动终端的小型化和低成本化这两个主要的推动力不断提高射频芯片的集成度,使得集成多种功能的多频多模射频前端RF芯片,将成为今后移动终端射频芯片的主要发展趋势。

另外,数字射频技术的发展将射频部分逐渐集成到数字基带部分,而随着模拟基带和数字基带的集成越来越成为必然的趋势,射频可能最终将被完全集成到手机基带芯片中。

[处理器] 高效低耗

随着多媒体功能的丰富化,应用处理器的挑战也日益提升。10年前,当手机还只是作为通信工具时,手机处理器只用来进行协议栈的处理。此后,拍照、摄像、音乐、 导航等应用对手机处理器提出了一定的要求,特别是在智能手机中,多任务处理对手机处理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如网络浏览、移动IM、手机邮箱等移动互联网应用则把对手机处理器的要求提升到了极致,200MHz、400MHz甚至532MHz已成过去, 800MHz甚至1GHz以上即将成为主流。同时,在工艺的不断提升下,处理器的功耗和成本正逐渐下降。从ARM和TI的OMAP产品系列中可清楚发现这样的规律。

ARM系列从ARM7为对价位和功耗要求较高的消费类应用提供40MHz主频低端处理器开始,ARM9将主频提高到了200MHz至400MHz,到ARM11系列不仅可实现330MHz至500MHz频率,而且能满足高性能需求,并实现低成本和低功耗。 随后,为下一代高级手机、媒体播放器以及移动互联网设备提供先进架构的ARM Cortex-A8运行速度最高可达到1GHz。

在TI的OMAP家族中,从采用双核设计的OMAP850,到内含800MHz的ARM Cortex—A8核心的OMAP3系列,目前最新的OMAP4系列基于双核ARM Cortex—A9的通用处理引擎,每颗内核的速度可超过1GHz,并可以以极低的功耗实现优异移动计算性能。

[显示屏] 不断提升体验

显示屏是手机等可视移动终端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多媒体应用的兴起对显示屏的尺寸、分辨率、材质、操控等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从而来满足日益提高的用户体验。

从过去10年来看,手机显示屏尺寸从1英寸左右发展到了4英寸,而4~10英寸的移动终端即将成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新宠。分辨率则直接关系到屏幕的清晰度,自128×128、176×208、176×220后,QVGA(320×240)主导的时代也将成为过去,在用户对移动视频等多媒体应用体验的更高要求下,VGA (640×480)甚至SVGA (800×600)的手机屏即将面世。

在以上所述的屏幕参数中,材质可谓最重要,材质的选择直接关系到屏幕现实速度、色彩饱和度、亮度、对比度以及能耗,在移动终端的不停更新换代中,显示屏材质经历了STN、CSTN、UFB、TFDB、OLED、TFT等变迁。目前,一些新材质的显示屏也崭露头角,三星等手机厂商力挺的AMOLED被称为下一代显示技术,此外夏普运用ASV技术来提高显示屏的图象质量,这两类产品在手机上已经有了实际的应用。

另外,数字射频技术的发展将射频部分逐渐集成到数字基带部分,而随着模拟基带和数字基带的集成越来越成为必然的趋势,射频可能最终将被完全集成到手机基带芯片中。

此外,触摸屏的应用可谓是显示屏技术的最大变革,将用户体验提升到了另一个层次。从上世纪70年代触摸屏诞生以来,2007年iPhone的推出成为触控行业发展的一个里程碑,除赋予了用户更加直接、便捷的操作体验之外,还使手机的外形变得更加时尚轻薄,开启了触摸屏向主流操控界面迈进的征程。目前触摸式移动终端已是大势所趋,使用较多的是电阻式和电容式触摸屏,且多点触摸成为主流。

10年来,移动通信业务及应用的日益丰富对移动终端要求不断提升,促进了移动终端技术的不断突破和变革最终走向移动互联网终端。

移动终端产品 篇2

随着现代健康观念和医学模式的转变,“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转变“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护士的职责已经从被动的执行医嘱,向病人的整体健康角度发展,结合患者生理、心里等多方面的因素,并运用医学护理知识,为患者提供从生理到精神的全放面服务。

移动护理系统是利用PDA和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与互联网技术,并结合护士工作站,将护理工作从桌面推向床旁,实现床边护理。采用条码技术和射频技术,实现护理环节的精确确认,减少医疗差错,提高工作效率。通过对配药、给药等环节的流程改进,减少护理人员工作强度。

通过移动护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实现临床护理工作流程化、规范化,将三查七对、护理评估、护理处置等日常业务与护士岗位管理、绩效考核相结合,协同临床路径、护理路径,实现了患者从入院到出院全过程护理跟踪服务。

移动护理信息系统实现了护理工作移动化、患者数据实时化,信息确认条码化。减轻了护理工作量,提高了护理人员满意度,同时也提高了为患者服务的主动性,增加了医护患沟通,提高了患者满意度。患者数据实时采集到系统中,为医生提供准确的患者病情变化情况,为下一步医疗诊断提供数据支撑。

2技术架构

系统基于.NET平台,采用B/S架构,开发语言为C#。数据库采用Oracle10g。系统提供了完善的webserice接口,保障了与医院其他系统的无缝连接。

数据库采用独立存储方式,与医院HIS数据库通过webserice接口相连接,即保障了数据的一致性,又保障了系统的稳定性。产品设计理念:

 根据医院管理模式系统分为三大模块:护理管理模块、护理执行模块、数据分析模块

 移动护理系统结合护理路径,从时间、剂量、药品、患者、操作人五大方面精确保障医嘱执行的正确性,保障医疗安全。

 移动护理系统结合护理评估,使所有护理操作有据可依

 移动设备与PC设备相结合的模式,即提高了数据的准确性和实时性,又保障了业务操作的方便性。提高了工作效率。

 通过互联网技术,实现护理全过程的动态质量控制,同时又降低护理人员工作压力,提高患者满意度。

 移动护理系统与原有护士站等产品实现无缝连接,保障医院数据完整性 产品应用情况:  患者身份确认

护士在床边为患者进行护理时,通过PDA或平板电脑对患者手上的腕带扫描进行身份确认;在为患者进行治疗时,通过PDA或平板电脑对患者腕带和输液卡进行信息比对,确认患者与给药信息关联。 信息查询

通过移动设备扫描患者腕带,查看患者检查检验结果信息、费用信息,查看用药或护理工作执行情况。 床边设备实时采集

患者生命体征实时采集,自动保存后直接呈现于医生、护士工作平台。同时系统将各项生命体征绘制与相关报告单上。实时监测患者体征信息,对异常的患者体征进行报警。

 患者观察项采集和出入液量录入

通过移动终端设备,护士在床边将患者观察项和出入液量数据的录入,系统自动完成出入液量累加,完成小结计算。 护理操作记录

护士通过移动设备在床旁随时将患者的测量的结果,观察的病情,护理等情况实时、精确的记录在系统中。所有数据通过医护工作平台实时呈现给医生和护士。护士在床旁实时完成护理工作记录,保障了数据的及时性、准确性和真实性。

护士在床旁通过PDA扫描患者腕带和输液卡,完成患者和用药核对,同时完成医嘱执行开始确认。用药完成时,通过扫描输液卡,记录完成时间。 护理评估与计划

根据入院评估、入科评估、疼痛评估、压疮评估、日常护理评估等多项评估数据,自动产生护理计划,实现了护理措施规范化。 智能预警

根据用药信息,及时发送给药提醒,护理操作提醒等,保障护理工作的及时性和有效性。患者体征危急值预警,提高护理安全。 数据分析

通过对护理过程数据分析,理顺了日常管理流程,减少了人员等待情况,提高了护理人力资源利用率。应用效果:

移动产品如何描述? 篇3

这些话语,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都在描述一项服务的功能,它们分别能提供新闻、搜索、购物以及通讯服务。至于你在什么时候去使用这种功能,这些话语里没有涉及。这是早期互联网服务营销时的重要特点:都是在兜售和推广它的功能。

之后以桌面互联网为核心的数字世界也一样,无论是电商大战中所诉求的“我们这里最便宜”,还是微博大战中所诉求的“我们这里人气最旺”,都是在强化功能的描述。这种营销方式重点在于用户能获得什么,但基本上不会考虑用户该在什么时候获得。

移动互联网兴起后,情况发生了改变。与桌面互联网主要是通过PC来获取服务不同的是,移动互联网的核心物件是手机(当然也包括平板以及笔记本)。坐在PC前的场景其实都差不多,如果非要说区别,大概就是严肃场合(上班)和休闲场合(家中),但手机应用的场景,便五花八门了。

移动应用是非常讲情境的,除非你有足够的资源,比如原有的用户基数很大,又或者很有钱能去砸广告,我觉得,与其用功能介绍的方式去推广自己的应用,还不如用情境使用的方式来推广。在如此这般情境的情况下,你可以用我们这种服务来完成你所需——这类推广话语,会得到很强的呼应。因为用户会想:呀,我的确有那个情境啊,那个时候有这样的服务就好了。

有一家朋友的公司做了一个可以把桌面互联网上看到的东西推送到手机的应用(严格意义上讲,它不仅仅是移动应用,而是桌面和移动的整合应用),计划找浏览器生厂商谈基于插件的合作,前后找了两家。第一家谈的时候,描述了自家产品的主要服务特点,听的人有点昏昏欲睡;而在和第二家洽谈时,改了一种说法,不再详述功能,而使用了情境描绘法:一个用户打算去往某地,在PC上用地图搜到该地,这个情境下使用推送服务,可以将该区域地图以图片方式直接推送到手机,以利于到达后再寻找。这种情境描绘,一听就懂,而且听着感觉就是:嗯,挺有用的。后续的发展是,第二家很快达成了合作意向进入技术配合阶段,而第一家,至今还未有结果。

这是商业合作(BD)上的情境展示,在用户端上其实也差不多。同步服务Dropbox专门做了一个视频来介绍自己的服务,就大量采用了情境展示这个方式:什么情况下,你会用到Dropbox?观看者在浏览的时候,就会频频被击中:呀,就是这个时刻!

情境展示比功能描述更能唤起用户的共鸣。在思维走向上来说,强大的功能和用户使用之间其实还存在一个环节:我什么时候什么场合要用到。功能描述方式逼迫用户自己去想象那个时候,而情境描述直接命中,在营销推广上,是非常讨巧的。而移动应用由于用户的场景多样,就特别适合使用情境描述法。

移动终端产品 篇4

产业大势:移动互联加剧

毫无疑问, i Phone的诞生可谓是空前而又承前启后的, 从此之后, 丰富的手机应用及良好的用户体验成为移动终端从业者共同的追求目标, 这也正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明显特征。目前, 我国三大运营商的3G网络覆盖日益完善, 给中国进入到移动互联网时代提供了必要条件, 终端厂商和运营商都将目标瞄准了移动互联网这个广阔的市场空间。

为了能够在移动互联网市场中站稳位置甚至更进一步, 各大终端厂商动作频频, 不但陆续发布新一代具备移动互联特征的终端产品, 还在应用商店、操作系统等方面积极探索, 如诺基亚很早就发布Ovi, 并力推Symbian3和Meego, 微软革新Windows Mobile后推出Win Phone 7, 三星推出Samsung Apps及bada系统, 黑莓拥有App World, 谷歌引领Android及Android Market, 酷派发力Coolmart等。此外, 移动运营商也不例外, 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都推出了应用商店, 并且自主开发的手机操作系统也将纷纷上线, 特别是中国移动已经推出了多款基于OMS操作系统的OPhone手机, 并一直致力于OMS的升级和创新。

我国正在逐步进入到移动互联网时代, 并且从终端厂商和运营商的移动互联网战略加速部署和竞争走向前台来看, 我国移动互联趋势正在加剧。

积极探索:终端形态百花齐放

从近几年手机的发展趋势可以看出, 从具备简单语音功能手机到多媒体功能手机, 再到现在的多任务和多应用手机, 移动终端正在发生着不断的变化, 特别是当前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 对终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国移动技术部高级经理常嘉岳表示:“传统互联网和移动通信网的融合将会带来业务的大爆发, 而且业务的发展潜力也十分巨大, 这是一个不可抗拒的趋势, 因此终端也需要适应这个趋势, 提升其功能和性能。”

中国移动在发展移动互联网终端方面也在积极探索, 针对不同的用户需求推出不同形态的终端。最近, 中国移动600万部普及型TD终端集采刚刚完成, 据本刊记者了解, 在本次集采之后, 中国移动还将进行中端智能手机、高端旗舰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以及无线座机等各类移动终端的陆续采购。

在TD网络日趋完善的情况下, 中国移动为了避免“路修好了没有车跑”的状况, 必须大力发展应用, 但是常嘉岳认为, 究竟该发展什么样的业务, 什么样的业务会得到用户的欢迎, 是目前运营商们都想明白的问题, 但是却都没有明确的答案。因此运营商需要在多方面进行探索和尝试, 并通过这些来培养和引导用户的移动互联网使用需求。

而如上所述的多形态并针对高中低端用户的移动终端, 面向不同的用户, 在使用的过程中会衍生出其他的运营商此前并没有发掘到的业务, 而这正是运营商梦寐以求的。就中国移动目前运营的无线座机应用方面, 通过将一些家庭业务移动化, 也创造出了新的业务并产生了更多的收入。比如, 中国移动已经推出了具备家庭安防功能的无线座机产品, 通过捆绑可以跟家庭成员的手机进行联动。

中国移动的多形态终端策略, 不仅是为了满足不同用户体验丰富的移动互联网应用, 而对运营商来说更重要的是, 通过用户对于不同终端的使用来挖掘更多的移动互联网应用, 从而更好地服务用户。比如, 正在研发的大象手机不仅是要体现中国移动在行业内的高水平, 同时也是为了探索用户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需求。

双剑合璧:终端+业务共同发展

终端被视为移动互联网的入口, 而业务就是移动互联网的灵魂。中国移动也一直是采取将终端和业务共同发展的态度, 这从对OMS和MM的重视程度就可见一斑。常嘉岳表示:“应用商店是比较普遍的做法, 是为了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 而中国移动发展OMS的初衷则是增加运营商竞争力的一个手段, 通过平台降低终端厂商进入的门槛, 从而将终端做强。”

移动终端产品 篇5

在传统网站设计和平面设计中,大量信息的整理规划需要设计者用合理的排版,将信息顺畅的传达给用户,连贯的不间断的视线移动阅读会给人舒适的感觉,反之,视线被引导的满屏幕跳来跳去的,会让用户不知所措,给人乱无章法的感觉,无法更好的接收信息,

在阅读信息的时候,常常受到周围文字和图像的干扰,并不是那么顺畅,根据人眼视觉心理,会有几种容易引导或者说干扰到视觉移动方向的特点。

在上左图中,第一眼看到的是不是红色的色块?右图中,是不是感觉红色的色块向前突出,而灰色的色块向后退?这就是视觉心理造成的,波长长的色彩比波长短的色彩更容易被人眼识别,也就是暖色的、鲜艳的比冷色、暗淡的颜色更“跳”一些,当一个页面中,“更跳一些”的元素无章的排列的话,人眼的视线就会跟这这些吸引人的小元素也跳来跳去了,感觉“页面花”就有这个原因,合理的运用这个规则,就可以达到增强信息顺畅的传达的目的。

人物图片可以锁住用户的目光,牵引用户的视线路径,合理的使用可以烘托气氛,提高访问者的兴趣,留下深刻印象。

一般人都会有这样的体验,当看到1的时候就想找2在那里,视觉有的数字敏感性,很多设计在需要视线牵引的时候,用数字当标头,使视线在即使色彩丰富的页面中也会合理的跳跃。

移动终端中的视觉路径

移动终端具有轻便,屏幕小,单屏内容少等特点,表现的空间比WEB 少了很多,但是视觉规则都是相通的,很多在平面,WEB中适用的规则在移动终端中也照常适用,

左图为IPHONE平台QQ界面,视觉通过鲜明彩色的头像图片牵引视线顺势向下。

右图为IPHONE平台 TIME MOBILE 界面,鲜明红色的title条显示新闻的种类,视线路径在红色标题间快速跳跃,帮助用户更快找到所需要的新闻类型。

在这个界面上第一眼看上去,你会发现视线快速的被橙色文字扑获,然后不自觉的在橙色的文字间跳跃,仔细看这几段文字确是并不十分重要的新闻日期信息…..相对主要信息新闻标题被忽略了,用户会迟疑一下重新找到白色被忽略的新闻标题,造成了视线路径的混乱和信息传达的不顺畅。

大块的清爽颜色作标题条,吸引用户视线,带来亲和的感觉,主内容区用小区域色块或者有色文字去牵引视线,极其珍惜谨慎的使用icon和有色文字,达到用户一眼从头看到底, 飞流直下三千尺的顺畅感觉,得到没有多余干扰的舒适体验。

在设计过程中,产品经理提出“XX链接很重要需要强调,能不能加粗变红?”“颜色单调,要丰富的颜色搭配”等意见, 经过沟通后否定了这些意见,在设计排版中信息的顺畅传达才是最重要和最基本的要求,再丰富再漂亮的图片处理排版布局干扰信息的顺畅传达也是不可取的,特别是在终端小屏幕的情况,相比PC大屏幕,每一个元素和文字的处理都会很大影响整屏给人的大的感觉,影响视线的正常移动。

移动终端产品 篇6

虽然智能手表引发了苹果、谷歌、三星、索尼等多家巨头的关注,但目前还没有哪家厂商能够引爆这一市场,从9月份上市的三星Galaxy Gear的销售情况来看,反响平平,据统计Galaxy Gear每天仅能售出800只,目前全球累计销量也仅为5万台,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产品还未能实现平台间的覆盖,仅支持少数几款三星Galaxy设备,并不兼容第三方智能手机,同时产品功能受限,应用软件少,不能满足消费者对产品的期待。

技术是产品发展的第一生命力

应用程序的发展与嵌入式移动连接设备的不断使用相结合,使得目前智能手表的市场出现了更多的变化,同时各种元器件体积越来越小,功耗越来越低,性能却越来越强大,使便携、轻巧、实用、高性能的智能手表在技术方面不存在障碍。

用户需求是支撑市场发展的源泉

智能手表相比于传统手表拥有更丰富的用户体验,不再是简单的时间指示,也不再局限于某些户外运动手表的单一功能,智能手表将呈现质的突破,就好比当年传统功能手机和现在的智能手机区别,同时,智能手机已经改变了人们使用软件的习惯,而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也变得越来越个性化,因此,对于消费者来说,添置智能手表成为他们收集的连接设备的一员,只需迈出一小步,但同时需要注意的是消费者对产品的体验完善程度将会直接刺激其市场消费行为,因此在产品定位、功能、应用、衔接等能否满足消费者期待成为智能手表厂商开发的重点。

消费电子市场急需吸引眼球的产品

在P C、手机、互联网的一轮轮热潮过后,必须寻找一个有更大增长空间的新业务增长点,而高科技穿戴设备能很好的契合各项需求。由于手腕的战略位置并可以全天候佩戴,“智能手表”作为高科技穿戴设备大规模市场化应用的排头兵从市场风险角度来说则更为妥当,各大公司定会全力推进这一产品的普及以从中获得相关利益促进自身业绩增长。

虽然全球投资者对智能手表市场燃起了巨大热情,业内专家也对其未来市场充满信心,但从现有产品情况来看,智能手表仍存在续航时间短,操作系统不成熟,软件和应用不足,产品革命性变化和想象力不够等问题。

数说中国4G移动终端 篇7

在电信业营改增的影响下, 据业内人士估算, 三年内三大运营商减少营销成本将接近400亿元人民币, 其中中国移动停止3G终端补贴。目前大多数终端企业都在清理TD-SCDMA手机库存。

4039.4万部

根据工信部最新公布的信息, 今年上半年全国手机市场累积出货量2.2亿部, 其中4G手机出货量4039.4万部, 而TD-LTE的手机占比则达到了80.7%。

1400万户

“中国3G用户累计达4.71亿户, 4G用户达到1397万户。”在7月24日举行的国务院新闻办发布会上, 工信部新闻发言人张峰公布以上最新的电信业数据。我国4G用户数达1397万户, 其中中国移动1394.3万户, 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数据总和为2.7万户。

52%

IDC数据预测:2014年下半年, 中国4G市场将呈现爆发式的增长, 4G制式的智能手机份额将从一季度的6%猛升到四季度的52%。

1亿部 5000万部 3600万部

三大运营商4G终端2014年销售目标:中国移动2014年目标销售TD终端2.2亿部, 其中4G手机1亿部。中国联通今年内预计销售1亿部订制手机, 其中4G手机超过5000万部。中国电信目标年内销售终端1亿部, 其中4G手机3600万台 (据悉目前已经调整为1500万部) 。

348款

在机型方面, 今年上半年, 全国推出3G手机新机型706款, 其中4G手机新机型348款。6月份新推出的4G手机机型为128款, 3G手机机型为67款。4G手机成为市场追逐热点。

23.1%

据赛诺五月数据显示, TD-LTE手机市场份额第一名为酷派, 达23.1%;三星居第二, 市场份额为18.8%;苹果公司第三, 市场份额为15.7%。酷派此举标志着中国手机品牌首次实现了质的飞跃, 同时也是酷派4G市场战略布局的最好诠释。

1.1亿部 2.8亿部

移动终端产品 篇8

近年来, 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内容越来越多, 范围越来越广, 程度越来越高。很多大型综合性医院为了改善医院的服务质量, 方便广大患者, 纷纷建立了自己的门户网站, 并且能提供检验报告查询、药品药价查询、网上挂号等基本服务。患者也逐渐习惯于通过网络等信息化手段来获取医院信息和服务, 为就医带来了极大方便。然而网上服务模式虽然备受推崇, 但其局限于电脑的使用, 患者只能在有电脑设备的地方才能享受医院的服务, 智能化的医疗服务并没有贯穿整个医疗过程。

与此同时, 移动互联网的急速发展正快速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人们利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在3G、4G网络覆盖下实现移动办公、移动购物、移动支付。因此笔者希望可以借助移动终端 (包括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 的平台, 以服务民生为出发点和立足点, 打造一个基于IOS和Android主流语言开发的覆盖门诊、住院以及健康档案的全方位健康管理平台, 为广大市民提供新型的“智慧医疗”服务。

2 基于移动终端的移动医疗发展现状

2.1 国外移动医疗发展现状

目前, 芬兰、荷兰、英国、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法国等国家由于医疗信息化建设水平较高, 移动网络建设完善, 已经利用移动终端以及移动网络, 为区域内的患者提供了更为便捷、高效、高质量的医疗服务。这些国家通过i Phone等移动终端来建立患者个人的医疗档案, 并且在系统的医疗全程服务上也已经起步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如今, 国外针对i Phone和i Pad推出的移动医疗类产品就有将近10000个, 其中应用较为成熟的新技术主要有:查看医学数字影像资料;查看心血管系统、泌尿生殖系统、骨骼系统、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和其他肌肉系统的应用程序;血压监测系统;实时心电图测量数据;医疗的人体图谱;糖尿病管理系统;电子病历系统;药物查询系统;黑色素瘤搜索;医生移动录音;医疗语言翻译;自救程序;医疗信息在线数据库;卡路里计数器;宝宝3D监测信息;3D健身系统等。

2.2 国内移动医疗发展的主要问题

由于国内移动网络建设与发达国家相比较为滞后, 国内医院信息化建设标准通用性不够, 导致信息集成较为困难, 移动医疗发展缓慢。国内多数医院在信息化建设之初, 在患者健康档案的建立上, 大都采用传统规范, 即在不同系统、不同公司开发的产品之间做接口, 这种方法带来的主要弊端有:一是没有标准, 开发难度大, 容易导致接口开发的失败, 或者导致接口不稳定;二是因为涉及不同公司、不同部门技术人员, 协调起来麻烦, 工作量大;三是系统之间的耦合性太强, 如果一个系统进行升级或更新, 需要与之相关的所有系统都要重新进行开发或者测试;四是如果一个系统的接口涉及多个其它系统, 需要对每个系统进行交换操作, 系统运行效率低。以上原因严重阻碍了我国健康档案的建设, 并且限制了各类以健康档案为基础的人性化医疗服务的创新。正是因为数据标准不统一, 数据交换困难, 导致我国医院在发展移动医疗时遇到了瓶颈。解决数据孤岛和系统重复建设的问题是开发移动应用的前提, 尽管目前我国在综合性医疗服务平台的建设上还处于起步阶段, 但是很多医院都已经意识到了此类平台的重要性, 已经纷纷开始着手开发与建设。

3 系统需求分析

3.1 业务需求分析

3.1.1 预约挂号需求。

以往患者需要咨询医生、开药时都需要到医院现场, 而且如果想找专家就诊咨询时需要现场预约时间, 等待数天后第二次到医院才能完成就医过程, 如果医生临时有事停诊, 患者如果未能及时得到消息反馈, 就有可能白跑一次, 既浪费了患者的时间, 又加剧医患矛盾。

通过移动客户端的预约挂号模块, 可以随时随地了解医生出诊、挂号信息, 随时随地进行挂号, 通过自动导诊, 还可以更加了解身体问题, 对身体状况更清晰, 减少浪费无谓时间。

3.1.2 个人病历档案需求。

建立统一、易得的医疗档案, 减少在不同医院的重复化验、检查是每个患者的愿望, “移动医院”提供各种化验单的随时随地下载, 让患者减少重复检查, 简化患者治疗过程。

3.1.3 医患沟通需求。

对于需要长期随访的患者, 医患之间的沟通显得尤为重要。基于平台的移动通信可以让患者与医生不受地域和时空的限制, 随时发起沟通与交流。个人电子病历档案可以为医生提供诊断依据, 减少了患者往返医院的次数, 减少了无效的等待时间, 减轻了医院就诊压力。

3.2 技术需求分析

3.2.1 数据集成。

数据集成包括数据库信息集成和数据展现集成两部分。数据库信息集成可以看成是业务系统集成的一个组成部分, 目的是将医院内各个不同的数据库资源, 如HIS、LIS、RIS、CIS等不同系统的数据库资源整合, 以实现数据库信息共享, 避免信息孤岛。

3.2.2 应用服务集成。

患者一次就医诊疗活动要经过多个医疗业务子系统, 以往分散的系统功能各自独立, 互不干涉, 医务人员在操作时存在重复的情况, 增加了工作量。通过应用服务集成, 可以重新构建系统运行流程, 将各子系统中相同的操作步骤进行整合, 减少用户的操作步骤, 实现系统快速响应。

3.2.3 表示层集成。

通过应用编程接口 (API) , 将数据展现进行无缝集成, 展现不同业务子系统数据的功能, 提高医务人员浏览速度, 直观展现应用系统集成成果, 实现在同一用户界面提高用户使用感受。

4 系统解决方案与特色服务

通过上述业务需求分析, 宁波市第一医院推出的基于移动终端的医院移动健康管理平台——“移动医院”的主要功能将集中在医院导航、智能导诊、化验取单、预约挂号、健康档案、健康百科以及后期的队列提醒、医患交流等模块。

4.1 解决方案

从平台的建设目标和功能要求来看, 我们需要在医院现有的服务、数据基础上, 整合出一套新的功能和展现模式, 并要求这个平台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和功能延续性。因此除了用IOS和Android系统开发前台应用界面外, 首先需要建立一个整合医院各种业务数据格式的数据集成和交换平台, 为所有的外部应用提供标准的数据接口。而SOA架构则完全符合数字化医院的技术框架。在软件的设计中, 主要有以下几方面技术要点。

4.1.1 患者数据库主索引的建立。

健康管理平台的核心和今后发展方向始终是患者的终身健康档案。由于医院的各类信息系统间存在时间上或是数据结构上的差异, 因此, 为了在软件开发完成以后将患者之前的诊疗记录也充分整合, 需要针对医院所有的信息系统, 建立统一的患者就诊信息惟一主索引, 将患者的所有历史信息串联并整合, 建立健康档案。

4.1.2 医院信息集成平台。

如上文中提到, 医院信息化发展至今, 已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因各系统间数据标准不统一而带来的数据接口不稳定、数据交换效率低等种种问题。因此, 一个统一标准的数据集成交换平台是保障全方位健康管理系统快速、稳定运作的核心环节。在本项目中, 我们将在尽量避免修改医院原有各软件的数据结构的基础上, 采用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 (SOA) 架构和事件驱动 (EventDriven) 理念对所有数据重新进行抽象和封装, 拟使用B/S结构开发健康管理平台门户, 连接到集成平台上的分布式的应用服务器群, 实现病人主索引和分布式资源索引、人员及系统权限管理、安全管理、报表以及数据挖掘等功能, 并复合出健康档案等更多新的应用。

从业务角度来看, 基于医院信息系统集成平台、SOA的数字化医院系统不仅是一套功能全面的应用软件系统, 而且是一个实现数字化医院的优秀的技术框架。一切以最大化“服务”的价值为出发点, SOA利用医院现有的各种软件体系, 重新整合并构建起一套新的软件架构。这套软件架构能够随着业务的变化, 随时灵活地结合现有服务, 组成新软件, 共同服务于整个医院的业务体系。也即可以把SOA看作是模块化的组件, 每个模块都可以实现独立功能, 而不同模块之间的结合则可以提供不同的服务, 模块之间的接口遵循统一标准, 可以实现低成本的重构和重组。在SOA的技术框架下, 可以把杂乱无章的庞大系统整合成一个全面有序的系统, 从而增加医院在业务发展过程中应用系统的灵活性, 实现最大的IT资产利用率。

“移动医院”采用的医院信息集成平台是一个全面的平台, 它以SOA架构和事件驱动 (Event-Driven) 为设计理念, 可以用来快速地开发、部署和监控企业应用集成方案, 它是惟一的在一个单一、构架一致的产品内集中了集成服务器、应用服务器、高性能对象数据库和统一开发和管理环境为一身的应用集成平台。这个独一无二的技术融合能开发出一个能简单有效整合最复杂系统的应用整合平台, 快速良好地建立并实现对现有应用功能以及新业务流程的跨系统整合数据要求, 实现医院LIS、RIS/PACS、超声波图文诊断系统、心电信息系统、手术麻醉系统、体检系统、一卡通系统与门禁系统、图书管理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等。交换系统的具体模型架构如图1所示。

4.1.3 集成方案的设计原理。

根据总体架构图, 我们计划使用B/S架构开发个人及医院咨询服务平台门户, 该门户既可以连接到集成平台上的分布式的应用服务器群 (新的应用) , 也可以直接连接到医院信息集成平台 (集成的应用) 。分布式应用服务器群通过集成平台实现了病人主索引和分布式资源索引、人员及系统权限管理、安全管理、报表以及数据挖掘功能。当然, 应用服务器也可能直接通过集成平台调用集成的系统功能, 复合出新的应用来。

4.1.4 软件前台界面开发工具。

由于该软件主推在手机端的创新应用, 因此在前台界面开发工具的选择上, 主要选择IOS和Android, 并根据实际需要, 考虑增加如Windows Phone等其他手机操作系统。

4.2 特色服务

4.2.1 医疗数据的高安全性。

由于平台提供了大量的用户基本信息和隐私信息, 它的安全控制显得尤为重要。软件采用B/S架构设计, 由医院对用户数据进行离线的存储和备份。在网络安全方面, 医院内网通过前置服务器单向与外网前置机进行数据交换, 然后外网前置机再与业务前置机做数据交换, 同时增设防火墙以保证网络安全。并通过对各个环节的数据传输过程中硬件加密链路传输、CA认证、Cookie加密、URL随机码、SQL等代码的注入防范等技术以防止信息泄露, 确保医疗数据的安全、可靠, 详见图2。

4.2.2 影像图片的展现。

超声、影像等原始图片的查阅与下载是手机健康管理平台的一大亮点。然而大多数影像图片是专业的Dicom图片, 一张图片有上百兆大小, 这对于手机的浏览器清晰度和网络下载速度来说难度巨大。因此现阶段对于影像图片, 均通过影像设备在拍摄完以后生成Dicom图片的同时生成一份JPG图片以便手机用户下载和查看。

4.2.3 智能导诊系统。

导诊系统是目前很多手机健康软件的主要功能之一, 然而大多数产品并不专业且缺乏专业的医疗知识库, 可信度不高。“移动医院”手机平台采用的是某公司自主研发的智能导诊模块, 其不仅有专业的医疗专家团队对数据库进行维护, 而且有自己独特的核心算法, 并已申请专利。该模块能很好地以问答的方式, 根据患者的症状判断可能的疾病, 并给出相应的疾病知识和就医指南。

摘要:在简述基于移动终端的移动医疗平台发展现状基础上, 分析了我国在这一项目上的发展前景及其发展缓慢的原因。以宁波市第一医院开发的移动终端健康管理平台——“移动医院”为例, 从业务需求和技术需求两方面入手, 阐述了“移动医院”的整体设计构架, 为开发类似项目提供了较为详细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移动终端,健康管理平台,数据集成平台

参考文献

[1]杨燕, 陈功, 沈宫建, 等.医疗数据交换平台在医院信息化中的应用[J].中国医疗设备, 2011 (8) :26.

[2]黄霞.基于SOA构架的软件开发研究与应用[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 2008.

[3]石晶, 符青远.我国电子健康档案的应用研究进展[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12 (11) :33.

移动终端产品 篇9

关键词:3G,无线通信,个人移动终端,射频芯片

引言

随着无线通信网络技术的不断突破,人们正在迈进真正的移动信息时代。2009年1月7日,工信部三张“3G”牌照的同时下发,使我国的移动通信产业正式进入了3G时代。尽管经历了2008年的种种危机,2009年的经济走势也依然不确定,但是正如狄更斯在《双城记》中的名言所说“这是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个最坏的时代”,危机之中往往孕育着发展的机遇。在3G以及未来的无线通信网络中,语音数据、计算机、广播电视和传感器网络等各种通信应用的网络融合将成为其发展的大趋势。

网络融合体现出来的结果就是业务上的融合,业务的融合最终由移动终端实现。作为3G网络的应用载体,直接面向用户的移动终端 (手机) 牢牢把握着便携性和移动性的特征,不断融合了数码相机、MP3等消费类电子产品以及计算机的功能,朝着个人移动信息终端迈进,功能将会越来越完善,将逐步从简单的通话工具转变为强大的个人综合信息平台。而作为移动终端中的核心部件,射频 (RF) 芯片也将迎来新的发展机会。3G市场启动以后,消费者对换新机、新应用、新服务的需求会有超过平常的增长,同时也会促使终端厂商对RF芯片提出新的需求。作者认为以下几个方面的应用将会是新一代个人移动信息终端的几个热点,本文将探讨其未来发展趋势,并对相关射频芯片产品进行介绍,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个人移动终端的WiFi接入

随着移动通信和互联网的迅猛发展, 以及信道宽带化, 通信网络和业务正在发生着根本性的变化, 移动通信网正在迅速成为一个宽带互联网业务平台。将无线通信与国际互联网结合的新一代移动通信终端能够处理图像、音乐、视频流等多种媒体形式, 提供包括网页浏览、电话会议、电子商务等多种信息服务。加入了移动性的互联网将会为移动用户带来全新的应用, 这些新应用的出现使得移动用户对移动互联网的速度和稳定性会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由于移动通信网络的带宽限制, 使得手机上网无法满足用户对速度和内容的要求。而WiFi接入是移动通信网络提供高品质移动互联网服务的强有力的补充。随着3G网络能力的提升, 移动通信和互联网逐渐融合, 用户对移动宽带网络的需求也会越来越大, 以满足移动电子交易移动等业务功能。具有WiFi宽带接入功能的移动终端可以结合3G网络和WiFi接入的各自优势, 使用户真正体验到随时随地的移动互联网服务。这一发展趋势将使WLAN的宽带接入功能在个人移动信息终端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个人移动终端移动和便携的特点, 对WiFi接入的RF芯片在功耗和体积方面提出了更为苛刻的要求。那些体积更小, 耗电量更低的WiFi芯片必将在个人移动终端无线宽带接入的日益普及中受益。据市场调研公司IDC的研究报告, 2012年以前全球WLAN半导体市场的复合年增长率将达22.8%, 到2012年将突破40亿美元大关。手机应用的复合年增长率将达49.3%, 到2012年将成为W L A N的第二大市场[1]。

*以上数据均来自厂商发布的Datasheet, 详细指标以厂商的最新发布为准[3][4][5][6][7]。

目前的WLAN芯片市场上,投资大,生产能力较强的无线局域网芯片厂商,主要是欧美企业,其中包括博通 (Broadcom) 、创锐讯 (Atheros) 、英特尔 (Intel) 、科胜讯 (Conexant) 、德州仪器 (TI) 等。我国台湾地区也有一些WLAN芯片供应商,包括雷凌科技、益勤科技及瑞昱半导体和洛达科技等,这几家厂商各自拥有特定客户支持以及产品特色。国内的灵芯集成 (S m a r t C h i p Integration) ,凭借中科院的技术背景和多年的射频芯片设计积累,也自主研发成功了可以工作在2.4GHz/5.8GHz双频段的多模WLAN射频芯片,支持IEEE802.11a/b/g标准,是国内唯一研发成功此类芯片的IC设计公司。

数字多媒体广播接收

数字多媒体移动广播 (俗称手机电视) 是个人移动终端的新热点。从T-M M B、D M B-T H、C M M B等各标准的“群雄争霸,硝烟四起”,到今天的CMMB一支独秀。我国的移动多媒体广播在很短的时间内,取得了波澜壮阔的发展。而随着我国无线多媒体广播的发展,具备移动数字电视接收功能的个人终端也正在成为市场的热点。目前市场上已经出现了各种支持C M M B移动电视接收的终端产品,例如C M M B手机、U S B dongle、SD接收卡、GPS终端等。近来,C M M B产业不断重磅出击,广电总局正式宣布了移动多媒体广播C M M B第二阶段试商用正式启动,在一期已经完成的37座城市的基础上,二期将完成全国100-120个地级城市的单点覆盖网络,推迟发射的CMMB卫星也有望于2009年中期发射,将可覆盖全国绝大多数地区。2008年11月28日,C M M B正式启动了第二轮终端招标工作,规模达百万部,又一次显示了C M M B终端这块大蛋糕的吸引力[2]。

手机电视的接收模块由两部分构成:负责接收信号的前端射频芯片 (RF) 和负责信道解调的数字解调芯片。目前符合CMMB标准的数字解调芯片已有创意视讯 (Innofidei) 、泰合志恒 (Telepath) 、展讯等多家国内设计公司推出的多款自主产品,而负责接收信号的前端射频芯片目前还主要是国外一些大型IC设计企业如美国ADI、MAXIM,以及以色列的思亚诺公司。国内有灵芯集成研发成功了支持S/U双波段CMMB射频接收的RF芯片S203ITM,集成了全部无线射频接收电路模块,仅仅需要极少的无源元件就可形成完整的数字移动电视调谐射频接收方案,在70mA典型功耗电流下,可以到达-100dB的灵敏度,具有低功耗、低成本、高灵敏度,宽动态范围等显著特点。该芯片目前正在进行方案整合工作,将于2009年上半年正式推向市场。

*以上数据均来自厂商发布的Datasheet, 详细指标以厂商的最新发布为准[9][10][11][12]。

GPS个人导航与定位

以GPS为代表的卫星导航应用产业是当今国际公认的八大无线产业之一。随着技术的进步、应用需求的增加,GPS以全天候、高精度、自动化、高效率等显著特点及其所独具的定位导航、授时校频、精密测量等多方面的强大功能,已涉足众多的应用领域,使GPS成为继蜂窝移动通信和互联网之后的全球第三个I T经济新增长点。ABI Research公司调查报告指出,单就搭载GPS功能的手机供货量到2012年将超过5亿5千万部,可望缔造1, 000亿美元商机[8]。经过近20年的发展,我国的卫星导航用户设备市场化的条件日趋成熟,批量化用户群体正在逐步形成,已进入应用行业高速发展的时期。目前,我国拥有世界上最大潜力的卫星导航应用市场,其重点发展趋势之一就是面向个人消费者的GPS终端产品尤其是手机的定位应用。高灵敏度、低功耗小、抗干扰能力强的GPS RF芯片,搭配高灵敏度的GPS接收处理芯片或者软件接收机,可实现在室内、森林和城市峡谷中的导航定位功能,形成一个完整的快速导航定位方案,能够为移动电话、PDA和个人导航装置 (PND) 提供最佳的定位服务。由此,GPS个人导航与定位是未来个人移动信息终端的又一大发展趋势。GPS功能将是新一代手机提供的最重要的增值服务之一,大多数智能手机都将装上A-GPS (辅助全球定位系统) 芯片。因此智能手机GPS行业的潜在市场十分庞大、诱人。

目前市场上主流的GPS RF芯片主要是来自SiRF、Ublox、NXP、Broadcom等国外厂家的射频芯片产品。此外,灵芯集成也推出了自主研发的GPS接收机低中频前端射频芯片S401ITI。它集成了高性能GPS接收机所需的全部射频和模拟电路,包括片上低噪声放大器,完成下变频功能的混频器,完整的整数分频频率合成器,以及基带模拟电路,支持符号位和幅度位的1/2两比特数据输出。下表列出了目前市场上比较常见的几种GPS前端射频芯片及其模块性能比较:

个人移动信息终端RF芯片产品发展趋势

个人移动信息终端的任何一种通过无线网络的应用,都必须通过无线收发的射频前端RF芯片来接收和发射电磁波信号。随着移动终端所具有的功能越来越多,所需要的各种射频芯片也越来越多。目前个人移动信息终端所用的射频芯片还都是专为某种特定应用而设计的,往往需要内置多种射频前端芯片来满足不同的应用。随着移动终端所具有的功能越来越多,所需要的各种射频芯片也越来越多。这就大大增加了移动终端的成本、体积和功耗,从而对现有方案形成制约。由于受到终端价格竞争日益激烈的影响,终端生产企业对于产品的成本控制愈发重视,并逐渐转移到关键元器件生产厂家身上。这就要求芯片厂商不断优化产品结构和工艺,以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化解降价带给终端企业的压力。因此,移动终端的小型化和低成本化这两个主要的推动力将不断提高射频芯片的集成度,使得集成多种功能的多频多模射频前端RF芯片,将成为今后移动终端射频芯片的主要发展趋势。

灵芯集成作为国内宽带无线通信射频芯片研发和设计的先行者,在成功研制了可应用于个人移动信息终端的IEEE802.11abg WLAN芯片、CMMB移动电视接收、GPS前端射频等RF芯片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和研究无线通信射频芯片的发展趋势。率先研制成功了国内首款面向个人移动信息终端的“IEEE 802.11a/b/g+数字移动电视接收多模多频射频芯片”。该芯片既符合IEEE 802.11a/b/g标准,可应用于宽带无线接入和各种终端产品间的无线互联互通,还可以接收多频移动数字电视 (U/S双波段) ,能有效降低个人移动信息终端的成本和体积。在此芯片结构中,经过巧妙构思和精准设计,使两种不同功能通过同一个信号链路来实现,包括后面的滤波器也是共用的,仅仅是信号接收段是分离的,因此在芯片实现时,芯片的面积并不是两个不同模块的简单叠加,而是在单一芯片上仅增加了不足十分之一的面积,使得芯片具有极高的性价比,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该产品具有低功耗、低噪声、高灵敏度、高线性度等多项显著特点。工作频段可以覆盖2.4GHz频段及5.8GHz频段,采用2.7V~3.6V供电电压,具有SPI和I2C控制接口,灵敏度为-83dB,功耗电流小于87mA,增益控制范围90dB,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1]2012年WLAN芯片市场将超过40亿美元[R/OL].国际电子商情.http://www.esmchina.com/ART_8800094970_1300_2300_0_0_6478d77f.HTM

[2]王梓.展开2009年CMMB的美好蓝图[J].数字移动时代, 2008 (12) :20-21

[3]RF tuner IC For DVB-H, DVB-T and DMB-TH, ADMTV102Datasheet[R/OL].Analog Devices, Inc.http://www.analog.com/static/imported-files/data_sheets/ADMTV102.pdf

[4]ADMTV 340:Zero-IF Mobile TV Tuner IC for CMMB[R/OL].http://www.analog.com/en/audiovideo-products/mobile-tv-tuners/ADMTV340/products/product.html

[5]MAX 2165, Single-Conversion DVB-H Tuner[R/OL].http://www.maxim-ic.com.cn/quick_view2.cfm/qv_pk/5306/t/al.

[6]FC2550, Direct-Conversion Tuner IC for UHF-Band[R/O L]. (2008-03-05) .http://chs.siliconmion.com/A3.2_Partnumber_Detail.phpsn=15

[7]S/U双波段中国移动多媒体广播射频芯片-CMMB[R/OL].http://www.sci-inc.com.cn/CMMB射频芯片

[8]More Than 550 Million GPS-Enabled Handsets Will Ship by 2012[R/OL].http://w w w.abiresearch.com/abiprdisplay.jsp?pressid=1125

[9]蓝牙GPS, 内置SiRF GSC2高性能低能耗芯片组[R/OL].http://glsat.manufacturer.globalsources.com.cn/si/6008802441322/pdtl/Portable-GPS/5001762813.htm

[10]TIM4-ANTARIS4GPS Modules Data Sheet[R]

移动终端产品 篇10

一、移动终端人性化的设计

人性化设计是指在设计过程当中, 根据人的行为习惯、心理情况、思维方式等等, 在原有设计基本功能和性能的基础上, 对产品进行优化, 使用户使用起来方便舒适。是在设计中对人的需求和精神追求的尊重和满足, 是一种人文关怀, 是对人性的尊重。

移动终端的人性化已不仅局限于外观, 软件系统和操作界面已成为用户直接操作和应用的主体。移动终端需要不断改进技术使功能增多, 并且让功能增多的同时使操作简单化、系统流畅化.

另外, 移动终端应当考虑不同地区、文化、年龄、性别、职业等因素, 因时因地进行设计, 放弃传统的僵硬刻板模式。并且设计人员移动终端增强弹性, 使用户在使用时, 可以自己决定某些功能的应用或者删除。

二、移动电子商务与终端系统的结合

目前智能只能移动终端的系统主要有symbian、Linux、Palm、blackberry、windowsmobile、Android、i OS。其中在我国所占市场份额最大的一次为Android、IOS.

(1) Android。平台的开放性造就了安卓无穷的发展潜力, 具备触摸屏、高级图形显示和上网功能, 界面强大, 是一种融入全部Web应用的单一平台。支付软件、购物网站、团购软件、在线音乐等都将移动电子商务推向了一个更加广泛的受众群体。

但是, 只是一味的加大屏幕大小最求品质的高尚, 却忘了手机最重要的待机, 但是人们在浏览网页时耗电较大, 给用户造成不便。有的安卓系统配置稍有不足, 软件就运行不畅, 给移动电子商务带来很大阻碍。用户如果不处于WIFI模式中, 流量消耗块, 成本大, 不利于电子商务市场的开拓。

(2) IOS。IOS流畅的操作体验, 图标化的界面让用户操作起来更加方便。IOS上的应用程序在移动设备中是数一数二的, 无论是画面还是运行速度都是移动终端领域的顶级之作, 所以在第一批玩i Phone的具有一定号召力的人的影响下, IOS设备也以能运行高品质软件而自居, 从而获得了更多人的关注。

然而, 由于系统闭源, 所以无法像Android这样的开源系统一样任由用户更改系统的设置, 因此减少了系统的可玩性, 使得移动商务便利性大打折扣。同时苹果的大部分数据导入导出, 例如歌曲、电影的下载等都需要通过电脑来配合操作才能完成, 离不开电脑和i Tunes软件的帮助, 所以会让很多用户觉得操作起来非常繁琐, 失去移动终端的优越性。

3、移动终端与企业合作。

移动电子商务恰恰使企业应用信息化水平将得到进一步提升。利用手机随时随地随身的特性, 员工走到哪里, 生意就做到哪里, 彻底改变先前我们不得不坐在电脑前, 才能开展的“守株待兔”式的电子商务, 这无疑大幅度提升了企业捕获商机和开发潜在市场的能力。从而利用移动电子商务平台, 开发潜在用户、获取利润的新机会。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应用的普及, 企业如何开展移动电子商务已成为企业必须考虑的现实问题。日前, 基于移动互联网平台下移动终端行业市场——移动终端门户得到了越来越多用户的支持。

众多企业进入移动终端市场并非一时兴起, 而是中国乃至世界移动终端客户在加速增长。再而, 中国的移动终端市场不断完善, 网络升级、快速化、智能化、电子支付便利化使得用户更愿意去使用, 而且企业开展业务更加便利化, 使企业能够加速扩张市场。

4、移动终端与隐私性。

由于手机与互联网联系的紧密性、cookie漏洞、服务提供商在网络隐私权保护中的责任不明确、用户隐私保护意识欠缺, 个人隐私很难得到保护。这样往往会造成支付密码被盗、账号余额被非法提取等状况。如果不注重用户信息和隐私的保护, 必将导致移动电子商务市场用户的大量流失。

因此, 移动终端可以借此机会, 强化后台自我保护和自我管理, 防止黑客攻击。移动终端可以利用云存储技术、数据保密技术、病毒查杀、身份验证, 来减少用户隐私泄露的可能性。

此外, 移动终端可以加强与第三方软件的合作, 如360防火墙金山毒霸等来加强隐私的保护。只有在隐私得到充分保护的坏境下, 用户才能无后顾之忧地使用移动电子商务。

三、结束语

虽然我国移动电子商务处于起步阶段且存在诸多问题, 但是基于移动终端的移动电子商务是未来电子商务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企业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移动终端应该把握机会, 借着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 开辟出新的用户与市场。移动电子商务必将走向用户生活, 移动终端必将引来第二次飞跃发展。

摘要:马云卸任阿里巴巴CEO, 许多人对中国电子商务市场开始产生怀疑。中国电子商务该何去何从?传统电子商务由于时间、空间、设备的限制, 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快捷化、便利化的需求。移动电子商务与传统电子商务的优点在于其移动性、即时性、私人性和方便性。因此已经趋于饱和的移动终端市场, 若能成功地在传统功能的基础上进行革新, 已提供移动电子商务的信息为基础, 并结合移动终端支付以及服务上的突破, 必将迎来了第二次机会。

关键词:移动终端,移动电子商务,隐私保护

参考文献

[1]匡雅洁, 张澄.关于我国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及其趋势研究[J].中国商贸.2011, (05) .[1]匡雅洁, 张澄.关于我国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及其趋势研究[J].中国商贸.2011, (05) .

雅虎全速冲向“移动终端” 篇11

2011年10月下旬雅虎发布的财报表明,目前雅虎的核心业务状况表现平稳,每股收益超出了分析师此前预期;在11月的第一周,雅虎又面向全球智能移动终端用户推出了四款应用,分别是主打智能化新闻阅读的Livestand、分享电视节目信息与观众意见的IntoNow、结合“本地”人文景观的气象预报软件Yahoo! Weather和资讯集成度更高的HTML5 Yahoo! Mail。

以四款应用的发布为起点,雅虎全速迈向移动领域。“下一次激动人心的创新将爆发于移动领域,雅虎希望能把握住机会。”雅虎全球常务副总裁兼首席产品官布雷克?欧文(Blake Irving)说。

在这场创新之旅中,雅虎北京全球研发中心的300多位科研工作者和工程开发人员将发挥重要作用。

作为雅虎三大创新引擎(美国硅谷、中国北京、印度班加罗尔)之一,创立于2009年6月的雅虎北京全球研发中心已确立了“核心力量、全球影响”(Core Products, Global Impact)的机构定位,300多位员工正在包括移动应用、通讯、广告、搜索和云计算平台在内的雅虎全线核心产品领域奋斗,他们期望在不久的将来能够孵化出对雅虎、对全球用户而言具有重大价值的产品、服务乃至平台。

“核心力量、全球影响”的定位具有三重含义:雅虎北京全球研发中心已经是雅虎全球研发体系的核心力量;我们所从事的、所专注的不是简单的外包研发,而是真正意义上的核心技术和产品研发;由雅虎设立于北京的创新机构,数百位中国员工的研发在果将被全球数以亿计的雅虎用户所享用。

以移动领域的创新为例,目前雅虎北京研发团队已锁定了“个人用户产品”和“移动终端产品”两大方向。前者主要是针对个人用户开发移动通信与社交网络产品,而今我们的团队正在尝试整合用户体验,并将社交、手机、媒体及通信功能注入到整个雅虎的产品体系中。至于移动终端产品的研发,雅虎北京研发团队目前的工作主要汇集于手机平台、手机搜索和手机应用程序(Apps)等三个方面。在不久的将来,雅虎北京全球研发中心还会开发出一系列的跨平台工具服务,让国内外开发者更好地进行跨平台协同开发。

凯鹏华盈(KPCB)著名分析师玛丽?米克尔(Mary Meeker)10月下旬发布的互联网趋势报告指出,中国在全球互联网领域的影响力越来越强大,无论是参与竞争的企业,还是仍保持快速增长的网民及移动互联网用户,都决定了中国在互联网世界的独特位置和领先作用——由此,我对自己在三年前做出回国创建雅虎北京全球研发中心的决定感到非常幸运,可以说那个时候我已隐约看到了中国在互联网和移动领域的非凡潜力。

终端+应用定调移动互联方向 篇12

多核成趋势

P37移动终端迈向“全媒体”时代

P38终端应用渐丰

“智能家庭”加速挣脱概念期

上一篇:混杂控制系统下一篇:食品标准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