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从读书开始

2024-10-02

人生从读书开始(共8篇)

人生从读书开始 篇1

我叫马姝颖,今年19岁,现就读于意大利波纳尔多·斯郡尔学院。2006年初中毕业后,我报考了镇江市旅游学校,选择了学校与意大利乌迪内市波纳尔多·斯郡尔学院联合办学的意大利语专业。

在2006至2007学年中,我学习了许多在普通学校学不到的课程,参加了许多有意义的活动,同时也增长了见识,开阔了眼界。文化课方面,除了一般的课程以外,学校还聘请了来自威尼斯大学的外教老师来教我们意大利语。优秀的老师,加上自己的努力,原本两年的课程,我仅用短短一年,就出色地完成了,并在之后意大利校方的面试中脱颖而出,提前一年踏上异国留学的旅程。

2008年1月,我开始了在异国他乡的留学生涯。远离祖国、父母的异国求学生活常常让我感到孤独与寂寞,可是我依然很珍惜这得来不易的学习机会。在学校里,我认真地学习老师们所教授的课程,包括:意大利语、意大利与欧洲历史、西餐烹饪、营养学和餐饮经济学等等,这些异国的课程,每一门都让我感到惊奇与兴奋。值得一提的是,我在这里还学习了正宗的意大利美食的烹饪方法,并且多次参与实习,增长了不少见识。除了学习课程知识以外,我还学会了如何“生活”,独立的生活不再使我为难。如今,我和3名意大利女大学生合住在一所公寓里,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意大利人的民俗风情与文化背景。

时光飞逝,今年夏天我将结束在意大利的高中生涯,和意大利的同学们共同参加毕业考试。我将要更加努力,为毕业考试做最后的冲刺,争取以优异的成绩进入高等学府学习深造!同时,我要感谢镇江市旅游学校给了我这样的机会,让我的职中生涯如此精彩、快乐、与众不同!

人生从读书开始 篇2

红酒人生

从“品”开始

伏传同/文

面对依旧低迷的股市,“限购”、“限价”政策层出不穷的房低产市场,黄金等有色金属保值不增值的各种说法,中国人的投资选择越来越少。

2010年到2011年,1982年的拉菲古堡(CHATEAULAFITE)价格上涨了93%,现在每瓶的价格已经在人民币5万元左右。这样的涨幅使得世界上的投资人士纷纷将钱投入收藏红酒。在2007年十大投资热点中,红酒仅次于石油排在第二位。

中国对于红酒的需求也渐渐演变为一场喧闹的盛宴,中国在短短的几年里也跻身世界五大红酒生产国之一。当然,国人对于红酒所关心的仅仅是商标而非酒的味道。那些为了一瓶红酒掷百万于无形中的富豪,可能连该酒产自哪里都不是很清楚,于是便有了 “今晚让我们像喝啤酒一样畅饮拉菲” 如此“豪迈”的致辞。

爱喝红酒的人很多,真正懂得品味的人太少,了解红酒文化的人更是少之又少。如果你也是众多红酒的拥趸之一,或者正在尝试着成为这个领域的一份子,不妨从了解它们的文化开始。

拉菲 Chateau Lafite

国王之酒

拉菲酒自17世纪早期起,就已经出口到英国,广受欢迎并成为当时英国首相RobertWalpole先生最喜爱喝的一种酒精饮料。

1716年起,尼古拉·亚历山大·西格尔侯爵(他正是亚历山大·西格尔与拉图堡联姻后的结晶)在马雷夏·德·黎世留(MarechaldeRichelieu)首相的支持下,从路易十五处获得了“葡萄王子”的“钦封”,拉菲堡的酒也荣升为“国王之酒”。

1755年,黎世留当选为圭亚那(Guyenne)地方总督,临行前,波尔多一位医生为他开了一个独特的“处方”:常饮拉菲的酒,是令脸色红润健康的最有效也最美妙的“药”。此“药”果然灵验,甚至引起了国王的注意。黎世留回到巴黎后,一天,路易十五特别向他说道:“亲爱的马雷夏,我实在要说,自从您赴圭亚那上任以来,您看上去至少年轻了二十五岁!”黎世留则回答:“我发现拉菲的葡萄酒是一件万能而美味的滋补饮料,可与奥林匹斯山上众神饮用的玉液琼浆相媲美!”

不久后,整个凡尔赛宫内开始只谈论拉菲,因为它得到了王上的宠幸!品质之王

拉菲独特的土壤使它卓然出众而成为世上唯一,大自然赋予的灵性令这块土地酿造出独一无二的美酒。至于拉菲的品质特征,无论是哪一个年份,都可引一位品酒行家的称赞作为评语,“凡入口之拉菲,皆拥有杏仁与紫罗兰的芳醇”。

在拉菲庄主Ruthschild家族的率领下,拉菲古堡一直保持着如艺术品般的优雅,追求柔顺和谐的品位,从不好大喜功。

上世纪80年代的十年间好酒迭出:1982、1985、1986与1990皆是特佳年份,价格更是创下新纪录。1982年和1986年的拉菲古堡(正牌)都被酒评家毫不迟疑地评为满分100分。尤其1982年的酒品质更为突出,迄今为止还没有哪个年份可以超越它。这款酒不仅品质卓越而且具有强大的陈年潜力,适饮期可自2007年开始,一直延续到2070年,几近百年。

私人酒窖之王

如同收藏古董一样,葡萄酒的痴迷爱好者们投入重金,只为将拉菲红酒放入自己的私人酒窖,哪怕只寻得一瓶。

好像全世界的人都在为顶级红酒疯狂

记得在2004年10月20日的《纽约时报》上报道了这样一则消息:12个人不远千里乘飞机只为品尝一瓶红酒。是什么酒呢?一瓶1986年的6升装的拉菲古堡,打开这样一瓶酒,就等于同时开了8瓶普通装的1986年拉菲古堡。要知道,这个年份的大瓶酒,拉菲酒庄一共只生产了400瓶,其中100瓶是留给酒庄自己,不对外出售的。300瓶给全世界的拉菲酒爱好者,大家可想而知它的稀有和珍贵了。

罗曼尼•康帝 La Romanee Conti 知名酒园

波尔多的酒世界驰名,有5大酒庄等等知名的庄园。对于同样知名的产区勃艮第来说,有罗曼尼·康帝一个酒庄就可以把勃艮第提升到非常的地位,可见康帝的声望。

这个世界驰名的酒园常被简称为DRC,是科尔多省最大的酒园,总面积达到506.2英亩,所种的红酒葡萄植株的平均年龄高达50年,年产量为7000箱。

康帝园会按照不同的酒园的名字来命名他的葡萄酒,所有产品均是精品,当然其中最好的还当数罗曼尼•康帝。

稀有之酒

罗曼尼•康帝酒园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2世纪,现在就远的疆界也是从1760年开始流传下来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对罗曼尼•康帝园造成了相当大的损失,到了1945年,园主已经没有资金可以对罗曼尼•康帝园进行投资。由于大量的青壮劳动力死于战争,劳动力也极为缺乏。1945年的春季,严重的冰雹灾害伤到了罗曼尼•康帝园大部分的老植株。那一年只生产了600瓶酒。在1946年,不得已将老植株铲除,并从La Tache引进植株种植,因此,1946到1951年这个罗曼尼•康帝园没有出一瓶酒。

精品管理

酿酒师Aubert de Villaine和Henry-Frederic Roche对庄园的管理极其严格,质量坚持一贯的高标准。

罗曼尼•康帝园每公顷种植约10000株葡萄,年产量为每公顷2500公升,平均每3株葡萄才酿一瓶酒,产量低得惊人,也保证了他无与伦比的质量。

罗曼尼•康帝酒酿造的时候不用现在广泛使用的恒温不锈钢发酵罐,而是在开盖的木桶中发酵,发酵过程中,每天将表层的葡萄用气压式的机器压入酒液,以释放更多的组分。所有葡萄酒都要在全新的橡木桶中陈酿,罗曼尼•康帝园有自己的制桶厂,他们采购来橡木桶的辐板,风干3年后再经过特殊的低温烘烤后才进行制桶。

帝王之酒

罗曼尼•康帝酒具有十分变化莫测的香气,按照Aubert自己的说法是,“有即将凋谢的玫瑰花的香气,令人流连忘返”,如此甘美浓郁的酒甚至在放下酒杯数分钟后依然齿颊留香。唯一令人头痛的问题就是价格,现在即便是1瓶1998年的罗曼尼•康帝新酒也要2500美元以上,经过几年的酒全要在3000美元到5000美元之间。那些稀世珍酿更是天价。即便如此依然供不应求,为此,酒庄采用了一种搭班销售的方法,要买5瓶DRC出品的任何其他的酒,才能够买一瓶罗曼尼•康帝,好在DRC所出的必属精品,所以其产品也是有价无市,只有在大型的葡萄酒拍卖会上才有可能见到他的身影,一般的零售店里根本无觅其踪。难怪品酒家Robert Parker Jr.说:“罗曼尼•康帝是百万富翁之酒,却只有亿万富翁才喝的到。”如果谁有一杯在手,轻品一口,无论从哪个方面讲,恐怕都会有一种帝王的感觉油然而生。

柏图斯 Chateau Petrus 小产量名酒

在波尔多的4个红酒产区内Pomerol是其中最小的一个,总面积只有740公顷。这里的酒庄也差不多全是小农作业,面积不到1公顷的有很多。Chateau Petrus面积为28.5英亩,所种的葡萄为Merlot 95%,Cabernet Franc 5%植株的平均年龄40年,年产量为4500箱。

上流社会之酒

Chateau Petrus这个名字出现于1837年,那时他在Pomerol地区排在4、5名的位置。1893年,Chateau Petrus的位置提升到Pomerol的第二位,价格大概在Medoc区二等和三等之间。到了1925年,一位饭店的老板娘Loubet夫人购买了Chateau Petrus以后才从根本上改变了Petrus的命运,这要归功于她高超的推销手腕。Loubet夫人收购酒庄后就开始致力于打响他的知名度。首先是将价格提高,其次她将Petrus介绍给自己的富豪朋友,从此Petrus在法国高级社交圈内流行起来了。随后,Loubet夫人决定进军英国皇室,因为他甚至得到了英国市场,才能有国际声誉。当伊丽莎白女皇二世订婚的时候,Petrus成为了贵族们的杯中之物,从此成了在英国上流社会的名品。Loubet夫人在1947年女皇正式结婚大典时成为了皇室的贵宾。

品质上乘

Petrus酿酒完全采用一种不计成本的理想主义做法。Petrus的土壤表层为粘土,下面是陶土层、更深一层是含铁量很高的石灰土,这一层有着极好的排水性能。庄园种植葡萄的密度为每公顷6000株,植株年龄都比较老,再加上严格的剪枝使得产量极低。为保证质量,葡萄要在全熟而没有过熟的时候采摘下来,采收的时间是下午,为的是让上午的阳光将葡萄上的露水晒干。180个工人用2~3个半天的时间将葡萄采摘完毕,避免葡萄成熟度不同而影响风味。采摘完毕后,每粒葡萄还要经过严格的手工筛选。发酵完成后,就还要在不同的新橡木桶中陈酿22个月左右,让酒吸收不同橡木的香味。大概3个月就要换一次桶。酿成以后的Petrus十分丰浓凝缩,具有强烈的黑樱桃颜色,和香料和梅子的香气和特有的泥土味与高级的松露香。口感柔滑,带有高级成熟的单宁味。1945、1947、1949、1950、1953、1961、1967、1982、1985。1989、1994和整个70年代都是顶级年份。

Petrus如此好酒唯一可惜的就是产量甚少,以至于价格一涨再涨,一瓶酒一般要卖到1000美元左右,而且还是踏破铁鞋无觅处。

里鹏 Le pin 稀有之酒

Le Pin在波尔多可能是最小的庄园,面积仅为5英亩,所种的葡萄植株的平均年龄为20年。它的产量非常少,每年不过600箱。Le Pin现在的价格一般要在500美金以上,某些年份则高达1000美金。几乎与Petrus持平。看来,物以稀为贵真实至理名言啊。

娱乐摆阔之酒

Le Pin的第一个年份是1979年,远没有其他庄园那样悠久的历史。但是其他庄园的却很少有能够卖到Le Pin的高价。当然这里有葡萄酒商大肆炒作的原因。这对消费者当然是一件坏事,但是就庄园本身也不一定是件好事,因为,很多品酒家都不愿意对Le Pin作任何评论,如果不是故意挖苦,那就有粉饰炒作的嫌疑。著名的品酒家Robert Parker就说:“如果纯粹为了好玩纵乐,或者想摆阔奢侈一下的话,全Pomerol区,甚至在波尔多,也没有比Le Pin更合适的酒了。”

Ps:世界上最贵的葡萄酒排名

最贵的标准瓶装葡萄酒

1787年拉斐酒庄葡萄酒,1985年伦敦佳士得拍卖行售出,售价16万美元。现陈列于福布斯收藏馆,瓶身蚀刻有杰斐逊总统的姓名缩写。最贵的大瓶装葡萄酒

大瓶装(5升佳酿)摩当豪杰酒庄(Chateau Mouton-Rothschild)葡萄酒,1945年产,这一年被公认为是20世纪最好的酿酒年份之一。1997年伦敦佳士得拍卖行售出,售价11.4614万美元。按照惯例,买家的身份未被公开,但如果他哪天打算试品佳酿,请他一定别忘了,不少人随时愿意为这瓶宝贝做一下“专家鉴定”的。最贵的加烈葡萄酒

这瓶加烈葡萄酒(fortified wine)由马桑德拉(Massandra)酒厂藏酿,1775年份雪利酒。2001年伦敦苏富比拍卖行售出,售价4.35万美元。

马桑德拉葡萄酒酿造厂位于克里米尔(Crimea),距离雅尔塔(Yalta)4公里,被公认为是沙皇俄国时代最好的酒厂。它的酒窖里收藏了上百万瓶俄罗斯葡萄酒和西欧葡萄酒。其中一些俄罗斯葡萄酒还刻有皇室封印。其中年份最久的就是这瓶雪利酒。拍卖会上最贵的批售葡萄酒

50箱!600瓶摩当豪杰酒庄1982年份葡萄酒。1997年纽约佳士得拍卖行和扎奇拍卖行(Zachy's)联合售出,售价42万美元。最贵的白葡萄酒

1784年份迪琴酒庄白葡萄酒,1986年伦敦佳士得拍卖行售出,售价5.6588万美元。酒瓶上也刻有杰斐逊的姓名缩写。最贵的干白葡萄酒

7支罗马康帝酒庄1978年份蒙塔榭酒。2001年苏富比纽约拍卖行售出,售价16.75万美元,即每支2.3929万美元。最贵的单支勃艮第红酒

罗马康帝酒庄1990年份勃艮第红酒,6夸脱大瓶装。2002年纽约扎奇拍卖行售出,售价6.96万美元,折合每标准瓶容量5,800美元。最贵的批售勃艮第葡萄酒

罗马康帝酒庄1985年份一套7支美杜莎拉酒(Methuselah's,总容量6升,相当于8标准瓶)。1996年伦敦苏富比拍卖行售出,售价22.49万美元。最贵的美国葡萄酒

三支1994年份鹰鸣酒(Screaming Eagle)。2000年洛杉矶佳士得拍卖行售出,售价1.15万美元,即单支3,833美元。最贵的被打破的葡萄酒

1787年份玛戈酒庄红酒,保险赔偿22.5万美元。慈善拍卖会上售价最高的葡萄酒

1992年份皇家鹰鸣赤霞珠(Imperial of Screaming Eagle Cab)。2000年纳帕谷(Napa Valley)葡萄酒拍卖会上售出,售价50万美元。

改变人生,从弯腰开始 篇3

当时我听完,还笑着对我爸说:“弯下腰而已,会有多难。”长大了之后才知道,弯腰,可以说是一件容易的事,也可以说是一件困难的事。孩提时,父母是教你弯腰的人,他们说:“如果你总把事情拖到明天,那么你终将一事无成。”上学后,老师便成了教你弯腰的人:“请每天提着篮子出门,将一个个汉字、一個个单词、一个个方程式都捡进去,这些都是珍宝。”步入社会,领导又成了教你弯腰的人,他们的忠告是:“无论山有多高,也只在攀登者的脚下。无论路有多远,也总会走到终点。”

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讲过这样一则小故事:有个人在黑夜里赶路,忽然有神灵在他的耳边说:“蹲下去,蹲下去,快捡一些东西放到袋子里!”这个人不敢违拗神灵的旨意,蹲下去抓了一把东西放到袋子里。走出山谷,天也亮了,他打开袋子,看看神灵让他捡的是什么?这一看不禁惊呆了:捡起的竟全是钻石!一下子肠子都悔青了,为什么不多捡一些呢?

弯腰,这是一个连小孩子都会做的简单动作,但在生活中很多人却做不到,他们或是懒惰,或是孤傲,或是不屑,或是只顾抬头看天上的风景,而干脆忘记了……于是,他们就失去了许多难得的机会。

爸爸说:“更多的时候,你自己才是真正教你弯腰的人,只有自己才可以时时提醒自己:我该怎样做?人生中我捡到了什么,又失去了什么?孩子,你要记住,虽然你弯下腰捡的是石头,但这石头总有一天会变成宝石。”

人生从读书开始 篇4

儿童为什么要游戏

记记者者:哲学史上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 很多哲学家竟然乐此不疲地研究游戏, 如孔子、柏拉图、康德、黑格尔、王阳明等。有不少哲学家还思考过游戏对于儿童和童年的意义, 并提出了很多真知灼见。比如, 明代哲学家王阳明说:“大抵童子之情, 乐嬉游而惮拘检, 如草木之始萌芽, 舒畅之, 则条达, 摧挠之, 则衰萎。”游戏对儿童、对童年意味着什么呢?

刘晓东:儿童就其天性而言, 是一个具有天赋的小小艺术家、梦想家和游戏者。儿童的世界是艺术的、梦想的、游戏的世界, 是生机勃勃、多彩多姿的世界, 是比成人的客观世界还要宏富的、充满无限趣味的世界。

儿童的涂画、歌唱、跳跃蕴含着一种迷人的秩序, 许多伟大的学者便将儿童看作是天生的艺术家。毕加索曾说:“学会像一个6岁的孩子那样作画, 用了我一生的时间。”

李庆明:有一则轶事, 说是爱因斯坦有一次在听完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有关儿童游戏研究的介绍之后, 感慨地说:“看来, 认识原子同认识儿童游戏相比, 不过是儿戏。”这句话不无夸张成分, 但充分说明了儿童和儿童的游戏具有远超我们想象的复杂内容。

儿童真可以说是游戏的化身、游戏的精灵、游戏的天才。游戏是儿童自由生命之依靠, 儿童本真存在的确证。儿童生命的全部价值和意义都蕴藏在游戏之中。

游戏之所以与儿童须臾不可分离, 儿童之所以在游戏中有比世俗猥琐的大人们更高超卓越的智慧, 乃是因为儿童站立和优游于人的生命的本源地带。

儿童在游戏中几乎从不念及俗世的目的, 因而最切近自我表现的自由本性。即使是竞技性游戏 (如摔跤等) , 在儿童那里也是自我表现, 是孩提心灵率真无忌、自由无碍的卓越表现, 与成人世界形成鲜明对比。

儿童凭借超越日常经验的想象游戏或游戏想象, 身心不再有任何挂碍, 获得自由的欢愉。德国哲学家席勒把这种基于想象的自由游戏称为“审美的游戏”。

杨一鸣:游戏在精神层面唤醒儿童自由的思考冲动和意愿。自由地思考关于天地、人生、思维等问题, 自由地向成人世界展示儿童思维的过程。对于儿童来说, 游戏和哲学一样, 都是最接近儿童存在的一种思考和表达方式。

周益民:我认为游戏外在表现为“玩”, 其精神实质是一种对自由的本能追寻。儿童通过各种形式的“玩”, 如操作式的、想象性的、符号化的等, 获得自我满足与自我实现, 并深陷其中, 乐此不疲。

儿童的这种“玩”很多时候还有一个鲜明特征, 即表现为身体的参与伴随精神的融入, 因而, 游戏是一种完整的身心合一的活动, 在这一过程中, 实现了儿童与自我、同伴、社会的交往。在儿童文学中, 有一类“顽童”题材得到全世界孩子、大人的喜欢, 诸多经典的文学形象深入人心, 如长袜子皮皮等, 就因为他们以某种接近于极端的方式, 呈现了真正儿童意义上的愿望和声音。可以这么说, 儿童在游戏中真正成为了儿童。

记记者者:如果失去了游戏, 会有什么后果?

李庆明:褫夺了游戏, 意味着儿童生命的萎顿和枯竭, 意味着“儿童之死”。但很久以来, 儿童的游戏的确消逝了, 儿童教育更是早已丧失了游戏精神。看看现在部分郁闷死寂、了无情趣的学校或课堂, 你就知道游戏对儿童教育来说有多重要。

记记者者:生活中有为了游戏而游戏的现象, 您怎么看这个问题?

杨一鸣:游戏自古就有, 它是和人的活动相伴而生的, 游戏是人存在的一种方式。可是很长一段时间以来, 有一种思潮将“游戏”抽象成概念, 试图使游戏僭越人成为自身的目的, 提倡为了游戏而游戏, 游戏就是目的本身。这就将游戏与人的活动在价值上彻底颠倒了。游戏是展示人的存在、确证人的力量、表达人的生命的一种方式, 是为了更好地发展人与表现人的存在, 不能将人类的活动都看成游戏, 也不能将游戏作为一种价值杠杆衡量一切人类活动。

游戏不是“玩物丧志”

记记者者:游戏对儿童成长非常重要, 但是, 成人把儿童的学习与游戏看作完全对立的两个方面, 认为游戏会妨碍学习, 并产生了很多偏见。您认为成人世界对儿童游戏存在哪些偏见?

李庆明:我总结了一下, 主要有四个偏见。

第一个偏见是:他们常瞪着眼睛对孩子说:“你们真贪玩!贪玩成性!”

其实, “贪玩”本是儿童的天性, 也是儿童的天然权利。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第三十一条说:“缔约国确认儿童有权享有休息和闲暇, 从事与儿童年龄相宜的游戏和娱乐活动, 以及自由参加文化生活和艺术活动。”

第二个偏见是:他们谆谆告诫孩子:“幼儿园玩玩不要紧, 一上小学, 就不能再贪玩了, 要刻苦学习!”

其实, 乐与学并不是完全对立的。明代哲学家王艮曾说:“乐是乐此学, 学是学此乐。不乐不是学, 不学不是乐。乐便然后学, 学便然后乐。乐是学, 学是乐。呜呼!天下之乐, 何如此学!天下之学, 何如此乐!”

第三个偏见是:他们动不动就用“玩物丧志”来警告孩子。

对于这一点, 哲人们早有说明。德国哲学家、教育家福禄贝尔说:“游戏给人欢乐、自由、满足, 内部和外部的平静和整个世界的安宁。它具有一切善的来源。一个能够痛快地、有着自动的决心、坚持地游戏, 直到身体疲劳为止的儿童, 必然会成为一个完全的人, 有决心的人, 能够为了增进自己和别人的幸福而自我牺牲的人。”席勒说:“只有当人是完全意义上的人, 他才游戏;只有当人游戏时, 他才是完全意义上的人。”

第四个偏见是:他们很轻易地相信:游戏多半是不严肃的, 不过是单纯地找乐子。

有没有不严肃甚至叫人恶心的游戏?现代社会, 劳动世界和游戏世界的分离对峙, 人们对娱乐的过度追求, 造成了游戏本身的畸变。美国学者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一书中说:“一切公众话语都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 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结果是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

但是, 有严肃的游戏吗?有催人泪下的游戏吗?怎么理解游戏的严肃性?游戏之所以显得严肃, 是因为它蕴含着、交织着人生的悲欢离合。真正的游戏是饱含苦涩、辛酸和坚韧的, 因而才是有价值的。电影《美丽人生》中的故事, 正体现了游戏的这一特征。在纳粹集中营里, 父亲为了让儿子免受痛苦的精神磨难, 谎称这是一场游戏, 只要他遵守规则, 攒足1000个积分, 就会赢得一辆坦克。

真正的游戏是神圣的。德国哲学家伽达默尔说:“游戏活动本身就具有一种独特的甚至是神圣的严肃……谁不严肃地对待游戏, 谁就是游戏的破坏者。”王阳明说:“须是大哭了一番才乐, 不哭便不乐矣。”

游戏精神是一种创造精神

记记者者:讨论中, 大家逐渐认识了这样的观点, 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和权利。这样的发现, 对教育有什么价值呢?

郝京华:儿童在幼儿阶段主要通过游戏的方式进行学习, 但进入小学以后, 学习方式完全变了。从小学开始, 儿童就进入了一个远离真实情景的符号世界。人类认识的精华, 不管是对自然、社会的认识, 还是对人的心灵的认识, 都用符号方式表达出来。儿童被告知, 只有掌握和占有这些知识, 才能够在世界上生存立足。但我们看到, 基于符号的学习方式与儿童喜欢的学习方式发生了脱节。怎么办?家长和老师的招数是, 用各种学习以外的诱因来教导孩子们, “书中自有颜如玉, 书中自有黄金屋”“头悬梁、锥刺股”, 甚至在教室墙上写着“别忘了你的户口还在农村”。还有更可怕的, “上了大学你就可以玩了”。与抽象的概念相比, 刚入学的孩子更愿意趴在地上看蚂蚁。与枯燥的练习相比, 他们更愿意躺在地上数星星。

游戏和学习真的就这么对立吗?能不能把游戏和戏剧融入符号世界的学习, 让符号世界也能够带有快乐、投入、愿意以及智力劳动后获得的满足?我觉得是可能的, 不少学校的教育实践已经证明了这一点。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和权利, 我们要尊重并重视儿童的这一天性和权利。

阿甲:游戏其实是儿童的存在形式, 最好的学习模式就是游戏模式, 孩子在游戏中探索, 探索是儿童生命的本性。

记记者者:教师怎样利用游戏丰富教育手段呢?

祝禧:这要从游戏的精神说起。游戏精神是一种创造精神。我们发现, 儿童在游戏中总是不满足于现状, 不喜欢把自己局限在一个领域内。他们总是不断开辟新的疆域, 尝试新的生命体验, 不断创造无休止的智慧游戏。创造过程中有巨大的愉悦感, 乐此不疲, 经由自己的灵感带往任何想去的地方。这是不可思议的。

这启发我们, 教师的教育生活中要充满“幽默”和“轻松”。对于儿童而言, 获取知识的过程是游戏 (活动) 的, 眼、耳、手、口、脑都在其中得到解放。教师组织的学习内容要充满吸引力、诱惑力, 让儿童产生本能的学习冲动和好奇心, 促使他们乐此不疲地好奇、追问、探究和创造。整个学习过程就是忘我的“游戏”过程。

游戏精神还是一种美的精神。游戏是无功利的, 不需要刻意回答这样做有什么价值, 儿童在其中体验到生命的欢乐。游戏精神是单纯的, 也会伴随痛苦, 就像《美丽人生》里父子玩的“游戏”, 有喜有泪。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就应该充满这样的“游戏精神”, 工作就是“游戏”, 就是欢乐。

人生规划从自我认知开始 篇5

和朋友聊天的时候,她总是一直在抱怨老板怎么不好,工作怎么不顺心,天天早出晚归一点休息娱乐的时间都没有,问她当初为什么要选择这个工作,现在的生活是否就是她所想要的生活,她回答说当初只是为了有个工作,后来做得久了,又不愿放下然后从零开始了。就这样一直陷在里面,想摆脱,却又下不了出来的决心。

其实,关于职业生涯和发展,处在不同阶段的人都会有大大小小的困惑。例子比比皆是:高考志愿该报金融、生物、外语还是新闻?即将毕业,该考研还是该找工作?在职场混战几年之后发现并不称心,是不是该换个行业试试身手?

在不久前进行的一次职业生涯规划工作坊上,北森公司咨询总监朱伦说,职业规划的意义就在于突破障碍,开发潜能,最终达到自我实现的目的。所谓障碍,其实我们很多人都有,比如,不知道什么工作是“好工作”;想跳槽,但又留恋现有环境,舍不得抛弃;不够了解自己,又尚未开始这方面的探索等等。至于自我实现,通常与价值观相关,就是那些让我们觉得有意义、幸福、有成就感的事情。

可以说,选择了职业,就是选择了一种生活方式。而这一切,都要从自我认知开始——我是谁?我的兴趣、性格、能力、价值观是什么?我的资源有哪些?我对自己的期待以及家人对我的期待是什么?

很难想象,让一个刻板严谨的人去做艺术设计,把一个率性自在的人关在实验室里搞科研,或者派一个富有冒险精神的人去完成一件按部就班的程式化工作。

了解自己,这问题说起来简单,可几乎所有人穷极一生也找不到完整的答案。活动中,朱伦介绍了一个帮助我们认识自己的方法:个人成就事件——

回忆一下,从小到大,哪些事情是让你觉得很有成就感的?花一点时间,找出10个,把它们写下来。寻求朋友的帮助,向他/她简要描述这些事件:它是什么,为什么会让你觉得有成就感,在事件中你的感受如何,它对你而言意味着什么„„之后你们可以一起来分析一下,从你的描述中是否可以归纳出某种共性。举个例子,你总是喜欢处理意料之外的突发事件,这会让你觉得很满足;或者你很在意周围人的评价,得到别人的赞赏会令你信心百倍;还有,你是不是习惯于从助人中得到乐趣;再或者,承受重压、完成那些“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之后的你总是神采飞扬„„

这些特质,很可能就是你的兴趣、性格、能力所在,体现了你的价值观,甚至成为你“人生的主题”。

之后要做的是对职业有所了解。朱伦提供了一个简单易行的方法:生涯人物访谈。寻找几位在某一领域内工作了两三年的人,对他们进行采访:这个职业具体是做什么的,它对从业者有什么能力要求,时间安排,晋升途径,收入状况等等。需要强调的是,有两个问题是在访谈中必须涉及的:第一,这个职业你喜欢它什么,不喜欢什么;第二,以我目前的状况如果从事这个职业,你有什么建议。

现在,当你对自己的特质足够清晰,又对一些行业有了客观详细的认识之后,就可以试着进行决策了——把自己的特质、对工作的期待和职业要求进行匹配,并根据现实情况,确认哪些标准是可以降低的,哪些是必须坚持的。

健康人生,从睡眠开始 篇6

“睡眠病”正在悄然扩展

人的一生在不同时期当中所需睡眠时间不同,婴儿期睡眠时间占夜间的2/3和白天的1/2,成年人每天的睡眠时间平均7.5小时。但随着现代生活节奏加快,许多人都经历过失眠、嗜睡、磨牙、打鼾、多梦、易醒、呼吸暂停等“睡眠病”,这种睡眠质量导致白天昏昏欲睡,工作效率低下。近两年开设的心理门诊中,90%的就诊者主诉有“睡眠病”,有关资料也显示,由于工作就业等生活压力加大,加之夜生活频繁,吸烟饮酒,喝含咖啡因、酒精等饮料,缺乏体育锻炼等不良习惯的刺激,同时各种各样的应酬使他们不能遵守规律的作息时间,因此近几年来患睡眠障碍的病人呈迅速增长趋势。目前,我国失眠人数至少有三成,其中老年群体“睡眠病”发病率高达40%,睡眠不足的现象越来越多,这种病被专家们称为“悄然扩展的流行病”。

“睡眠病”可医可治

“睡眠病”中最常见的就是失眠,通常一个人产生睡意后30分钟内不能入睡,而且睡眠过程中觉醒时间超过30分钟,即可诊断为失眠。失眠是睡眠出现功能紊乱的一种表现,也是中枢神经系统机能失调的反映。天长日久失眠,便引起头昏脑涨、精神疲惫、心慌心跳、急躁易怒、消化不良、食欲不振、思维迟钝等一系列病态反应,直接影响失眠者的工作和学习效率及身心健康。

失眠对人的精神状态影响较大,但有关专家认为不管失眠及其伴随的症状多么严重,它只是大脑兴奋和抑制功能暂时失去平衡的表现。具体说来,是一种心理性失调的症状和暂时的功能障碍,并不反映身体内部有什么器质性病变,通常只要辨证施治,找出失眠的原因(外因或内因),如摒弃酗酒、夜生活过度等不良生活习惯,体质虚弱者注意锻炼身体,矫治影响睡眠的慢性病,以积极的生活态度适应环境变化,放宽心胸,多想成功的喜悦,消除烦恼,调理心绪等就能基本消除睡眠障碍。另外,在医生指导下适量选服镇静、催眠药物,可使患者逐渐恢复正常睡眠。

有关睡眠的几个误区

误区之一:打鼾对健康无害。上了年纪身体又肥胖的人,最容易打鼾,鼻、咽、喉等器官患有慢性炎症的人也易打鼾。体格健壮的人打鼾,除了劳累过度外,则可能是鼻腔较小,加之舌体和咽部粘膜肥厚,每当吸气时舌根上抬,悬雍垂粗大与舌根相贴,阻碍了气流顺利通过而致鼾声如雷。有一些身体较瘦的人,也会因腭肌和舌根咽部粘膜在熟睡时组织移动,在气流冲动下引起振动发生鼾声。其实打鼾是呼吸道不通畅的表现,它阻碍了正常呼吸,可引起心脏和呼吸道方面的疾病。因此打鼾者,应在医生指导下采取适宜方法治疗。

误区之二:老年人“觉少”很正常。每个人睡眠所需要的时间与饭量一样,彼此都有差别,世界上很难找到两个人的睡眠时间是相同的。睡眠时间的长短与年龄、体质、习惯和季节变化有很大关系。总的趋势是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逐渐减少。但老年人和年轻人一样,也需要充足的睡眠,这是人体能否健康长寿的一个重要因素。由于老年人睡眠功能退化,夜间较难入睡,所以才会给人造成“觉少”的错觉。正确的纠正方法是老年人午饭后适当补充睡眠,以弥补夜间睡眠不足。

误区之三:高枕无忧。高质量的睡眠对枕头要求科学、舒适。“高枕”并非无忧,这是因为人颈椎的生理弯曲是向前凸弯,我国传统的圆形枕头,非常符合颈椎的自然生理曲线,它的支撑点在脑后偏下方近颈项,睡觉时可以使颈椎自然放松、舒展。时下流行的方平高枕,支撑点在整个头颅的后部,使向前弯曲的颈椎互相挤压。这种枕头对白天伏案工作的机关干部、科研工作者来说,由于颈部过度长时间前倾,颈后肌群、韧带的紧张状态得不到缓解和休息,反而会加重颈椎病。因此睡觉时多选择科学舒适的圆型或环型枕头,有利入睡且易恢复疲劳。枕头粗细、大小因人而异,成年人一般以直径15厘米适宜。

人生从读书开始 篇7

会上, 大家畅所欲言, 句句真心话感人肺腑, 令人难忘。

即将到武警西藏边防总队工作的法学院邓悦同学回顾自己如何做出选择的时候说, 她曾经也渴望繁华的都市, 不打算回到西部的家乡。然而当看到祖国同胞在地震中饱受苦难, 她重新思考了人生的意义。她发现她爱家乡比爱什么都重要, 于是坚定了信念, 决定重返西部, 把青春献给家乡的未来, 用汗水浇灌西部这片土地, 让其开出希望的花儿。

环境工程安俊华同学朴素而真挚地表达他回报和建设家乡的决心。作为贵州人, 他深刻地认识到西部的状况。在很多地方, 特别在贵州少数民族自治地区依然贫困, 于是他决心服务家乡, 让自己的热情和中大的精神在西部燃烧起来, 好好工作, 为家乡尽一份微薄之力。

第十三届研究生支教团的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林鸿章同学响亮地发出了:“敢于担当, 敢为天下先”的誓言。大学四年, 他把志愿服务当做生活的一种方式。而在毕业之际, 他依然不忘母校与祖国的培育之恩, 决心利用所学所长, 回报祖国的建设, 投身于推动西部、基层教育事业的发展中, 为当地带去知识, 传播爱心、幸福和希望。

中文系的任杰同学, 酣畅淋漓地谈论了自己对大学人生目标的体会。他跟大家分享了一名毕业生的留言:“愿母校学子把中华崛起之责任勇于担当于自身之肩上”, 并引用了北宋大儒张载的话“为天地立心, 为生民立命, 为往圣继绝学, 为万事开太平”, 与大家共勉。心怀着这份远大抱负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相信西部和祖国的未来将变得更美好, 这位同学也将在服务西部的实践中收获更丰富的人生!

倾听了同学们激情澎湃的发言后, 老师们也纷纷有感而发, 祝福同学们工作顺利、事业有成、生活幸福。

最后, 梁庆寅常务副书记代表学校欢送同学们并做总结讲话。他首先对同学们做出远离东南沿海城市而赴西部和基层这种非常有思想境界的就业选择表示敬佩, 认为同学们做出这样的选择也是一种人生设计。然后语重心长地希望同学们一要注意在思想感情上融入当地社会和文化经济氛围, 思想感情上要虚心学习, 尊重当地干部群众, 赢得他们的信任与支持, 这是开展好工作的基础;二是对当地困难要有足够的估计, 要适应当地的生活条件, 否则会影响工作。第三点是视野一定要一直开阔。同学们要把握好这个机会, 不断丰富阅历, 磨练意志。在“融进去”的同时还得“跳出来”, 时刻保持开阔的视野和创新的思维, 时刻保持与祖国发达地区、世界的联系, 用先进的思想和全新的理念去建设西部这片土地, 去构筑西部人的心灵家园。

人生从七十开始 篇8

有一阵子没回公公家了,“五一”放假三天,正好同爱人带着孩子回去看看老人,好好陪老人聊聊天。虽说同住一个城市,平时忙忙碌碌的,我们对老人的关心大多数是电话问候。隔三差五回去看看也是来去匆匆。

公公今年八十有二,一生辛劳,仅靠微薄的工资养大五个子女,供养年迈的父母。大半辈子几乎没过过消停日子。快到古稀之年时,相濡以沫的老伴又得癌症过世了,当时看着心力憔悴瘦弱不堪的公公,真有种风烛残年的感觉,子女们都担心老人,说不准哪一天生命的烛光会突然熄灭。可公公硬是像枯树发新芽似的,爆发出顽强的生命力,“这一辈子,该尽的责任我都尽了,以后的时间都是我自己的了,我要从七十岁开始,好好活出滋味来”。

从此,老人谢绝跟子女一起住,自己单独生活。这么多年家里洗洗涮涮都是自己打理,从不麻烦别人。

知道我们一家要回来,老人在楼下小区门口等着。嘿哟!老爷子今儿这身打扮哟,一句话:够水准!一身银灰色中式绸衫,童颜鹤发,戴着墨镜,手摇折扇。“老爸,几天不见您怎么成一老艺术家啦”!我和爱人异口同声地恭维老爷子。“怎么样?还不错吧?”老人像孩子似的兴高采烈。正在上小学的孙子可不买账了,说爷爷像个算命的。公公哈哈大笑:“爷爷不算命,人的命掌握在自己手里。走哟,爷爷带我的宝贝孙子买好吃的去!”说完拉着孩子跑到旁边的超市去了。看着一老一小快乐的身影,我和爱人欣喜无比,老人真是越活越年轻了!

已过八旬的老公公,能这样健康快乐地活着,全得益于他晚年的养生之道。用他自己的经验总结就是:脑子多用一点,心胸放宽一点,身体多动一点,嘴巴少吃一点,看似平常的四句话却让老人受益匪浅。公公经常说:“脑子要常用,人老了,脑瓜子可不能变老。”

公公七十岁时,背起画板上老年大学学画画,每天像小学生似的,按老师的要求认真练画,画山水,画人物,画花鸟,十多年下来已渐显功夫。我们搬新家时,老人画了几幅山水画,送给我们用来装饰客厅,懂行的朋友看了,都难以相信这些画出自一位没有美术基础的八旬老人之手。这阵子老人又在学画老虎,大老虎,小老虎、彩色虎、水墨虎,贴得满墙都是。尽管这些老虎咋看都像猫,可谁都不会否定,总有一天,老爷子会画出威风凛凛的老虎来。

半年前,公公突发奇想,想买台电脑上网,说现在是网络时代,不懂电脑就跟不上潮流,说得我们只想笑,多大岁数了还玩这个,行吗?正好大伯子家要更新电脑,就把旧的给老爷子搬了过去,让他过过瘾,玩不转他自己就会放弃了。可实际上,到目前为止老爷子学会了上网聊天、浏览新闻、看电影、听音乐,不仅会唱韩红的《天路》,还会哼周杰伦的《菊花台》,把个破电脑玩得溜溜转,老爷子还自取网名“不倒翁”,我们一致提议,还不如叫“老顽童”得了。

公公常说欲望是烦恼的根本,只有控制欲望心才能放宽,心宽了,烦恼就没了,老人一生淡泊名利,在工作期间,先后当过机电科长,技校校长,可直到退休还是一身清廉,两袖清风。到了晚年,老人更是什么都看淡了,钱嘛,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够吃够穿就可以了。

锻炼身体是老人的必修课。他居住的小区不远处有一座山,老人黎明即起,爬山锻炼,风雨无阻,坚持十来年了,现在老公公身板硬朗,腰不弯背不驼,走起路来健步如飞,没有一丝老态。

老人对饮食调理的心得是:食物是双刃剑,一方面滋养人的身体,但是如果不控制,随性子暴饮暴食,再好的东西也会变成身体的负担,会伤身要命的。老人的饮食特点是清淡,营养、节制。早上一杯花生豆浆(自己在家现榨),一个馒头或玉米窝窝头。中午一份蔬菜,豆渣汤一碗(早上榨豆浆留下的),一小碟鱼或豆腐或鸡蛋或瘦肉。晚上一份白水煮青菜,连汤一起喝,一般不吃主食。睡觉之前再喝一杯牛奶。每逢初一十五,老人还会“辟谷”一天以清肠胃,哪怕是逢年过节也不例外。健康的饮食使得年过八旬的老公公神清气爽,思维敏捷。

上一篇:网络环境下的家庭教育下一篇:直流配电网调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