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引领人生

2024-06-30

读书引领人生(精选14篇)

读书引领人生 篇1

读书引领人生,创作点亮梦想

看到这个课题的时候,心里“咯噔”了一下。我想,好奇的你一定会问为什么。原因是,很久没有买书看的我,就在几天前“鬼使神差”从网上买了两本书回来看。你说是不是冥冥之中的安排呢?

正在看的这本书的名字是《解忧杂货店》,故事说的是,三个无业青年,因为偷东西,加上倒霉,偷的车抛锚了,只好选择弃车他们在躲避警察抓捕的过程中,慌乱的进到一家废弃的名字叫“浪矢杂货店”里面。他们无意中在店里的牛奶箱里接到了一封来自于过去的咨询信。原来这个杂货店在三十多年前,是一家能够解决任何烦恼的杂货店,晚年丧偶的店主因为一封封求助的来信,重新找到了被需要的感觉。可以说是因为某种机缘吧,店主去世之后的来信,就这样来到了他们的手中。而那种被人信任和需要的感觉,是他们在很久以来都没有感受过的,因此,他们开始提笔,以“浪矢杂货店”的名义给人回信——尽管错别字很多,语气也粗鲁不文,但是他们和浪矢爷爷一样,是真心对待这些信的。

因为男友身患癌症,在参加奥运集训和陪伴男友的选择中迷茫的“月兔小姐”;为了音乐梦想漂泊异乡数年的“鱼店音乐人”,在看到老迈患病的父亲之后不知何去何从;家庭遭逢巨变,原本是高帅富的“保罗•列侬”,即将和父母踏上逃债的不归路,对父母、未来,和曾经喜欢的披头士都丧失了信心;还有想尽快解决养父母的经济窘境,不知道该不该去做陪酒小姐的“迷途的小狗”„„一封封来自过去的困惑通过牛奶箱来到了现在,不知不觉的,这些信改变了过去那些人的人生,也改变了信箱这头三个青年的人生。

看完发现,人与人之间的羁绊,会让你知道自己想成为怎样的人,也会让你找到前进的方向和努力的意义,是它让我们不再孤独,是它成为了我们一生都愿意去背负的、甜蜜的负担。就像浪矢爷爷曾经和他的儿子说,“很多时候,咨询的人心里已经有了答案,来咨询只是想确认自己的决定是对的。”这就像抛硬币一样,把硬币抛到空中的时候,也是有了选择的时候。他们只是迷途的羔羊,手中都有地图,却没有去看,或是不知道自己的位置,所以回信的人只要点出他们的羁绊所在,他们就知道该如何走下去。

以书为伴,我们可以学到做人的本领,同时也可以由此去辨识一个人。通常看一个人读什么书就可知道他的为人,就像看他同什么人交往就可知道他的品性一样,因为人以人为伴,人也有以书为伴。一个人应该与他最好的伴侣在一起,无论它是一个人还是一本书。

一本好书是永远珍重的朋友。它存在亘古不变的价值,所度过的每一天都是相同的今天。它是最有耐心,也是最开朗的同伴。它不会背弃我们在无论在逆境或困境。它总是无限的包容我们,并时刻给予我们以同样的善意,在我们的青年时期指导我们,在我们年老无力时,悉心安慰我们。

书籍具有不朽的本质,他们可以是人类努力而获得的最持久的产物。寺庙和佛像会腐朽,而书依然如初。时间对于伟大的思想只是毫无影响的路人,多少年代前初次闪现在作者脑海里的伟大思想,至今依然清晰如故。在无法被同金钱一样储存的时间前,那些思想生动得像创始者站在我们面前,第一次对别人娓娓诉说一般。

时间唯一的作用是淘汰不好的作品,只有真正的佳作才能长存于世。书籍把我们引入最佳的环境,使我们与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促膝谈心。我们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同他们真的还活着;我们同情他们,与他们悲喜与共;他们的经验同样成为我们的,我们觉得,我们像是演员,在他们所描绘的舞台上和他们一起粉墨登场。一本书是活着的声音,他们的传达者即使身处凡世同样永生不灭。被刻录于柔软的纸张上,传之天下。书是智慧的声音,人类至今都在聆听。从往哲先贤那里,人们学得他们的品格。从孔孟学得仁爱的情怀,从鲁迅学得批判的精神,从老庄学得无欲达观的品行,从毕淑敏学得博爱的胸怀,从荀子学得好学的学风,从巴金学得求真的意识,从墨子学得兼爱非攻的正义,从曹禺学得知错谦逊的好脾气;从古今浩瀚的著述中,人们可以感受到司马迁《史记》的严谨态度,文天祥《正气歌》的浩然正气,杜甫《登高》的忧国伤时,李清照《声声慢》的感伤孤独,苏轼《赤壁赋》的空灵纯净,王维《观猎》的意气风发,陆游《书愤》的壮志未酬。一个读书人,是一个有机会拥有超乎个人生命体验的幸运人。

记得吴下阿蒙的典故吗?三国时期东吴王国的缔造者孙权对大将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军中事务,不能不学习!”吕蒙以军营中事务繁多为理由加以推辞。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钻研经书成为传授经书的官吗!只不过要你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要说事务多,谁像我事务多?我常常读书,自己感到受益良多。”于是吕蒙开始进行学习。等到鲁肃来到浔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讨论议事,鲁肃故意拿出几个兵法上的难题难为吕蒙,吕蒙对答如流。鲁肃十分惊奇地说:“以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来看,你不再是原来吴地的阿蒙了!”吕蒙说:“对于有志气的人,分别了数日之后就应重新另眼看待他的才能,大哥知道这件事太迟了啊!”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然后告别而去。这个典故启发我们,读书能够改变命运。现在社会上流行一种“读书无用论”,这实际上指的是庞大的教育成本,置换来相对较低的回报,造成人们对读书的现实功效的一种否定与怀疑。敢问读书真的无用吗?英国著名戏剧家威廉·莎士比亚就会告诉大家:“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导师、苏联文学的创始人之一玛克西姆·高尔基就会告诉你:“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人生百忌,忌不读书。听了这两位先贤的回答,你还会认为书无用吗?

在物质文明高速膨胀的今天,有人倾心于秀美的山水,有人沉醉于华美的音乐,有人习惯于都市的喧嚣,而读书依然是我不变的坚持。徜徉书海,那些神奇的文字会洗涤你内心的凄苦与无奈,也许有时,朋友会出卖你,亲人会误解你,唯有书,对你还将一如既往的虔诚;也是书,让你释然一切名利与诱惑,成为你人生永久的避风港;徜徉书海,其痴、其醉,扰同咸亨酒店站着用茴香豆喝酒的孔乙己,其个中滋味是局外人不能体会的。

在静谧的夜,点一盏灯,伴着月光静静地读书,让所有记忆在书页的间隙得到永远的封存。

读书引领人生 篇2

一、绿色语文以诗韵为底色

在语文教学中, 教师要熟练运用富有诗意的语言, 把学生带入充满语言美的语文天地, 去领略江河山川、鸟兽虫鱼等自然景物之美, 使学生获得内心情感上的美感体验, 达到情感共鸣。“绿色阅读”律动着孩子生命的脉搏。所以, 倡导“绿色语文”就要让学生走进课文, 与主人公同行。

语文课上, 教师的语言如果能描绘优美新颖, 叙述委婉幽默, 议论鞭辟入里, 说明条理清楚, 就能让学生既得到美的享受, 又得到有益的启迪。

许多文章所描述的境界, 同学生的情感世界相融, 是活生生的客观世界的艺术再现, 它们具有强烈的审美感染力。当学生在朗读欣赏这些作品时, 常会自然地进入作品境界。使无情的景物都和审美的主体一样, 具有了活生生的感情和行为, 就会令人品味无穷, 使阅读充满鲜活的力量, 化物为人, 洋溢着情感。

为了让学生学会品悟课文, 笔者设法运用诗意的语言, 在学生情感与文本情感之间缔造桥梁。例如, 在学习《黄河的主人》一文时, 当学生读到“黄河滚滚, 那万马奔腾、浊浪排空的气势, 令人胆战心惊。”时, 笔者赶紧说:“啊, 你读出了黄河的气势磅礴。”也不由自主地满脸的紧张神色。笔者趁热打铁:“同学们, 看谁能读出橡皮筏子的渺小?读出艄公的从容镇定?”孩子们眼里放着光, 不服输的劲头上来了, 课堂里每个孩子都在认真地、有滋有味地练习自己喜欢的那一段。此时的阅读已成为孩子的一种需要, 一种享受。“绿色语文”的确使孩子们在享受生命, 享受生活, 享受童年。

二、绿色语文为真情喝彩

“千教万教, 教人求真;千学万学, 学做真人。”言教不如身教, 教师在课堂上要说真话, 流露真性情, 不唯教参“马首是瞻”, 有自己的独特见解, 并鼓励学生也说真话。人需要有个性, 阅读更要有个性。这样的教学才会焕发“绿色语文”的生命力,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精神, 并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敢于与老师争辩, 甚至培养学生那种不迷信课本、挑战权威的勇敢精神。

在学习《孔子游春》这篇课文时, 学生就对文中的插图大胆提出了质疑, “文中说, 活泼欢快的泗水从大山中滚滚而来, 又不知疲倦地奔腾而去。而图中表现的景象却是泗水河上微波泛起, 这不是与课文内容矛盾吗?”我们在为学生阅读时的细心叫好时, 更不得不为他们不唯书, 不唯上的精神喝彩。

阅读能够沟通人与人的心灵, 使人得以与高尚的心灵对话, 汲取人类精神文明的营养, 发展思维和智慧, 接受美的熏陶, 提高人的修养和品位。在学生阅读过程中, 与其说是作者的思想感情进入了学生的头脑, 倒不如说是学生的思想感情进入了作者的作品;与其说是文本反映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倒不如说文本激活了学生的思想感情。

阅读既然是一种心灵对话的过程, 那么, 学生自然可以依据自己的“阅读期待”, 对课文产生认同、共鸣, 或进行质疑、批判。记得一位教师在上《白鹭》这课时, 提问:“白鹭是首意味无穷的诗, 是一幅精美的画, 是一首优美的歌, 那么这诗、歌和画的作者是谁呢?”这是一个能促进学生多向思维、个性思考的开放性问题, 为学生放飞思想、张扬个性提供广阔的时空, 学生的观点异彩纷呈, “这诗、歌、画的作者是郭沫若, 如果不是他善于发现美, 就不会有这诗、歌、画了。”“这作者是白鹭本身, 如果它没有精巧的结构, 优雅的动作, 又哪来这动人的诗、歌、画呢?”“这诗、歌、画的作者是大自然, 是它创造了这些美丽的精灵, 给我们带来了美的享受。”在绿色语文的课堂上, 像这样闪烁着智慧光芒的语言是此起彼伏, 司空见惯的, 展现其间的是思想的火花, 生命的馨香。

三、绿色语文为创新扬帆

培养创造性是语文教学中实施绿色教育的重要环节。如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多角度思考和有创意地阅读等。如作文教学中对有创意地表达和新颖的认识, 加以热情鼓励等等, 都是培养创新思维的重要做法。

例如, 当今世界上面临环境问题、人口问题等危机, 可以启发学生, 想象一种环保型的工具。学生会提出许多幼稚但新奇的设想。正是以此为基础, 在题为“未来的……”的作文课上, 一位学生提出她的“卵生人”计划, 她这样写道:“现在各种各样有害射线随时随地穿过我们的身体, 各种有毒气体也在侵害我们的健康。……把人工授精卵放在一个巨大的蛋壳中由这种可以预防各种辐射和毒气的蛋壳保护着, ……”多么美好的想象, 而且是依据现实进行的, 它不正闪耀着创造的火花吗?

如果把一个鸡蛋放到冰天雪地里, 或将其置于开水中, 又希望它孵出一只小鸡来, 那你一定会失望的;但若把鹅卵石塞到母鸡的肚皮下面, 你也休想得到一只小鸡。这就是我们都熟悉的内因和外因的关系。有许多人小时候异想天开, 满是创造的火花, 具备了创造的内因。而老师要创造的是适合这种潜能充分发挥的外因。当学生写出“冰化了, 变成了春天”、“小山羊给了我们一个神秘的微笑”这样的句子时, 我们需要做的是给予激励性评价, 而不是打击学生的创造积极性。我们应时刻对学生的创造能力抱有期望, 以利产生罗森塔尔效应。

让梦想引领人生 篇3

安妮特的成功,固然得益于多个方面,但首要的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一无所有的她敢于“想像成功”———“著名服装设计师安妮特夫人”。也许你对“想像”的作用并不在意,认为安妮特的成功只是个特例,那就再看一下心理学家的一个试验。一位心理学家做过这样的试验,把一些身体状况基本相同的学生分成三组,进行不同方式的投篮技艺训练。第一组学生坚持在20天内练习投篮,并把第一天和最后一天的投篮成绩记录下来,中间练习时不提任何要求,顺其自然。第二组学生也记录第一天和第二十天练习投篮的成绩,但在此期间不再做任何投篮练习。第三组学生记录下第一天的投篮成绩,然后每天花20分钟做想像中的投篮,如果投篮不中,他们便在想像中对此做相应的纠正。实验结果令人吃惊:第二组进球率没有丝毫长进,第一组进球率增加24%,第三组进球率增加了26%。这个实验令人信服地证明了“想像”的强大作用,也让我们看到了自己头脑中的巨大潜能。

成功是蕴藏于心底的一份强烈渴望,甚至于是一个梦想。

无独有偶。他生长在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小时候家里很穷,很小就跟着父亲下地种田。在田间休息的时候,他望着远处出神。父亲问他想什么,他说他将来长大了,不要种田,也不要上班,他想每天呆在家里,等人给他邮钱。父亲听了笑着说:“荒唐,你别做梦了!我保证不会有人给你邮。”后来,他上学了。有一天,他从课本上知道了埃及金字塔的故事,就对父亲说:“长大了,我要去埃及看金字塔。”父亲生气地拍了一下他的脑袋,说:“真荒唐,你别总做梦了!我保证你去不了。”

转眼过去了十几年,少年长成了青年,考上了大学,毕业后做了记者,平均每年都要出几本书。他每天坐在家里写作,出版社、报社给他往家邮钱,他用邮来的钱去埃及旅行。他站在金字塔下,抬头仰望,想到小时候爸爸说过的话,心里默默地对父亲说:“爸爸,人生没有什么能被保证!”

他是谁?他就是台湾最受欢迎的散文家林清玄。

家境的贫寒、教育的缺失、时运的不济往往使我们置身于失败的困境。但是,当我们在现实的物质世界里心灰意冷举步维艰时,却常常忘了还有另一条经由“想像”而抵达的成功之路。是的,“著名服装设计师安妮特夫人”就像高悬在她人生道路上的一面猎猎作响的旗帜正时刻召唤着她,让她不断为之努力奋斗哪怕是荆棘丛生,也义无反顾,勇往直前;是的,当一个人一无所有却胆敢“想像成功”时,他就拥有了一份严谨理性的思维方式和乐观自信的心态;这种理性的思维方式能使我们的心智不断提高,而积极的心态,更能给人生带来质的飞跃。成功其实很简单,你先有一个梦想,然后你努力经营自己的梦想,不管别人怎么说,都别放弃。

目标引领人生,奋斗成就未来 篇4

——在“明确学习目标,提升学习效率”主题交流会议上的讲话

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们交流活动的主题是:“明确学习目标,提升学习效率”。刚才我们大会表彰了在第一次阶段性测试中获得年级前100名同学、班级前5名同学和学习成绩有明显进步的同学。这些同学在学习上给我们作了示范,是我们学习的榜样。6位同学作了精彩的学习交流,王教导和顾老师经过精心的准备,分别在历史和数学学科方面进行了学习方法的指导。他们都紧紧围绕主题,结合自己的学习经验和教学体会,有感而发,有理有据,深入浅出,具体生动。我听了深有启发,我相信同学们也一定受益匪浅。今天借这个机会,我重点和同学们谈谈“树立明确的目标”问题。

一、明确奋斗目标,引领人生成功

1、人生需要有国际眼光和奋斗目标

在我们图书大楼的二楼和三楼大厅,摆放着我校校友赠送给学校的两个纪念品:一个是地球仪,另一个是航船的舵手。大家知道这两个纪念品的寓意是什么吗?这两个礼品寓意深远。地球仪的寓意是:我们要有全球意识和国际眼光,要放眼世界,扩大视野,不能只局限在狭小的范围内做井底之蛙;航船的舵手的寓意是:我们要树立明确的奋斗目标,要有正确的发展方向,这样事业才能成功,人生才有意义,而不能做无头的苍蝇四处乱碰。一个人有了国际眼光,就能做到眼界宽、思路宽、心胸宽,从而摒弃患得患失、为了鸡毛蒜皮的小事而斤斤计较的狭隘心理;一个人有了明确的奋斗目标,人生就有了方向和动力。

2、目标不同,人生的发展方向就不同,人生的命运也就不同。

有三个泥水匠同时在建筑工地上劳动。有人问他们在干什么?甲说:我在搬运砖头;乙说:我在砌墙;丙说:我在建造高楼大厦。这三个人的回答貌似正确,但十年后,这三个人的命运却有了天壤之别:一个仍在工地上搬砖头,一个成了工地老板,还有一个成了一家规模超大的房地产开发公司的总裁。这三个人一开始就有着不同的目标,最后决定了他们的命运也就不同。南辕北辙的寓言故事也说明了这个道理。一个人没有目标,或者目标错误,终将一事无成。因此,目标能改写一个人的人生的道路。

3、目标必须清晰、具体、明确而相对固定

抽象的、模糊不清的目标只能是一种幻想或者空想,永远都无法实现。而明确、具体、清晰的目标能激励和促使你调动你的智力、体力以及潜能,努力行动,选择正确的道路,从而实现这一目标。例如,有个人的目标是:希望有一天可以

拥有一栋山上的小屋。这就是一个模糊不清的目标。“有一天”是指什么时候?几年?时间不明确,“山上”是指哪座山上?地点不明确;“小屋”是指什么样的小屋?多大?价值是多少?事件也不明确。目标不明确,对当事者也就不会产生动力和吸引力,人们也就无法采取相应的步骤去实施,成功地几率也就不大。应该改成:10年后,我要在北戴河度假区拥有一栋价值500万元的别墅。这样的目标就非常明确而具体,清晰可见,对人们有着很大的吸引力,能激励人们根据这一目标采取切合实际的进一步的行动。2002年我曾经让高三学生确立自己的奋斗目标。一个同学在目标书中这样确定自己的目标:10年后,我要自费到美国加州大学留学,再过5年,我要定居美国芝加哥城市。并且制定了实现这一目标的具体步骤。后来,这位同学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江苏大学。这位同学我每年都跟他联系,他正坚持不懈地为实现这一美好目标而努力着。他现在已经在国内一所高校任教。

4、目标必须高远

我们制定的目标必须高远,必须具有长期性,不能鼠目寸光地只看到眼前的蝇头小利。成功学家拿破仑希尔这样说:没有长期的目标,你就可能会被短期的种种挫折所击倒。当你站得低,看得近的时候,眼前的一块石头会把你绊倒,一个浅浅的水塘会把你淹死;相反,当你登高望远,高瞻远瞩的时候,一座山就像是一粒泥丸,一条江就像是一条线。毛泽东在《长征》诗中写道:“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这种壮美的图景来自于毛泽东的博大的胸怀;如此博大的胸怀则来自于他超乎常人的高远的奋斗目标。所以诸葛亮说:“志当存高远。”具有远大的理想和高远目标的人就是一个不平凡的人。

5、目标必须是美好的,能催人奋进的。

描绘美好的未来远景图能够让人充满希望和活力,能激励人们不断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因此,美好的远景、远大的理想是指路明灯,是人生的精神支柱,是人生飞翔的翅膀。人人必须设定一个美仑美奂的、美不胜收的未来远景图。

二、制定未来远景,描绘美好蓝图

成功学专家告诉我们:设定一个合适的目标就等于到达了目标的一半。在设立目标之前,一个人的精力和注意力是分散的,他所做的事情也是琐碎的、被动的,因此要取得成功也是困能的。当他设定了目标以后,他将会把所有的能力聚集起来,执着地向着他生命中的一个明确的目标前进,他就会有选择地、主动地从事他的每一项事情,使日常的琐碎小事也赋予了一定的意义。因为目标在统领他的人生,目标在引领他的未来。

所以,你必须先确定自己的目标,经常在心里想象自己实现目标时的情境,描绘出一幅完整的栩栩如生的成功景象,并且随时将那幅景象刻在脑海里,让它和你形影不离,同起同坐,逐渐渗透到你的潜意识里,从而影响你的思想、情感以及行动。这样,你离目标就越来越近了,总有一天,你的目标将会成为现实。现在我请同学们按照以下三步来规划你10年的奋斗目标:

第一步:请你用一句话来描述一下10年后你将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例如:10后,我将成为一家上市公司的总经理;10年后,我将成为一个艺术家;10年后,我要成为某某市地市长。从你儿时的幻想、从你最需要的愿望、甚至可以从你的梦境中去寻找你10年后的未来远景。总之,你的未来远景应该是你目前迫切需要的愿望。

第二步:想象一下几个问题:到2018年那一年,你将在什么地方?在干什么?你的生活将是怎样的?展开你想象的翅膀,请你用最美好的词语,描绘你未来10年后的绚丽蓝图。这种具体明确的目标,由于具有形象化的特点,它会牢牢地钉在你的记忆里,它会像计算机的一个应用软件,输入你的大脑,进入你的潜意识,在不知不觉中引导你吵目标的方向行动。

第三步:从现在开始到2018年10年间,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你准备干什么?确立你的分期目标。分期目标也就是中期目标和近期目标。你的中期目标是:三年后也即2011年,你将考上一个什么大学?读什么专业?这个大学在什么城市?这个大学有什么特点?在那些方面对你有吸引力?你的近期目标是:每年每学期你的学习成绩准备达到什么水平?本次期中考试准备达到班级或者年级第几名?你每天的学习目标是什么?

这样,就把长期目标(未来远景)、中期目标和近期目标三者有机联系起来,就把未来远景与当前的学习、生活、锻炼等日常琐事结合起来。这样就赋予你的美好蓝图以一定的现实意义。

从这里可以看出,你的理想就像是远走高飞的风筝,平时的点滴小事就是连着风筝的长线。只有脚踏实地,埋头学习,认真做好每件事,充实过好每一天,日积月累,你的理想才能变为现实。

二、坚定理想信念,实现人生价值

行动是成功之母。没有行动,一切都是空话。在我们平时的学习中,最关键是要解决主动学习和被动学习的问题,要化被动为主动。我们要做不待扬鞭自奋蹄的千里马,而不要做抽一鞭走三步的老耕牛。

我们一旦认准了目标,就要下定决心,全力以赴,持之以恒,将目标进行到底。我们要相信:坚定的决心能够创造奇迹。有两种动物能够到达金字塔的顶峰:一种是展翅飞翔的雄鹰,一种是慢慢爬行行的蜗牛。我们做不了雄鹰,就老老实实地做一个蜗牛,靠自己的双脚,一步一个脚印地爬上事业的顶峰。

二维码导航网站引领企业导航人生 篇5

微信已经成为现在必不可少的聊天工具,甚至比用QQ还广泛。微信的功能也在不断完善,由最初的支付功能到现在的发展到人们利用微信公众平台推广和营销,由此衍生出一个快捷的二维码导航网站。

二维码导航网站是汇集了大约2万个左右企业的二维码,到目前为止还有不断上传的。企业生成一个二维码,这个小小的二维码、小方块却储存了大量的信息。用户可以通过扫描二维码来了解各个企业的最新政策、企业信息、活动详情等。

现在的二维码已经成功的打入社会,大到官方网站、餐饮、娱乐,小到零食、玩具……各个行业都开始利用二维码大做文章,通过二维码扫描可以得到更多的关注,有利于营销政策,更快的了解用户所需。

因此,北京时代易维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开发出这样一个二维码导航网站,方便大家快速关注、了解企业信息。利用微信公众账号可以更方便管理信息。

智慧引领幸福读书心得 篇6

当我因辛勤工作而收获甚微感到牢骚满腹时,书会告诉我要笑对生活,这时我会浑身充满工作的激情;当我遇到困难,想打退鼓堂时,百折不挠的居里夫人就会浮此刻我的眼前,激励我鼓起勇气继续努力;当我抱怨自己一无是处,“天生我材必有用”这句名言会告诫我。当我志得意满时,“一杯水的容量”会提醒我,看似满满的一杯水还能容纳100多个回形针,自己还有许多能量可挖掘;当我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时,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就会在我耳畔响起;当我流连于书墨暗香,聆听谆谆教诲,就会仿佛置身于智者云集中,心灵得以净化,精神得以弘扬。读书,让我对生活更加自信。

小小读书卡引领学生走进阅读 篇7

一、书卡让学生乐读书

兴趣能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 而且学生对阅读有兴趣, 本身就是阅读实践成功的一个重要标志。为了更好地激发孩子们的阅读兴趣, 我们针对不同学段的孩子提出了制作读书卡的倡议。具体要求如:一、二年级的要写出书名 (报刊名) 、作者及作者的简介、我喜欢的词语; 三~六年级要写书名 (报刊名) 、作者及作者简介、我喜欢的词语、我欣赏的句子、内容摘要、我的感受、我想要提出的问题等。形式上主要是依据学生的兴趣进行自主选择。

1. 一、二年级范例:

2.五年级范例:

这种形式简便易行, 家长可以直接用word形式制作出来统一的模板 (手绘也可) , 孩子每读完一本书或者一篇故事就填写一次, 最后将每一个阶段的读书感悟装订成册, 就是孩子的收获。通过制作读书卡, 学生潜在的阅读欲望被激发了。

二、书卡让学生会读书

小学生由于年龄小, 着迷的基本上都是卡通漫画、游戏一类的书。经过调查, 我发现这一类的读物如《赛尔号》等, 大多图片多, 文字少, 有的甚至充满了暴力等不健康的内容, 孩子看多了有百害而无一利。针对这种情况, 我结合《语文课程标准》推荐的书目和人教版教材, 分别为不同的年级的孩子推荐了相应的书目:

一年级上

师生必读书目

1.好习惯儿歌 (6册) 葛冰著

2.小企鹅心灵成长故事 (5册) 熊磊等著

学生选读书目

1.《好漂亮的歌——注音童谣》余秋雨主编

2.恐龙的温馨故事绘本 (2册) [日]宫西达也著

一年级下

教师学生必读书目

1.《365夜故事》

2.《中华歌谣100首》金波、李众选编

学生选读书目

1.《小猪唏哩呼噜》孙幼军著

2.《猜猜我有多爱你》 [英]麦克布雷尼、婕朗著

二年级上

师生必读书目

1.《中国神话故事》:其中的《后羿射日》《精卫填海》《嫦娥奔月》《女娲补天》必读。

2.《成语故事》

3.《皮皮鲁和鲁西西的故事》郑渊洁著

学生选读书目

1.《动物故事》吉林美术出版社

2.《三毛流浪记》全集张乐平著

二年级下

教师学生必读书目

1.《安徒生童话》

2.《小布头奇遇记》孙幼军著

学生选读书目

1.《自然百科全书》

2.《舒克和贝塔历险记》郑渊洁著

在语文课上, 我也会根据课文的内容向孩子们推荐拓展的书目。如学完了《窃读记》, 向孩子推荐《城南旧事》;学完《晚上的太阳》, 就带着学生找有关爱迪生的书。还建议他们把这些书名写在读书卡上。通过推荐经典作品, 让孩子们知道哪些书是应该看的, 哪些书是应该远离的, 从而引导他们走向积极健康的阅读之路, 丰富他们的人生底蕴。

三、书卡让学生愿读书

学生大部分的阅读任务是在家完成的, 每个家庭都蕴藏着丰富的阅读空间。我们引导家长做出表率, 不仅自己多读书, 也要支持孩子读书。

1.营造家庭读书氛围。

开学初, 我通过短信平台, 把本学期学生要看的书目发给每一位家长, 并让家长检查孩子读书卡的制作情况, 进一步明确孩子本学期应读的书目, 鼓励家长利用工作之余和孩子一起把要看的书准备好。努力把在家看电视、玩电脑游戏的时间变为一家人读书读报的时间, 与孩子一起交流读书的感受, 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家庭读书氛围。我们还开展阅读考级活动, 学生背诵指定的古诗文及推荐书目, 填写一张阅读申报表, 即可获得读书卡, 五张读书卡就可以换取考级证。“争创书香小队”活动, 各书友队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活动, 根据活动开展效果, 进行评选。我们评选“书香家庭”, 让更多的家庭感受读书的乐趣;开展“我和孩子的读书故事”征文评选, 鼓励家长和孩子把读书中的感受和趣事记录下来。

2.读书卡联系家庭与学校。

由于低年级的孩子年龄小, 自控力较差, 阅读兴趣容易转移, 有时靠自己的力量很难完成阅读任务。为了及时了解孩子在家的阅读情况, 督促孩子坚持阅读, 我建议家长参与到读书卡的活动中来, 鼓励家长帮孩子根据本学期的阅读任务, 一起制定家庭阅读计划。让家长督促并鼓励孩子按计划读书, 认真填写读书卡第三页的读书反馈表。反馈表分为四项: (1) 孩子阅读的书名; (2) 完成的基本情况; (3) 所用的时间; (4) 您的建议。读书卡必须由家长填写, 学生写的无效。我们班的学生在家长的督促与鼓励下, 阅读的积极性提高了许多。看来, 读书卡使孩子的家庭阅读的质与量都得到了保障。

四、书卡让学生赛读书

引领孩子走向健康人生 篇8

一、在活动中渗透网络德育教育

网络以其便捷、大容量、交互性强等新时代特点,对青少年的学习、生活以及身心的健康发展都起着其他媒体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但是,由于我们通过网络对青少年进行道德成长和学习方面缺乏思路,应对无力,导致学生上网成瘾,沉溺游戏等现象严重。对此,我们除了正面宣传网络有利的一面,还辨证教育学生正确看待网络,设计活动载体,发挥其作用。利用国旗下讲话,积极宣传文明、绿色上网,结合一些案例,讲述青少年由于沉迷网络而受到巨大伤害的真实故事,加强学生对网络的正确认识,知道自己该怎样做是正确的。我们还利用校会、班会、队会等形式对网络道德进行深入探讨。

成立网吧劝导小分队,督促检查学生的行为,利用校园文化,班级活动阵地,发出倡议书,发布网上文明公约,以此为警示,使学生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开设网络心理咨询室,为上网成瘾的学生进行心理辅导。

二、在课堂中对学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

利用信息技术课、品德课等对学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信息技术课,通过开展网络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体验中健康成长。(1)利用网上阅读活动,深化学生的道德认识。(2)利用网上交流活动,丰富学生道德情感。(3)利用网上创作活动,增强学生的道德意志,组织学生制作网页竞赛等,使学生对创作产生浓厚的兴趣,获得新知,培养了能力,锻炼了意志,体验了艰辛,也享受了喜悦,这是他们的人格健康和谐地发展。在品德课中,我们非常注重运用道德情感体验,实现网络道德教育的渗透,要让网络为我们的健康成长积蓄更多的力量!

三、在班级管理中渗透网络德育教育

在一定程度上说,教师是学生的“偶像”,对小学生来说更是如此,由此可见,良好的师德形象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行为,熏陶着学生的思想品质,为此,开展网络道德教育,教师要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做好表率。鼓励学生分辨是非,与学生交朋友,开展与老师说悄悄话活动。

班主任教师还利用开通QQ群,邀请家长,学生加入,不仅放学后,在线辅导,给孩子们答疑解惑,倾听孩子的心里话,还在线为有的家长解决夫妻矛盾,让师生家长打成一片,还向家长推荐一些健康儿童网站,教给孩子上网的一些方法,及时了解学生上网的一些情况。

最近,上网流行一种“偷菜”游戏,大多数孩子长时间沉溺于“偷菜”游戏中,浪费了很多学习时间,久而久之,势必会对学习造成很大的影响。还有孩子现在思想很不成熟,心智幼稚,经常在虚拟的网上“农场”“偷”来“偷”去,时间一长,也许他们慢慢会觉得“偷”在现实生活中也是一件不以为然的事情。无形中把“偷”这一概念合理化、合法化,这一反主流的价值观对于正处在社会行为意识形成期的青少年,无疑是一种误导。孩子如果长时间迷恋“偷菜”这种虚拟的网络游戏,会对今后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产生不利因素。所以,我们应当在现实生活中正确地引导孩子,使之能健康成长。

读书引领人生 篇9

2012年11月9日,区教研室董丽丽老师在长清一中初中部组织第二次“一月一难课”活动,即“读书引领我成长”作文讲评课教研活动。

为贯彻落实2011版《课程标准》的要求,为老师们解疑答惑,引领学生好读书、读好书,用好书,进一步提高一线教师作文教学的有效性,董老师于10月份将第二次“一月一难课”活动主题“读书引领我成长”作文讲评课,布置给全区各学校语文教研组进行研讨。

长清实验中学、一中初中部、马山中学、乐天中学、三中、月庄、万德、平安、职专、五中等学校研讨尤其深入,九位教研组长或教师代表向大家汇报了本校的研讨成果和困惑。长清实验中学贾丽老师的作文讲评设计,不仅提供了思路,更给老师们提供了方法,获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评。董老师针对贾老师的设计进行了评析、引领,作文讲评课要立足学生“最需要”,针对学生习作作线性的层进式指导。董老师的指导让老师们在引领学生读书、写作方面获益匪浅。

读书引领人生 篇10

“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读书是快乐的,读书之乐,乐在开阔眼界。眼界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烦恼时读书,清新的墨香伴着花草的芬芳滋润你的心田;失意时读书,忘怀的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感叹。桌上打开的是人生,窗外流逝的是岁月,灯下独坐的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情怀。在新课改的今天,教师更应该多读书,不断地增长智慧,让自己的教学闪耀着睿智的光彩。

我爱读书,因为不同的书有不同的情志。读《史记》,体会“风潇潇兮易水寒”的悲壮;读《泰戈尔》,发现爱竟能让世界如此美好。我曾在《红与黑》中听到司汤达对腐朽社会的声讨,也曾在《平凡的世界》中惊叹像少平、少安这样的平凡者的伟大。今天我在这里主要谈谈读书对教师专业成长的意义:

一、坚持读书,努力提高个人品德修养。培根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作为教育工作者,不仅是要教会学生最基本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他们做人的道理。因此,我们应当把读书作为立德的根本条件,通过读书,改造自己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学生是老师的一面镜子,既然我们可以引领学生前进的方向,那么我们自己首先应该找好方向,而这方向,正是从读书中来,正是从世界观和人生观的改造中来,正是从教师道德修养的提升中来。

二、勤奋教书,全面培养学生的好习惯。作为老师,不是为了教书而教书,而是为了教会学生怎样读书而教书。教授知识固

然重要,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获取知识,我们的学生正处于义务教育阶段,还没有形成独立的人格,教师的作用不言而喻,如何正确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形成好的学习习惯和读书方法,比简单的传授知识更为重要。因此,我们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对书的感觉,对书的兴趣,以及读书的正确方法。让他们在书的海洋里学会如何捕捞对自己有益的东西,也只有这样,才不枉我们教书、育人的根本宗旨。

沈从文说,读书的关键是学以致用。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们看得更远;用书作垫脚石,我们攀得更高。我用魏书生的“责任包干制”和“心理穿透法”管理自己的班级,使我有了更多的时间读书。读朱永新的《新教育之梦》,面前仿佛呈现出一幅理想的教育蓝图,促使我以饱满的热情进行理性的思索。读加德纳的《多元智能》,我明白了因材施教的最终原因。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在向我诉说崇高纯真的人性教育的真诚。李吉林老师的《情境教育的诗篇》使我第一次明白了小学教师的快乐。读李镇西的《爱心与教育》,我懂得了用教师的心灵赢得学生的心灵、用教师人格塑造学生的人格才是真正的教育。

读书引领人生 篇11

人在一生中取得的最终成就,人在一生中获得的社会地位,人在工作中获得的报酬,并不取决于在校期间考试的分数,也不完全取决于个人的努力程度,而是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们所学的专业以及后来选择什么样的行业。人们所从事的事业的价值以及所担任的职位的重要性决定了特定的人生价值。

从历史的角度看,不同时代赋予特定工作独特的历史意义,各个时代记录的历史人物的角色内涵各异:在民族解放运动时期,“民族英雄”、“爱国义士”和“共产主义战士”是最值得人民怀念的;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企业家”、“经济学家”和“职业精英”却成了人民崇拜的偶像;在“非典”时期,“白衣天使”却成了“英雄”的代名词。所谓“杰出人物”就是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担任重要职责、发挥重要作用的人物,这就叫“时世造英雄”。即使在同为经济建设时期的不同阶段,各个领域、各种职业的作用和地位是不一样的,选择相同职业的人在不同经济阶段中或同一阶段中不同发展程度的地区和机构,其发挥的作用和所处的地位是截然不同的,所获得的相对回报和价值实现也就大相径庭。

在职业定位确定之后,人生价值在经济和社会层次上的体现就基本确定了基调,其变化只是在职业价值范畴之内有弹性地浮动,若想要跨越特定职业的历史性限制是非常困难的,个人无论如何努力也难有回天之力。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因此,职业的选择在人生职业设计的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个人事业的发展和人生价值的实现。职业选择是一门人生大学问,人们在职业竞技场上的较量实际上在这个时候就已经开始了。选择时代呼唤的、适合于自己的专业、行业和职位是职业生涯中的重要抉择,如果这一步走不好,就极有可能“一失足成千古恨”,这一步走好了就是“好的开端,成功的一半”。

选择某一职业工作岗位需要具备一定的职业条件,这就要求我们在得到某一职业前做好相应的职业准备。“成功属于有准备的头脑”,这句话在人生职业发展的历程中更加证明是其至理名言。

在现代化程度很高的当今社会里,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各行各业都逐步建立起严格的行业规范和职业准则,企事业机构和行业管理部门对各行各业的从业人员提出了许多职业化的要求。这些对从业者的职业化要求通过行业和综合管理机构总结和规划,形成系统的行业和职业管理制度。这些制度包括准入制度、从业资格、执业资格和职称评定等制度。准入制度是指进入一定的行业和一定层次的职业工作必须通过一定程度的学历教育和教育年限,这是人们从事社会工作的基本准备。准入制度是人们公认并能够被接受的就业管理体系,即使不去考虑这种制度的约束力,用人单位也往往能够在选拔工作人员时自发地应用这一准则作为决策的一个重要依据。职称制度是我国长期以来进行岗位级别评定,也被广泛的用来决定从业人员担任相应层次工作的资格证明。目前,拥有特定类别和一定级别的职称在国家行政机构、科研院校和其他事业单位仍然是从业人员相互竞争和攀比的焦点问题,甚至成为地位和特权的象征。

人们已经比较熟悉并能主动应对准入制度和职称制度的要求,但对于从业资格制度和职业执业资格制度等体系的要求,人们在从业前往往知之甚少。其实,社会对各行各业的资格鉴定和等级评定已经形成了一种多元化的开放式的系统,许多行业、岗位并不采用职称评定制度,而是被针对性和实用性更强的从业资格和职业执业资格考试和评定体系所取代,并面向全社会公开考试和评审。从业资格指除一定的教育程度和受教育年限以外从业者还需要通过的与所从事行业相关的知识和技能考试和评审的资格证明,如会计技术资格证、证券从业人员技术资格证、报关员证等。从业资格证是现代人通向某项职业生涯的通行证。职业资格是指从事与某行业中不同层次的职位相对应的职业资格证明,一般分为初级、中级、正式级和高级等四个级别,如经济师、经营师和国际商务师等。执业资格是开办某些特殊行业和业务或获得从事这些特殊业务中的有效认定权的资格证明,这种资格证书往往需要通过相关的统一考试和严格的年度评定方可生效。如注册会计师、注册评估师和律师等都属于执业资格的范畴。凡是政府权威机构设立了执业资格制度的业务范围,未获得相关执业资格证书的人员一律不容许从事这类职业。

读书,点亮教育人生 篇12

在父亲的教诲下, 我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 考入一所大专院校的数学系, 毕业后, 成为一名教书人和读书人, 直到后来成为“平度市首届教科研带头人”、“青岛市教育读书人物”和青岛市“十佳教育读书人物”, 我没有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父亲生前曾多次对我说过, 将来挣多少钱, 当多大的官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要读好书, 教好书, 写好书, 因为书代表着人类的良知, 书是最好的历史记载。现在想来, 父亲的话就是真理。他老人家溘然长逝时, 百年老屋中, 他的枕边还摆放着纸张泛黄的《中国历史》和《新华字典》, 父亲是在用生命读书, 这种无功利读书给我的心灵带来强烈震撼, 是父亲开启了我的阅读之旅, 让我的精神世界焕发出勃勃生机。我感激已经故去的父亲, 也感激辛勤培育过我的园丁们!

读书是获得智慧的重要源泉, 也是我专业成长的起点。难忘啊, 在乡下教书的日日夜夜, 黑暗的小屋子里, 微弱的灯光下, 我认识了文学巨匠托尔斯泰、高尔基、雨果、海明威;菜畦边, 我结识了大科学家牛顿、爱迪生、爱因斯坦、居里夫人;麦田中, 我走进屈原、司马迁、曹雪芹、鲁迅的家园……读书, 驱除了心灵的孤独与寂寞, 丰富了我的精神生活;读书, 开阔了我的求知视野, 让我踏进了人类的智慧之门;读书, 让我在学者型教师之路上, 越走越远!

“读教育名著, 做智慧教师。”读书, 为我的专业成长注入了新的活力。2011年, 青岛市中小学教师“十二五”读书实践工程开展以来, 我就像古代流传下来的“枕上、马上、厕上”那样, 捕捉一切时机, 读名家经典, 读大师的著作。从蔡元培、鲁迅、陶行知, 走进魏书生、李希贵、李振村;从苏霍姆林斯基, 走进美国的第56号教室……我边读书, 边运用, 边思考, 体味大师思想的精髓, 为从事创新教学实践, 自觉探寻教育规律, 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譬如编写数学歌诀辅助教学, 像求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集时, 我将数形结合起来编写道:“大大取大, 小小取小, 大小小大中间找, 大大小小解不了。”由于遵循了学生认知发展规律, 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教学有方, 但教无定法。我想, 尤其在当下扑朔迷离的教学改革中, 只有读经典原著, 才会有自己的主见, 才不会因“东施效颦”而迷失方向。

铁肩担道义, 读书图国强。读书的确是推动教师职后教育发展的潜在力量, 苏联作家布罗茨基说:“一个不读书的民族, 是没有希望的民族。”一代教育大家朱永新认为, 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阅读水平”。2012年4月20日, 我聆听了我国著名教育专家李振村先生的读书报告, 其中涉及这样一个沉重的话题:“中华民族最大的危机是什么?”我在心中沉思着……振村先生站起来疾呼:“是读书人越来越少!”振村先生振聋发聩之语, 一直在我心中徜徉。作为一名乡村教师和教育读书人物, 我深感肩上的责任是重大的。我不仅自己要继续读好书, 还要引领我的学生好读书, 感召我周围的教师好读书, 呼吁和推动全社会的人都来好读书, 读好书。唯有如此, 我们的教育事业、我们的国家和民族, 才能得到持续发展和持久的繁荣!

读书——为人生充电 篇13

有人说:阅读是蓝色的,因为大海是蓝色的,梦想是蓝色的。正是读书给了我一个当教师的蓝色的梦。我是读着特级教师斯霞的《我的教学生涯》一书走上讲台的。记得师范毕业时,社会上“下海”成风,财富积累是衡量人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志。教师则属于清贫一族。刚从教的不适应,教师工作的辛苦,常常使我感觉力不从心。有时心里也会这样想:继续当教师?还是趁年轻改行?迷茫时我翻开了《我的教学生涯》这本书。感受着斯霞老师的人生经历,聆听着她的人生感悟,我被深深地震撼了:这位年近古稀的老人为什么拥有着孩子般明朗灿烂的笑脸?她的身上为什么散发着母爱的光华?原来是教师这个职业赋予了她永远的青春,对孩子的满腔的爱带给了她鲜活的生命。她淡泊名利的一生是为教育事业奋斗的一生,这样的人生又岂是金钱所能亵渎的?这不正是我们所应追求的梦想吗?于是我的心如大海般澄澈了:不是有这样一句话吗——星星在哪里都是亮的,就看你有没有抬头去看。孩子们渴求知识的眼睛不就是照亮我夜空的星星吗?那我就做一个快乐的追寻光明的人吧!于是我爱上了教师这个职业。

工作在继续着,转眼间我步入了三十岁。望着同龄人成名成家,春风得意,盘点自己,值得炫耀的成绩却寥寥无几。是该甘于平淡还是继续患得患失?人生似乎陷入了“瓶颈”状态。书还在读,心却找不到了。后来还是读了《全国优秀教师事迹报告》,才打开了我的心结。黄静华老师是上海的一名普通教师,从事着和我一样的教学工作,上课、家访、转化后进生——平凡琐碎。但黄老师却做得那样耐心细致,不计得失。她用无私的奉献把这些琐事变成了一粒粒璀璨的珍珠,串起了闪耀着人生价值的美丽的珍珠链!伟大源于平凡,正是这平凡铸就了人类灵魂工程师的伟大!有位名人说:书,应是一把击破我们心中冰海的利斧。此时,阅读对于我来说就是点燃生命的红色,它启迪着净化着我的心灵。于是我为自己的人生重新定位——脚踏实地,做好每一件事;安于平凡,守好心灵的净土。美国作家塞林格在《麦田守望者》一书中写道:“我想和成千上万个小孩在麦田里玩„„我站在悬崖边守望,捉住往悬崖边狂奔的孩子„„我真的只想当个麦田里的守望者。”麦田守望者是信念的守望者,是理想的守望者。那么,我也担负起一个守望者的责任吧,守望纯真的童心,守望这神圣的教坛。

路遥人生读书笔记 篇14

路遥人生读书笔记 篇1

“人生,其实无非是矛盾与选择的综合体,无关对错,仅仅在于我们能否有勇气在矛盾中作出选择并勇敢承担一切后果。”

路遥的小说《人生》扉页上有着这么一句话:“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

我们的这一生中要经历许多大大小小的考试,无论是学生时代的单元测试、期中、期末考试,还是我们工作以后的单位测试,我们每一个人身上都有为这些考试奋斗过的痕迹。但还有一种考试,它并不是以任何一种形式呈现的,但它又无处不在。它在我们降临于人世间的那天就已经存在了,它就是——人生的考试。

路遥的《人生》讲的是农村青年高加林怀揣极大的热情向城市走去,他的代价是放弃了农村姑娘刘巧珍对他的真挚爱恋,选择了城市姑娘黄亚萍在一起。但是由于他的农村人身份被迫失业,他又不得不接受现实与黄亚萍分开。高加林回到了农村,发现刘巧珍已嫁为他人妇,最终爱情、事业都一无所获。

合上书本,我感到了对这个悲剧结局的一种深深的彷徨。高加林在城市和农村之间角色的来回转换中,他享受着幸福,但也承受了巨大的痛苦。理想与现实的斗争带来的落差让人难以承受。在最后高加林放声大哭的时候,让多少人为之感到无奈。哭声中当然有对刘巧珍在他回来之后还要帮他找工作的感激、当然也有失去刘巧珍这样一个对他真心真意的人的懊悔,但更多的是对于他人生的无奈。难道我们真的能够大义凛然地面对城市知识女性黄亚萍而不为所动吗?我们也难以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去谴责高加林。

高加林和刘巧珍相处时,因为知识背景不对等,他们之间只能谈论一些如“老母猪又生了几只猪仔”这种令高加林感到乏味的事情。即使我们不看大结局,我们也能够猜出他会作何选择。正是因为他的失败,才折射出人生之路上的选择有多难,代价有多严重。人都是向往美好生活的,我佩服的是高加林这一份敢于抉择的勇气。

对于高加林令人唏嘘不已的结局,我想,这就是人生。

人生的考试环环相扣,上一场的考试结果决定下一场考试的内容、等级以及评定方法。人生处处是考场,人生事事是考题。因为我们是唯一的,所以在找参考答案的时候,其实也是在找自己的人生路。我们这一生,人生的路有很多条。人生的不同选项只是代表不同的方向,它没有标准的答案。当我们站在人生的岔路口时,面对不同的选择,我们必须做出决定。当我们决定踏上其中的某一条路时,即使踏上去后才知道它并没有我们之前想的那般美好灿烂,但我们也必须走下去。我们无法回头,只能坚定地走下去。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这部现实主义作品教会我们什么?是让我们不敢做出关乎命运的抉择吗?不,《人生》教会我们的,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勇气,以及就算奋斗过后失败了也不后悔的决心。高加林的选择本没有错,错的是那个时代。他“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抉择,奏响着儒家入世精神的最强音。这一价值理念,不是择善固执的口号标榜,也不是“死马当做活马医”的倔强,而是由经史人文传统而来的应世智慧。所以,对于我们来说,在面临命运的转折点时,选择走哪条路就坚定地走下去吧!

路遥人生读书笔记 篇2

《人生》已经读完好长时间了,本来刚一读完就要写读后感的,但没有一点时间就没有写。

一向到此刻我还是记忆犹深,《人生》是短篇小说,个性具有吸引力,书中只写了高加林一年内的事业与感情的巨变,但却让人感慨,虽是小说,却又绝的在是太现实了!是啊,人,拥有的时候就好象拥有了一切,什么都朝着自己奋斗的方向发展,自己觉得自己好象很伟大,但当失去的时候却又会失去一切,就在突然之间,自己什么都没有了!!但是,残酷就残酷在那里:人最大的痛苦不是没有得到,而是得到后再失去!!高先生正是这样,他的教师做不成了,呆在家里好象失去了一切,但是,突然之间,他又拥有了一切,事业,感情,前途,该有的他都有了!!可还是在突然之间,他又失去了一切,什么都没留下,他又回到了自己的起点!!而时间只有一年!!!

路遥人生读书笔记 篇3

就像路遥的《人生》,高加林选择了刘巧珍,就是选择了土地;高加林选择了黄亚萍,就是选择了城市;然而最后,高加林被迫离开城市,回到农村,也正是由他这之前的选择所造成的。

所以,人呀,还是要有远见。如此,你在面临人生重大选择上面,才不至于迷茫,才不至于盲目。人生要做正向积累,不走弯路,便是捷径。

除此之外,高加林这个人,优点不少:质朴、肯吃苦、努力等。然而缺点也比较明显:离开刘巧珍,说明他不够仁义;选择黄亚萍,抛弃刘巧珍,说明他比较自私;最终选择错误,又重返农村,从头做起,说明他考虑不周。

故事并没有完结,他现在最大的资本就是青春,他才24岁,完全可以从头再来。我们现在也正值青春年少,虽然拥有者这世界上最宝贵的财宝——青春,但我们也不能够随意浪费,要且行且珍惜,抓住一切机会去学习,去提升自己,要浪费宝贵年华。做人的话,不能够太自私,要讲仁义,要有感情。要么就不动情,动了情就要负责。否则,且不说报应不报应,但就自己心里,也是过意不去的。那么路遥的《人生》,虽然讲的是上个世纪的事情,虽然说的是城市和农村之间的交织,但就我而言,借鉴意义还是很大的。很多道理都是相通的,我读过之后,收获之处最大在于两点:一是要有远见,慎重选择;二是要讲仁义,要负责任。远见仁义,与君共勉!

路遥人生读书笔记 篇4

读完路遥的《人生》,有几个小感触,虽然我的阅历有限,但是这其中的道理似乎也明白!

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那么几步,个性是当人年轻的时候。没有一个人的生活道路是笔直的,没有岔道口的,譬如政治上的岔道口,事业上的岔道口,个人生活上的岔道口,无论哪一个,走错一步,能够影响人生的一个时期,也能够影响一生。就像《人生》中的高加林一样,其实所有的路都是他自己选取的。

人们常说,浮的高,跌得重。无论到了什么时候,做人的根本不能丢……

再有,最重要的一点:…………高加林失去了他的‘金子’,一辈子再也不会有了……纵然他疼得撕心裂肺……

说得再俗一点,我觉得人生就像打麻将,不管手里的这副牌是好是坏,亦或是不留神发错一张牌,你都得按照排场的规矩认认真真的玩下去,不能随便就把牌一推,说,不玩了!

所以,我们都要好好珍惜我们所拥有的一切,利用这一切去创造我们魅力四射的人生吧!2祝福,我爱的人和爱我的人!

路遥人生读书笔记 篇5

当高加林的民办教师工作被村里一把手明楼的儿子三星给无理的顶了,他对人生啊只有怨恨:三年前的高考落榜如果说是挨了一巴掌的话,那下岗无疑是一闷棍了。然而,落榜了起码还当上个民办教师,也算是生活补偿自己一个甜枣,心里不至于太绝望。况且这两年自己一边认真教学,一边刻苦学习,既赢得了学生娃的尊敬和全村老少的爱戴,又给自己继续上进打下了坚实的铺垫。一切都蒸蒸日上的时候,偏出了这么一挡子事儿,心里能不难受么!可是生活好像永远会追求一种“中和”,不让苦命的人太悲惨。于是,村口路上,善良的姑娘巧珍的深情表白终于给了这受伤的心灵一块灵异的膏药,况且这膏药的愈合作用真好,好到可以让高加林放弃曾经的理想,甘愿作一个农民。在此时,生活似乎又归到了平静,却想不到,又一件意外的事情发生了。

高加林的叔叔回乡当了领导,村里干部为了巴结他,走后门给加林谋了个城里记者的职位。高加林曾经的已经变灰色的梦想,又鲜活的闪在眼前了!这先抑后扬的手段用的真好,高加林对生活感恩戴德了,并且拼尽全力,很快闯出了一番事业,成了小镇的明星人物。生活的泡沫很容易迷失一些人的眼睛,让他们在缥缈的梦境中忘了自我,开始追求空中的楼阁。加林不就是这样吗?经历一番挣扎,他最终辜负了对巧珍的只跟她一人好的誓言,跟城里姑娘黄亚萍在一起了。一切似乎都异常的圆满,然而,正如前面提到的:“生活追求一种“中和”,不让苦命的人太悲惨”,它也决不让幸运的人太圆满。一纸状子,剥夺了高加林到手的一切,然生活转了一个圈子后,又回到了农村。好像黄粱一梦,虚幻一场,然而不同的是,物是人非,他已经失去了巧珍,那最可爱的姑娘,拥有金子般心灵的姑娘。

生活好会开玩笑,好像猫捉到老鼠,便玩弄它,玩够了再吃掉。究竟是多么强大的对手,在生活那头操纵这一切变局?难道人,永远只能作被动的承受者?抑或物极必反,中庸之美本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永恒的规律。聪明的人,知道适可而止,不过分贪图,不过分软弱,终于赢得美好而长久的幸福生活。无奈生活中总有一些不懂得知足的人,拥有了一些,便觊觎着更多。贪婪的心,就算倾尽太平洋的海水都填不满。总是盯着自己的空缺,却不注意自己的丰满,这样,即使很富足了都不会快乐,而且往往到头来,追求的东西到不了手,连已经拥有的都保不住!

你见过在在记忆里保持永恒美丽的昙花吗?她拥有一瞬间的精彩,而无法获得平凡的安宁。你见过路旁默默无闻的野花吗?她失去了娇媚的身影,却赢得了可贵的自由。你见过山间奔腾的小溪吗?她时刻繁忙不停息,却怀着奔入大海的理想和勃勃不息的活力啊!人,不是神,没有超越一切的不可凌驾的力量,就不该有过分奢侈的理想和贪得无厌的心灵。拥有一些,注定要失去一些,不同的只是如何取舍。当数量无法改变时,质量便是唯一值得去追求的东西。

路遥人生读书笔记 篇6

近日读了路遥先生的《人生》,男主人公的生活经历让我知道努力坚持现在,不用那么彷徨,不用那么忧郁总有一天你会找到你相要的生活,你的人生也因些也美好。

看了这本书,让我思考什么叫做“热爱生命,热爱生活”。那么纯粹的因为生命的美好而每天充满活力,每天踏实的生活。我想因为我没有真正接触过那么厚重的土地,在土地上认真的劳作过。也就没有办法感受土地宽广的胸怀,那包容一切的力量,那最原始生命的意义和热量。

我想我们再也不是土地长出来的苗了,也不再把根扎在土里了。我们被架在空中,成长在空中花园之中。所以也不再那么踏实了。在空闲时间变得无聊,无所适应,太多的人沉浸在网络的世界。很少有时间再来感受生命的美好,感受身边微小的美好。毕业之即,才更能感受到物理的巨大吸引力,仿佛所有的事都只为了工作之后每月的工资能涨一点,再更高一点。可是那是否也只是生活的一部分了?

我现在还太年轻,对于生命和生活,我了解的还太少。我只希望,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会为春暖花开而高兴,为每天的到来而激动。要是能一片土地就更好了。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路遥人生读书笔记 篇7

读罢路遥成名小说《人生》,感悟良多。

一个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的中国西北年轻农民,受困于农村传统观念、社会飞速变化中的种种不公,以及自身的自卑心理,怀才不遇、渴望实现自我价值。故事的环境背景是西北农村,与我生活的环境有很大差异,然而那种小人物的奋斗故事却能够很快抓住我的心,不仅仅是因为它和我喜爱的另一部路遥著名小说《平凡的世界》有几分相似,更因为它与大多数读者(比如说我)的心理体验相贴近。

没有人的人生路是笔直、顺利的,从小到大,我们的生理与智力都由弱变强,没有人刚刚降生时就强悍,应对周围的世界和自己的生活,没有人有绝对的自信。一句话,我们都以前是弱者,都是经过无数的努力,才成为此刻的自己。于是,在高加林身上,我们无一例外地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我们能够体会他被人顶替了民办教师职位后的愤恨,能够体会有知识有抱负的他,应对自己重新成为农民这一现实时的苦闷,甚至当他获得巧珍的感情时,作为读者的我,内心也浸润着清凉的感动,对加林在不幸中的幸福感同身受。

文学作品的神奇之处在于,它在制造距离的同时,也制造了关联性,让你在别人身上看到了自己,让你与作品中的人物不自觉地产生“同感”。

小说的上半部分并不十分精彩,却为下半部的跌宕铺垫着情节与情绪的背景。命运的不公与不幸、逆境中的感情、冰冷中的温暖、不屈不挠的自我奋斗……上半部以加林的自我实现为小结,然而所谓的“自我实现”,却又来的让人摸不着头脑:一个几十年不见的叔叔转业回乡在县里任局长,被人轻视的家庭因此而扬眉吐气,加林也因此被叔叔身边的溜须拍马者顺理成章地安排了有前途的职业,摆脱了他的农民身份。

然而,为他高兴之余,内心总有些许不安。下半部分故事的发展一波三折,来到县城的高加林果然一展他的才能,事业平步青云,而他也收获了新的感情。在感情的两难抉择中,他衡量的标准不再是内心的感受,而是现实的利益。为了事业的发展,为了从县城到真正的大城市,他用“缺少共同语言”这样冠冕堂皇的理由欺骗了自己,放下为他付出一切的那个为我所熟悉、同情的小人物高加林,而是一个看不清自己、为眼前利益放下生活原则的迷途青年。

此时,读者和看着加林长大的德顺爷爷一样悲哀,为了加林的迷失自我而感到惋惜和痛心。

但是,在我们满以为出卖原则的人将和新欢奔赴幸福新生活,而故事将成为淳朴善良的巧珍孤苦一生的杯具时,作者又借命运之力和所有人开了个玩笑:受伤的小人捅了背后一刀,踢爆了加林借“后门”获得职位的秘密,刚正不阿的叔叔没有袒护亲属,春风得意的青年即将再次面临成为农民的命运。急转直下的故事进展不仅仅惊得主人公半天回但是神儿,连对他由同情、赞许到愤恨、不齿的读者,也无法不感到错愕。

路遥并非故意玩弄情节,事实上,人生本也如此。有人说,人生无常,然而作者在此就是在探讨,无常的人生中,冥冥中亦有定数。这听上去像是封建迷信思想,不妨打个比方:

人们常说“足球是圆的”,但这“定律”常常只能局限于一场球赛,偶然因素几乎能够主宰比赛、决定最终的胜负,而如果将探讨的范围扩大到一整个赛事,甚至某队或某国多年的足球事业发展,我们看到的就不再是“足球是圆的”,我们看到的是“性格决定命运”,这就是偶然中的必然。就像黄亚萍父亲说的,“生活永远都是公正的”。而用时兴的话说,就是“出来混,迟早要还的”。

于是,一切回到原点,加林重新回到农村老家,成为农民,只是他身边已不再有大小姐黄亚萍那“高雅”的爱,更可悲的是,他把自己最珍贵的宝贝给弄丢了——痴情淳朴的巧珍已嫁做他人妇。

加林就是我们每个人,他和我们一样,有信念、敢追求,但也有我们都有的弱点。很多人不也和他一样,为了到达目标,有时甚至出卖原则。德顺爷爷对加林爱得深切,由爱而生恨,但恨是以爱为基础,恨其不坚持,却并不一棒子打死。因为每个人的人生,都会走弯路,跌倒了敢爬起来,人生还要继续。

回过头来看,巧珍的美是美到极致的。那不仅仅是因为小说中的她是农村远近闻名的俊女子、身体像白杨树般苗条,更是因为她的纯粹。她爱得纯粹,没有半点虚假,也不掺杂半点个人利益。加林的需要,她总是最懂,就连分手后她对自己婚事的决定,也是为了他——她明白加林仍然在内心中爱着她,为了禁绝他对自己的留恋,让他勇敢地追寻自己的“幸福”,她在悲痛中很快地把自己嫁掉了。就像德顺爷爷所说,巧珍的心像金子一样。她虽然斗大的字不识一升,但她勇于追求,更重要的是,她一向坚持自己的生活信念和原则,从未改变。

这个时代的大多数读者,依然会被朴实、美丽的巧珍感动,会为她的善良以及为爱甘愿奉献一切的纯真而赞叹不已,但已经很少有人愿意以她为榜样,只求付出不问回报了。追求结果而忽略过程,在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原本应有的微妙平衡之间,毫不犹豫地选取后者,这正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最大悲哀。

路遥人生读书笔记 篇8

如果觉得生活淡出鸟味来,不妨读读书,读书就是和作者交流的过程。要知道你挑选的这些作者在你生活里或者身边方圆百十里都没有的人。

遗憾的是,生活里绝大多数时候,大家宁愿花100元和狐朋狗友吃顿火锅,也不愿花30元买本书,和作者聊上一晚上或者好几天,获益匪浅的过程大多数人都是拒绝的。宁愿做一个大多数,摆拍咔嚓一下,晒个朋友圈的愉悦程度远远大于读书。

路遥的《人生》这本书一直没看,窃以为看完了《平凡的世界》路遥其他书就不必看了,没想到看完之后对自己的狭隘观点感到惭愧。这本中篇小说,还是会引起很大的思考。

我在20xx年元旦当天读完的,很多人就是一句:高加林是个渣男。是的,短平快的评论,做个键盘侠总是伟大正直的。

我想的是,假若你有了进入中央部委的机会,谈了个爱人在农村,你怎么取舍的呢?理性的人可能说不违法,也没结婚,分手呗,我们还是现实一点吧。置身其中的时候百般托词,置身事外的万般指责,这就是我们的狭隘视野。这个问题也不太贴切,因为时代背景不同了。

换做我是高加林,我也不知道作何选择。我会畏惧一眼望不到边的农田,也会担心自己被同龄人远远的甩在不为人知的角落,更多的是从此远离那丰富多彩的世界,面对单调枯燥的人生不发一语,生和死都变的沉默。正如《东风破》里写的那样:夜半清醒的烛火不忍苛责我。近几天看到最为狠毒的一句话:站在命运的转折点,还以为是生命中普通的一天。这句话对于处于备考状态的各位,最为恰当不过。

你觉得今天的时间和一月之前的时间别无二致,正是这毫无差别的每一天的普通,让你在命运转折点大势已成的时候又开始喟叹运气不好。

路遥人生读书笔记 篇9

人生这本书,三年前当我选择考研这条路时在网上看过电子版,当时一直以为还有后续情节,而今看完纸质版的,确定这个不是结局的结局是真的结局。

每次看完人生我都是一气呵成,开始我会为高加林的遭人陷害,被迫离职深表同情;当他走到人生低谷时却遇到了好姑娘刘巧珍,她给他爱情的滋润,他是幸福的,虽然没有稳定的事业,但却拥有甜蜜的爱情;再后来因为叔父的关系,各种辗转托人走到了省报的前线,加上自己的才华横溢,很快开始崭露头角,春风得意;这时候遇到学生时代的老相好黄亚萍,如今的高加林突破了现实的障碍,大家闺秀黄亚萍曾经的担心也释然,于是两人旧情重燃,各自抛弃现有的对象而走到了一起;他们是都市的时尚代表,俩人很快尝尽了事业爱情双丰收的甜头,准备进一步地发展;但,意料之外的事情发生了,高加林此前升迁的各种手段被人披露,他被“打回原形”,回到了曾经那感情炽热却又常渴望离开的故土。一切就像梦一般发生在高加林身上,让他深深地体会到现实与梦想之间的距离,是那么地近,又是那么地远。

书中人物刻画栩栩如生:刘巧珍,在农村被很多人追求,却又偏偏爱上高加林,好不容易获得他和旁人的认可享受甜蜜,不想爱郎却要去县城走马上任,于是她陷入漫长的相思与等待中。不曾想,等来的却是爱郎的无情抛弃。心灰意冷之后她开始表现出不正常的平静,一狠心带着对加林的恨与爱嫁给了一心追求她的掌管马店的马拴。不久,高加林因事打回原籍,她却因爱一直在别人甚至家人面前袒护着他。无疑,她是善良的、是纯真而又质朴的,是典型的农家闺秀,她没有做错什么,但她的命运却是值得我们同情的。

黄亚萍,典型的时尚都市女,拥有不错的家庭背景,学生时代对加林抱有感情,但因加林身在农村而选择放弃,毕业后备受克南追崇,与之将就着自己的感情,直到高加林以省报记者的身份出现在她眼前时,她平静地感情再一次掀起了狂风巨浪。他不再局限在农村了,突破了自己不能与“农村”结合这一心理界限后,她不顾一切开始了对加林狂热的追求。而此时的加林处在事业的巅峰时期,春风得意,又有如此俊俏的老相好追求,一狠心一跺脚,二人都选择抛弃了现有的对象走到了一起。拥有着共同的价值观,他们很享受的沉浸在都市的二人世界里。不料,加林的事情“败露”,迫于现实或是迫于自尊,俩人都无法接受自己和对方接下去的关系,于是含泪分手。个人看来,黄亚萍是现实的,但她又是有思想有追求的,愿意付出代价去追求有共同价值观的人,但她也逃脱不了现实的束缚,她是一个典型的都市女性现实派的代表。

德顺爷爷,典型的庄稼汉,劳动人民都是善良的。在众人都不看好加林和巧珍的关系时,他力排众议,力主赞同,赶架子车去城里拉粪,故意撮合他们俩同去并让他俩挨着坐后面,千方百计给他们创造独处的空间,他是祝福他们的。之后加林抛弃巧珍,他应该是同情巧珍而斥责薄情郎高加林的;但当最后高加林因事败露回到家乡时,他又是同情加林的,他是第一个站在村口迎接这个备受打击的年轻人,他安慰他,用他毕生的劳动智慧去抚慰这个受伤的年轻人,他被打动。从零星地这几点看来,德顺爷爷是劳动人民的典范,心地纯朴又忠厚,关心下一代人的成长,向他致敬!

写了很多,豁然发现,其实我们的人生又何尝不如此?在强大的社会潮流面前,我们努力追寻着自己心中的那个梦想,只要有一丝机会向上攀登就绝不放弃,我们是渺小的,但这并不排除我们不能用自己的实力和手段去追求自己的理想,当然盲目地追求并不可取,但只要是正当的,合法的,我们就应该努力去争取。

因为,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却常常只有几步。

路遥人生读书笔记 篇10

近日借的书都还不错,每天做点儿开卷有益的事。不知怎的,有本书自从书名印入我脑海就一直接忘不了了。路遥的《人生》几次都想借来看,但在图书馆都没找到。算了,在网上百来了一本电子的。感动着加林和巧英的爱情也感动着感情与理智之间的抉择。结局虽然不那么完美,但是总觉得人生或许就该是这样的。人活着,就要对自己的选择有所担当。

书中有几段风景的描写,很传神,看着仿佛身临其境。

外面的阳光多刺眼啊!他好像一下子来到了另一个世界。天蓝得像水洗过一般。雪白的云朵静静地飘浮在空中。大川道里,连片的玉米绿毡似的一直铺到西面的老牛山下。川道两过的大山挡住了视线,更远的天边弥漫着一层淡蓝色的雾霭。向阳的山坡大高分是麦田,有的已经翻过,土是深棕色的;有的没有翻过,被太阳晒得白花花的,像刚熟过的羊皮。所有麦田里复种的糜子和荞麦都已经出齐,泛出一层淡淡浅绿。川道上下的几个村庄,全都罩在枣树的绿荫中,很少看得见房屋;只看见每上村前的打麦场上,都立着密集的麦秸垛,远远望去像黄色的蘑菇一般。

太阳刚刚落山,西边的天上飞起了一大片红色的霞朵。除过山尖上染着一抹淡淡的桔黄色的光芒,川两边大山浓重的阴影已经笼罩了川道,空气也显得凉森森的了。大马河两岸所有的高秆作物现在都在出穗吐缨。玉米、高粱、谷子,长得齐楚楚的。都已冒过了人头。各种豆类作物都在开花,空气里弥漫着一股清淡芬芳的香耒。远处的山坡上,羊群正在下沟,绿草丛中滚动着点点白色。富丽的夏日的大地,在傍晚显得格外宁静而庄严。

他们默默地偎在一起,像牵牛花绕着向日葵。星星如同亮闪闪的珍珠一般撒满了暗蓝色的天空。西边老牛山起伏不平的曲线,像谁用碳笔勾出来似的柔美;大马河在远处潺潺地流淌,像二胡拉出来的旋律一般好听。一阵轻风吹过来,遍地的谷叶响起了沙沙沙的响声。风停了,身边一切便又寂静下来。头顶上,婆娑的、墨绿色的叶丛中,不成熟的杜梨在朦胧的月下泛着点点青光。

虽然这书写的是改革开放初期,并且还是农村的故事,但是对现在依然很有教育意义。有多少人不被物质迷惑,有多少人不是活在别人的眼神里。加林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但是对自己想要的是否是正确的缺乏判断。在别人的眼里,他找到了自己。这个被认为是“自己”的人,是否是真正的自己他是迷失了。准确的说,他迷失在别人的眼神里。人生的价值体系到现在也没有建立起来。我为什么而活,这个命题没有被深刻的思考。甚至连榜样的力量也没有。我们看到的是纷繁无非是“名”、“利”二字,虽然谁都明白这个道理,却没有人脱的开。我们比从前更羡慕别人的权、钱、势、优越,我们比从前活的更自卑。甚至自卑到猥琐。

我们不能正视生活带给我们的苦难,不能正视贫穷带给我们的无奈。我们的哀怨盖过了坦然。热情没了,勇气都没了,甚至连心都没了。我们选择了盲从,选择了随波逐流。我们忘了自己还有热忱,忘了去改变,忘了跃出云层我们就都看到曙光。位置决定我们的眼界,前面的主语被忽略了,那是我们心的位置决定了我们的眼界。可是没了心又怎能看远?

《人生》结尾处有几句话,让我格外感动:

对待社会,我们常说要向前看,对一个人来说,也要向前看。生活总是这样,不能叫人相处都满意。但我们还要热情地活下去。人活一生,值得爱的东西很多,不要因为一个方面不满意,就灰心。

本来想多写些的,但是,撩拨人的感动处处都有而人的心越来越麻木。我们越来越不能感动,所以不在写的多少,有时间再看一遍原著吧。

路遥人生读书笔记 篇11

《人生》一书叙述了高加林回到土地又离开土地,再回到土地这样人生的变化过程他与两个女人之间的事情构成了书的一个发展线索。我个人比较喜欢刘巧珍,她美丽善良、贴心,处处为所爱的人着想。当高加林是一个老师时,她站在旁边默默的关注他,虽然很爱他却不敢表达,觉得自己配不上他。当爱的人被人顶替了教师职位回到家种地时,看着他在山坡上拼命挖地把手弄伤之后,心里很心疼,给他送药水;当加林提着馒头到县城卖时,她在一旁悄悄的观察着他,心里很替他着急,当加林一个馒头都没有卖出去时,她帮他卖..........这些行动都深深的打动了高加林,他俩开始谈恋爱。恋爱中,有一次他俩在草堆中谈话,巧珍对加林说“当我们结婚之后,我要让你像在学校一样,过星期天”,还有一次她到县城里看着爱人的被子薄,便说要给加林续棉花..........这些我们都可以体会到巧珍对加林无私真挚的爱。对于巧珍,我是十分的佩服,一个女人到底有多大的胸怀才可以这样默默的付出,可以苦自己,却不愿意自己所爱的人受苦,处处为爱的.人着想,把最好的东西留给爱的人。

对于高加林我有恨也有同情。恨他无情的抛弃了真心真意他好的人,同情他来来去去最后又回到了黄土,落下一个不好的下场。他是一个才貌双全、文武皆备的高中毕业生,自信、有抱负、有思想,读后感《路遥人生读后感1》。毕业后当上了民办教师,但是被人不公平的顶替了。他的心里很不平衡,是巧珍慢慢的安抚着他。给予了他无私的爱,让他感受到快乐。但是当他进城工作之后,渐渐的觉得自己与巧珍有差距,开始抛弃在农村的相好。记得那次巧珍到县城看他时,对他说他家里的猪生了十二个猪娃,被老母猪压死一个.......他表现出反感,不耐烦,这预示着这段感情快走到了尽头。加上黄亚萍对他的热烈追求,他更是动摇了。黄亚萍是一个城里的女人,有知识有文化,大胆、开朗活泼,对高加林穷追不舍。她与高加林之间有共同的文学爱好,这拉近了他们之间的距离。在这种情况下,最后高加林无情的丢下了巧珍,投向了那外一个女人的怀抱,我想换做现在的一些人也会这样做的。但是就像我们说的一样,任何事情有得必有失,有人告发了他进城工作是靠关系。他又回到了生他养他的那片黄土地,所有的东西顷刻之间又没有了,原有的爱人早已离开,邻居视他为负心汉。他的内心十分痛苦,世上没有后悔药,一切已来不及,只能认命了。我们不能把这些全怪罪在他自己身上,造成这种结局的也有社会原因。我们面对他这种情景时,也不敢保证不会像他那样做。在现实面前,有好多事情是被逼无奈。

到现在为止,看过路遥的好多作品,对《人生》和《平凡的世界》感触比较深。作为一个南方人,不太了解陕北的文化底蕴。但是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印象是很深的。《人生》给了我很多想法和启示,其中有句话特别好“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是啊,人生这条路需要我们好好的走,要记得曾经对我们好的人,不管在什么时候都不能忘了。做事要凭自己的良心,不能被自己所处的环境所变化,保留自己最真实的一面。在面对一系列艰难抉择的时候,好好的想清楚,不要伤害那些深深爱你的人,我们可能会失去一些机会,但是它还有可能会得到,有些人我们一旦错过了就不会再有。

路遥人生读书笔记 篇12

看完路遥的《人生》,有些小感慨。也许人生真如戏剧一般,五凑六合的,有时眼看要成功的事,到头来却是一场空;有些看起来不可能的事,反而出现了奇迹。时代背景可以影响一个人的命运,但选择也可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高加林可以说是一个人才,他有理想,有抱负。然而,在时代背景下,由于家庭出身他没有施展才华的机会,好不容易再找到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时,又被人挤下台,从半个知识分子又回到了农民的生活。他的人生一波三折,也导致了他个人情感纠葛多变。虽喜欢巧珍但在最后他们的爱情还是被现实的一系列不协调、不适合、不般配所扼杀。巧珍很爱他,但这种爱在现实文化差距、思想差距等的冲击下不堪一击。现实啊,我们可以看到,不管干什么事情都要从现实出发,尽管有再大的理想、再高的志向,一旦脱离了现实就会像断了线的风筝。在命运的捉弄下,高加林再次失去了工作回到农村时,面对全村人的舆论,一种失落与绝望从心底油然而生。而此时,村里顺德爷爷的一番话点醒了他,“你啊,刚刚二十四岁,怎么能有这么混账的想法。如多按你这么说我早该死了!而我百岁的孤老头子,无儿无女一辈子光棍一条。但我还是心里热腾腾的,想多活他几年!别说你这懒娃娃喽!我虽然没有妻室儿女,但觉得活着还是有意义的。我爱过,也痛苦过;我用双手劳动过,种过五谷,栽过树,铺过路,修过桥难道不是活着的意义吗?拿你们年轻人的说法这叫幸福。”看到这里,我突然有种说不出的感觉。我们每次抱怨自己所面临的压力时,这一切和真正的痛苦比起来又算得了什么,一切的压力和不幸仅仅只是生活的一小部分,然而有时我们却会为小小的一件事情、一次挫折、一次失恋而绝望,想一想生活其实挺好的,不要因为某一次而否定终生。

人生,本来就是弯弯曲曲的,但我们要用积极的心态,在这不平坦的路上发现生活的美并找到人生的意义。虽说人生的道路很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没有一个人的生活道路是笔直的,没有岔道口的,譬如政治上的岔道口、事业上的岔道口、个人生活上的岔道口,你走错一步,可能影响你的一个时期,也可能影响你的一生。

生活有时能把现实变成梦想,有时也可能把梦想变成现实,有时会把社会中的各个角色调换,有时会把好事弄巧成拙,关键看我们怎么去走这条人生之路,路上会有很多岔道口,我们选择之前也会迷茫失措,也许也会和主人公犯同样的错误,说白了这就是人生!唯一不同的是我们在选择之前看到了人生这本书,它让我们学会了在选择之时三思而后行。

路遥人生读书笔记 篇13

《人生》是路遥的小说代表作,小说中没有浓墨重彩浮夸的语言,没有惊天动地的伟业,也没有稀奇古怪的秘密,作者用质朴简单的语言,向读者传达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对于人生的思考和对年轻人的忠告,发人深省,令人深思。

在这篇小说中,我感受到了幸福、美好,同时也看到了人性的自私与社会的黑暗,还有生活的不易。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态度面对漫长人生?面临人生中的重大转折点,又该如何把握?人生曲曲折折,时而得意,时而失意,该如何面对人生的大起大落,起伏不定呢?读完这本书,我找到了答案。

小说的主人公高加林高中毕业后没有考上大学,在高家村当民办教师,他有能力有才华,不仅关心时政,还写得一手好文章,但命运的第一次转折很快来临,因为大队书记高明楼的儿子三星高中毕业了,书记要将自己的儿子安排到公家干活,所以高加林被顶替下来,(可见,那是的社会就已经很黑暗了)一时间,生活的沉重负担压在高加林的身上。没有了经济来源,他只能像父母那样当个农民下田种地。但一个堂堂男子汉,苦苦读书的高中生怎会甘心呢?所以,遭受打击的高加林一蹶不振。他闷在家里不出门,烦躁不安,但又无可奈何。最后他决定不能这样窝在家里窝囊,要出去挣钱,当他鼓起勇气带着母亲蒸的一筐馍去城里卖,本来就自尊心强的他又遇到了同学黄亚萍和张克楠,黄亚萍在县广播站上班,张克楠毕了业也是吃国家饭的,都是一个教室里的同学,他却回农村做起来农民,高加林心里更不是滋味了,后来一个馍也没有卖出去,垂头丧气地回了家。

在路上他遇到了在大马川道桥上等他的巧珍,巧珍是村里生意人“二能人”刘立本的二女儿,她家境好,人又标致,是村里数一数二的姑娘,巧珍喜欢高加林很久了,她没有上过学读过书,却不俗气,打心眼里喜欢文化人,所以一心想要找个识字的人嫁了,高加林是村里的民办教师,懂得多,还经常发表文章,所以村里人对他爱慕的姑娘也不在少数。这天,巧珍热情地帮高加林把馍拿到县城去卖,回来还给他带了纸烟,并向高加林一诉衷肠,处于人生低谷期的高加林,,也喜欢上了这个善良质朴大方的农村姑娘,于是两个年轻人就幸福地开始了恋爱。但高加林的心里却有点矛盾,一方面是他不想一直呆在土地上,他有知识,向再翻身走出去,但现在他和巧珍在一起,就意味着要永远在土地上不能翻身了。

这样纠结矛盾一段时间之后,他决定适应新生活,拿起锄头,卖命锄地,这个血气方刚的男儿汉想要证明自己并不比别人差,便卖力干活挣工分,手全部都磨烂了,爱情给了他巨大的力量,虽然高加林还是不得不承受变身农民给他带来的痛苦,但他和巧珍每天都沉醉于爱情的甜蜜和幸福之中,也不再显得那么忧愁了。

命运的第二次转折又悄悄来临,高加林的叔父当兵退伍,对国家贡献突出,安排为地区劳动局局长,高加林一下又看到了一线曙光。但高加林的叔父坚持正义立场,说不能把高加林调走。之前把高加林从民办教师位置撤下的高明楼和刘占胜害怕得罪劳动局局长,又让高加林去县委做起了通讯干事,高加林能写,懂得又多,是块材料。

高加林到了县城,春风得意,工作干得又出色,各方面都很优秀,引人瞩目,成了城里的一颗启明星。他的高中同学黄亚萍在县广播站,经常读高加林的文章,他们二人在学校就谈天说地,聊国家大事,聊文学,很聊得来,当时就互有好感。但高加林毕了业回了农村,黄亚萍不能跟着他一起回农村,便和一直追求她的张克楠一起了。此时,高加林已经来到县城,她对他的感情又重燃了,向高加林表达了爱意。高加林犹豫了,善良美丽的巧珍怎么办呢?他不能做昧良心的事,抛下巧珍不管;但经过内心的一番挣扎,他要为自己的前途考虑,他想去更大的城市发展,黄亚萍是干部子弟,又有文化,这时候,黄亚萍在高加林心里比没文化的巧珍有意思多了。于是黄亚萍离开了张克楠,高加林抛弃了温柔贤惠的巧珍,两人开始了新的恋爱和生活。但这件事对张克楠和巧珍造成了巨大痛苦,巧珍每天以泪洗面,瘦了很多,但她并没有意志消沉,反而很快坚强起来,之前一直上她家提亲的马栓还是愿意娶她,她就一狠心决定开始新生活,嫁给了马栓。

很快,命运的第三次转折又降临这个年轻人头上,黄亚萍要和张克楠分手,张克楠妈妈将高加林的来路调查的一清二楚,随即将刘占胜走后门让高加林在县委工作这件事告发,纪检委严格重视,认真调查,结果是,高加林重新被打回农村。他的叔父此时也支持将他调往农村。高加林又一次受到打击,他第一个想到巧珍,痛苦不已,此时巧珍已经嫁给了别人,他把宝贵的“金子”丢了,也把自己的良心丢了。以前和黄亚萍向往的美好生活也随即向泡沫一样破碎了,他和黄亚萍撇清了关系,独自踏往回乡的路……

最后,德顺老汉开导高加林,不要意志消沉,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还是要努力生活,热爱自己的土地、家乡,他还从德顺老汉嘴里得知,是巧珍求高明楼让他还去当民办教师,听到这些高加林一下子扑到德顺老爷爷的脚下,两只手紧紧抓着两把黄土,沉痛地呻吟着,喊叫了一声:“我的亲人哪……”

小说到这里戛然而止,作者留下想象空间,高加林有没有当上老师,他和巧珍再见面该如何打破沉默,他们是否都幸福,这些只能留给读者去想象。

读完这篇小说我的内心是唏嘘不已的,为巧珍被抛弃而心痛,为高加林的昧良心而气愤,为人这一生的起起伏伏大起大落而感慨。

同时我对社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尤其是在以前以血统论英雄的时代,走后门更加普遍,一个高加林,村书记儿子要当民办教师,就把他撤了下来,变身为农民。后来又因为他叔父当了劳动局局长,莫名其妙又被安排到县委工作,最后因被告发又被谴回农村,对于这种社会的黑暗,普通老百姓是无力改变的,仅仅因为关系,就轻而易举改变了一个人的命运。既然我们对于社会的阴暗面无法改变,那我们就努力做好自己,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这篇小说还启发我们应该坚定自己的生活原则,不能因利益的诱惑就随意改变自己的志向。如果高加林抵制住了黄亚萍带他一起去南京大城市条件的诱惑,坚持自己的本心,不做昧良心的事,那么他将会和巧珍很幸福地生活,即时没有很光鲜的生活,不能像和黄亚萍那样谈论国家大事,但是有巧珍的善良质朴也足够了!高加林自己不知道珍惜拥有美好品格的巧珍,最后伤害了别人也伤害了自己。

生活偶尔会和我们开玩笑,无论失意得意,都应该保持一颗谦逊低调的心,得之我幸,失之我命。高加林在县城顺风顺水地工作生活时,他有点过分骄傲膨胀,他明明知道他眼前升起的是一道虹,但他却把虹当做桥,桥根本不存在,彩虹是出现了,而且色彩斑斓,但也很快消失了。如果他能认清自己的真实情况,坚守本心,或许小说就是另外一种结局。一个人应该有理想,甚至应该有幻想,但他千万不能抛开现实生活,去盲目追求实际上还不能得到的东西,尤其是对于刚踏入生活道路的年轻人来说,这点尤为重要,这也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仰望星空脚踏实地”“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吧!

有追求是对的,但是要以现实为基础,更要走正道,不能通过歪门邪道去实现,一旦摔了跤,反过来会给人造成巨大的痛苦,甚至能毁掉人的一生,所以我们应该昂首挺胸走正道,传递正能量。

德顺老汉在小说中是一位老者智者的形象,他虽然是没文化的庄稼人,但淳朴的语言中透着生活的哲理与真知,闪烁着智慧的火花,电视剧《我的前半生》中的陈道明饰演的老卓角色也有这一特点,他们作为长者智者过来人,能一眼洞穿你的心思,更能一语道破梦中人,指引我们走上归途,走上正道。

以前父母经常教育我:“人生很短暂,不要走弯路,要走正道”,读完这篇小说,我更加明白了,人生是走不起弯路的,尤其是在关键的岔路口上,人生的每一刻都是现场直播,要小心翼翼走好每一步。又想起以前读的现代女作家李筱懿的一篇文章《你真的打算凑乎过完这一生?》里面的一段话和《人生》所表述的道理差不多:“当女人还是女孩的时候,不太明白自己的一生其实只是由几个关键环节组成——亲情、学业、职业、爱情、婚姻、子女、朋友、伙伴,那些貌似漫长的时光,都在为这些要素积聚能量,在不该凑乎的事情上凑乎了,未来也就只能凑乎了;在核心环节认怂了,人生也就真的认怂了。”

希望我们都能认真踏实走好人生每一步,积极阳光,热爱生活,永葆正能量。

路遥人生读书笔记 篇14

“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很美好”这句话一说出来,估计大家都很熟悉。阿里巴巴总裁马云,电子商务时代的风云人物。最近在看访谈节目《财富人生中-马云》中马云有提过《人生》这本书。

也许目前很多年轻人都把马云当做偶像,我当然也不例外,《人生》这本书真的对一个人影响这么大吗?我拿起电话,先打电话给创新书店帮忙查询这本书,创新书店说没有库存,而后打电话给解放西的新华书店。店员说还有库存,我就十万火急地去解放西那边买下了这本书。

6月25日,买到书的当天,我便认真地阅读起来。6月28日,把书看完了。(还没这么认真看过一本书,白天,晚上,公车上,路边)

故事中几个人物浮现在我们的眼前:主人翁:

高加林(教师,高中毕业,当时年代也算是文化人)

巧珍(没上过学,心里深爱着高加林,做的所有一切都是为了他,刘立本二女儿)

高明楼,刘立本(村里的能人,小干部,有点狡猾)

黄亚萍(干部子女,有点任性)

德顺老汉(村里面的光棍,人生阅历丰富,懂很多人生道理)

高加林的人生轨迹,从县里到农村,农村到县里,最后结局是被贬回村中。高加林的人生是奋斗的一生,心里有很多的人生抱负,从一个人民教师,到被高明楼利用权势赶下台,让他儿子三星当老师。明楼不得不从农民做起,在此期间,巧珍深爱着他,为他付出了很多。高明楼收获爱情以后,心里踏实下来,从农民做起,努力地干活,最后被安排到县里面做通讯干事,当起了记者,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县里面的风云人物。当时的高中同学亚萍也在县里面,在学校里面就曾经喜欢过高明楼,一直很仰慕他的才华,为了他,不顾当时社会的藐视与指责跟相处两年的男友分手,高明楼为了事业,毅然把巧珍给抛弃了。不顾道德观念的影响。受到社会上,村里面的指责。最后,被人举报走后门当了通讯干事,被重新贬回农村当农民。

上一篇:2017春学校工作计划下一篇:尊严的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