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职责

2024-09-14

教师的职责(共11篇)

教师的职责 篇1

作为一名教师, 以及每一个将来可能选择教师职业的人应当扪心自问, 为什么选择当教师?当教师究竟意味着什么?

选择当教师, 就意味着必须履行教师的职责, 它关系到教师职业的崇高价值, 关系到社会尊师和教师自尊的内在依据, 关系到教师群体的职业自我意识这样一些根本性的问题。修订后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共计六条, 内容很丰富, 这里我想就当前社会上讨论较多的“关爱学生”谈谈看法。

在我看来, 教师职业区别于其他所有社会职业的地方就在于, 他所面对的对象不是物, 而是活生生的人类个体。这些个体各各不同, 但都具有独特的价值;这些个体起先都是柔弱的, 但只要有阳光雨露, 就会长成参天大树。因此, 从根本上说, 教师职业的神圣就在于它的从弱者出发的意识。传道、授业、解惑并不等于教师职责的全部, 教师的职责首先表现在维护每一个弱小生命的独特价值, 引领他们实现源于精神内部的, 具有个性色彩的社会化过程, 激励他们不断地去追求比当前更高、更完善、更美好的自我。因此保护和扶助弱者的意识也就是教师职业的基本职责。其实教师的这一职责不仅属于自己, 而且属于整个社会。在人类生生不息的发展历程中, 每一个体都是从一个弱者开始迈开自己的人生之路的, 他要经历各种艰难困苦的磨练、承受各种精神的和身体的辛劳, 然后才能服务社会, 担负起传递历史和人类文明的责任。在这一过程中, 教师的活动应当成为一种最富有希望和生机的活动, 因为教师承载着全社会的期望, 凝聚着弱者的梦想。为此, 做一名教师, 就应以自己的人生, 化作蜡炬照亮社会, 甘作春蚕温暖他人, 这是任何一个时代教师永恒不变的使命;为此, 作为一名教师就应秉承和发扬强大的人道主义精神, 实践“以人为本”的伟大信念, 接纳并引导来自各种不同背景、具有独特个性的每一个体, 帮助他们由弱者变为强者, 以教师博大的情怀托起希望的明天。

保护和扶助学生, 这是教师职业必须坚守的精神底线, 也是教师职业区别于其他任何一种职业的特征。物的生产可以有次品或废品, 可以回炉, 但教育的结果则具有唯一性和不可重复性, 因此绝不容许出现次品、废品。为此教师的职责应包含一种区别于一般历史眼光的人文关怀, 对于少年儿童, 教师更应有一种天然的敏感。因为作为弱者的少年儿童更易受到来自外界的侵犯。呵护他们、引导他们, 为他们除草灭害, 让他们茁壮成长, 这是每一个教师不容回避的社会责任。只有如此, 教育才能成为一种历史的助力, 直接或间接地推动人类的进步。

关注孩子们身边的危险, 未雨绸缪地保护好每一个孩子, 让他们健康安全地成长, 这是今天摆在教师、学校、教育主管部门乃至全社会面前的共同职责, 作为一个中小学教师, 这种职责不仅是一种个人的良知, 更重要的, 由于教师是国家教育责任的具体担当者, 因此这种职责具有公务性质。在2008年的汶川地震中, 在教师队伍中涌现出了一大批忠于教师职守, 甚至舍身保护自己学生的优秀教师, 他们永远是教师的典范。但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个别人临阵逃脱、不履行职责的行为。两种截然不同的行为让我们更加感到重申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必要性。有人说, 人都是趋利避害的, 只有在对自己无害的情况下, 才会利他。这是一种推托教师责任的托词, 不仅丧失了作为教师个人的良知, 同时也抹煞了教师职责所具有的公务性。为了强调教师对学生的这种具有公务性质的职责, 加强对少年儿童合法权益的切实可行的保护, 为少年儿童创造一个健康、安全的成长环境, 我们必须要有明确的教师职业规范要求。就学校而言, 我认为首先应当切实加强教师职业道德的培育, 纯洁教师队伍。教师由于肩负着重要的社会使命, 因此必须要有严格的职业准入制度并且有严格的职业道德规范。事实告诉我们, 只有严格教师的职业道德, 才能保证教师队伍的纯洁性, 也才能真正为少年儿童营造一个安全健康的生存空间, 真正保护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

新颁布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是加强教师专业化建设不可缺少的一环。作为锦上添花, 我认为还应有更为具体的行为规范。例如, 在对学生进行管理, 实施教育惩戒时, 以及在发生突发性事件时, 对教师的行为都应有更为明确的行为规范要求。通过这样一些具体的行为规范要求, 使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真正落实到教师的日常工作中去。

(责任编辑:王啸)

教师的职责 篇2

北川七一职业中学 焦明芳

在我们的生活中常常遇到这样的镜头:一个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能获得师生、父母的重视,被爱着;而一个成绩不好的学生则若无其人地被忽略这,爱与他们无缘。

各位同僚,作为教师,你是否有这样的感觉:爱品学兼优的“尖子”学生容易------这种爱常常是自然而然地,由衷产生地,而对成绩平平或学习上吃力的学生就不那么容易爱得起来了。

殊不知,正是这样的学生更需要人们的爱,因为他们有苦恼,甚至与自卑。他们的心,有更多需要被人理解的东西。

当然,各方面都不太好的学生,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牺牲一些时间,花费一些精力。但是这种爱更有价值,更为人称道。或许这种爱,未必一定能在学习上显出效果来,但是它使人心热,使人不再陷入消沉痛苦,从而产生积极的效果。

这我是有着多么深刻的体会啊!

记得当年我是带着稚气踏入学校大门的。刚进入学校大门的那一天,我是多么欢喜,因为我也终于拥有了黑板、粉笔、教鞭,有了一大群学生,我是一个名符其实的教师了。

听说做教师最重要的就是“威严”。于是,为了拉开我年龄上与学生过于相近的距离,掩饰我性格上的天真、幼稚,弥补初登教坛在教学上存在的许多不足,一句话,为了叫孩子们信服我,我课内课外板起了我本来友善和蔼的面孔。果然,半学期过后,我的“弟子”们变得服服帖帖了,路上,他们见到我,想笑,但脸上的肌肉扯不开来,因为怕我,想视而不见又不敢,因为我明文规定,见到来时要有礼貌,于是,只好颤着嗓音,挤出一句“老师好”,随即变低下头去,一溜烟地不见了。有时,他们在教室门口嬉耍,只要听说老师“驾到”,变吓的鸡飞鼠跳,最后钉在座位上,大气不出。这种场面,虽然多少

使我感到某种隐约的失意与不安,但终究制服了学生,并因而获得了纪律优胜流动红旗,期末,还被评为先进班级,我也获得了优秀教师的称号。这些胜利,一下子便将那些阴影一扫而光,我陶醉在自豪于得意之中。

然而不久,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把我击醒了。我当时带的是电子班,对这些中考落榜的中职学生来说,调皮肯定比普通高中的学生更胜一筹。班上有位男同学叫阳洋,他学习基础差,经常不完成作业,而且技能也懒学。为了激励他,挖苦讥讽他,要不就是板着的面孔。有一次上技能课,他又在一边玩儿,我非常气愤,也没问他为什么不做就对他下了“逐客令”:“回家反省一天”。他鼓起勇气,怯生生地说“老师,我改,我马上就去做吧”。我冷笑一声,幸灾乐祸地说:“怎么,怕挨打?还是回去好反省,挨打不要紧,只要记住疼,以后就会努力了。”他走了,我的心也“宽”了。然而第二天下午他没有来,我的心不安了。我的良心牵着我走到了他家,他并没有给家长说是回家反省的,只是对妈妈说:“妈妈,我不念书了,我在家帮您做农活。”我形容不出当时听到这句话时自己的感受,只觉得像有一只巨手紧紧地揪住了我的心。自责、忏悔、镂心蚀骨的痛楚阵阵袭来。阳洋渴望谅解,渴望温暖,渴望关怀,我,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孩子的班主任,对他是什么态度?真正把他看作是人民的后代祖国的希望了吗?羞愧啊、羞愧,教师这一神圣的职责,被我亵渎了!

记得有一位乡村女教师,她没有值得炫耀的文凭,没有一点先进的教学设施,但她有着一颗母亲的心,一双园丁的手,她以无私的爱、彩色的笑、博大的胸怀,温柔的臂膀抚慰着一群有着不同程度残疾的孩子,取得了惊人的成绩。

我醒悟了:我虽有着她所没有的,但她所具备的则正是我所缺乏的。我若还一味地保住自己的所谓“威严”能保证不会出现第二、第三个小峰吗?严峻的教训催我自省,教我悔悟。

于是,我找回了一度失去了的童心,并将它们跟孩子们的心融汇到了一起:我们一起唱歌,一起跳锅庄,随时到班上与孩子们谈理想,论时事,谈职业生涯……。孩子们变的笑了,活跃了,不再怕我了,爱上我了,有的同学甚至开心地叫我“洋哥”,还有的同学叫我“老大”。

当我用爱的火焰融化了学生心里冰块儿的时候,我像是看到了春苗在萌发;当我用智慧的钥匙为学生打开通向理想大门的时候,我仿佛闻到了百花的芳香;当我住进医院醒来看见孩子们围在我床前的时候,我好像飘游在爱的海洋;当我和同学们欢歌笑语的时候,我似乎感到青春的旋律在身上跳荡;当我新年收到孩子们贺年片的时候,我宛如喝着一杯玉液琼浆.........朋友,听到这里,您难道不感到作为一个教师的欣慰和幸福吗?

我深深地体会到,要启开孩子们心灵的大门,教师必须付出最大的热情;要开启职中孩子的心灵,更要付出十二分的爱。因为一切最好的教育方法,一切最好的教学艺术,都产生在教师对学生的无比热爱的炙热心灵之中。

要知道,爱可以化冷漠为热情,化忧郁为振奋,化悲伤为喜悦,化懒惰为勤奋。爱是真正促使人复苏的动力。这种爱每个人应该贡献,每个人应该获得。

“多元解读”,教师的职责和使命 篇3

多元解读,文本为界

钱梦龙老师曾经指出:“找到文本对解读的限制和解读自由度之间的契合点,恰恰是阅读教学最能显示其魅力之处。”这就是说文本既是教学的起点,又是传递信息的载体。语文教师只有在文本基础上,尊重文本,对文本有着深入细致的阅读体验,才能抓住多元解读文本的切入点,更加有效地指导学生对文本进行多元解读,与学生发生思想碰撞、进行平等对话。

1.依据编者的意图把握文本的价值取向。无论哪一套教材都凝聚着编者的心血,都折射出编者的理念和意图。教师不仅要引领学生解读文本,还要引导学生理解编者意图,从而把文本的价值取向准确把握,实现多元解读。在进行“多元阅读”时,首先不能忽略文本的体裁。其次,解读文本也不能脱离文本具体的时代背景,以现代人的眼光来衡量和要求先人的行为。“多元解读”并不是随心所欲、漫无目标地乱“解”和乱“读”,也不是绝对的自由,而是多元而有界的。

2.依據作者的立意确定文本的价值取向。文本的价值取向往往是作者某个时期的人生体验和情感倾向。但由于篇幅所限,作者的经历无法在文章中展现,这就使文本的价值取向显得隐蔽和晦涩。为了把握文章的价值取向,我们必须了解、追寻作者相应的人生历程从而直抵作者的内心世界。

3.符合事理是多元解读的重要条件。解读既要符合人之常情,又要符合形式逻辑。也就是说解读必须建立在情和理的基础之上。臆说肯定不在“多元”的诠释之列。因此,教师不能认同所有的来自学生的任务诠释,而是应该在摒弃过去的那种“简单确定性”的偏执之后,坚守自己的点拨和指导作用。因为文本具有深厚的内涵,所以我们始终无法抵达内涵的尽头,但是我们可以指向那个意义,然后引领学生接近那个意义。将它的精神内核植入到我们的生命中,涵养我们的精神,实现发现自我和提升自我的本质意义。

相机引导,回归文本

尊重个性差异,倡导多元理解,鼓励创意表达,并不是可以随意建立的,它必须以一定的标准和共识为基础。多元理解必须以学习材料的“应有之义”为根本出发点,个性解读也要受一定的条件制约。而且,教师对学生成长所承担的责任由教育的目的和方向决定。教师鼓励、支持学生的独特体验、个性解读和大胆陈述并不适宜于所有的情况,当学生的独特体验、多元表达与时代和民族提倡、推崇的主流价值观发生矛盾时,教师就不应该再继续做学生个体解读的支持者,甚至都不能做中立者和旁观者。教师应该发挥自身对学生的引导作用,即在珍视学生自由感悟的同时,利用自己的耐心和对学生的深厚感情启发、引导学生进行争论和思辨,使学生的思想自由地交汇、碰撞、升华,进而促成价值取向和尊重独特体验统一到“学生全面发展和终生发展”上。

有时,文本的多元解读已远远超出了教学的范畴。作为教师,要建立适当的阅读警觉,走出多元解读的误区,带领学生找到文本多元解读的支点,渗透正确价值观的教育,唤醒学生的意识。

恪守教师的职责 篇4

2000年9月至2003年7月在文昌市铺前镇养正小学执教, 在三年乡村小学的辛勤耕耘中, 懵懂的我承担了毕业班的语文教学工作, 带着领导的信任与家长的重托, 年轻的我和学生一起学习成长。经过努力, 所任毕业班的教育教学终于给学校和家长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2003年至今, 我调往铺前中心小学。工作的环境改变了, 但是“学为人师, 德为世范”始终是我的人生理想。我恪守一名人民教师的职责, 热爱学生, 热爱教育事业, 以校为家。在教育教学方面, 认真钻研教材教法, 对家庭困难、成绩落后的学生给予母亲般的关怀。让学生快乐学习、健康成长是我身为人师的工作宗旨和奋斗目标。

任教以来所获荣誉:2002年撰写的《我家的庭院》一文获全国第四届语文教师范文写作比赛三等奖;2004年获文昌市铺前镇先进教师称号、文昌市小学优秀班主任称号、文昌市师德演讲三等奖;2001、2002、2005、2007年分获文昌市铺前镇优秀教师;2005年《怎样在新课程改革中给学生创造一片畅想的天空》获文昌市语文教学论文评比三等奖;2007年《浅谈夸张手法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获文昌市小学论文评比三等奖;2009年被评为文昌市教坛新秀;所撰写的教学设计《〈Unit4 Do you like pears第一课时〉》获文昌市小学优秀教学设计三等奖;《如何提高小学英语的课堂效率》获文昌市小学论文评比二等奖。

现代语言教学中教师的作用和职责 篇5

[关键词]现代语言教学;课堂设计;主导作用

长期以来,语言教学方法一直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所关注,随着我国经济的对外开放,各行各业的国际交往不断增加,对适应社会实际需要的应用性人才的需求日益加大,因此就如何培养实用性人才的教学方法的研究也不断深入。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教师对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深感不足,认识到由此培养出来的学生适应能力差、综合素质低,知识单一,缺乏想象力创造力,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要求。大家一直认为:现代语言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在这些方面均显示出极大的优势,因为它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更广泛的空间,更充分的自由。让学生站在自主的平台上尽显自己的才能。学生在积极参与的课堂教学中轻松学习,这不仅使枯燥的语言教学变得生动活泼,而且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对于语言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从而激发他们潜在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现代语言教学使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巨大变化,他们具有广泛的角色和多重责任,教学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功能。教师不再是传统的语言教学中单纯的知识的灌输者和权威,而更多地表现为课题教学的总体设计师、课题活动的组织者、活动实施过程中的学习顾问,以及课堂活动后的综合评论员。教师不仅要参与管理、开发语言课程,制作材料,还充当课堂活动的设计者、课堂学习的主导者、学生进步的媒介、以及信息的来源者。

本文就在现代语言教学中,教师如何集以上多种角色于一身、以及承担相应的責任进行初步探讨。在现代语言教学中,教师应该具备如下的作用和职责:

1.课堂活动的设计

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中心”的概念已经深入人心,语言教学中将传统的以教师为主导地位的教学模式转化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使得双方的角色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同时也加大了双方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承担各自的任务的难度。就学生而言,他们必须变被动为主导,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样,做忠实的听众和抄写的机器。对教师而言,也再不能只是一支粉笔一本书,从头到尾满堂灌。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主导参与教学,是课堂成功的关键。众所周知,在我国的外语教学中,学生对教师有极强的依赖性,在课堂上往往处于消极被动,尊口难开的状况,教师在教学中提出某个问题后,很少有学生主动回答或予以反映。要改变这种现状,首先要求外语教师对教学过程及方法进行提高和改进,这也就体现在课堂个个环节的设计上。比如需要开展哪些活动,怎样将知识在不同的活动中传输给学生,如何才能让学生积极配合,应达到什么样的预期效果,课堂时间的安排等等。在学生学习活动中,教师充当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管理者。语言教学离不开语言交流,这些交流包括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以及学生本身的自我交流,老师在设计这些活动时,应该丰富多彩,并且与社会现实紧密相关,与参与者的个人实际经历相连。课堂活动设计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成为课堂互动的主体,直接获得学习和掌握语言的机会。

课堂环节的设计和决策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兴趣、动机、方法、学习效果和能力发展。在中国这样一个外语使用机会有限的环境下,课堂是学生所能获得的短暂而真正的语言使用空间,教师要通过自己的课堂活动让学生愿意使用语言,同时获取信心,提高兴趣,教师的设计和安排要为不同能力的学生创造语言交流机会,使他们在课堂上都可以获得锻炼自己语言能力的机会。

2.媒介作用

媒介作用理论的提出者分别是前苏联的心理学家维果茨基和以色列教育家费厄斯坦。维果茨基认为学生在发展的过程中,其身边的媒介者(父母、教师、同伴)起着重要作用。媒介作用就是使学生通过使用“工具”,进入和达到一个高层次的水平的过程。有效学习的关键就在于学生与媒介者之间的交流互动质量。 外语教师的媒介作用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实现:

(1)鼓励多于批评:学生在学习英语 过程中,或多或少会碰到各种问题,因此经常会有一种挫败感,失去学习英语的信心。作为英语教师,要多观察和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鼓励他们敢于面对挫折失败,勇于接受挑战,多表扬学生取得的成绩和进步。要让学生明白,语言学习上取得的进步也许无法在一朝一夕体现出来,但只要坚持和努力,迟早会熟练驾驭这门语言,使它成为你与人交流的手段和提升自己的工具。(2)提出超前目标:教师要基于对学生的真实了解提出英语学习的一些超前目标,要让学生认识到外语学习对于今后日常生活和工作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也对教师设计课堂活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3)学生个性展示: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各种活动,例如小组讨论、辩论竞赛、兴趣小组等活动让学生充分展示个性,在这些活动中,教师给予巡回指导,同时培养学生们互相信任、互相尊重和团结合作的精神。

3.主导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指导者,充分发挥其在教学活动中的导向学习功能是十分重要的和必要的。通常情况下,学生对于外语教师都有一种权威崇拜和依赖心理。因此要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有利的情感因素,引导学生进行外语学习。老师被认为是向导和学习的傍样。一个有经验的英语老师,总是把情感活动和智力活动联系在一起,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加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

要通过介绍目标语的背景知识、文化特色和实用性来影响学生。利用考试的导向作用对学生进行督促,逐渐培养学生的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科学地选择大量与测试挂钩的语言题目,让他们在限期内完成。教师对于课堂教学要有严格的组织,而不是放任自流。要通过分工明确的语言学习任务使学生得到锻炼,充分

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有效地控制学生的活动。要扮演主导者角色,老师还应当准确地得到反馈信息,合理地组织教学,自始至终使教学过程在动态平衡中发展。在课堂教学后,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参与和帮助学生创造语言环境和氛围来练习使用语言。如组织和参与英语角,演讲比赛或引导学生养成阅读外文期刊和文学作品,观看外语影视作品的习惯。语言教师的这种作用无疑有利于课堂知识的深化和学生积极性的提高,最终提高外语学习效率。

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对教学方向、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进程、教学结果和教育质量等方面进行决定和设计。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主要是教育职责所在。“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主要谈的就是教师的主导地位。

当学习新的内容时,老师是释疑者和示范者;在训练语言的过程中,老师是组织者和指导者;在复习和巩固过程中,老师是学生的帮助者。

需要指出的是教师发挥其主导作用的最终目标,是通过其主导作用调动并培养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学生成为独立的学习者,从而真正发挥其语言学习的主体作用。“教师中心”是“学生中心”的前提、基础和保证。语言学习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从理论上讲,学生的语言能力越强,他们对教师的依赖性就越小,而我国外语教学的现状决定了“教师主导”是必要的,也是迫切的。如果想要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为语言学习的主人,首先要把握他们,使他们对外语学习有强烈的欲望。

通过多年的外语教学实践,笔者深深地体会到:现代教学中,教师的角色比起传统教学法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传统的外语教学方法远远满足不了培养新型人才的需求。因此进行语言教学方法的改革,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势在必行。而在这一改革过程中,外语教师要承担比在传统教学中更加重要的责任。

试析高职院校教师职责的转变 篇6

当前我国高职教育迅速发展, 招生人数占全国高等学校本、专科招生总人数的一半以上。高职生是个特殊的大学生群体, 他们具有一些不同于普通本专科生的特点:文化基础差、成绩参差不齐, 个性差异大、学习动力不足、自卑心理较重, 集体观念薄弱、组织纪律性差、学生行为习惯普遍较差, 思想、道德、行为、动机、兴趣与情商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缺失和不足, 道德观念、价值观的养成也明显滞后。高职学生普遍素质较差的这些特点给高职教育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要完成高职教育目标, 把他们培养成优秀的职业技术人才, 如何开发高职学生的潜力就成为及其重要的课题。现就高职学生潜能的开发策略, 提出我的看法。

1 认清对象, 要求转变

教师要摒弃高职学生是“双差生”这个意识, 把学生看成是“潜能生”。从高职生的来源看, 他们不是优秀的初中或高中毕业生, 造成他们学习成绩不好的主要原因不是他们智力上存在问题, 而是学习习惯和方法不当, 造成潜能没有得到开发。教师一定要坚信高职学生具有巨大潜能的信念。通过对他们个性差异的发掘, 加强自我创造能力的培养, 进一步建立足够的自信心。鼓励他们多动手, 多思想, 多给发表自我建议的机会。使他们善于表现自己, 在表现自我的同时, 对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 培养了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一个国家需要的人才是多元化、多层次的, 既需要大批优秀的理论型、研究型人才, 也需要大批优秀的应用型人才。高职教育不同于其他类型的教育, 它以培养应用型、技术型人才为目标, 在教学中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而不必要求学生掌握深奥的理论知识。明确了这个目标, 才不致于丧失自己的教学重点, 迷失自己的课程方向, 才不致于出现一方面社会需要大量应用型人才, 而学校培养的学生又不能令用人单位满意的尴尬局面。

2 明确职能, 角色转变

在信息时代, 学生很容易通过各种途径获得信息和知识, 教师的角色不再以信息的传播者, 讲师或组织良好的知识体系的呈现者为住, 其主要职能已经从“教”转变为“导”。运用多媒体教学, 可以将大量的教学信息预置在计算机内, 随时调用, 任意切换, 将相关的图形, 图像生动, 直观地投影到屏幕上, 学生可以从视觉, 听觉等多方面感受知识, 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教师需要帮助学生确定学习目标, 找到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需要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需要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困难, 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掌握学习策略。现代学习心理学的研究告诉我们, 学生的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知识建构过程, 教师所应该充当的是指导者的角色。这一角色要求教师指导学生去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指导学生在获得科学知识的同时会如何学习并发展各种能力, 从而保证学生在未来的社会生活中能够不断地扩充知识。首先, 教师应该诱导,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师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其次, 教师要引导帮助学生确定适当的学习目标, 并确定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 以使学生在现代教育技术条件下自觉地学习。再次, 要指导学生选择有效的学习方法。因为多媒体教学呈现给学生的大部分是直观的感性材料, 学生注意力容易转移或过多地依赖多媒体, 不易产生认识上的飞跃, 不易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学生实现从感性到理性和从形象到抽象的飞跃, 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和点评。通过学习方法的指导, 学生可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掌握学习策略, 提高学习能力。最后、教师不可一味地固守“传统”, 一味的“从一而终”, 而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 教学过程的参与者。研究表明,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时, 如果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求得答案, 自己概括出定义、规律、法则等, 那么他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将会越来越高。自己克服的困难越多越大, 其学习也就越积极。因此, 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进步, 学生就会在愉悦的情绪中产生一种渴求学习的愿望, 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

3 学习研究, 自我水平转变

教师是学校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资源, 是学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的专业素质的高低, 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的好与坏, 对高等职业教育任务的完成和目的的实现都有着直接的重大影响。首先教师应该通过在职学习、参加进修和培训等方式来加深专业理论知识;深入企业接受实际工作能力的锻练, 提高自身动手能力, 使自己能始终站在本学科的技术前沿。专业知识不深必然影响讲授内容的深度、广度和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度, 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念。其次教师应该具有丰富的与本专业有联系的知识, 能够将本专业与其他相关专业知识进行糅合和相互渗透, 以便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 激励学生的求知欲望与信心。再是通过刻苦锻炼, 教师应该具有较强的教育能力。包括全面细致地观察了解学生的能力;发挥教育艺术、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具有缜密的思维和精准的语言表达能力;能把教学实践和教学改革结合起来, 独立完成教研任务的教研能力。最后, 教师还应该在更新教育观念、加强教学反思、教师间相互学习探讨等方面做进一步的工作。

4 大胆探索, 教学方法转变

知识经济时代的迅速来临以及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经济竞争, 要求我们必须加强综合素质教育, 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在教学内容上, 教师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把握好专业特点和社会需求的关系;在教学方法上, 改变那种“满堂灌”的教学方法, 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成人扮演着多种社会角色, 承担多种社会责任, 很多方面都要求自立自主, 具有较强的独立人格。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牢记人的个体价值是人成为主体的根本, 要想吸引成人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就必须尊重成人的生活需要和自我发展需要, 以此为出发点, 以尊重的方式组织教学。在教学方式上, 教师可以采取讨论式、座谈式、启发式、参与式等教学方式,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把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搞好、搞活;在教材应用上, 教师要加强新建专业和特色学科的教材建设, 促使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成果活化在新教材中, 力争编出高质量的教材。

当今社会和谐发展的人即为全面发展的人, 尤其是教师, 他不仅要懂得专业知识, 而且要掌握信息技术, 还要善于思考和有不断创新的能力, 这就需要我们能正确认识自己在社会大舞台下的角色, 通过各种渠道不断更新知识和教育教学思想, 不断掌握新的信息技术, 充分转变自己的思维方式。探索提高教学效率的新方法和新途径, 以适应新信息化社会的发展。

摘要:提高高职院校的教学水平, 是高职院校教育工作者应该深入思考的问题。通过分析高职院校教育的教学特点并抓住高职学生普遍素质较差的特征, 来完成高职教育目标, 把他们培养成为优秀的职业技术人才。而教师在如何开发出高职学生的潜力就成为及其重要的问题。我认为高职教师的职责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发生转变。

关键词:高职院校,潜能开发,转变

参考文献

[1]赵智.高职高专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J].教育与职业.2006 (35) .

[2]赵东升.多元智力理论对高职教育的启示[J].职教论坛.2006. (10) .

[3]庄晓霞.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理论探析[J].职业与教育.2005. (21) .

[4]王全世.资讯科技融入教学之意义与内涵[J].资讯与教育.2000. (3) .

激发学生关爱生命:教师的职责 篇7

教育的本质就是生命教育。关注学生的生命健康, 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 激发学生关爱生命的热情, 是教育的真谛, 是教师神圣的职责。

学生受伤或生病时, 教师送医送药, 嘘寒问暖。当孩子支撑着虚弱的身体说“谢谢老师”时, 他们是在感激生命的存在。

学生遇到难题时, 教师耐心讲解, 启发引导。当孩子睁大欣喜的眼睛, 说“谢谢老师”时, 他们是在感激生命的呵护。

学生打闹犯错时, 教师动之以情, 晓之以理。当孩子送上歉意的微笑说“谢谢老师”时, 他们是在感激生命的成长。

有了师爱的阳光普照, 教育才能走进每个孩子的心田。

学习《向命运挑战》一课, 要让学生了解一个当代最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科学的巨人———霍金。他的科普著作《时间简史———从大爆炸到黑洞》畅销世界, 可是, 他却是一个坐着轮椅, 只有两根手指能动的残疾人。他只剩一个大脑, 却创造了一个神话, 他是挑战命运的勇士。要让每一个学生感受到即使身体残疾, 即使困难重重, 都不能阻止我们活下去。什么也不能阻止我们去经历生活。

读《番茄太阳》要让学生感受到盲童的纯真、坚强、友善;读《爱如茉莉》要让学生领悟人间的至真、至情、至爱;读《水》要让学生体会乐观、开朗、感恩……坚强的生命毅力一定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乃至代代相传。

在交通安全日活动中, 看着一个个天真可爱的孩子, 走上街头, 高举着珍爱生命, 遵守交通的标语, 我深深地感动。我想告诉我的学生, 因为有了爱, 生命不再只是神奇, 它变得伟大, 它为我们的生命赋予了更高的意义———责任与守护。

浅谈声乐教师的职责与修养 篇8

一、提高自身的思想品德修养

(1) 重视事业, 甘于奉献

一名教师的职业道德直接影响到整个的教学心理和教学行为。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声乐教师, 首先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热爱自己的专业, 这样才能够全身心的投入教学中, 才能够有高度的职业感和事业感, 对教学精益求精。其次, 从教学的角度来说, 青少年时期的学生主要还处在打基础, 学本领的阶段, 还远未到成名成家的阶段, 作为这时期的教师, 辛勤的教学工作只是在夯实学生的基础, 等到学生有所建树的时候, 和这个时期的老师已没有太大的关系。所以一定要有甘愿为他人作嫁衣的奉献精神。

(2) 关爱学生, 公平公正

教师对自己学生的纯洁的关爱, 是师生心灵之间的通道, 是用以照亮学生心灵的火焰。只有这样教师才能赢得学生的信赖, 使学生乐意接受教诲, 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声乐教学采用一对一的个别授课方式。这就给了教师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去了解和关心学生的状况, 然后正确的引导他们。对于原则性的问题不能迁就、放纵, 一定要严格要求, 但严格要求也要注意方式方法, 辱骂、体罚学生更不可取。声乐艺术是一种感情艺术, 声乐教学是一种合作性的教学, 师生之间如果没有良好的关系是很难圆满完成声乐教学的。当然学生本身的条件也总是良莠不齐, 不管是声乐条件好的学生还是差的学生, 都应该一视同仁, 力争做到公平公正的对待学生, 不要去伤害任何一个学生的感情, 要懂得尊重学生。一个不懂得尊重学生的人, 同样也得不到学生的尊重, 又怎能顺利地完成声乐教学呢?

(3) 胸怀宽广, 突破自我

海纳百川, 有容乃大。由于每个教师的个性、气质、经验、修养的不同, 在教学上会形成自己的特色和优势。我们要敢于承认其他老师的优点, 结合自己的情况吸收运用, 正视自己的不足, 力争有所提高。这样才能在教学活动中不断地充实自己, 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更可以在人格上影响学生, 让学生摆正心态, 不带着有色眼镜来看待周围的人, 能做到公正的评价旁人。心胸狭隘不仅破坏了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 还会引起骄傲自满, 固步自封, 失去了艺术上前进的动力。

艺术上的很多东西是没有标准答案的。作为一名声乐教师, 如果不能对自己的教学保持一个清醒的头脑, 会给教学带来不利的后果。有些教师在教学上失败以后, 往往会把责任往学生身上推卸, 而自身不去找原因。学生出现问题是正常的, 但很多学生出现同一个问题, 那一定是教师的原因。遇到这种情况, 唯一的选择就是正视自己, 突破自己, 这是最难的, 也是最高尚的。

二、提高专业教学能力

(1) 概念清晰, 纲举目张

声乐教师的教学能力取决于其经验是否丰富, 但更重要的是取决于其声音概念是否清晰。有了清晰的概念, 就等于抓住了纲, 纲举目张。对于教师来说, 有了正确的声音概念, 才会有准确的判断力, 才能在教学过程中找到产生问题的根源, 采取有效的教学措施。若没有正确的声音概念, 教学目标的设定就会出现偏差, 所有围绕着教学而产生的活动都将是没有意义, 毫无目的的。

(2) 循序渐进, 不急不躁

有了正确的声音概念, 掌握循序渐进, 稳扎稳打的原则是保证学生声音正常发展的有效方法。对于大部分教师而言, 在大多数情况下都能在教学过程中实施循序渐进的原则, 尤其当一个学生起点低、条件不好时, 作为教师要保持一个清醒的头脑。但有些老师面对一个嗓音条件很好的学生时, 往往就丧失了正确的判断力, 急于求成, 为学生日后的学习埋下了严重的隐患。因为对那些条件好的学生来讲, 给他们拓展音域, 演唱一些有难度的歌曲并不是很困难, 但由于他们没有受过长期专门的训练, 他们的声音及作品的表达肯定处在一个低级的层次, 原始且粗糙。

嗓音的功能是每个人生来就有的, 但是唱歌动听的能力却是由训练培养而来。如果学生在学习初期不打好基础, 急于唱高音, 学生永远也不能建立起后天学来的正确演唱方法, 声音的技巧也得不到发展, 音域的拓展受到限制, 唱出来的声音都是次品。

(3) 因材施教, 突出特点

学习声乐, 就是要学会利用科学的发声方法来指导自己的歌唱。所谓的科学, 指的是共性。但是若只讲共性, 没有个性, 艺术就失去了生命力。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 对于不好的特点, 要坚决抵制。对于好的特点, 也要掌握共性服务个性的原则, 千方百计的保护起来。正如沈湘先生谈到的:“我不赞成雷同或过分强调共性, 真正出成绩并获得成功的, 倒是歌唱中富有个性的特点。”总之, 任何不寻求发展学生在理智和情感上内在气质的歌唱艺术教师, 他们的方法和方案是永远不能成为一种良好的经验。

(4) 仔细分析, 措施得当

教学的好与坏, 常常取决于教师采取的措施是否得当。当学生出现问题时, 不能盲目的下结论。首先要对学生的嗓音构造、机能、声带作进一步的了解, 看问题是出现在学生身上还是出现在教师给学生声音的定位上;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 判断问题是出现在心理上还是生理上。

一个优秀的教师应善于和各类学生打交道, 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个性、思维。只有了解了才能知道学生的声音问题出现在了哪里, 才能对其将会产生什么问题有预见性。这样才能把握住学生, 使学生对你信服, 保证声乐教学的顺利进行。

三、加强自身的文化修养

(1) 提高音乐素养

作为一名声乐教师, 不仅要努力的学习本专业的知识, 也要关注其他音乐形式的好作品。教美声的教师也可以去了解一下民歌的唱法, 戏曲的知识等等, 不同的音乐表达方式会让我们获得同样的音乐美感, 拓宽我们的视野, 丰富我们的知识, 沉淀我们的音乐素养。只有教师自己的音乐素养提高了, 才能游刃有余的指导学生去把握作品的风格, 唱出自己的理解, 艺术地再现作品的内涵。

(2) 加强文学修养

文学与艺术是相通的, 最早的宋词就是通过演唱的形式来表达的。声乐作品是人写的, 当然要表达出创作者的思想, 写出其心声。声乐教师只有具有很好的文学修养, 才能真正体会到作品创作的时代特征, 了解人物的内心和情感, 才能在为学生分析作品时准确地阐明作品的风格和内容, 帮助学生去理解、揣摩人物当时的心境与情感的变化。只有这样, 演唱的作品才会有了灵魂, 才会打动观众, 否则只会是僵硬的演唱而已, 让人觉得索然无味。

(3) 热爱生活

艺术来源于生活, 高于生活, 很难想象一个不热爱生活的人能唱出动人心弦的美妙歌声。生活能给人艺术的启发, 能给人丰富的阅历, 还能给人创作的灵感。所以我们要热爱生活, 投身大自然, 放飞心灵, 在生活中成熟我们的心智和情感, 陶冶我们的性情, 这是一个真正的歌唱艺术家需要具备的, 也是我们要传授给学生的。■

摘要:声乐, 教也难学也难。但是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提升, 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到声乐艺术的学习中来。本文浅析了声乐教师的职责, 从思想道德, 专业能力, 文化修养三个方面提出了一些提高自身能力的切入点。

关键词:声乐教学,思想品德修养,文化修养,专业教学能力

参考文献

[1]伊丽莎白.毕晓普.《歌唱的渴望及其成长》.人民音乐出版社, 1981.

[2]韩愈.《师说》

[3]沈湘.《沈湘声乐教学艺术》.上海音乐出版社, 1998.

义务教育音乐教师的职责和任务 篇9

歌唱教学是义务教育音乐教学中的主要内容 (比重从低年级50%以上到高年级30%以上) , 是一切音乐教学内容的基础, 是音乐教师的重要任务。

音乐教师在课堂内要努力营造生动、活泼的气氛, 使每个学生产生浓厚的歌唱兴趣。对教唱的歌曲, 教师要通过范唱、范奏、分析等过程, 充分介绍歌曲的思想内容、表现手法, 有步骤地启发引导学生感受、联想、理解, 并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唱、练唱、表演, 充分调动学生歌唱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使学生尽快熟唱。要在歌唱教学中训练学生唱歌的胆识和技巧, 做到人人都能大胆开口歌唱, 甚至独唱。技能训练包括唱歌的姿势、呼吸、发声、共鸣、咬字吐字等, 做到姿势正确、自然、美观, 声音流畅、结实、圆润, 提高歌唱的表现力。还要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歌唱, 通过歌唱教学的各个环节, 使学生能感情真切、声情并茂地演唱。

歌唱教学的内容主要来自教材, 但教师也应寻找和积累教材外的教学资源, 如把那些有优秀传统或时代感、合乎学生心理特征的歌曲, 校歌或其它校园歌曲作为教材。歌唱教学不能变成单纯教唱一首歌曲的课, 应将唱歌技巧、音乐知识和识谱能力、审美教育等有机结合起来, 并贯穿在整个歌唱教学过程中。

学生学会了唱歌, 唱会、熟记了歌曲, 形成良好的歌唱爱好和习惯, 自然, 歌声就能陪伴学生的一生。

2 传授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为学生终身学习音乐打下良好基础

音乐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是学习音乐的基础, 是义务教育阶段音乐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音乐教师要摒弃只教唱歌, 不教音乐知识、能力的做法,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各学段教学要求传授音乐基础知识和训练音乐技能。

音乐基础知识教学有完整的体系和丰富的内容, 但是比较抽象, 学生难以理解也易于遗忘。教师要根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要求有目的有重点地选择、安排教学内容, 掌握相应的深浅度, 循序渐进, 有所取舍, 用生动、形象、直观的教学方法, 先感知、后理性, 先分散、后集中, 理论联系实际, 精讲多练。音乐基础知识教学与具体的音乐曲谱相结合, 与唱歌、音乐欣赏、视听练耳等内容相结合进行教学, 将知识与学生听觉表象联系起来, 经常反复学习, 使学生掌握知识, 并把知识系统化。

音乐技能训练主要是视唱练耳的训练, 在教学中应与乐理基本知识紧密结合, 培养学生独立识谱等能力, 使学生获得音乐表现手段、音乐语言的基本知识和能力, 从而更好地学习音乐, 感受音乐和表现音乐。技能的培训不仅在课堂上, 也要在音乐实践中进行。除了训练歌唱的技能外, 音乐教师也要指导学生学习器乐演奏、歌舞表演、节目创编, 培养学生的音乐特长。

学生掌握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就能更快地学唱新歌, 甚至能自学新歌, 这样能长久保持学习音乐的兴趣, 感受音乐的情趣, 从而终身学习音乐、感受音乐。

3 组织音乐课外活动, 活跃校园文化生活

音乐课外活动是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学校精神文明的窗口。《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指出, 音乐教学要重视学生的艺术实践, 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项音乐活动, 将其作为学生走进音乐、获得音乐审美体验的基本途径。

组织指导好课外音乐活动, 是音乐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和任务。音乐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上进行音乐教育, 还要教育学生关心并积极参与班级、学校、社会音乐活动, 巩固课内音乐教学, 提高音乐实践能力, 培养创新和合作精神, 陶冶思想情操。

课外音乐活动形式很多, 一是组织指导学生利用课前课后时间唱歌, 形成浓郁的唱歌氛围, 让校园经 (下转第92页) (上接第77页) 常飞扬欢乐的歌声;二是利用课余时间办好学校广播室, 把广播室作为音乐教育的资源, 配合音乐教学, 经常播放健康向上的音乐, 拓展学生的音乐视野;三是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演唱、演奏、跳舞、音乐讲座, 丰富学生的音乐知识, 发展学生的音乐技能;四是定期组织歌唱比赛、音乐会、文艺演出, 展示学生音乐技能和创造能力, 促进音乐教育;五是指导学生进行健康的家庭和社会音乐活动, 延伸、巩固学校教育成果。

课外音乐活动要把全体学生的普遍参与和发展不同个性、因材施教结合起来, 创造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教学和活动形式, 为学生提供发展个性的空间, 以利于发现人才, 发展技能, 培养骨干。

丰富多彩的课外音乐活动, 不仅活跃了校园的文化生活, 而且能促进学生德、智、体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提高综合素质。

4 培养学生音乐学习兴趣, 利用音乐陶冶情操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要求音乐教学要突出以美育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特点, 培养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兴趣是音乐活动的基本动力, 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 享受音乐, 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音乐教师应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的特有魅力, 在不同阶段, 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特征, 以丰富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 启发引导学生喜欢音乐, 培养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终身学习音乐的愿望。通过教唱歌曲、音乐欣赏、音乐故事、文艺表演、课外活动等教学活动, 用歌声、琴声、语言、动作, 将音乐的美传达给学生。学生知道音乐作为一种人文素质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的作用, 就能激发和培养学习兴趣, 在艺术的氛围中激起情感的共鸣, 获得审美的愉悦, 开发音乐潜能。

音乐作为一个重要的人文科学, 在全面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过程中发挥着其他学科不能替代的作用。音乐教师要按“新课标”要求, 选取一些具有时代感、合乎学生心理特征的歌曲、乐曲和表演, 引导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中的美和丰富情感, 用音乐艺术愉悦身心, 净化心灵, 陶冶情操, 启迪智慧, 情智互补, 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音乐与其他学科的关系非常密切, 音乐中有语文、数学、政治、历史、地理、自然、思想品德等知识。音乐教师在音乐教学中, 应适时、适度、有机地介绍相关学科的知识, 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歌曲, 提高学习兴趣、审美情趣和音乐素养, 又促进相关学科的学习, 相得益彰。

浅议我国高等教育中教师的职责 篇10

教育为本,必须以教师为本,师资队伍是关系到大学能否培育出优秀合格人才的关键所在。在教育学辞典中,教师被定义为“向受教育者传授人类积累的文化科学知识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把他们培养成一定社会需要的人才和专业人员”。由此可见,教师的基本工作:教学本身是核心,育人是宗旨;科研是是教学的延续、知识的拓展和教学可持续发展的保障;社会服务是高校和教师本身理论知识的应用,又是科研的延伸和教学方法创新的实践检验。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就是“育人”,面向社会的人才培养是高校和高校教师的最基本的社会功能。在这样的前提下,笔者认为:

首先,高校教师的基本职责就是教书育人。作为一名合格的社会主义国家的高校教师,必须树立忠于职守、献身教育的信念,身正为范,为人师表,通过自己的思想行为和品质感染和影响学生。要热爱学生,把对学生发自内心的诚挚感情带到工作之中,在给青年学子传授知识的同时,强化他们的社会责任意识,引导他们在时代和社会的发展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并最终形成对社会有益的行为方式。

第二,高校教师岗位是专门承担理论教学、实践性教学工作的岗位。这就要求高校教师必须刻苦钻研业务,将专业的知识、技能以及方法以理论的形式传输给学生,使他们逐渐形成终身受益的可持续的方法论,并通过这些有效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去不断地获取知识。教师自身要不断学习新知识,同时高校教师还要具备创新的思想,在原有理论的基础上有所突破,并在工作中不囿于传统习惯和模式,做到观念创新、知识创新、方法创新和管理创新。

第三,高校教师应通过科研工作来提升自身专业素养和服务社会,加强对专业知识认识的广度或深度,促进对所涉及领域知识的积累、方法经验的获取、理论水平的提升,丰富和完善教学内容,提高教师素质和教学水平。通过教学和科研的结合,向社会提供服务,参与社会生产生活,扩大科学研究在实践中的运用。

但是从我国目前高校发展现状、教师职称评定机制以及教师自身发展等方面综合来看,笔者认为现行的高校人事制度在处理教学与科研的关系上存在不少问题,制约了教师职责的履行。主要表现为:

一、高校教师职称制度不合理抑制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高校教师职称制度是高校人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高校教师队伍的建设和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完善公平的职称评审工作能激发教师的创造力,这是一项直接关系到高校教师工资、住房等生活待遇的政策性工作,也是奖优罚劣和体现社会主义按劳分配原则的手段之一,对于调动高校教师的积极性方面起着重要的调节和促进作用。虽然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我国高校教师职称评审制度已逐步形成了一套格式化的评审程序,大量的优秀教师通过职称评审晋升了高一级职称,使自己的劳动及其成果得到了社会承认。但是我国现行高校职称制度也存在诸多问题,如体制上评聘不分,评审标准和过程不科学,职称挂靠现象严重,评审监督机制不健全,评审内容重科研、轻教学。在目前高校教师的职称评审中,教育行政机关和学校本身既是评定者又是聘用者,要同时完成专业水平鉴定和利益分配两项任务,这样很难保证它们在进行严肃的专业水平评审时不考虑利益因素,并且我国高校在利益分配上行政化倾向明显。在职称评定标准中,虽然也有对教学质量等有所要求,但由于这些指标很难像科研成果那样具体表现为一定的数据,因此职称评定就演变成了对科研和课题的数量的考核。迫使教师为了达到评定的要求,把主要精力放在科研数量上,使教学在某种程度上受到了忽视,而一些在教学上取得突出成就的教师,则因未达到科研要求长期被拒于高级职称之外。

由于评审体系有失科学性,致使很多高校教师工作积极性不能被充分调动,甚至引起了浮夸的学术风气和腐败的工作作风。教师职称评审制度的初衷是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但职称高低直接关系到教师的任职单位、行政级别、工资待遇和其他收入。为了谋求更好的发展,许多教师将职称评定当成职业生涯的头等大事,其重要性甚至超过了传道授业解惑的基本职责。在职称名额有限的情况下,职称评审机制的弊端使得高校教师越来越偏离自己的职责,败坏了学术风气。不公平的职称评审不仅没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反而教师职称评审制度已经乱象丛生,高校职称评定丑闻越来越多。如果再不尽快改革和完善评审制度,职称评审必将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桎梏。因此在教师职称评审改革中,既要符合教育发展规律,准确反映客观事实;又要为所有教师提供公平竞争环境,才能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二、高校教师科研评价标准制约了教师科研水平的提高

(1)科研与教学的脱节使教师职责无法全面履行。教学是高校教师的首要工作,教学工作需要深厚的专业背景和最新的行业动态,这就迫使教师不断学习新知识和完善教学知识体系。由于教学工作投入量大,考核严格,因而用于科研的时间和精力就极其有限,于是在高校就形成了几种现象:一是部分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不具备科研申报资格,因此就把主要精力和时间用于应付一线的教学工作、学生工作而无法进行科研;二是另一部分教师由于前述原因,在职称评定前急功近利,拼凑论文、申报课题,真正潜心科研并与教学相结合者寥寥无几;三是还有一部分教师因为在向社会提供服务中获得了经济利益和个人社会影响力等,令他们逐渐对教学、科研失去了兴趣,逐渐脱离教师队伍。

(2)科研业绩考核评价忽视学科差异性。由于不同的学科和其学术研究有其自身特殊的规律性,其研究探索的途径、方法,研究周期的长短,出成果的形式都各不相同:如文科的研究评价涉及价值判断、历史判断和性质判断,需要时间的沉淀和历史的评价。而理工科的科研大多为应用技术研究,科研成果转化率高,直接经济效益明显,申请发明专利会较多,评价指标易于量化。由于高校学科侧重点、科研条件等原因,造成基础学科与专业学科之间、文科与理工科之间,教师科研工作量差别很大。由于大多数高校在制定考核标准时,为了方便考核,通常以同一种评价标准来统一评价不同学科的研究成果,难以实现评价的客观、公平和公正,影响了部分教师科研积极性的发挥。

(3)过度的量化的科研评价标准易使教师急功近利和发生学术不端行为。当前高校的科研业绩考核指标主要是根据教师文章发表刊物的级别、承担科研项目的级别和经费数额等为依据进行量化考核。考核结果与教师的酬金、职称等挂钩。在这种政策的引导下,部分教师为了满足考核分数的要求,缺少了学术创新,乐于从事短平快的小项目的研究与开发,致使有影响力的高水平科研成果很少,科研成果水平低下,东拼西凑、抄袭剽窃,论文质量整体处于下滑的态势。

因此,改革我国高校人事制度,促进我国高等教育整体水平的提升势在必行。众所周知,教學过程是单一教师面对学生完成的,而科研需要团队共同工作和努力,面向社会的智力服务则是学校乃至社会各阶层共同努力完成。高校的三个层面的社会功能需要设立不同的机制来保证其顺利实现,需要教师的觉悟,更需要学校乃至整个社会的管理体制的改革。改革是否成功,取决于整个国家和民族对教育的重视、对人才的重视。

参考文献:

[1]赵连根.走向学术型开放型教学[J].上海教育,2008,07B

[2]谢开勇.对高校职能的思考[J].西华大学学报,2005,10

[3]朱国仁.高等学校职能研究回顾与前瞻[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01

[4]李俊杰.高校教师科研绩效评价存在的问题及改进[J].教育发展研究,2011,(7):74-76

教师的职责 篇11

各远程网络平台在组织远程项目中, 都规定了辅导教师的工作职责, 一般虽然明确, 但不够具体, 操作性不强, 刚性不够, 侧重数量外延型评价的多, 质量内涵型的评价少。这样的评价制度不能较好地调动辅导教师与班级管理员的积极性、创造性, 也就无法使他们带领学员迅速进入学习、完成各项学习指标, 使远程学习取得好的效果。

湖南省2010年实施“国培计划”中, 班级管理员与辅导员由一人担任。其方案中比较全面地规定了辅导教师 (兼班级管理员) 的工作职责, 我们在课题实验研究中主要参考它作为对辅导教师的职责规范, 再结合近年远程实践中总结的一些较有效的经验, 拟订了一个较为中肯实在、细致可行的考评细则。

在远程实践中, 我们提出了引导参训教师转变远程学习方式, 实现由数量外延型向质量内涵型转变的构想。这方面, 对学员学习评价机制的构建非常重要。我们在另一子课题内已经做了较详细的阐述。除此以外, 对学员学习的主要组织者——辅导教师 (班级管理员) 的评价机制也很关键, 尤其是对辅导教师 (湖南省2010年实施“国培计划”中, 班级管理员与辅导员由一人担任) 工作的评价特别重要而关键。

根据职责规范, 我们对辅导教师的评价大体分为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两大块。两大块中兼顾数量外延型评价与质量内涵型评价两个方面, 即一方面看辅导教师直接完成学习平台的任务量、辅导教师所带班级学员在形成性阶段的学习指标完成量、班级学习率与合格率, 另一方面看辅导教师完成任务的质量, 包括辅导教师自身完成任务的质量和班级优秀率。基于目前远程学习的实际, 我们将形成性评价模块分值比例定为70分, 终结性评价模块分值比例定为30分, 总分100分, 对未完成学习指标或质量差劣者采取扣分, 对质量优秀者采取加分的评价方式, 得出总分后作为评价辅导教师工作的依据。

现详述如下:

一、辅导教师职责实施情况的形成性考评 (70分, 10分/项)

职责规范1:学习进度 (10分)

指导本班的学员参加网上学习与交流, 负责本班学员信息的登记、报送及评定学员学习成绩等工作。及时督促学习跟进不足的学员。对未进入学习及学习跟进不足、未按时完成任务者进行督查。

考评细则1

远程平台可每星期 (或每模块) 开放1次, 通报班级学情, 把每周学情与辅导教师及班级管理员的考评挂钩。

对工作做得较好者记10分;对未进入学习者, 扣0.1分/人, 学习进度不足或未完成任务者, 扣0.05分/人。

对辅导教师发帖质量高, 学员跟帖数量多的, 酌情加0.5分/次。

职责规范2:布置批阅作业 (10分)

布置、阅读并及时点评学员作业。原则上每门 (类) 课程每个模块至少应布置并批阅一次作业 (具体次数由学科课程专家规定) , 做出相应点评, 给予恰当的分数, 使全班学员每次学习都能获得及时回应和帮助……

考评细则2

完成较好者记10分。

对作业布置和批阅不及时的, 每推迟3天扣1分, 没有点评的, 扣0.1分/人次, 批阅粗放、马虎的, 视情扣0.05~0.1分/人次, 对学员明显抄袭作业, 没有把关而予以通过者, 扣0.3分/人次。

职责规范3:组织研讨 (10分)

原则上每个学习模块要求组织本班学员进行一次网上集中研讨, 及时回应学员提出的问题, 并撰写研讨小结, 提交至培训平台。及时梳理学员提交的问题, 配合课程专家对学员进行辅导答疑。有条件的地方, 要有计划地组织1~2次网下集中研讨。

考评细则3

完成较好者记10分。

对未予组织者, 扣1.5分/次;组织不力, 班级沙龙讨论不热烈, 对学员提交的问题未能梳理或梳理不好者以及配合课程专家答疑不积极者, 扣1分/次。

组织网下集中研讨采用加分制, 每组织1次加2分 (要求有记录, 并将网下研讨情况作为班级资源传送) 。

职责规范4:简报与推优 (10分)

定期进行阶段总结, 编写班级简报, 及时推荐学员优秀作业和优秀资源, 展示学习成果。

考评细则4

完成较好者记10分。

每缺1期总结简报者, 扣1分, 未按时刊出 (推迟3天以上) , 扣0.5分/期。简报太差者, 扣0.5分/期。

对省级以上培训网平台展示的学员优秀作业、优秀资源、优秀简报、优秀沙龙话题、研修之星等, 对该学员每项加2分。对该班级辅导教师 (班级管理员) 相应加分1分/项。

职责规范5:远训体会 (10分)

培训期间辅导教师至少完成1篇与学习主题或培训工作相关的日志、心得体会。

考评细则5

完成者记10分, 迟交2天以上扣1分, 被省学台评为优秀者加2分。

职责规范6:班级总结 (10分)

培训学习结束后, 做好本班学员的学习评价工作和班级总结工作, 并完成远程培训辅导工作的经验总结。

考评细则6

上述项目全部完成者记10分, 每缺交1项扣2分。质量太差者扣1分。

职责规范7:其他工作 (10分)

(1) 与课程专家团队、班主任及所在班级的学员保持良好的合作, 受到专家团队好评。

(2) 所在班级学员民意测评, 满意率达85%以上。

(3) 在本远程培训平台上的“教师博客”建立自己的博客, 并向学员公布自己的博客号, 方便学员阅读指导教师文章和保持经常性交流。

(4) 协助省项目办做好培训的各项组织与管理工作。

考评细则7

对第 (1) (2) 项完成好者, 每项记2分, 未完成者不记分。

对第 (3) 项满意率达85%以上记1分, 95%及以上记2分;低于60%者不记分。

对第 (4) 项完成好者记4分。完成不好者扣1~2分。

二、辅导教师职责实施情况的终结性考评 (30分)

职责规范

班级学员参训学习率达100% (即报名参加远程培训学习的人数全部学习) , 及格率达100%, 优秀率原则上达20%, 每项权重10分。

考评细则

前2项中, 任一项每少1个百分点, 扣0.1分。优秀率中, 低于10%, 每低1个百分点扣0.1分, 超过20%, 每多1个百分点加0.2分。

注:上述各子项的考评, 原则上扣分只扣完该项权重分, 加分最多者不能超过该项权重分。

最后要重点谈谈辅导教师对学员作业的阅评。

远程学习中学员作业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学员收看视频、阅读文本后需完成的随堂性作业;二是学员完成远程学习后在岗实践阶段的作业。

从目前远程实际培训结果来看, 不重视做好作业的现象较为普遍, 不少学员不想或不屑于深入学习, 认真思考完成作业, 要么作业较为马虎、简单, 要么网抄应付。为保证远程学习实效, 对作业提出严格要求, 认真阅评十分重要。我们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评价: (1) 作业原创性; (2) 作业质量。

对第 (1) 项, 采用否决性评价, 即涉嫌抄袭者一律以不及格论处。这里所指的“原创”, 要求学员作业 (小结、体会、总结、报告等) 的主体架构、基本观点必须是自己的, 文中80%的内容为自己所创 (课程基本理论内容除外) 。这样, 按主体架构、核心观点与原创内容的多少可以确定是否“原创”, 换言之, 判定抄袭内容的多少可以确定其作业抄袭的程度, 也就可以确定作业的原创程度。我们对作业抄袭程度区分如下:

“抄袭”:复制抄录网上及其他文章80%以上;

基本抄袭:复制抄录网上及其他文章60%以上;

涉嫌抄袭:复制抄录网上及其他文章30%以上。

这样, 也就定出了作业的原创标准必须是自己独创内容70%以上 (课程基本理论内容除外) , 且主体架构、核心观点为自己所撰。凡涉嫌抄袭, 原则上定为不及格, 要求修改重做。对其中基本为抄袭内容的提出严厉批评。

对第 (2) 项采用等级评价, 我们一般将文字作品分为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4类。具体标准是:

优秀:基本为原创, 能较好运用所学知识, 结合实际问题阐述清楚, 论证正确、严谨, 语言精练, 层次清楚, 在回答论述中有较新颖且有价值意义的观点。得分在95分以上。

良好:基本为原创, 能运用所学知识, 结合实际阐述问题清楚, 论证正确, 语言简练, 在回答论述中有较新颖的观点。得分在85分以上。

合格:基本为原创, 能运用所学知识, 阐述问题基本清楚, 文章结构紧凑, 语言通顺。得分60分以上。

不合格:基本抄袭, 或回答过于简单粗放, 答非所问, 阐述问题不清楚, 条理紊乱, 作业马虎。得分60分以下。

上一篇:空气钻井施工技术下一篇:新闻出版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