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芒市

2024-09-26

云南芒市(共5篇)

云南芒市 篇1

我省西山乡地处边疆民族地区, 农业经营水平不高, 相当部分还处于传统农业粗放型的生产方式, 传统农作物种植面积还占有较大比重, 广种薄收的现象还普遍存在, 造成农业产值低, 农民受益少,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加, 人们对土地的依赖性也在增加。因此, 改变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 使土地资源得到最大化的合理利用, 这是发展立体农业最根本的关键。

在咖啡产业稳步发展的同时, 向更深层次、更广阔的领域发展。 在咖啡园中套种橡胶、西南桦、澳洲坚果等株型高大的树种, 为咖啡生长提供荫蔽环境, 建成高质、高产、高效的生态园, 形成在同一地块内多个农业生物种共生, 空间多层次利用。咖啡套种橡胶, 在同一地块可以获得两种收入, 每亩420株咖啡, 亩产量不低于一吨, 25株橡胶, 投产后每株橡胶年产干胶5公斤, 只要种植管理好, 就可获得良好经济效益, 这种经营模式即增加农民的收入, 又促进了产业的健康发展。咖啡套种橡胶, 首先是降低了劳动力投入成本, 农民只要管理好咖啡, 橡胶也相应得到了管理。如只单一地种植橡胶, 胶林行距间10米左右的保护带, 需要投入大量的劳力清除杂草。

发展咖啡套种橡胶种植, 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 提高了单位面积产量, 提高了种植基地的综合生产能力, 提高了农业产业、专业化水平, 夯实了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基础。企业也在西山乡建立套种示范基地, 并无偿为农户提供咖啡、橡胶种苗, 提供技术指导和技术培训服务, 在公司带动下, 好多农户尝到了甜头、银行存款也慢慢鼓了起来, 西山乡人民看到了富裕的路子, 咖啡套种橡胶农民朋友笑湾了腰, 农民朋友们都说党的政策好。

因此,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形势下, 体现了全乡“四群教育”的深入开展, 干部直接联系群众, 帮助群众发展产业, 选准的咖啡套种橡胶项目是群众期盼的项目, 是农民增收、企业增效、财税增长的富民兴乡的产业, 鼓励群众大力发展咖啡套种橡胶产业。一些群众尝到甜头都分分表示坚决围绕乡党委、政府确定的发展规划、思路把这个富民、高效的经济林果项目做大做强, 以达到富民强村目的, 让群众走上小康道路。

(郑发荣/云南省芒市西山乡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云南芒市 篇2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记住消费的类型及主要分类,消费结构及恩格尔系数及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2)恩格尔系数变化与消费结构、生活水平的联系。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归纳理解的能力,能够将理论与实际相联系起来,并正确认识消费进而做到合理消费。能在课后利用多媒体技术,搜集更多的与学习内容相关的知识,更好的理解所学内容。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正确看待我国消费结构的变化,增强忧患意识和责任感,在今后生活中树立正确的消费观。除此之外,更要建立良好的课堂氛围,师生课堂互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重点:

(1)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2)各种消费类型及其含义。

教学难点: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对于恩格尔系数的理解。

二、预习导学 消费及其类型

(一)、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

1.消费水平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因素是。

(1)收入是消费的 和。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人们当前可支配的收入越多,对商品和服务的消费总量就。

(2)居民消费水平不仅取决于当前的收入,而且受 的影响。(3)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人民的收入差距的大小有密切的联系。2.恩格尔系数

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被称为。

(二)消费类型

(1)按交易方式分为、、。(2)按消费目的分为:、、。

三、问题引领、知识探究 导入:图片展示“结婚三大件”的对比,“结婚三大件”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合作探究一:

小李在一家私营企业工作,原来企业效益不太好,收入较低,月收入不到2000元,但近两年,企业加强了管理,开发了新产品,月收入(扣除个人所得税、住房公积金及其它保险后)提高到4000元左右。他的妻子是一家医院的护士,效益也有了明显的提高,月收入(扣除住房公积金和其它保险后)2000元左右,女儿正在上初中。看着许多的同事都成了“有车一族”,小李的心也热了。小李为什么现在有了买车的愿望? 小组讨论得出:

影响消费水平的最主要的因素的居民的收入。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当前可支配收入越多,消费量就越大;收入增长较快,消费增长也较快。合作探究二:

但数数口袋里的钱,小李有些犹豫。“现在把钱都花在车上,一旦企业出现问题,我的收入减少了或下岗了,而孩子以后上大学,又要花大钱,还是暂时别买吧。”

问题:小李为什么犹豫了?反映了什么经济生活道理? 小组讨论得出:

合作探究三:

假如小李所在A市大多家庭的月收入在6000到7000元之间;而B市只有少数家庭月收入上万元,其它家庭月收入都还只有3000-4000元。

问题:如果你是汽车销售商,会选择到哪个城市开店?为什么? 小组讨论得出:

练习内化1:

针对国内有效需求不足而居民的银行储蓄节节上升的趋势,许多专家呼吁国家应尽快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使居民老有所养、病有所医。通过减少居民对医疗、养老的顾虑,刺激居民消费。这个观点说明

对消费有重要的影响()

A.当前的收入水平B.经济发展水平C.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 D.未来收入的预期 合作探究四:

如果A、B两个家每月的消费支出为1000元和3000元,而两个家庭的食品支出分别是500元和1000元。问题:哪个家庭的食品支出占的消费比例大? 学生总结:

综合探究五:

一位中国老太太攒了一辈子钱,临去世时才买到一套住房;一位美国老太太年轻时贷款买了住房,去世前还清了贷款;一对在国外留学的中国夫妇花钱租了一套公寓,四年后学成回国。问题1:两个老太太及那对夫妇的消费分别属于什么消费方式?这三种消费方式分别适用于什么情况?

钱货两清的消费、贷款消费和租赁消费的比较:

练习内化2:钱货两清的消费与租赁消费的最大区别是()A.钱货两清的消费不能贷款,租赁消费有时可以贷款

B.钱货两清的消费会发生所有权的变更,而租赁消费的所有权不会变更 C.钱货两清的消费附带保修责任,租赁消费不附带保修责任

D.租赁消费适用于大宗物品的消费,如租赁房屋;钱货两清的消费只适用于小件商品的消费 问题2:在上述材料中,购买住房还属于什么类型的消费?

练习内化3 时下“请人吃饭不如请人流汗”已成为都市一大时尚,人们越来越舍得“花钱买健康”。对此,认识错误的是()A.这说明我国居民的消费水平发生变化 B.这将有助于促进我国服务业的发展 C.这说明享受资料消费已成为人们消费的主流 D.这有利于提高个人生活质量

四、目标检测

1.定于2014年“五一”结婚的王某到超市购买了结婚用的物品,到婚纱影楼租了婚纱和礼车,并用按揭付款的方式购买了住房。下列正确反映王某消费过程的消费类型是()A.钱货两清的消费、租赁消费、贷款消费 B.生存资料消费、租赁消费、贷款消费 C.钱货两清的消费、生存资料消费、租赁消费 D.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享受资料消费

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消费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居民耐用消费品的档次开始升级换代。以下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这说明恩格尔系数大幅度提高 B.这表明家庭消费开始向享受型转变 C.这说明居民的消费水平明显提高 D.这意味着居民生活已达到小康水平3.下图反映的经济现象()

A.会导致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下降 B.对生活必需品的影响很大 C.不利于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 D.表明居民的收入不断下降

五、分层配餐 A组

1.2013年上半年,某省A地区和B地区城市人均消费支出最高的达7822元,最低为4438元。这种差异的产生主要是因为()

A. 预期收入的不同 B.物价水平的差别 C .收入水平的高低 D.消费观念的差异

2.2014年2月6日,据中国商务部监测,正月初一至初七(1月31日至2月8日),全国零售和餐饮企业销售额约6107亿元人民币,比去年春节增长13.3%。出现这种消费市场火暴现象的根本原因是()A.人们的消费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 B.经济发展,居民收入增加 C.适度消费的观念深入人心 D.国家大力倡导适度超前消费

3..在人们的消费中,消费者拥有某种商品一定时期的使用权,但不拥有该商品的所有权,具有这种特点的消费是()A.租赁消费

B.绿色消费 C.贷款消费

D.钱货两清消费 B组

4.要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必须严格限制大户型、低密度高档住宅的开发建设。购买高档住宅属于()A.生存资料消费

B.发展资料消费 C.享受资料消费

D.生产资料消费 5.近年来,我国汽车市场每年平均以25%的速度快速增长,我国的汽车消费占全球汽车消费的7.5%,已成为世界最大的汽车产销国。我国“私家车”快速增长的最主要原因是()A.汽车价格大幅跌落 B.生产汽车的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 C.汽车已成为我国居民的消费必需品 D.我国经济发展,居民收入不断增长

6.消费是整个经济链条的最后一个环节,在经济学的意义上,投资每增长一个百分点,能拉动经济增长0.2%,而消费每增长一个百分点,能拉动经济增长0.8%,是投资的4倍。下列措施中,有助于促进居民消费的是()①提高银行存款利率 ②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③努力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④加快生活消费品更新换代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C组

云南芒市 篇3

芒市市委市政府,为了加快边疆少数民族致富步伐,开展了“红色信贷”。“红色信贷”是创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的有力抓手,是云南省在服务改革、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群众、服务党员中的有益探索和实践。“红色信贷”贷款业务实行“组织推荐、群众监督、农信审批、利率优惠、多方共管”的管理方式。坚持“依靠党组织、服务‘三农’,‘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相兼顾’”的原则。实行“一次核定、随用随贷、余额控制、循环使用”的授信、用信管理模式。贷款授信额度10万~30万元不等,还贷期限为1~3年。对自主创业的党员,授信不超过10万元;对能帮扶1~2名困难群众致富的党员,授信不超过20万元;对能联系帮扶2名以上收入偏低、3名以上困难群众的党员,授信不超过30万元。

1 芒市“红色信贷”支持肉牛产业发展情况

云南省芒市市委向省委组织部争取3亿元“红色信贷”发展肉牛养殖项目,通过扶贫产业项目的落实,把党建载体、组织优势和各方力量凝聚起来,形成服务群众、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力量。截至10月23日,芒市各基层党组织共推荐肉牛养殖贷款2 028户23 135万元,市农村信用联社审核发放贷款1 720户17 359.45万元,引导群众新增肉牛养殖4 909头,预计到12月底全部完成3亿元的“红色信贷”发放。

2 开展的主要工作及措施

2.1 组建机构,协调配合

加强组织和领导挂帅,勇于担当,诚信于民,由有关部门领导牵头,成立市级领导小组,由市委书记任组长、市委组织部长任常务副组长、常务副市长和分管农业副市长为副组长,并在市委组织部设立芒市3亿元“红色信贷”发展肉牛养殖工作办公室(简称红牛办)及芒市“红色信贷”肉牛养殖协会(简称红牛协会)。各乡镇、村、组在党组织的引领下,参照市级成立组织机构,形成党组织统一领导,协会协调服务、合作社管理经营的运作模式,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为顺利推进工作提供组织保障。

2.2 科学谋划,主动作为

1)学经验。组织相关人员学习“插甸经验”,考察了“双友牧业”等养殖基地,同时总结信贷运作模式、集体经济发展方面的经验和做法。

2)攻难点。深入基层实地调研,充分听取基层党组织、养殖大户的意见建议,拟定合理的解决措施。

3)出政策。坚持“惠民、务实、管用”,让群众得实惠、能发展,研究出台了3亿元“红色信贷”发展肉牛养殖政策。

4)定责任。3亿元“红色信贷”支持肉牛产业发展项目启动后,芒市市委即与各乡镇党委政府签订责任书,明确责任,层层分解任务。

5)抓培训。组织召开了市、乡、村、组四级专题培训会,共培训党员群众8 160人次,采取集中培训和分散培训的方式。

6)强宣传。将政策及时宣传到最基层,让党员和群众熟悉贷款政策、掌握养殖技术、积极主动参与。

2.3 突出效益,示范引领

1)规模上壮大。在基础条件成熟的养殖户、专业合作社、养殖小区,给予政策、资金、技术上的倾斜,使之发展壮大,成为推动产业发展、集体经济、示范引领的排头兵。

2)集中优势打造。集中优势打造44个重点村,条件成熟的实施整村推进,用政策、资金、技术上的优势条件促使重点村扩大养殖规模、提升养殖水平,树立“牛比人多”的示范,凸显经济效益,突出示范效应。

2.4 完善体系,跟踪服务

1)完善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立肉牛购买调运报告制度、隔离观察制度、疫苗强制补免制度及疫情监测预警制度。

2)建立养殖风险共担机制。成立芒市“红色信贷”肉牛养殖协会,群众自愿入会,形成互帮互助机制,肉牛养殖意外死亡,可给予适当补助,降低群众损失。

3)跟踪监督贷款使用。将贷款户养殖发展情况建档立卡,跟踪服务,掌握每户养殖肉牛的情况。

4)划片区提供技术服务。抽调市级畜牧技术人员8人,将各乡镇划为4个片区,对疫病防控、养殖技术给予培训及技术指导。

3 取得的经验及成效

通过3亿元“红色信贷”发展肉牛养殖工作的实施,初步探索出了党组织“牵线”、金融“搭台”、党员和群众“唱戏”的“党建+金融+产业+扶贫”新型党建模式,闯出一条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脱贫致富新路子。

3.1 肉牛存出栏增幅明显

2014年肉牛存栏5.99万头、出栏2.44万头、牛肉产量2 682 t,预计2015年末肉牛存栏7.8万头、出栏3.39万头、牛肉产量3 729 t,分别比2014年增长30.22%、39%和39%。

3.2 提高了肉牛养殖积极性

通过项目的实施,农户养牛积极性提高,如勐戛镇有312户养殖户争取到“红色信贷”3 178万元,正在审批100户1 000万元,其中40%以上为党员示范户。目前全镇存栏肉牛10 500头,比实施红色信贷前增加1 000头,增长10.53%,种植优质人工牧草约533.33 hm2,其中多年生王草333.33 hm2、一年生黑麦草200 hm2。同时盘活了闲置资产,勐戛镇从维大牲畜养殖专业合作社由于资金匮乏,原建设的圈舍等基础设施大量闲置,拿到“红色信贷”后,已有8户(每户10万元)养殖户进入该小区饲养,存栏肉牛达100多头。

3.3 肉牛规模养殖水平明显提升

截至2015年10月31日,芒市有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44个,养殖小区31个。肉牛存栏10~49头的有251户,50~99头的有23户,100~299头的有5户,300~499头的有3户,500~999头的有2户。其中养殖小区比贷款前增7个,增幅达29%。

3.4 实现了“四个”结合

1)实现产业发展与基层党建工作相结合。把贷款申请推荐权限下放到村民小组党支部,在支部、总支推荐上报过程中,落实了“三会一课”、“四议两公开”等制度,规范村集体事务的议事程序,提升基层党组织在发展产业中的领导核心地位。

2)实现了产业发展与扶贫攻坚工作相结合。充分调动领导干部和基层党员群众的主观能动性,切实把贷款放到那些想发展、能吃苦、无资金的建档立卡困难群众中,切实把精准扶贫工作落实到位,帮扶贫困群众早日脱贫奔小康。

3)实现了产业发展与壮大村集体经济相结合。探索由总支、支部创办或领办的形式,建立各行政村(或重点村民小组)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44个,组建农村肉牛养殖经纪人队伍280余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提高农产品收益,增加集体经济收入。

4)实现产业发展与金融服务“三农”的结合。坚持惠民主线,制定出台了贷款对象广、贷款额度大、贷款利率优、政府贴息高、用款周期长的惠民政策,一方面符合发展肉牛养殖的实际,符合广大群众的意愿,受到了群众的欢迎和拥护;另一方面提升农村金融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实现农村金融与“三农”的共赢发展。

4 前景展望

在农村开展“红色信贷”工作,是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重要举措;是推动广大党员率先实现收入倍增的有力抓手;是发挥广大农村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带领群众创业致富的有效途径;是加快推进美丽家园建设的现实需要。2016年实现肉牛存栏8.5万头、出栏9万头(短期育肥5万头),产值8亿元;到2020年,实现存栏肉牛15万头,其中能繁母牛达5万头以上,年育肥出栏肉牛20万头(短期育肥9万头),牛肉产量达3.6万t,产值达20亿元的目标。

摘要:2015年11月1-4日,云南省农业厅派出专题调研组深入德宏州芒市就红色信贷支持肉牛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全面了解了云南省德宏州芒市红色信贷支持肉牛产业发展的主要做法、经验、成效及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以及采取的相应措施。

云南芒市 篇4

(一)内容及解析

1、内容:三种门电路的逻辑关系以及门电路的实际应用。

2、解析:感受数字技术对现代生活的巨大改变;体验物理知识与实践的紧密联系。

(二)目标及其解析

1、知道数字电路和模拟电路的概念,了解数字电路的优点。

2、知道“与”门、“或”门以及“非”门电路的特征、逻辑关系及表示法。

3、初步了解“与”门、“或”门以及“非”门电路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学生比较难以理解和掌握门电路图。

(四)、教学支持条件分析

以实验教学为主体的媒体教学为辅的课堂教学模式;以对比教学为主线、联系生活实际为辅线开展课堂教学活动。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举例子引入数字电路和模拟电路→门电路→ 真值表 →练习、小结

2、教学情景

1.按照输入和输出关系的不同,可以将基本的逻辑门电路分为“与”门、“或”门、“非”门等。

(1)“与”门

理解:当几个条件同时具备才能出现某一结果,这些条件与结果之间的关系称为“与”逻辑,具有这种逻辑的电路称为“与”门。

符号:如图

特点: ①当A、B输入都为“0”时,Y输出为“0”;

②当A输入为“0”B输出为“1”或A输入为“1”B输出为“0”时,Y输出为“0”; ③当A、B输入都为“1”时,Y输出为“1”。(2)“或”门

理解:当几个条件中只要有一个或一个以上具备就能出现某一结果,则这些条件与结果之间的关系称为“或”逻辑,具有这种逻辑的电路称为“或”门。

符号:如图

特点: ①当A、B输入都为“0”时,Y输出为“0”;

②当一个输入“0”另一个输入为“1”时,Y输出为“1”; ③当A、B输入都为“1”时,Y输出为“1”。(3)“非”门 理解:当一种结果出现时,另一种结果一定不出现。即输出Y是输入A的否定,这就是“非”逻辑,具有这种逻辑的电路称为“非”门。

符号:如图

特点: ①当A输入为“1”时,Y输出为“0”;

1 1 1

(六)目标检测

1.数字电路:处理 的电路叫做数字电路。

2.门电路:就是一种开关,在一定条件下它允许 ;如果条件不满足,信号就被阻挡在“门”外。

3.如果一个事件的几个条件都满足后,该事件才能发生,我们把这种关系叫做。具有 的电路称为“与”门电路。

4.如果几个条件中,只要有一个条件得到满足,某件事就会发生,这种关系叫做,具有 的电路叫做“或”门电路。

5.输出状态和输入状态呈现 的逻辑关系,叫做“非”逻辑,具有 的电路叫做“非”门电路。

设计意图:检测目标完成情况 A组题

1.走廊里有一盏灯,在走廊两端各有一个开关,我们希望不论那一个开关接通都能使灯点亮,那么设计的电路为()

A.“与”门电路 B.“非”门电路 C.“或”门电路 D.上述答案都有可能

2.如图所示电路为()A.“与”门电路 B.“非”门电路 C.“或”门电路 D.无法判定

设计意图: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练习B组题

1.如图所示电路为()A.“与”门电路 B.“非”门电路 C.“或”门电路 D.无法判定

2.下面是逻辑电路及其真值表,此逻辑电路为,在真值表中X除的逻辑值为。

3下图左端表示输入端A、B的电势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果它们是“与”门的输入端,请在方框中画出输出端的电势随时间变化的关系。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学习C组题

1.有一个逻辑门电路的真值表如下表,试判断这是一个 门电路,并在右图中画出电路符号。

2.下面是逻辑电路及其真值表,此逻辑电路为,在真值表中X除的逻辑值为。

3.下图左端表示输入端A、B的电势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果它们是“或”门的输入端,请在方框中画出输出端的电势随时间变化的关系。

芒市茶树良种现状及发展对策 篇5

1.1 良种的发展

芒市到2014年止有茶园10 112.31hm2, 其中无性系良种面积1386.17hm2, 由于芒市良种起步晚, 良种茶园比例低, , 大多数仍是有性系群体茶园, 品种老化、单一、产量低、发芽不整齐、采摘嫩度不一致, 致使加工困难、品质欠佳、销售价格低、效益也低。而无性系良种的优势主要是种性均匀、发芽整齐、树冠平整, 适宜茶园机械化的推广, 而且产量高、品质好, 因此, 要提高茶叶品质、产量、效益及市场竞争力, 就必须加速推广无性系良种, 近几年各级领导开始重视良种发展, 良种苗圃由刚开始的几亩发展到现在的良种繁育基地, 并有计划的逐步对老茶园进行嫁接改造。

1.2 良种品种单一, 品种区域布局差

芒市茶树良种大部分为云抗10号, 该品种因抗旱性强而给早期发展良种茶的茶农带来了希望, 推动了良种化进程。但该品种也因节间长而当地采摘水平低以及当地茶叶初制所喜欢做绿茶, 该品种的优势没有很好的得到发挥造成鲜叶价格和群体种价格一样没有品种优势。老茶区发展新茶园造成品种混杂, 品种特性无法表现。在土地包产到户经营权归农户所有的情况下, 茶农仅考虑个人得失及短期利益自由种植淘汰品种, 自行引进非主推品种造成品种区域布局不合理。

2 推广茶树良种的对策

茶树是多年生经济作物, 有“一年种, 百年收”之言, 因而在发展新茶园或改良换种时选择品种至关重要。在选择品种时要对各优良品种有较全面的了解, 不能盲目引种, 避免造成损失。

2.1 科学规划, 实施品种区域种植

加速推广无性系良种, 实现茶树品种良种化是茶叶产业由业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的必然发展, 建立一个良种品种园进行观察然后选择适合当地推广的优良茶树品种进行繁育推广, 并保证在一定区域内品种不混杂, 要先确定主推品统一种植, 并逐渐将其它品种进行改造更换。对于引进及计划推广的特殊优质茶树品种在整个茶区中选择小范围地块集中种植。

2.2 选择良种应考虑

2.2.1 了解适应性。

要选择适应性强的品种, 而且本地的环境条件与该品种可推广的区域条件相似的可供为选择对象, 否则与可推广的环境差异太大时, 对成活率、生长势、单产等都有较大的影响。

2.2.2 了解产量。

因为有些品种在某区域能获得高产, 在某区域不一定高产。如果在当地产量不高, 品质好也没有多大的价值。因此, 在引种时可先小面积引种, 试种后可行再大面积引种。

2.2.3 了解其适制性。

一个优良的茶树品种是适制红茶、绿茶、或适制红茶、绿茶兼优的品种。在发展新茶园时, 最好选择适制性广的品种 (即适宜加工多种茶类的品种) , 这样可随着市场的需求变化而改制茶类, 免受品种淘汰更换品种, 重新种植的损失。

2.2.4 了解其抗逆性。

一个好的优良品种并不等于十全十美, 最重要的是要了解其抗寒能力及抗高温干旱的能力, 在高寒山区种植的必须了解该品种耐低温的临界温度;在高温干早较严重的地区种植, 要了解该品种抗高温干旱极端最高温度, 如果该地区历年来的最低温度高于该品种的临界温度则可引种, 或该地区历年来极端最高温度从来没超过该品种所承受的温度也可以引种。

2.2.5 了解该品种的春梢物候期。

按物候期的早晚可分为早、中、晚芽三种类型, 如果是新建几百亩以上的大面积茶园, 则应考虑到以上三种类型的品种按一定的比例进行搭配种植, 其必要性一方面是可调节春茶采摘的洪峰期不要太集中, 以避免采摘不及时而降低鲜叶嫩度的档次, 同时也避免了成品茶档次的下降和影响品质, 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如果不搭配品种种植, 都种一个品种, 就是有大量的劳动力能及时将鲜叶采下, 其加工场地也是有限的, 因为摊青需要较宽的场地, 而且需要摊青几个小时才能加工, 摊青的场地不够, 必定将鲜叶摊放较厚, 这样青气散发不掉, 水分也无法散失, 无论加工技术水平再高, 加工后的成品茶品质肯定不好。另一方面, 由于各优良品种之间相对而言多少有些缺陷, 没有十全十美的品种, 如有些品种适应性很强、产量高、产品外形也很美, 但内质在所有优良品种当中并不是最好的;有些品种的内质良好, 但外形却不太好看, 比如这2种类型的品种可将其成品茶档次较一致的进行拼配, 以便取长补短, 提高成品茶的档次及提经济效益, 也可以将2~3个以上同类级别的产品进行拼配, 品质会更好, 价格也会提高。但值得注意的是大叶型品种的成品茶不能和中小叶型品种的成品茶拼配, 虽内质没有多大影响, 但会影响外形, 主要造成外形粗细、长短不一致, 影响美观, 也影响卖价, 降低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王燕芬.芒市农业发展现状与对策[J].云南农业, 2014, (9) :63-64.

上一篇:《坎特伯雷故事集》下一篇:事业单位社会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