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州市

2024-10-27

江苏省扬州市(共12篇)

江苏省扬州市 篇1

扬州文津中学弘扬50年办学积淀形成的“自强不息”的学校精神,以“尊重主体、面向全体、全面发展”为办学宗旨,秉持“选择适合学生的教育,致力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师生的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努力把学校办成管理科学、内涵丰富、品质优良、特色鲜明、质量上乘的扬州市品牌初中、江苏省知名初中。

学校以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为抓手,促进教师依法从教意识的增强和师德、师能、师绩的提高;成立“青年教师发展学校”,建立青年教师三级成长机制,引导教师走专业化和个性化的发展之路;德育工作以养成教育和规范管理为基础,以学生成长评价为抓手,开展德育实践和创新活动,探索实施主体性德育的途径和方法。细节德育、家校德育和社区德育已成学校德育工作的特色;学校以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追求,以“改造教学方式,打造高效课堂”为教学改革主题,全面推行以“学教合一”为核心理念的数字化背景下的“四导四学课堂教学模式”,不断促进学生的整体优化发展。

经过不断的努力,学校良好的校风和学生良好的学风为社会充分认可,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学生的学业水平大幅攀升,家长和社区的满意度持续走高,享有“平民学校、优质教育”的美誉,连续六年获得市直学校教育教学综合考评一等奖并被表彰为“教育工作先进单位”。

江苏省扬州市 篇2

编者按: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为认真学习江苏省部分地区先进经验,推进辽阳振兴发展,近日,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凤波率我市考察团赴徐州市、扬州市和泰州市实地考察,通过参观、考察、交流,深入学习了徐州、扬州和泰州三市的发展理念和先进经验,确实学有所思、学有所获、学有所悟。现将考察报告刊发,供学习借鉴。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实施新一轮东北振兴战略 加快推动东北地区经济企稳向好若干重要举措的意见》,促进与江苏省部分城市的合作交流,3月6日至11日,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凤波率领各县(市)区委书记,赴江苏省徐州市、扬州市和泰州市学习考察。

一、基本情况

连日来,考察团一行深入39个考察点,详细了解每座城市的产业发展、城市建设、生态保护、文化利用、特色小镇建设等方面情况。总的看,五大发展理念在三座城市已经落地生根,并转化为转方式、调结构、促升级、惠民生的实际行动和具体工作。最突出的特点有3个:

一是持续推进项目建设,打牢实体经济根基。徐州市坚持思路项目化、项目具体化,大力实施“三重一大”项目建设,即积极推进重大基础设施项目、重大产业项目、重大城建项目和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培育形成了装备制造、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等8个产值超千亿元的重点产业。扬州市坚持“项目为王”,近几年累计开工建设10亿元或1亿美元以上重大产业项目471个,实现了沿江地区100亿元、沿河地区50亿元重特大项目全覆盖。泰州市持续推进“项目大突破”,2015年全市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331个、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583个,比2014年翻了近一番;2016年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637个、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1112个,比2015年又翻了近一番。

二是持续强化要素集聚,助力全民创新创业。徐州市作为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全力建设淮海科技城、徐州科技创新谷、潘安湖科教创新区等重大创新平台,开展“赢在徐州”创新创业大赛,注重把创新创业的力量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扬州市在金融、住房、子女就学、健康保健等6个方面制定了人才政策,在高层次科技人才引进上实行更加优惠的政策,让人才有劲头、有干头、有奔头,2013年首次实现大专以上人才净流入,之后每年净流入近1万人。泰州市制定了“创业富民30条”,从降低创业门槛、培育创业人才、落实税费优惠政策、加大金融扶持和资金支持、搭建众创平台等方面入手,全方位营造一流创业环境,仅泰州医药城就引来2800多名海内外高层次人才落户创业,其中吸引国家“千人计划”专家43人。

三是持续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建设管理水平。徐州市是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一改过去“一城煤灰半城土”为“一城青山半城湖”,荣获2016年中国人居环境奖,目前正在参与江淮生态大走廊建设。扬州市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已建成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生态市、全国文明城市,正在实施公园体系“111工程”,即建设10个体育公园、100个社区公园、1000个文体广场。泰州市已跻身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文明城市行列,从今年开始大力实施“环境大改善、功能大提升”行动,进一步解决城市绿量、交通等问题,让群众更多获益。

二、学习体会

通过学习考察,我们深刻地体会到:

第一,必须学习江苏先进的发展理念。三座城市之所以有全新的发展理念,核心就在于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扎实践行五大发展理念,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把新理念转化为新要求、新作为。扬州市坚持“三先三后”理念打造古风新韵新形象,即“先规划、后建设,先建基础设施、后搞功能性开发,先发展产业、后开发商业”,确保“古城古得经典、新城新得现代”。徐州市坚持“发展不增污、增效又增绿”,在项目建设中增蓝天、保绿水、护净土,倒逼产业转型升级。实践证明,只有把五大发展理念作为适应引领新常态的“金钥匙”,把“四个着力”作为推动振兴发展的“指南针”,融会贯通于实际工作中,才能在新常态下施展新作为、实现新突破。

第二,必须学习江苏有效的攻坚招法。三座城市以破解改革发展难题的有效工作,生动诠释了什么是“撸起袖子加油干”。泰州市提出发扬“三个不相信”精神,即“不相信有完成不了的任务、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不相信有实现不了的目标”,激励大家“长期奋斗、长期攻坚、长期吃苦、长期奉献”,同时砸掉了“干部能上不能下”的“铁定律”、“无错无为不摘帽”的“铁交椅”,推出了“蜗牛奖”,对全市干部产生了很大触动。扬州市通过推进“重大产业项目建设优化年”“美丽宜居城市建设年”“公务管理规范年”等工作,把各项发展任务落到了实处。徐州市在狠抓落实上下功夫,持续开展环境保护、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信访稳定“四项督查”,并建立健全了工作组织、协调、督查体系。实践证明,只有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目标导向,充分调动各级干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打造激情燃烧、干事创业的火红年代。

第三,必须学习江苏一流的服务意识。三座城市坚持人人都是投资环境,始终以“店小二”精神打造营商环境,并注入了“谦虚、周到、专业、勤快”的内涵,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了市场活力的加法。泰州市推出了“3最”“6全”“5心”的“365”服务,即审批事项在江苏省程序最少、速度最快、收费最低;全身心帮办、全过程跟进、全天候服务、全方位配合、全覆盖保障、全社会支持;让客商投资放心、发展安心、干事顺心、创业开心、生活舒心。扬州市连续3年出台服务企业的“2号文件”,推进行政审批“减章、减时、减负、提效”,推进行政执法“规范规矩、公开公正”和行政办事服务“进一扇门、办所有事”。实践证明,营商环境之于振兴发展,就像阳光、空气、土壤和水之于生命一样重要。必须牢固树立寓管理于服务之中的理念,大力优化营商环境,让亲商爱商、安商富商蔚然成风,形成良好的发展气候。

第四,必须学习江苏务实的工作作风。三座城市都把“务实”二字放在全部工作的首位,各级党员干部特别是党政领导干部分秒必争地去抢,有胆有识地去闯,锲而不舍地去干。特别是在招商引资过程中,形成了千方百计、千言万语、千山万水、千辛万苦的工作模式,徐州市各级党政班子在260天时间里组织开展了400多批次招商引资活动,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果。实践证明,只有求真务实、狠抓落实,才能求得振兴发展实效,才能形成以实绩论英雄、靠发展比高低、按成果行奖惩的浓厚发展氛围。

三、下步工作

下步工作中,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总书记在参加辽宁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始终把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和“四个着力”作为讲政治的实际行动,按照省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的部署和要求,对照先进找差距,勇起直追要加油,一步一个脚印地把振兴发展事业推向前进。近期,重点抓好5个方面工作:

第一,大力发展实体经济。要抓住主要矛盾,明确主攻方向,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实体经济作为振兴发展的根基,持续开展项目年活动,形成“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的热潮,通过一个个实实在在的大项目、好项目、新项目,培育发展新动能,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把创新发展的要求真正落实落地。要坚持开工和竣工一起抓,盯紧竣工投产率、项目入库率、实际完成投资、设备投资、入库税收、投入产出比等指标,确保更多项目落地投产。要坚持数量和质量一起抓,在项目结构上体现实体经济主导,在项目质量上体现转型升级要求,在项目布局上体现产业集群优势,始终把项目建设的重点放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上,放在有利于产业结构调整的龙头型项目上,加快形成具有持续竞争力和支撑力的工业体系,推动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制造业并驾齐驱、现代服务业和传统服务业相互促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军民融合发展的结构新格局。要坚持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一起抓,坚决不选破坏资源和环境的产业,坚决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要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改进工作方法,通过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点对点招商,再引进一批重大项目,形成一批优质增量。

第二,优化营商环境。要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破解瓶颈为重点,以群众满意、客商满意、企业满意为标准,对标江苏等先进地区,着力营造开放包容、互利合作、诚实守信、重商护商的营商环境。举全市之力开展优化营商环境建设年活动,集中整治“七病一症”,深入开展审批环境、司法行为、招商环境、执法环境、服务环境、诚信环境、融资环境7个专项整治行动,彻底去掉“病根”。要组建市营商环境建设监督局,聘请特约监督员,设立行政执法监督联系点,在7个县(市)区全部成立行政审批局。要深入开展优化营商环境测评活动,引入第三方专业的评估机构,每半年测评一次,将测评结果在媒体上公布。要严格执行《辽阳市优化营商环境“十严禁”纪律规定》,坚决查处和曝光破坏营商环境的典型案件,谁破坏辽阳的营商环境,就砸谁的饭碗,就让谁丢人现眼。

第三,推进创新创业。要深入贯彻落实全省科技创新大会精神,坚持以创新的思维来抓创新,把科技创新融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全过程,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实施人才工程,在全市形成“想创业者能创业、会创业者创成业、善创业者创大业”的氛围。要针对创新平台少的问题,加快创新创业产业园和中欧产业园建设,深化产学研合作,推动企业与大连理工、中科院等科研院所无缝对接,加强产业技术创新平台建设,新增5个省级技术中心和联合研发实验室,打造众创平台,扶持一批专业化众创空间。要针对创业门槛高的问题,加大对创业创新的用地支持,落实税费优惠政策,加大财税扶持力度,降低创业收费,支持网络创业。要针对存量人才少的问题,深入实施“十百千高端人才引进工程”,积极引进科技领军、资本运作等领域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不断提升人才引进层次和精度,培育一批创业明星和创业典型,形成示范效应。

第四,加强城市建设。坚持绿色环保、生态宜居、舒适便捷、古城特色的目标不动摇,不断提高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要全面建设文明辽阳,积极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要重点做好保护开发东京城遗址工作,在广泛征求广大市民意见的基础上,规划建设好“清初后金国都东京城遗址公园”,贯通东京城、东京陵、太子岛、冮官窑、燕州城的道路。要全面建设美丽辽阳,做好“生态留白”文章,大力建设国家森林城市,打造大黑山国家森林公园和太子岛国家湿地公园,打造城市“生态地标”;实施公园绿化、道路绿化和森林景观提升工程,开展太子河河道整治工作,加速美丽乡村全覆盖。要全面建设幸福辽阳,办好各项民生实事,进一步解决城市建设中的难点问题,加快推动城市管理走向城市治理。

江苏省徐州市王杰小学 篇3

学校校舍面积6747平方米。建有200米环形塑胶跑道,标准的篮球场、羽毛球场及乒乓球馆。24个教学班,1063名学生。科学实验室、探究室、仪器室,音乐、美术、书法、舞蹈、图书、阅览等功能教室近20间。按省I类标准配备教育装备:多媒体教室30间,147台电脑,生机比7.23:1。学校藏书28152册,人均图书26.48本。2008年,学校成为徐州市首批通过标准化建设的学校。

多年来,学校以深入实施素质教育为指导思想,以质量立校、师资强校、特色兴校作为学校的发展方向,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显著提升办学层次,实现学校内涵发展。2009年,省教育厅杨湘宁副厅长专程到学校视察,给予高度评价。

江苏省扬州市 篇4

扬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扬州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扬州市教育学会于2008年12月底联合举办了每年一度的学术论坛, 今年的主题是“有效教学的实施策略”。全市有六百多名教师、管理人员、教科研员参加了论坛。这也是扬州市每年一度的教育科研工作总结盛会。

与会的广大教师对论坛表示欢迎, 并认为其主要有三个方面的积极意义:一是这种教育论坛带有一种培训机制, 使得广大教师多了一次“充电”的机会;二是这种论坛给了广大一线教师增加了一次阐述自己教育教学思想的舞台, 并能面对面与专家交流, 提高了学习效益;三是这种论坛的内容具有很强的适切性。 (夏心军)

江苏省扬州市 篇5

车让人,让出一份安全;车让车,让出一份秩序;人让车,让出一份文明;人让人,让出一份友爱。在现实生活中,这类“让”的现象实在很多。在家庭中,可以让出浓浓的亲情;在校园里,可以让出深厚的友谊;在社会上,可以让出和谐的天地……请以“让”为话题,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要求]①题目自拟。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不得抄袭。⑤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中考作文--扬州市中考优秀作文选评中考作文--年扬州市中考优秀作文选评。

该让就让,不该让就不让

“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历史上“让”的佳话不在少数;但“让”也造就了中华民族内敛的性格,以至于对外交往时显得有些软弱。因此,对于“让”这个问题我们有重新思考的必要。

韩信从市井屠夫胯下钻过,对屠夫咄咄逼人的气势作出了退让,他让出了风度,让出了明智;“融四岁,能让梨”,他让出了文明,让出了亲情;晋文公“退避三舍”,让出了诚信,让出了气概……历史上“让”的事件不胜枚举,但这些“让”都体现了人的魄力,远见,这些都是些该让的事情,该让就让!

对于一些可以体现个人良好品质的事或一些无伤大雅的事,我们能让则让;但是,如果遇到一些原则性问题或举足轻重的事,我们必须当仁不让。

《红岩》中大部分共产党员在反动派严刑逼供下咬紧牙关,不肯向反动派作出丝毫退让,因为这关系到党的安危,关系到革命的成败,当然不能让;长征时期王明“左倾”思想泛滥,毛泽东虽无实权但据理力争,不断批评这种错误路线,即使最高军事指挥三人团对他发出威胁,也不让,因为这关系到红军十万士兵的安危,关系到中国的命运,当然不能让;2004年人权大会上,美国仗势欺人,无端指责我国,我国外交部毫不退让,发表《2004年美国人权记录》以反击美国的污蔑,这关系到中华民族在世界民族之林的名誉,关系到中国在国际上的声誉和地位,当然也不能让!这些都是事关国家、民族的大事,我们是不能让的。一旦让,后果不堪设想。

对于生活中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我们完全没有必要锱铢计较,该让就让了吧,这样不但不会使我们有所损失,反而会扩大我的胸 中考作文--2015年扬州市中考优秀作文选评来自尘 宫 )

让的技巧

江苏省扬州市 篇6

扬州农行根据农业银行“面向三弄”的市场定位,自2009年开始,积极实施服务“三农”和县域蓝海市场战略,统筹抓好城乡两块市场,在促进农民富裕、支持县域经济发展上做出成功的尝试。至2012年末,累计免费发放惠农卡47万张,其中代理新农保、新农合项目发卡40万张,农户小额贷款累计投放7.57亿元。2012年以来,大力推进金穗“惠农通”工程建设,通过在县域行政村选取代理服务点,并在服务点布放POS机、转账电话、自助终端等自助机具,为使广大农民办理账户查询、转账、小额取现以及领取新农保、新农合等涉农补贴资金业务提供了足不出村的金融便利,极大地方便了农民。

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原则,扬州农行采取“惠农卡+电子渠道”模式,重点挑选了农资店、小超市、卫生服务站等现金流、人流、物流、信息流集中的店铺,优选人品好、人缘好、愿意为老百姓服务的店主进行营销,有序推进了“惠农通”工程建设,使农民得到了真正意义上的实惠和方便。同时,积极主动做好沟通协调,强化宣传、服务工作,从到农户家走访宣传到小超市、卫生站设摊咨询、分发资料等,向农民讲解“惠农通”的优越性,使农民加深对“惠农通”的认知度,从而扩大“惠农通”的覆盖面。邗江区李典镇一小超市店主夏元娣深有感触的说“惠农通不仅能取款、办理转账、领取养老金,还将我小超市的生意带旺了,惠农通就是我们身边的银行,老百姓自己的银行”。

目前扬州农行已建成工程服务点1300多个,全部开通助农取款服务。部分服务点是与商务局、移动公司合作,选择了“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中的连锁超市。这些服务点分布广泛、实现了全市行政村的全覆盖。农民如需办理余额查询、转账汇款、小额取现等业务,可就近到农行金穗“惠农通”工程服务点办理。年前,农民在本村熟悉的超市、卫生站等农行“惠农通”服务点,办理现金存取、转账等业务,切身感受到了便利与方便。

江苏省扬州市 篇7

7月31日, 扬州市教育局、教科院召开了“中小学教学质量长效提升机制构建”和“区域提升教科研管理质量效益的研究”项目推进会。

推进会上, 大家深度解读扬州市委、市政府“创新扬州、精致扬州、幸福扬州”总体目标, 围绕扬州教育局“创新教育、精致学校、幸福师生”提出的“质量效益提升年”要求, 就如何快速推进“项目建设”等长效机制建言献策。扬州市教科所所长辜伟节对“项目推进”的认识和任务再次提出了要求。与会各单位进一步增强了主体意识、合作意识、成果意识、分享意识, 都表示精诚团结、积极合作, 打造特色, 完成本年度“质量效益”目标, 体现各家的贡献价值。

江苏省扬州市 篇8

津津文学社成立于2015年,还是一个非常年轻的文学团体。文学社希望帮助更多的同学走近文学,也让文学走进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为校园文化建设注入一份来自文学社的独有的力量,让学生们用文字记录生活,以文学浸润心灵。

文学社倡导“品读经典,感悟生活,我手写我心”的精神,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特色活动:举行文学作品鉴赏与感悟交流会;邀请知名教师进行文学主题的指导讲座;学校的大型活动都有文学社成员的身影,例如运动会、读书节等。社员们用笔尖记录下校园生活的精彩瞬间,也让自己的文字快乐地流淌,浸染着师生们的心田。

【校长寄语】

腹有诗书气自华。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广泛阅读,勤于涉猎,方能提升文化品位;阅世间百态,品百味人生,方可为写作提供不竭之源。读而善思,思而有悟,悟而欲发,将心智浸染的文字诉诸笔端,真诚地与同学们分享,这便是写作。阅读使人充实和进步,写作使人幸福和快乐。

来吧,孩子们,津津文学社欢迎你!你可以在这里品香茗、赏经典,你可以在这里谈感慨、放心声,你可以在这里尽情挥毫泼墨,抒写美丽人生!让文学的梦长驻你的心房,为自己留存一份青春的印记,也为美丽的文津校园倾注活力,增色添彩!

——袁玉英

【教师寄语】

时光匆匆,不经意间,我们走过了万物复苏的春季,度过了烈日炎炎的夏季,进入了瓜果飘香、满载丰收的秋季。在季节的更迭中,我们经历着高兴、痛苦、兴奋、失望……在充满激情与希望的每一天,我们收获着、成长着。每一次痛苦与快乐、跌倒与爬起、失败与成功的经历都是我们人生的积淀与财富。

孩子们,年华似水,有你最美,让我们拿起笔,记下每一瞬间的感悟与启示,用写作记录多彩的人生吧!

江苏省扬州市 篇9

一、研究主要内容和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 采用自编的《学前教育个人精神投资状况调查》问卷, 在江苏省扬州市城市、农村两地分别随机选取幼儿家长各100名, 共发放问卷200份, 收回问卷192份, 有效问卷175份, 有效率为87.5%。回收问卷采取审核编码方式, 利用spss11.5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分析类型以单变量描述性统计、t检验为主。

二、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江苏省扬州市共辖广陵、邗江、江都3个区 (市区) , 宝应1个县, 代管仪征、高邮2个县级市。本次调查在市区范围内抽取被试92人, 其中男性占43.5%, 女性为56.5%;县城地区 (本文定义为农村地区) 随机抽取总被试83人, 男性36.1%, 女性63.9%。家庭年收入的状况, 本研究中指夫妻二人年收入的总和, 其中“1万以下”的城市地区为1.1%, 农村为7.2%;“1~4万”城市为12%, 农村为27.7%;“4~8万”的城市地区为51.1%, 农村为39.8%;“8万以上”的城市比例为35.9%, 农村为25.3%。由此可见城市家庭年收入状况要优于农村。此外, 在父母亲文化程度的调查上, 父亲文化程度在“小学”和“初高中”的比例, 城乡基本持平, 但城市地区父亲文化程度为“大中专”的比例比农村低7.1%, 而“本科及以上”的比例则高出7.2%。母亲文化程度上, “小学及以下”城市地区为4.3%, 农村1.2%;“初高中”程度, 城市21.7%, 农村26.5%;“大中专”程度, 城市48.9%, 农村53%;“本科及以上”程度, 城市为25%, 农村19.3%。

三、城乡学前教育个人人力投资的比较

总体来说, 城乡两地幼儿家长每天与孩子相处的时间上并没有差异, 但在相处的具体内容上, “辅导孩子功课”和“与孩子交流谈心”上, 城市与农村地区分别存在及其显著 (p=0.003**<0.01) 与显著差异 (p=0.029*<0.05) 。其中辅导功课在2个小时以上的, 城市的比例比农村高出13.2%;与孩子谈心交流在2个小时以上的, 城市比农村高出4.5%。此外, 城市家庭一年内陪伴孩子去图书馆、公园、看电影、看比赛、旅游等次数也明显高于农村, 分别存在p=0.034*、p=0.001**、p=0.027*、p=0.007**的差异。这一方面可能因为图书馆、体育馆、公园、影院等场所多集中于城市, 在地理环境上优于农村。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城市地区家庭的年收入明显高于农村, 经济方面的实际情况也高度制约着家庭的教育行为, 因此, 在经济宽裕的家庭中, 这些户外的娱乐与学习更容易成行。而家长与教师沟通的调查中, 农村则要高于城市, 存在p=0.044**的现状差异。究其原因, 可能是农村家庭的父母把孩子教育的重心更多依赖于教师, 而城市父母更多通过家庭教育、上辅导班、请家教来实现, 与教师沟通的时间相对有所减少。

四、城乡学前教育个人情感投资的比较

调查发现, 城市与农村两地家庭对学前幼儿的情感投资呈现了同等的重要性。在父母最关心的领域上, 两地均把孩子的“健康安全”作为首要因素考虑, 城市51.1%, 农村48.2%, 其次是“未来发展”和“学习成绩”。调查表明家长对孩子需求关怀的满足程度, 首先是满足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 如先让孩子吃饱, 穿暖, 保证健康成长。数据结果另一方面也说明当今幼儿家长的教育观念已日趋转变, 不在一味关注孩子的学习与分数。但另一个原因也可能是因为学前教育的孩子目前学业压力不大, 父母们还没有将关注重心转移上来。此外, 城乡两地幼儿父母对孩子“生活需求”“学习需求”“遇到困难的帮助”和“表现好时的奖励”几个方面的差异都不大, 说明当前家庭, 不论是城市还是农村, 都对学前儿童给予了充分的情感重视。

五、结论

调查数据得出, 当前城乡家庭对学前教育精神投资方面依然有较多不足之处。当前很多家庭仍然对教育投资的理解比较片面, 很多家长把教育投资单纯地等同于物质投资, 他们把大部分精力放在工作中, 毫不吝惜地为孩子做各种教育经济投资, 以为只要有足够的经济实力就能教育好孩子, 把如何教育孩子全盘交给学校教师。而此方面问题在农村地区尤为严重, 不少家庭自认为对孩子充分重视, 充分关怀, 但是在行动上极为薄弱。例如, 在对幼儿“辅导功课”“交流谈心”“体育锻炼”所付出的时间投资上, 几乎没有的均占到30%以上 (分别为30.1%、31.3%、34.9%) 。而学前教育情感投资并不存在地域差异, 学前教育儿童得到同等的关爱与重视。

所以, 子女教育投入并不只是意味着支付子女的各种教育费用, 还要抽出一定的时问陪伴孩子、鼓励孩子, 给予孩子感情上的温暖和生活上的指导。家庭教育投资除了体现家长的意愿外, 还要征求孩子的意见。父母切不可剥夺孩子选择的权利, 用自己的“理性”来干预孩子的自然发展。改进教育精神投资的方式方法, 实现学前教育的互利互赢, 为孩子选择真正适合的教育方式。

摘要:本文从教育精神投资视角进行研究, 通过问卷的实践调研, 比较城市、农村两地家庭对学前儿童时间、情感方面投资的现状与差异。数据结果显示, 城乡父母对学前儿童的时间投资依然不足, 两地间存在显著差异, 农村地区该问题较为严重。在情感投资上, 并不存在地域差异, 学前教育儿童得到同等的关爱与重视。

关键词:学前教育,精神投资,城乡差异

参考文献

[1]张忠山.家庭教育中的情感投资[J].家庭教育 (中小学家长) , 2007 (10) :4-10.

[2]李立荣.上海城乡居民家庭教育投资行为实证研究[D].复旦大学, 2009.

[3]张瑜.关于幼儿家庭教育投资问题的思考[J].内蒙古教育 (理论研究版) , 2009 (1) :20-21.

[4]杨期正李洪曾.上海地区家庭幼儿教育投资的现状研究[J].学前教育研究, 1997 (1) :30-33.

江苏省扬州市 篇10

一、农民向城市迁移的门槛设置原理

1. 农民向城市迁移中的门槛原理

门槛的本质是一种“寻租设立”, “门槛”在许多地方广泛存在, 多为政府为实现某种调控目的而发布的某项政策。门槛存在的先决条件是该项资源的稀缺。在资源稀缺的基础上, 管理者如果不建立门槛则将导致对该资源的恶性竞争与低效运用, 并导致公共成本的上升, 最终在经济学意义上不可能实现帕累托最优。门槛有两种:一是政治门槛, 二是经济门槛, 前者通过法律和行政规章直接调节, 后者则通过经济手段间接调节。对于门槛设立者而言, 经济门槛本身就是一种盈利模式, 它将在使生产者和消费者剩余减少的同时给门槛设立者自己带来福利增加。

在市民化的直接门槛控制下, 供给一定, 不考虑需求, 供给不与需求均衡只与国民计划相交。在市民化的间接的经济门槛控制下, 城市的有效供给对应着有效需求, 但由于供给的滞后性导致城市资源长期成为稀缺资源, 而收入的自然增长促使对城市资源有效需求不断提升。随着人民收入水平的提升等因素, 需求曲线存在着自然扩张属性, 表现为从D1向D2的自然外推 (图1箭头所示) 。在供给曲线不变的情况下, 收入的增高将导致均衡点由A向B进行移动, 此时虽然伴随着价格的上升以自发调节需求, 但总体资源消耗仍然从Q1向Q2移动, 消耗面积从0P1AQ1向OP2BQ2移动。在资源有限性的刚性约束下, 只能通过改变资源的成本函数来改变资源的供给曲线, 如图。

在图1中, 由于通过政策设置经济门槛等方式有效地改变了该资源的成本函数并进而改变了城市资源的供给曲线, 虽然需求曲线发生了自然扩张, 但资源的消耗却仍然被限定在了Q1, 均衡点则从B演化到C。显然, 由于经济门槛等的存在使均衡价格产生了扭曲, 生产者和消费者剩余都被减小了, 而减小的部分恰恰为政府设租 (经济门槛) 的收益。

对于城市管理者而言, 新的城市进入者必将消耗掉一定的城市资源, 而这些资源是城市管理者以公共成本的形式提供给城市市民的, 出于对价和城市资源有限性的考虑, 城市进入门槛必然要被设置, 并进而成为一种城市管理者设租 (经济门槛) 收益, 用以弥补公共成本多支出、城市公共资源多配置以及新的城市资源挖掘。

2. 农民城市迁移经济门槛的设立

理论上讲, 政府在经济门槛设立的时候先根据城市的目前规模、计划建设最终规模、计划年限等确定好在一定年限内每年计划新增加的农民转移成市民人数规模, 然后确定出该规模农民对应的收入水平, 以该收入水平上农民能够并愿意承受的刚性成本作为农民向城镇迁移的经济门槛。即:

其中N为每年计划新增加的市民, M0现有的城市规模, M1城市远景规模, 是潜在的城市进入者总的数量, t为从现有规模到远景规模计划所用的时间年限。在每年新增加的市民确定以后, 根据统计局调查队的资料确定农民潜在进入者的收入分布函数。现假设农民潜在进入者的收入水平服从正态分布 (如t分布或者分布等的偏态分布, 处理原理一样) , 可以按照收入水平开展积QÁγ分, 如图2。

由农民收入水平服从正态分布, 有: ,

在门槛曲线上选取p1点, 建立新门槛, 该门槛对应的人数将为N。

二、农民城市迁移门槛的确定——以扬州为例

1. 扬州城市化的基本情况

(1) 就扬州市区非农户籍人口 (不含镇) 来看, 1991年以来人口增长不少, 从31万到了2010年的58万人, 增加了27万人, 增幅82%;同期市区常住人口 (不含镇) 则从1991年的34万到2010年的98万, 增加了54万人, 增幅176%, 如果包括由于农民迁移到镇聚居而导致的城镇常住人口的增加, 那么城镇常住人口2010年底为146万, 远高于58万多的户籍人口。也就是说, 1991年到2010年的20年里城市里常住人口的增加比例远远超过了户籍人口的增加比例, 1991年扬州市区人口中91%有城市户口, 而2010年底扬州市区人口中仅58%的人有扬州户籍, 是真正意义上的市民, 另外有42%的人口常年住在扬州工作、生活, 但却没有落户扬州, 他们大多为农村来的打工一族, 根还在农村, 由于种种原因并没有扎根扬州。如何通过有效的措施让已经进城并成为城市常住人口的农民沉淀下来, 转化为市民是很急迫的问题。

(2) 从包含市区周围镇上人口的非农人口来看, 1991年市区所属镇非农人口仅为10.3万人, 是市区非农户籍人口的三分之一, 而到2010年, 市区周围所属镇上非农人口已经为34.5万人, 占市区非农户籍人口的61.7%, 市区所属镇非农户籍人口增长远高于市区。

(3) 1991年到2010年扬州市区包含市区周围镇上人口的非农户籍人口从41.52万增加到92.84万人, 增长了1.2倍, 同期包括没有落户的人员在内的常住人口则是从48万增加到了146万人, 增长了2倍;1991年的时候没有落户的常住人口仅6.5万人 (48-41.5) , 占总人口的13.5%, 2010年没有落户的常住人口高达53.2万人 (146-92.8) , 占城镇总常住人口的36%。只有降低未落户常住人口占总人口比才能有效地防止人口的向农村回流, 也是体现对民生的尊重。

2. 扬州城市化门槛的确定

在附表数据中, 扬州城市的常住总人口在2002年就已经突破了100万, 而同期非农户籍人口仅77.7万人, 即便是到2010年底, 大量城市郊区农民由于城市的扩张而失去了土地被动地转化为新市民以后, 也就才92.8万市民, 距离“十二五”期末2015年末120万人口规模还有相当差距。从城市资源供给的角度看, 扬州能容纳146万人而城市的生产生活秩序井然, 说明目前的城市资源不是农民向城镇迁移的“瓶颈”, 即使让53.2万尚且没有落户的农民获得市民身份也不会引发城市资源的紧张。现在仍以2015年120万为目标, 则近4年要完成从53.2万人中转化27万人为城市市民, 每年要转化8万没有落户的农民。

根据扬州市统计局公布的统计资料:2010年进城打工农民户年均收入21000元, 其中50%的进城打工农民户年均收入在18000元~25000元之间。引进正态分布模型, 有:

又由于μ=21000, 所以必须求出σ的值。

根据X~N (21000, σÁ) , 以及50%的进城打工农民户年均收入在18000元-25000元之间, 有ϕ (25000) -ϕ (18000) =0.5, 计算出。

所以, 扬州27万进城但尚未落户的农民, 其收入密度函数服从。现要把其中收入最高的8万人转化为市民, 由于该部分人口大约占比例为七分之一, 也就是说在上求X, 使得

解得x=27490, 即年收入在27490元以上的进城但尚未落户的农民能够跨过市民化的门槛。

扬州市目前指定的门槛是购买60m2以上的住房可以落户 (人均为30平米, 三口之家两个大人共同负担) , 由于农民进城落户大多购买二手住房, 扬州市区二手住房均价为7000元/m2 (2010年数据, 新房房价则更高) , 意味着家庭门槛高度为42万元。对应着该收入标准的进城农民的年纯收入为27490元, 那么农民个人要跨过门槛需要付出7.8年的时间。显然, 这个门槛将使农民的房价收入比远远超过了国际上3~5倍的标准。也就是说, 扬州设置的门槛过高了, 将使大量的农民直接拒绝在市民的外面。如果以5倍的房价收入比来衡量, 则农民家庭市民化门槛高度不能超过27.5万元, 对应的60平方的房子单价为4580元。要想让符合期望的农民越过市民化门槛一个途径是降低住房单价, 另一个途径则是降低规定的农民购房面积下限。通常来说, 前者更有效, 否则, 即使有些农民迁移进了城也无法跨过市民化的门槛。

三、农民城市迁移控制技术中的门槛设置结论与建议

1. 结论

(1) 目前的城市迁移门槛设置过高

就2010年的公开数据来看, 我们的城市迁移门槛设置过高了。对应着当时7000元/m2的房价, 只能有8000人能够跨过这个经济门槛, 占53万已经进城但尚未落户的农民的1.5%, 比4580元的合理门槛高出52.8%。以这个速度, 就这部分人要想使他们市民化需要70年的时间。这样就逼着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只能在城市贡献完青春后回到农民继续做农民, 不利于我国城市化进程。城市管理者需要掌握科学的门槛设置技术, 通过有效的门槛设置引导农民迁移进入城市。

(2) 跨越门槛后却放弃市民化现象与门槛本身没有关系

事实上, 许多农民在城市里已经跨过了二级的经济门槛, 在城市购置了房产, 具备了城市的有关入籍规定, 但仍然有许多农民却没有把户籍从农村迁移到该城市, 其主要原因则出于市民化的成本-收益比较, 参见本人的另外一项研究 (农民城镇迁移的行为经济学分析2009) , 这里不做阐述。就本研究来看, 跨越门槛并不意味着就一定市民化, 而政策上, 要市民化却必须跨过市民化的经济门槛。

2. 政策建议

国有土地市场Ceiling price下的拍卖。

目前的我国土地招、投、挂、拍市场是无约束下谁出的价格高, 谁就拿地, 这种政策的结果必然是地王频出、地价不断被炒高, 已经被广为诟病。在这种政策下, 由于地价炒高了, 必然反过来促使农民迁移门槛的抬高, 制约着城市化进程。根据本研究技术, 则可以在根据城市的收入水平和规划进入的规模的基础上设置迁移进城市的经济门槛, 然后根据该门槛高度逆向测算该区域住房价格, 土地招、投、挂、拍市场则根据该门槛价格来招、投标, 类似Ceiling price。开发商必须在规定的销售房价Ceiling price (门槛价格) 基础上土地投标, 地价出价高者拿地。同时, 规划部门需要根据城市的发展状况规划好城市的人口进入规模与速率, 房产部门要严格控制住房的炒做与囤积。

摘要:文章在门槛理论基础上分析了农民向城镇转移初期由于城市资源的有限性将导致的门槛必然存在。在推导了农民城镇迁移门槛的形成原理与过程后, 以江苏省扬州市为例实证研究了市民化门槛的设置技术, 得出了当前市民化经济门槛过高等研究结论, 并对农民迁移进城市用门槛设置技术指导当前土地出让市场的指导性政策建议。

关键词:经济门槛,市民化,控制技术

参考文献

[1]陈广桂.房价、农民市民化成本和我国的城市化[J].中国农村经济, 2004 (3)

[2]唐根年等.中国农民市民化经济门槛与城市化关系研究[J].经济地理, 2006 (1)

[3]孔建新等.偏斜分布密度函数的提出与推论[J].中国科技论文在线, 2009 (9)

[4]张立建等.城市流动人口与城市化最低经济门槛作用机制之探讨[J].城市发展研究, 2003 (6)

[5]王增文.中国农村贫困线及贫困率的测定:基于拟合收入分布函数法[J].西北人口, 2009 (5)

江苏省扬州市 篇11

东风是机遇,东风是鼓励,东风是关怀……在人生的旅途中,东风无处不在。它帮助我们发现希望,感受温情,获得成长……总有东风为我们而来。

请以“东风为我来”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以外文体不限;②不要少于600字;③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

写作指津

这是一篇命题作文,也是考试中常见的一种作文形式,这类作文形式可以帮助学生明确中心思想,确定写作范围,但是想要写好它,还是有一些难度。

《东风为我来》这个题目中,“东风”二字极为关键,一般可作两种理解:一是原义的东风;一是比喻义的东风,这里的东风可以理解为机遇(机会)。“为我来”这三个字,突出了“我”,也就是说要写亲身经历,体现出真情实感。

在选材上,写亲情、友情、师生情、来自陌生人的关怀都可以,最好還要把故事发生的背景放在春天更确切,因为春天是东风盛行的季节,这样才能融情于景,情景交融。当然,也可以写观察自然所得的感悟,也就是春风唤醒大地,唤醒万物,自己也被唤醒之后由衷地发出“东风为我来”的感慨。此外,同学们还应以东风为线索贯串全文,这样才能达到紧扣文题、彰显主旨的目的。不难看出,这样的作文类型更适合写成记叙文。

江苏省扬州市 篇12

一、城乡发展一体化进程中丁伙镇正由农业文明向现代文明转型

随着新农村建设、城乡统筹发展和城乡发展一体化农村伟大实践活动的日益深入, 农民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在江苏南部, 部分农民生活水平已经接近甚至超过了城镇居民的水平。即使在江苏中部地区, 农民就地市民化的进程也在加快推进。借着暑期社会实践, 调查组对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丁伙镇农民生活现状进行了调查, 通过调查, 发现该镇农民的生活水平有了质的提高, 与城市居民之间的差距正在逐渐变小。

扬州市江都区丁伙镇位于江都区中西部, 是扬州市的近郊镇, 坐火车到扬州车站仅半个小时。毗邻南京、上海, 坐客车到达南京是1个小时, 到上海是2个小时。与苏南实现了零距离对接, 通过长江大桥、沿江高等级公路和国道, 直通苏南。可以到南京、上海和泰州坐飞机, 飞机通往全国各地。丁伙镇面积80.13平方公里, 辖两个社区和16个行政村, 人口5.01万人, 集镇常住人口2万余人。

在市场经济大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 丁伙镇利用优越的地理区位优势, 接受上海、南京和扬州的城市辐射, 主动融入长三角地区快速发展中, 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和现代文明加速转型。丁伙镇的发展模式已然不再是传统的农耕经济, 基本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工业体系, 在机电、化工、环保、建材机械等方面拥有着独特的优势。规模企业30家, 其中亿元以上企业5家, 镇工业园区面积5平方公里, 各项基础设施完善, 被国家农业部命名为“全国第三批乡镇企业示范园区”、“全国科技园区”。

工业文明推动了城镇化, 城镇化进程成效显著。丁伙镇的花木在全国享有盛名, 是扬州乃至整个苏中地区有名的“花木名镇”, 已成为江苏地区最大的绿化苗木生产基地之一。丁伙镇作为一个现代化的乡镇, 高度重视社会服务的提供, 秉承“服务大家”的理念, 这里的社会事业得到了蓬勃的发展, 拥有一座15 000平方米的休闲娱乐广场, 是省政府命名的“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示范镇”、“省新型示范小城镇”、“省30家重点中心镇联系乡镇之一”、“省发展乡镇企业先进镇”、“省花木之乡”、“省文明镇”。丁伙镇这个既有现代气息、花木特色, 又有水乡风韵的现代化城镇, 已成为苏中大地上的一颗璀璨明珠[2]。

二、扬州市江都区丁伙镇农民现代生活现状和制约因素分析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 丁伙镇的村容村貌和生活质量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农民生活水平逐渐缩短了与城市之间的距离。

1. 农民的思想观念有了很大的转变。

在丁伙镇, 现代发展观念已经根植于丁伙镇村民的内心、化为村民的自觉行动。譬如经济快速发展观念、日常生活习惯文明观念、和谐政治观念、子女教育观念等等, 这些现代化的思想观念不断普及, 正深深影响村民行为。特别是经济发展观念的牢固树立, 对丁伙镇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位叫李桂兰花老奶奶是这样描述着以往大家的态度, “有的吃有的住, 这样就挺好的”。但是现在不同了, 丁伙镇早已摆脱了原来那种“安于现状”的生活方式, 过去那种“自扫门前雪”、小富即安的观念俨然已经与丁伙镇经济社会的发展格格不入, 通过自己的智慧和努力追求更好的生活正成为青年农民新的梦想。正因这样, 越来越多乡镇企业在这片土地上崛起。

2. 农村的交通状况有了很大的改观。

丁伙镇临近京沪高速、启扬高速, 本身地理位置不错。据当地一位农民伯伯回忆, 20世纪90年代初, 丁伙镇乡村以泥土路为主, 步行几乎成为了绝大多数农民出行的唯一选择。每到下雨天, 行人都会陷在泥淖中, 在泥浆中蜗行。而如今, 路况得到彻底的改善, 马路平均有3米宽。路况改善, 带动了新式交通工具走进农村, 电瓶车、摩托车、小轿车、客车等等, 在丁伙镇已不再罕见。倘若交通能够更加便利, 定能吸引更多的企业前来投资, 增加村民收入。

3. 农村的通讯工具有了快速的发展。

在丁伙镇, 人手至少一部手机已不再是什么新鲜事, 固定电话安装率达到60%。随着手机、固定电话的普及, 村民们之间和外界加强了交流。拥有相对完善工业体系的丁伙镇, 每天都有大量的客户需要洽谈, 这时, 手机、固定电话的作用可见一斑。拥有大量花木种植基地的丁伙镇, 倘若没有现代通讯工具, 就没有广大的市场, 这将是件非常可怕的事情。总之, 丁伙镇的发展离不开这些通讯工具的支持, 丁伙镇通讯事业的发展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使得村民们离城市梦越来越近。

4. 农村的家用电器普及做到了全覆盖。

财政补贴家电下乡政策的贯彻实施, 使得村民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政策激活了农民对诸如彩电、空调、冰箱之类家电的购买能力。在此次调查中, 我们所走访的数十户农民家中, 彩电的普及率是100%, 这里基本上接通的是有线, 数字电视机顶盒还没安装, 还有少部分农户通过卫星接收信号。在农村信息消费中, 彩电的地位不言而喻, 农民主要通过它来了解国家重大政策的实施。空调、冰箱等家电的普及率差不多为35%, 略低, 不过其增长趋势还是可观的。

5. 农村工业化体系初步形成。

通过调查走访发现, 丁伙镇已基本形成了机电、化工、环保、建材机械等四大产业优势, 并且有了自己的工业园区。正是因为这一点, 使得农民就地市民化有了现实的可能性。这样的话, 很多村民无需外出务工, 可以在镇上工作, 天天回家, 和市民一样。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 可能因为是花木名镇的关系吧, 这里特别注重工业发展与自然环境相和谐, 保护生态环境。

6. 农民在教育和社会保障方面与市民还有较大的差距。

在走访中发现, 目前来看, 最大的问题应该是农村劳动力素质比较低, 文化水平比较低, 受教育程度主要集中于初中, 不少年长的农民文化程度只有小学, 高中及以上的劳动力微乎其微。由于农民知识水平低下, 对新事物、新技术缺乏认识, 从而阻碍了接受新事物、学习使用新科技的能力。农村社会保障机制也不完善。虽说如今城乡一体化的进程在不断地加速, 但事实上不可否认的是, 农民所享受的社会保障远远低于市民。

三、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缩小农民与市民差距的对策建议

新型城镇化注定要是一个历史性的变迁, 是一场深刻的沧桑巨变, 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我们综合分析认为, 缩小村民和市民之间的差距, 推动城乡一体化的发展, 需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着手:

1. 增加农村基础教育投资力度。

大力推进农村教育, 提高农民整体素质是缩小村民和市民差距的根本出路。要加大对农村基础教育的投入, 改善农村教育的硬件设施, 提高农村教师的整体水平;要推广农民的职业教育, 做好科技下乡工作, 培养农民新的经营理念和市场意识;要提高村民的科技文化水平, 用科技促进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效益。

2. 充实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一是建立健全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要科学确定最低生活保障线标准, 正确界定最低生活保障对象。二是建立健全农村医疗保险制度。进一步提高新农合住院费用报销比例, 增加农村医疗室药品品种。三是建立健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要正确规定养老保险资金的筹集和缴纳方式, 切实做好养老保险基金的管理及保值增值工作。

3. 实现农村公共设施建设的公平化。

当前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的差距, 主要体现在城乡居民在享受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上的不平等。因此, 缩小村民和市民之间差距, 可以把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重点由城市转向农村, 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资金里拿出一部分用于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 通过持续不断地投入, 彻底改变农村电信、供电、供水、道路等基础设施远落后于城市的局面。

4. 大力发展农村信息消费。

首先要在农村贯彻实施“宽带中国”战略, 进一步加快网络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和升级改造, 这是实现农村信息消费增长的基础。其次需要不断丰富信息产品和信息消费内容。要面对农村的市场, 开发适合农民使用的产品, 开发出一系列实用的客户终端, 便民和利民。最后要构建安全可信的农村信息消费环境。当下, 信息欺诈屡见不鲜, 动摇了农村部分群众对信息消费的信心, 因而, 在农村建立良好道德信息监督机制迫在眉睫。

如今, 社会上将“80后”、“90后”的农民工统称为新生代农民工, 这些人远离农村, 对农村的感情不是很深, 与此同时, 又很难真正融入城市生活, 这些人往往会陷入对生活的迷茫。静下心来想想, 倘若农村有足够的工作岗位, 不错的薪酬, 他们可能更愿意留下来, 作为新生代的农民, 相信他们可以把农村建设得更好。

参考文献

[1]刘吉双.区域开发推进城乡一体化规律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11:12.

上一篇:碳排放计算下一篇:中职电子专业课程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