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教育

2024-10-12

汽车教育(共12篇)

汽车教育 篇1

现代汽车技术发展和维修技术人才状况

(一) 现代汽车技术发展现状

汽车发明至今已经百年, 汽车的开发技术已经十分成熟。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 国外高技术含量的汽车大批涌入国内市场。首先受到冲击的是汽车维修行业, 电子点火、电控化油器、机械喷射系统装置、机械液力自动变速器、差速锁止装置、负载阀、PT泵、动力转向等大量新技术、新产品、新系统猛烈冲击着传统汽车维修工艺和技术。进入21世纪后, 随着电子和信息化技术的应用, 汽车技术逐渐由单件的组装向集成化发展, 技术的多功能化、智能化、一体化等特点愈加突出。

随着世界汽车技术的发展和我国汽车交易市场的逐步繁荣, 世界上更多负载最先进技术的汽车以更快的速度进入国内市场, 也促进了我国汽车维修行业的快速发展。但分析我国汽车推修行业的现状, 无论是从技术手段、人员素质, 还是人才储备, 在世界汽车发展水平层面上, 仍远远赶不上汽车技术变革的速度。如今, 世界能源危机和环保问题日益突出, 20世纪末, 世界各国的各大著名汽车品牌公司、国内各大科研机构及高等院校纷纷致力于开发既清洁又节能的汽车, 能源、新能源技术以及新能源汽车成为未来汽车发展的大趋势。这就给本来就落后的汽车职业教育带来了机遇, 也带来了更大的挑战。

(二) 汽修维修人员成为中国四种技能型紧缺人才

根据教育部等部门调查研究和分析预测, 我国劳动力市场技能型人才短缺问题在数控技术应用、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技术、汽车运用与维修、护理等四个专业领域尤为突出。技能型人才短缺已经成为制约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汽车维修人才紧缺的原因是: (1) 快速变化的汽车和汽车技术; (2) 快速变化的用户; (3) 快速变化的维修设备; (4) 快速增长的汽车和维修企业以及越来越多元的社会选择。

有资料显示, 在发达国家汽修企业里, 高级技工占35%, 中级技工占50%, 初级技工占15%, 而我国高级技师仅占1.5%, 高级技工仅占3.5%, 中级技工占35%, 初级技工却占60%以上。不难看出, 我国汽车维修人员数量与素质远远不能满足当前飞速发展的汽车市场发展的需求。

(三) 当代汽车业对汽车维修技工的能力要求

汽车维修工程是一个实践性非常强的工程。特别是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 除了技术之外, 对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 理论基础知识要求越来越高。有以下几方面要求: (1) 具有极强的逻辑推理能力; (2) 具有一定的英语基础; (3) 能机电一体化有机结合; (4) 计算机一般软件的使用与掌握; (5) 具有挑选和使用并延伸设备的功能; (6) 对汽车的性能了如指掌, 对汽车发展的历史及其形成的文化了然于心。

按照2000年7月1日起施行的国家劳动保障部《招用技术工种从业人员规定》, 技术工种从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因此, 目前职业院校所有相关专业的学生, 上岗前都必须经过考核, 取得汽车维修技术职业资格证书, 并达到相应的能力标准。

汽车技术教育滞后于汽车技术发展的主要问题

(一) 体制与机制方面

目前, 汽车维修技术赶不上汽车技术发展的速度, 汽车技术教育赶不上汽车维修技术发展。与此关系相应的, 汽车技术教育存在的最大的体制与机制问题是院校、整车制造及售后服务三者脱节。局部的校企合作是有的, 但远没有形成三者有序的合作与互动。社会现阶段依然没有完全摆脱重学历、轻技能的传统观念, 在实施职业教育的过程中, 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往往都不能很好地处理两者的关系, 难免顾此失彼。

(二) 教师与教材方面

汽车维修专业是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 要求培养的学生具有很强的动手能力, 要能解决汽车维修的实际问题。这里的关键是要有适合的教材与良好的师资。当前, 各类职业院校的汽车维修专业的教师在实践动手能力方面普遍是弱项。汽车维修职业教育能否适应汽车维修行业的需要, 重要的是首先要建立一支理论和实践都过硬的师资队伍。但是, “十年树木, 百年树人”, 师资培养不是短时间就能见效的。

汽车技术日新月异, 而汽车技术教育却由于教材内容陈旧, 除了最基本的东西之外, 几乎全是被淘汰了的内容, 这成为汽车技术教育的最大障碍。笔者了解到, 目前很多学校都还将发动机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电控自动变速器、ABS等作为新技术选修, 殊不知这些东西在汽车上早已经是广泛应用且十分成熟的标准配置了。而许多在新车上广泛使用的系统, 像可变气门正时系统、无级自动变速器 (CVT) 等内容, 却在当前使用的教材中几乎找不到。

(三) 实验与实训方面

实验实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可以简单概括为: (1) 实验实习设备与车辆维修实际差距太大; (2) 检测诊断设备少且落后; (3) 实验实训设备不能同时满足每位学生实训的需要 (一般指汽车电子电气) ; (4) 实习工厂不能满足学校实训的要求; (5) 由于软、硬件不到位, 学生很难将理论与实验实训联系起来, 实验实训当中原理、步骤繁琐, 费时费力, 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汽车技术教育适应汽车技术发展的解决方案

(一) “双元制”模式, 一体化教学

应将学历教育与职业教育分清。这不是说要分开它们, 而是进一步推广职业教育的“双元制”模式并改革“双元制”模式, 使其适应我国职业技术院校中职业教育教学的需要。将在企业里进行的技能培训与职业院校进行的专业理论知识学习以及文化知识传授紧密结合;强调企业教学的主体性与强调实践教学的主导性的协调配合;将职业分析与课程开发密切联系;明确专业内容适应职业需求的针对性, 将能力教育与技能培训同步进行。最终, 形成汽车运用工程职业技术教育的多元化机制和一体化教学。

(二) 双师型, 双向式

“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如果不是与企业一线工程技术人员双向交流就很可能变成一句空话。因此, 应在现有职教师资培训基地的基础上, 院校要制定专业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的要求, 鼓励企业选派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有特殊技能的人员到职业学校担任专、兼职教师, 并将这种交流制度化, 让教师同时有技术人员身份、技术人员同时有教师身份。在管理上, 院校和企业同时对教师的双重身份进行考核。

(三) 动态教材, 动态课程

职业教育应该避免使用统一的统编教材。如汽车维修专业要由院校和企业组织教师和工程师根据车辆技术的最新发展, 编写与汽车维修实践相结合的动态教材。根据汽车运用知识与技能体系的发展, 不断更新、补充教材内容, 使之成为动态的教材, 以适应汽车技术的快速变化。因此, 电子教材理应作为教材改革首选方式。

动态的课程也应如此。例如, 有相当多的职技院校汽车维修专业对汽车文化课都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有的根本没有设置, 有的设置也只是讲座式的一带而过。其实, 汽车技术的创新很大一部分来自汽车文化, 不了解源远流长的汽车文化, 而能很好地掌握现代汽车技术, 是很难想象的事情。要想汽车技术教育适应汽车技术的变化发展, 重点应改变旧有的汽车维修技术的思维模式, 构建新的甚至超前的思维方法, 并走出理解上的误区, 以求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理论教学以及实验实训教学。解决进一步改革的问题, 需要动态课程来实现, 需要呼唤电子课程, 而电子课程对于更全面深入地了解汽车文化的源流脉络是非常必要的。

在汽车技术专业教育教学中, 无论是机制和体制的改革、教师队伍整合, 还是课程教材的电子化创新, 国家政策、行政指令和利益驱动一个都不能少, 这些都是需要我们继续深入研究、继续实践的新问题。

摘要:当前汽车产业高速发展, 职业院校的汽车技术教育滞后于汽车技术发展。本文从现代汽车技术发展和维修技术人才状况的分析入手, 探析导致汽车技术教育滞后的主要原因以及适应性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汽车技术教育,汽车技术发展,职业院校,人才状况

参考文献

[1]叶立群.职业技术教育学[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 1997.

[2]张熙.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概览[M].海口:海南出版社, 2000.

[3]周渠.中外职业技术教育比较[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5.

[4]刘越琪, 孟国强, 郭海龙, 陈周钦.能力核心的汽车运用技术专业现代职教课程体系的构建[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 2010.

[5]张重宪.建立一体化双轨制学习型媒体新机制的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 2007, (11) .

汽车教育 篇2

——陈连仲

第一节:安全驾驶

汽车是现代道路交通的高速运载工具,驾驶汽车必须把安全放在首位。每一个驾驶员都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和驾驶技能,不断学习和积累安全驾驶经验,保证车辆在良好的技术状态下运行,严防交通事故的发生。

 安全驾驶应把握的几类辨证关系

人的主观能动意识是保证安全驾驶的前提,只要思想上确立了安全意识,时时处处想着“安全”二字,牢记“车轮一动三分险”、“车轮未动思想先行”对瞬息万变的道路交通情况做到心中有数,用正确的理论和辨证的观点去主导安全行车观念,对交通事故才能做到防患于未然。

人是能动的,车是机械的,车是由人的意识支配的。车辆有磨合、磨损及自然损坏的过程,也会突然出现操纵失灵的突发现象,即便是新车或刚刚修理完毕投入使用的车辆也不可掉以轻心,要学会和善于根据车辆的异常现象(或异常声响)判断和预测有可能影响安全行车的潜在故障。当然绝大多数情况下,交通事故的发生还是与驾驶员的主观错误有直接的关系,纯属机械故障引起的事故只占很小一部分,但尽管这样,不仅仅是讲安全,对车辆的使用寿命而言,也不可放弃对车辆技术状况变化的关注,要做到对车辆勤检查、勤保养,绝不可驾驶带有故障或隐患的车辆(即不驾带病车辆)。

快与慢的关系,人们在诸多的交通事故和肇事中总结出一条主要的原因“十次肇事九次快”。为了抢时间,不顾道路的客观实际、盲目开快车,结果发生交通事故耽误了更多的时间和带来意外的烦恼及在精神、经济上带来了不必要的损失,反而由快变慢。

快与慢是辨证的关系,要根据当时所处的实际道路交通情况及时调整思维和调节车速,当行驶在宽阔、平坦、视线良好时速度限制允许的路面时,可适当提高车速,在高速公路正常情况下行车,低速行驶反而会影响安全因素。在复杂路段、危险路段必须降低车速才能确保安全。快要以安全为前提,在确保安全的原则下求速度,做到该快则快、该慢则慢、该停则果断地停。

平时对车辆勤检查,勤保养、勤调整、看起来是花费了一些时间和精力,但是换来了行车中的顺利和安全,失时得利。在行驶中遇到成群结队的车辆交会或超车,少数的一方能主动地靠边或避让,使得多数车辆顺利通过,其中也包含着得与失的道理。两车在狭路交会受阻,如双方僵持,互不相让,都无法通过,如果其中一方主动退让,使对方先顺利通过,看起来是方便了对方,实质上同时也方便了自己。

有理与无理在许多情况下是相互转化的。如遇驾驶作风恶劣,驾驶员驾车强行超车,抢道行驶或夜间会车不关闭远光灯的无礼行为,自己也赌气不让,结果发生碰撞事故表面上看责任属于对方,自己有理,但本应避免的事故,由于自身未主动采取避让措施,酿成事故,使自身车辆也同时受损,影响了正常工作和运行,从大道理上看又是无理的,这是矛盾的两重性。因此,驾驶员要提倡“礼让三先”(先让、先慢、先停)、“宁停三分,不抢一秒”的良好职业道德风尚,绝不可因对方的无礼而开斗气车。

车辆在行驶中许多情况都是突然出现的,尤其是在精力不集中或盲目高速行驶时,对路面情况的突然变化,很多驾驶员在发生事故的瞬间来不急反应,措手不及。实际上这种“突然”大多是驾驶员精力分散,放松了对路面动态状况的观察与分析,缺乏预见能力,或者抢道争先带来的必然结果。

因此,可以说许多“突然”情况的发生。都是驾驶员主观错误与客观条件相结合导致的必然结果。它既是突然的,又是必然的,凭侥幸不按科学态度办事总是要吃亏的,教训是惨痛的,这就要求驾驶员在驾车行驶中,精力要集中,随时注意观察道路交通情况,做到有备无患。

有些交通事故往往不是发生在繁华的街路或复杂的路段,而是发生在行人较少或道路宽阔的路段,这是因为驾驶员在危险路段行车时思想注意力集中,警惕性高,认真而谨慎的行车,可以变不利因素为有利条件。在有利的前提下,人少车少路宽,驾驶员极易产生麻痹松懈思想,致使观察上的疏忽和操作动作的迟缓滞后,导致事故的发生。所以,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的客观主体,在一定情况下是互相转化的辨证关系。因此,在不利条件下行车必须注意安全,在有利条件下也不可放松对意外情况的警惕。

第二节:车辆技术状况与安全驾驶

1)转向沉重

汽车在行驶中转动方向盘感到吃力,对迅速躲避障碍转向后回正方向带来困难,易使车辆失去控制而发生掉沟或碰撞事故。

2)汽车摆头

车辆在行驶中左右摆动,并伴随车身抖动,转向控制困难,易发生事故。

3)行驶跑偏

车辆在使用中发现以上现象必须及时排除故障,恢复转向装置正常状态和可靠性,以免导致转向系突然失灵。

良好的制动效能是安全行车的重要保证,车辆在行驶中,如发现制动不灵或制动跑偏时,必须及时检查修复。

车轮及轮胎的技术状态,对安全行车有直接的影响,行驶中,轮胎爆胎或车轮松胎甩出,会使车辆急剧跑偏或颠翻。轮胎表面花纹磨损过度使车轮打滑或侧滑,还会因此使制动距离延长(当轮胎花纹磨损为光板时,制动距离一般会延长2倍)。所以,对车轮及轮胎进行认真细致的检查,是安全行车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灯光是汽车夜间行驶的安全设施之一,如灯光不亮,光束不聚焦或车灯供电线路漏电短路等,就会影响正常夜间行车,使驾驶员看不清前方路面的情况,容易发生交通事故。喇叭是警告车辆,行人注意避让的音响信号,也必须使其保持在良好的正常状态。

第三节:车辆装载与安全驾驶

除特种车外,一般车辆的主要用途是运送人员或装载货物,确保运输过程中的客、货安全是驾驶员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和职责。

1、汽车载人的安全驾驶(略)

2、汽车载货的安全驾驶

车辆的装载质量在货厢内要分配均匀,避免偏轻偏重,重心越低越好(即重物装在下部,轻物装在上部),容易滚动或滑动的货物要捆牢绑紧卡死,笨重的物品在车厢内不可偏左偏右或偏后,以免转向时车辆侧翻或上坡时方向失控,装卸药品时,要注意药品外包装标识,不

准超过规定垛码高度和层数,液体药品切勿倒置,轻拿轻放,禁止野蛮装卸。运载玻璃制品包装药品或有临时超载现象时,遇坑洼路面要缓慢谨慎行车,避免颠坏包装和损坏车辆机件。

第四节:行车中使用安全带

车辆行驶中冲撞障碍物或与其他车辆相撞时(第一次冲撞),在极短的瞬间内使车辆停止运动,在这一刻,驾驶员及乘员以撞车以前的速度继续向前方移动,碰击仪表盘,方向盘或挡风玻璃(第二次冲撞)。安全带可以把驾驶员和乘员身体系住,大大降低第二次冲撞的能量,防止撞车时驾驶员及乘员甩出车外或撞击风挡玻璃仪表盘、方向盘等致使身体受伤。

第五节:冬季及恶劣气候条件下的安全驾驶10招

1、预热

冬季气温低,润滑油粘滞度增加不易流动,启动发动机后应让发动机保持1100转/分左右,让车预热后再起步,此间不可猛踏油门也不要让发动机转速过高。预热不必等发动机温度上升到最佳温度再起步,只要温度表的指针开始上升就可以了。

2、起步

冬季起步一定要十分柔和缓慢,这样一方面是为了让发动机在未达到正常运转温度时负载尽量小,另一方面也让轮胎在没热起来还处于较硬的状态下有一个渐热的过程,对发动机,轮胎及安全都有好处。

3、换挡

冬季驾车换挡要勤,要象驾驶磨合期的车一样驾驶,一定要注意挡位的选择和油门离合器配合,挡位过低过高都易使车失控,这一点在冰雪路面上行驶尤为重要。

冬季行车,特别刚上路时,一定要尽量让车匀速行驶,切忌狠加油猛减速,在有冰雪的路面上更是如此。轻柔加油,及早缓慢减速是冬季行车的原则。

在有冰雪的路面上行车选线直接关系到安全和行车的顺畅。尽可能保持直

线行走,不要频繁换道,有车辙处最好沿车辙走,没有辙处要注意周围参照物,辩明道路的走向,提防覆雪掩盖处的坑洼,有可能的话尽量在路中间行车。

在一般情况下冬季上路会车如同其它季节一样,但在有冰雪时,会车应及

早减速,特别是在道路不很宽的情况下,会车要尽量在直道和稍宽一点的路段。

枝黄叶落,视野略好于其它季节,但由于空旷无遮拦,风也较大,所以前

车不易听到后车的喇叭声,因此超车时应运用喇叭和前大灯提示,待前车做

出让道动作时再超。在有冰雪的天气,超车很危险,实在必须超车时,要选择 宽直的,前面有足够的安全距离的路段进行,而且超过前车千万不要马上向

回变线,要尽量给被超车留出安全行驶距离。

驾车过弯道要特别注意避开弯道内的积雪冰面,冰雪路无法避开时,一定要提早减挡减速。缓慢通过。车速降下来后,应采取转大弯。走缓弯的办法,不可急转方向,更不可在弯中制动或用空挡。

行车制动突出一个“早”字和一个“柔”字,即便是在无冰雪的路面上行驶,冬季制动的效果也与其它季节不尽相同,往往略有些“硬”,所以冬季驾车制动应早一些轻踩制动踏板,与减挡牵阻制动结合起来更好。在冰雪路上则尽量不踩制动,而运用减挡让发动机制动。必要时还可运用手制动,但不要让手制动卡死。绝对不要忘记的是上路前和停车休息再上路时,一定要试着踩几脚制动,以免结冰导致制动失效。

停车要注意选择地点,尽量避开坑洼潮湿处,以免积水成冰冻住车轮。另外,有冰雪时要选择平地停车,不宜在坡地停车,以免起步困难。避开有枯草落叶处,装有三元催化装置的车更要注意,以防高温的三元催化器外壳将枯草引燃烧毁车辆。

吉林省永新物流公司

高职汽车维修人才的定位教育 篇3

关键词:高职;汽车维修人才;教育

近年来,汽车逐渐成为人们生活的必需品,汽车维修业也正达到一个高峰,许多高职院校增设汽车专业,培养社会急需的汽车维修专业人才。高职院校对应用类汽车专业学生的培养应紧紧围绕提高其汽车维修技能、综合素质的目标进行,因为他们毕业后要承担的是汽车维修业中高端技术性服务的重要职责,但是就目前情况来看,我国高职教育中的汽车专业教育正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矛盾,一方面是社会中企业对汽车维修人才的大量需求,而另一方面是汽车专业学生毕业后找不到合适的岗位。这个矛盾需要高职院校分析社会汽车行业的就业形势和人才需求标准,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着手,合理分配知识的构建、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在各个教学阶段的比重,制订合理的教学目标,依据教学目标选择正确的教学方式。

一、现代社会汽车行业现状及对汽车维修人才的需求

(一)现代汽车行业现状

现代社会发展水平已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在满足了基本生活需求的基础上,又增加了更多新的需求,这在汽车行业上体现为:汽车除了要满足人们出行的需要,其提供的服务还要更加舒适、便捷,除此之外,还要满足和谐社会对环境保护的要求,因此,现在生产出的汽车产品正在不断向电子化、信息化、技术化、环保化、智能化等目标靠拢,汽车产品提供完善的服务得益于电子技术的运用。现代汽车电子的先进性体现在:它将电控技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汽车技术结合起来,从而实现了现代汽车产品的智能化、网络化。

现代汽车维修服务有一套明确的服务宗旨,力求提供高质量、高效率的维修服务。这需要具有较高科技含量的维修检测设备、专业维修技术等的支撑,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现代汽车维修行业已经进入信息化技术时代。

(二)现代社会对汽车维修人才的需求

现代社会科学技术发展较快,它带着其强大的优越性充斥在人们生活和工作中的各个方面,在汽车行业中,汽车的生产、销售、使用、保护、服务等各个环节无不体现科学技术的内容,科学技术的发展会第一时间呈现在汽车领域中,但是仅仅有先进的科学技术是远远不够的,汽车企业的竞争力还体现在人才的竞争上,汽车生产制造及其维修人才是汽车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人才稀缺对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非常不利,但是,由于各大院校的扩招,以及汽车专业的大量设立,导致每年汽车专业学生大量涌入社会,因此,各大汽车企业在广泛招揽人才的同时,也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所招揽的汽车专业人才必须同时具备较高的专业技术、较高的业务熟练程度、较出色的管理才能,具体来说,就是必须熟练掌握汽车构造问题,明确掌握汽车运行原理,并熟练操纵计算机以及与汽车相关的硬件、软件,同时还应具备一定的汽车维修经验,能熟练操纵现代化检测设备,并能够较为迅速、有效地解决汽车故障,同时还应懂得汽车保养与维护等方面的知识。

二、简析我国汽车维修人才培养

(一)现状分析

1.我国从事汽车维修行业的人员总体素质较低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并没有较多专门的学校或专业来培养汽车维修人才,社会中从事汽车维修行业人员的技能大多是自学得来的,这种自学是在实际操作中进行,培养出来的人员具备较强的应用能力,但是缺乏理论指导,容易走弯路,而且还导致社会中从事汽车维修行业的人员专业水平参差不齐。

2.我国技能型人才较为稀缺

社会经济发展到今天,针对有些对科学技术依赖较强的国家或地区来说,汽车产业占其经济收入的大部分,因此,这些国家和地区对汽车技能型人才的教育也更为完善,但是在我国,汽车技术人才的培养却并未跟上汽车产业发展的步伐,越发展就越展现出技能型人才稀缺这一缺陷。

(二)我国汽车维修人才培养中的问题

1.学校与企业之间联系不紧密

我国的汽车企业虽然急需汽车维修人才,但是他们往往把重点放在本企业汽车的销售上,对于汽车维修人才培养方面没有较多的投入,许多汽车专业毕业生虽然具备较多的理论知识,但是缺乏实际操作的机会,而且,职业定位较高,不满意毕业后汽车维修行业所提供的基层工作。而且,由于学校与汽车企业联系不紧密,因此无法给汽车专业学生提供较好的实训基地,不仅如此,高职院校汽车专业缺乏实践能力较强的教师,缺乏专门研究汽车专业教学的理论成果,因此,高职院校就没有条件实现科学的理论与实践合理搭配,汽车维修专业人才培养缺乏针对性。这种高职院校与汽车企业相脱节的现状,不仅耽误了许多汽车专业人才技能的培养,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

2.培养的人才实践应用能力较低

汽车维修人员不仅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还要将所学的理论运用于实际操作。理论运用于实践并不容易,它需要汽车维修人员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功底,只有熟练掌握之后才能指导实践,但是就现在的情况来看,由师傅带徒弟学习汽车维修知识的模式仍占主导地位,但是这种模式严重缺乏理论指导,导致汽车维修人员掌握的维修手段不够全面,没有形成自己的汽车维修知识系统。除此之外,高职院校没能给学生提供实训基地,这样会导致毕业生对汽车维修业务不熟练。

三、高职院校汽车维修人才的定位教育问题

(一)高职院校对汽车维修人才的定位

现代社会经济发展速度较快,社会竞争力增强,社会需求多样化,人才的评价标准不仅仅是其学历的高低,更多的是其人际交往能力和实践运用能力,毕业生能否找到工作,需要依据社会中各岗位的需求。社会用人观念的改变引起了各大高校的重视,从宏观上看,社会竞争力是相对公平的,要想增加毕业生就业率,就必须从社会需求出发,转变观念,在增强学生专业水平的同时,增强其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高职院校对汽车维修人才的定位应该是偏向于技能型和技术管理型培养方向。

(二)高职院校汽车维修人才教育模式转变

社会用人观念的转变促使各大高校寻求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强高职院校与汽车企业的合作成为一个新的人才培养途径。目的是增强学校人才培养的针对性。

1.完善基础课程体系

专业知识体系是汽车维修人才的基础,因此,必须完善专业基础知识体系,侧重于机械设计基础、控制技术等专业基础课程。学校还应时刻关注汽车行业新动态,对于新出现的就业资讯、新技术、新设备,要及时与学生分享。

2.加强学校与汽车企业之间和合作

现在许多高职院校在教育中采取了校企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让汽车企业成为汽车维修专业学生的实训基地,为他们提供了实践操作的机会,同时还增加了企业的技术人员。

目前,我国汽车维修专业人才培养远远跟不上汽车行业发展的步伐,高职院校要想增加毕业生就业率,就要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与汽车企业的合作,这样才能为社会培养出具有较高专业素质和实践运用能力的人才。

参考文献:

[1]牛贤爱.中职汽车维修专业人才的培养及改革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2012(4).

[2]王建康.汽车专业人才技能培养的研究与探索[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23).

[3]李松焱,于皖东.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与企业用人“无缝对接”浅析[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9(9).

[4]郭向荣,蔡兰兰.高职汽车维修专业的人才培养及教学改革探索[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1(5).

(作者单位 天津交通职业学院)

汽车职业教育存隐忧 篇4

我是1956年从学校回国后进入第一汽车制造厂的,亲自见证了第一汽车制造厂第一台解放车的下线仪式。从此以后见证了新中国51年的汽车发展史,50多年来新中国汽车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单一到多样,从封闭到开放,走出了一条很不平坦的道路,取得了了不起的成就,所有这一切都是广大的汽车人才创造的。人是生产的第一要素,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我深深的体会到汽车行业现有的成就是几代汽车人聪明才智和辛勤汗水的结晶,汽车行业未来得发展也离不开汽车人才的培育,在座的各位既有汽车领域行业精英,又有职业教育方面专家权威,大家在一起纵论汽车人才的培养,通过对接实现合作共赢,这对整个企业工业产生深远的影响。车以载道,志在千里,汽车科技日新月异,汽车人才也要日新月异。中国汽车行业的发展,有赖于汽车人才素质的提高,汽车人才素质提高提升,有赖于汽车职业教育的高效推动。在新的历史下,如何培养汽车人才,如何造就一大批高层次、高水平、高技能的汽车人才队伍,中国职业教育汽车产业如何进行对接,实现校企合作,加快产学结合,推进校企一体化的进程,这是广大汽车人最为关注的重大问题,也是本次论坛的核心议题。借此有理由相信本次论坛的研讨必将充实而且很深入,本次活动的成果必将广泛、深入。

我再讲几句我个人到企业参观考察的一些感受。每年我都总要去企业20、30次左右的样子,接触到企业的领导同志,接触到汽车届的一些科技人员普遍感受是现在普通高校的毕业生不受欢迎,因为他们学的东西都是抽象的概念,没有实践经验,甚至有很多本科大学生没有到工厂实习过,这些学生真到工厂里面是很难知道具体要做什么事情,只是学了一些基础的知识,到工厂里面还得从头学起,要靠师傅带徒弟带着。但是,有另外一类的学校,比如北汽高级技工学校培养的人才,工厂里面是抢着要的。我到湖南去,湖南机械厅变成湖南省机械委,湖南省经贸委的机械行业办。机械行业办他们办的什么事呢?办成两所学校,现在操办第三所学校。他们培养的是职业高端,现在这两个学校我去看了,他们学生还没有毕业的时候,整班整班就被工厂预订了,为什么?就是这些学生学了很多工厂非常需要的一些实际的知识和操作的技能。说到我们的教育,我觉得现在要把职业教育把它作为重点教育内容抓起来,这是大好时机。

试述汽车职业教育培养模式研究 篇5

1引言

对新能源汽车与智能网联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是中国实现技术密集转型和汽车升级的必然路径,在此背景下迫切需要一些专业负荷以及创新的技能型人才,而且对他们的要求也是不断提高。据调查发现传统汽车专业的知识和技能等方面要求已经无法满足于当代汽车行业发展整体趋势,只有不断创新技术并加强改善人才培养模式才是顺应未来汽车职业发展的必备条件。

2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技术的特点和区别

立足于能源短缺还有技术科技发展的背景下,为了提高交通便利和环保节能这些理念,再加上信息技术的融合,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技术是当前汽车行业所关注的重点,他有着低碳、智能、网联以及共享等特征[1]。从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理念和政策推动下汽车也逐渐开发了一些节能环保和绿色能源技术,他的目的就是为了降低碳排放量并改善人类生活环境,同时提倡能源节约利用,现如今已经成为各国之间汽车技术竞争的主要表现。智能化汽车的到来迎合了智能交通,它可以提升汽车安全性并降低交通事故发生几率,同时给汽车驾驶员带来了更加舒适的人文设计,就连一些老年和残疾人都能具有驾驶汽车的能力。在互联网信息服务下,联网协同感知与网联协同决策还有控制技术给网联化汽车的出现和升级这两个极大的便利性,让停车场的覆盖率进一步增加,并促进我国道路交通通行顺畅能力。共享化指的是能科学地利用一些闲置资源提高汽车的使用效率,汽车使用的门槛上进一步降低,能够更好的服务于群众并促进汽车行业发展。整体上来看新能源汽车和传统的汽车相比较而言有着不同的特点,比方说能源组成存在差异,传统的汽车都是运用汽油作为动力能源,但新能源汽车结合了电池和燃料电池这些新的能源构成。控制模式上传统汽车基本依赖于人为操作,新能源汽车则利用了一些先进的科学技术,结合传感器检测,安装智能中控系统能减少人为干预,让汽车更加智能化并给驾驶员提供便利。现如今新能源汽车已经把人、车、路三者联为一体,传统的汽车必须要从车辆的角度上展开控制,但现代化新能源汽车就把驾驶员、车辆还有道路这些信息结合到一起给驾驶者或者是乘客提供更加完善的服务,传统的汽车在道路上如果出现问题的话经常会找不到维修地点而让驾驶员感到困惑,但现在的话新型技术的普及通过共享网络就能找到相应的资源,汽车在大数据信息基础上可以自动化快速寻找维修点或者是上门维修,这些都解决了传统汽车中存在的一些弊端[2]。

3汽车行业职业教育特征

在党中央和各地区政府的政策推动下,中国的职业教育体系日益完善,其中各职业学院的办学模式一直创新改革在招生的规模和就业率上都呈现出了全新常态,现如今也成为人民群众所关注的重点。汽车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就是围绕着汽车专业对学生相关知识技能连接岗位需求所制定的一种教育模式。工学结合模式是以就业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从中贯彻岗位技能,结合汽车相关人才的知识技能和专业素养进行一体化教育,包括新能源汽车发动机、底盘、电器还有维护模块等等,其中的实践训练是重点,将它和相关知识传授与岗位生产密切联系,教学方式上加以创新并开展项目案例和场景以及模拟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掌握足够的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并且熟悉大量汽车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校企一体化合作模式下汽车职业教育培养的对象是建立在岗位所需要用到的应用和技能型人才,落实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基础上对用人的要求和专业对应产业以及课程对应岗位为中心,构建了校企合作训练基地、工学交替实习模式,这些都能在很大程度上促进职业教育和汽车行业之间的资源共享和互补递进,让这些职业学院的学生毕业以后有更好的工作去向,而汽车行业也能源源不断的有人才储备,从而进一步实现共赢。顶岗实习方面是这些职业教育学院在学生就学的最后一年,由学校和教师组织指导,到他们所学专业对应的岗位上进行实习,在具体岗位上展开技能锻炼,只能让他们把所学知识转化为自身的技能并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也能提前了解职业对应岗位内容,从而更好的从学生转换成员工角色。

4在新能源汽车与智能网联技术背景

下汽车职业教育模式构建本篇文章提出的建立在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技术背景一下实施的汽车专业职业教育培训多元化模式应当分为三个方面:

4.1专业体系改革

建立在环保和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国家政策需求下,职业学校的汽车专业教育除了传统的维修专业以外,新能源汽车技术相关专业已经越来越受关注,从目前的实际情况上来看汽车维修专业能够和新能源汽车两者双行并存,部分职业学校已经把之前的专业更改名称,设置了全新的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技术课程体系。新能源汽车与智能网联技术在发展的背景中对于汽车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改革应当满足在技术和人才上的需求,把学校中的硬软件资源设施确定,明确本专业研究发展的新方向和重点,比方说电子控制原理和关键技术的运用、驱动电机还有控制技术、动力电池和维护技术以及新能源汽车的检验维修技术等等。应当引入先进的信息设施设备,立足于学生的实践和理论学习双向结合,引导学生源源不断的参与到就是对新能源汽车技术的专业培训活动中。设置的课程应当让理论和实践多突出,注重汽车专业的低碳智能网联和共享化发展,将专业知识基础薄弱的学生重点考虑,科学的对教学的效果和目标评价,并且和相关企业完成岗位合作对接。像学校和新能源汽车技术产业构建合作关系,由学校提供场地和专业教师,而产业则在资金和资源上支持,并且派遣一些在职且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到学校中给学生兼任教师,定期双方互相开展研讨会,把当前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技术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出,设计并优化全新的汽车职业教育模式,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学习上提高效率并全面了解当前专业对口岗位的实际发展情况,为日后的学习工作打下良好铺垫[3]。

4.2职业人才建设

我们都知道实用型人才和职业人才的培养并不是短时间内便能完成的,他们刚开始也对自己所学专业比较陌生逐渐熟悉和掌握知识与技能。结合汽车技术路线去构建一个系统完整的人才职业教育培养体系是有必要的。学生在技能操作方面需要围绕理论知识到实训上的转化,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技术当中包括汽车的发动机、底盘还有传统汽车维修这些学科专业知识都可以适当弱化,立足于增添一些新能源技术和电池的理论,连接网联技术引导学生参与学习。对于职业院校来说加强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企业之间的合作,比方说当前智能汽车发展较快的比亚迪、广汽集团还有小鹏汽车这些都是相对优秀的企业,如果能与他们构建合作并允许学生到汽车生产车间顶岗实习,让学生能从真实的工作环境中锻炼技能操作和巩固知识,这是他们发展创新的核心动力。从这里实现应用转型并为服务于前线的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技术行业,在汽车的维修检测和管理营销等方面提高综合能力,这是创新型人才的高素质培养路径。

4.3师资队伍建设

从当前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技术发展背景下分析为了满足市场对于人才的需求力度,职业教育必须要构建一个专业强且素质高的师资队伍。职业院校的教师体系建设培养中应科学构建合理的奖励惩罚措施,对教师实现再教育,不能让他们安于现状,在提高自身教学经验和专业理论技能水平的基础上也能为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打下良好铺垫。引导学校新能源汽车专业的教师参与到相关行业的智能网联技术培训活动中展开再学习,提高这些专业教师的技能操作水平和知识储备,也要在队伍中选择某些先进的骨干和企业优秀员工共同合作,以此来全面培养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技术背景下的汽车专业人才[4]。

5总结

综上所述,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技术是目前我国汽车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只有跟紧行业发展潮流并创新和完善职业教育才能更好的满足于学生的学习发展和行业具体需求。与此同时,加强职业教育相关行业的教育体系构建,提高教师专业技能水平,完善校企合作,如此才能实现汽车职业教育和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双向共赢。

参考文献:

汽车教育 篇6

【关键词】生本教育 汽车电气教育 应用研究

【课题项目】广西特色专业及课程一体化建设项目(GXTSZY234)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8-0034-02

引言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爆炸的时代,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单单知识的传输已无法满足现代科技的发展与新时代的大学生对于知识的学习与接受。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教育界进入了一个活跃时期,新的教育观念不断被介绍进来,新的教育方法和模式不断在尝试运用。 “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是国家教育部在2003年所提出的教育改革的一项基本理念。而大学生的学习方式,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教育方式及教育组织形式的影响。因此,构建适合大学生特点的新型教育模式,必将成为新课程实施,教育改革的一项重大课题。

汽车专业的教育不同于传统的教育,它的教育模式要与汽车专业的特点相适应。传统的教育模式很重视理论课的讲授,轻视实践课的教育。根据笔者多年的实践经验发现传统重理论轻实践的做法在汽车专业课的教育是行不通的,这种教育模式所导致的结果是:老师费尽精力,但教育效果很差,就失去了干劲;大学生满怀希望要学好这个专业课,由于基础差,理论课又多,想学就是学不会就失去了学习的兴趣,于是厌学、逃学使好大学生也变成了坏大学生。针对这种状况,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一、生本本教育概述

生本教育是郭思乐教授创立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方式。生本教育是为大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也是以生命为本的教育,它既是一种方式,更是一种理念。以这种理念为指导,在祖国内地、香港、澳门等地100多所中小学、职业中学、幼儿园等进行实验,成效显著,获得了意义深远的理论与实践成果。生本教育的特点主要有:

1.1 突出大学生

从矛盾论的关点来分析,内因是事物发展的依据,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能发挥作用。按照这个观点,在教与学这对矛盾关系之中,学是内因,是提高教育质量的依据;教是外因,必须通过学这个内因才能发挥作用,生本教育的课堂完全改变传统教育中的老师讲大学生听的局面,在老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体作用。规定每堂课老师讲话时间不超过十分钟,其余时间都交给大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上台发言、交流体会、自主学习。

1.2 突出合作

学会合作是21世纪人才的重要素质之一。生本教育的第三个特点是强调大学生小组学习。全班分成若干小组每小组4-6人,无论是课前准备还是上课时的学习每位大学生都必须在小组内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1.3 突出探究

生本教育强调让大学生自己主动的进行学习,低入口、大感受、深探究。让每个大学生都有话说、让每个大学生都有收获;老师在认真倾听大学生讨论、发言的基础上进行“点火”,让大学生的思维进行碰撞、让智慧之火熊熊燃烧、让大学生的潜能得到发挥与拓展。

二、生本教育应用研究

根据目前我国大学院校电气教育的实际情况,结合生本教育提出以下改革方案:

2.1 理论课与实践课应有各有所长的老师分开授课

由于我国大学院校教师教育水平以及本身知识有限,因此可以根据各自教师的所长将理论与实践课分开教育。如果条件成熟,可以聘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高级技术人员,他们虽然不能把理论讲的很透彻、精辟。但是,他们有很强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很适合做实践课的指导老师。因此,理论课有专门的理论课教师授课;实践课由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老师做指导老师,以确保实践课的质量。根据我校实际情况要加大高级技术人员的引进,可以聘请专职的技术人员;也可以与汽车修理厂或者汽车4S店联手实现校企合作,互惠互利,资源共享。

2.2 要采用实物教育

由于汽车的零部件很多,结构又非常复杂,对于汽车专业的教育如果仍然采用传统的模式,用手比画、用手在黑板上画图,是很难把内容表达清楚的。所以,用实物教育就显得非常简单、易懂。只要见到实物,大学生对它们的结构、特点就非常清楚,一目了然。教育效果非常好,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提高,学习的动力就会很大。

2.3 改变传统的教案形式和内容

传统的教育模式对教案的要求要有标准的格式,教案的内容也要紧扣书本,教育的进程也是按教务部门固定的计划进行,没有考虑到大学生的知识层次和接受能力,由于课时和授课内容的限制使得教師对授课内容很少有新知识的添加。对于这种教师授课内容与大学生接受能力的矛盾,我们专业要对教案的形式和内容进行改革。教案的形式不拘一格,可以是手写的讲义、提纲、课件等等只要是便于大学生接受的形式都可以;教案的内容也不一定非是课本内容不可(将来本专业要有一套自己编制的教材),教师可以根据大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接受能力,写出使大学生易于接受的内容,对于那些理论性强,大学生听不明白的内容可以适当的省去,给大学生增加一些通俗易懂、又经常应用到的内容。同时,由于汽车行业发展很快,很多新知识教材上是没有的,这些又是大学生需要掌握的,就要及时的补充,使大学生及时了解行业新信息、新动向,便于大学生就业后能很快的适应社会、适应工作环境。

结束语

由于我国目前大学院校在电气教育中存在众多不足,并且受制于大学院校的硬件以及软件条件的限制,应该在教育方式的选择上因地制宜,根据学校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育模式。生本教育作为新世纪满足大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满足社会对人才需求的新的教育模式值得更多的学者以及学校采用类似的教育方式改善目前一尘不变的传统的灌输式的教育方式,真正将课堂还给大学生,让大学生在学习中获得快乐的同时也收获知识。

参考文献:

[1]常华锋.生本教育研究[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史秀华.生本教育:架构与实践[J].新课程(综合版),2013(05)

[3]殷开达.大学生创造性品格研究[D].浙江大学,2014.

[4]张加光.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设置优化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5.

汽车企业职工继续教育对策研究 篇7

企业内部的工人、经营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是汽车企业职工继续教育的主要对象,继续教育应该以岗位技能培训、成人继续教育和岗位培训为主,目前汽车企业职工继续教育存在如下问题:

首先,汽车企业对职工继续教育的认识不清晰。很多汽车企业对继续教育的认识存在着误解,整个社会都存在着轻视继续教育的价值导向,没有将继续教育作为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和途径,虽然很多继续教育机构在形式上进行了相应的继续教育工作的开展,但是从实践上来看,教育的质量很不理想。社会上很多的机构和部门都对提升学历的继续教育抱有很大的热情,但是却对提升技能的继续教育冷落对待,很多企业都对继续教育在提升很多企业没有意识到继续教育对于提升个人素质的重要推动力量,他们一般仅仅是为了提升学历而接受继续教育,从而实现职称的评选和工资的提升。

其次,汽车企业管理体制不科学,缺乏足够的吸引力。在国民教育体系中继续教育应该占据重要的位置,因此本应该受到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但是在实际中继续教育是由多个部门共同牵线和管理的,它们并不是专业进行教育工作的部门,在构建学科和设置课程的时候显得非常不成熟。目前并没有统一的继续教育教学大纲,导致了继续教育走上了自由式的教学模式,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不科学导致了继续教育的健康、科学发展受到了严重的限制。

再次,继续教育师资力量匮乏,课程体系和时代脱节。如何进行有效的课程设置时继续教育面临的一个严峻的问题,我国继续教育目前的课程系统非常不规范、不系统,课程设置内容也和学生的实际需求想脱轨,这导致职工在接受继续教育的时候显得很不积极、很被动。继续教育一般是学历后教育,是在职工工作一段时间后根据最新的理论、观点、思维和技术作为开展培训的切入点,继续教育的这些要求使其对对师资力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继续教育需要那些对最新的可续知识和技能了若指掌并具有高瞻远瞩目光的教师来指导。目前我国汽车企业继续教育中这类师资是非常短缺的,它们为了应急往往会聘请一些难以满足学员学习需求的教师,学员对于继续教育的高期望和教师师资水平的低下使得继续教育产生了非常大的问题,继续教育教学质量受到课程设置落手和师资力量短缺的严重限制。

最后,汽车企业继续教育投入严重不去。继续教育人力、物力和财力上的投入是其得以持续发展的重要硬件基础,它需要和普通的义务教育、高等教育一样进行必要的资源投入,因为一定的产出需要一定的投入作为根基。虽然很多社会上的组织都大力开展继续教育工作,政府也会适当地加以补充,但是继续教育和非盈利性公益事业还是有本质区别的,唯有政府积极进行投入,才能给继续教育事业的发展带来进一步的发展空间。此外,我国在研究继续教育理论研究上还处于起步阶段,所以还不能充分认识到继续教育的差异性和整体性,难以细致地分析继续教育的整体层次,这导致了教育主管部门在开展继续教育时总是缺乏足够的理论自信心,使得继续教育的发展战略受到限制,继续教育发展滞后的一个重要原因还在于教育的全面规划工作依然非常稚嫩。

二、汽车企业适应继续教育的发展方向

在社会变革的过程中,人才教育必然会发生翻天覆地的一次变革,社会一方面对继续教育产生了巨大的需求,另一方面也对继续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继续教育只有通过不断的创新和发展才能持续地满足知识经济社会对人才的特殊需要。

第一,用素质教育的观念和目标来指导继续教育。知识经济时代使得技术创新和无形资产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经济决策成的知识化倾向日益严重、科技发展日益高新化,所以汽车企业继续教育必须以合作、生存、做事和认知作为核心开展,知识创新是继续教育的重中之重。职工应该培养自身良好的整体素质并以此为依托,不断挖掘自身的才能,用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来实现综合素质的提升。在信息时代,知识的增长速度是几何式增长的,这也意味着知识的保鲜期是越来越短的,每一个职工都需要随时随地进行知识的更新,汽车企业需要运用最新的科技知识来进行生产,继续教育就成为必须,面对具体的问题要具体对待。

第二,用通才教育观念指导继续教育。当今时代一个最主要的特点是知识的综合和整体性,汽车企业,很多产品都是集各门学科于一体的,综合性的探索成为科学研究领域的主要方向,科学与技术的结合成为技术领域的重要指导,在当今时代汽车企业最需要的就是集科技、文学、经贸和外语知识于一体的通才,继续教育应该以通才教育观念来应对复杂多变的客观形势,使得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文理知识得到相互渗透,在知识经济时代,职工要将自身发展成为复合型人才并提升竞争力,只有掌握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培养自身浓厚的文化底蕴

第三,用个性化的教育理念来指引继续教育。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特性就是注重受教育者的个性。在当今世界人们更加注重社会主体的个性化和多样性,让每一个受教育者的个性得到全面的发展,让他们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淋漓尽致地发挥自身的兴趣、爱好和创新动力。继续教育应该注重每一个受教育者的个性特征,使得他们能够得到和个性相适应的教育方式,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使得职工能够积极主动地接受继续教育的洗礼,引导他们走上个性发展的道路,使得社会资源得到合理的配置,推动汽车企业不断向前发展。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条件下,汽车企业职工继续教育面临着新的问题和情况,这给企业职工教育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企业需要进行积极探索、不断创新,将继续教育事业推向崭新的高度之上。

摘要:本文分析了汽车企业职工继续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汽车企业提升继续教育质量的策略。

关键词:汽车企业,继续教育

参考文献

[1]王丽.试论企业职工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甘肃科技,2013.

汽车维修教育课程设置分析 篇8

1 汽车维修教育课程设置的重要性

1. 1 课程设置的内涵

所谓课程设置就是学生在学校接受教育过程中,学校所开设的教学科目。[1]就我国目前课程设置情况来看,在中小学开设的教学课程往往是国家统一规定的,但是在职业技术学院与高等院校中课程设置则往往是学校同专业需求与人才培养需求的要求下对其进行设置,需要学校自主进行研究与开发。

1. 2 汽车维修教育课程设置的重要性

是否对课程进行恰当的设置,对教师能否正常开展授课,在其授课过程中能否将其知识结构灵活应用到教学中;对专业教学是否能够实现其专业培养目的与人才培养目标有重要影响,对学生在以后参与到社会实践与工作实践中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在汽车维修专业的人才培养中要求人才不仅要具备较高的理论知识,还要具备较高的实践技能与维修技术,这样才能在工作岗位上更好地实现其个人价值。因此,必须保证汽车维修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合理性,从而使学生的理论知识素养与实践技能都得到有效的培养与提升。

2 汽车维修教育课程设置的实施

2. 1 精简当前课程,提升课程的综合性

在汽车维修专业教学中,学校应该明确其专业教学和人才培养的目标,尤其是要将学生培养中的核心能力与核心课程实现较好地连接,从而能够对教程内容实现优化,并根据学生的培养需要进行合理的设置与排序,能够结合学生的知识水平以及实际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

通过查阅相关的汽车维修专业的专业简介与各个学校的教学计划来看,汽车维修专业中课程设置往往包括: 机械制图、金属材料学汽车构造、发动机原理与汽车理论、汽车维修工艺以及汽车检测与故障诊断技术等内容。根据当前市场中对汽车维修专业的人才实际情况来看,对人才的专业素养与实际操作技能要求较高,要求人才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同时为了减少学生学习压力,在课程设置过程中可以将一些相关性较高的基础课程进行缩减,在高职院校的汽车维修专业中,对课程进行开发设置的过程中,可以将《机械制图》 《工程力学》以及 《金属材料学》三门相关性较高的基础性课程进行教学结构与教学内容优化,设置为《机械基础综合》课程,可以将该课时用于加强学生的实践技能与维修技术。同时,根据当前汽车市场的发展现状与新技术需求,在课程设置中可以将 《汽车电器设备》 《汽车空调》以及 《汽车电子控制技术》等进行整合,从而形成 《汽车电器与电子控制技术》这一综合性较强的课程,可以有效地避免重复教学,提升教学的质量与效率。同时,还需要学校定期到汽车市场中调查,了解当前汽车市场实际情况和对汽车维修人才的要求,并对未来汽车维修行业的发展进行科学、大胆的预测,从而实现其人才培养目标。[2]

2. 2 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合理增设选修课程

因为汽车行业的发展较为迅速,一些基础维修技术在短时间内不会发生变化,但是随着电子信息技术与机械技术的不断发展,汽车维修的相关技能与技术会出现一定的变化。这就需要在课程设置的过程中,能够根据汽车维修行业的变化,对其课程设置进行更新。例如在近年来的汽车维修专业中,开设了汽车管理与营销、汽车装饰与美容等课程,这样学生在学习汽车维修技巧的过程中能够实现与市场中汽车维修行业的对接,在学生毕业后可以快速适应工作岗位的需求,也实现了学校培养人才的目的。[3]同时,在汽车维修专业中为了能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还要开一些选修课。就我国目前的汽车维修专业,可供选择的选修课建设还比较欠缺,学校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未来发展方向,开设多样化的选修课程,在满足学生兴趣的同时也要使学生的就业能力、综合素质得到有效的提升。

2. 3 加强对教材的设计,加强校企合作

科学、合理的教材是实现汽车维修专业课程设置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也是实现课程结构调整的重要前提。学校在汽车维修专业的课程进行设置时,需要根据课程教学目标与学校实际的实验室、实训室等教学资源以及市场需求,在教材中适当地引入一些新内容,对当前的汽车维修新技术与新方法进行介绍。[4]

在汽车维修专业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主要是为了培养具有较高职业素养与职业技能的技术型、实用性人才。因此,在对课程设置的过程中就要注意加强对实践课程的设置,以就业为导向。需要学校能够大力支持,建立校园实训基地,并能同汽车企业之间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针对目前实践性与技能性较强的课程可以在实训基地开展教学,这样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更加牢固。同时在其掌握一定的实践操作技能的同时,也能积累丰富的工作经验。因此,学校与企业之间建立合作关系,学生到企业实习的过程中,可以对学生的安全与正当合法权益进行保护。

2. 4 构建合理的教学评价机构

在汽车维修专业人才培养中,在对课程进行合理的规划与设置,要对学习成果进行检验,还需要对教学评价机构进行优化与完善。在对汽车维修专业的学生考核过程中,要注意将学生的技能考核作为考核中重要内容,所以要将技能的培养放在首位。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选取合理的考核方式,可以选择闭卷考试、开卷考试、操作考试等多种形式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考核,要将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例如在汽车维修专业的课程中对 《汽车运用工程》进行考核,该课程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求较高,且该课程中包含的知识点较多,仅仅通过闭卷考试或是实践技能考核,很难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形成全面的评价。因此,在对其进行教学评价时就要求教师能够将闭卷考试与实践操作考核结合起来。也可以采取开卷考试的考核方式,增加对学生的综合知识能力以及观察能力进行考核,需要学生将基础知识与实践技能、实践经验相结合,从而有效地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结论

在当前社会经济发展中,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严格,为了培养市场所需要的汽车维修专业人才,使学生从学校毕业后能够快速地适应工作岗位需求,从而实现其个人价值。因此,合理的课程设置,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从而满足汽车维修专业的人才培养需要。

摘要:在当前汽车维修专业人才培养中,要求汽车维修人才不仅要具备较高的理论知识基础,还要具备专业技能。汽车维修教育课程设置对教学质量有重要的影响,因此文章就汽车维修教育课程设置进行分析。分析汽车维修教育课程设置对培养专业型、实用型汽车维修人才有重要的影响,在对汽车维修教育课程进行设置时,需要学校将教材、市场需求、学生实际情况以及教学资源等多方因素相结合设计新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汽车维修,课程设置,职业技能

参考文献

[1]李友良.浅谈汽车维修课程的改革——德国学习领域课程模式的启示[J].轻工科技,2012(8):148-149.

[2]黄关山.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汽车维修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J].职业教育研究,2011(10):134-136.

[3]何振俊,葛强,张朗昌.浅谈远程开放教育与城职院高职教育的课程互通与学分互认[J].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3):36-39.

汽车职业教育改革的研究与对策 篇9

关键词:汽车职业教育,国外职业教育,校企合作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提出:到2020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这种体系要能“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 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经过数年的发展, 国内汽车职业教育取得了一定的进步, 但仍存在很多问题, 如社会需求旺盛与有效供给不足, 规模能力提高与结构质量不尽合理, 就业能力提升与社会的吸引力不强等。面向未来, 教育部提出了构建以“产教对接, 校企合作”为核心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经过对国外职业教育的成功先例的研究与比较, 并结合成都师范学院职业教育师资的培养目标及汽车工程系校企合作项目的探索经验, 本文围绕面对未来如何展开汽车职业教育的改革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对策。

一、整合汽车教学资源, 深化“产教对接, 校企合作”, 实现产教和校企共赢

由于我国汽车职业教育发展的不平衡性, 包括不同学校汽车职业教育发展的不平衡、不同地区汽车职业教育发展的不平衡及不同层次汽车职业教育发展的不平衡, 和汽车职业的社会吸引力不强, 汽车技术从业人员的学习资源和大部分中职学校汽车应用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十分短缺。

因此, 一方面, 应该整合汽车技术资源, 并联合汽车企业, 集思广益, 建立全国汽车应用技术网络资源库和汽车职业教学资源库, 使它为汽车职业教育和汽车技术行业服务, 并且成为从事汽车技术专业人员的终身学习平台。从而, 提高汽车技术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 推动汽车职业教学能力和水平的全面提升。另一方面, 要在终身教育的理念下发展汽车职业教育, 汽车职业院校要主动融入社会, 与企业接轨, 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培养人才, 推动我国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要充分利用企业资源, 使产教对接, 协调推动学院与政府、行业、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产学研”合作教育, 研究合作理论、指导合作发展;设计合作制度, 探索合作模式;拓展合作渠道, 丰富合作项目;破解合作难题, 形成合作机制。

以德国的职业教育为例, 德国的职业教育模式是世界上成功的职教模式之一。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体制为德国的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双元制是一种非全日制学校与企业合作办学的教育模式, 学生一边在职业学校接受专业理论知识和文化知识的教育, 一边在企业中接受职业技能培训, 这样, 学生能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 提高了学习效率和质量。

近年来, 成都师范学院汽车工程系通过和汽车企业建立合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如学生团队参加各种全国及省级汽车类竞赛取得了好成绩, 如, “全国职业院校汽车营销大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西部赛区电磁组二等奖”、“四川省房车精英赛第二名”。其模式是企业提供生产设备、技术资源和教学科研实训基地, 教师指导学生并和企业技术人员交流学习, 学生组成团队进行汽车创新设计与制造, 同时参加相关大学生汽车类设计大赛。在这种模式下, 学生能进行开放式学习, 培养了其专业技术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师提高了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 并能敏锐地捕捉到社会的需求。因此, 学校自身能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 大力整合调整专业, 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

二、加强汽车中职师资的建设, 完善中职教师的聘用制度

从历年来我国中等职业院校、高等职业院校的招生情况可以看出, 我国职业教育的存在的问题是社会吸引力不强, 另外, 中等职业学校、普通高中、高职高专、普通本科学校的生源以及培养目标具有差异性, 因此, 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最薄弱的一个环节。

由于我国区域发展的不平衡, 中西部薄弱地区、少数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的建设和师资比较薄弱, 严重影响了我国的职业教育水平。汽车职业教育作为一个比较年轻的模块, 也应该重视中职师资的建设。通过对一些中职院校的调研, 目前我国中职师资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中职教师数量不足、中职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及优秀中职教师流失严重。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中职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在我国汽车类中职院校中, 文化课教师比例偏高, 专业课和实习指导教师比例偏低, 而专业课教师中同时具有汽车专业技术能力、职业教育理论和专业的教学技能的教师很少, “双师型”教师明显不足, 教师在课程改革、教学科研等方面的能力较低。然而, 全国师范院校大多数是培养自然科学学科的师资, 缺乏对汽车技术专业的师资培养。

为了解决我国汽车职业教育师资薄弱的问题, 一方面高等师范院校应该加强中职师资的培养;另一方面汽车中职院校应重视师资建设, 加强对中青年教师的汽车专业技术能力和专业的教学技能的培训;再者, 国家应修订职业教育法;完善职业学校教师资格标准、教职工编制标准、教师企业实践、集团化办学等制度;持续开展“产教对接”, 推进职业教育与国家重点产业、教育链与产业链、学校与企业融合发展。以德国为例, 德国职业教育的双元特性也决定了德国职业教育师资结构的双元性。在德国, 从事职业教育教学工作的师资主要有两种, 即职业学校的教师和在职业学校之外的教育培训机构 (主要是企业) 的实训教师。按照德国《职业教育法》的规定, 实训教师是“在企业里或其他非学校机构中负责职业教育的, 在业务上和品格上合适的人员”。按照德国法律, 实训教师必须通过由《实训教师资格条例》 (AVEO) 规定的资格考试。另外, 成都师范学院为解决职教师资的问题, 在普通学科师资培养的基础上, 提出了培养职教师资的目标, 鼓励学生加入职业教育的模块, 汽车工程系也积极响应国家号召, 充分利用学校师范生培训基地和合作企业资源, 努力建设汽车职教师资的培养模块。

三、以终身教育思想为指导, 加强各级汽车职业教育的相互衔接沟通与渗透

终身教育是世界未来发展的大趋势, 也是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目标。按照终身教育理念发展汽车职业教育, 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对职业教育事业提出的基本发展方向。因此, 汽车职业教育要遵循终身教育理念, 必须坚持“面向人人、面向终身、面向未来”的方针。

我国现行职业教育体系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 该系统由学校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两大部分组成。学校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体系的主要部分, 分为初等、中等、高等三个层次, 其中中等职业教育为主体。我国汽车职业教育体系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一是汽车职业技能培训环节比较薄弱, 没有形成一个完善的汽车技术培训体系;二是汽车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及成人教育之间、汽车职业教育内部各层次之间的衔接和沟通不畅。其中, 最主要的是汽车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不衔接, 培养理念、培养方法、课程设计和内容安排上没有很好地衔接。职业教育体系总体上可分为三个相互衔接的阶段:职业启蒙教育、职业准备教育和职业继续教育。这样来看, 汽车职业启蒙教育, 甚至是整个职业启蒙教育, 难以渗透到基础教育之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修订的《关于技术与职业教育的建议》 (2001) 中曾明确提出:初步了解技术和职业生活应是普通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由此可以形成对现代文化的技术本质的理解, 并使他们尊重那些需要实际技能的工作。这种入门教育应成为教育改革和民主化过程所关心的一个主要问题, 它应该成为从初等教育开始一直到中等教育头几年课程中必须有的内容。但是, 我国普通教育强调学科本位, 没有很好地将实践和职业技能紧密联系起来, 在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学中很少渗透职业启蒙教育方面的内容, 甚至在高中阶段的教学也是主要强调文化知识的教授和学习, 极少提到职业教育的内容。因此, 学生对社会的产业结构、技术发展和职业的变迁没有基本的了解, 对汽车产业知识更是不了解, 非常不利于学生未来的发展, 也不利于汽车职业教育和汽车产业的发展。另外, 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之间的沟通是单向的。普通教育毕业生可以接受高一级的职业教育, 而职业教育毕业生接受高一级普通教育的机会则非常小。尽管我国有关文件规定, 中专、技校、职高的毕业生可以报考普通高等院校, 但由于受教学内容、高考制度、高考内容等的影响, 这些毕业生升入普通高校的人数并不多。而且, 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进入普通高校的比例被严格限制, 可供选择的高校数量也很少, 这种职业教育的封闭性严重地影响了民众接受职业教育的积极性, 更限制了职业教育的发展。因此, 为了提高汽车职业教育的水平和吸引力, 一方面要在基础教育阶段加强职业启蒙教育, 通过职业启蒙教育可以使少年儿童对社会职业有初步的认识和了解, 激发他们对自身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有利于其在教育分流时, 对专业和职业做出正确选择。另一方面, 建立高中阶段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互通机制, 适当扩大中职毕业生对口升高职的比例, 同时考虑各地区经济、教育发展不平衡的因素, 加强终身教育的理念在全国职业教育实践中的应用。

四、加强职业教育体系建设, 大力发展应用型本科教育

目前, 我国绝大部分的汽车类高等职业教育仅限于专科层次, 很少有本科以上层次的职业教育。高职高专的汽车专业的学生如果要升学, 基本上只能升入学术教育体系, 而不是职业教育体系, 况且这部分人的比例非常小。虽然, 我国目前已经开设了专业硕士和工程硕士, 但这基本上成了一部分考研分数较低的学生逃避社会的选择之一。

此外,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要求学生既具有接受高等教育的普通文化水平, 又具备中级水平的职业知识和职业技能, 生源只有具备了这两方面的素质, 高等职业教育才能培养出合格的技术型人才。然而, 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生源却是以普通高中毕业生为主, 况且这部分毕业生属于普通高考分数较低的人群, 再加上他们也不具备职业技能和知识, 必然导致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去职业化”。这样一来, 我国职业教育规模形成了隐性萎缩, 不利于技术型人力资源的开发, 更是加剧我国高级技术型人才的供求失衡。

基于以上思考, 面对未来, 我国汽车职业教育体系发展技术本科是非常必要的。一方面, 使一些汽车技术应用型的本科院校定位于职业教育目标, 重点培养本科层次的高级技术型人才。另一方面提倡部分职业教育质量高的汽车类高职院校向技术型本科院校发展。再者, 逐步完善研究生层次的职业教育, 使汽车职业教育体系向纵深发展, 使我国汽车高等职业教育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吴雪萍.国际职业技术教育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4:24-56.

[2]刘来泉.世界技术与职业教育纵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75.

[3]孙元政.德国职业教育的特色及借鉴[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 2005, (5) .

[4]欧阳育良.论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 (教科版) , 2004, 25 (1) :56-59.

[5]李建中.国际职业教育发展现状、趋势及中国职业教育的基本对策[J].外国教育资料, 2000, (6) .

汽车教育 篇10

新世纪的中职教育提倡以人为本、校企共育, 培养准职业人为目标的职业教育模式。根据目前的就业市场需求培养初级专业技术人才是中职学校的立学根本, 也是用人单位的用人标准。

2 中职教育的前景

教育部部长周济要求, 职业教育要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 不断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继续巩固和扩大中等职业教育规模, 是以全面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和保证职业学校办学水平为前提的。质量是方向、是基础、是保证, 巩固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始终是包括中等职业教育在内的所有职业教育乃至整个教育工作的根本大计和不懈追求的目标。培养的学生能否顺利就业, 是否受社会欢迎, 这是衡量职业学校办学质量的重要标准。

全国目前对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缺口巨大, 每年的招聘会上对初级专业技术人员的需求量超过2000万, 远远大于每年中职学校毕业生人数, 并且初级专业人员技术岗位要求入职门槛低、初始工薪待遇很低, 大专院校毕业生往往都不会选择这样的岗位。从就业前景看中职学校的发展还有非常巨大的空间, 并且国家从政策和资金上都向中职学校有所倾斜。

3 中职教育现状

目前, 中职教育处于一个转型期。每一家中职院校都在考虑如何扩大招生规模, 提高就业平台的稳定性, 师资力量每年都在加强。通过全国中职院校的技能大赛带动了很多学校的发展。

但是, 许多中职学校面临着生源短缺, 学生基本素质差的根本问题, 这就需要中职院校的教师适应当前的教学形势, 制定对应的教学手段, 这也是我这篇文章所讨论的核心问题。我们中职教师不可以挑学生, 给我们什么样的学生我们的职责就是想办法给他教会、带好。当下的中职学生都有很多劣习, 这样就需要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不光要注重专业技能的培养也要注重个人修养的培养。这是一个漫长而繁琐的过程, 所以我们的中职教育还有很多地方需要改进, 以目前的师资配置达到我们所需要的教学效果, 就要深入研究中职教育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的合理搭配, 做到物尽其用、人尽其责。这样才可以让中职教育更加的吸引人, 可以引来一些优质生源, 提高我们中职教育在社会上的地位和影响力。

根据目前的教学硬件和软件条件, 多数学校都配备了多媒体教室和校园数字化网络平台以及一体化实验教室, 这些硬件设施都能有效的提高课堂的趣味性和有效性。专业的汽修教学软件更加能够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 学生通过信息化的课堂教学环境积极有效的学习系统的专业知识。

以我所教的汽车专业为例, 我们专业目前配备了带有电子白板的多媒体教室, 并且将一体化实验教室与多媒体教室规划到一个楼层便于教师课堂教学, 并且配置了汽修教学仿真软件系统使课上和课下的连接更紧密, 更有吸引力。通过校园数字化网络平台布置预习和复习作业, 提高可学性, 增强教学时效, 让学生课上课下都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针对学生爱上网的习惯, 让他们在上网的时间学习和写作业既提高了学习效率又提高了学习兴趣还节约了纸张, 达到无纸化办公的目标。让学生在玩中学, 在做中练。并且我也针对现在学生爱玩游戏的特点, 跟学校的信息部门一起制作了《疯狂猜图汽车版》这样一款游戏, 并在游戏中10的倍数关卡设置奖励, 奖励内容包括免费的饮料, 免费的上网时间等等一些学生喜欢的奖励项目,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是我希望的中职教育形式, 不在是刻板的老师教学生学的传统教学模式, 我们教师也要与时俱进, 与时代接轨做一个新世纪的新教师。

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实现自己的愿望, 这样的教学模式极大的刺激他们的学习兴趣, 并且与企业的奖惩机制相挂钩在校的表现和积分都可以带到以后的工作岗位上去, 让学生没步入工作岗位之前就开始工作, 这适应我们学校的培养模式——准职业人培养模式。

4 中职教育新模式的可行性

通过3个学期的新模式培养方案的试行, 我觉得中职教育在未来的发展中更加的要注意以人为本的培养目标, 通过多样化的课堂教学辅以趣味性的课下练习, 提高中职院校学生的学习兴趣。没有兴趣现在的孩子都不会去努力学习和认真练习, 只有首先提高了他们的兴趣才可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不管是什么样的学校, 什么样的老师, 什么样的学生, 一切以兴趣为出发点, 紧跟时代的步伐, 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多给学生一些自由发挥的空间, 不要限制, 不要约束他们, 这个时期的学生最不喜欢的就是约束, 我们的教育模式重点在于引导。

参考文献

[1]夏成满.德国“双元刺”职业教育制度厦其启示町.江苏高教, 2005, (1) .

汽车教育 篇11

【关键词】汽车行业 校企合作 人才培养模式 高技能人才

一、汽车行业发展状况

在世界主要汽车生产大国中,目前只有美国和日本年产量超过千万辆。中国汽车产量早在前几年就超越德国,世界排名第三。权威机构预计,到2010年中国汽车产量将超过美国和日本,成为世界最大的汽车生产国。继2006年全国汽车产销量突破700万辆大关后,2007年超过870万辆,2008年仍将保持两位数的增长,汽车产销量可望首次突破1,000万辆大关。

2007年底,全国民用汽车保有量已超过5,697万辆,2010年将超过7,000万辆。据专家预测,未来几年,我国汽车拥有量将以每年20%的速度递增,随之而来的巨大的汽车售后市场—汽车美容、养护、装饰、快修及大修等,将成为一个庞大的黄金产业。“1000亿元市场规模、40%利润率”,这是中国汽车售后服务市场诱人图景中的两大亮点。罗兰•贝格公司的一份报告指出,2010年,中国汽车售后服务市场规模将达1900亿元,在亚洲居第二位。

目前全国已有汽车、摩托车维修业户35万多户,其中一类企业近1万家,二类企业近5万家,从业人员达240多万人。全国共建成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1,400多个。据技术统计,每增加1,000辆汽车就应增加一、二类汽修厂(店)4.2个,每个厂平均需要30名维修技师;据预测,全国汽车维修行业每年需要新增近30万从业人员,而且急需具有现代服务意识和现代维修技能的行家里手。

汽车市场对职业教育提出了迫切需求,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人才培养被优先列入“国家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

二、校企合作,共同打造“精品专业”

教育部16号文中明确指出:“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是高等职业院校改善办学条件、彰显办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的重点。”并且“要积极探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组合新模式,由学校提供场地和管理,企业提供设备、技术和师资支持,以企业为主组织实训”等。

根据对汽车市场人才的需求状况的分析,遵循教育部16号文件的精神,2006年底,武汉商业服务学院与上海中锐教育集团双方决定共同创办汽车教育(称华汽教育)—华汽班。“订单式”培养“汽车检测与维修”和“汽车商务”专业的高技能汽车行业紧缺的专门人才。

武汉商业服务学院成立于1985年,是教育部批准的湖北省省属普通高等专科学校,主要培养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制造业所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学院地处武汉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毗邻东风汽车有限公司以及神龙汽车有限公司、东风本田汽车有限公司、东风日产汽车有限公司等多家知名汽车制造厂家。因此,学校发展汽车专业有着得天笃厚的优越条件。

上海中锐教育集团自1996年开始,以敏锐的眼光,抓住中国民办教育发展的历史机遇,经过十年卓有成效的努力,已成为中国长江三角洲地区最大的私立教育集团,也是全中国最有影响力的私立教育集团之一。中锐教育集团于2006年秉持“锐意进取,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引进、整合先进的汽车教育培训理念和办学模式,在建立直营学校的基础上,建立全国范围内的汽车学校网络。

武汉商业服务学院与上海中锐教育集团从合作之初双方就认识到,要瞄准国内外汽车服务市场需求,精心打造和培养国内外知名汽车厂商及4S店所急需的高技能人才,就必须拥有先进的教学理念、一流的教学设备设施、高水平的师资团队、优质适用的教材。只有站在一个崭新的高起点上,才能达到打造高职汽车教育知名品牌—“华汽教育”的目的,使“华汽班”成为汽车教育领域的“新东方”。

2007年,武汉商业服务学院和上海中锐教育集团联合投资3000万元,共同打造华中地区一流的汽车实训中心。该汽车实训中心由武汉商业服务学院负责场地建设,建筑面积达8600m2,采用“4S”店前店后场式功能结构布置。汽车实训中心的设备全部由上海中锐教育集团负责购置投入。该汽车实训中心集“先进性、实用性、可操作性”为一体,为学生提供贴近真实工作环境的教学实训场地。

三、人才培养模式特色鲜明

1.三位一体的教育方式(见图1)

在教学中,“华汽教育”引进国内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并把其贯穿在整个教学体系中。

专业课引进了先进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并采取“模块化”“小班化”的教学形式。学生的理论知识学习和实操技能培养都在汽车实训中心完成,教室里取消了常规的桌椅,取而代之的是实训工作台并配备了相应的实训设备,如供拆装的发动机、变速器等。教师与学生即使师生也是师徒,教室同时也是车间。教师授课采用国外引进并重新开发的仿真学习软件以及E-learning在线教学系统进行课堂教学,仿真学习软件形象生动的展示了汽车的工作原理及结构,使学生能更直观、更生动、更清楚、更容易的掌握相关的专业知识。同时,指导学生完成相应的实训操作和技能训练,将教、学、做有机的融合为一体。除此之外,教学过程中利用完备的实训条件(如4S店汽车检测平台、4S销售场景等),不断的模拟实际工作环境,让学生“身临其境”的完成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全面学习过程。

2.开放性实训中心设施完善、规模空前

在教学条件上,按汽车4S店标准建立的汽车实训中心,一楼采用前店后场式功能结构布置,前面为汽车商务模拟教学区,后面为汽车检测与维修教学区。其它楼层均为理论和实训操作一体化的教室。目前汽车实训中心已投入使用的实训设备包括:拆装及检测用车20台(其中6台为新车)、拆装用发动机20台、检测用发动机10台、拆装用变速器24台,制动器、转向器、离合器等拆装用总成30组,四合一汽车检测线一条,四轮定位仪、轮胎动平衡检测仪以及拨胎机、汽车电器设备试验台等。实训室规模达到了华中地区之最,力求为学生打造一流的实践教学条件,为培养企业急需的高技能优秀人才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为更好的利用现有实训条件,发掘实训室巨大潜能,凸显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汽车实训中心课余时间面向学生开放,并配备相应的专业教师进行课余实操训练指导。

3.校企共同进行师资与教材建设

为加强师资力量,一方面,学校和企业积极进行师资的引进,另一方面,校企共同对教师进行技能培训以提高教师水平适应专业教学需要。2008年汽车专业新引进了3名专任教师,同时企业也给学校增派了6名兼职教师。师资力量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在扩展师资的同时,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就显得极为重要。在这一方面企业的作用就更为明显。从2007年7月至2008年8月,企业先后对本专业专兼职教师进行了包括先进教学方法(理实一体化)、专业技术水平、专业知识扩展等方面的培训,收效很好。此外,企业还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实训教师派送到学校进行长期和短期的专业教学与讲座。这些举措都对提高教学质量和保证教学效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注重实用、配合实操”的专业教材是与汽车行业企业共同开发的紧密结合生产实际的自编实训教材。该教材本着“理论必须够用、重点培养实践操作能力”的原则进行编写,具有鲜明的高等职业教育特色。为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4.校企共建实习基地,学生“订单式”培养

要让学生走出校门就能迅速适应并胜任实际工作,只有校内的实训条件是不够的,还需要更多企业真实环境下的锻炼才能够保证学生的技能应用能力。因此,在保证了校内实训条件充实优越的同时,校外实训基地的同步建设也是本专业特色化建设的重要部分。迄今为止,学校已经建立了多个校外实训基地,如武汉曙光汽车附件有限公司、武汉环球进口汽车维修中心、武汉南琦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等。与上海中锐教育集团合作以后,企业更是下大力气协助学校加强了与社会的联系,新增了多个校外实训基地,如武汉天起起亚销售服务有限公司、武汉雪铁龙天欣销售服务有限公司、神龙商贸销售服务有限公司等。这些企业都承担了安排本专业学生校外顶岗实习的任务,为本专业人才培养创造了提供了保障。

“华汽班”的学生入学后即与企业签订就业委托协议,彻底解决该专业学生毕业后的工作问题。合格的毕业生在获得武汉商业服务学院大专毕业证书和湖北省劳动保障厅汽车检测与维修的职业资格证书的同时,被推荐到湖北、武汉、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广东一带的国内外知名汽车制造厂商以及大型“4S”店就业。

四、结论

“华汽教育”这种“教室车间合一,教师师傅合一,学生徒弟合一”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实践性、开放性、职业性。双方这种学院提供场地和管理,企业提供设备、技术和师资支持的校企组合新模式是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16号文件精神的新举措。

汽车教育 篇12

一、ASEP项目概况

ASEP汽车维修服务技能校企合作项目 (英文全称Automotive Service Educational Program) 是由美国通用汽车公司于1979年在北美地区创立, 已经成功运作30年的一项规模宏大的汽车维修技工教育培训活动。该项目最大的特色在于依托汽车专业大中专院校等社会公共教育平台, 为所有有志于从事通用汽车产品服务工作的人员提供最直接且最具针对性的通用汽车系列产品培训, 并通过与GM (通用) 经销商建立最广泛的合作与互利关系, 为GM售后服务网络源源不断地输送有着较高服务技能水平的人员。

ASEP项目是上海通用汽车公司 (SGM) 在中国大陆启动的具有SGM (上海通用) 特色的厂商、院校、特约售后服务中心 (ASC) 以及广大在校学员共赢的汽车修理人才培育体系——SGM ASEP (SGM Automotive Service Educational Program) , 上海通用汽车2004年底正式将这一培训体制引进中国。本着互信互利的多赢目标和理念, 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 (SGM) 将与上海通用汽车ASEP指定教学院校、上海通用汽车授权特约售后服务中心 (ASC) 之间以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为基础建立富有中国特色的ASEP教育体制, 通过借鉴北美通用ASEP的成功运作经验, 将致力于为上海通用汽车授权特约售后服务中心培养和输送具有SGM产品服务能力和专长的符合SGM要求的维修服务技术人员。这一举措, 不仅有利于上海通用的服务网络建设和服务品质的提高, 同时也将对中国汽车售后服务行业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ASEP项目的引进与实施

ASEP项目的成功引进, 促进了我院汽车专业与汽车售后服务企业的合作关系的进一步发展, 完善了汽车工程系与品牌企业合作策略, 提升了汽车专业在湖南的影响力, 为学院汽车工程系的长足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同时也为其它专业起到引领与示范的作用。ASEP项目的引进, 使老师与学生能够接触到世界汽车知名企业的技术、文化、精神, 使学生以通用汽车企业准员工的身份进行学习与培训, 在培训的过程中, 自觉接受通用汽车企业的技术与文化内涵。

为成功引进这一项目, 2008年3月, 学院成立了由院长亲自挂帅的ASEP项目领导小组, 由维修行业管理领导、专家组成项目建设顾问委员会。项目执行小组内有上海通用汽车特约售后服务中心 (ASC) 总经理、站长、服务经理。项目执行小组先后走访了长沙、岳阳等地区共18家上海通用汽车经销店, 广泛收集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信息。在与上海通用汽车公司进行沟通后, 了解ASEP项目的特点与运作要求。

三、ASEP项目的专业教学探索

我院于2009年上半年被确认为上海通用汽车ASEP项目正式合作伙伴和中南地区指定教学院校。随即着手建立富有学院特色的ASEP教育体制, 通过借鉴国内其它通用ASEP学校的成功运作经验, 进行教育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1. 教学准备

首先, 进行师资储备。为了掌握ASEP项目运作程序和教学技巧, 了解上海通用汽车公司的企业文化、团队精神和通用汽车的前沿技术, 学院选派了四名教师参加上海通用ASEP项目教师资格培训。其次, 进行实践资源储备。学院专门为ASEP项目预留了六百平方米的教室及实训场地, 改造了部分教室, 并在学院设立了“通用汽车教学区”。

2. 教学实践

由湖南省各上海通用汽车特约售后服务中心 (ASC) 技术总监在2007级学生中面试选拔学员组建“准通用班”。首期通用班由25名学生组成, 学期一年。通用班采用德国“双元制”培训, 学生在为期一年的ASEP学习中, 将在学院和ASC之间进行两次轮换学习, 交替进行课堂教学和企业实习, 第一学期在学院进行10周的通用汽车专业理论学习, 8周到签约的通用汽车特约售后服务中心 (ASC) 进行见习;第二学期先在特约售后服务中心 (ASC) 进行8周的生产性实习, 再回到学院进行10周的专业学习。教学中所有教学手段, 均以通用要求为标准。

3. 教学考核

学生毕业时要通过上海通用汽车培训总部的专业考核合格后, 才能毕业。即通用班的学生既是学院的学员又是通用特约售后服务中心 (ASC) 的准员工, 每学期都在学校与特约售后服务中心 (ASC) 企业之间交替学习训练, 真正实现学习与就业的零距离。学院将根据ASC用人标准, 采取工学交替的培养模式, 为上海通用授权特约售后服务中心培养和输送维修服务技术人员。毕业时将获得学院大专学历证书和汽车维修工中级证书, 进入上海通用售后服务网络4S店工作。

4. 职业素质教育

“准通用班”的学生是通过上海通用汽车特约售后服务中心 (ASC) 技术总监进行面试合格后进行培训的, 在学生的职业教育过程中, 我们即将采取的方法有:

(1) 思想意识通用化。“准通用班”组建后, 在专业学习上教育学生要具备“我”是最好的的理念, 形成争创第一的学习氛围和思想意识, 这种氛围与意识是建立在通用文化与技术上的。

(2) 课堂教育企业化。在整个的教育教学过程中, 引用通用汽车培训总部的教学程序, 既在引导文、教学内容组织、教学设计、课堂实践、课后练习与维修手册的查阅等环节中, 完全按通用模式严格执行。

(3) 综合素质职业化。在综合素养的塑造过程中, 着重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理念、通用汽车文化理念、自我学习意识、个性发展平台、服从意识、协作与吃苦耐劳精神, 体现学习以人为本的观念。

(4) 责任教育岗位化。在教育教学过程中, 结合通用标准, 教育学生要具有长远意识、团队意识、责任意识、总体意识。使学生真正达到上岗有优势、转岗有基础、发展有潜力、提升有空间、思想有跨越、服务有理念。

5. 形成教师教学特色

教师以ASEP项目为契机, 在做中学、学中做、练中学、评中学、讲中学、考中教、探中教、教中探, 形成百家争鸣、各领风骚的教学风格, 形成企业化的教学团队, 逐步建立富有我院特色的ASEP教育机制。

四、ASEP项目的德育教育探索

教师不仅应该是知识渊博的智者, 而且应该是道德修养的榜样。通用企业文化的精髓是做人第一, 技术第二。通用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和管理中, 在传授知识的同时, 把培养学生优良性格放在首位。

1. 教师以身作则, 为人师表

通用教师自觉履行通用企业文化内涵, 从小事做起、从身边事做起, 使自己成为学生的一本活的德育教材。使学生能够自然地扮演通用“准员工”的角色, 形成了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

2. 自觉遵守通用汽车维修与检测的规定和操作规范

在学校的教育教学过程中, 我们着重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在动手能力培养过程中, 我们把学生的劳动观念、职业意识、敬业精神、职业纪律、职业责任感教育和促进职业道德行为习惯养成等融合在整个教育教学始终。在技能训练过程的同时, 我们加强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和相关岗位的职业道德规范教育。

3. 自觉遵守汽修设备管理的有关规定

在教育教学中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即要使学生明白, 良好的习惯 (爱护设备、遵守操作规范等) 不仅是个性心理品质的良好反映, 也是安全操作的必然要求。工学结合的本质是职业教育通过企业达到教育对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相结合。我院汽车专业采用上海通用ASEP培养模式进行职业教育, 通过ASEP项目的职业教学探索, 由封闭的学校教育走向开放的社会教育, 从单一的学校课堂走向实际的职业岗位, 从学科学历本位, 转向职业能力本位, 从学科中心转向学习者中心。ASEP培养模式就是工学结合的具体体现, 在ASEP项目的引导下, 我院将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ASEP学员, 服务于通用汽车特约售后服务中心 (ASC) 企业, 服务于社会, 为中南地区高素质汽车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开创新的模式, 使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模式等各方面建设更科学、更合理。

摘要:工学结合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探讨ASEP项目的申报与运作, 以及对高等职业院校如何真正落实教高 (2006) 16号文件精神提出了个人看法与观点。

上一篇:教育惩罚的合理运用论文下一篇: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