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三包(精选9篇)
汽车三包 篇1
汽车作为大宗消费品, 消费者都希望购买的汽车不会出现质量问题。然而, 在经济快速增长的情况下, 车市也遭遇到品质考验。我国已是全球最大的汽车消费大国, 但汽车消费者权益保障措施却并不给力。2011年9月21日, 质检总局发布《家用汽车产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 (征求意见稿) 》。意见稿明确, 产品售出30天有问题可免费退车。多年来, 消费者购车后遇到质量问题, 经销商和厂商的解决方法多是“只修不换”, 理由就是汽车没有“三包”规定, 导致消费者维权举步维艰, 汽车投诉逐年上升。汽车纠纷往往很难解决, 但它作为商品就应该受到产品质量法的约束, 因此, 消费者企盼“三包”规定须尽快出台。
一、汽车“三包”政策应尽快出台
按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要求, 企业必须为消费者提供安全可靠、符合质量标准的产品。但相关数据显示, 2010年投诉量同比上升幅度最大的商品是汽车。全国消协组织共受理汽车投诉20 405件, 同比增长51.1%, 创历史新高。在汽车投诉中, 因汽车质量问题的投诉占55.5%, 而且频频出现汽车召回事件。2011年前三季度, 全国消协接到汽车投诉案件13 001件, 其中质量问题和安全问题占69.8%, 包括发动机漏油、变速箱故障、气囊失灵及刹车失灵等。2010年因为加价销售产生的投诉出现较为明显的增长, 投诉的品牌也相对较为集中, 部分紧俏车型货源持续紧张, 使得加价销售车商与消费者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最近一两年, 国内外品牌此起彼伏的召回事件, 已对汽车质与量的平衡敲响了警钟。国产汽车质与量的平衡发展成为消费者最突出的需求之一, 出台“三包”责任规定是大势所趋。
国家质检总局早在2004年底就对外征集过汽车“三包”的规定, 在经历7年的“难产期”后, 终于又有了新进展。日前, 国家质检总局在官网发布消息, 对汽车“三包”规定再次征集公众意见, 开始为期一个月的公开征求意见。意见稿明确家用汽车产品销售商、制造商、修理商的修理、更换、退货责任, 拟定家用汽车产品实行“谁销售谁负责”的“三包”原则, 整车“三包”有效期应不低于2年或者40 000公里, 以先达到者为准。国家质检总局于2011年10月27日召开了立法听证会。广大消费者呼吁, 多年来一直悬而未决的汽车“三包”政策应尽快出台。
二、汽车“三包”维权及其对策
汽车“三包”法规条款必须要有刚性原则, 决不能为立法而立法, 采取“和稀泥”之策。在“征求意见稿”中, 注意到有“因严重安全故障累计修理两次仍不能解决, 可要求退货”以及“销售商应当负责退货”等条款。显而易见, 这是软绵绵的弹性规定, 有可能在实际运行中难以操作, 立法的目的就无法实现。汽车“三包”值得期待, 但立法者必须意识到, 当下高昂的维权成本以及道德法律的缺失, 加剧了消费者对商品的不信任感, 进而引发对执法公信力的质疑与不满。因而, 制定汽车“三包”的法规, 还不仅仅是个汽车产品的质量问题。
对于生产企业来说, 要切实把好质量关, 提高汽车品质, 尽量减少汽车质量问题, 严格按照规范的标准和程序控制产品质量, 确保汽车上的每一个零部件都是合格的, 确保每一个指标程序都是严密的。对于发生的产品质量问题, 要勇于担当, 及时采取召回等措施, 告知消费者。
对于销售商来说, 售后服务应该贯穿在企业把车卖出去之后一直到报废的全过程。虽然这是个时间非常长的过程, 但重要的是要提高售后服务质量, 发生问题后要心怀诚意并及时地为消费者解决问题, 确保消费者的权益。目前, 很多厂家对消费者的投诉推诿扯皮, 把“三包”变成了“一包”, 再严重的质量问题也只管修、不管换。而且服务体系缺乏, 热线不畅通, 零件配备不齐全, 部分企业召回工作准备不充分……严重影响了产品品质。另外, 在销售过程中, 一些汽车厂家夸大产品性能, 过度承诺售后服务, 介绍最低的价格, 展示最高的配置来误导消费者;销售合同文本不规范, 存在不平等条款;把旧车、故障车当新车卖给消费者;汽车搭售、捆绑销售问题严重, 对于畅销车型, 消费者被强制接受厂家搭配的配置等。这些现象在销售过程中都极大地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其实, 不重视售后服务和消费者权益保护, 这是一种短视行为。
国家要尽快出台汽车的“三包”和销售质量的担保制度, 有关汽车协会要加强对汽车行业的降价促销、打包促销等规则的管理;同时, 要进一步完善缺陷汽车的召回制度。
要加强对消费者进行消费教育和消费引导, 特别是在新车使用的前期, 就应该要加强这项工作。近年来, 中消协倡导在解决消费纠纷过程中消费者与发生争议的企业和解, 并制定了办法, 要求各地消协找一些重点企业做试点。这个工作通过两三年的推进已初显成效。目前, 中消协推动了网上和解投诉, 同时在一些企业、社会团体也建立了投诉联系人士, 保持企业与消费者维权机构的经常性联系。一旦发生了投诉, 消协组织也会及时向这些企业进行通报;企业遇到很棘手的投诉时, 也可以向消协组织进行咨询, 共同商量解决办法, 从而把矛盾化解在消费者与企业的直接沟通当中。“投诉和解机制”应该是一个多赢的机制, 是今后消费者协会解决消费者投诉的一个方向性的选择。
出台汽车“三包”的相关规定, 无疑是促进中国汽车行业健康发展的好事。希望这一政策不要向某个利益相关方倾斜, 而是应该实现消费者和汽车生产厂商的双赢。其实, 汽车企业对汽车“三包”政策出台的时间并不在意, 在意的是部分条款、配套政策以及细则。如果配套政策跟不上, 相关规定出来恐怕只会加大汽车企业和消费者的矛盾。现在, 大多普通大众都购买得起汽车, 汽车开始成为大众消费品。因此, 汽车“三包”政策出台很有必要。
汽车三包 篇2
汽车三包新规正式发布实施,下面是新规的详细内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家用汽车产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已经206月27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局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月1日起施行。
局 长
年12月29日
家用汽车产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保护家用汽车产品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明确家用汽车产品修理、更换、退货(以下简称三包)责任,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生产、销售的家用汽车产品的三包,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 本规定是家用汽车产品三包责任的基本要求。鼓励家用汽车产品经营者做出更有利于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严于本规定的三包责任承诺;承诺一经作出,应当依法履行。
第四条 本规定所称三包责任由销售者依法承担。销售者依照规定承担三包责任后,属于生产者的责任或者属于其他经营者的责任的,销售者有权向生产者、其他经营者追偿。
家用汽车产品经营者之间可以订立合同约定三包责任的承担,但不得侵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不得免除本规定所规定的三包责任和质量义务。
第五条 家用汽车产品消费者、经营者行使权利、履行义务或承担责任,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不得恶意欺诈。
家用汽车产品经营者不得故意拖延或者无正当理由拒绝消费者提出的符合本规定的三包责任要求。
第六条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以下简称国家质检总局)负责本规定实施的协调指导和监督管理;组织建立家用汽车产品三包信息公开制度,并可以依法委托相关机构建立家用汽车产品三包信息系统,承担有关信息管理等工作。
地方各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本规定实施的协调指导和监督管理。
第七条 各有关部门、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对履行规定职责所知悉的商业秘密和个人信息依法负有保密义务。
第二章 生产者义务
第八条 生产者应当严格执行出厂检验制度;未经检验合格的家用汽车产品,不得出厂销售。
第九条 生产者应当向国家质检总局备案生产者基本信息、车型信息、约定的销售和修理网点资料、产品使用说明书、三包凭证、维修保养手册、三包责任争议处理和退换车信息等家用汽车产品三包有关信息,并在信息发生变化时及时更新备案。
第十条 家用汽车产品应当具有中文的产品合格证或相关证明以及产品使用说明书、三包凭证、维修保养手册等随车文件。
产品使用说明书应当符合消费品使用说明等国家标准规定的要求。家用汽车产品所具有的使用性能、安全性能在相关标准中没有规定的,其性能指标、工作条件、工作环境等要求应当在产品使用说明书中明示。
三包凭证应当包括以下内容:产品品牌、型号、车辆类型规格、车辆识别代号(VIN)、生产日期;生产者名称、地址、邮政编码、客服电话;销售者名称、地址、邮政编码、电话等销售网点资料、销售日期;修理者名称、地址、邮政编码、电话等修理网点资料或者相关查询方式;家用汽车产品三包条款、包修期和三包有效期以及按照规定要求应当明示的其他内容。
维修保养手册应当格式规范、内容实用。
随车提供工具、备件等物品的,应附有随车物品清单。
第三章 销售者义务
第十一条 销售者应当建立并执行进货检查验收制度,验明家用汽车产品合格证等相关证明和其他标识。
第十二条 销售者销售家用汽车产品,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一) 向消费者交付合格的家用汽车产品以及发票;
(二) 按照随车物品清单等随车文件向消费者交付随车工具、备件等物品;
(三) 当面查验家用汽车产品的外观、内饰等现场可查验的质量状况;
(四) 明示并交付产品使用说明书、三包凭证、维修保养手册等随车文件;
(五) 明示家用汽车产品三包条款、包修期和三包有效期;
(六) 明示由生产者约定的修理者名称、地址和联系电话等修理网点资料,但不得限制消费者在上述修理网点中自主选择修理者;
(七) 在三包凭证上填写有关销售信息;
(八) 提醒消费者阅读安全注意事项、按产品使用说明书的要求进行使用和维护保养。
对于进口家用汽车产品,销售者还应当明示并交付海关出具的货物进口证明和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出具的进口机动车辆检验证明等资料。
第四章 修理者义务
第十三条 修理者应当建立并执行修理记录存档制度。书面修理记录应当一式两份,一份存档,一份提供给消费者。
修理记录内容应当包括送修时间、行驶里程、送修问题、检查结果、修理项目、更换的零部件名称和编号、材料费、工时和工时费、拖运费、提供备用车的信息或者交通费用补偿金额、交车时间、修理者和消费者签名或盖章等。
修理记录应当便于消费者查阅或复制。
第十四条 修理者应当保持修理所需要的零部件的合理储备,确保修理工作的正常进行,避免因缺少零部件而延误修理时间。
第十五条 用于家用汽车产品修理的零部件应当是生产者提供或者认可的合格零部件,且其质量不低于家用汽车产品生产装配线上的产品。
第十六条 在家用汽车产品包修期和三包有效期内,家用汽车产品出现产品质量问题或严重安全性能故障而不能安全行驶或者无法行驶的,应当提供电话咨询修理服务;电话咨询服务无法解决的,应当开展现场修理服务,并承担合理的车辆拖运费。
第五章 三包责任
第十七条 家用汽车产品包修期限不低于3年或者行驶里程60,000公里,以先到者为准;家用汽车产品三包有效期限不低于2年或者行驶里程50,000公里,以先到者为准。家用汽车产品包修期和三包有效期自销售者开具购车发票之日起计算。
第十八条 在家用汽车产品包修期内,家用汽车产品出现产品质量问题,消费者凭三包凭证由修理者免费修理(包括工时费和材料费)。
家用汽车产品自销售者开具购车发票之日起60日内或者行驶里程3000公里之内(以先到者为准),发动机、变速器的主要零件出现产品质量问题的,消费者可以选择免费更换发动机、变速器。发动机、变速器的主要零件的种类范围由生产者明示在三包凭证上,其种类范围应当符合国家相关标准或规定,具体要求由国家质检总局另行规定。
家用汽车产品的易损耗零部件在其质量保证期内出现产品质量问题的,消费者可以选择免费更换易损耗零部件。易损耗零部件的种类范围及其质量保证期由生产者明示在三包凭证上。生产者明示的易损耗零部件的种类范围应当符合国家相关标准或规定,具体要求由国家质检总局另行规定。
第十九条 在家用汽车产品包修期内,因产品质量问题每次修理时间(包括等待修理备用件时间)超过5日的,应当为消费者提供备用车,或者给予合理的交通费用补偿。
修理时间自消费者与修理者确定修理之时起,至完成修理之时止。一次修理占用时间不足24小时的,以1日计。
第二十条 在家用汽车产品三包有效期内,符合本规定更换、退货条件的,消费者凭三包凭证、购车发票等由销售者更换、退货。
家用汽车产品自销售者开具购车发票之日起60日内或者行驶里程3000公里之内(以先到者为准),家用汽车产品出现转向系统失效、制动系统失效、车身开裂或燃油泄漏,消费者选择更换家用汽车产品或退货的,销售者应当负责免费更换或退货。
在家用汽车产品三包有效期内,发生下列情况之一,消费者选择更换或退货的,销售者应当负责更换或退货:
(一)因严重安全性能故障累计进行了2次修理,严重安全性能故障仍未排除或者又出现新的严重安全性能故障的;
(二)发动机、变速器累计更换2次后,或者发动机、变速器的同一主要零件因其质量问题,累计更换2次后,仍不能正常使用的,发动机、变速器与其主要零件更换次数不重复计算;
(三)转向系统、制动系统、悬架系统、前/后桥、车身的同一主要零件因其质量问题,累计更换2次后,仍不能正常使用的;
转向系统、制动系统、悬架系统、前/后桥、车身的主要零件由生产者明示在三包凭证上,其种类范围应当符合国家相关标准或规定,具体要求由国家质检总局另行规定。
第二十一条 在家用汽车产品三包有效期内,因产品质量问题修理时间累计超过35日的,或者因同一产品质量问题累计修理超过5次的,消费者可以凭三包凭证、购车发票,由销售者负责更换。
下列情形所占用的时间不计入前款规定的修理时间:
(一) 需要根据车辆识别代号(VIN)等定制的防盗系统、全车线束等特殊零部件的运输时间;特殊零部件的种类范围由生产者明示在三包凭证上;
(二) 外出救援路途所占用的时间。
第二十二条 在家用汽车产品三包有效期内,符合更换条件的,销售者应当及时向消费者更换新的合格的同品牌同型号家用汽车产品;无同品牌同型号家用汽车产品更换的,销售者应当及时向消费者更换不低于原车配置的家用汽车产品。
第二十三条 在家用汽车产品三包有效期内,符合更换条件,销售者无同品牌同型号家用汽车产品,也无不低于原车配置的家用汽车产品向消费者更换的,消费者可以选择退货,销售者应当负责为消费者退货。
第二十四条 在家用汽车产品三包有效期内,符合更换条件的,销售者应当自消费者要求换货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向消费者出具更换家用汽车产品证明。
在家用汽车产品三包有效期内,符合退货条件的,销售者应当自消费者要求退货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向消费者出具退车证明,并负责为消费者按发票价格一次性退清货款。
家用汽车产品更换或退货的,应当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办理车辆登记等相关手续。
第二十五条 按照本规定更换或者退货的,消费者应当支付因使用家用汽车产品所产生的合理使用补偿,销售者依照本规定应当免费更换、退货的除外。
合理使用补偿费用的计算公式为:[(车价款(元)×行驶里程(km))/1000]×n。使用补偿系数n由生产者根据家用汽车产品使用时间、使用状况等因素在0.5%至0.8%之间确定,并在三包凭证中明示。
家用汽车产品更换或者退货的,发生的税费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六条 在家用汽车产品三包有效期内,消费者书面要求更换、退货的,销售者应当自收到消费者书面要求更换、退货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作出书面答复。逾期未答复或者未按本规定负责更换、退货的,视为故意拖延或者无正当理由拒绝。
第二十七条 消费者遗失家用汽车产品三包凭证的,销售者、生产者应当在接到消费者申请后10个工作日内予以补办。消费者向销售者、生产者申请补办三包凭证后,可以依照本规定继续享有相应权利。
按照本规定更换家用汽车产品后,销售者、生产者应当向消费者提供新的三包凭证,家用汽车产品包修期和三包有效期自更换之日起重新计算。
在家用汽车产品包修期和三包有效期内发生家用汽车产品所有权转移的,三包凭证应当随车转移,三包责任不因汽车所有权转移而改变。
第二十八条 经营者破产、合并、分立、变更的,其三包责任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执行。
第六章 三包责任免除
第二十九条 易损耗零部件超出生产者明示的质量保证期出现产品质量问题的,经营者可以不承担本规定所规定的家用汽车产品三包责任。
第三十条 在家用汽车产品包修期和三包有效期内,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经营者对所涉及产品质量问题,可以不承担本规定所规定的三包责任:
(一)消费者所购家用汽车产品已被书面告知存在瑕疵的;
汽车终于“三包”了 篇3
这也意味着,经过9年折腾、近400次修改后,汽车三包政策终于落了地。在政策出台次日,A股市场上汽车板块的沦陷,也反映出了汽车厂商所面临的压力。而对消费者来说,其最大的意义在于明确提出了“退、换、修”的标准,有了维护自己权益的依据。
9年博弈
早在1986年,中国就开始对部分商品实行“三包”规定,1995年通过的《产品质量法》,进一步明确了企业修理、更换、退货的责任,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的“三包”要求,成了维权的重要法律依据之一。
但汽车产品从来都被排挤在了“三包”之外。因为一辆汽车有几万个零配件,每个配件的易受损程度也不同。作为高精密度的消费品,汽车产品出现问题的几率较其他商品高很多。而且汽车问题也涉及到道路、设施和驾驶习惯,如何区分责任也是需要反复斟酌。
2004年,国家质检总局首次起草了《家用汽车产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草案)》,并向社会征集意见。直到2013年1月正式出台,前后四次征集意见,近400次易稿。
“汽车三包”政策漫长的博弈,与相关部门对车企的政策倾斜直接相关。“彼时,政策部门最大的担心就是怕厂商承受不了,而且最主要是怕中国的自主品牌企业承受不了。”汽车专家贾新光在2004年第一版“汽车三包”草案出台时,曾作为专家代表参与了修改讨论。
在政策刚制定时,也确实遭到了很多自主品牌企业的抵制,情况直到这几年才有所改善。近几年,中国的自主品牌品质有了快速的提升,包括北汽、比亚迪、华晨等自主品牌,都自行宣布延长质保。“自主品牌对自己的产品质量有信心,在这种情况下,‘汽车三包政策出台所面临的阻力大大减少了。” 贾新光说。
2004年时,中国汽车市场销量仅500万辆,而现在的汽车销量已经突破了2000万辆。但与此同时,全国消协组织受理的汽车投诉数量也在逐年攀升,从2006年的7761件,增加到2010年的14093件,2011年增加到16805件。三包,成了很难再回避的议题。
新出台的“汽车三包”政策,要到今年10月才开始正式施行,给所有的车企留下了近10个月的“缓冲期”。“这10个月的缓冲期是给所有汽车企业的,但更是给自主品牌的。” J.D.Power中国区董事总经理梅松林认为,对那些缺乏核心技术及体系制造能力的弱小企业而言,今后或将因“汽车三包”政策而遭遇“灭顶之灾”。
华晨汽车的一位内部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解决质量问题的前提之一,就是要提高零部件的供应水平,这显然会间接增加车型成本,而 “这对持续承受外资品牌降价冲击,且利润趋薄的自主品牌而言,是个严峻挑战”。
厂商的压力
“汽车三包”政策出台次日,1月16日的股市汽车板块“沦陷”,尤以自主乘用车品牌的公司股票下跌幅度大,上汽集团、安凯客车、中国汽研、长城汽车等股票均领跌。
对此,开源证券高级策略分析师杨海解读称:“由于自主品牌市场售价较低,市场投资者考虑到(三包)可能会增加汽车厂家的售后服务成本,部分自主品牌可能会有提价。”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秘书长董扬也公开表示,“如果成本被过多抬高的话,很有可能会最终转嫁给消费者”。
国内最大的豪华车合资企业,一汽大众奥迪早在几年前就开始了针对“三包”的成本测算,“三包”政策一旦落实,售后成本至少增加50%。如果每台车的维修成本增加5000元,以奥迪中国40万辆的年销量计算,仅在售后维修方面,就将增加20亿元的开支。
不过也因此,“三包”政策被认为将迫使厂家提高产品质量,以避免大量退车而造成损失。事实上,从去年开始,很多自主品牌厂商就已经先行延长了自己的质保期限,比如比亚迪就对全系车型实行了“4年或10万公里”的超长质保承诺,这个质保期比此次实行的国家标准还要高。北京汽车的首款自主品牌产品E系列轿车,更是率先实现了“三包”服务,定义了20项严重安全性能故障和40项发动机、变速器主要零部件故障形式。
不少汽车品牌也就“三包”的新规进行了专题学习,刚从奇瑞芜湖工厂结束学习的奇瑞4S店负责人李红星就透露,从1月起,奇瑞会在各4S店设立预检工位,配备专用的电脑、网络、摄像头及话筒,将对问题车进行全程摄像,并与厂方专家进行实时会诊。
按照“汽车三包”的规定,“销售者依照规定承担三包责任后,属于生产者的责任或者属于其他经营者的责任的,销售者有权向生产者、其他经营者追偿。”也就是说,负责终端销售的经销商成为了“三包责任”的直接承担者。但对于如何追偿,规定中却没有明确。为此,一位雪佛兰经销商就向记者抱怨,很担心政策实施后,自己会成为在厂家和消费者之间受“夹板气”的角色:“经销商其实是个代办人,如果涉及到整车退换问题,万一厂家对新政实施不积极,消费者态度又比较强硬或故意找麻烦的话,经销商夹在中间是很难做的。”
显然,“三包”规定也将给厂家和经销商的相处模式带来新的挑战。
难点仍是索赔
4S店本身的权限很有限,很多事情做不了厂商的主,但是它又是交易直接的实施者。所以4S店的处境最为尴尬。
而厂商也有它自己的压力,上汽集团乘用车公司副总经理蒋峻提出疑问:“这个车如果退回来的话,是不是修复还能卖?我如果修复了再卖这个算什么样一个状态?因为从我们产品层面上来说没有卖过二手产品,传统意义上也没有这种做法。”
消费者也有自己的压力。曾经饱受索赔之苦的浙江车主吕洪通告诉记者:“最直接的问题归纳出来就是‘三难——‘举证难、‘鉴定难和‘索赔难。”如果套用“谁投诉,谁举证”这一通行原则来处理由汽车质量问题引发的纠纷,对于购车者而言无疑是有失公允的,一般一辆车鉴定费动辄8万元、10万元,“我买一辆车也不过这个价,在维权途中,面对厂商联合起来的强大实力、高额的鉴定费用以及纷繁复杂的程序,很多人从一开始就不得不知难而退。”
而且现在市面上,具有专业权威的第三方检测机构非常少,这也让鉴定“汽车质量”问题成为消费者维权的一道天然壁垒。
汽车上的各个零部件都有自己的鉴定机构,而现在市场上的第三方鉴定机构或多或少都与厂家有着经济利益牵扯。此前曾有一个索赔的案例,因为转向机的问题,车主与厂家打了8年的官司,一审和二审都胜诉了,但最后厂家以消费者委托的鉴定机构不够权威为由拒绝执行相关判决,主张自己另找鉴定机构重新鉴定。这样拖来拖去,最后受伤害的还是消费者。
“最难的就是索赔。在三包新规中,有一句话叫‘消费者自行处置不当而造成的损害,什么叫‘自行处置不当?这些界定由谁说了算?”吕洪通反问道。
在中国市场上,汽车厂商借故消费者没有在4S店做保养、抱怨中国油品质量或者是控诉交通拥堵,已经成为一个惯用伎俩。比如正闹得沸沸扬扬的大众DSG变速箱事件,大众就以拥堵为由,拒绝承认变速箱存在缺陷,该事件至今没有定论。
而在三包规定刚一出台,就有两种声音,一种是认为终于有勇气可以买自主品牌的汽车了,而另外一种论调则担心自主品牌涨价,或售后服务达不到规范要求。更有专家建议消费者买车的时候随大流,买有质量保障或者是信誉比较高的车型,“最起码是销售量比较高的合资品牌”。熬了9年才出台的“三包政策”,如果只是让某些品牌获得了超国民待遇和话语权,这个结果就显得格外幽默。
何谓“汽车三包”
“三包”是零售商业企业对所售商品实行“包修、包换、包退”的简称,是指商品进入消费领域后,卖方对买方所购物品负责而采取的在一定限期内的一种信用保证办法,对不是因用户使用、保管不当,而属于产品质量问题而发生的故障提供该项服务。
“汽车三包”是指车企对所售卖的汽车进行“包修、包换、包退”。该政策明确规定了汽车产品的“保修期”和“三包有效期”,其中“保修期”是不低于3年、6万公里,“三包有效期”是不低于2年或者是行驶里程5万公里。在保修期内出现产品质量问题,消费者可以免费修理;在三包有效期内,如果符合规定的退货、换货条件,消费者可以凭三包凭证、购车发票等办理退货或换货手续。
3种情形,消费者可自行选择“换货”或“退货”
因严重安全性能故障累计进行了2次修理,严重安全性能故障仍未排除或者又出现新的严重安全性能故障的;
发动机、变速器累计更换2次后,或者发动机、变速器的同一主要零件因其质量问题,累计更换2次后,仍不能正常使用的,发动机、变速器与其主要零件更换次数不重复计算;
汽车“三包”能治百病吗 篇4
所谓包, 最重要的是承担责任。一旦出售的汽车出现了难以解决的技术或质量问题, 车企们应该承担换车或退现金的责任。如果不能做到这一点, 包就是句空话。以“包换”为例, 目前就存在一大问题。按照《家用汽车产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 (征求意见稿) 》, 在整车“三包”有效期内, 因产品质量问题修理时间累计不得超过35天;超过35天的, 或者同一质量问题累计修理超过5次的, 消费者可以要求销售商更换同品牌同型号整车。无同品牌型号整车更换的, 销售商应更换不低于原车配置的整车。无同品牌型号整车, 也无不低于原车配置同品牌整车, 消费者可以要求退货。但消费者玩得过销售商或者制造商吗?所谓“同一质量问题累计修理超过5次”, 销售商大可以不修理。比如此前宝马X3因怠速熄灭火事件, 将演绎成另外一个版本。经销商们不用“善良”地升级7次, 因为修理超过5次就可能触发换车规定。咋解决呢?比如通知车主来做个什么保养之类的, 然后悄悄地就升级了。普通车主, 怎么整得明白呢?多数车主只会认为只是做了个保养, 没涉及其他维修方面事宜。当然, 精明的商家们还有其他的玩法。总之, 消费者甭想拿汽车“三包”讨说法!
汽车“三包”要落在实处, 关键需要解决监督机制、惩罚机制的问题。比如什么样的质量问题, 销售商承担什么样的责任?销售商力所不能及的部分, 整车企业该如何承担责任?否则, 小小的经销商将变成一个工具, 一个整车企业的防火墙。一旦某一品牌汽车出现严重的质量甚至安全问题, 消费者只能向经销商索赔。而小小的经销商如果财力不够或决定躲避责任, 宣布关门大吉。汽车消费者们找谁去?
汽车三包 篇5
单位名称:__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 不定项选择题
1·三包针对的对象是指(C)
A政府采购车
B企业经营用车
C家用汽车
D以上皆是 2·销售者销售家用汽车产品,应当符合下列要求(E)
A向消费者交付合格的家用汽车产品及其发票
B明示家用汽车产品三包条款,包修期和三包有效期
C明示产品使用说明书,三包凭证,修理文档等随车文件
D在三包凭证上填写有关销售信息
E以上皆是
3·家用汽车产品包修期限不低于(A)
A3年或60000公里
B3年或80000公里
C2年或60000公里
D2年或50000公里 4·家用汽车产品三包有效期限不低于(C)
A3年或60000公里
B1年或20000公里
C2年或50000公里
D2年或60000公里 5·家用汽车产品自销售者开具购车发票之日起(A)之内,以先到者为准,发动机,变速
箱的主要零件出现质量问题的,消费者可以选择免费更换发动机,变速箱。
A60日内或者3000公里
B60日
C3000公里
D30日或者3000公里 6·家用汽车产品自销售者开具购车发票之日起规定之内,家用汽车产品出现(ABCD),更换家用汽车产品或退货的,销售者应当负责免费更换或退货。
A转向系统失效
B制动系统失效
C燃油泄漏
D车身开裂
E行驶异响 7·在家用汽车产品三包有效期内,因产品质量问题修理时间累计超过(B)日的,或者
因同一产品质量问题累计修理超过()次的,消费者可以凭三包凭证,购车发票,由销售者负责更换同品牌同型号家用汽车产品。
A25 5
B35 5
C60 5
D30
E30 8·在家用汽车产品三包有效期内,发生(D),消费者选择更换或退货的,销售者应
当负责更换或退货。
A因严重安全性能故障累计进行了2次修理,严重安全性能故障仍未排除或者又出现新的严重安全性能故障的;
B转向系统,制动系统,悬架系统,前/后桥,车身的同一主要零件因其质量问题,累计
更换2次后,仍不能正常使用的;
C发动机,变速箱累计更换2次后,或者发动机,变速箱的同一主要零件因其质量问题,累计更换2次后,仍不能正常使用的;
D以上皆是。
9·在家用汽车产品包修期内,每次修理时间(包括等待修理备用件时间)超过(D)日的,应当为消费者提供备用车,或者给予合理的交通费用补偿。
A10
B15
C8
D5 10·在家用汽车产品三包有效期内,符合更换条件的,销售者应当自消费者要求换货之日
起(B)个工作日内向消费者出具更换家用汽车产品证明。消费者按照有关法律法规 规定办理变更车辆登记和车辆购置税有关手续。
A10
B15
C8
D5 11·汽车“三包”与召回不同,是指(ABCDE)
A性质不同
B法律依据不同
C对象不同
D范围不同
E解决方式不同 12·在家用汽车产品保修期和三包有效期内,存在(F)的,经营者对所涉及产品质量
问题,可以不承担本规定所规定的三包责任:
A消费者所购家用汽车产品已被书面告知存在瑕疵的或家用汽车产品用于出租或者其
他营运目的的;
B使用说明书中明示不得改装,调整,拆卸,但消费者自行改装,调整,拆卸而造成损
失的;
C发生产品质量问题,消费者自行处理不当而造成损失的;
D因消费者未按照使用说明书要求正确使用,维护,修理产品,而造成损失的; E因不可抗力造成损坏的; F以上皆是。
13·在家用汽车产品包修期和三包有效期内,没有(A)的,经营者可以不承担本规定
所规定的三包责任:
A有效发票和三包凭证;
B有效发票和使用手册;
C使用手册和有效发票;
D有效发票和三包凭证,使用手册。14·家用汽车产品三包责任发生争仪的,消费者可以与经营者(BCDEF)解决。
A堵门
B协商解决
C第三方机构投诉 D行政部门申诉
E申请仲裁
F起诉 15·汽车“三包”是指(B)
A汽车产品销售商,制造商,修理商在质量担保期内对汽车的保质 报修 包换及行为; B汽车产品销售者,制造商,修理商在汽车产品三包有效期限对汽车的免费修理,更换;
退货责任及行为;
C汽车产品销售者,制造商,修理商在质量担保期内对汽车的免费修理,更换,退货
责任及行为;
D汽车产品销售商,制造商,修理商在质量担保期内对汽车的有限免费修理,更换,退
货责任及行为。
16·在家用汽车产品包修期内,家用汽车产品出现产品质量问题,消费者凭三包凭证由修理
者免费修理,免费修理包括(AB)
A工时费
B材料费
C误工费
D交通补贴
17·汽车“三包”是依据(AB)制定
A产品质量法
B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C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路规定
D合同法 18·同一主要零部件质量问题是指(B)
A由汽车产品制造商认可的零部件供应商提供的新的零部件产生故障;
B三包凭证所明示的主要零部件清单中,同一个主要零部件所产生的质量问题; C汽车产品存在危及人安全的质量问题,这种问题使消费者无法正常操纵汽车,或者
汽车产品的安全装置不能起到应有的保护作用,或者存在起火或爆炸等危险情况; D三包凭证所明示的主要零部件清单中,同一总成部件所产生的质量问题。19汽车召回范围包括(ABCD)
A家用汽车存在质量缺陷
B商用车存在质量缺陷
C家用和各种运营的道路车辆存在质量缺陷
D政府用车存在质量缺陷
20·汽车“三包”规定包括(B)
A《产品质量法》和《家用汽车产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
汽车三包规定 请别再“爽约” 篇6
本刊2011年10月刊和2011年11月刊分别刊登了《老君越2.4L频出故障 上海通用深陷“抱死门”》、《上海通用:公开召回为啥这么难》两篇文章,相继对上海通用老君越2.4L故障车进行了追踪报道。在相关事件尚未完结时,2011年10月26日,国家质检总局召开了针对《家用汽车产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征求意见稿)》的立法听证会,犹如一场及时雨降临。然而,立法听证会已结束两个月,各方貌似开始回避、冷淡、忘却,只有还在翘首企盼的读者们不断给我们打来电话咨询——“汽车三包规定”如今怎么样了?什么时候能出台?是不是制定过程中受到什么阻力又搁浅了?
从来没有一种产品的“三包”法案,能够经历如此多的波折,而且迈出一小步都显得那么艰难,这或许只有中国汽车业的“三包”规定了。从2004年底,国家质检总局就征集过对汽车“三包”的意见,至今,搁浅了7年。2011年10月底,质检总局召开了《家用汽车产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征求意见稿)》(简称《意见稿》)立法听证会,备受关注的汽车“三包”似乎就要走入实质解决阶段。如今,距听证会又过了两个月,各种质疑和猜测的声音层出不穷,各方态度也越发不明朗,立法的步伐依旧如此曲折、缓慢。
消费者:《意见稿》细节需更明确
虽然《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产品质量法》中,明确规定了经营者对缺陷产品要履行相关责任,但在汽修领域迄今仍无实施细则,使得这些原则性的规定可操作性不强,无法帮助消费者维权。因此,“汽车三包规定”如能出台,对消费者而言,无疑是个大好消息。
相比怎样立法、立法的意义,消费者更关注汽车“三包”的细则,这将涉及未来的维权结果。在《意见稿》宣布后,不少消费者对其中有质疑的细节提出了修改意见,期望相关机构完善“规定”。
对于《意见稿》中提到30天的退货、更换、修理时间段,有市民提出:“30天太短了,有时候从买车到提车都需要花一个多月的时间,这样算来,车还没有开就过了质保期,如何发现新车有没有问题?”所以该市民提议,退换时间应从消费者取到车的那一天开始算。
已有14年驾龄的刘先生则提出:“三包”规定中很多条款可参考国际规定,如将整车质保从3年6万公里提高到5年10万公里,“除整车之外,零部件修理保质期应根据使用期限灵活调整”,这样可以防止维修店以次充好,短期应付消费者。
最令消费者关注的是维权费用,虽然《意见稿》中提及“明确指定第三方鉴定机构,并在举证责任方面向处于弱势地位的消费者倾斜”,但是这笔费用又该谁来买单。一位成都车主谈道:“鉴定费不应由消费者承担。”他指出,成都质检局鉴定费需1.5万元,销售商还不认可,国家质检机构费用高达十几万,却依然得到模棱两可的结果,不能明确责任。维权成本太高!
“这个条例如果没有硬性规定的话,恐怕很难执行下去。”车主高先生说,如果真的执行免折旧费退换货的话,这个过程中产生的各项费用就要由商家买单,商家肯定不情愿。高先生认为,尽管有关部门已经提出了建立第三方检测机构,但是必须要有硬性的法律法规以及相应的处罚机制来为“汽车三包规定”护航,这样才能真正确保消费者的权益。
中国汽车协会:目前时机不成熟
除了消费者的部分疑问外,作为被民众普遍解读为站在制造商一方的中国汽车协会就明确表示,汽车行业对汽车实施三包持积极态度,但目前条件尚未成熟,规定过于简单,存在漏洞,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质量纠纷的判定处理程序,没有一个权威的第三方机构能对故障进行评估。中汽协指出,应该分步实施,待各项条件基本成熟后再全面推进。
在政府、消费者以及汽车制造商看来,汽车三包政策的出台条件已经基本成熟,但对于经销商来说,在相关法律法规还没有健全,汽车行业尚未成熟、国民诚信度不足等情况下,“三包”政策将直接损害经销商的利益。中汽协秘书长董扬指出,不少销售商在卖车时对消费者说尽好话,一旦车卖出去,发生问题便推诿扯皮;但也有消费者依仗自己的社会资源,或诉诸媒体,或动用高官,厂家只好忍气吞声,花钱私了。董扬因此提出,这样的情况是不能长久的,应该有公平的消费环境。今后汽车消费日益普及,如果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质量纠纷的判定处理程序,实在是不可想象。
对于“包退包换”,经销商更表示苦不堪言。在如今巨大的汽车销量下,“某品牌经销商遭车主砸车泄愤维权”之类的报道屡见不鲜。某经销商抱怨说:“车子一旦被卖出,就会带来牌照、保险、购置税等各项问题,如果按照规定退换,这辆车就成了二手车,该以什么标准处理呢?我们经营压力会变得非常大,所以希望能明确汽车制造商以及公安、交管等部门的相关职责,否则就估计不会有人去投资开4S店,车主又怎么能得到好的服务?”
不可否认,汽车“三包”在短期内确实会增加企业成本,但这种阵痛是汽车企业转型升级难以避免的代价。如果一直生存在政策的庇护下,企业就难以形成足以在国际市场上与跨国巨头分庭抗礼的竞争力,而对消费者利益的漠视,迟早会付出更沉痛的代价。
既然体系上还有太多工作要完善,中汽协建议先局部试点,在某个地区进行试点,摸索经验,建立体系;另外,政府要投资或支持建立独立、公正的汽车质量检测机构。
质检总局:“三包”哪天出台还没定
汽车“三包”酝酿7年的过程本身就是各方利益博弈的过程,出现截然不同声音不难理解,而且有专家指出,一个下午的听证会时间根本远远不够,很多声音还没有发出来。但是,本次汽车“三包”意见征集正值中国汽车业将“十二五”目标定位于从汽车大国向汽车强国转变,汽车“三包”的出台必不可少也刻不容缓,这既是代表广大消费者利益的民心所向,又是我国汽车行业转型升级必然要经历的阵痛。
中国国家质检总局法规司司长刘兆彬在听证会上指出,2010年中国汽车年产量已达1800多万辆,汽车“三包”实施条件已初步具备,“汽车产品比较复杂,有上万个零部件,在法律包括规章当中,不可能对每个细节都作出规定,必须要通过标准、实施细则来加以细化。”
听证会后,国家质检总局就开始制定汽车产品质量担保责任标准,以及汽车“三包”实施细则和操作指南。质检总局法规司一位负责拟定三包规定的官员告诉《经济》记者,总局很重视这个法案,法规司目前已在梳理征集的意见,法规应该很快就能出台,但是具体哪一天,还需质检总局进行多方研究。
一位接近国家质检总局的人士却并不这么乐观,他指出,近期能推出汽车“三包”的希望渺茫,且法规出台后还要给经销商和厂商留下半年左右的缓冲期,因而汽车“三包”法案最快2012年下半年方能实施。
汽车三包 篇7
1.“三包”责任承担采取“谁销售谁负责”与“过错追偿”原则 (第四条) ;
2.明确规定生产者、销售者、修理者各自具体义务 (第二、三、四章) ;
3.规定“包修期”与“三包有效期”判断标准 (第十七条) ;
4.详细规定“换”、“退”等四种具体情形 (第二十、二十一条) 与“三包”责任免除的七种具体情形 (第六章) ;
5.明晰汽车消费争议处理法律路径 (第三十二条) ;
6.建立“技术咨询人员库”的鉴定机制雏形 (第三十四条) ;
7.明确罚则 (第八章) 。
一、三包责任承担形式与问题
自《汽车三包规定 (第一次征求意见稿) 》起, 汽车三包责任就明确了“谁销售谁负责”原则, 即由销售者依法承担三包责任。新规增加了一项内容, 即“过错追偿”原则, 如果是属于生产者或其他经营者责任的, 销售者有权向生产者、其他经营者进行追偿。销售者在承担了质量问题汽车退换风险的三包责任后, 可依据法律规定或合同条款向生产者索赔损失。此项规定将生产者义务提到比销售者更重要的位置, 意在明确汽车生产者应该是汽车产品质量的“最终责任人”。将与产品质量有直接关系的生产者作为最终责任人, 有利于促使其通过提升产品品质来提高市场占有率, 而不是盲目追求产量。
对于消费者而言, 一旦出现产品质量问题, 销售者作为三包责任的“第一负责人”, 可简化纠纷关系和维权路径。因此, 三包责任承担制度的明晰可在很大程度上改善消费者购买存在质量问题的汽车产品后, 经销商与厂家相互推诿与扯皮现象, 而销售者作为直接责任人又是明确可辨的, 因此, 极大地扭转了消费者无法可依、投诉无门的两难局面。
三包责任承担形式在现实的法律监管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首先, 新规将三包的第一责任放在了汽车4S店身上, 实质是将本该由生产者承担的责任转嫁给了销售者。在目前汽车生产者话语权、利益分配权远远大于销售者的情况下, 由销售者作为被追责的主体, 可能导致一些弱势的汽车4S店的消极抵制, 使得消费者成为了最直接的受害者。
其次, 生产者与销售者素来就矛盾重重、利益各别。汽车4S店在对消费者进行了退、换车等赔偿之后, 生产者若不认账, 就会给汽车4S店造成巨大损失, 由此可能偷天换日地将不能向生产者追偿的成本损失进行违规“转嫁”, 消费者由此将会成为最大的受害者。
二、三包责任内容要旨与借鉴
汽车三包新规第二至四章以专章的形式明确规定了生产者、销售者、修理者各自的三包具体义务, 为各环节的生产经营规范提供了法律依据。简言之, 生产者责任含出厂检验、备案说明;销售者责任含进货检验、销售明示;修理者责任含质量保证、记录存档。
其中, 消费者最为关心的“换、退”具体四种情形在新规第二十、二十一条做了详细规定:具体集中在发动机、变速器、转向系统、制动系统、悬架系统、前/后桥等车身主要零件以及严重安全性能故障, 60日内或者行驶里程3000公里之内, 经2次修理或更换, 仍不能正常使用的, 可免费更换或退货。该条规定特别是对于一些动辄要求换车的消费者, 明确了换车的条件, 避免消费者提出过分要求。
纵观美国的《柠檬法》 (Lemon-Law, 得名是因购买了出厂后问题不断的问题车给人的感觉就像是吃了柠檬一样又酸又苦, 因此美国人把保护汽车消费者权益的法律称为“柠檬法”, 而问题不断的车被称为“柠檬车”) ———汽车保用法, 针对缺陷产品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责任界定作出了明确的法律规定:
1.生产者可以进行1次维修:产品的缺陷造成其存在导致死亡或严重伤害的可能性的, 如涉及制动或转向方面的严重安全缺陷;
2.生产者可以进行2次维修:产品存在非致命性安全缺陷;
3.生产者可以进行3或4次维修:产品存在其他类型的缺陷;
4.产品因质量缺陷进行维修导致一年中无法正常使用的时间累计达30日以上的。
消费者购买了存在上述任意条款中所描述的质量缺陷的汽车产品之后, 有权向生产者提出换车或退车要求, 同时厂商应当承担或退还消费者此前修理汽车的合理费用。
可见, 美国《柠檬法》相比于我国的汽车三包规定, 对汽车存在质量缺陷的危害等级由重到轻进行了详细分类, 并规定各类危害有着1到4次的维修机会, “无法正常使用累计时间”的规定更是符合消费者用车要求与赔偿实际。总之, 对于车辆仅仅出现一般性的故障或缺陷, 可以由维修解决的, 生产者不必都承担退、换车的成本, 有效地把握消费者维权的适度原则。《柠檬法》的这些经验和做法十分值得我国汽车消费市场法律监管的借鉴与思考。
三、三包举证责任的法理释疑
举证责任是证明并确认三包责任归属的程序规则, 要使三包责任兼顾各方利益、不偏不倚, 必须考虑汽车4S店与消费者举证能力强弱, 平衡双方的举证责任, 践行“程序形式正义”是通往结果公正的必经之路。当保修期内的汽车出现质量问题时, 销售者认定是由消费者超常规使用引发的, 而消费者认为是汽车本身存在的问题, 面对这样的纠纷, 明晰三包举证责任应是有效解决矛盾的关键。
但新规出台后, 我们发现, 第三十条第五款“在家用汽车产品包修期和三包有效期内, 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 经营者对所涉及产品质量问题, 可以不承担本规定所规定的三包责任: (五) 因消费者未按照使用说明书要求正确使用、维护、修理产品, 而造成损坏的”最后部分删去了原《汽车三包规定 (第二次征求意见稿) 》规定的“生产者、销售者、修理者能够证明不是由于产品质量原因造成的, 不承担三包责任”一句话。至于新规为何将明示由汽车生产者及4S店承担举证责任的条款内容删除, 其中的利益博弈我们不得而知。但是从新规的个别条款内容、措词及其他相关法律规定中, 我们依然能够找到明确三包举证责任的法理依据:
新规第二十、二十三条含有强制意味的载明:销售者“应当”负责更换或退货;第十八、二十一条载明:消费者可以凭三包凭证、购车发票, 由销售者负责更换。显然, 这并不要求消费者实质举证, 仅依相关凭据即可要求汽车4S店承担三包责任。
同时, 新规第三十五条载明:三包责任争议, 按照产品质量申诉处理有关规定执行。而依据《产品质量法》的规定, 对产品质量缺陷的侵权之诉实行举证责任倒置原则, 消费者只要能证明侵权事实是该产品所引起的, 除非生产者或销售者能够证明该产品属于法定免责情形, 否则就必须承担举证不能之法律后果。另外, 《侵权责任法》也明确规定, 只要经销商、生产商提供不出消费者使用不当的具体证据, 就不需要进行质量鉴定, 销售商应首先履行免费维护、更换义务, 如需做进一步质量鉴定, 也应该由厂商来负责。
从举证现实上看, 消费者难以掌握汽车的生产工艺和技术参数。因此, 一旦出现汽车质量争议, 应一律由汽车4S店承担主要举证责任, 实现举证责任与举证能力相适应。涉及商品的质量标准、技术指标、安全性能等关键性证据, 应提供没有欺诈、侵权的证据, 从而在程序上真正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充分体现保护消费者弱势举证群体权益的立法倾向。
四、三包责任的法律风险防范
1.三包责任的合同形式约定与意思自治
汽车三包新规在确立“谁销售谁负责”与“过错追偿”原则的同时, 还指出:家用汽车产品经营者之间可以订立合同约定三包责任的承担。这就为汽车4S店与生产者之间的责任划分与风险防范提供了“私法契约自由”的法律进路。在美国等国家, 只要车辆出了问题, 就是生产厂商的直接责任。但在我国, 牵涉汽车产品退换问题, 最终还是要汽车厂商拍板, 销售者更多的是扮演“二传手”角色, 因此, 只有通过合同形式的合理约定, 才能使“传递”最终得到落实, 有据可依。
从汽车4S店角度看, 产品质量保障是由生产者提供, 生产者应先把好质量关。销售者提供的是服务和信息沟通渠道, 应积极配合生产者解决消费者反映的问题。双方可通过预先订立合同, 规范相关质量认证、明细“退、换”标准来划清销售者与生产者的责任, 避免汽车4S店和生产者互相推脱责任的发生。
另外, 汽车消费市场意思自治适用范畴还应当拓展至汽车4S店与消费者之间。就消费者无法获知订购车辆的内部识别信息, 如发动机号、合格证代码等信息, 这些信息应在汽车销售合同格式条款中进行标注, 以便消费者在提车时核对与所定车辆是否一致, 保障知情权, 杜绝欺诈现象。
2.质检承诺与换退车瑕疵标记
为了将汽车消费者合法权益置于事前保护状态, 汽车在出厂或销售上牌时应先进行必要的检测, 一些质量问题在检测中就可以发现, 可在很大程度上避免日后的争端。但令人遗憾的是, 新规在第八条、第十一条仅笼统的规定了出厂检验制度、进货检查验收制度, 查验结果不仅难以令消费者知晓, 甚至容易造成逃避监管。
就汽车4S店销售环节, 在认真执行进货检查验收制度的同时, 汽车产品的任何瑕疵, 销售商应当向消费者明示。对于检验合格的车辆, 应对消费者做出《质量承诺书》, 这也可以作为今后消费者维权的最直接法律依据。
另外, 在履行三包责任之后, 退、换后的瑕疵汽车去向问题似乎鲜有关注, 新规第四十四条也仅规定:销售“三包换退车”应当经检验合格并明示该车更换、退货的原因, 其三包责任按合同约定执行。这一点将可能招致最大法律风险。汽车4S店若通过合同形式避重就轻的转化来侵害其他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由此将可能陷入退换、再退换的恶性循环中, 三包纠纷永无止息。
当务之急应是, 建议汽车4S店对已办理退货手续的汽车产品在工商总局或质检总局规定的网站上公布其退货的详细资料供消费者查询, 并且明确“三包换退车”再销售的具体三包责任范围。同时, 借鉴美国《柠檬法》的“回购条款” (Lemon Law Buyback) , 强制规定购买具有已知具有瑕疵的车辆消费者也应当至少享受1年以上的质保期, 获得同样保护。可见, 完善瑕疵标记制度, 不仅可以防范三包责任的法律风险, 更使得消费者不必担心买到所谓的“翻新车”。
参考文献
[1]刘文娟.我国汽车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问题研究[C].新疆财经大学硕士论文, 2011.
[2]叶弘.论我国汽车产品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制度的完善[C].安徽大学硕士论文, 2012.
汽车三包 篇8
随着汽车销量井喷式的发展, 汽车消费投诉量也在“突飞猛进”中。消费者被汽车质量问题弄得筋疲力尽, 严重影响了正常的家庭生活与工作。虽然我国已经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法规, 规定了厂家和经销商需要出售的质量合格的产品, 但实际上已有的相关法律法规实施起来难度较大, 政府也不容易监管, 因此, 国家制定了实践性更强的法律来解决关于汽车质量方面的纠纷。2013年1月15日, 汽车“三包”政策《家用汽车产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 (以下简称三包) 已于2012年6月27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局务会议审议通过, 并将于2013年10月1日起正式施行。
2 汽车“三包”新规解析
汽车“三包”是指:汽车产品生产者、销售者和修理者在质量保证期内, 因汽车产品质量问题, 对汽车产品修理、更换、退货的行为。其中质量保证期包括包修期、三包有效期和易损耗零部件的质量保证期。汽车三包新政的具体情况表现包含了下列三个方面。
第一, 消费者在连续累积了两次修理, 汽车的安全性能仍然有严重的故障未能排除, 或是又发现新的安全隐患、故障, 这种情况下, 消费者有权选择退款或者更换新货。
第二, 汽车的发动机变速器已经连续更换两次, 或者是汽车的某一个核心零部件连续更换两次后, 汽车仍无法正常使用, 那么消费者也可以选择退款或者更换新货。
第三, 悬架系统、转向系统、前后条、制动系统或是车身其中的同一个核心的零部件, 连续更换两次后, 汽车仍无法正常使用, 那么消费者也可以选择退款或者更换新货。
除了上面三条规定之外, 汽车“三包”新政还规定了在汽车“三包”的有效日期范围里, 如果是因为其汽车产品的质量问题而导致修理的时间累积高于35个工作日, 或者是因为同一个维修问题而产生的维修次数高于5次以上, 那么购买者只要凭借其有效的购买三包证书以及购买汽车的发票, 就可以到销售点进行更换新产品。但是, 汽车“三包”新规在相关的规定中, 却对可以免费更换的哪些容易损坏的零部件保持了看法, 没有明确地写明这些相对应的条款, 和发动机、变速器等重要零部件的规定相比较简单明了, 甚至是没有明确说明。
3 汽车“三包”新规的出台对汽车销售服务企业的影响
3.1 汽车销售服务面临的挑战
第一, 新规中列出了多种情况可以进行退换货, 汽车销售服务企业应在新车验收、汽车展示、库存、新车交车等多个环节中消除隐患, 避免客户退换车现象。
第二, 对汽车销售服务企业的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出现滞留上报新车销售信息, 一旦与客户发生纠纷, 生产厂家处理完客户问题后便会追究经销商的责任, 避免新车出现问题后涉及退换车的相关费用问题。
3.2 汽车维修服务面临的挑战
3.2.1 新规中, 包修期延长, 里程数大大增加
家用汽车产品包修期限不低于3年或者行驶里程60000公里;家用汽车产品三包有效期限不低于2年或者行驶里程50000公里。家用汽车产品自销售者开具购车发票之日起60日内或者行驶里程3000公里之内, 出现转向系统或制动系统失效、车身开裂或燃油泄漏, 消费者更换或退货的, 销售者应当免费更换或退货。汽车维修部门必须依照新规对售后汽车进行维修, 这使得售后维修部门对售后的每一辆车所承担的包修责任加大。
3.2.2 规定了修理次数, 维修质量要求更高
新“三包”规定, 因严重安全性能故障进行了2次修理, 却仍未排除或者又出现新的严重安全性能故障的;发动机、变速器累计更换2次后, 或者发动机、变速器的同一主要零件因质量问题更换2次后, 仍不能正常使用的, 发动机、变速器与其主要零件更换次数不重复计算;转向系统、制动系统、悬架系统、前/后桥等同一主要零件因质量问题, 累计更换2次后仍不能正常使用的;消费者可以选择更换或退货的。同时, 在产品三包期内, 因质量问题修理时间超过35日的, 或因同一产品质量问题修理累计超过5次的, 销售者负责更换。维修次数的规定使得汽车维修部门对每一次维修后的汽车都要有质量保证, 一旦维修质量低, 在包修期内再次出现质量问题, 次数超过规定次数, 汽车消费者就有权利依照法律要求退货或者换货, 这对汽车销售服务企业来说也是很大的考验。
4 汽车销售服务企业的管理对策
4.1 汽车销售服务管理对策
第一, 加强新车验收和新车交付过程的管控。建立独立的新车PDI验收小组和PDI检查返修记录, 同时新车交付时, 要求和客户一起进行新车交付前的检查, 建立起一整套的内部管理监控系统。
第二, 经销商要改变经营观念, 及时传递新车销售信息, 避免因管理信息上报滞后造成与生产厂家以及消费者的纠纷。
第三, 应进一步明确退换流程和相关管理制度
4.2 汽车维修服务管理对策
第一, 建立健全的客户档案, 包括CRM管理系统和纸质档案。在CRM管理系统中要对客户的修理问题, 修理次数、修理时间累计等数据设计数据上限, 以便汽车销售服务企业及时掌握客户的维修信息。同时纸质档案一定要保存完整, 内容一定要清晰, 准确, 以便出现争议时及时提供有效资料。
第二, 备件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 避免因备件不足而耽误维修进程导致修理时间超过35日。
第三, 加强维修技术人员的培训, 切实提高维修技术水平, 改善维修工艺, 持续提升一次性诊断和一次性修复率。
汽车“三包”政策的实施是汽车销售服务业的一个新的挑战。针对“三包”政策的实施, 有利于保护消费者权益也有利于汽车销售服务企业管理水平和汽车维修的服务水平的提高, 在保障消费者利益的同时也为汽车销售服务企业争取更大的发展空间。
摘要:本文对政府新出台的汽车“三包”新规进行解析, 并针对该政策提出的新标准从汽车销售服务行业的角度探讨汽车销售服务企业面临的挑战, 并且从汽车销售服务和汽车维修服务两个方面提出相应的管理对策, 以提高汽车销售服务企业的管理水平。
关键词:汽车三包,维修企业,管理,对策
参考文献
[1]徐莹, 左付山, 蔡明.汽车三包对汽车维修业的影响分析[J].价值工程, 2013 (18) :166-167.
[2]李昊.解读汽车三包法, 浅淡如何应对汽车三包法[J].管理学家, 2013 (4) :362.
汽车三包动了谁的奶酪 篇9
争议明显,自卖自夸
有一种美好叫“圈套”,泛指那些看上去很美实则缺乏实际意义的存在。就像在汽车三包草案中,仍然有不少条款存在很大争议,倘若这些问题都无法得到有效的解决,汽车三包恐怕只是一个“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的一纸空文。
监管缺失,“鉴定”老大难。包括几乎所有商品在内,鉴定问题都是阻碍维权的老大难问题,尤其是针对汽车行业。一方面国内专业的鉴定机构少之又少,且一般不受理私人汽车质量问题的鉴定申请;另一方面就是高昂的鉴定费用,有时候甚至比车辆的售价还高。这样一来无形中就助长了推诿扯皮的嚣张气焰,显然无处鉴定或没钱举证都无法让消费者顺利维权, “三包”规定再好看,消费者也只能干着急了。
游戏规则谁来定,质检标准不统一。很多汽车质量问题难以解决的主要根源就在于缺乏统一的质量检测标准,导致很多责任难以明确。而只有技术监督局认可的检测机构的检测结果才是有效的,但目前还没有这种检测机构。这就说明你监测说了问题,但到厂家方面却监测出没有问題。这就让质量检测成了一纸空谈,消费者维权难以保障。就像油耗问题一样,消费者实际行驶的油耗与厂家提供的油耗有不少出入,这就是标准不同的结果。
恐怕踢皮球,责任谁来负。原则上家用汽车产品是谁销售谁负责三包,这本无可厚非,但汽车却不同于普通消费品,其中的真正强势是汽车厂商,而销售方无非就是特许经营罢了。一旦要求经销商负责三包,可能会觉得缺乏公正,到时候少不了各种扯皮,即经销店与厂商之间相互推诿。
华丽丽扯,鸡肋30天。与普通大宗商品不同,汽车不但算的上是名副其实的超高科技产品,而且交收流程繁复,若要在30天内出现车身开裂、制动、转向系统失效、燃油泄漏等严重安全性能故障,消费者可以选择退货、更换、修理。但除去交收验车所耗费的1周时间,在短暂的3周内基本不可能发现如此严重问题,这样的30天规定,多少让消费者感觉很是扯淡。
抢跑三包,作秀大于实际
在我国汽车市场即将迈上2000万辆台阶之际,消费者,经销商和厂家之间的纠纷日益增多,来自上海观舆信息科技的行业数据库显示,2013年上半年汽车投诉率主要被南北大众所占据,分别为19.5%和19.1%,北京现代,长城汽车和东风雪铁龙分列3~5位,占比为14.6%,14.3%和11%。在这样一组数据面前,车企纷纷抢跑三包就显得有点意思了。
在中国,这样做无疑是无本赚吆喝,提升人们对品牌的认知和满意程度,从而提升车企的品牌形象,在中国,这样的买卖是超值的,至于执行情况,还有待考察。
在美国,只要四次修不好是可以直接退钱的。在纽约州,新车购买两年或行驶里程达到1.8万英里(约2.9万公里)之前,存在不足以致命的质量问题,消费者向经销商反映问题之后的最多27天内,厂家必须启动车辆的维修工作,否则消费者可以直接要求退款或者更换新车。此外,如果车辆因为一个或者多个问题,累计因维修而无法使用的时间超过30天,消费者也将有权要求退款或者更换。在厂家或授权经销商处经过四次以上维修仍无法解决问题时,消费者可以要求汽车企业退款或更换新车。
在英国,销售法帮忙无需“三包”。英国1979年颁布的《商品销售法》。这部法律涵盖了英国绝大部分消费品,汽车也包含在内。根据该法规定,产品销售者必须向消费者提供符合销售合同的商品,若产品与销售商的承诺不相符,消费者有权要求退款,厂商如有疑问必须举证产品达标。
在日本,协会可以帮消费者三包。日本尽管没有类似汽车“三包”的政策,但对汽车销售之后的维修和更换,日本各大汽车生产商组成的日本汽车工业协会(JAMA)设立了纠纷处理机构“汽车产品责任咨询中心”。而官方也并非撒手不管。1994年,日本颁布了《产品责任法》,其中规定了由于产品缺陷而引起的人身安全损失要追究责任,并明确规定用户无需举证缺陷的原因,这是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
最后,想起一句话,千万不要对他人的“苦难”无动于衷,因为谁也无法保证下一个不是你我……并非我们心存阴暗,只是我们经历了太多虎头蛇尾;我们真切希望这看上去很美的三包政策能真正的落实下去。尤其是希望可以对汽车生产商和销售商形成一种反向驱动力,通过先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再来提高市场竞争力,以眼前利益换取长远利益,以一时“阵痛”换来强大发展动力,以期真正做大做强。
【汽车三包】推荐阅读:
汽车三包政策07-15
三包服务承诺05-17
“门前三包”制度05-23
门前三包制度范文08-25
三包售后服务汇报材料11-13
车站街道扎实开展三包双联工作05-19
村门前三包协议书07-02
局门前三包责任书07-21
镇门前三包责任书07-21
学校门前三包责任书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