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问题

2024-10-15

同步问题(共12篇)

同步问题 篇1

人造卫星变轨问题, 是万有引力部分的一个难点, 学生经常在这方面问题中出现错误.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利用下面的讲解, 使学生能够准确的全面的理解这方面的知识.

一、卫星变轨时的速度大小比较

发射同步卫星, 一般存在三个稳定轨道:近地轨道1、椭圆转移轨道2、同步轨道3.其中, 轨道1、2相切于A点, 轨道2、3相切于B点, 发射同步卫星时先将卫星发射到轨道1, 然后在A点点火使卫星进入到轨道2, 在运行到B点时再次点火将卫星送到轨道3, 完成发射任务.我们设卫星在1、3轨道速度分别为v1和v3, 卫星在2轨道上的AB两点的速度分别为vAvB, 请比较v1、vAvBv3的大小关系.

因为卫星是在A点加速进入椭圆转移轨道的, 所以v1<vA, 而近地点速度大于远地点速度, 所以有vA>vB, 卫星在B点加速进入同步轨道, 所以必然有vB<v3, 同时, 卫星轨道越高, 运行速度就越小, 所以v1>v3.综上所述, 我们可以知道vA>v1>v3>vB.

二、从受力的角度分析

卫星围绕地球在近地轨道运行平稳后, 万有引力恰好提供了此时卫星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 即GΜmR2=mv2R.然而在A点火箭点火而使得等式中的速度变大, 其他的量没有变化, 所以, 能够提供的向心力 (即万有引力) 小于提速后需要的向心力, 供小于需, 因此卫星将偏离原来的圆轨道, 进入椭圆转移轨道, 而在B点, 由于速度vB不够大, 卫星将在引力的作用下沿着椭圆轨道返回到A点, 具有下落效果.只有在B点增大速度, 才能够使卫星在轨道3上运行.卫星在椭圆转移轨道上从AB, 其速度方向和引力方向夹角大于90度, 引力有阻碍卫星运动的分量, 使得卫星速度减小;而从BA的时候, 引力和速度夹角小于90度, 使得卫星加速, 这也和初中讲过的机械能守恒的知识相吻合.

三、在三个轨道周期大小的比较

设卫星在三个轨道的周期分别为T1、T2、T3, 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 所有地球卫星, 无论轨道是圆还是椭圆, 它们的运动周期的平方和长半轴的三次方之比是定值, 圆轨道的半长轴就是圆半径.所以, 我们不难得出结论:T1<T2<T3.

四、向心加速度大小的比较

卫星在1轨道和2轨道的相切点A以及2轨道和3轨道的相切点B的向心加速度的大小比较, 也是同学们理解的难点, 我们就拿A点进行说明.因为从万有引力公式上看, GΜmR2=ma向, 应该是向心加速度相等, 可是, 从向心加速度的定义式a=v2R上看, 因为vA>v1, 所以向心加速度又不等, 到底是哪个对, 不对的又是为什么呢?其实, 用万有引力公式得出的结论是正确的, 后者的错误在于公式中的R, 卫星做椭圆轨道运行时, R就不再是圆半径, 而应该是椭圆A点的曲率半径, 所以, 尽管分子上的速度vA>v1, 但是分母上的R是不同的, 学生理解成R相同, 所以和正确答案出现了矛盾.

搞清楚了这些问题, 学生们就不会在卫星变轨问题上一团雾水, 而是条理清晰, 记忆深刻.

河北省隆化县第一中学

同步问题 篇2

3电力系统时间同步管理的运行经验和技术能力

目前电力系统在时间同步领域已经积累了丰富的运行经验和技术能力,时间同步管理实施过程中可以完全利用这些经验和能力,确保时间同步管理研究的正确性。高精度的时钟源近年来在各种技术规范的指引下提高了各种可靠性的指标,状态监视管理方面已经要求实现自检数据的通信通道。通过对自身时间状态数据的发布,可以快速准确地掌握设备目前的工作状态,进一步加强并细化高精度时钟源的时间状态数据信息可提高时间管理的应用水平。目前已经要求高精度时钟源必须支持DL/T860和DL/T634.5104通信标准规范实现时钟源状态数据信息的监视。强大的自动化监控系统的存在对电力系统而言是另一个强大的支撑平台,时间同步管理处理的也是各种数据信息,通过平台对接即可实现对时间管理数据信息的管理,无需增加其他支撑平台针对性进行独立管理。随着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电力系统标准化通信协议和数据通道可以保障时间同步管理数据的传输,标准化的信息可以确保信息之间交互的一致性,减少管理成本。电力系统设备具备DI/DO信号节点以及GOOSE虚拟端子,可接收外部触发信号,产生状态动作时间的SOE数据记录,通过SOE时标可快速甄别设备时间同步状态。这些资源是电力系统的`基础信息,是经过长期验证的基本资源,如果能够利用这些资源建立一套完整的时间同步管理方法则其可靠性和安全性是毋容置疑的。

4实施方案

利用电力系统的优势资源,轻松实现一种被动型时间管理体系,如图2所示。无需增加任何设备,无需增加新的标准,仅由时间源设备按照设定的整点方式周期性发送触发信号,被监测设备产生SOE顺序事件记录提交给SCADA监控系统进行SOE时戳分析并计算出时间偏差,验证时间同步系统的时间同步性。由于被动型时间同步分析结果与触发源不能互通信息,无法建立有效的数据沟通机制,无法对当前分析结果进行智能化确认。因此,提出主动式测量机制建立主动型时间同步管理体系,如图3所示。主动型管理机制可实时计算监测结果,针对不稳定的数据可灵活设定智能化监测确认方法进行主动式反复验证,确保计算结果的正确性。主动型通过请求响应过程中的四个时戳动态计算时间偏差,每个回合时间源发起者即可计算出当前被监测设备的时间偏差,通过通信协议可以提交分析结果给SCADA系统,完成时间同步状态的管理。

5结语

同步问题 篇3

A:Vista增强了对手持移动设备的支持,可以直接识别PPC等移动设备,同时功能也较原来的ActiveSync有所改进,比如系统把手持设备识别成两个分区,一个是ROM,一个是存储卡。而且能显示手持设备中文件的大小。

不过在Vista下面不能直接同步联系人、任务、邮件等,需要安装相应的软件来支持数据同步,这个软件就是Microsoft Windows Mobile Device Center。安装并启动程序后,点击Change Content Sync Settings,调整相关设置后,就可以同步了。一些手机也可以采用相同的方法和PC同步。

16.7M色TN面板的色彩问题

Q:最近不少液晶显示器采用16.7M色的TN面板,不知道这种面板和其它面板在色彩等方面有什么差异,是否值得选购?

A:现在市场上在8ms响应时间以内的产品大多采用的是TN液晶面板。新的TN面板也号称能显示16.7M色,在实际的色彩表现上虽然不及VA类面板,但是表现也略强于16.2M色的TN面板,已经能满足大多用户的需要,因此16.7M色TN面板的液晶显示器还是值得选购的。如果你对液晶显示器的色彩表现比较敏感,还是采用VA类面板。

nForce 550配X1650XT是否兼容

Q:最近想用捷波悍马HA01-GT(nForce 550芯片组)配Radeonx1650XT的显卡,因为自己没这样配过,身边的朋友也没这么配过,不知道这样会不会出现什么兼容性问题?

A:关于显卡与主板的兼容性问题,曾经有一种说法,就是A卡用在N板上存在一定兼容性问题,反之N卡用在A板上也可能出现莫名其妙的问题,但是并没有明确的证据证实这种现象确实存在。实际上由于业内各种标准的完善,目前主流板卡间都不存在什么兼容性问题了,你不用过多担心,在nForce 550主板上使用X1650XT显卡,是不会有什么问题的。

现在我们遇到的“硬件兼容性问题”,大多数时候其实是硬件品质不佳导致的质量问题,或者是驱动程序等软件原因导致的问题。

如何分辨65nm和90nm 64 X2

Q:最近采用65nm制程的Athlon 64X23600+上市了,但是市场里面仍然有90nm的产品在继续销售,请问二者在规格上存在多大的差异?购买时应该如何分辨65nm和90nm的产品呢?另外新产品的超频能力如何?

A:65nm的Athlon 64 X2 3600+在规格上与90nm的产品主要存在两点差异:新品的二级缓存容量提升到了5l2K B×2,但倍频却由1O降低到9.5,相应主频也由之前的2.0GHz降低到了1.9GHz,其他方面规格没有变动。由于主频略有降低,并采用了新工艺,在功耗方面也有更好的表现。Athlon 64 x2 3600+90nm和65nm的外包装没有任何区别,只有通过处理器的OPN编号来区分。90nm编号为“AD03600IAA4CU”,而65nm则为“AD03600IAASDD”,其中“5”代表缓存容量已经变更为512KB×2,末尾“DD”表示使用了65nm Brisbane核心。最新的CPU-Z 1.38已经可以很好地识别65nm Athlon 64 X2 3600+处理器。

Athlon 64 X2 3600+超频性能出色,一般90nm产品都能够上到2.5G Hz左右,65nm产品在使用普通散热器情况下,可以轻松上到270MHz外频,此时主频达到2.56GHz,性能提升幅度较大。

安装显卡驱动反复重启

Q:为什么我的映泰965PT在安装NVIDIA显卡驱动的时候总是死机重启,重启以后提示自动搜索安装显卡的驱动,装了一半又重启了,以前用别的机子时这块显卡根本就没出过问题,是什么原因呢?

A:首先试试更换显卡的驱动版本,建议先重装一遍主板芯片组的最新版驱动,之后再次尝试安装显卡的驱动。否则就有可能是硬件的问题,建议把显卡、内存重新拔插一遍,有两条内存可先取下其中一条,如果仍然无法成功安装显卡驱动,可能是显卡或主板出现了故障,可以采用替换法进行检测。如果都检测不出问题,就有可能是兼容性不好,试着升级一下主板和显卡的BIOS看能否解决问题。

DVD刻录机选18×还是16×

Q:最近打算购买DVD刻录机,市面上18的产品不少,不过盘片只有16的,该选18还是16的刻录机?

异构数据库同步问题研究 篇4

关键词:数据同步,一致性,变化捕获

本章在分析数据同步技术现状的基础上,针对异构数据库环境,提出了一种“基于SQL还原法”的适合于企业级数据同步的技术。该方法运用触发器或日志分析工具对源数据库变化进行捕获,还原出源数据库发生变更的SQL语句并记录日志,然后通过从日志文件中获取被还原的SQL语句,执行更新目标数据库,从而达到数据同步。该方法具有完全异构、灵活性好、通用性强、安全性高的特点。

一、数据同步方法分类

对象变化捕获是数据同步的基础,它直接决定了数据同步的更新方式和选时方式,所以数据同步常常按照其变化捕获的不同进行分类,一般可以归纳为以下六种基本方法。

1、基于快照法:

快照(Snapshot)是数据库中存储对象在某一时刻的即时映像。通过为同步对象定义一个快照或采用类似方法,可以将它的当前映像作为更新副本的内容。

2、基于触发器法:

在源数据库为同步对象创建相应的触发器,当对同步对象进行修改、插入或删除等DML(Data Manipulation Language)命令时,触发器被唤醒,将变化传播到目标数据库。

3、基于日志法:

数据库日志作为维护数据完整性和数据库恢复的重要工具,其中已经包含了全部成功提交的操作记录信息。基于日志法就是通过分析数据库日志的信息来捕获同步对象的变化序列。

4、基于API法:

一些小型数据库和非关系型的数据库没有触发器和日志机制,可以在应用程序和数据库之间引入一类中间件,由它提供一系列API[包括ODBC驱动程序),在API上来完成应用程序对数据库修改的同时,记录下同步对象的变化序列。

5、基于影子表法:

许多情况下,源数据库无须了解同步对象的每一次操作,只要知道最后总共发生了什么变化就足够了。因此,可以在初始化时为同步对象表T建立一个影子(shadow)表S,也就是作一份当时的拷贝,以后就可在适当时机通过比较当前T和S的内容来获取净变化信息。

6、基干控制表变化法:

基于控制表变化(Control Table Change)法就是为每个要同步的源表T创建一个控制表C,C只包含T的主键字段Pk和一些控制信息字段,当T中某个记录发生变化时,C中同主键Pk的记录也随即被修改。这一过程通常可以通过触发器实现,到时候只需根据C就能知道T的变化信息。

上述的6种同步方法各有利弊。为解决完全异构的数据库同步的问题,本文将保留优点、摒弃缺点,提出一种更加适用于企业级数据同步的方法,这里称它为“基于SQL还原法”。“基于SQL还原法”同步技术的核心思想就是为源数据库创建用户日志文件,当源表发生变化时,就立刻在日志文件中记录变化并还原SQL操作语句,然后通过从日志文件中获取被还原的SQL语句,将源表中的变更数据更新到目标表。

二、数据同步过程

“基于SQL还原法”的数据同步过程如下图所示。

整个同步流程可分为三个功能相对独立的处理步骤:变化捕获(Change Capture)、数据分发(Data Distribute)和数据更新(Data Update),它们是组成数据同步的三个主要环节。

三、变化捕获技术

变化捕获是捕获源表的变化序列的过程。由于绝大多数数据库的日志格式不公开,直接读取逻辑日志有困难,所以要对源数据库的变化进行跟踪、捕获。仔细分析第一大节所述的6种同步方法,不难看出每种方法(除了影子表法)归根结底还是依赖于触发器或日志,触发器法和日志法是最基本的变化捕获的方法,目前流行的商用数据库都提供触发器机制或日志分析工具,因此本方法将采用触发器法或日志分析法来捕获源数据库的变化。

1、触发器法:

在源数据库为需要同步的每一个源表分别创建插入(INSERT)、删除(DELETE)和修改(UPDATE)三个触发器,当源表发生插入、删除或修改操作时触发器被启动,利用触发器中记录影响行变化的临时表来获取源表的变化信息,将发生的操作还原为SQL语句,并记录日志文件,日志文件应至少包含操作时间、被还原的SQL语句等必要信息。

2、日志分析法:

另有一部分数据库的触发器机制没有上述功能表,则可以通过读取数据库的日志来获取同步对象的变化,因为数据库日志已经包含了全部成功提交的操作记录。由于大部分数据库的日志格式不公开,需用专用的日志分析工具或接口来解析数据库的逻辑日志将发生的操作还原为SQL语句,并记录日志文件,日志文件同样应包含操作时间、SQL语句等必要信息。

四、SQL语句还原技术

在获得同步对象的变化信息后,就可以根据源表与目标表的映射关系,还原出目标表的SQL语句。“基于SQL还原法”将统一按照SQL92标准进行SQL语句还原,而不针对某一具体的数据库DML,因为目前几乎所有的流行数据库都支持SQL92标准,这样支持面就更广泛了。

还原SQL语句不外乎三种情况:如果源表是插入操作,则被还原成目标表的INSERT语句;如果源表是删除操作,则被还原成目标表的DELETE语句;如果源表是修改操作,有两种情况,若是采用触发器法,则被还原成目标表的DELETE和INSERT两个语句,即UPDATE语句被拆分为先删除后插入两个子操作,因为从触发器的两个临时表可以直接还原出DELETE和INSERT两个语句;若是采用日志分析法,则被直接还原成目标表的UPDATE语句,因为日志分析的结果就是UPDATE语句,没有必要再拆分成两个语句。

1、数据类型格式的统一:

由于不同数据库的数据类型和引用格式与SQL92标准有所差异,所以在SQL语句还原过程中要进行类型格式的转换。“基于SQL还原法”采用接口的方式来统一转换,接口内预置有一张Oracle,SQLServer,DB2,Sybase等流行数据库的数据类型与SQL92标准的数据类型的映射表。

2、含有多媒体类型的SQL语句:

倘若同步对象中含有多媒体类型的字段,因为SQL92标准里没有对多媒体类型进行定义,所以只能根据数据库本身的DML语法来还原处理多媒体类型字段的SQL语句。例如Oracle,DB2都用BLOB来保存图像、声音等大数据对象,但是它们的用法却不尽相同。

综上所述,因此在还原过程中要根据各自的DML语法进行对应转换。

五、数据分发技术

分发有时也称传播(Propagate),负责节点之间的数据发送和接收。一般情况下,它把更新数据从源节点传输到目标节点。

1、连接方式

连接方式一般认为有基于消息(Message-based)式和基于会话(Session-based)式两种。

基于消息式连接又称消息队列(MessageQueuing)式或保存并转发(Store-and-Forward)连接。源节点事先把要分发的数据保存在本地日志中,到时再按照发送和接收消息包的方式来传递数据,传递消息包通过源节点和目标节点的出/入(Outbound/Inbound)消息队列来完成。典型的有通过Ftp,Email或使用诸如MQ这样的消息中间件来实现。

基于会话式连接也称点对点(Peer-to-Peer)连接。该方式不需要事先准备分发数据,允许在分发时才捕获变化。节点之间的数据传播以会话方式进行,每个节点可以同时发送和接收数据。基于会话式连接在效率、可标量性等方面优于基于消息式连接,但在可靠性方面却不如基于消息式连接。

2、分发模型:

分发由不同的节点承担会产生不同的分发模型,从而影响同步的组织形式和效率。一般可分成推式(Push)、拉式(Pull)、推拉结合等三类模型。

(1)推式模型:如果由源节点承担分发任务,传播内容表现为由源节点主动地发送给目标节点,称为“推式(Push)”模型。推式模型的优势在于效率较高;但可调度性差,它的传播信息都是事先定好的。

(2)拉式模型:如果由目标节点承担分发任务,传播内容表现为由目标节点向源节点申请而来,称为“拉式(Pull)”模型。拉式模型的优势在于容易调度,源节点可以减少传播信息,随着参与节点数量的增多而表现得更为明显;但是它的效率较差,且不能实现实时的信息传播。

(3)推拉结合模型:如果分发任务由第三节点承担,称为“推拉结合”模型。当节点增多而又有大量同步任务,特别是需要把同步工作独立出来时,推拉结合模式最为合适。而当节点数目比较少或同步任务比较轻松时,它的性能和成本都不合算。

考虑到同步的实时性要求,“基于SQL还原法”采用推式模型来实现分发。

六、数据更新技术

数据更新是指根据同步对象的变化信息来修改目标数据库,从而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在通常情况下,它紧接着分发环节执行,有时甚至被捆绑在一起。

1、更新操作

更新数据内容可以是同步对象的完全拷贝、变化序列或净变化。目标数据库在按不同操作处理它们时,对主键的要求也不一样。

(1) CREATE操作:用更新数据创建一个新表,一般用于初始化。源表和目标表是否有主键以及主键域是否等价都非必要条件。

(2) INSERT操作:将更新数据作为新记录插入已存在的表。有两种情况,已定义主键时,目标表的主键字段数一定多于或等于源表;而没有定义主键时,目标表包含重复记录的现象就不可避免。

(3) DELETE操作:删除已存在表的相关记录。源表和目标表都必须有主键而且主键域必须等价。

(4) UPDATE操作:修改已存在表的相关记录。只有在更新数据是完全拷贝的情况下,才可以不定义主键;否则源表和目标表都必须有主键而且主键域必须等价。

2、例外处理

数据更新并不肯定成功,失败的原因包括传输中断、超时、硬件故障以及违反原有的约束条件等,其中有部分可以通过DBMS的恢复机制得以解决,这里把不能恢复的更新失败称为“例外(Exception)”。例外的产生会延长数据不一致性的潜在期(Latency),严重时会造成数据库挂起,甚至引起系统崩溃。

如何处理例外主要取决于例外对数据一致性的破坏程度以及用户承受程度的影响,一般可供选择的处理方式有:

(1)Redo方式:要求重新分发更新数据;

(2) Ignore方式:忽略本次例外,留待下次同步时再解决;

(3) Execute方式:执行预先定义的一组指令,这是一种最为灵活的处理方式。

经过以上表明,运用“基于SQL还原法”实现的系统在理论上能够满足实际需求,体现了它的功能特性,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相比于其它各种同步方法,“基于SQL还原法”具有以下技术特色:

1、完全异构:“基于SQL还原法”同步技术是完全异构的。同步能够在所有数据库至少是与关系数据库(RDB)兼容的数据库之间进行,而且能够做到不同表结构之间的同步更新。

2、DBMS无关性:“基于SQL还原法”同步技术可以做到DBMS无关。目前的许多同步方案,特别是数据库厂商提供的数据复制方案,都依赖于与厂商自己的DBMS核心关系紧密的实现技术,而“基于SQL还原法”采用ODBC或JDBC接口连接各种数据库,各大数据库厂商都制作了符合ODBC或JDBC标准的驱动,这样利用这些接口,就不用考虑太多底层的DBMS特性,可以透明地操作各种DBMS。

3、通用性:“基于SQL还原法”同步技术的变化捕获结果是按SQL92标准的SQL语句形式出现的,可以给任何支持SQL92标准的数据库作同步。如果不用标准的SQL语句,就必须写对应的数据库DML操作,这样一来就必须知道是哪种数据库,因为不同数据库的DML语句不尽相同。“基于SQL还原法”做的事情就是从源数据库获取变更操作的SQL语句,在目标数据库执行该SQL语句实施更新。

七、小结

数据同步作为分布式环境中的一项关键技术,文章在分析数据同步技术现状的基础上,针对异构数据库应用环境,研讨了一种“基于SQL还原法”的适合于企业级数据同步的技术。文章从数据同步的变化捕获、数据分发和数据更新等三个环节阐述了“基于SQL还原法”的基本工作原理,并着重讨论了实现该方法的变化捕获与SQL还原技术及其异构处理问题。

参考文献

[1]张正明,伶俐鹃,异构数据库系统集成的研究[J].计算机科学,2004,31(10增刊):372-374.

[2]张震,异构数据库同步系统的研究与实现[J].计算机应用,2002年10月,43-45.

[3]李扬,耿昌宇,张丽芬.基于Socket通讯模式下的跨平台数据同步[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2,22(1):81-84.

[4]仲跻来,袁海等.数字同步技术网维护技术[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1:1-6.

[5]王存思,黄庆荣,傅清祥,异构数据库间的数据复制技术及其应用[J].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29(3):21-23.

[6]张晓,张羽.远程数据库迁移技术研究[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5第4期.

售票员和汽车司机的进程同步问题 篇5

一、实验名称:售票员和汽车司机的进程同步问题

二、实验内容:创建两个进程模拟售票员和汽车司机的同步行为。具体内容如下:

1.司机的活动:启动车辆,正常行车,到站停车。2.售票员活动:关车门,售票,开车门。

3.当发车时间到,售票员关好车门后,司机才能启动车辆,售票员才开始售票。当到站时,司机停稳车后,售票员才能打开车门,车上乘客先下车,然后站牌乘客上车。

三、问题分析与设计

分析:司机与售票员要协同工作:一方面只有售票员把门关好之后司机才可开车,因此售票员关好门之后要通知司机开车,然后售票;另一方面,也只有司机把车停下之后售票员才能开门让乘客下车和上车,因此,此时司机应通知售票员。汽车当前正在始发站停车让乘客让乘客上车,因此,必须设置一定的信号量来实现他们之间的同步问题。

设计:设置司机与售票员的信号量为全局变量,并且客车的人数:现在人数、下车人数、上车人数为全局变量;设置司机与售票员的线程。考虑到第一站和最后一站的问题,应单独处理,故在各自的线程中分情况讨论:

具体的思路是下面的图示。其中S1是司机的信号量,S2是售票员的信号量。

程序的实现(代码):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define Total_num 50 //客车的最大容量 #define Total_pork 8 //总的站数 //全局变量

int Recent_num=0;//某一时刻的客车上的人数 int Get_on_num;//上车的人数 int Get_off_num;//下车的人数 int pork=1;//客车到达路线的站数 HANDLE Semaphore_driver;//Driver的信号量 HANDLE Semaphore_conductor;//Conductor的信号量 //产生一定范围的随机数,可避免下面程序的判断是否超出客车的最大容量问题

int Get_random(int min,int max){ int a;srand((int)time(0));while(1){ a=rand()%(Total_num+1);if(a>=min && a<=max)return a;} } //Driver的线程

DWORD WINAPI Thread_Driver(LPVOID Driver){ while(pork<=Total_num){ if(pork==Total_pork){ WaitForSingleObject(Semaphore_driver,INFINITE);printf(“终点站到了,谢谢乘坐该公交车,祝您愉快!n”);printf(“到达终点站时汽车上还有 %d 人。n”,Recent_num);ReleaseSemaphore(Semaphore_conductor,1,NULL);return 0;} else { if(pork==1)printf(“发车时间到,现在是第 %d 站n”,pork);else printf(“ %d 站到了n”,pork);if(pork!=1)printf(“司机已停车。n”);

ReleaseSemaphore(Semaphore_conductor,1,NULL);// 增加信号量

WaitForSingleObject(Semaphore_driver,INFINITE);printf(“已关门,汽车开始行使。n”);ReleaseSemaphore(Semaphore_conductor,1,NULL);} Sleep(1000);} return 0;} //Conductor的线程

DWORD WINAPI Thread_Conductor(LPVOID Conductor){ while(1){ if(pork < Total_pork){

WaitForSingleObject(Semaphore_conductor,INFINITE);if(pork==1){

Get_on_num=Get_random(0,Total_num-Recent_num);printf(“ %d 人已经从该站上车。n”,Get_on_num);Recent_num+=Get_on_num;} else { printf(“售票员请开门让乘客上下车!n”);Get_off_num=Get_random(0,Recent_num);printf(“%d人从第 %d 站下车。n”,Get_off_num,pork);Sleep(1000);//避免了时间的问题带来的不是随机数的现象

Recent_num-=Get_off_num;Get_on_num=Get_random(0,Total_num-Recent_num);printf(“%d人从该第 %d 站上车。n”,Get_on_num,pork);Recent_num+=Get_on_num;} printf(“此时车上共有:%d人n”,Recent_num);printf(“上车或下车完毕,售票员请关门!n”);ReleaseSemaphore(Semaphore_driver,1,NULL);

WaitForSingleObject(Semaphore_conductor,INFINITE);printf(“现在售票员开始售票。n”);printf(“nnnn”);pork++;} if(pork==Total_pork){ ReleaseSemaphore(Semaphore_driver,1,NULL);

WaitForSingleObject(Semaphore_conductor,INFINITE);printf(“售票员请开门让乘客下车!n”);return 0;} Sleep(1000);} return 0;} //主函数 int main(){ HANDLE Driver;HANDLE Conductor;

Semaphore_driver=CreateSemaphore(NULL,0,1,“semaphore_driver”);//创建Driver的信号量

Semaphore_conductor=CreateSemaphore(NULL,0,1,“semaphore_conductor”);//创建Conductor的信号量

Driver=CreateThread(NULL,0,Thread_Driver,&Driver,0,NULL);//创建Driver的线程

Conductor=CreateThread(NULL,0,Thread_Conductor,&Conductor,0,NULL);//创建Conductor的线程

CloseHandle(Driver);//关闭Driver的线程 CloseHandle(Conductor);//关闭Conductor的线程 //GetLastError();while(1);system(“pause”);return 0;}

程序执行结果:

实验心得与反思:

通过本次实验,加深了我们对进程同步与互斥的理解,而且懂WaitForSingleObject函数的作用,它相当于P操作;而ReleaseSemaphore函数相当于V操作,用这两个函数来实现P,V操作,以改变信号量的值,从而实现进程同步。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以下是我们应该反思的:

1:线程的创建的函数的参数的理解还不太懂,主要是没学过,对于其中的一些调用函数不太懂里面的意思。

2:线程的设计要考虑到各个情况,第一站和最后一战,还有其中的全局的变量的运算的放到的是售票员的线程中,也就是其中的一些操作的位置问题,要考虑到同步的两个线程之间的关系。3:关于信号量的问题,其要的是全局变量。

4:最最重要的是一些Win32 API 中的库函数有关线程的创建等的理解,对其中的函数参量的理解有待进一步学习理解。

09信管(2)班

同步问题 篇6

关键词:同步录音录像;现状;问题

最高人民检察院决定从2006年3月开始在人民检察院办理职务犯罪案件过程中实行讯问犯罪嫌疑人全程同步录音录像制度,为确保这项制度得到全面贯彻实施,并发挥预期的作用,最高人民检察院专门制定了《人民检察院讯问职务犯罪嫌疑人实行全程同步录音录像的规定》。近年来,随着经济与科技的逐步发展,各地检察机关都按照高检院的工作部署,在自侦案件中开始广泛使用同步录音录像。同步录音录像作为法定的诉讼证据视听资料的一类,在刑事诉讼中,被广泛运用于搜查、扣押、讯(询)问等侦查措施中,特别是基层人民检察院在讯问中采用了同步录音录像后,骗供、诱供、刑讯逼供等非法获取口供的现象减少甚至没有了,干警办案行为规范了,訊问的言语行为文明规范了,执法过程透明了,当事人心服口服了,法庭上翻供的大幅下降,庭审后翻案率减少了、诬告干警违法办案的也少了。

一、全程同步录音录像发展溯源

20世纪70年代,“视听资料”这种证据开始在一些发达国家应用。改革开放后,我国刑事诉讼立法就规定了视听资料证据。但司法实践中,侦查人员习惯于自问、自记收集证据。一些犯罪嫌疑人面对签字画押的材料推翻原供,庭上翻供屡见不鲜,审后翻案不断出现。而且,个别干警业务素质不高,搞刑讯逼供,导致冤假错案时有发生。“为加强检察机关自身执法办案的监督,规范侦查讯问活动,保障严格执法、文明办案。最高人民检察院决定,逐步推行在讯问职务犯罪嫌疑人时全程同步录音录像。”原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贾春旺的讲话,打开了我国刑事取证现代化之门。从2006年起,最高人民检察院决定实施三步走的战略,到2007年10月,在我国全面推行讯问职务犯罪嫌疑人全程同步录音录像。检察机关在办理自侦案件中,对犯罪嫌疑人的讯问过程全程同步录音录像,固定言辞证据,标志着我国刑事证据走向现代化,逐步迈进高精技术证据时代。

二、基层院全程录音录像存在的问题

随着同步录音录像制度在检察院的普及,各地检察机关由于经济条件、技术条件、硬件设施、使用环境都不相同,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就逐渐凸显出来。比如说相关的制度不完备、录审无法完全分离、缺乏对录音录像操作有效的监督等,这些都使得同步录音录像失去了意义。

(一)当前存在的问题

(1)基层少数侦查人员对同录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少数检察干警对全程同步录音录像工作在认识上有偏差,认为同录工作在侦查讯问中只是走走程序和为了完成高检院的要求,只重形式不重质量,从而忽视了对其他证据的采集;认为同录资料除了证明讯问中检察人员言行合法,解决不了根本性问题,影响效率。侦查讯问中认为有必要就录,没必要就束之高阁。

(2)办案硬件设施配套落后,尚未适应同步录音录像的需要 。一些基层院现行的摄录设备配置远不能适应同步录音录像工作要求,现有的摄录设备都是过去作为工作流程见证而使用的固定设备,镜头的设置和角度基本固定,与现在高检院的标准是有一定差距。

(3)同步录音录像流程不规范。自同步录音录像工作实施以来,虽然规范了讯问行为,提高了讯问过程的透明度,但是在实践操作中,各种不规范的同步录音录像使用方法依然存在。

(4)同录技术人员短缺,现有人员操作水平不高,没能达到高检院的要求。高检院颁布的同录制度要求审录分离,基层院必须配齐两名以上的专职同录人员。而现状是许多基层院基本都没有配备专业技术人员,有的即使配有,但都是自学或自己摸索使用技巧,对同步录音录像设备的操作一知半解,录制的音像资料不清晰、不规范,不同程度的影响固证的效果。

(二)建议与策略

笔者针对基层检察院在实际操作中经常出现的一些问题,提出下面几点的建议。

(1)检察人员从思想上对同录工作提高认识。同录工作中由不重视而出现的问题多是认识不到位所致。提高检察人员对实行同录制度重要意义和价值的认识,既有利于及时和全面固定证据,有效防止犯罪嫌疑人翻供,提高办案效率和质量,又有利于加强对讯问活动的监督,促进办案水平的提高,从而增强文明执法,依法办案的自觉性。

(2)增加投入,及时完善设备配置,确保软硬件设施满足要求。基层院领导要真正从思想上深刻认识讯问犯罪嫌疑人实行全程同步录音录像工作的重要性,了解全程同步录音录像的意义和价值,上级各部门也要加大对基层院同录建设的扶持力度,如每年是否可以考虑划拔一定专项资金用于检察技术业务方面建设,及时对同录设备进行更新换代,为侦查业务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平台。

(3)加强专业技术人员同步录音录像规范流程的学习,通过对高检院《规定》及相关规范文件的学习,深刻了解同步录音录像规范流程,树立严格的流程标准意识。进行全程同步录音录像时坚持全程同步原则,必须坚持同步、全程录音录像,不能任意选择取舍;程序规范原则,办案人员必须严格按规定程序操作,切实防止程序违法和疏漏;客观真实原则,任何人不得对原始资料擅自进行剪辑或技术处理;严格保密原则,必须切实加强各个环节的保密工作,严防录音录像资料泄漏、流失、泄密。

(4)严格遵守保密规定和办案纪律,不得向无关人员泄露讯问活动的有关情况,不得私自复制传输录音、录像资料,不得让无关人员进入讯问控制室。增设必要的技术设备和措施,堵住技术泄密渠道,防止存储载体被篡改、伪造,定期对同步录音录像系统进行保密技术检查,不留技术管理死角。

(5)多方引进专业技术人才的同时加强技术培训。针对当前一些基层院同录技术人才捉襟见肘现象,上级院和当地组织人事部门要尽快顺畅人才进口渠道,引进能胜任同录技术的专业人员充实到基层检察技术队伍中来。

(6)加强录音录像技术人员与侦査讯问人员的分离,做到真正程序公正。司法实践中,由于基层院受人员编制的影响,技术部门的技术人员一般只有一到两人,作为案件数量较多的基层院,必须配备一个专职技术人员负责自侦部门的同步录音录像工作和平时对同步录音录像设备的日常维护工作,在保证整个操作过程合乎规范的情况下,实现程序公正。

困难虽然存在,规范同步录音录像工作也不可能一蹴而就。但随着制度的完善、认识的提高,检察同步录音录像工作必将进一步走向规范化道路。

参考文献:

[1]田源.《浅谈执法办案同步录音录像管理现状与思考》

[2]罗少威.《浅谈同步录音录像在自侦案件侦查中的应用》.《法制与经济(中旬刊)》,2010年12期

大型起竖设备双缸同步问题研究 篇7

1 设备工作特点

1.1 工作装置的简化模型

筒式起竖装置用2个液压油缸起竖,工作工程中,筒由近似水平的3°,在2个对称布置的起竖油缸作用下,转换为90°的竖直状态。筒的末端与运载装置铰接,起竖油缸下支耳与运载体铰接,上支耳与筒上支承块铰接,如图1(单侧示意图)所示。O1为油缸下支点,O2为油缸上铰接点,O为机构回转支点。O1O2为起竖油缸初始长度,随着油缸的伸出,O2的位置不断变化,记为O2′。

1.2 工作特点分析

起竖过程中,由于左右两油缸伸出长度的差异,导致筒上左右两侧的支承块受力不相等,严重时,会破坏结构,造成事故。油缸运动不同步,直接表现为油缸伸出的长短不一致。当两个油缸伸出的长度不一致时,左右油缸对应的∠O2′O1O或∠O1O2′O就表现出一定的差异,用这两个角度值中的一个作为控制油缸运动的控制参量,可以将两油缸运动的不同步限制在一定范围内,从而改善机构受力状况,保持正常的工作状态。

具体是选用∠O2′O1O还是∠O1O2′O作为控制参量,要分析油缸在伸出过程中两个角度变化的速率,变化速率大的角度作为控制参量,能够获得较大的分辨率,从而提高控制精度。

设备工作过程中,起竖油缸下支点O1与机构回转支点O的距离不变,为3480mm,油缸上支点O2(O2′)与机构回转支点的距离不变,为3810mm。对机构进行运动仿真,当油缸由初始长度O1O2=1800mm向最大行程O1O2′=6300mm逐渐伸出时,每伸长10mm时,仿真计算出452组∠O2′O1O和∠O1O2′O数据,每伸长20mm时,仿真计算出226组关于∠O2′O1O和∠O1O2′O数据。对这些数据的统计分析如表1所示。

通过对仿真数据的分析,油缸步进幅度为10mm和20mm时,∠O2′O1O的步进平均变化角度为7.269033786′和14.53806757′,比∠O1O2′O的4.945726243′和9.89145249′大,因此∠O2′O1O比∠O1O2′O更适合做控制参量。此外,由于左右油缸的对称性,当两者运动完全同步时,同一时刻测得的左右油缸下转轴处的角度∠O2′O1OLeft和∠O1O2′ORight应该相等,不同步时,|∠O2′O1OLeft-∠O1O2′ORight|的大小即反应了两油缸运动的不同步程度,可以以10mm(对应角度为7.269033786′)为阈值,控制油缸的运动。若两轴角差值大于7.269033786′,说明两缸不同步已超过10mm,通过控制液压系统流量,改善两油缸的运动,消除差值,直到不同步被控制在允许的范围内。

1.3 传感器的选择

测量角度的传感器很多,现在用于测量轴角的多用轴角编码器,安装方便,可靠性较高,输出为数字信号。通过选用适当的位数,可以达到控制的精度要求。如采用12位轴角编码器,分辨率为5.2736′,采用14位编码器,分辨率为1.3184′,采用16位产品,则分辨率可达19.78″。综合考虑精确性和经济性,选用14位光电轴角编码器。

2 液压系统改进

设备现有的液压系统起竖回路如图2所示,在回路上没有任何措施保证两缸的同步运行。设备上筒装置由于结构和材料的原因,刚性和强度都较小,不能保证实现机械同步。因此,要保证双缸起竖过程的同步,还必须在液压系统起竖回路的设计上加以修改,修改后的液压系统如图3所示。

2.1 增加分流集流阀

在系统双向平衡阀对应的正腔回路增加同步分流/集流阀。增加同步分流/集流阀后,在起竖过程中,当两油缸的负载不平衡时,负载大的一侧运动速度变慢,对应输入流量减少。同时,两油缸的入口压力也出现差值,这个压力差反馈到同步分流/集流阀上,阀芯位置发生改变,强制两侧油缸输入流量相等,保证动作同步。

当两侧负载相差较大时,同步分流/集流阀不能完全保证两路的流量相同,会产生大约5%的误差,为对这种情况进行控制,还需要采取进一步的措施。

2.2 增加比例补油支路

为解决两侧负载相差较大时同步分流/集流阀产生的流量均衡误差,在系统中增加电液比例控制阀,作为一种强制控制流量相等的措施。采用比例控制,是为了改善系统的同步特性。对比例电磁铁的控制,是实现双缸同步控制精确性的关键。其控制信号来自传感器检测到的左右两油缸转轴处的轴角差。

3 双缸同步的PID控制

比例控制具有控制速度快,易于实现的优点,但会产生稳态误差。为实现对起竖过程同步的精确稳定控制,采用比例-积分-微分的控制方式。在比例控制的基础上,引入积分控制,能消除稳态误差,引入微分控制环节,能预测作用误差,使控制的修正作用提前发生,增进系统的稳定性。

其控制过程如图4所示,控制参量为“∠O2′O1OLeft-∠O2′O1ORigtht”,即左右侧油缸下支耳转轴的轴角差,通过对转角差(对应油缸伸出速度)、转角差的积分(对应油缸的伸出长度)和转角差的微分(对应油缸伸出速度的变化率)的提取和计算,与输入参量及干扰参量一起,形成控制电液比例阀的控制信号。利用齐格勒-尼柯尔斯法则,可以调整PID控制器的比例增益KP、积分时间Ti和微分时间TD,这一过程可通过现场实验进行。

当两缸下支耳转轴轴角差∠O2′O1OLeft-∠O2′O1ORigtht>0(即右侧油缸伸得长、左边短)时,控制图3中电液比例阀的左侧比例电磁铁,左侧油缸按照控制信号的强弱,由主油路给左侧油缸补充相应流量,消除左侧油缸与右侧油缸流入量的差距,逐渐减小直到消除轴角差,实现两油缸的同步运行;当轴角差∠O2′O1OLeft-∠O2′O1ORigtht<0时,控制右侧比例电磁铁。

为保持系统工作平稳,防止左右比例电磁铁的高频动作,在实际运用中,当|∠O2′O1OLeft-∠O2′O1ORigtht|>3′时,才将控制量C(s)作用到比例电磁铁上。另外,考虑到油源的暂态效应、风载等外来影响,控制参量将采用延时作用。

4 结语

影响大型设备双缸起竖同步性的因素很多,也很复杂,通过对装置工作特点的分析和适当控制,能够比较精确而平稳地控制双缸运行的同步性。

考虑到外来干扰和控制系统本身噪声的影响,为进一步提高控制精度和稳定性,可对本文提到的PID控制器进行修正。如为避免发生定点冲击现象,可将微分环节置于反馈通道,形成PI-D控制;为减少操作信号中的比例和微分信号的阶跃变化,可将比例和微分环节都置于反馈通道,形成I-PD控制。

摘要:文中对某大型起竖设备的起竖过程进行了分析和仿真,对双缸起竖液压回路进行了改进,提出了一种PID控制器,实现了双缸起竖的同步控制。该方法改善了系统的同步特性,具有较高的精确性和稳定性。

关键词:同步,均流,PID控制

参考文献

[1]Katsuhiko Ogata.现代控制工程(第四版)[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

同步问题 篇8

关键词:时间同步,交通检测,网络延迟,智能交通

0 引 言

交通状态具有强烈的时间特性,信息采集终端采集的数据必须按照统一的时间标准进行的统计处理。随着智能交通系统应用的不断发展,交通规划、智能交通诱导系统、交通管理等都在不同程度上依赖于检测器采集的交通信息,由于系统时间同步的累积误差,长时间运行后会严重影响交通实时数据应用的充分发挥。

由于时间不同步,当服务器对检测器不同时段(5 min)交通流量进行统计时,道路交汇点或分支点交通量出现明显偏移,系统判断为失真,从而产生数据段被丢弃的现象,进而造成系统检测数据出现重大误差。时间同步对于系统数据的准确性具有重要的决定作用[1]。

1 时间同步问题分析

系统时间同步问题在各个研究领域都有不同程度的存在,国内外曾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研究的领域主要集中于局域网、无线网络等电信、电子应用领域。

系统内时间同步的主要解决办法有3种:搬运钟法、主站授时法、授时中心法[2,3]。搬运钟法没有解决网络延迟问题,同时各观测站时钟“漂移”等硬件问题严重影响系统时间的精度。主站授时法和授时中心法针对的系统形式稍有不同,系统同步时间精度较高,可以达到微秒级,但开发成本较高。交通信息采集系统对时间同步的精度要求不高,同时考虑到系统开发、维护成本的控制,一般采用主站授时法对网络内时间进行同步[1]。

2 时间同步策略

网络时间协议Day Time Protocol和Time Protocol没有估算到网络的时延,目前已经不再广泛使用。取而代之的是网络时间协议(network time protocol NTP)或简单网络时间协议(simple network time protocol SNTP)协议。

网络时间协议(NTP)利用冗余服务器和多条网络路径来获得时间的高准确性和高可靠性。NTP可以提供高精准度的时间校正,且可用加密确认的方式来防止恶毒的协议攻击。时间延误实际约为50 ms[2,3,4]。SNTP主要用来同步因特网中的计算机时钟,简化了NTP服务器和NTP客户端策略,沿用了NTP规范和原有实现过程,以简单、无状态远程过程调用模式执行精确而可靠的操作。

智能交通信息采集点一般距离中心机房的位置较远,系统采集的数据主要应用于交通量的统计,交通运行规律的分析,交通状态的分析和发布等,对系统运行的实时性要求不高,同时考虑到开发成本和系统升级、维护费用以及适用性原则,交通项目一般采用简单网络时间协议(SNTP)。

2.1 网络延迟的计算

影响NTP(SNTP)协议精确度的主要原因是由网络延迟的随机性引起的时钟延迟计算的系统误差[7]。首先客户机发送一个请求数据包,请求数据包包含客户机的当前时间数据(称作时间戳),服务器接收到后回送一个应答数据包,应答数据包中包括了服务器提供的当前世界协同标准时间UTC。NTP(SNTP)根据这2个数据包确定时间误差,并通过算法来消除网络传输的不确定性的影响[5,6]。图1显示了NTP(SNTP)协议确定延迟和偏移的基本原理。

图1中的C1为客户端向服务器发送查询标准时间数据包的客户端时间,S1为服务器接收到查询数据包的时间,S2为服务器返回标准时间数据包的时间,C2为客户端接收到返回数据包的客户端时间。利用这4个时间戳,可以得到:

网络传输总延时:

Delay=(C2-C1)-(S2-S1); (1)

客户端时间补偿值:

Exp=(S1-C1)+(S2-C2)/2 (2)

显然网络延时只与C1和S1的差值、C2和S2的差值相关,而与C1、C2的差值无关,即最终的结果与服务器处理所需要的时间无关。于是,客户机通过这4个时间戳计算出时间偏差和网络时延去调整本地时钟,从而实现了与标准时间的同步。

2.2 时间同步策略选择

一般而言需要综合考虑时间成本、硬件成本、维护管理成本和运营成本等综合要素来决定时间同步策略。主要的策略包括主站授时法和授时中心法,2种方法的简要对比如下表所示。综合对比分析可以得出主站授时法更适合于智能交通信息采集系统。

2.3 时间同步算法

步骤1 确定系统的时间同步间隔。根据系统应用要求、网络传输速度的限制及网络传输延时的结果,确定系统时间同步的间隔。

步骤2 计算网络延时。服务器对各个终端发送请求数据包;终端机收到请求包后,发送响应数据包。服务器收到各个终端的响应数据包,按照时间戳计算相应终端的网络延时。

将网络延时数据存入存储器,并和过去网络延时进行比较,如果计算的网络延时明显大于过

去的网络平均延时(大于1.5倍),则对该终端进行单独授时并重新进行该终端的延时计算。

步骤3 确定系统时间同步工作模式。

步骤4 建立系统时间同步失调报警及定期维护提醒。

2.4 现场终端设备时间同步逻辑实现

现场采集终端设备通信采用单片机实现[8],其逻辑框图如图2所示。

限于篇幅,时间同步的实现及调试不做详细的讨论。

3 应用实例

在深圳城市智能交通仿真项目开发过程中,针对不同的时间同步策略对系统精度的影响进行了对比测试[1,2,3,4,5,6,7,8,9]。鉴于项目经费、人力、工期的要求,时间同步周期选择90 s。检验方式:录像与设备实际检测结果比较。

通过对比试验可以看出系统性能得到了改善,系统时间同步前后检测精度的改善见图3~图5。

注:不同厂家产品检测精度差异是由于采用的设备不同,有红外检测、微波检测、视频检测。

通过系统时间同步方案的调整,系统指标得到了大幅度的改善:系统交通流量统计精度大幅度提高;系统检测精度差异性较大的缺陷得到了改善;系统的采集数据精度取得了明显的提高,由初步安装完成的79%~ 93%提高到方案改进后的87%~96%。

4 结 语

时间同步策略是智能交通系统开发建设中的基础工作,笔者为智能交通系统时间同步提供了基本的策略和实现,存在协议简单、易实现、易维护的优点。采用的时间同步策略适合于智能交通指标。随着系统规模的扩展可以进一步改进协议,协议的可扩充性及兼容性在应用中也得到了现阶段的需求,较好地满足了系统的技术及管理实践验证。但是在系统扩充到一定规模时应注意互联网协议(TCP/IP)存在协议冲突问题,系统传输及接收过程中可能出现延迟增加和丢包现象。

参考文献

[1]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深圳市城市交通仿真项目系统检测报告[R].上海:同济大学,2006

[2]Rentel Gomez,Carlos H.Network time synchroni-zation and code-based scheduling for wireless ad hocnetworks[D].1992

[3]Mills.D.L.Network Time Protocol(Version 3)Specification.Implementation and Analysis[R]RF-CI305,1992

[4]Marzullo K,Owicki S,Maintaining the time in adistributed system.ACM Operating Systems[R]Stanford University,1985,44-54

[5]沈燕芬.用于网络时间同步的NTP协议.现代计算机[J].2004(4):54-56

[6]李明国,宋海娜,胡卫东.Internet网络时间协议原理与实现[J].计算机工程,2002,28(2):275-276

[7]黎文伟,张大方,谢高岗,等.基于通用PC架构的高精度网络时延测量方法[J].软件学报,2006,2(17)

[8]孙娜,熊伟.分布式网络系统中时钟同步的实现[J].计算机工程,2003,29(14):136-138

短信平台开发中的同步问题处理 篇9

随着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 越来越多的企业使用先进的IT技术, 将传统的MIS系统进行e化改造, 获得了从传统MIS系统Client/Server结构到Web系统三层结构带来的巨大好处。为了满足企业应用程序集成 (EAI) 、企业到企业 (Business-to-Business, B2B) 应用程序以及企业内部组件的重用这一要求Web服务就应运而生并迅速发展起来了。

1 系统需求分析

本系统为网络提供商与服务提供商提供了接口, 通过该系统, 所有的属于某个特定服务范围内的手机用户数据都将被网络提供商的短信中心发送到该系统提供的接口 (即互联网短信网关) 处, 然后由系统对这些数据进行相应业务筛选、删除、封装、统计以及保存等操作, 已完成所有的短信业务。互联网短信网关 (ISMG) 是服务提供商与移动网内短信中心之间的中介实体, 互联网短信网关一方面负责接收服务提供商发送给用户的信息和提交给短信中心。另一方面, 用户点播服务提供商业务的信息将由短信中心通过互联网短信网关发给服务提供商。另外, 为了减轻短信中心的信令负荷, 互联网短信网关还应根据路由原则将服务提供商提交的信息转发到相应的互联网短信网关。互联网短信网关通过向汇接网关 (GNS) 查询的方式获得网关间的转发路由信息。另外, ISMG还必须与数据业务管理平台进行连接, 在业务流程中对用户、业务以及定购关系等进行鉴权并对业务进行批价。

2 同步接口与同步处理需求

根据中国移动通信企业标准的规定:数据业务管理平台通过该接口将用户的订购关系同步发送给服务提供商, 由该接口实现对数据业务管理平台的订购关系同步以及在用户自助服务时设置订购服务相关的属性。再由处理大量的定购请求, 通过该接口能够突出体现它的优点。

该接口面向的对象也是短信中心, 只要提供Web服务接口给网络提供商, 由运营商通过网络的连接就可以实现用户的订购业务流程。实现该模块的主要技术为Web服务中的SOAP协议, 要求对SOAP协议有比较深入的了解, 能够掌握对服务器端的SOAP开发。

模块具体的输入输出数据如图1:在用户自助服务时, 如果服务的用户为中国移动通信公司的用户, 并且该用户需要设置与订购服务相关的属性, 则由短信中心通过该接口实现修改与服务相关的属性。此接口在数据业务管理平台因为某种情况更新了用户订购关系 (包括订购、取消、暂停、激活) 的时候, 通过此接口发起和服务提供商的更新订购关系的交互。

3 同步接口与同步处理模块设计

3.1 同步接口与同步处理模块功能描述

按照要求:该接口有可能处理大批量的数据因此需把该接口分为两部分:同步接口——用于处理与短信中心的连接, 接受大批量的数据:当服务提供商的业务较好时, 有大量的用户发起订购请求, 从短信中心发送来的定购请求全部被同步接口接收, 该接口负责把请求的SOAP包保存到中间服务器的SOAP包栈中, 同时发送消息给调用该接口的短信中心表示短信中心发送的数据包已被成功接收;同步处理——读取数据, 并写入数据库:它负责从中间服务器中提取出SOAP包, 然后根据包中具体内容对数据库中不同的表进行相应的修改从而完成对用户的订购请求业务。

3.2 同步接口与同步处理数据流图

由系统的需求与设计可以得出处理定购请求模块的处理流程如图2。

在图2中指出了本模块与外界系统联系的输入数据有:短信中心的SOAP请求包, 输出数据有:订购请求返回SOAP包。需要处理的具体功能有 (表1) :接收SOAP数据包、构造返回包、发送SOAP返回包到短信中心、保存数据到中间服务器、从中间服务器读取数据、解析数据包、修改数据库。要求的性能:能够通过网络连接接收短信中心发送的所有数据包并正确解析数据包发送订购响应给服务器。

3.3 设计思路

根据中国移动通信SP订购通知接口要求文档的企业标准规定:将要实现的同步接口将接收到的SOAP消息包包含SOAP封套 (Envelope) , SOAP包头 (Header) 和SOAP包体 (Body) 三部分, 不包含消息附件, 且SOAP请求和响应消息带有的SOAP包头应包含标识事物的TransactionID。如果SOAP请求消息中省略了几个规定的可选参数内容, 但接口的实现程序应对可选参数做必要的缺省逻辑处理。XML命名空间的作用域声明方法包括缺省和限定两种。接口中的所有消息及相关数据类型的XML模式定义均采用由要求文档规范中提供的XML模式定义。部署Web服务时, 所有由数据业务管理平台定义的XML模式定义均被包含在dsmp.xsd文件中, 并以公开的URL地址被引用。

3.4 详细设计

鉴于处理的要求和体现面向对象的思想, 该模块将包含三个子程序:S y n c S e r v l e t、S y n c O r d e r R e l a t i o n R e q和SyncOrderRelationResp。SyncServlet负责向外部提供连接接口, SyncOrderRelationReq用于处理发送过来的SOAP请求包, 并解析、打包、保存数据到中间服务器, SyncOrderRelationResp根据发送的请求包生成返回包。图3描述了他们之间的调用关系。

3.4.1 SyncServlet详细设计

模块SyncServlet负责向外部提供连接接口, 该接口被打包并部署在应用服务器 (Web Logic) 中负责监听是否有客户端调用该接口并发送SOAP包。当有SOAP包发送到接口时, 该S e r v l e t就通过调用模块S y n c O r d e r R e l a t i o n R e q和模块SyncOrderRelationResp, 把接收到的数据传递给处理模块, 以完成用户的订购请求。

3.4.2 SyncOrderRelationReq详细设计

在模块SyncOrderRelationReq中, 当它获得由Servlet发送来的SOAP包后, 使用上文设计思路所提到的XML消息的Java API (JAXM, Java API for XML Messaging) 中的javax.xml.soap包提供的类解析出包体信息 (SOAPbody) 、加密并封装, 然后调用公共模块 (SendPkg) 把封装好的SOAP包保存到中间服务器中。

该模块只有一个简单的写数据到中间服务器中的方法:把读取到的包体信息存储到字符流中, 然后调用写中间服务器模块 (SendPkg) 把字符流写到中间服务器中的SOAP包栈中。

写中间服务器的模块 (SendPkg) :它扩展线程机制, 使用socket编程, 作为socket的客户端, 与中间服务器连接, 接收调用它的模块发送来的数据流, 然后把数据流根据中间服务器配置信息保存到相应的服务器队列中。

读取配置信息的配置模块 (Config) :它使用JDOM解析器, 解析一个保存着本短信平台中内部各种通讯协议的XML文件。

加密解密模块 (Base64Operator) :它将输入的数据流按照Base64编码规则将字节流加密。

此部分中所提到的各模块间调用如图4。

3.4.3 SyncOrderRelationResp详细设计

在模块SyncOrderRelationResp中, 它把Servlet发送来的SOAP包解析, 根据中国移动通信MISC1.6 SP订购通知接口要求文档中Web服务数据类型定义, 在原发送包中查找到应该返回的消息字段, 填充到新的SOAP包体中, 然后返回填充好的SOAP包给Servlet, 再由Servlet负责把返回的SOAP包发送给调用Servlet的客户端。

在该模块中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构造返回的SOAP包内容。具体算法如下, 在该算法中:为了在返回的包体中加入需要的数据信息, 首先要获得发送来的SOAP包体内容, 即找到用户的请求业务, 根据请求业务内容在原请求包中找到请求信息的各项内容信息并把它填充到将要的返回包中, 若找不到则填充0。

procedure生成返回SOAP包:

获得接收到的SOAP包体

while (包体中还有数据) {

获得接收到的包节点名字并把它该为相应的返回包节点的名字

if (收到的包节点转化成的返回包节点名字==二维数组某行

把找到的值添加到返回包中它的父亲 (名字为当前查找的二维数组的第二个元素值) 下

查找某个节点下名字为一个给定的字符串 (sname) 的儿子 (要查找的名为sname的节点可能不是该给定节点的直接儿子) 也是该模块实现的一个关键, 具体算法表示如下, 在该递归算法中:首先获得要查找的节点的所有儿子, 如果要查找的节点有儿子则循环, 获得当前儿子的名字并判断是否与要查找的节点名字相同, 如果相同则把该节点赋值给一个该函数之外的变量, 该变量的值就是用于返回将要找的节点;如果不相等则判断当前儿子是否还含有儿子, 如果还有儿子则进行递归调用, 调用的节点就为当前儿子的所有子节点, 如果没有则继续循环查找下一个儿子直到循环终止。

procedure查找给定节点以及给定字符串:

4 总结

经过项目的测试和对设计的分析之后发现该模块能很好的实现系统同步要求, 对于同步接口模块实现了Web服务的简单体系结构, 同时还能够打包该Web服务, 把它用Web服务的WSDL描述并发布在网络中为所有可接入Internet的客户提供接口, 使得客户端可以通过UDDI查找到该服务接口。

摘要:Web服务是一种新型的、基于网络的、分布式的模块化软件组件, 它执行特定的任务, 遵守具体的技术规范, 使得Web服务能与其他兼容的组件进行互操作。本文介绍了如何使用Web Service中的SOAP协议来实现平台中信息的交互。通过这些介绍了解和掌握Web Service的体系架构并体会系统开发的具体过程。

关键词:Web服务,SOAP

参考文献

[1]飞思科技产品研发中心, 赵强, 乔新亮.J2EE应用开发 (WebLo-gic+JBuilder) .电子工业出版社.

[2][美]Jay Foster, Mick Porter.应用Java API开发Web Services.水利水电出版社.

同步变桨系统一致性问题研究 篇10

风能是清洁、可再生、蕴藏量大的新型能源,是世界上最具增长潜力的新型能源。随着能源的紧缺问题越来越严重,变桨距控制技术作为风力发电系统的关键技术之一,已成为世界各国能源技术领域研究的热点[1]。风力机组的变桨系统分为液压变桨和电动变桨两大类。电动变桨应用比较广泛,而液压变桨系统存在非线性、容易泄漏等缺点,在机组安全运行和检修方面,电动变桨具有比较大的优势。

目前,国内外风电变桨距控制主要有二种方法,即同步变桨距控制和独立变桨距控制[2]。同步变桨距控制是在主动失速型机组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也是目前世界范围内应用最广、最为成熟的技术。同步变桨系统通过保持叶片的最佳攻角,即保证风机获得较好的气动性能,从而使变桨控制的风电机组有可能在不同风速下始终保持其风轮能量的最佳转换效率,使高速传动主轴输出的功率最大。

但是,由于风机各风轮叶片在实际运行中受力情况是不同的,导致变桨过程中桨叶位置会出现偏差,可能会影响风机的输出功率和风机运行的安全稳定性能。本文就统一变桨系统中3个桨叶实时位置的一致性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加入速度调节器的方法,通过MATLAB仿真和实验来进行验证[3]。

1变桨系统性能要求

由于风场所处位置的特殊性,风机工作的环境十分恶劣。变桨系统长期在高温或低温下工作,维护困难,对于其有较高的可靠性要求。为了保证平稳控制风机功率,风力机组在正常运行时要求变桨速度达到5° /s ~ 7° /s。在风力机组出现故障需紧急停机时,原则上要求在机械部件允许的应力下,变桨加速度和速度越快越好,在0. 8 s内从静止加速到最大速度8° /s ~ 10° /s。为保证功率控制的精度和稳定性,位置误差要求在0. 1°以内[4 - 5]。

由于桨叶在不同桨距角受到的力不同,风力机组3个桨距角不同步将造成风轮的不平衡,严重时会对风力机组的安全运行造成影响。因此对3个桨叶位置定位精度及运动过程的同步性有一定要求,要求同步误差小于1. 5°。

2影响同步变桨的因素

由于风速在高度上存在与高度相关的切变,风速在整个风轮扫掠面内是不相同的。风速会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加,增加的程度是由风的切变现象决定的。计算风速的高度切变一般用的公式为统计公式。

式中V0距地面H0米观测到的风速,H0为测的风速V0时所在高度,一般H0的值为10 m,V是高度H的风速,H为风速V时的高度。

统计公式在统计计算上是基本准确的,它的缺点是对地面粗糙度长度因素考虑不够。考虑地表面粗糙长度z0后,上式变为以对数法表示如下[6]:

此式适用范围为30 m ~ 50 m高度。H和H0为距零风速平面的高度。

对n取值计算时可按下式:

目前,WM级风机高度一般都在60 ~ 90 m左右,与之相对应的桨叶直径也有30 ~ 40多米,风轮的最高与最低点的高度差还是比较大的,不能忽略由于高度差而引起的风速变化。

假定桨叶处于静止状态,令空气以相同的相对速度吹向叶片,作用在桨叶上的气动力将不改变其大小。由此可知,气动力只取决于相对速度和攻角的大小。

由于风机风轮扫掠面内风速的不同导致实际运行中的风机叶片在一个扫掠面内的尖速比是不同的[7],按照升力系数和攻角以及阻力系数和攻角的关系可以知道各叶片得到的升力和阻力是不同的,这样风机在运行中就存在额外的阻力差。尤其是在实际运行中,风机桨叶处于上、下位置时所得到的升力存在明显的不同,即叶轮运行中存在额外阻力不同,会导致电动变桨过程中电机负载力矩不同。变桨过程中速度不一致,导致3个桨叶的位置出现一定的差值,会影响风机运行的性能。

3同步方案

为避免三个桨距角不一致造成的对风机运行的不利影响,可以采取以下两个方案之一加以解决。

方案一

从硬件的角度,功率大的电机设计时的转动惯量也比较大, 对于同一负载转矩来说,提高电机功率可以缩短电机到达要求转速的时间。但是这一方法对于功率的充分利用上来说,有点浪费,功率因数和效率都不高,且造成电能浪费。而对于轮毂这种较为狭小的安装空间,此方案受到一定的限制。

方案二

通过加入合适的控制策略加以解决[8]。在速度给定时加入速度调节模块,增加3个桨叶之间的运动一致性。这种控制策略的主要思想是将某一台电机的速度反馈同其它电机的速度反馈分别作比较,然后将得到的偏差相加作为该电机的速度补偿信号,增益用来补偿各个电机之间的转动惯量的不同[9 - 10]。对于轴i的反馈信号为:

式中 Δωi为反馈的转速矫正量; ω1,ω2, ω3分别为轴1,轴2,轴3的转速值; k1,k2,k3为增益调节参数。

这种控制策略能够保证同步性的精度要求,并且适合多电机使用,符合同步变桨一致性的要求。

4仿真验证

仿真中,采用永磁同步电机三环控制系统,位置环采用PI调节,速度调节采用变频调速,SPWVM矢量控制方式。电机额定功率6. 6 k W,额定转矩30 N·m,过载转矩90 N·m,额定转速2 100 r/min。

考虑到桨叶处于不同位置时,存在不同风阻。桨叶上收到的阻力不同,电机的负载转矩也不同。给定的负载力矩按照正弦量T = 45 + 30sin( wt + ) 变化,三个桨叶对应的变桨负载力矩初始角分别设为 π/6,5π/6,3π/2,周期为3πs( 9. 4 s) 。给定最大转速为2 100 r/min,目标位置为90°。

从图2没有采用同步控制策略时的3个电机转速曲线中,很明显可以看出由于负载不同,直接影响到电机从启到达额定转速的时间,3个轴分别在不同时间达到给定转速,而之前的速度差则会使得3轴的位置产生偏差。

从图2中的3个轴位置曲线,可以看到由于转速的不同,影响到了位置的一致性。两轴之间最大位置的差值达到了3°,在这种情况下,桨叶力矩会产生严重的偏移,使得杆塔发生倾斜震荡,甚至严重的会导致风机倒塌。

通过提高电机功率的方法,使得原本达到给定转速较慢的电机能够更快的达到给定转速,缩短达到给定转速的时间。仿真中,采用的电机改为额定功率9. 9 k W,额定转矩41. 4 N·m,额定转速2 300 r/min。

图3为大功率情况下仿真转速和位置波形,与原转速波形比较, 可以看出对原本较快到达额定转速#3轴而言没有有任何改变,但是对于转速上升比较缓慢的#2轴有明显的改善,#2轴到达额定转速的时间也缩短了,使得3轴到达指定位置的时间相当一致。

由于转速差的减小,位置差也明显减小了,说明通过增加电机功率可以解决由于负载变化,引起的桨距一致性问题。速度响应性能和一致性的提高使得位置差可以保持在0. 05度之内。

在速度环的速度给定输入前加入速度调节模块,该电机与另两个电机的转速差分别乘上一个比例系数的总和作为速度调节模块的输出,这样可以减少3个轴之间的速度差,从而达到减小位置差的作用。从图4中可以看到原本上升速度较快的#3轴转速变化变慢了,而原本上升速度较慢的#2轴转速变化变快了。 因为功率的问题限制的原因,无法使得3个轴都跟上#3轴,无法将时间缩短到原来#3轴到达给定位置的时间。

5平台实验

本实验平台由伺服控制和负载运行两部分组成。主要的设备组成是永磁同步电机,减速齿轮箱,磁粉制动器,PLC和伺服驱动器。PLC实现位置环控制以及状态监测功能,伺服器实现速度环和电流内环控制,变负载通过磁粉制动器来实现,电机的实际参数和之前仿真时所用的参数一致。进行变桨一致性实验时,所有的参数和设置与MATLAB仿真是完全一致。

PLC通过电压输出来控制电源转换器来为磁粉制动器提供电流输入,电压与负载输出关系为T = 100 × V,电压输出如图5所示。

在未加入速度调节模块前,3个轴的转速和位置有一定的偏差,其曲线如图6( a) ,6( b) 所示。从图6( a) 中可以看到3轴到达额定转速的时间不同,最快与最慢的相差了0. 3 s左右,也就是这导致了,位置差最大处出现了2 1度的偏差,也就是#2轴达到额定转速的时候,如图6( b) 所示。

加入速度调节模块后,3个轴的转速和位置曲线如图7 ( a) ,7 ( b) 所示。3个轴基本可以同时达到额定转速,位置偏差也就消除了。当然整体到达指定位置的时间比原来最快的轴所花的时间要多,这是因为电机功率和伺服控制限制,也是为了确保一致性性能。

6结束语

同步问题 篇11

一、河南省“四化同步”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从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发展看,河南两化融合程度较低

一是发展水平亟待提高。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2013年年初发布了《中国区域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报告》,对2010年和2011年全国区域“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进行了评估,该评估把全国分成了4个梯队,2011年河南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水平处于全国第13位,处在第二梯队。与排在第一梯队的江苏、上海和山东等省市相比,在基础环境、工业应用、应用效益等方面还有很大的差距。

二是区域发展明显失衡。据有关研究报告测算,在信息化发展综合指数方面,只有郑州一个城市的超过90,达到了97.61,新乡以74.99位列全省第二,洛阳则以74.83紧随其后,位列全省第三。就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单项指标而言,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部就业人口的比重,郑州以0.6836%遥遥领先,洛阳以0.1955%位列第二,但二者的差距很大,而排名最后的漯河仅为0.0428%,不及郑州水平的1/10;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信阳以2.2758%位列全省18个省辖市的第一,而排名最后的济源仅为0.6615%。

(二)从工业化与城镇化的良性互动看,河南整体处于工业化中后期,工业化质量不高,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不够协调,以工立城、以工促农的带动力仍然不强

国际上通常采用城市化率与工业化率的比值来衡量工业化与城镇化协调发展的状况,比值越高,表明工业化对城镇化的贡献越大。目前,全球城镇化率/工业化率为2.0,美国、英国、法国为4.1,日本为2.5,中国为1.1,而河南为0.78,说明河南工业化对城镇化的推进作用比较有限。从国际经验看,充分发育的工业化会催生交易流通等三产业快速发展和更多业态形成,从而推进城镇化进程。一组直观的数据是:工业化充分发展的发达国家,其非农就业比重和非农生产总值比重差距较小,英国分别为98.9%和99.3%,美国分别为98.5%和98.8%,日本分别为95.8%和98.5%,二者相差最多不足3个百分点,而2013年河南非农就业比重为59.9%,非农生产总值比重为87.4%,相差27.5个百分点。与发达经济体相比,河南工业化未能充分促进农业人口向非农人口转变,工业化与城镇化良性互动的局面还未有效形成。

(三)从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协调发展看,河南城乡二元结构与城市二元结构并存,产与城、城与人在空间布局和时间进程上不够同步、不够协调,城镇化为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创造需求的空间有待深度拓展

2014年河南省城镇化率达到45.2%,但城市发育水平低,城市空间分布和规模结构不合理,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较弱,县级城市集聚产业和人口能力的潜力没有充分发挥,“省会城市首位度偏低、县域经济发展缓慢”的症结比较突出。此外,产业就业支撑能力不足,不能满足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亟待转移的需要,出省务工农村劳动力超过1100万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不高,大量进城农民工和其他常住人口处于“半市民化”的“两栖”状态等。

(四)从制度建设和运行机制看,河南“四化同步”发展的制度约束和要素制约依然存在

一是农村产权价值的实现面临制度障碍,主要是城乡土地等资源要素的平等交换机制尚未全面建立和有效运行。二是城镇空间拓展面临土地供给制约,主要是建设用地规模日益受限,生态保护面临严峻挑战。三是资金筹措压力不断加大,以政府为主导的投融资模式已难以维系不断增长的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需求。

二、推进河南省“四化同步”科学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打造智能工业

一是以智能制造为两化深度融合的突破口。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大力推动两化深度融合,加快制定河南省智能制造发展规划,确定发展路线图,明确方向和重大布局。实施智能制造重大工程,围绕培育智能制造生产模式、发展智能制造技术、智能装备和智能产品,组织实施智能制造三年行动计划。开展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在基础较好、需求迫切的行业、地区和企业,组织智能工厂应用示范和智能制造示范城市(区)建设。建立智能制造标准规范体系,破解信息系统不兼容、集成协同难的瓶颈。建立智能制造联盟,加强政府、企业、服务机构间的沟通交流。提前部署“机器换人”计划,针对智能机器人和高端装备制造迅猛增长态势,把加强自主发展能力作为推进两化深度融合的重中之重,加快自主发展重大智能装备,面向智能制造单元、智能生产线、智能工厂建设需求,加快发展智能成套技术装备、高档数控机床、智能机器人、3D打印设备等重大智能装备。

二是推进“互联网+”工业融合发展。大力发展工业互联网,制订工业互联网整体网络架构方案,深化物联网应用,在食品、药品等领域开展试点示范,培育智能检测、全产业链追溯等新模式。顺应工业互联网化发展潮流,打造以用户思维和用户需求探索“与用户交互、让用户吐槽、最终由用户定义”的新制造模式,深化信息技术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营销管理、回收再利用等产品生命周期各环节的应用,推进工业云服务创新试点,加大对互联网与工业融合创新的支持。探索跨境电商新模式,支持有条件的大型企业或行业平台建设面向跨境贸易的多语种电子商务平台,鼓励工业企业依托跨境电商平台开展进出口业务,促进大宗原材料网上交易、工业产品网上定制、上下游关联企业全球业务协同发展,创新云制造等生产和经营模式。

三是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引导信息行业瞄准产业价值链高端,立足自主创新,以突破瓶颈和满足重大应用为主要着力点,集中资源,形成一批占据产业发展前沿阵地、引领产业发展方向的高端技术和高端产品。推动产业集聚式发展,围绕产业链核心环节,引导产业整合,统筹协调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信息保障水平和应急能力。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网络,整合相关创新资源,以新机制、新模式创建一批网络化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

(二)推进信息化与城镇化协调互动,建设智慧城市

一是统一智慧城市认识。智慧城市将成为信息化与城镇化的最佳契合点,不同部门、不同地区对智慧城市认识不同,如城市规划建设部门多从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于城市规划建设的角度,信息化主管部门则从工业化、信息化相互融合的角度,而各地政府又从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的角度出发。智慧城市建设具有长期性、系统性和全局性的特点,需要统筹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合一,设定长远目标和阶段任务。目前,河南的信息化发展要快于城镇化,新型城镇化要将信息化成果融入进去,实现信息化和城镇化协调发展。

二是加快构建智慧城市统一信息平台。发挥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基础承载作用,加快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新一代网络和移动通信技术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应用。此外,未来智慧城市建设成败的关键不再是在城市中新建大量的独立信息系统,要从政策、技术和标准等多方面高效整合,设立一体化的数据资源中心,推动三网融合,逐步实现跨城市社保、医保、房地产联网、信用体系等大数据信息平台的整合,构建智慧城市统一信息平台。推动城市范围内各类数据和信息资源的高效整合,通过智慧应用与智慧决策的协同,实现政府部门协同共享、行业行动协调、城市精细化运行管理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三是以智慧生活重点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推动城市智能化管理,实现城市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产业发展、社会管理智慧化。积极推动“智慧生活”,构建覆盖城乡的便民服务智能化体系,加快发展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慧交通、智慧物流、智慧环保、智慧城管等。加快建立一批智慧城区、智能社区、智能建筑和智能家居示范,发展基于信息网络的全方位社区服务,营造安全、高效、舒适、便利的智能化人居环境。

(三)推进信息化支撑农业现代化,发展智慧农业

一是加强信息化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农业,全面提升农业产业质量,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利用信息化渗透力强、传递速度快等优势,创新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模式,大力采用现代传媒等信息技术,依托电子政务、物联网、农业信息化服务和农产品电子商务等建设,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和创新,为农业现代化提供支撑。根据农户需要和农村生产实际需要,将信息准确传递到农户家中手中和田间地头,使信息化成为科技服务的有效推动力,依靠高科技改造传统农业,用先进技术装备农业,充分发挥现代科技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增效潜力作用。

二是构建农业综合信息服务体系。拓宽信息服务领域,为农民提供灵活便捷的信息服务。通过各种宣传方式,教育和引导各类农业经营业户特别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了解农业信息知识,增强运用现代信息手段改进农业经营管理,提高农业经营效益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具备条件的农业大户、家庭农场、集体组织、农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农产品市场等,应建立自己的信息网页和信息化管理平台,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把农业经营管理过程纳入信息化、规范化管理轨道,促进农业管理水平的逐步提高、农业资源的合理利用,以及农业经济效益的不断提升。

三是提高农业经营网络化水平。推动信息技术在农业经营领域的创新,提高经营主体自身信息化水平。积极加入农产品物联网络系统,构建农产品安全质量可追溯体系,提高农产品安全质量信誉和竞争能力。推行电子商务营销,利用网络信息平台,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办法,大力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营销,并且与合同订单、产销对接、物流运输有机结合起来,把现货交易与期货交易有机结合起来,减少流通环节,提高营销效率。

【本文系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招标课题“河南省四化同步科学发展研究”(2014034)的阶段性成果】

同步问题 篇12

关键词:时间同步系统,GPS,时钟,天线

0 引言

佛山供电局目前已拥有110kV及以上变电站196座,其中500kV变电站4座,220kV变电站29座,110kV变电站163座。经过近年对GPS时间同步技术的应用推广,目前在全部厂站已实现就地GPS时间同步。为强化《广东电网110~220kV变电站自动化系统技术规范》和《广东电网变电站GPS时间同步系统技术规范》(简称GPS技术规范)在佛山地区电网的规范应用,对佛山地区GPS时间同步系统的运行情况进行了全面的普查,发现GPS时间同步系统运行情况存在不少问题。

1 存在的问题

1.1 电力系统时间同步系统GPS装置硬件问题

GPS技术规范中要求GPS时间同步系统具备可靠性、可维护性、安全性,但现实情况运行并不良好,故障率很高,如表1所示。所以必须加强对GPS装置的质量控制,严格执行入网许可的管理,并对厂家的维护和售后服务提出更高的要求。

1.2 电力系统时间同步系统GPS装置软件问题

GPS技术规范对IRIG-B时码帧结构中所包含的年、月、日、时、分、秒信息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但实际运行中发现部分GPS系统在对IRIG-B时码上完整性存在差异,如武汉中元GPS运行中有日期走前1天的现象。对闰年的处理也出现问题,2010年,上海泰坦MODEL3650-140A型和深圳双合2006C型主时钟的GPS与主控板之间采用的是16进制的算法,在进行十进制转换时出现误差,将2010年误判为闰年,导致提供给扩展时钟的“天数”多了一天,造成日期的错误。

站内装置能否实现时间同步,不仅与GPS装置本身发出的IRIG-B时码的完整性相关,而且与综合自动化系统能否正确处理IRIG-B时码的所有对时信息是密不可分的。部分综自厂家要么不能正确解释IRIG-B时码信息,造成装置不能正常对时;要么是断章取义,解释IRIG-B时码信息,只取时月、日、分、秒信息,而年信息则是通过总控装置下发对时广播报文完成对时,若站内总控装置不能正常接受GPS装置的IRIG-B时码,则会影响站内SOE信息的时间的正确性,造成年份不正确的现象。

综自系统GPS存在的问题如表2所示。

1.3 GPS天线问题

在南方地区,雷雨等极端恶劣天气频繁发生,GPS时钟天线遭受雷击的可能性极大,在运行维护工作中发现GPS时钟天线故障非常严重。主要原因是变电站的GPS天线安装不规范,主要表现为GPS天线安装位置过高,或接近建筑物的防雷带,且未作相应的防雷保护,因此经常出现雷击损坏GPS天线的现象,进而导致GPS时间同步功能失效。所以,安装时要做到以下要求:

(1)GPS接收天线安装位置应能正常接收卫星信号并便于日后的运行维护。有些变电站安装在大楼的最高处,维护起来需要攀高,而且没有围栏,对设备维护人员是一个非常严重的危险点。

(2)GPS天线安装应采用金属支架固定,固定支架应接地。不能随意依附在建筑物上,尤其是不能依附在防雷设施上。设备维护人员验收时必须注意这些情况,及时提出整改。

(3)接收天线安装位置应充分考虑雷击对接收系统的影响。当天线安装位置位于建筑物防雷带内部时,与建筑物防雷带的水平距离应大于2m;当安装位置位于建筑物防雷带外部时,应低于建筑物防雷带2m。

(4)天线与主时钟间加装防雷设备,防止雷击高压通过天线传导到主时钟。

GPS时钟天线安装在大楼的楼顶,日晒雨淋,运行环境恶劣,长时间运行后损坏是不可避免的,所以需要考虑措施,以方便快速更换天线。现在的天线和天线头为一体化设计,天线电缆长度是根据天线增益严格设计的,不得剪断、延长、缩短或加装接头,否则将严重影响接收效果甚至收不到信号。为了方便维护人员快速更换,恢复正常的对时功能,建议:

(1)使用天线头和线缆分开的设计,如果只需要更换天线头,可有效减少维护时间。

(2)设计、安装单位在设计、安装过程中应该遵循规定,确定GPS接收天线的安装位置及线缆走向。

(3)在变电站大楼设计中增加天线安装平台,铺设专用管道,并考虑更换天线的需要和多套系统共用的情况,增大管道的口径。

2 检查与维护

必须对变电站综自系统电力系统时间同步系统GPS进行有效管理,定期对GPS时钟系统和保护装置、远动装置、同步相量测量装置PMU内部时钟误差进行测试,根据测试结果对变电站各种装置上的时钟进行校对,对误差较大的保护装置、远动装置、故障录波装置进行更换或维修。

检测方法:

(1)检验具有事件记录功能装置的时钟同步精度。被测装置具有事件记录功能,如故障录波器、RTU等,能记录空接点开关量的动作时刻。使用时间同步测试仪输出一个测试分脉冲(该脉冲输出时刻是同步测试仪提供的标准时间),触发被测装置起动(被测设备使用标准时间分脉冲作为触发信号和截止信号),从记录或报文中读出装置显示的动作时刻,比较这两个时刻,就可判断被测装置内部时钟的时间同步准确度。

(2)微机保护装置的时间同步准确度测试。微机保护测试装置模拟故障,使保护装置动作,时间同步测试仪负责记录动作信号准确时刻,将其与微机保护装置动作报文显示的时刻比较,可判断微机保护装置内部时钟的误差是否合格。

测试仪不但可以对现场安装的GPS时钟进行精度测试,还可以对其各个电力用户设备的时钟精度分别进行测试,通过测试可对整个网络的时钟同步性给出总体评价和故障定位。

3 结语

上一篇:油田污水回注下一篇:中国-东盟货币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