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健康的危害

2025-01-28

人体健康的危害(共11篇)

人体健康的危害 篇1

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必然条件, 但是人类在利用这个条件的同时, 由于利用不合理, 而造成了环境污染和神态破坏。除了工业带来的环境污染外, 今天发展较迅速的现代交通、通讯事业所带来的噪声、电磁波以及电磁辐射及室内装修等也带来了环境污染。当污染物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时, 就严重的污染和破坏了自然环境, 从而危害了人体健康。

1 大气污染的危害

清洁的空气是人类生存的一个环境要素。通常情况下, 每人每日平均吸入10-12m3的空气, 才能保证人体正常生理活动。但是随着工业及交通运输等事业的迅速发展, 它们产生的许多有害物质排放到大气中, 当其浓度超过环境自净能力时, 空气的正常组成就会发生变化, 自然环境的物理、化学和生态平衡体系收到破坏, 从而人们的生产、生活和健康都会受到危害。这种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可分为急性作用和慢性作用。急性危害事件主要表现为急性中毒。在气象条件突然改变或地理位置特殊条件下, 大气中某些有害物质扩散受到抑制且浓度便会快速增加, 引起人群急性中毒。如, 伦敦烟雾事件;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甘肃兰州西固区每当发生光化学烟雾时, 现场人群中即有人眼睛流泪, 并伴有头疼、头晕、胸闷、呼吸困难、恶心等中毒现象。慢性危害一般人们不会引起注意, 加上鉴别困难, 其危害途径往往是污染物与人体呼吸道黏膜接触, 主要刺激眼睛、呼吸道黏膜, 引起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眼、鼻粘膜刺激及生理机能障碍而加重高血压、心脏病的病情。特别是CO吸入人体后, 进入血液与血红蛋白结合, 是人体组长处于缺氧症状, 人群会患有贫血、失眠、心脏病等。此外, 根据动物试验结果, 能确定污染大气中有致癌作用的物质达数十种, 如某些多环芳香烃和脂肪烃, 砷、镍、钵等金属。大量事实说明大气污染是人体许多癌症的致病因素之一, 特别是空气污染程度与居民肺癌死亡率呈一定正相关关系。最后, 大气污染物可以使大气透明度减小 (如兰州、白银冬季城市上空经常烟雾腾腾, 傍晚更为严重) , 城市热岛强度加强, 总云量增加, 恶化居民生活环境, 间接影响人体健康。

2 水污染的危害

水是人类生存的重要自然资源。除供饮用外, 更大量的是用于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但是由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 将大量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业回流水及其它未经处理的废弃物直接排入水体, 当数量超过水体的自净能力, 就会造成水体污染, 直接或间接危害人体的健康。例如白银市位于黄河上游, 水污染严重, 尤其该市废水排放处——东大沟, 它两侧有冶炼厂、铅锌厂、酸厂等企业, 这些企业排放的废水汇集到沟内, 水质混浊、气味刺鼻, 流向黄河, 造成饮用水不安全, 影响黄河沿岸的人群生产生活、导致发病率高。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农药对水体的污染有直接与间接两方面。但是就毒性而言, 大多数农药的毒性较高, 无毒低毒的农药很少, 但是农药很易进入水体, 人们通过饮水或食物链便可能造成中毒, 还有构成全球性污染又极毒性的多氯联苯、多溴联苯及重金属等物质污染水体受后, 人们饮用或通过食物链就会出现中毒现象。如东大沟两边的村庄饮用的是重金属超标的黄河水, 村民牙齿脱落现象严重, 过去是中老年人掉牙, 现在发展到小孩也掉牙, 就连羊吃了种的草牙都掉光了;2) 水体被卤代烃等有机污染物污染后, 这些污染物使细胞和染色体发生畸变, 并诱发细胞转化。转化细胞异常接种会使小鼠形成肿瘤。这些研究结果表明人们长期饮用就可能诱发肝癌, 骨癌、肾癌、直肠癌、乳腺癌等。白银东大沟两边的村庄的村民癌症患者比例大幅增加;3) 有些污染物通常情况下, 虽然不会对人体健构成危害, 但可使水体发生异味、异臭等水质的异常变化, 使水体的正常利用受到影响。在一定浓度下能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的主要是重金属物质, 从而影响水中有机物的分解和生物氧化, 抑制水体的天然自净能力, 水体的卫生状况严重受到影响。

3 土壤污染对健康的危害

土壤污染被称作是“看不见的污染”, 其他污染形式可通过外在形式向人们敲响警钟, 而土壤污染往往容易被人们忽视, 这种危害极大的污染就在这样的“温床”上趁机蔓延开来。重金属类和农药类化合物成为土壤的主要化学性污染物。重金属中的汞、砷、镉、铬、铅等进入土壤后可以被作物吸收积累, 通过地面水和地下水或通过食物链间接危害人体健康。如在工厂烟囱、采矿设施、垃圾堆放包围下的广西平阳, 农田受到了严重污染, 据检测, 该村种植的大米中镉、铅含量超标了20倍, 导致58位村民患有肾病、脑损伤甚至癌症。另外, 兰州大学的研究人员发表报告称, 白银市附近有四处-6000亩农田种植出来的蔬菜中的镉、铅、铜含量均达到危险水平。至于不合理地使用化肥农药, 如多氯联苯、多环芳烃类的有机氯农药, 由于化学性质稳定, 不易被土壤微生物降解, 所以在土壤中残留时间很长, 被作物吸收后, 在经过各种生物之间转移、浓集和积累, 可使农药的残留直接危害人体健康或通过食物链使农作物或食品中残毒进入人体危及人体健康。

4 噪声污染的危害

在工业生产中, 噪声污染和大气污染、水污染等一样是当代主要的环境污染之一。但是噪声污染又不同于其它污染, 它是一般情况下不致命而直接作用于人感官的一种物理污染。由于在人们生产和生活的每个环节或者说每个角落都会有噪声出现, 且能直接感觉到它的干扰, 而物质污染只有产生后果才受到人们注意, 这就是为什么环境污染常常受到人们抱怨和控告的原因。噪声污染轻者会让人产生烦恼、讨厌等情绪变化, 干扰人们的休息和睡眠, 同时会使人精神不宜集中, 影响工作。重者就会导致噪声性耳聋。而且在强噪声环境下, 交谈和危险警报信号容易被掩盖, 人的注意力容易被分散, 工作事故就会发生。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 美国每年由于噪声的影响而带来的工伤事故导致不上工及低效率所造成的损失将近40亿美元。此外, 噪声污染往往导致高血压和心血管病, 还能诱发头痛、头晕、神经衰弱、胃溃疡等疾病。

5 室内空气污染的危害

室内空气质量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十分密切。在现代社会中, 一般情况下, 人们大约90%的时间是在室内度过, 这个比例在城市里高达80%-90%。因此, 对于好多人来说, 因接触空气污染带来的健康危险可能更取决于室内而非室外。由于近年来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很多人大多数时间都是在装修豪华且配有机械取暖、制冷和通风的家里或办公室。这些地方都存在许多室内空气污染源, 如建材及各种各样的室内陈设品, 汉石棉的绝缘体, 湿的或干的地毯, 用各种压缩的橱子及各种家具, 家用清洁、维护、个人保养及爱好的用品, 还有煤气、电器等。这些污染源对人体健康危害可能在接触污染不久或几年后发生。如对眼睛、鼻子、喉咙的刺激, 头疼、头晕以及疲劳等。这些危害通常发生时间短, 可以治疗。一些典型的疾病 (哮喘、超敏性肺炎、湿烧) 也可能在接触室内空气污染源之后不久发生。另外, 还有一些危害会在接触污染物后几年发生, 这些危害有呼吸道疾病、心脏疾病、癌症等是经过长期接触或频繁接触发生的。如在居室长期吸烟或被动吸烟者的肺癌死亡率要比不吸烟者高30%~80%。专家认为, 许多病的死亡率与吸烟有关, 肺癌死亡率90%、慢性支气管炎死亡率75%、心脑血管病死亡率的25%均与吸烟有关。根据我国室内空气的卫生标准, 甲醛和苯最高容许浓度为每立方米0.08mg, 但抽样检测结果表明, 新装修或装修不久的住宅室内空气中甲醛和苯的含量仍超过我国卫生标准, 人们长期吸入这样的空气会对人体造成很大危害。

总之, 环境问题归根结底是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问题, 区域环境的保护和改善是项艰巨和长期的任务。但环境污染真正直接或间接地危害着每个人的健康, 为了人类的持久生存和发展, 我们呼吁全社会至全世界都来关心环境保护, 减少环境污染, 本着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和谐发展的目标, 最大限度地做到经济、社会和环境三者协调发展, 为我们创建一个健康美好的生活环境。

摘要:本文从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噪声污染及室内空气污染等方面, 浅析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性。

关键词:环境污染,人体健康,危害

参考文献

[1]韩晋仙, 马建华.污灌区土壤——小麦系统重金属污染、迁移和积累[J].生态环境, 2004, 13 (4) .

[2]张乃民.土壤-植物系统重金属研究现状与趋势[J].环境科学进展, 1998, 7 (4) .

[3]常青.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J].甘肃环境研究与监测, 2003, 4.

[4]李鱼, 董德明, 吕晓军, 等.汽车尾气中铅对公路两侧土壤的污染特征[J].生态环境, 2004, 13 (4) .

人体健康的危害 篇2

文章探讨目前室内装修装潢污染物的来源及其性质,分析主要室内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

作 者:韩耀霞 张格红 陈文娟 作者单位:韩耀霞(四川省乐山市乐山师范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

张格红(四川理工学院建筑工程系)

陈文娟(四川省乐山市乐山师范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系)

慎防冬雾危害人体健康 篇3

首先,大气被有毒烟尘的大量排放所污染,包括工厂废气、汽车尾气、家用炉灶及取暖设备所排放的废气。此外,自然界中森林火灾带来的烟尘,火山喷发带来的火山灰、二氧化硫,干燥地区大风刮起的沙尘,等,都是造成大气污染的基本因子。

其次,大气自然净化能力亦弱,形成毒雾。绿色植物中落叶乔木和草类在冬初纷纷萎谢,温度常绿树种也进入闭藏阶段,植物吸收大气中有害污染物、净化空气的能力大大减弱,加之成雾之时大气的流动变弱、难以把低层大气中的有害污染物与周围的空气混合稀释,使浓度降低;再者,冬日陆地上辐射逆温、下沉逆温和地形逆温较易产生,大气在逆温条件下处于稳定状态,严重影响了有毒污染物的垂直扩散,从而在一定范围内形成有毒污染物在低层空间高浓度滞留,使之成为充沛的成雾凝结核。空气中如果有充足的水汽,就会形成含有大量有毒污染物的冬雾。

人类生存时刻离不开空气。如果大气被污染了,污染物进入人体,就会造成危害。一个成年人每天要吸入12立方米约15千克的空气,在55~70平方米的肺泡面积上进行交换,其浓缩作用很强,而且整个呼吸道富有水分,对有毒污染物粘附、溶解、吸收能力大,感受性强,导致诱发多种呼吸道、心血管疾病,同时对心、肝、肾和造血器官也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加速死亡过程。而冬雾正是一种在气象因素掩盖下的含高浓度有毒污染的潮湿空气。

谨防地沟油危害人体健康 篇4

地沟油在中国的现状

在我国, “地沟油”既是在经济高速发展后出现的一个新的社会管理问题, 也是社会各界极为关注的一个问题, 不可小视。全国粮油标准化委员会油料和油脂工作组组长武汉工业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何东平称, 几乎每个人都有可能吃过地沟油。按他估计, 目前我国每年返回餐桌的地沟油有200万到300万吨。而国人一年动物和植物油消耗总量约2 250万吨, 按此比例推算, 每吃10顿饭就可能有1顿碰上地沟油。地沟油能如此横行, 究其原因就是缺乏有效的检测方法和标准, 这就导致地沟油泛滥于餐桌, 给人们的健康带来巨大的侵害。

地沟油简介

地沟油的定义

地沟油实际上是一个泛指的概念, 是人们在生活中对于各类劣质油的通称。通俗地讲, 地沟油可分为以下几类:一是狭义的地沟油, 即将下水道中的油腻漂浮物或者将宾馆、酒楼的剩饭、剩菜 (通称泔水) 经过简单加工、提炼出的油;二是劣质猪肉、猪内脏、猪皮加工以及提炼后产出的油;三是用于油炸食品的油使用次数超过规定要求后, 再被重复使用或往其中添加一些新油后重新使用的油。这些散发着恶臭的劣质油仅经过简单的过滤、加热、沉淀、分离, 就能变身为清亮的“食用油”, 最终通过低价销售, 重返人们的餐桌。

地沟油的危害

地沟油是质量极差、极不卫生, 过氧化值、酸价、水分严重超标的非食用油。它含有毒素, 流向江河会造成水体营养化, 一旦食用, 则会破坏白血球和消化道黏膜, 引起食物中毒, 甚至致癌。“过菜油”之一的炸货油在高温状态下长期反复使用, 与空气中的氧接触, 发生水解、氧化、聚合等复杂反应, 致使油黏度增加, 色泽加深, 过氧化值升高, 并产生一些挥发物及醛、酮、内酯等有刺激性气味的物质, 这些物质具有致癌作用。“泔水油”中的主要危害物——黄曲霉素的毒性则是砒霜的100倍。

地沟油的现状调查

为了了解普通大众对地沟油的认识, 笔者在学校、沃尔玛超市、中关村附近进行了问卷调查, 共发放60份, 对象包括学生、家庭主妇及其他, 各占三分之一。结果显示:尽管地沟油已经多次曝光, 多数调查者都知道地沟油就是泔水油, 但是仍有30%不了解来源, 值得注意的是只有2人明确表示没有吃过地沟油, 60%的被访者不清楚自己吃的油是否安全;更为恐怖的是即使知道是地沟油, 60人中仍有25人表示继续食用, 说明一部分人还没有认识到地沟油的危害。因此有必要用数据来证明地沟油与普通食用油的区别, 并且加大宣传力度, 让地沟油无所遁形。

地沟油的检测方法

据了解, 2011年12月开始的“地沟油”检测方法征集, 由7家技术机构提供了5种检验方法, 但经过论证证明, 特异性不强, 不能作为“地沟油”判定手段。

本次研究性学习以市售散油 (地沟油A) 、过期金龙鱼调和油 (B) 、食用金龙鱼调和油 (C) 以及贝蒂斯橄榄油 (D) 为研究对象, 观察其性状, 并且采用红外光谱仪、气相色谱仪、表面张力仪、分光光度计以及酸度计和电导率分析仪分析四种油的理化性质, 了解各种油品质量, 提出地沟油鉴别方法。原料及实验仪器如图1所示。

红外光谱法分析油脂的特征官能团

红外光谱图根据吸收频率的不同可获得分子中含有何种化学键或官能团的信息。四种油的红外谱图大致相同, 如图2所示。说明油具有烃基官能团, 还具有独有的酯基、双键等, 四种油的特征官能团没有本质区别。

气相色谱法分析油脂的脂肪酸组成

GC主要是利用物质的沸点、极性及吸附性质的差异来实现混合物的分离, 可以根据保留时间和峰面积推测物质种类和组成。A和B两种物质的气相色谱图如图3、图4所示。在保留时间24.395、25.387、26.483和27.674处都有明显的峰, 经标准物比对分别对应亚油酸甘油酯、棕榈酸甘油酯、油酸甘油酯和花生酸甘油酯, 其中A中四种物质含量分别为6.5%、35.2%、58.3%和0%, 而B中则分别为2.1%、23.7%、73.23%和0.9%, 地沟油与普通油的主要成分都是甘油三酯, 不同的是地沟油中棕榈酸甘油酯含量明显增加。该结果符合地沟油生产过程, 据报道泔水经简单加工后需勾兑入大约1/3的色拉油和1/3的棕榈油, 就这样, 这些混合物被装入小瓶, 随着那些“正品油”混进粮油市场, 流向人们的餐桌, 所以地沟油中棕榈酸甘油酯含量较多, 这点可以推断是否是地沟油。

其他物性

虽然地沟油中棕榈酸甘油酯含量较多, 但其本身并没有毒性, 下面从表面张力、p H值、电导率和吸光度4个物理性质考察。表面张力是液体表面层由于分子引力不均衡而产生的沿表面作用于任一界线上的张力, 其数值在一定程度上表示物质的流动性;电导率通过测定溶液的导电度来分析电解质在溶解中的溶解度, 表示油脂中离子的数量;吸光度测定溶液的浑浊程度;p H值表示溶液中H+浓度。

有数据表明, 地沟油和过期油由于酸败其酸性强于食用油, 二者的吸光度都略高于其余两种食用油, 色泽较暗, 与表观结果一致, 表面张力小于C和D, 说明地沟油粘度较大, 流动性较差, 地沟油由于反复利用, 溶液中离子浓度明显增加, 使电导率也明显高于其他3种油, 这些性质为生活中判断地沟油提供一定的指导。

地沟油的鉴别方法

目前最有效的方法是采用“纳米增强拉曼光谱检测”技术的泰斗地沟油检测笔, 但由于太过专业, 日常生活并不适用。下面是研究小组根据实验结果, 结合网络资料, 判断地沟油的一些分辨手段:

①看:即观察油品的色泽与透明度。地沟油内部浑、沉淀物质较多因此造成其颜色发暗、透明度差, 在低温的环境下易于凝固。这一环节有两种较为简便的检测方式, 一是将油品倒一部分在玻璃上, 若发现油品流速慢, 则很可能是地沟油。第二种方法是将油品倒于冰棍上, 地沟油的低温已凝固特性会使其在冰棍上迅速凝固。②闻:以闻的方式鉴别地沟油源于每种油品都有符合自己特征的气味, 地沟油的气味范围通常是从轻微哈喇味至臭味, 因此在鉴别时可以将油品滴数滴于手中, 摩擦发热后闻其气味, 可以作为简便的识别方法。③尝:地沟油与正常食品油相比, 使用后的残留油品成黑炭状, 且炒菜不香甚至存在异味, 因此, 烹饪后用筷子取一滴油品, 仔细品尝后可发现地沟油端倪。④听:取油层底部的油一两滴, 涂在易燃的纸片上, 点燃并听其响声。燃烧不正常且发出“吱吱”声音的, 水分超标, 是不合格产品;燃烧时发出“噼叭”爆炸声, 表明油的含水量严重超标, 而且有可能掺假产品, 绝对不能购买。⑤问:黑市是地沟油流通的主要渠道, 鉴别地沟油有效方法是像销售者索要正规进货发票查看或查看当地食品卫生监督部门的抽样检查报告。

小结与致谢

一氧化碳对人体健康有什么危害? 篇5

一氧化碳(CO),即“煤气”的主要成分,是一种无色、无臭、无味、无刺激性、对血液和神经有害的毒性气体。一氧化碳是在燃烧不充分条件下产生的.。民用炉灶、采暖锅炉和工业窑炉,特别是机动车辆是大气中一氧化碳的主要排放源。

一氧化碳在大气中的存在寿命很长,一般可存留2~3年。因此这是一种数量大、积累性强的大气污染物。一氧化碳随空气进入人体后,经肺泡进入血液循环,能与血液中红细胞里的血红蛋白、血液外的肌红蛋白和含二价铁的细胞呼吸酶等形成可逆性结合。高浓度一氧化碳可引起急性中毒,中毒者常出现脉弱,呼吸变慢等反应,最后衰竭致死。慢性一氧化碳中毒会出现头痛、头晕、记忆力降低等神经衰弱症状。近年来,动物试验和大量流行病学调查都证明,长期生活在低浓度一氧化碳环境中的心血管病人,能促使血液中的类脂质和胆固醇在血管中沉积,使病情恶化。

人体健康的危害 篇6

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是人类生活、动植物生长和工农业生产不可缺少的物质,水是一切生命机体的组成物质,是生命发生、发展和繁衍的源泉。水是生物体新陈代谢的一种介质,生物从外界环境吸收养分,通过水将各种营养物质输送到机体的各个部位,又通过水将新陈代谢产物排出机体之外。因此,水是联系生物体的营养过程和代谢过程的纽带,水参与了一系列的生理生化反应,维持着生命的活力。水还对生物体起着散发热量、调节体温的作用。水是人体以及各种生物体中含量最多的物质,约占体重的2/3。每天约需5L水,因此没有水就没有生命。

生产和生活用水,基本上是淡水。地球上全部地表和地下的淡水资源总和仅占总水量的0.63%,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产和生活用水量也不断上升。人类年用水量近4万亿立方米,全球有60%的陆地面积淡水供应不足,近20亿人饮用水短缺。联合国早在1977年就向世界发出警告:水源不久将成为继石油危机之后的另一个更为严重的全球性危机。据估计,全球对水需求每20年将增加一倍,但水的供应却不会以这种形式增加。目前拥有世界人口4%的约80个国家正面临水资源不足,并使其农业、工业和人类健康受到威胁。

人类不但需水量大,且随着工农业的迅速发展和人口的增长,排放的污水量也急剧增加,使许多江、河、湖、水库甚至地下水等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污染,使水质下降。而水质的优劣更关系到人体健康,因此水质的优劣极为重要。故有必要认真研究提高人类的节水、爱水、护水、治水的意识,即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为全人类共同保护地球资源而努力奋斗。

二、水体及水体污染简述

1.水体的定义

水体是水的集合体。是地表水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相对稳定的陆地为边界的天然水域,包括江、河、湖、海、冰川、积雪、水库、池塘等,也包括地下水和大气中的水汽。

2.水体污染

所谓水体污染是指当污染物进入河流、湖泊或地下水等水体后,其含量超过了水体的自然净化能力,使水体的水质和水体底质的物理、化学性质或生物群落组成发生变化,从而降低了水体的使用价值和使用功能的现象。

3.水污染的原因

水是怎样被污染的,原因主要有两种:一是自然的,二是人为的。由于雨水对各种矿石的溶解作用,火山爆发和干旱地区的风蚀作用所产生的大量灰尘落入水体而引起的水污染,这属于自然污染。向水体排放大量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各种废弃物,造成水质恶化,这属于人为污染。

4.水体主要的污染物及危害

凡使水体的水质、生物质、底质质量恶化的各种物质均可称为水体污染物或水污染物。根据对环境污染危害的情况不同,可将水污染物分为以下10 大类,其特征概述如下:

(1)无机无毒物污染:主要指酸、碱、盐污染、酸雨、硬度升高等,此类污染对人体无毒,但对环境有害,如腐蚀农作物、建筑物、鱼类及海洋生物等。

(2)需氧有机物:也称耗氧有机物,其特征是分解过程中消耗水中的溶解氧,使水质恶化。

(3)毒污染:主要指毒物无机污染和毒物有机污染。有毒无机污染,该类污染物质主要有非金属无机毒物、重金属与类金属无机毒物.如,Hg、Pb、As、Ca、CN-、NO-2等,它们对人类及生态系统可产生直接的损害或长期积累性损害。有机毒物,如有机氯农药、多氯联苯、多环芳烃、高分子聚合物、染料等,它们的公共特点是大多数为难降解有机物或持久性有机物。它们在水中的含量虽不高,但因在水体中残留时间长、有蓄积性、可造成人体慢性中毒、致癌、致畸、致突变等生理危害。

(4)富营养性污染:主要指N、P等营养物质对水的污染,大多数情况下是生活污水所致,该类污染是造成“赤潮”、“水华”的根源。其主要危害为饮用水源受到威胁,藻毒素通过食物链影响人类的健康,蓝藻“水华”的次生代谢产物能损害肝脏,具有促癌效应,直接威胁人类的健康和生存。

(5)病源微生物:主要是细菌、病毒、病虫卵等的污染,其特点是数量大、分布广、存活时间长。这类污染的主要危害是当病原微生物入侵人体后,人体就成为了病原体的宿主,它们能在宿主中进行生长繁殖、释放毒性物质,最后引起机体的感染。

(6)油污染:主要是石油污染,其特点是大部分漂浮在水面,少量溶于水中或呈吸附状态。污染对象主要是河口、码头地带。其危害表现为油气挥发物与其它有害气体被太阳紫外线照射后,发生物理化学反应,生成光化学烟雾,产生致癌物和温室效应,破坏臭氧层等直接对环境造成了危害。其次,石油的基本成分是烷烃、芳香烃等碳氢化合物,具有这些烃类化合物的毒性。其有毒物能通过农作物尤其是地下水进入食物链系统,最终直接危害人类健康。

(7)放射性污染:放射性核素造成的污染,其特点是难于处理和消除,主要靠自然衰变降低放射性强度。它会对人和动物造成直接、间接和远期效应,放射性物质直接使机体物质的分子或原子电离破坏机体内某些大分子如蛋白质、核糖核酸以及一些重要酶类。有致癌、缩短寿命、遗传物质突变等危害。

(8)固体性污染:主要指悬浮物和泥沙。通常用悬浮物和浊度两个指标表示,地面径流中的主要组分是固体污染物。其会造成外观恶化、混浊度升高,改变水的颜色。悬浮物沉于河底淤积河道,危害水体底栖生物的繁殖,影响渔业生产,沉积于灌溉的农田,则会堵塞土壤孔隙,影响通风,不利于作物生长。

(9)感官性污染:包括异色、异味、浑浊、泡沫、恶臭等,这类污染物一般属物理性污染,其中恶臭是一种普遍的污染危害,它损坏水的功能,危害水环境。

(10)热污染:是一种能量污染,其危害主要是使水中溶解氧减少,从而使鱼等水中生物受到威胁。水温升高又使鱼和水生物新陈代谢加快,需要更多的氧。这样,鱼和水生物在热效力作用下,会因发育受阻而很快死亡。此外,河水水温上升给一些致病微生物造成一个人工温床,使它们得以滋生繁衍,引起疾病流行,危害人类健康以及饮用这类水的其它生物群体的身体健康。

三、水体污染对人身体健康的危害

随着人口的急剧增长和工业的迅猛发展,需水量和排水量也急剧增多。直接造成了水资源短缺和水环境污染。水体污染威胁着人类生存必须的淡水资源的安全。

1.水体污染对人身体健康危害的方式

(1)引起急性或慢性中毒。如受化学有毒物质污染的水体,通过饮用或生物富集作用可能造成中毒。

(2)致癌作用。有些有致癌作用的化学物质如砷、铬、镍、和一些多环芳烃等进入水体后蓄积于底泥或水生生物体内,长期饮用此类水和食用此类水生生物就可能诱发癌变。

(3)发生以水为媒介的传染病。如由粪便、厨房废水、洗衣废水等组成的生活污水污染的水体,可能引起细菌性肠道感染疾病、霍乱、肠炎的病症。

(4)间接影响。污染物没有达到一定浓度不会直接给人体带来影响,水体污染后一般会出现恶臭,异色,水面异物等现象,间接的妨碍着人们水体的正常利用。

2.水体中不同污染物对人体健康影响不同

(1)汞、镉、铅对人体健康危害

汞进入人体内会慢慢积累,汞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主要是通过中毒体现的。汞中毒以脑、肾脏损害为主要特征,症状常表现为头疼、发抖、神经过敏、贫血、腹泻等。汞进入人体的途径主要是:含有汞的工业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到河流湖泊或其他水体,使得生活在这类水体中的鱼类等水生生物体体内积累汞,通过食物链传递给营养级顶端的人类。镉通过人饮食进入身体后影响肾脏,使肾小管的再吸收能力下降,过多的钙长期通过尿液损失,从而导致骨质疏松和骨骼软化会给人带来巨大的疼痛。重金属铅对人体危害极大,即使是微量的也会严重的损害肾脏,大脑和中枢系统,尤其是对胎儿和儿童影响更大,因为小儿体内屏障作用都比较弱不能阻碍铅的伤害,会直接影响孩童的智力发育和正常生长。

(2)砷、镍、铬对人体健康危害

饮用受砷污染的水,可发生慢性砷中毒,表现为皮肤色素沉着、白细胞减少或贫血。砷可与细胞中的含巯基的酶结合,抑制细胞氧化过程,还能麻痹血管运动中枢,使毛细管麻痹,通透性增高。更让人咋舌的是砷可致皮肤癌和肺癌。

具有致癌作用的还有镍,镍虽说本身的毒性不大,但是它具有生物化学活性,能激活或抑制一些酶如羟化酶、精氨酸酶等

。此外毒性较大的胶体镍或氯化镍会引起脑、肺、 肾出现水肿、出血等症状。镍还会使正常细胞向癌细胞转变,能使核糖核苷酸或脱氧核糖核酸复制失常,引发突变,从而致癌。

铬是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但是摄入量超标也会影响人体危害,甚至会引发细胞癌变。

四、水体污染的防治措施

水是生命之本,是人民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不可替代的物质基础,而现如今污染又是这样厉害。水资源短缺和污染严重这是个让所有人都值得深虑的问题。因此,更应预防水污染,保护好水资源,合理利用好水是当务之急。

1.减少消耗

当前我国的水资源的利用,一方面感到水资源的紧张,另一方面浪费污染很严重,同工业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许多单位产品耗水量要高得多。耗水量大,不仅造成了水资源的浪费,而且是造成水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通过企业的技术改造,推行清洁生产,降低单位产品用水量,一水多用,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等,都是在实践中被证明了是行之有效的。

2.建立城市污水处理系统

为了控制水污染的发展,工业企业还必须积极治理水污染,尤其是有毒污染物必须单独处理或预处理。随着工业布局、城市布局的调整和城市下水道管网的建设与完善,可逐步实现城市污水的集中处理,使城市污水处理与工业废水治理结合起来。

3.产业结构调整

水体的自然净化能力是有限的,合理的工业布局可以充分利用自然环境的自然能力,变恶性循环为良性循环,起到发展经济,控制污染的作用。关、停、并、转那些耗水量大、污染重、治污代价高的企业。也要对耗水大的农业结构进行调整,特别是干旱、半干旱地区要减少水稻种植面积,走节水农业与可持续发展之路。

4.控制农业面源污染

农业面源污染包括农村生活源、农业面源、畜禽养殖业、水产养殖的污染。要解决面源污染比工业污染和大中城市生活污水难度更大,需要通过综合防治和开展生态农业示范工程等措施进行控制。

5.开发新水源

我国的工农业和生活用水的节约潜力很大,需要抓好节水工作,减少浪费,达到降低单位国民生产总值的用水量。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对于缓解山东华北地区严重缺水有重要作用。修建水库、开采地下水、净化海水等可缓解日益紧张的用水压力,但修建水库、开采地下水时要充分考虑对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

6.加强水资源的规划管理

水资源规划是区域规划、城市规划、工农业发展规划的主要组成部分,应与其他规划同时进行。 合理开发还必须根据水的供需状况,实行定额用水,并将地表水、地下水和污水资源统一开发利用,防止地表水源枯竭、地下水位下降,切实做到合理开发、综合利用、积极保护、科学管理。

总之,现如今我国的水体污染十分严重,这直接关系到人类能否健康生存和社会是否能够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保护水资源,治理污染已迫在眉睫。我们应该重视水体污染的形势,关注水污染给人类带来的巨大损害,从而要加大对水体污染的治理,使得我们拥有个健康美好的生活环境和强健的体质。

人体健康的危害 篇7

1 甲醛

甲醛是一种无色、具有刺激性且易溶于水的气体。它有凝固蛋白质的作用, 其35%~40%的水溶液通称为福尔马林, 常作为浸渍标本的溶液。

室内环境中的甲醛从其来源来看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是来自室外空气的污染。工业废气、汽车尾气、光化学烟雾等在一定程度上均可排放或产生一定量的甲醛, 但是这一部分含量很少。二是来自室内本身的污染。甲醛主要来源于人造木板, 主要是生产中使用的;装修材料及新的组合家具是造成甲醛污染的主要来源;装修材料及家具中的胶合板、大芯板、中纤板、刨花板 (碎料板) 的粘合剂遇热、潮解时甲醛就释放出来, 是室内最主要的甲醛释放源[3];UF泡沫作房屋防热、御寒的绝缘材料。在光和热的作用下泡沫老化;用甲醛作防腐剂的涂料、化纤地毯、化妆品等产品;室内吸烟。

因此, 从总体上说室内环境中甲醛的来源很广泛, 一般新装修的房子其甲醛的含量可超标6倍以上, 个别则有可能超标达40倍以上。经研究表明, 甲醛在室内环境中的含量和房屋的使用时间、温度、湿度及房屋的通风状况有密切的关系。在一般情况下, 房屋的使用时间越长, 室内环境中甲醛的残留量越少;温度越高, 湿度越大, 越有利于甲醛的释放;通风条件越好, 建筑、装修材料中甲醛的释放也相应越快。

2 苯

工业上常把苯、甲苯、二甲苯统称为三苯, 在这3种物质当中以苯的毒性最大。室内环境中苯的来源主要是燃烧烟草的烟雾、溶剂、油漆、染色剂、图文传真机、电脑终端机和打印机、粘合剂、墙纸、地毯、合成纤维和清洁剂等。甲苯主要来源于一些溶剂、香水、洗涤剂、墙纸、粘合剂、油漆等, 在室内环境中吸烟产生的甲苯量也是十分可观的。据美国EPA统计数据显示, 无过滤嘴香烟、主流烟中甲苯含量是100~200μg, 侧/主流烟甲苯浓度比值为1.3。二甲苯来源于溶剂、杀虫剂、聚酯纤维、胶带、粘合剂、墙纸、油漆、湿处理影印机、压板制成品和地毯等。

3 氨

在我国很多地区, 建造住宅楼、写字楼、宾馆、饭店等的建筑施工中, 常人为地在混凝土里添加高碱混凝土膨胀剂和含尿素的混凝土防冻剂等外加剂, 以防止混凝土在冬季施工时被冻裂, 大大加快了施工进度。这些含有大量氨类物质的外加剂在墙体中随着湿度、温度等环境因素的变化而还原成氨气从墙体中缓慢释放出来, 造成室内空气中氨浓度的大量增加。同时, 室内空气中的氨也可来自室内装饰材料, 比如家具涂饰时使用添加剂和增白剂大部分都用氨水[4]。烫发过程中氨水作为一种中和剂而被洗发店和美容院大量使用。

4 二氧化硫

二氧化硫是具有强烈辛辣刺激气味的无色气体, 二氧化硫对室内环境的污染与家庭炊事模式、通风情况、室内结构和燃料重量有关, 我国农村多数农民以烧煤饼、煤球及蜂窝煤为主, 由于炉灶结构的不合理, 煤不能完全燃烧, 排放出大量的污染物, 其中以二氧化硫为主, 吸烟过程中也会产生二氧化硫。曾经有研究表明燃煤户室内空气中二氧化硫的含量比燃气户高的多。

5 二氧化氮

通常人们所指的氮氧化物是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总称, 一氧化氮在空气中很容易转化为二氧化氮。室内环境中氮氧化物主要是由于烹饪和取暖过程中燃料的燃烧, 此外吸烟时也可产生氮氧化物。我国城市家用燃料主要是煤炭, 包括原煤和型煤, 占燃料总量的50%~80%;其次是煤气和液化气, 占20%~50%。

6 一氧化碳

室内环境中的一氧化碳主要来源于煤气泄漏和炊厨过程中的不完全燃烧, 特别是当炊厨人员在开着煤气灶具的情况下却因故离开厨房, 煮沸食物外溢将开着的煤气灶浇灭后, 大量煤气直接进入室内必将酿成大祸。室内环境中的一氧化碳还来源于吸烟和取暖设备。1支香烟通常可产生大约13 mg一氧化碳, 对于透气度高的卷烟纸, 可以促使卷烟完全燃烧, 产生的一氧化碳量会相对较少。取暖设备产生的一氧化碳也是由燃料不完全燃烧引起的。

7 二氧化碳

室内空气二氧化碳在0.07%以下时属于清洁空气, 人体感觉良好;当浓度在0.07%~0.10%时属于普通空气, 个别敏感者会感觉有不良气味;在0.10%~0.15%时属于临界空气, 室内空气的其他症状开始恶化, 人体开始感觉不适;达到0.15%~0.20%时属于轻度污染, 超过0.2%属于严重污染;在0.3%~0.4%时人呼吸加深, 出现头疼、耳鸣、血压增加等症状, 当达到0.8%以上时就会引起死亡。

8 可吸入颗粒物

可吸入颗粒物指悬浮在空气中, 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10μm的颗粒物。空气中的颗粒物来源广泛, 扬尘、细菌、毛发、头屑、壁虱、尘埃、烟雾及空气中的有害物质与可吸入颗粒物结合, 构成危害极大的过敏源。

9挥发性有机污染物 (VOCs)

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分为4类, 即极易挥发性有机物 (VV OCs) 、挥发性有机物 (VOCs) 、半挥发性有机物 (SVOCs) 和与颗粒物或颗粒有机物有关的有机物 (POM) , 而在对室内有机污染物的检测方面基本上以VOCs代表有机物的污染状况。室内环境中VOCs的来源主要是由建筑材料、清洁剂、油漆、含水涂料、粘合剂、化妆品和洗涤剂等释放出来的, 此外吸烟和烹饪过程中也会产生。

参考文献

[1]陈旬, 林华香.光催化氧化技术在室内环境化学污染治理中应用[J].福建环境, 2002, 19 (5) :29-31.

[2]李娜, 沈东.浅析室内化学污染物的来源及危害[J].考试周刊, 2009 (17) :236-237.

[3]马晓君.家庭装修主要化学污染物的产生和监测[J].甘肃科技, 2010 (4) :114-115.

人体健康的危害 篇8

1 镍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1.1 炎症

镍对人体最大的危害就是皮肤, 直接影响皮肤的颜色, 引发接触性皮炎。皮肤接触镍后, 以剧痒为首发症状, 随后出现丘疹、疱疹, 以及红斑, 病情严重者甚至出现溃烂、化脓等炎症反应。有报道称, 长期接触镍, 容易出现头发变白、沙眼、慢性咽炎等, 并且低浓度镍及其化合物与盐酸、氨等的联合毒性作用更大, 通过皮肤黏膜、呼吸道, 引起皮炎、气管炎, 以及肺炎。

1.2 癌症

有报道称, 镍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2]。镍冶炼工人容易患肺癌和鼻咽癌, 主要是镍对呼吸道和肺脏有着强烈的刺激和损害, 镍离子进入人体细胞后, 水溶性镍离子迅速聚积在胞浆, 而不溶性镍离子迅速进入细胞核, 发挥细胞毒性作用。有报道称, 白血病的发病也与镍含量超标有关。

1.3 神经衰弱

长期接触低浓度镍, 容易出现失眠、多梦、脱发、视力减退、恶心等神经衰弱症状, 这可能与低浓度镍对神经细胞的毒性作用有关。

1.4 系统紊乱

金属镍的毒性相对较小, 而胶体镍、镍盐的毒性相对较大, 长期接触容易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功能紊乱, 出现头晕、恶心、呕吐、胸闷等症状, 以致肺水肿、呼吸衰竭, 甚至死亡。

1.5 其他

镍还会降低生育能力, 具有致畸、致突变等毒性作用。另外, 哮喘、尿结石等疾病的发生、发展, 也与镍含量有关。但是, 作为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 当人体缺镍时, 也会出现生长发育迟缓, 机体对铁吸收较差, 引起红细胞减少, 导致机体出现贫血等症状。

2 镍对人体健康危害的作用机理

2.1 影响遗传物质的合成

镍与DNA中磷酸酯结合, 影响DNA合成、RNA复制, 以及蛋白质合成等, 引发突变, 最终形成癌症。

2.2 影响多种酶的活性

镍通过激活、抑制精氨酸酶、羧化酶等人体重要酶的活性, 发挥对人体的致癌作用。镍还能够抑制ATP酶, 增加血管、血脑屏障的通透性, 抑制琥珀酸脱氢酶、细胞色素氧化酶的活性, 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2.3 影响内分泌腺作用

镍打乱了垂体功能, 降低肾上腺皮质功能, 使甲状腺结合碘功能降低, 影响机体的内分泌功能, 还会干扰组织代谢, 抑制抗体、干扰素的合成。

2.4 影响基因表达

镍可能导致基因点突变、基因丢失、基因扩增、镍指、镍肽复合物, 以及诱导合成活性氧等方面, 发挥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作用, 直接或者间接导致癌症。

2.5 影响电解质的离子含量

镍导致电解质分布失衡, 容易引起心肌传导功能障碍, 甚至导致肌肉麻痹。

3 镍中毒的预防

对于机体缺镍患者, 注意食疗与药物疗法的结合, 及时补充体内镍含量, 减少对人体健康、发育的影响。从事冶炼、电镀等工作的工人, 由于长期接触镍, 容易引起镍中毒, 而某些燃料、香烟的燃烧过程也会形成镍化合物, 引起不同程度的镍中毒反应。镍中毒的潜伏期相对较长, 有的甚至几十年, 因此对镍中毒的预防工作不能忽视, 必须得到足够的重视和落实。通过使用无镍电镀方式, 减少镍对冶炼、电镀行业工人的身体损伤, 对废旧电池进行回收利用, 减少了镍对环境、人体的危害。在日常生活中, 尽可能减少镍的接触, 尤其是妊娠期妇女, 需要远离镍, 避免镍对母婴健康的危害。生活中不要长期使用不锈钢或其他金属类餐具、饮水用具, 不用不锈钢器皿煎熬中药。对于工业镍的危害, 主要通过腐植酸树脂对镍离子进行交换, 或者膜电解法, 有效处理了含镍工业废水。

4 小结

在地球上, 镍含量仅次于硅、氧、铁、镁等元素, 居于各类元素排名的第五位, 镍含量最高的是天然镍铁合金, 土壤中镍主要源自岩石风化、大气尘埃、灌溉水、肥料、腐尸等。人体多通过口腔、呼吸、表皮吸收等方式, 造成镍在体内的蓄积, 最终导致肝、肾、脾等重要脏器的损伤, 诱发鼻咽癌、肺癌等[3]。

镍不仅是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 对于机体所需酶的合成、代谢过程中, 发挥重要的临床作用, 但是当镍含量超标或者镍含量不足时, 均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的危害, 主要以皮肤损伤、呼吸系统功能障碍, 以及致癌、致突变毒性作用为主。对于镍对人体健康毒性作用的机理还不是很清楚, 可能与DNA、RNA等遗传物质合成、基因表达变化, 以及多种机体重要酶活性有关。对于镍中毒的防止工作, 除了做好环境治理工作外, 冶炼工厂需要做好通风排毒等防护设施, 并且加强个人防护, 对于存在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皮肤过敏者, 不易从事镍作业。同时, 在日常生活中, 人们注意不吸烟、远离镍制品, 从衣食住行等方面, 提高镍中毒的防范意识。对于急性镍中毒患者, 应用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 进行紧急救治, 尽可能降低镍对人体健康的毒性作用。对于镍含量不足患者, 多食海产品、坚果, 以及茶叶等食物, 及时补充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 减少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摘要:本文探讨了重金属镍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炎症、癌症、神经衰弱、系统紊乱, 以及降低生育能力、致畸、致突变等) , 以及对镍中毒的预防措施。

关键词:镍,健康,危害,预防

参考文献

[1]皮嵩云.低浓度镍对人体健康影响的探讨.实用预防医学, 2008, 13 (4) :969.

[2]崔守明.某镉镍电池生产企业职业病危害调查.医药论坛杂志, 2009, 27 (18) :68-70.

人体健康的危害 篇9

1. 酸雨的概念

酸雨正式的名称为酸性沉降, 它可分为“湿沉降”与“干沉降”两大类, 前者指的是所有气状污染物或粒状污染物, 随着雨、雪、雾或雹等降水形态而落到地面者, 后者则是指在不下雨的日子, 从空中降下来的落尘所带的酸性物质而言。

在自然条件下, 大气中的CO2浓度一般为300ppm。, 当大气中的CO2溶于纯净的雨水中后, 得出雨水的PH值在5.5~5.7之间, 国际值一般取5.6为本底质。PH值在5.0~5.6之间, 不产生明显危害, 小于4.5, 产生严重危害。

2. 我国酸雨的分布

当前, 世界最严重的三大酸雨区是西北欧、北美和中国。欧洲北部的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是最早发现酸雨, 并引起注意的地区。在20世纪70年代, 西北欧的降水p H值曾降至4.0, 还向海洋和东欧方面不断扩展, 北美的东部降水p H已降至4.5。

我国的能源结构以燃煤为主, 因此, 在我国, 酸雨一般属于硫酸型。我国自70年代开始对酸雨进行监测。我国酸雨大部分分布在长江以南, 其中四川、贵州、湖南、广西、广东、江西、安徽、江苏、浙江等附近酸雨频率在40%以上, 西自四川峨眉山、重庆、金佛山、贵州遵义、广西柳州、湖南洪江和长沙, 向东直至安徽徽州, 形成一条突出的酸雨带, 酸雨频率均在80%以上 (见右上图) 。我国酸雨一直呈发展趋势, 已经形成华中、西南、华南和华东四大酸雨区。目前, 中国已成为仅次于欧洲和北美的世界第三个主要酸雨区。

3. 酸雨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3.1. 酸雨对人体健康的直接危害

酸雨或酸雾对人类的最重要影响是呼吸系统的问题, 酸性物质会对肺的呼吸功能产生影响, 尤其是进入青春发育期的少儿肺脏支气管相对较直, 酸性物质容易到达细支气管和肺泡, 对末梢小气道的通气功能造成损害。这可引起急性和慢性呼吸道损害, 轻者可引起咳嗽、声音嘶哑等上呼吸道炎症;重者可产生呼吸急促、胸痛, 甚至可发生肺气肿及肺心病。此外, 在某些特定条件下, 若形成酸雾, 侵入人的肺部, 能够导致肺水肿、肺硬化。另外大量研究表明, SO2对于在呼吸道中起主要防御功能的肺泡巨噬细胞有严重损伤作用, 其后果将会使呼吸道感染, 肺肿瘤的发生机会大大增加;当SO2经过呼

吸道被吸收后, 约40%~90%进入血液而分布于全身, 也有部分被红细饱吸收并有2/3的进入红细胞内部, 引起血液p H值显著下降, 使肺泡动脉血氧压差发生变化。大量吸入酸雨中的SO2后, 人体会感到窒息并引发细胞毒性, 从而对中枢神经系统也产生一定的损害。

酸雨或酸雾也可刺激人的眼睛, 致使沙眼患病率提高, 酸雨污染较重区的沙眼检出率与污染较轻区检出率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

3.2. 酸雨对人体健康的间接危害

酸雨使土壤中的有害金属被冲刷带入河流、湖泊, 一方面使饮用水水源被污染;另一方面, 这些有毒的重金属如汞、铅、镉会在鱼类机体中沉积, 人类因食用而受害, 可诱发癌症和老年痴呆, 再次, 农田土壤酸化, 使本来固定在土壤矿化物中的有害重金属, 如汞、镉、铅等, 再溶出, 继而为粮食, 蔬菜吸收和富集, 人类摄取后, 中毒, 得病。据报道, 很多国家由于酸雨影响, 地下水中铝、铜、锌、镉的浓度已上升到正常值的10~100倍。

4. 面对酸雨的危害气象部门可以采取的措施

4.1. 加强我国的酸雨监测, 实现酸雨监测资料共享

我国现有两个国家级酸雨监测网, 一个是中国气象局于九十年代建立的, 拥有88个酸雨监测点, 覆盖全国所有省份, 主要布设在各地气象站和大气本底监测站, 监测结果代表我国大气酸雨的背景状况;另一个是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建立的, 拥有覆盖全国的239个酸雨监测站, 除了7个是背景监测站以外, 其余都设立在城镇地区, 代表我国城市地区的酸雨污染水平。为研究致酸污染物的跨国输送、不同地区酸性污染和临界负荷、酸雨的生态影响及其防治方法和提高中国酸雨防治水平, 中国气象局与国家环境保护局应加强合作, 建立两个国家级酸雨监测网之间的资料共享是势在必行的。

此外, 还需在巩固和加强现有观测站网的基础上, 增加我国西部和偏远地区观测站, 加强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在能够代表我国不同气候地区中, 选择50个站点开展降水、雾和干沉降的样品采集, 进行化学成分的分析。选择30个左右的站点进行降水化学中的同位素观测。充分发挥酸雨监测网的效益, 以便更深入地分析我国酸雨的形成机制和远距离输送特征, 评价酸沉降数值预报模式。

4.2. 气象部门发布逆温预报对酸雨的防治有较大的意义

要形成酸雨, 首先要有污染源条件, 即酸性污染物的排放以及转化条件。如果大气中二氧化硫的排放量较大, 污染严重, 降水中SO42-的浓度就高, p H值就低。例如我国的西南地区直接使用高硫煤, 二氧化硫的排放量大, 加上湿度大、气温高有利于二氧化硫的氧化, 所以我国西南地区酸雨比较严重。如果再出现逆温现象, 由于逆温的出现会限制空气的垂直对流, 上下层空气减少了流动, 近地面层大气污染物“无路可走”, 只好原地不动, 越积越多, 污染物不易扩散, 这样, 污染将进一步加强, 酸雨的危害进一步加大。

但是气象部门关于逆温预报产品的发布目前还是空白, 因此在酸雨危害较大的地区, 由气象部门发布逆温预报对预防酸雨危害有较大意义。

摘要:酸雨是一种全球性的大气环境, 本文主要讨论酸雨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提出防治酸雨的气象学措施, 指出中国气象局与国家环境保护局应加强合作, 建立两个国家级酸雨监测网之间的资料共享势在必行, 同时气象部门发布逆温预报对酸雨的防治有较大的意义。

关键词:酸雨,人体健康,酸雨监测,逆温预报

参考文献

[1]黄美元, 徐华英, 王庚辰.大气环境学.气象出版社

[2]姚丽华.气象学.中国林业出版社

[3]陈宇炼.酸雨对人体健康的潜在危害.环境与健康杂志.1 9 9 0年0 2期

[4]南通市气象局.酸雨对人类身体健康的影响及其防御建议

人体健康的危害 篇10

1 室内空气中常见有害物质

1.1甲醛,具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为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人在呼吸时会将其吸入体内。长期与低剂量甲醛接触,会造成女性月经紊乱、妊娠综合征、慢性呼吸道等疾病,还会造成新生儿染色体异常、体质降低等问题,如果问题严重,会诱发鼻咽癌等恶劣症状。浓度较高的甲醛对免疫系统、肝脏和神经系统等都会带来伤害。根据《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18883-2002,为保障居住环境安全,标准规定甲醛小时平均浓度控制在0.10mg/m3。

1.2氨,是一种有强烈腐蚀性与刺激性臭味的碱性气体,具有较强的溶解性。浓度较高时,不但具有腐蚀作用,还会利用三叉神经末梢反射造成呼吸停止及心脏高停搏。如果将氨吸入到体内,会出现咽痛、流泪、咳嗽、呼吸困难、胸闷等症状。根据《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18883-2002,氨小时平均浓度应低于0.20mg/m3。

1.3苯系物,属于芳香族,其中,苯被世界卫生组织定义为严重的致癌物质,能够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且受到医学界公认。在短时间内,人吸入高浓度二甲苯或者甲苯,会造成中枢神经麻醉,轻则恶心、乏力、头晕、胸闷,重则昏迷、呼吸系统衰竭,甚至死亡。苯的慢性中毒,对眼睛、上呼吸道、皮肤等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18883-2002规定苯小时平均浓度为0.11mg/m3,甲苯和二甲苯分别为0.20 mg/m3。

1.4总挥发性有机物质(TVOC),刺激性和毒性是TVOC的常见特征,有些化合物有基因毒性,能导致免疫功能失调,伤害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头痛、嗜睡无力、胸闷、头晕等问题,还会影响消化系统,出现恶心、食欲不振等症状。《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18883-2002规定TVOC8h均值应控制在0.60mg/m3。

2 室内空气有害物质防治措施

通过上述总结得知,室内空气中有很多有害物质,严重威胁人体健康,所以,我们从实际情况出发,制定出几点有效防治措施。

2.1 装修要科学

2.1.1 装修设计方案要科学,以设计为总策划,按照室内通风能力、人们在其中的停留时间和建筑物内空间大小等,将不同的要求提出来;在设计室内通风时,需要注意风量要求;在设计时,需要按照有害物质限量系列标准要求选择材料,计算材料用量、有害物质含量等。

2.1.2 开展装修时防止将化学性毒物应用到施工中,避免给环境带来污染,例如在清除油漆或大面积除油时,防止使用汽油、甲苯和二甲苯等。防止将含苯系物溶剂的胶粘剂、稀释剂、处理机和涂料等应用到室内。为了将氡的析出量降低,建设部门应该将氡含量高的地段避开,必须要封闭处理墙体裂缝、管道洞孔和地面等。施工期间强化室内的通风换气。

2.1.3 从源头对污染物进行控制。生产企业应对生产工艺过程进行不断的改革,将有害物质的应用量降低,在特制的烘烤室内先放置产品,提升有害物质的释放量,等有害物质释放量足够低时再向市场投放,建筑工程最好将氡气异常的地质环境避开,采用科学的处理对策,将地质土壤环境内所生成的氡有效减少。建筑施工及装饰装修中所应用的混凝土外加剂和阻燃剂要严格把关,禁止应用含有尿素、硝铵、氨水等挥发成分。

2.2 入住要科学

2.2.1 居室装修完毕,将家具全部放入室内,闲置一段时间,等材料中的有害物质充分散发,两三个月的通风后,关闭门窗12h,检测有害物质含量合格即可入住。

2.2.2 居室装修完毕若着急入住,可在室内安装过滤措施,或者使用光催化空气净化剂,将挥发出来的有害物质过滤或分解。一定要注意换气通风。检测合格即可放心居住。

2.2.3 入住的同时,可以将硅胶、绿色植物或活性炭等放在室内,可以部分吸附室内存在的有害物质。注意检测室内空气有害物质含量,可委托具有室内检测资质的单位检测,注意有害物质是否超标。

3 结语

总的来讲,装修居室过程中应用很多合成性材料,甚至有时必须使用对人体产生危害的物质,装修过后,有害物质不断挥发,随着时间增长,浓度不断扩散到空气中,如何有效防止这些有害物物质对人体带来的伤害,就成为一项比较重要的工作。所以,我们必须要从实际情况入手,找出室内存在的有害物质,然后制定出科学、合理的防护对策。对此,文章首先分析室内环境空气对人体健康有危害的物质,其次,制定出有效的防治对策,从而有效保证我们的居住卫生安全,保护我们的身体健康。

摘要: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购买房屋、居室装修装饰已逐渐成为消费热点。然而,市场中装修和装饰材料良莠不齐,很多装修装饰材料中的有毒有害物质高度超标,严重污染室内空气,给人体健康带来巨大威胁。因此,找出这些有害物质并制定有效防治措施,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关键词:室内空气,有害物质,人体健康,防治

参考文献

[1]王珉.浅谈室内空气中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及防治措施[J].安徽化工,2012(01):85-86.

[2]张仁兴.空气中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及防护措施[J].中国井矿盐,2016(07):852-853.

酗酒对人体的危害(综述) 篇11

1 急性酒精中毒

酒中的主要成分是乙醇, 别名酒精, 乙醇经胃和小肠在0.5~3 h内完全吸收, 对大多数成年人的致死量为纯乙醇205~500 ml[1]。

急性酒精中毒对机体的损害主要表现为:消化系统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消化道出血、急性糜烂性胃炎、胃出血, 胃镜检查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胃溃疡等[2]。神经系统主要表现为记忆力下降、语无伦次、共济失调、兴奋、抑制, 严重者出现抽搐、昏迷。呼吸系统主要表现为呼吸加快、面色苍白、口唇发绀。严重者出现咳嗽、咳泡沫痰或粉红色泡沫痰, 两肺中小水泡音等[1,2]。循环系统主要表现为血压下降、心动过速, 严重者出现心肌酶升高, 心电图表现为心动过速, ST段下移, T波倒置[3,4]。

急性酒精中毒导致多系统的发病机制目前认为与下列因素有关:因大量酒精快速吸收, 进入体内的酒精起过氧化代谢作用而蓄积, 进入血脑屏障后, 使内啡肽系统活性增强, 直接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的大脑皮质, 进而影响皮质下、延髓和脊髓[5]。破坏黏膜屏障, 溶解胃黏膜表面的脂蛋白, 引起氢离子反渗, 导致胃黏膜出血、糜烂, 引起消化系统损害[6]。乙醇损害肺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 使之通透性增加导致呼吸系统损害[7]。酒精在细胞膜水平对心脏细胞产生毒性作用, 使心肌细胞发生组织代谢改变, 心肌坏死、间质纤维化或肌膜、线粒体发生改变, 导致循环系统改变[8]。

单纯的急性酒精中毒患者的预后一般较好, 平均治疗时间不长, 可入院治疗或通过急诊科处理后可痊愈, 但经常的急性酒精中毒, 会对身体各器官造成永久的损害。

2 长期酗酒对人体器官的损害

2.1 对心脏的损害

乙醇对心血管系统的损害显著。有资料对36例酗酒者心电图分析显示异常率为47%[9];通过对163例酗酒者住院戒酒前后心电图资料分析显示, 治疗前心电图异常者占87%, 以ST-T改变、心律失常、心室肥大及传导阻滞为常见[10]。而通过对560例酗酒者健康状况调查表明, 酗酒组心血管疾病明显高于对照组, 相对危险性为3.4倍[4]。

2.2 对肝脏的损害

乙醇对肝脏的损害非常严重, 每日摄入乙醇大于40 g, 持续时间多于5年, 乙醇性肝病的危险性显著增加[11]。长期大量饮酒可引起谷氨酰转肽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天门冬氨酸转移酶异常, 并与饮酒量成正比[12]。而在携带乙醛脱氢酶2 (ALDH2) 变异基因型的饮酒人中, 每月饮酒总量大于3 kg者发生肝病的危险性为小于3 kg者的7.2倍, 并存在着显著的剂量反应关系[13]。同时酗酒和营养不良可加速肝炎, 乙型者肝纤维化的形成, 与肝硬化发生的危险性相关。饮酒时间多于10年与肝硬化形成显著相关[14]。通过病例对照研究发现, 饮酒时间越长、总酒精摄入量越大, 肝癌的发病危险越大, 酗酒使肝癌的发病危险增加2.57倍[15]。

2.3 对肺的损害

酗酒对肺脏影响的研究结果不一致, 有资料表明长期酗酒者发生急性肺炎的几率增加, 也是慢性酒精中毒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6]。另有资料显示未见酗酒对老慢支有明显影响[3]。

2.4 对骨骼、骨细胞的毒害作用

将使骨的重建和矿物质的形成变异, 引起骨密度下降, 酗酒可导致骨质疏松症[17,18], 另外, 酒精抑制骨骼基质细胞增殖及向成骨方向转化, 促使骨骼基质细胞向脂肪细胞转化[19]。

2.5 对消化系统的损害

目前认为长期的乙醇毒性作用可直接损害涎腺小导管, 使其内壁瘢痕化从而严重堵塞, 使唾液量显著下降。乙醇对涎腺的损害还表现为分泌钾、钠的作用明显减低, 尤其对泌钠影响更敏感、更显著[20]。

酗酒可引起急性胃炎, 饮酒的浓度越高胃黏膜的损害越严重[6]。饮酒与胃癌的关系研究意见尚不一致。虽然有学者认为单纯饮酒与胃癌发生无显著关系[21]。但通过对1991~2005年国内已发表的17篇胃癌危险因素的流行病学文献进行综合定量分析结果表明, 饮酒是国内胃癌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在饮酒的高危人群中其胃癌的回归危险百分比为50.7%, 在一般人群的回归危险百分比为17.78%。有研究发现不同的饮酒类型与胃癌的联系程度不同, 饮烈性酒的危险性高于低度酒[22]。

酗酒可以造成对肠的损害。乙醇可使肠绒毛上皮细胞退行性改变, 可降低小肠对脂类的吸收功能, 抑制饮食中亚油酸、花生四烯酸等长链脂肪的吸收[23]。

2.6 对生殖系统的损害

酒对性功能有抑制作用, 因酗酒而导致性衰弱方面则男性更比女性多见, 且程度严重[24]。通过对560例酗酒者健康状况调查发现, 酗酒者中55%感到性欲下降[4]。饮酒与精子畸形密切有关, 可使精子活率和A级精子活力显著下降[25,26]。男性不育症的发生与饮酒有一定的相关性, 酗酒可能是造成男性不育症的原因之一[27]。

酗酒者中, 男性约有50%患有性功能障碍, 如果酗酒不能得到及时的控制和治疗, 最终可能完全失去性交能力;女性约有25%患有性功能障碍[28]。

上一篇:实现结构下一篇:线路阻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