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滋味

2024-10-31

人生滋味(共7篇)

人生滋味 篇1

这边那边

今天起一个大早, 走高速, 还不到九点, 朋友吴露就用他的越野车给我送到了吴店镇。大哥和弟弟正站在街口等我。回乡上坟, 这是一年一次雷打不动的老规矩。今年的清明节是4月5日, 我们家乡的乡俗是不能在清明的当天上山, 要么前三天, 要么后三天。村人们一般是选在前三天。这类事我们兄弟都不懂, 不懂, 就从众。

吴露还要赶回市里忙他的事情。临走时他问晚上了要不要再来接我, 我说不用。车发动了, 他又从车窗里探出头来说, 那你就在老家多住几天吧, 难得今年的天气好!他没说今天, 说今年, 是指没有以往按惯例前来造访的“雨纷纷”。我向他挥了挥手。想前些日手机里还反复预报有雨, 还一直担心乡下的泥路不好走呢, 好在只阴冷了几天, 说晴也就晴了, 一晴气温迅即转暖且呈直线上升。昨天终于把捂了一冬的毛衣脱了, 怕上山路热, 临走时又减去一件秋裤。妻说你这岁数了不行, 不能减太猛, 要感冒的, 叫我再穿上。可穿上了还是觉得多, 就又脱了。看来脱了还是对的, 一路上春气徐徐清而不冷, 旷野路边绿树芳草鸟语花香, 到了吴店镇上, 姑娘们都穿起裙子来了。吴店是枣阳市的一个大镇, 它是枣南往沙洋、荆州、宜昌等地的交通要道, 平时就人多, 逢节就更热闹了。我和哥、弟挤进人堆里买了黄草纸、鞭炮、坟飘儿和柳枝, 又挤出来在路边用百元大票在草纸上一一捶打——把草纸打成冥钱。这还是传统的老做法。时下新派的儿孙们早不买草纸了, 买现成仿真的人民币, 有百元万元乃至十万元一张的超大票儿, 三五块钱就可以买上千万, 甚至是几个亿——买冥钱论的是“张”数, 不论“元”数, 想给地下的老子送多少就买多少, 免去了在黄草纸上拍拍打打的麻烦。

待打完纸钱, 一叠一叠地在挑篮里码好了, 我心里反而不安起来, 算算我们兄弟挑一担的纸钱还不及别人一张的冥票多, 由此及彼, 父母亲在那边岂不又要受穷?真是穷怕了, 遂转过去也买了冥票儿两个亿。大哥、弟弟都笑, 我也感到好笑, 可是, 钱多好办事, 谁又能保准这边看起来的假票儿, 到了那边就不会成为真票子了呢?

父母、二哥的坟墓都在镇子前面的山腰上。山上多松柏, 多樟槐, 更多野花。每年一到三四月, 便杂花生树, 漫山的灿烂。开得最多的要算一种叫晕头花的花 (不知学名) , 茎细叶小, 花成串儿, 色淡紫, 都半尺或一尺来高, 一束一束的摇曳在路边坡下。为什么叫晕头花啊?弟弟说, 听说是闻着头脑发晕呢。我采一把放到鼻前嗅嗅, 没晕, 倒是有一种甜甜的清香味;再就是那些白繁繁的野荆花及贴地的像星星一样的是碎米花了。蒲公英花也不少。偶尔在背阴的陡峭处还可见飘飘拂拂的迎春花, 奇怪, 怎么四月了还有迎春花?当然, 最抢眼、最热闹的还是坟头上“盛开”如灯笼似的大红大绿的锈球花、牡丹花——这些花都是“开”在柳枝上的——小时候记得乡人们上坟用的剪彩花都是白色的, 而且小, 是取一种淡淡的静哀;现在不同了, 现在什么都讲究热闹好看。这样也好, 热闹些, 好看些, 益于视觉的愉悦, 以免给自己留下过多伤感的机会。——毕竟, 活着的人也都活得孤独沉重不容易, 不在外在的形式上寄托一下, 冲淡一下, 麻木一下, 一旦勾起早已深埋的凝血亲情, 怕是支撑不住。

半晌时起风了, 不算大, 松树的枝叶呜呜吹起鸽哨。还好, 已叩过了头, 手边的火焰渐息, 风急急的在地上打旋, 灰烬如黑色的蝴蝶飘飘飞升, 消逝。物质的转化, 会觉得肉眼看到的一切都不真实, 很容易想它们就是先人的魂魄。

桃之夭夭

中午去镇上弟弟家吃饭。弟媳妇做菜的手艺真是好, 春韭、水芹、茼蒿、不起豆油的白豆腐、青菜苔, 皆清香馥郁, 鲜嫩可口。木心说, 中国的瓜果蔬菜, 无不有品性, 有韵味, 有格调, 是天赋的清鲜。这话看来不假。口腹之欲, 让我想起“莼鲈之思”。可晋时张翰的潇洒, 现代如我辈是绝不敢做, 也做不到了。饭间聊起了妹妹下岗的事, 弟弟、弟媳所在的造纸厂因为污染被上级强制叫停的事, 怎么办呢?打工去?都是几十岁的人了哇!日子得继续, 一时又没有什么好主意。原定今年给父亲立碑, 大哥大嫂都说再等一等。长子如父长嫂如母, 我们都是听大哥大嫂的。

午后坐小院里喝茶, 晒太阳, 身上就有了暖哄哄的太阳的气味。“还乡”的恬静, 有如在地边青草丛里听小虫子们叽叽鸣叫。其实说“还乡”谈不上, 一是没有“锦衣”, 二是吴店镇严格说还不是我的“乡”, 我的“乡”在镇子以东三里之外滚河北岸的周家湾。我出生在那儿, 并在那儿生活了二十多年。大哥说, 伦保 (我二哥) 过世时湾里人帮忙大, 为答谢乡亲们他去年回过一趟老家。大哥说老家湾子变完了, 快认不得了, 过去的房子包括我们家的老屋都被人推倒重新盖起二层楼了。我问大哥, 我们家从湾里搬到镇上有多少年了?大哥说八五年搬的嘛, 那时你还在学校读书呢, 现今有二十多年了。看, 又一个二十多年!人间祸福, 辗转周旋, 一百年也就五个二十年, 眨眨眼就过去了。此时我们坐在小院儿里晒太阳, 喝茶, 说往事。——太阳若梦, 往事若梦, 人若梦。

忆及老湾子, 最早入梦的应该是那条被折的桃花枝。在村西头, 在三通间的牛屋里, 中间用两根松木杆子隔开, 一边是吃草的牛, 一边就是村里读书的娃娃们。我们老师是来自县城的女知青, 一对齐腰大辫子的美人儿, 人面如花, 美而惆怅。惆怅, 大概就是因为牛屋外的那片桃园吧。桃园是生产队的桃园, 有百十多棵。春头上, 老师用鸟儿一样翠的声调教我们唱:“春天来了, 青草发了, 窗外的桃花开了……”我们亦鸟儿样地跟着唱:春天来了, 青草发了, 窗外的桃花开了……

第二天一早背着书包上学来, 天还冻得脸红鼻涕流, 可那桃园的桃花就真格开了——桃花一夜雪如堆——红雪, 如云。那时候我们才发毛 (启蒙) , 没有书本, 书包里除了一支铅笔和用纸烟盒自订的作业本外没有其它。所谓教唱的课文, 我估摸是她编的。她把自编的课文一笔一划地写在黑板上, 然后转过身来, 用根细细的柳棍儿指着教我们。可我们哪有心事去看黑板上的字啊, 都在看她桃花儿一样的脸, 她那双清澈如晨露的大眼睛。老师好漂亮!

那老师姓什么呢?想过, 一直没想起来。现在能记得的只是她的俊模样儿了。再记得的就是在桃花盛开的第二天?或是第三天?从外队 (后来听说是第十一生产队) 来了一个男知青和她相拥在繁花如锦的桃园里。可万没想到被队上喂牛的黑老戈 (人黑, 姓戈) 发现了。黑老戈是个老光棍儿, 不过这并不主要, 主要他是老党员, 还是村队委会的成员, 自然是有资格教育她:自身不正哩, 还不把娃娃们教歪了?一愤怒, 告到支书那儿, 最直接的证据, 除了他亲眼所见的“亲了嘴儿”, 就有一条被她折断的桃花枝。

记忆的春天, 其桃花开也忽焉, 落也忽焉, 如雪片一样, 缓缓而下, 幽若芳魂——比喻, 有如蔡琴的歌声:温情款款, 隐隐忧伤。桃花毕竟是太美艳, 美而易折, 刚一转身就觉出它别样凄凉的意蕴了——老师走了, 有两说:先说是和那男知青结婚去了, 这故然好;可后一说就不好了, 说是死了, 并且得到了某些村人的证实。为何而死?这就不该是小孩子知道的事情了。我辍学了, 好玩儿得很, 二十几个孩子坐在有牛吃草有牛屙屎的教室里空等了一个上午, 之后, 队长来了, 队长来了说各人把自家的小板凳搬回去吧!在我读书生涯中共有两次辍学, 那是第一次, 是集体辍学。

巧的是, 没过几年 (可能是三五年吧) , 黑老戈也死了。而且同是在春天。在生长过那片桃树林的土地上 (桃园已废) , 队里办起了养猪场, 盖了豆腐铺, 喂牛的黑老戈和养猪的菊姑娘就在豆腐铺的柴禾窝里亲了嘴儿, 过了皮。呜呼!桃园虽废, 曾经盛开的桃花却依旧温暖着乡人的粗粝生活。只不过, 黑老戈的年龄已快能做那菊姑娘的爷了。但古话说得好, 春天里枯树也想开花, 何况人心?要命的不是他的年龄, 是他的觉悟——头上有一顶共产党员的红帽子, 他在遗书里写到:我对不起人民, 对不起党……

时光如烟。大哥说, 那片桃园他已是很恍惚了。又问:你还辍过学?……我终于明白, 童年经历的事情大多是靠不住的, 就像春天的花朵, 一旦枯萎零落她就不再是花了, 是泥。

——人世不过如此, 一回首, 皆成往昔。

人生滋味 篇2

当被人责备时,你会从心底感到愧疚;当同学夸奖你时,你会倍感高兴;当看见别人抛下你玩耍时,你就会感到孤独;但有人在背后说你坏话时,你会伤心;当要去一个你从来没去过的地方时,你会感到兴奋。你要是问我这是什么,我会毫不犹豫地说:“这是人情绪中的喜、怒、哀、乐。”我要是问你,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你肯定会告诉我:“有过。”这就是人生的滋味。

滋味不仅仅是那样,有时,滋味会变成糖果。当然,不可能全是甜的,它们也有很多味道,酸的,甜的,苦的,辣的,咸的。当你吃到黑色的糖果时,他不一定是甜甜的可乐味,也有可能是咖啡味。滋味像五味瓶一样,谁也无法知道你会打翻哪一味。

滋味也像色彩一样,有七种颜色,赤,橙,黄,绿,青,蓝,紫,有你喜欢的,也有你不喜欢的。但是,上天给了我们一样的东西,却有不一样的用途,所以,每个人的情况也不一样。

在生活中,你在选择它,但它从没抛弃过你。但是,这种挑选就像在抽签一样,在一张白纸里,有很多不同的结果,有让人高兴的,也有让人心酸的。它让有些人创造了财富,也让有些人坠入陷阱。

所以,在落魄时,滋味总会乘虚而入。而在你高兴时,它也总会为你助兴。它既是天使又是恶魔,被你心灵所驱使。如果要战胜它,很难,它就像另一个完美的你在挑战你的极限,如果要战胜它,先战胜你自己吧!战胜了自己,这种信念就会成为让你驶向成功的彼岸的动力。

人生的滋味 篇3

人的一生中总有那么一种难忘的滋味。

那种味道代表的是一段特殊的经历与心态。

每当吃到这个味道,你总能回忆起当年的场景;或者,每次遇到类似的场景,都可以唤你想起曾经的味道。

人生的“滋味:,怎能轻易忘记。

炸酱面像青春的线索

口述|英仕曼集团中国区主席 李亦非

铃铃铃……清脆的下课铃声尚未结束,我和同学们已经飞奔向学校食堂。每周五中午,学校食堂都有炸酱面卖,晚去一步就会卖完。没奈何,大家只能不顾仪态往上冲,真可以用“抢”来形容。

炸酱面,是我大学年代每周五中午的“必修课”。

其实,那个年代,物质匮乏已有缓解,炸酱面并不算特别好的食品,家里改善的时候,已经经常有饺子,甚至螃蟹这样的海鲜也偶尔能吃到。公平地说,学校食堂做的炸酱面并不比家里香,酱里除了些许肥肉丁,就只有一点儿黄瓜丝做配料。但是不知道为什么,所有的同学都说学校食堂的炸酱面好吃。

记忆深刻的理由首先是生理上的——饿。那时候,人还年轻,再加上学习期间既费脑子,又费体力,确实饿得快一些,往往还没下最后一节课就已经饥肠辘辘。如同现在的孩子约闺蜜逛街,到食堂吃午饭也是一种关于集体的记忆。几个要好的女生坐在一起,一勺一勺地吃炸酱面,那种情谊很难忘记。

还记得,当年我一个月的伙食费大约15元,炸酱面是一角钱一份,满满一大碗。如果跟大师傅认识,还能多给一勺。年轻的我尚不用考虑减肥,想吃多少全凭心情。

炸酱面的味道伴随的是我的快乐青春,那是一段无忧无虑的日子。念书的同时,我还在业余体校练武术,经常去全国各地比赛、表演,或是下部队下农村。一直以来,我脑子里有关那段日子的画面从未改变:那时,天总是蓝蓝的,我和同伴一路坐着火车,唱着歌,困了就睡在车厢的座位底下,日子再苦我们感觉到的也是快乐。当时的我,每天除了开心就是快乐,因为我拥有的是整个青春。

成长本身就是一种快乐。那段青葱岁月里,我没有任何烦恼,唯一要操心的就是把眼前的事做好。我的童年、青年时代都在这样的快乐中度过。无忧无虑的心态对我的成长产生了重要影响。我不反对别人性格的滴水不漏,我只能说,简简单单的生活给了我巨大的快乐。要知道,单纯并不是意味着没有追求、不上进,单纯只因为内心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和简单的快乐。

跟当年相比,现在的社会变得太物质,直接导致了贫富悬殊过大和环境恶化。想当年,中关村主干线的道旁全是大杨树,还能看见涓涓小河。从我们学校到颐和园,骑着自行车只需十几分钟。颐和园里游人很少,偌大的公园里最晃眼的就是荡漾的湖水,环境真可以用诗歌来赞美。反观现在的我们,每天要操很多心,想很多事。

先是煸炒肉丁,再用黄酱熬制,配上黄瓜丝、葱丝等菜码,其实,在上学前我自己就会做炸酱面,且花样比学校更丰富,甚至可以随心所欲地改良。也许正因为如此,与一般人不同,吃了这么长时间的炸酱面,我并没有心生厌倦。直到现在,每隔两三个月我还要吃一次炸酱面,不为别的,就是想重温青春。

同学聚会中,炸酱面更是大家回忆的焦点,每个人都记得当年吃面的幸福和等待下课的那种期盼。甚至回忆起某次男生打架,把炸酱面扣在头上的情景,那种感觉恍如昨日。

去年,送女儿去纽约上学,在纽约的餐馆花8.99美元吃了一碗炸酱面。吃饭期间,我不由自主地再次跟女儿说起我上学吃炸酱面的经历。这段经历我之前多次跟女儿提及,她现在都能倒背如流了。

青春的标记之外,炸酱面还意味着一种传承。对我来说,不管是青春岁月还是现在的日子,炸酱面是一种什么时候都可以吃的食物,其味道并不会因为岁月的更迭、环境的改变而改变。一碗炸酱面演绎的哲理简单而实在:从始至终,做最纯粹的自己最重要。

炸酱面就像一条线索,顺着它,生活无论变成什么样子,都可以追踪到自己喜欢的最初滋味。(采访|本刊记者张军)

望鱼兴叹

口述|浙江建龙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张伟祥

我喜欢吃鱼。走遍大江南北、国内国外,我吃过各种做法的鱼,但怎么也找不到那曾经的味道。那种味道只存在于记忆中:小时候,拿手好菜——红烧鱼。从年初盼到年末,就为吃到妈妈的

在我小时候,还是集体所有制,物质非常匮乏,虽然家家有饭吃,但是食物结构单调,一年四季只有萝卜、白菜、梅干菜等几样蔬菜,大鱼大肉的生活想都不敢想。只能熬到过年,生产队才会每人分配一斤鱼,半斤肉。按照这个比例,我们家能分四斤鱼,大概两条。

别小瞧这两条鱼,过年压桌的“大菜”全靠它。每一年,这道“大菜”都会连续十几天被摆上桌,只能看,不能吃。我只能咽着口水,眼巴巴地看着这盘鱼被一次次端上来,又被一次次原封不动地撤下去。

那时候过年,亲朋好友会轮流请客,这家聚一天,那家聚一天,每家请客的菜都差不多,“大菜”基本都是分到了那点儿鱼。每次去别人家吃饭,父母都要叮嘱我,不能吃人家的鱼,因为整个春节期间大家都要靠这道菜“装点门面”,招待客人。如果把别人家的鱼吃了,这家人就没有了招待客人的看家菜。所以,不管是自己家请客,还是别人家请客,我每次只能“望鱼兴叹”。这似乎也成了村子里约定俗成的规矩。好在,红烧鱼并不是永远吃不到。过了正月十五,招待完所有客人,除夕夜做好的鱼仍会剩下大部分。这时候,我就可以大快朵颐了。

凭心而论,这样的鱼吃了根本不健康。首先,烹制的时候就放了非常多的油和糖;其次,没有冰箱,热了凉,凉了热,如此折腾半个月,鱼早就变质了。可那时,我根本无暇顾及这些,只觉得红烧鱼特别好吃,又香又甜。

之后,父亲承包了农场,自家养鱼了,我才终于不用吃那些变质的鱼。即便如此,吃鱼也不能随心所欲,要看是不是有卖剩下的,才有我的盘中餐。直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吃顿鱼才不是问题。但此时的鱼早已不是记忆中的味道。

nlc202309020026

幸好,虽然尝不到“变质鱼”的特殊“美味”,但我依然可以经常品尝到妈妈的厨艺。

每次回老家,我一定要吃到她做的饭心里才踏实。即使有应酬,我也会尽量少吃一点儿,好回家再吃一顿妈妈的饭。

妈妈的厨艺与时俱进,拿手菜早已不止红烧鱼一种。例如,家乡名菜醉鸡,现在也是她的拿手绝技。说实话,我在很多绍兴菜馆吃过醉鸡,还没有一家的味道能够赶上她。有的时候,我也很奇怪:同样的材料和工序,为什么妈妈腌制出来的醉鸡就特别好吃?凡是品尝过妈妈手艺的朋友,也都赞不绝口。

这么多年来,为了事业离开家乡的我,在很多事情上都不适应,比如商业文化,比如生活习惯,比如人的思维模式,最不适应的就是饮食口味。就像有人说的,一个人最难改的不是乡音,而是饮食习惯。其实,我也明白,改变对于一个生意人是多么重要。很多时候,要不要改变涉及生存。一味抱着固有的初衷没有意义。

但即便如此,内心中我还是希望可以尽量长时间地坚守自我,始终保持最初、最真的心,不受任何外在因素污染。就像儿时吃过的变质红烧鱼,即便不是最香,也肯定赶不上饭店的珍馐美味,但那种味道代表的,永远是我记忆中独有的、不变的幸福。(采访|本刊记者修思禹)

荷包蛋蕴含的苦味

口述|英格索兰公司中国区总裁 宋振宁

“学不成就不要回来。”这是“笑话”之一。我会问:你们哪一位愿意为了一个受教育的机会,去借一笔数额庞大的贷款,以至济体制步入市场竞争体制的人生历程。

当时的中国没有改革开放,我出国前的那夜,太太对我说的话。我知道,她的本意并非决绝,而是要激励我,只能成功,不能失败。

1981年,刚刚改革开放不久的中国还没有掀起出国热。那一年,我办了自费留学。在经济上,我的压力很大。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给了我一个访问学者享受的访问辅助金,这笔钱除了支付学费,尚能保证我的基本生活。但是,来自中国的自费学生,仍算是“穷人”。

要知道,当时中国人的收入非常低,到了国外的中国人直接面对的是国内低收入和国外高消费水平的差距。最直观的例子是,当时我向香港的亲戚借了一笔钱,用于购买北京到多伦多的单程机票兼付首个学期的学费。如果以一名国内大学毕业生当年的工资水平计算,从参加工作到退休的全部收入也还不完这笔钱。这件事,至今都是我跟美国同事讲的于大到有可能一辈子还不清,还要遗留给子女。

虽然基本的生活有保障,但作为一名自费学生,我在消费方面仍很“谨慎”。从牙缝里省钱是中国人的传统。我也一样。学生带三明治午餐很普通,只不过,我的三明治是最廉价的。当时的美加两国,鸡蛋最便宜。为了省钱,我每天做两个荷包蛋三明治。

日复一日,每天的午饭都是如此。我留学的第一个学期,荷包蛋成了我最深的回忆。

其实,超市里有各种各样的成品汉堡,也有自制三明治需要的奶酪、火腿等食材,但那些材料和食品都比较贵。为了省钱,我才想出如此搭配。

好在,一个学期后,因为学习成绩特别优异,学校主动给了我最高奖学金,我的经济地位由此翻身。

这段荷包蛋的经历表面简单,但背后蕴含的则是一段由计划经所有领域还处在计划经济体制中。

当时中国还没有改革开放,所有领域还处在计划经济体制中。虽然大家都不富裕,但是基本生活有保障,可以说从出生到死亡,国家都会负责。即便穷,也不用担心下个月没钱花。而像我这样的自费生,已经彻底离开了这个体系,由此产生的不安全感是现在人无法想象的,可谓天翻地覆。能不能在西方高等学府的考验中幸存下来,能不能在西方社会中生存下来?当时看来都是未知数。

吃一样东西多到一定程度,会不自觉地产生抵触情绪。不同于某些有意义的物品或特殊记忆,这种感觉正好相反,会下意识地回避。那个学期之后,很长时间我都主动回避吃荷包蛋。

一个学期的荷包蛋经历,让我真正明白了一个道理,人的吃苦的能力是很强的,并且这种能力是潜在的。如果没有遇到艰苦的环境,你永远不可能知道自己究竟能吃多少苦。(采访|本刊记者张军)

人生滋味 篇4

酸甜苦辣, 人有异同。最终还是要取决于自己的口味。滋味要加上美的东西, 才能品出其精华, 道出其真谛。

所谓美的东西, 是受益于人的存在的实体。而不是空中楼阁, 海市蜃楼, 幻灭中稍纵即逝。

是的, 我在那次震惊世界的“富士康跳楼”事件中寻找到了答案。

对于“围城”外面的青年人来说, 能尝一尝进入园区工作的滋味是美好的。可是他们并不知道里面的人感到很无奈。工业园区被分成若干不同的区域, 各种基础设施一应俱全。初进工厂的员工会有一种奢侈感。不过, 一段时间过后, 他们发觉那些设施是他们无法想象, 而且也没有力气想的东西。他们每天只需做着非人的透支生理极限的运动。掀开8小时制度的光鲜, 每一分每一秒都是煎熬。虽然说工作可以让人体验到人生的滋味, 但这种滋味让人体验的心力交瘁, 痛不欲生。于是, 我们看到了13起悲剧的发生。人生的滋味, 不是物质财富的满足, 而是心理的宣泄, 精神的宽慰。

如果人生的滋味是苦中有甜, 我还可以接受。苦尽甘不来, 是不可取的。富士康的悲剧是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一段历史, 正如苦涩的沙吹痛脸庞的感觉, 永远难以忘记。愿这滋味侵入国人的心, 继续向前。

没错, 我在暮光之城里找到了问题的答案。

“她的芳华未改, 我会变得勇敢, 我不会让任何东西被带走我拥有的一切, 我爱你, 比一千年更久远, 我一直以来都相信, 我会找到你。”不要说吸血鬼与人的故事不现实, 故事折射的本质是美好的。跨越生死的爱恋, 让爱的真谛表现的淋漓尽致。虽然故事的发展是曲折的, 但破晓的光芒最终温暖了所有人的心。滋味, 让黄莲融进胃里变成了糖果。同样是苦的, 但这样的结局却让人觉着幸福, 三夜不绝。

滋味, 苦中带甜的滋味, 它是需要用心品味的。

人生滋味作文 篇5

爱是人生最深滋味,有点像榴莲一样苦。

年近七旬的大姨奶忽发脑血栓,在医院住院一月有余,不知怎么,一向慈祥的她却突然脾气报了起来。每天对我说三道四,令我大为不解,心中对他生出了许多不满,一日,在她将碗摔到地上后,我气冲冲走出了病房,而大姨父爷却步-蹒跚走出来,叫住我,问我为何,我将缘由向他一一道诉,他向我解释;大姨奶在得知患病,知自己大限将至,对他人打骂,不想让别人记着她,不为她的死而悲伤。……我不仅怔住了,这种爱是苦的,无言的大爱,好似黄莲,这滋味令人回味……

爱是人生最深滋味,有点像蜂蜜一样甜。初冬的早晨,未穿冬衣的我独自走在大雪飞扬的小路上,凉风习习令我打了个寒战,快步向学校走去。我骂着天气的寒冷,却不料一件棉衣披在身上,回头一看,原来是妈妈她穿着一件单衣,在寒风中瑟瑟发抖,我不禁心中涌上一种滋味,那是一种爱的滋味,有点像蜂蜜一样,丝丝甜味沁人心脾,令人回味……、

爱是人生最深滋味,有点像辣椒一样辣。

有一次月考考试,我因为粗心丢了一道十分的题,在考试成绩发布时,老师捏着成绩单,把我叫到了办公室,老师是一个脾气火爆的人,她看着成绩单先将别人考的概况向我说了一番,我不禁十分自责,是我太马虎了!我应该认真点,我的头埋得更深了。老师将我的缺点一一道破,又逐一告诉我如何改正。老师爱的滋味经我人生品尝,似辣椒一样,辣却开胃,令人一品难忘……

等待,别样的人生滋味 篇6

——题记

人生有着无数次等待,每一次等待,给人的滋味都各不相同。

(一)

没有电话,更没有手机,只能估摸着何时放假给家里提前写一封信。考试的最后一场,交卷的铃声一响,便提起早日收拾好的行李直奔火车站,宁愿在拥挤中等待半夜的车发,也不愿再回宿舍呆坐一秒。归心似箭啊!每次,我都是带着那个沉重的军绿色帆布包,里面装着省下的饭票在学校食堂换来的大米、饼干、面包、年糕……去坐火车。坐同一趟火车的好心的男同学总是帮忙抬着,好沉啊,一次居然在拥挤中,旅行包的带断了,没法抬着,焦急中,记得那个红红脸膛的李同学帮着扛起了沉重的旅行包,气喘吁吁到了火车上。至今想起,心存感激。下了火车之后转汽车,一下车,我就看见了父亲,为了接到假期归来的女儿,十几天来,父亲往返于家与镇所在地。那天天上正飘着雪花,在寒冷凛冽的街上等待着女儿的父亲把自己等成了一座白色的雕塑。而父亲十几天的奔波,仅仅是为了减少女儿提着行李跋涉那十几里的山路的辛苦。

不知,天堂中的父亲,当时在风雪中等着自己的女儿时,心中的期盼可给了你一份等待的幸福?

(二)

晚饭时,父亲忽然匆匆放下碗筷,下了炕,妈妈还没来得及问他要干什么,他就急急地走到了院子,然后有些失落地慢慢又进了门,对着妈妈说:“我以为是三儿回来了,原来是风吹得街门咕咚咕咚响。”数年后,听母亲说起此事,泪水慢慢溢出我的眼眶。父亲,那时女儿正忙着谈恋爱,也没有个电话可以通音信,害您周末在家苦苦等着女儿归来。这份等待有多么牵肠挂肚,女儿以后已慢慢体会,她自己也有了子女的时候。

父亲,在等待着女儿归来的焦虑中,你牵挂、失落的目光多年后仍灼疼了女儿的心。

(三)

青涩的年代,保守的岁月。与你漫步小径,你轻轻拉起我的手,被我急急地甩掉:“看,那边有人!”其实,心中渴望着你再次牵起我的娇羞,但是,青涩的你却不敢再次冒犯,生怕惊飞了这段美好的时光。

初春,在那个美丽的花园,月亮清冷的幽光照着热恋中的你我,细心的你怕冰冷的水泥地凉了我,脱下外衣给我垫坐着。我们就这么静静地坐着,没有甜言,没有蜜语,没有相依,没有拥吻。你焦渴的目光烧灼着我内心的祈求,渴望,牵引着你的手,滑过我内心甜蜜的渴求,将一份温暖印在起伏的心口。但,我们只是隔着咫尺呆呆地枯坐,让羞涩,在内心演绎着甜蜜的波涛。

等待着,水到渠成的自然;等待着,瓜熟蒂落的甜美;等待着,青涩退去的你如勇敢的水手驾着一叶扁舟在我情感的波涛里穿梭,掀起层层叠叠雪白的浪花。

呵,青涩的岁月稍纵即逝,那时的等待是一份羞涩的甜蜜。尽管时光从指缝渐渐流逝而去,但,那份等待的甜蜜至今仍深深印记在心底。

(四)

一声啼哭划破夜的静寂,在经历了撕心裂肺的疼痛之后,大汗淋漓的我居然有精力抬眼偷偷瞄了一眼時钟,夜里2∶15,呵,历经了二三百个等待的日子,在一个新的黎明,有一个新的生命来到了我的世界,给了我的生活以新的期盼与希望。那个细嫩的芽儿自此占据了我心田很大的空间,也挤走了我很多的空余时间,更给了我许许许多多的欢欣。看着那个个稚嫩蹒跚的小脚印慢慢变得坚实,变得从容,幸福与甜蜜的滋味在慢慢浸润着我的心田。

那一声新生命的啼哭,真的改变了我的整个世界。在等待成长的脚步由近而远的咚咚声中,甜蜜中又夹杂着多少焦虑与无奈,期盼与憧憬啊!呵呵,这种等待,可谓是多味的拼盘,个中滋味,一言难尽。

(五)

学校大门口,抱着刚会牙牙学语的女儿,我在等着晚归的你,七八十里路,傍晚下了班的你非要天天骑着自行车回家。当夜色已渐朦胧,我在家里焦急万分,便不由得抱着女儿跑到大门口等你。孩子困得直哭,我也不愿离开,因担心着你的安危。远远地看见东西向大道的路南自西边来了一个黑乎乎的身影,看不清是谁,盼望这个影子是你。近了,更近了,但到了大门口却没有过马路,而是继续向东骑去。哦,不是你,心中很是失落。一次次,瞪大眼睛努力辨认着从西边来的骑车人,盼着他骑到大门口后拐弯向北,和我一起并肩回到我们温暖的小巢。然而,过尽千人皆不是,空留我心纠结:忧虑着你一路上的安危,又得竭力安慰着怀中的孩子和不安的自己。

等待你归来的时光,是一种焦虑的煎熬。千百个等待的日子,我抱着孩子在学校大门口的身影已站成了一尊“望夫石”!

(六)

24日下午,我正在多媒体领着学生上课。电话铃骤起,衣老师的,问:查分了没?我轻声说,我在上课;一会儿,张老师的电话又响起……他们的孩子今年都高考。课堂进行的内容不断被打断,关上电话,我愧疚地看着学生:对不起,今天下午是高考查分的日子,家长们的焦虑希望你们谅解。课终于上完了,等不得回办公室自己上网,尽管我也记下了孩子的考号与身份证号码。我忙跑到教室外,打电话给女儿:佳,查分了没?妈,我刚输入考号,稍等。一会儿,女儿失落的声音传来:妈妈,不强,才xxx分。听着那个分数,心中的石头落了地,没有惊喜,只是正常,比一本线多了六十分,还算可以。之后的日子,在《现代教育》中的历年第一志愿原始成绩分段统计表的分数中,在高校招生填报志愿指南的学校与专业中穿梭。上网查学校,权衡孩子的成绩与心仪的学校的距离差;查专业的就业状况,担心四年后孩子的工作;查学校所在地的自然条件,忧虑孩子四年生活能否适应……几天里蓬头垢面,连饭也不能正常时间吃了。常常半夜起来打开电脑,查找自己突然忧虑的方面。电话则不断响起,建议纷纭,得自己梳理,目标被建议左右,一会儿变化一个,能得到信息的地方全涉猎了。丈夫的老师,我的同事……连素未谋面的朋友lilylinda也跟着忙活开了,她的丈夫教毕业班,她在博客中用纸条询问孩子成绩之后,不断发手机短信给予合理的建议;孩子的生物老师曾说过,我一般不给别人参考志愿,除了朋友,但你们是我的学生,问我,我会尽力帮你们。孩子一个电话过去,刘老师就不厌其烦教给她如何用自己在全省的排名看可否报哪个大学。姐姐妹妹则一天好几个电话,把自己从同事那儿得的好建议及时提供……

终于,孩子敲下了“提交志愿保存”,接着,又陷入了下一轮的等待的焦虑……

人生路上,一次次等待,不管是充满着希冀、甜蜜、幸福,还是苦涩、焦虑以及无奈;不管是阳光明媚还是阴霾笼罩,它都是生活的一部分,我们无从躲避,只能坦然面对,去承受着这份人生别样的滋味。

细品人生最深的滋味 篇7

此时苦味出来了,他开始知道生命的苦味,并不是你年轻时得意忘形的样子,而是在这么卑屈、所有的朋友都不敢见你的时候,在江边写出最美的诗句。

苦味中的宁静

他原来是朝廷大员,但因为政治,朋友都避得远远的。当时他的朋友马梦得,不怕政治上受连累,帮苏轼夫妇申请了一块荒芜的旧营地使用,苏轼始号为东坡。

苏东坡开始在那里种田、写诗,他忽然觉得:我何必一定要在政治里争这些东西?为什么不在历史上建立一段光明磊落的生命情感?

所以他那时候写出了最好的诗。他有米可吃了,还跟他太太说,让我酿点酒喝好不好?他还是要喝酒!“夜饮东坡醒复醉”是说,晚上就在这个坡地喝酒,醒了又醉,醒了又醉。“归来仿佛三更”则是回来已经很晚。“家童鼻息已雷鸣”是说,当地还有一个小孩帮他管管家务,但是他睡着了,鼻子打呼。“敲门都不应”是指苏东坡敲门都没有人应对。以往敲门都不应,就要发脾气了,于是他就拄着手杖,听着江水的声音,这就是“倚杖听江声”。

“淡”味的精彩

苏轼变成了苏东坡后,他觉得丑可以是美。他跑到黄州的夜市喝点酒,碰到一身刺青的壮汉,那个人就把他打倒在地上说:“什么东西,你敢碰我!你不知道我在这里混得怎样?”他不知道这个人是苏东坡,然而倒在地上的苏东坡忽然就笑起来,回家写了封信给马梦得说:“自喜渐不为人知。”这是了不起的生命过程,过去为什么容易得意忘形?他是才子,全天下都要认识他,他常常不给人好脸色,落难之后,他的生命开始有另外一种包容,有另外一种力量。

所以我觉得,酸、甜、苦、辣、咸百味杂陈之后,最后出来的一个味觉是“淡”,所有的味道都尝过了,你才知道淡的精彩,你才知道一碗稀饭、一块豆腐好像没有味道,可是这个味道是生命中最深的味道。

你会发现苏东坡在得意的时候,从来没有感觉到清风徐来,但是从他的诗中看到,因为他不得意,才感觉到清风。

我觉得苏东坡应该感谢的是:他不断被下放,每一次的下放就更好一点。因为被下放,才可以回到自我,才能写出这么美的句子。

他可以感受到:历史上那些争名争利,最后总是一场空。“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是因为他回到了自我。

我相信,美是一个自我的循环。最后不管你是富贵,或是贫穷,有自我,才有美可言;如果这个自我是为别人而活着,感觉不到美。

苏东坡写过:“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回头看我走过来的萧条冷落心平气和,一切都无所谓了。

上一篇:多主体博弈下一篇:方式环境